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检规范
陕西省疟疾实验室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做好全省消疟工作,规范实验室管理,改进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版)》和《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3版)》,现就我省疟疾实验室工作做如下要求:
1镜检
镜检是疟疾诊断的重要手段,血片的制作质量直接关系到镜检结果的可靠与否,因此提高血片制作质量,规范血片管理,是镜检工作的基础;省、市、县疾控中心构成了我省疟疾诊断实验室网络,而县疾控中心及其设立的镜检站是血检工作的基本单位,其承担的工作分别为:
1.1镜检站
镜检站由县疾控中心确立,对象为能够胜任疟疾血检工作的各类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一般包括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室)检验人员,工作如下:
1.1.1临床医生就病人发病情况进行甄别,确定是否属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对属于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范畴的,开具疟原虫血检申请单。
1.1.2检验科接到疟原虫血检申请单后,首先完成“**县疟疾血检登记本”中“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登记表”各栏目的填写,抽取抗凝血2-3ml(或制作滤纸血3张),同时制作血片至少2张,对制作的血片按附件1进行染色,镜检和保存,当镜检发现阳性或疑似病人时,报告县疾控中心,由县疾控中心对血片进行复核,当镜检血片确系阴性时,仅保留1张血片做上级部门复合用,另1张血片和抗凝血(或滤纸血)可自行处理。
1.1.3上述工作程序,各镜检站也可按本机构工作模式加以调整,原则是保证“血检登记本”中各栏目的正确填写和与血片的对应关系,以及血片的制作质量和结果的准确等。
1.2县疾控中心
1.2.1承担辖区内各镜检站人员的专业培训、考核、督导及血片复核等。
1.2.2按照国家《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版)》要求,在辖区内设立镜检站,下达镜检任务。Ⅱ类县以乡镇为单位,年血检不明发热病人数按辖区人口数的1‰计算,且流行季节(5~10月)血检病人占检测总数的80%;Ⅲ类县以县为单位,年血检不明发热病人数按辖区人口数的0.5‰计算,且流行季节(5~10月)血检病人占检测总数的80%。
1.2.3为确保血片的唯一性,对各镜检站建立“识别码”,“识别码”一旦确定不得更改,长期有效,其编制原则是:用大写英文字母代替,如:某县2015年确定疟疾镜检站为县医院、玉树乡卫生院、石鼓乡卫生院3家,则指定其“识别码”分别为A、B、C,如2016年石鼓乡卫生院变更为湟源乡卫生院了,则不得使用前一年的C标识码,而应用其它历史上未曾使用的英文字母,如D等,第三年石鼓乡卫生院又开始从事血检工作了,则继续沿用以前的识别码C,不得因年份变动另外再赋予其其它英文字母。
1.2.4视情况统一印制并下发《**县疟疾血检登记本》(见附件3)、样本盒、滤纸血存放塑料袋、干燥剂、试管、注射器等。
1.2.5对下属各镜检站的可疑血片进行复核,确系阳性时,连同血片及2-3ml 抗凝血(或3张滤纸血)送市疾控进行复核,阴性时血片和抗凝血(或滤纸血)可自行处理。
1.2.6按季度填写“疟原虫血片镜检统计表”(附件4),开展疟疾督导和血片复合工作,督导频次每年至少1次,血片复核为所有阳性血片和10%的阴性血片;对复核的每一张血片按照附件1“疟原虫镜检操作规程”中“疟疾血片制作评判标准”进行量化打分,填写“疟原虫血片镜检复核登记表”,以≥60分为制作合格,以≥8分为染色合格,≥5分清洁度合格,用下列公式计算各项指标:
年血片制作合格率=年血片制作合格数/年血片复核总数×100% 年血片染色合格率=年血片染色合格数/年血片复核总数×100% 年血片清洁度合格率=年血片清洁度合格数/年血片复核总数×100% 年血片复核一致率=年镜检复核一致血片数/年血片复核总数×100% 年血片复核率=年镜检复核数/年血片总数×100% 1.2.7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各镜检站血片质量,核对“疟疾血检登记本”与留存血片是否一致、表格中有无缺项或逻辑错误等,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并予以纠正。
1.2.8定期收集各镜检机构的血片样本及登记本做长期对应保存,以便世卫组织、国家、省、市的消疟检查和考核之用。
1.3市疾控中心
1.3.1承担县疾控中心人员的专业培训、镜检督导和血片复核工作。
1.3.2对辖区内可疑的阳性血片进行镜检和PCR复核,具体见“疟疾样本送检要求”(附件2)。
1.3.3开展对辖区县疟疾镜检督导和血片复核。督导频次为每年至少1次,查看各县血 检任务完成情况,血片制作质量及资料是否完整等。血片复核比例为所有阳性血片及3%的阴性血片,血片复核可结合日常督导工作现场进行,也可集中统一进行。
1.3.4填写 “**市疟疾血检汇总资料”(附件5),方法同前1.2.5。1.4省疾控中心
1.4.1承担市、县疾控人员的专业培训、镜检督导和血片复核工作。
1.4.2对辖区内所有阳性血片进行确认,为全省消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各类疑难问题。
1.4.3建立和维护省级疟疾阳性样本库,开展同级实验室质量评估。
1.4.4对辖区市、县疟疾镜检工作进行督导和血片复核,督导频次为每年至少1次,血片复核比例为所有阳性血片及1%的阴性血片,血片复核可结合督导工作现场进行,也可集中统一进行。
1.4.5填写 “陕西省疟疾血检汇总资料”(附件6),方法同前1.2.5。2血检资料
包括“疟疾血检登记本”和“疟疾血检汇总资料”。2.1疟疾血检登记本
血检登记本由各镜检站负责填写。
血检登记本包括“封面”、“填表说明”、“ 不明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登记表” 三部分。
【封面】 “镜检站”是指当年从事血检任务的医院或乡镇卫生院等;“识别码”由县疾控统一规定,具体见本规范1.2.3;“编号范围”按照编码规则(识别码+年份后两位+顺序码)填写,如:某县镜检站—县医院(识别码为A)2015年共做血片123张,则编号范围书写为:A15001~A15123,“血检年份”为四位阿拉伯数字+“年”字,如:上例“血检年份”应书写为:2015年。
【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登记表】按扉页的“填表说明”逐项填写,所有栏目不得空缺,2.2疟疾血检汇总资料
包括省、市、县三级资料,均包括“封面”、“疟原虫血片镜检统计表”、“疟原虫血片镜检复核登记表”三部分,均由省、市、县各自填写;县汇总资料除上述三部分外,还增加了“血检指标”、“血片标本盒外部标签”、“ 血片样本盒血检登记本封皮”三部分。省、市血检汇总资料由各疾控按内容专人填写,县汇总资料中的“血检指标”以本规范1.2.2为准,各血检站任务量由各县根据计划总量自行分配。为便于查阅,汇总资料内各表格的顺序不得更改;“血检机构任务分解表”中的镜检站和样本盒中的样本排序,按照英文字母A~Z的顺序逐一填写,相互对应,而随其后的“疟原虫血片镜检统计表”和“疟原虫血片镜检复核登记表”应与之顺序对应,按序装订。血片制作、染色、洁净度的评定等级按本规范中1.2.5进行。血片和血检登记本由县疾控按季度或年收取,样本盒外部标签由县疾控统一粘贴,在血片少的情况下,可以将同一年中各镜检站所做的血片置一个样本盒中,不同镜检站的血片相聚2~4个片距,顺序与外部标签一致,不同年份的血片不能放在同一个样本盒中,每个血片样本盒对应一本原始血检登记本,县疾控按样本盒外部标签各镜检站的顺序,将各镜检站原始血检登记本装订成册,封皮注明“****年第*盒/共*盒”后与样本盒对应存放,以便查阅。
3注意事项
3.1县疾控中心送达省、市复核或确认的血片和抗凝血(或滤纸血)一般不予退还,各镜检站应做好同批次的血片的留存工作,以确保自身血片样本的完整性,但省、市进行血片复核工作时所抽取的各镜检站血片,应在工作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返还。
3.2各镜检站血样采集需在服用抗疟药之前的发热期采集,且制作血片的血、抗凝血(或滤纸血)应为同一次采集的,尽量避免使用肝素做抗凝剂。
附件1疟原虫镜检操作规程 附件2疟疾样本送检要求 附件3县疟疾血检登记本 附件4县疟疾血检汇总资料 附件5市疟疾血检汇总资料 附件6省疟疾血检汇总资料
第二篇:血检习题2
血检试题3
一、名词解释:
1、无效造血
2、血小板聚集
3、FDP4、MIC分类
5、白血病裂孔现象
6、Auer小体
7、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8、干抽
9、粒红比值
10、溶血性贫血
1、在骨髓内红细胞系分裂成熟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其在成熟和进入外周循环之前被破坏、死亡,称为无效造血。
2、血小板与血小板相互粘附成团称血小板聚集。
3、FDP是纤溶降解产物的英文缩写,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纤溶蛋白降解产物的总称。
4、指一种结合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技术来对急性白血病分类的方法。
5、指在白血病患者骨髓象中仅见原始细胞和成熟阶段细胞,而中间阶段细胞缺失的现象。
6、棒状小体,有嗜天青颗粒融合形成经瑞士染色呈紫红色的棒状小体。
7、骨髓铁染色时铁颗粒在6个以上并围绕细胞核1/2以上排列。
8、指反复多部位骨髓穿刺均抽不出骨髓液。
9、各阶段粒细胞之和与幼红细胞之和的比值,其改变是诊断血液病的主要依据。
10、因某些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或破坏增加并超过骨髓代偿能力所致的贫血。
二、填空:
1、按照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2、MDS发病学上的两个重要特征是病态造血、早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
3、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 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四种。
4、APTT是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而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
5、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有Ⅱ、Ⅶ、Ⅸ、Ⅹ,它们具有γ-羧基谷氨酸残基;与接触激活有关的凝血因子为Ⅻ、Ⅺ、PK(激态释放酶原),在所有凝血因子中,除Ca2+外均为蛋白质,除组织因子外均存在于血液中。
6、常间的骨髓穿刺部位有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胫骨。
7、人体的胚胎期造血包括中胚叶造血(卵黄囊造血)、肝造血、骨髓造血三个阶段。
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使细胞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
三、选择题:
1、下述不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的是:B A.胞体由大至小
B.核染色质由粗糙至细致
C.核仁从有至无 D.颗粒从无至有
2、骨髓细胞检查以晚幼红增生为主,细胞内铁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常出现于:A A.缺铁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3、骨髓穿刺呈“"干抽”",肝脾肿大,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下列哪项一般不宜考虑:A A.再障
B.骨纤
C.白血病
D.恶性淋巴瘤
4、粒红比例<2:1,通常不出现在下列何者:B A.放射病早期
B.急性化脓性感染
C.脾功能亢进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大多呈:D A.极度活跃
B.明显活跃
C.增生活跃
D.极度减低
6、下列除哪项外属正常非造血细胞:C A.组织嗜碱细胞
B.脂肪细胞
C.高雪(Gaucher)细胞
D.吞噬细胞
7、巨核系细胞增多的骨髓象一般不出现在:B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
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为了区别红白血病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试验是:B A.POX染色
B.PAS染色
C.ALP积分测定
D.a-NAE染色
9、为了鉴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自血病反应,下列首选试验是:C A.SB染色
B.PAS染色
C.ALP积分测定
D.ACP染色
10、下列哪项细胞化学染色对急粒与急单的鉴别意义不大:D A.a-NAE染色,及NaF抑制试验
B.a-NBE染色及NaF抑制试验 C.ASD-NAE及NaF抑制试验
D.ALP积分值测定
11、不属红细胞内在原因溶血的是:A A.新生儿溶血病
B.地中海贫血
C.伯氨喹琳型药物性溶血
D.蚕豆病
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不会出现的是:D A.贫血轻重不一,为大细胞正色素性
B.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以上者可>3% C.可见粒细胞巨形变,见巨形血小板
D.浆细胞增多
13、急性红白血病属于:B A.淋巴细胞的恶性疾病
B.粒细胞和红细胞的恶性疾病 C.单核细胞的恶性疾病
D.粒细胞的功能异常棍儿
14、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首选细胞化学染色为:D A.PAS反应
B.过氧化物酶染色
C.非特异性酶酶染色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15、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检查是:A A.骨髓穿刺涂片形态学检查
B.外周血涂片检查
C.血沉测定
D.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测定
16、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是由EB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 B.本病早期单核细胞明显增多并伴有异型淋巴细胞出现 C.骨髓无特异型淋巴细胞
D.病人血清中存在嗜异型淋巴细胞
17、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收缩反应增强
B.血小板被激活 C.促止血物质释放增多
D.局部血粘度降低
18、下列哪一项是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开始共同起作用的凝血因子:C A.因子Ⅷ
B.因子V
C.因子Ⅶ
D.因子X19、20.有关激活纤溶系统的途径,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内激活途径
B.外激活途径
C.外源激活途径
D.共同激活途径 20、酸榕血试验作为唯一确诊试验,下列何项正确:D A.地中海贫血
B.G-6-PD缺陷症
C.不稳定血红蛋白症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四、简答题:
1、如何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其意义如何?
答:用低倍镜观察骨髓涂片根据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的比可粗略地将骨髓增生程度分为五级,其分级和意义如下:(1)极度活跃,二者之比为1/1,见于各种白血病。(2)明显活跃,其比值为10/1,见于白血病增生性贫血。(3)活跃,其比值为20/1,见于正常骨髓及某些贫血。(4)减低,二者之比为50/1,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5)极度减低,二者之比为200/1,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取材不良。
2、简述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淋和急非淋(急髓白血病)急淋分为:L1:以小原始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L2:大原始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L3:空泡型大原始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急非淋分为: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a:粒细胞为主;M4b:单核细胞主;M4c:粒单两系特征的细胞>30%;M4E0:嗜酸>5%伴上述其他特点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急性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3、简单分析血小板的功能。
(1)、血小板黏附(2)、血小板聚集作用(3)、释放反应(4)、血小板促凝作用(5)、血块收缩功能
血检试题4
一、名词解释:
1.血小板粘附2.微量残留白血病
3、类白血病反应
4、AA5、组化染色
6、造血干细胞
7、Auer小体
8、干抽
9、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10、白细胞减少症
1、是指血小板粘附于受损伤的血管壁或其他异物的表面的特性。
2、即MRL,指白血病完全缓解后,体内存在残留极少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它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
3、多种因素引起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多有明确病因,原发病去除可迅速恢复。
4、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损伤或造血微环境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5、是一种以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或生物技术对血细胞内各种化学成分作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6、是各种血细胞的始祖,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增殖能力,形态类似小淋巴细胞。
7、也称棒状小体,瑞士染色后在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出现的紫红色的物质,是嗜天青颗粒融合形成。
8、非技术原因或穿刺部位不当造成的多部位多次穿刺均抽不出骨髓
9、骨髓铁染色时铁颗粒在6个以上并围绕细胞核1/2以上排列。
10、外周血白细胞持续低于4*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二、填空:
1、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某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一类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为先天性和遗传性,根据溶血发生的部位又分为 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据起病急缓又分为急性溶血
和慢性溶血。
2、常见的血友病是由凝血因子VIII和IX缺陷引起的。
3、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四种。
三、选择题
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90%以上可检出异常染色体Ph染色体,其为:A A、t(9;22)B、t(9;21)C、t(8;14)D、t(8;21)
2、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哪型好发绿色瘤:B A、AML-M6
B、AML-M
2C、AML-M3
D、AML-M4
3、白血病中最容易发生DIC和纤溶亢进的为哪一型?C A、AML-M1
B、AML-M2
C、AML-M
3D、AML-M4
4、下列哪项不属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
A、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B、X线有溶骨性破坏 C、浆细胞异常增生
D、血片中可见大量浆细胞
5、下列不属于急性白血病的特征者为:
A、出血
B、贫血 C、白血病细胞处于较成熟的中、晚幼阶段
D、浸润现象
6、正常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为:A A、增生活跃
B、增生明显活跃 C、增生低下
D、增生极度活跃
7、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点的是:C A、粒系各阶段均可见到
B、红系占20%左右 C、淋巴系各阶段均见
D、浆细胞仅占2%以下
8、下列不属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的是:C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G-6-PD缺陷症
C、PNH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9、对PNH有诊断意义的检测项目是:C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B、血红蛋白电泳 C、Ham试验
D、Coomb试验
1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说法错误的是:A A、单核细胞增生
B、良性增生
C、EB病毒感染引起
D、血象改变较骨髓象明显
11、下述不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的是:B A.胞体由大至小
B.核染色质由粗糙至细致 C.核仁从有至无
D.颗粒从无至有
12、骨髓细胞检查以晚幼红增生为主,细胞内铁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常出现于:A A.缺铁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13、下列除哪项外属正常非造血细胞:C A.组织嗜碱细胞 B.脂肪细胞
C.高雪(Gaucher)细胞
D.吞噬细胞
14、粒红比例<2:1,通常不出现在下列何者:B A.放射病早期
B.急性化脓性感染
C.脾功能亢进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大多呈:D A.极度活跃
B.明显活跃
C.增生活跃
D.极度减低
四、简答:
1、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为2.5×1012/L,血红蛋白为86g/L,可能为什么情况,如需寻找原因,应做哪些检查?如何分析?
1、可能为贫血,需进一步观察其他血常规指标,并必要时做骨髓穿刺检查,分析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增生减低多为再障,观察增生的系统及阶段、细胞形态以及骨髓铁染色,如考虑为溶贫应进一步作溶贫生化等检验项目,分析其使血管内还是血管外溶血,查询病史,明确病因。
2、骨髓检查的一般程序和内容包括哪些?
骨髓检查的一般程序和内容:(1)、低倍镜检查:
A、观察涂片情况:取材、染色、涂片是否满意。
B、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C、计数巨核细胞数量。
D、观察骨髓片边缘和尾部有无特殊病理细胞。(2)、油镜检查:
A、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B、各细胞系形态观察。
C、观察有无特殊的病理细胞。
D、注意有无血液寄生虫。
3、简单描述ITP的检验特征。
血小板数量减低,骨髓巨核细胞可增多但伴成熟障碍,脾脏不肿大或轻度肿大,切脾有效,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或抗GPⅡb/Ⅲa复合物阳性,激素治疗有效,血小板寿命缩短。
第三篇:临检血检实验室管理制度(精选)
长沙医学院临检血检管理制度
一、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方式及措施,以确保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以及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2.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涉及实验室拥有的所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的管理行为。
3.在发生本制度没有明确,而涉及仪器、设备的所有行为时,解释、执行权在实验室。
4.为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充分发挥效能,应统一管理集中使用。
5.实验室仪器、设备逐步对学院内教师、研究生开放。
6.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
7.各种仪器设备必须建立专人负责制,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建档建卡,做到技术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8.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能上机操作,使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9.仪器设备实行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事故,仪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管理部门,并写出事故报告,各仪器的故障、维修、及解决过程均须记录备案。
二、实验室管理办法
1.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的规章制度。
2.注意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做实验时要有安全措施。
3.原版仪器、设备随机资料、软件一律不外借。
4.实验室开放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加班可预先提出申请。
5.实验室的设备昂贵,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关或使用实验室中的任何设备。
6.不得将与实验无关人员带入实验室。
7.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直到赔偿。
三、管理人员职责
1.应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特性。
2.爱护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发现故障及时安排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
3.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和进行检测工作。
4.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5.认真负责做好检测工作,力求减少质量差错,杜绝质量事故,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负责对进入实验室的申请作出安排调整。
7.指导使用者正确使用仪器。
8.保持实验室的整齐清洁、防火、防盗,保证仪器设备安全。
9.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实验室内不得任意堆放杂物,废物要及时清除,临时有用的物品要堆放整齐。
10.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11.做好仪器设备的自检工作。保证按期检定。
四、实验室安全制度
1.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实验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2.加强四防(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
3.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或经过上机操作培训与考核。
4.实验前要全面检查安全,实验要有安全措施。若仪器设备在运行中,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5.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放在安全处,严禁带电作业。
6.如遇火警,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灭火外,应马上报警(火警电话为119),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火警解除后要注意保护现场。
7.如有盗窃和事故发生,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不得隐瞒,应及时报告主管和保卫部门,并保护好现场。
8.实验工作人员在检测前必须熟悉检测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作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9.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防护镜。
10.实验室内使用的空调设备、电热设备等的电源线,必须经常检查有否损坏,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电路或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检查。
11.实验室应配有各类灭火器,按保卫部门要求定期检查,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
12.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和吃食物。
13.下班前,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路,并确保关好。
14.与实验室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带入实验室。
五、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1.办公环境应与实验环境分开,以确保良好实验条件。
2.实验室的高压气瓶应按要求存放,保持良好的通风并避免阳光直射。
3.实验室需要恒温(20~25℃)、恒湿(相对湿度65~85%)无尘、无震动、通风良好,电源电压变动应在±10%内,要求有足够的负荷量。
4.实验室通道、门口不能堆放任何杂物。
六、实验室卫生制度
1.进入实验室,要穿戴好白大褂。
2.工作结束后,废物要放入纸篓或废物箱内,保持工作台整洁。
3.实验室产生的工作废液,应妥善处理。属剧毒或强致癌物质的,必须与保卫部取得联系并统一处理,其他废液(如:强酸或强碱废液)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篇:血透管理规范
转发《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的通知》的通知
济卫医函[2010]27号
各县(市)区卫生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35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各县(市)区卫生局按照我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血液透析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和(鲁卫医字[2010]40号)要求,根据〘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对辖区内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要认真开展自查,并于5月15日前将检查报告报至我局医政处。
联系人:韩秀香;联系电话:66601717;传真:66601681。
二0一0年五月五日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一0年四月十九日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设臵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臵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设臵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 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必须具备透析专业知识和血液透析工作经验。
第八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督促落实和血液透析室的日常管理。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 作经验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初级(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的担任。
第九条 血液透析室医师、护士和技师的配备应当达到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的要求。
第十条 血液透析室医师负责制定和调整患者透析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处理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一条 血液透析室护士协助医师实施患者透析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情况及机器运行状况,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根据透析机和患者的数量以及透析环境布局,合理安排护士,每名护士每班负责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应相对集中,且数量不超过5名透析患者。
第十三条 血液透析室技师负责透析设备日常维护,保证正常运转,定期进行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监测,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第十四条 血液透析室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血液透析器复用工作人员,从事血液透析器复用工作。血液透析器复用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有关操作技术规程。
第三章 质量管理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设臵血液透析室,应当经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后,方可开展血液透析工作。
第十六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第十七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严格按照血液透析技术操作规范开展血液透析质量及相关工作,建立合理、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流程,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
第十八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加强血液透析患者的信息管理。
第十九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告知,加强沟通,维护患者权益。
第二十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确保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一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和管理医疗设备、医疗耗材、消毒药械和医疗用品等。
第二十二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为透析设备建立档案,对透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透析机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十三条 血液透析室的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第四章 感染预防与控制
第二十四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加强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科学设臵工作流程,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第二十五条 血液透析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六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等。工作区域包括透析治疗区、治疗室、水处理间、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设臵复用间。
第二十七条 血液透析室的工作区域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透析治疗区、治疗室等区域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III类环境的要求。
(二)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三)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
第二十八条 血液透析室应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独立的隔离透析治疗区,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用于对需要隔离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第二十九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第三十条 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
第三十一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根据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每次冲洗消毒后应当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保安全。
第三十二条 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按照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 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第三十三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严格的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
第三十四条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治疗间或者治疗区、血液透析机相互不能混用。
第三十五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严格按照血液透析器复用的有关操作规范,对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进行复用。
第三十六条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发现问题时,应当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存在严重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透析工作并进行整改。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发生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第五章 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
第三十八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第三十九条 设臵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 实对本机构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使工作人员具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第四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第四十一条 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第六章 检查评估
第四十二条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规定,对辖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估。
第四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不符合规定、存在医疗安全的,应当责令其进行整改,问题严重的,责令暂停血液透析室工作。
第四十四条 医院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指导、数据统计和质量评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四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设臵血液透析质量控制 中心或者其他有关组织,对辖区内血液透析室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评估与检查指导,促进血液透析室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住院病人血标本采集规范
住院病人血标本采集规范
一、标本的采集基本原则
1、遵照医嘱采集血标本
2、做好充分的准备:患者的准备;用物准备;护士自身准备
3、严格查对:检查项目、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4、正确采集:方法、时间、采血量、采血容器
5、采集后标本及时送检
6、血标本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
7、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因此应尽可能避免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存在时,一是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二是检验结果并不真实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所以“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检验,不如不进行这项检验”应该成为牢记的座右铭!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
临床血液检验,因检验方法和目的不同,所需的血量亦不同,因而血液采集的方法也不一样,最多用的有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和动脉采血法三种。1.毛细血管采血法:
(1)采血部位:成人可从手指、后耳垂采血,婴幼儿则可在足跟等处。因耳垂部位的血液循环比手指差,且容易受外界气温影响,采血条件也不及手指恒定,血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高于静脉血和指血,故一般不主张用耳垂血做血常规检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取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做血常规检验。
(2)采血方法:先用75%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右手持采血针迅速穿刺组织约3mm,待血液自行流出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去第1滴血,如出血不畅,可在针刺四周稍稍加压(切记用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影响检验结果)。以后流出的血液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所需量血液做检验用。采血顺序依次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检验、白细胞计数和血型等。2.静脉采血法:血沉、红细胞比积、生化、免疫、血液细菌培养等检查需血量较多,可采用静脉血。、(1)采血部位:一般采用肘窝或肘前静脉,如肘部静脉不明显,可改用手背静脉或下肢踝部静脉,必要时也可从股静脉采血。小儿在必要时可用颈外静脉,但因危险,以少用为宜。(2)采血方法:
采血前护士服装整洁,仪表端庄,语言柔和恰当。核对医嘱,患者信息,询问是否按要求进食等,告知患者操作方法,目的,指导配合。评估患者采血部位皮肤,血管情况,意识状态评估,合作程度。
采血时护士洗手,备齐用物,再次核对医嘱和患者信息是否准确。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绑扎止血带,从穿刺中心到周围进行环状消毒,直径大于5cm,消毒两遍。自然干燥后绷紧皮肤,斜面向上,以30°角进针,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接采血试管。先采抗凝管,再采普通管。混匀时需手法轻柔,不可震荡。拔针后用无菌敷贴按压针眼3-5分钟,不要揉搓。
采血完毕后,核对医嘱和标签是否匹配,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字。按医院规定,及时送检。(3)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注意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采血试管的编号与化验单的编号及采血项目。
2)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体内溶血。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3)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4)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5)采血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一般直立位采血,一般比卧位高5%-15%.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6)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7)采血结束后,立即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需在针眼及向上1~2 cm处纵向按压3~5 min止血,不能搓揉,以防止造成皮下血肿,24 h内保持穿刺手臂清洁干燥。若有出血倾向,更要延长按压时间,若局部已经出现清淤,24 h后可用热毛巾湿敷,以促进淤血吸收。
8)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3、动脉采血法:
桡动脉穿刺、肱动脉、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在摸到明显搏动处,按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成60°角刺入,血液将自动进入注射器内。
4、真空采血法
双向针的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由于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了血液外溢引起的的污染,并有利于标本的转运和保存。标准真空采血管采血采用国际通用的头盖和标签颜色显示采血管内添加剂种类和试验用途。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盛血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