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品质量对企业的影响
产品质量对企业的影响
质量是产品的基础,没有质量,谈什么品牌、发展、竞争都是空话。尤其是对于我们兽药企业来说,质量更是我们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们谁也不能保证只要我们的工作质量一流了,我们的企业就是一流的。要知道,一个真正有生命的企业是因为有着厚重的质量基础作保证的,一个企业的质量形象是靠每一位员工精心打造出来的。只有打造一流的质量,才能打造一流的产品,只有拥有一流的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企业,就像一台机器,是由成千上万个功能各不相同的零部件配合而成的,一台机器正常运行的效果取决于每个部件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发挥出来,配合是否准确到位。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零部件。我关心整个企业的发展,而我现在所要做的是发挥我这个零部件的作用、并且配合好周围齿轮的运行。
质量在我心中——表明质量是人控制的。我就从“人的责任心”来论述质量在我心中这个观点。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人是管理机器的主体,人决定质量,而非机器决定质量。质量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产品质量问题重要性我们每一个职工知道,而且比领导还清楚!因此应该把产品质量深入到每个职工的心中。严把质量关,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假如我是一名质检员,产品在我这里验收不合格,我就不会让它出厂因为会给客户造成损失,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声誉。
质量在我心中,强调的是人的责任。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我们都推开,那么,企业怎么生存?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人的通病。一个有责任的管理者和职工,应该为事情的结果负责。无数的事实雄辩的证明,勇于认识错误不但能推动事情的发展,更有助于解决问题。然而事实上,与外国人相比,中国人似乎更不愿意认错。因为在潜意识里,认错就意味着失败,认错就意味着认输。而在现代企业中,往往认错就代表牺牲。代表着经济赔偿。但那是因为我们有没有认识到,质量就代表着诚信,质量就是一个品牌!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根本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任何品牌和名牌,要想获得大家的青睐,最根本的还得要看质量,良好的、过硬的、稳定的质量才是产品立足的基石。好听的名字,铺天盖地的广告,大张旗鼓的渲染,不过是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泡。任何一个岗位的疏忽和轻视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都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生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工作,企业提供我们懒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假如我们不用心工作,将是自毁长城,自挖墙角,自断后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和我们个人的命运就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把握质量就是给企业添砖加瓦,就是把握自己,把握未来。每一位员工都要视责任如泰山,视产品在手中,质量在心中,细节在精益求精中,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观点用脑、用心溶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去,让我们的产品精益完美,让时间磨损不了优良的质量,让企业因为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充满生命和活力。
记得有位企业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沉不了的船,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一切取决于人的努力。”作为兽药生产的企业,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质量控制,环环相扣,每个细微环节都需要员工认真敬业的工作,稍有不甚,就会造成质量隐患。
所以说,质量就是一个准则,质量就是一个忠诚,质量就是一个责任,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没有了质量,没有了诚信,就没有了市场,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那么还谈什么销售,谈什么市场那都是空谈,所以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了我们自身生活的安定,请加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中来吧,让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质量托起正大药业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浅析制造企业员工离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浅析制造企业员工离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杨建永
2013-3-27 11:14:59来源:2013-3-25 人民论坛(总第397期)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员工离职的现状,接着指出了制造业员工离职的主要特点,最后对制造业员工离职对产品质量的客观影响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制定合理的薪酬策略、满足员工多样化需求和积极实现产业转型及升级是解决制造业员工离职问题的主要途径,这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制造业;员工离职;产品质量
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2012年比2008年还要残酷。裁员重灾区集中在制造业和外贸出口业,在家电、纺织、钢铁、汽车等行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美的、比亚迪、三一重工等一系列曾被视为行业标杆的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裁员现象。员工离职主要分为几类:一是因为个人原因主动离职,包括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薪酬、上级管理者不满和身体原因等;二是因为企业经营不善、订单不足或员工违反规定导致合同终止;三是因为外部行业和市场环境剧烈变化而导致员工离职。例如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中国光伏产业遭遇反倾销等。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但产品质量水平却与大国身份不符,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很多,没有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和缺乏熟练的企业工人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员工离职的特点
员工离职频率较高。在各行业离职排行榜中,制造业员工以65.05%的离职
率排名第一,并且员工在职时间短、主动离职比例高。制造业员工从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主动离职率分别为94.2%、88.7%、93.2%。频繁跳槽离职,对企业和员工都是双输的结局。员工在短时间内频繁跳槽,不利于行业经验和技术、技能的积累,不利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也容易陷入“招聘—离职—再招聘”的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
企业规模与员工离职率成反比关系。大型制造业企业在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关调查显示,在基本条件相近的前提下,企业规模越大,员工离职倾向越低,员工愿意选择到大企业工作。员工规模过万人的大企业,员工离职率为1.3%,其他规模企业员工离职率在20%左右,而2011年中国制造业员工的平均离职率高达35.6%,显示出大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当前用工荒的背景下,稳定的员工队伍可以为大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让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塑造,增强企业实力。
员工离职率区域差别大。从区域来看,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的员工离职率较高,均超过30%,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员工流动较低。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广州、深圳中小型制造企业较多,管理模式较为传统,企业的薪酬待遇在行业中不具备竞争优势,导致企业在保留基层员工上更加困难,造成人员频繁流动。另一方面在于受政策和用工成本影响,制造业企业纷纷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迁,而原来在沿海打工的内地员工也愿意在家乡工作,工作和家庭均能兼顾,不愿意再做“孔雀东南飞”。
青年员工离职率高。调研数据显示,青年员工离职率达到30%以上。与前辈相比,80后和 90后的员工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80后员工经过几年的工作生活积累,对工作和家庭都有新的需要和新的思考。因为
80后员工职业生涯开始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他们需要新的展示平台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价值,如果企业不能满足他们就会离职。而90后员工则没有太大生活与经济压力,他们作为更具个性的职场新人,更多的是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工作,不满意就会辞职,流动性较高。
制造业员工离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制造业企业,诸多因素会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当产品不良率上升时,企业一般都会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人机料法环境”方法进行系统的原因分析。本文假设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仅考虑员工离职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我们用员工离职率来表示员工离职程度,采用产品不良率指标来表明产品质量。
员工离职率能够显示企业员工流动情况。员工离职率过高,表明企业对员工的引力不足和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够,员工对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员工离职过高会导致员工队伍不稳定、人力资源成本大幅增加等问题。
员工离职对产品不良率的影响。一是老员工离职对产品不良率的影响。本文中对老员工的定义是指在某个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的熟练员工。公司一线员工特别是老员工高流失率会影响留守员工的情绪,降低员工的忠诚度。由于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些老员工在离职的时候会把对公司的不满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而影响其他员工,甚至还会带走一批老员工。优质产品是优秀员工生产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先有合格的员工才有高质量的产品。老员工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一大批优秀的员工离开公司,留下众多的岗位空缺,招聘优秀员工、用好优秀员工难,而要留住优秀员工更是难上加难。大量熟练工和技工的流失,造成产品不良率明显上升。
二是新员工离职对产品不良率的影响。老员工离职需要招聘新员工进入企业,由于企业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对新员工培训不足,以及新老员工工作交接、环境不适应、技术不熟练等多方面原因,新员工的进入必然会大大提高人为因素导致的产品不良率。许多企业因为员工过高的流失率,认为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忠诚,不愿意为此承担培训成本,减少员工培训投入,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策略,在试用期内让新员工跟老员工实习,采用“以老带新”的传统方式,而非对新员工要进入的新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由于新老员工之间认识上的差异和缺乏有效沟通渠道,加之教学双方的思想观念较之以前已发生很大变化,一部分新员工态度散漫,还有部分新员工对新工作适应较慢,而临时招聘的新员工大多抱着混日子的想法,不愿虚心请教。在制度上,老员工带新员工没有培训费,不具备激励性,老员工心中存在不平心理,所以传统“以老带新”的培训方式已经不适应工业化生产的模式,落后的培训方式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产生“五个新员工不如一个老员工”的说法,使新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发挥,产品质量不能有所改进。同时,与父辈相比较,80后和90后的员工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离职率更高,最后造成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是基层管理者离职对产品不良率影响。对直接指挥一线工作的基层管理者而言,掌握一线工作的相关技能至关重要。如果基层管理者对具体的工作问题无法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员工对其指令不信任,管理者在员工心中很难产生较高的威望,不利于以后工作展开。同时,如果基层管理者对于整个生产流程不熟悉,对相关工作衔接也无法进行统一有效的协调,导致员工内部、岗位之间普遍存在推诿现象,使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基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在其他外界环境、管理制度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核心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或
缺的因素。因此,企业要通过工作、薪酬、情感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核心员工的激励,避免其流失。
员工离职与产品质量的循环关系。在许多制造业企业,3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较少,没有形成一支年龄、技术熟练程度结构合理、团结稳定的员工队伍,更难以形成系统有效的企业文化,不能利用企业文化凝聚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根据调研发现,公司员工离职率与产品不良率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关系。制造业员工收入与产品数量和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员工工资和奖金与公司产品良品率、单位产品成本控制和销售额挂钩,与公司整体效益相关。但如果公司整体效益差,必然导致员工奖金不稳定和工资收入下降,再加上生产产品返修和频繁加班的压力,人员的高频流动在所难免;而企业员工员工高频流动,必然使企业面临的企业订单流失压力、市场顾客信任压力、员工队伍稳定压力和产品质量压力等骤然增大,恶化公司产品的形象,加剧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性,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
对策建议
制定合理薪酬策略。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新的用工趋势表明,农村低端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企业要依据市场和员工需求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设计和制定合理的薪酬策略,稳定员工队伍。
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薪酬已经不是80后与90后员工的唯一诉求,单纯提高薪酬无法满足新时期员工多元化的诉求。企业要从文化建设、工作环境、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满足员工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保持员工的稳定性。既关注
企业保健因素的建设,通过良好的待遇留住员工的人,又提供适当的激励因素,通过工作本身的吸引力留住员工的心。
积极实现转型升级。企业面临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运营成本的上升,使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企业要生存、要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技术与产业升级是低端制造业的必由之路。应通过政策支持、新产品和市场新需求的开发,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发挥品牌效应,实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4572119)
第三篇:分析论述企业社会责任感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分析论述企业社会责任感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不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因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有毒食品伤人致残、致死报道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从未停止过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斗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始终无法根治此类问题。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污染婴儿乳制品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对包括乳制品行业在内的整个农产品、食品行业的食品质量安全信任危机。暴露出了我国农产品、食品行业生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而近日,在2006年2月市定期监督检验暴露出严重产品质量问题的10家灯饰生产企业,被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这10家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山市古镇火柴天堂灯饰厂生产的吊灯在标记、结构、外部接线和内部接线、防触电保护等项目不合格;中山市古镇康利达灯饰厂、中山市古镇汇东灯饰厂和中山市古镇顺源灯饰电器厂生产的吸顶灯在标记、外部接线和内部接线、防触电保护、耐久性试验和热试验、耐热、耐火和耐电痕等项目不合格
食品的安全问题今年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与身心,在人们为了健康而享用食物的同时却可能陷入危险的境地,而电子产品的质量问题,更加犹如在人们身边安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在人们享受着高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之时,也承受着炸弹随时可能会引燃的危机之中。当前食品和电子产品质量问题愈发严峻,而这一问题与企业社会责任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近年来社会学家一直在研究和谐社会的问题,专家们也一直在呼吁,只有让贫富之间的差距缩小才能保持社会平衡发展。但是实际上,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必然会有贫富差距,只要有官在的地方,就免不了出现贪污受贿等各种行为,再有了商,则随之出现了诈骗、逃税、漏税等黑暗。一个成熟的企业除了具备一定的实力以外,他的对外形象也要深入民心,除了拥有一定财力以外还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离不开政府与人民的支持,从至今以来许多的产品质量事件来看,企业明显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是竞争对手恶意打击以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存在一定的漏洞。
聚科照明是一个成立不久的企业,但在业界已经有一定知名度了,除了他本身的雄厚实力外,还有他本身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是对企业负责任,对人民安全负责任,消费者购买了企业的产品,本着对企业本身的信任,所以在质量方面一定马虎不得,一定要把消费者摆在首位,聚科在中山古镇的旗舰店里首设“光效体验中心”免费为消费者以及同行检测灯具。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检测服务比较多见,但是为同行提供服务的还是比较少,聚科同时对外打出的口号是“欢迎同行来公司参观、指导”。
一个成熟的企业必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对同行决不打价格战,做到互惠互利;对经销商、消费者做到公平、公开,不以次充好,以优质的产品提供给经销商及消费者。聚科照明总经理周建华说:“产品质量好比是企业的命脉,如果质量抓不好的话,企业就没有生存能力了,像霸王、圣元都是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企业,像这次发生的质量事件,我认为是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总的来说,企业还是要以人为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第四篇:影响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稳定的产品质量
稳定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
摘要: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用户的权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逐渐成为企业界的共识。质量竞争日趋激烈,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渐重要。质量管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及市场占有率。本文联系实际,对湘钢如何加强质量管理进行了一番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产品质量
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
企业生存
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用户的权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逐渐成为企业界的共识。质量竞争日趋激烈,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渐重要。质量管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及市场占有率。在此,我想从四个方面,并联系湘钢实际,就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几点建议。
一、产品质量及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术规范中未注明,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需要;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前提下,质量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因为,需要加以表征,必须转化成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这些特征和特性通常是可以衡量的。全部符合特征和特性要求的产品,就是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因此,“质量”定义的第二个层次实质上就是产品的“符合性”。所以,任何工作环节都是有质量的,质量无处不在。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管理是颗树,产品的品牌是挂在树上的果子,产品的质量是树的树干,疏忽质量就等于破坏了树干,这样再好的树也结不出美丽的果实。因此,产品要想树立自身的品牌效应,站稳和开拓市场,必须充分重视产品的质量。
而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质量行为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因此,质量意识的强弱,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例如:我们熟知的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当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砸冰箱”的故事改变了这家不知名小厂的命运。1985年12月的一天,时任青岛海尔电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来信,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带来管理人员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400多台电冰箱有76台不合格品。张瑞敏随即召集全体员工到仓库开现场会,问大家怎么办?当时多数人提出,这些冰箱是外观划伤,并不影响使用,建议作为福利便宜点卖给内部职工。而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明天再生产760台、7600台不合格冰箱。放行这些有缺陷的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他宣布,把这些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
砸冰箱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在1988年的全国冰箱评比中,海尔冰箱以最高分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在海尔的发展中,质量始终是海尔品牌的根本。如今,海尔冰箱已经成为世界冰箱行业中冰箱销量第一的品牌。
“海尔人”的质量意识,让海尔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集体小厂做到全国顶尖,最终冲出国门,屹立世界,成为全中国人共同的骄傲。这是否值得我们每一个“湘钢人”深刻的反思。湘钢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而市场的开拓和稳固又取决于我们给顾客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质量意识强弱直接决定质量行为的好坏,质量行为又铸就了产品质量。产品的的质量决定了公司的发展,而公司的发展决定了我们每个湘钢人的前途。所以,面对当前钢铁行业的困难局势,我们每一个湘钢人的质量意识一定要进一步加强,不仅仅是为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明天。
二、加强质量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思路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从产品质量由“检验”到“预防”,由“堵”到“疏”,再到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我们不难发现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要求与产品质量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各个国家、企业都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工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针。显然,各企业必须以质量求生存,质量管理的意义显而易见。让我们看几个案例来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吧。案例一: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老福特1903年创业,请来汽车工业专家库兹恩斯担任总经理,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手段,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生产率提高了十几倍,成本和售价大幅降低,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福特也由此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但是后来老福特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1915年辞退了为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库兹恩斯。福特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快陷入困境,濒临破产。小福特接管公司后,聘用布里奇全面主持公司的业务,破格聘用后来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马拉在内的年轻人,终于坐上了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第二把交椅。
分析:福特汽车公司的兴盛,衰败又兴盛的曲折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质量管理人员的调用引起的,间接证明了质量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案例二:1940年日本松下创业之初提出:第一、制作满足一切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第二、不生产和销售一台不合格的产品;第三、注意产品的购买趋势,科学预见消费者的需求,以便提供优良服务。1942年后又提出:第一、要生产非常有人情味的、人性化的、有情趣的、高尚的并能够使消费者拿到商品以后非常高兴的商品;第二、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偷工减料,使产品质量下降;第三、与其它公司相比较,连产品的细微部分都不能逊色;第四、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为了节约材料而降低产品的质量;第五、生产与松下品牌名副其实的产品。松下公司已发展为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为世界、制造业500强中列第26位。分析:松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辉煌与它当初的品质思想是离不开的,在松下品质思想之中多次提到质量问题。正是由于它非同一般的质量管理,大大提高了它的企业和社会利益。从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到后期腾飞关键之一就是重视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对企业的作用是很明显的。质量管理水平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竞争能力,还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管理和技术水平,也能反映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三、如何做好产品质量
在谈如何做好产品质量前,我们不妨先花时间了解“德国制造”,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启示。
先通过三个小故事帮助我们理解什么事“德国制造”:
一、帐篷的故事: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灾区陆续收到各国援助的帐篷等救灾物资。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灾民们相互打听住的是哪个国家的帐篷,而住德国帐篷的灾民往往引来周遭羡慕,因为德国的帐篷质量是最好的。
二、钟表的故事:德国殖民时期在青岛江苏路修建的基督教堂的钟表迄今运转正常。2010年,在华投资生产大型齿轮的一名德国商人陪父亲在青岛游览时看见了这座钟表,老人顿时认出了钟表所用的齿轮便是由他的家族企业供应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德国商人表示:“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这些齿轮没有任何问题,还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维修时,恐怕要到我的曾孙一代了。”
三、桥梁的故事:1906年,德国泰来洋行承建甘肃兰州中山桥,1909年建成。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桥面木板被烧,纵梁留下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常。1989年,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同时申明合同到期。如今,中山桥仍然照常使用,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德国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其过硬的产品质量,通过分析以上三个案例,我觉得要想做好产品质量我们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专注的精神
在德国,“专注”是其“理性严谨”民族性格的行为方式。德国制造业者,“小事大作,小企大业”,不求规模大,但求实力强。他们几十年、几百年专注于一项产品领域,力图做到最强,并成就大业。“大”并不是目的,而是“强”的自然结果。这恰恰印证了老子的哲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中国制造业乃至各行业,目前还普遍存在“超常规、跨越式放量发展”的浮躁现象,耐不住寂寞和诱惑,缺乏专注精神。中国的企业近年来盲目的追求“量”的发展,忽略“质”的要求,终导致多种产品库存过大,销不出去,很多企业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要做好产品必须具备专注的精神。
二、标准唯一
德国人“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必然演化为其生活与工作中的“标准主义”。德国人生活中的标准比比皆是,如:烹饪佐料添加量、垃圾分类规范、什么时间段居民不可出噪音、列车几点几分停在站台的哪条线。他们是一个离开标准寸步难行的民族。这种标准化性格也必然被带入其制造业。
我们国家有的企业存在标准模糊、经验主义盛行的问题,还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很完善的标准,执行过程却大打折扣。这些都是制约我们企业做精做强的原因。所以,要做好产品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并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
三、完美主义精神
“完美主义”,是“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的综合表现;而“完美至臻”是德国制造的根本特征。
追求完美的工作行为表现是“一丝不苟、做事彻底”,也就是“认真”。这已经是德国人深入骨髓的性格特征。德语有一谚语:“犯错误,都要犯得十全十美。”德国人做什么都要彻底到位,不论是否有人监督,也不论是职业工作还是做家务,做不完美、有瑕疵就深感不安。
而我们的很多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不严谨,常常“大概”“基本”“差不多”就敷衍搪塞过去了,你忽悠了产品,产品必会忽悠你。所以,要生产好的产品一定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四、流程唯一
“标准主义”的时间维度表现是“程序主义”,其空间表现则是“秩序主义”。德国人严守秩序。有一谚语:“秩序是生命的一半。”德国人特别依赖和习惯于遵守秩序,离开了秩序就会感到焦虑和寸步难行。
这个秩序感首先体现在时间管理上。德国人不分男女老幼,人手一册《日程日历》,每天各时段的活动,乃至圣诞节做什么,一切日程提前计划,而不是临时即兴决定。
秩序主义在具体工作中则主要表现为流程主义,其空间表现,则是物品放置的条理性。无论是家庭中的杯子、碟子,还是领带、衬衣,乃至工作场所的文件、工具等物品,都摆放井然有序;否则便找不到东西。所以,在德国企业无需推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一切都在自觉之中。
我们的很多企业都是流水线作业,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流程明晰。生产过程绝对不能省略或者打乱,否则产品质量必将有缺陷。所以,要做好产品一定要按照制定好的作业流程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四、关于湘钢加强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严重,整个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持续恶化,各钢厂面临严峻的生存形势。湘钢作为内地钢企,自身并无资源和运输优势,产品结构也趋于普通,要想突围,就必须在产品成本和产品质量上不断突破。而我们公司作为湘钢的附属企业,定向服务于湘钢。因为不需要为开辟市场而努力打拼,所以公司很多员工的市场观念不强,习惯安于现状,不求进步。长此以往,我们会连现有的产品都无法做好,会把已有的市场都丢失掉。我们公司的有些产品和炼钢联系十分刚性,若产品合格率得不到保证,不仅对自身是个损失,而且对湘钢的产品质量和成本都将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尤其是目前这个经济形势下,为了配合湘钢打好这场生产经营保卫战,我们的质量意识也要同步跟上。具体我认为湘钢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1.持续对员工灌输质量意识
当前湘钢人的质量意识并未做到深入人心,生产作业现场还存在不按照流程、工艺,不注重细节的现象存在。首先,管理人员一定要深入现场,在现场抓到不规范行为的一定要当场指正,并在班前或班后进行通报,让员工意识到此行为的危害性,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其次,对于当日产品质量状况及生产情况,也要及时告知员工,当发生不合格时,要求作业人员参与事故分析会,共同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制定预防措施,这样也会增强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再次,利用班前会、月例会进行宣讲,强调质量意识的重要性,可以列举一些具体案例,增强信服力。只要将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举一反三,我相信湘钢人的质量意识一定会越来越强。
2.管理者率先垂范是关键
“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这句话说明了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性。管理人员就是生产队伍的指路人,员工按照管理人员指明的方向前进。管理者的行为和意识会对员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对一些违规现象视而不见,不制止、不纠正,员工就会逐步淡化质量意识,违规现象就会不断增加。
通常人们都知道,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群狮。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在体力上后者要强过前者百倍不止,但我们不要忘记的是占据前者思想的是狮子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王者风范,而后者其实早已退化成一群披着狮皮的“绵羊”。由此看出领导的作用是强大的,质量意识的加强应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者的意识和行为对员工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严格实行质量技术标准是保证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套用在我们日常企业管理当中可以理解为,若没有完整的质量体系标准,怎能保证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合格率呢?严格的执行质量体系标准,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体系思维,做好质量贯标工作
目前湘钢实行“四体系”管理,依次对质量、测量、安全、健康四个方面进行管控。湘钢质量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满意为唯一标准,通过发挥领导的作用,全员参与,运用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工作。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湘钢只要切实、有效地按照现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推进,才能通过贯标活动改进内部质量管理。质量贯标工作做好了,湘钢规避质量风险、品牌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会增强。具体我认为应该抓好体系运行中的以下五个环节:1.统一思想,尤其是领导层,树立“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风。2.党政工团组织发挥作用,协同工作,使全体人员具有浓厚的质量意识。3.使每个人明确其质量职责。4.规定相应的奖惩制度。5.协调内部质量管理工作,明确规定信息渠道。(2)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学上有这样一句话,“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十分有道理。这句话也充分说明了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湘钢生产的产品,从源头铁矿石开始,经历了几十道工序,流程十分复杂。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尽职尽责,保质保量才能确保终端产品的质量合格有效。所以,我们必须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设备和生产条件的差异已经很小,故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除了控制好设备、工艺外,人的因素关键。只有不断强化职工“我制造,我负责”的质量意识,全面倡导“完美的产品出自完美的细节”的理念,让每一位员工都能以不打折扣的执行力、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的生产过程才能有所保证,我们的产品合格率才能不断提升。
(3)推
行质量问责制,在制度层面确保质量零缺陷
质量的重要性靠什么体现?我觉得应该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建立质量激励机制。对于工作质量好的员工,就应该大张旗鼓的奖励;对于工作质量差的员工,理所当然应受到惩罚。如果说,干好干坏没什么差别或者差距太小,就不能体现质量的重要性、严肃性,就不能增强员工的重视度。好的意见或建议,都应该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有了质量,才能树立和提升品牌,才能稳定和开拓市场。尽可能的一次性把产品做好,降低废品率,提高成品合格率,降低成本。立足“高质量”巩固现有市场,在稳固现有市场同时争取新的市场,唯有如此,湘钢才能在这经济寒冬中屹立不倒。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 对企业而言,如果说资金系统是企业生命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那么,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企业生命机体的神经系统。如果神经系统健 康正常运行,企业机体就充满活力,反应迅速灵敏,企业首脑的指令 可以快速传达到每个部门,企业的各种活动在统一的神经中枢指挥下 协调进行,信息通畅有序,行为会体现出良好的整体性、快捷性和有 效性。通过书本学习和网络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的大致 分为以下几类:
一、对企业生产管理的作用: 21 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资源。随着生产活动的进行,管理活动依据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信息,执行着 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的职能,以保证生产活动的有序和高 效。
1、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
2、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
3、检测企业各种功能的实现情况。
4、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以达到企业长远的目标。
5、规范并优化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办事机构的业务流程,再造业务 规范,对重点业务实行全面质量监控。
6、预留标准的EDI 数据接口,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关系部门的数据共 享和交换。
7、全面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大幅拓展业 务,争取企业利润最大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对企业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作用: 由于我国推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 生存、求发展,必须得到信息的支持,流通领域已经意识到“市场就 是战场”,谁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的变化,谁就能在流通市场竞争中 取得主动权。因此,各流通企业纷纷建立MIS 和准备建立MIS,用它 来及时、冶确地提供信息,以便辅助企业各级领导决策。
1、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图形化、报表化的市场分 析数据,能够对未来的公司业务发展、客户需求发展、市场发展作出 预测。
2、通过INTERNET 实现全天候实时服务,充分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全面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大大加强与客户的紧密度,将应用企业塑造 成国际化企业的首选品牌。
3、模糊眼镜企业功能边界,扩展业务之间关联度。信息系统突破了 眼镜企业组织子功能间的信息壁垒,使各功能单元相互靠拢。“毫不 相关”的“信息孤岛”之间由于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的渗入,而引起技术开发、原料采购和眼镜零部件制造方面共享机会的增加。同时,新的管理理念的运用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介入改变了传统功 能,使之成为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眼镜企业功能部门之间的界限不 再泾渭分明。
4、对于拥有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来说,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电子 商务中,目的在于达到:建立客户与企业打交道的统一平台,使客户 只需登陆企业的网站,一点接触就可以完成多项业务。同时提高业务 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保证原本“各自为战”的销售人员、市场推广人员、电话服务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等开始真正的协调工作,成为围绕着“满 足客户需求”这一中心的强大团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三、对企业仓储配送的作用: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 重要标志,它对配送中心有下述几方面的深远影响。1.管理体制合理化 信息是企业管理的资源,是各级管理人员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管理 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现行的管理体制对信息的处理仍 是传统的人工分散处理,不仅中间层次多,也不便于横向联系,对信 息不能综合利用。2.管理方法科学化 建立企业MIS 之后,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运算速度快、数据存储容量 大、通信设备信息传送速度快等优点,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学模 型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模拟,或采用各种计算的方法进行定量分 析,以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管理工作更加精确有效; 另一方面,可以对过去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用来 预测未来,使管理工作由粗变细,由事后管理向实时管理方向发展,做到事前有预测,使管理工作由被动状态逐渐变为主动。3.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企业MIS 是对企业内外的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为企业领导提 供有用信息的系统,它要求输入系统的数据准确、完整,以反映客观 真实情况,系统的处理应科学严密,这样,输出的信息对管理才有指 导意义。如果一个企业管理混乱,不科学,原始数据不全、不准,则 输出的信息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建立企业 MIS,必然会促进企业 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4.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开发MIS 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和商品的购、销、调、存环节 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工作习惯等方面的变革。因此,必须促进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改变,管理业务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 适应这一变革。开发MIS 期间,管理人员可从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MIS 建成之后,管理人员可以从繁琐、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各种数据分析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 分析,制定改进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即从事信息分析、判断 和决策等真正的信息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5.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MIS 使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高速化,资源利用合理化。从国外 的经验来看,它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显著的。由于MIS 准确、及时地提供信息加强了信息反馈,企业各部门据此合理地组织商品流 通,减少库存积压,从而能加快资金周转。MIS 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统 一管理,及时掌握、调配使用,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具体案例:上海烟草公司 上海烟草公司作为一个传统工业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对信息化 的接受程度不高,因此,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必须重视企业现状,比如: 企业文化、员工技能、标准化管理现状等,企业内部组织特征决定了 信息化在上海烟草公司必定是渐进式推进的。作为烟草企业,高利润和高速发展使得公司对信息化的迫切性加 强,信息化的推进必须基于企业高层前瞻性的战屡眼光。进年来的发 展速度很快,企业利润实现连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企业信 息化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否需要通过信息化来改变现状?是否需要 花精力推进业务流程的变革?这些成了公司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公司高层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清醒的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已经 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和资本的竞争,而是企业综合能力的竞争。企业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等,都成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 本因素,而这些都可以由信息化来实现,建立基于信息的业务流程和 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所应具备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公司已经从企业建设的高度上升为信息化的 任务。对于传统的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更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 途径。通过反复学习、讨论,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即现在 的管理思想是信息化的灵魂。要通过信息化帮企业实现“管理理念现 代化,管理体制合理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 段智能化、管理过程网络化”。近年来,上海烟草公司建立了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主要特征的27000 余家卷烟销售网络,基本形成了全市 统一,布局合理。以我为主,受我调控的最具规模,最为完善的市场 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