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2013)
总则
1总 则
1.0.1本办法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公路养护的大、中
修工程可参照执行。斜拉桥、悬索桥等特殊结构桥梁设计文件按有关办法要
求编制。
1.0.2公路工程设计文件是安排建设项目、控制投资、编制招标文件、组织施工和
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1.0.3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
准、规范、规程,精心设计,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1.0.4设计必须贯彻“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设计理念。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我国经济、技术条件,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采
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节约用地,重视环境保护,注意与其
他建设工程的协调,使设计的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
益。
1.0.5设计必须充分进行方案比选。对难以取舍及投资有较大影响的方案,应进行
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比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应进行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方案的论证
比选。
1.0.6公路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分期修建时,应做好总体设计,一次设计、分期实施,处理好前、后期工程的相互衔接,避免工程废弃。
1.0.7一个建设项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设计时,应由一个设计单位负责总体设
计,统一设计原则,编写说明书,绘制总体设计图,编制主要工程数量表和
汇编总概(预)算,协调统一文件的编制。
1.0.8工程定额的采用和概、预算编制,应根据设计阶段的不同要求,按照交通部
现行的《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和《公路基本建设工程
概、预算编制办法》的规定办理。
1.0.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资格的设计
单位、个人完成,并对设计质量负责。
- 1 -
第二篇: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交公路发[2007]358号
主编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实行日期:2007年10月0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北京
第三篇: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2015)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
3.1目的与要求
3.1.1 除步设计阶段的目的是基本确定设计方案。必须根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测设合同的要求,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拟定施工方案,计算工程数量及主要材料数量,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经审查批复后的初步设计文件,则为订购主要材料、机具、设备,安排重大科研试验项目,联系征用土地、拆迁,进行施工准备,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等的依据。
采用三阶段设计时,经审查批复的初步设计为编制技术设计文件的依据。
3.1.2 初步设计在选定方案时,应对路线的走向、控制点和方案进行现场核查,征求沿线地方政府、建设单位及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基本落实路线布设方案。对建设条件复杂地段的路线、路基、路面、特大桥、大桥、特长及长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设施,一般应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同深度、同精度的测设工作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3.1.3 初步设计应: 选定路线设计方案,基本确定路线位置; 基本查明沿线地质、水文、气候、地震、矿产、文物等情况; 基本查明沿线筑路材料的质量、储量、供应量及运输条件,并进行原材料、混合料的试验; 基本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和高填深挖路基、特殊路基的设计方案及沿线路基取土、弃土方案; 基本确定排水系统与支挡、防护工程的方案、位置、长度、结构形式和尺寸; 基本确定路面设计方案、路面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基本确定特大、大、中桥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8 基本确定小桥、涵洞等的位置、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9 基本确定隧道位置、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10 基本确定路线交叉的位置、形式、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基本确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各项工程的位置、形式、类型及主要尺寸; 12 基本确定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 13 基本确定环境保护措施与景观设计方案;
- 3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基本确定改路改渠等其他工程的位置、结构形式及主要尺寸; 15 基本确定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及管线等设施的数量; 16 提出需要试验、研究的项目; 17 初步拟定施工方案及工期安排; 18 论证确定分期修建的工程实施方案; 19 计算各项工程数量; 计算人工及主要材料、机具、设备的数量; 21 编制设计概算。
3.2 组成与内容
3.2.1 初步设计文件由下列十二篇和附件组成。
第一篇 总说明 第一篇 总体设计
第二篇 路线 第三篇 路基、路面 第四篇 桥梁、涵洞 第五篇 隧道 第六篇 路线交叉
第七篇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第八篇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第九篇 其他工程 第十篇 筑路材料 第十一篇 施工方案 第十二篇 设计概算 附 件 基础资料
3.2.2 第一篇 总体设计 项目地理位置图
示出路线在省级以上交通网络图中的位置及沿线主要城镇。说明书
1)概述
(1)任务依据。(2)设计标准。
(3)扼要说明测设经过。
(4)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
(5)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 4 -
初步设计
(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建设条件
(1)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2)项目区域路网现状、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3)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 ①地形、地貌;
②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③工程地质评价; ④水文地质评价; ⑤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采用及大型工程构造物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鉴定情况;
⑦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冻深等。(4)沿线环境敏感区(点)重要设施的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包括:自然生态、水资源、动物、文物等保护区,电力电讯、学校、医院、军用、地震、气象、宗教等设施,矿产资源,自然及人文景观等。
(5)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状况及对交叉设置方式的影响,附“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图”。
(6)交通组成特点对项目的影响。
(7)沿线土地资源状况及对项目的影响。
(8)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9)各种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及对项目的影响。(10)筑路材料供应、运输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
(11)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12)其他。3)总体设计
(1)根据对项目建设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项目设计指导思想,制定设计原则。(2)路线起终点论证,及与其他公路(含规划公路)的衔接方式。采用分期修建方案时,起终点的近期实施方案及远期的设计预留方案。
(3)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过渡情况。(4)路线总体设计方案。附“路线总体设计方案平面布置图”,含比较方案,要求同“路线平、纵面缩图”。
(5)设计速度≤100km/h路段车辆运行速度模拟检验结论。(6)安全设计措施。
(7)公路一般路段与特殊路段(如爬坡车道、紧急避险车道等)的横断面布置方案(组成、宽度、构造及设施)的设置情况。
(8)沿线大型桥梁、隧道、交叉、服务设施的设置位置、间距,设计方案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协调情况。
- 5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9)沿线交叉工程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协调情况,以及与当地生产、生活需要的适应情况。
(10)管理、养护、服务设施的设置情况。(11)全线土石方情况,取土、弃土方案。(12)占用土地情况及节约用地措施。(13)与沿线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情况。(14)分期修建方案及其比选结论。(15)各种筑路材料的采用情况。
(16)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采用情况。(17)设计概算。
(18)下阶段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19)下阶段需要进行试验、研究的项目。(20)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4)路线
(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2)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路线控制点执行情况。(3)路线方案布置及比选论证。山区复杂路段应在踏勘或地质调绘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工可路线方案,通过在1:1万或1:2000地形图上反复进行路线方案的优化工作,合理利用走廊资源,并提出同深度比较的路线方案,附1:1万或1:2000路线方案图、相关专业图表,提出推荐方案。其他路段直接通过同深度方案综合比选提出推荐意见。论述时应就方案的提出理由、方案的工程实施条件、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建设条件对各路线方案布置的影响分析;
②各方案的选择和布置情况(控制点间距、路线、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设施位置的协调及其位置的确定);
③各方案平、纵指标及连续、均衡情况;
④行车安全、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分析比较; ⑤公路用地、征用基本农田及拆迁情况;
⑥与铁路、原有公路、农田水利、电力、电讯、重要管线(道)等的干扰(包括施工)情况;
⑦各方案路线对沿线环境影响评价和比较; ⑧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造价(可根据方案情况采用估价、基价或概算)及运营效益的比较;
⑨结合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城镇规划、路网结构论证路线布局的合理性及对沿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⑩其他评价和比较(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对路线的意见和评价)。(4)对设计速度≤100km/h的路段,宜采用运行速度方法,对可能出现运行速度差大于20km/h的路段进行安全性分析、评价,并给出改善的平纵面技术指标,或采取必要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等。
- 6 -
初步设计
(5)安全设施
①设计原则。
②设计方案。结合公路几何参数、特大桥及大桥、隧道、互通立交等构造物分布情况拟定设计方案、规模,并进行方案比较论证。
③标志。④标线。⑤护栏。⑥隔离栅。⑦防眩设施。⑧防落物网。⑨视线诱导标。
10防撞设施。○11其他安全设施。○(6)下一阶段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5)路基、路面
(1)沿线地质、地层情况描述、不良地质地段及其相关物理、力学指标等。(2)一般路基设计
①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论证。
②路基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式。
③路基填土高度、挖方深度、路堤(或路堑)最大、最小高度及其控制因素等。④高填深挖路基、陡坡路堤、路桥(涵)过渡路基等设计方案及比选论证(必要时对高填深挖路基按工点说明)。
(3)特殊地质路基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论证。(4)路基防护工程方案比选论证。
(5)取土、弃土方案及节约用地的措施。
(6)路面设计原则、设计依据、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必要时应实测交通组成及车辆轴重)、路面结构方案、类型的比选论证,路面结构设计(主线、互通立交匝道、被交道路、收费站广场、桥面铺装、隧道路面等),材料要求等。
(7)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论证。
(8)路基土工试验、筑路材料及路面结构混合材料试验情况。
(9)需要进行科研试验项目。(10)下阶段应注意的问题。6)桥梁、涵洞(1)设计原则。
(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3)沿线桥梁、涵洞的分布情况。
- 7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4)桥梁抗震设计情况。
(5)桥梁耐久性设计及措施。
(6)沿线水系及水文概况、特征,农田水利设施与桥涵设置位置及孔径选择的关系。(7)沿线工程地质、筑路材料与桥涵结构类型选择的关系。
(8)逐座说明桥梁跨越河流的流域情况、河段特征、桥位处地质、水文、通航情况,桥位的比选情况,水文计算、桥梁孔径确定,岸坡防护工程设计、工程抗震措施、通航河流防撞设计、桥梁施工方案等。特大桥应提出两个以上桥型方案进行比选论证;对常规大、中桥应简述不同墩高、不同跨径、不同桥型综合比选论证情况,选定最合理的墩高、跨径及梁型组合后,全线桥梁统一按此组合合理布置,桥型布置不再作多方案比较;中、小桥、涵洞水文计算、孔径确定依据说明。(9)特大桥或重要桥梁的景观设计。(10)特大桥或重要桥梁的养护方案。(11)下阶段应注意的问题。7)隧道
(1)设计原则。
(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3)沿线隧道的分布情况。
(4)逐处说明隧道(包括明洞)的位置、长度、断面形式及与路线协调情况,各方案比选论证情况。
(5)逐处说明隧道、竖井、斜井和辅助坑道的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及洞口自然坡体稳定性情况。(6)说明隧道支护衬砌结构类型,洞门型式的确定,抗震措施,洞内外防、排水方案,洞内装饰及路面方案。
(7)特殊线形、交叉位置关系情况下的隧道设计方案。
(8)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论证。(9)特殊结构隧道设计方案论证及施工方案。(10)隧道施工场地、便道布置和弃碴方案。(11)环境保护设计。
(12)隧道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救援等的设置原则、规模、标准及方案的论证情况。
①通风设施的设计原则,风机布设方案,控制方式和实施计划等。
②照明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及技术要求,照明区段的划分、功能等。③供配电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技术要求及供电方案等。
④消防设施的设计原则,隧道消防组织方案和消防设施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等。(13)长及特长隧道运营期的救援、防灾、逃生方案论证。
200。
(4)运行速度曲线图 检验与评价设计速度≤100km/h公路行车安全性,为交通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图例仅供参考),包括小客车、大型车的两个方向。
- 8 -
初步设计
(5)运行速度计算表 包括小客车、大型车两个方向。
(6)公路分期修建方案设计图 对分期修建的公路,应根据总体设计及分期实施计划,参照上述平面总体设计和公路典型横断面图的要求,绘出前期及后期工程的平面总体设计及其横断面,包括各种构造物、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分期实施总体设计方案。
路线比较方案(同深度比较)设计图可单独绘制,亦可在平面总体设计图中示意。
3.2.3 第二篇 路 线 路线平面图。示出(1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8)路线交叉(1)设计原则。
(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3)路线交叉(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设施匝道及连接道路、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平面交叉及管线交叉)的分布及设置概况。
(4)逐处说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设置理由、集散交通量、衔接道路、地质、地形、地物情况,互通方案的比选与论证比较表,技术指标的选用,匝道车道数的确定,变速车道采用的型式及其长度的取值,平交处通行能力的分析,收费口收费车道数的设置,排水方案及跨线构造物的方案等。
对转换交通量较大的枢纽互通,当匝道间或匝道与主线间存在交织运行且交织段长度较短时,应对交织段的通行能力进行分析。
(5)逐处说明服务设施的位置、地质、地形、地物等情况,变速车道采用的型式及其长度的取值,连接道路,排水方案及交叉构造物(通道、天桥)的方案等。
(6)分离式立体交叉的位置、设计标准、排水设施、跨线构造物的类型(上跨、下穿)及方案比选等情况。
(7)通道和天桥的设置情况。(8)平面交叉的设置情况。被交道路现状及拟改建采用的标准(包括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路面及排水等)、交通管理方式、平面交叉采用的类型及其方案比选情况等。
(9)重要管线、管道交叉或平行时的设计情况,并说明有关规定对设计的具体要求。(10)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9)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1)根据本项目交通量、几何设计、服务水平和环境等的具体情况与特点说明各项设施的设置目的、要求及技术措施。(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计标准、规模、技术指标的主要结论及其推荐方案。①管理养护机构的组成形式、设置规模、位置及人员配备等。
②监控设施的设计原则及系统目标,推荐方案的系统构成及功能和实施计划等。③通信设施的设计原则,通信传输方式,通信网构成及功能,管线设计和实施计划等。
- 9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④收费设施的设计原则,收费制式和收费方式及其收费站点的布设,收费系统构成及功能和实施计划等。
⑤服务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及技术要求。逐处说明服务设施的布设位置、功能、建设规模、推荐方案及实施计划等。
⑥供配电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技术要求及供电方案等。
⑦照明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及技术要求,照明区段的布设位置、功能等。⑧房建工程的设计原则、标准及布设位置、建设规模等。
(3)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推荐方案的主要工程规模、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及其造价。(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0)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1)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的依据(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报告书及批复意见)。
(2)项目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现状(包括物种多样性,自然植被覆盖率,土壤养分,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分布等)。
(3)环境敏感区域分析(含敏感区的调整,取土场、弃渣场的布设分析)及与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等的关系。服务区交通量及污水排放预测(需要时提供)。(4)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5)主体各专业设计的环境保护措施。具体阐述在路线布置、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含收费站、服务区、标志)、排水、料场布设、废方处理等中已考虑的环保措施(含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6)各项环境保护设施的布设位置、类型、功能及其方案比选情况。(7)主要场地的景观方案及比选。(8)拟采用的植物配置及特性。
(9)与环保、文物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商情况。(10)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1)其他工程
(1)逐处说明悬出路台、防雪走廊、观景台等工程的设置理由及工程情况。
(2)改路、改渠、改河(沟)等工程情况,等级公路及重要沟渠的改移应逐处说明。(3)逐处说明渡口码头的地形、地质、其他情况及其布置原则和方案。(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2)筑路材料
(1)沿线筑路材料(包括工业废渣)种类、质量、储量、供应量(包括外购材料)、运输条件与运距。
(2)主要料场分布情况。
(3)主要材料采、购及运输等情况。
(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3)施工方案
(1)施工期限的总体安排,关键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比较、论证情况。
- 10 -
初步设计
(2)主要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和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案。
(3)临时工程的安排。
(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4)设计概算
(1)编制原则、依据,编制范围和总概算额。(2)进行各工程方案比较时的造价计算说明。(3)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3 图表及附件
1)路线平、纵面缩图
平面缩图应示出路线(包括比较方案)起讫点、5公里(或10公里)标、控制点、地形、主要城镇、与其他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简明示出特大桥、大桥、隧道、主要路线交叉、主要沿线设施等的位置和形式。(对制约路线方案的不良地质、滞洪区、文物古迹、城镇规划、风景区等的分布范围,必要时可着色,醒目示出其分布)比例尺用1:10000~1:100000。
纵断面缩图一般绘于平面缩图之下,必要时也可单独绘制,简明示出主要公路、铁路、河流、特大桥、大桥、隧道及主要路线交叉等的位置、名称与高程,标注设计高。水平比例尺与平面缩图相同或与其长度相适应,垂直比例尺用1:1000~1:10000。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推荐方案)3)附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测设合同的必要内容,有关部门的意见及协议、纪要等复印件。
4)总体设计图表
(1)路线方案比较图平面图所示内容同平、纵缩图中的平面缩图,纵面图所示内容同路线纵断面所示内容。比例尺平面图1:10000,纵面图与平面比例相适应。山区复杂路段宜提供全路段1:10000平面图和相应比例尺纵面图。
(2)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 示出地形、地物、坐标网格、路线位置、桩号、桥涵、隧道、路线交叉、沿线排水系统、服务区、停车区、紧急停车带、管理养护区、沿线取(弃)土场、路(渠)改移等的布设位置。路线位置应标出中心线、路基边线、示坡线、公里桩、百米桩及曲线主要桩位。对沿线的重要地物(村镇、文物、古迹、规划等)和环境敏感区(点)(景区、学校、自然保护区等)及重要设施的范围必要时应示出。比例尺用1:1000或1:2000。
比较方案(同深度比较)的平面总体设计图应按上述要求单独绘制。
(3)公路标准横断面图 示出主线一般路段的标准横断面及护栏、隔离栅等的设置位置。比例尺用1:地形、地物、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路中心线位置及平曲线交点,公里桩、百米桩及平曲线主要桩位,断链位置及前后桩号,各种构造物的位置以及县以上境界等。标出指北图式,列出平曲线要素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采用坐标控制的其他等级公路还应示出坐标网格,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布置形式,跨线桥(包括分离
- 11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式立体交叉桥)位置及交叉方式,复杂平面交叉位置及形式。标注地形图的 坐标和高程体系以及中央子午线经度或投影轴经度。比例尺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1:2000,其他公路也可采用1:1000,1:2000,1:5000。
必要时增加在影象地形图上绘制的平面图。
比较方案如远离推荐方案时,可单独绘制(注明上承下接关系、对应桩号)。路线纵断面图 示出网格线、地面线、设计线、断链、竖曲线及其要素,桥涵和立体交叉(含通道、人行天桥)的位置及其结构类型、孔数及跨径,设计水位,隧道位置等。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填挖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坡度及坡长(包括变坡点桩号、高程)、桩号、直线及平曲线参数。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一致,垂直比例尺视地形起伏情况可采用1:100、1:200、1:400或1:500。
比较方案的纵断面图可单独绘制。山区公路复杂路段以踏勘或地质调绘为基础的路线比较方案平面图、纵断面图。图中所示内容与比例尺同路线平面图和路线纵断面图。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列出交点号、交点桩号、交点坐标、偏角、曲线各要素值、平曲线主要桩位、直线长、计算方位角、备注路线起讫点桩号、断链桩号、坐标系统等。纵坡、竖曲线表 列出变坡点桩号和高程、变坡点间距离、纵坡值、竖曲线要素值、直坡段长等。公路用地表 列出用地起讫桩号、长度、所属县、乡、土地类别等。临时用地记入临时工程内。(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公路用地图 示出路线用地界线(变宽点处注明前后用地宽度及里程桩号或用坐标表示),土地类别,分界桩号及地表附着物,土地所属县、乡等。比例尺用1:500~1:2000。赔偿树木、青苗数量表 列出其桩号、位置、所有者、树木青苗类别及数量等。(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
- 12 -
初步设计 拆迁建筑物表 列出建筑物所在桩号、距路中心线距离(左、右)、所属单位或个人、建筑物种类及数量等。(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拆迁电力、电讯及其他管线设施表 列出其桩号、交叉角度、所属单位、用途、拆迁长度、设备种类和数量等(根据需要按电压进行分类合计)。(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工程地质平面图 示出地层年代符号、地层分界线,勘探点、工程地质区划界线及地质构造,主要构造物、村镇地名,路线、比较线位置及桩号,沿线不良地质段及桩号等。比例尺用1:10000~1:100000。不良地质地段应另绘比例尺为1:2000~1:10000的工程地质平面图。改建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利用原路时,可只绘不良地质地段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示出地面高程线、设计线、试坑、钻孔编号、孔深、岩土类型界限及地质构造等。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试坑与钻孔的地面标高及桩号等。水平比例尺用1:2000~1:100000,垂直比例尺相应地用1:200~1:5000。不良地质地段应另绘水平比例尺为1:2000~1:10000,垂直比例尺相应地为1:200~1:1000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改建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利用原路时,可只绘不良地质地段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图。不良地质地段表 列出桩号、长度、类型、不良状况、处理措施等。安全设施
1)区域路网交通标志布置图。
2)安全设施工程数量汇总表。
3)标志平面布置图
在路线平面图上示出全线重要的标志如限速标志、指路标志的设置桩号、支撑形式、版面规格及内容等。
4)标志设置一览表。
5)标线设置一览表。
- 13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6)突起路标(路钮)设置一览表。
7)护栏设置一览表。
8)隔离栅设置一览表。
9)轮廓标设置一览表。
10)防眩板设置一览表。
11)防落物网设置一览表。
12)诱导标设置一览表。
13)安全设施一般构造设计图
按不同结构类型分别绘出标志、护栏、隔离栅、轮廓标、防眩板等安全设施的一般构造设计图,以及标准路段的标线、突起路标布置图。示出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列出主要材料数量表。比例尺用1:5~1:100。
3.2.4 第三篇 路基、路面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示出路中心线、行车道、拦水缘石(如果有)、路肩、路拱横坡、边坡、护坡道、边沟、碎落台、截水沟、用地界碑等各部分组成及其尺寸,路面宽度及概略结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按整体式路基、分离式路基分别绘制,还应示出中央分隔带、缘石(如果有)、左侧路缘带、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护栏、隔离栅、预埋管道(如果有)等设置位置。比例尺用1:100~1:200。一般路基设计图 绘出一般路堤、低填路堤(路基高度较小且需特殊处理)、路堑、半填半挖路基,陡坡路基、填石路基、半路半桥路基、悬出路台或半山洞路基(如果有)、水田内路堤及沿河(江)或水塘(库)等不同形式的代表性路基设计图,并应分别示出路基、边沟、碎落台、截水沟、护坡道、排水沟、边坡坡率、护脚墙、护肩、护坡、挡土墙等结构类型及防护加固结构形式且标注主要尺寸。比例尺用1:200。高填深挖路基工程数量表 分别列出高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段起讫桩号、- 14 -
初步设计
长度,路基中心最大填挖高度及最大边坡高度,地基、路基及边坡处理加固措施,工程数量等。高填深挖路基设计图 逐段示列出高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段控制横断面的实测地面线及断面布设、立面,地基或边坡地质情况、填料种类及要求,地基处理、原地面处理及边坡处理或加固措施、其他路基稳定措施、边坡排水防护措施等,并应示列比较方案。低填浅挖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 列出特殊处理工程数量及低填路堤开挖、回填土方等数量。低填浅挖路基处理设计图 示出平原地区低填路基填筑中,清表和填前夯实的厚度,并且按不同路基高度分别说明路基各层采用的填料种类、强度、是否改性及掺改性剂类型、剂量等。桥头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 列出桥头路堤处理措施及工程数量等。桥头路基处理设计图 示出桥头路基处理措施、具体尺寸及材料要求等。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工程数量表 列出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设计处理措施、工程数量等。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设计图 示出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路基处理措施、具体尺寸及压实度要求等。特殊路基设计工程数量表 分别列出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岩溶等不良岩土以及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特殊处理高边坡、病害地段或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段的起讫桩号、长度、宽度、处理措施、工程数量。对软土地基处理,要求编制特殊路基设计方案汇总表,列出处理段落起讫桩号、路基高度、预压期、总沉降值、预压期沉降值、工后沉降值、超载高度、桩间距、桩长、处理宽度及稳定系数等内容。其他不良地段应列出处理方案的控制指标。特殊路基设计图 绘制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岩溶等不良岩土以及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特殊处理高边坡、病害地段或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段的路基处理方案一般设计图,标注地质资料,比例尺用1:100~1:400。滑坡等病害地段需绘制平面图、地质断面图、主滑断面设计图、支挡工程结构设计图等,平面图比例一般1:200~
- 15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1:2000。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 列出起讫桩号、长度、挖方(包括挖路槽,按总体积、土类、石类计列)、清除表土土方数量、填方(填土、填石分压实方、自然方计列)、本段利用方(按土方、石方计列)、远远利用方(按土方、石方平均运距计列)、借方(按土方平均运距计列)、弃方(按土方、石方平均运距计列)。并说明表土的利用保护措施、平均运距、临时占地等。取土坑(场)、弃土堆(场)一览表 列出取土坑中心桩号、位置(分左、右)、运距、数量(分取土、弃土)、占地(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临时工程(便道、便桥)、防护、排水、绿化、复垦工程数量,供应或弃方起讫桩号,并且列出取弃土场范围内表层种植土的数量及其占地、说明表层种植土的利用措施。取土坑(场)、弃土堆(场)设计图 大型取土坑(场)、弃土堆(场)应绘制本图。示出地形、地物、位置、范围、运输道路、防护、排水、绿化及复垦或地表恢复的设计说明及平面、断面图等内容,有条件时可附现场实景照片。比例尺用1:500~1:10000(比例小于1:2000时,应采用现场实测断面)。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 列出起讫桩号、工程名称、主要尺寸及说明、单位、数量(左、右)、工程数量(包括挡土墙、护墙、边坡加固、驳岸、护岸、防水堤坝等防护、支挡或加固工程)。路基防护工程设计方案比较图(表)列出比较方案,绘制比较方案图,比较路基防护、支挡或加固工程各方案的优缺点、工程造价等,并作出推荐。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 绘出主要防护工程、加固、支挡工程一般设计图,比例尺用1:50~1:200。按不同高度、坡率等列出每延米工程、材料数量表。路面工程数量表 列出起讫桩号、长度、宽度、结构类型、各结构层名称、厚度、数量(分行车道、路肩加固计列,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行车道及路缘带、爬坡车道、中央分隔带(缘石、填土等)、硬路肩计列)、镶边石(如果有)、培路肩等。路面结构设计图 示出自然区划、设计参数,并分别示出行车道、路肩加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别示出主线行车道及路缘带、爬坡车道、硬路肩、互通立交匝道、被交叉道路、收费站广场。)推荐方案的路面结构与厚度、绘出路面边部构造大样图。
- 16 -
初步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 列出起讫桩号、工程名称、结构说明、单位、数量、工程数量等(包括边沟、跌水井、排水沟、截水沟、盲沟、急流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间带的纵向排水沟、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拦水带及超高段排水措施等)。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 绘出主要排水工程一般设计图。比例尺用1:50~1:200。列出每延米(或处)工程数量表、急流槽、集水井、横向排水管设置位置表。
3.2.5 第四篇
桥梁、涵洞 沿线水系分布示意图 示出江河(溪)位置、流向、主要地名,路线的推荐线、比较线及其桩号、桥梁位置等。特大、大、中桥桥梁表 列出中心桩号、河流名称或桥名、河床地质情况、桥面净宽、最大桥高、孔数及孔径、交角、全长、上、下结构类型、航道等级、通航水位、设计水位、设计流量等。特大、大、中桥主要工程数量表 特大桥、大桥各方案均应按上、下部结构、护栏及搭板、附属工程等材料数量;中桥应列出中心桩号、桥型、孔数及孔径、全长、上下部结构、护栏及搭板、附属工程等材料数量。特大、大、中桥设计图
1)桥位平面图 示出桥位地形、桥梁位置、墩台位置、指北针、高程系统及调治构造物、防护工程等。桥头接线应示出路线中心线、公里及百米桩、直线或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桥梁长度、桥梁中心桩号和交角。比例尺用1:500~1:2000。
2)桥位工程地质平面图 地质情况特殊、复杂的特大桥应绘制本图。比例尺用1:500~1:2000。
3)桥位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特大桥、大桥及地质复杂中桥应绘制本图。水平比例尺用1:200~1:2000,垂直比例尺用1:20~1:500。
4)桥型总体布置图 绘出各种桥型方案(包括主要调治构造物和防护工程)的立面、平面、横断面和各部构造尺寸等。示出河床断面(山区或地形复杂的桥梁应有三条地面线)、地质分界线、控制水位、墩台高度、基础埋
- 17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置深度及标高、桥面纵、横坡度等。当为弯桥或斜桥时,还应示出桥轴线半径、水流方向及斜交角度。还应在图的下部各栏中示出里程桩号、设计高程、地面高程、坡度、坡长、竖曲线要素、直线与平曲线要素等。比例尺用1:200~1:2000。
5)桥梁一般构造图 绘出各桥型方案的上部构造、下部墩台及基础的各部尺寸,分上、下部列出材料数量表,技术条件复杂或施工条件困难的桥梁应绘制施工概略流程图、施工概略进度表。
6)主要结构构造图 绘出各方案主要结构设计图,预应力钢束布置图等。小桥表 列出中心桩号、河流名称或地名、孔数及孔径、交角、全长、上、下结构类型、主要工程、材料数量等。典型小桥布置图 绘出桥型方案立面、平面、横断面和各部尺寸等,具体要求同桥型总体布置图。涵洞表 列出中心桩号、结构类型、孔数及孔径、交角、填土高度、长度、进出口型式、主要工程、材料数量等。典型涵洞设计图 按不同类型分别绘出全线涵洞典型布置图。比例尺用1:50~1:200。附属工程设计图表 绘出防护调治构造物、通航河流桥墩防撞设计等附属工程设计图及工程材料数量表。
3.2.6 第五篇
隧道 隧道表 列出隧道名称、起讫桩号、长度、净空、洞内路线线形(纵坡及坡长)、平曲线半径及平曲线长度、工程地质说明、围岩级别及衬砌长度(含明洞)、洞门型式(进口、出口)、照明、通风方式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按左线、右线分列。隧道工程数量表 列出洞身工程(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洞口工程(洞门、明洞、截水沟等)、防排水工程(洞身防水、洞身排水、路面排水)、横洞、预留洞室、路面、通风、照明、消防、供配电等的工程、材料数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按左、右线分别列制。
- 18 -
初步设计 隧道主体工程设计图
1)隧道(地质)平面图 示出地形、地物、导线点、坐标网格、路线线形及交点要素,地层的岩性、界线、地质构造及其产状等,绘出隧道洞口、洞身、斜井、竖井、避车洞,标出钻孔、坑、槽探和物探测线等位置及编号。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还应示出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紧急停车带的位置和联络道等,比例尺用1:1000~1:2000。
2)隧道(地质)纵断面图 示出地面线,钻孔柱状图式、坑、槽探和物探测线位置,地层和构造带的岩性、产状及界面线,绘出隧道进口位置及桩号、洞身、斜井、竖井、避车洞及消防等设施预留洞等,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坡度及坡长、地面高程、设计高程、里程桩号、围岩级别、衬砌型式及长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还应示出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等。水平比例尺用1:1000~1:2000,垂直比例尺用1:500~1:2000。
3)隧道(包括横洞、斜井、竖井、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及内轮廓方案图 按不同类型分别绘制。比例尺用1:100~1:200。
4)隧道进、出口方案图 按不同形式绘出洞门立面、纵断(地质)面、平面方案图和洞口连接方式;联络道方案,比例尺用1:100~1:200。
5)隧道衬砌断面图 示出明洞衬砌的断面、防水层、开挖与回填、电缆沟、路面结构、排水管(沟)等,复合式衬砌的断面、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电缆沟、路面结构、排水管(沟)等,比例尺用1:100~1:200,列出各级围岩支护衬砌设计参数表。
6)隧道超前支护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
7)特殊地质隧道支护衬砌结构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
8)隧道特殊结构支护衬砌结构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
9)隧道施工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
10)隧道各类辅助坑道平面、纵面及支护衬砌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
11)隧道不良地质处治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
- 19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12)隧道弃碴场地(包括施工便道)布置图 比例尺用1:1000~1:2000。
13)隧道施工场地布置图 比例尺用1:200~1:500。
14)隧道路面工程(洞内外过渡段)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隧道机电设施图
1)隧道通风、照明及其控制方案图。
2)通风和环境卫生检测设施方案图。
3)照明设施及洞口灯光过渡方案图。
4)供电及其保障设施方案图。
5)消防及其保障设施方案图。
6)紧急救援和疏导方案图。
3.2.7 第六篇
路线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图表
1)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览表 列出全线各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名称、交叉桩号、起讫桩号、互通形式、交叉方式、被交叉道路名称及等级,分别按主线、匝道、被交叉道路或连接线列出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全长、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跨线桥、匝道桥结构类型及数量(米/座),以及涵洞、通道等其它附属工程。
2)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工程数量表 列出互通式立体交叉区内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外的所有主要工程与主要材料数量。其内容应与其它各篇(如路基、路面、桥涵等)的要求基本一致。
3)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比较表 逐处编制此表。列出各方案平面示意图、中心桩号、地名、交叉方式、互通立交形式、被交叉道路名称及等级、土石方数量、拆迁数量、占地面积,主线、匝道及被交叉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20 -
初步设计
收费站数量及收费车道数,附属工程的种类、结构类型、数量,路面结构类型、厚度、面积,桥梁按跨线桥、匝道桥等分别列出交角、结构类型、孔数及孔径、桥长、桥面宽度、墩台形式、基础类型,各方案总造价、主要优缺点及方案采用意见。
4)互通式立体交叉交通量分布图 示出主线、被交叉道路及各转向设计年限日平均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
5)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图 在地形图上直接绘制,不应遮盖原有地形图。示出主线、匝道、变速车道、被交叉道路位置(中心线、路基边线、坡脚(或坡顶)线、标出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平曲线要素点及百米桩),加减速车道及渐变段长度、匝道编号、跨线桥位置及交角、导线点、坐标网格、收费站及管理区、桥涵、通道的位置。示出互通式立体交叉区综合排水系统(位置、水流方向),支挡构造物的设置(工程名称、位置)及改路、改渠等其他工程(工程名称、位置),并绘出主线、被交叉道路、匝道的代表性横断面等。采用整幅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比较方案单独绘制平面图。
6)互通式立体交叉纵断面图 分别绘出主线、被交叉道路和匝道的纵断面图。其内容和路线纵断面图相同。水平比例尺用1:2000,垂直比例尺用1:200。示出互通式立体交叉简图及纵断面图位置。比较方案单独绘制纵断面图。
7)互通式立体交叉横断面图 参照第三篇路基标准横断面图的内容和要求,分别绘出主线、被交叉道路和匝道的路基横断面图。
8)互通式立体交叉区内路基、路面设计图表 参照第三篇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路面结构图、排水设计图等内容和要求,编制立体交叉区(包括主线、匝道、被交叉道路、收费站)内的所有路基、路面及排水、防护设计图表。当立体交叉区设计与主线设计图相一致时,可不绘图,不一致时应绘制。
9)主线(或被交叉道路)跨线桥推荐方案桥型布置图 参照第四篇大、中桥桥型布置图的内容和要求编制,并列出主要工程、材料数量。
10)主线(或被交叉道路)跨线桥推荐方案一般构造图 参照第四篇大、中桥一般构造图的内容及要求绘制。一般桥型或利用通用图的桥梁可不绘此图。
11)主线(或被交叉道路)跨线桥比较方案桥型布置图及一般构造图内容及要
- 21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求同推荐方案。方案明确或全线统一时可不绘此图。
12)匝道跨线桥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桥型布置图及一般构造图内容及要求同主线(或被交叉道路)跨线桥。
13)涵洞、通道典型设计图 绘出互通式立体交叉区内涵洞、通道的典型布置图。比例尺用1:50~1:200。若与交叉区外主线上的涵洞、通道类型一致时,可不绘此图。
14)互通式立体交叉区内其他工程一般设计图 示出其他工程的结构类型、构造、各部尺寸、主要工程、材料数量等。服务设施匝道及连接道路设计图表
1)服务设施主体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参照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工程数量表的内容和要求绘制
2)平面图 参照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图的内容和要求绘制。比较方案单独绘制平面图。
3)纵断面图 参照互通式立体交叉纵断面图的内容和要求,分别绘出主线、连接道路的纵断面图。比较方案单独绘制纵断面图。
4)横断面图 参照互通式立体交叉横断面图的内容和要求,分别绘出主线、连接道路的路基横断面图。
5)服务设施范围内主体工程路基、路面设计图表 参照第三篇的内容和要求,编制服务设施区内(包括主线、连接道路及场区)的路基、路面及排水(不包括地下排水)、防护设计图表。
6)涵洞、通道典型设计图 绘出服务设施区内涵洞、通道的典型布置图。比例尺用1:50~1:200。若与服务设施区外主线上的涵洞、通道类型一致时,可不绘此图。
7)天桥设计图表 绘出服务设施区内天桥的布置图。比例尺用1:50~1:200。若与服务设施区外主线上的天桥类型一致时,可不绘此图。
8)服务设施区内其他工程一般设计图 示出其他工程的结构类型、构造、各
- 22 -
初步设计
部尺寸、主要工程、材料数量等。分离式立体交叉设计图表
1)分离式立体交叉一览表 列出各分离式立体交叉的中心桩号及地名、被交叉道路名称及等级、交叉方式及与主线交角、设计荷载、孔数及孔径、桥面净空、桥梁总长度、上部构造、下部构造、被交叉道路改建长度、最大纵坡等。
2)分离式立体交叉工程数量表 列出分离式立体交叉区内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外的所有工程的工程、材料数量。
3)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图 参照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图内容及要求绘制,并示出被交叉公路或铁路、跨线桥及其交角、桩号和平曲线要素等。
4)分离式立体交叉纵断面图 参照互通式立体交叉纵断面图内容及要求绘制,可与平面图合并绘制。
5)分离式立体交叉横断面图 绘出被交叉道路路基、路面结构等。其内容及要求参照第四篇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及路面结构图绘制。
6)分离式立体交叉桥型布置图 参照第四篇大、中桥桥型布置图内容及要求绘制。有比较方案时,应加绘比较方案图。
7)分离式立体交叉区其他工程一般设计图 参照互通式立体交叉区内其他工程一般设计图内容及要求绘制。通道、天桥设计图表
1)通道、天桥一览表 列出通道及天桥的中心桩号、地名、工程名称、被交叉道路种类、交角、结构类型、孔数及孔径、全长、净宽、净高、被交叉道路改建长度及纵坡、路面类型及厚度等。
2)通道、天桥工程数量表 列出通道、天桥及有关工程的工程、材料数量。
3)通道一般布置图 按不同类型分别绘出典型图。比例尺用1:50~1:200。
4)天桥一般布置图 按不同类型分别绘出典型图。比例尺用1:50~1:200。
- 23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平面交叉设计图表
1)平面交叉设置及工程数量一览表 列出沿线各平面交叉的中心桩号、起讫点桩号、被交叉路名称及等级、交叉形式、交角、引道纵坡、改建长度及工程数量(包括该范围内的主线工程)。
2)平面交叉布置图 在地形图上直接绘制,不应遮盖原有地形图。示出地形、地物、主线、被交叉道路或铁路、交通岛、辅助车道的纵、横断面及设计主要尺寸(如转弯平曲线半径、车道宽度、渐变段长度等)。比例尺用1:500~1:2000。管线交叉设计图表
1)管线交叉设置及工程数量一览表 列出各管线交叉的桩号、地名、被交叉的管线长度及管线类型、所属单位、交角、管线交叉方式(上跨或下穿)、净空或埋深及工程、材料数量。
2)管线交叉设计图 典型及复杂的交叉管线应绘本图。
3.2.8 第七篇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总体设计
1)区域路网关系图
2)说明书
(1)概述
①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②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计标准、技术指标、规模的主要结论及其推荐方案。
③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建设条件
- 24 -
初步设计
①建设环境。
②交通量、交通组成、服务水平。
③主体工程几何指标和构造物分布。
④相邻区域路网各类交通工程设施设置等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⑤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
(3)总体方案设计
①根据对建设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的指导思想,制定设计原则,确定设计界面。
②根据有关规定和规划,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论证管理、养护、服务、监控、通信、收费、供配电、照明、房建等设施的设计方案。
③根据互通式立交、特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布局,确定管理、养护、服务等设施的合适位置和间距,保证交通运行安全所需的最小距离。
④分期实施计划。
⑤设计概算。
⑥下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管理、养护机构
①管理、养护机构现状及规划。
②管理、养护(含紧急救援)业务分析。
③管理、养护机构设置方案 拟定管理养护机构的体制、设置位置、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人员配备、管理养护设备配置等方案。
- 25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5)监控设施
①监控方案及系统构成 包括监控模式、管理(分)中心、监控信息传输、外场设备、监控设备供电、防雷接地、监控软件、监控土建工程等内容,对主要系统应进行方案论证。
②系统功能。
③主要软、硬件技术性能指标。
④机房设计要求 包括房间面积大小、设备布局方案、装修要求、电源、接地等内容。
⑤分期实施方案。
(6)收费设施
①收费方案及系统构成 包括收费制式、收费(分)中心、收费站、收费信息传输、收费设备供电、防雷接地、收费软件、收费土建工程等内容,对主要系统应进行方案论证。
②系统功能。
③主要软、硬件技术性能指标。
④机房设计要求 包括房间面积大小、设备布局方案、装修要求、电源、接地等内容。
⑤分期实施方案。
(7)通信设施
①通信方案及系统构成 包括通信模式、通信网构成、数据音频视频业务传输、通信管道等内容,对主要系统应进行方案论证。
②系统功能。
③主要软、硬件技术性能指标。
- 26 -
初步设计
④机房设计要求 包括房间面积大小、设备布局方案、装修要求、电源、接地等内容。
⑤分期实施方案。
(8)供配电设施
①供配电方案论证 包括外电进线方案、变电所或箱式变电站设置方案、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用电设备配电方案等。
②分期实施方案。
(9)照明设施
①照明方案论证 包括隧道照明、互通式立交照明、收费广场照明等内容。
②照明节能方案论证。
③分期实施方案。
(10)服务设施
①根据相关道路服务设施的设置情况,结合路线平、纵指标和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等情况,通过比选确定服务设施的位置。论证同其他设施(如收费站、互通立交等)合并设置的可能性。
②逐处论证比选服务设施的型式、功能、规模等。说明与公路主体的连接、与地方道路的关系、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③功能与规模论证 论证和确定服务设施内各功能设施(如停车场、餐厅、厕所、加油站、住宿及办公区等)的规模,确定总建筑面积。
④总平面设计 确定各设施的平面布局,确定总占地面积。
⑤分期实施方案。
- 27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11)房屋建筑
①论证工程规模(如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等)和设计标准(包括工程等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②总平面设计。
③建筑、综合景观设计及方案比选。
④结构、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设计。
⑤建筑节能设计。
⑥分期实施方案。
(12)设计概算 编制依据、原则、范围及概算。
3)图表及附件
(1)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总体布置图 在路线平面缩图上示出管理(分)中心、养护工区、服务区、停车区、监控(通信、收费)(分)中心、隧道管理站、收费站、通信站、变配电所、主要监控外场设备等各类设施的布置位置。示出相邻区域路网的主要交通工程设施的布设位置。
(2)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位置图 以线框方式示出管理、养护、服务、监控、通信、收费等设施以及互通立交、特大桥梁、隧道、市(县)地界等的位置(桩号)、名称等。
(3)建设规模汇总表 列出主要工程量,汇总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4)附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测设合同,有关部门的意见及协议、纪要等。管理养护机构
1)管理养护机构设置方案图。
2)管理养护业务流程图。
- 28 -
初步设计
3)管理养护机构业务人员编制表。
4)管理养护机构建筑面积及占地一览表。
5)管理养护设备机具配置表。监控设施
1)监控设备及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分别列出。
2)监控外场设备布置一览表。
3)监控外场设备布置图。
4)监控系统构成图 监控(分)中心、隧道管理站及各子系统构成图,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分别绘制。
5)监控系统软件流程图。
6)系统设备布置图 监控大厅、综合控制台、监视器墙等。
7)一般构造、安装图。
8)监控外场设备供电路由图。
9)其它图表。收费设施
1)收费设备及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分别列出。
2)收费土建工程数量汇总表。
3)收费(分)中心、收费站布置及网络构成图 示出沿线收费(分)中心和收费站的位置、数量等及其收费制式。
4)收费系统构成图。
- 29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5)收费广场平面布置图。
6)其他图表。通信设施
1)通信设备及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分别列出。
2)通信管道工程数量汇总表。
3)通信(分)中心、无人通信站布置及网络构成图 示出沿线通信(分)中心和无人通信站的位置、数量等及其传输网络构成。
4)通信系统构成图。
5)通信管道埋设位置横断面图。
6)其他图表。供配电设施
1)供配电设备及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分别列出。
2)供电系统构成图。
3)变电所设备布置及接地系统图。
4)其他图表。照明设施
1)照明设备及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分别列出。
2)照明系统构成图。
3)其他图表。
- 30 -
初步设计 服务设施
1)服务设施规模汇总表。
2)总平面布置图。房屋建筑
1)房屋建筑(除服务设施外)规模汇总表。
2)各站点(除服务设施外)总平面布置图。
3)各站点建筑平、立、剖面。
4)主要建筑效果图。
5)收费天棚建筑方案。
6)收费天棚效果图。
3.2.9 第八篇 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环境敏感区一览表 列出沿线环境敏感区(如水源、文物保护单位、居民区、医院、学校、疗养院等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的位置(桩号)、重要影响因素、影响范围和采取的工程措施等。环境保护工程数量表。降噪设计图 绘出降噪设施(如声屏障、降噪林等)的位置、结构类型、主要尺寸及规格等。比例尺用1:5~1:200。污水处理设计图 比例尺用1:20~1:500。取土场、弃土场处理设计图。其他环保工程设计图。植物配置表。
- 31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景观工程数量表。景观设计图 绘出典型路基段断面、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隧道洞口等典型公路区段的景观设计图。高速公路重要区段及硬质景观应绘制效果图。
3.2.10 第九篇 其他工程 渡口码头表 列出桩号、地名或河名、河流宽度、工程或设备名称、主要工程数量等。渡口码头平面布置图 示出渡口码头区内地形、地物、管理机构位置、停车场位置、防护工程位置、码头护岸、水流方向及斜交角度。比例尺用1:500~1:1000。渡口码头纵断面图 示出引道纵坡、水位、边坡加固等。列出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水平比例尺用1:500~1:2000,垂直比例尺用1:50~1:200。其他工程表 分别列出桩号、工程名称(改移道路、改移河道、悬出路台、防雪走廊、港湾式停车带、观景台等)、数量等。其他工程一般布置图 改移道路、沟渠(河)应示出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图等,比例尺根据需要确定。
3.2.11 第十篇 筑路材料 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表 列出材料名称、料场编号、位置、桩号、上路桩号及运距、材料及料场状况、材料品质(指满足工程设计需要情况)、储藏量、供应量、覆盖层种类及厚度、成料率、开采运输方式,所需便道、便桥长度等。材料试验资料表 分别列出砂、土、石、水、石灰、粉煤灰等不同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必要时包括化学性质)及路基、路面、桥梁、防护、隧道等工程设计中所需的混合料的试验结果,并列出各种材料的料场或产地、取样地点、取样时间等。试验项目应根据设计所需而定。路基填料应有击实及CBR试验资料等。沿线筑路材料供应示意图 示出路线的桩号、主要工程和按施工组织方案布置的路面混凝土和粒料集中加工场及路线两侧主要料场的位置,材料(包括
- 32 -
初步设计
外购材料)上路桩号及距离。特大桥、大桥、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重点工程及施工场地应各自分别计算运距;路面及其他构造物等可全线或分段计算筑路材料平均运距。
3.2.12 第十一篇 施工方案 工程概略进度图 根据项目工可批复的施工期限、施工条件以及施工方案按年和季度进行概略安排。列出工程项目单位、数量,按年和季度示出各项工程施工起止时间、浮动时间、衔接时间。施工便道主要工程数量表 列出施工便道的长度、宽度、防护工程圬工数量、便桥数量等。其他临时工程一览表 列出工程名称(独立便桥、预制场、拌合场、钢梁、电力线等)、地点或桩号、工程项目及数量等。公路临时用地表 列出位置或桩号、工程名称、隶属(县、乡、个人)长度、宽度、土地类别及数量等。
3.2.13 第十二篇 设计概算
设计概算应按交通部现行《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及其他相关的规定编制。
- 33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3.3改(扩)建公路工程
改(扩)建公路的初步设计除按第3.2条的规定编制外,应增加下列内容。本条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它公路可参照执行。
3.3.1 第一篇 总体设计 建设条件
1)原有公路的等级、标准。
2)原有公路使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设计
1)改(扩)建原则。
2)原有公路各种交叉的设置规模、数量、密度,以及改建后利用、改造、增设的各种交叉设置规模、数量、密度等情况。
3)原有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置情况。改建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置原则、设置位置、规模等的情况。
4)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原则,保证原有公路交通运营的措施,临时交通工程方案的论证比选情况。路线
1)原有公路平、纵面指标的采用情况。
2)根据实测原有公路的坐标、高程拟合的平、纵面线形与原设计的对比情况。
3)根据拟合的平、纵面指标,结合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叉、沿线设施的改建方案,说明路线平、纵面设计方案的比选论证情况。
4)平、纵指标的采用及与原有公路平、纵指标的对比情况。
- 34 -
初步设计 路基、路面
1)原有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组成、使用状况等。
2)原有路基状况及检测的主要结论。
3)原有路基防护、排水的主要形式及其使用状况。
4)原有路面状况及检测的主要结论。
5)改建公路路基、路面及排水的主要形式及与原有公路相应结构之间关系。桥梁、涵洞
1)原有桥梁、涵洞的分布情况。
2)原有桥梁、涵洞与沿线水系、农田水利设施等的适应情况。
3)原有桥梁、涵洞的结构现状及检测的主要结论。
4)采用改(扩)建所荷载标准对原有桥梁、涵洞进行结构验算的主要结论。
5)新建桥梁、涵洞与原有桥梁、涵洞连接(含原有桥梁、涵洞之间的相互连接)方案的比选与论证。按不同桥梁、涵洞结构形式分类进行方案比选,确定推荐的连接方案。
6)原有桥梁、涵洞维修加固方案的比选与论证。按不同桥梁、涵洞结构形式分类进行方案比选,确定维修加固方案(含全部或部分拆除重建)。
7)附属构造的维修、改造方案。6 隧道
1)原有隧道分布情况。
2)原有隧道平纵面线形、建筑限界及内轮廓、支护衬砌结构、防排水措施、洞门形式、通风、照明、消防、监控及隧道交通工程等设计和使用情况。
- 35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3)原有隧道支护衬砌结构现状检测的主要结论。
4)原有隧道的利用情况。
5)改建隧道设计方案。
6)改建隧道施工组织方案。路线交叉
1)原有公路路线交叉的设置情况。
2)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路网布局、城镇发展规划、地形地质条件等,结合地方政府意见,对原有及新增互通式立交的设置进行综合论证。
3)全线分离式立交、通道、天桥等路线交叉的设置原则、标准、规模及与原有交叉构造物的相互关系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1)原有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基本情况。
2)改(扩)建公路交通工程的设计原则、标准、工程规模及原有交通工程设施的利用情况。
3)施工期间临时交通工程设置方案说明。环境保护
1)原有公路环境保护设施及改(扩)建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保护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2)原有建筑材料的利用及废弃情况。施工方案
1)原有公路在路网中的作用分析。
- 36 -
初步设计
2)改(扩)建施工中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叉等专业的施工对原有公路交通通行的影响及保通措施。
3)分离式立交和通道改建对地方道路交通运行的影响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4)施工期原有公路交通限流、分流、封闭及绕行等管制措施的可行性分析,拟采取的交通组织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本表应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
1)原有公路技术指标。
2)改建道路的技术经济指标。
3.3.2 第二篇 路线 路线平面图 应示出拟合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路线纵断面图 应示出实测原始地面线和地面高程数据,绘制拟合的设计线、设计高程或设计线、设计高程。公路用地图 应示出原有公路用地界、改建公路用地界、新增公路用地情况。
3.3.3 第三篇 路基路面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示出原有和改建后的路基宽度、车道划分、边坡坡率及新旧路基衔接情况。新旧路基衔接工程数量表 列出起讫桩号、长度、简要说明、工程数量等。新旧路基衔接工程设计图 示出原有路基及加宽路基、原有路基边坡开挖方式及衔接方式。原有公路路基、路面构造物利用、维修、拆除工程数量表。
3.3.4 第四篇 桥梁、涵洞
- 37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原有构造物现状表 列出构造物位置(桩号和地名等)、构造物名称、结构类型、设计标准及各主要尺寸、修建年月、是否利用等,并附简要说明。特大、大、中桥桥梁表 列出中心桩号、河流名称或桥名、改(扩)建宽度、孔数及孔径、交角、全长、上、下结构类型、加宽方法、维修加固方法等。小桥表 列出中心桩号、河流名称或桥名、改(扩)建宽度、孔数及孔径、交角、全长、上、下结构类型、加宽方法、维修加固方法等。涵洞表 列出中心桩号、结构类型、改(扩)建宽度、孔数及孔径、交角、填土高度、长度、设计流量、加宽方法、维修加固方法等。桥梁加宽设计
1)特大、大、中桥主要工程数量表 按上、下部结构列出新建、连接部及部分拆除原桥的工程材料数量。
2)桥梁连接、加宽构造图(常规结构)应按不同结构形式、不同跨径分别绘制。
(1)绘出推荐方案的立面、平面、断面、各部构造尺寸及数量等。示出连接部位大样,比例尺用1:50~1:200。阐述本方案的施工方法及受力特点。
(2)桥梁连接、加宽构造图比较方案 内容与推荐方案相同。
(3)一般构造图 绘出加宽部分的上部构造的各部尺寸,列出材料数量表。
(4)主要构造图 绘出加宽方案主梁(板)钢束布置图,列出材料数量表。
3)特大、大、中桥设计图
(1)桥位平面图 示出桥位地形、桥梁位置、原有桥梁边线、改(扩)建宽度及调治构造物、防护工程等。桥头接线应示出路线中心线、路基边缘线、公里及百米桩、直线或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桥梁长度、宽度、锥坡、桥梁中心桩号和交角。比例尺用1:500~1:2000。
- 38 -
初步设计
(2)桥型布置图 绘出原有桥梁(包括主要调治构造物和防护工程)的立面、平面、横断面和各部构造尺寸等(包括原有桥梁宽度、改(扩)建宽度)。示出河床断面(山区或地形复杂的桥梁应有三条地面线)、地质分界线、各种设计水位、冲刷深度、墩台高度及基础埋置深度、桥面纵、横坡度等。当为弯桥或斜桥时,还应示出桥轴线半径、水流方向及斜交角度。还应在图的下部各栏中示出里程桩号、设计高度、坡度、坡长、竖曲线要素、平曲线等。说明加宽方法。列出主要工程材料数量表。比例尺用1:200~1:2000。
(3)一般构造图 绘出桥梁的上部构造(常规结构可不出)、下部墩台及基础的各部尺寸,连接部大样,分上、下部列出材料数量表,阐述本方案的施工方法及受力特点。
(4)主要构造图 绘出加宽方案主梁(板)钢束构造图、数量表(常规结构可不出)。
4)小桥主要工程数量表 按上、下部结构列出新建、连结部及部分拆除原桥的工程数量。
5)小桥连接、加宽构造图 应按不同结构形式分别绘制。绘制小桥立面、平面、断面、各部构造尺寸及数量等。示出连接部位大样,比例尺用1:50~1:200。阐述本方案的施工方法及受力特点。
6)涵洞主要工程数量表 列出新建、连接部及部分拆除原涵的工程材料数量。
7)涵洞连接、加宽构造图 应按不同结构形式分别绘制。绘出涵洞的立面、平面、断面、各部构造尺寸及数量等。示出连接部位大样,加固构造图。比例尺用1:50~1:200。阐述本方案的施工方法及受力特点。桥涵维修、加固设计
1)特大、大、中桥主要工程数量表 按上、下部结构列出维修、加固及部分拆除原桥的工程材料数量。
2)特大、大、中桥设计
(1)桥型布置图 绘出桥梁(包括主要调治构造物和防护工程)的立面、平
- 39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面、横断面和各部构造尺寸等。示出河床断面、地质分界线、各种设计水位、冲刷深度、墩台高度及基础埋置深度、桥面纵、横坡度等。当为弯桥或斜桥时,还应示出桥轴线半径、水流方向及斜交角度。还应在图的下部各栏中示出里程桩号、设计高度、坡度、坡长、竖曲线要素、平曲线等。说明加固方法。列出主要工程材料数量表。比例尺用1:200~1:2000。
(2)一般构造图 绘出桥梁的上部构造、下部墩台及基础的各部尺寸(所需加固部分),列出材料数量表。
(3)主要构造图 绘出加固方案构造图、数量表。比例尺用1:50~1:200。阐述本方案的施工方法及受力特点。
3)小桥主要工程数量表 按上、下部结构列出维修、加固的工程材料数量。
4)小桥加固构造图 应按不同结构形式分别绘制。绘出加固方案的构造、数量表。比例尺用1:50~1:200。阐述本方案的施工方法及受力特点。
5)涵洞主要工程数量表 列出维修、加固的工程材料数量。
6)涵洞加固构造图 应按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加固方法分别绘制出加固方案的构造图、数量表。比例尺用1:50~1:200。阐述本方案的施工方法及受力特点。
7)废弃拆除原有桥涵及其他构造物表 列出中心桩号、河名或桥涵名称、交角、孔数及孔径、长度、结构类型、废弃原因及拆除数量。
8)服务区、停车区连接通道设计图表。
3.3.5 第五篇 隧道 原有隧道现状调查表 列出进出口的桩号、平纵面指标、围岩分级、支护衬砌类型、施工方法、修建时间、结构现状、利用情况。利用隧道的安全配套设计方案。改建隧道设计图。
- 40 -
初步设计 改建隧道施工方案图。
3.3.6 第六篇 路线交叉
互通式立交设计中应示出拟保留利用匝道的纵断面图。
3.3.7 第七篇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原有交通工程设施调查表 列出原有主要交通工程设施的品牌、材质、建设时间、结构现状、利用方案比较表。
3.3.8 第十一篇 交通组织设计 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图 包括路网分流、绕行设计方案和交通管制措施等设计图;为保持原有公路畅通及地方道路的通行而设置的临时工程设计图。临时交通工程一览表 列出序号、名称、单位及数量、备注等。
- 41 -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3.4 基础资料
3.4.1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3.4.2 专题研究成果资料。
3.4.3 地震灾害性评价报告。
3.4.4 地质安全性评价报告。
3.4.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4.6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如果有)。
3.4.7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资料。
3.4.8 综合地质勘察(遥感航片、调绘、物探、钻探)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等资料。
3.4.9 水文调查与计算资料,流速、流量模型试验等资料。
3.4.10 原有公路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检测结果及评价报告。
3.4.11 其他。
- 42 -
第四篇:ISO9000文件编制办法.
ISO 9001:2000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一.概 述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和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见证的文件.文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沟通意图,统一行动而产生增加价值的效果.文件在五个方面起作用(实现产品质量和质量改进,培训,可追溯性,提供客观证据,体系评价).它是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的结果,是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具有完整严密,统一协调和科学严谨的成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便使有关人员有效地遵循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规定;同时,向供方提供足够的证据,说明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四类文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记录),按作用可分为法规性文件和见证性文件两类.质量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用以规定质量管理工作的原则,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规定各项活动有目标,要求,内容和程序的文件.属这类文件有质量方针政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计划等.它们是组织内部实施质量管理的法规,是组织内部各级各类人员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依据.在合同环境下,这些文件是组织向顾客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用以表明适用性的证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见证文件是用以表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证实其有效性的文件,质量记录属于这类文件.这些文件记载了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实施情况和产品质量的状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见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按其适用的范围可分为通用性文件和专用性文件两类.质量管理体系的通用性文件是指适用于组织承制的各项产品(服务)而为组织长期遵循的文件.属于这类文件的有质量方针政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质量管理体系的专项性文件是指就某项产品(服务)的特殊要求编制的专项文件.它是作为对通用性文件中一般规定的补充,属于这类文件的是质量计划.各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于其内容,作用,篇幅和数量的不同,发布的形式和管理的方法也各异.质量方针政策在习惯上一般不列为单项文件单独发布,而是纳入质量手册一起发布.程序文件可以采取单份编制和汇编成册管理的形式也可与手册编在一起.质量记录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表式,二是实体状态的记载,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结果的是表式.它采取汇编发布和分发使用的形式.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特性和原则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一套完整严密,统一协调和科学严谨的管理法规,它有以下的特性和原则要求:
1.指令性 质量手册应当由组织的最高领导者批准签发,正式发布,成为组织全体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质量管理方面的基本法规.作为基本法规,它能防止人为的随意性,保证质量管理的连续性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2.系统性 质量手册所阐述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质量手册应就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阶段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因素进行控制作出规定.质量手册所阐述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结构合理,接口明确,要素选择剪裁恰当,层次清楚,各项程序有序且连续.3.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适合本组织实际,追求有效性,不拘一格,无统一格式,无标准文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最好的,也是最实际的.4.可检查性 质量手册应就所述及的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职责,活动的要求和时限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尽可能予以定量,便于监督和审核.三.质量方针和目标
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即为组织的质量总方针和具体目标.总方针是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全部宗旨和方向的阐述.例如:某组织的总方针是:“本企业的方针在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的需要和期望,并在质量信誉方面保持领先地位.”总方针只能明确总的指导.为了给具体行动提供指南和对行为原则作出规定,还应制订一系列具体的质量目标.这些目标有设计质量目标,采购目标,工序控制目标,质量检验目标,质量奖惩目标和与质量有关的人事目标等.如采取目标中,有供方评价,择优订货和对供方提供技术援助等目标;质量奖惩中,有按质论奖和实施质量否决权的目标等等.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订,可由质量管理部门先提出各项问题及其可供选择的内容,征询各级领导的意见,然后起草成文提供最高管理者审批.四.质量手册的编制
(一)概述
质量手册是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实践的文件.它是质量管理体系作概括的表述,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主要文件,也是在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在组织内部,质量手册是内部实施质量管理的基本法规.它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质量手册作为组织内部有权威的文件,为各项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质量手册系统,原则地规定了各项质量职责和程序,以协调体系的运行和为质量审核提供依据,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质量手册对外是组织质量保证能力的文字表述,以使供方和第三方确信,本组织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能保证承制产品(服务)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二)质量手册的种类
质量手册可以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全部活动或只涉及其部分活动.因而,按其内容,作用和范围的不同,有多种类型.1.质量手册按其阐述的质量管理体系层次分,可分为总质量手册,部门的质量手册和职能的质量手册三种.总质量手册阐述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规模大的组织中,可以根据体系分析的结果和实际需要,对处于下一层次的部门的质量管理子体系和职能质量管理子体系,分别编制相关部门的质量手册和职能质量手册,用于内部管理.职能质量手册有设计质量管理手册,采购质量管理手册和工艺质量管理手册等.2,.质量手册按其适用的产品分,有各类产品的质量手册.有的组织承制的产品在类型,结构和功能方面差别很大,且又各自建立生产线,一般应考虑编制各产品的质量手册.(三)质量手册的编制原则和要求
质量手册的编制在体系分析后进行,是在体系的初步设计阶段形成的文件.该文件应当按照体系分析的结果,对体系的构成,各个过程的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接口作出系统,明确和原则的规定.编制质量手册除符合前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原则外还应当符合以下几项要求.1.质量手册应围绕明确的质量目标,对为实现目标所要开展的各项活动作出规定,这些活动的重点是掌握现存的或潜在的质量问题,适时地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并提供必要的证据.2.质量手册应符合政府和其他第三方发布的有关的各项法规,条令,标准和国际公约的规定,应满足订货合同中的有关要求.同时,还应适合其他的环境条件,使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环境适应性.3.质量手册中所述的各项内容和所作的规定,应与它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组织内部其它的管理制度之间协调统一,不能有矛盾和含糊不清的规定.4.质量手册的规定应当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标准,经验和科学技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5.质量手册的内容应结合组织的具体情况,充分估价目前在管理,技术和人员方面实施各项规定的能力,使各项规定切实可行.对于在主观上经过一定的努力仍做不到的或客观上尚未具备实施条件的,可另立文件备查,暂不列入质量手册.当然,暂不列入的内容中,不能包括在法规和合同中已经规定必须执行的要素和必然会对产品质量发生较大影响的要素.此外,质量手册的术语要规范,文字要正确,语言要精炼,文章结构应严谨.同时,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就要素的内容,要素间的关系和质量控制程序概括地作出原则规定.(四)质量手册的构成和内容
组织编制质量手册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章节结构,没有统一的程式,可以删减标准第七章“产品实现”中的某些要求,其详略程度和编排可以根据组织的规模和产品的复杂程度有所不同.质量手册一般由封面,概述,正文或附录等几部分组成.一.封面部分 没有统一格式,封面应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手册标题.质量手册四字用较大字体印在中间偏上位置.(2)版本号.可以直接编在文件编号内或印在封面中间,如“第一版”,如果不是首次发布的手册,还应标明版次.(3)组织名称.组织的名称应用全称,排在封面的上部或下部.(4)文件编号.按组织关于文件标记,编目的规定,决定手册的文件编号,排在封面的右上角.(5)受控状态.放在中下部.(6)发放编号.按手册发放的数量编顺序号,排在中下部.各手册的持有者应有相应的编号,以便登记管理.二.概述部分
a.批准页.批准页中撰写组织最高管理者批准实施的指令,签署及日期.b.任命书.由总经理签发的管理者代表任命书.c.目录.目录是手册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由章号,章名和页次组成.篇幅长的手册,可编入节号,节名.在目录中应能反映出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要素.d.质量手册说明.叙述手册的主题内容,性质,宗旨,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手册的发放范围,持有者资格,领发手续,保管要求与责任,手册密级,评审,修改控制和换版程序作出简明的阐述和原则规定.如对标准有删减的,应说明理由,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在限于既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能力,也不免除组织的相应责任的那些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这个前提下,删减标准中的有关条款;引用或配合使用的有关标准和文件,术语和定义(质量手册中采用的术语,若现行标准中已有规定者,可说明所依据的标准;无规定者,则应给出定义或说明).e.质量手册修改控制 手册的管理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这里只记录修改手册的章节,条款,修改日期,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f.组织概况 组织概况主要阐述的内容包括组织性质,规模,产品类型,设施,能力和质量情况等其中,重点要阐明生产设施,检测手段和技术力量.同时应注明组织所在的地址,电话,传真,邮编等.g.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主要用图示来表述,辅以文字说明.用以说明的图有组织机构图,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图.h.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表.将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过程职责分配到各职能部门或个人.三.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一般按标准要求及层次划分章节进行阐述.在编写质量手册时,可以将若干项要求合为一章阐述,也可以将一项要求分写成几章.章节的顺序一般可按标准中所列各项要求的顺序编排,也可以按组织结构,质量职责和其他要求依次编排.其要求的顺序,一般采用过程方法按顺序阐述.其要求一般应阐述下述的各项内容.1.目标和原则.阐明该要求的目标和实施要求应遵循的准则.要求的目标是指其职能发挥至最佳状态时应达到的期望目的的.2.活动程序.质量手册要原则规定要求的活动程序,必要时应辅以工作流程图和信息流程说明.应就程序中各阶段阐明其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转换和输出三个方面.在输入方面,应列出输入的文件,物品和人员的项目,它是活动的依据.在转换方面,要原则规定活动的条件,内容,阶段,要求,方法,承担部门或人员.在输出方面,应列出与输入项相应的输出项目,它是活动的结果,包括在活动中形成的书面证据形式和记录项目,以表明要求的证实程度.同时,还应规定各项活动之间的分工界限和工作接口及协调措施.3.与其它要求间关系.应阐明要求与其它要求的联系及接口.明确规定本要求所含各项活动内容范围,以示与其它要求各活动间的区别.上述三项内容的层次编排,可视情而定.阐述程序的程度不宜过于详细,以能概括和覆盖各项要求为宜,详细的各项活动的工作程序可在程序文件中作出具体规定,在手册中也可以引用这些文件.正文主要内容有:
4.0 质量管理体系 阐述建立体系目的,范围,职责,要求等以及其他相关内容(也可包括文件控制程序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5.0 管理职责 内容包括管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方针,质量策划(质量目标),职责和权限(各级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应有详细的制度作出规定.在质量手册中,只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从事质量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工作的组织高层领导,独立行使权力的人员,合同环境下的组织代表等岗位以及生产技术业务部门的质量职责作出原则的规定),管理评审.6.0 资源管理 包括资源的提供,人力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基础设施,工作环境.7.0 产品实现 内容有实现过程的策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8.0 测量,分析和改进 包括顾客满意程度测量,内部审核,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数据分析,改进(持续改进的策划,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正文内容在编写时可参考辅导材料中第三章第二节《ISO 9001标准理解及实施要点》.四.附 录
附录主要是文件清单,质量记录清单.也可将两份清单作为文件独立出来不予附录.在实施2000版ISO 9001标准过程中,有的组织在编制的质量手册时将程序文件一同编入手册,将其作为一个章节,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各组织可视情况自行决定分开还是合并编写.(五)质量手册的管理
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文件,所以除了一般对文件的管理要求之外,还应就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规定.(1)归口管理部门
手册的归口管理部门一般为质量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编制,校审,修订和换版;负责对质量手册的内容进行解释并使有关人员理解手册;确定分发范围,对质量手册的保管情况进行检查.(2)编制程序
质量手册的编制应有计划地进行.应规定质量手册的编制,评审,审定和批准程序,明确人员及其职责.其程序如下:
1.质量手册的编制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设计中的总体设计过程,应在组织质量负责人的主持下进行,选择熟悉经营,管理,生产和技术的文字能力强的人员负责编写.2.在初稿编制结束后,应由组织的领导和各部门的代表进行评审,协调统一认识,然后按评审意见进行修改.3.由组织的质量负责人对修改稿进行审定.对评审中分歧较大的意见,必要时请求组织最高管理者裁决.4.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3)发放管理
手册的发放应规定发放范围及其数量,编号登记并办理签收手续,明确质量手册持有者或保管人.(4)更改控制
为了保证质量手册的适用性,应根据需要对手册进行更改 ,并进行更改管制.应制订修改程序,严格履行更改的审批手续,保证所的持有者都使用统一的现行有效的质量手册.手册更改必须发放书面修改通知.通知中除了写明修改内容之外,还应规定修改项生效的实施时间.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引起质量手册修改.1.机构及其职能变动或人员调动;
2.经营环境和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
3.有差错或含糊不清之处;
4.引用的法规和标准已修改;
5.相关的其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已修改;
6.合同已修改;
7.质量审核和复审中提出了改进要求.质量手册的修改是经常进行的.为了便于修改,质量手册可采取活页装订的形式,在修改时采取换页的办法.(5)手册换版
当组织的建制变更,经营环境和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必须遵循的法规有重大更改或原版发布已满一定的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则应对手册进行换版.若环境因素变化大时,应对质量管理体系重新设计.五.程序文件的编制
(一)概述
程序是为实施某活动所规定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程序必须制订成文件,这些文件称为程序文件.它通常规定某项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范围:规定做什么;由谁做;何时,何地和如何做;使用何种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其控制和记录.它是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初步设计的结果,在详细设计阶段形成的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ISO 9001:2000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面规定了6个基本程序文件(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这是所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必须形成的程序文件.一个组织应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需要确保适宜性,“不要求”,并非是“不允许”,组织可根据“如果没有形成文件的程序就不能保证质量时,则应制订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原则,去决定程序文件的数量和繁简程度.而且,即使需要编制文件,也不一定是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大纲
封面 基本同质量手册
正文部分主要有:
1.标题 标题由管理对象和业务特性两部分组成.例如:”文件控制程序“中的文件控制是管理对象,程序是管理业务特征.2.目的 简要说明编制该程序的目的,一般不超过50字.3.适应范围 适用范围主要规定应用领域.4.职责 阐述与该程序相关部门的职责.5.程序 规定活动遵循的准则和应达到的期望目的.规定流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输入和输出的内容,包括工件,器具,材料,文件,记录和报告,单据等物品或文件,并明确它们与其它要求的接口;规定开展各环节活动在资源方面应具备的条件;明确每个环节内转换过程中的各项因素,即由谁(部门,岗位),依据和采用什么文件和器具,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控制,形成什么记录和报告及其相应的签署手续,记录,信息反馈和人员职责.对工作流程,可辅以工作台或文件的流程图表述图内所用符号代号和线条的含义应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对不易理解的要在图中予以注明.6.相关文件 列出与该程序相关的程序和其它文件目录.7.质量记录 在程序文件正文后面,应附上质量记录样式或写明编号和名称,以便于贯彻.编制过程
程序文件的编制可以分为计划,编制,校审,审定和批准几个阶段.1.计划 按照程序项目制订程序的编制计划.明确各程序的目的,范围和内容要求,统一规定程序文件的格式,体例,章节编排,术语和符号,按编,校,审,批确定责任人员和决定工作进度及完成期限.2.编制 程序的编制可由质量管理部门集中人员编写,也可组织职能部门分工编写.3.校审 校审工作可先按单项程序校审和修改,然后对其中的主要程序组织评审,并协调统一各部门的意见.对评审中提出的意见,应分析采纳,进行文件修改.一份较完善的程序文件,往往要在校审阶段进行多次修改.然后,由主持程序编制的负责人进行审定,由组织分管质量工作的领导批准.审批工作按单项程序文件进行.在审批工作结束后,汇编成册发布.编制要求
程序文件编制的要求基本上与质量手册编制要求相同.程序文件的编制,特别要注意协调性,可行性和可检查性.程序的内容必须符合质量手册的各项规定并与其它的程序文件协调一致.在编制程序文件时,可能会发现质量手册和其它程序文件的缺点,这时应作相应的更改,以保证文件之间的统一.程序文件中所叙述的活动过程应就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作出细致,具体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基层人员的理解,执行和检查.程序文件的管理
程序文件的管理要求与质量手册的管理基本相同.其中关键是要搞好更改控制.由于程序文件项目多和复制的份数多,因而更要严格控制,保证不使用无效的或作废的程序文件.六.作业指导文件的编制
这类文件是对质量手册,质量计划或程序文件的补充,以阐明具体有要求为主,是使质量管理体系可能实施的关键信息.其形式有产品规范,工艺规范,图纸等.(一)作业指导文件的分类
—— 管理细则:即用于规定某一具体管理活动的具体步骤,职责和要求的文件.—— 产品标准:即用于规定某项产品的具体标准.—— 工艺规范:即用于生产规定产品所应采用的方法.—— 操作规程:即用于操作某一设施或设备的具体方法.—— 检验规范:即用于检查所提供的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产品标准的方法.—— 指令性文件:即用于命令由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做某项工作,此类文件一般采用表格来规范其形式,常常被称为一次性有效文件.注意不要将此类文件与质量记录相混淆,前者是工作的依据,后者是工作结果的记录.—— 图示,图纸等.上述这些类别的文件通常泛指为作业指导文件.(二)作业指导文件的编写与审核方法
—— 根据程序文件中规定的作业指导文件的要求确定作业指导文件的数量;
—— 清理现有的作业指导文件,分析其正确性,适用性,完善性;
—— 列出需要整理,补充,修改或删除的作业指导文件目录;
—— 制定编写计划,明确编写要求,一般由作业指导文件使用人编写;
—— 由文件编写小组组织文件使用部门相关人员对协调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审核;
—— 通过试用考察其正确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修改后正式下发执行.(三)作业指导文件的一般内容
* 标题,适用范围,唯一性标识
—— 标题应直接反映适用于什么工作;
—— 适用范围除了说明适用工作外,必要时还应注明适用的产品,部门,场所,时间等;
—— 应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唯一性编号标识.* 作业资源条件
—— 设备(包括仪器,仪表的名称),型号,规格,编号,设立条件(电压,电流,温度,时间,速度,压力,比重,密度等);
—— 工具名称,数量,规格;
—— 工作环境要求;
—— 需用物品名称,数量;
—— 需要参考的文件与图表的名称,编号.* 作业方法与步骤
—— 按专业技术和工艺要求的顺序编写;
—— 遵照人体动作经济原则;
—— 遵照工具,设备经济原则;
—— 遵照物流,场所布置经济原则;
—— 可使用流程图,样品,插图,照片等形式,以便更加清楚,鲜明;
—— 适当时可指明记录要求.* 作业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 每项作业的具体标准;
—— 涉及本作业的质量检查的标准;
—— 涉及本作业的统计抽样的标准.* 安全提示
—— 涉及到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因素,应提出并有保护措施.* 标准工时
—— 标准工时是时间研究,统计综合的结果,是衡量作业效率的尺度.* 注意事项
—— 提醒作业者最容易忽视的事项,也是重要的事项.七.记录的编制
按ISO9001:2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应按标准要求和组织确定的要求形成活动的证据文件,即记录.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记录是最基础的文件,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记录一般应设计固定的格式.记录表格设计的要求
—— 记录表格的设计一般应与其相关的文件同时进行编制,以使记录与相关文件协调一致,接口清楚;
—— 规划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记录;
—— 规定表格名称,标识方法,编目,表格形式,记载的项目,填写,审核与批准要求;
—— 应避免重复性,内容和格式安排应考虑填写方便;
—— 与所对应文件的要求不应有矛盾或遗漏的内容;
—— 兼顾周期性与信息容量,便于收集装订和保存;
—— 设立”备注"栏,以适用于特殊情况;
—— 规定一式几份和传送部门.记录表格设计方法
—— 根据程序文件中规定的记录的要求确定记录表格的数量;
—— 清理现有的记录表格,分析其正确性和适用性;
—— 列出需要补充,修改的记录表格目录;
—— 按记录表格使用部门落实设计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
—— 由文件编写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审核每份记录表格;
—— 试用记录表格,跟踪评价其正确性和适用性,修改不完善之处;
—— 按规定的权限审核,批准,印刷(必要时);
—— 汇编成册(也可附在每份程序文件之后),并编制记录目录清单,发布后执行;
—— 必要时,可对复杂的记录表格形式注明其填写方法.(三)记录的管理
记录的管理按标准要求,制订专门的控制程序,控制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存期限和处置办法.
第五篇: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办法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办法
交财发〔2000〕207号
第一条 为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正确核定新增资产价值,全面反映投资者的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交通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是指列入国家和地方交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公路、水运及其他基本建设项目。
第三条 竣工决算报告是考核交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反映建设成果的文件,是确定交付使用财产价值、办理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
建设单位要有专人负责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保管工作。项目完建后,要组织工程技术、计划、财务、物资、统计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共同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工作。
第四条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后,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办法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没有编制竣工决算报告的项目不得进行竣工验收。第五条〖HT4”SS〗竣工决算报告应当依据以下文件、资料编制:
(一)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或调整概算、变更设计以及开工报告等文件;
(二)历年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三)经审核批复的历年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四)编制的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
(五)历年有关财产物资、统计、财务会计核算、劳动工资、审计及环境保护等有关资料;
(六)工程质量鉴定、检验等有关文件,工程监理有关资料;
(七)施工企业交工报告等有关技术经济资料;(八)有关建设项目附产品、简易投产、试运营(生产)、重载负荷试车等产生基本建设收入的财务资料;
(九)有关征地拆迁资料(协议)和土地使用权确权证明;(十)其它有关的重要文件。
第六条 竣工决算报告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一)竣工决算报告的封面、目录;(二)竣工工程平面示意图;(三)竣工决算报告说明书;(四)竣工决算表格。
第七条 竣工决算报告说明书是竣工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概况及组织管理情况;工程建设过程和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件、经验教训;工程投资支出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会计事项处理原则,财产物资清理及债权债务清偿情况;基建结余资金、基建收入等的上交分配情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计算情况等);工程遗留问题等。
第八条 竣工决算报告表式分为决算审批表、工程概况专用表和财务通用表。
(一)竣工决算审批表(交建竣l表)(二)工程概况专用表
1.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表(交建竣2—l表); 2.桥梁隧道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表(交建竣2—2表); 3.内河航运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表(交建竣2—3表); 4.港口(码头)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表(交建竣2—4表); 5.其它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表(交建竣2—5表)。(三)财务通用表
l.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总表(交建竣3—1表); 2.资金来源情况表(交建竣3—2表);
3.待核销基建支出及转出投资明细表(交建竣3—3表);
4.工程造价和概算执行情况表(交建竣4表); 5.外资使用情况表(交建竣5表);
6.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建竣6—2表)。7.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交建竣6—2 第九条 竣工决算报告按照建设项目类型分公路建设项目、桥梁隧道建设项目、内河航运建设项目、港口(码头)建设项目和不能归入上述四类的其它建设项目等分别编报。编制竣工决算报告时,必须填制本类项目工程概况专用表和全套财务通用表。
第十条 建设项目完建时的收尾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概算所列的投资额或收尾工程的实际情况测算投资支出列入竣工决算报告。但收尾工程投资额不得超过工程总投资的5%。
第十一条 对列入竣工决算报告的基本建设收入、基建结余资金等财务问题,建设单位应按国家规定进行相应 处理。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完建时,建设单位要认真做好各项帐务、物资、财产、债权债务、投资资金到位情况和报废工程的清理工作,做到工完料清,帐实相符。各种材料、物资、设备、施工机具等要逐项清点核实,妥善保管,按照国家规定处理,不准任意侵占。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编制的竣工决算报告在审计部门提出审计意见后,方可组织竣工验收。未经竣工验收委员会认定的竣工决算报告不得上报。
第十四条 中央级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经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或部属一级单位签署意见后报部备案(一式四份)。
竣工决算报告在竣工验收委员会审查同意后三个月内报出。
第十五条 竣工验收合格的基本建设项目其正式交付使用时间由竣工验收委员会确定。
第十六条 对编报竣工决算报告工作认真负责,上报及时的,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可以给予表彰。对不按本办法编制和报送竣工决算报告的,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可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暂停拨付建设资金、停批新建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对单位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