关于棉花价格上涨对相关企业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12:3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棉花价格上涨对相关企业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棉花价格上涨对相关企业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棉花价格上涨对相关企业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价格监测中心·41179 关于棉花价格上涨对相关企业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

当前正值新棉上市期,棉花价格不仅没有回落,反而呈加速上扬的态势,棉价的持续上涨势必对下游纺织企业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根据省价格监测局《关于开展棉花价格上涨对相关企业影响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近期我市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棉花加工、收购及服装生产企业展开调查,具体汇报如下:

一、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1)芜湖市繁昌县皖江棉麻有限公司:该公司系原繁昌县棉麻公司整体改制单位,是县较大从事棉麻购销加工企业。公司辖有三山、高安、芦南、马坝四个轧花厂和皖江、高安棉花专业合作社。拥有400型棉花加工线1条,200型棉花加工线2条,各种棉花检验仪器齐全。公司年度加工生产能力8000吨(皮棉),年度销售额7500万元以上。

(2)芜湖市繁昌县华阳服装有限公司:该公司是芜湖市民营企业百强之一,是一家从事服装生产和加工企业,始建于2002年11月,位于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国际服装工业园东区,占地面积13320平方米。公司下属有五个分公司,现拥有员工1700人,一整套标准厂房和各类专用及通用生产设备,公司的年产值接近2亿元。

二、今年我市棉花的收购价格和近期棉花价格变动的特征及原因 据了解,我市当前棉花收购价格是:6.1元/斤(4级籽棉),与今年九月初棉花刚开始上市时的收购价格相比,每斤上涨了2.1元,涨

调查报告·价格监测中心·41179

三、棉价上涨对企业生产和销售利润影响情况分析

根据对相关企业的调查了解,棉花价格上涨对棉花收购和服装制作等环节的生产企业影响逐渐显现,各环节生产企业都承担了棉花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企业生产利润均出现下降。

(一)棉花收购企业(皖江棉麻公司)主要从事棉花收购、加工业务,由于今年以来受棉花价格的持续走高,公司用于棉花收购的资金持续增加,这就加大公司资金周转的压力,同时也使得公司的利润水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根据调查了解,当前公司皮棉的生产成本已经达到了27500元/吨,与同期市面上皮棉销售价格基本持平,公司已呈现利润急剧下滑的局面。

受今年棉花减产的影响,皖江棉麻公司的棉花收购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窘境。公司当前的籽棉库存大概能维持一个月左右,每天大约能收购60—70吨籽棉,每天的加工能力在40吨左右。受困于当前过高的棉花价格,公司为避免运营风险,尽可能的控制棉花的收购进度,减少企业库存。公司人员预测,全年公司籽棉的收购量在1.1—1.3万吨,较往年4.3万吨左右的收购量,下跌了69.77%—74.42%。

(二)服装生产企业(华阳服装有限公司)公司由于主要从事棉纺织企业的下游生产,受上游棉花价格的上涨,公司棉纱(32只全棉纱)的采购价格已从年初的18000—19000元/吨,上涨到现在的37000元/吨左右,涨幅翻一番。再加上今年以来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进一步挤压了公司的利润空间,使得今年公司利润较往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公司生产的服装大多用于出口,主要是根据订单来

调查报告·价格监测中心·41179 危机中寻找机遇,不断的调整自己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调控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具体建议如下:(1)切实加强棉花市场调控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发布信息引导棉花相关企业生产和调配,增加储备能力,适时加大市场投放量。同时进一步加强棉花市场的监管力度,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打击囤货居奇,稳定市场价格。

(2)加大对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努力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弥补市场短缺。同时指导棉农按照我国目前棉厂纱绽的实际拥有量来种植适销对路的棉花,减少棉花种植的盲目性。

(3)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企业应持续抓好降低成本、提高品质,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其中最关键是要抓好自主品牌创建和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寻找替代性材料来减少棉花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研发设计能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芜湖市价格监测中心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一日

第二篇: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饮料成本影响的调查报告专题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饮料成本影响的调查报告

近期,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着新一轮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巨大压力,导致工业制品和日用消费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饮料产品中有60%的产品是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在此轮以水果、乳制品、糖、粮食等农副产品为主的涨价浪潮中,饮料行业受到较大影响。

为了及时掌握饮料行业情况,真实地反映饮料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中国饮料工业协会通过走访和函调,了解了饮料企业成本上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情况,得出了初步的调查结论,形成本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 饮料行业成本上涨概况

一、饮料行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

调查涵盖了农产品、包装材料、能源等饮料产品基本生产资料,其中饮料行业涉及的农产品包括水果、奶粉、核桃、白砂糖、茶、花生、粮食、银耳等,包装材料包括PET、纸箱、铁桶、铁箱等。调查结果显示,与去年比较,饮料用农产品或初加工后的原料价格涨幅达到50%以上。包装材料的价格涨幅达到20%以上。

1.农产品价格上涨传导

超过60%的饮料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用于饮料加工的农产品主要有水果、奶粉、茶叶、坚果、粮食等。而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也是较为突出的。

据调查,今年苹果原料收购价远超过去年800元/吨的价格,特别是到11月份,几乎是天天涨价,到11月29日,陕西省的加工苹果收购价格已经达到1720-1780元/吨的价格,而11月中旬,山西的苹果收购价就已经超过1800元/吨,由于成本传导作用,今年1-10月份浓缩苹果汁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0%,其中浓缩苹果汁依然呈现上涨趋势,11月的浓缩苹果汁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含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等蛋白饮料是饮料的主力品类,而奶粉是最主要的原料,奶粉价格的增长速度和幅度都令企业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今年国产全脂奶粉均价较去年均价上涨48%,9月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61%;全国各主要产区鲜奶收购价普遍已经达到3.2-3.6元/kg,且奶价尚没有缓和趋势。

作为植物蛋白饮料的主要原料,今年11月,坚果类原料价格上涨趋势也很明显,核桃已经由今年年初的66000元/吨上涨到77000元/吨,涨幅达17%;花生仁价格从年初的11500元/吨涨至12700元/吨,涨幅超过10%。

白砂糖是饮料最重要的原料。2009年年初,白砂糖的价格为3000元/吨,2010年年初,价格上涨到5300元/吨,到11月中旬,白砂糖价格已经达到7500-7800元/吨,近期有国储糖抛售但价格下降幅度有限,约700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达到70%左右。

其他农产品原料价格上涨情况也令人担忧,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负担。

2.包装材料价格上涨

调查数据表明,饮料生产所需的各种包装材料价格上涨情况不容忽视,主要包括塑料

类、金属类、纸箱等。

饮料包装中80%以上为PET瓶,2010年1-10月PET瓶的月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0%,11月则同比上涨50%。作为PET瓶的直接原料,PET切片的价格上涨50%以上。

纸箱价格也由今年初上涨了10%以上;浓缩果汁企业用的包装铁箱、铁桶价格分别上涨了8%和5%。

3.能源价格上涨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天然气、水、电、煤炭等能源的价格均有提高,例如,四川地区天然气价格由年初的1.59元/立方米上调至2.35元/立方米,涨幅达48%;煤炭价格上涨幅度接近20%。

4.劳动力成本上涨

由于生活成本明显提高,饮料企业工人对工资水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造成企业用工成本大幅提高,而饮料行业是一个吸纳劳动力数量众多的行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对于企业是个不小的压力。

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饮料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不仅造成由成本飙升而导致的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同时打乱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使得很多企业技术设备优化升级计划不得不被搁置。

1.成本大幅上升,利税利润降低明显

2010年饮料原辅料和包装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达到20%以上,导致部分企业利润下降50%以上,利税下降20%以上,部分企业出现严重亏损。

2.企业被迫减少原料库存,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由于原辅料和包装材料价格居高,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非常谨慎,不能像往年一样有正常的备料,尽量压缩库存,用多少买多少,因此将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3.终端产品调价困难

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和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当前国家要求严格控制物价水平的背景下,饮料企业很难根据成本核算对产品进行调价。但如果没有解决办法,饮料企业就要承受极低或负利润的经营压力,难以长期维系。

4.浓缩苹果汁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加大

尽管浓缩苹果汁价格大幅上涨,但浓缩苹果汁企业并未因此受益,同样身处困境。浓缩苹果汁成本主要受制于苹果收购价,而收购原料所需的现金量很大,由于苹果收购价远远超出预期,企业预算不足加之临时筹措资金困难,致使企业被迫通过“打白条”的方式收购原料,资金相对困难的企业则收果更难,无法大量接收国际订单,多数企业只能低负荷运转。

三、企业已采取或即将采取的应对措施

面对困难,饮料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但是从效果看,企业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

(一)企业已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加强内部管理

目前饮料企业主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等措施来压缩成本,但是这样做的效果远远无法与成本上涨相抵,特别是对于管理比较成熟的企业而言,通过这些措施来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效果更是有限。

2.调整产品结构

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不少企业从成本和利润率的角度考虑优化了产品结构,停产了部分小品种,但效果有限而且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营。

3.有限的预警措施

部分企业建立原材料预警机制,在预计涨价的前提下,预先采购储备一定量的原物料,以降低涨价影响。这样的措施更加了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提高了库存成本、同时也增

加了企业风险。

(二)如果成本进一步上涨,企业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1.提高终端产品销售价格

如果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迫于无法承担长期亏损的压力,企业很可能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以部分弥补因成本大幅提高造成的利润损失。

2.通过裁员压缩成本

尽管饮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离不开工人,但是权衡长期亏损对企业的危害,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通过裁员在一定程度上压缩成本。但这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并产生一定数量的新增失业人员。

3.个别企业或个别品种停产

由于难于支撑成本上涨压力,为了避免过度亏损,部分企业不得不暂时停止生产部分呈现负利润状况的产品,个别企业则可能完全停产。

四、调查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在当前饮料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能源等基本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而产品售价不易提高的情况下,饮料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已经很难维系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饮料企业将面临直接或间接地缩小生产规模,这势必会影响就业、影响纳税、影响“十二五”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饮料行业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群策群力寻找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出路。

第二部分 高成本时代的企业出路

鉴于以上对饮料产品成本上涨现状的分析,充分考虑到行业发展、企业的承受力、员工及农民利益、国家税收,提出如下建议:

一、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消化成本上涨因素

饮料价格既与生产成本相关,又与消费者的接受度有关,企业应根据原辅料及包装材料价格的上涨情况,首先从强化管理入手降低成本,抵消部分涨价因素;在确定成本与价格关系时,要兼顾员工就业、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科学合理地为产品定价,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饮料价格的大起大落,做到市场的平稳变化。

二、转变“价格战”的营销方式

由于饮料市场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各大饮料企业经常大力度投入搞各种形式的消费者促销活动,是“价格战”的表现形式之一。这种运用“价格战”的营销方式,在产品毛利率较好时,有利于企业在短期内扩大市场份额,但在高成本时代,这种方式对企业和行业都将带来不利影响,并最终影响到饮料消费市场。

在高成本时代,企业应研究消费需求变化,营销方式应从“价格战”转向饮料品质更高的“差异化”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三、为涉农饮料企业提供农产品价格补贴

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达到“惠农”目的,这也符合饮料行业惠及三农的发展思路。但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使饮料企业身处困境,建议政府对于原辅料涉农的饮料企业提供农产品涨价上涨补贴或加大农副产品抵扣税金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企业正常生产带来的困难。

四、优化税收政策,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原料成本的上涨使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如果国家能够在税收方面给予饮料企

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其负担适当减小,将有助于饮料企业正常经营。

1、建议国家进一步扩大增值税征管范围,减少营业税纳税条目

尽管在增值税改革后,机器设备可以抵扣进项税,但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厂房基建费用仍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施工单位在造厂房时,尽管取得了钢材、混凝土等增值税发票,但施工单位缴纳营业税,取得的增值税发票无法抵扣。而工厂取得施工单位开具的工程发票后,也无法抵扣进项税,造成了重复征税。建议进一步扩大增值税征管范围,减少营业税纳税条目,避免重复缴税,降低企业负担。

2、进口设备增值税在进口环节直接免税

因企业从购进设备到最终顺利投产,一般需要一段时间,在投产前建造厂房、采购设备、招聘培训等均需要大量资金。新增值税法实施后,进口设备的增值税虽然可以抵扣,但从企业支付增值税到最终实现抵扣,存在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因此,建议对于进口设备增值税的征收由目前实行的先征收后抵免的政策更改为进口环节直接免税。

3、适度降低增值税税率

目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急需拉动国内消费,扩大内需,以推动经济发展。目前全国增值税率主要为17%,饮料涉农企业购进农产品原料的增值税为13%,但饮料企业需要按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显然税负不合理。因此,建议适度降低增值税税率,调整涉农饮料制造行业增值税率为13%或15%。

4、适度降低所得税税率

目前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010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着新一轮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巨大压力,企业利润大幅度降低,企业负担日益沉重,建议适度降低涉农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第三篇: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调查报告

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影响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8月9日

调查地点:北京xx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对影视文化企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断增多.一、此次调查目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不断加剧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第四季度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甚至衰退导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给沿海经济区出口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欧美实体经济中产业关联度大的汽车和房地产业受到重创,金融市场动荡导致全球股市暴跌,个人资产严重缩水个人消费受到沉重打击。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高储蓄的状态之中内需有效需求不足,外部需求的增长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目前欧盟、美国、日本分别位列中国第一、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欧美日经济体外部需求的萎缩对于中国的经济无疑是晴天霹雳雪上加霜,对沿海外向型经济形成了立竿见影的打击效果。一直以来外向型经济主导下的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变得更加突出,企业关、停、减产大量出现另外由于我国对西方经济体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初级原材料占主导地位,如服装、日用消费品、建材、玩具等低附加值产品。因此此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不断蔓延对加工贸易类企业造成的冲击最为严重,金融危机对这些行业的影响迅速通过产业链向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迅速蔓延。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二、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这场危机的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决不仅仅是金融家的贪婪﹑银行监管制度的缺失和公众消费信心不足等﹐更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所说的美国消费方式和中国汇率与外贸政策的联姻。这场国际

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主导的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推力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11月就明确指出﹐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主导”。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这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无疑是一柄“双刃剑”。它的正面效应是有力地推动了发展中国家GDP的高速增长等。但也要看到﹐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家独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才能够和敢于利用其在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科技等强权﹐特别是其中的金融霸权﹐放手﹑放肆地掠夺他国﹐张着大嘴“巧吃”﹑“白吃”世界。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也正如列宁所说﹕“不是生产食物更加困难﹐而是工人群众取得食物更为困难。”这也就是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甚至生产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张与社会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之时﹐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宏观﹑战略﹑全局﹑前瞻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国际金融危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危机对西方思想理论的冲击与资本主义走向等问题的研究﹐探讨正确应对的战略﹑策略和相关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西方的经济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困难﹐并对西方思想理论界以及资本主义走向和世界社会主义及左翼思潮都已经并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从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开始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变动甚至跳跃的状态。从这种意义上讲﹐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我们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时代赋予我们党﹑国家﹑民族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三、采取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应学会找榜样, 对有些企业来说,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者的。针对危机可能带来的影响,企业应及时对比查找,找出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向、管理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应对准备,提前动手,革除无法应对危机冲击的各种弊端。危机时刻,容易茫然失措。应对危机,找对路子很关键。“方向对头,浴血坚持”算其一。那些附加值高、处于产业链顶端的企业,虽也面临一些困难,但大有发展前途,理当以坚守为重。

“自主创新,专注主业”是其二。那些已有市场空间的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专注主业,也可创出一条路子。如同样是生产玩具的企业,超其特玩具因自主创新、坚守主业迎风挺立,而合俊玩具则因创新不足且涉足矿业导致资金链断裂应声倒下(据11月19日《人民日报》)。“做专做精,巧用外力”是其三。有些小企业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但对别人依存度较高,危机时刻如果能搭上大企业的“顺风船”,借助于人家的信息、订单、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也可以逆风前行;再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各类扶持政策,也是很好的“外力”,企业应该好好借用。“主动作为,内部挖潜”是其四。外部冲击无可改,内部潜力堪深挖。精心制造、降低成本、减少能耗、提高效率、提升服务,点滴之功往往也有回天之力。当然,应对的路子远不止这些,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因时因势积极而为。经济发展规律表明,每一次危机都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危机会孕育和催生许多新的机遇。但机遇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只有那些懂“找”、会“找”、善“找”的企业,才能抓住机遇强身健体,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求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第四篇:对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的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加大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力度 促进地区棉花流通体制改革

━━对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的调查报告

本文结合国务院《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有关要求,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XX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学习,正确认识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棉花流通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棉花收购加工环节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社企分开工作和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进一步加强,棉花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放开棉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企业自主购销的目标。现代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总体上讲对促进棉花生产经营企业提高棉花质量,打击掺杂使假,保障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棉花流通市场化程度提高,我国现行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中的棉花市场、发展现代物流、质量监督和目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因此,这次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可以说是棉花流通体制的一次革命。

1、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是促进棉花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

改革棉花流通体制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棉花市场体系。棉花市场体系既包括棉花收购加工市场,也包括棉花的销售市场。棉花的销售市场又包括棉花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发展棉花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必须着力解决棉花质量鉴定标识的公信度,使棉花交易双方对棉花质量取得共识,这就要求棉花质量的鉴定和标识必须由与交易双方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公证检验机构进行,也就是将目前在棉花交易后、进厂前的公证检验改为在棉花加工环节进行公证检验,将现行的通过抽样进行的公证检验改为普遍性的公证检验。因此,只有通过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才能切实推动我国棉花市场体系的发育。

2、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是发展棉花现代物流的必要前提。

发展棉花现代物流是降低棉花流通成本、提高我国棉花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基本标志是要实现棉花机械化装卸,而我国现行的棉包是人工作业时代形成的包型,不能适应机械化装卸的需要。现在国际上通行的棉包包装标准和包型,是与汽车运输的集装箱箱型和铁路运输的火车车厢厢型相适应的。现在我国高速公路已初具规模,推广集装箱运输,实现棉包机械化装卸已成为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迫切需要。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后,对棉包的统一编码,也为棉花流通实现信息化管理创造了重要条件。经公证检验的棉花进入指定专业监管仓库,也有利于大力发展棉花的现代物流。因此,国家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其基本要求就是:力争用五年(2005-2009年)左右的时间,将现有打包机逐步更换为压力400吨及以上的大型打包机,与大型打包机配套安装调试设备,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对成包皮棉逐包编码,通过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形成技术先进、布局合理、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能够适应棉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的棉花加工业。

3、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是提高棉花质量监督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行棉花质量检验方式在历史上对保证棉花质量,加强棉花质量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行的棉花检验主体分别为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和公证检验机构,主体众多,往往形成多次检验、重复检验,造成重复劳动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以目测手扯、感官检验为主的检验方式阻碍着棉花质量检验水平的提高,也容易引发质量纠纷;以抽样为基础的公证检验虽然可以基本反映棉花的实际质量状况,但毕竟与普遍性的包包检验有一定的差距;实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后,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由公检机构在棉花加工环节采用快速检验仪进行仪器化包包检验;可以普及公证检验,提高检验水平,强化质量责任,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工作效益,增强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4、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可以为国家加强棉花市场宏观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实行新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后,由于每包棉花都有一个具有法定效力的公证检验证书,棉花编码也是唯一的,在此基础上建议棉花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了一个了解棉花生产、收购、销售、库存等准确信息的重要渠道,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基础。

实行普遍性的棉花质量公证检验也是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历史上,各国也都经历了棉包由人工搬运到机械化装卸、质量由感官检验到仪器检验的变革。

如: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为农民提供棉花普遍公证检验服务。70年代以前,采用的是小包型棉包,是依靠目测手扯的感官检验。70年代美国把棉包由小包型改为大包型,80年代把棉花检验由感官检验改为仪器检验,促进了棉花加工的规模化经营。到2004年,美国开工的轧花厂从2万多家压缩到了896家,近20年间棉花加工厂就减少了61%。因此,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有利于实现棉花加工企业规模化经营和避免重复建设,也有利于规范棉花加工市场的秩序。

二、强化管理,促进地区棉花加工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广大棉花经营企业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做好棉花质量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国务院印发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其指导思想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和改革棉花流通体制的要求,以确保棉花质量、促进市场发育为核心,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1、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公证检验,将现行抽样检验改为逐包取样、包包检验;将现行公证检验事后监督改为事前监督;采用快速检验仪实行仪器化科学检验;制定和实施新的棉花质量标准;改用国际通用棉包包型并对成包皮棉逐包编码实行信息化管理及发展棉花专业仓储等,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含量,促进棉花加工企业加快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之路。

2、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目标及政策支持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2005-2009年),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

目前,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更换大型打包机等设备和改造加工技术条件的一次性投入较大,因此,国家在棉花加工企业更换大型打包机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1)从2004年起,停止审批不具备大型打包机的棉花加工企业,现有的加工企业逐步把小打包机更换成大型打包机;(2)对棉花加工企业更换大型打包机及辅助设备的贷款给予政策支持,即对150万元的贷款给予贴息;(3)对实行大棉包包型的加工企业,农业发展银行、有关商业银行在贷款供应上要优先支持,并将公证检验结果作为贷款的依据;(4)政策性贷款收购加工的成包皮棉,作为贷款抵押物进入指定的专业仓库,企业逾期不能贷款,有关银行有权处理被抵押的棉花;(5)从2004年底起,国家储备优先收储经公证检验的大包型棉花。

3、改革的实施步骤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分为准备、试点和全面实施三个阶段。通过一年多来改革试点工作证明,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方案是可行的,是符合广大棉花加工企业、广大纺织企业根本利益的。因此,从2005起按照国务院推行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的决定,全面组织实施,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过渡到棉花检验新体制。在推行新体制的过程中,为避免出现质量控制真空,现行公证检验体制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新标准、新包型、新体制逐步取代老标准、老包型、老体制。

三、分析形势,认真总结地区棉花加工市场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要求。推行新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棉花加工行业技术进步,促进棉花加工企业加快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实现棉花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从而改变目前棉花加工企业低水平复重建设、恶性竞争、粗放型发展的局面。

1、从我国棉花产业发展情况看:1998年全国有棉花加工企业3967家,2001年发展到5215家,2002年突破了8000家,到目前已近20000家,按皮棉总产量600万吨计算,平均每个轧花厂的加工规模不到1万担。因此,国家发改委初步确定2009年全国棉花产量为800万吨,考虑适度竞争的问题,棉花加工能力按1.5倍来安排,2009年全国棉花加工总规模为1200万吨,按每台套大型打包机及其辅助设备年加工皮棉5000吨计算,2009年全国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规划总量为2400台套。

2、从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情况看:根据自治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初步确定的指标,全区棉花生产总量到2010年为200万吨,其中:地方产量为120万吨,根据规模化和适度竞争的要求,2005-2009年全区地方的加工控制规模为180万吨,也就是说全区地方现有的632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到2009年更新改造结束后将减少到360家,地方将有270多家棉花加工企业需要在这次更新改造过程中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和破产而被淘汰。

3、从XX地区棉花产业发展情况看:XX地区经过十几年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了国家优质棉基地,棉花产量连年丰收,已占全疆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产量的九分之一。2005年全地区棉花生产能力达到600万担(不含农一师),其质量单产特点在全疆乃至全国都显露出“英雄本色”。但是,由于棉花加工环节的不规范,加工企业的重复建设,呈现出散、乱、小的局面。XX地区2002年8月底以前共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136家,其中地方113家,农一师23家;按企业性质分,供销社系统70家,农业部门18家,纺织行业7家,司法系统3家,其它(股份制私营企业)15家,到2005年底全地区棉花加工企业发展到了201家(含农一师26家)。按县市划分:XX市52家、阿瓦提县24家、库车县29家、沙雅县32家、温宿县17家、新和县11家、柯坪县5家、乌什县3家、拜城县2家;按企业性质划分,供销社系统64家、良种棉加工厂7家(自治区核定数)、纺织行业20家(包括待建项目)、司法系统3家、民营企业及其它81家(含4家棉花收购站);按2005年皮棉总产量600万担计算,平均每个轧花厂的加工规模不到3500担。根据XX地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地区(不含农一师)棉花产量为29万吨,棉花加工能力如果按国家核定的标准计算,加工规模应控制在87家(即自治区核定的规划总量)。

4、XX地区棉花加工市场存在的问题:(1)XX地区棉花加工企业,自2001年以来棉花加工企业数量从113家增加到现在的175家(包括4家收购站,不含农一师),而规模普遍较小,在加工企业总数中只有73家年加工能力能达到5000吨以上,其余102家企业的年加工能力只能达到2000-3000吨左右。从真正意义上说,XX地区的实际加工能力已大大超过了棉花生产能力,据不完全统计,XX地区目前棉花生产能力约30万吨,而加工规模突破了80万吨。(2)在棉花收购季节,加工企业因棉花资源会产生过渡竞争,造成资源浪费,质量也难以保证。(3)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加工、销售棉花时,实行游击战术,企业信誉低下,更替比较频繁,政府难以管理。(4)政府在宏观决策方面难找依据,尤其是对棉花加工企业无法收集准确的棉花加工数量、质量等信息,统计资料更是无从下手。(5)规模效益很难发挥,产业化经营比较困难。

四、坚持原则,为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工作做好服务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改革过程时间长、技术性强,因此,我们对做好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根据工商、纤维检验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4月XX地区地方棉花加工企业175家(含4个棉花收购站),加工能力近80万吨,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市场混乱和资源浪费,根据国家五部委印发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有关要求,建议停止审批不具备压力为400吨以上的大型打包机的棉花加工企业。各县(市)要根据阿行署办[2005]129号文《关于印发<XX地区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所下达的控制规模计划数,合理布局本县(市)的棉花加工企业,严格落实规划,改变目前棉花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局面。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促使棉花加工企业使用大型打包机、条码等新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含量,促进棉花加工企业加快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之路。但是通过我们对XX地区2006年参与棉花技改的企业调查情况来看,企业技改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各县棉麻公司的企业还在观望,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领会棉花体制改革精神。因此,建议各县(市)政府、发改委、各棉花加工企业要领会中央精神,提高认识,以这次棉体改革为契机,加快企业的重组改造步伐,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化和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3、加强合作,互相配合。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公证检验,并采用国际通用棉包包型,实行信息化逐包编码,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工商、质检、金融部门的配合,因此,建议成立XX地区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协调指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发展计划委员会、供销社、质量监督局、农业局、财政局、农发行等部门参加,以加强对棉体改革工作的指导。工商、质量监督等执法部门要重点整治棉花收购加工秩序,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要及时解决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联系,互相交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是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5年在全国全面推行的。由于XX地区的特殊情况,棉花加工业更新改造工作从2006年开始,而且更新改造的企业数47家,占总计划的51.7%,这就要求我们与兄弟地州多联系、多交流,真心实意地向他们请教,积累经验,力争使我地区参与更新改造的棉花加工企业顺利通过自治区的验收。

5、精心组织,搞好培训。今年3月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加工分会在重庆市举办了全国第三期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新技术培训班。4月25日在中国棉花协会和自治区发改委的支持下,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加工分会与XX经济发展研究会在XX地区联合举办了新疆南疆片棉花质量检验新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约300人。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造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加工企业基本技术要求》,保证棉花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新体制的正常运行,对参与棉检体制改革的棉花加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新规范、新技术的培训,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参与棉检体制改革的棉花加工企业能顺利通过验收。同时,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是参与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工作结束验收合格的条件之一。因此,通过严格规范的岗前培训,要形成一支了解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内容和要求,掌握新体制加工工艺及质量检验工作要求和技术规范,具有较强责任心的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人员队伍。

6、领会精神,做好宣传。当前中国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企业有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棉花加工能力是实际需求的5倍以上,按同样产量计算,中国棉花加工企业数量是美国的20倍以上,除近几年新上的部分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外,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加工数量少、加工效率低、管理粗放、忽视质量等弊病,不但造成收购加工市场秩序混乱,诚信机制难以建立,而且浪费棉花资源,降低棉花质量。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后,现有的棉花加工企业均需要改用大型打包机,并使用条码信息管理等新技术。同时,国家将通过加工资格认定,逐步限制对非大包型加工企业贷款、优先收储大包型棉花等措施对大包型加工企业予以政府扶持,这将加快棉花加工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实现加工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因此,参与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希望各县(市)要根据下发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对本区域棉花加工企业的整合工作,各棉花加工企业要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努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五篇:农资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影响的调研建议

今年春节刚过,农资市场一遍繁忙,大批的特殊用户----农民纷至沓来,有的聚集在农资摊前讨价还价,有的走东街跑西城,四处打听农资产品的最低价格,反正为的是一个目的----购买到价格合理,质量保证的春耕农资商品,为弄清我区农民为什么这样关注、关心农资价格?笔者近日走访了** ** ** 等六个乡镇的部分农资商品经营商和80多位农

民朋友,从整体情况来看,农资价格上涨给粮食生产、农业增效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现综述如下:

一、农资价格上涨情况综述

1、化肥 尿素:40公斤装,2007年价格74元/袋,2008年3月25日,**区部分农资经销商已涨至85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11元,涨幅达14.86%。磷肥:25公斤装,2007年价格12.5---13.5元/袋,2008年3月25日多数商贩已涨至18.0---18.5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5.25元,涨幅达34.55%。复合肥:25公斤装,2007年价格29.5---30.0元/袋,2008年3月25日多数商贩已涨至38.0---40.0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9.25元,涨幅达31.1%。

2、农膜 农资市场中等质量的农膜综合价格:2007年价格12.5---13.0元/公斤,2008年3月25止,多数经营商贩已涨至15.0---15.5元,平均每公斤上涨了2.5元,涨幅达19.6%。

3、农药 杀菌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1.3—1.5元/袋,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1.8—2.2元/袋,平均每袋上涨0.6元/袋,涨幅达42.85%;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2.6—2.8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3.0—3.5元/瓶,平均上涨0.55元/瓶,涨幅达20.37%;300克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7.0—8.0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9.0—10.0元/瓶,平均上涨2.0元/瓶,涨幅达26.67%。杀虫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1.2—1.4元/袋,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1.8—2.0元/袋,平均上涨0.6元/袋,涨幅达42.85%;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2.4—2.6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3.0—3.2元/瓶,平均上涨0.6元/瓶,涨幅达24%;300克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6.5—7.5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8.5—9.5元/瓶,平均上涨2.0元/袋,涨幅达26.67%。除草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1.0—2.0元/袋,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1.8—2.5元/袋,平均上涨0.65元/袋,涨幅达43.33%;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7.0—8.0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8.5—10.0元/瓶,平均上涨1.75元/瓶,涨幅达23.33%。

4、农作物种子 杂交水稻种子:岗优系列品种2007年价格24---26元/公斤,2008年价格一般在18---24元/公斤,普遍降低了3---4元/公斤,降幅达16%;优质稻系列品种2007年价格28---30元/公斤,2008年一般在24----28元/公斤,普查降低了3元/公斤,降幅达10.34%。杂交玉米种子:普通杂交玉米品种2007年价格18---24元/公斤,2008年价格一般在13---18元/公斤,普遍降低了5.5元/公斤,降幅达26.19%;特别优秀的高产玉米品种2007年价格22---26元/公斤,2008年一般在20----22元/公斤,普查降低了3元/公斤,降幅达10.34%;但个别品种在个别乡镇由于人为操作,零售价格仍然较高。

二、农资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四类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分析中,不难看出,涨幅高低顺序依次排列是:化肥、农药、农膜,农作物种子不但没涨反而有所下降,究其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一是成本的增加。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化肥、农药受原料供应偏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推动,一路上扬,尤其是煤炭、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迫使农资产品生产厂家不断提高了生产成本。二是冰冻雨雪天气的影响,导致部分生产厂家停电停产,据相关报道,西南地区的肥料生产企业因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减产200多万吨,贵州磷肥厂减产达50多万吨。三是运输费用的上涨。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造成汽油价格的不同程度的上涨,继而造成国内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运费上涨,据调查了解,国内运输市场运价上涨2元/吨•100公里。四是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综合政策措施,资源配制受限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农资生产厂家扩大生产规模受限较多。

据笔者调查获悉:此轮农资价格上涨中,农资经营商所

下载关于棉花价格上涨对相关企业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棉花价格上涨对相关企业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的社会调查报告

    对深圳市XXX电子公司经营状况的调查 2009年3月至4月,本人对深圳市XXX子公司在由美国次贷风暴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冲击下的业务状况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一、......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两年多来,受石油供求、地缘政治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持续大幅攀升。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无论是......

    关于食堂饭菜价格上涨的调查报告

    关于食堂饭菜价格上涨的调查报告 自开学以来,我校各大食堂饭菜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对大学生来说,学校食堂涨价不是件小事。因为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他们是纯粹的消费者,而......

    关于燃油价格上涨对消费者购车行为产生的影响的报告

    关于燃油价格上涨对消费者购车行为产生的影响的报告 4月7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出通知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在都江堰,以97#汽油为例,价格首次突破8元,涨至8.03元。鉴于油价的持续......

    浅谈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范文)

    浅谈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 对企业而言,如果说资金系统是企业生命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那么,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企业生命机体的神经系统。如果神经系统健 康正常运行,企业机体就充......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14710106杨建超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目前职介招聘岗位的情况 酒店行业: 上海世茂国际广场有限责任公司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分公司人事说到:目前整个酒店行业都不景气,从招聘来看,整个市场预计招聘数量将减少5%,原计划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