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修正)

时间:2019-05-14 13:3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修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修正)》。

第一篇: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修正)

#分类号=41602 d32a2800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时间=19971017 #实施时间=19890415 #失效时间= #内容分类=文物 #文号= 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修正)

(1989年2月21日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制定

1989年4月15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 根据 1997年9月17日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1997年10月17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 《关于修改〈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南京市文物的保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范围为南京市行政区域。

第三条 经鉴定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集中反映历史文化名城的区域以及古城郭、古街巷、古建筑、古河道、古桥 涵等;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史料价值的 建筑物、遗址、陵墓以及重要文献资料等;

(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园林、古树名木、石窟、寺庙、教堂、古塔、壁画、石刻及其附属物;

(四)各历史时代、各民族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 等代表性实物,以及手稿、古旧图书资料。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视同文物。

第四条 地下和水域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和国家机关、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 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建筑、纪念性建筑和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属于国家所有。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古建筑、纪念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文物保护法》和本条例的规定。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文物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县、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该县、区文物工作的主管部门。

凡涉及文物工作的政府部门,都有责任按法律规定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并接受文物 主管部门的指导。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

第六条 南京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实行规划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 护规划》是《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生产、建设活动都不得违反。

第七条 文物的出境,按《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国家有关 规定执行。

第二章 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条 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应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分 别确定为四个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保护单位、市文物 保护单位和县、区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按 《文物保护法》规定核定公布;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呈报市 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报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由县、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呈报县、区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撤销文物保护单位的报批手续、批准权限,与核定公布程序相同。

保护价值待定的文物古迹,在核定公布前,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可指定为临时保护 单位。临时保护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九条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市规划部门,对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提 出具体保护方案,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按规定报批,并做出保护标志、建立档 案,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

第十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取土、开砂、采石和其它有碍观瞻、破坏环境风貌的活动。不得建设新的工程,因特殊需要,必须 经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开山和开采矿产资源。新建、改建建筑物和 其它设施,其风格、高度、体量、色调均须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相协调。其设计方 案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市规划部门审核批准。

在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有影响的地域,禁止爆破。因特殊需要,必须在文物保护单 位邻近地域爆破时,建设单位应向市公安部门递交确保文物安全的有效技术措施方案,征得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发放许可证。

第十一条 在城市建设工程的选址勘测、规划阶段,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将 保护措施列入设计任务书。

因生产、建设之特殊需要,必须迁移或拆除原文物建筑时,必须经原公布的人民政 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各级有关部门不得审批该项目和发放施 工执照。

经批准迁移或拆除的文物保护单位,有关文字、测绘、照片等资料,以及拆除的原 建筑材料,分别由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保管。

第十二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维护,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所有重 要的修缮、维护措施应经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严格按 工程技术规范实施。

第十三条 南京城墙实行重点保护。墙基两侧的保护范围各不少于十五米,现有非 文物建筑物与构筑物应逐步拆除,不准扩建、改建、新建。墙基两侧的建设控制地带各 不少于五十米。

城砖是国家文物,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占为己有,不得买卖和擅自处理。散 失城砖由市城墙管理部门无偿收回。

第十四条 文物保护单位实行使用证书制度。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单位,应向市人 民政府申领《文物保护单位使用证书》,取得使用权,并承担保护文物的责任,负责经 常性维修。

使用单位的上级机关,应督促使用单位履行上述职责。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文 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对使用不当,保护不力的使用单位,应采取 行政措施,督促纠正或限期交出、迁出文物保护单位。

第十五条 所有使用纪念建筑、古建筑的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 安全、消防设备,建立保卫、消防组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文物安全。

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十六条 文物的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由市博物馆履行报批手续后进行。遇 有紧迫情况,可在进行发掘工作的同时补办手续。

其他考古发掘部门在本市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须向国家文物主管部门申请 并取得发掘证照。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后,方可实施。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私自发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

非经国家特别许可,任何外国人、外国团体不得在本市内进行考古调查、采集标本 和发掘工作。

第十七条 需要在古墓葬群、古文化遗址的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建设时,建设单位在 工程立项前,须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必要时由市博物馆在预定 的工程范围内进行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

第十八条 在生产和建设活动中发现古墓葬或其他地下文物,施工单位应立即停工,指派专人保护现场,并报告市博物馆。市博物馆应及时前往现场调查,共同商定处理 办法。遇有重要发现,应及时报请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十九条 出土文物,除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交有关科研部门研究的以外,由 市博物馆或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其他有条件的单位负责收藏保管。遇有重要发现,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请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

第四章 馆藏文物

第二十条 博物馆、纪念馆、保管所等,对文物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 理研究、公开展出和对社会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馆藏文物应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区分为一、二、三级文物及参考品。博 物馆、纪念馆、保管所的全部藏品应按级、按类建立科学的、规范的藏品编目卡片和藏 品档案。

市和县、区所属馆(所)应将藏品编目卡片和藏品档案报送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据此建立本市馆藏文物档案,一级藏品档案报省和国家文物部门备 案。

馆藏文物应有专门库房,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藏品出入库房,必须办理出库入库 手续。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具有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防 震的措施。库内及附近禁止存放易燃、易爆品和其他危险品。

文物库房禁止参观。

第二十二条 馆藏文物为永久性收藏,禁止出售和赠送。任何个人不得调取文物。禁止任何人将国家文物据为己有。

藏品在馆际之间的调拨、交换、借用,一律造册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 一级藏品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 非文物部门收藏的文物,亦按以上有关馆藏文物保管工作的规定,妥 善保管,并按博物馆藏品卡片和藏品档案的要求登记、造册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市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其保管和安全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对于不具备收藏重点藏品条 件的馆(所),限期改善保管条件,或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另指定单位收藏。

第五章 流散文物

第二十四条 流散在社会上的文物,由市以上文物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负责收购、征集。其他单位一律不准征集、买卖文物。有关部门依法没收的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 的外,移交给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个人收藏的传世文物,禁止倒卖牟利,禁止私自卖给外国人。如需出售,由市以上 文物商店合理作价收购。

第二十五条 市文物商店收购的文物,凡符合收藏标准的应优先提供给市博物馆,与市外有关文物商店之间的调剂,必须是属于允许出售的部分。

第二十六条 外地文物商店来南京市收购文物,应出具所在地市以上文物行政主管 部门的正式批准书,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指定范围和方式进行收购。文物 运出本市须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检验批准。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市文物工作 的需要,指定市博物馆或市文物商店征购其中的有关文物。

第二十七条 银行、冶炼厂、造纸厂和废旧物资回收部门,应拣选出掺杂在金银器 和废旧物资中的文物,交市博物馆收藏,移交的文物须合理作价。

银行拣选的古钱币,可以将其中有历史货币价值的,留作文物入藏,并按本条例第 二十三条的规定妥善保管。

第六章 文物拓印、拍摄、复制

第二十八条 文物原拓件属文物范围。拓印应按下列规定严格执行。

(一)凡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一级文物藏品的石刻、墓志、碑碣等,除文物保管单位可拓印作为资料保存外,其他单位和个人未经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 准,不得拓印,也不得翻刻副版。

(二)凡列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二、三级文物藏品者,除保留资料外,如须拓 印,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三)内容涉及我国疆域、外交、民族关系和天文、水文、地理等科学资料的石刻 的拓印,按本条例第一款办理。

第二十九条 国家一级文物藏品未经允许,其他单位与个人不得拍摄照片。如需拍 摄照片,要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审批。有关文博、科研或新闻出版单位所 需文物资料照片,应由文物保管单位提供。

第三十条 文博单位的馆藏藏品,一律不得提供作为拍摄电影、电视片的服装、道 具使用。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拍摄电影、电视片,必须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并附详细拍摄 计划,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严格按照批准的拍摄计划和拍摄要求进行,保证文 物安全,并服从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关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一条 国内单位要求拍摄考古发掘现场的,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审 批。

第三十二条 未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规定批准,不得对外国人提供未公开 发表的文物资料。第三十三条 文物复制品的生产,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规定安排,任何单 位不得擅自进行。

第七章 文物经费

第三十四条 文物管理机构和博物馆、纪念馆、保管所等用于文物保护管理和事业 发展的经费,分别列入市和县、区财政预算。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维修经费,除国家及 省的专项拨款外,应分别列入市、县财政预算。

第三十五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单位,负有对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日常修缮、维 护的责任,经费由使用单位负责。

因建设和生产需要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以及文物迁移等,所需费用由建设 和生产单位列入投资计划。

第三十六条 旅游、风景名胜管理等部门与文物部门要加强联系,对于涉及有文物 的旅游开放点,要合理解决旅游收入中文物部门的分成比例,划拨给市文物行政主管部 门,用于文物的维修,保护。

第三十七条 建立南京市文物保护基金。基金来源主要是社会团体、旅游部门和个 人的资助等。基金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用于补助本市文物保护、维修、奖励等,不得挪作他用。[1 第八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八条 对以下单位或个人,由人民政府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一)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和本条例,保护文物有显著成绩的;

(二)发现文物受到人为的或自然的破坏能及时上报、抢救、保护,使文物免遭破 坏或减轻破坏程度的;

(三)将个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的;

(四)在文物拣选、征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

(五)积极检举揭发私挖古墓、古遗址、破坏古建筑、石刻或盗窃、贩卖、走私文 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

(六)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文物古迹的理论研究、科学技术上有贡献或有发明 创造的;

(七)在管理流散文物、打击投机倒把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

(八)长期从事文物工作有显著成绩的;

(九)兼职或业余文物保护人员,作出显著成绩的。

第三十九条 人民政府对反映的问题,如不及时处理,致使文物遭到破坏的,要追 究领导责任。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罚:

(一)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未按本条例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而进行建设工程,由市规划部门或者由市规划部门根据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责令停工,责令拆除违 法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处以罚款,罚款数额为该建筑物、构筑物造价的百分之 一,但最高不超过二万元;

(二)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实施危及文物安全活动的,由公安部门或者由公安部门 根据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予以制止,可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

(三)未按规定修缮、维护、修复文物,改变文物保护单位原状的,由文物行政主 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工,责令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四)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单位,因使用不当保护不力,造成文物及其环境受到破 坏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五)在建设或者生产中发现文物,不保护现场,强行施工,造成文物破坏或者损 失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六)毁坏文物古迹、纪念建筑、石刻、碑碣尚不严重的,或者损毁文物保护标志 界桩、围栏的,由公安部门或者文物所在单位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私自拓印国家保护的石刻、碑碣,由文物行政 主管部门没收拓印件,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八)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或者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未 履行报批手续进行考古发掘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发掘,并可处 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私自从事文物经营活动的,将个人收藏的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由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工商管理法规进行处理。

第四十二条 在地下、水下及其他场所发现文物隐匿不报的,不上交国家的,故意 污损文物的,或者阻碍文物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在出土文物的现场和文物考古工 地起哄闹事的,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依照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 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 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 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 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 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 具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贪污、盗窃国家文物的;

(二)盗掘古墓葬、古文化遗址的;

(三)故意破坏本条例第三条所列受国家保护的文物情节严重的;

(四)非法经营(含收购、贩运、转手倒卖)文物,情节严重的;

(五)走私文物,或者将个人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

(六)文物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珍贵文物损毁被盗的。

文物工作人员对所管理的文物监守自盗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的应用解释权属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2年7月5日颁发的《南京市文物 古迹保护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的决定

(1997年9月17日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 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有关清理地方性法规工作的部署,南京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 决定,对《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南京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文 物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以下条款中提到的“市文管会”均相应改为“市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二、第五条第三款修改为“县、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县、区文物工作的 主管部门。”以下条款中提到的“县、区文管会”均相应修改为“县、区文化 行政管理部门”。

三、第四十条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罚:

(一)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未按本条例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而进行 建设工程的,由市规划部门或者由市规划部门根据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责 令停工,责令拆除违法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处以罚款,罚款数额为该 建筑物、构筑物造价的百分之一,但最高不超过二万元;

(二)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实施危及文物安全活动的,由公安部门或者由 公安部门根据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予以制止,可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

(三)未按规定修缮、维护、修复文物,改变文物保护单位原状的,由文 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工,责令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 款;

(四)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单位,因使用不当保护不力,造成文物及其环 境受到破坏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一万 元以下罚款;

(五)在建设或者生产中发现文物,不保护现场,强行施工,造成文物破 坏或者损失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六)毁坏文物古迹、纪念建筑、石刻、碑碣尚不严重的,或者损毁文物 保护标志界桩、围栏的,由公安部门或者文物所在单位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私自拓印国家保护的石刻碑碣,由文 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拓印件,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八)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擅自进行考古发掘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发掘,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第四十三条修改为“当事人对依照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机关的同级 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 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本决定自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

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

(1989年2月21日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制定。1989年4月15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根据1997年9月17日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1997年10月17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南京市文物的保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范围为南京市行政区域。

第三条 经鉴定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集中反映历史文化名城的区域以及古城郭、古街巷、古建筑、古河道、古桥涵等;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陵墓以及重要文献资料等;

(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园林、古树名木、石窟、寺庙、教堂、古塔、壁画、石刻及其附属物;

(四)各历史时代、各民族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等代表性实物,以及手稿、古旧图书资料。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视同文物。第四条 地下和水域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和国家机关、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古建筑、纪念性建筑和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属于国家所有。

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古建筑、纪念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文物保护法》和本条例的规定。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文物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县、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该县、区文物工作的主管部门。

凡涉及文物工作的政府部门,都有责任按法律规定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并接受文物主管部门的指导。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

第六条 南京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实行规划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生产、建设活动都不得违反。

第七条 文物的出境,按《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章 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条 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应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四个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保护单位、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县、区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按《文物保护法》规定核定公布;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呈报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报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确定,由县、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呈报县、区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撤销文物保护单位的报批手续、批准权限,与核定公布程序相同。

保护价值待定的文物古迹,在核定公布前,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可指定为临时保护单位。临时保护期限不得超过一年。第九条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市规划部门,对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提出具体保护方案,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按规定报批,并做出保护标志、建立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第十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取土、开砂、采石和其它有碍观瞻、破坏环境风貌的活动。不得建设新的工程,因特殊需要,必须经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开山和开采矿产资源。新建、改建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其风格、高度、体量、色调均须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相协调。其设计方案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市规划部门审核批准。

在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有影响的地域,禁止爆破。因特殊需要,必须在文物保护单位邻近地域爆破时,建设单位应向市公安部门递交确保文物安全的有效技术措施方案,征得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发放许可证。

第十一条 在城市建设工程的选址勘测、规划阶段,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将保护措施列入设计任务书。

因生产、建设之特殊需要,必须迁移或拆除原文物建筑时,必须经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各级有关部门不得审批该项目和发放施工执照。

经批准迁移或拆除的文物保护单位,有关文字、测绘、照片等资料,以及拆除的原建筑材料,分别由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保管。

第十二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维护,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所有重要的修缮、维护措施应经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严格按工程技术规范实施。

第十三条 南京城墙实行重点保护。墙基两侧的保护范围各不少于十五米,现有非文物建筑物与构筑物应逐步拆除,不准扩建、改建、新建。墙基两侧的建设控制地带各不少于五十米。

城砖是国家文物,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占为己有,不得买卖和擅自处理。散失城砖由市城墙管理部门无偿收回。

第十四条 文物保护单位实行使用证书制度。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单位,应向市人民政府申领《文物保护单位使用证书》,取得使用权,并承担保护文物的责任,负责经常性维修。

使用单位的上级机关,应督促使用单位履行上述职责。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对使用不当,保护不力的使用单位,应采取行政措施,督促纠正或限期交出、迁出文物保护单位。

第十五条 所有使用纪念建筑、古建筑的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消防设备,建立保卫、消防组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文物安全。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十六条 文物的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由市博物馆履行报批手续后进行。遇有紧迫情况,可在进行发掘工作的同时补办手续。

其他考古发掘部门在本市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须向国家文物主管部门申请并取得发掘证照。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后,方可实施。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私自发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

非经国家特别许可,任何外国人、外国团体不得在本市内进行考古调查、采集标本和发掘工作。第十七条 需要在古墓葬群、古文化遗址的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建设时,建设单位在工程立项前,须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必要时由市博物馆在预定的工程范围内进行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第十八条 在生产和建设活动中发现古墓葬或其他地下文物,施工单位应立即停工,指派专人保护现场,并报告市博物馆。市博物馆应及时前往现场调查,共同商定处理办法。遇有重要发现,应及时报请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第十九条 出土文物,除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交有关科研部门研究的以外,由市博物馆或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其他有条件的单位负责收藏保管。遇有重要发现,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请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第四章 馆藏文物

第二十条 博物馆、纪念馆、保管所等,对文物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对社会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馆藏文物应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区分为一、二、三级文物及参考品。博物馆、纪念馆、保管所的全部藏品应按级、按类建立科学的、规范的藏品编目卡片和藏品档案。

市和县、区所属馆(所)应将藏品编目卡片和藏品档案报送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据此建立本市馆藏文物档案,一级藏品档案报省和国家文物部门备案。

馆藏文物应有专门库房,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藏品出入库房,必须办理出库入库手续。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具有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防震的措施。库内及附近禁止存放易燃、易爆品和其他危险品。文物库房禁止参观。

第二十二条 馆藏文物为永久性收藏,禁止出售和赠送。任何个人不得调取文物。禁止任何人将国家文物据为己有。

藏品在馆际之间的调拨、交换、借用,一律造册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一级藏品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 非文物部门收藏的文物,亦按以上有关馆藏文物保管工作的规定,妥善保管,并按博物馆藏品卡片和藏品档案的要求登记、造册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其保管和安全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对于不具备收藏重点藏品条件的馆(所),限期改善保管条件,或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另指定单位收藏。第五章 流散文物

第二十四条 流散在社会上的文物,由市以上文物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负责收购、征集。其他单位一律不准征集、买卖文物。有关部门依法没收的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移交给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个人收藏的传世文物,禁止倒卖牟利,禁止私自卖给外国人。如需出售,由市以上文物商店合理作价收购。第二十五条 市文物商店收购的文物,凡符合收藏标准的应优先提供给市博物馆,与市外有关文物商店之间的调剂,必须是属于允许出售的部分。

第二十六条 外地文物商店来南京市收购文物,应出具所在地市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准书,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指定范围和方式进行收购。文物运出本市须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检验批准。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市文物工作的需要,指定市博物馆或市文物商店征购其中的有关文物。第二十七条 银行、冶炼厂、造纸厂和废旧物资回收部门,应拣选出掺杂在金银器和废旧物资中的文物,交市博物馆收藏,移交的文物须合理作价。

银行拣选的古钱币,可以将其中有历史货币价值的,留作文物入藏,并按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妥善保管。

第六章 文物拓印、拍摄、复制

第二十八条 文物原拓件属文物范围。拓印应按下列规定严格执行。

(一)凡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一级文物藏品的石刻、墓志、碑碣等,除文物保管单位可拓印作为资料保存外,其他单位和个人未经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拓印,也不得翻刻副版。

(二)凡列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二、三级文物藏品者,除保留资料外,如须拓印,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三)内容涉及我国疆域、外交、民族关系和天文、水文、地理等科学资料的石刻的拓印,按本条例第一款办理。

第二十九条 国家一级文物藏品未经允许,其他单位与个人不得拍摄照片。如需拍摄照片,要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审批。有关文博、科研或新闻出版单位所需文物资料照片,应由文物保管单位提供。第三十条 文博单位的馆藏藏品,一律不得提供作为拍摄电影、电视片的服装、道具使用。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拍摄电影、电视片,必须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并附详细拍摄计划,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严格按照批准的拍摄计划和拍摄要求进行,保证文物安全,并服从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关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一条 国内单位要求拍摄考古发掘现场的,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审批。

第三十二条 未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规定批准,不得对外国人提供未公开发表的文物资料。第三十三条 文物复制品的生产,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规定安排,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进行。第七章 文物经费

第三十四条 文物管理机构和博物馆、纪念馆、保管所等用于文物保护管理和事业发展的经费,分别列入市和县、区财政预算。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维修经费,除国家及省的专项拨款外,应分别列入市、县财政预算。

第三十五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单位,负有对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日常修缮、维护的责任,经费由使用单位负责。

因建设和生产需要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以及文物迁移等,所需费用由建设和生产单位列入投资计划。

第三十六条 旅游、风景名胜管理等部门与文物部门要加强联系,对于涉及有文物的旅游开放点,要合理解决旅游收入中文物部门的分成比例,划拨给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用于文物的维修,保护。第三十七条 建立南京市文物保护基金。基金来源主要是社会团体、旅游部门和个人的资助等。基金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用于补助本市文物保护、维修、奖励等,不得挪作他用。第八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八条 对以下单位或个人,由人民政府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一)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和本条例,保护文物有显著成绩的;

(二)发现文物受到人为的或自然的破坏能及时上报、抢救、保护,使文物免遭破坏或减轻破坏程度的;

(三)将个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的;

(四)在文物拣选、征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

(五)积极检举揭发私挖古墓、古遗址、破坏古建筑、石刻或盗窃、贩卖、走私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

(六)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文物古迹的理论研究、科学技术上有贡献或有发明创造的;

(七)在管理流散文物、打击投机倒把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

(八)长期从事文物工作有显著成绩的;

(九)兼职或业余文物保护人员,作出显著成绩的。

第三十九条 人民政府对反映的问题,如不及时处理,致使文物遭到破坏的,要追究领导责任。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罚:

(一)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未按本条例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而进行建设工程,由市规划部门或者由市规划部门根据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责令停工,责令拆除违法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处以罚款,罚款数额为该建筑物、构筑物造价的百分之一,但最高不超过二万元;

(二)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实施危及文物安全活动的,由公安部门或者由公安部门根据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予以制止,可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

(三)未按规定修缮、维护、修复文物,改变文物保护单位原状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工,责令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四)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单位,因使用不当保护不力,造成文物及其环境受到破坏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五)在建设或者生产中发现文物,不保护现场,强行施工,造成文物破坏或者损失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六)毁坏文物古迹、纪念建筑、石刻、碑碣尚不严重的,或者损毁文物保护标志界桩、围栏的,由公安部门或者文物所在单位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私自拓印国家保护的石刻、碑碣,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拓印件,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八)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或者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未履行报批手续进行考古发掘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发掘,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私自从事文物经营活动的,将个人收藏的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工商管理法规进行处理。

第四十二条 在地下、水下及其他场所发现文物隐匿不报的,不上交国家的,故意污损文物的,或者阻碍文物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在出土文物的现场和文物考古工地起哄闹事的,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依照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 具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贪污、盗窃国家文物的;

(二)盗掘古墓葬、古文化遗址的;

(三)故意破坏本条例第三条所列受国家保护的文物情节严重的;

(四)非法经营(含收购、贩运、转手倒卖)文物,情节严重的;

(五)走私文物,或者将个人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

(六)文物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珍贵文物损毁被盗的。文物工作人员对所管理的文物监守自盗的,依法从重处罚。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的应用解释权属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2年7月5日颁发的《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规定(2004修订)(1999年7月16日南京市第十

【发布单位】江苏省南京市

【发布文号】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 【发布日期】2004-06-28 【生效日期】2004-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规定(2004修订)

(1999年7月16日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制定 1999年10月30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根据2004年5月27日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修正)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下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文物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地下文物是指地下和水下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遗存物,包括:古墓葬、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居址、古作坊遗址、古寺庙遗址、古桥梁、古河道、古街道、古涵闸、古井、古窑址、古窖藏及其他地下遗存文物。

第四条第四条 地下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下文物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第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负有保护辖区内地下文物的责任。

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下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各区、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辖区内地下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工商行政、公安、海关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地下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根据本市历史发展沿革及地下文物分布的状况,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确定下列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

(一)汤山、薛城史前遗址区;

(二)石头城遗址区;

(三)六朝、南唐、明代西城及御道遗址区;

(四)内秦淮河两岸十朝遗存区;

(五)六朝陵墓区;

(六)幕府山、雨花台、铁心桥、西善桥古墓葬群区;

(七)明代开国功臣墓葬区;

(八)其他经考古勘探和发掘确定的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

上述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列具体范围,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划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七条第七条 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内的建设工程、重点保护区以外占地面积五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施工前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过考古调查勘探。

第八条第八条 在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范围内,经考古调查勘探,地下确有文物遗存的,应当先期进行与工程范围相应的考古发掘。

第九条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应当立即停止施工,采取临时性措施保护好现场,并在四小时内报告建设单位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在接到报告后十二小时内,应当将保护措施报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的报告后二十四小时内,应当提出处理意见并通知建设、施工单位。

第十条第十条 任何基本建设工程自发现地下文物至考古发掘开始前,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保护地下文物现场,在考古发掘结束前,不得继续施工。公安部门应当协助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保护地下文物的发现现场。

在地下文物发现现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挖掘、捡拾、藏匿、转移地下文物;不得阻挠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考古发掘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和考古发掘。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因基本建设而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应当由具有考古团体领队资格的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批准程序进行,并接受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前款规定的考古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的费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建设工程投资预算,由建设单位支付。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考古发掘结束后,立即将处理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可以恢复施工的,应当立即通知其恢复施工。考古发掘结束后三十日内,考古发掘单位应当将出土文物清单和考古发掘情况书面报告省、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出土文物,经考古发掘单位整理研究后,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经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指定具备收藏条件的单位收藏保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为科学研究而在本市进行考古发掘项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批,并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经考古发掘认为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地下文物遗存,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为临时文物保护单位,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确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确定为临时文物保护单位的,其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任何外国人或者外国团体未经国家特别许可,不得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公安、海关等部门追缴的出土文物,应当在结案后及时按照有关规定移交给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对于在保护地下文物方面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及时报告并提供重大考古发现线索的;

(二)保护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地下文物遗存免遭破坏、流失的;

(三)积极配合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保护重大考古发掘现场的;

(四)在地下文物考古发掘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或者取得重大成果的;

(五)积极协助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追缴流失的出土文物,成绩显著的。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处罚:

(一)违反第七条规定,建设单位未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考古调查勘探而进行建设施工的,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九条、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施工单位发现地下文物不按规定上报、不采取保护措施或者继续施工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施工,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地下文物损坏的,责令其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考古团体领队资格或者未按照国家规定的批准程序,擅自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或者考古发掘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追缴出土文物,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盗掘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或者造成地下文物重大损毁,以及珍贵出土文物流失、毁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文物管理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中受损坏文物的赔偿数额,根据责任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参照文物鉴定机构鉴定的文物等级和有资质的文物资产评估机构评定的价值确定。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文物保护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我们也应该爱护文物。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文物有这样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由人类创造,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二是成为历史的遗存,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惯例,文物是指一百年以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尽管有文献记载的描述,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形象,人们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历史特征。只有文物,才能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尽管有文献记载的描述,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形象,人们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历史特征。只有文物,才能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

通过对文物的鉴赏,不仅可以体味文物本身的艺术价值,还可以联想到文物制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精神。鲁迅有一篇《看镜有感》,写到自己在鉴赏古镜时的感想,其中“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等认识,都体现出十分透彻的历史眼光。他由一件文物而涉及历史,涉及时代风格的变迁,涉及近代化,涉及国民性,进行了十分深刻的文化分析。不过,他说“海马葡萄镜”是“汉代的镜子”,却是一种误会。现在考古学者已经明确知道,这种镜是唐代制作。“海马葡萄镜”又称“海兽葡萄镜”,也有“禽兽葡萄镜”、“天马葡萄镜”和“瑞兽葡萄镜”等称呼。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为人们自立和进取的精神支柱。文物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长期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倾向、意识风格、生活习俗等。因此,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文物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另外,文物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也就是说,文物不仅是各个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为的和自然的破坏和损坏文物的因素显著增长,文物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4年6月发起了历时6个月的保护文物古迹的国际运动,要求各成员国充实和改进保护文物的技术和法制措施,同时要求各成员国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使文物的价值观念家喻户晓。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8年11月,第20届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

中国原本就有保护文物的传统。秦始皇曾经派千人打捞沉没在泗水的周鼎。汉武帝得到出土的铜鼎,将年号改为“元鼎”。据《宋书?五行志》记载,西晋的武库中收藏有孔子穿过的鞋子和汉高帝斩白蛇剑。《吕氏春秋?节丧》中写道,对于盗墓行为,要“以严威重罪禁之”。《淮南子?论》说,当时法律有“发墓者诛”的条文。唐代法律包括制裁盗墓行为的内容,《唐律疏议》卷一九有关于对“发冢”者处以刑罚的明确规定。明代法律还规定,不论是国有土地还是私有土地,凡地下发掘得到的古物,限期上缴国家,否则予以惩处。

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文物都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应该保护文物,保护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

古发掘现场保护中的环境因素及影响

谈到文物的保护,与之相关的文物环境因素是不容回避的话题。文物的埋藏与保存环境就像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一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及因素会对文物的保存与保护产生不同的作用,形成不同的后果,而对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

来讲,周边环境的复杂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为文物保护工作增加了相当的难度,甚至直接影响到保护工作的成败,这一点通过汉阳陵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能够切实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对保护的影响,因此说在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中,相应环境问题的研究对文物的保护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考古现场保护工作,首先涉及到考古现场保护工作的内容及现场环境研究的内涵。

所谓考古发掘现场的环境问题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

一、是指发掘前文物埋藏于地下的状况,即埋藏环境,由于长时间处于较为恒定的封闭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加之土壤酸碱度、压力、温湿度等因素较为恒定,这种长期形成相对稳定的文物埋藏环境,使文物遭受腐蚀的速率逐渐趋缓,相应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其二,是指从发掘工作开始以后文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这时候一切对出土文物产生作用的外部变化因素,包括温湿度、光照射、空气污染、虫害及微生物等等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研究它们的存在、发生与变化的规律对文物产生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文物保护中的难点问题。

通常所说的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是指一切配合考古发掘中同步进行的保护工作,主要是常说的抢救性保护,其次就是遗址、遗迹类现场保护,考古现场保护是做好文物保护最初也是最重要一个环节,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物保护的最终结果,目前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文物保护专家、考古学家的重视。由于发掘工作的进行,地下文物原有的稳定、平衡的环境遭受破坏,这一环境骤变过程直接产生包括肉眼能观察到的有机质文物腐化、灰化等现象,无机质文物存在酥解、破损等延续性破坏的发生,如果没有有效的现场保护工作将会使一些极为重要的遗物遗迹仅仅存在于绘图、照片之中。而现场保护工作就是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适当的保护材料支持,在第一时间内有效控制紧急危害的发生,如临时性加固、区域环境控制、器物科学起取等,为进一步保护奠定基础。相对于抢救性保护,由于特殊要求需现场展示的遗址类文物以及特殊情况下目前无法提取遗迹、遗存的保护,也属于考古现场的保护问题。汉阳陵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状况基本类似于后者,根据汉阳陵发展规划的要求与设计,它是在遗址、遗迹上建立的保护性博物馆,因此保护工作也围绕着现场展示进行,以下通过保护工作中具体实例说明与环境间的不可分割性。

——考古发掘现场的环境调查

了解保护对象的基本情况是任何保护工作 的前题,而像野外考古发掘现场受周边复杂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直接,因此说从文物保存环境角度来讲,及时掌握文物所处环境及周边相关因素的影响,可综合评价造成文物破坏的外部因素及目前文物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文物的有效保护问题。

汉阳陵帝陵考古发掘现场,目前所作的防护措施是采取钢结构框架支撑、顶棚用玻璃钢瓦防护,现有的状况仅能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和阳光曝晒,其它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阳陵文物中环境因素起作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为:

1.温湿度的剧烈变化。温湿度的作用在于促进各种文物破坏反应的进行,是文物遭受损害的根本因素。而阳陵发掘现场近似露天的条件,温湿度也自然随着一天的变化而随时波动,根据我们简单的温湿度记录显示,日气温波动范围达20℃以上、湿度变化超过30%-40%,特别是冬夏两季面临着持续高温和寒冬结冻还造成文物的物理性破坏,以及其它化

学作用和微生物生长等生物作用。因温湿度剧变而引发的木质遗迹文物失水开裂问题已成为保护中的一大难题。

2.坑壁坍塌。阳陵地处咸阳原上,地质形成较晚,为三级失陷性黄土,这种土壤结构松散,含沙量较大,故极易开裂,失水收缩量大,因此将形成塌陷,起壳、脱落。近两年多来,坑壁四周多处塌落且形势愈发危急。

3.降尘及风沙的作用。咸阳原是西安以北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对处于原上的阳陵文物来讲降尘及风砂的破坏作用较其它地方明显,除去机械磨损的破坏、文物表面的风化,空气尘埃降落于文物表面成为有害气体、微生物的载体而产生作用,另外这种尘土在文物表面影响到观赏性,出于参观需求经常性的清扫带来损害。

4.动物昆虫的破坏。在划定保护范围之前,发掘现场为种植农田。经考古发掘后,由于文物中有大量的木质文物和坑道木框架,经常年腐化,遗迹的腐殖物形成了坑道独特的营养生态条件,且周边杂草丛生及现场安全需要的灯光,诱集了大量的农田害虫进入坑道,威胁、破坏文物。

5.微生物、低等植物的大量滋生。同上原因,坑道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微生物自身需求得到满足,及高温高湿的外部条件和目前为了保护文物环境的相对稳定所采取覆盖塑料布的因素,在阳陵造成了大量微生物、低等植物的泛滥,也成为危及文物安全的重要隐患。

除此之外,其他如因发掘暴露造成的地下水分散失、裂隙及粉化等表面风化因素的加重;光线及紫外线的辐射等都直接或间接的起到破坏作用。

——文物保护中的环境作用

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任何一项实际工作中更应该注重现场环境的各种影响,许多在室内条件下能够完成的工作,而在田野却因操作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外界环境条件往往左右着保护工作的成败。

如选择适当的加固保护材料是一常用的技术手段,但是在现场加固中,更应考虑加固材料的合理性与适用性,以满足复杂情况下对材料的要求。以阳陵木质及木质彩绘遗迹的加固为例,由于木质的腐朽,埋藏环境中的土壤颗粒或矿物质成分在水及其他地质营力的作用下逐渐地填充到木质糟朽降解以后留下的空间,形成仅有器形的土质车辆及马匹等遗迹,由于上述土壤化过程使其质地结构疏松、脆弱且不定型,现有条件根本无法从现场提取出来,只有在现场保留下来。此类问题在实验室内能得到妥善处理,但是在发掘现场中对加固材料的要求需同时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即材料与水的兼容性、具备优良的透气性、耐候性、渗透性,还有在加固过程中保持土质表面不产生失水开裂等。目前来看,现有的保护技术和材料,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其原因就是无法排除现场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

还有由于微生物的任意生长与繁殖,对文物的侵害而特别是对有机质文物及彩绘颜料的损伤是极其致命的。在阳陵发掘现场由于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微生物的防治就显得极迫切,经反复摸索,多次实验结合现场环境下气温变化大、水分散失快的特殊条件,在防霉剂的应用上选择以丙二醇作为载体,这样能有效控制水分的快速散失,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

效果。

在虫害的控制方面,通过采取药剂封闭熏蒸,饵诱杀施放药带,坑道喷雾及四周加装防虫网等技术防治技术外,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周边环境杂草丛生及现场安全需要的灯光,仍然会诱使大量害虫产生再次进入坑道威胁文物,在这种情况下有效阻止害虫发生的手段就是环境的隔离,即加装防虫隔离网,对于这种大面积的除虫工作是迫不得已进行的,真正有益的工作是作好虫害的预防,同时采取必要措施破坏虫类适宜的生存环境。

——现场保护中的环境控制

文物处于地下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这种埋藏环境趋于稳定,这其中的文物也就处于一个相对、暂时的动态平衡之中,但随着发掘进行固有平衡被破坏,特别是温湿度骤变、光辐射等对文物产生一突变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导致文物毁坏的重要原因,加之出土后环境条件的反复波动,增大了破坏反应的进行,从长远考虑,文物的环境保护问题是文物保护研究中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对文物实施保护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控制文物所处环境,为文物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单独存在的空间。从稳定的文物环境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可以通过阳陵南区从葬坑8号坑文物保护示范工程中表现出来。

8号坑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斯洛文尼亚文物保护机构共同建造,按照最初设计思路是通过在封闭条件下,采用控制温湿度、冷光源照明及空气过滤与交换系统等技术手段,为其中清理出土的现场文物营造稳定的环境条件,但由于资金和项目执行中的问题,该项目没有完成,目前8号坑仅为封闭条件,未安装使用其它调控设备,虽然如此,由于它达到了阻止温度剧烈波动的效果且长期保持着高湿度,经过6年多时间出土文物保存较好,仍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与其他同期的出土物相比较,产生了明显的差别。

在汉阳陵帝陵从葬坑博物馆的建设方案中,其下沉式地下现场展示也是出于环境因素的考虑,将着眼点放在营造较为稳定的现场环境,即通过控制文物所处小环境来达到阻止出土文物免遭破坏的目的。

综上所述,环境因素对发掘现场保护的影响实际体现在防与治两方面,具体表现为三个步骤:首先环境调查就是找出病因;而克服各种影响文物保护的不利因素解决好现场保护的难题,就是治;所谓防,就是尽可能的创造和控制良好的外部条件和适宜的保存环境,这就像人类创造和改善生存环境一样,坚持预防为主,才是文物保护的根本出路。发掘现场文物的保护问题必须与环境相协调,只有解决好各环境条件对文物产生的作用与文物现存状况之间矛盾,才能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第五篇:文物保护协议书

文物保护协议书

1、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协议书

(草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陕西省文物保护法则》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杜陵的文物保护和管理,现西汉帝陵保护管理中心(甲方: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与XXX内各单位(乙方)签订如下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

一、甲方职责:

1.对该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监督管理。

2.及时向乙方传达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的信息。

3.提供文物保护法规、文保政策的咨询工作。

4.乙方在保护管理文物保护单位时如有问题或困难,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应给予协助。

二、乙方职责:

1、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建设危害文物保护安全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

2、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设施。

3、配合甲方依法开展的各类文物保护检查工作;

4、如发现盗墓、盗挖瓦当等现象,应及时向甲方汇报,如有意外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甲方;

5.落实防火、防盗、防坍塌等安全防范措施;负责管理、保护好文保单位的标志说明,保持干净、整齐。

四、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 方:

代表签名:

(公章)

乙方签名:

二○一○年 月 日

2、文物保护单位xx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XXX的文物保护和管理,现XX市(县、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甲方)与XXX内各文物点产权业主(乙方)签订如下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

一、文物名称:

XXX(此处应列出具体的文物点)

二、甲方职责:

1.及时向乙方传达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的信息。

2.对该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监督管理。

3.甲方报请所在地政府为文物保护单位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机构、专人负责管理。

4.乙方在保护管理文物保护单位时如有问题或困难,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应给予协助。

5.乙方依法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时,甲方应予以协助,在经费上确实存在困难的,甲方应帮助乙方向各级政府提出申请。

二、乙方职责:

1.乙方同意将XXX申报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XXX(文物保护单位名称)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但乙方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3.XXX由乙方负责修缮、保养。该文物有损毁危险,乙方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乙方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乙方负担。

4.在管理期间不得擅自修缮。确需修缮的,应当依法报经批准,由实施单位向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逐级申报,方案同意后方可进行修缮。

5.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6.应成立负责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保护管理工作。

7.在管理使用期间,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日常保养、维护。

8.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建设危害文物保护安全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设施。

9.落实防火、防盗、防水、防虫、防坍塌等安全防范措施;负责管理、保护好文保单位内外的设施、物品、标志说明,保持干净、整齐,如有意外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甲方;

10.配合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开展的各类文物保护检查工作;

四、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 方:

代表签名:

(公章)

乙方签名:

二○一○年 月 日

3、红岩乡文物保护管理协议书

红岩乡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

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南府发(20XX)20号文件关于公布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精神,为了更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特与 签订此协议:

一、甲方职责:

定期不定期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向乙方传达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的信息,如文物出现不安全因素,将视其情节追究乙方法律责任,乙方在保护管理文物时如有问题或困难,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应给予协助。甲方每年给乙方管理费100元。

二、乙方职责:

负责对辖区内的 不可移动文物全权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设施。配合甲方依法开展的各类文物保护检查工作;如发现盗墓、盗挖瓦当等现象,应及时向甲方汇报,如有意外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甲方;落实防火、防盗、防坍塌等安全防范措施;负责管理、保护好文保单位的标志说明,保持干净、整齐。

三、此协议书一式二份,乡人民政府、村各执一份,本协议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 方:代表签名:(公章)

乙方签名:

二○一一年 月 日

下载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修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修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物保护实施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四章 馆藏文物管理 第五章 流散文物管理 第六章 文物的拓印、复制、临摹、拍摄、测绘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八......

    文物保护管理制度范文大全

    文物保护管理制度(方案)本工程涉及到环境、古建筑、佛像的保护,所以必须建立环境、古建筑以及成品保护意识,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1、 文物保护组织管理措施 (1)项目经理部明确各个......

    文物保护预案

    宁杭高速公路NH-NJ1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实施办法附件5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高速公路指挥部关于加强对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相关指示精神,让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述 职 报 告 一年来,在中心党支部和主任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文物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党性锻炼和廉政建设,严于......

    文物保护制度

    文物保护制度 为了加强对文物资源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文物法,黄堡镇文......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 建设期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新建大同至西安北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管理,预防项目建设对国家文物造成损坏,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办法......

    文物保护英文

    How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When talking about protecting the cultural relics, I think the following aspects may be focused on. Firstly, we should improve......

    关于文物保护的意见和建议[样例5]

    关于文物保护的意见和建议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已经遭遇到了破坏。下面是关于文物保护的意见和建议。文物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生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