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高新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高新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专家预言,21世纪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高新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它化腐朽为神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加速了社会的变革演化,并影响了人类生活、学习、生产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高新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但是,高科技给人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趋利避害,加强防范措施,才能使之造福于人类。
当代的高新技术所应用的领域有电子与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十一个。如:科学家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译生命的基因密码,虚拟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各个领域进军,纳米金属、超导材料的出现都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好的一方面。
高新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人类由于使用了高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高新技术产品的使用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高新技术密切相关,高新技术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交通工具,医疗器械,食品,通话、工作机器等等都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高新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人类借助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加精确的认识自然界,进一步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
高新技术有力的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是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兴起的,高新技术的成果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强有力地支持,它带来了科学研究的革命性变革。不仅如此,新的技术领域的开拓促进了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和新的学科与分支的形成,从而为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生产的药品有所突破,这些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治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都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可以说高新技术使得现代人类平均寿命的大幅度提高,与其不断的发展有关。
正如一切事物一样,高新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高新技术可以创造极其辉煌的经济效益,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它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核应用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中且不说原子弹、氢弹在核战争中对人类的巨大杀伤力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就是那些废料、太空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人们至今也没有找到处理或储存它们的好方法。此外,核泄漏也是一个让人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高新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深刻的反映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高新技术的逐步使用,加快了技术的淘汰和设备更新的步伐,而发达国家往往把过时的设备和技术转移到国外,特别是把那些污染环境、资源耗费大的工业项目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不仅仅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还给这些国家带来许多严重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拉大了富国与贫国的差距。
高新技术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高科技能提高电影、电视的声像和效果,创造出更为先进的物质生活用品,使得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它对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高新技术在把人们的生活方式带向趋向于现代化的同时,也使得许多的民间传统工艺、文化,退出大众生活的舞台,乃至从生活中消失。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人们渐渐丧失了书写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这对于人类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十分不利的。
高新技术最先应用于战争,它与道德伦理观念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人们争论不休的。其中克隆技术首当其冲。其次就是高新技术对于人类安全问题的负面影响。实践表明,技术越高级尖端,对它的人文关切就越重要,对它的人性化要求就越高。科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具有重大的社会责任,要保证高新技术创造和使用过程中的人文目标的追求和人文价值的实现,为达此目的,加强高新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培养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强化对生化武器等高科技和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管理,加强核武器制造技术的保密,防止其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加强对诸如核电站、国家信息网络中心、军队核心机密的切实保护,是客户突发自然灾害,防范恐怖分子破坏的有力保证。同时要加强对于计算机何其高智能罪犯的打击和制裁,把智能为特征的高新技术犯罪降到最低。
第二篇:非理性主义兴起对德国社会影响
非理性主义兴起对德国社会影响
——群体视角下的19世纪末德意志社会
(学号:20104093)
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1-
非理性主义兴起对德国社会影响
——群体视角下的19世纪末德意志社会
(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要】19世纪末,德国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直接影响了20上半叶德国的国家走向,进而影响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德国在20世纪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都可以在19世纪末的非理性思潮中找到根源。由于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处于特殊的历史转型时期,理性的德国人最终迷失于群体的盲目性并丧失理性。
【关键词】德国;非理性主义;群体
毫无疑问,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德意志民族留下的篇章既令人钦佩,又使人深感痛心,德意志民族在哲学、文学、音乐、艺术等的领域不仅为德国也为全人类造就了一代代巨匠伟人,犹如灿烂群星、光辉夺目;同时,它也两度把自己和人类拖入战争,使之饱受战乱之苦。歌德曾经说过“一想到德国人民,我不免常常黯自神伤,作为个人,他们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也许需要几个世纪,才能使高贵的精神和高度的文化深入到我们同胞的心中„„。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长期以来他们始终是处于野蛮和愚昧状态之中。”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泰勒这样评论德国“德国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绝对的历史, 在这部历史中, 什么都有, 就是没有中庸和节制;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 德国人什么都经历过了, 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温和的人生。他们曾经征服了欧洲, 同时自己也成为受别人奴役的无助的受害者;他们享受过空前的自由, 然而也受过空前的专制政权和压迫。他们向人类贡献了最具穿透力的哲学家、最具思想性的音乐家, 然而也滋生了最无赖和最残暴的政治家。“德意志”这个概念在一些特定的时间里意味着敏锐、细腻、令人信任、尊崇上帝;但另一方面, 这个概念又意味着残暴、毫无原则以及奴役他人。因此, 有时候德国人给人一种印象: 他们太厚爱这个世界了;同时他们又给人一种印象: 他们简直不配为人。而这两种特点不但会在同时代出现, 而且也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或许歌德和泰勒的话语从某种角度提供给我们一个视角去发现一个培育了歌德、贝多芬、康德、黑格尔、尼采这些伟人的民族所以矛盾性格的原因。
一.十九世纪德国历史进程与社会状况
近代德国是世界的冲突中心。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由于第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国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但因为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资本的发展需要重要两个因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广阔的市场。因此资本需要国家能为其提供强大的政治后盾和统一的市场。所以,从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较强大的普鲁士联邦开始了国家统一的进程。1864年,联合奥地利几百了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的德意志地区,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奥军主力被击溃,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第二年,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最终德国击败法国,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德意志帝国皇帝,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德国统一完成。
政治上的统一为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与其统一战争同步的。事实上几乎所有国家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确立都伴随着战争。改革只能是修补,只有战争和暴力才能彻底铲除或确立新的制度,德国亦是如此。战争确立的普鲁士国王统治直接决定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由于的普鲁士带有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特别是军政统治的传统,决定了必然不会出现诸如英法之类的议会制民主政治。正是在此基础上,德国近代非理性主义开始其萌芽。
谈到非理性主义,就必然要看到理性主义在德国的历史渊源。德国人崇尚思考,特别注重逻辑的严密性,所以毋庸置疑“理性”在德国是备受推崇的。如泰勒所言,德国是一个极端的民族,在它的极端性格里蕴藏了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十三世纪之前的德国一直是较为繁荣和富庶的,但由于后期的十字军东征和“神圣罗马帝国”侵略扩张,极大地消耗了帝国的实力,导致国内割据势力严重。到13 世纪时, 帝国的实权集中在以勃兰登堡、萨克森等七大选帝侯手里。1356 年查理四世颁布的”黄金诏书“即从法律上承认了封建割据势力的存在。而后期的“三十年战争”更是给德国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恩格斯所描述的那样:在整整一代的时间里, 德意志到处都遭到历史上最没有纪律的暴兵的蹂躏, 到处是焚烧、抢劫、鞭打、强奸和屠杀。到处是一片人去地荒的景象。当和平到来的时候, 德意志已经无望地倒在地下, 被踩得稀烂, 撕成了碎片, 流着鲜血, 但是受苦最深的是农民。由于封建制度的反动和加强,农奴制复活, 行会制度变本加厉, 使17 世纪德国的农村农奴制变成了普遍制度, 自由农民正如白色乌鸦那样少见在经济衰落、社会倒退的同时, 三十年战争更加剧了德国政治上的分崩离析, 造成了这样一种怪现象, 在17、18 世纪的欧洲, 难得有一次没有德国人反对德国人的斗争, 而且双方都是为着外国人的利益而斗争, 民族利益在德意志诸侯看来是一钱不值的。德国经济从三十年战争中恢复元气, 差不多用去了200 年时间。这就大大推迟了资本主义在德国的产生和发展。和英、法相比, 德国资本主义近代化起步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在于此。正是因为长期的战争,一方面培养了好战,勇敢,严守纪律的民族性格,这是德国人尚武和极端的真实写照;一方面也促使德国社会精英思考启蒙运动下的理性主义并希望以此来促进德意志的发展。康德,德国古典唯心者学的奠基人,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康德对理性主义的思考和总结是划时代的,他的哲学思想某种程度上对德国人的民族性格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长期的国内混战过后,已经形成了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大邦国,理性主义的出现与兴起契合了国家统一的需要,最终从政治上的需求转变为德国民族性格上深深的烙记。
伴随着德意志统一进程的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着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德国在统一之后建立的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帝国契合了德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满足了资本主义对政治稳定和社会市场的需求,但是,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隐患:德意志历史传统形成的好战性格和理性主义在德国人身上的矛盾性。极端是可怕的,特别是当它认为自己的极端是正确的时候。德国在统一战争过程中击败了宿敌法国,促使了民族自信心的极大爆棚,而与此同时,世界殖民主义浪潮的兴起和资本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渴望又让德意志民族开始思考德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当德国人认识到由于长期的分裂,世界在已被瓜分,自己无法攫取更大的利益时候,危机便出现了。
二.非理性思潮及群体主义兴起与影响
“这种历史条件使德国哲学在发展趋势上必然发生新的变更。德国资产阶级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那种消极悲观心态不复存在,起而代之的是积极主动的扩张。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和超越是当时哲学的主要倾向,但此时的非理性主义不再具有叔本华那种的对生命和生存的消极悲观的气息,而更为倾向于强调生命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当时凸现的尼采哲学突出地体现了这种倾向。”正是由于统一进程的不断推进,德国人找回了失落已久的民族自信。德国社会空前膨胀着一种民族主义情绪,这是唯意志论的早期萌芽。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曾经说过:群体是盲目的。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帝国很好的契合了人们的需要,启蒙运动带来的人的解放一方面促使人加深对自我的理性思考,另一方面由于对人本身的认识加深,人们的主观独立性增强,人们摆脱了用盲目的宗教观点来解释自我的存在,重新审视生命个体的存在与发展,所以个体的自主性在民族主义的引导下空前的一致。与此同时,由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社会物质基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和坏境污染,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理性地思考促使德国人苦苦探寻这些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而此时,在资本主义思潮的冲击下社会信仰体系早已式微,人们遭遇着极大地精神危机:信仰缺失。
勒庞在《乌合之众》写到,他认为有两个互为表里的基本因素,是引发传统社会进入现代转型的主要原因,即传统的宗教,政治及社会信仰的毁灭,和技术发明给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变,而这一变化体现在西方各民族的政治变化时,则是群众作为一股力量的崛起。勒庞论述“群众的力量”并进一步指出: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石柱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唯一无可匹敌的力量“。19世纪末的德国正是如此。
尼采喊出了“上帝已死”并最终把这种非理性主义思潮推向极致。群体是盲目的。群体意识中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倾向,使得德国人总是把民主理解为个人意志和自主权要服从于国家所代表的社会意志和自主权,因此在德国,理性主义在这种国家和群体概念下显得苍白无力。正是这一暗流涌动的群体化倾向直接催生了非理性主义,导致了德国在下个世纪针对世界的两次战争。
我们可以从希特勒的一段话中看出这一端倪:“群众就像女人,宁愿屈从于坚强的男人,而不愿统治懦弱的男人;群众爱戴的是统治者,而不是恳求者,他们更容易被一个不宽容对
手的学说这幅,而不大容易满足于慷慨大方的高贵自由,他们对用这种高贵自由能做些什么茫然不解,甚至很容易感到被遗弃了。他们既不会意识到对他们施以精神恐吓的冒失无礼,也不会意识到他们的人身自由已被粗暴剥夺,因为他们绝不会弄清这种学说的真正意义。”德意志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德意志的历史伴随着长期的战乱和经久不衰的思考。正是因为在不断的战乱中促使德国人思考作为人的主体重要性,也因此催生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人物,而同样,因为不断的战乱促使德国人始终把国家意志放在首位,群体中的个人意志暂时消失,是千差万别的个人目标被一个集体目标所取代。个人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要为一个“更崇高的事业负责”。在这种责任意识的激励下,个人不自觉的自我渺小化。追本溯源,19世纪末德国的非理性主义兴起无不是因为在特殊的历史时代中,在那个转型时期,德国社会陷入了巨大的狂热中并最终丧失了理性。
[参考文献]
[1] [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J].中央编译出版社
[2] [德]希特勒.我的奋斗[J].转引自维基百科
[3]Liu Fang Tong.《西方近现代过渡时期哲学:哲学上的革命变更与现代转型》.人民出版社
[4]姚丽丽.德意志民族精神[J].法制与社会.2006(9)210-02
[5]盛薇.德国文化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及其原因浅析.中国校外教育.2010(8)
第三篇:论街道办事处权能演变及其社会影响
论街道办事处权能演变及其社会影响
(汕头大学公共管理学系,周昌勇,515063)
摘 要: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基层政权组织,直接联系社会及其民众,其权能演变反映国家治理理念与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和治理模式。街道权能的合理性、有效性直接决定整个国家政权体系的效能和社会整合能力,并对社会变迁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以街办事处道发展为线索,就街道权能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权能演变,社会影响
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它是城市的基层政权组织,是政府与社会及其民众联系的桥梁、党和政府的基层工作站,是党和政府的形象窗口。在城市社区,街道办事处是政治权力的枢纽,从根本上制约着社区政治生活。街道办事处权能的演变直接体现党和政府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的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的能力建设和社会调控体制的变革,对我国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考察街道权能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于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推进城市社会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街道办事处权能的历史演变
(一)建国前后至文革前:街道办事处的建立与权能设置
街道办事处是在废除国民党保甲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与“单位制”相并存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并进驻的城市中,国民党政权以及包括保甲制度在内的各种组织制度和组织方式先后被摧毁,我们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是如何将人民组织起来,建立起新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以保持新生的政权和社会的正常运转。为此,新生的政权首先“将全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建立了“单位体制”。对大量存在的未能进入工厂矿山、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无法纳入“单位体制”的无组织的街道居民则建立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由城市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将居民组织起来。基于此,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得以建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年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根据和组织形式,各城市的市政当局各行其是,街道办事处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在1954年以前,全国各城市的街道组织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设街政府,为城市基层政权,如武汉市、大连市、郑州市、太原市、兰州市、西宁市;二是设街公所或街道办事处,为市或市辖区的派出机构,如上海市、天津市,以及江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的一些城市;三是“警政合一”,在公安派出所内设行政干事或民政工作组,承担有关工作,如北京市、重庆市、成都市。①当时由于“单位体制”的强大社会功能,街道办事处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城市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而存在。街道办事处建立之初不设立科室,只设主任一人,干事若干人,其职能比较单一,其主要工作是负责民政和户籍管理。
1954年12月3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法律形式统一并确定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的性质、任务、作用。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城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其职能包括:一是办理市、市辖区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宜;二是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三是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街道办事处设专职干部3-7人,其中包括妇女干部1人。《条①华伟《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中国城市管理体制50年变迁》,战略与管理,2000,1:86-87
例》颁布后,1955年全国各城市都普遍建立健全了街道办事处组织。
由于“单位体制”和街道办事处同时并存,并且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单位体制” 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单位体制”日益向街区扩展,形成了单位社会。街道办事处的地位越来越削弱,逐渐演变成“拾单位之遗,补单位之缺”的组织。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街道办事处曾一度被“人民公社”所取代。①
1958年至1960年,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共建立598个城市人们公社,大多数人民公社建立在街道层面,少数建在区一级。街道管辖范围扩大,并且实行公社党委领导下的“党政一家”、“政社一家”的管理体制,成为市、区以下的一级政权组织,实际上取代了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内组织社会生成协作,发展社办企业和集体生活福利事业。有的地方,还撤消了居民委员会,以公社派出的“街道工作队”代行工作。②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街道权能的嬗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地街道办事处相继被造反派夺权。1968年,街道办事处被改名为“街道革命委员会”,并建立街道党委,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以上海五里桥街道办事处为例,1967年12月五里桥街道办事处被造反派夺权,街道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街道设革命委员会,其工作由对居民事务和经济事务的管理转向开展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如斗批改、大批判等,以及动员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这个时期街道的权力完全集中在革命委员会手中,行政建设完全停滞。③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混乱,许多市、区政府处于瘫痪状态,街道权能在这个时期急遽膨胀。当时,街道革命委员会下设政治组、居民组、企事业组、文教卫生组、人防办公室、查抄办公室等,统管党、政、财、文大权,权力范围空前扩大。其主要认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其次是:动员居民到农村落户和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负责民兵训练和征兵;处理查抄物资和组织生产管理与服务工作。④街道革命委员会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其主要工作便是搞外调、抓清队、查户口。
3、改革开放后:街道权能的扩展
1978年,文革结束,随之而来的拨乱反正对基层政权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撤销“街道革命委员会”,恢复街道办事处。1979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重新确立了街道办事处的性质。1980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重新公布了1954年颁布的《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再次明确街道办事处是市或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街道党委、街道办事处、街道生产服务分离,统一由民政部管理。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单位体制”仍然主导整个社会,加之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在街道办事处设有派出机构:“五所一院一场”――即工商所、粮管所、房管所、派出所、环卫所、卫生院和菜场。这些机构受直接区政府领导,因此街道内事务被“条块化”,街道办事处处于“边脚料”的地位,只是做些辅助的工作,如宣传、动员和协助工商税务人员进行检查等等。
在“单位体制”还没有松动的情况下,街道的机构设置相对简单,其权限也十分有限,这与街道所能控制的资源是匹配的。但是,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这种情况有了新的发展。由单位控制下的社会结构正在向社区回归。街道办事处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职能权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1954年颁布的《条例》中规定每个街道办事处设主任1人,干事若干,必要时可设副主任1人,整个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一般在3-7人,街道下一般不设职能机构。其工作①②夏建中《城市社区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变革及其主要原因-建造新的城市社会管理和控制模式》,江苏社会科学,2002 第2期,③朱健刚《城市街区的权力变迁:强国家与强社会模式》,战略与管理,1997 第4期
④陈家喜 刘军《街道办事处:历史变迁与改革趋向》,城市问题,2002 第6期
权能主要是三项:办理市、市辖区人民委员会有关的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然而,这种状况随着城市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单位体制的松动,大量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向街道社区转移。80年代中期,根据部分城市的调查结果,天津市各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任务己经拓展到了30多个方面,100余项之多。北京市部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任务有120-140多项。杭州、西安市街道办事处的任务约70-80项。①由于街道权能的扩展,街道机构和人员编制也迅速膨胀,1980年代一般为40人左右,现在则远远超过了这一数目。据统计,工作人员在50-180人的街道办事处最多。机构设置上:街道党委(或工委),由书记、副书记组成,下设组织科、宣传科(精神文明办公室)、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委办公室、团委、妇联、工会、武装部和老干部办公室等部门;街道办事处,由主任和副主任组成,下设行政办公室、民政科、居民科、城建科、司法科、综合治理办公室、社区服务办公室、文教科、计划生育办公室、财务科等;有些街道还管理其下属企业,如街道联社、劳动服务公司、街道福利等企业。
近年来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大量工人下岗,使社会矛盾复杂化,街道办事处实际上起到了社会调和的作用。街道权能的急遽扩展,使其成为“社区总理”。但笔者在做调研时发现,街道所拥有的权力资源与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相匹配,责任甚于权力,往往使街道行政效率十分底下。基于此,1990年代中期后,在全国范围内作出了对街道办事处权能重构的探索,形成了街道办事处的四种权能模式:即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青岛市四方区兴隆路街道—-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逐步推动社区的功能转换和组织重构;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街道—-设立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以撤销街道办事处为终极目标;沈阳市沈河区泉园街道—明确社区定位,合理划分社区,建立新型社区组织体系。③
二、街道办事处权能演变对社会的影响
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是国家实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最直接载体,它是检验一个国家对城市社会控制强弱的显示器,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的变迁可以折射出国家对基层社会控制强弱的衍变。街道办事处权能的演变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城市社会控制模式的更替
在80年代以前,整个社会被高单位化,形成了所谓的“单位社会”。社会控制通过“单位体制”伸展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与单位组织体系相比街道几乎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在单位社会中,身份制、单位制、行政制是三个相互关联的核心因素,单位社会中的每一个城市居民都有自己的一份档案,档案上都列有成分一栏,成分为干部工人、军人和学生的属于单位体制内的一员,其他成分的城市居民则被打入另册。根据彭真的观点,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工人阶级以外的街道居民将日益减少”,在1953年,这种人口在城市中还占到60%,而在“三大改造”和“大跃进”运动之后,在单位体制以外的城市就业人口几乎所剩无几。根据朱健刚的研究:"80年代以前街道办工作是不被重视的,区政府政策实施主要通过各职能部门,然后再由各局传达到街道各所,街道办事处只是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比如宣传和动员,以及随同税务人员和工商人员进行检查等。”
但是这种社会控制模式在8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建设迅速发展,街道办事处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相对于日益增长的职能,街道对原②①唐忠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第194页
②陈家喜 刘军《街道办事处:历史变迁与改革趋向》,城市问题,2002 第6期
③胡熙华《我国城市变革中的街道社区管理组织重构》〔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200
2有的权限感到十分的匮乏。但也正是被授予了这么多的职能,街道办事处在行政权力秩序中的地位开始受到重视,我们如果不把权力看作法律规定的条文,而是看作实际行动中的影响力,那么街道办事处的权能在这段时期实际上膨胀了,在这一时期,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已完全涵盖了一个区域性政府的全部职能。根据笔者对汕头市金平区东方街道办事处的调研,街道办事处几乎负责了整个政府权能的所有内容。从基层党政党务、劳动人事、工会妇联到统战、侨务和宣传、信访;从街道资产、财政、财务到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甚至社区科技与卫生和环境保护;从“三防”工作、社区治理、治安到计生和司法服务;从社区企业服务、咨询到代理居民身份证、证明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有的甚至说,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始终与街道和居委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按东方街道办事处陈树峰主任的话,除了没有人大、政协以外,街道已经是一级“政府”。①
在我们做调研中还发现,居委会其实是街道下实行社会控制的更直接的组织。居委会由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工作受街道办事处指导,并得到来自街道的财政支持。居委会直接与城市居民接触,更能了解实情和掌握社区动态,因此居委会被吸收到了城市社区事务管理中。城市政府通过街道和居委会这一政治和社会枢纽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但是无论如何,与“单位体制”下的社会控制相比已经明显弱化了。总的来讲,这种弱控制还会随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削弱。
(二)行政秩序混乱
街道权能的扩张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地方行政秩序的混乱。在调研中,笔者发现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普遍反映他们承担了过多的责任,但并没有相应的职权保障。正如陈树峰主任所说的:我一个人就与区政府签了13份责任合同,而有些合同其实我们并没有权力执行,但是只要在这个岗位就得签。这种行政事务的强行下移并没有伴随权力中心的下移,导致街道办事处处事很被动也很尴尬。街道办事处在实际执行职能过程中常常处于执法边缘,导致与街道居民的紧张关系。
这种行政秩序混乱产生的后果就是行政合法性危机。现代社会居民的法律意识有了极大的增强,这一点在我们调研中得到了证实。许多居民学会用法律来拒绝执行或抵制街道工作。街道唯一能做的是通报职能部门并协同职能或执法部门开展在街道范围内的事务。但许多街道往往是强制执行的,结果导致了政群关系的剧烈冲突,甚至导致法律诉讼。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社会控制体系的严重削弱和公民意识的强化。
从普遍状况来看,街道权能的扩展不同程度的导致了行政秩序的混乱。有的学者指出,街道办事处权能存在以下问题:职能权限不明确,“上面千条线,下而一根针。穿又穿不起,理也理不清。”由于法律上缺乏规定,上级政府又没有统一的明确授权,使街道内部的行政秩序很混乱,具体表现为“条块冲突”,许多城市管理的任务层层落实到街道,但街道又没有明确的职权,只能是“看得见,摸得着,管不了”,而条上各机构虽有权管,但由于不与居民直接关连,又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管理,就干脆推给街道去做。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导致政府权威的丧失和社会的对抗与冲突的加深。
(三)社区服务缺失与社区自治弱化
随着城市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使得社会活动的领域前所未有的拓展,城市功能不断强化,市政公共服务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从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考察,发达和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在整合西方社会,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从西方成功的社区治理实践来看政府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由于地方财政预算常常处于“预算饥饿”状态,一方面是收入增长有限,另一方面又不断要求改善服务,地方政府在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建
设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20世纪60年代为应付公共服务的挑战,美国各地方政府纷纷把部分职能下放或外包给私营公司或非营利性机构。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营利的社区发展公司已经成为美国城市社区发展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这些社区发展公司主要是针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建筑和修复、宅第维修和供暖的计划,公共住宅区的管理,以及买卖和租赁房屋的咨询等业务。许多社区发展公司还发起了种种就业和经济发展计划。①1
与此相反,受我国政治传统和政治治理模式的影响,我国政治体系的社会控制机制从明代以来一直在不断向基层延伸。从现实状况来看,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一直在不断加强,因为社会稳定的根基在于基层政权对社会的超强控制。因此在“单位体制”解体后,街道办事处取而代之成为社区的控制实体,街道权能扩展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政府为了实行对社会的控制,就必须对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作出响应,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的一种习惯。这种政府权能的扩展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社会本身的自我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残缺,而政府由于财政预算和人力资源的不足而导致服务缺失。政府的服务质量下降和数量不足有可能引发社会的分化和政府权威的丧失。另一方面,政府权能在街道的扩展阻滞了社会自治能力的培养,也人为地导致了利益基础上的地区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
三、小结
有关街道办事处权能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探讨。在国内比较盛行的认识大概有以下五种观点:一是主张把街道办事处建成一级地方政府,实现三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二是主张维持街道办事处派出机构的性质,把重点放在改革和完善现行街道管理体制以及简政放权、理顺关系、强化职能上了;三是主张把街道办事处变成政权实体,把区一级变成派出机构;四是主张取消街道办事处,把区的管辖范围划小,由区直接指导居民委员会,实行二级政权二级管理体制;五是主张因地制宜,分类管理,不搞一刀切,实行多元化的城市管理体制。②
街道办事处权能问题,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街道权能的演变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社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发展。总的来说,自建国以来,街道权能趋向于不断扩展,从虚变实,这是伴随着国家权能的扩展而发展的。但是这种街道权能的扩展也带来了许多现实冲突:一方面是基于政府治理结构的挑战,街道办事处只是基层政权组织的派出机构,其行政的合法性受到了局限。二是源自于社区自治的挑战。街区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力不断渗透与社会力量相互交错的空间,社区行政与社区自治之间的博弈,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治理的理念和社会政治传统。三是资源限制(人力、财政、权限等)与服务效能的挑战。人民对于政府服务质量与服务数量的要求日益增长,但是囿于人力、财政和权限的限制,街道办事处并不能使人民得到很好的满足,特别是经济市场化部分地降低了政治的权威,给街道政权带来了巨大挑战。探讨如何实现街道权能的合理变革,增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和社会的整合能力,达到强国家与强社会的政治治理模式,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美〕理查德D·宾厄姆等著,九州译《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中的公共行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239页
②李秀琴,王金华《当代中国基层政权建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235页
第四篇:关于烟草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烟草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 调查项目:烟草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调查目的:烟草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次调查针对烟草工业对国家税收、种植农民、人民健康的影响以及禁言举措对烟草工业今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调查。希望魔能得出对社会有意义的结论。
调查人员:闫晨
调查地点:苍山县烟草专卖局
调查方法:网上查阅走访调查
调查内容:烟草工业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一方面它为货架的税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吸烟对人们健康的危害记忆它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让人们深恶痛绝。鉴于对烟草的复杂情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烟草的影响。
1、烟草工业对国家税收的影响。
烟制品的两重性和经济性的特性使得烟草工业具有投入少、产值大、税率高的特点。为了巩固财源,防止烟草税金的流失,许多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烟草工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财政首日的重要来源之一。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烟草所纳税种主要分为6种:有属于中央税的消费税和所得税,有属于地方税的城建税、营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还有属于共享税的增值税,其中消费税占烟草税收的比例最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烟草工业对税收的影响重大。
2、吸烟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
香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同的香烟点燃释放的化学物质也有所不同,但主要是焦油和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
(1)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吸烟室肺癌的重要致癌原因之一。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
(2)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以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死亡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急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
(3)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所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
(4)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反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以及溃疡的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
(5)被动吸烟
被动吸烟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吸烟者周围的人们,不自觉的吸进烟雾颗粒和有毒物质。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多一倍左右。研究发现,经常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妇女,其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工作场所没有或很少被动吸烟者。
3、烟草工业今后的发展。
中国卷烟市场是全球最庞大的市场,拥有近30%的全球消费者,而且主要吸食中式烤烟型卷烟。卷烟是习惯性嗜好品,传统上以中式烤烟型为主导的中国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相对稳固。所以,中国卷烟市场在本土中长期内仍占有绝对的优势。
烟草行业的税收占到国家税收总额的8%左右,如果占到5%一下,国家会考虑取消烟草专卖制度。因为,如果烟草行业的税收在5%以下,那么在烟草带来的卫生、医疗和环境等方面的支出将远远超过收益。烟草效益是不可能越来越好的。近几年烟草效益之所以有比较迅猛的发展,是因为卷烟的价格在猛涨,而人们卷烟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烟制品以后是往奢侈品的方向发展,就是价高量少,保持一定的税利而减少烟草的销量,所以经过人们对烟草制品从普通消费品向高端奢侈品的观念转变后,烟草的效益就会逐渐下降了。
在烟草工业带来巨大税收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带来巨大的社会支出,如何进一步发展烟草工业,是有待于国家职能部门考虑的问题。
第五篇:古希腊文化对现代社会影响
古希腊文化对现代社会影响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已经被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
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地形多山,不易农业发展。这种环境不同于中国农耕地貌,也不同于印度亚热带气候。前者易于耕作,后者则有丰富的天然食物。古希腊人不得不把把目光投向无垠的大海,捕渔经商。这就养成了古希腊人奋发向上勇于探索不畏风暴的性格。因此希腊人极具有英雄气质。面对变化无常的大海,希腊人产生一种对无限超越的勇气和信心。长期海上生活希腊人把丰富生活阅历自然经验上升为人生哲理。同时面对变化无常的大海,忧患意识促成其悲剧色彩形成。其次,希腊实行城邦制。政局类似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常年战争使得人深于考虑世界是什么,为什么要如此等问题。另外,战争往往也丰富文学创作的素材,如温泉关战役等。希腊实行民主政治。这种制度虽为后人批评少数人的民主。但这种制度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希腊人自由意识强,重视个人价值,政治环境较宽松,利于文化繁荣。另外,繁荣的经济必促进文化发展。希腊经济以商业为主,这种经济基础导致的文化有很强的世俗性,带有人文色彩。宗教是多神崇拜,文学上神话戏剧发达,雕刻以健壮男子性感女神为主。神虽扮演重要角色,但内容却反映世俗生活。决不带有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
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著名学者罗素曾经说过:希腊文化、基督教和工业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三大支柱。的确古希腊文化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它具有超常的渗透力和无限的生命力,不时被后起的文明吸收、改造,从而成为人类共同和永远的瑰宝。可以说我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仍能感受到这种影响,我在这里举几个大家所熟知的例子,英语中音乐的单词是Music,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女神Muses<缪司>,传说缪司是音乐和诗歌女神。Gold apple在英文中是祸根的意思,因为希腊神话中有一位纷争女神扔下金苹果,让三位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芙罗狄去争天下最美丽的女神而导致了特洛伊战争。Sphinx在英语中意思是难解之谜的意思,它起源于底比斯的狮身人面的怪物斯芬克斯向人们不断地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不出就会被摔下悬崖。大西洋的英文叫Atlantic,源于古希腊的英雄阿特拉斯----普罗米修斯的兄弟,被罚着头顶肩扛巨大的地球,永远不准放下,传说这位顶天立地的大力神在极远极远的西边,人们看到大西洋海域宽广,以为是阿拉持斯的栖身之所。Academy在英文中有学院的意思,起源于当时柏拉图曾在雅典附近的阿卡德米开设学园,传授哲学与科学知识。甚至于欧洲的名字Europe也来自于希腊神话中宙斯与欧罗巴的故事。
说到希腊文化对现代文明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那绝对应该是奥运会。在全球有巨大影响的现代奥运会与古希腊文化紧切相关。古代希腊神话传说: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天神宙斯主宰天地万物,整个世界,为了表达对宙斯的崇敬祈求,希腊人在奥林匹亚举行了盛大祭祀,他们进献牛羊,载歌载舞,同时进行短跑竞赛活动,到公元前776年<我国周朝时期>,希腊规定每隔4年在奥林匹亚举行一次竞技大会,也就是运动会。最初只有短跑,以后有摔跤、掷铁饼、投标枪、赛马赛车等,优胜者要戴上有月桂编成的王冠,即桂冠。他们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最著名的诗人向他们奉献赞美诗、艺术家为他们建造雕像。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当时希腊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事件,甚至战争也要为运动会让路,运动会期间,交战双方暂停进攻。到公元394年,征服希腊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下令禁止比赛,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中断。间隔了1500多年后,经过法国人顾拜旦的倡议和努力,公元1896年奥运会又在雅典恢复,仍然是4年一次,分别在不同的国家举行,而且参加者不再限定是希腊人,奥运会已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它把竞争和友谊、冲突与和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古代希腊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
在科学方面,古希腊人吸收了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伦等科学文明的遗产,并加以发扬光大,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成就。数学方面,被称为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哲学家和第一个科学家的泰勒斯提出了圆周被直径等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两直线相交时对角顶角相等等原理;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我国所称的勾股定理,他和他的学生发现并证明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尤其要指出的是数学家欧几里德,把前人的数学成果加以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以缜密的演绎逻辑地建立在一些公理上的初等几何学知识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写成了<<几何原本>>,这本书在印刷术发明后,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对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伟大的科学家以巨大影响。即使是爱因斯坦也对他的严密的体系惊叹不已。我们现在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大多来自这本书(怎样传到中国可展开)。物理学方面大家熟知的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理,利用物质的密度、体积和重量的相互关系,辨别了王冠金子的纯度。他还完善了杠杆原理,发明了许多作战机械。他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充满了人类的自信与力量。当罗马士兵攻入希腊闯进他家里时,他正沉迷于一道数学题的演算,他请求罗马士兵再给他几分钟把题算出来,结果未被允许而被当场杀害。他置之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科学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医学方面,希波克拉底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的最大贡献在于使医学摆脱了巫术的支配,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生命,采取科学的方法治病。他从临床实践出发,创立了体液理论,他认为,人身上有四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共同维系着人的生命,相互调和,在平衡的状态下,人体就健康;如果平衡被破坏,人就会生病。这个理论成为西医学的理论基础。他不仅医术高超,医德更为高尚,现在西方国家的医生在从业前都要以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誓言要医生宣誓处处为病人着想,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付出更大的努力。天文学与地理学方面,他们提出了地球是一个圆球的概念,构造了宇宙模型(毕达哥拉斯学派),首次使用“地理学”这一术语;根据印度洋与大西洋潮汐相似的原理,提出两洋相通之说,并主张地圆说(埃拉托斯特尼)。有一位科学家(阿里斯塔克)首次提出太阳中心说,他指出如果把太阳当作是行星系的中心,行星绕太阳转,那末一切天体运动便易于理解了。这是天才的预见,哥白尼思想的源头。
最后还应该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的哲学成就。“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其本义是“爱好智慧之学”,因为那时候各学科还未从哲学中完全分离出来。泰勒斯说过一句哲学上的名言:“水是万物的本原”,这句话不仅追究万物的共同本源,而且力图从自然界本身说明自然界而不求助于超越于自然界的事物。赫拉克里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他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规律燃烧又按规律熄灭,旧火熄灭新火燃烧,故万物生生不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则是影响极深极远的辩证法名言。德谟克利特则是古希腊原子论的集大成者,主张世界是统一的,自然现象可以得到统一的解释-----世界万物是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由于原子在形状、大小、数量组成上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世界上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事物。作为原子这一基本物质单元的认识可能与挥发、气味和蒸发等现象的观察者有关,因此这些现象中都存在看不见的物质微粒运动。在遥远的年代,在简陋的条件下,他们凭自己的理性构想出感性的物质世界背后的原子世界,这些思想为近代原子论的诞生提供了启发。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科学与学术巨人的文化成就更标志着古希腊文明的空前繁荣。
我们推崇古代希腊文化,并无意贬低其它文明的价值,但确实古希腊文化中更多地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一些特征,具有更多的现代性。这也可使我们更全面地以审慎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多样的文明,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