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影响

时间:2019-05-13 07:2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影响》。

第一篇:论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结课论文

论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影响

编号:10 姓名:付林 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年级:11级 学号:2011106

42013-2014学年第 1 学期

论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影响

付林

[摘要]本文从运用管理心理学是时代的要求、管理心理学的涵义及研究的内容、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应用进行了论述。时代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必需摒弃过去狭隘的激进意义上只谈组织内部管理的观念,不只要充分发掘人力资源中的人际本钱、技术本钱,更要充分发掘其中的发明力、竞争意识、信心、勇气等,这便是企业综合的心理本钱。要管理好现代企业,必需拓开新视角 高度重视心理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用企业的利益观、价值观、核心精神与理念统一员工的利益观、价值观、精神与理念,就能让员工用企业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动,这就是企业文化理念的作用机理:通过控制员工思想控制员工行为。将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紧密结合,设计出有效的管理体系:自我与超我结合,文化与制度并重的管理体系 ” 一个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需重视心理科学的运用,心理科学的运用也必将会给企业带来高效率的管理。而每一个员工具备了良好的心态,才干适应企业变革 大潮的需要。

[关键词]激进意义;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运用管理心理学是时代的要求

要管理好现代企业,必需拓开新视角,高度重视心理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而这恰恰是国当前经济界、企业界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空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企业管理工作必需重视心理科学的研究,必将使我企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一分主动。

时代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必需摒弃过去狭隘的激进意义上只谈组织内部管理的观念,不只要充分发掘人力资源中的人际本钱、技术本钱,更要充分发掘其中的发明力、竞争意识、信心、勇气等,这便是企业综合的心理本钱,或叫潜在经济本钱。

同时,当代社会经济在急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的减员增效需要广大职工心理上、思想上的同步调整。为适应高水平、高效率、快节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企业都必须培养职工完善的品格。这种品格正是一种心理素质,需要通过适合职工心理需要的管理,及在管理中注重职工心理素质的培养来建立和开发。忽视了这一点,就可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主动权。

二、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怎样运用于企业中

1、薪酬激励传统的人力资源认为薪酬是用来满足员工较低层次需要的,员工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论及只有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作为传统认知上的低层次需要,薪酬是知识型员工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和追求的基础,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根本保证。

2、股票期权奖励是指公司授予其员工未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权利,这种权利的持有者可以获得股票市价和规定价格即行权价之间的价差,是一种基于经营结果的奖励形式。股票期权包括经理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计划等,通过股票期权,企业所有者可以利用一种长期潜在收益激励员工尤 其是知识型员工。股票期权可以使企业不必向知识型员工支付高薪,知识型员工可以通过行权获得收益,由于知识型员工的薪水大多很高,需缴纳很高的税,而以期权支付薪水,知识型员工就可以享受减税的好处。股票期权是一种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方法,这是因为股票期权使企业的发展与知识型员工的报酬息息相关,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3、最后,还应该满足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从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道,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等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的目标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人的生存需要越来越得到满足,对人和人关系的需要和工作成就的需要就越强烈。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此对员工进行激励鼓励为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职业发展作为内在激励因素,对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很少有哪种需要会像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价值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员工十分关注自身的发展,有着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企业如不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就难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甚至有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外流。

三、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虽然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先进技术设备所以能正常运转,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人的行为在现代大生产的过程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重视员工、解员工的需要,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员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人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马克思指出: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就什么也不能做。邓小平同志说过:只讲革命不讲物质,那是唯心主义!

2、增强员工归属感的作用。人群关系学派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可以增强归属感,使企业领导的意图便于贯彻执行,对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有利。行为科学家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是为了使部属贡献出自己的才智,汇集各方面的知识、意见、经验与决策技能,使公司的决策品质能获得改善。

3、提高员工思想觉悟的作用。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要探索,社会企业群体中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从而能够准确地预测、正确的引导和严格地控制员工的行为,使管理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4、能有效化解投诉。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表示出一定的态度或体验,如满意、喜欢、厌恶、愤怒等,这些主观的心理体验,属于情感过程,也可称为情绪过程。当人们发生了某种欲望或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成为一种内在驱动力,心理学上称为动机。解和掌握人的情感和动机的发生,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能有效地 “ 冷却 ” 愤怒者的情绪。

参考文献

1、《普通心理学》北京彭聃龄 20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领导艺术与管理心理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MBA教材

3、《做最好的执行者》吴甘霖,邓小兰 著

4、《管理心理学》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

电话:***

第二篇:论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论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一、信息化企业的内涵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以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信息经济已初见端倪。面对知识信息经济的挑战和所带来的机遇,世界各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全面展开。而要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一个重要的战略措施就是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企业信息化不仅带来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也引发了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组织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其中对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影响尤为深远。

(一)信息化企业的内涵

信息化企业是通过使用数字技术使企业的战略选择发生变化,并使选择范围大大拓展的新型企业。按照这个定义,光有一个很大的网站、一批触网的员工,甚至安装了价值昂贵的企业管理软件是不够的。信息化企业必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企业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发现创造和捕捉利润的新方法,并最终实现战略差别化的真正目标:企业之独特性。从这个角度看,信息化企业是企业内部和外部(或前台和后台、上游和下游)的业务、各个环节的业务都实现了数字化(电子化)的企业,包括数字管理、数字制造和数字营销。由此看来,无论这种新型互动关系是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企业对内部,还是消费者对消费者,如果认为信息化企业仅仅是在网络上销售产品,那是片面的,因为如果没有快速反应的数字化后台(管理、生产),将无法履行和执行前台(客户)的定单,进而无法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一个真正的信息化企业将大大促进和改观整个组织的效率、速度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大幅度增值。此外,信息化企业与IT企业的区别:信息化企业不仅包括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IT企业,以及与IT紧密相关的IT相关企业,而且包括那些采用信息技术成功信息化了的传统企业。

(二)信息技术发展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环境的复杂和多变,要求企业的组织更富有弹性。其弹性主要反映在企业组织内部沟通和组织之间协调两个方面。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来增强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反应的灵敏度,以及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和协调的能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化人才与企业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持状况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的信息能力。企业信息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正常发挥其职能。若组织结构不合理,就无法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技术,无法形成企业强大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要求企业组织形成环境——目标——结构体系。企业信息收集的形式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刺激以及组织目标与现实差异的程度和方向。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环境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使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是企业组织保持动态平衡的保证。同时,组织目标的确定应以对环境信息的分析为基础,充分利用外部力量来形成,并在组织设计参数与权变因素之间保持一致,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对组织进行再造。环境——目标——结构体系的形成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产生冲击,也是企业信息能力的具体体现。

2、信息技术要求组织的有机性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既要求增强组织的有机性,也是组织有机性提高的技术保证。企业信息能力的增强,可以使管理者在管理的每个层次进一步授权,进而加大管理的影响幅度,减少管理层次,增强组织内横向沟通以及与外部环境的沟通。

3、信息技术促使企业组织寻求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依赖关系,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组织结构与信息技术系统之间保持一致。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在日益动荡的外部环境下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稳定的依赖关系来减少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利用信息技术(如EDI)能够使企业组织降低协调成本,建立企业组织内及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从而形成企业的非产品、成本、技术等方面的虚拟核心竞争力。企业组织结构如何配合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并充分发挥企业信息能力的作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二、如何进行信息化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一)信息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各项管理中广泛应用,信息化组织结构呈现出多种新模式,主要有网络组织,虚拟企业,战略联盟,企业集群等。

1、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在构成上是由众多灵活的、敏捷的、多技能的工作团队(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各工作团队在地位上平等,行政上独立,在经营业务上又因有紧密联系而唇齿相依,因而从工作团队之间的关系看类似于一个网络。所以,我们称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为网络组织,对应的每个工作团队则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网络组织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工作团队拥有其经营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并全权负责本团队的经营职责;

(2)团队成员间的权力与地位相等,各项决策由团队成员共同制定。假如说团队中某成员的权力较大,这种权力只能来自于其影响力,而影响力的产生又是因为其拥有更多的知识、技能与信息,以及更好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3)工作团队之间联系密切,并相互提供援助。

2、虚拟企业

目前理论界并没有对虚拟企业的定义进行明确界定,故学者们对虚拟企业的定义也不一致。根据目前已有的参考文献可以把虚拟企业的定义归为两大类:

(1)从信息网络的角度来定义虚拟企业。即企业组织无形化,指通过信息网络加以联结的企业组织,如网上商店、网上银行等都为虚拟企业。

(2)从组织的角度来定义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网络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各成员彼此互不干涉,且共同分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当预期目标达到之后,此组织即将解体。

实际上第一种定义与第二定义存在明显区别:第一种定义的虚拟企业是指单个企业主体;而第二种定义的虚拟企业是指由多个实体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而组成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却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企业。

3、战略联盟

企业战略联盟模式企业战略联盟是指多个具有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利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形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网络组织。其特征表现在:

(1)行为的战略性。联盟各方注重从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长期的合作与发展,以改善联盟共有的经营条件。

(2)地位的对等性。联盟各方是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形成的平等关系,彼此没有贵贱之分与优劣之别。

(3)范围的广泛性。战略联盟产生于各个经营环节与领域。可以是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的联盟。

4、企业集群

企业集群指在某一产业或产品生产中,大量互相联系的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在一定地域聚集,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群体。企业集群存在长短不一的产业链,从纵向联系看,包括居于上游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及处于下游的产品再加工、分类、包装、销售、储存、运输、发配企业等;从横向看,它可伸延到互补产业和产品的制造企业、技术研究和培训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基础设施部门和其他关联企业等,还涉及到金融、保险机构、行业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这些企业和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紧密程度不一,但从总体看,其紧密度和稳定性明显高于布局分散企业单纯依靠市场的联系。它们互相依存,彼此配合,结成具有一定共同利益的地区性的经济协作体系,同时又是各自独立的产权主体,互相间的联系以市场作为纽带,不同于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毕竟要受不可避免的市场变数的影响,带有可变动性。因此,企业集群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企业组织的一种中间性产业组织。企业集群的形成主要通过如下几种途径和方式:

(1)在共同的地域文化习俗的背景下,由具有一定宗亲、邻里关系的主体,围绕某些特色产品和产业,通过分工协作形成共同利益,结为中小企业集群。

(2)依托一定的专业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信息或为完成某些定单,一部分相关企业共同合作,组织互补性的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企业集群。

(3)以某一骨干企业为核心,通过厂外逐级分包零部件生产任务,建立比较稳定的契约关系,甚至形成“虚拟企业”,组成企业集群。以上三种途径带有较为明显的自发性质,是目前比较大量和常见的途径。

(4)由某些中介服务机构或中小企业协会牵头,提供信息、技术、市场渠道,逐步吸引、聚集一批有关联的企业,形成企业集群。

(5)在大型国有企业改造、改组过程中,为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剥离部分非关键生产,实现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形成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

(6)为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承接零部件生产,进入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或利用所吸收的国外先进技术和著名品牌,逐步成为特定产品的制造中心,然后吸收加盟企业共同完成任务,形成企业集群。

(7)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组织产、学、研分工协作体系,吸引众多企业和机构形成企业集群。

由于形成途径不同,企业集群的结构存在较大差别,但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类。第一类,也是大量的,是众多的中小企业聚集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区,既互相竞争,又分工协作,结成一个互相依存的群体。意大利东北部和我国江浙一带,很多企业集群就属这种类型。另一类是在一两个大企业的周围,聚集大批相关的配套中小企业。这种结构有的是在一开始形成时就已如此定型,更多的则是从前一种结构逐步发展演变而成。

(二)组织变革模式的选择

在构建企业信息化系统时,主要有两种方法:变革和进化。变革的方法就是用集成的灵活的系统全面代替现有的基础设施。一些小型的正在快速发展的公司往往会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它们在技术上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投资。进化的方法是将集成的灵活信息化体系结构建立在原有的不不灵活的表态的基础设施之上,制定决策用的数据从旧系统中抽取到新系统中来,在新系统中它们将会以一种更灵活、集成和及时的方式来使用。旧的系统将会被逐步被取代。

同样对于组织结构变革也涉及到模式的选择问题。这里比较两种典型的信息化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和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力求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组织进行大幅度的全面调整,以求彻底打破传统组织模式并迅速建立完全信息化的组织结构模式。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对组织进行小幅度的局部调整,力求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由传统组织模式向信息化组织模式的转变。

因为这种变革模式对组织进行的调整是大幅度的、全面的,可谓是超调量大,所以变革过程就会较快;与此同时,超调量大会导致组织的平稳性差,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组织崩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进行组织变革反而加速了企业灭亡的原因。与之相反,渐进式变革依靠持续的、小幅度变革来实现信息化的组织结构,即超调量小,但波动次数多,变革持续的时间长,这样有利于维持组织的稳定性。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也都有着丰富的实践,企业应当根据组织的承受能力来选择企业组织变革模式。

比较企业组织变革的两种典型模式,企业在实践中应当加以综合利用。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有必要采取激进式组织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激进式变革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会影响企业组织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组织的毁灭;因而在两次激进式变革之间,在更长的时间里,组织应当进行渐进式变革。

第三篇: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封面

论文题目: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指导教师:

院系名称:国际会计金融学院

学科专业:财政税收专业

完成日期:

摘要

1994年税制改革实行了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类型选择适应了当时和财政的实际,为政府支出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但是随着国民经济战略从限制非理性投资向扩大内需和提高经济效率进行战略转移,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就成为公认的增值税改革方向。我国已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这是我国税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全社会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的形势下,它将为启动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拉动宏观经济更上一个台阶提供必要的动力。那么,增值税转型究竟对企业财务有何影响,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发展,下面我将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关键词:增值税转型;影响

目录

第一章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1

第一节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1

第二章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2

第一节增值税转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2

第二节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的影响…………………………5

第三节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市场行为的影响……………………6

第一章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

一、增值税

(一)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动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所谓增值,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得的收入,大于购进商品和取得劳务时所支付的金额,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二、增值税的转型

(一)增值税转型的概念

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增值税,只允许扣除用于生产经营的流动资产的价值,如原材料、燃料等。因此,生产型增值税的增值部分实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其税基最大,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收入型增值税除允许扣除流动资产的价值外,还可以扣除固定资产的当期折旧价值,其增值部分实际上相当于国民收入,税基小于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纳税人一次性扣除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全部价值,实际上相当于只对消费资料征税,而生产资料不征税,因此其税基最小,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我国2009年1月开始实行的增值税改革,就是将原来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即增值税转型。

(二)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

在全社会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的新形势下,我国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旨在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宏观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其核心内容是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与以前实施的增值制度相比,此次增值税转型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改变:

(1)允许企业新购譬如的机器设备所含进项税额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并明确:①除专门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等的机器设备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外,包括混用的机器设备在内的其他机器设备均可抵扣;②不动产在建工程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所谓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③根据其上位法授权,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具体明确为应征消费税的游艇、汽车和摩托车。个人拥有的上述物品容易混入生产经营用品计算抵扣进项税,为堵塞漏洞,规定凡纳税人自己使用的上述物品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但如果是外购后销售的属于普通货物,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2)对企业新购设备所含进项税额采用规范的直接抵扣办法,不再采用先征后退、增量抵扣的办法,增量抵扣是指纳税人当年新购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只能在纳税人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增值税额中抵扣,没有新增增值税额的不允许抵扣,而直接抵扣办法,纳税人当年新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其应缴纳的增值税额,抵扣不完的结转以后抵扣。

(3)为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在扩大一般纳税人进项

税额抵扣范围、降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的同时,调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把增值税的征收率分别由原来的6%和4%统一调低到3%。

(4)与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相配套,取消了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用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同时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第二章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第一节增值税转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能更真实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国家允许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从企业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抵扣。即购进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等。由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企业向国家缴纳的增值税将会减少,同时由于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税基础包含增值税,所以企业缴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也会减少。一方面减轻税收负担,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更加明确。

另外,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其实际发生成本,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二、增值税转型更符合配比原则

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固定资产因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而使抵扣链条中断,相应的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减少。同时固定资产折旧额增大,计入产品成本中的成本费用增大,产品收入既定条件下,不符合配比性原则。增值税转型后,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和企业的存货一样核算增值税,购进时统一设定“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允许从当期的销项税额抵扣,更能体现税收的公平性和会计的可比性原则。

三、增值税转型降低资产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实行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也不一样。在生产型增值税中,由于购进增值税不能抵扣而只能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导致资产价值增加。又由于增值税不能抵扣,从而导致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明显增加。而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当年,新增固定资产取得的进项税额一次性全额抵扣、增值税额明显降低。同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因不再包含购进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而相对明显减少,从而导致企业计提折旧额减少,推动企业盈利水平提升。因此,增值税转型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还能够帮助企业保持一种稳健的财务结构。

第二节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企业设备投资与配套投资将大幅增加,因为进项税额抵扣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使企业的投资倾向于能够带来进项税额抵扣的设备投资。另外转型降低了设备投资的回报要求,企业的设备投资计划会有更大的可能性通过可行性分析。

企业投资行为会主动跟随国家政策。企业对转型政策效应的预期会使企业的投资行为尽可能与政策导向一致,一方面出于税收中性的考虑,企业会认为转型是个利好消息,企业会主动配合转型的实施,以期获得由税负公平带来的竞争地位改善另一方面企业会对转型的推行路径产生影响,为获得并保持转型带来的超额收益,企业有强烈的动机来采取行动,并有可能对转型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节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市场行为的影响

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中会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例如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水平扩大市场份额占有率,这有利于我国的商品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另一方面转型刺激企业投资,可以借这个机会开发新的产品种类开拓新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利用更新更高质量的产品来夺取市场,而不一定会降低产品价格。对于试点,由于试点的地域性就有了一个均衡价格的重新调整过程,如果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假设区域内外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同,则区域内企业可以将产品价格一直降到将区域外企业挤出市场为止。这种价格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上,特别是存在地区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可能区域内外企业的产品可以分别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因此在整个市场上存在多个区域性的均衡价格。这种局部的增值税转型试点还有可能导致相关产品整体价格水平的下调,但是这个过程与试点政策的推行情况密切相关。试点政策越稳定,持续时间越长,试点企业的行动效果越好,这要面临着国家颁布新政策的风险和其他地区企业的对抗压力,转型路径的形成是几方力呈均衡的结果,试点企业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转型会减少增值税基,从而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来看可以刺激投资,拉动内需,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第四篇:管理心理学论文 论企业管理

管 理 心 理 学

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卢理

学号:201006010427

姓名: 崔 雪 露

管理心理学论文

企业管理与激励员工

摘要:21世纪企业组织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伦理正发生着全新的变化,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着全新的变化,知识经济已初见形态,信息爆炸充斥全球,经济全球化下的环境问题突显,企业裁员、并购及流程再造等各种变革,使得企业与员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由此而带来的员工忠诚度,员工工作行为、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进而心理契约管理逐步成为组织变革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运用管理心理学,能有效地加强管理,有效地调动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收获更大的效益。本文就围绕如何管理员工,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心理契约,人文管理,激励管理

心理契约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Argyria等人首先提出的,它指的是构成员工和组织之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管理心理学专家Schein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契约的内涵,即“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最早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本文中,心理契约是指存在于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期望和承诺。心理契约理论认为:员工与企业之间除了存在正式劳务合约之外,还存在一种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和企业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对企业的情感投人度,进而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流动率都和心理契约息息相关。当员工处于进入企业和达到正常工作状态之间的调整过程中,开始进入企业时的兴奋、幻想、热情都会慢慢淡化,此时员工会对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进行一个新的认识和评估。面对这样一个惯常的适应过程和心理契约的危机,企业是应该有所准备的。企业可以让一个与新员工职位有关的中间层员工参加面试小组,由他和新员工通过谈判、协商形成更为具体的心理契约。有这样一位对新员工负责的中间层员工的加入,可以及时修正和维护心理契约,使形成的心理契约更加明确合理,从而缩短员工的适应阶段,使其尽快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人文管理,即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有谐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在人性复苏的前提下,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它肯定了人的主体性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动力,追求的是组织行为与人的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通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在中国做好管理,就必须了解这个社会群体——中国人的性格、思想、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对生命的感悟,培育与他们的情感,得到他们的价值认同。就象乾泉教授认为的那样“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沁浸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续,而骄傲,而伟大”。只有立足国学,中国企业的人文管理才能找到属于中华民族性的人性假设理论,才能建立真正适合中国当代企业发展的管理策略。

首先我们看一个企业管理的案例。

日本富士Xerox公司从1988年就开始实施“关于事业风险投资与挑战者的纲领计划”。如果公司员工的新事业构思被公司采纳,则公司和提出人就共同出资创建新公司。并保证三年工资。假如失败了,仍可以回到公司工作。对于新创立的公司,不但给予资金的支持,还给予经营与财务等必须的人才的支持。

人是经济动物,更是知识动物。人是理性动物,更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周围人的支持、鼓励与帮助。创新是创造性活动,探索新事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成功与失败、风险与收益同时存在。我们不但要重奖成功者,也要正确对待失败和公正评价失败者,对于历经艰辛努力、兢兢业业的开拓者,虽然暂时失败了,我们也应该给予奖励。不仅仅是肯定开拓、敢冒风险与挑战精神,更重要的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可见,给予正确的激励措施,我们将收到丰富的效益,就如日本富士Xerox公司一样,最终走向了成功。

然而,并非所有的激励措施都会收到积极的作用,有的却收到了异样的效果。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

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该校管理者的激励措施为何失败了呢?

由于管理者未明白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充分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完美应用于实际中,一个企业能否迅速长久发展,管理的作用相当突出。

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说:推断某公司总的经营状况最可靠的依据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能力。

运用管理心理学,把心理学运用到管理学里面,是一种突破。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作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他们的工作。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当今社会,讲究人性管理,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应给予员工更完美的心理上的激励,这将比物质上的激励更有效。合理利用激励,要求我们结合实际情况,那样我们就将会收到其带来的丰厚效益。

参考文献:

【1】《激励与个性》 马斯洛

【2】《工作的激励因素》(1959,赫兹伯格、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斯奈德曼合著)

【3】《工作与人性》(1966,赫兹伯格)

【4】《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1976,赫兹伯格)

【5】《财富》杂志美国

【6】刘凤英 戴勇. 新型的招聘理念——心理契约招聘[J].商场现代化,2007

【7】石若坤 刘新华. 心理契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视角[J].中国劳动关系学报

第五篇:论竞争情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论竞争情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竞争情报是竞争主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及企业自身的信息,进行合法的采集、选择、评价、分析和综合,并对其发展新颖的、增值的、不为竞争对手所致的、对抗性的信息加以保护,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和战术决策提供依据的智能化活动过程。竞争情报的产生应该说是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目前,它已成为继资金、技术、人才后的第四大生产要素,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掌握市场经济的主动权,就必须明确其再竞争环境中所处地位,必须对有关竞争对手的情报进行有效的收集和研究,从中分析竞争环境,明确竞争目标,了解竞争对手,制定竞争策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决定因素。

1、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核心竞争力是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普拉霍莱德和哈米尔首次提出的,他们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明确指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综合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各种技术流的知识,并据此创造出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核心竞争力是现代竞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竞争情报研究专家包昌火等学者在分析各种观点之后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有机融合和独特优势,具有效益型、独特性、扩展性和企业占有性等特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项或多项竞争资源在竞争中克敌制胜、增强或保持企业竞争优势、超越竞争对手、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术分析能力和战略竞争动力。

2、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当一个企业的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营销、服务等某一个或多个环节上,对于竞争对手有明显优势和差异,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并能给消费者带来超值效用,能依靠这些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是,该企业就拥有了其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以下主要要素构成:

(1)不断创新的能力。一个企业要保持发展和竞争的优势,就必须善于不断的总结

经验和提高自身实力,不断进取和创新。要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资本和人才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有效组织生产,不断创造和适应市场,从而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

(2)研究和开发能力。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包括基础研究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技

术开发能力。

(3)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企业只有将创新思想或技术成果转化为可行的工作方案或产品,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创新和研究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4)适应变化的能力。它是一种快速反应能力,表现在企业客观变化的敏锐感应和

对客观变化做出的应对策略上,保持经营战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

3、竞争情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竞争情报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支撑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石。

(1)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竞争情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参与者为保持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在市场

角逐过程中为实现增加利润或避免利润下降所需要获取的有关竞争对手或竞争环境的情况。

在竞争企业的市场竞争活动中,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密切相关。竞争情报研究的内容体现在: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发展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竞争对手的市场动向;产品与服务情报;市场活动情报;各地区销售情况;企业品牌影响力;企业财政状况;企业创新能力。以上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每一项都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它们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竞争情报信息源分析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竞争情报源的信息收集主要分为公开情报源,调研情报源,非公开情报源。

在竞争情报源的信息收集之上进行竞争情报系统分析,它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上,以本地局域网内部数据库系统为主,外部采取Internet、DDN、PSTN(公用电话网)的广域网信息交流方式,进行系统分析。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竞争情报体系在企业竞争中的主导作用和决定性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过程,也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长过程,一个企业只有其具有的某一种能力强于其竞争对手时,才能称其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竞争情报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1)对竞争对手分析的作用

通过竞争情报,企业可以充分分析竞争对手,预测竞争对手下一步的行动,并采取措施利用其弱点,削弱其优势,借鉴其经验,吸取其教训,减少自己决策失误的可能性,最有效地使用宝贵的资源。

(2)对企业策略制定的作用

众所周知,企业竞争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竞争中,要想站

稳脚跟,只能以详实可靠的情报为依据。随着世界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激化,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情报研究对企业决策的支持功能已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竞争情报是科技、经济、商业、金融等情报的融合,是经过分析、加工点的信息。企业竞争情报的获得,使企业的决策者了解本行业的总体情况及走势、同类企业的数量、地区和市场分布,竞争对手的资金状况、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新产品开发动向和市场占有率等情报。因此,企业竞争情报是保证企业实施正确战略决策的必要条件。

(3)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企业竞争主要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竞争是依托于技术竞争,只有通过技

术上的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产品更好地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面向

技术创新的竞争情报系统可以为企业在项目选择的可行性研究和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上提供使用的辅助决策。竞争情报杜宇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助于把握市场创新战略,竞争情报能帮助企业不断接触新的思维、理念和新的管理方法,正确把握正在研究开发的产品的新颖性和生产工艺的先进性,避免因信息闭塞造成重复开发、结构趋同和防止因技术上难以逾越的困难而导致创新的失败;二是助于优化创新决策。竞争情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情报收集、分析过程,它将来自企业自身、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一切信息转化为相关的、准确的、适用的战略知识,以满足企业决策者对经营管理环境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的策略。

(4)对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

战略管理是竞争情报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是企业确定使命,根据内部条

件和外部环境设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动态管理过程。从理论上讲,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能力,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结合。竞争情报脱胎于企业战略管理,是为企业竞争战略服务的,建立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企业内外部优势与机会,克服内部的弱点与风险,将弱点转化为优势,将风险转化为机会,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结语

综上所述,掌握竞争情报的精髓,是国内企业了解国际市场变化趋势,从而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先决条件。企业在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把竞争情报当做一项工程来抓,特别是中国企业更应在建立科学、高效的竞争情报系统的工作上倾注力量并结合自身的差距和特点,走出一条通过竞争情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使信息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

下载论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论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朝鲜战争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经历了3年多,以中朝两国人民的胜利,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失败而结束。这场战争无论是对中国、朝鲜、美国、苏联和日......

    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

    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2年第》期(社会科学版) 收稿日期:2””2 ”9 ”9 作者简介:孟修祥(19《》)),男,荆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文学硕士;梁惠敏(19《......

    论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论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摘要: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消费时代,我们不无时无刻地在进行消费,广告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大街小巷、电视、网络、报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广告。随着......

    论性别差异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原稿

    一、秘书行业男性秘书职业发展现状及秘书职业女性化的原因 秘书,在我国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设置的一种行政职位;在世界上乃是最广泛的社会职位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

    论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论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古希腊灿烂文明的土壤中开出的奇葩,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它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共同的语言以及同文同种的历......

    论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论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腐败,一个社会的沉重话题。纵观时间长河和世界区域,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个国家,腐败如影随形。腐败就像一颗毒瘤,附在社会这个大躯体里,扩散在社会这个躯......

    论高新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高新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专家预言,21......

    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对世界时代潮流的积极回应,是中国主动应对世界发 展潮流的必然之举,从而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