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协议”相关法律规定

时间:2019-05-14 13:2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协议”相关法律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协议”相关法律规定》。

第一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协议”相关法律规定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达不成补偿协议”相关法律规定

一、法院是否受理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2005年7月4日公布,2005年8月11日施行):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裁决。

二、达不成协议与强制拆除问题

1、达不成协议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被拆迁人仍不搬迁的,由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依据一: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年6月13日发布,2001年11月1日实施),已被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年1月21日发布,2011年1月21日实施)废止。

第十六条、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拆迁人依照本条例规定已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者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十七条、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依据二: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2003年12月30日发布,2004年3月1日实施,现行有效)。该规程系根据已被废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制定,现阶段房屋行政裁决程序是否存在暂无明确规定。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七条 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行政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第十八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前,应当邀请有关管理部门、拆迁当事人代表以及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代表等,对行政强制拆迁的依据、程序、补偿安置标准的测算依据等内容,进行听证。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后,方可向政府提出行政强制拆迁申请。未经行政裁决,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拆迁。

第十九条 拆迁人未按裁决意见向被拆迁人提供拆迁补偿资金或者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不得实施强制拆迁。

第二十一条 依据强制拆迁决定实施行政强制拆迁,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提前15日通知被拆迁人,并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员被拆迁人自行搬迁。

第二十二条 行政强制拆迁应当严格依法进行。强制拆迁时,应当组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被拆迁人单位代表到现场作为强制拆迁证明人,并由公证部门对被拆迁房屋及其房屋内物品进行证据保全。

2、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公布。被征收人仍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依据一: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年1月21日发布,2011年1月21日实施)

第二十六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

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

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七条 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第二十九条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依法建立房屋征收补偿档案,并将分户补偿情况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征收补偿费用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公布审计结果。

依据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2月27日发布,2012年4月10日施行)

第八条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应当在五日内将裁定送达申请机关和被执行人,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申请机关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征收与补偿活动顺利实施。

第九条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一般由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三、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 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11年6月30日公布,2012年1月1日施行)第四十四条 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依据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2013年3月25日公布,2013年4月3日施行)根据行政强制法和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精神,对涉及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的强制拆除,法律已经授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机关提出的非诉行政执行申请。

第二篇:【五分钟法学院】拆迁补偿款不合理,被拆迁人如何维权?

法妞问答 www.xiexiebang.com

【五分钟法学院】拆迁补偿款不合理,被拆迁人如何维权?

在房屋拆迁中,如果给的的补偿过低,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根据现有情况,不能确定拆迁是否合法,而补偿过低,首先应拒绝在补偿协议及相关材料上签字并拒绝拆迁。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拆迁补偿是指房屋征收部门自身或者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依照我国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规定,在征收国家集体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时,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国家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1、房屋价值补偿标准

是指对被征收的国有土地上建筑物价值进行的补偿,按不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的市场价格,并请有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定。这里的市场价格,地级市政府部门都会依法妞问答 www.xiexiebang.com

据每年住宅房屋市场价格规律,制定出相应房屋市场价格表供当地被拆迁的居民进行参考。

2、搬迁费和临时安置费(俗称过渡费)

具体数额各市一般都已确定具体数额及计算方式,详见各地出具标准,在这里作者所列算的补偿标准,是以大众化被拆迁人自主搬迁和过渡方式进行的计算。如果拆迁人提供周转房,则无需支付临时安置费。以石家庄为例(自主搬迁):2012年搬迁费20元/平方米,按2次计算;临时安置费(过渡费)按25元/平方米计算,逾期12月以内,每月增加50%,预期12个月不满24个月的,自第13个月起每月增加75%,逾期24个月以上的,自第25个月起每月增加100%。

3、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该费用针对非住宅类房屋运营性房屋进行补偿,因为属个案,补偿标准不能统一,一般是有征收当事人进行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委托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4、补助和奖励

补助包括困难补助和公摊补助。困难补助是针对贫困人员进行的补助,依据当地政府出具的标准确定;公摊补助针对所有被拆迁人的房屋公摊进行的额外补助,也会出具公摊补助标准。如石家庄出具了《石家庄市市区被征收房屋公摊基准补助系数》。奖励是指各拆迁人鼓励被拆迁人及时拆迁而给付的额外补偿。具体标准,因地各一,但该费用不是强制性,是否给付仍看当地政策。

5、房屋装修补偿及家电设备移机补偿

房屋装修补偿也是先有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由评估机构评估确定,家电设备移机也是参照上述方式实施。不过为统一、方便,各县市会依照市场价格出具具体的补偿标准,具体数额以发布时征收拆法妞问答 www.xiexiebang.com

迁时出具的补偿标准为准。

如果被拆迁人认为拆迁赔偿不合理,房屋拆迁如何维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维权:

1、在拆迁之初,被拆迁人一定要关注和搜集拆迁人和政府部门颁发的文件。

其中包括:拆迁公告,拆迁地块的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谁是拆迁单位,农村房屋拆迁资格证书,拆迁许可证,以及两个内部文件(拆迁计划、拆迁方案和银行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证明)。其中,两个内部文件需要通过提请政府信息公开或诉讼才能看到,还要关注通知甚至公开信,以及安置补偿实施细则或办法。

2、补偿谈判,必要时需录音留作证据

在拆迁公告发布后,如果有拆迁公司找到被拆迁人洽谈,被拆迁人要索要他们的授权委托书,让他们出示工作证和拆迁人员的资格上岗证。因为拆迁人很有可能动用社会闲散人员恐吓威胁被拆迁人。与拆迁办工作人员沟通时,在必要时做录音,“这些话可能作为将来协商谈判取得重要补偿的信息线索,有些被拆迁户没有固定证据,很难证明对方的口头承诺”。

3、房屋评估,报告不符实际要求重评

而在评估公司人员上门时,被拆迁人也要让他们出示相应评估公司的资质及上岗证件,在评估报告中“与房屋实际面积,装修情况,层高不符的地方,要提出质疑,要让评估人员详细记载,必要时要他重新评估”。

第三篇:继承房屋,继承人之一与拆迁人签订补偿协议有效吗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继承房屋,继承人之一与拆迁人签订补偿协议有效吗?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 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而条例中规定,被拆迁人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作为房屋的共有人,均具有被拆迁人的身份,故拆迁人应 当与产权人进行充分协商,签署补偿安置协议。且,依据《物权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 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拆迁人仅与部分共有人协商安置事宜,且在无任何其他共有人出具 委托书及未听取其他共有人安置意见的情况下,擅自与部分共有人签订了协议,该行为严重违反法律规定,故部分共有人在无其他共有人授权的情况下与拆迁人签订 的协议,依法应确认无效

实践中,房屋产权关系往往很复杂,涉及到继承房屋,不仅涉及到继承法律规定,而且涉及到物权法的相关内容,继承 人之一与拆迁人签订补偿协议无效应当是共识,但是实践中拆迁人和拆迁实施单位承担着巨大的拆迁进度压力,为尽快达成拆迁协议拆除被拆迁房屋,拆迁人往往置 法于不顾这样的“瑕疵”补偿协议并不鲜见。尤其是涉及到继承人之间有其它纠纷的情况,案件就会更加复杂,更加要注意维权的方式方法。本文来源:法帮网(fabang.com)

第四篇:依法加强拆迁管理切实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依法加强拆迁管理切实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最近十年是xx城市建设史上建设规模空前放大的十年,城市建设投入的资金总量超过建国五十四年中前四十多年的资金投入。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老城改造新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近两年城市建设工作重点,尤其是老城改造是我市城建史上拆迁量最

大的时期,调整主城内不合理的用地结构,增加绿地面积,搬迁有污染的工矿企业,改善主城的居住、商业环境,这一系列举措都必须以大量的拆迁工作为基础。所以有人说这两年是xx的拆迁年,好的环境是拆出来的。做为一线的工作人员,下面就拆迁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到目前为止我市拆迁工作中主要执行的是国家建设部的拆迁法规和xx市政府制定的2001年政府203号令、2000年21号令和86号令等相关文件,本文主要以此三个拆迁文件作为论述的基础。

一、土地管理中土地的性质与拆迁的关联。

二、规划管理是影响城市拆迁成本的重要因素。

城市建设规划为龙头。一个城市的规划是其发展的方向。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已先后制定、修改了数次,每一次都是在前一轮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推进。城市的定位也在不断的调整。在最新一轮总规方案中将xx定位为:

损失的根本所在。这种规划随意造成的损失还少吗?仅以水西门大街拓宽改造为例:257号商住楼99年建成,按照规划条例退让当时33米水西门大街道路红线五米,99年商品房平均售价约2800元/m2(住宅);2002年按照市政府要求水西门大街拓宽至45-55米,因此,需拆除该幢商住楼。2002年该地区住宅平均售价为3400元/m2,按照203号拆迁法规补偿居民们拆迁费用约3200元/m2,拆迁中居民住户的抵触心态可想而知。这其中居民、政府都是损失者,人们不仅要问规划部门的“规划”起作用了吗?住宅楼刚建成三年,有的住户甚至刚装修入住半年又面临拆迁,这种损失应该由谁来承担?水西门大街是路幅30m的城市干道,是我市道路网上重要的一环,对于这种级别的道路居然没有规划供借鉴,这是不可思议的。从30m到45、55m路幅的调整,在规划方案中没有任何迹向?我们的城市规划盲区还有多少?我们耗费巨资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没有进一步细化、落实,制定的意义又何在?规划部门所做的一部分整合规划、调整规划实则对以往规划工作失误的补救。一个修修补补的城市规划体系是惨不忍睹的。现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都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追究制,规划部门也是执法部门,对于因规划失误、滞后造成国家建设资金浪费和群众利益损失,最终应由责任单位来“买单”。

三、房产管理部门在拆迁中承担的责任。

我市的房产管理自建国初期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管理模式。按照建设部相关规定我市居民们先后取得了全国统一的房屋所有权证书(简称房产证)上面清楚的载明所有权人、房屋坐落、门牌号、产别、房屋状况等其中在房屋状况中又注明了结构、层数、建筑面积等。房管部门是房屋管理鉴定、买卖交易的权威机构。在拆迁中,它的评估是拆迁的基本依据。按照203号拆迁文件规定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国有土地证、房屋产权证和房产评估单位的评估表为依据。由此可见房产证是拆迁中第一手资料,准确的房产证明是对群众利益的保护也是国家对群众权益的认可。我们在拆迁工作中发现房产部门在房屋的测量登记中使用的测量方法与规划建设部门的测量办法有一定差别。规划部门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180的标准,房产部门测量时执行的是房产部门的相关办法,两者在楼梯计算、阳台、走廊、外楼梯计算等地方有一定差异。按照我市房产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房产登记要具备规划部门的规划许可证。在测量方法上的不统一势必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同,在货币拆迁的今天每平方米的误差带来的是以千元为计算单位的损失。规划建设部门与房管部门应执行统一的标准。房产部门对房屋的评定应进一步明确其用途、建筑年代,以便于城市管理和房屋拆迁,杜绝产权人随意改变使用性质的现象。

四、拆迁部门在拆迁中的角色。文秘114版权所有

拆迁部门是拆迁工作中政策的执行者,是政府建设资金的支配者,是群众利益的保护者。

我市的拆迁政策从最初的实物分房发展到现行的货币补偿为主,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演变,越来越完备合理。拆迁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与我市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执行者领悟吃透政策条款,严格依法拆迁,象以往拆迁中那样拉关系走旁门甚至走邪门歪道在现在的法制社会是行不通的。拆迁工作要有人情味,但首先要讲政策法律。现行的拆迁法规正在不断完善,政策公开、透明、评估公正有据,使执行者行之有据。因此,当务之急是动迁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杜绝主观臆断和随意性,深入现场解决问题,树立拆迁执法者的良好形象。一项建设工程,拆迁费用往往占工程总造价的35-55。拆迁部门一方面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法拆迁,同时也要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损害任何一方利益的行为都应承担法律责任。要严格依法拆迁、树立为被拆迁人服务的意识,维护其合法权益,以管理者、执法者的姿态高高在上是错误的。

拆迁法规的制定者要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在拆迁中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拆迁法规体系是杜绝拆迁腐败、堵塞拆迁黑洞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有一种趋势,即个人在拆迁中的违法现象减少,集体、少部分人合伙利用政策空隙舞弊的现象不见少,尤其是在集体土地、撤队剩余土地上的拆迁和市政工程,国家投资工程的拆迁中。为了小集团利益损害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的事情还屡见不鲜。

笔者希望土地、规划、房产、动迁等各部门能够密切协作,完善健全各自的行业法规体系,共同来降低城市建设中的拆迁成本,让国家有限的建设资金能更好的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去。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五篇:对拆迁活动中的被拆迁人涉嫌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的辨析

对拆迁活动中的被拆迁人涉嫌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的辨析

摘要:城乡房屋拆迁是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在拆迁活动中,被拆迁人为了获取拆迁补偿利益,经常会实施一些行为去“贴合”拆迁补偿方案的要求,以争取利益最大化。近年来,频频出现以被拆迁人的行为涉嫌诈骗罪,启动刑事程序问责的情形,其中不乏冤案错案!那么,被拆迁人的哪些行为属于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呢?对此,司法实践中认识模糊,尺度宽严不一,有损法律严肃性,尤其是有些地方的司法单位,没有严格进行刑事立案审查,执法尺度严苛,随意上纲上线,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骗取”拆迁利益行为人动用刑事手段,严重侵害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在我国依法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当前形势下,这是一个应当引起重视并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关键词:房屋拆迁补偿;诈骗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一、背景案例及评析(一)案情简介被告人黄×、陈×涉嫌诈骗罪一案由马尾区公安局侦查终结后移送马尾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经审查查明:2011年,被告人黄×、陈×及另一同案人(另案处理)共同出资,在福州市马尾区快洲村民刘氏兄弟所有的地块上违章建房(三层42间)。三人与刘氏兄弟签订协议,约定建成后将其中9间房给刘氏兄弟抵作土地出让费。房屋建成后,双方对各自的房间进行使用和收益。2014年,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政府对快洲片进行拆迁,按照规定,黄×、陈×及另一同案人非快洲村民,不能获得拆迁补偿款,遂将房屋挂名在快洲村民刘×名下,由刘×出面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书,以骗取货币补偿总金额为700328.2元。直至案发,上述款项尚未发放。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福州市房屋征收补偿实施细则、马尾区马尾镇棚户区改造指挥部文件会议纪要

(七)、《关于魁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快洲片)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刘×签署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书、拆除房屋面积核对通知单、具结书;证人刘氏兄弟、刘×证言;被告人供述与辩解。马尾区人民检察院认为,被告人黄×、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规定,以他人名义骗取拆迁补偿款,数额为700328.2元,数额特别巨大,遂向马尾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请求依法判处。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控辩双方对于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存在巨大分歧。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黄×、陈×明知自己非本村村民,依规定不能获得拆迁补偿,但为了获取非法利益,仍借用本村村民刘×的名义申报拆迁补偿,两被告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但笔者作为被告人陈×的辩护人却认为,诈骗罪所保护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权,而不是交易中的诚信行为,在认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应当秉持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能够通过其他规范进行调整的行为,就不应当轻易动用刑法手段。因此,笔者坚决为被告人作无罪辩护,并发表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首先,依照涉案补偿方案的规定,属于1984年1月5日至2004年10月26日前建设的无产权房屋要求无产权房屋的建造者户籍必须在征收范围所在村 [1],但对于2010年后建设的无产权房,没有此要求。涉案被拆迁房屋建成时间在2011年10月,也就是说即便被告人的户籍不在快洲村,也不影响其获得拆迁补偿,因此,被告人将自己的应得利益,以他人的身份获取,虽然存在虚构名义的情节,但并未侵犯诈骗罪的法益。其次,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的法律解释、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所做的司法解释以外,其他规范均不能作为认定犯罪的依据,在裁判说理中需要援引的其他规范,必须经审查认定为合法有效的,才能够适用 [2]。然而公诉机关所援引《福州市房屋征收补偿实施细则》及《快洲片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连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都算不上,更不是法律,不能认定违反地方规范性文件或者违背政策,就构成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

再次,涉案拆迁补偿政策中对于只有本村村民才能获得征收补偿的规定,违背了上位法及国家政策精神。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地上附着物的补偿归属于其所有权人 [3],从补偿费用看,也基本是对被拆迁房屋的的建筑成本的补偿,而不是对土地或者村民成员权的补偿,并不应是否为当地村民而有所不同。并且,从涉案补偿政策也可以看出,政府为了加快推进拆迁工作的需要,对于无产权房也同样给予补助。因此,涉案房屋的物权受法律保护,各被告人作为该房屋的物权人,依法有权获得房屋征收补偿款。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及2011年3年17日中纪委办公厅、监察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行为的通知》的规定,征收房屋时,应当对被征收人公平补偿 [4]。本案被告人与同是房屋建造者的村民一样,都是物权人,都是无产权房,在房屋被拆迁时,应当受到平等对待、公平补偿。但是,涉案征收补偿方案却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没有规定,也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将本村村民与其他人区别开来,规定只有本村村民才能获得补偿,这种唯身份论的规定,与上位法根本抵触,严重侵害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不仅如此,涉案征收补偿方案还与国家政策精神相违背。我国政策鼓励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流转,当承包地被依法征收时,承包方请求发包方给付已经收到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的,应予支持。承包方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人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青苗补偿费归实际投入人所有,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归附着物所有人所有 [5]。虽然本案不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形,但两者在本质上有近似之处,本案被告人经土地所有人许可,在土地上建造房屋,虽非用于农田建设,但日常时用于出租收益,亦类似于一种承包经营,倘若依照涉案拆迁补偿政策,只有本村村民才能获得补偿,显然与前述司法解释及国家政策相违背。

对公民私权来说,法无禁止即允许,对国家公权来说,法无规定即禁止,因此,该案被告人在法律没有禁止的情形下,在农村投资建房获得补偿就是合法自由的行为,而行政部门、司法机关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形下,就不能肆意限制公民的合法权益,更不能对公民苛以最为严厉的刑事处罚。

历时数月,经过笔者多番与法院及检察院的交流探讨,最终,公诉机关决定对该案被告人作出不起诉决定,经马尾区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回起诉,笔者对该处理方式也表示理解,该案成为因拆迁补偿问题涉嫌诈骗罪的成功无罪辩护中的一例典型,既维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更维护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二)背景案例评析及对比思考在全国各个地域的拆迁,都伴随有各自的拆迁补偿方案,在这些方案的具体运行过程中,时常因为方案的不合法、不合理等问题引发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激烈矛盾。上述背景案例即属于因拆迁补偿方案本身存在问题,而迫使被拆迁人不得不铤而走险,通过不恰当的方式去争取利益的情况。笔者认为,倘若由于拆迁补偿方案本身违法或者违宪,而限制了被拆迁人的应得利益时,虽然被拆迁人为了获取利益所实施的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隐瞒性、欺骗性,但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不应当作为诈骗罪处理。有别于此,在笔者代理的其他因拆迁问题而涉嫌诈骗罪的案件中,就存在行为人为了获取按规定本不能够享有的拆迁补偿利益,而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拆迁补偿利益的情况。例如:案例一:根据某地的拆迁补偿方案,2000年前建造的房屋,按房屋建筑面积的70%给予补偿安置,2000年以后建成的房屋不予安置,按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140-180元的补助。被告人江某为了获得安置房及更多补偿款,将实际建成时间为2003年的房屋谎报建筑年限为1997年,并利用对较小面积房屋给予增补住房面积的拆迁补偿政策,以该房由4人合资建造,房屋为共同所有为由,将房屋分户给其他3人,分别签订拆迁补偿协议,骗取安置房及安置款;案例二:2013年,被告人吴某的房屋被划入拆迁工程项目实施范围,时任拆迁评估员的被告人夏某负责上述被告人吴某房屋的拆迁评估工作。在房屋拆迁评估过程中,两被告人经预谋,采用虚增拆迁房屋建筑面积及评估价值等手段,骗取拆迁补偿款。上述案例中,各被告人在争取拆迁补偿利益的过程中,采取了将谎报房屋建筑年限、分户挂名、虚增房屋面积及价值等方式,意图获取本不应得的利益,这种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并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了拆迁补偿利益,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在笔者搜寻研究的其他案例中,还存在一类情况:案例三:严某丧偶10余年,一直守寡,也不曾想再找人共度晚年。后家中房屋面临拆迁,根据政策,在拆迁协议签订前丧偶,在拆迁安置公告之前再婚的,新配偶可计入安置人口。于是,为了达到安置标准,严某与另一位同样早年丧偶的老人假结婚,双方共同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婚后并未共同生活,双方约定在取得房产后由严某给予对方一定补偿。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严某利用“假结婚”的方式,去迎合拆迁补偿方案中关于再婚人员安置房屋的要求,获取了原本不能获得的利益,但其再婚登记行为完全符合《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属于合法行为,至于严某与其再婚配偶的婚姻关系真伪与否,在所不论,故其有权获得安置补偿利益,此类行为不构成犯罪,获取利益合法。通过对以上各种类型案例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实践中存在的被拆迁人为了获取拆迁补偿利益而实施的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当审慎甄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得出准确、合理的结论。

二、被拆迁人行为的罪与非罪

(一)区分罪与非罪的意义我国目前正处于因拆迁问题引发刑事犯罪的高发期,但由于对被拆迁人行为的认定没有明确的法律或司法解释可以遵照执行,导致司法裁判尺度不一。因此,厘清被拆迁人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有利于统一裁判标准,正确实施刑法,使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受到刑事处罚,使无辜的人和虽有违法行为,但并不构成犯罪的人免受刑事追究,实现“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刑法目的。此外,厘清被拆迁人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引导人民群众知法守法、正当维权,最终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6]。

(二)罪与非罪的界限

近年来,房屋拆迁中的违法犯罪问题愈演愈烈,被拆迁人为了获取及尽可能多的获取拆迁补偿利益,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与方式,应当如何区分这其中的罪与非罪,界定刑法的介入标准?笔者认为,当行为人同时具备以下要件的,才能够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1、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诈骗罪属于“目的犯”,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在房屋面临拆迁时,可以说几乎每个被拆迁人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补偿款或者安置房,这是人的正常心态,但如果被拆迁人意图获取的利益是原本依法依规不能够获得的,并且也没有采取合法的方式将不能够获得转化为能够获得(例如前文列举的案例

一、案例二),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在主观上就存在非法占有的可能,这种非法占有目的,符合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要件。

2、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并使交易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如前所述,认定行为人构成诈骗罪,首先其应当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犯意,但倘若仅仅因为行为人存在此类目的而采取了相应行为就触犯刑法的话,未免过于严苛,例如前文列举的案例三,虽然行为人具有多获取本不应得的利益的主观意图,但所采取的行为并未违反法律规定,属于为谋取利益而从事的合法行为,在法律及社会规范的容忍范围之内,这种情形就不应当对其行为进行责罚。因此,在客观方面,还应当考察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且这种行为与对方自愿交付财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在分析行为人的客观行为时,可以通过以下顺序:首先,考察其行为内容是否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即其行为是否符合事实本身、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若其行为缺乏真实性及合法性,则丧失了对其给予肯定性评价的基础。如前文所列举的案例

一、案例二中,行为人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虚增房屋面积、谎报建筑年限、虚增房屋人口等即属于这种情况。其次,考察交易对方交付财物的原因是否是由于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如果行为人虽然采取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但没有给交易对方造成误解而做出错误的财产处分决定,那么这种行为与对方交付财物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不构成诈骗罪。实践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即拆迁部门对了推进征迁活动的顺利进行,与被拆迁人达成一致意见,放宽补偿条件,甚至在很多时候,被拆迁人是在拆迁部门的建议及许可下,按照较高的补偿标准申报信息,以便其发放补偿,此时,虽然行为人所填报的信息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但拆迁部门并没有因此而陷入错误认识,最终的结果是双方讨价还价后的合意 [7] 或者不违背双方意愿的结果,因此,行为人不构成诈骗罪,司法应当要保护群众的信赖利益。实践中还存在更多的一种情况是,拆迁部门对行为人所提交的材料疏于审核,并依照行为人所提供的材料发放了拆迁补偿利益。对此,有观点认为,拆迁部门对被拆迁人报送的材料有审查、核对的职责,这种职责是法定职责,因为拆迁部门是受国家机关委托代为履行行政征收与补偿职责,如果拆迁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对被拆迁人报送的材料不认真进行审查,属于失职、渎职的行为,由此显示拆迁部门对行为人所提交的材料真实与否持放任或者认可态度,不论被拆迁人是否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都不违背其自愿依照被拆迁人所提供的信息发放贷款的主观心态,行为人有理由相信其取得拆迁补偿利益具有合法性,其行为不构成诈骗罪。还有观点认为,拆迁部门疏于审核的行为属于被害人过错,不足以阻却行为人诈骗罪的构成 [8]。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理由是:当行为人诈骗犯意的产生及部分实行行为发生在拆迁部门后续审核疏失之前,此时,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及犯罪行为不足以被否定。前一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将拆迁部门疏于审核的原因推定为是一种放任或者认可其提供的虚假材料的心态,由此反推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合法性,这种基于拆迁部门的疏忽而否定嫌疑人的诈骗性质,属于本末倒置。尽管被害人过错对犯罪行为的顺利进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我国刑法并没有因为被害人过错而免于追究诈骗人责任的规定。因此,行为人利用被害人的疏忽过失,骗取拆迁补偿利益的,应当认定为是诈骗罪,至于拆迁部门的失职、渎职行为,亦应当按照纪律规范和法律规定进行追责。

3、行为后果给国家财产遭受了实际损失。实践中经常存在一种情况,即被拆迁人实施了骗取拆迁补偿利益的行为后,尚未实际取得补偿款或安置房时,就被有关部门发现,最终未能取得拆迁补偿利益。通常,对于该种情况按照犯罪未遂处理,但也有部分观点认为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9]。笔者更同意后一种方式,理由在于:首先,以诈骗罪未遂认定的处罚过重。当行为人提供了虚假材料进行申报后,在层层核准的过程中被发现,虽然最终未能获得利益的原因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但客观结果是行为人并没有取得利益,也没有给国家造成实际的财产损失,倘若将这种情况一应入罪,难免导致罪责刑不相适应。其次,当行为人的欺诈行为被揭露时,拆迁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将协议作废、停止发放补偿利益,从而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对行为人也可以通过行政处罚或要求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追责,此即足以警戒行为人及其他试图效仿者不敢以身试法,再犯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在法律依据上,完全可以适用《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定为是犯罪”进行处理,如此,既保障了法益不受侵害,也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三、结语城乡房屋的拆迁改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在拆迁过程中,人民群众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当拆迁活动侵害了百姓的合法利益时,却鲜有救济途径,而百姓转而通过不恰当的行为进行补救时,却不想触碰了法律底线,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盲目跟风,而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在当前因拆迁问题涉罪的高发期,我们应当要做的工作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标准,统一尺度,发布有关指导意见,审慎处理、宽严相济。此外,国家、政府及具体的拆迁实施单位也应当尽快完善拆迁补偿制度,明确补偿原则、调整补偿方式及标准,加强法制宣传及警示教育,拓宽救济途径,强化拆迁活动的监管机制,切实保护好被拆迁人的利益。对于百姓而言,正确的面对方式不是钻法律的空子,投机取巧、违法犯罪,而应当寻求合法的维权途径,无论是被拆迁人还是政府,都不能一味的追求自身利益而侵犯法律、破坏法制。

下载“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协议”相关法律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协议”相关法律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