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报批稿08.9.8

时间:2019-05-14 12:5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报批稿08.9.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报批稿08.9.8》。

第一篇: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报批稿08.9.8

JTS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S 110-4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Regulations on Preparation of Preliminary Design Documents of Port Engineering Works

(报 批 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JTS 110-4

主编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施行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修 订 说 明

本规定是在《沿海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交基发(1995)483号〕和《内河航运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试行)》〔(91)交工字78号〕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港口工程建设的需要,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我国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并借鉴相关行业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有关经验修订而成。主要包括设计说明书、主要设备及材料、工程概算、设计图纸等内容。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参加单位为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院和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

《沿海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交基发(1995)483号〕和《内河航运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试行)》〔(91)交工字78号〕自发布实施以来,为规范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保证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港口工程建设的发展,上述规定和办法已不能适应港口工程建设的需要。为此交通部水运司组织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对该规定和办法进行修订。

本规定共分6章和3个附录。编写组人员分工如下: 1 总则:季则舟 基本规定:

季则舟 袁长澄 设计说明书:季则舟 袁长澄 谭先泽 尹锡泽 王芳萍 王荣茂 付爱珍 刘彦 刘桂海 刘海明 吕绍兴 邹北川 吴文凤 李国毅 余学锋谷颖之 陈丽 陈燕桥 周定科

杨学群 杨基亮 武守元 郝岭 胡世津 郭仲先 梅凯 戚玉红 颛孙伟恩 4 主要设备及材料:邹北川 袁长澄 5 工程概算:杨学群 设计图纸:尹锡泽 王荣茂 付爱珍 刘海明 吕绍兴 邹北川

李国毅 季则舟 杨学群 武守元 袁长澄 郭仲先

梅凯

附录A和附录B:袁长澄 附录C:季则舟

本规定2007年8月29日通过部审,于2008年 月 日发布,自2008年 月 日起实施。

本规定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司负责管理和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运输部水运司(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交通运输部水运司工程技术处,邮政编码:100736)和本规定管理组(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472号,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00222),以便再修订时参考。

次 总则 …………………………………………………………(1)2 基本规定 ……………………………………………………(2)3 设计说明书 …………………………………………………(3)3.1 第1章

总论„…………………………………………(3)3.2 第2章

自然条件……………………………………(5)3.3 第3章

货运量及船型………………………………(10)3.4 第4章

总平面布置…………………………………(11)3.5 第5章

航道、锚地及导助航设施…………………(14)3.6 第6章

装卸工艺……………………………………(17)3.7 第7章

水工建筑物…………………………………(19)3.8 第8章

陆域形成和道路、堆场……………………(22)3.9 第9章

港区铁路……………………………………(24)3.10 第10章 生产及辅助建筑物…………………………(26)3.11 第11章 供电、照明…………………………………(28)3.12 第12章 控制…………………………………………(29)3.13 第13章 信息与通信…………………………………(30)3.14 第14章 给水排水……………………………………(33)3.15 第15章 采暖、通风、供热及动力…………………(36)3.16 第16章 机修和供油…………………………………(39)3.17 第17章 消防…………………………………………(40)3.18 第18章 环境保护 …………………………………(44)3.19 第19章 安全 ………………………………………(46)3.20 第20章 劳动卫生 …………………………………(48)3.21 第21章 节能 ………………………………………(49)3.22 第22章 施工条件、方法和进度 …………………(50)3.23 第23章 经济效益分析 ……………………………(51)3.24 第24章 存在问题和建议 …………………………(52)4 主要设备及材料 …………………………………………(53)5 工程概算 …………………………………………………(54)6 设计图纸 …………………………………………………(57)附录A 初步设计文件格式…………………………………(61)A.1 一般规定 „…………………………………………(61)A.2 设计说明书 …………………………………………(62)A.3 主要设备及材料 ……………………………………(67)A.4 工程概算 ……………………………………………(69)A.5 设计图纸 ……………………………………………(70)附录B 设计说明书目录……………………………………(72)附录C 本规定用词用语说明………………………………(80)附加说明

本规定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总校人员

和管理组人员名单……………………………(81)总

1.0.1 为贯彻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和格式,保证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质量,加强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沿海和内河港口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对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港、既有河流水文特性又受潮汐影响的河港,其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可根据不同情况按本规定中的相关条款执行。

1.0.3 港口工程项目的航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应按本规定执行。单项航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航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执行。

1.0.4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

1.0.5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基 本 规 定

2.0.1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应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申请报告和港口工程岸线使用批复等文件进行编制。2.0.2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中,工程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应符合已批复、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2.0.3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应由“设计说明书”、“主要设备及材料”、“工程概算”和“设计图纸”等四篇组成。

2.0.4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第一篇设计说明书应分章、节编写。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无内容的章、节应列出该章、节的序号和名称,并注明本章、节无内容。

2.0.5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2.0.5.1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起到控制和指导施工图设计的作用。

2.0.5.2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应确定工程项目的建设地点、规模、方案、内容、设备、主要材料、工程量、工期、概算和经济效益等。2.0.5.3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2.0.5.4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所使用的基础资料应齐全、翔实、可靠。

2.0.5.5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应选择安全、合理、经济的建设方案,应积极采用可靠、环保、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2.0.5.6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设计说明书

3.1 第1章 总论

3.1.1 总论应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范围及分工”、“概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等4节。

3.1.2 设计依据应包括依据文件、依据资料和工程技术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1.2.1 依据文件应列出文件名称、文号、发文单位、发文日期。其中,重要的依据文件应将全文附后,作为设计说明书的附件。依据资料应列出资料名称、编制单位和日期。3.1.2.2 依据文件应包括下列文件:(1)港口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或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备案文件和港口工程岸线使用批复文件;

(3)工程地点、规模、性质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的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4)有关工程使用要求和重要技术条件的文件;(5)承担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有关文件。3.1.2.3 依据资料应包括下列文件:(1)批复的港口总体规划;

(2)批复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备案的项目申请报告;(3)自然条件勘测报告;(4)专题研究报告;

(5)工程地点、规模、性质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的论证报告;(6)其他作为初步设计依据的资料。

3.1.2.4 工程技术标准应列出本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主要执行的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名称和编号。3.1.3 设计范围及分工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本工程设计委托的内容和范围、本工程与相邻工程的分界、铁路接轨点、道路衔接点、管线接线点等。

(2)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承担初步设计时,说明总体设计单位、参加单位及其分工。

3.1.4 概述的内容应包括工程建设地点和规模、设计方案、推荐方案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程建设外部条件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1.4.1 工程建设地点和规模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建设地点;

(2)工程建设规模包括泊位性质、泊位数量和吨级、吞吐量、设计通过能力等。

3.1.4.2 设计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简述总平面布置方案和推荐方案;(2)简述装卸工艺方案和推荐方案;

(3)简述主要水工建筑物结构方案和推荐方案;(4)简述主要配套工程方案。3.1.4.3 推荐方案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简述推荐的综合方案;

(2)列表说明推荐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3)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泊位数、泊位吨级、码头长度、防波堤长度、护岸长度、航道规模、吞吐量、设计通过能力、铁路长度、道路面积、堆场面积、建构筑物面积、水域疏浚量、吹填方量、陆域挖填方量、主要工艺设备名称和数量、工程用地面积、海域使用面积、用电负荷、用水量、综合能耗指标等;

(4)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工程总概算、资金来源、建设工期、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3.1.4.4 工程建设外部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建设的外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条件;(2)工程建设项目的征地、海域使用等情况。

3.1.5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应包括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初步设计审查确定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3.2 第2章 自然条件

3.2.1自然条件应包括“工程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及工程泥沙”、“工程地质”、“地震”等 6节。其中“水文”一节的内容,应根据工程属于沿海港口或内河港口,分别按3.2.4条或3.2.5条规定执行。3.2.2.工程地理位置应简述工程建设地理位置、所在行政区域和相邻城镇。

3.2.3 气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简述所采用气象资料的气象台(站)名称、位置、地理坐标、观测场高程、使用资料年限及代表性分析、资料统计方法等;(2)气温,包括历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

(3)风,包括按蒲氏风级列出年各方向不同风级出现的频率、风向和风速分级统计表;风玫瑰图;常风向、次常风向及年出现频率;强风向、次强风向及年出现频率;风向季节变化和分布;灾害性大风;年风力超过作业标准的天数统计;

(4)降水,包括年最大、最小、平均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降水量季节分布;年降水量超过作业标准的天数统计;

(5)雾,包括年平均大雾日数;大雾实际出现天数统计;雾的季节分布;年能见度低于作业标准的天数统计;(6)雷暴,包括年平均雷暴日;雷暴日季节分布;(7)相对湿度,包括不同季节空气相对湿度。3.2.4 沿海港口工程水文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2.4.1 所采用水文资料的水文站、验潮站的位置和使用资料年限应予说明。

3.2.4.2 潮位应包括下列内容:(1)基准面及其换算关系;(2)潮汐性质及潮型;

(3)潮位特征值,包括平均海平面、历年最高潮位、历年最低潮位、年平均高潮位、年平均低潮位、年平均潮差;

(4)设计水位,包括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极端高水位、极端低水位;

(5)乘潮水位,包括不同延时、各种频率的乘潮水位,对于北方海区冬三月潮位较低时,给出冬三月不同延时的冬季乘潮水位;

(6)风暴潮。

3.2.4.3 波浪应包括下列内容:

(1)测波点位置、水深、观测方法、使用资料年限;(2)波高、波向分级统计表,波玫瑰图;

(3)常浪向、次常浪向、强浪向、次强浪向及出现频率;(4)水工建筑物处不同重现期的设计波浪要素,必要时应经数值模拟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分析确定;

(5)年波浪超过作业标准的天数统计。3.2.4.4 海流应包括下列内容:(1)海流性质和流场概况;

(2)大、中、小潮的海流特征值,包括最大涨、落潮的流向和流速,各测点垂线平均流向和流速等;

(3)对大型开敞式码头,应作流场数值计算,分析工程建成后的流场情况。

3.2.4.5 冰况应包括下列内容:(1)初冰日、终冰日、总冰期、严重冰期;(2)固定冰宽度;

(3)流冰的冰型、流冰量、流冰密集度;(4)冰况影响分析;

(5)年冰况影响作业天数的统计。

3.2.5 内河港口工程水文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2.5.1 所采用水文资料的水文(水位)站的名称、位置和使用资料年限应予说明;

3.2.5.2 径流应包括下列内容:(1)径流特征值;

(2)年径流频率统计结果表。

3.2.5.3 洪水应说明洪水特征值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结果。3.2.5.4水位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述港区设计水位的标准;

(2)特征水位值;

(3)设计水位,包括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施工水位。3.2.5.5 水流状况应简述工程建设前后港区河段的水流状况。3.2.5.6 冰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冰期、冰型、冰况月分布特征、流冰密集度等;(2)冰况影响分析;

(3)年冰况影响作业天数的统计。

3.2.6 地形、地貌及工程泥沙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3.2.6.1 地形、地貌应包括下列内容:(1)简述工程所处位置的地形、水深条件;

(2)简述海岸或河岸的性质、类型,地貌发育、形态和特征等;(3)说明底质类型、分布规律、底质粒度参数特征等;(4)论述海岸的长周期和短周期冲淤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冲淤演变趋势;

(5)论述工程所在河段的河势和航道演变。3.2.6.2 工程泥沙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简述水动力条件、泥沙来源、泥沙运移规律、含沙量的分布;(2)分析水工建筑物布置对泥沙淤积或冲刷的影响;(3)预测工程竣工后淤强和淤积量、港口构筑物对地形、地貌环境的影响,必要时进行骤淤计算分析;

(4)简述海岸动力地貌或河床演变调查分析报告、泥沙淤积分析论证报告、泥沙数学模型分析报告和泥沙物理模型试验报告的主要结论,必要时将这些报告附列为设计说明书附件。3.2.7 工程地质应包括下列内容:

(1)区域地质构造,包括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情况,区域稳定性评价;对建构筑物有影响的地质构造现象;

(2)岩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质,依次说明场地各岩土层的名称、分布、产状、颜色、性质、地质时代及成因类型等;列出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准值统计成果表;

(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并简述不良 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形成原因、发育程度、发展趋势及可能对工程造成的危害;

(4)地下水,包括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的层数、类型、水位特征、腐蚀性、补给与排泄条件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等,以及可能对工程造成的危害;

(5)工程地质评价,包括工程地质综合评价结论、持力层情况及适用的基础类型、疏浚岩土的可挖性和填土适宜性。

(6)工程地质附图,包括钻孔平面位置图和主要工程地质剖面图。必要时附岩面等高线图、区域地质图或地质构造图、场地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等。3.2.8 地震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列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2)简述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

3.3 第3章 货运量及船型

3.3.1 货运量及船型应包括“货种、流量和流向”、“集疏运方式及集疏运量”、“设计船型与兼顾船型”、“设计船型主尺度”等 4节。3.3.2 货种、流量和流向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简述港口及其腹地经济现状与发展概况;(2)简述吞吐量预测结论;

(3)说明本工程的货种、流量和流向。3.3.3 集疏运方式及集疏运量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概况;(2)论述集疏运方式和集疏运量。3.3.4 设计船型与兼顾船型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简述与本工程有关的各货种运输船舶的现状和发展概况;(2)论述本工程分货类的合理运输船舶,确定设计船型、兼顾船型。

3.3.5.设计船型主尺度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3.5.1列表说明设计船型、兼顾船型、预留发展船型的性质、种类、吨级、总长、型宽、型深、满载吃水等参数。对于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液化气(LPG或LNG)船、客船等,还应分别列出载箱数、载车数、总舱容量、载客数等。

3.3.5.2对于未按现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定取值的船型,应对其主尺度的选取进行论证。

3.4 第4章 总平面布置

3.4.1 总平面布置应包括“总平面布置原则”、“总平面布置与规划、相邻工程的关系”、“设计船型主尺度”、“泊位作业标准、作业天数”、“水域主尺度”、“总平面布置方案”、“总平面布置方案比选”、“主干管线综合布置”、“港作车船”等9节。

3.4.2 总平面布置原则应说明总平面布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

3.4.3 总平面布置与规划、相邻工程的关系应说明工程总平面布置与批复的港口总体规划的符合情况,与相邻工程的关系情况。3.4.4 设计船型主尺度应列表说明设计船型、兼顾船型、预留发展船型的吨级、总长、型宽、型深、满载吃水和不同种类船舶载箱数、载车数、总舱容量或载客数等参数。

3.4.5 泊位作业标准、作业天数应包括下列内容:

(1)泊位作业标准,包括各泊位、不同吨级船舶作业允许风、浪、流、雨、雾、冰、雷暴等的标准;

(2)作业天数,统计确定各泊位、不同吨级船舶作业天数。3.4.6 水域主尺度应包括下列内容:

(1)码头,论述并确定码头长度、码头前沿顶面高程、码头前沿设计水深、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平面尺度、设计底高程等。对于墩式码头,还应论述并确定靠船墩、系缆墩的位置及顶面高程;(2)港池,论述并确定港池设计水深、回旋圆尺度等;

(3)港内航道,论述并确定航道有效宽度、底宽、航道通航水深、航道设计水深、航道设计底高程、航道边坡等;(4)口门,论述并确定口门有效宽度及口门宽度;

(5)水域主尺度的确定应列出计算公式、各参数取值和计算结果。3.4.7 总平面布置方案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4.7.1 总平面布置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分别论述。总平面布置方案论述的内容应包括水域平面布置、陆域平面布置、高程控制设计、主要工程量等。3.4.7.2 水域平面布置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防波堤及口门,论述并确定防波堤布置形式、轴线位置和长度;论述并确定口门数量、位置和朝向;

(2)码头岸线布置,论述并确定码头前沿线位置、方位、码头长度;

(3)港池及港内航道,论述并确定港池、回旋水域、制动水域、连接水域和港内航道的平面布置;

(4)对于轴线需转向的港内航道,论述并确定转弯段尺度;(5)水域泊稳条件,论述水域的泊稳条件,进行了泊稳模型试验的,应说明试验的主要结论;

(6)计算确定水域疏浚工程量。3.4.7.3 陆域平面布置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交通组织,简述港区集疏运条件,论述港区交通组织;(2)堆场、道路布置,论述并确定码头前沿作业地带、堆场、港内道路的平面布置和尺度;

(3)港区铁路布置,论述并确定港区铁路分区车场、装卸线、联络线、连接线等的平面布置和尺度;

(4)码头作业区建、构筑物布置,论述并确定码头作业区各建构筑物的名称、建筑面积和平面布置;论述并确定防汛设施的平面布置和尺度;对于集装箱码头论述港区大门的平面布置;

(5)辅建区布置,论述并确定辅建区的位置、功能、面积,说明辅建区各建构筑物的名称、建筑面积和平面布置。3.4.7.4 高程控制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述并确定各主要区域及防汛设施的控制性高程;(2)计算确定挖方和填方工程量,说明土方平衡计算结果。3.4.7.5 主要工程量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列表说明各平面布置方案的主要工程量;

(2)主要工程量包括泊位数、泊位长度、岸线长度、防波堤长度、护岸长度、堆场面积、港内道路面积、港区铁路长度、水域疏浚工程量、陆域挖方和填方量、建构筑物面积、工程用地面积、海域使用面积等。

3.4.8 总平面布置方案比选应对总平面布置各方案分别进行概要论述,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

3.4.9 主干管线综合布置应说明总平面布置推荐方案的水、暖、电、动力等主干管线的布置。

3.4.10 港作车船应说明总平面布置推荐方案的港作船舶和车辆配备种类、规格和数量。

3.5 第5章 航道、锚地及导助航设施

3.5.1 航道、锚地及导助航设施应包括“航道现状”、“航道选线原则”、“航道选线和尺度”、“航道可挖性、稳定性分析”、“疏浚工程量与抛泥区(或纳泥区)”、“导、助航设施”、“锚地”等7节。3.5.2 航道现状应说明现有航道状况,简述与本工程航道相关的周边 航道情况。

3.5.3 航道选线原则应说明航道选线设计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3.5.4 航道选线和尺度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5.4.1 设计船型和兼顾船型尺度、航速、航道内航行历时、航行密度、航行作业标准、通航水位取值应予说明。3.5.4.2 航道主要参数和尺度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计算确定航道设计水深、航道有效宽度、航道设计底宽,并列出计算公式、各参数取值和计算结果;

(2)论述并确定航道转弯段尺度;

(3)论述并确定航道边坡,当通过试验确定航道边坡时简述试验结论,必要时将试验报告列为设计说明书的附件。3.5.4.3 航道选线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分别论述;(2)综合评价地质、地形、地貌及泥沙运动;(3)论述航道轴线布置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简述航道碍航浅段成因,提出航道整治和维护的方案及工程措施;

(5)说明通航船舶的航行安全;简述与周边航道的关系。3.5.4.4 航道选线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述不同航道轴线对船舶航行、波浪的折射作用、航道淤积、港口冰情等方面的影响。必要时通过船舶操纵模拟试验对航道选线方案、航道尺度合理性进行验证,并将试验报告列为设计说明书的附件;(2)从工程量、施工条件、建设工期、通航安全、外部条件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综合比选;

(3)提出航道选线推荐方案,并提出分期建设投产的安排意见。3.5.5 航道可挖性、稳定性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航道可挖性,简述拟建航道海域的地层分布情况、土质特性分析;简述施工条件、施工船舶和设备的选择;论述航道可挖性;

(2)航道稳定性,简述海岸或河岸地貌特征、浅滩的成因、历史演变特征、表层沉积物;简述航道断面土质种类、物理力学特性;简述航道淤积预测;论述航道开挖后的稳定性。

3.5.6 疏浚工程量与抛泥区(或纳泥区)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3.5.6.1 疏浚土质分类及工程量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航道沿程的地质土层分布情况、划分疏浚土类别;(2)计算航道各类疏浚土的疏浚工程量;(3)预测施工期回淤量;

(4)对于需炸礁的水域,说明礁石分布情况及岩性,计算炸礁量。3.5.6.2 抛泥区(或纳泥区)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港口建设吹填造陆的需求;

(2)说明抛泥区(或纳泥区)的位置、容量及选划结果;(3)对于有炸礁的工程,说明弃礁区的位置。3.5.7 导、助航设施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3.5.7.1 导、助航设施概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港口现有导、助航设施状况和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价;(2)确定本工程需要设置的导助航设施。3.5.7.2 导标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视觉导标设置的原则;

(2)计算确定导标数量、位置、标顶高程,列出主要指标和参数的验算结果;

(3)确定标牌形状、尺度及标体结构型式等。

3.5.7.3 助航标志应确定助航标志的类型、数量、工艺要求和布置等,必要时对助航标志的配布进行方案比选。3.5.8 锚地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说明港口现有锚地状况和使用情况;(2)确定锚位数、系泊方式、锚地规模和面积;

(3)确定锚地水深、位置及控制点坐标,必要时对锚地水域设置界标;

(4)对选划锚地水域底质、水流、地质等条件进行评价。

3.6 第6章 装卸工艺

3.6.1 装卸工艺应包括“主要设计参数”、“工艺方案及工艺流程”、“装卸机械设备的选型”、“泊位通过能力”、“仓库、堆场面积及储罐容量”、“装卸车能力”、“装卸作业人员”、“装卸工艺方案比选”、“设备配置表”等9节。

3.6.2 主要设计参数应包括下列内容:(1)货种和特性,说明货物种类及影响装卸系统设置和设备选型的物理性质。对于装卸油品和液体化工泊位,说明货物种类、比重、粘度、闪点、凝点、挥发性、危险等级和毒性等;(2)年运量,按货种列出年装船量、卸船量和总运量;(3)设计船型,按货种列出靠泊作业船型和计算采用的载货量;(4)码头和堆场年营运天数、工作班制、日工作小时数;(5)船舶和车辆到港不平衡系数;

(6)货物平均堆存天数、港口生产不平衡系数、直取比例;(7)对于对外采用管道运输的液体散货泊位,说明管道接管点位置、规格、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及其它技术条件;(8)集疏运方式和集疏运量。

3.6.3 工艺方案及工艺流程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3.6.3.1 装卸工艺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分别论述。3.6.3.2 方案论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泊位性质、规模和数量;(2)装卸工艺流程;

(3)装卸船、堆场(仓库、罐区)作业、装卸车等装卸工艺方案;(4)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名称、性能和数量;

(5)液体散货泊位配管,各货种管道等级、数量、规格、材质、流量、流速、工作压力、工作温度、保温、伴热、补偿、管线带布置和管道敷设方式等。

3.6.4 装卸机械设备的选型应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技术 先进等方面论述确定。

3.6.5 泊位通过能力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说明采用的计算公式、选取的参数和计算结果。

3.6.6 仓库、堆场面积及储罐容量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说明采用的计算公式、选取的参数和计算结果。3.6.7 装卸车能力应包括下列内容:(1)计算确定铁路装卸线能力;(2)计算确定装卸车机械设备能力;(3)计算确定装卸汽车的车位和通过能力。

3.6.8 装卸作业人员应列出装卸工、司机、一线业务管理人员的配备。3.6.9 装卸工艺方案比选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装卸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2)列表说明装卸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并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6.10 设备配置表应列出主要设备名称、规格和数量。

3.7 第7章 水工建筑物

3.7.1 水工建筑物应包括“水工建筑物的种类和安全等级”、“设计条件”、“结构方案”、“主要外力计算”、“作用与作用效应组合”、“结构计算”、“地基处理”、“结构方案比选”、“耐久性设计”、“试验结论”、“主要工程量”等11节。3.7.2 水工建筑物的种类和安全等级应说明本工程水工建筑物的种类,并分别确定它们的安全等级。3.7.3 设计条件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7.3.1 水工建筑物应说明主要尺度,包括设计顶高程、底高程、长度和宽度等。

3.7.3.2 工艺荷载应包括下列内容:(1)堆货荷载范围、堆货荷载标准值;(2)人群荷载标准值;(3)起重运输机械荷载标准值;(4)其他荷载。

3.7.3.3 水文、气象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气象,列出水工建筑物计算采用的风、气温等气象条件及其设计参数;

(2)设计水位,列出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极端高水位、极端低水位;

(3)波浪要素,列出水工建筑物结构计算所采用的波浪重现期、波向、各累积频率的波高和周期;

(4)水流,列出水工建筑物附近水流类型、流速及其特性;(5)冰,列出冰的冰型、固定冰的宽度和厚度、流冰的速度和堆积高度等。

3.7.3.4 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简述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

20(2)确定水工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

3.7.3.5 抗震设防标准应确定水工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3.7.4 结构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述水工建筑物结构型式的选择,对主要水工建筑物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型式方案;

(2)说明水工建筑物附属设施的选取,对主要附属设施说明选取理由,并列出其主要参数。

3.7.5 主要外力计算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7.5.1 主要外力计算应列出计算公式、注明公式的引用处、参数取值、计算结果。

3.7.5.2 主要外力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自重力;(2)土压力;(3)波浪力;

(4)船舶荷载:系缆力、挤靠力、撞击力;(5)风压力;(6)冰压力;(7)水流力;(8)其他外力。

3.7.6 作用与作用效应组合应包括下列内容:

(1)作用的种类和取值,确定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分类,并列出其代表值;

(2)作用效应组合,确定持久作用效应组合、短暂作用效应组合、偶然作用效应组合状况。3.7.7 结构计算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计算包括持久组合、短暂组合和偶然组合下的主要计算内容;(2)结构计算内容包括整体稳定、抗滑、抗倾、基床应力、地基承载力、桩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以及主要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计算等;(3)说明结构计算采用的主要方法及计算程序;(4)列出最不利作用效应组合下的计算结果和结论。3.7.8 地基处理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的水工建筑物,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基加固处理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2)说明推荐方案设计参数的选取、技术要求和处理效果等。3.7.9 结构方案比选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说明水工结构各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2)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

3.7.10 耐久性设计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说明主要水工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

(2)说明水工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防腐蚀措施及有关技术指标。3.7.11 试验结论应说明模型试验的主要结论和设计采用情况,必要时试验报告可作为初步设计文件的附件。3.7.12 各方案的主要工程量应列表说明。

3.8 第8章 陆域形成和道路、堆场

3.8.1 陆域形成和道路、堆场应包括“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道路”、“堆场”、“综合方案”等4节。

3.8.2 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8.2.1 场地条件应说明原场地地形、工程地质条件、地面高程及地面设计高程。

3.8.2.2 陆域形成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述陆域形成方式、填料来源、填筑方法和开挖方法,必要时进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2)确定陆域形成推荐方案的挖、填土方量,设有挡土墙时,应说明挡土墙位置、结构型式、主要尺度及工程量。3.8.2.3 场地地基处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工程对场地地基承载力、密实度等技术要求;(2)论述工程场地是否需进行整体地基处理。对于需要整体地基处理的场地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3)说明工程场地的地基处理推荐方案的地基承载力、沉降量和工程量。

3.8.3 道路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3.8.3.1 设计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港口道路设计取用的地层岩土物理力学指标;(2)说明港口道路性质、使用要求、交通量、分类和等级。3.8.3.2 道路应论述道路面层类型、路面结构和工程量。路面结构应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3.8.3.3 道路应论述并确定路基结构。对于软弱地基土的路基应提出加固处理方法,并说明道路残留沉降量。3.8.4 堆场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3.8.4.1 设计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简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2)列出堆场堆货荷载、流动机械荷载、装卸设备轨道基础荷载和其他荷载;

3.8.4.2 堆场应论述面层类型、铺面结构和工程量。铺面结构应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3.8.4.3 堆场应论述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处理应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3.8.4.4 装卸设备轨道基础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述并确定装卸设备轨道基础结构形式、主尺度和工程量;(2)论述并确定装卸设备轨道基础地基处理方案。

3.8.5 综合方案应论述堆场和道路的铺面结构、装卸设备轨道基础、地基处理组合推荐方案。

3.9 第9章 港区铁路

3.9.1 港区铁路应包括“概述”、“设计运量与行车组织”、“线路与站场”、“铁路信号”、“铁路通信”、“铁路供电”、“站场其它设施”、“铁路生产、辅助生产建筑”等8节。

3.9.2 概述应说明港区铁路现状。既有港区铁路应说明与相邻干线铁路的关系,港区铁路的组成、规模、能力、管理方式及存在问题等。新建港口应说明港口在国家铁路网的位置、相邻干线铁路的技术标准、接轨站的技术条件等。

3.9.3 设计运量与行车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3.9.3.1 设计运量应根据码头吞吐量、货种、流向和集疏运方式确定。3.9.3.2 行车组织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述车型或代表车型,确定车辆自重、净载重、总重,计算日到、发车流;

(2)论述行车组织原则,确定接、发列车的编组标准,计算日到、发列流;

(3)根据装卸车作业的要求,确定调车、取送车作业方式。3.9.3.3 港区铁路应说明管理方式。3.9.4 线路与站场应包括下列内容:(1)论述港区铁路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

(2)论述港区铁路总体布置与港区铁路的平面、纵断面和路基型式;(3)确定轨道建筑标准、配件型式、轨道加强设备及线路标志等;(4)验算港区铁路通过能力。

3.9.5 铁路信号应说明设计原则和信号、联锁、闭塞等设备的选型及布置。

3.9.6 铁路通信应论述通信网络的构成、通信设备类型和容量的选定、通信线路配备原则及配接线方式等。

3.9.7 铁路供电应论述供电负荷的分布、负荷等级、电源情况,确定供电系统、照明方式、设备选型、供电线路布置等。

3.9.8 站场其它设施应说明围墙、道路、排水沟、绿化、轨道衡、机务检查坑等的布置。当港口有自备机车,需设置机务检修或大型机务整备 设施时,可将机务独立成一节,论述其组成、规模、设备、布置等。3.9.9 铁路生产、辅助生产建筑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列出生产、运输、管理机构及按车务、机务、工务、电务等专业分类的生产定员及非生产定员;

(2)说明港区铁路生产及辅助生产建筑的布置与各单体建筑物的名称、建筑面积。

3.10 第10章 生产及辅助建筑物

3.10.1 生产及辅助建筑物应包括“建、构筑物”、“重要建筑物的设计方案”、“主要建、构筑物结构”等3节。3.10.2 建、构筑物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生产及辅助生产建、构筑物的项目、面积、规模;(2)确定辅助生活建筑物的项目、建筑面积;

(3)列出建、构筑物一览表,包括名称、面积、规模、主要几何尺寸、层数、结构型式、基础型式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3.10.3 重要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简述建筑的功能分区、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组成,以及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说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度;(3)论述建筑物结构选型;

(4)说明建筑物消防设计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安全疏散及人防等设计情况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5)必要时进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3.10.4 主要建、构筑物结构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3.10.4.1 工程地质条件资料和指标取值应包括下列内容:(1)简述场地地质勘察报告的主要结论;

(2)列出场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取值;确定建筑场地类别;(3)列出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3.10.4.2 荷载应确定工艺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楼面荷载等结构荷载。

3.10.4.3 结构及地基基础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2)论述上部结构类型、选用的主要建筑材料;(3)说明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设置情况;

(4)说明结构布置,进行结构计算。必要时,列出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计算模型及主要结构特征参数;

(5)说明地下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和防水等级;

(6)说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基础结构型式、基础埋置深度及持力层。采用桩基础时说明桩的类型、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深度;

(7)论述地基处理方案。对软弱地基和不良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3.10.4.4 建、构筑物应列出主要工程量。

3.11 第11章 供电、照明

3.11.1 供电、照明应包括“供电电源”、“总降压站、变(配)电所的布置”、“负荷与电气设备选择”、“港口照度与室外照明”、“防雷及接地”、“维修设施”等6节。

3.11.2 供电电源应说明电源接引点、回路数、电压和配电电压等级。3.11.3 总降压站、变(配)电所的布置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说明总降压站、各变(配)电所设置的位置、供电范围、电源进线、变(配)电所接线、运行方式及站(所)内部平面布置;(2)说明35kV及以上总降压站的主接线及站内的配置情况,包括布置、测量保护配置、操作电源、微机监控管理系统等。3.11.4 负荷与电气设备选择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3.11.4.1 供电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述主要用电设备情况、用电设备总安装容量、负荷等级;(2)确定负荷系数、进行负荷计算;

(3)确定进线总开关、母线、进线电缆参数等。3.11.4.2 功率因数补偿应包括下列内容:(1)功率因数补偿计算;(2)确定电容补偿容量。

3.11.4.3 短路电流应进行计算并确定短路电流值。3.11.4.4 变压器应确定容量、规格和台数。3.11.4.5 高、低压开关柜应确定台数、型式。3.11.4.6 电缆应说明类型、材质、截面及敷设方式。

3.11.5 港口照度与室外照明应说明照明光源类型、室外路灯和照明高杆灯的型式、高度、布置及照度水平。

3.11.6 防雷及接地应说明防雷装置的设置及接地类型、方式、接地电阻值。

3.11.7 维修设施应说明设置方式。

3.12 第12章 控制

3.12.1 控制应包括“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操作方式及功能”、“管理功能”、“控制系统电缆”等 4节。

3.12.2 控制系统组成应说明中央控制系统主要设备的选择,技术规格要求,并说明设备的主要功能、网络结构、控制系统设备之间的数据通讯方式。

3.12.3 控制系统操作方式及功能应论述中央控制系统操作方式、流程控制功能、故障停机及监控功能、现场控制设备及安全保护检测功能、单机或其他辅助系统控制要求等。

3.12.4 管理功能应说明生产作业管理功能、管理方式、管理报表、管理系统设备配置。

3.12.5 控制系统电缆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控制电缆、电缆桥架选择;(2)说明控制系统主要电缆路径及敷设方式。

3.13 第13章 信息与通信

3.13.1 信息与通信应包括“自动电话”、“有线生产调度电话”、“无线集群通信”、“宽带网络接入及电子数据交换”、“海岸电台”、“船舶电子导助航”、“消防专用通信”、“工业电视系统”、“安全防护”、“港口综合传输线路”、“辅助设施”等11节。3.13.2 自动电话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自动电话设置原则,测算自动电话用户数量;(2)论述自动电话设计方案;

(3)新建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时,说明采用设备类型、系统容量、中继方式、编号方式及辅助设备等;

(4)设置虚拟交换机时,说明是否与当地电话运营商签订服务协议、电话编号及拨号方式、工程实施及运营维护界面、责任划分等;(5)说明电话机房的面积、设备布局、装修及空调、供电、接地等要求。

3.13.3 有线生产调度电话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设置有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的等级、主要功能;(2)说明有线生产调度通信主机设备类型、容量、设置地点、主要技术参数;

(3)说明各类室内外调度终端数量、主要规格参数、终端配置场所、防护等级;

(4)说明生产调度通信与上下级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无线集群通 信、自动电话等联网关系。

3.13.4 无线集群通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测算各类移动通信用户数量,说明移动通信工作组的划分;(2)说明采用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制式、系统规模、工作频段、组网方式及覆盖范围;

(3)说明基站及终端设备无线发射功率、工作方式;

(4)说明天线铁塔或通信桅杆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天线工艺布置。3.13.5 宽带网络接入及电子数据交换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宽带互联网接入方式、带宽、接入地点;(2)说明电子数据交换联网方式和终端配备。3.13.6 海岸电台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13.6.1 高频通信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高频通信电路规模与类型、工作频点、控制方式、站址选择、天线及地网设置等;

(2)不具备新建高频通信条件时,说明采用的岸船短波通信方式。3.13.6.2 甚高频通信应说明电路规模、设备类型、工作频道、覆盖范围、天线工艺布置等。

3.13.7 船舶电子导助航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本工程水域船舶电子导助航设施现状,新建船舶电子导航设施的必要性;

(2)说明差分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站点布局、软硬件配置、服务范围及主要功能;

31(3)说明配套天线铁塔的工艺布置和主要技术规格。3.13.8 消防专用通信应包括下列内容:(1)消防通信等级,消防专用通信系统组成;(2)消防有线调度通信网络构成、硬件配备;(3)消防无线指挥系统的系统组成、硬件配备;(4)消防通信系统与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的联网关系;(5)火警受理台的硬件配置;

(6)消防调度指挥系统自身联网、与上下级消防专用通信系统、119专线联网关系。

3.13.9 工业电视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系统监控的主要内容、重点监控场所;(2)说明系统拓朴结构、设备类型、容量;(3)说明系统联网及操控模式;

(4)室内外终端数量、主要技术规格、防护等级;(5)确定室内显示、记录设备的技术规格、数量。3.13.10 安全防护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安全防护重点场所,安全防护等级、安全防护系统功能;(2)说明安全防护系统的组成、联动关系、工作模式;(3)说明报警方式、联网要求;

(4)说明安全防护设备及线路安装方式、自我诊断能力;(5)说明安全防护中心的设置地点、面积、自身防护措施。3.13.11 港口综合信息传输线路应包括下列内容:

32(1)简述综合传输线路传输的主要信息内容种类;(2)说明综合传输线路的网络拓朴结构;

(3)说明综合传输线路采用的传输介质(光、电缆)、传输方式、材料及设备数量;

(4)说明弱电传输线路敷设方式。3.13.12 辅助设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机房设备及环境监控设备的组成、技术规格参数、软硬件配置、主要功能;

(2)说明集中供电设备供电负荷等级、系统组成、容量、回路数、硬件配置数量、冗余方式等;

(3)说明接地设施主要技术参数、接地方式;

(4)说明重要通信及安全防护设施的信息记录重放设备配置原则、设备数量、记录容量、记录管理方式。

3.14 第14章 给水排水

3.14.1 给水排水应包括 “给水”、“排水”、“防洪”等3节。3.14.2 给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3.14.2.1 用水量和水质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港区的船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道路、绿化洒水、不可预计水量等用水定额及用水量;

(2)说明港区的消防用水量;

33(3)说明港区的总用水量,包括最高日用水量和最大时用水量;(4)说明各项供水采用的水质标准。3.14.2.2 给水水源及输水管道应包括下列内容:

(1)由市政或周围港区供水时,说明供水水质、接管点位置、接管管径、提供的水量、接管点水压等;

(2)建自备水源时,说明水源的位置、水文条件、原水水质、取水方式、取水量、设备选型、工艺布置等;

(3)进行净化处理时,说明净化处理规模、位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处理效果、工艺布置、建构筑物等;

(4)说明输水管道的路线选择、输水管的口径、管材、连接方式、基础、防腐措施、障碍穿越等。3.14.2.3 港区给水管网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给水管网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

(2)说明给水管网的布置和分区、分质、分压给水的情况;(3)确定给水管网设计工作压力和主干管的规格;

(4)说明管材选择、连接方式和敷设方式等。在冰冻地区架空敷设管道时,说明防冻措施。

3.14.2.4 港区给水调节站应包括下列内容:(1)论述设置给水调节站的理由;

(2)说明给水调节站的位置、规模、设备选型、工艺布置、构筑物容量等。

3.14.3 排水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14.3.1 排水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外部接受港区排水的条件、排放标准和要求;(2)当排入市政排水系统时,说明市政排水系统的管道、明沟的尺度、坡度、排入点的标高、位置或检查井编号。当排入天然水体时,应说明天然水体的雨季水位。

3.14.3.2 排水制度和排水量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设计采用的排水制度;

(2)说明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雨水的排水量。3.14.3.3 雨水管网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雨水管道的布置及系统划分;

(2)列出雨水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或采用的暴雨强度、重现期、主要设计参数等,确定雨水排水量;

(3)说明初期雨水和被污染雨水排放的处理方式;(4)说明排水管出口处管内顶高程的选择;

(5)说明管材、管道基础、接口、敷设方式以及附属构筑物。3.14.3.4 污水管网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港区污水系统的划分、管道布置、污水排放去向;(2)说明管材、管道基础、接口、敷设方式以及附属构筑物。3.14.3.5 排水设有提升泵站时,应说明泵站位置、提升水量、设备选型、泵站工艺布置等。

3.14.4 防洪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3.14.4.1 防洪标准应根据相关规定确定。

3.14.4.2 汇流面积、暴雨公式、泄洪量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港区周围原始地形和防洪条件,确定洪水汇流面积、洪水出路及泄(截)洪沟渠的布置;

(2)说明防洪采用的暴雨公式、重现期。确定泄洪流量,包括地面径流和转输流量。

3.14.4.3 泄洪、截洪沟渠及附属构筑物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泄洪、截洪沟渠的尺度、坡度、衬砌方式及材料、消能措施;

(2)进行泄洪、截洪沟渠的水力计算,并列出主要计算结果;(3)说明洪水排出口及附属构筑物的结构型式。3.14.4.4 泄洪泵站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设置泄洪泵站的理由;

(2)说明泄洪泵站位置、提升水量和扬程、设备选型、泵站工艺布置、构筑物、溢流设施等。

3.15 第15章 采暖、通风、供热及动力

3.15.1 采暖、通风、供热及动力应包括“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干式除尘”、“锅炉房”、“热力管网”、“氮气站”、“空压站”、“动力管道”等 7节。

3.15.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15.2.1 采暖应包括下列内容:

36(1)确定采暖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室内空气设计参数;(2)确定采暖建筑的名称、面积及采暖热负荷;(3)确定采暖热媒及参数;(4)确定采暖系统形式;(5)说明采暖设备选型;

(6)说明采暖热计量及控制方式等。3.15.2.2 通风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机械通风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室内空气设计参数;(2)说明需要通风的建筑物或房间的名称、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放散的热、湿或有害物;

(3)说明通风系统形式选择,确定机械通风量;(4)说明通风系统设备的选择;(5)说明通风系统防火工程措施。3.15.2.3 空气调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空气调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室内空气设计参数;(2)确定空气调节建筑物名称、空调面积、空调冷热负荷;(3)确定建筑物或房间空调形式;

(4)采用集中空调时,确定集中空调系统冷源及冷媒参数、冷冻水及冷却水参数、集中空调系统热源及热媒参数、空调热源系统软化水方式及主要设备选型、数量等。说明集中空调系统防火技术措施;

(5)建筑物需要设置机械防烟及排烟时,说明机械防烟及排烟系统、风量、设备选型等。

3.15.3 干式除尘应包括下列内容:(1)除尘系统的设置原则;(2)除尘系统的组成;

(3)除尘设备、风机等辅助设备的选择;(4)灰尘的收集、处理方式;(5)系统的排放浓度。3.15.4 锅炉房应包括下列内容:(1)供热范围及热负荷:(2)锅炉房的规模:(3)锅炉用水:(4)锅炉燃料:(5)锅炉房环保措施。3.15.5 热力管网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热力管网的布置及其最大供热半径;(2)确定热力采暖系统的定压方式;(3)说明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及措施;

(4)说明热力管道的管材、敷设方式,保温作法、热补偿方式。3.15.6 氮气站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用气点、用气量、工作压力及含氧量要求;(2)确定氮气站规模;(3)论述制氮工艺系统和布置;

(4)确定制氮设备及辅助设备的型式、规格和台数;

38(5)说明储罐的型式、规格和数量。3.15.7 空压站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用气点、用气量及工作压力;(2)确定空压站的规模;

(3)说明空气压缩工艺系统和布置;

(4)确定空压机及辅助设备的名称、型式、规格和台数;(5)说明消音及隔音设施。3.15.8 动力管道应包括下列内容:(1)管道的布置原则及最大供气半径;(2)用气点位置、用气量及系统工作压力;(3)管材、干管规格、管道敷设方式和热补偿方式。

3.16 第16章 机修和供油

3.16.1 机修和供油应包括“机修”、“供油”等2节。3.16.2 机修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港口机械修理设施设置的必要性,确定机修范围和规模;(2)说明机修车间的维修范围、车间的数量和组成;(3)确定车间设备的名称、规格、参数和数量;(4)说明机修定员。3.16.3 供油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供油品种和供油方式;

39(2)计算确定加油量;

(3)确定加油站设备名称、规格、参数和数量;(4)确定储罐种类、容量和数量;(5)说明加油站工艺布置和流程。

3.17 第17章 消防

3.17.1 消防应包括“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消防设计执行的工程技术标准”、“火灾危险性分析”、“同时发生火灾次数论证”、“防火措施”、“消防工程设计”、“消防工程费用”等7节。3.17.2 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17.2.1 工程概况应说明工程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周边状况、与消防相关的气象条件;简述工程性质、规模、货种等。3.17.2.2 消防依托、协作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可依托的陆上消防站的能力、距离、到达时间;(2)说明水上消防站位置、消防能力、消防船配备;(3)外部消防供水管网的布置、管径、压力、消火栓布置等。3.17.2.3 消防应说明设计范围。

3.17.3 消防设计执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应列出本工程消防设计所执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名称和编号。

3.17.4 火灾危险性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论述本工程的火灾危险性;

40(2)确定火灾危险性分类及爆炸危险性分区;

(3)说明主要建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和级别,确定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

3.17.5 同时发生火灾次数论证应论述并确定本工程同时发生火灾次数。3.17.6 防火措施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3.17.6.1 防火平面布置应说明防火间距;说明仓库、危险品储罐、货物堆场、辅建区和消防道路等的布置及防火措施。3.17.6.2 装卸工艺的防火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货种及其火灾危险性;(2)简述装卸工艺流程;

(3)说明可燃、易燃、易爆货物的最大储存量;(4)说明装卸工艺设计的防火、防爆措施。

3.17.6.3 码头及陆域建构筑物的防火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1)对于危险品码头应说明结构型式、材料、接地措施等;(2)说明陆域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材料、耐火等级;(3)说明仓库和大型建筑物防火分区、防烟措施、防火墙、防火门、管道井、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消防电梯等的设置;

(4)说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最大容纳人数、控制疏散时间、疏散走道的设置、安全出口的数量、走道和安全出口的总宽度与控制疏散时间的协调关系;

(5)说明有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结构型式、材质、防爆和防火措施等。

3.17.6.4 供电照明的防火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1)消防供电负荷等级和电源;(2)消防和事故照明、码头的灯光标示;(3)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选型和布置;(4)防雷和防静电的措施;

3.17.6.5 通风的防火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火灾危险场所的排风系统设置和换气次数;(2)说明建筑物消防防烟、排烟系统设置、设备的选择。3.17.6.6 控制、通信的防火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消防火灾报警、装卸工艺系统与消防的联动控制;(2)说明火灾探测器与爆炸性气体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3)说明消防监控和通信系统;(4)说明消防控制室的位置和布置。3.17.7 消防工程设计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3.17.7.1 消防介质的选择及用量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灭火介质和冷却介质的种类、性质;

(2)确定灭火介质和冷却介质的供给强度、供给时间、使用范围;(3)计算确定一次火灾灭火介质和冷却介质的用量;(4)说明码头冷却水陆上和水上供给量; 3.17.7.2 消防设备应包括下列内容:(1)论述消防设备的选型;

(2)列出消防设备的名称、数量、性能及主要参数;

42(3)说明消防设备的布置及保护范围。3.17.7.3 消防供水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消防供水方式的选择;

(2)论述消防供水水源的供水时间、流量和水压;

(3)说明各消防供水地点的流量、压力;说明消防供水管网形式、布置、消防供水与其他供水的组合情况。3.17.7.4 消防泵站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论述消防储水量、储备措施、消防补水量、补水时间;(2)确定消防泵站位置、工艺布置、供水流量、供水压力、水池容量、消防加压泵的数量和规格等。

3.17.7.5 其他消防介质的供给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泡沫液、干粉等其它灭火介质的种类、供给方式、供给量、储存方式、补给方式;

(2)说明泡沫液、干粉等其它消防介质的设备选型、管道布置。3.17.7.6 灭火器应说明配置的位置、品种和数量。

3.17.7.7 设有消防控制室时,应说明消防控制室的位置、功能、设备等。

3.17.7.8 装卸油品码头应说明消防船的监护、配备监护消防船数量和消防能力、防止流淌火措施等。

3.17.7.9 消防站应说明陆域消防站配置的依据、等级、位置、占地面积和消防车配备;说明水上消防站配置的依据、等级、位置、消防船配备。

3.17.8 消防工程费用应列明。

3.18 第18章 环境保护

3.18.1 环境保护应包括“设计依据”、“环境现状”、“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及预期效果”、“建设项目引起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绿化设计”、“环境监测设施”、“环境保护工程费用”等8节。

3.18.2 设计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列出环境保护设计执行的国家现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技术标准的名称和编号;

(2)列出本工程采用的允许排放标准和指标;(3)列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审批文件的名称。

3.18.3 环境现状应说明大气、水质、土壤、生态及水土保持等状况。3.18.4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应符合下列规定。3.18.4.1 工程概况可包括下列内容:

(1)简述建设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周围地形、水文、气象以及环境敏感点等;

(2)简述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流程、施工方法,重点说明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环节。

3.18.4.2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篇:沿海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沿海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目 次

总则

第一篇 设计说明书

第1章 总论

第2章 自然条件

第3章 货运量及船型

第4章 总平面布置

第5章 航道、锚地及导助航设施

第6章 装卸工艺

第7章 水工建筑物

第8章 陆域形成和道路、堆场

第9章 港区铁路

第10章 生产、生产辅助、生活辅助及生活福利建筑物

第11章 供电、照明

第12章 控制及计算机管理

第13章 通信

第14章 给排水

第15章 采暖、通风和供热

第16章 机修

第17章 供油

第18章 消防

第19章 环境保护

第20章 职业安全卫生

第21章 节能

第22章 施工条件、方法和进度

第23章 经济效益分析

第24章 存在问题

第二篇 主要设备及材料

第三篇 工程概算

第四篇 设计图纸

附录1 沿海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出版规格

附录2 沿海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文本格式

总 则

1 初步设计应在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进行编制。本规定规定了交通部沿海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深度和出版格式。

2 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单位必须由经过资格认证,并获得水运工程设计证书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其证书等级及其所规定的工程规模、任务范

围承担设计任务,不得超出。

总体设计单位可以委托其他有资格的专业设计单位承担单项设计项目。

大、中型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由持甲级证书的单位承担。

3 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勘察、试验;设计基础资料应齐全、准确;要坚持先进、合理、经济、安全的原则,尽可能地采用国内、外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采用先进的产业技术;当有充分论证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时允许突破现行“规范”,其内容深度应符合本规定要

求。

4 初步设计必须以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不得任意修改、变更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初步设计工程总概算原则上不得突破已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控制额。

5 初步设计文件文字简明扼要,图纸清晰完整,要推进工程设计计算机化,要求计算机绘图比例占全部图纸的50%以上。文件中必须采用国际统一的计量单位,文件装订出版格式(附录1、附录2)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6 初步设计文件应按本规定的篇章组成,共分4篇。各篇章的内容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若没有内容的部分可删略。

7 本规定适用于沿海港口工程项目。扩建及改建工程等可参照使用。

第一篇 设计说明书

第1章 总 论

1.1 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包括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批意见、其他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下达的文件、建设单位的委托书、有关会议纪要、重要来往函件和与相

关单位签订的重要协议、合同等。

一般情况下只列有关文件的编号及文件全名。如特殊需要时可在初步设计文件

中对所述重要文件附以全文。

1.2 设计分工及范围

本节应明确提出与相临工程或设计单位在设计上的分界,如铁路接轨点、道路的衔接点和各种管线的接线点等,以及在本设计范围内设计、科研单位的工作分

工。

1.3 设计概要

重点简述本报告的主要结论,如建设地点、内容、推荐的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水工结构型式(码头、防波堤、护岸等)以及各个专业方案的简述。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说明工程项目的规模、运量、设计能力、泊位数、码头长度、防波堤长度、航道长度,建、构筑物面积,铁路和道路总长、总占地面积、主要工程量、用电量、用水量、电话装机容量、供热及采暖的热负荷和总定员等指标。

经济指标包括:工程总投资;资金来源(包括内外币比价);建设期(施工期);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税后);投资回收期;贷款偿

还期以及敏感性分析等。

1.5 工程建设外部条件

论述工程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集疏运方式、港外铁路、公路的布置原则和依据以及水、电、征地(海)拆迁等(附有关协议)。

第2章 自然条件

2.1 港口地理位置

2.2 气象

气象台站位置、高程、观测方法、资料年限及代表性。

2.2.1 气温

列出历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

2.2.2 风

1 风向、风速分级统计表。

2 对常、次常风向及频率,强、次强风向及频率,当地风向季节分布和台风

等的描述。

3 对港口作业的影响

统计年风力超过作业标准的影响天数。

2.2.3 降水

1 特征值分析

含平均年降水量,日及年最大、最小降水量及降水量的季节分析。

2 对港口作业的影响

统计年降水量超过作业标准的影响天数。

2.2.4 雾

1 雾的日、季分布特征,必要时提供能见度分级统计表。

2 对港口作业的影响

统计年能见度低于作业标准的影响天数。

2.3 水文

水文站及验潮站的位置、高程、观测方法,测波浮鼓位置和使用资料年限。

2.3.1 潮位

1 基准面及换算关系

确定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与当地平均海平面高程的关系,需要时尚应给出与黄海

零点的高程关系。

2 潮型

3 潮位特征值

包括平均海平面,历年最高、最低潮位,年平均高、低潮位和年平均潮差。

4 设计水位

包括设计高、低水位和校核高、低水位。

5 港池、航道乘潮水位

不同延时各累积频率的乘潮水位,必要时分析潮位较低的冬三月的不利影响。

6 在风暴潮多发区,提出增水最高潮位。

2.3.2 波浪

1 波型

2 波高、波向分级统计表。

3 确定常、次常浪向及频率,强、次强浪向及频率。

按设计高、低水位(必要时需增加校核高、低水位)计算各重现期水工建筑物前波要素,对地形复杂的海区,尚应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或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比较

确定。

3 分析港内泊稳状态,并统计年超过作业标准的影响天数。

2.3.3 海流

1 类型

2 观测资料分析和概述

分析海流性质及流场概况,并绘出海流特征值。对大型开敞式码头,应作流场

数值计算。

2.3.4 冰凌

1 冰况分析

分析包括冰期、冰况、冰型、月分布特征和流冰密集度等。

对冰情严重的海区且缺少海岸台站观测资料时,应通过卫片(或航空遥感)分

析。

2 冰况对航行及水工建筑物的影响

统计年影响作业的天数。

2.4 地形、地貌及工程泥沙

2.4.1 地貌发育及底质分析

该段河口或海岸的性质、成因类型、地貌发育及典型地形、地貌形态。

底质分析主要包括:底质类型、分布规律及底质粒度参数特征等。

2.4.2 河床或海岸演变

河床或海岸的长周期及短周期冲淤变化规律,并预测未来冲淤演变趋势。

2.4.3 工程地貌与泥沙

重点分析地貌与港口构筑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分析研究港口泥沙回淤问题,并对减淤、防淤措施提出建议。附必要的河床演变或海岸动力地貌调查分析

报告。

2.5 地质条件

2.5.1 地质构造

主要是针对对建筑物有影响的构造现象,如断裂、不利的层理构造和岩层倾向等。说明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

2.5.2 岩、土层分布特征

依次阐明岩土的分布、产状、颜色、性质、地质时代及成因等,达到从宏观、直观上对岩土层的认识的目的。

2.5.3 不良地质现象

工程范围内是否有冲沟、滑坡、泥石流、溶洞或今后能否发生此类现象及其对

工程建设的影响。

2.5.4 地下水

对建筑物有影响的地下水的层数、类型、水位特征和地下水是否受环境污染等。

2.5.5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给出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标准值(以统计成果表的型式表达)。

2.5.6 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指除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等因素外还可能存在的某种岩、土软化、崩解以及环境工程等地质问题。

2.6 地震

根据当地地震局提出的地震烈度确定。

第3章 货运量及船型

3.1 货种、流量、流向及集疏运方式

经济腹地现状和发展预测;分析货种、流向和集疏运方式。

3.2 船型确定

根据货种、流量、流向、运距等确定合理的靠泊船型。根据现有船型统计资料和未来船型发展动态,确定设计船型,并列出主要尺度。

第4章 总平面布置

4.1 总平面布置原则

根据港口总平面布置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阐述总体布置所遵循的原则。诸如:应遵守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法律、规定等;在各种自然条件下所遵循的原则;港口经营管理的原则;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方面所遵循的原则等。

4.2 论述总平面布置与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后续工程建设及远景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论述总平面布置与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4.3 泊位作业标准

阐述港内水域的作业标准,确定船舶在航道中航行和靠泊作业时允许的风、雨、雾、浪、流和冰的等级,并通过统计计算确定码头年作业天数。

4.4 船型尺度

各种设计船型和兼顾船型的主尺度。对于《规范》没有规定的特殊船型,要经

统计论述后确定。

4.5 总平面布置方案

4.5.1 水域

1、防波堤和口门的布置

经论证确定防波堤的轴线、口门的朝向和尺度。

2、港池和港内航道布置

经论证确定港池和港内航道的布置和主尺度。

3、码头布置

论述码头轴线的布置、泊位长度、泊位水深、码头面高程、与临近的其他码头和设施相对位置及今后规划发展泊位轴线布置等,从而确定其方位和尺度。

4.5.2 陆域

1 港内道路和铁路布置

根据集、疏运车辆和港内作业车辆的特性以及港内外条件,确定港内道路和铁

路的布置和尺度。

2 码头作业区主要建、构筑物布置

论述码头作业区建、构筑物的布置,确定各建筑物间的合理尺度。

3 高程控制设计

对港区内各部分高程进行控制性设计。设计应依据当地水文条件、陆地的天然高程、开挖条件、回填料来源等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主要区域的控制性标高。

4 主干管线系统设计

简述各专业管线系统布置原则和概况。

4.5.3 港作车船

说明港口作业所需车辆、船舶数量和规格要求等。

4.6 总平面方案比较

应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列出两个以上方案的优缺点,并详细说明推荐方案的意见和理由。

第5章 航道、锚地及导助航设施

本章主要阐述外航道和待泊锚地的设计内容。

5.1 航道选线和尺度

5.1.1 航道选线原则

根据港口海域的自然条件以及船舶安全航行条件等,阐述航道走向及尺度选定的原则。

5.1.2 主要设计参数

根据设计船型尺度和航行作业要求以及自然条件等,确定各有关设计参数,诸如,船舶航速、航行历时、乘潮水位、船行密度以及不同船型的作业标准等。

5.1.3 航道选线方案

根据地质、地貌、泥沙运动、波浪、流场、潮汐和风况等自然条件,阐述选择航道轴线的理由和依据,论证不同航道走向对船舶航行、波浪的折射作用、航道淤积等方面的影响,经论证比选提出最佳航道轴线方案。

5.1.4 航道设计主尺度

按照《规范》要求,计算航道的主尺度。

5.2 航槽可挖性及稳定性分析

根据航道所在海域的水下地貌、波浪和水流动力、泥沙运动等自然条件,对近海浅滩的成因、历史演变和近期的冲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论证航槽的可挖性和稳定性,并推算航道的回淤强度和回淤量,必要时要计算灾害性天气的骤淤

情况。

5.3 航道疏浚工程

5.3.1 计算航道疏竣工程量

根据航道轴线地形、地质情况和主尺度,计算航槽基建疏竣工程量和施工期回

淤量。

5.3.2 抛泥区选择

根据港口建设需要,从当地海域生态环境、回淤情况和距抛泥区的距离出发,论证分析抛泥区的位置、面积、抛填容量的合理性。

5.3.3 疏浚工艺方案选择

说明疏浚土分类并详述疏浚工艺方案确定的原则及依据,说明施工船机选型及

配备。

5.4 常规导助航标志的配布

按照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结合工程实际,沿航道、港池配布所需的各种助航标志。提出所选助航标志的类型、规格、型号、数量及助航导标的前后标布置

原则和标体高度及标牌工艺要求等。

5.5 待泊锚地的布置和尺度

根据船舶引港概率分布,说明锚地容纳船舶艘数及所需面积。

5.6 港口导航

应根据港口航道和锚地布局特点,确定导航台站的位置并进行导航设备的选

择。

第6章 装卸工艺

6.1 主要设计参数

本条主要目的是明确设计前提条件,以此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其主要设计参数应包括:年运量、货种及特性、设计船型、年营运天、工作班制、日工作小时、不平衡系数、货物平均堆存天、直取比重和集疏运方式等。

6.2 工艺方案

根据货种及运量确定泊位性质。在确定专业化泊位时,应对货运量的稳定性及经济运量进行分析。在确定泊位分工的基础上,阐述工艺布置和作业流程,确定操作环节少、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和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6.3 装卸机械设备的选型

应对主要装卸设备的选型进行必要的计算与说明(包括作业线的设置,船时效率、台时效率及作业线各环节配机的设计说明等),并列出设备的主要性质、参

数、型号及规格等。

对采用新产品和非标设备应有充分的论证。

6.4 泊位通过能力

列出计算公式、采用的设计参数及计算结果。

6.5 仓库、堆场面积

列出计算公式、采用的设计参数及计算结果。

6.6 装卸车能力

确定铁路装卸线长度、装卸汽车的车位数并计算装卸车能力,列出计算公式和

采用的设计参数。

6.7 装卸作业人员

包括装卸工与司机、一线的装卸及业务管理人员、辅助生产人员和机械维修人员等,并对人员配备的原则及有关情况作必要的说明。

6.8 装卸工艺方案比较

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推荐

方案及理由。

6.9 装卸机械设备配置表 装卸机械配置用表格形式列出。其内容包括:设备名称、主要性能参数及台数。

6.10 装卸工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用表格形式列出装卸工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货种、运量、泊位数、船型、库、场容量及面积、主要设备数量及总投资、装机总容量、配工数和直接装

卸成本等。

第7章 水工建筑物

7.1 建筑物的种类和等级

水工建筑物的种类如码头、防波堤(含导流堤、防沙堤等)、护岸、修造船建筑物(船坞、船台和滑道等)和围埝等,并确定各类建筑物的等级。

7.2 建筑物的主要尺度

各建筑物的主要尺度,如:长度、顶面标高、底面标高、顶宽、底宽和基床厚

度等,并列出计算原则和公式。

7.3 工艺荷载

列出工艺荷载要求,如堆货均布荷载和各种机械轮压或支腿的集中荷载等。

7.4 水文地质条件

7.4.1 设计水位及波浪要素

列出进行结构计算采用的设计水位及不同建筑物前的波要素(波向,波高和周期)。

7.4.2 地基的物理力学指标

列出设计采用的建筑物所在位置上设计采用的地基土壤的物理力学指标。

7.5 主要外力计算结果

计算作用在建筑物上的波浪力及船舶作用力(系船力、挤靠力和撞击力),冰压力和流压力等。要列出计算公式和结果。

7. 荷载组合

确定作用在建筑物上的荷载组合情况,以满足结构计算的需要。

7.7 主要建筑物的结构计算内容、方法和结果

说明推荐结构方案的主要计算内容、方法及成果,包括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抗滑、抗倾安全系数、基床应力、地基承载力、桩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等;主要构

件的强度和变形计算成果等。

7.8 地基处理

对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的建筑物,应简述地基处理的方案比选过程,对选定方案要说明设计参数的选取,处理的技术要求和处理效果等。

7.9 结构方案比较

简述结构方案的选型过程,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列出两个以上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推荐意见和理由。在方案优选过程中除考虑当地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多种因素外,尚应尽可能推荐和采用新结构新技术,以推进港工技

术水平的提高。

7.10 试验结果和建议

在结构选型、结构计算或地基处理过程中若有试验成果和建议时,应附试验报

告并叙述主要结论。

7.11 主要工程量

各水工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列表表示。

第8章 陆域形成和道路、堆场

8.1 陆域形成

结合地基处理方案提出陆域形成的方法(包括挖填平衡,填料要求及填料来源)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确定陆域形成所需的构筑物(如围埝、临时护岸等)并给出工程量(填方工程量应包括填方以下原状土的沉降量)。

8.2 地基处理

给出地基处理设计参数、计算稳定性、沉降量及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基础处

理方案并给出工程量。

8.3 堆场、道路结构方案

确定设计参数(包括工艺荷载及地基模量)、面层结构并给出工程量。

8.4 陆域形成、地基处理、面层结构组合方案比选

比选中,要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工程费、工期、使用效果等优缺

点的比较,并提出推荐意见和理由。

第9章 港区铁路

9.1 概述

港区铁路概况及与港外铁路的衔接。

9.2 经济资料与行车组织

设计运量、车型、车列流及行车组织方式(应含港区铁路管理方式)。

9.3 线路及站场

港区铁路的平面、纵断面和路基型式设计;确定线路上部建筑标准、配件型式、轨道加强设备及线路标志等。

9.4 铁路通信

论述港区铁路通信网络和进行通信设备选型等。当港区铁路规模较小时本节内

容可与港区通信合并。

9.5 铁路信号

根据港口铁路行车组织方式确定信号的设计标准,包括与港外铁路的衔接方式、闭塞方式、信号设备选型及布局等。

9.6 铁路供电

论述港区铁路供电系统及照明方式等。港区铁路规模较小时本节可与港区供电

合并。

9.7 房建

包括生产及辅助建筑的布局,各单位的建筑面积,生活房屋建设标准等。

9.8 站场其它设施

对与港区铁路有关的围墙、排水沟、轨道衡和机务设施等进行选型与设计。如港区内需设机务段或其它大型机务整备设施时,可将机务独立一节。

9.9 铁路定员

包括按车务、机务、工务、电务分类的生产定员及非生产定员。

第10章 生产、生产辅助、生活辅助及生活福利建筑物

10.1 建筑

10.1.1 定员编制

计算全员人数并列出定员编制一览表。各专业确定工程定员时,应当尽量减少

人员配置,这方面要有必要的论证。

10.1.2 建、构筑物

1 列出生产建筑、生产辅助建筑项目及建筑面积。

2 列出本工程必要的生活辅助建筑物项目,并根据有关规定计算出建筑面积。

3 计算生活福利建筑总面积,并计算住宅、单身宿舍等主要生活福利建筑单

项面积。

4 列出构筑物项目以及主要几何尺寸。

5 列出建构筑物一览表。

10.1.3 典型或主要建、构筑物设计方案

选取本工程中重要的或典型的建、构筑物,做出设计方案,绘制平、立、剖面图及主要建筑构造节点大样图,必要时应做比较方案,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

10.2

主要建、构筑物结构

10.2.1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说明所在场地的地基土类型、特征、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地下水的水位变

化及其对建筑物影响等。

10.2.2 建筑物安全等级

按照有关规范规定确定建、构筑物的安全等级。

10.2.3 荷载

确定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安装荷载、风载、雪载及地震荷载等。

10.2.4 结构及基础设计

建、构筑物结构类型、结构布置及选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根据结构分析,进行

主要构件计算并给出结果。

比较确定基础型式及基础主要结构尺寸等。

10.2.5 地基处理

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对不良地质条件下的特殊土地基,应做多方案比较。

10.2.6 主要工程量

列出建、构筑物的主要工程量。

第11章 供电、照明

11.1 设计范围的划分

供电电源落实的情况和供电部门(电业局)是否定好供电协议,并说明设计分

界点或范围。

11.2 供电电源及总降压站、变(配)电所的布置

电源情况,回路数,电压等级,路径,线路敷设方式及总降站、变(配)电所在平面图上的布置情况及各单体的电气设备选择、供电线路及敷设方式。

对需设置35KV级及以上的总降压站的工程,尚需说明主接线,二次接线及站内的配置情况,变(配)电所一次接线、二次接线及所内的设备配置。变电所至各用电负荷的供电线路及敷设方式。

11.3 负荷情况及电气设备选择

本节是供电的主要内容,包括负荷计算,功率因数补偿,短路计算,变压器容量的选择,高、低压设备的选型,电缆截面选择,运行方式及敷设方式等。

11.4 室外照明设施及港口照度的选择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港口对室外照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主要体现照度均匀,照明设施维修方便等。对大面积照明应提供照明灯杆设置数量、高度及其

布置。

11.5 维修设施

根据工程的大小规模确定是否需要维修设施,一般情况下与110KV变电站

或35KV变电站统筹建设。

11.6 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包括电源线路,高低压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微机管理系统,变电所土建工程,电缆沟和电缆桥架等设施,避雷针、接地装置等,室外照明设

施,室外电线、电缆及其它工程量。

第12章 控制及计算机管理

12.1 控制系统的组成 根据装卸作业流程、确定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控制设备的选择、设备的主要功能和各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数据通讯方式)。

12.2 控制功能

控制流程、控制方式、皮带机或其它设备的安全保护功能。

12.3 管理功能

计算机管理的功能、管理方式和管理报表。

12.4 控制系统线路敷设

控制电缆的选择和线路的敷设方式。

12.5 控制设备一缆表。

第13章 通信

13.1 港口自动电话

论述自动电话站站址、总机的容量、设备选型、中继方式、网络结构、中继线束的配备以及接口、机线的配套设施的配备及接地要求。

13.2 生产调度电话

13.2.1 确定有线调度电话调度网络结构(二级或三级)和电源配置。

13.2.2 无线调度电话

说明组网方式、频段、规模及设备选型。

13.3 通信传输线路

说明中继线是否采用数字型线路及对用户线的配备原则、配接线方式。

13.4 海岸电台

13.4.1 高频通信

包括电路规模与类型、控制方式、站址选择、设备选型与天线配置和地网设置

等。

不允许新建短波岸台的港口,应说明采用何种通信方式及利用哪个短波岸台来

解决船岸短波通信。

13.4.2 甚高频通信

说明电路规模、中继方式、设备选型、机线配置和天线挂高等。

13.5 数字微波通信

对端站、中继站的站址进行论证。要有详细的可靠性计算过程,同时还应对系统的监控方式、设备选型、分集技术和天线挂高等加以说明。

13.6 移动通信

对系统服务范围、服务质量、站址选择、天线挂高及终期规模等作较详细的说明,同时应对系统的网络组成、中继方式、信令接口方式、天线共用技术及设备

选型进行论证。

13.7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说明系统的组网要求、设备的配置原则、设备选型、线路敷设方式及主要技术

参数等。

第14章 给排水

14.1 设计范围

根据上级批准文件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当有其他

单位共同设计时)。

14.2 给水

14.2.1 港区用水量

包括港区的船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消防和未预见水量。并给出港区最高日用水量。港口各项用水量需列表表示。

14.2.2 给水水源及输水管道

1 城市供水时,说明接管点位置、接管管径、供水量和水压。

2 自建水源时,应说明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和水源方案的选择;水源的水质分析及水质处理的意见;主要给水构筑物及设备的选择和规模。

3 输水管道设施

说明输水管道的路线选择、主要设施、管材、连接方式、基础措施、防腐措施、障碍穿越等。

14.2.3 港区给水系统

说明码头、库场区和辅建区的给水系统类型;主要的供水设施(供水调节站和水塔等);管网布置形式,管材选择及连接方式;管道敷设及主要附属构筑物。

14.3 排水

14.3.1 排水量及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的选择

14.3.2 雨水管道(渠)

1 布置及系统划分

2 主要设计参数和暴雨强度计算公式的选择;排水管出口处管顶(水面线)

高程的选择。

14.3.3 污水管道

污水管道布置及系统划分,并对污水出路进行说明。

14.3.4 管道敷设及附属构筑物

管道的管材、接口、管道基础以及附属构筑物的选用。

14.3.5 排水泵站

排水泵站的集团、能力、建构筑物型式、泵房布置和设备选择。

第15章 采暖、通风与供热

15.1 设计依据:执行的标准和规范

15.2 设计范围

根据上级批准文件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

15.3 采暖

包括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各采暖房间室内空气计算参数;采暖面积及热负荷;采暖的热媒及其参数的确定和采暖设备的选型。

15.4 通风

包括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生产、使用过程中放散的热、湿和有害物的性质、成分、数量以及车间名称、建筑面积或体积和通风系统的组成及设备选型。

15.5 空气调节

包括计算参数;空调房间的名称、建筑面积和体积;系统的型式、风量、冷量、热量的确定和主要设备选型。

15.6 锅炉房

包括燃烧种类及其技术指标、原水水质指标、热负荷、供热介质及参数、锅炉型号、规格、台数及其有关的工艺要求。

15.7 热力管网

包括管网布置原则及其最大供热半径;热水采暖系统的定压方式及措施;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及措施和管道敷设方式的确定。

第16章 机修

16.1 机修的范围

在港内已有港机修理厂或机修车间的情况下,新建作业区一般仅设置必要的维

修点进行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

在有城市依托的地方,可不设单独的港机修理厂,只设维修车间。

16.2 车间的组成

根据装械设备数量及修理范围,确定机修车间的组成。

16.3 人员的配置

根据维修车间数量及任务量确定所需人员的数量。

第17章 供油

本章系指对港内装卸机械、运输车辆等所需燃料的供给,港口船舶供油一般由燃供公司负责,不包括在港口工程内。

17.1 供油方式

17.2 油品的种类和储量

17.3 加油站的规模和布置

17.4 加油车的选型及数量

第18章 消防

18.1 设计依据

1 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规定。

2 在上级主管部门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公安机关协商确定的书面意见或交通部消防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

18.2 工程火灾危险性定类及爆炸危险性分区

介绍本工程所承担的任务、范围、港口装卸和贮存主要货物的火灾危险性定类

及爆炸性危险性分区。

18.3 消防设计

18.3.1 主要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技术规范和交通部颁布的港口防火设计规范、规定,并参照各地“建筑防火设计专篇”的内容和要求,分别从总平面、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和工艺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扼要说明重点消防的消防总体设计方案。

18.3.2 消防站

根据交通部标准进行陆域和水上消防站设计。陆域消防站尚应符合公安部标准

《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

18.3.3 灭火器配置

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进行建筑物的灭火器配置设计。

18.3.4 消防系统投资额

第19章 环境保护

19.1 设计依据

1 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文

2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要求及规定

19.2 设计采用的环保标准

环保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19.3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简述港口装卸工艺流程,重点突出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环节;说明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名称、数量、浓度或强度及排放方式。

19.4 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及预期效果

19.4.1 防止大气污染的措施

分别说明各种污水(含煤、含矿石、含油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及其效果。当设置污水处理厂时,可按下列要求进行阐述;包括建设规模及进出口污水水质标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及处理设备的选择和厂内主要辅助建筑的建筑面积

及其使用功能。

19.4.3 防止固体废弃物及噪声污染措施

19.5 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19.6 绿化设计

简要说明港区绿化规划、绿化面积等设计内容。

19.7 环境监测设施

说明监测内容、测站等级、仪器设备及车、船配置等。

19.8 环境保护投资额

第20章 职业安全卫生

20.1 设计依据

简述国家及当地政府等对职业安全卫生所颁布的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和本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报告的主要结论。

20.2 主要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对建设项目中产生对职工主要危险、危害的建筑、场地布置、设施及设备进行简单叙述。分析港口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等不安全因素。

20.3 职业安全卫生对策

根据对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提出消除和控制产生危险、危害等不安全因素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第21章 节能

21.1 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

分析能源消耗的主要设备及环节,如装卸设备、锅炉、照明等。

21.2 合理利用能源的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能源政策,从选用节能型产品及加强管理等方面,论述合理利用

能源的措施。

第22章 施工条件、方法和进度

22.1 工程概况及施工依托条件

概述主要工程内容和主要工程项目的结构形式,列出主要工程数量表。并说明当地各类主要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水陆交通条件、场地条件、水电供应条件等以及当地水文、气象条件和原有港区生产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等。

22.2 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的建议及施工总体布置

22.2.1 主要施工特点及可能采用的施工方法。

22.2.2 建设或利用的各类大型施工设施,以及相应的规模、能力和布

置方式。

22.2.3 施工期间使用的主要大型施工机具、船舶的型式、规格和数量

等。

22.2.4 各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序、衔接条件等。

22.3 施工进度安排

22.3.1 工程总工期及主要控制进度的工程项目,并说明对大型建设项

目分期投产安排的建议。

22.3.2 施工进度表

第23章 经济效益分析

23.1 编制依据

主要包括: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

23.2 编制说明

包括:建设规模、吞吐量、概算投资、收费依据、建设工期、分年投资、项目营运期、资金筹措方式、流动资金、定员和基准收益率等。

23.3 港口营运收入、税金、总成本费用和利润测算

23.4 财务效益指标计算和分析

23.4.1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FNPV)、投资回收期和

投资利税率。

23.4.2 项目清偿能力分析

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借款偿还期。

23.5 不确定性分析

23.5.1 敏感性分析

23.5.2 盈亏平衡分析

23.6 财务效益评估意见

提出该项目在经济方面的合理性和建议。

23.7 各种附表

23.7.1 损益表

23.7.2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3.7.3 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

23.7.4 财务现金流量表

23.7.5 资金运用和来源表

23.7.6 资产负债表

第24章 存在问题

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需要设计审查时确定的问题。

第二篇 主要设备及材料

列出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和数量,按单项工程列出三大材数量。

第三篇 工程概算

1 编制说明

1.1 简要说明工程概况及工程规模(如吞吐量、货种、泊位数量等)

1.2 列出工程的总投资并将基础设施总投资和地面设施总投资分列。若总投资中使用外币则将内币和外币分列。

1.3 说明概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1.3.1 国家的有关法令和法规

1.3.2 初步设计文件(包括施工条件设计)

1.3.3 现行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规定、有关定额、费用标准和有关规定。

1.3.4 设备的出厂价格

1.3.5 地方颁发的材料、半成品及各种设备器材的价格或工程所在地基建主管部门颁发的材料预算价格及有关规定。

1.3.6 注明上述规定、定额、标准及价格的颁发时间。

1.4 注明上述规定、定额、标准及价格的颁发时间。

2.1 说明以上未包括的其它必要的说明(如开工、竣工年限和外汇汇率等)

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沿海港口建设工程总概算表

2.1 总概算表应包括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竣工验收所需的全部建设费

用。

2.2 一个建设项目,如由几个设计单位共同设计时由主体设计单位负责统一概算编制原则和依据并汇编总概算。

2.3 根据建设工程投资的不同资金来源及贷款利率的差别,应将建设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和地面设施及相应的费用分开计算,以作为银行贷款的依据。

2.4 使用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应分别编制内币概算和外币概算。

3 沿海港口建设工程单项(单位)工程概算表

3.1 建筑工程概算表

3.2 安装工程概算表

3.3 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概算表

3.4 主要材料汇总表:按各专业分别列出主要材料的用量

3.5 主要材料和设备的价格表

3.6 总概算表、单位工程概算表、主要材料汇总表的表格形式应符合交通

部有关规定。

3.7 对送审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提供“单位估价表”及“材料单价表”各

一份。

4 沿海港口建设工程主要材料汇总表

第四篇 设计图纸

初步设计中应包括下列图纸,设计单位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删减或补充。

1 港区形势图

2 港区总平面布置图(包括风、波玫瑰图、港区绿化、陆域形成和控制点的高程)。必要时绘制港区鸟瞰图。

3 管线系统图

4 港池、航道疏浚图

5 钻孔布置图

6 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图,岩面等高线图(附地质报告)

7 工艺流程图

8 装卸工艺平面布置图(图中应给出装卸工艺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9 装卸工艺断面布置图

10 港内交通运输流向系统图(指集装箱码头)

11 维修车间的工艺布置图

12 水工建筑物平面布置图

13 水工建筑物立面图和剖面图

14 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图

15 陆域形成平面和高程控制图

16 道路、堆场、轨道基础平面布置图

17 道路、堆场、轨道基础结构及基础处理图

18 港口铁路总布置图

19 港区铁路站场平面图

20 港区铁路纵、横断面图

21 港口铁路信号平面布置图

22 港口铁路通信系统图

23 港区主要或典型建、构筑物的平、立、剖面图。必要时绘制渲染图。

24 港区主要建、构筑物结构图

25 主要建筑物及需特殊处理的建筑物基础图

26 35千伏级及以上总降压站工艺平面布置和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6千伏)侧单线系统图、二次线路配置图

27 10千伏(6千伏)变配电所工艺平面布置和10千伏(6千伏)/0.4

千伏单线系统图

28 港口供电照明平面布置图

29 电修车间工艺布置图

30 给排水管网平面布置图

31 供水调节站平面布置图

32 港区通信系统网

33 自动电话交换机中继方式图

34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图

35 海岸电台工艺布置图

36 通信管线布置图

37 港口导航形势图

38 导航台工艺布置图

39 导航系统图

40 热力管网平面布置图

41 锅炉房工艺平面布置图

42 控制室(楼)布置图

43 控制系统配置图

44 加油站工艺布置图

45 消防管线平面布置图

46 除尘系统布置图

47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

48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49 施工设施及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50 地方材料供应分布图

附录1 沿海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出版规格

文件的外形尺寸统一按A3(210×297毫米)规格装订成册。

共分三册出版:

第1分册包括:第一篇设计说明书和第二篇主要设备及材料

第2分册包括:第三篇工程概算

第3分册包括:第四篇设计图纸

附录2 沿海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文本格式

1 封面格式

××港××工程

初步设计 编制单位(名称和印章)

年 月

2 文件第2页出版格式

----------------------

| |

| 5R设计证书彩色胶印片 |

| |

|(或彩色相片)|

| |

----------------------

3 文件第3页出版格式

主办单位:××××

设计证书等级:

设计证书编号:

发证机关:××××

发证日期:××年××月××日

院长:(印章)

总工程师:(印章)

4 文件第4页出版格式

主办所(室)负责人:×××(职称)

项目负责人:×××(职称)

主要专业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

| 专 业 | 专业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

| | | ××× |

| ×× | ×××(职称)| |

| | | ××× |

|-------|-----------|----------|

| | | |

| ×× | ×××(职称)| ××× |

| | | |

|-------|-----------|----------|

| | | |

| ×× | ×××(职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文件第5页为目录

6 设计图纸参考标题栏

----------------------------------

| 审 定 | | 设 计 单 位 名 称 |

|-----|-----| |

| 审 核 | |--------------------|

|-----|-----| |

| 校 审 | | 工 程 名 称 |

|-----|-----|--------------------|

| 校 核 | | |

|-----|-----| 项 目 名 称 |

| 设 计 | |--------------------|

|-----|-----|比| |日| |阶| |图| |

| 描制图 | |例| |期| |段| |号| |

---------------------------------

第三篇: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一、垃圾填埋场工程〔建筑垃圾填埋场、其它固体废物填埋场〕

〔一〕设计说明书

1.总说明

1.1工程概况及根本特征

简要说明工程概况及其根本特征,包括:工程建设背景(含社会政治经济现状及开展规划),工程位置(含地形、河流湖泊、水库、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简介〕、建设内容及规模、效劳范围与使用年限、占地面积与填埋平均填埋高度;工程所在地垃圾清运现状、处理现状及近期或远期规划概况;工程设计的防洪、防风、防火、防震等级。

1.2设计指导思想与原那么

结合工程特点,说明设计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那么。

1.3设计依据与设计资料

〔1〕与工程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

〔2〕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选址报告等,包括批准机关、文号、日期等;

〔3〕工程测量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初勘报告;

〔4〕采用或参考的设计标准及标准;

〔5〕其它有关文件、会议纪要等;工程业主提供的其它与工程相关、并经设计单位确认的资料。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简要汇总说明初步设计得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工程〔分期〕建设规模,占地面积,绿化面积、道路面积、设计填埋库容,使用年限,劳动定员,单位能耗物耗指标、工程投资、财务指标等;

2.垃圾填埋场工艺总体设计

2.1垃圾产生量及理化特性分析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规定的工程效劳范围与期限,调查说明垃圾现状产量、成份及理化特性,并对效劳年限内垃圾产生量、垃圾成份及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作出合理预测,确定其设计值;

2.2工程规模及场址选择

根据效劳年限内垃圾产生量、垃圾成份及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确定工程规模及其分期建设规模;

场址选择需说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对场址的原那么性要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场址的要求;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道路交通,占地面积,水源、电力供给情况,卫生防护距离与城镇布局关系、污水排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说明拟建场址的合理性与缺乏之处,以及需采取的针对性技术方案等内容。

2.3垃圾收运系统

〔1〕说明垃圾收运模式,包括垃圾收运量、运转方案,运输方式及运输路线,运输车辆选型及运力配置等。

〔2〕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对垃圾转运站选址的要求,说明垃圾转运站设计规模、选址结果、拟建场址特点;说明垃圾运转工艺方案,转运站设备平立面布置、主要工艺设备选型等。

〔3〕说明垃圾收集转运设备、车辆选用依据及结果,车辆、设备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2.4垃圾填埋工艺

说明垃圾填埋总体作业方案,应重点结合场地条件拟定合理的分期分区动态填埋作业方案,说明满足分期分区填埋作业的垃圾物流组织方案,以及配套的卸料平台、场内道路设置等;说明各填埋分区之间的衔接,填埋作业覆盖土源及数量;填埋作业机具配置及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2.5填埋场工程设计

〔1〕填埋库区总体设计。说明设计填埋总库容、分期分区填埋库容、占地面积、垃圾坝高度、库底标高和封场标高、库区平均填埋高度〔填埋效率〕;主要配套工程组成等。

〔2〕防渗系统设计。说明场底及边坡平整要求,特殊场地条件〔陡峭边坡、石质基层等〕平整措施;说明场底及边坡防渗层结构组成及材料选用;特殊场地条件〔陡峭边坡、石质基层等〕防渗层设置方案和技术措施。

〔3〕雨污分流系统设计;结合场地条件和分期分区动态填埋作业方案,说明场内排洪沟他布置及断面设计、排洪流量等,以及不同分期分区之间的衔接;

〔4〕防洪工程设计。说明库区周边汇水面积、设计重现期,设计洪水流量;库外截洪沟布置及断面设计,消能方式,设计断面过流能力校核等;

〔5〕地下水导排工程设计。说明地下水导排量、导排盲沟结构及敷设方案、敷设位置及标高等;

〔6〕渗沥液收集与调蓄系统设计。说明渗沥液产生量、调蓄量与渗沥液调节池池容计算依据及结果;说明渗沥液收集盲沟结构及敷设方案,管道、阀件选择计算结果;

〔7〕填埋气收集与资源化利用设计。说明填埋气产生量计算依据〔采用的计算模型、公式等〕及结果;填埋气排空或及资源化利用方案,尾气排放要求及技术标准;说明填埋气导气石笼布置及结构、收集管道敷设方案,设计气体流量;管道、阀件、燃烧器〔燃烧火炬〕选择计算结果;

〔7〕封场覆盖设计。结合分期分区填埋总体方案,说明分期填埋封场进度方案,封场覆盖层结构及作法。

3.总图运输

说明填埋场总体布置方案及功能分区、竖向设计;说明场内给排水及雨水排除措施;场内外道路设计标准、路面结构、起始位置等,场内道路应结合分期分区填埋进程分别说明其位置变化;履土来源、履土量及运输条件,填埋场绿化设计等;需结合场地条件拟定合理的分期土方平衡方案;给出总图技术经济指标。

4.公用工程

4.1建筑与结构

1〕建筑物定性设计、地质状况说明。

2〕说明生产工艺要求或使用功能确定的建筑平面布置、层数、层高、装修标准,以室内热工、通风、消防、节能所采取的措施。

3〕说明建筑物立面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主辅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及标准,屋面设计标准。

5〕建筑消防设计、抗震设计,防风、防雷击设计。

6〕说明构筑物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及根底形式,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的设置,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

7〕根据建构筑物使用功能、生产需要确定的使用荷载、地基土的承载力设计值、抗震设防烈度等,说明对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如抗浮、防水、防爆、防震、防蚀等〕。

4.2给排水设计

〔1〕管理区给排水设计。

〔2〕渗沥液处理系统设计。说明渗沥液处理规模、渗沥液水质指标及排放标准要求、处理工艺流程,平立面布置、主要工艺设备选型等。

〔3〕场外渗沥液输送管道工程设计。

4.3电气与通讯

1〕厂用电供配电范围、电源及电压等级、系统计算负荷〔应列出各设备负荷计算表,表中应明确功率因数、补偿设备数量、方式与结果〕;合理确定厂用变压器的技术规格及参数,说明进出线方式,安装位置及方式,明确系统运行方式。

2〕电气传动应说明主辅设备配套电机的传动方式。电气自动控制须说明控制模式,控制系统的构成,信号采集、处理、传输方式;说明系统数据通讯方式,明确设备操作方式。

3〕厂区室外内电缆敷设。说明电气照明的工作照明、事故照明电源、电压及配置方案。明确电气防雷接地措施及装置,防爆要求。

4〕说明电气消防供配电的电源、电压等级、供电回路。电缆符合消防要求的材质选择,敷设方式,消防应急照明器具的选型、布置方案等。

5〕说明电气传动及控制设备布置方案,电气主要设备选型、技术规格及参数。

6〕说明通讯设计范围,内容包括行政及调度

系统、无线对讲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配置方案,主要设备选型,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说明通信电缆的敷设方案。

5.工程组织实施方案

说明工程总体实施进度安排。

6.企业组织与运行管理

说明填埋场企业组织、生产班制与劳动定员,人员培训方案等;

说明填埋场运行管理中应遵循的工艺操作条件,重点包括填埋场启动作业要求、雨季作业要求等,以及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说明应急处理方案,包括机械设备故障、垃圾量突增等情况下的对策;填埋气爆炸、渗沥液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

7.消防

根据工程特点说明火灾危险性等级,各专业设计中的消防措施。

8.环境保护

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要求,说明环保措施的工程化落实情况,主要包括:垃圾收运过程中降尘除臭、渗沥液处理措施;填埋场恶臭防治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垃圾渗沥液污染防治措施、填埋气体污染控制措施、填埋场环境监测设施设置及运行过程中的环境监测方案等。

9.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

说明填埋场可能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对应防护措施。

10.节能

说明填埋场专业机械设备、渗沥液输送设备等的节能措施;填埋气资源化回收利用节能方案等。

11.对下阶段设计要求

说明本阶段设计遗留的问题,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要求。

12.主要设备材料汇总表

〔二〕设计图纸

1.填埋场总平面图

图中应合理布置垃圾坝、截洪沟、场内道路、锚固平台、渗沥液调节池、管理区、堆-取土场位置等;标注主要控制点坐标,主要构筑物相对位置和标高,场内道路及场底坡度等;建构筑物一览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等;

2.填埋封场平面图

图中应正确反映各封场单元外表坡度及控制标高,外表排水沟位置及尺寸;

3.填埋场剖面图

图中应标注垃圾坝、渗沥液调节池标高;填埋堆体不同位置标高;能反映堆体内部导气石笼、渗沥液收集盲沟构造,填埋场场底及边坡防渗衬层构造,锚固沟构造、封场覆盖层构造;渗沥液调节池场底及边坡防渗衬层构造;场底及封场外表坡度等;

4.埋作业工艺示意图

图中反映填埋进程中各阶段填埋作业方式,标明日填埋单元尺寸、坡度及覆盖要求;

5.渗沥液收集系统布置图

图中应标注渗沥液收集盲沟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收集管管材、管径、长度等;渗沥液排放管穿越垃圾坝时,是否有防渗漏、防堵塞措施;

6.地下水导排系统图

图中应标注地下水导排盲沟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收集管管材、管径、长度等;

7.填埋气导气石笼布置图

图中应标注填埋气导气石笼位置、管材、管径尺寸;

8.防渗层结构图

图中应反映场底及边坡防渗层构造,标注各构造层材料及要求,以及各构造层的厚度。

9.导气石笼与渗沥液收集盲沟断面图

图中应反映导气石笼与渗沥液收集盲沟构造,标注断面结构尺寸,说明管道及材料技术要求。

10.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中应标注各构筑物的顶、底、水面标高以及各工艺管道的标高。各处理构筑物水面标高应合理,渗沥液处理厂最后一个构筑物的水面标高是否满足防洪要求。主要技术指标。

11.垃圾渗沥液处理厂站平立面布置图

图上表示工艺布置〔包括各工艺管道的位置及尺寸〕、设备、仪表安装的位置。标注平、立、剖面图的总体尺寸和细部尺寸,标注构筑物顶、水面、底的标高。列出主要设备、材料一览表,以及必要的说明。

12.渗沥液外排管线布置图

外排管线平面图上表示出地形、地物、道路、风玫瑰等,绘出污水〔或雨水〕干管各设计管段及两端检查井的位置。标出各检查井处原地面标高、管底设计标高及埋深、设计管段的长度、断面尺寸。检查井转弯处还应标明转角度数、座标。

13.环境监测布点位置图

按?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合理布设大气、地下水、渗沥液、填埋场外排水监测点。

14.室外给排水管网平面布置图

室外给排水管网平面图上表示出地形、地物、道路、风玫瑰等,绘出给排水干管各设计管段及两端检查井的位置。标出各检查井处原地面标高、管底设计标高及埋深、设计管段的长度、断面尺寸。检查井转弯处还应标明转角度数、座标。

15.供配电系统图和变配电设备布置图

表示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启动保护等设备位置、名称、符号及型号规格,附主设备材料表。

16.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图

应包括平、立、剖面图,图上表示出主要结构和建筑配件的位置,根底做法,建筑材料、室内外装修、建筑构造、门窗以及主要构件截面尺寸。

〔二〕垃圾燃烧处理工程

1.总说明

1.1工程概况及根本特征

1〕简要说明工程概况及其根本特征,工程建设背景中含社会政治、经济现状及开展规划。

2〕工程位置简介中含地形、河流湖泊、水库、气象、水文、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

3〕业主介绍,含组织机构、业绩、资金、管理、人材、设备等技术实力、建设及运营经验的简介。

4〕建设内容及规模、效劳范围与使用年限;工程所在地垃圾清运现状、处理现状及近期或远期规划概况。

5〕工程的定性设计,含全厂设计使用寿命、防洪、防风、防火、防震等的定性设计。

1.2设计指导思想与原那么

结合工程特点,说明设计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那么。

1.3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1〕与工程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

〔2〕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选址报告等,包括批准机关、文号、日期等;

〔3〕工程测量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初勘报告;

〔4〕采用或参考的设计标准及标准;

〔5〕其它有关文件、会议纪要等;工程业主提供的其它与工程相关、并经设计单位确认的资料。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简要汇总说明初步设计得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工程〔分期〕建设规模,占地面积,绿化面积、道路面积,建构筑物占地面积;燃烧炉处理能力、发电装机容量,使用年限,劳动定员,单位能耗物耗指标、工程投资、财务指标等;

2.处理厂工艺总体设计

2.1垃圾产生量及理化特性分析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规定的工程效劳范围与期限,调查说明垃圾现状产量、成份及理化特性,并对效劳年限内垃圾产生量、垃圾成份及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作出合理预测,计算确定其设计点低位热值。

2.2工程规模及厂址选择

根据效劳年限内垃圾产生量、垃圾成份及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确定工程规模及其分期建设规模;论证确定垃圾燃烧生产线配置数量,进一步论证确定经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机炉配置方案。

场址选择需说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对场址的原那么性要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场址的要求;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道路交通,占地面积,水源、电力供给情况,卫生防护距离与城镇布局关系、污水排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说明拟建场址的合理性与缺乏之处,以及需采取的针对性技术方案等内容。

2.3垃圾的接收、贮存与输送

根据垃圾接收量及生产线布置状况:

1〕合理确定并说明进厂垃圾检视设施、计量设施布置、数量及技术规格、参数。

2〕进厂垃圾卸料门的数量、技术规格、参数。

3〕垃圾贮坑的容量、垃圾贮坑构造应具有的防渗、防撞、防腐措施。防垃圾臭气外泄的负压状态的保持措施。

4〕垃圾贮坑设置的渗沥液收集设施。

5〕根据垃圾的混合、倒堆、给料的时间分配,合理确定并说明垃圾起重抓斗的布置、数量及技术规格、参数,重点描述抓斗防碰撞、及称量等功能。

2.4垃圾处理工艺系统

1〕描述垃圾燃烧处理工艺系统。

2〕根据效劳年限内垃圾产生量、垃圾成份及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确定配置的每台垃圾燃烧炉处理能力、燃烧炉炉型、技术规格及参数。

3〕垃圾进料斗、给料溜槽的结构形式、技术规格及参数;说明在溜槽内垃圾检测装置的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防火、防堵塞、防搭桥的措施。

4〕垃圾推料器的结构形式、技术规格及参数。

5〕垃圾燃烧炉结构形式、技术规格及参数,垃圾燃烧工况图,同时说明料层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技术规格及参数。

6〕燃烧炉调节控制油系统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7〕燃烧空气系统构成及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

8〕辅助燃烧系统及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

9〕残渣排出装置的数量、结构形式、主要技术规格参数。

10〕炉灰排出装置的数量、结构形式、主要技术规格参数。

2.5余热回收系统、1〕余热锅炉自然循环的汽水流程、锅炉结构形式、技术规格及参数,配套的辅助设备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2〕除氧给水系统、疏放水系统、加药、平安放排汽等系统的配置方式及主要设备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

3〕锅炉给水须明确执行的给水标准,采用的除盐水系统的工艺流程,系统处理能力、配置方式;主要设备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

4〕主蒸汽管道系统配置方式及阀门、管道的数量、规格、材质;主给水管道系统配置方式及阀门、管道的数量、规格、材质。

2.6烟气处理系统

1〕烟气处理系统的净化方式、工艺流程及主体设备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2〕烟气净化执行的标准,净化前后烟气中的烟尘、二噁英、氮氧化物、氟化物、重金属等有害物的参数。

3〕烟气引风机的技术规格及参数,烟气管道规格、材质;

4〕烟囱的结构形式及技术参数。

5〕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规格及参数,6〕烟气处理系统辅助设施〔含辅料的贮存、供给设备、管道、阀门等〕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2.7灰、渣处理系统

1〕炉渣处理系统的流程及配置,主要设备的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

2〕炉渣处理系统辅助设施〔含贮渣、渣水处理等〕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3〕飞灰处理系统的流程及参数;主要设备的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

4〕飞灰处理系统辅助设施〔含贮灰、防尘等〕

5〕飞灰固化设施的工艺流程,固化方式,主要设备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2.8汽轮发电机组

1〕汽轮发电机组的工艺流程、汽轮发电机组的主体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

2〕随机配套的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除氧器、油冷却器、空气冷却器、油泵等辅助设备的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

3〕主蒸汽管道系统配置方式及管道规格、材质;

4〕凝结水管道系统配置方式;疏放水等系统的配置方式及主要技术参数。

5〕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流程、设备配置方式及主要技术参数。

2.6设备布置及主要设备性能参数

1〕垃圾生产线配置的主辅设备的布置方式。

2〕汽〔气〕、水、油管道的敷设方式。

3〕吊装、操作、维护设施的布置。

4〕垃圾燃烧处理线燃烧炉、余热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烟气净化装置的性能参数

3.厂内配套工程

3.1总图运输

1〕说明垃圾燃烧发电厂位置与效劳区域的关系、交通流量与垃圾运量的关系,并论证。

2〕以垃圾燃烧发电厂为中心的总平面布置中功能分区、竖向设计、消防设计、平安疏散、绿化设计等;

3〕场内综合管网设计、给排水及雨水排除措施;

4〕场内道路或桥梁的设计标准、路面结构、起始位置等;

5〕飞灰固化块及炉渣堆放场的设计〔假设有炉渣综合利用措施,那么仅需说明配置的炉渣运输设施及去向〕

6〕总图技术经济指标表中应包括含厂区占地面积、建构筑物占地面积、道桥占地面积,绿化面积,土石方挖方量、填方量、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

3.2电力系统

1〕说明电力系统的接入方案,方案中应包括:供电电源应由地区电力系统供给,须明确供电负荷级别、供电方式及电源点。上网方式,并网线路电压等级,发电机电压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方式。

2〕发电机、励磁系统选型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4〕高压配电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平安自动装置、过电压保护和接地保护的设计原那么、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

5〕二次接线、电能计量装置、调度及系统通信方式、防雷的设计原那么、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

6〕说明电力设备的布置方案。

3.3电气与通讯

1〕厂用电供配电范围、电源及电压等级、系统计算负荷〔应列出各设备负荷计算表,表中应明确功率因数、补偿设备数量、方式与结果〕;合理确定厂用变压器的技术规格及参数,说明进出线方式,安装位置及方式,明确系统运行方式。

2〕电气传动应说明主辅设备配套电机的传动方式。电气自动控制须说明控制模式,控制系统的构成,信号采集、处理、传输方式;说明系统数据通讯方式,明确设备操作方式。

3〕厂区室外内电缆敷设。说明电气照明的工作照明、事故照明电源、电压及配置方案。明确电气防雷接地措施及装置,防爆要求。

4〕说明电气消防供配电的电源、电压等级、供电回路。电缆符合消防要求的材质选择,敷设方式,消防应急照明器具的选型、布置方案等。

5〕说明电气传动及控制设备布置方案,电气主要设备选型、技术规格及参数。

6〕说明通讯设计范围,内容包括行政及调度

系统、无线对讲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配置方案,主要设备选型,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说明通信电缆的敷设方案。

3.4自动化控制

1〕说明厂站控制模式、仪表、自动控制设计的原那么和标准,全厂控制功能的简单描述,主要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主要工艺过程参数的检测工程;各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调度系统。

2〕说明垃圾进厂计量的地塝站,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配置方案,主要设备选型,技术规格及参数。

3〕全厂仪表选型、仪表供电电源、供气气源设计。说明仪表防雷、接地和抗干扰的设计内容。

4〕仪表控制室,机柜操作室的布置方案,说明采取的温度调节、防潮、防噪、防磁、隔热等措施。

3.5给排水系统

1〕给水系统中应说明:给水水源,全厂生活、生产供水负荷计算,生活给水系统配置方案,生活主给水管道规格、材质,敷设方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工业给水系统配置方案,生产主给水管道规格、材质,敷设方式。

2〕排水系统中应说明:垃圾燃烧发电厂工厂有机废水、无机废水的分类及负荷计算,废水治理的措施及方案,废水排放管道规格,材质,敷设方案。雨排水负荷计算,雨排水系统配置方案,雨排水管道规格、材质,敷设方案。

3〕消防给排水系统中应说明:消防给水量及贮水设施,室内外消防系统配置方案,室内外消防设施的选型、技术规格及参数。室外内消防管道的规格、材质。

3.6暖通

1〕设计范围、气象资料。

2〕通风设计中应说明:垃圾燃烧主厂房各分区围护结构的通风方式,接收大厅与垃圾贮坑应保持负压状态,配置的事故风机技术规格及参数。垃圾渗沥液收集泵房、渗沥液收集廊道的通风方式,循环水泵房、中控楼电缆夹层通风方式,其它办公、生活等设施的通风方式。

3〕采暖空调设计中应说明:中央控制大楼、地磅站、食堂等设施的空气调节方案,空气调节设备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3.7建筑与结构

1〕建筑物定性设计、地质状况说明。

2〕说明生产工艺要求或使用功能确定的建筑平面布置、层数、层高、装修标准,以室内热工、通风、消防、节能所采取的措施。

3〕说明建筑物立面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主辅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及标准,屋面设计标准。

5〕建筑消防设计、抗震设计,防风、防雷击设计。

6〕说明构筑物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及根底形式,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的设置,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

7〕根据建构筑物使用功能、生产需要确定的使用荷载、地基土的承载力设计值、抗震设防烈度等,说明对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如抗浮、防水、防爆、防震、防蚀等〕。

4.辅助原燃料与动力、能源供给

4.1辅助原燃料

说明垃圾燃烧发电厂正常生产运行所需的辅助原料〔如石灰粉、活性碳等〕、燃料〔柴油或燃气〕的物料性质、年使用量、贮存供给设施,采购方式等。

4.2动力供给

1〕压缩空气负荷计算,压缩空气供给及净化系统描述,主要设备配置选型,技术规格及参数,主要管道规格及材质,设备及管道布置。

2〕外供保安电源的系统描述,主要设备配置选型、技术规格及参数,电缆敷设方式,电缆数量、规格及参数等。

3〕柴油发电机组选型,技术规格及参数。设备及管道布置。

5.环境保护

1〕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要求,说明垃圾燃烧发电厂环境现状,主要污染源来源及参数,有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源来源及参数。

2〕治理措施的:主要包括:垃圾收过程中降尘除臭、工业废水处理措施、生活废水处理措施、渗沥液处理措施;噪声治理措施、扬尘治理、飞灰固化措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3〕环保预防及处理达标情况与现行的环保标准的分析、比拟,给出结论及建议。

4〕垃圾燃烧发电厂建设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污染源的防止,治理措施;预防及处理后达标情况与现行环保标准的分析、比拟并给出结论及建议。

5〕环境监测设施设置及运行过程中的环境监测方案。

6〕环保管理机构、环保投资等。

6.消防

1〕根据工程特点说明火灾危险性等级,各专业设计采取的消防措施,包括总图、工艺、电力、电气、电讯、给排水、暖通、建筑、结构等专业采取消防措施、消防系统的配置、消防设备的数量、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消防材料的数量、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

2〕消防平安预警系统的描述、消防标志的设置方案、疏散措施。

3〕消防管理机构设置、消防设施投资等。

7.节能

1〕垃圾燃烧发电厂用能环节简介,设计处理规模下全厂能源平衡、消耗的原燃料〔水、电、气、油等〕等。

2〕耗能环节分析,全厂生产工序的能耗分析,生活设施的能耗分析。

3〕全厂能耗指标分析;全厂耗能与现行节能标准的分析、比拟,给出结论及建议。

4〕说明主要节能措施;全厂主要耗能系统节能措施、节能设备、材料的选型标准、数量,规格及主要参数。

5〕能源计量系统及管理机构。

8、劳动平安与职业卫生

1〕分析可能产生的平安隐患,职业危险、危害因素。

2〕平安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平安标志、防坠落、机械伤害、烫伤的措施;防止灰尘、毒危害的主要设备设施;防寒、防暑、防潮、防振、防噪声等所采取的措施。

3〕劳动平安卫生机构设置及设备、人员配置情况。

4〕专用投资概算。

5〕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9.工程实施方案

说明工程总体实施进度安排。

10.工厂组织与劳动定员、运行管理

1〕说明垃圾燃烧发电厂企业组织、生产班制与劳动定员,人员培训方案等;

2〕说明垃圾燃烧发电厂运行管理中应遵循的工艺操作条件,以及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3〕说明应急处理方案,包括机械设备故障、垃圾量突增等情况下的对策;垃圾贮坑沼气爆炸、渗沥液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

11.对下阶段设计要求

说明本阶段设计遗留的问题,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要求。

12.主要设备材料汇总表

汇总各专业设备材料数量、规格、重量。

设计图纸

1.垃圾燃烧发电厂区域位置图、交通流量分析图、绿化布置图、总平面图〔图中应列出建构筑物一览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等〕;综合管网布置图。

图中应反映出各建构筑物、主要工艺设备、道路、各种管、渠的位置〔管道布置可单独绘制成图〕及绿化景观示意。标注主要控制点坐标,主要建构筑物、工艺设备的主要尺寸、相对位置和地面标高,场内道路坡度等;列出建构筑物一览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图例及有关说明等。

2.总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图、能量平衡图、全面性热力系统图、工艺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

图中应反映垃圾燃烧发电厂各工艺单元及工艺设备间的流程关系,以及各种物料平衡关系;应标注设备编号、各种物料流量及流向;主要工艺设备平面定位尺寸、外廓尺寸;主要设备及连接管道的标高;工艺管道管径、位置及标高,3.一、二次供风系统图及风管布置图

图中应能反映供风系统设备间的流程关系,以及工况参数;供风管道管径、明确设备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

供风管道布置应标注设备编号、管道管径、材质、及与建构筑物或设备间的平立面关系尺寸;管道标高,列出设备材料表。

4.烟气系统图及烟气管道平、立面布置图

图中应能反映烟气系统设备间的流程关系,及工况参数、烟气管道管径、明确设备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

烟气管道平立面布置图应标注设备编号、管道管径、材质、及与建构筑物或设备间的平立面关系尺寸,管道标高,列出设备材料表。

5.除渣系统图及除渣设备平、立面布置图

图中应能反映除渣系统设备间的流程关系,及工况参数;设备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

除渣设备平、立面布置图,应标注设备编号、与建构筑物或设备间的平立面关系尺寸,列出设备材料表。

6.除灰系统图及除灰设备平、立面布置图

图中应能反映除灰系统设备间的流程关系,及工况参数;设备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假设有飞灰固化设施,那么须明确固化流程工艺图〕。

除灰设备平、立面布置图,应标注设备编号、与建构筑物或设备间的平立面关系尺寸,列出设备材料表。

7.烟气净化系统图及烟气净化设备平、立面布置图

图中应能反映烟气净化系统设备间的流程关系,及工况参数;设备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

烟气净化设备平、立面布置图,应标注设备编号、各种介质管道管径、材质与建构筑物或设备间的平立面关系尺寸,列出设备材料表。

8.主蒸汽、主给水管道布置图

主蒸汽、主给水管道平立面布置图应标注设备编号、管道管径、材质、及与建构筑物或设备间的平立面关系尺寸,管道标高,列出设备材料表。

9.工业水系统、加药系统、吹灰系统图

工业水系统、加药系统、吹灰系统图中应能反映系统设备间的流程关系,及工况参数;设备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

10.渗滤液收集设施系统图及平、立面布置图

系统图中应能反映渗沥液收集系统设备间的流程关系,以及工况参数;渗沥液管道管径、明确设备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

平、立面管道布置应标注设备编号、管道管径、材质、及与建构筑物或设备间的平立面关系尺寸;管道标高,列出设备材料表。

11.渗滤液处理设施系统图及平、立面布置图

系统图中应能反映渗沥液处理系统设备间的流程关系,以及工况参数;渗沥液及各种介质管道管径、明确设备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

平、立面管道布置应标注设备编号、管道管径、材质、及与建构筑物或设备间的平立面关系尺寸;管道标高,列出设备材料表。

12.化学除盐水系统图及平、立面布置图

系统图中应能反映化学除盐水处理系统设备间的流程关系,以及工况参数;各种介质管道管径、明确设备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

平、立面管道布置应标注设备编号、管道管径、材质、及与建构筑物或设备间的平立面关系尺寸;管道标高,列出设备材料表。

13.压缩空气系统图及平、立面布置图

系统图中应能反映压缩空气供给设施、净化设施系统设备间的流程关系,以及工况参数;各种介质管道管径、明确设备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

平、立面管道布置应标注设备编号、管道管径、材质、及与建构筑物或设备间的平立面关系尺寸;管道标高,列出设备材料表。

14.点火及辅助燃料〔油、气〕贮存供给系统图及平、立面布置图

系统图中应能反映点火及辅助燃料系统设备间的流程关系,以及工况参数;各种介质管道管径、明确设备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

平、立面管道布置应标注设备编号、管道管径、材质、及与建构筑物或设备间的平立面关系尺寸;管道标高,列出设备材料表。

15.汽轮发电机组系统图及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

系统图中应反映汽轮发电机组工艺设备间的流程关系,以及各种介质工况参数;应标注设备编号、各种介质工况参数及流向;管道管径,明确设备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并列出设备表。

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中,应明确主要工艺设备平面定位尺寸、设备外廓尺寸;主要设备及连接管道的标高;工艺管道管径、位置及标高。

16.电力专业设计图应包括:电站主接线图、短路电流计算图、主要设备选择结果图、微机自动化保护系统网络图、继电保护配置图、直流系统原理图、设备平面布置图。

图中应明确表示输变电,自动保护等设备位置、名称、符号及型号规格等技术参数,明确电缆规格型号。列出主要设备表、材料表。

17.电气、电讯专业设计图应包括:厂用电供配电系统图、生活区域供配电系统图、传动系统电气接线图、电气设备布置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工业电视监控图。

图中应明确表示设备位置、名称、符号及型号规格技术参数、供配电、电气控制接线原理、方式,明确电缆规格型号、电缆布置。列出主要设备表、材料表。

18.自动控制仪表系统图应包括:微机硬件配置图,垃圾燃烧过程检测及控制流程图、热力系统过程检测及控制流程图。

图中应明确表示设备位置、名称、符号及型号规格技术参数、仪表测检及控制接线原理、方式;明确电缆规格型号、电缆布置。列出主要设备表、材料表。

19.给排水专业设计图应包括:

水量平衡图、室外给排水管网布置图,循环冷却水系统图、循环冷却设施平、立面布置图;室、内外消防给排水系统图,厂区生活设施给排水管道布置图。

图中应明确表示全厂生产、生活、消防各系统设备间水量平衡工况参数;,应标注设备编号、介质流量及流向;主要给排水设备平面定位尺寸、外廓尺寸;主要设备及连接管道的标高;给排水管道与场地、相关建构物、设备间的平立面尺寸、管径、位置及标高。

20.暖通专业设计图应包括:垃圾接收大厅风幕机布置图、垃圾贮坑屋顶事故风机布置图、渗沥液收集设施通风设施布置图、电缆夹层通风机布置图;地磅房、垃圾吊车控制室、配电室、实验室、中央控制室空调设备布置图。

图中应明确表示设备位置、名称、符号及型号规格技术参数、通风管道管径、材质布置,列出主要设备表、材料表。

21.建构筑物、构筑物图包括:主厂房建筑、结构图,生产辅助设施建筑、结构物、生活设施建筑、结构图

应包括平、立、剖面图,图上表示出主要结构和建筑配件的位置,根底做法,建筑材料、室内外装修、建筑构造、门窗以及主要构件截面尺寸。

应包括平、立、剖面图,图上表示出主要结构和建筑配件的位置,根底做法,建筑材料、室内外装修、建筑构造、门窗以及主要构件截面尺寸。

〔三〕垃圾堆肥处理工程

1.总说明

1.1工程概况及根本特征

1〕

简要说明工程概况及其根本特征,工程建设背景中含社会政治、经济、交现状及开展规划。

2〕工程位置简介中含地形、河流湖泊、水库、气象、水文、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简介。

3〕业主介绍,含组织机构、业绩、资金、管理、人材、设备等技术实力、建设及运营经验的简介。

4〕建设内容及规模、效劳范围与使用年限;工程所在地垃圾清运现状、处理现状及近期或远期规划概况。

5〕工程的定性设计,含全厂设计使用寿命、防洪、防风、防火、防震等的定性设计。

1.2设计指导思想与原那么

结合工程特点,说明设计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那么。

1.3设计依据与设计资料

〔1〕与工程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

〔2〕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选址报告等,包括批准机关、文号、日期等;

〔3〕工程测量及工程地质初勘报告;

〔4〕采用或参考的设计标准及标准;

〔5〕其它有关文件、会议纪要等;工程业主提供的其它与工程相关、并经设计单位确认的资料。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简要汇总说明初步设计得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工程〔分期〕建设规模,占地面积,使用年限,劳动定员,单位能耗物耗指标、工程投资等;

2.处理厂工艺总体设计

2.1垃圾产生量及理化特性分析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规定的工程效劳范围与期限,调查说明垃圾现状产量、成份及理化特性,并对效劳年限内垃圾产生量、垃圾成份及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作出合理预测,确定其设计值。

2.2工程规模及场址选择

根据效劳年限内垃圾产生量、垃圾成份及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堆肥产品市场容量,确定工程规模及其分期建设规模;

场址选择需说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对场址的原那么性要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场址的要求;综合分析工程地质条件,道路交通,占地面积,水源、电力供给情况,卫生防护距离与城镇布局关系、污水排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说明拟建场址的合理性与缺乏之处,以及需采取的针对性技术方案等内容。

2.3垃圾收运系统

〔1〕说明垃圾收运模式,包括垃圾收运量、运转方案,运输方式及运输路线,运输车辆选型及运力配置等。

〔2〕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对垃圾转运站选址的要求,说明垃圾转运站设计规模、选址结果、拟建场址特点;说明垃圾运转工艺方案,转运站平立面布置、主要工艺设备选型等。

〔3〕说明垃圾收集转运设备、车辆选用依据及结果,车辆、设备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2.4总体堆肥工艺流程

2.4.1垃圾堆肥工艺流程

根据进场垃圾成份确定垃圾堆肥处理工艺流程,说明处理工艺特点、堆肥产品各到达的质量要求等;

2.4.2

垃圾堆肥厂主要技术参数

说明堆肥处理工艺各单元工艺设计参数,主要包括: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工艺控制条件及物料理化特性指标;堆肥产品质量指标等;

2.4.3物料平衡分析

进行综合物料平衡分析,绘制物料平衡图;说明各种原料及产物的数量、来源及去向、残渣处理方式等;

2.5堆肥厂工艺设计

按工艺流程顺序说明各工艺建构筑物设计尺寸、构造材料及工艺布置;工艺设备型号、台数、主要技术性能参数;非标设备设计,采用新技术的工艺原理特点等;

2.6设备布置及主要设备性能参数

说明堆肥处理各单元工艺流程,平立面布置、主要工艺设备选型等。

3.总图运输

说明堆肥厂总体布置方案及功能分区、竖向设计、绿化设计等;说明场内给排水及雨水排除措施;场内外道路设计标准、路面结构、起始位置等;给出总图技术经济指标。

4.公用工程

4.1建筑与结构

1〕建筑物定性设计、地质状况说明。

2〕说明生产工艺要求或使用功能确定的建筑平面布置、层数、层高、装修标准,以室内热工、通风、消防、节能所采取的措施。

3〕说明建筑物立面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主辅建构筑物的建筑面积及标准,屋面设计标准。

5〕建筑消防设计、抗震设计,防风、防雷击设计。

6〕说明构筑物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及根底形式,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的设置,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

7〕根据建构筑物使用功能、生产需要确定的使用荷载、地基土的承载力设计值、抗震设防烈度等,说明对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如抗浮、防水、防爆、防震、防蚀等〕。

4.2给排水设计

〔1〕管理区给排水设计。

〔2〕渗沥液处理系统设计。说明渗沥液处理规模、渗沥液水质指标及排放标准要求、处理工艺流程,平立面布置、主要工艺设备选型等。

〔3〕场外渗沥液输送管道工程设计。

4.3电气与通讯

1〕厂用电供配电范围、电源及电压等级、系统计算负荷〔应列出各设备负荷计算表,表中应明确功率因数、补偿设备数量、方式与结果〕;合理确定厂用变压器的技术规格及参数,说明进出线方式,安装位置及方式,明确系统运行方式。

2〕电气传动应说明主辅设备配套电机的传动方式。电气自动控制须说明控制模式,控制系统的构成,信号采集、处理、传输方式;说明系统数据通讯方式,明确设备操作方式。

3〕厂区室外内电缆敷设。说明电气照明的工作照明、事故照明电源、电压及配置方案。明确电气防雷接地措施及装置,防爆要求。

4〕说明电气消防供配电的电源、电压等级、供电回路。电缆符合消防要求的材质选择,敷设方式,消防应急照明器具的选型、布置方案等。

5〕说明电气传动及控制设备布置方案,电气主要设备选型、技术规格及参数。

6〕说明通讯设计范围,内容包括行政及调度

系统、无线对讲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配置方案,主要设备选型,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说明通信电缆的敷设方案。

4.4

通风空调

1〕设计范围、气象资料。

2〕通风系统应说明:需要通风的房间或部位,通风系统的形式和换气次数;通风设备选择,通风管道规格、材质及采用,防噪措施,防火技术措施。

3〕采暖空调系统设计中应说明:需要调节的房间及冷、暖负荷;空调设备选择,冷凝水排水措施,防火技术措施。

5.工程组织实施方案

说明工程总体实施进度安排。

6.企业组织与运行管理

1〕说明垃圾堆肥厂企业组织、生产班制与劳动定员,人员培训方案等;

2〕说明垃圾堆肥厂运行管理中应遵循的工艺操作条件,以及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3〕说明应急处理方案,包括机械设备故障、垃圾量突增等情况下的对策;沼气爆炸、渗沥液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

7.环境保护

1〕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要求,说明垃圾燃烧发电厂环境现状,主要污染源来源及参数,有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源来源及参数。

2〕治理措施的:主要包括:垃圾收过程中降尘除臭、工业废水处理措施、生活废水处理措施、渗沥液处理措施;噪声治理措施、飞灰固化措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3〕环保预防及处理达标情况与现行的环保标准的分析、比拟,给出结论及建议。

4〕垃圾燃烧发电厂建设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污染源的防止,治理措施;预防及处理后达标情况与现行环保标准的分析、比拟并给出结论及建议。

5〕环境监测设施设置及运行过程中的环境监测方案。

6〕环保管理机构、环保投资等。

8.消防

1〕根据工程特点说明火灾危险性等级,各专业设计采取的消防措施,包括总图、工艺、电力、电气、电讯、给排水、暖通、建筑、结构等专业采取消防措施、消防系统的配置、消防设备的数量、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消防材料的数量、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

2〕消防平安预警系统的描述、消防标志的设置方案、疏散措施。

3〕消防管理机构设置、消防设施投资等。

9.节能

1〕垃圾燃烧发电厂用能环节简介,设计处理规模下全厂能源平衡、消耗的原燃料〔水、电、气、油等〕等。

2〕耗能环节分析,全厂生产工序的能耗分析,生活设施的能耗分析。

3〕全厂能耗指标分析;全厂耗能与现行节能标准的分析、比拟,给出结论及建议。

4〕说明主要节能措施;全厂主要耗能系统节能措施、节能设备、材料的选型标准、数量,规格及主要参数。

5〕能源计量系统及管理机构。

10.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

1〕分析可能产生的平安隐患,职业危险、危害因素。

2〕平安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平安标志、防坠落、机械伤害、烫伤的措施;防止灰尘、毒危害的主要设备设施;防寒、防暑、防潮、防振、防噪声等所采取的措施

3〕劳动平安卫生机构设置及设备、人员配置情况

4〕专用投资概算

5〕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1.对下阶段设计要求

说明本阶段设计遗留的问题,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要求。

12.主要设备材料汇总表

设计图纸

1.处理厂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图、交通流量分析图、绿化布置图

图中应反映出各建构筑物、主要工艺设备、道路、各种管、渠的位置〔管道布置可单独绘制成图〕及绿化景观示意。标注主要控制点坐标,主要建构筑物、工艺设备的主要尺寸、相对位置和地面标高,场内道路坡度等;列出建构筑物一览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图例及有关说明等。

2.总工艺流程图、全面性热力系统图、工艺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

图中应反映处理厂各工艺单元及工艺设备间的流程关系,以及各种物料平衡关系;应标注设备编号、各种物料流量及流向;主要工艺设备平面定位尺寸、外廓尺寸;主要设备及连接管道的标高;工艺管道管径、位置及标高,3.各工艺单元工艺流程图

图中应反映各工艺单元中工艺设备间的流程关系,以及各种物料平衡关系;应标注设备编号、各种物料流量及流向;

4.各工艺单元平、立面布置图

图中应标注工艺设备平面定位尺寸、外廓尺寸;设备及主要连接管道的标高;工艺管道管径、位置及标高,并列出主要设备材料明细表〔应含主要性能规格参数〕;

5.给排水专业设计图应包括:

水量平衡图、室外给排水管网布置图,室、内外消防给排水系统图,厂区生活设施给排水管道布置图。

图中应明确表示全厂生产、生活、消防各系统设备间水量平衡工况参数;,应标注设备编号、介质流量及流向;主要给排水设备平面定位尺寸、外廓尺寸;主要设备及连接管道的标高;给排水管道与场地、相关建构物、设备间的平立面尺寸、管径、位置及标高,6.暖通专业设计图应包括:垃圾接收大厅风幕机布置图、垃圾贮坑屋顶事故风机布置图、渗沥液收集设施通风设施布置图、电缆夹层通风机布置图;地磅房、垃圾吊车控制室、配电室、实验室、中央控制室空调设备布置图。

图中应明确表示设备位置、名称、符号及型号规格技术参数、通风管道管径、材质布置,列出主要设备表、材料表。

7.电气、电讯专业设计图应包括:厂用电供配电系统图、生活区域供配电系统图、传动系统电气接线图、电气设备布置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工业电视监控图。

图中应明确表示设备位置、名称、符号及型号规格技术参数、供配电、电气控制接线原理、方式,明确电缆规格型号、电缆布置。列出主要设备表、材料表。

8.自动控制仪表系统图应包括:微机硬件配置图,堆肥过程检测及控制流程图。

图中应明确表示设备位置、名称、符号及型号规格技术参数、仪表测检及控制接线原理、方式;明确电缆规格型号、电缆布置。列出主要设备表、材料表。

9.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图

应包括平、立、剖面图,图上表示出主要结构和建筑配件的位置,根底做法,建筑材料、室内外装修、建筑构造、门窗以及主要构件截面尺寸

第四篇:燃气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xiexiebang推荐)

燃气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1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设计依据

说明开展本初步设计工作所依据的主要文件,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资源批件、建厂的环境评价报告以及与委托单位签订的合同书等。所遵守的国家有关行业政策、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

1.1.2主要设计资料

说明开展本初步设计所依据的主要技术资料,并列出资料名称、来源、编制单位及日期。资料内容包括:原料质量或上游气质资料。供气(汽)、供水、供电、排水、防洪、铁路接轨、消防、通讯等各种外部设计条件的协议。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地震设防烈度资料。气化地区的人口、公共福利设施、工业用气情况、气化率等资料。5 当地规划部门对本工程选址、管线路由等的批复文件。6 其他有关资料。

1.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阐述与本项目有关的城市现状和规划发展前景,概述地形、地貌、工程水文地质、气象、环境污染等有关情况。

1.1.4现有燃气工程状况

说明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气源厂、储配站、管网等供气设施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和本项目有关联的事项应予详细说明。

1.2 气源工程

1.2.1总图运输厂址及周边环境状况、厂区地形地貌、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供水、供电、给水排水、消防、环境以及铁路接轨等外部条件落实情况。3 总平面布置原则及布置的简要说明,包括:分区布置情况、厂前区布置 1

及扩建设想、仓库设施、消防安全保卫设施、土石方量的计算及填挖方量的平衡等。厂区竖向布置,包括厂区排水以及厂外防洪方案等。工厂运输,包括:全厂原料及产品年运输吞吐量。运输设施(铁路、道路、水运)状况、运输车辆选型及配备数量。技术经济指标:列出总占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系数、土石方量、铁路长度、道路面积及绿地覆盖率等有关数据。

1.2.2原料准备、制气、净化、化工产品回收与加工等工艺系统设计原则、设计规模、工艺流程特点、生产方法、车间组成及主要工艺设备布置。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成品、灰渣和废弃物的数量、规格及去向,其中包括制气原料的来源、供应方式,拟定原料准备(如配煤等)方案,确定制气方法及燃气净化回收、产品加工所用辅助原材料的来源及数量。主要操作指标和能源消耗指标。主要设备的选择和配置。

1.2.3公用专业设计土建(建筑、结构)设计

1)说明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或使用功能确定的建筑平面布置、开间、层数、层高和装饰。

2)说明建筑物的生产类别、防爆、耐火等级以及对室内热工、通风、消防、防爆泄压等特殊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3)说明建(构)筑物工程所在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抗震设计烈度、采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基础和结构、特构类型,并列表表示。

4)说明对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和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

5)采用新结构、新材料以及重要结构方案比较的说明。动力管道及暖通空调设计

1)各种管道系统单位负荷指标及总负荷计算

2)各种管道系统介质种类、介质参数的确定。

3)各种管道系统的流程、废气、废液、废渣排放的种类、数量、浓度及

处理措施和达到的标准。

4)锅炉、制冷、空调、空压机组以及水处理、消音、消烟除尘等附机设备的能力、选型、说明选定设备的规格、技术参数、台数。

5)室外管道平面布置、敷设方式确定、水利工况计算、管道材质及保温防腐措施。给水、排水设计

1)全厂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部位及水量明细表及水量平衡方案。

2)水源及取水方案的选择和确定,由城市供水时说明接管点位置、水压、水量。

3)对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循环水、流水和制冷水系统分别进行介绍。对消防用水量计算原则、消防水池及消防泵选择应予说明。

4)室外给水管道的材质、水利工况计算、管网压力、管网平面布置的确定。

5)说明室外排水(包括雨水)系统划分及管道平面布置。

6)全场污水量及其成分、性质;污水处理方案及流程、处理深度及达到的标准;污水处理的主要设备及构筑物的选择。

4供配电设计

1)说明设计依据、设计范围、外部电源情况及本工程对电源的要求、负荷登记、备用电源的运行方式。

2)供电负荷计算、电源电压、供电电压、供配电系统的确定及变电室设置情况。

3)室外供配电线路布置、敷设方式选择、主要电气设备、线材的选型。

4)防爆等级、防雷、防静电要求及措施。

5)继电保护和功率因数补偿。

6)电力拖动、控制与信号。

7)照明电源、电压、容量、照明标准及配电系统形式。

5自控仪表设计

1)说明仪表自动控制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2)控制方案选择、控制原理、各级测控站的功能描述。

3)主要仪表和控制设备选型、防爆要求。

4)说明采用的通讯要求、通讯方式、通讯设计的范围和内容。

1.2.4中心化验室

1说明中心化验室的组成及任务、主要设备及其它附属设施。2中心化验室的分析项目、次数及人员安排、化验室布置。

1.3厂站(门站、储配站、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工程等)

参照1.2执行。

1.4 燃气管网工程

按不同的燃气种类和压力登记分别介绍。

1.4.1工艺专业设计

1管网平面布置和主干线管道敷设位置,敷设方式的选择。

2管网设计计算负荷的确定和水力计算。

3管道材质、壁厚、阀门、附件及防腐措施的选择与计算。

4重要阀室的设置。

5特殊穿跨越工程的方案比较及推荐方案的说明。

1.4.2结构设计

1管道敷设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

2架空管道支架,特殊重要阀室,穿、跨越工程结构设计。

1.4.3其他公用专业设计

根据设计专业及功能要求,参照1.2.3节执行。

1.5 调压站工程

1.5.1调压站的布置和选址,区域调压站、专用调压站一览表。

1.5.2调压流程、主要设备选型计算和配置。

1.5.3自控仪表装置。

1.5.4典型调压站的总平面及主要设备平面布置。

1.5.5调压站的土建、结构及公用工程等参照1.2.3节执行。

1.6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

1.6.1监控中心功能描述,软硬件设备性能、配置数量的说明。

1.6.2通讯系统方面比选说明及选定通讯方式的设备、技术参数说明。

1.6.3各类测控点的功能描述及软硬件设备配置。

1.7 生产服务配套设施

1.7.1 生产服务配套设施配置的必要性。

1.7.2 配套设施的项目构成、标准、数量。

1.7.3 维修车间(机修、电修、仪修、防腐、管网维护、抢修)

1维修车间任务、设计原则。

2维修能力、维修制度、班次。

3维修车间组成及布置(占用建筑面积)说明,主要设备数量及选型说明。

1.7.4 人员编制

提出机构设置及人员定编的建议。

1.8 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

1.8.1 概述有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厂区环境自然条件。

1.8.2 主要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治理方法。

1.8.3 概述耗能的主要部位、能耗情况以及财务的节能措施,节能效果。

1.9 劳动安却与工业卫生

1.9.1 厂站主要建(构)筑物的生产类别及防暴、耐火等级。

1.9.2 粉尘、有害有毒气体的治理和防护。

1.9.3 防漏电、防雷、防静电措施。

1.9.4 改善职工生活和保证职工健康的措施。

1.10 消防

厂、站设计中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通风、防爆、消防设施等)。与所在地区消防联防的关系。

1.11对下阶段设计的要求

1.11.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1.2下阶段设计时需要提供的资料和勘察要求。

附件设计依据原始文件的复印件。外部设计条件协议书的复印件。管网水力工况计算图表。

2工程概算书

件本规定《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及概预算文件》相关章节。主要材料及设备表

提出全部工程及分期建设需要的三材、管材、及主要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

等(以表格方式列出清单)。设计图纸

初步设计图纸,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予增减。

4.1厂址方位图和总体布置图:表示项目中各个气源、厂站(储配厂、灌瓶站、调压站等)、各压力等级的主干线(低压管网不要求)所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表明它们之间以及与现有燃气设施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当项目为单一的厂站工程或管线工程时,则为工程方位图,仅表示工程所处城市中的方位。

4.2厂(站)总平面布置图。

4.3厂(站)室外管线综合布置图。

4.4厂(站)工艺流程图。

4.5带测控电的工艺流程图。

4.6供配电系统图。

4.7工艺车间、水泵房、风机室、变配电室、控制中心、锅炉房等各专业主要设备平面布置图。

4.8主要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

4.9主干管线、调压站平面布置图。

4.10特殊穿、跨越地段设计图。

4.11监控系统图纸。

第五篇: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1.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2 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3 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内容应包括:功能分区原则,街景空间组织及与周围环境协调,交通组织等; 1.4 总指标

1.5 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2.总平面

2.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2.2 设计图纸(1)区域位置图(2)总平面图

(3)竖向布置图(工程简单时可与总平面图合并编制)3.建筑

3.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3.2 设计图纸(1)平面图

对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应绘制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单元式住宅平面图中需注明技术经济指标和标准套型。(2)立面图

视建筑物的性质、繁简,选择绘制有代表性的立面。(3)剖面

剖面应剖在层高、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繁杂的部位。

4.结构 4.1 设计说明书

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如: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等。4.2 内部作业

对复杂的建筑或构筑物进行结构方案比较,确定计算原则,并作必要的计算工作(计算书应经校对、审核).对已确定的方案应有平面布置图和必要的剖面图(初步设计一般不出图)。

5.给排水

5.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5.2 设计图纸

(1)给排水管道总平面图(单栋建筑可不出图)(2)室内给排水主要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原理图,标注出室内外接管位置(或坐标),管径及标高。5.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5.4 计算书(内部作业)

内容应包括:各类用水量计算,设备选型及构筑物尺寸计算等。

6.电气

6.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6.2 设计图纸

(1)供电总平面图(单栋建筑可不出图)(2)高、低压供电系统图

(3)配电、照明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图

平面图一般只绘制内部作业草图,复杂工程或大型公建应出系统图(只绘至分配电箱)。

(4)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的方框图或原理图;控制室平面图 6.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6.4 计算书(内部作业)

内容应包括:负荷计算;短路电流及继电保护计算;电力、照明配电系统保护配合计算等。7.智能建筑设计

7.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7.2 设计图纸(当条件许可时宜绘制)(1)通信网络系统方框图(2)办公自动化系统方框图(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方框图(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方框图(5)安全防范系统方框图

为满足智能建筑物功能、管理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可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对上述诸智能化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集成。(6)弱电机房平面图 7.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7.4 计算书(内部作业)

通风空气调节

8.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8.2 设计图纸(规模较小、内容简单的工程可不出图)(1)通风、空调平面图

(2)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3)系统流程图

8.3 设备表(通风、空调、制冷分项列出)8.4 计算书(内部作业)

技术经济与概算(按有关依据性资料进行编制)

注:凡未列入的栏目,其编制深度按建设[1992]102号文执行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总平面(总图)1.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1.2 设计说明

一般工程可分别写在有关图纸上。1.3 总平面图 1.4 竖向布置图

工程简单时可与总平面图合并编制。1.5 土方图

场地复杂时需出此图 1.6 管道综合图

当管线布置涉及设备专业较少时可不必出图,涉及三个以上设备专业时需正式出图,管线密集地段宜适当增加断面图。1.7 绿化布置图

涉及建筑小品和美化构筑物时需出详图。

建筑 2.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2.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用料说明和室内装修(较复杂的室内装修重新委托,按要求绘制室内装修施工图),门窗表等。2.3 平面图

(1)楼层标准层可共用一平面。

(2)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应绘制复杂部分的局部放大图。(3)有关平面节点详图或详图索引号。

(4)当室内地沟比较复杂,内容较多时,应单独绘制地沟平面图。2.4 立面图

各方向的立面均应绘制,各部分构造、装饰节点的详图索引。2.5 剖面图

剖视位置应选择在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复杂,最具代表性的部位;建筑空间局部不同处,可绘制局部剖面图。

结构 3.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3.2 首页(设计说明)3.3 基础平面图 3.4 基础详图

基础详图包括:条形基础、扩展基础、筏基和箱基及基础梁,对形状简单、规则的条形基础和扩展基础,在满足设计深度的前提下,可用列表方式绘制。3.5 结构平面布置图

对于砌体结构与框架结构的多层建筑,以及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的高层建筑,均应绘制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3.6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包括:现浇构件、预制构件等,对形状简单、规则的现浇或预制构件,在满足设计深度的前提下,可用列表方法绘制。3.7 节点构造详图

(1)按抗震设计的现浇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均应绘制(尽可能采用通用设计或统一详图集)。

(2)预制框架或装配整体框架的连接部分,梁、柱与墙体的错位等均应绘制(尽可能采用通用设计或统一详图集)。3.8 其它图纸

(1)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楼梯与梯梁详图。(2)特种结构与构筑物详图。

(3)预埋件详图(大型、复杂工程的预埋件详图可集中绘制)。(4)钢结构构件详图。4

给排水 4.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4.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及图例。当工程比较复杂时,应加有操作说明,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4.3 室外给排水总平面图 4.4 室外管道纵断面图

简单工程、管道不多且总平面图比例又较大,则可将本图涉及的内容直接在总平面图上标注交待清楚。4.5 室内给排水平面图

应绘制与给排水管道布置有关的各层平面,复杂的部分(如:泵房、饮水间、卫生间、水箱间等给排水设备及管道较多的地方,应绘出局部放大平面图,室内水泵房、水池等应绘平面图、剖面图及相关详图)。4.6 系统图

按一定比例分别绘制各种给水、排水、消防系统管道系统图。当屋面雨水采取内排水系统时,要绘制雨水立管系统图。4.7 详图

凡管道附件、设备、仪表及特殊配件需要加工又无标准图可套用时,应绘制详图。

注:由于给排水专业内容多,凡未涉及的内容均参照本节深度要求进行编制。

电气 5.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5.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主要设备材料表及图例。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5.3 供电总平面图 5.4 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图 5.5 变、配电站(所)平、剖面图 5.6 继电保护、信号原理图和屏面布置图

继电保护、信号原理图采用标准图或通用图时,应注明索引号和页次,屏面布置图按比例绘制元件,绘出屏内外端子板,复杂工程应绘制外部接线图。5.7 变、配电站(所)照明和接地平面图 5.8 电力平面图 5.9 电力系统图

电力系统图用单线图绘制,一般绘至末级配电箱。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也可用竖向配电系统图表示。5.10 配电箱系统图 5.11 照明平面图

5.12 照明系统图 5.13 照明控制图

对特殊照明应绘出控制原理图。5.14 住户分户箱系统图 5.15 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

(1)配电系统图、方框图、原理图

(2)供电、控制、仪表盘面布置图

(3)外部接线图及管线表(电力平面图能表达清楚时可不出图)

(4)控制室平面图 5.16 建筑与构筑物防雷保护

(1)建筑与构筑物防雷与接地平面图

(2)总等电位联结或局部等电位联结平面图

智能建筑设计 6.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6.2 首页

内容应包括各系统的设计说明。主要设备材料表及图例。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6.3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系统图

应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绘制本系统图。如: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等。

6.4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管线敷设平面图

6.5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控制室设备布置平、剖面图 6.6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供电方式及接地图

6.7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有关联动、遥控、遥测等主要控制原理图 6.8 竖井或桥架电缆排列断面或电缆布线图 6.9 有关安装大样及非标准大样图

通风空气调节 7.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7.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施工安装说明、图例及设备表。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7.3 平面图

7.4 通风、空调剖面图

7.5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剖面图 7.6 系统图 7.7 详图

应采用国家标准图、通用图、施工安装图册。若无现成图纸可选,均应绘制详图。

计算书

8.1 结构计算时,应绘出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计算书中要注明所采用计算软件名称,计算书应经校审归档(供设计院内部使用)。

8.2 其它各专业应有各自完整的计算书,计算书应经校审归档(供设计院内部使用)。

预算(按有关依据性资料进行编制)

注:凡未列入的栏目,其编制深度按建设[1992]102号文执行。

下载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报批稿08.9.8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报批稿08.9.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精选多篇)

    城市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一、规划设计说明书1、道路地理位置图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2、概述(1)经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有关......

    港口布局规划编制办法[大全]

    目 录第一章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第一节 地理位置第二节 自然条件第三节 现 状第四节 评 价第二章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第一节 经济腹地第二节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方法》的通知((90)交计字58号1990年2月4日)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ISO9000文件编制办法.

    ISO 9001:2000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一. 概 述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和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见证的文件.文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沟通意图,统一行动......

    风景园林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风景园林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总则 1.0.1为加强对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

    港口工程项目报批流程

    福建省港口工程项目报批程序 根据交通部《港口建设管理规定》、《福建省港口规划区域内建设项目预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港口工程建设项目按照......

    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港口工程竣工验收活动。 第一条 为规范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保证港口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

    竣工文件编制办法A4范文合集

    广 东 省增 城 市 省道S119线荔城至新塘段改扩建工程 竣工文件编制办法 增城市广长路桥发展有限公司 二ОО五年四月 目 录 前言 1、总则 2、竣工文件编制工作的组织分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