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鱼塘改造:汽车可以驶进塘头
[标 题] 鱼塘改造:汽车可以驶进塘头 [导 语] 多年来,九江镇一直对鱼塘进行改造,南金村是其中一个点,有养殖户表示,在改造鱼塘之后,这里的变化很大,环境好了,车辆也可以进入到鱼塘区内,比以前方便多了。[正 文] 崔先生是南金村连片鱼塘的养殖户,他在这里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他话,鱼塘改造之后,养殖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南金村水产养殖户
以前鱼塘又浅、塘基又烂,现在全部都规格化,现在汽车可以全部开到塘头,卖鱼好、自己喂养鱼也好,全部都很方便。] 他还说,没有改造之前,这里的鱼塘都很浅、很小,但是改造之后就完全变了样,就连增养机的电费也省了不少。
[南金村水产养殖户
(鱼塘)起码深了一倍,以前只有1米多的水深,现在有3米多到4米的水深。鱼塘大了,节省了增养机的能耗,即是说一个6亩的鱼塘可以开一个增养机,但是一个鱼塘只有一亩也是要开一台,这样就节能了。] 除此之外,产值也有了成倍的增长。
[南金村水产养殖户
产值就多了起码成倍,以前大约2千多斤一亩,现在达到4到5千斤一亩,养加洲鲈来计算。都很满意的,对于农户来说,养殖环境改善了,各方面都方便了。] 据了解,南金村从2002年开始,就积极改造连片鱼塘,到目前为止,经改造的鱼塘大约有4500亩。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鱼塘投包以后,不但增加了村经济的收入,养殖户也觉得养殖环境好了,方便了很多。
(九江站记者胡炎星报道)
记 者 : 胡炎星 拍 摄 :胡炎星 制 作: 胡炎星 日 期 : 2009-3-11
编 辑 :黄国威
输出名:很受惠
星
第二篇:鱼塘老化改造方法
各地养鱼户在80年代初期开挖的鱼塘大多已老化,所谓老化是指过浅、淤泥过深、堤坝倒塌,加上养鱼密度过大,饵料投入不当,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池塘更加老化,严重阻碍产量提高。其改造方法如下:
一、坚持年年清淤 每年冬季在鱼捕净后将池底过多过厚淤泥,清除一部分,保持10厘米即可,否则池塘变浅,载鱼量减少,水体易缺氧,而淤泥又是病虫害的藏身之处,易在高温季节暴发各种鱼病。
二、进排水要配套 许多鱼塘,只重视设计时的堤坝宽度和高度,而忽视进排水配套,造成投产后十分被动,只好临时用水泵抽排水,既浪费人力也消耗物力。改造时要使进排水渠平行而反方向排列,注意进口渠高于排水渠,并注意总进水口通向外河水质清新的水域处,总排水口通向另一河道口,不能二者合用同一水域中的水渠,以防投产后易发鱼病。
三、坚持2-2.5米水深 池水过浅会影响产量提高,对于已经倒塌的堤坝,可以用尚未塌去的这部分堤坝的土直接向下开挖出土,用于制作新堤内坡,这样既具备了粘结力高于淤泥的新土作堤坝,又解决了池内淤泥的出土难题。
四、提倡用生石灰清塘 对改造好的鱼塘放水至5-10厘米,然后在池底挖几个小坑,坑深0.1-0.5米,面??.5平方米,每小坑可泼洒100平方米面积石灰浆,这样进行布局,可使整个池塘全部泼洒均匀,生石灰用量为每亩70-100公斤。
第三篇:改造旧鱼塘报告2
关于xxx旧塘改造的情况说明
我系养殖专业户xxx,在东方市畜牧场承包一块土地养殖水产,承包年限30年。原来5口鱼塘总面积为84亩。近年来,养殖效益一直提不上去。投资大,产量小,收益低下,甚至连养殖的信心都没有了。经过几年的养殖经验总结,养殖产量不高的原因是鱼塘过小导致的放养鱼苗少,种类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去发挥它最大化的作用;没有规模化养殖;原来的人工投料不能满足当前的养殖需要等。目前,只养殖罗非鱼,单一的鱼种类养殖风险比较高,一旦鱼出现疾病损失就大了。考虑到鱼塘周围还有一些可供开发的土地,决定改变思路,把近年来的积蓄全部投入,对现有的鱼塘进行扩大改造,以便增加养殖别的鱼种。
改造前的养殖成本大约7000元每亩,产出投入比过小。所以,近期我投资费用进行旧塘扩大改造。2012年6月至2012年7月期间,原来的5口旧塘全部改造完成,增加1口新鱼塘,由原来的84亩占地面积扩大为现在的125亩。
开挖扩大鱼塘机械费用3500元每亩,共计437500元。另外,由原来的人工投料养殖改为机械化养殖。购买12台投料机、12台增氧机、1台发电机等设备。
一开始我并不懂养殖技术,所以养殖比较好养的罗非鱼。但罗非鱼效益不高,计划今后养殖价值比较高的笋壳鱼,而这种鱼养殖年限久,对生活空间比较高,需足够大的鱼塘才便于养殖,改造旧塘,扩大鱼塘的面积也是为以后采取混养方式做准备。这样,由单一的养殖种类转变为混养方式,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有效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一方面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另一方面也为社会提供丰富的产品。
当然,这只是我的预想,我一心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不想对现有的一点小成绩止步不前。但高额的投入资金足以让我的期望成为空谈,望有关部门能够给予引导,给我们这些养殖户提供有力的保障。
附表:改造旧塘费用表
专业养殖户:xxx
2012年8月8日
第四篇:鱼塘改造施工合同(范文)
鱼塘改造施工合同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将本公司鱼塘改造工程承包给乙方施工。经双方协商签订以下合同条款,以资共同信守。
一、施工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二、施工内容:
1、把7亩以上的鱼塘在中间筑挡水基,基面约1米-1.5米,需要筑挡水基的鱼塘约有38个,共计面积
亩。其中有部分塘是三角形的需分成三个,用于放养鱼苗1、2、对部分鱼塘进行清淤(改塘底),所清出的淤泥用于塘基的加固和护坡,其中需要清淤的鱼塘约有31个,共计面积
亩。
三、工程款计算和支付方式:
1、工程款按台班计算,一台班8小时,由当班司机和甲方现场代表在当天停机后共同签单确认(台班价钱由甲乙双方根据施工机械共同商定)。
2、乙方施工完毕后,经甲方验收合格,甲方需在七天内统计并支付全部工程款。
四、违约
1、甲方如不能在验收合格后七天内付清乙方工程款,须赔偿违约金100000(拾万元)及该工程款所产生的利息(利息按银行同期利率计算)
2、如乙方不能在合同约定限期内完成该工程,须赔偿甲方违约金200000(贰拾万元)及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并不得收取该合同定义之工程款。
五、该合同一式二份,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年 日
月
第五篇:泮塘改造示意图
泮塘改造示意图
来源:羊城晚报| 2013-08-08 15:23:13| 作者:吕楠芳、李春暐 分享到:
泮塘改造示意图
羊城晚报讯记者吕楠芳、李春暐,实习生张伦雯报道:泮塘村改造将重在古村落保护,近五成建筑有望得以保留或局部保留。昨日,规划部门以及规划设计单位就泮塘村改造规划中涉及历史和文物保护的工作举行媒体见面会。据悉,泮塘五约村内有望保留15处推荐历史建筑线索,泮塘五约、泮塘三约地块内保留57处传统风貌建筑。
除此前公示过的西关广场外,泮塘村改造后还将新增红荔湾头、泮塘五约疍家民俗村等景点,这些景点将整合现存的仁威庙、海山仙馆、泮溪酒家、梁家祠、西关大屋博物馆群、荔枝湾涌及其沿岸各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景点,打造西关大观园精品工程。整个改造项目分两年完成。最终形成“西关大观园”格局,变身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文化商圈。
以整饰改造为主
不会大规模拆迁
2012年10月,市委书记万庆良在荔湾调研“三个重大突破”时,提出打造西关广场的思路。陈建华在荔湾调研时也提出,要整合资源打造西关文化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随后受荔湾规划分局委托,组成项目组,对泮塘五约(泮塘旧村)开始进行前期研究和概念设计的具体工作。前后共进行了20多轮方案修改,并经过两次由规委会专家、文保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会审议,以及进行了控规调整方案的批前公示(4月22日至5月21日),充分吸收了专家和群众意见。7月,泮塘地区控规调整形成最终成果。
据介绍,项目研究范围约46公顷,核心区范围约25公顷,东起泮塘路泮塘三约,北至中山八路,西部、南部与荔湾湖公园相连。项目建设拟分两年完成,计划先启动实体广场、广州印记、荔湾中学异地迁建等文化建筑项目。改造思路原则上作整体抽疏,以整饰改造为主,不进行大规模拆迁。
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方案较好地研究了荔湾湖的历史脉络与形态,并将其作为西关广场整体规划布局的主要依据及溯源,整体空间格局延续与凸显荔湾湖原有特色,强调以湖为核心、五湖绕岛的格局。西关广场将采用非对称设计布局,布置于仁威庙的西北侧,与荔湾湖成南北对应关系。基于荔湾湖公园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把新增景点(西关广场、红荔湾头、泮塘五约疍家民俗村)与现存建筑(仁威庙、海山仙馆、泮溪酒家、梁家祠、西关大屋博物馆群、荔枝湾涌及其沿岸各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景点)统一整合成为具有丰富游览体验的岭南文化博览园,打造西关大观园精品工程。
近五成建筑将被保留
安置区选址泮塘三约
7月中旬,在泮塘地区控规调整的基础上,设计单位还完善了对该地块历史文化建筑的普查工作,并编制了《广州荔湾泮塘地区改造规划历史文化保护专章》(以下简称《保护专章》)。
设计单位介绍,为了延续泮塘风貌,设计团队对泮塘村展开了深入的调研,结果发现,泮塘五约是广州历史城区中几乎仅见的保留有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朴素风貌特征的上岸疍家与多姓宗族共居的乡土聚落。
调研的412栋建筑中,设计单位发现了必须保留的1处文物保护单位(仁威庙)和2处不可移动文物(半塘五约亭、皥遐书舍),还建议保留李氏敦本堂、生产队址等15处推荐历史建筑线索(占地面积1104平方米,占村落面积4.62%),57处传统风貌建筑(占地面积1967平方米,占村落面积8.41%)建议在原貌基础上更新。另有部分建议局部保留的建筑(占地面积7030平方米,占村落面积33.63%)。建议保留或局部保留的建筑约占总量的46%。
“泮塘传统建筑的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十分丰富,建筑类型包括庙、祠、书舍、门楼、巷道门、民居等,以成排的建筑为主,并普遍经历了多次改造,主要使用麻石、青砖、陶瓦等传统建筑材料,采用了空斗墙、水磨砖墙、灰塑等建造工艺。历史环境包括水系、埠头、花坞、麻石街巷、古树名木等。”设计单位介绍,方案提出对建筑进行分类保护,同时保留所有古树名木;保留泮塘五约直街约200米和恩洲直街约125米的主麻石巷道;恢复连通五约至三约的麻石巷道约240米;恢复“牛脷嘴”周边水道。
另外,《保护专章》还提出,原泮塘村(五约地块)传统社区与“广场”区域之间,在形态上应该加强继承和过滤;原泮塘村内建筑建议限高12米;不建议搞过高过大的制高点建筑,特别是仿周秦汉唐的高建筑;整体保留泮塘路以东具有传统风貌建筑特色的部分居民,新建建筑建议适当提高泮塘三约安置区的高度,主体建筑高度30米,局部建筑可突破30米。专家建议
15处历史建筑线索要尽快上报
《保护专章》得到了许多文物保护专家的肯定。专家们认为,设计单位通过挨家挨户的深入调查,从建筑保护到街区传统格局保护等多个层次考量,是目前为止广州旧村改造中进行历史文化保护的优秀范例。
市政协常委黄淼章建议,对于《保护专章》中推荐的15处历史建筑线索要尽快上报,争取入选年底即将颁布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将它们真正的保护起来。“前段时间的金陵台、妙高台恶性拆迁事件就是这些历史建筑还未穿上合法的外衣,因此让开发商钻了法律的空子。”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张智敏博士提出,历史建筑从申报到认定需要较长时间,而且这15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历史建筑还有待相关部门的认定和检验,但是这期间对于这些建筑也可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
除了对建筑的保护外,泮塘地区民间风俗、泮塘水系、古树名木以及“泮塘五秀”等的保护也在《保护专章》中被提及。文物保护专家、原广东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邓炳权建议,规划还应继续深化研究,例如“泮塘五秀”如何展示、石板街道如何进行具体保护等,都应提出具体对策。黄淼章表示,应加强对泮塘水系的保护,挖掘原有的水网资源,同时在改造中保留部分原住民,留住泮塘固有的西关风情。
“希望以后每个旧城旧村改造规划都能编制历史文化保护专章,列出保护对象一览表,并提出具体保护对策,兼顾历史保护和城市发展。”邓炳权表示。
3处文物建筑与15处推荐历史建筑
序号名称地点年代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仁威庙荔湾区昌华街道泮塘社区清
区县级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半溪五约亭荔湾区昌华街道泮塘社区清同治三年(1864)
暤遐书社荔湾区昌华街道泮塘社区清
历史建筑线索 石井人民公社西郊大队泮塘三官街前街11号清—建国后
第三生产队大楼 李氏敦本堂旧址泮塘五约七巷18号清 泮塘五约直街59号民居泮塘五约直街59号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直街41号民居泮塘五约直街41号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直街48号民居泮塘五约48号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直街38号泮塘五约38号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三巷44号民居泮塘五约三巷44号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三巷46号民居泮塘五约三巷46号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三巷48号民居泮塘五约三巷48号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三巷19号民居泮塘五约三巷19号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涌边街10号民居泮塘五约涌边街10号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外街门楼泮塘五约外街84号对面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外街84号民居泮塘五约外街84号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外街86号民居泮塘五约外街86号清末民初
泮塘五约外街19号民居泮塘五约外街19号清末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