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初步设计

时间:2019-05-14 12:5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初步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初步设计》。

第一篇: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初步设计

第一章 概述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日喀则地区区聂拉木县农牧局

3、拟建地点:日喀则地区区聂拉木县县城农牧局大院内

4、编制单位:西藏雪峰市政建筑勘察设计院

二、项目编制依据

(一)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政府委托西藏雪峰市政建筑勘察设计院对“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行初步设计。

(二)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业务楼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三)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关于报送西藏自治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体系建设县、乡两级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的通知》

(四)西藏自治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

(五)国家现行的各专业的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

1)《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GBJ50-2001)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06版)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1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0 20)《民用建筑设计照明标准》(GBJ133-90)2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六)项目设计年限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规定,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西藏聂拉木县是日喀则地区西南部的边境县之一,项目区位于318国道沿线,县城内,平均海拔3900米。属典型的高寒气候、昼夜温差大、含氧量少、日照充足、无霜期短、气候恶劣、变化异常,风雪、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

一、社会状况

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半个世纪以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特别的关怀。在内地省市政府的大力援助下,聂拉木县的建设飞速的发展。聂拉木县藏、汉、蒙、回等各族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生活。

二、气候条件

项目区然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农牧业,多种经营和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县城驻地海拔3900米。年均温度3.6℃以上,年日照数2638小时,全年无霜期150-180天。年降水量400—450毫米,雨季多集中在7—9月份,夜雨率60%左右。全县各乡镇通讯网络已全面覆盖,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可为项

目提供良好的通讯保障;水、电等资源较丰富,对建设项目可提供创造条件。

三、地质条件

聂拉木县县城地貌单一,地质条件良好。参见地质报告书。

四、交通通讯条件

本项目位于聂拉木县县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项目区域内电话和无线寻呼系统建设完善。因此,交通、通讯条件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及建成后的利用需要。

五、市政基础设施

该地段各类城市管网基本建成,具备基础设施的基本条

件。

六、场地条件 该用地为聂拉木县人民政府划拨,属农牧局畜防站用地,无土地权属争议问题。

七、经济条件

聂拉木县2009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辖5乡2镇,共有44个行政村(居)委会,2904户,总人口为16570人,其中农牧民14611人,非农牧业人口为1887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88%和12%,农村经济总收入7971.1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919.65元,全县耕地面积21904.9亩,粮油产量达到13002562斤。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党的十七大对“三农”提出的新要求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总体部署为指导,狠抓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总体要求为出发点,按照自治区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年度发展计划及自治区召开的规模大、任务重、要求高、意义重大的全区农牧工作会议,一再强调“三农”工

作始终是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牢固坚持以农牧民增收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狠抓科技进步,示范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设想和要求,把提高农牧收入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继续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采用多种办法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巩固和完善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是全面整治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更是我们党引领社会

主义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巩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和享受西部地政策的中部地农牧民的基本农牧区。加之,长期以来,我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办公设施老化,办公用具不够现代化、科学化、基本形成淘汰,从而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工作积极性不是很强,导致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力量薄弱,生产能力相对滞后。为此,为进一步巩固基础设施、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能力,保障生产质量,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步伐,计划在狠抓“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时机,实施县级农业推广服务站建设。

综上所述,实施聂拉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建设项目十分必要,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二O二O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为了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兴起,成为了为农牧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聂拉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推广工作,正积极加强县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的配备,增强县农技推广站的人才储备,加大了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力度,聂拉木县的农牧业目前正是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第四章 项目初步设计

一、总体规划

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楼建设在农牧局大院,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1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00.24平方米,工程真接费总投资约58.3万元.主要功能构成:

1、一层:土肥分析室,培训室、卫生间。

2、二层:业务服务厅,植保室、择土配方室、推广办。

3、供电接农牧局院内供电网。

二、总平面设计布置

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楼场建设在农牧局大院,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150.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28平方米(详见总平面图)。

三、设计布局

1、平面设计,二层,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朝向,座北朝南,西面为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开大窗。外墙为300厚。

2、立面设计:女儿墙采用藏式女儿墙。临街面窗采用藏式窗套,外墙采用白色弹涂。

3、装饰设计:室内天棚、内墙面均采用白色乳胶漆。地

面均为地砖地面。

4、屋面设计:保温柔性防水屋面。

四、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设计所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TBJ68—84); 2)《混凝土结构制图标准》(GBJ105—87);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2、自然条件

1)风荷载:基本风压力为0.30kn/m2

地面粗糙度按B类

2)雪荷载:基本雪压力2.9kn/m2 3)关于抗震设计的有关依据

a、《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b、场地属II类场地。

3、设计要求

(1)使用功能:本工程根据使用功能确定荷载如下:

(2)抗震设防要求

1)本工程为农牧业务楼,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按本地设防烈度8度第二组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2)按GB50011—2001本工程抗震等级: 3)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4、结构设计(1)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楼建设项目。详细功能见建初图。

(2)结构选型 1)框架结构架。2)梁柱截面:见结初图

3)楼、屋面结构选型: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具体见结初图。

4)基础选型:

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5、结构主要材料(1)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为C10、基础为C25、其余为C30,混凝土保护层:梁柱为30mm,板为20mm,基础为40mm。

钢材选用:I级钢(Ф)、II级钢(Φ)。(2)内外墙体

墙体外墙均为300厚Mu7.5的砼水泥空心砌块,内墙为240厚墙体,均为用M5.0水泥砂浆砌筑。

五、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及委托书

2、排水

本工程排水工程为先排入化粪池后排入县城排水管网工程。

A、室内消防

设置相应数量的手提灭火器

3、给水系统

本工程供水接县城给水管网。

六、电气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J16—83)2)建筑电气设计手册

3)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4)建筑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

2、设计内容 1)供配电系统 2)照明系统 3)防雷与接地系统 4)电话系统

3、供配电系统

本工程供电采用太阳能供电。

4、照明系统

建筑的各功能均采用高效节能日光灯。

5、防雷与接地系统

1)本工程按三级防雷建筑物设计;

2)在建筑物女儿墙周边设一圈避雷带,屋面所有金属构件与避雷带焊接连接。

3、本工程防雷接地、配电系统保护接地采用联合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R<10欧姆。

6、电话系统

在办公室设置电话出线座,电话电缆采用HYU—10(2×0.5),电话线采用RVB—2×0.5(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第五章 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96-1999)

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二、总平面防火设计

新建聂拉木县农技推广业务楼建设项目建筑与周边建筑距离≥15米,满足防火间距要求。建筑周围设有6米宽消防道,并与乡村公路主要车行道路相接。消防车能够对建筑物各处实施消防作业。

三、建筑单体消防疏散

灭火器布置: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建筑内各楼层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本工程所有用房均设一定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均为A类灭火轻危险级,每处2具2kg磷酸铵灭火器,每25米间距1组,安装1.5米高。

第六章 地震安全性评价

本项目地处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在高原上,纵横延展着许多高大山系,喜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昆仑山脉等,构成了高原地貌骨架。由于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界处,地质运动很活跃,所以在抗震方面也有较高要求。

一、地震设防的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二、地震基本烈度值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有关规定,本工程为聂拉木县农技推广业务楼,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属第二组。

第七章 环境保护

一、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声学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1、大气环境分析

污染物为建筑施工扬尘、粉尘以及施工运输车辆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等,对局部环境污染较为突出。

2、水环境分析

水污染源含有CODcr、BOD5、SS等污染物的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染物的浓度将超过《污水业务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如直接外排,会污染城内水体的水质。

3、声学环境分析

噪声源主要有搅拌机、装载机、打夯机、发电机等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等,声场级高达86db左右,大大超

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值,会给周围单位及居民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建筑扬尘、施工弃渣会带来一些环

境影响问题,对当地生活环境质量形成暂时性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基本随工程施工结束而消失。

二、施工期环保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噪声、建筑扬尘、施工弃渣和施工废水等环境污染源,会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形成暂时性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基本随工程施工结束而消失。为了有效控制、缓解和消除施工期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聂拉木县藏系绵羊扩繁场工程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1、防止噪声夜间扰民

避免夜间混凝土浇注和运卸砂石等强噪声作业。凡是噪声达到86db以上的作业,禁止夜间施工。如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强噪声施工,应征得环保、城管等主管部门同意,并及时公告周围居民和单位,以免发生噪声扰民纠纷。

2、文明施工,减少建筑扬尘 为保护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建设期间要注意文明施工,天气干燥时期和风季注意洒水降尘作业。

3、及时处理建筑弃土

本工程基础工程开挖土石方量与回填量由于地势的关系,有多余土外运注意清运中防止抛洒,运土车采用防流失车箱,出工地时清除车身粘土,检查合格后方可上路。

4、施工场地建筑废水沉淀处理池

施工产生的建筑废水(约5~10m3/d)含有大量泥砂、灰浆、酸碱性物质等。鉴于工程所在区域已铺设有市政排水沟,为避免阻塞排水沟,应设置废水沉淀池。建筑废水经沉淀除去残渣后,清水排入市政排水沟内。

5、工地生活污水经简易化粪池处理

工地临时食堂、厕所产生少量生活污水(15.0m3/d),经简易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6、控制施工运输车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7、保持施工场地及构筑物外观整洁,维护城市文明形象。施工场地用围墙隔离,建筑物用拦网遮盖,以维护城市景观,保证施工人员和过往市民的安全。

8、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认真实施环保工程项目

施工期应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建设,要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特别是对施工场地的生态恢复和绿化与景观建设,要和主体工程同步完成,以此减轻或消除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周围环境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简要分析

1、环境空气质量及声环境质量有碍于工程建设 工程区域环境空气及声环境质量除道路行车频繁时偶有噪声超标外,对拟建工程兴建较为不利。随着施工期的完结,趋于消失。

2、没有工业污染源影响

工程所在地周围为空地及本工程建成后,没有工业排放污染源,也无其它建设工程的影响。

3、交通噪声、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影响极小。本工程街道均较宽阔平整,砼路面,路面质量较好。本路段的车流量不大,其交通噪声、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物问题突出。

4、施工场地(场址)附近有城市排水沟

拟建工程场地处设有城市排水沟,对拟建工程排水极为有利。总体看,工程周边环境条件较好,各环境要素对本建设项目无明显不利影响。

四、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气污染源对区域大气环境无不良影响。

2、水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在使用期间主要有生活污水产生。生活污水主要是粪便和清洁用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CODcr、SS等,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排水沟,对当地水环境质量造成的污染影响较小。

3、声学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期间基本不使用产噪设备,不存在高噪声源,不会对所在区域声学环境构成任何不良影响。

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在本项目兴建的同时,选择适当的位置建设固体废弃物临时堆放设施,以便可靠收集和及时清运。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扬尘、噪声、弃渣脱离,施工废水,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景观造成破坏。只要严格按施工规范文明 施工,认真制定和落实工程施工期应采取的环保对策措施,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问题可以得到消除或有效控制。

6、建成后使用

本项目使用期间主要是街道过往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汽,如不妥善处置,可对区域在气环境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本工程使用期间主要有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CODCR、SS、BOD5,如不妥善处置,会对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本项目使用期间,基本无产噪设备,区域界内噪声可实现达标,对所在区域声学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五、主要生态影响

项目设计中的绿化率达30%以上,选择观赏与绿化要求有机结合,并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树木等植物,净化空气。本设计不包括绿化设计范围。

六、结论

1、环保要求 1)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声学环境质量应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3)主要地表水域,应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9)II类水域水质。

2、项目特征分析 1)清洁

本项目尽可能地采用节能降耗措施,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对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均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排放量,确保达标排放。注重项目组织与管理,突出效益的实现,且把污染物排放负荷控制在较低水平,符合清洁生活场地的原则。

2)达标排放

本工程建成使用后,主要产生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其“三废”产生量相对较小,经过可靠处理,采取相应的治理控制措施后,污染物能实现达标排放,其污染影响都能有效减免。

3)总量控制

按国函(1996)72号《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确定的实施总量控制污染物种类(CODcr与固体

废弃物),本项目应严格执行西藏自治区环保局下达的定量控制目标。

4)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分析

本项目生活污水收集后,应集中进行处置,排入当地市政水沟,该污水处理措施可行。

项目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采取分类处置的方法,特种垃圾由装袋密封贮存,定期进行焚化(烧)等无害化处理:一般垃圾可靠收集,及时清运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总的说来,拟建工程的环保措施有效,可实现本工程削减和控制污染物,保护当地环境质量的目标。

第八章 建

一、本工程建设施工期间的主要产生噪声、扬尘、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等,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中应将清洁生产落到实处,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和实施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

二、强化环境监察与环境执法力度,认真落实拟建工程的环境管理工程,切实贯彻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工程竣工后各项环保治理措施需经环保部门主持验收。

三、工程建成后,应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及日常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污染的达标排放,严禁事故性排放,并建立和健全环保设计,实施的工作制度。

四、环保资金的落实,保障专款专用。尤其注重实施绿化,充分发挥其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

第九章

地方材料采供

本项目工程在聂拉木县县城交通方便、运输通道好,地方材料选用当地砂卵石,运距43公里以内,对环保无影响。

三大材通过市场采购,按第三季度材料市场价格进行概算,钢材4760元/吨,木材2170元/立方米,水泥1030元/吨。

第十章 投资概算

一、概算概况

投资估算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筹措建设资金的计算依据,也是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因此,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投资估算,为项目建设投资决策及进

一步编制年度建设投资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保证建设项目前期工程和建设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概算依据

本报告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及相应的设施、设备配置要求,结合工程概况与施工条件编制投资估算,估算依据如下:

1、西藏自治区建筑安装工程估算指标。

2、国家与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取费标准。

3、参考各地区建筑工程造价信息与近年来各地区同类建筑的实际造价水平,经调整后,最终业务确定单项工程造价指标。

三、概算内容

具体费用见附表。

第十一章 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促进聂拉木县建成与全区新型兽医管理体制和防疫队伍相适应的县级动物检疫监督体系,有效提高聂拉木县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检疫监督、防疫技术水平和能力,与自治区、地区及各相邻县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有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检疫监督体系。可以有效监控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水平,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明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防止外来动物疫病进入,降低动物疫病给畜牧业带来的风险,全面提高对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管理能力,并与全区、乃至全国同步实现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在内的重大动物疫情的全方位控制、区域性消灭;有力保障畜牧业生产、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增强我县牲畜出栏率,畜产品竞争力,以推动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致富增收。

二、经济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可以加强我县畜产品质量及畜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促进和保证畜产品质量提高,促进“无公害”畜产品的发展,引导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县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增加农牧民收入。

三、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县级动物检疫监督站体系的建设,加强我县疫病防治工作,净化养殖环境,降低动物死亡率,减少环境污染源。通

过规范各类药物的使用,既减少了动物用药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也减少了向环境释放,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四、投资风险评价

1、资金风险:工程资金来源中断,或者资金供给不足导致工程进展困难的可能行小。

2、政策风险:上级政策或决策的改变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小。

3、工程风险:工地质量的重大变化后工程量的缺失量少。第十二章

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

一、组织机构设置

成立了由县政府及县农牧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参加组成的2008年聂拉木县县级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并在县农牧局成立办公室,其组成人员如下:

1、项目协调领导小组

本工作由县政府和县农牧局领导参加组成工作实施

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由农牧局副局长刘俭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协调和组织工作,明确责任,分片负责,层层落实,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和完成。

二、加强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县将严格按照项目的管理程序及各种施工规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好、管好工程。

项目涉及的业务用房改造由聂拉木县人民政府委托当地建设管理部门,实施建设工程招(议)投标,以选择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进行项目工程建设,并督导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根据聂拉木县自然地理特点,为使该工程尽快建设,制定合理的开工与竣工时间,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发挥效益,项目建设期一年。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指定专人管理,按时汇总项目建设进度,按月向上级部门上报工程进度;执行严格的竣工验收,工程竣工后,各单项工程和原材料、技术标准等指标都要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方可通过验收。

三、严格实施项目五制:

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以县政府县长为法人代表,对整个项目负全责,政府主管副县长为委托法人代表,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相关事宜,县农牧局作为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明确各自分工,加强协作,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实行报帐制

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执行,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办法和资金管理规章制度,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人负责,确保自筹资金及时到位,在建设中要建立专户,专款专用,实行一支笔审计制度,杜绝挪用和浪费。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项目资金的检查、督查和审计分别由有关部门负责定期、不定期进行。

3、实行统一采购制

为了确保项目的完成质量,本项目土建工程采取议标的形式,仪器设备由政府统一采购。

4、实行工程监理制

由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委托有监理资质的单位,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工程监理,并建立施工档案,施工单位不得减少或随意改变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必须通过建设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以确保项目工程质量达标。

5、实行项目合同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招投标时要签订规范的采购合同,做到层层抓落实,明确责任,便于项目实施工程中监督、检查有保障。

四、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与运行

该项目建成后,完全交付给聂拉木县兽防站管理使用,严格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及标准制定完善的《办公室管理规章制度》及《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行工作责任制,以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一、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的设计,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建设。施工期的建筑垃圾在《工程招投标书》、《建筑施工合同》中,将做出严格的规定;多年来,聂拉木县工程建设管理、城管、环保等单位和部门在处理建筑垃圾工作中取得了经验,城管部门建立了垃圾处理场,能够保证建筑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二、排污处理措施

生活污水主要以自然排放为主,其他各种生活垃圾将由县城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主要以回收和填埋为主),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首先选择深埋,深埋地点应选择在我县垃圾处理场,该处理场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坑的大小和深度应根据畜禽尸体数量的多少来决定,但坑的覆盖土层厚度不小于1.5米,坑底铺垫2厘米厚的生石灰,尸体入坑后,再撒上2厘米厚生石灰,覆盖厚土,填土不要太实,以免尸腐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有相应焚烧设备和适宜焚烧的尸体也可以进行焚烧处理。

实验室化学污染物,其中固体污染物(包括废弃玻璃瓶等)经过消毒后将统一回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实验室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先进入格栅,再进入调节池,经过生物处理,进入沉淀池,经过沉淀后进入消毒接触池,再排入下水道,期间产生的污泥,通过消毒后排出。

三、安全生产(运行)与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建设期: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操作规范》做好安全施工建设工作;同时,项目建设单位与项目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力求项目建设与实施建立在安全、可靠、全面、科学的基础之上。

项目运行期:严格按照《动物防疫实验室操作规程》实施操作;制定《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化学试剂、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实验员岗位责任制度》等各项制度,实施规范管理、科学操作。将做好以下事项:

(一)建立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

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考察实验分析的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规定实验环境行为,充分贯彻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行绿色化学、清洁实验选择污染少的分析方法,力争减小每一个过程的环境影响,从而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内容,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实验室工作制度;

2、实验室管理制度;

3、检品的收检、检验、留样制度;

4、标本管理与使用制度;

5、菌、毒种及细胞系保管制度;

6、物质管理制度;

7、计量管理制度;

8、精密仪器管理制度;

9、保密制度;

10、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11、技术人员培训进修制度;

12、计算机管理制度。

西藏雪峰市政建筑勘察设计院

二O一O年十二月三日

第二篇: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总结

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总结

2013年是我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第八年,按照《2013年内蒙古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为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我市在认真总结近年项目实施经验基础上,坚持“增产、经济、环保”施肥的理念,围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整建制”推进,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到村、覆盖到户、施用到田,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规范工作程序,完善运行机制,集中力量开展各种试验、示范、宣传、培训工作,强化农企合作,下大力气做好配方肥的销售与推广,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一.项目完成情况

(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完成情况

2013年我市在六个旗县(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按照农业部总体部署、自治区农牧业厅和市农牧业局的年初任务要求,共完成月报、季报、半年报共18份。选派科技人员对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8个监控点上的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并建立了培训档案,入户率、农民对技术人员的满意度及配方用肥率均达到90%以上。全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663.2万亩,配方肥应用面积331.7万亩,配方肥施用量11.3万吨。发放施肥建议卡25万份。完成采集土样2056份,分析化验14392项次。共建立了230个百亩示范方,24个千亩示范片,12个万亩示范区。各项目旗县共完成各类肥效试验共100个,配肥信息上墙数量358条。亩均节本增效55.5元,较常规施肥总增产13.15万吨,减少施肥纯量2.65万吨,总增产节支约3.68亿元。(二)农企合作及配方肥料推广情况

按照自治区土肥会议精神及农业部下发《2013年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实施方案》的要求,2013年XX区确定我市XX区为整建制推进示XX县,XX旗苏独仑镇、XX县隆兴昌镇、XX旗头道桥镇、XX县隆盛合镇、XX旗巴音宝力格镇五个镇为整建制示范镇。在认真总结2012年农企合作“整建制”推广配方肥工作经验基础上,强化农企合作、产销对接,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选择7个基础高、实力强、信誉好、机制活的肥料企业作为全市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企业(内蒙古齐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生产资料公司XX旗分公司、XX市德源肥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天邦农资公司、XX县润泽肥业有限公司、XX县金和昌肥业及内蒙古临河繁荣化工有限公司),并签订合作协议;采用肥料直销和专家、厂家、商家、农家四结合两种模式,实现配方肥到村、到户、到田。在整建制推进方面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优先选择乡、村领导重视和农民科技意识强、接受能力快、种植规模相对集中的乡村,强化行政推动力度;二是与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创建、标准园建设、有机质提升、良种补贴等项目结合,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3年整建制推广配方肥料(折纯)2.46万吨,应用配方肥面积158.74万亩。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到位。对测土配方施肥这一惠农政策项目,市农牧业局非常重视。继续成立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牧业局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市财政局、市推广中心主要领导组成;技术组组长由刘晨光主任担任,成员由市推广中心肥料科技术人员组成。市农牧业局和市财政局联合行文印发实施方案,分解任务,与承担技术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同时每年春季召开启动会议统一协调安排宣传、培训及资金的使用,进一步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措施得力,确保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二)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一是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和挤占;二是严格控制项目的开支,杜绝非项目支出,项目开支由专人审核审批;三是编制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资金的使用效果、资金的管理情况等项目资金的分析报表。

2013年,全市中央共拨付项目资金220万元,主要用于调查采样、测试分析、田间试验、宣传培训、配方肥推广等工作。

(三)狠抓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及短信、宣传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墙上有画、手机有短信、网上有消息,增强了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同时,加强了对经销商和农民的宣传培训,引导经销商销售配方肥,农民使用配方肥,提高了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全市共开展电视专题讲座65次,专题简报宣传103期,召开技术培训会议121次,培训技术骨干1205人次,培训农户15.4万人次,培训营销人员318人次,网络宣传119次,刷永久性墙体标语425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22.2万份,发放施肥建议卡21.6份,通过这些宣传,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能力和识肥、施肥、用肥水平。

(四)项目捆绑实施,强化惠农力度。积极与阳光培训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及其他惠农项目捆绑实施,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园区建设、整建制推进、配方肥料推广工作中,将项目资金、技术、人力充分结合,提高项目实施补贴力度,极大增强了农户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

(五)加强配方肥质量监管。首先加强源头治理,对本辖区内的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进行全程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配方肥原料及产品的养分是否达标、经营证照是否齐全、标识是否规范。其次是加强市场监管,以市、旗(区、县)、乡肥料批发市场和乡、村肥料集散地、经营单位为主,加大配方肥的监督检查,加密抽查批次,年内无不合格肥料进入市场,保证农民用肥安全。

(六)建立配方肥追溯制度。我们从三个环节入手,对配方肥的生产、应用进行追溯,跟踪监督配方肥的数量、质量和施用效果。一是跟踪配方肥生产环节,对二家定点企业年内进行了2次跟踪调查,保证了优质廉价的配方肥足额供应。二是跟踪配方肥的销售环节,对配方肥营销网点进行经常检查督促,及时掌握了配方肥的销售数量。三是跟踪配方肥的使用环节,于春播结束后,我们组织市、旗县、乡镇三级和肥料企业有关人员,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入户调查配方肥施用情况,大多数农户对配方肥施用数量和方法掌握的比较科学合理。

(七)实行合同管理,加强监督检查:项目领导小组与项目承担单位和实施乡镇签订项目合同书,明确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的目标任务、技术指标、质量标准、资金管理及奖罚办法等。由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组根据项目合同要求,会同财政部门进行验收和效果评价。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组会同财政部门不定期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断探索新机制、发现新典型、总结好经验。

(八)抓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作为项目监督部门,我们严格按照项目规定的内容,标准、要求督促各项目旗县完成各项指标任务。重点抓好核心示范片的示范、推广、总结和宣传工作。在继续抓好粮、油等大宗作物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三.主要成效(一)经济效益

我市2013年共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63.2万亩,经测产验收和大面积农户调查,项目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小麦平均亩产增加17.8公斤、玉米亩产增加21.4公斤,向日葵亩产增加11.2公斤,番茄亩产增加193.6公斤,青椒亩产增加58.4公斤,籽瓜亩产增加5公斤,油葵亩产增加8.2公斤,其他作物亩产增加4.8公斤。累计增产农产品产量13.11万吨,其中小麦2.2万吨,玉米6.1万吨,向日葵2.4万吨,番茄3.9万吨,青椒0.4万吨,籽瓜0.001万吨;小麦亩平均节肥3.2公斤(折纯量,下同),玉米亩平均节肥3公斤,向日葵亩平均节肥2.9公斤,番茄亩平均节肥2.4公斤,青椒亩平均节肥3.1公斤,籽瓜亩平均节肥2.6公斤。累计节省化肥2.65万吨,平均每亩节本增收达到55.5元,合计共节本增收达到3.68亿元。2.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现了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了测土配方施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了全市农民科学施肥意识,促进了农业的节本增效,进一步加快了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3、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项目,改变了农户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和偏施化肥的现象,化肥总用量下降,氮、磷、钾施肥比例趋于合理、增强了农户有机肥施用积极性,培肥了土壤,减轻和控制耕地板结,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了5.3个百分点,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为建设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

四、存在问题

1、项目实施规范性需加强。部分项目县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方案执行,主要表现为重取土化验,轻推广,重试验,轻大面积示范;项目资金使用不够规范。培训宣传不够到位。

2、人才匮乏。测土配方施肥是技术性强的工作,在化验、分析、试验、配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去完成,目前,旗县推广中心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应该招一些专业人才。

3、配方肥应用仍需加强。配方肥应用各项目县虽然采取各种措施和模式,但仍然应用和普及率较低,今后要进一步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大配方肥的推广力度,彻底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农民接受新技术程度不高。对于农民来讲,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有很大差异,现在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保守的沿袭传统的施肥习惯,对测土配方肥料处于观望态度之中。所以宣传、培训、推广的任务十分艰巨,仍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做一些艰苦、细致的工作。

5、乡镇级农技服务职能偏弱。乡镇级农技专业人员少,业务知识老化、人员结构老化,工作执行力不足,增加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推广难度,建议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

6、尽快出台有关肥料管理法律法规。使肥料市场管理有法可依,规范肥料市场,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7.由于施肥机械精度低,对肥料施用数量不能很好的掌控,以致农户不能按照配方要求数量精准施肥,影响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效果。

五、2014年工作安排

1、普及测土配方施肥。

从构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农化服务体系和生态体系着眼,增加投资规模,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一是以整县或整镇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强化示范片进村、培训班入户、配方肥到田和建议卡上墙。2014年XX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计划采集土样2440个,开展3414、中微量元素及各类肥料试验41项,三区对比试验每旗县不少于10个,力争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00万亩,配方肥应用达到80%以上。每个项目旗县配置2-3台触摸屏。二是强化技术创新,由粗放式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以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服务载体,满足农户个性化需求。

2、强化示范推广效应

在播种和测土配方施肥显示效果最好的农时季节,组织农户进行现场观摩、讲解、培训,让农民从直观上看到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引导广大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保示范片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做到村有示范方、乡有示范片、每个旗县(区)有精品示范区,有示范对比田、有醒目标示牌。2014年中心建立11个示范园区,园区内都要安排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展示区,园区要实现良田、良种、良肥、良法配套。

3、与配方肥加工企业共同探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配方肥的推广和应用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在调查的基础上,为配方肥定点加工企业提供肥料配方,搞好施肥技术指导。针对“大配方”肥料,结合当地实际,为农民发放“小调整”的施肥建议卡,同时,积极配合合作企业开展更广泛的广告宣传工作,建立更加健全的、覆盖面更广的销售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对肥料市场的监管力度,严防假冒伪劣肥料冒充配方肥进入市场,确保合法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加大“配方肥下地”的力度。

4、开展多层次培训,加强培训力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农技中心设计不同课题,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一是对文化程度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邀请本地农业专家进行系统专业知识培训;二是对化肥生产企业经销商和乡村级化肥经销人员进行施肥建议卡换算成化肥用量培训,使他们按卡售给农民的化肥,掺混后就成配方肥;三是组织示范区及周边农户在示范点以现场会培训,并有典型农民现身说法,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四是对村社干部及种植大户等人员,采取播放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图文并茂的集中培训

5、继续按照自治区土肥站及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规范的要求,做好项目的完善工作。

第三篇:司法业务用房建设经验材料

科学谋划

强化督导

有序推进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

市司法局

加强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是深化司法行政体制改革、改善司法行政机关办公条件、保障司法行政机关履行职能的重大举措。去年以来,市司法局认真贯彻实施《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全市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国家发改委批复我市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项目3个,总面积5147平方米,总投资1021万元,其中1家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1家主体竣工,1家主体即将封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全面推进 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涉及司法行政工作全局,任务重、责任大。为此,我们把业务用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市、县两级司法局都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业务用房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和责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全面掌握项目建设进度,认真分析项目建设面临的难题,对下一阶段建设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并多次召开由县市区分管司法行政工作

― 1 ―

领导参加的工作推进会,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通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共同协商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工作中,我们还会同市政府督查室采取月检查、季通报等形式,通过听取汇报、现场办公、督导检查,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为推进业务用房建设创造条件。

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纳入全系统重点目标考核范围,对业务用房建设具体事项提出明确要求,对如期或提前完成的给予表扬,在考核、评先表彰方面优先考虑,对无法如期完成的予以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资格。市局在有限的经费中想法设法筹措资金,为如期或提前完成业务用房建设的县市司法局配备一些办公设施,改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办公条件。

三是建立领导分包机制。按照市局“双包双联”活动中局领导班子成员包县联乡的工作要求,每名班子成员各带2名分管科室负责人,具体对分包县市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进行指导检查。工作中,市局班子成员多次到建设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帮助解决困难。特别是市局一把手和主管领导,每到一处都与当地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协调沟通,帮助基层解决了业务用房选址、征地、配套资金等问题。

二、统筹谋划,多方协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我们牢牢把握国家投资业务用房建设这一重大机遇,认真学 ― ― 2

习领会有关会议精神和国家政策,力争把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

一是深入调研,合理选址。市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对各县市区司法局业务用房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基层司法行政业务用房现状,通过调查研究,确立清晰的工作规划和推进思路。特别是在选址方面,指导各县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坚持立足长远、工作需要、方便群众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好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地址。被列入投资计划的县市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均选在本县城的主干道,位置适中,交通便利,环境整洁。

二是科学规划,完善手续。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县市区司法局及时编制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动手早、行动快,全系统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编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为落实建设用地、环保评估、立项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多次到相关部门对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作出详细说明,共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许可证、基本建设资金专户设立等十多项手续,为完成司法业务用房建设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多方协调,合力推进。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协作配合,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部门协调有力,司法行政主抓,市县两级联动”的工作局面。对

― 3 ―

上级领导多请示汇报。讲清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协调解决建设用地、土地划拨、相关费用减免和财政配套资金等问题。对相关部门多联系沟通,赢得配合与支持,力争使司法业务用房建设的各项审批、设计、立项等各个环节在最短时间得到解决。对基层党委政府多走动协调。讲明司法业务用房建设的会议精神和有关政策,争取基层党委政府落实配套资金。X县司法局从长远考虑,把新建业务用房面积增加到4000平方米,我们积极与X县委政府协调,解决了该局新建业务用房的资金缺口问题。

三、严格把关,强化督导,确保项目建设优质廉洁 认真贯彻司法部《关于加强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司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建设水平。工作中,具体做到“四严”。

一是严格落实责任。全面落实市县司法行政机关项目实施主体和项目责任人责任,切实加强项目责任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和建设程序管理,确保把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成优质工程。X市司法局在业务用房建设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落实专人具体抓,制定明确的工程进度表,采取倒计时,做到工程进度、质量、效益“三统筹”,按期完成了建设任务。

二是严格审查把关。要求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建设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预算,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确保专款专用,― ― 4

严禁截留挪用,严把工程质量关、资金使用关,严防“工程上马、干部下马”,力争把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成安全工程。如,X县司法局在业务用房建设中,由于单位小人员少,批复资金较少,该局对工程预算、资金管理严格把关、仔细审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目前,该局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三是严格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基层、靠前指挥,现场督查,狠抓落实,确保按期完成业务用房建设任务。X县司法局由于原选址不具备建设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建设进度。我们多次与县政府主要领导现场督查,及时变更项目选址,并于后期实施跟踪督导,督促该局加快项目进度,保证项目质量。目前,X县司法局业务用房已建三层,主体即将完工。

四是严格遵守纪律。要求有项目建设计划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不准收受施工单位和相关单位的钱财和物品;不准接受施工单位和相关单位的宴请,不准借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名义为单位或个人谋取私利,确保把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成廉洁工程。

抓好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领导重视、大力支持是根本,对外协调、争取支持是关键,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是基础,规范管理、严格监督是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省司法厅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对外协调、强化工程进

― 5 ―

度、强化监督管理,按时完成我市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任务。

― ― 6

第四篇: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

建标129-201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实施日期:2010年9月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合理确定司法业务用房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加强管理和监督,促进司法业务用房完善功能、可持续发展,保证司法行政机关全面依法履行业务职能,结合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的特点和专业技术要求,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司法业务用房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标准尺度。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司法业务用房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第四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应纳入各级政府投资计划,根据使用单位的级别、建设等级、面积指标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本标准规定的建筑面积指标为控制指标。

第五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建设水平,应满足开展司法行政工作的需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按照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简洁庄重。

第六条

司法业务用房应与司法办公用房统一规划,办公用房建设应按《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550号)执行。当司法业务用房和司法办公用房统一建设时,应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避免重复建设。

第七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建设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同时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安全、放火、抗震、节能和环保等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规定。第八条 司法业务用房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其他单位合并建设或进行购置。建设规模可参照本建设标准第四章所规定的面积指标进行控制。

第二章

建设内容和项目构成

第九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由房屋建筑、场地和建筑设备三部分构成。

第十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房屋建筑由业务功能用房和附属用房组成。

第十一条

市(地、州)司法局业务功能用房的建设内容依据其所担负的业务职能来设置,可包括以下十九类业务功能用房:

一、法律事务接待用房:具有群众等候、接待分流、宣传展览等业务功能。

二、监狱劳教业务用房:具有警务督察、狱所务公开监督等业务功能。

三、法律援助业务用房:具有申请受理、审查指派、协商调解、当事人个别谈话等业务功能。

四、人民调解业务用房:具有案件登记受理、纠纷调解、人民陪审员指导等业务功能。

五、社区矫正业务用房:具有矫正情势分析、训诫谈话、心理矫治等业务功能。

六、安置帮教业务用房:具有社会帮教、安置议事等业务功能。

七、律师业务用房:具有法律咨询、案件办理等业务功能。

八、公证业务用房:具有公证咨询、公证办理、文印制证、水印纸保管等业务功能。

九、普法依法治理业务用房:具有网络宣传、音像采编制作等业务功能。

十、国家司法考试用房:具有报名审核、试卷保密存放、考试信息管理等业务功能。

十一、司法鉴定业务用房:具有鉴定咨询、重大案件协调指导、监督等业务功能。

十二、法制及执法监督业务用房:具有申请受理、执法监督、行政处罚听证等业务功能。

十三、“148”法律服务用房:具有协调指挥、电话接听等业务功能。

十四、信访业务用房:具有来访接洽、来信处理等业务功能。

十五、资料档案用房:具有影视图书资料存放、档案存放等业务功能。

十六、教育培训用房:具有普法教育、业务培训、矫正对象教育等业务功能。

十七、社会志愿者工作用房:具有社会志愿者开展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业务功能。

十八、网络信息中心:具有信息技术保障、司法行政信息库维护等业务功能。

十九、应急指挥中心:具有对监狱、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康复中心的管理、督导和处置突发事件等业务功能。

第十二条

县(市、区)司法局业务功能用房的建设内容依据其所担负的业务职能来设置,可包括以下十六类业务功能用房:

一、法律事务接待用房。

二、法律援助业务用房。

三、人民调解业务用房。

四、社区矫正业务用房。

五、安置帮教业务用房。

六、律师业务用房。

七、公证业务用房。

八、普法依法治理业务用房。

九、司法鉴定业务用房。

十、法制及执法监督业务用房。

十一、“148”法律服务用房。

十二、信访业务用房。

十三、资料档案用房。

十四、教育培训用房。

十五、社会志愿者工作用房。

十六、网络信息和应急指挥中心。

县(市、区)司法局业务用房的业务功能参照第十一条。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司法所业务功能用房的建设内容依据其所担负的业务职能来设置,可包括以下七类业务功能用房:

一、法律事务接待用房。

二、法律援助业务用房。

三、人民调解业务用房。

四、社区矫正业务用房。

五、安置帮教业务用房。

六、普法依法治理业务用房。

七、资料档案用房。

乡(镇、街道)司法所业务用房的业务功能参照第十一条。第十四条

司法业务用房在具体建设实施时,应根据相关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按照力求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对有关业务功能用房进行适当归并。

第十五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附属用房包括变配电室、锅炉房、汽车库、警卫用房、值班用房等。

第十六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场地应包括道路、停车场、绿地等。

第十七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建筑设备应包括建筑给排水、暖通、电气等。

第三章

选址与规划布局

第十八条

司法业务用房项目的选址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环境适宜、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较好、有利于安全保卫和远离污染源的地点,应避免建设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第十九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应节约用地,所需建设用地面积应根据建设规模、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进行核算。

第二十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绿地率指标,应符合法定规划控制的要求。第二十一条

司法业务用房停车场地面积,应按照各级司法行政业务工作需要配备业务用车的数量,及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停车数量标准确定。

第四章

建设等级和面积指标

第二十二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建设等级分为以下三级:

一级司法业务用房,适用于市(地、州)司法局以及相当于该级别的司法行政机关; 二级司法业务用房,适用于县(市、区)司法局以及相当于该级别的司法行政机关; 三级司法业务用房,适用于乡(镇、街道)司法所以及相当于该级别的司法行政机关。第二十三条一、二级司法业务用房的人均建筑面积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一级司法业务用房的人均建筑面积为30~35m; 二、二级司法业务用房的人均建筑面积为35~38m。

第二十四条一、二级司法业务用房建设规模,应按批准的本级编制人数(不含司法所人员)加上法律援助工作机构等事业编制人数来确定。

第二十五条

一级司法业务用房人均建筑面积按以下指标进行控制:

一、编制人数80人以上的不应超过30㎡/人;

二、编制人数50人以下的不应超过35㎡/人;

三、编制人数50~80人的应采用插入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30+(80-N)×0.16(公式中N=编制人数,单位:㎡/人)。第二十六条

二级司法业务用房人均建筑面积按以下指标进行控制:

一、编制人数45人以上的不应超过35㎡/人;

二、编制人数25人以下的不应超过38㎡/人;

三、编制人数25~45人的应采用插入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35+(45-N)×0.15(公式中N=编制人数,单位:㎡/人)。第二十七条

三级司法业务用房建筑面积按以下指标进行控制:

一、编制人数3人以下(含3人)不应超过120㎡;

二、编制人数4~5人不应超过180㎡;

三、编制人数5人以上不应超过240㎡.。

第二十八条

变配电室、锅炉室、汽车库、警卫用房和值班用房等附属用房的建设,应按实际功能需求,与司法办公用房的附属用房统一进行配置,并根据建设标准相关规定确定规模,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第二十九条

各级司法业务用房和司法办公用房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其建设规模应为司法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司法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之和。

第三十条

各级司法业务用房的建设规模应严格按照本建设标准来控制。个别地区的司法业务用房建设规模超出本建设标准范围的,须经上一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批准;个别地区的司法业务用房建设规模,在保证业务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可视业务工作量及地方财力的可能适当降低。

第三十一条

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的业务用房建设规模参照本标准控制,所需建设投资 3 由其自筹解决。

第五章

建筑标准和建筑设备

第三十二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建筑标准,应贯彻坚固、经济、适用和美观的原则,建筑风格应体现司法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并与当地的建筑传统相协调。

第三十三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应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三十四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筑结构形式应根据当地建设条件、自然灾害的设防要求和工程地质状况,结合使用功能、建设规模、层数等因素综合考虑,并按照国家相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选择相应的建筑结构形式,宜采用砌体结构或框架结构。

第三十五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建筑材料应优先采用地方材料,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第三十六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符合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第三十七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装修应遵循简洁庄重、经济适用原则,兼顾美观和地方特色,外立面不得搞豪华装修,内装修要简洁朴素。装修材料选择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按《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执行,不应超过中级装修标准。

第三十八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设计标准及规范。

第三十九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给水排水设计应满足生活和防火等要求,并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四十条

司法业务用房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采暖地区的各级司法业务用房应优先采用区域集中供热采暖系统。司法业务用房应按司法行政机关的计算机网络、监控、视频、通讯等智能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

第四十一条

司法业务用房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可用设施,做到合理规划、设计和建造。进行改建、扩建的司法业务用房,按本标准测算的总建筑面积应含有可利用的原有房屋的建筑面积。

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条文是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一、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二、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三、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本建设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

条文说明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建设标准编制的目的和依据 党的十七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作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司法行政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职能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不断延伸,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法律援助、国家司法考试、司法鉴定、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职能相继增加,人民调解、法律宣传、法律服务等任务日趋繁重。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司法行政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发展仍存在很大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业务用房严重紧缺。大部分司法局都靠挤占有限的办公用房开展业务,没有独立的、能满足实际需要的业务用房;二是工作开展严重受限。新职能、新任务对司法行政各项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司法业务用房建设严重滞后,日益成为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08〕19号)的精神,司法部把司法业务用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下发了调查表、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对业务用房建设情况作了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司法行政系统业务基础建设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于2009年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抓紧开展政法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编制和修订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09〕1015号)要求抓紧编制工作。

依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第十三条“特殊业务用房,需要单独审批和核定标准”的规定,制定本建设标准。本建设标准对于合理确定司法业务用房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促进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保证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的作用。本标准是指导司法业务用房建设的国家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它对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决策、规划、实施起宏观指导作用,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实用性。

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范围。

第四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纳入各级政府的投资计划。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领导要高度重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当地财力情况,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合理合法地安排建设。已经政府部门批准正在建设的项目,要依据实用、配套的原则,抓紧进行完善。没有业务用房的司法行政机关,要以本建设标准为依据,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困难,说明理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争取早日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本标准,确定本级司法业务用房建设等级、建设规模,既要保证满足业务工作需要,又不盲目追求面积、档次,造成资源浪费。

第五条

各级司法业务用房在建设规划时,应与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力求使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在规模、功能、建设水平等方面达到比较合理的水平。

第六条

司法业务用房和司法办公用房虽然在性质上具有不同的用途,但是在功能上却 5 又联系密切,互为补充,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在申请新建办公用房时没有把业务用房建设一并纳入规划,有些即使考虑了业务用房建设,却是以办公用房建设为主,业务用房建设为辅,业务用房的规模与功能远未达到要求,因此在规划时,要考虑建成后方便管理和使用,尽量提高各类用房的综合使用功能。

第七条

明确了本建设标准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关系。司法业务用房是司法行政机关履行业务职能的重要场所。由于建设项目一直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导致用地选址困难,审批、规划、立项无依据,经费缺乏正常渠道和来源,因此本建设标准明确提出司法业务用房的建设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必须遵循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司法业务用房的性质、规模、功能和建设要求,是根据司法行政业务需求确定的,建设工作应依法进行,增强科学性,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第八条

明确了司法业务用房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与其他单位合并建设或进行购置的方式,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省用地。

第二章

建设内容和项目构成

第九条

明确了司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由三部分构成。这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在建设时均应列入其中,统筹安排。

第十条

明确司法业务用房的房屋建筑建设内容。

第十一条

明确市(地、州)司法局业务功能用房建设内容的设置依据和业务功能用房构成。

市(地、州)司法局其业务职能主要有以下九项:一是制定、组织实施普法教育规划;指导、协调并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二是指导、管理、监督并组织开展律师、公证工作。三是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四是指导、管理并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五是组织、指导、协调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六是组织实施国家司法考试;负责对取得资格证书者的有关管理工作。七是指导、管理司法鉴定工作。八是指导、管理、监督监狱、劳教工作。九是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法律事务接待用房,是司法局用于接待来访群众、受理和分流法律事务及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普法宣传的业务用房。

二、监狱劳教业务用房,是用于指导、管理、监督监狱、劳教工作的业务用房。

三、法律援助业务用房,是为经济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援助的业务用房。该业务用房是根据方便当事人申请获得法律援助和保证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法律援助的需要确定的。

四、人民调解业务用房,是司法局用于指导管理人民调解日常工作,培训人民调解工作骨干,协调、分流、指挥、督办、化解矛盾纠纷,指导陪审员工作,直接参与重大群体性案件和涉法涉诉案件调解的业务用房。

五、社区矫正业务用房,是指对在社区内服刑的管制、缓刑、假释、暂于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等罪犯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等活动所需的业务用房。

六、安置帮教业务用房,是指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思想帮教、职业培训、帮扶安置等活动的业务用房。

七、律师业务用房,是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业务用房。

八、公证业务用房,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申请,为其办理公证事项,提供公证法律服务所需的业务用房。

九、普法依法治理业务用房,是面向全社会开展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的业务用房。主要用于组织协调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开展法制宣传公益讲座和培训,对各类普法对象进行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作发放法制宣传书籍和资料,开辟法制宣传资料阅览室对社会公 6 众开放借阅,开展远程法制教育,采编制作法制宣传音像节目,与各类媒体联合制作刊播法制宣传专栏、专版和节剧目,开辟法制宣传咨询热线,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法制宣传,开办和维护地方普法网站、网页进行网上普法宣传等业务。

十、国家司法考试用房,是开展国家司法考试相关业务工作的专门用房。根据《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和《国家司法考试保密工作规定》,国家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市(地、州)司法局承担着报名审核、考试组织、试卷保管、资格审核、信息档案管理等多项重要职能性工作。

十一、司法鉴定业务用房,是开展司法鉴定相关业务的工作用房。主要用于接受、调查和补审、上报本辖区内拟申请设立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相关材料;对已经执业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日常指导、评估、检查和监督、管理;接受司法鉴定检案中当事人业务咨询,接待群众有关司法鉴定业务和法律咨询;接受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来访,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和相关业务技术交流、研讨;负责本辖区内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提出给予行政处理、行政处罚和复议等事项的初步处理意见;协助做好有关侦查机关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备案登记的相关工作;根据辖区内诉讼需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向省司法厅提出司法鉴定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十二、法制及执法监督业务用房,是开展法制及执法监督相关业务工作的专门用房。依据我国律师、公证、司法考试、司法鉴定等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颁规章的规定,市、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有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执法等多项执法职能。依据部颁《司法行政机关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规定》,法制工作部门负责司法行政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保障司法行政机关依法正确履行职能。

十三、“148”法律服务用房,是司法行政部门开设和运用专用电话网络,向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而设置的专门业务用房。

十四、信访业务用房,是用于办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的业务用房。

十五、资料档案用房,是用于保存培训教材、资料、图书及培训课件等音像资料,为干部职工提供借阅、查询服务;用于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业务办结事项及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和考试考核档案等资料存放、回告、查阅用房。

十六、教育培训用房,是开展普法教育、业务培训、矫正对象教育等教育培训的业务用房。以普法培训为例,普法教育既包括对各类普法对象的教育培训,对普法业务骨干的培训,还包括对法制宣传教育社会人才队伍(例如:社会普法宣传员、普法讲师团成员、普法志愿者等)进行培训等。教育培训用房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相关业务教育培训的需要而设置的。一是开展普法教育需要,据统计,司法局每年都要定期举办普法讲座和普法教育培训班,平均举办法制讲座4期,900人次,普法骨干、普法宣讲员、普法办主任培训班20期,4000多人次;二是开展业务培训需要,定期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会志愿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学习和培训达12期,每期参训人员达400人;三是开展矫正对象教育的需要,定期对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法制教育,就业技能培训。

十七、社会志愿者工作用房,用于组织志愿者开展讲座、培训、咨询等活动的用房。在基层,法律专门人才资源不足具有普遍性,招募一些退休法官、检察官、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而未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热心社会工作的法律工作者及法学院校毕业生作为志愿者从事法律服务和其他司法行政工作,是解决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人员少、任务重的有效手段。据统计,市(地、州)司法局社会志愿者人数约为30~50人;县(市、区)司法局社会志愿者人数约为25~30人。

十八、网络信息中心,是为业务开展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保障的工作用房。中心机房是根据实际需要用于存放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的用房,司法行政信息库用房是用于保存业务工 7 作电子统计数据、记录等相关信息的用房。

十九、应急指挥中心,是管理、督导监狱、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康复中心日常工作和处置群体性纠纷、突发事件的业务用房。

第十二条 明确县(市、区)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内容的设置依据和业务功能用房构成。

县(市、区)司法局业务职能主要有以下七项:一是制定并组织实施普法教育规划;指导、协调并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二是指导、管理、监督并组织开展律师、公证工作。三是指导、管理并开展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四是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五是协调、指导并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六是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七是协助开展司法鉴定业务,并进行执业监督管理工作。

各类业务功能用房条文说明参照第十一条。

第十三条 明确乡(镇、街道)司法所业务功能用房建设内容的设置依据和业务功能用房构成。

司法所业务职能主要有以下九项:一是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二是承担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助。三是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四是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五是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六是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七是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八是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九是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

一、法律事务接待用房,是司法所用于接待前来办理法律事务的群众,对来访群众的法律事务进行受理、分类、传递的用房。

二、法律援助业务用房,是接受基层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初步审查并转交法律援助申请,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的用房。

三、人民调解业务用房,是司法所组织纠纷各方当事人开展调解活动的专门场所,用于实施纠纷受理登记、询问、调查、举证、质证、调解、签署协议等调解活动和指导陪审员工作。

四、社区矫正业务用房,是组织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和帮助的用房。

五、安置帮教业务用房,是组织社会力量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教的议事工作室。

六、普法依法治理业务用房,是组织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的用房。主要是针对基层社区居民和农民组织开展法制宣传讲座、培训等活动,组织开展居民和农民普法学校活动,印制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开辟法制宣传资料阅览室对社会公众开放借阅,接受基层群众法律咨询,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等。

七、资料档案用房,同第十一条第十五款。

第十四条

明确司法业务用房具体建设实施的原则。第十五条

明确司法业务用房的附属用房建设内容。第十六条

明确司法业务用房场地的建设内容。

第十七条

明确司法业务用房建筑设备的建设内容。

第三章

选址与规划布局

第十八条

司法业务用房项目选址的原则。

司法业务用房项目选址,一方面应考虑方便群众的需要,另一方面应选择在交通、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和远离产生粉尘、散发有害物质的场所与贮存有易爆、易燃物等地段,这样既可以减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又有利于安全、卫生。

第十九条

为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必须对建筑容积率及建筑密度加以控制,合理、8 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第二十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美化环境,绿地率应符合法定规划控制绿地面积指标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司法业务用房停车场地供各级司法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的业务用车停用,同时考虑到办理业务的社会群众的停车需要,需按照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停车数量标准确定场地面积。

第四章

建设等级和面积指标

第二十二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等级应按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的级别来确定,主要考虑不同级别的司法行政机关所担负的业务职能及业务量有所不同,所需业务用房建设内容构成与建筑面积也不相同。

第二十三条

明确一、二级司法业务用房人均建筑面积指标

本着满足司法行政机关的业务需要、经济适用的原则,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反复论证、测算,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条规定。

一、二级司法业务用房的人均建筑面积指标高、低限数值的不同是由于考虑了不同级别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编制结构、任务有所不同,因此人均建筑面积指标的高、低限数值有所区别。

第二十四条

明确一、二级司法业务用房编制人数的计算方法。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一直存在着人员编制少的问题,仅靠政法编制人员不能满足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经过大量调研和统计,法律援助机构等业务职能单位的事业编制人员是开展司法业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在计算司法业务用房建设规模时,应将此类编制人员计算在内。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

明确一、二级司法业务用房的人均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同一级的司法行政机关的编制人数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如果制定一个统一的人均建筑面积指标是不可行的。规模较大的建筑比规模较小的建筑通常交通面积或附属面积要节省,使用系数相对要高,所以本条规定编制人数多的司法业务用房,其人均建筑面积指标相应就低,反之编制人数少的司法业务用房,其人均建筑面积指标相应就高。同时,本建设标准要保证基本的业务用房的建设规模,经过论证,一、二级司法业务用房人均建筑面积指标的高限数值和底限数值相对于编制人数时,确定了合理的区间,在区间内人均建筑面积指标用插入法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不同编制人数的司法业务用房人均建筑面积指标。

第二十七条

明确了三级司法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司法所是县(市、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担负着最基层的司法业务工作,其编制人数较少,但业务量繁重。“窗口”服务特征明显,应以基本业务量来计算其建筑面积大小,并结合编制人数确定司法所业务用房的建筑面积。为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鼓励街道司法所同当地其他行政办公用房(例如,街道办事处)统一建设,统筹考虑。

第二十八条

明确司法业务用房附属用房建设原则

本着节约资源、避免浪费的原则,司法业务用房的附属用房除特殊功能要求外,可与司法办公用房共建共用,避免重复建设,既可减少投资,节约建筑用地,又能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当司法业务用房独立建设时,附属用房建设规模和水平应按实际需求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执行。

第二十九条

明确司法业务、办公用房建设总规模的计算方法。

司法业务用房和司法办公用房的建设,应符合节约土地、节约成本的原则,有利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整体建设。司法业务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按本建设标准确定;司法办公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按《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确定。

第三十条

原则上司法业务用房的建设应按本标准执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确定建设规模。确有特殊业务要求,超出本建设标准规定的,须经政府投资主管 9 部门批准。个别地区的司法业务用房建设规模,在保证业务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可视业务工作量及地方财力所能适当降低。

第三十一条

明确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的业务用房建设规模和投资渠道。

第五章

建筑标准和建筑设备

第三十二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建筑设计原则。

司法业务用房的建筑标准应力求与财力、物力、功能要求相统一,应体现司法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同时也应符合当地规划主管部门对建筑的要求。

第三十三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和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根据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司法业务用房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应为50年。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司法业务用房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三十四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筑结构形式一般宜采用砌体结构或框架结构。

第三十五条

强调了建筑材料的选用应遵循的规范、建筑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材料应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合理降低工程造价,避免华而不实、片面追求高标准的现象。

第三十六条

司法业务用房无障碍设计的规定。为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司法业务用房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范围遵从《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相关的规定。第三十七条

司法业务用房的装修应以满足基本工作需要,力戒奢华、简洁庄重、经济适用为原则,兼顾美观和地方特色,装修选用材料强调采用国产装修材料,可节省装修投入。严格按《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执行,且不应超过中级装修标准,本建设标准不另作规定。

第三十八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中对电气设计的要求。

第三十九条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中对给水、排水的设计要求。第四十条

司法业务用房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对于采暖地区各级司法业务用房采暖系统,宜采用区域集中供热采暖系统,可减少建设独立锅炉房及设备的投入和附属用房面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司法业务用房在设计施工中,要考虑到信息网络建设和智能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相应线路或预留接口,以避免二次施工造成浪费。

第四十一条

明确司法业务用房改建、扩建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第五篇:税务局业务用房建设标准

国税发〔2007〕5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税务局系统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税务总局办公厅、机关服务中心: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确定国税系统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依据国家现行有关基本建设管理规定以及《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计投资〔1999〕2250号),结合国税系统实际,对《国家税务局系统办公业务用房建设标准暂行规定》(国税发〔2000〕184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国家税务局系统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筑装修标准

2.建筑装修材料选用举例

二○○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国家税务局系统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精神,合理确定国税系统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加强管理和监督,有效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依据国家现行有关基本建设管理规定以及《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计投资〔1999〕2250号),结合国税系统实际,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国税系统统一的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是立项审批、编制和评估综合业务办公用房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设计评审、项目开工审批和对项目进行审计检查的依据。

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国税系统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新建、购建工程,改建和扩建工程参照执行。

第四条 国税系统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必须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原则建设。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规模,应根据使用单位的级别和编制人数,按照本建设标准规定的建设等级、面积指标确定。

第五条 国税系统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建筑性质、建筑造型、建筑立面特征等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节约用地、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等规定。

第六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实用、简朴庄重,充分体现办公需要。为提高工作效率,应设置或预留办公自动化等设施的条件。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除符合本建设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建筑面积指标 第七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规模,根据上级管理部门核准的拟进驻机构的编制人数计算办公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以下面积均为使用面积),专业用房和附属用房的面积分项进行计算。

第八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分为两大类:办公业务用房、专业用房。办公业务用房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和附属用房;专业用房包括票证库房、纳税人资料档案室、服装(装备)库房、征收服务大厅和数据处理中心。

(一)办公室用房,包括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和领导人员办公室。

(二)公共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接待室、档案室、文印室、资料室、收发室、计算机房、储藏间、卫生间、公勤人员用房、警卫用房等。

(三)附属用房,包括食堂、车库、人防设施、消防设施等。

第九条 办公业务用房的人均使用面积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规定,按下列指标控制:

税务总局的办公业务用房,编制定员每人平均使用面积为16-19平方米,编制定员超过400人时,应取下限。

省国税局办公业务用房,编制定员每人平均使用面积为12-15平方米,编制定员超过200人时,应取下限。

市(地)国税局办公业务用房,编制定员每人平均使用面积为10-12平方米,编制定员超过100人时,应取下限。

县(区)及以下国税局办公业务用房,编制定员每人平均使用面积为8-10平方米,编制定员超过80人时,应取下限。

第十条 第九条建设标准中各级办公用房面积指标,未包括独立变配电室、锅炉房、食堂、汽车库、人防设施和警卫用房。

第十一条 各级工作人员办公室的使用面积,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一)税务总局机关:

正部级:每人使用面积54平方米。副部级:每人使用面积42平方米。正司(局)级:每人使用面积24平方米。副司(局)级:每人使用面积18平方米。处级:每人使用面积9平方米。处级以下:每人使用面积6平方米。

(二)省局机关:

正厅(局)级:每人使用面积32平方米。副厅(局)级:每人使用面积18平方米。处级:每人使用面积12平方米。处级以下:每人使用面积6平方米。

(三)市(地)局机关:

正处级:每人使用面积20平方米。副处级:每人使用面积12平方米。科级:每人使用面积9平方米。科级以下:每人使用面积6平方米。

(四)县(区)局机关:

正科级:每人使用面积15平方米。副科级:每人使用面积10平方米。科级以下:每人使用面积5平方米。

第十二条 专业用房的使用面积分别依照下列标准控制掌握,其中:

(一)票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等)库房,按照进驻单位分别计算:

省国税局 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市(地)国税局 不得超过 80平方米

县(区)及以下国税局 不得超过60平方米

(二)纳税人资料、档案室,按照进驻单位分别计算:

直接管理纳税户在10000户以上的 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直接管理纳税户在5000—10000户的 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直接管理纳税户在3000—5000户的 不得超过150平方米

直接管理纳税户在3000户以下的 不得超过100平方米

(三)服装(装备)库房按照进驻单位分别计算:

省国税局 不得超过50平方米

市(地)国税局 不得超过50平方米

县(区)及以下国税局 不得超过 30平方米

(四)征收服务大厅按进驻单位直接管理纳税户数合计数计算确定:

纳税户数在5000户以上的 不得超过600平方米

纳税户数在3000户至5000户的 不得超过400平方米

纳税户数在3000户以下的 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第十三条 附属用房的使用面积,按照下列标准控制:

(一)食堂(含操作间)的面积,按照进驻单位编制人数计算,每人2.5平方米。

(二)车库的面积,扣除地面停车场停车数量后,省局地下车库的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市(地)局和县(区)局以下地下车库的面积,按照车辆编制情况严格控制。

(三)人防工程设施的面积,按照国家人防部门的设防范围和标准计算。人防设施的建设,应做到平战结合,充分利用。

需要建独立的变配电室、锅炉房,应按照办公用房的需要进行配置。警卫用房的建设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国税系统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批准的编制人数,对照本建设标准规定的等级,按照每人平均面积指标乘以编制定员人数,并加上第十二、十三条中需要或按照规定设置的业务用房和附属用房的面积计算总面积。

第三章 选址与建设用地

第十五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地点应选在方便纳税人、交通便捷、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较好、有利于安全保卫和远离污染源的地点,应避免建设在商业区和居民区。

所选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城市建设长远规划要求,在城市规划允许建设的范围内,避免出现规划拆迁的情况。

第十六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应严格控制用地规模,严禁超标准占地、低效利用土地,不得占用耕地。征用土地以满足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设为宜,应实事求是。所需建设用地面积应根据批准的建筑面积和当地城市规划确定的容积率进行核定控制。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应符合当地城市绿化面积指标的规定。

第十七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要充分考虑税收征管需求和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设置申报网点,适应纳税申报需要。第四章 建筑标准

第十八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应依照本建设标准的规定,设置办公业务用房、专业用房。建筑平面布置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布局合理。

第十九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不得定位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建筑外观设计必须体现庄重、朴素、实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

第二十条 充分发挥限额设计在控制投资和建设标准方面的作用,坚决控制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工程造价标准。省国税局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单位综合造价(不含土地有关费用及市政配套建设费)不得超过3000元/平方米,市(地)国税局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单位综合造价不得超过2500元/平方米,县(区)及以下国税局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单位综合造价不得超过2000元/平方米。除明显物价上涨以及国家政策性调整、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外,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一律不得突破和调整。

第二十一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筑应合理确定门厅、电梯间、走廊等面积,提高使用面积系数。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筑总使用面积系数(总使用面积与总建筑面积之比)分别为:多层建筑不应低于60%;高层建筑不应低于57%。

第二十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宜采用大开间,提高办公室利用率;需要分割单间办公室的,标准单间办公室使用面积以12-18平方米为宜。

第二十三条 各级税务机关办公用房的会议室宜以中、小会议室为主,小会议室采用1-2个标准间,中会议室采用2-3个标准间。大会议室根据编制定员人数并结合机关内部活动需要设置。

第二十四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应根据批准的总建筑面积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设计,尽量建多层,城市规划有特殊要求且批准总面积较大的可建高层。

第二十五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多层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宜超过3.3米,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宜超过3.6米;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5米。

第二十六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筑耐久年限不应低于二级(50年至100年);建筑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第二十七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防火,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水平,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审批建设规模与当地城镇规划要求相矛盾时,应按照审批标准执行。

第五章 装修标准

第二十九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外立面不得搞豪华装修,内装修要简洁朴素,办公设备的配置要科学实用。电梯、采暖、空调、供配电、弱电等设备以及各类建筑材料均应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国产产品。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外装修,位于城市主干道的,可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做局部重点装修,其余为普通装修。

第三十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内部装修,办公用房的门厅、电梯间、接待室、重要会议室、领导人员办公室等重要部位可采用中高级装修。其余为普通装修。

第三十一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装修标准,参照国家计委印发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建筑装修参照《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筑装修标准》(附件1);装修选用材料参考《建筑装修材料选用举例》(附件2)执行。

第三十二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内装修应以满足业务功能和使用要求为主,内部装修费用占建安工程造价的比例,应按下列数值控制:

砖混结构建筑 不超过35%

框架结构建筑 不超过25%

有特殊用途和技术要求的,应按工艺要求进行装修。

第六章 室内环境与建筑设备

第三十三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办公室、会议室应尽量采用直接采光。办公室照明应尽量节约能源。

第三十四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采暖应优先采用区域集中供热采暖系统。

第三十五条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换气方式。夏季需要降温的,可设置空调,包括采用分区或集中空调系统。

第三十六条 新建的综合业务办公用房,五层及五层以上的建筑,应设置电梯或预留安装电梯的空间。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建设标准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税务总局机关。

第三十九条 本建设标准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国家税务局系统办公业务用房建设标准暂行规定》(国税发〔2000〕184号)同时废止。

附件1

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建筑装修标准

部 位 省 级 地 市 级

县 级

一般办公室、会议室、走廊、楼梯等

地面

普通、中级装修

普通装修 普通装修

内墙面 普通、中级装修

普通装修 普通装修

天棚

普通、中级装修

普通装修 普通装修

领导办公室、重要会议室、门厅、电梯厅等重要部位

地面 中、高级装修 中级装修 中级装修

内墙面 中、高级装修 中级装修 中级装修

天棚 中、高级装修 中级装修 中级装修 外 墙 中级装修 普通装修 普通装修 卫生间 地面 中级装修 中级装修 普通装修

内墙面 中级装修 中级装修 普通装修

天棚 中级装修 中级装修

普通装修

设备

大便器,小便斗,洗手台,壁镜,洗污池 大便器,小便斗,洗手台,壁镜,洗污池 大便器,小便斗,洗手台,壁镜,洗污池

附件2

建筑装修材料选用举例

部 位 高级装修 中级装修 普通装修 外墙

中高级釉面砖、人造石材等

装饰混凝土喷涂、墙面砖、水刷石、玻璃马赛克等 水性涂料、清水墙水泥砂浆勾缝等

内墙

装饰板、墙纸、墙布、釉面砖、油漆、乳胶漆、胶合板、中高密板等 乳胶漆、塑料扣板等 涂料、石灰浆、白粉浆等

墙裙

胶合板、高级釉面砖、装饰板、人造石材等 中级釉面砖、瓷砖、水磨石、塑料扣板等

普通釉面砖、水泥砂浆、提浆抹面、局部水磨石等

地面

人造石材、高级地砖等

中级地砖、水磨石、马赛克、塑料地板等 水泥地坪、局部水磨石、普通地砖

天棚

胶合板、装饰板、墙纸墙布、油漆、乳胶漆、管线暗装等 塑料扣板、石膏线条、乳胶漆、管线暗装等 水性涂料、石灰浆、白粉浆等

门窗

铝合金及彩板门窗、铝合金中空玻璃、双面包镶门、特殊要求制作的门等 单层玻璃铝合金窗、塑钢门窗、镶板门等

木质及塑钢门窗、钢门窗拼板门、胶合板纤维板门等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2007校对:财务管理司

年4月29日封发

联系电话:010-63417241

下载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初步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聂拉木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业务用房初步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情况汇报

    **县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情况汇报司法业务用房建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是夯实司法行政工作基础,是改善司法行政机关办案条件的重要举措,我县司法......

    林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

    林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 2012年3月10日,林芝地区发改委在委项目评审中心主持召开了林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

    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综合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镇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工程,××镇按照中央、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及......

    兴平市司法局业务用房竣工评估报告

    陕西建科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兴平市司法局业务用房项目 竣工验收质量评估报告 编 制 人: 审 核: 审 批: 监理单位: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地址:西安市环西路北段272号 办公/传真0......

    问题汇总-大兴安岭地区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A建筑

    二层C 轴与10轴相交处梁与墙不在同一条轴线上。(梁按照结构图,墙按照建筑图, 应怎么解决,每层都存在)(按图施工,实际也是这种情况,梁和墙就不在已条轴线上) 门窗表与平面图尺寸、......

    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方案

    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洪发[2009]25号),着力实施五项重点改革工作,进一步健......

    五莲县森林公安局业务用房建设规则

    五莲县森林公安局业务用房建设规划根据《山东省林业局关于编报市县级森林公安机关业务用房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鲁林公字〔2009〕285号)和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森林公安机关......

    法院审判庭及业务用房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法院审判庭及业务用房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为提高本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水平,督促施工单位组织文明施工和实现安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