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德寺新建念佛堂通知
古德寺新建念佛堂通知
经云:“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净土法门,具足信愿行持,佛号圆成,弥陀普被,故此行门,佛天所喜,念佛功德,难思难量。应广大信众的需要,古德寺正筹备新建一栋五层综合型念佛堂,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内设念佛室,讲堂,斋堂,居士寮房等设施,以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
鉴于此殊胜因缘,诚望十方大德、四海檀越、各界善信同发大愿,出资出力,共襄善举。同时,这也是四众弟子消业增福,积累资粮的一次机缘,希望广大善信,随喜此殊胜事业,共植福田。
修建寺院功德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无上正觉,菩提树适逢其会给予佛陀庇荫;佛坛媲美菩提树给予善信庇佑、利益众生。《莲花经》云,任何善信发心赞助建寺与佛坛,可以获得如下十种功德:
一、无始劫来诸恶业,得以减轻或消除。
二、天人护佑,逢凶化吉。
三、去除障碍,免夙仇报复之苦。
四、妖魔邪怪,不能侵犯。
五、脱离烦恼和无明。
六、丰衣足食,福禄绵长。
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
八、增加福慧二资粮。
九、往生善道,相貌端庄,天资福禄兼有。
十、往生能闻佛法之国土,速证佛果。
建寺得福:
创修寺院的功德不可思议。佛在世的时候,他在舍卫国弘法的时间比较多,那裡有一位长者叫做须达多,他就很想找一个地方建一个精舍供养佛陀,让佛在那裡安心的讲经教学。可是他找来找去只能找到一个地方,是祇陀太子的花园。那个花园方圆八十顷,而且裡面林木茂盛,风景优美,确实是一个建造精舍的好地方。於是这个长者就去请求太子,能不能够把这个花园卖给他。太子故意跟他开玩笑,说要卖给你可以,但是你要用黄金把这个园子的地全部铺满,我才能答应你。没想到须达多把自己家裡这些黄金统统都捐出来,就在花园裡开始铺黄金,很快就把整个园子都铺满了,成为黄金地。
太子一看不得了,他本来不想卖的,结果说了个开玩笑的话,没想到须达多长者就当真了。他就想反悔,他说其实我不是真的要卖,只是跟你开玩笑。须达多长者说,不行!您是做太子的,金口玉言,你怎麼可以开玩笑?结果太子也没办法,就问你要这个园子做什麼?他说我是用来供养佛的,让佛在这裡,我建一个精舍,让他在这裡讲经教学。祇陀太子一听,这好事,是功德,我也要做。结果须达多长者说,不行,这功德一定要我来做。这个太子就不高兴,他说这样,我只答应把园子卖给你,可是没有说把树卖给你,园子裡的树那都是我的,你既然不让我做功德,我就要把所有的树都砍光,砍成就是光秃秃一片。须达多也没办法,两个人相持不下,就去见佛,请佛来评判。佛很慈悲,就跟两位说道,你们也不要争了,功德两个人一起做,这个园子以后的名字就叫做祇树给孤独园。须达多长者的名字的意思就叫做给孤独,给孤独长者,这个园子是给孤独长者买的,叫给孤独园,那树呢?树是祇陀太子的,所以叫祇树。所以我们读到经裡面讲到,「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就是在这个地方。后来他们俩就在这个园子裡建了一千二百所精舍,供养佛及他的弟子们。佛的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随弟子,老跟著佛的,不能说只供养佛,其他弟子不管,不行,要供就一个僧团统统供养。所以大家在奠基的时候一起到了,结果舍利弗,这是佛一位智慧第一的弟子,他忽然就笑了起来。须达多长者就问,你为什麼要笑?舍利弗就回答他,说今天你正在奠基,正在规画你的精舍,而您将来会生到天上享天福,你的天宫已经修成了。须达多长者说真的吗?我能不能看看?舍利弗就用神通把宫殿显出来给须达多长者来看,他这一看,果然天上自己的宫殿已经建成了。他非常高兴,他就问舍利弗这个是什麼天?舍利弗告诉他,这是第四天,兜率陀天,弥勒菩萨在那个天裡的内院正在讲经说法,你将来到那个天上就可以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可以一起下生成佛,跟著弥勒菩萨下生,帮助他来弘法。结果须达多长者听了之后非常欢喜。精舍建成以后,舍卫国的国王、大臣还有百姓,统统都出来迎接佛进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天大放光明,天乐悠扬,天鼓自鸣,盲人可以双目復明,聋的人可以突然听到声音,哑巴也突然能讲话了,不可思议的瑞相。创修寺院我们看到功德无量,为什麼?因为他真正供养到佛。
现在佛不在世,我们没有这个福报供养到佛,但是跟随佛修行的这些真正的出家、在家的弟子们,他们继承佛陀教育的事业,像佛一样也是天天讲经说法。这些修行人他们生活要求非常的低,生活很简朴,所以供养他们不需要什麼花费,但是我们是需要创造一个让他们能够讲经教学的场所,让他们的道德、学问能够利益眾生,我们叫护法。这种功德就是,虽然不一定及得上须达多长者,但是如果你真诚心,毫没有自私自利的、不贪图名闻利养的去做这种护法的事业,功德也不会比他差很多。
下面举《杂譬喻经》裡面说的「天人散花」这个故事。这是从前有一位农夫,很纯朴,也很信佛,他护持一位罗汉比丘,这个比丘证得阿罗汉果,给他建了一所小房子,做为他住的地方,又给这位罗汉比丘建造了一个诵经修行的场所,给他修行的地方。诵经又是自利又是利他,这就是教学,自利利他都兼顾到了。这位农夫这麼护持佛法,他死了以后就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上,住在天宫裡,这个天宫方圆四千里,美轮美奂,忉利天人他有宿命通,知道自己的来歷,晓得为什麼他有这个福报来到忉利天,都是因为在前生供养了这位罗汉比丘。因此他很感恩,在天上手持著鲜花,就在这个罗汉住的地方,这个他原来建的屋子裡,在那屋上散花。还自言自语的说,我仅仅建造了这麼一所小泥屋,想不到得到这麼大的福报,今天特意来散花供养。这是供养真正的修行人获得大福报,天福。
下面也是出自於《杂宝藏经》,「同为夫妇」这个故事。这也是讲到佛在世的时候,在舍卫国有一位长者,他在生的时候建造塔寺,死了以后他就生到天上去了。他的妻子很思念她的先生,常常都去寺院打扫卫生,这寺院是她先生建造的,她是睹物思人,很思念她的先生。有一天,她的先生在天上做天人,就回来对他的前生这个太太说,说我就是妳的先生,因为过去建造寺院的功德,现在生到天上,看到妳很思念我,所以我特意下来给妳打个招呼,但是妳这人身太臭秽,我不能够靠近妳。就告诉他太太,说妳这麼诚心思念我,这也是有恩德,总是过去生中做过夫妇,妳如果也想来到我这个地方,妳也要尽心的去供养佛、供养僧眾,要去修建、打扫塔寺,还要发愿生到我这个天上,这样我们将来就能够在天上重聚。这位太太听了之后也欢欣鼓舞,所以就按照她的先生的话,每天就这样做,积功累德,到命终之后果然生到天上,而且能够跟她的先生相聚。
后来佛出生了,成道了,他们俩一起到佛那裡,佛见到他们,给他们说法,结果两个人都一同证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是小乘初果,虽然还没有出三界六道,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堕到三恶道裡面,这个属於入了圣人之流,他只要在人间天上七次往返,必定能证得阿罗汉果,也就是出轮迴、出三界。你看看过去生中种的远因,来生就得到殊胜的福报,而且能够感得出离三界,这是修建塔寺之功德。
下面的故事「难为夫妇」,是出自於《分别功德论》。这也是讲到在舍卫城有一对夫妇,他们很虔诚的信仰三宝,但是两个人没有儿女。后来太太先去世了,结果生到忉利天,因为他们俩信仰三宝,都是善人,生到了天上。这个太太做了天女,天女是美丽端庄,世间是没得比。在天上她就知道自己过去的丈夫,她用天眼去观察自己的丈夫,结果发现她前生的丈夫出家做了沙门,这时候年纪已经很老了,正在打扫塔庙。这个天女就用光明照到她过去的丈夫身上,让她丈夫看见她,天女就勉励他说,你要精进修行,以后你可以生到天上,我们再做夫妻。这个沙门听到自己的太太现在生到天上,很受鼓舞,就加倍精进,希望将来有朝一日也能够相聚。结果后来修行很用功,有一天,这个天女又来看望他,告诉他说,你现在的功德已经超过我太多了,我现在已经不配做你的太太。这个比丘一听,原来这样子,他就更加的发愤努力,结果当生就获得了阿罗汉果。
《金汤编》上有一个历史故事,是讲宋朝范仲淹先生。范先生信仰三宝,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长白山读书,住在一个破庙里,他在一个树下发现一坛金子,他当时很穷,一般人看到这些金子不知高兴到哪里去,可是他看到之后不动心,把这金子重新又埋到地底下,谁也没说,好像什么事没发生一样,继续去读书。后来他做了官,这个寺院里的出家人来跟他化缘,希望他能帮助修建寺院。范公就跟他讲,说你们的寺院里一棵树下就有金子,那个金子足够你建寺院。结果这些出家人回去,果然把金子挖出来了,建成了寺院。
范公在晚年把自己家里的住宅都捐出来做为寺院,改名称为天平寺,迎请一位禅师来住持。他的果报自然就非常丰厚。他在生时,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去世以后被朝廷追封为楚国公,赐尊号文正。他的子孙代代都是做官,家门兴旺。连民国印光大师都非常赞叹他。范家八百年长盛不衰,都是因为范公功德太厚。范公是个有真智慧的人,他懂得,自己的家产、田园、房宅是什么?只是我们在生命轮回当中的一个驿站,暂时让你歇歇脚的。聪明的人用这个来布施、来修福,这样不仅他这个驿站会愈来愈庄严美好,他下一站肯定比这一站更殊胜。所以古人讲,舍得,舍了才得。那得了以后怎么办?得了再舍,把你所得的都舍掉,舍得舍得。
随缘乐施,乃成江海,建寺造像,功德无量,乐善好施,福泽子孙,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因缘殊胜,千载难逢,姓名刻碑,百世流芳。
第二篇:藁城市妙量念佛堂2010年工作汇报
尊敬的市宗教局领导、市佛协领导:感恩您在百忙之中,看我佛堂工作汇报,藁城市妙量念佛堂2010年工作汇报。2010年,在市宗教局、市佛教协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藁城市妙量念佛堂众居士承佛慧命,发菩提心,遵照师父“听话、照做、成功、团结”之训,在完成日常功课外,积极参加各项慈善活动,将佛陀的慈悲、仁爱实践于社会生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佛协和宗教局的各项工作,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安乐”,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具体如下:
1、爱国爱教,积极投身“和谐藁城”构建念佛堂成立三年来,始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努力发挥佛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在政治上,我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佛教信众成为稳定社会人心的中坚力量。为此,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念佛堂自身建设,经常对信众进行爱国爱教学习和培训,恩师将“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作为念佛堂的根本宗旨,并且每年换一幅“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安乐”的横幅于殿堂上,换下来的以作收藏。把佛法的修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思想融会贯通,千方百计地搞好佛教界的和谐与稳定,努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加强自身修行,引导信众有序开展宗教活动佛教是智慧与慈悲的教育,修行就是完善自己,让自己逐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然后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社会,为众生服务。一年来,我们除了完成日常恩师留的功课外,在佛教重要节日组织居士开展精进念佛、听师父开示录像等法事活动,努力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市宗教局和佛协领导的佛教大家庭之中。一是加强自身修行。念佛堂众居士加强对佛教教义教规的学习,恪守佛教戒律,精进修行,居士们每天完成师父留的作业,一部《地藏经》、一部《无量寿经》、五万声佛号、108遍往生咒为固定功课,坚持不辍,打考勤,师批阅,精进修行,善护身、口、意三业,不讲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以此回向世界和平、人民安乐,回向给藁城市的父老乡亲,回向给深陷苦海的芸芸众生。二是发扬佛教临终关怀精神。西方国家在临终关怀上已基本做到了社会化,我国也逐步把临终关怀事业提到日程上来。佛教在临终关怀方面有丰富正确的理念和一整套具体操作方法,净土宗更是将教义、修持与临终助念结合为一体。今年,妙量念佛堂助念团通过师父指导、集体助念等形式,成功助念五位居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使他们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够保持精神的安详宁静,尊严而安然地告别人间,工作汇报《藁城市妙量念佛堂2010年工作汇报》。在助念活动中,我们提倡移风易俗、利益存亡、节俭办丧的良好风尚,一改过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旧风陋习,参加助念的居士们吃饭自己出钱,不给亡者家属增加负担,这些都在群众中引起积极反响,发挥了佛教界所肩负的移风易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使人心趋向正道的使命和作用。三是组织开展法事活动。年内,先后于5月25日、10月1日以及念佛堂成立三周年之际,组织开展“佛七”念佛祈福法会,师父上人开示以身作则,以佛为榜,孝亲立行,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参加活动的众居士们身心愉悦,共沾法喜。四是加强道场交流。年内,随喜参与师父的湖北弥陀塔寺等道场开光、奠基以及正定临济寺有明老和尚往生助念等活动。
3、慈悲济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发扬佛教“慈悲济世,自利利他”的菩萨精神,实践“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人间佛教理念,凝聚广大善信及热衷慈善事业人士的爱心,让佛菩萨之爱洒满人间,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也教育和感化了众生。一是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年内,众居士们以身实践和力行师父的教诲,发扬”大爱无疆、人间有爱“的佛陀慈悲精神,向贫困群众、孤寡老人捐助了衣物和近五千元的现金,赈灾捐款三千多元;对有病住院、家境困难的居士,送水果探望、送现金援助,使他们感受到佛陀的慈悲与温暖;运用佛法帮助一些家庭解决矛盾,宣传结婚不要彩礼、办素食、倡环保,促进了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构建和实现。二是组织了多次放生活动。一年来,共组织居士进行了五次放生活动,放生总金额约万元。通过放生护生活动,培养和唤起世人“万物一体、慈悲大爱”的心胸,以实际行动诠释彼此尊重包容、和平共处、和睦快乐的和谐社会。三是发放佛学、传统文化等教育资料。众居士们铭记师父上人所讲“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通过印经书、刻光盘等形式,发放《和谐拯救危机》光盘1000套,助印《弟子规》200套,以达到宣传慈善事业教育众生之目的,有力地弘扬了佛教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活动,将佛陀的慈悲、仁爱实践于社会生活,慈悲济世、造福于民、广洒法雨、普度众生,既弘扬了佛法,也教育、感化着众生,提高了佛教界的知名度,促进了当地慈善事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总之,在市宗教局、市佛教协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上妙下量恩师的正确引导下,在佛教众弟子的精进努力下,一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离佛菩萨的教导和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诸多不足,需今后加以改进与提高。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我们将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广大宗教界人士,在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和竭力支持藁城市的经济建设,发扬人间佛教的积极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为藁城人民的生活幸福、安居乐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祝: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藁城市妙量念佛堂2010年12月
第三篇:在石首玉田寺恢复重建暨念佛堂奠基仪式上的致辞
在石首玉田寺恢复重建暨念佛堂奠基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诸山长老,尊敬的各位法师,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居士:
上午好!
河清海宴,社会和谐之始;春风浩荡,孕育希望之时。今天,我们迎来了石首玉田寺恢复重建暨念佛堂奠基的大庆吉日,龙天拥护,四众鼓舞。这是建国60华诞喜庆之年,石首佛教界迎来的一件盛事。值此殊胜时刻,我谨代表玉田寺筹建委员会向拨冗莅临的各级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向德高望重的诸位高僧大德表示至诚恭敬的顶礼和深切的谢意;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大德居士、热心信众表示由衷的感恩;向社会各界来宾朋友们表示真诚的祝福!
玉田寺为石首“绣林十景”之一,始建于公元759年,历史悠久,是石首古代文化的象征地,更是石首佛教文化的起
源地和佛教弘法济世的吉祥地。欣逢盛世,佛教中兴,在石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诸山长老和四众弟子的大力支持下,玉田寺将在这里重新崛起,实乃龙天瑞相。
古刹重兴,山门重振。玉田寺的建设方案是汇集海内外专家和法师们智慧的结晶,并经过多次反复修订和论证。整个规划方案按照“以点带面”的思路,突出唐宋精巧别致的风格,注重智能化、多功能化的现代特色,充分体现出佛教“六和敬”内涵。我相信,遵循这一建设思路,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有一座崭新而又庄严的玉田寺呈现在世人面前。各位领导、各位法师、护法居士们,玉田寺的建设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如果说过去的善举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心血,那么今后玉田寺的发展还需请各位给予加倍的呵护。在这里,我再次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今天的奠基仪式。希望大家能够一如
既往关心支持玉田寺的恢复重建,使玉田寺能够尽早成为湘鄂名刹,成为石首的一个新亮点。恳请社会各界贤达之士,鼎力出资相助,共襄善举,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以期早日完成计划,功德无量。
同时,我正信、我深信,玉田寺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宗教法规政策,带领四众弟子,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宏扬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遵照慈悲、智慧、和平、幸福的宗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诚心祈愿各位领导、法师们、护法居士们、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六时吉祥,身自在、心自在、身心自在;福无量、寿无量、福寿无量。
阿弥陀佛!
第四篇:藁城市妙量念佛堂2009年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在市宗教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妙量念佛堂众弟子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积极实践慈悲为怀、忘我无私的大乘精神,为振兴藁城佛教事业、构建和谐藁城做出了应有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2009年工作汇报如下:
1、加强思想建设,共建和谐藁城
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给佛教界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念佛堂众居士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国家宗教政策,将“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作为根本宗旨,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新疆出现“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我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此类祸国殃民的恶性事件。并通过学习和交流,帮助大家树立正知正见、爱国爱教的思想理念,努力使佛教信众成为稳定社会人心的中坚力量。
2、健全组织建设,规范管理制度
通过一年的努力,念佛堂的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较好的制定与落实。成立了放生、助念等专门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钱物管理上坚持透明、公开原则,实行帐、钱分开管理,保证每一分钱用在利国利民和弘法利生上。在后续人才培养上,注重选择和吸收“政治上靠得住、学术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佛教人士作为新生力量,使我们的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今年在念佛堂皈依的弟子约有50余人,呈现年轻化和知识化趋势。
我们还在网上建立了妙量念佛堂的博客(http://mlnft.blog.163.com),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宣传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积极弘扬佛教文化,通报念佛堂的工作情况和财务状况,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
3、搞好道风建设,开展各项活动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朝气蓬勃。常住居士们每天以一部《地藏经》、一部《无量寿经》、五万声佛号、108遍大悲咒为日常功课,坚持不辍,精进修行,以此回向世界和平、人民安乐,回向给藁城市的父老乡亲,回向给深陷苦海的芸芸众生。在佛教重要节日,组织念佛共修、请法师开示等法事活动,努力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市宗教局和佛协领导的佛教大家庭之中。
为体现佛教对居士的临终关怀,妙量助念团通过师父指导、集体助念的形式,帮助四位居士成功往生。在助念往生中,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利益亡者、节俭办丧的良好风尚,一改过去哭哭泣泣、吹吹打打、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旧风陋习;参与助念的居士们吃饭出钱,不给亡者家属增加负担,这些都在群众中引起积极反响,发挥了佛教界所肩负的移风易俗、使人心趋向正道的使命和作用。
此外,还协助我市观音殿完成了开光仪式和一系列法会活动,并应邀参加了北京良乡太平寺、无极法光寺等开光仪式,为振兴佛教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
4、投身慈善公益事业,扩大佛教积极影响
佛经中说:“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年内共组织五次放生活动,放生总金额超过2.5万元。通过放生护生活动,培养和唤起世人“万物一体、慈悲大爱”的廓然心胸,以实际行动诠释彼此尊重包容、和平快乐共处的和谐社会。
在去年为地震灾区赈灾募捐之后,今年我们继续发扬慈悲济世、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陀精神,先后向贫困群众、敬老院孤寡老人伸出救援之手。年内,向贫困群众捐助了价值数千元的衣物和医药等物品;在母亲节、端午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通过送点心、包饺子、演节目等形式,多次到夕阳红敬老院慰问,给孤寡老人送去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慰籍。这些善举体现了佛教界关心社会、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宗教局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佛教四众弟子的精进努力。2010年,妙量念佛堂将继续发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爱国爱教,以戒为师,精进修行,自利利他,进一步提升信众道德水准和修行境界。在做好助念、放生、法会等佛事活动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带领广大信众投身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努力为藁城市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藁城市妙量念佛堂
2009年10月
第五篇:泰州古寿圣寺导游词
古寿圣寺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古寿圣寺景区参观游览。古寿圣寺景区是华侨城集团继深圳华兴寺之后,重金打造的又一个以佛教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结合的景区,也是泰州华侨城有限公司继体育公园、温泉酒店之后,向世人奉献的一个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
古寿圣寺,又名“河南寺”、“南寺”。据《东台县志》记载:“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1265—1274),时为东台十四大丛林之一,溱潼九大寺院之首”,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700多年间几经修建,到清代末年,寺院已初具规模,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文革期间,寺庙不幸被毁。时至昌明盛世,由泰州华侨城投入2.3亿元重新修缮扩建。今天的古寿圣寺是一所禅净儒合一的寺院,同时也是药师佛的道场。现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水云楼、祇园精舍和三面药师佛塔等建筑。现在请各位来宾与我一起通过这座别有风味的浮桥,踏上这块佛化药师净土,东方净琉璃世界。
首先大家可以抬头看下眼前的牌楼,上面书写着:“淮堧(ruan)勝地”,他是由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启功所题。(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
“淮堧(ruan)勝地”是指淮水流域的胜地。(堧:河边的空地、城墙外的田地、宫庙外的空地、宫殿的外墙)
在牌楼的另一面也是启功先生题写的“第一義天”说的是佛法最胜义之天。
接下来就请各位来宾跟随我一同进入佛陀花园。出现在我们右手边的是阿育王柱。
阿育王柱源于古印度,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统治者,与秦始皇同一时期。他一生征战杀戮,晚年自感罪孽深重,受僧人点化后皈依佛门,以佛法来教化百姓,为了弘扬佛法,他在各地竖立石柱,上刻有经文供老百姓学习,弘扬佛法,晓喻子民,并派遣使臣出使各国,把佛教传向周边各个国家。
石柱顶端雕刻的是四只相背而踞的雄狮,石狮昂首蹲踞在钟形的倒置莲花上。莲花四周分别雕有牛、马、象、狮四种动物,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种动物又以法轮隔开。以雄狮为喻,象征着孔雀王朝大一统帝国的威严气势。莲花和法轮则是佛教的象征,表明阿育王以佛法治理天下,教化四方。(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说在人的诚心祈求之下,它能显现众生影像及人生善恶之相。)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前方的佛足印,它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脚印,象征佛游化各处之转法轮。原来早期的佛教并没有雕塑偶像用来膜拜,所以对塔和佛足造像的膜拜就是礼佛。依据佛传“八相成道”的说法,释尊在世时,禁止为自己造像拜像,在他即将离世之时,在故乡(印度摩揭陀国)留下脚印,说:“见到足印,如同见我”。对佛教徒来说,常人之形也不足以表现佛的庄严伟大,因此常以佛足、莲花来代表佛。(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足印便是佛,佛祖舍利也是佛,都是佛教徒平日虔诚供奉、礼拜的圣物。佛教徒每日的功课是念经、礼佛、行道,被世人称为“苦行僧”。“行”是要 用脚的。佛教理论形象地认为,僧人修行的关键是“脚”。释迦牟尼由凡人到佛祖的道路,就是用“脚”走出来的。公元二三世纪,佛的故乡印度,就出现了对佛足印的崇拜。)在佛足广场左侧的那片仿古建筑群是我们古寿圣景区特有的祗园精舍,共有居士房13间(容纳200多人)。这是目前泰州区域内唯一的佛教文化宾馆,各位来宾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游览结束后到此品尝地道的佛家斋菜,体验一下佛家禅居。
前方我们看到的那盏长明灯是东坡会灯,据林语堂《苏东坡传》,东坡先生曾游迹于姜堰地区,并发有药师愿。(灯上刻东坡愿文:我愿众生,足指安地。三千大千,净琉璃色。其中众生,靡不解脱。如日出时,眠着皆作,如雷震时,蛰者皆动。同证无上,永不退转。)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放生池。放生池是在明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格局,对于寺院有意义重大。在佛教徒看来,放生是积德,积德乃行善者必有善报,这也宣扬了佛教的意义,众善奉行。同时还激发众生的慈悲心。将鱼或者鸟放生,在古时候是善人一种发自内心的心愿。而现代人多被功名利禄所困扰,没有心思去考虑这些事情了,看到放生池,或许,留给他一种做善事留下的感动。这种感动会被善良的力量放大,以至于可以激起一丝善心。(一个普通人在池中放生了一条鱼,会带给他一种回忆影响到他的行事方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这个道理。)各位游客可以在此行一次善举。
在放生池上一字排开了三座桥,中间一座是大觉桥,左边一座是普渡桥,右边一座是慈恩桥。
大觉桥:大觉为大彻大悟,觉悟到了最高境界,只有佛才能称为大觉,寓意人们用我们所懂的道理去教化他人,当觉到功德圆满的时候即成为佛。
普渡桥:普为大众,渡为过去,普渡桥寓意从生到死,从苦的此岸到达乐的彼岸,用佛教的理念来讲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思想来净化人的心灵,使每个人都能够离苦得乐,永不受轮回之苦。
慈恩桥:慈为慈悲,恩为恩德、恩惠的意思。讲的是以慈悲的心境,用所觉悟的真理来教化众生,使人得到解脱,脱离婆世界的苦海。人生在世有四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国土恩。其中最难报的是父母恩,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犹过生死关,父母的养育恩重如山。师长恩:师长的教育,使我们智慧增长,走上人所欲敬的光明大道。众生恩,众生分有情与无情两种,一切有生命有感情思想的为有情众生,无情众生为花草、树木、菜水,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和物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成长的资粮,我们的成就是来自于他们的奉献。国土恩:国为国家,土为土地,万物所生而归于土,要求我们公民要有报国之心。)
渡桥而过,我们来到了山门殿前。在山门殿的东西两侧是钟鼓二楼。东边的这座就是钟楼,在钟楼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里面挂有一口大钟。钟的谐音是“中”,高钟就是高中。学子或家有学子的父母可以撞撞高钟,祈愿孩子举试高中。和钟楼相对的就是鼓楼,里面供一座千手千眼观音,有一面大鼓。钟鼓楼的主要作用就是报时。在寺院里,晨钟在佛教寺院里叫“开静”,是先敲钟后击鼓,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而晚钟则叫“止静”,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晨钟暮鼓”。稍后有兴趣的来宾可以进入仔细参观。
寺庙是出家人潜心修行的地方,是个清静禅林之处,所以我们在参观寺院时,一定要注意举止行为,千万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能像在其他场合那样 随心所欲。说话须轻声慢语,尽量不要影响他人。
(同时也不要讥笑或干涉信徒们的宗教活动。在寺院中,你肯定会看到不少的善男信女们在烧香拜佛,其中有的还十分虔诚。对此,我们不信佛的人千万不能加以讥笑或干涉。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宣传无神论的观点,因为大家都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佛教徒上殿、做佛事的时候都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这四个字代表了一切。信徒们与有情、与无情,与所有的众生打招呼,也可以用这句话,大家都能领会,与动物、与植物讲话也可用这四个字,这句话包含很多意义。)
山门是寺院正面的楼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色、香、声、男、女等皆为相”)、“无作门”(佛教认为人间诸般痛苦,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均是人自己造作之果,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先作后受,不作不受。)空门: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人们常说“遁入空门”是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除此以外空门平日是不开的,只有四大皆空之人才可出入。
高悬于殿门之上的匾额“古寿圣寺”是由本煥長老(是从虚云长老,为临济宗第44代传人)一百零四岁所題。(古是指年代久远,“寿”意为药师佛的道场,消灾延寿,“圣”则是指文人圣贤汇集之处。)
出入寺庙的大殿或房门,千万不要踩门槛。民间信佛的居士向寺庙捐钱物的行为,也叫“捐门槛”,意思是用自己的身体为佛祖看门。门槛是居士们身体的代表,所以我们进出的时候,要高抬腿迈过去,最好是先迈左腿。不踩门槛是一种文明的习惯,也是对佛教徒的尊重。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同进入山门殿,迎面供奉的是“文魁星”。“文魁星”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根据民间传说,文魁星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大家看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对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对应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北斗星座。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就来源于此。因为魁星后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左右两边供奉的是哼哈二将,他们表情严肃庄重,显示出佛门重地庄严静穆的氛围。哼哈二将是保卫佛国的夜叉神,他们手拿金刚杵,怒目而视,威武雄壮,尽职尽责,把守山门,保卫佛国与佛法永远不受侵害。左像怒颜张口,发出“阿”声,右像忿颜闭唇,发出“吽”声,按佛教说法,这两个音原是梵语开头与结尾的两个音,一开一合,是一切言语声音的根本。传为《封神演义》中是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出了山门殿,我们先到左殿参观。在这里供奉着“药师十二神将”又称“十二药叉大将”是顺应药师如来十二大愿而化现的,是守护诵药师法门的护法神。一年十二月,每天十二时辰,由一药叉大将轮值守护,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佛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化身十二药叉大将。每位药叉大将有七千药叉为其眷属,则为八万四千之守护神,转一切众生八万四千之烦恼,成八万四千之菩提。)只要有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之处,或有人恭敬供养,称念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圣号,药叉大将及其眷属,悉皆保护守卫。解脱一切苦难,一切愿望所求皆得,称心如意。
十二药叉大将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座前管理健康的大将,凡人今世之身体健康皆由个人所属生肖之大将所管辖,信徒依个人生肖所属祈求远离疾病与恶疾,诚心诚意祈祷庇佑健康,脱离苦难。大家不妨找找与自己生肖所对应的神将,许愿寄福。
毗羯罗大将------子(鼠)之守护神(释迦牟尼佛之化身)招杜罗大将------丑(牛)之守护神(金刚手菩萨之化身)真达罗大将------寅(虎)之守护神(普贤菩萨 之化身)摩虎罗大将------卯(兔)之守护神(药师如来 之化身)波夷罗大将------辰(龙)之守护神(文殊菩萨 之化身)因达罗大将------巳(蛇)之守护神(地藏菩萨 之化身)珊底罗大将------午(马)之守护神(虚空藏菩萨之化身)安你罗大将------未(羊)之守护神(摩利支天
之化身)安底罗大将------申(猴)之守护神(观世音菩萨之化身)迷企罗大将------酉(鸡)之守护神(阿弥陀佛
之化身)伐折罗大将------戌(狗)之守护神(大势至菩萨之化身)宫毗罗大将------亥(猪)之守护神(弥勒菩萨 之化身)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的是天王殿。殿额之上的四个字大家可以猜猜看是什么?这是由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赵之谦先生所提的“皆大欢喜”。(篆体)
进入天王殿迎面供奉的这一尊就是佛国世界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三世佛分别是燃灯佛、释伽牟尼佛、弥勒佛,)弥勒佛,他袒胸露乳,萁踞而坐,笑容可掬,令人感到慈祥亲切。他是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弥勒译为慈氏,是弥勒佛的姓,名阿逸多,译为无能胜。弥勒菩萨修行所得慈心三味,无者能胜者,是慈无能胜。)民间俗称他为“笑佛或欢喜佛”。传说在五代梁时,浙江奉化岳林寺有一奇僧,常用禅杖挑一布袋,搭在肩上,四处化缘,见物就乞,人家施舍给他的东西,都放进布袋,世称“布袋和尚”。他出语无常,随处寝卧,形似疯癫,奇怪的是他给人言及祸福,很为灵验,由此名嗓一时,他临终时占一首“辞世”:“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从此人们就把他当作弥勒的化身而塑像供奉了。后来他皈依佛门,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佛祖释迎牟尼逝世,上升到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弥勒菩萨于三月初三入灭时,释迦为之“授记”,说弥勒是自己的继承人,在他涅槃4000岁后,人世间将发生一次又一次洗劫,那时候,弥勒会从兜率天下凡,在华林园龙华树下继承他弘扬佛法,度尽众生成佛。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他将涅槃成为佛祖)大家不妨拜拜这尊未来的佛祖。
佛教的基本礼节是合十礼,请大家跟我一起做,自然站立,五指并拢双手合十于胸前,头正双眼自然下垂看着无名指尖,这样便能凝聚心神、排除妄念。双脚呈八字形,脚尖距离八寸,脚跟距离2寸,呈二八式。跪拜时,先是掌心向下,叩首手,翻掌向上。这里手心朝上的意思是手中托着圣洁的 莲花。
拜好未来佛现在大家随我去拜一拜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原本是佛教中四位护法天神的合称,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和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
东方持国天王,持国的意思是以慈为怀,保护众生,身着彩色绵绣白袍,手持琵琶,琵琶可以调弦,所以代表“调”。表明他用音乐,使众生得到利益和快乐;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善根增长,身着彩色锦绣青袍,手持宝剑,手上拿剑,代表“风”(锋)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的意思是以情景天眼经常观察世界,身着锦绣红袍,手中缠绕一龙,代表着“顺”,令其皈依佛门,造福人群;
北方多闻天王,因为常护如来道场,得以多闻佛法,故名多闻天王,身着彩色锦乡绿袍,左手执花狐雕,为的是保护众生,制服群魔右手持宝幢(即伞),代表着“雨”。在尘世间,有种种污染,伞可遮盖,要保护自己不受污染。因为这四位天王分别代表了“风”“调”“雨”“顺”,所以诚心膜拜他们便能使人间五谷丰登。
大家转身便能看到这殿后供奉着韦驮菩萨,他与弥勒佛一前一后,他手中的兵器叫降魔杵,又叫宝杵。韦陀的姿势与寺院能否挂单有关,看韦陀菩萨的降魔杵的方向: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规模较大,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规模较小,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韦陀菩萨面向大雄宝殿,威风凛凛。他就是看护寺院的守门神。关于韦驮佛与弥勒佛,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民间故事。相传弥勒、韦驮起先各是一寺之主,弥勒因笑口常开,香火极盛,但疏于防范,以至佛寺难以维持。而韦驮呢,防外治内倒是极严,但令人望而生畏,因而香火甚为冷落。佛主释迦牟尼佛发现后,就叫他俩在一起合作,一个互责对外接待,一个管防外治内,开始两个都不大愿意,但合作一段时期后,果然香火旺盛,佛寺富足,佛法弘扬,从此弥勒和韦驮就长期合作下来了,他俩再也不愿分开。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职场心得,一:对人才的长短要辩证地看。古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普通人如此,伟人也这样。另外,人才的长与短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这个环境下是短,在另一环境中可能是长。古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二: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只要一个人有一技之长,主流是好的,就要大胆地使用,而不能因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就让人才白白流失。容人之“短”,不仅包括容忍别人的缺点,而且要容人之“过”(即历史地看待从前的过失)、容人之怪(与常人不同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
(插入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或者“对面夫妻”的故事)
各位来宾,走出天王殿,我们看到正面的殿宇就是古寿圣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左为伽蓝殿,右为祖师殿。
伽(qie)蓝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特指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大家请看,那这位外形很像一尊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他是谁呢?对了,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红脸关公”。中国有句古话,叫“文拜孔子,武拜关公。”关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虽然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然而他那种“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已 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位名垂千古的英雄,不仅被历代皇帝所推崇,更被民间尊奉为驱邪避恶的保护神。有这么一幅对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儒、释、道三教中的地位:“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 佛教中把关羽称为“伽蓝菩萨”。(相传关羽在“大意失荆洲,兵败走麦城”之后,被孙权所擒杀。孙权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谁知曹操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而其身躯,孙权也只好以王侯之礼葬于当阳,所以有“头定洛阳,身困当阳”之说。关羽死后,因其阴魂不散,托梦给隋代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的天台宗智者大师,大叫:“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智者大师反问:“您过去砍去他人的头无数,您今日怎么不去还别人的头?”并为其讲说佛法。关羽当下心生惭愧,而向智者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以后,关羽这位千馀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就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为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蓝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关公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和诚信的商业交易。人遇有争执时,求他明见决断。旱时人们又向他求雨,又可求病人药方,被人视为驱逐恶鬼凶神最有力者。)
东配殿为祖师殿,供奉的是近代净土宗的高僧大德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是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净土宗教义,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圆寂后被尊为佛教净土法门第十三代莲宗世祖,因为大师的种种神迹,佛教徒深信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大师化人无数,最被人称道的是,无论是谁,只要写信请教,大师都回信指点迷津,由其回信集结而成的《印光大师文钞》,被认为是佛教徒尤其是净土宗信众的修行宝典。)
大雄宝殿的匾额是由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提。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我一同走进参观。(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后来,佛教徒们把供奉佛祖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
在我们眼前供奉的三尊大佛称三方佛,也叫横三世佛。中间是佛教的创始人,现在佛教的统治者,娑婆世界的教主,也称如来佛。“佛”是对他的尊称,“释伽”他的族名,牟尼是尊称。释伽牟尼胸口的金色符号。汉语读作“万”,是无比吉祥的意思。
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在他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义即“释迦族的圣人”。
在佛祖左手边的这尊,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他曾发十二大世愿:使众生脱离痛苦,消灾延寿。在东方净琉璃国土中,日光菩萨是药师佛的左胁侍,月光菩萨是药师佛的右胁侍,并为药师佛的两大辅佐,也是该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与药师佛合称药师三尊。
在佛祖右手边的这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又称无量清 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能接引念佛人进西方净土。他劝人为善,有善德的念经人在西方极乐世界会开出一朵莲花,去世后观音菩萨能把该人的灵魂引日莲花内,早日转世到较好的门第。有恶行的人。则来世受苦,甚至下地狱受处罚。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弥陀佛,在藏传佛教中,**喇嘛被认为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在西方极乐世界中,阿弥陀佛与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接下来,请大家再随我看一下两侧造型各异的十八罗汉,他们是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降龙、伏虎)而来,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据经典记载,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盘。
下面我们再转到三世佛背后,这是一幅大型的海岛观音,又名“渡海观音”。观音是佛教中救苦救难的大慈大悲菩萨,佛学上说她有32应身,可根据教化对象的不同,变化成各种不同的形象,以方便教化。观音菩萨“观察”世界,寻声救苦。据佛经上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芸芸众生,只要诚心称颂观音菩萨圣号,菩萨就会寻声救渡,所以对观音的信仰,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基础。
大家看菩萨手持杨枝净水瓶,内装神奇的甘露水,用以救人百病,表现出“普渡众生”的风范。她的左边是小龙女,右边是善才童子,他们都是海岛观音的得意门生。海岛上其他上百个小像,是由“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中的人物组成。
走出大雄宝殿,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到文风昌盛的水云楼内看一下。
水云楼始建于明代,据《东台县志》记载:明代吏部侍郎、海陵才子储巏青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并亲书“水云楼”匾额,且留下了“一眼望三湖,湖南、湖西、湖北口”的上联,留待后人应对,此后五百多年来一直无人以对。
“登临纵目瞰三湖,帆影迷离戏水凫。料得储君居此日,课余闲睡一尘无”。这是清代诗人孙乔年登临水云楼咏溱湖八景诗中的一首。诗中的“储君”即储巏,字静夫,号柴墟,明朝泰州人,当时享有盛名的才子之一。水云楼是他青少年时期刻苦读书的地方。
后世清代著名词人蒋鹿潭亦曾读书于此,鹿潭先生为纪念在水云楼的一段生涯,遂将所著词集命名为《水云楼词》。自此水云楼频有文人书家、政界要人登临,凭楼眺望三湖烟波,留下诗词墨迹无数。明代大书画家赵子昂,“扬州八怪”黄慎、郑板桥,(东台小海书家袁阜存,清末书家谭延闿,东台名士王殿舫,近代书法家于右任,国民党元老戴传贤)都在此留过墨宝。在水云楼屋顶上盖有“金瓦”一块,据说从南方驶来的船只,过了夏朱就能看到“金瓦”在高处闪闪发光。溱潼人一般在端阳节的中午(属正阳之日),都喜欢来寿圣寺看水云楼上面“金瓦”放射光芒的景观。在水云楼东侧近方丈室的拐弯处嵌有石碑一块,立于嘉庆十五年秋,上书“歇草鞋”三字,下款为“萧然道人立”。相传,清嘉庆年间,溱潼一带水患成灾,周边方圆百里灾民流离失所,扶老携幼赤足远行他乡求生,惨象令人落泪。古寿圣寺主持带领寺庙众僧,编织草鞋周济灾民。为了告诫寺内众僧常有济世情怀慈悲心,主持大师在众僧编织草鞋处立碑,从而给古寿圣寺又留下一段佳话。(其他内容参考水云楼补充材料)
水雲樓
(集于右任先生字)、民国元老、中国近代书法家。水流雲在(集譚延闓先生字)释义::取意杜工部句: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
譚延闓:书法与于右任等并称为民国四大家。
江山文藻(華人德書)释义:中国文学之意(意指此亦中国文学一块净土)
参观完了教法道场,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的是礼佛大道去礼赞药师佛。植于礼佛大道的两侧是银杏树。有一句俗语,叫“逢庙必载银杏树”,僧侣们称银杏树为圣树,称其果为“圣果”,代表着吉祥。(因此,“圣果”、“圣果树”是唐及唐之前宗教界对银杏树的尊称。郭沫若赞誉银杏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有生命的纪念塔”。)
礼佛大道旁边是灵石。药师佛为大医王佛,他曾发十二大世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满众生愿,使众生脱离痛苦,消灾延寿。灵石位于药师佛前,对应药师之誓愿。
走完礼佛大道,前面立于溱湖中的就是三面药师佛塔,体现出药师七佛中的三大如来法相。古寿圣寺药师佛塔高达80米,三尊铜像高36米,用铜500余吨。此次药师佛面部浇铸共熔入黄金等贵重金属2000余克。三面药师佛由洛铜集团采用先进工艺铸造,佛像的不同部位将呈现出5种颜色,斑斓绚丽,给世人呈现出水天佛国琉璃世界的神韵。
药师佛之形像,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药师佛面相慈善,仪态庄严,身呈蓝色,乌发肉髻,双耳垂肩,身穿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膝前执尊胜诃子果枝,左手脐前捧佛钵,双足跏趺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光环、祥云、远山。藏语音:“桑给眉拉”。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信徒们认为此佛誓愿很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挂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延生续命。本寺之所以建药师佛塔,也是再一次突显了寺名之意,“寿”意为药师佛的道场,消灾延寿,“圣”则是指文人圣贤汇集之处。同时也是表达了对各位尊敬的来宾们真诚的祝愿,愿佛保佑大家脱离疾苦,消灾延寿。(补充佛塔的资料)中国第一也是唯一的水上浮桥长近一公里 全长846米。
各位尊敬的来宾,古寿圣寺的行程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佛教文化景区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