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种粮大户贷款管理办法》题库1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种粮大户贷款管理办法》题库
一、填空题(20题)
1、种粮大户是指按《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资格审定及管理办法》(黑财经„2012‟82号)中规定程序审核确认,经我省农村信用社实地调查后,符合(种粮大户财政补贴项目)和标准的农户含农工。
2、省财政厅、县级联社(含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联社)共担风险,其中省财政厅承担(70%)代偿责任,县级联社承担(30%)损失风险责任。
3、种粮大户贷款业务实行(逐级授权)、(审贷分离)、(面谈面签)及(影像声信息采集)等制度。
4、种粮大户信贷业务流程:省财政厅提供名单,并存入风险保证金→省联社下发名单→(信用社对接)→(客户申请)→(贷前调查及评级授信)→信用社填报《申请调整种粮大户基础授信额度明细表》→省联社系统管理员调整基础授信额度→信用社按规定审查、审批、发放、管理、回收及处置贷款。
5、种粮大户借款用途包括:(土地流转承包费用);耕种经营中支付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乡财政所开具“支付令”的信贷资金需求); 其它种粮大户融资政策支持的用途。
6、每年信用社在接到种粮大户名单后,都要与服务区域内种粮
申请提款超过(5万元)的要采用“支付令”(乡(镇)财政所开具)形式,信用社对支付令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以转账方式将信贷资金划入借款人本人在经办社开立的结算账户或通过借款人账户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象。
二、单项选择题(14题)
1、种粮大户是指按(B)(黑财经„2012‟82号)中规定程序审核确认,经我省农村信用社实地调查后,符合种粮大户财政补贴项目和标准的农户(含农工,下同)。A、《黑龙江省种粮大户管理办法》
B、《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资格审定及管理办法》 C、《黑龙江省农户管理办法》 D、《黑龙江省信贷管理办法》
2、种粮大户贷款管理实行(C)制度。A、分级审批 B、风险监管 C、逐级授权 D、统一管理
3、省财政厅、县级联社(含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联社,下同)共担风险,其中省财政厅承担(A)代偿责任。A、70% B、60% C、50%
C、风险提示 D、还款能力
8、省联社信贷部指定专人按照《融资办法》规定的种粮大户耕种土地面积区间核定授信额度上限标准。其中:种植1,000亩至2,000亩上限为(B)万元; A、10 B、30 C、50 D、70
9、贷款期限。原则上控制在12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C)。A、18个月 B、24个月 C、15个月 D、36个月
10、种粮大户贷款审查与审批。参照(D)相关规定执行。A、《农户管理办法》 B、《农户信贷管理办法》 C、《信贷管理办法》 D、《农户贷款管理办法》
11、种粮大户一次性用于生产经营贷款金额超过(D)的要采取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A、二十万元
73、种粮大户应具备下列哪些条件:(ABCE)A、种植的土地位于县级联社服务区内
B、实际耕种土地面积、种植粮食品种与省财政厅提供情况基本相符
C、耕种土地使用权不存在任何争议
D、极参与并配合信用社开展农户评级授信工作,且取得AA级以上信用等级
E、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4、种粮大户借款用途可为(ABCD)A、土地流转承包费用
B、耕种经营中支付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C、乡财政所开具“支付令”的信贷资金需求 D、其它种粮大户融资政策支持的用途 E、农户自建房资金需要
5、同意受理的,信用社指派信贷人员负责进行尽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ABCDE)
A、申请人提供的资料是否真实、有效、完整;
B、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概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
C、核实申请人用于生产经营土地的数量及使用权情况; D、借款用途是否真实;
E、申请人偿债能力及意愿等有关内容;
D、50 E、40
9、种粮大户贷款期限原则上控制在(A)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C)个月。A、12 B、18 C、15 D、24 E、36
10、信用社应根据“春耕夏耘、秋收冬售”规律对种粮大户贷款组织检查,每个季节至少检查一次,主要检查的内容:(ABCDE)A、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B、借款人的耕地面积、种植品种是否发生变化; C、粮食作物生长状况,预计实现收成;
D、遇自然灾害借款人采取的挽救措施及预计损失; E、粮食销售主要渠道及回款情况;
11、省财政厅、县级联社(含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联社,下同)共担风险,其中省财政厅承担(B)%代偿责任,县级联社承担(C)%损失风险责任。A、60 B、70 C、40
D、30 E、100
12、一次性用于生产经营贷款金额(ABC)万元的要采取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A、50 B、80 C、100 D、30 E、40
四、判断题(22题)
1、种粮大户是指按《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资格审定及管理办法》(黑财经„2012‟82号)中规定程序审核确认,经我省农村信用社实地调查后,符合(种粮大户财政补贴项目)和标准的农户含农工。(√)
2、省财政厅、县级联社含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联社共担风险,其中省财政厅承担70%代偿责任,县级联社承担30%损失风险责任。(√)
3、省财政厅、县级联社(含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联社)共担风险,其中省财政厅承担60%代偿责任,县级联社承担40)损失风险责任。(×)
4、种粮大户贷款业务实行逐级授权、审贷分离、面谈面签及影像声信息采集等制度。(√)
213
(√)
18、借款人申请种粮大户核定授信额度上限以内贷款时,原则上不再增加新的担保条件。(√)
19、贷款期限:原则上控制在12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5个月。(√)
20、贷款期限:原则上控制在12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8个月。(×)
21、贷款期限6个月以上15个月(含)以内按一年期利率执行;展期贷款利率按相关信贷业务管理规定执行。(√)
22、可采取利随本清或按季(月)结息到期还本的还款方式。对约期跨年度的,要采取按年结息方式。(√)
第二篇: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种粮大户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 种粮大户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支持农村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加快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操作规程》、《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农户贷款管理办法》)、《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财政补贴实施方案》、《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资格审定及管理办法》、《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贷款融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融资办法》)等相关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种粮大户是指按《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资格审定及管理办法》(黑财经„2012‟82号)中规定程序审核确认,经我省农村信用社实地调查后,符合种粮大户财政补贴项目和标准的农户(含农工,下同)。
第三条 风险共担机制。省财政厅、县级联社(含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联社,下同)共担风险,其中省财政厅承担70%代偿责任,县级联社承担30%损失风险责任。
第四条 种粮大户贷款业务实行逐级授权、审贷分离、面
(一)土地流转承包费用;
(二)耕种经营中支付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三)乡财政所开具“支付令”的信贷资金需求;
(四)其它种粮大户融资政策支持的用途。
第三章 业务对接、申请及受理
第八条 业务对接。每年信用社在接到种粮大户名单后,都要与服务区域内种粮大户进行有效对接,了解和掌握新增种粮大户的基本生产生活信息及信贷资金需求等情况,并做好退出的种粮大户已放贷款管理工作。
第九条 省联社根据财政厅存入风险金的数额按相应比例放大后确定各地投放规模(省联社未下发规模控制通知的,可视同同意向全部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按规定放款)。
第十条 业务申请。种粮大户户主本人根据实际信贷资金需求到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同时提供以下申请贷款资料:
(一)二代有效身份证、户口、结婚证明等;
(二)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等;
(三)贷款人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业务受理。信用社审查申请资料后,初步认定借款申请人是否符合种粮大户贷款条件,结合风险共担机制、省联社信贷部。
(二)核定授信额度。省联社信贷部指定专人按照《融资办法》规定的种粮大户耕种土地面积区间核定授信额度上限标准。即:种植1,000亩至2,000亩上限为30万元;2,000亩至3,000亩上限为40万元;3,000亩以上的贷款上限为50万元,对种粮大户基础授信额度进行调整。
以上标准每年由省联社与财政厅共同研究磋商确定,逐年调整,当年不做调整时可延用上年执行标准。
(三)信用社授信额度大于或等于《融资办法》规定限额的,按信用社授信额度执行,省联社不予调整原授信额度。
第十五条 借款人申请种粮大户核定授信额度上限以内贷款时,原则上不再增加新的担保条件。
种粮大户贷款额度可以超过本办法规定的核定授信额度,但超出核定授信额度部分,须另行订立借款合同,且不适用本办法,可按照省联社其他信贷业务管理办法发放贷款。
第十六条 贷款期限、利率及还款方式。
(一)贷款期限。原则上控制在12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5个月。
(二)贷款利率。按县级联社放款时同期同档次农户贷款利率执行,财政贴息比率及信用社让利幅度由省财政厅与省联社研究确定。贷款期限6个月以上15个月(含)以内按
行支付。
第七章 贷后管理
第二十条 贷后管理。信用社应根据“春耕夏耘、秋收冬售”规律对种粮大户贷款组织检查,每个季节至少检查一次,主要检查的内容:
(一)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二)借款人的耕地面积、种植品种是否发生变化;
(三)粮食作物生长状况,预计实现收成;
(四)遇自然灾害借款人采取的挽救措施及预计损失;
(五)粮食销售主要渠道及回款情况;
(六)县、乡(镇)政府对借款人的政策扶持情况;
(七)《农户贷款管理办法》中贷后管理相关规定。第二十一条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信贷人员应熟知各类预警信息,发现风险信号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告。
第二十二条 县级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对种粮大户贷款贷后管理工作负有指导、监督职责。并要将种粮大户贷款列入每年农户贷款现场检查中的必查内容,检查面达到100%。同时,加强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确保检查效果。
第二十三条 报表统计。县级联社、信用社对种粮大户发放的贷款要及时填制《种粮大户贷款台帐》(见附件2),贷款台帐填报要求:
(一)信用社。要根据种粮大户名单和《种粮大户贷款
省财政厅确认后,以风险担保金向县级联社代偿70%违约贷款本息。
(一)对已经代偿处理的贷款,县级联社要积极协调县财政部门落实和督促当地乡(镇)政府有关部门继续向借款人追索债权,追回资金优先偿还借款人在信用社的贷款本息。
(二)省财政厅向经办信用社代偿70%违约贷款本息后,信用社应将剩余30%部分落实贷款清收责任人,并制定和采取有效化解风险贷款清收措施,积极向借款人主张债权。
第九章 其他规定
第二十六条 县级联社应将种粮大户贷款管理纳入信贷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加强责任追究,尽职免责,严控新增信贷业务风险。
附件:
1、《申请调整种粮大户基础授信额度明细表》
2、《种粮大户贷款台帐》
第三篇: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资格审定及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资格审定及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财政补贴实施方案》(黑财经〔2012〕81号)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种粮大户是指:在本省行政区一个县域内耕地面积达到规定标准(1000亩以上,并且单块连片耕种面积不低于500亩),经村、乡(镇)、县(市,含省农垦系统,下同)三级审核确认并纳入档案管理的农民(农工)。
第三条
对种粮大户资格认定,坚持统一政策、分级负责、层层把关、动态管理、严明纪律的原则。
第四条
对种粮大户资格认定,采取农户申报、三级审核,县(市)政府确认的方式,对认定的种粮大户由乡(镇)和县级财政分别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实行档案化管理,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五条
凡符合补贴对象条件的种粮大户,应在达到规定要求的条件后(耕地面积、连片经营面积等),主动提出种粮大户资格申请,并提报相关证据资料。
第六条
所耕种土地全部在同一村的,在首次申请种粮大户资格时,应向所在村提供以下申报资料:
(一)填报《****年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基本情况表》;
(二)耕种土地面积、来源、地块位置面积和播种粮食品种情况说明;
(三)自有土地的合法手续原件(二轮承包地合同、土地证、开荒地县及县以上农业部门批准手续等);
(四)承包土地的合法手续原件(承包个人土地的应提供发包人二轮承包合同等有效证件、承包集体土地的应提供集体土地证等有效证件)和相关流转手续原件(规范合同文本、交纳承包费收据等);
(五)现有农用机械、重点水利等基础设施情况说明(名称、数量、购置时间、购置价格、功率(性能)、完好情况等);
(六)种粮大户承诺书(主要说明对所申报情况、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七条
所耕种土地为本乡(镇)其他村的,在首次申请种粮大户资格时,应分别向土地所在村提供上述
(二)至
(六)项申报材料,经所在村审核确认出具审查核实证明材料后,将证明材料连同种粮大户申报材料一起由种粮大户转交所耕种最大面积土地所在村,同时向最大面积土地所在村提报全部土地《****年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基本情况表》和《****年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基础设施基本情况表》(详见附件4、5)。由最大面积
土地所在村连同种粮大户在本村耕种土地共同汇总后,上报所属乡(镇)。
第八条
所耕种土地为其他乡(镇)所属村的,在首次申请种粮大户资格时,应分别向有关土地所在村提供上述
(二)至
(六)项申报材料,经所在村(农场)和乡(镇)两级审核确认出具审查核实证明材料后,将证明材料连同种粮大户申报材料一起由种粮大户转交所耕种最大面积土地所在村,同时向最大面积土地所在村提报全部土地《****年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基本情况表》和《****年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基础设施基本情况表》(详见附件4、5)。由最大面积土地所在村连同种粮大户在本村和本乡镇其他村耕种土地共同汇总后,上报所属乡(镇)。
第九条
村级对种粮大户提供申报的本村(包括集体和个人)土地资料和有关情况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法性要进行实地审查核实,对经核实审查后符合政策要求的,出具由村委会主任、会计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公章的种粮大户审查核实证明,随同种粮大户的申报材料一并上报所在乡(镇)政府。村委会证明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种粮大户耕地来源是否符合规定;耕地数量和连片种植面积是否真实、准确;承包合同是否真实并具有法律效应;种粮大户所申报耕地种植粮食品种情况是否真实;种粮大户现有农用机械和重点水利等基础设施情况是否真
实;种粮大户所申报耕地是否由本人种植,有无转包情况等。
第十条
乡(镇)政府负责对本地种粮大户申报情况进行全面核实,重点是对经村审核上报的种粮大户提供资料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审核;同时,对种粮大户土地来源、土地连片面积、粮食种植品种和面积进行实际核查。将核实后种粮大户的姓名、耕地面积来源(本人自有耕地面积、承包耕地面积及其发包人姓名)、种植粮食品种面积、连片面积等信息,在地块所在行政村和乡(镇)政府张榜公示不少于7天,并同时公布县财政局、农业局的监督电话。如群众对张榜公示内容有异议,需由提出异议人提供相关证据,经乡(镇)进一步核实后按复查核实结果再次公示5天。
第十一条
信息公布无误后,由乡(镇)对上述资料的真实、合法审核情况出具证明材料,并由当地财政所、经管站和乡(镇)经办人、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将种粮大户申报材料、村级证明和乡(镇)的核实证明资料整理存档。同时将全套材料复印上报县(市)财政部门审核备案。
第十二条
县(市)财政、农业等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分户《****年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基本情况表》和《****年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基础设施基本情况表》(详见附件4、5)及各级审核情况和证明材料的合理合法性进行最终审核确认,并组织
对重点种粮大户申报土地和粮食种植情况进行抽查。经联合审核无误后,报当地政府确认,经政府主要领导签字后,由县(市)财政、农业等部门联合以正式文件上报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对有关种粮大户所在乡(镇)下达文件批复种粮大户资格。
第十三条
建立种粮大户复审制度。各地应在每年1月底前对种粮大户进行全面核审。种粮大户应根据耕地实际种植情况和耕地增减变化情况,每年1月底前向耕地所在村提报《****种粮大户粮食播种面积复审情况表》,经所在村和乡审核确认由有关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由村统一上报所属乡镇,乡镇核实确认粮食种植面积符合种粮大户标准后,将相关资料按规定程序整理备案。对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经乡镇核实确认后,将资料整理备案并将有关土地增减变化资料复印上报市县财政部门备案。对跨村、乡的种粮大户,经所在村和乡审核确认出具证明材料后,由种粮大户转报最大面积土地所在村,由村统一上报所属乡镇,经乡镇核实确认后,将资料整理备案并将有关土地增减变化资料复印上报县(市)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县(市)财政和乡(镇)政府及村级组织按照动态管理等要求,每年应定期对种粮大户资格进行审核,对达不到种粮大户标准的农户(农工),撤销该种粮大户资格,退出
种粮大户资格管理范畴。上述情况要逐级分别上报省财政厅、省农委备案。
第十五条
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年市、县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基本情况汇总表 2.****年市、县一般种粮大户(5000亩以下)资格申报汇总表
3.****年市、县超级种粮大户(5000亩以上)资格申报汇总表
4.****年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基本情况表
5.****年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基础设施基本情况表 6.种粮大户提供有关资料明细表
7.****年市、县农业种植业合作社资格申报汇总表 8.****年农业种植业合作社分户基本情况统计表 9.****年农业种植业合作社分户基础设施基本情况统计表
10.种粮大户资格申报、审批流程图
11.种粮大户承诺书
12.《****种粮大户粮食播种面积复审情况表》
第四篇: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支持“三农”业务发展,规范农户贷款行为,提高农户贷款资产质量和效益,有效防范贷款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农户贷款是指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对农户户主或户主书面指定的本家庭其他成员发放的用于农户生产经营、个人消费的贷款。
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和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户口不在本地但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并在当地公安部门办理暂住证明的住户,国有农(林)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位于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和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的耕地不属于本机构信贷服务范畴的农户。
第三条 农户贷款实行逐级授权制度。县级联社根据授权管理相关规定,结合信用社实际,对信用社进行转授权。在授权范围内审批办理农户贷款。
第二章 农户贷款对象、条件与用途
第四条 申请农户贷款的借款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且身体健康,年龄不得超过60周岁,在农村区域有固定住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持有身份证件。
(二)农村家庭的户主或户主书面指定的本家庭其他成员。原则上每户家庭中只对一个自然人发放农户贷款。
(三)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四)有明确的生产经营计划,具有稳定的经营收入及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五)借款人从事种植业的,必须拥有以土地承包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的可耕种的土地,未来可持续生产经营期限在两年以上(含两年);从事养殖业等生产经营的,必须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未来可持续生产经营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从事特种行业的,须具有有权机关颁发的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
(六)遵纪守法,品行良好。
(七)能够提供合法、有效、足值的担保,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的除外。
(八)贷款发放前,贷款申请人应开立与贷款相关联的个人结算账户(卡),并自愿接受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九)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 农户贷款原则上用于农户从事生产经营、个人消费所必要的资金需求,具体用途包括:
(一)从事农、林、牧、渔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购买农机具、机动车辆、农业机械等资金需求;
(三)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资金需求;
(四)购臵生活用品、建房或购房、子女上学等资金需求;
(五)从事小型农副产品代购代销、加工、运输等服务业资金需求;
(六)农民外出务工、自主创业、职业技术培训等创业资金需求;
(七)贷款人同意的其他用途。
第六条 严禁对以下农户办理贷款业务:
(一)已核销呆账贷款,被列入损失类或呆账类贷款尚未办理呆账核销手续的;
(二)有被查实的违法骗贷行为的;
(三)家庭成员身体状况较差或遭受意外伤害,影响正常农业生产的;
(四)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及其他债务的;
(五)有严重违法违纪或其他不良记录的;
(六)有涉黄、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的;
(七)从事国家明令禁止行业的。
第三章 评级与授信
第七条 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指标分为,农户信用总体情况、农户综合素质以及农村信用环境三个方面。
第八条 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实行百分制。根据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模型进行评分,按得分高低,分为AAA级、AA级、A级、B级四个信用等级,风险逐级递增。
第九条 农户评定信用等级分值设定:
(一)AAA级户。总得分在86分(含)以上,其中:农户信用总体得分必须在62分(含)以上,其它分值必须在24分(含)以上;
(二)AA级户。总得分在85分—79分(含)之间,其中:农户信用总体得分必须在58分(含)以上,其它分值必须在21分(含)以上;
(三)A级户。总得分在78分(含)—65分(含)之间,其中:农户信用总体得分必须在51分(含)以上,其它分值必须在14分(含)以上;
(四)B级户。得分在64分(含)以下。
第十条 农户信用评级原则上一次评定,三年有效,每年信用等级调整一次。
第十一条 信用评级实行动态管理。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下调信用等级。
(一)农户在信用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或为他人担保贷款形成不良信用记录的;
(二)农户贷款存在顶冒名、垒大户或其他违反合同约定事项行为的;
(三)农户家庭资产、生产经营能力或其他影响信贷资金安全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贷款发放后有第二章第六条行为之一的,信用等级直接调整为B级。
第十二条 农户提出信用等级调整申请的,经信用社调查后,认定符合调整条件的,报县级联社审查、审批,同意后,由县级联社在信管系统中授权,基层信用社进行调整。
第十三条 信用社要结合农户信用等级、生产经营情况、偿债能力等对农户贷款实行公开统一授信。确定农户贷款授信额度的主要依据:
(一)农户的资产情况,包括:房屋、耕地、车辆、收入、定(活)期存款、其他资产等;
(二)农户的负债情况,包括:固定支出、其他支出、银行贷款、民间借款等;
(三)农户的担保情况,包括:保证担保、房屋抵押等;
(四)农户信用等级情况。
授信额度测算公式为:授信额度=(资产各分项×系数-负债各分项×系数-担保各分项×系数)×各信用等级权重系数 第十四条 对授信额度实行按年考核、动态管理。第十五条 农户授信额度分为基础授信额度和专项授信额度,基础授信额度用于农户家庭基本生产、消费需求,专项授信额度用于农户规模化经营等资金需求量大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六条 农户贷款的授信有效期限应根据农户从事基本生产的经营周期、收入情况确定,不超过三年,可视情况按年调整。
第十七条 授信农户出现贷款逾期、欠息,信用社要限令其30日内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要立即取消授信额度,并报上一级备案。
第十八条 对挪用贷款、顶冒名贷款或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要及时采取取消授信、停止放贷、限期收回和资产保全等措施。
第十九条 信用社应将农户信用等级、授信额度、贷款余额等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章 用信及担保方式
第二十条 以农户信用等级为标准,实行差异化用信方式,即农户信用的评级由低到高,其对应的用信条件逐级梯次降低、手续梯次简便、方式梯次放宽。
(一)农户在基础授信额度内贷款的担保及用信方式。
1、信用评级为AAA级的农户,可采取信用“一证通”贷款,但最高额不得超过10万元,超出10万元部分,可以申请担保“一证通”、整贷整偿、分贷整偿、整贷分偿”等用信方式,担保方式可选择AAA级户之间两户互保担保、公职人员担保、抵(质)押等方式作为担保,其中采取互保方式的两个AAA级农户授信额度、经营规模、家庭状况要相近,参与互保的AAA级农户不得再为其他农户担保;采取抵押方式的,抵押率不得超过66.7%;采取质押方式的,质押率不得超过83.3%(存单和有价证券可适当提高质押率,但质押率最高不得超过90%);
2、信用评级为AA级的农户,担保方式可采取AA级户之间互保、未与其他AAA级户互保的AAA级户为AA级农户担保、粮食补贴抵押、公职人员担保、抵(质)押等担保方式作为担保。用信方式可采取“一证通、整贷整偿、分贷整偿、整贷分偿”等用信方式。选择“一证通”用信方式的农户必须提供有效抵(质)押担保,抵押率不得超过60%、且质押率不得超过80%;
3、信用评级为A级的农户,担保方式可采取粮食补贴抵押加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棚舍及土地等)抵押的组合、公职人员担保、未与其他AAA级户互保的AAA级户为A级农户担保、抵(质)押等担保方式作为担保。用信方式可采取“一证通、整贷整偿、分贷整偿、整贷分偿”等用信方式。选择“一证通”用信方式的农户必须提供有效抵(质)押担保,抵押率不得超过50%、质押率不得超过75%;
4、信用评级为B级的农户,只评级不授信。
5、农垦区域信用社可结合辖区农工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担保和用信方式,信用额度可适度放宽。具体担保方式、用信方式、用信额度等事项,由县级联社提出具体方案,报市地联社审批(办事处)同意后,报省联社备案执行。县级联社所提方案要明确规定县联社对放宽额度、采取灵活担保方式的贷款进行审批把关;继续使用三五户联保方式的,参与联保体的农工评级需为AAA级,且农工授信额度、经营规模、家庭状况要相近,参与联保的农户不得再为其他人担保;地域信用环境较好的联社,使用三五户联保方式时,农工的信用评级可考虑放宽到历年无不良记录的AA级农工,参与联保体的农工授信额度、经营规模、家庭状况要相近,参与联保的AA级农工不得再为其他人担保。
(二)农户超出基础授信额度以外贷款的担保及用信方式。
1、信用评级为AAA级的农户,担保方式可采取抵(质)押等方式作为担保,抵押率不得超过60%、质押率不得超过80%(存单、国债等有价证券质押率可适当放宽,但质押率最高不得超过90%)。用信方式可采取“一证通、整贷整偿、分贷整偿、整贷分偿”等用信方式。
2、信用评级为AA、A级的农户,担保方式可采取抵(质)押等担保方式作为担保,抵押率不得超过50%、质押率不得超过70%(存单、国债等有价证券质押率可适当放宽,但质押率最高不得超过90%)。用信方式可采取“一证通、整贷整偿、分贷整偿、整贷分偿”等用信方式。
第二十一条 所发放的农户贷款以公职人员担保的,担保金额不得超过贷款期限内担保人工资总收入的50%,但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第二十二条 不得接受下列情形的自然人保证担保:
(一)有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
(二)担任有逃废债务行为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且对公司逃废债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
(三)有违法犯罪记录的;
(四)有涉黄、嗜赌、吸毒等不良行为的;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禁止采取以下担保方式发放农户贷款:
(一)异地的保证、抵押。异地担保是指担保人或抵押物与贷款人不在同一县级市行政管辖区内(化解存量贷款风险的除外);
(二)未成年人的房地产、储蓄存单、凭证式国债和人寿保险单抵(质)押;
(三)本办法未提及的其他担保方式。
第二十四条 积极引导支持借款人自愿参加农业保险、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养殖业农户贷款原则上应参加畜禽等动物疫病保险,与信用社贷款有关的保险必须明确信用社为保险第一受益人。第五章 贷款期限、利率与还款方式
第二十五条 贷款期限。农户贷款期限应根据农户从事的生产经营周期、收入情况确定,最长不超过3年(含),其中种植业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5个月(含),最长不超过18个月(含),养殖业贷款原则上不超过3年(含)。其他贷款品种按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贷款利率。县级联社应在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综合考虑借款人信用等级、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资金及管理成本、风险水平、资本回报要求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在贷款利率执行上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对被评为AAA级的农户可给予优惠利率,具体优惠幅度由县级联社自主研究确定,并报市地备案。
第二十七条 还款方式。农户贷款采取利随本清或按季(月)结息到期还本的还款方式。对于约期跨的,采取按年结息方式;对期限超过一年(不含)至两年(含)的种养业贷款,按季或按年结息,一次性偿还贷款本金;对期限超过两年(含)的养殖业贷款,每一偿还贷款本金不得少于一次,偿还贷款金额不得少于贷款本金÷贷款年限×80%,最后一年全部还清。
第二十八条 对确因自然灾害和疫病等不可抗力导致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予以合理展期。
第六章 业务申请与受理
第二十九条 业务申请。农户提出口头借款申请或填写《农户借款申请审批表》,并根据信贷业务品种提供相关材料,向信用社提出农户借款申请。
第三十条 申请办理农户贷款,需提供以下基本资料:
(一)二代有效身份证、户口、结婚证明等;
(二)近三年生产经营收入及主要来源的说明;
(三)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及其他重要生产资料权属证明;
(四)生产经营用途证明(如购销合同等)或生产经营用途计划;
(五)抵(质)押物或保证人收入等相关资料。第三十一条 业务受理。信用社收到申请资料后,初步认定农户是否具备办理贷款业务的基本条件,并在收到农户贷款申请后2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该笔业务,对于不予受理的,及时通知申请人。
第三十二条 对同意受理的农户贷款,基层信用社进行尽职调查。
第七章 贷前调查
第三十三条 基层信用社信贷客户经理负责农户贷款的尽职调查。
第三十四条 农户贷款主要调查以下内容:
(一)农户提供的资料是否真实、有效、完整;
(二)农户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概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
(三)农户经营的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数量及权属情况;
(四)农户经营管理能力、生产经营状况、近3年生产经营总收入及纯收入;
(五)借款用途是否真实、合法;
(六)农户还款能力和意愿;
(七)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权属、质物及各项权证真实性和有效性等担保情况;
(八)保证人情况,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资产收入状况及信用状况。
对农户提供的复印件应与原件核对一致,由调查人员在复印件上签署“与原件核对相符”字样。
第三十五条 调查人员将调查内容,根据客户性质分为借款人和保证人,分别填制《农户贷款贷前调查报告》。
第三十六条 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进行综合效益分析,并根据风险收益分析提出合理的定价建议,提出调查结论,明确拟提供的信贷业务种类、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
第三十七条 对于须提交贷审会(组)审议的农户贷款以及种植业、养殖业以外的农户贷款,调查人员在尽职调查后应填写调查表和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农户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主体资格和借款人情况。借款人基本情况 :申请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客户归属地、行政村名称、承包土地面积、婚姻状况、最高学历、户籍地址、通讯地址、居住状况、个人健康状况、住址电话、手机号码等。
(二)农户收支情况。
主要经营项目、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个人年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供养人口等。
(三)农户资产负债情况。
申请人资产负债情况:资产合计、负债合计、其他负债、净资产。
(四)农户申请信息。
申请信息:家庭资产总额、其他收入、申请金额、用途、期限、利率、担保方式、还款来源。
(五)担保物情况。
1、合法有效性 :抵质押物合法性、抵质押登记手续、抵质押物所有权和处分权是否归属于抵押人/质押人;
2、安全性:抵质押物毁损的可能性、抵质押物被查封、冻结、扣押的可能性、抵质押物的使用管理存在问题的可能性;
3、充足性:实际抵(质)押率、再抵(质)押的可能性;
4、变现能力:抵质押物价值的实现程度其他重要因素。
(六)保证人情况。保证人:收入情况、保证能力、还款意愿。
(七)贷前结论性意见。
对是否同意办理农户贷款及信贷业务种类、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提出初步意见。
第三十八条 基层信用社调查人签字后,移交审查人员审查。
第八章 贷时审查
第三十九条 信用社应设臵专职或兼职农户贷款的审查岗。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基本要素审查、信贷业务基础资料和内部运作是否齐备;
(二)主体资格审查。农户和担保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关证明材料是否符合规定;农户近三年生产经营收入及主要来源是否合理;农户、担保人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
(三)信贷政策审查。信贷用途是否合规合法;信贷用途、金额、期限、利率、方式等是否符合农信社信贷政策规定,定价是否合理,是否综合考虑了业务风险与综合收益情况;
(四)信贷风险审查。审查收入来源的稳定性以及家庭资产负债状况、还款来源、担保情况,重点分析客户经营管理能力和生产经营情况。第四十条 审查人员根据审查情况,是否同意贷款提出意见(包括信贷业务种类、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
第四十一条 对于须提交贷审会审议的农户贷款,应撰写审查报告,审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农户基本情况。是否具备主体资格;与农信社信用往来情况及其他信用记录;
(二)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客户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状况;市场情况;
(三)信贷风险评价及防范措施。信贷政策风险评价;贷款用途真实合法性分析;还款能力分析;相应风险防范措施;
(四)审查结论。根据审查情况,提出明确审查意见,包括信贷业务种类、币种、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
第四十二条 审查人员对调查人员移交的信贷资料不全、调查内容不完整、不清晰的信贷业务,可要求调查人员补充完善;对不符合国家政策、信用社信贷政策的信贷业务,信用社负责人批准后,可终止信贷业务办理程序,将有关材料退回调查人员。
第四十三条 经审查人签字后,按照规定将内部运作资料连同其他有关资料送贷审会(组)审议或按授权权限直接送有权审批人审批。
第九章 贷款审批
第四十四条 审批方式包括信用社负责人审批、信用社贷审组审批和上报审批三种方式。
第四十五条 审批权限。在信用社授权范围内的农户贷款,由信用社审批。信用社受理的超过授权范围的农户贷款,要逐级上报审批。
第四十六条 审批意见包括:同意、复议、否决三种。对于提请复议的贷款,应满足相应的条件。
同意。对同意贷款的,在借款申请书上写明同意意见。复议。须补充材料后,再审批。
否决。对不同意贷款的,应写明拒批理由。
第四十七条 审批结束后,调查人员应根据审批意见做好以下工作:
(一)对未获批准的,调查人员应及时告知借款申请人,将有关材料退还,并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将借款申请表、面谈记录、影像声及审批表作为贷款拒批记录存档;
(二)对须补充材料的,调查人员应及时补充材料后继续按本操作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审查、报批;
(三)对审批通过的,经有权签字人在借款申请书上签署审批意见后,进入贷款发放程序。
第十章 贷款发放
第四十八条 落实用款条件
根据审批意见和签订的合同条款,与客户协商落实用款条件。用款条件包括:
1、确认借款人已在信用社开立个人账户用于贷款转账;
2、确保担保措施已有效落实;
3、对需要办理保险的,应确保有关手续已经办理完毕;
4、农户没有发生约定的任一违约事项;
5、其他约定条件已经满足。
第四十九条 风险监管员进行重要环节操作。审核贷款合同要素、资料是否齐全。放款前确认借款人、担保人及其配偶(或财产共有人)并在贷款申请审批表上签字加盖手印;直接完成与借款人、担保人影像声记录工作。
第五十条 风险监管员对柜员进行授权发放贷款,并确认柜员向借款人本人以转账方式将贷款划入借款人本人结算账户(鹤卡、丰收时代卡)。
第五十一条 有价单证、抵押登记凭证、权利证书等重要凭证应依据规定视同现金入库保管,并记载登记簿。
第十一章 贷后管理
第五十二条 信贷客户经理负责农户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
(一)贷后检查,贷后检查可采取实地检查、交叉检查、电话访谈、检查结算账户交易记录等多种方式进行。基层信用社客户经理对所发放的贷款每年至少检查两次,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农户贷款贷后检查报告》。第一次检查在放款后一个季度内完成,在贷款到期前一个月还须检查一次。信用社主任应及时审阅检查报告,并对存在的风险提出处臵意见。贷后检查主要项目:
1、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2、借款人的资产、负债及生产经营状况;
3、借款人是否有劣迹和违法犯罪行为;
4、家庭是否和睦;
5、保证人情况;
5、担保人(物)情况;
6、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7、检查结果。
(二)风险分类及日常管理。及时进行资产风险预分类;利息及本金的收回等。信贷员应根据借款真实风险程度在信贷管理系统中录入贷款状况、风险分类分析报告和认定表;
(三)档案管理。整理、收集客户档案有关资料。系统中档案管理状态应与实际情况相符;
(四)风险预警。发现风险信号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告。信贷员应及时查看各类预警信息,及时进行预警处理;
(五)定期报告。定期向基层信用社负责人汇报辖内农户贷款贷后管理情况。
第五十三条 县级联社信贷业务管理部对基层信用社农户贷款贷后管理工作负有指导、监督职责。县级联社信贷业务管理部应建立农户贷款现场检查制度,每半年组织对农户贷款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检查面不低于30%。同时,加强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确保检查效果。
第五十四条 到期处理回收管理。农户贷款业务到期前20天,下发《贷款到期通知书》,或采取其他有效方式,及时通知客户、担保人,办理相关还款手续。对到期尚未归还的农户贷款,应按规定列入逾期催收管理,及时发送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需诉讼的,按规定及时提起诉讼。
第十二章 其他规定
第五十五条 建立农户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各县级联社可结合当地实际,按照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农户贷款“三包一挂”(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绩效工资与贷款数量和质量挂钩)为核心内容的考核办法。
第五十六条 加强责任追究,尽职免责,严控贷款风险。各级联社要加强对农户贷款业务的违规行为处臵力度,坚决杜绝利用农户贷款科目发放或变相发放法人客户贷款、多人贷款一人使用、冒名贷款等严重违规行为。对已全面履行了职责,但因不可预见或不可控制的因素造成的贷款风险,免予责任追究;对因能力因素形成的贷款风险视风险程度追究个人责任;对因道德风险形成的贷款风险要严格责任追究,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农户贷款业务中责任人追究,按照省联社相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由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制定、解释和修改。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与省联社其他信贷管理制度不一致的规定,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省联社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重组管理办法(DOC)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贷款重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贷款管理,及时处置和化解、降低信贷风险,根据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规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贷款重组是指为降低和化解贷款风险,对因借款人财务状况困难而不能按期全额归还的贷款,对借款主体、担保方式、还款期限、适用利率、还款方式等合同规定的还款条件进行调整的处理手段。
第三条 贷款重组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一)有效重组原则:贷款重组应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和减少贷款损失,重组后的贷款风险必须低于原贷款风险;
(二)规范操作原则:贷款重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操作和审批(咨询)。
第四条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及其所辖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各行社”)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适用对象、条件及模式
第五条 贷款重组适用的对象包括企(事)业法人、经济组织、农户、自然人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客户。
第六条 对下列具体情形,可以办理贷款重组:
(一)通过贷款重组,可收回部分贷款本金及回收贷款本金部分的利息,且贷款担保效力不低于原担保;
(二)贷款重组后有利于贷款安全和借款人落实还款计划,通过贷款重组能使原借款合同或担保合同存在的法律缺陷得到完善,或使信用贷款转化为担保贷款,或进一步增强担保的可靠性;
(三)贷款重组后保证、抵(质)押权不会丧失或削弱,而通过其他方式处置将导致贷款担保或优先受偿权丧失;
(四)变更借款人后贷款风险明显降低;
(五)其他通过重组可以降低贷款风险的情况。第七条 对上述情形需要办理贷款重组的,必须同时符合如下条件:
(一)贷款已逾期,且贷款形态为关注、次级、可疑;
(二)借款人因财务状况出现困难,且未发生实质性的、不可逆转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暂时无力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三)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重点扶持的行业;
(四)在原贷款期限内未发生恶意拖欠利息、挪用贷款
等情况;
(五)已征得合同其他当事人的书面同意,且原合同保证人、抵(质)押人同意对重组贷款继续承担担保责任,或新设立规定的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对重组贷款承担担保责任;
(六)2005年8月2日以前发放的贷款办理重组,担保效力明显改善的,其中抵押贷款的抵押率不低于50%;担保效力未明显改善的,必须现金回收5%以上的贷款本金,方可办理贷款重组。2005年8月2日以后发放的新增贷款办理重组至少收回贷款本金10%(含)以上;
(七)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八条 贷款重组的模式包括但不限于:
(一)更换借款主体,保留原担保方式;
(二)更换借款主体,更换担保方式;
(三)更换有代偿能力和意愿的保证人,或更换更有价值、更容易处置的抵(质)押物;
(四)追加保证人或抵(质)押物。
第三章 期限及利率
第九条 确定贷款重组期限要考虑借款人综合还贷能力、借款人其他主要债务的构成及到期时间、抵(质)押物(权)价值及变现能力、保证人的代偿能力等因素,防止重组期内
贷款风险加大。
第十条 短期贷款重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含),中长期贷款重组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含)。重组贷款到期后不得展期。
第十一条 贷款利率。各行社按照现行贷款利率执行,原则上实行按月或按季结息。
第四章 调查、审查、审批(咨询)与办理
第十二条 经办机构办理贷款重组业务按照《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规程》规定,按照新发放贷款要求办理:
贷款申请→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超权限贷款执行“三长联签”、贷委会审批/咨询)→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款支付→贷后管理→贷款回收与处置。
第十三条 经办机构办理贷款重组业务除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调查外,还应重点调查以下内容:
(一)深入调查、分析权衡即时清收与贷款重组的利弊,最大限度化解风险和减少损失;
(二)详细说明原贷款相关情况、出现问题的原因、办理贷款重组的理由及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
第十四条 经办机构信贷审查部门(岗位)除按照规定对贷款调查报告进行审查外,还应重点审查如下内容:
(一)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落实还款计划的能力;
(二)保证人保证能力、抵(质)押物(权)的价值和变现能力,并着重分析贷款重组的必要性、合规性、预期风险变化情况,以便于科学决策。
第十五条 贷款办理重组按照省联社核定的各行社信贷业务单户管理权限执行,但县级机构不得将贷款重组权限转授给基层行社。
第十六条 贷款重组通过发放新贷款同时收回原贷款的方式进行操作。贷款重组后原则上实行按月或按季分期还款。
第五章 风险控制与分类
第十七条 贷款重组只能涉及贷款本金,对原贷款利息不得重组,严禁以贷收息,利息应全部收回或逐步归还。如果重组时未能还清全部利息的,在签订本金重组合同时,应当对欠息进行书面确认,妥善安排还款计划并继续催收,同时落实有效担保。
第十八条 贷款重组必须重新签订借款合同。为确保重组贷款合法有效,在借款申请书、借款合同的“贷款用途”一栏应直接填明“本贷款用于偿还×××(合同编号)合同项下借款人所欠债务”。
第十九条 在借款合同“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中必须增加但不限于下列内容的保护性条款:
(一)借款人要定期向贷款人报送对外担保情况,并承诺向贷款人提供的信息和对外担保情况完整、真实、准确;
(二)借款人未经贷款人书面同意,不得以其有效资产向他人设定抵(质)押或对外提供保证;
(三)贷款期内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贷款人有权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并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已发放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要求借款人提供经贷款人认可的合法、有效、足值的担保:
1.贷款出现欠息、逾期等违约事项;
2.借款人未经贷款人书面同意,以其有效资产向他人设定抵(质)押或对外提供保证,致使贷款风险增加;
3.借款人的盈利水平、资产负债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指标恶化,或其股权结构、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对贷款安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4.保证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丧失保证能力,或抵(质)押物发生灭失、损毁等情况,对贷款安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第二十条 重组后的贷款为担保贷款的,必须重新签订担保合同:
(一)告知保证人、抵(质)押人贷款实际用途,并在合同补充条款中注明,或另外出具书面证明;
(二)对抵(质)押担保,应当重新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三)对存在两个或以上保证人的,所有保证人应承担
共同连带保证责任;
(四)存在两种或以上担保方式的,应当依法约定有利于保障和实现债权的受偿次序。
第二十一条
注意控制不良贷款重组过程中的操作风险,确保发放的重组贷款用于归还原贷款,严防贷款挪作他用。
第二十二条
按《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黑农信联发[2006]333号)的规定,贷款重组后应至少归为次级类,重组以后如果贷款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偿还贷款,应至少归为可疑类。重组贷款的分类结果在半年内原则上不得向上调整,但重组后债务人经营性现金流可以完全满足还款要求,并经过半年观察期或正常分期归还本金两次以上、付息正常的,按照贷款审批权限,经各级信贷审批(咨询)委员会认定后,可以不再视为重组贷款。
第二十三条
重组后贷款重新逾期、欠息或出现其他重大风险预警信号的,要调低风险分类级别,并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催收、保全、诉讼等措施。
第二十四条 在重组贷款本息全部清偿之前,对借款人融资余额不得增加,但新增融资余额采用符合省联社规定的低风险业务方式,或重组贷款风险分类级别在观察期后,调整为正常类或关注类的除外。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信贷人员要加强对重组贷款的日常监控。在对重组贷款客户进行经常性查访的基础上,每月要对重组贷款至少进行一次贷后检查,形成贷后检查报告,必要时须向本级机构贷审会及上级机构报告。对出现风险的重组贷款,要加大监控力度和监控频率,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第二十六条 各行社要通过非现场监测或现场检查的方式,加强对重组贷款的管理,建立重组贷款台账,尤其要加强对大额重组贷款的风险监控,定期分析贷款风险和贷款质量情况,采取必要措施防范风险。对重组后仍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贷款,要积极运用法律及其他手段催收贷款本息。
第二十七条 各级稽核部门应加大对贷款重组执行情况和重组贷款风险状况检查力度,并将检查结果通报业务主办部门,切实保障贷款重组业务合规、有序开展。
第七章 责任与奖惩
第二十八条 重组贷款责任划分采取“尊重历史、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十九条
贷款重组前后经办信贷人员未发生变化与调整的,仍由原贷款相关经办人员承担调查、审查、审批与
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相应责任。
第三十条 贷款重组前后经办信贷人员发生变化的,办理重组的相关经办人员负责重组贷款日常管理工作。原贷款相关经办人员在调查、审查、审批与经营管理等各环节有过失的,对贷款的最终损失仍承担责任,并按照《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十一条 重组后的相关经办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按照《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酌情调减有关责任机构当年信贷业务管理权限:
(一)为掩盖资产损失、回避风险暴露,对不符合重组条件的贷款进行重组,导致风险增加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强行重组的;
(三)超越审批权限,擅自重组的;
(四)重组贷款发放后没有用于归还原贷款,形成新的风险的;
(五)对重组贷款未按规定进行跟踪管理,错失收贷时机,导致风险扩大并形成损失的;
(六)在观察期未满之前,不按规定随意调高重组贷款风险类别的;
(七)在不良贷款重组中以贷收息的;
(八)其他违反贷款重组管理规定的情况。
第三十二条
对积极化解信贷风险,减少和消除贷款损失的非贷款责任人员,可酌情予以奖励。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对社团贷款办理贷款重组,可参照本规定由原社团成员社协商办理。
第三十四条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制定关于贷款重组的有关制度及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各行社可根据本地实际,并结合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