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头企业推荐材料
南川区农业局关于重庆市南川区天绿园名优茶厂的情况说明
南川区农业局
关于推荐重庆市南川区天绿园名优茶厂 申报重庆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情况说明
一、企业基本情况
南川区天绿园名优茶厂是在原大观茶厂基础上,于2003年实施改制成立,并于2009年控股成立南川区云绿茶叶专业合作社,是集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茶叶专业化企业。茶厂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6500㎡,固定资产原值1523万元,有传统绿茶加工设备及现代化全数控名优茶生产线各一套。年加工能力:名茶20吨,优质茶200吨,大宗茶500吨。现有职工86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技术人员8人,10年以上工龄的职工32人。
二、企业基地与产品
南川区天绿园名优茶厂自有优质茶叶示范基地1500亩,下设茶叶专业合作社入社茶园10000亩。严格按绿色食品茶园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管理,2009年200公顷基地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地认证,2010年667公顷基地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茶厂注册有“大观牌”商标,2009年8月31日“大观牌”金佛山毛峰、金佛玉翠、大观翠芽、大观炒青获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10月28日大观翠芽、大观金佛山毛峰、大观炒青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目前主要销售到重庆主城及周边各区县,其
南川区农业局关于重庆市南川区天绿园名优茶厂的情况说明
中南川设立经营网点30多家;武隆设直营门市一家;重庆设代理商两家,经营网点上100家。产品已进入了万隆超市、重客隆、新世纪等超市,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好评。
三、企业荣誉
南川区天绿园名优茶厂是重庆市茶叶商会学员单位,是重庆十大名茶“金佛玉翠”生产单位,是南川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重庆市首届及
南川区农业局关于重庆市南川区天绿园名优茶厂的情况说明
五、推荐理由
1、区位优势明显。南川区天绿园名优茶厂位于大观镇,是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方圆几十公里内无污染工矿企业,生态优势明显,特别适合茶叶种植。大观镇历来就是南川茶叶产业的重点乡镇,全镇有茶叶近2万亩,大观红茶曾是国内红茶的一朵奇葩。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红茶一度低迷,导致南川许多茶厂纷纷倒闭,正是由于天绿园名优茶厂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保住了大观茶叶基地规模,目前“大观”牌茶叶也以味浓耐泡,香高持久而闻名市内外。
2、企业管理规范。南川区天绿园名优茶厂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设立有独立的茶场管理部、生产部、质检部、销售部、财务部及新品种研发部,制定有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能严格按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要求管理好茶叶基地,生产出优质无公害的茶叶产品。
3、创新及品牌意识强。天绿园名优茶厂自成立以来,一直有强烈的开拓与创新意识。南川红茶低迷时,南川区农业局关于重庆市南川区天绿园名优茶厂的情况说明
www.xiexiebang.com,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品牌的宣传,大观牌茶叶在群众中口碑很好,大观牌商标是南川知名商标,目前已通过重庆市著名商标认定。
4、专业合作、效益良好、带动性强。天绿园名优茶厂加工能力强,销售渠道畅通,并控股南川区云绿茶叶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完整的茶叶产供销一体化。2010年茶厂实现销售收入突破4000万,上缴税金达188万,农户从茶叶种植及生产中直接获利2000多万。目前入社农户587户,入社茶园达10000余亩,带动了周边近2000余户农户参与到茶叶种植中来。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局 2010年11月24日
第二篇:农业龙头企业
昆明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
(讨论稿)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昆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下简称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工作,根据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九部委发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农经发[2001]4号)、参照《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云农(联)字[2002]49号)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在经营规模、企业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昆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认定的企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
第三条 申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前,须先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已经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自然享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第二章 申报条件
凡在本市注册登记、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不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何种隶属关系,均可向昆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提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认定申请(注册登记地在县(市)区的企业,需经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转报)。
第四条 申报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要符合本市农业发展导向,并具备下列条件:
1、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种植、养殖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市场流通带动型龙头企业,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年创汇额达到50万美元以上。
北部地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种植、养殖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4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对部分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成长性企业,申报条件及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2、企业有注册商标品牌;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5%;销售利润率3%以上;申报前两年内,无欠税、欠薪等不良记录;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产销率在80%以上。
3、种源农业和高新技术开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主营产品被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定为优质产品或高新技术等相关科技水平等级的,可以适当放宽。
4、企业带动能力。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经济发达地区从事加工、运销的企业,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联结农户基地面积须达1000亩以上,养殖业的畜禽养殖规模须达1000头或10万羽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加工、运销的企业,带动农户500户以上,年户均增收500元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联结农户基地面积须达500亩以上,养殖业的畜禽养殖规模须达500头或5万羽以上、带动农户500户以上,户均增收500元以上。第三章 组织机构与申报程序
第五条 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受理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组织专家评审、进行资格认定以及监测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认定,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龙头企业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须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指南的要求,填写《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并提供相关附件及有效证明材料
(二)按照属地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经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审查及专家评审后,由县(市)区农业、财政联合发文推荐,并报经同级政府同意后,逐级申报。
(三)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受理并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申报企业进行资格评审,对经过资格评审的企业进行认定;
(四)发布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公告,制发资格认定证书和标牌。第七条 申报企业应按规定格式及要求(表式由市农业产业办统一制发)如实提供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涉及企业财务、资产、效益等数据的,须出具有资质的会计事务所的审验报告;“优质”、“高新技术”等相关科技水平资质,须由市主管部门出具证明;企业银行信用,须由企业开户行出具证明。
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正在进行评审认定的,即行终止评审认证程序;已经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取消其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作假企业3年内不得再行申报。第四章 扶持政策
第八条 经认定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可以按规定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1、颁发资格认定证书和标牌。经认定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向企业颁发资格认定证书和标牌。
2、扶持政策。按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办法,对产业化建设项目给予必要扶持。
3、表彰奖励。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品牌,对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按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按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第五章 运行监测
第九条 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建立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动态监测制度,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绩效考核,做到优胜劣汰,抚优扶强。第十条 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应当接受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其生产经营、基地建设、产品市场、带动农户、企业信用等状况的监测,并按规定要求填报有关年报(表式由市农业产业办统一制发)。
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受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委托,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跟踪监测管理,并于每年1月底前向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作出书面报告。第十一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每个季度要向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报告生产经营情况(表式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统一制发),形成报表制度,每年的四月十日前、十月十日前报送季度报表,每年七月十日前报送半年报表,一月三十一日前报送年终报表。
第十二条 建立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一年一次的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应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材料报所在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企业资产和效益情况报告,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与农户发生购销关系的货款凭证等。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审核后统一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评价意见后报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三条 动态监测合格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继续保留资格;监测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其龙头企业资格,不再享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
第十四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更改企业名称,需要对其资格重新确认的,企业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变更文书,由县(市)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市农业产业办审核确认,并通报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必须按要求和规定时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有关材料和报表,逾期不报者,视为自动放弃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二00二年制定的《昆明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2013龙头企业监测汇报
河南腾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运行情况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河南腾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郑州市第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27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350万元,2012年总产值2125万元。拥有占地300余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基地内培育有各种花卉苗木800余种。公司是国家园林绿化二级资质企业,证书号码:CYLZ·豫·0039贰,河南省风景园林学会委员单位,可承接20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工程,从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的培育、生产和经营,园林绿化技术和信息服务。
“以农为本,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公司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一直是公司的宗旨。我公司前身为郑州市大华食品厂,以生产“腾晖月饼”著称,1994年注册成立郑州市腾晖实业公司,2003年被命名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同年,被郑州市二七区诚信单位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优秀诚信单位”,2006年被河南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委员会授予“河南企业信用三星级单位”称号。随着经营业务范围扩大,2006年7月10日,经郑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更名为河南腾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知识就是力量,年轻就是财富”,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年轻化,知识化,技术化的团队。现有员工125人,技术人员50人,平均年龄36岁。近年,从郑州铁路局规划设计院、尉氏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处聘请高级工程师一名,高级农艺师一名,从河南农业大学引进硕士研究生一人,东北林业大学本科生二人,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专业高等院校吸纳高材生多人,从我省著名的“花木之乡”鄢陵、临颖等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又向社会公开招聘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以及各级工程技术人员,企业运营管理人员多人。
这样,公司就拥有了一个多知识层次、多年龄段、多工种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和专门运营管理人员结合的团队。我们相信,这样一个团队一定会使公司在郑州市农业产业化中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二、企业发展情况
(一)生产经营与农户带动
自上次运行监测以来,公司力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加大投入,拉长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户,共同提高经济效益。在郑州市人民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的方式,与广大农户一起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结合公司的绿化工程,多使用周边郑州市农户劳务及产品,及时结清农户的苗木、劳务等各种款项,带动周边农户8000多户,外地农户7000多户。截止2013年8月,公司总资产 2786万元,2012年总产值2125万元,其中花卉苗木销售945万元,绿化工程施工收入1180万元等。
公司为国家园林二级资质企业,公司根据郑州市市政建设发展和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需要,以及市民对美化环境的需求,积极参与,成功承接和完成了G107国道道路绿化工程、绚秋林游园、双秀公园、金水东路道路绿化工程、二七区中心敬老院园区绿化、中牟商都大街道路绿化、石榴种质资源保护小区生态造林工程等绿化工程,以及火车站东广场、市内多条主次干道节日鲜花摆放项目。在工程施工作业中,我公司都严把质量关,多项工程都获得优质工程称号,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肯定和表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郑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美化、绿化市民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不忘龙头企业的职责和任务,多使用周边郑州市农户劳务及产品,及时结清农户的苗木、劳务等各种款项,使农户能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受益,为郑州市的环境改善和在带动农户发展中发挥了作为龙头企业的应有作用。同时,公司加大了时令花卉、盆花的栽培力度,除了继续为郑州市区摆放、绿化、美化提供服务外,也尽可能多地带动郑州周边农户,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二)与农户共同发展、建设
“以农为本,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公司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一直是公司的宗旨。无论是公司前期的食品加工,还是公司扩大转变经营范围,从事花卉种养、绿化施工,时刻不忘该宗旨,不忘龙头企业的任务,与农户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在公司加农户经营模式下,公司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作用,与农户签行购销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向农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定期不定期上门指导,或组织农户到公司及苗木场地参观学习。按保护价或市场价足量足额收购农产品,带动广大农户走上农业化经营发展道路,促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消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郑州市创建园林城市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公司在大力发展园林花木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在园区内适宜养殖的区域内散养家禽家畜,养殖过程中,利用花木草坪内的食物如草籽、虫类,以及修剪下来的草叶、树叶等经过粉碎投放,只需再投放很少一部分饲料就可满足禽畜食用,而人类和禽畜产生的排泄物又是种植苗木上好的肥料,只需人工进行耕耘即可。经过这样的散养,出栏的禽畜又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改善和提高人们餐桌质量。
三、公司发展和今后采取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美化要求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市民的家居环境绿化,也有很大的市场。这些对企业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会。公司一定积极参与,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市政建设,绿化建设,大力发展精品花卉、名优花卉的引进、驯化、扩繁,以带动更多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中,公司将继续秉承“以农为本,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致富,以公司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宗旨,加快发展步伐,积极参与郑州市园林建设,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共同发展。
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措施:
1、继续开展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施工业务,多出精品,为郑州园林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2、扩大园林绿化花卉苗木新品种的培育、驯化,扩大繁育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引导产业化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加大一、二年生草花和多年生宿根花卉的繁育,以使郑州城市环境更加宜人,带动郑州周边农户,促进郑州创建和谐城市。
4、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引进人才,增加投资,培育驯化园林植物新品种,争取培育出更多适应北方气候,尤其是能在城市背阴处或立交桥下栽植的绿化苗木,这将会使城市绿化面积大大增多。
5、加大生态养殖业的投入,扩大绿色食品的产出,使其也能实现产业化,使人们的餐桌更加健康。
6、结合郑州南部规划,投入生态园建设项目,推动城市近郊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让市民在短期休假也能很好地放松心情,促进社会和谐。
7、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作用,培养提高周边农户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更加合理。
综上所述,我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在郑州市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紧紧围绕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化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开展工作,努力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腾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9月9日
第四篇:金融机构龙头企业调研
地方金融机构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
关情况的汇报
XXXXX:
按照调研通知的要求,XXXX组织对辖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龙头企业现状
截止xxxx年xxx月末辖内已建和在建农业龙头企业xxx家。XXXXX已支持xxxxx家,贷款余额达xxxx万元。其中:国家级xxx家,省级xxx家,市级xx家,县级xx家。基本涵盖了全市粮食、林业、畜牧、水产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骨干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
二、融资情况
我市龙头企业总体水平还不高,生产规模偏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大多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但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经营现状
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尽几年的发展,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广大龙头企业能够采取积极措施,降本增效,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带动农户积极应对危机,较好发挥了“三农”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四、信贷支持龙头企业的瓶颈
1、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完善,农村信用社难以承担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随着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也不断加大。而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其信贷资金90%左右投放在“三农”上。据调查,目前全市“三农”资金全年需要10亿元以上,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上规模、上项目的企业80%的资金需要信贷支撑。目前除个别大型龙头企业外,其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信贷资金需求的重担均落在农村信用社头上。由于农村信用社受规模、政策和自身资金的限制,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方面,形成了一社难支“三农”的被动局面,信贷资金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特别是龙头企业的良性发展。
2、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目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仍然存在较差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逃废金融债务或借改制躲债赖债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有些欠贷农民长期在外打工,由于农村信用社人员偏少,欠贷户一年偶尔回家
一、两次,信贷人员不能及时找上门催收,有的被找到了的贷款户说没钱还,信用社也没办法制约;有的借到小额信用贷款后,因种种原因,以此为由故意拖欠不还等现象。三是少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存在逃债赖债现象,有的企业以效益差为借口,连贷款利息都不愿还。四是积欠陈贷难收,一些农户欠了三、五年以上的贷款由于利息较多一时还不起,干脆赖债不还,存在长期欠下去的思想。这些原因形成信用社在授信发放上产生畏贷、惜贷情绪,影响了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资金再投入。
3、农业产业经济效益普遍较低、风险较大,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市的农业科技水平总体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农产品市场存在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多,名、优、新品种所占比重低;大路货和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小;农副产品供给与需求结构严重脱节的现象,导致部分农副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加之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素影响,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形成了高风险行业。因此,在风险和效益比较下,很多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离土离乡,弃农经商或外出务工逐年增多,不愿意在农业产业化上增加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对农产产业化的支持。
五、创新合作模式支持龙头企业
1、实行适度的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贷款实行优先安排,即对市场发育较为成熟的农产品基地,对种养加、产供销已基本成型的企业,对牵动性强、辐射面大、市场前景看好、经营效益高的龙头企业团,对名优特新产品、高精尖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产品的开发、生产项目以及基地建设、市场建设,对效益好的特色农业项目,贷款优先。在贷款利率上,可根据龙头企业的贷款额度、信用等级、还款来源、风险覆盖程度等,依照审批(咨询)权限,给予适当优惠。对资信好的龙头企业,根据企业信用评级结果,在办妥抵(质)押担保手续后,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实行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循环使用。要按照龙头企业的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2、创新信贷方式。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结合各地情况,积极创新和运用法律允许的担保方式,提高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一是创新抵质押方式。对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可开办钢结构厂房抵押、机器设备、产成品等动产质押贷款;对种养型龙头企业,创新推行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贷款品种。二是创新保证方式。在推广联保贷款的基础上,积极开办“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保证贷款并可探索推行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形成信用共同体的贷款担保模式。
第五篇: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摘要]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广东温氏集团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是其持续发展的保障和重要的推动力之一。运用STS理论,通过对广东温氏集团近30年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得知温氏集团逐步形成了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中心,以产学研为主体,以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旨在对发展广东省农业现代化有所借鉴,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温氏集团;科技创新;科技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1-0124-03
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科技创新主要侧重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忽视社会因素在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科技创新机制构成要素与社会互动也略显关注不够。所以,对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STS分析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科技创新是广东温氏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广东温氏集团(以下简称“温氏集团”)是广东省的一家大型养殖企业,从1983年的七户八股8000元资本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养鸡、养猪业为主,以养牛、养鸭、蔬菜种植为辅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目前,温氏集团已在全国的20个省(市、区)开办了99家分(子)公司。通过研究温氏集团的发展史,我们发现其历来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温氏集团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温氏集团带来了核心竞争能力,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二、广东温氏集团科技创新的STS分析
STS的英文名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中文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澳大利亚的M?布里奇斯托克等指出,STS研究的关键点是科学和技术活动不是孤立的,都是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情景中实现的。我国的殷登祥认为,深入研究科技进步如何促进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又怎样需要和推动科技进步,不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和社会历史观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促进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新世纪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所以,从STS的视角分析,温氏集团科技创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核心――产业创新。温氏集团的前身是广东省新兴县勒竹鸡场。在建场之初,除了自家人拥有基本的养鸡技术外,根本没有相关技术人员,其主导产业是养鸡业。1986年下半年开始,勒竹鸡场开始实行场户合作,发展“公司+农户”的养鸡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活鸡生产为主逐渐转为以面向市场和建立社会化服务系统各环节产业化经营为主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养殖业市场发展形势,温氏集团开始发展养鸡服务的相关产业。如集团利用所拥有的鸡种和技术优势,经过长期的优质肉鸡育种研究和开发工作,建立了完整的家禽繁育体系,先后育成一系列优质肉鸡和优质鸡种,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新兴黄鸡11号”、“新兴矮脚黄鸡”两个品种在2001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新兴黄鸡(优质型)被评为云浮市首批农业名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经过近30年的发展,温氏集团的养鸡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行业影响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2008年,集团全年实现上市肉鸡6.28亿只,成为国内上市肉鸡较多的企业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的消费量将会不断扩大。在传统的肉食结构当中,猪肉在肉制品市场份额中居主导地位,这就说明生猪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于是,温氏集团开始进军养猪产业,改变“一鸡独大”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鸡、猪“两条腿走路”的局面,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温氏集团培育的优质杂交种猪,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优势,种猪产品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称号。公司肉猪产品质优量升,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饲养效益高。温氏集团主持的863计划“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专项,主要是对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进行创新,并对优势性状新品系进行培育。该项目的开展,推动和改善了我国种猪长期以来从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肉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21世纪后,温氏集团又开始发展动物保健产业。2004年8月,温氏集团成立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动物保健品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服务和禽蛋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温氏集团还开展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和产业化生产,禽流感疫苗研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2004和2005年的两次禽流感事件中,温氏集团都没有发生一例禽流感疾病。2007年,温氏集团被批准组建了“广东省动物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中山大学合建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大生物安全三级(BsL一3)实验室”,这些技术平台使集团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另外,温氏集团还组建公共P3实验平台和国内一流的温氏研究院,并成为国家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疫苗定点生产企业。
2.动力――开放创新。温氏集团开放性的科技创新机制与社会良性互动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集合种苗、饲料生产,动物防疫与技术服务,形成产销为一体的畜牧产业链全程管理。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承担种苗、饲料、动物保健品(药物、疫苗)、养殖技术及产品销售等流程的管理及配套体系的建立,合作农户负责肉鸡(猪)的饲养管理。这种开放的分工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温氏集团内部更加专注科技创新,尤其是涉及到集团核心主导技术方面诸如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品质控制、市场营销等各关键环节重大技术突破,而且还解决了农户在养殖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在金融危机蔓延下,温氏集团联结的农户为45000户,比2008年仍增加5000户,比2008年平均每户增收5.9%。
温氏集团通过科技人股,实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实现了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尤其在养殖业的育种、动物饲料营养、疾病防治三大核心技术在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使得集团发展有了强大的推动力。1992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原动物科学系)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温氏”,取得集团10%的股份,扩股后变成5%,使其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而且华南农业大学的股票是唯一不可转让的技术股,这就保证了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动力。将企业剩余折股送股,实际上是对创新劳动的一种市场衡量,体现创新劳动对剩余的索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华南农业大学
先后派出30多名专家全面参与家禽育种、饲料营养研究、鸡(猪)疫情监测和疾病防治、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为温氏集团提供了一大批先进适用饲料加工技术、鸡种培育技术、肉鸡饲养技术、动物营养保健技术、疫苗防治技术的科技成果。目前,温氏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已扩大到中山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福建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兽药监察所、中科院广东省科学院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所,通过不断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更加促进了温氏集团的发展壮大。
同时,温氏集团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在比较中产生满足感,从而产生强有力的和持久的激励效应。如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所建立的全员股份理念,从而形成“人人是员工,人人是股东”的经营模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这已经内化为温氏集团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另外,为提升科研力量和水平,集团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0%作为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活动。除了资助集团内部科研人员进行研究以外,还公开向社会招标,对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潜在的重大问题进行攻关。
3.保障――机制创新。首先,温氏集团重视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组建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为养殖户提供全程服务。温氏集团的技术服务体系实行四级管理模式,即集团技术中心和集团总服务部一各区服务部(技术员)一片区助理员一农户。其中,集团技术中心有决策和调控权利,他们不仅负责制定具体的饲养管理程序、饲料营养标准、疾病防治措施等方案,还负责监测鸡群的生长发育、营养水平、抗体水平状况等,并配有设备先进的实验诊断室。集团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药物、技术、销售服务。农户按集团要求按时接种疫苗、按饲养规范进行生产,以确保质量和成活率。集团设有禽病诊断室、咨询室等为专门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还派出技术服务队随时为农户解决技术难题。另外,集团还通过《温氏报》和互联网对养殖户进行管理和技术服务。总之,通过“公司――技术员――助理员――农户”四级技术管理建设,为合作农户提供包括种苗、饲料、兽药、技术和销售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服务体系。
其次,温氏集团设立专项技术研发和推广经费,使其形成资本的积累,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实现了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温氏集团每年有3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经费,保证了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温氏集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职称评定机制,为集团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据统计,温氏集团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3300多人,硕士185人,博士22人,外聘教授级专家26人。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加盟,有力地推动了温氏集团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同时,为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鼓励技术人员长期专心于技术研究与开发,温氏集团参照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社会技术职称的评定制度,建立了一套温氏内部技术职务评审制度,设置了经济、会计、畜牧、工程等四大系列,并根据技术人员的业绩由专家委员会评定其技术职务级别,由集团公司发文聘任,并享受同等的管理干部相关待遇,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钻研技术,推进技术创新的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责任编辑:陈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