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核医学科出具诊疗报告、解读报告结果规定
核医学科出具诊疗报告、解读报告结果规定
一、影像检查与报告流程
(一)接收并确认检查申请单,核对申请单并保证患者信息无误,患者是否符合检查要求,若不符合须通知相关科室进行处理。
(二)询问病史,再次确认患者身体情况符合检查要求;
(三)图像扫描:由具备相关资格的技术人员按照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扫描条件对患者进行图像采集与处理;
(四)报告书写:由具备相关资格的报告者根据集体阅片结果负责打印图像、书写初步报告并签名;
(五)报告审核与发放:由具备相关资格的审核者负责初步报告的审核、签名、最终打印报告并发放。
二、检验与报告流程
(一)接收并审查各检验标本:接收标本后,审查标本是否合格,若不合格须通知相关科室进行处理;
(二)识别条形码、登记:识别标本条形码,核对患者信息,保证登记无误;
(三)实验室检测、初步报告:由具备相关资格的检验人员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对标本进行检测,并出具初步检验报告并签名;
(四)报告审核:由具备相关资格的检验人员进行报告审核、签名,并负责最终报告的发放或打印。
三、出具报告者资质要求
(一)检验者须具备初级职称以上的检验人员并经院主管部门授权;
(二)报告书写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并经院主管部门授权;
(三)报告审核者须具备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并经院主管部门授权。
四、核医学科报告解读人员资质要求
由报告审核者(高年资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并经院主管部门授权)负责解读报告。
第二篇:核医学报告
双肾正常
“弹丸”式静脉注射^99m^Tc-DTPA后即刻行肾动态显像
一、肾动脉灌注显像
双肾血流灌注影像正常。
二、肾慢动态显像
双肾显影,位置、大小及形态正常。双肾皮质摄取及清除显像剂速率正常。注药后20分钟及排尿后双肾盂肾盏内未见显像剂滞留。
三、DTPA肾图
双肾图a、b、c三段均正常。
C~20~: 左
%
右
%
(参考值≥40%)
四、GFR(ml/min)
左:
右:
总:
(总参考值≥68)
1.双肾血流灌注和功能正常;
2.双侧上尿路引流通畅。
双肾受损
“弹丸”式静脉注射^99m^Tc-DTPA后即刻行肾动态显像
一、肾动脉灌注显像
双肾血流灌注影像模糊,轮廓欠清。
二、肾慢动态显像
双肾显影,位置和大小正常。双肾皮质摄取和清除显像剂速率减低。注药后20分钟及排尿后双肾盂肾盏未见显像剂滞留。
三、DTPA肾图
双肾图:a段低矮,b段斜率减低,c段下降缓慢。
C~20~: 左 % 右 %(参考值≥40%)
四、GFR(ml / min)
左:
右:
总:
(总参考值≥68)1.双肾血流灌注减低; 2.双肾功能受损;
3.双侧上尿路引流未见不畅。
肾静态正常
静脉注射^99m^Tc-DMSA 2小时后行肾静态显像。后位:
双肾显影,位置、大小及形态正常。
双肾内放射性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双肾未见异常
右肾异常
“弹丸”式静脉注射^99m^Tc-DTPA后即刻行肾动态显像
一、肾动脉灌注显像
左肾血流灌注影像正常;右肾血流灌注影像模糊,轮廓不清。
二、肾慢动态显像
左肾位置和大小正常,皮质摄取及清除显像剂速率正常。右肾位置正常,影像小而淡,皮质摄取和清除显像剂速率明显减低。注药后20分钟及排尿后,双肾盂肾盏未见明显显像剂滞留。
三、DTPA肾图
右肾图:a段低矮,未见明显b段,c段呈水平延长线型;
左肾图:a、b、c三段均正常。
C~20~: 左 %
右 %
(参考值≥40%)
四、GFR(ml / min)
左:
右:
总:
(总参考值≥68)1.右肾萎缩,血流灌注差,功能严重受损,无法判断右侧上尿路引流情况; 2.左肾血流灌注和功能正常,总肾功能未代偿,左侧上尿路引流通畅。
左肾囊肿(双肾受损)
“弹丸”式静脉注射^99m^Tc-DTPA后即刻行肾动态显像
一、肾动脉灌注显像:左肾血流灌注影像正常;右肾血流灌注影像模糊,轮廓欠
二、肾慢动态显像:双肾显影,位置及大小正常。双肾皮质摄取及清除显像剂速率减低。显像初期,左肾上部可见一小的放射性减淡缺损区,随时间延长,该部位未见显像剂填充。注药后20分钟及排尿后双肾盂肾盏未见明显显像剂滞
三、DTPA肾图:左肾图:a段正常,未见明显b段,c段下降延缓。右肾图:a段低矮,未见明显b段,c段下降极缓。C~20~:左
%
右 %
(参考值≥40%)
四、GFR(ml / min)左:
右:
总:
(总参考值≥68)1.左肾血流灌注基本正常,右肾血流灌注减低;2.双肾功能受损;3.双侧上尿路引流未见不畅。
4、左肾上部占位性病变,结合B超考虑为小囊肿。
左肾受损
“弹丸”式静脉注射^99m^Tc-DTPA后即刻行肾动态显像
一、肾动脉灌注显像:左肾血流灌注影像模糊,放射性分布较稀疏;右肾血流灌注影像
二、肾慢动态显像:双肾位置和大小正常。左肾影淡,皮质摄取及清除显像剂速率显著减低。右肾皮质摄取及清除显像剂速率正常。注药后20分钟及排尿后双肾盂肾盏未见明显显像剂滞留Pe"4
三、DTPA肾图:左肾图:a段低矮,未见明显b段,c段下降缓慢。右肾图:a、b、c段正常。C~20~: 左 %
右 %
(参考值≥40%)
四、GFR(ml / min)左:
右:
总:
(总参考值≥68)
1、左肾血流灌注减低,功能严重受损,无法判断左侧上尿路引流情况。
2、右肾血流灌注和功能正常,总肾功能未代偿,右侧上尿路引流通畅。
利尿肾动态(无变化)“弹丸”式静脉注射^99m^Tc-DTPA后即刻行利尿肾动态
一、肾动脉灌注显像:右肾血流灌注影像正常;左肾血流灌注影像模糊,放射性分布稀疏。`
二、肾慢动态显像:双肾显影,位置及大小正常。右肾皮质摄取及清除显像剂速率正常。左肾皮质摄取及清除显像剂速率减低。注药后
分钟,右肾盂肾盏内未见明显显像剂滞留,左肾盂肾盏内可见大量显像剂滞留,于此时注射速尿,至显像结束,滞留显像剂未见明显减少。
三、DTPA肾图:右肾图a、b、c三段均正常。左肾图a段低矮,b段上升斜率差,c段下降缓慢,注射速尿后未见明显变化。C~20~:左: %
右
%
(参考值≥40%)
四、GFR(ml / min)左:
右:
总:
(总参考值≥68)
1、左肾血流灌注减低,功能受损,左上尿路引流不畅,为完全机械性梗阻。
2、右肾血流灌注和功能正常,总肾功能未代偿,右侧上尿路引流通畅。
利尿肾动态(下降)
“弹丸”式静脉注射^99m^-DTPA后即刻行利尿肾动态显像
一、肾动脉灌注显像:双肾血流灌注影像正常。
二、肾慢动态显像:双肾显影,位置、大小及形态正常。双肾皮质摄取及清除显像剂速率正常。注药后
分钟,右肾盂肾盏内未见明显显像剂滞留,左肾盂肾盏内可见大量显像剂滞留。于此时注射速尿,滞留显像剂迅速减少,至显像结束,滞留显像剂完全消失。
三、DTPA肾图:右肾图a、b、c三段均正常。左肾图a、b段正常,曲线持续上升,注射速尿后曲线明显下降。C~20~:左: %
右
%
(参考值≥40%)
四、GFR(ml / min)左:
右:
总:
(总参考值≥68)1.左肾血流灌注及功能正常,左上尿路引流不畅,为非机械性梗阻。
2.右肾血流灌注及功能正常,右上尿路引流通畅。
卡托普利肾动态
基础影像,双肾血流灌注影像模糊,放射性分布较稀疏。服卡托普利后未见明显变化。
二、肾慢动态显像
双肾显影,位置和形态正常。基础影像,双肾皮质摄取及清除显像剂速率减低,注药后20分钟及排尿后双肾盂肾盏未见明显显像剂滞留。服卡托普利后所见与基础肾动态基本相同。
三、DTPA肾图
服药前:双肾图a段低矮,b段斜率极差,c段下降缓慢
C~20~: 左 %
右 %
(参考值≥40%)
峰时:左
min 右
min
服药后:左肾图a段低矮,b段斜率差,c段下降缓慢;右肾图a段减低,未见b段,c段下降缓慢。
C~20~: 左 %
右 %
(参考值≥40%)
峰时:左
min 右
min
四、GFR(ml / min)
服药前:
左:
右: 总:
服药后:
左:
右: 总:
(总参考值≥68)
图a、b、c三段均正常。左肾图a、b段正常,曲线持续上升,注射速尿后曲线明显下降。C~20~:左: %
右
%
1.双肾血流灌注减低,功能受损,双侧上尿路引流通畅; 2.卡托普利试验:阴性。
肾上腺髓质
静脉注射^131^I-MIBG后24h、48h、72h分别行全身及局部显像,前位、后位:心、肝、脾、甲状腺、涎腺显影,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影。未见嗜铬细胞瘤。
肺灌注正常
静脉注射^99m^Tc-MAA 5分钟后行肺灌注显像。前位、后位、左侧位、右侧位、左后斜位、右后斜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双肺显影,双肺内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双肺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异常。
下肢+肺正常
静脉注射^99m^Tc-MAA 5分钟后行肺灌注显像。前位、后位、左侧位、右侧位、左后斜位、右后斜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双肺显影,双肺内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双足背静脉注射^99m^Tc-MAA即刻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随后行肺灌注显像。
一、下肢深静脉显像:前位、后位:双下肢深静脉显影,走行自然通畅,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活动双下肢后,双下肢未见明显显像剂存留。
二、肺灌注显像: 前位、后位、左侧位、右侧位、左后斜位、右后斜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双肺显影,双肺内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1.双下肢深静脉未见异常。
2.双肺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异常。
4体位肺灌注正常
静脉注射^99m^Tc-MAA 5分钟后行肺灌注显像。前位、后位、左侧位、右侧位: 双肺显影,双肺内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左肺放射性计数占全肺的 %。1.双肺血流灌注未见异常。
2.左肺血流灌注量占全肺总血流灌注量的 %。
4体位肺异常 静脉注射^99m^Tc-MAA 5分钟后行肺灌注显像。前位、后位、左侧位、右侧位:
双肺显影,左肺上部可见放射性减淡区,余肺内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左肺放射性计数占双肺总计数的%。
1.左肺上部血流灌注减低。
2.左肺血流灌注量占双肺总灌注量的%。
肺灌注+通气
iv^99m^Tc-MAA 5分钟行肺灌注显像;雾化吸入^99m^Tc-DTPA气溶胶 10分钟后行肺通气显像。ANT、POST、LL、RL、LPO、RPO、LAO、RAO:双肺显影。灌注影像中,右肺上叶前段、后段,下叶前基底段,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放射性分布呈减淡缺损区。通气影像中,上述部位未见明显放射性填充,与灌注影像相匹配。余肺内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右肺
血流灌注减低,与通气相匹配,考虑为肺实质病变。
肺栓塞
iv^99m^Tc-MAA 5分钟行肺灌注显像;雾化吸入^99m^Tc-DTPA气溶胶 10分钟后行肺通气显像
ANT、POST、LL、RL、LPO、RPO、LAO、RAO:
双肺显影。灌注影像中,右肺上叶前段、尖段,中叶外段,下叶背段、前基底段、后基底段,左肺上叶尖后段、前段、舌段,下叶基底段可见多发放射性减淡缺损区。通气影像中,上述部位可见明显放射性填充,与灌注影像不匹配。双肺多发肺栓塞。
肝血管瘤
体内标记^99m^Tc-RBC后20分钟及90分钟分别行肝血池断层显像
横断层、冠状断层、矢状断层:注药后20分钟及90分钟,肝、脾、肾及主要血管显影,肝右叶可见一团块状放射性异常浓聚灶(横断面第至
层,冠状面第至
层,矢状断面第至
层),余肝内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肝右叶血管瘤
肝右叶血肝血池正常
体内标记^99m^Tc-RBC后20分钟及90分钟分别行肝血池断层显像
横断层、冠状断层、矢状断层:注药后20分钟及90分钟,肝、脾、肾及主要血管显影,肝内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灶。未见肝血管瘤。
静息门控心肌断层(正常)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99m^Tc-MIBI一小时后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
一、灌注显像(短轴、垂直长轴、水平长轴): 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
二、门控显像: 左室各壁运动良好。LVEF:
%
(参考值≥50%)
EDV:
ml
ESV: ml
SV:
ml 1.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未见异常。2.左室各壁运动良好,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静息心肌断层
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99m^Tc-MIBI 1小时后行心肌断层显像。
短轴、水平长轴、垂直长轴:
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未见异常。
运动心肌断层
运动试验达终点及静息状态下分别静脉注射^99m^Tc-MIBI 1小时后行心肌断层显像。短轴、垂直长轴、水平长轴:
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1.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异常。
2.运动心电图:阴性(运动时间:
分钟;最大运动功率:
公斤米/分钟)。
运动心肌(异常)
运动试验达终点及静息状态下分别静脉注射^99m^Tc-MIBI 1小时后行心肌断层显像
短轴:
左心室不大。运动影像中,左室前壁、前间壁可见放射性减淡区;静息影像中,上述区域出现放射性填充。余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
垂直长轴: 运动影像中,左室前壁可见放射性减淡区;静息影像中,上述区域出现放射性填充。余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
水平长轴:
运动影像中,左室前间壁可见放射性减淡区;静息影像中,该区域出现放射性填充。余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
1.左心室不大,左室前壁、前间壁心肌缺血,提示LAD病变。
2.运动心电图:阴性(运动时间:
分钟;最大运动功率:
公斤米/分钟)。
LCX缺血
运动试验达终点及静息状态下分别静脉注射^99m^Tc-MIBI 1小时后行心肌断层显像。短轴、垂直长轴、水平长轴:
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运动试验达终点及静息状态下分别静脉注 运动试验达终点及静息状态下分别静脉注射^99m^Tc-MIBI 1小时后行心肌断层显像
短轴、水平长轴:
左心室不大。运动影像中,左室后侧壁可见放射性减淡区;静息影像中,该区域可见放射性填充。余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垂直长轴:
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
1.左心室不大,左室后侧壁心肌缺血,提示LCX病变。
2.运动心电图:阴性(运动时间:
分钟;最大运动功率:
公斤米/分钟)。
平面正常
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99m^-MIBI 1小时后行心肌平面显像 Ant, LL, LAO45^。^:
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未见异常。
潘生丁负荷正常
静脉注射潘生丁后3分钟及静息状态下分别注射^99m^Tc-MIBI 1小时后行心肌断层显像 短轴、垂直长轴、水平长轴:
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1.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未见异常。2.潘生丁负荷心电图:阴性。
潘生丁负荷阳性
静脉注射潘生丁后3分钟及静息状态下分别注射^99m^Tc-MIBI 1小时后行心肌断层显像
短轴、垂直长轴、水平长轴:
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静脉注射潘生丁后3分钟及静息状态下分别注射^99m^Tc-MIBI 1小时后行心肌断层显像 1.左心室不大,左室前壁心肌缺血,考虑为LAD病变。2.潘生丁负荷心电图:。
平面正常
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99m^-MIBI 1小时后行心肌平面显像
LL, LAO45^。^:
左心室不大,左室前壁及间壁可见“花斑”样改变,余壁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Ant:
左室各壁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异常。左心室不大,左室前壁及间壁心肌病变。
67Ga心肌正常
静脉注射^67^Ga-枸橼酸盐24h、48h及72h分别行心肌平面显像。前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肝脏、纵隔等脏器显影,心脏部位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影。^67^Ga心肌显像未见明显异常。
心肌灌注+心肌 无存活心肌 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99m^Tc-MIBI一小时后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
静脉注射^18^F-FDG 1小时后行心肌代谢显像。
一、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短轴、垂直长轴、水平长轴): 左心室不大。灌注影像中,左室前壁、心尖可见放射性减淡缺损区;代谢影像中,上述病变区内未见明显放射性填充。余左室各壁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
二、门控显像: 左室各壁运动良好。LVEF:
%
(参考值≥50%)
EDV:
ml
ESV: ml
SV:
ml 1.左心室不大,左室前壁、心尖心肌梗死,提示LAD病变。2.左室前壁、心尖运动减低,左室收缩功能尚可。
全身骨显像(正常)
静脉注射^99m^Tc-MDP 3小时后行全身骨显像
前位、后位:
全身诸骨显影,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
多发转移
静脉注射^99m^Tc-MDP 3小时后行全身骨显像
前位、后位: 全身诸骨显影。脊柱、右肩岬骨外缘、肋骨、左股骨上段、右股骨头、双侧胫骨上段可见多发散在分布的点团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全身多发骨转移。
非转移好发部位
静脉注射^99m^Tc-MDP 3小时后行全身骨显像
前位、后位:
全身诸骨显影,左第7前肋骨、肋软骨交界处可见点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余骨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血运丰富、代谢旺盛灶,为非转移好发部位。
头面部正常
静脉注射^99m^Tc-MDP 3小时后行头面部局部骨显像
前位、后位、左侧位、右侧位:
头面部诸骨显影,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头面部骨显像未见异常。
DMSA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99m^Tc(V)-DMSA 3小时后行头面部局部及断层显像
前位、后位、左侧位、右侧位、横断面、冠状断面、矢状断面:
头颈部软组织显影,于右颊部可见一团状放射性异常浓聚灶,余头颈部软组织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右颊部恶性病变。
DMSA局部注射 淋巴结转移
口腔黏膜局部注射^99m^Tc(V)-DMSA 2小时后行头颈部局部及断层显像
前位、后位、左侧位、右侧位、横断面、冠状断面、矢状断面:
头颈部软组织显影,注射处呈大团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右颈部可见一点状放射性异常浓聚灶,余头颈部软组织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右颈部淋巴结转移。
DMSA局部注射 无淋巴结转移
口腔黏膜局部注射^99m^Tc(V)-DMSA 2小时后行头颈部局部及断层显像
前位、后位、左侧位、右侧位、横断面、冠状断面、矢状断面:
头颈部软组织显影,注射处呈大团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余头颈部软组织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头颈部未见转移性淋巴结。
葡萄糖代谢 脑正常
视听封闭下静脉注射^18^F-FDG 1小时后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冠状面、矢状断面、横断面:大、小脑皮质、脑干及基底节主要神经核团显影。影像基本对称,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脑葡萄糖代谢未见明显异常。
肺病灶伴肺门转移
静脉注射^18^F-FDG 1小时后行胸部葡萄糖代谢显像
冠状断面、矢状断面、横断面:纵隔、心脏等胸部主要脏器显影。右肺中下部偏后可见一团状放射性异常浓聚影(冠状面第~
层、矢状面第~
层、横断面第~
层),大小约为4×3×3Cm。右肺门处可见一团状异常浓聚影(冠状面第~
层、矢状面第~
层、横断面第~
层)。余未见明显异常。
右肺中下部偏后、右肺门葡萄糖代谢异常旺盛灶,考虑为恶性病灶。
-全身多发恶性灶
静脉注射^18^F-FDG后1小时行颈、胸及腹部葡萄糖代谢显像。冠状断面、矢状断面、横断面:
心肌、纵膈、肝、脾及肾脏等颈、胸、腹部主要脏器显影。
左颈部、左肺、纵膈、腹部(以右下腹为著)可见多处点团 状、条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
左颈部、左肺、纵膈及腹腔内多发恶性病灶。
全身正常
静脉注射^18^F-FDG后1小时行颈、胸及腹部、盆腔葡萄糖代谢显像
冠状断面、矢状断面、横断面:
心肌、纵膈、肝、脾及肾脏、膀胱等颈、胸、腹部及盆腔主要脏器显影。显像区域内各部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颈、胸及腹部、盆腔葡萄糖代谢显像未见异常。
rCBF:
视听封闭下静脉注射^99m^Tc-ECD 15分钟后行脑断层显像。冠状面、矢状断面、横断面:大、小脑皮质、脑干及基底节主要神经核团显影。
影像基本对称,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脑血流灌注未见异常。
颞叶减低:
视听封闭下静脉注射^99m^Tc-ECD 15分钟后行脑断层显像;冠状面、矢状断面、横断面: 大、小脑皮质、脑干及基底节主要神经核团显影,影像基本对称。
左颞叶外侧皮质放射性分布较对侧轻度减淡(横断面第6~8层,冠状断面第6~9层)。
余各部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
左侧颞叶外侧皮质血流灌注轻度减低。
甲状腺显像(正常)
口服^99m^TcO~4~^-^ 1小时后行甲状腺显像;前位:
甲状腺双叶显影,位置、大小及形态正常。双叶内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双叶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
甲状腺显像(异常)
口服^99m^TcO~4~^-^ 1小时后行甲状腺显像;前位:甲状腺双叶显影,位置正常,双叶影像增大。右叶甲状腺下部临床所及结节处放射性分布呈减低区;左叶甲状腺中部临床所及结节处放射性分布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相似。余甲状腺各部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1.右叶甲状腺下部“凉”结节及左叶甲状腺中部“温”结节。
2.双叶甲状腺肿大。
甲肿
口服^99m^TcO~4~^-^ 1小时后行甲状腺显像;前位:
甲状腺双叶显影,位置正常,双叶影像增大。双叶内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甲状腺双叶肿大,其内未见各类结节。
冷结节
口服^99m^TcO~4~^-^ 1小时后行甲状腺显像;前位:甲状腺双叶显影,位置正常。左叶影像稍大,右叶大小及形态正常。甲状腺左叶中部偏外侧可见一大小约φ2.5Cm的放射性减淡缺损区。余甲状腺各部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甲状腺左叶轻度肿大,左叶中部偏外侧“冷”结节。
凉结节
口服^99m^TcO~4~^-^ 1小时后行甲状腺显像;前位:甲状腺双叶显影,位置、大小正常。甲状腺左叶中下部偏外侧临床所及结节处放射性分布呈减低区。余甲状腺各部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甲状腺左叶中下部“凉”结节。
亚甲炎
口服^99m^TcO~4~^-^ 1小时后行甲状腺显像;前位:甲状腺双叶对放射性药物吸收差,显影模糊,边界不清。临床扪及结节位于右叶下极,因甲状腺显影不良,无法判断结节性质。
甲状腺双叶显影不清,考虑亚甲炎所致甲状腺吸锝99m功能差所致
甲状旁腺显像(正常)
静脉注射^99m^Tc-MIBI 15分钟及2小时分别行甲状旁腺显像;15分钟:
甲状腺双叶显影,位置、形态及大小正常,放射性分布均匀。2小时: 甲状腺双叶放射性分布明显减淡,未见局部放射性浓聚影。
未见甲状旁腺腺瘤。
甲状旁腺显像(异常)
静脉注射^99m^Tc-MIBI 15分钟及2小时分别行甲状旁腺显像;15分钟:
甲状腺双叶显影,位置、大小及形态正常。甲状腺左叶下方可见一团状放射性浓聚影。2小时: 甲状腺双叶放射性分布明显减淡,甲状腺左叶下方团状放射性浓聚影较周围组织进一步增浓。
甲状腺左叶下方甲状旁腺腺瘤。
双下肢深静脉(正常)
双足背静脉注射^99m^Tc-MAA即刻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
一、下肢深静脉显像: 双下肢深静脉显影,走行自然通畅,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活动双下肢后,双下肢未见明显显像剂存留。
双下肢深静脉未见异常。
双下肢深静脉不全梗阻
足背静脉注射^99m^Tc-MAA即刻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
前位、后位:双下肢深静脉显影。右侧深静脉于 国静脉及股静脉下段影像局部减淡,呈不完全中断,右侧大隐静脉及侧支浅静脉显影。左下肢深静脉影像正常。
患者活动双下肢后,延迟显像双下肢未见明显显像剂滞留。
结论:右下肢深静脉不完全梗阻,梗阻部位在 国静脉和股静脉下段。左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未见下肢新鲜血栓。
第三篇:申请增设诊疗科目的报告
XXX人民医院
申请增加中医推拿专业的原因和理由
为满足XXX人民群众对我院医疗服务的需求及我院业务发展需要,申请增设中医推拿专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X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XXX唯一的一家非营利性现代化二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国家爱婴医院,XX省文明服务三星级医院”。担负着全县人民及XX、XX、XX等周边县市约100余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是XX市东部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相结合的医学技术中心。
XXX人民医院于2001年2月实现整体搬迁,新建医院占地6.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亿元,职工554人,卫生技术人员392人,其中: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112人。开放床位400张。设置有11个临床病区和29个临床医技科室。医院除了常规设备外,配备有0.2T磁共振影像系统,美国CT、MRI,东芝数字胃肠机,菲利普彩超、德国CR机、DR机等国内外先进的大中型医疗设备。
作为二级医院,中医专业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发挥中医特长和优势,解决广大群众普遍存在的各种慢性病、急慢性疼痛,特要求增设中医推拿诊疗项目,中医推拿历史悠久无副作用,见效快,患者乐于接受,为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我院增设了推拿治疗室,面积25平米,增设3张床位,有三名中医专业毕业的人员,完全能胜任本专业工作。
中医推拿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中医推拿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医生的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对经络气血的调理来达到治病的目的。经络遍布于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和联结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组成了整体的联系。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且由于气血循着经络的分布流注全身,能影响到内脏及其他部位。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推拿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据观察,直接接触肌肤操作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皮肤光泽和弹性;强刺激手法,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上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损害的组织促进修复;手法的断续挤压,可增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由于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改善,加速了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使肿胀挛缩消除 ;牵拉、弹拨、整复等一些手法,如运动关节类手法,可解除软组织的痉挛、粘连、嵌顿和错位,通过神经、体液,局部操作的推拿手法能对整体和其他组织产生作用。推拿能调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缓和较轻而又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对神经有镇静抑制的作用。急速较重、时间较短的手法,对神经有兴奋的作用。根据脊髓节段反射,推拿颈部,可以调节上肢及脑内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l~2胸椎部,用振动和叩击的手法,能引起心动反射,表现为心肌收缩,振动叩击1~2腰椎,可使小骨盆充血 ;捏脊,可引起胃肠蠕动增快;按压缺盆穴处的交感神经星状结节,可发生瞳孔扩大,血管舒张,同侧肢体皮肤温度增高;推拿下腹部及大腿内侧,可引起膀胱收缩而排尿,治疗尿潴留;推拿腹部可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
综上所述,中医推拿治疗疾病有许多优点,能渗透到内、外、妇儿、耳鼻喉、眼科疾病,而且疗效可靠。故急需增设中医推拿专业科目,恳求上级批准。
XXX人民医院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四日
第四篇:申请增设诊疗科目的报告
xxxxxx医院
申请增加全科医学专业的原因和理由
为满足xx人民群众对我院医疗服务的需求及我院业务发展需要,申请增设全科医学专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xxx人民医院成立于xxxx年12月,隶属于xxxx卫生局,是一所县级公立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是xx省x级x等精神病专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xxxx协作医院,xxxx精神卫生中心xxx分中心。目前开设一级临床专科xx科、xx科,xx科xxx卫生局医学重点学科,下设二级临床专科普通精神科、老年精神科、心身障碍科和临床心理科(门诊)。
医院作为全县唯一的精神病防治机构,担负着全县精神病防治和康复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承担着卫生部“686”项目xx项目区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医院还被指定为“xxx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xxx精神病人康复中心”和“xx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同时还是吸毒成瘾认定医疗机构。医院于2012年8月实现整体搬迁,新建医院占地xxxxxx平方米,固定资金xxx万元,职工xxxx人,卫生技术人员xxx人,其中:高级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人。开放床位xxx张。设置有xx个临床病区和xx个临床医技科室。
随着我县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医保政策的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突出。作为全县唯一一家x级x等精神专科医院,我院自搬入新址后门诊及住院患者人数不断攀升,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诊治需求,以及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痴呆患病率日益增长,加之老年人体质孱弱,痴呆后认知功能减退,进一步加大了疾病预防和诊治的难度。由于我院专科限制,对长期住院患者来说最缺乏的就是最底层最基础的常见病的诊治,和部分慢性病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而增设全科医学专业正解决了以上需求,并且对我院的长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解决我院患者普遍存在的诊疗需求我院自2016年1月开设了老年康复病区,面积1000平米,科室床位50张,有全科专业医师xx名,可以胜任本专业工作。
综上所述,全科医学对我院内基础疾病的诊治,慢性病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能渗透到各个层面。故急需增设全科医学专业科目,恳求上级批准。
xxxxxx人民医院 2017年9月4日
第五篇:核医学显像诊断报告规范
核医学显像诊断报告规范
影像核医学的检查报告包括:检查申请单、检查报告单和检查图像三个部分。
一、检查申请单
(一)申请单由有关科室的医生填写,核医学科接诊医生补充。
(二)申请单的内容:病人姓名和出生日期(年龄)、社会保险号、病历号、送检医生,送检原因,申请检查的类型或名称,申请日期。
(三)申请单的补充内容:与检查有关的临床资料,其它相关的医学检查结果等。
二、检查报告单
(一)报告单由核医学科医生填写。
(二)报告单的内容:病人姓名和出生日期(年龄)、社会保险号、病历号(或住院号)、临床诊断,检查类型或名称,检查日期,放射性药物,给药剂量和途径,使用仪器。
(三)报告内容 1.过程和材料
(1)准备过程和实施程序;
(2)影像采集的时间和方式(动态或静态、局部或全身、平面或断层、透射和发射成像、显像部位、……等);(3)检查过程中的其它介入性程序的描述;
2.检查所见(1)评价影像质量;
(2)静态检查:描述正常和异常放射性分布的部位和数量,以及浓集情况;
(3)动态检查:描述放射性分布与时间的关系;
(4)定量或半定量检查:列出器官或病灶摄取放射性的定量或半定量结果;
(5)介入性检查:描述介入前后放射性分布的变化;(6)其它需要描述或说明的内容,如图像融合、非靶区组织的异常发现等。
3.检查局限性的分析 特殊情况(如:影响检查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因素、病人配合的情况…等),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
4.回应临床的要求 报告应当回答或涉及临床送检提出的问题。
5.比较 和同一病人先前的检查和报告进行比较。
(四)印象(结论或诊断)
1.应当尽可能给出明确的临床诊断。2.可能的情况下,给出鉴别诊断。
3.提出随访(包括时间)和/或行其它检查的建议,以便明确或证实目前的印象。
三、图像
选择与结论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