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省级财政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四川省省级财政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
加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省委九届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落实“着力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措施,建立省级财政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专项资金。为规范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专项补助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符合条件的粮油精深加工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的粮食仓储(含食用油库、油罐,下同)企业。
第二章 资金扶持方式和范围
第三条
省级财政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资金以财政补助、财政贴息两种形式拨付使用,各地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产业。
第四条 省级财政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资金的扶持范围,重点是修建粮食仓储、发展粮油(含山区小杂粮)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等,具体是:
1、根据当地粮食安全和储存需要,按照粮食发展规划,需要修造和改扩建的粮食仓储设施;
2、因受城市规划和地震灾害等因素影响,确需搬迁的粮食仓储及粮油加工项目;
3、粮食仓储及粮油加工企业为改善仓储条件、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进行技术工艺改造、厂房改扩建或固定资产购置等项目;
4、粮食仓储及粮油加工企业节能减排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5、其他需要扶持的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项目。
第三章 资金扶持项目的确定原则
第五条 申报项目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粮食产业发展政策,符合省委、省政府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原则择优选择项目:
(一)扶强扶大,支持我省粮食仓储和粮油加工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二)资源整合,支持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优势加工资源和品牌资源组建粮油集团,促进核心企业建设,发展粮油产业园区项目等。
(三)支持大型粮食仓储企业仓储设施改扩建、技术设施改造,扩大仓储规模,提高仓储能力。
(四)支持粮油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粮油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五)支持地震灾区进行粮食仓储和加工的应急能力建设。
(六)支持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以及国家质量管理奖的企业项目。
第四章 项目申报材料
第六条 申报省级财政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资金的企业或单位必须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在四川省内依法经工商部门批准登记注册;
(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三)健全的内控制度和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
(四)具备真实的固定资产、具体的实施项目和进度条件等;
(五)经济、社会效益良好;
(六)两年内没有出现过虚报项目、违纪违规现象。
第七条
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或单位申报资金时,需要相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企业或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二)《四川省省级财政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资金项目申报表》(附后,以下简称《项目申报表》);
(三)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签章的企业或单位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
(四)申请财政贴息的项目,需提供与金融机构签订的项目贷款合同、金融机构贷款拨付到企业账户上的凭证、企业支付项目贷款利息清单及转帐凭证等;
(五)申请财政补助的项目,需提供实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八条
对申报材料的要求:
(一)企业或单位的申报材料要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并编制目录和页码;
(二)对复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
(三)项目申报企业或单位必须保证项目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并对其负责。
第五章 项目申报和资金拨付
第九条 为体现项目申报的科学化、公平化和制度化,对省级财政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资金扶持项目的申报 和确定,省级财政实行项目库管理,具体规定参照《四川省财政厅经建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十条
省级财政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资金扶持项目,按以下程序进行申报:
(一)各县(市、区)财政部门于5月底前按照上述相关要求,择优选择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或单位进行申报,并详细填制《项目申报表》;省属企业直接向省财政厅进行申报。逾期不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处理。
(二)企业或单位填制好《项目申报表》等相关申报材料后,经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进行初审后,拟文逐级上报至省财政厅。
(三)省财政厅建立省级财政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资金项目库,将省本级和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财政部门推荐上报的项目纳入项目库进行管理。
(四)省财政厅组织技术、财务和市场方面的专家,依据资金的支持方向和选择重点,对项目库中的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必要时组织人员到项目单位实地了解情况。根据评审结果择优审核确定扶持项目以及扶持方式、资金额度等。
(五)确定扶持项目后,将资金及时下达到项目所在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财政部门,并要求及时、足额将专项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企业,不得欠拨或截留,并同时做好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收到财政补助资金后,必须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财务处理。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各市(州)、县财政局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及时跟踪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逐级报送至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将对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项目企业或单位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效果等情况,再由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逐级上报省财政厅。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的重点主要有:
(一)项目是否按照规定实施,项目单位是否按规定使用财政资金;
(二)是否按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粮食仓储及粮油精深加工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以任何形式、理由截留或挪用。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省财政厅将取消该项目所在地以后年度的申报资格,并收回财政补助资金,同时按照《财政 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凡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国家发改委粮油仓储设施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粮油仓储设施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国发【2009】25号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 31号令),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粮油仓储设施项目范围,一是中央直属粮油储备企业建设的粮油仓储设施,二是地方粮油企业建设的粮油仓储设施,三是其他中央企业建设的粮油仓储设施。
第三条粮食储备仓容 300亿斤、食用油罐175万吨的具体布局方案是 :(1)粮食储备仓容 300亿斤中,安排中央直属粮油储备企业 152亿斤(其中东北地区 82亿斤,其他 9个主产区 30亿斤,11个产销平衡区 20亿斤,7个主销区 20亿斤);地方及其他中央企业 148亿斤(其中东北地区 78亿斤,其他 9个主产区 50亿斤,11个产销平衡区 10亿斤,7个主销区10亿斤)(2)储备油罐175万吨中,安排中央直属粮油储备企业100万吨(其中长江流域及西北、西南等油菜籽主产区 34万吨,其他地区66万吨);地方及其他中央企业75万吨(其中油菜籽主产区 30万吨,其他地区 45万吨)。
第二章项目条件
第四条粮食主产区仓储设施项目,应安排在国家托市收购、临时收储等政策性业务重、仓容不足矛盾突出的地区,重点支持承担政府储备、托市收购、临时收储等政策性业务的粮食收储企业的项目,每个项目仓容建设规模不小子 0.5亿斤;主销区和平衡区项目要相对集中,重点支持承担国家储备和为完善地方储备制度而依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建设的仓储设施项目,其中主销区每个项目仓容建设规模不小子 1亿斤,平衡区项目不小于 0.5亿斤。地方食用油罐项目要充分考虑大豆和油菜籽生产布局、中央和地方食用油脂储备规模和布局的需要,以及国家启动油菜籽、大豆的临时收储计划和应急调控市场的需要,单个项目油罐建设规模不小于 5000吨。中央直属粮油储备企业可根据建设总规模及现有直属库储备设施规模,合理确定单个项目仓(罐)容建设规模。
第五条按照国家关于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的总体要求,申报项目必须是合规在建项目或城市规划、土地征用、环境影响评价、初步设计方案、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具备开工条件并能够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申报项目单位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违法违纪行为。
第三章扶持方式和标准
第六条国家采取投资补助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粮油仓储设施项目予以扶持。对中央直属粮油储备企业项目,补助资金为 15∞万元/亿斤(粮食储备仓)、375万元/万吨(储备油罐)j对地方及其他中央企业项目,补助资金平均为 1000万元/亿斤(粮食储备仓)、250万元/万吨(储备油罐)。对地方项目,粮食主产区及西部地区补助比例适当高于销区及
东部发达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对地方项目要安排相应配套资金,并在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四章项目申报和资金下达
第七条申请国家资金扶持的粮油仓储设施项目,须由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或计划单列企业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资金申请报告,同时抄报国家粮食局。资金申请报告需由具有乙级以上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负责编制。
第八条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主管部门、企业性质、现有设施、运营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近三年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等。
(二)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建设性质、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主要技术工艺、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以及工期安排等。
(三)项目市场分析。主产区申报项目重点分析当地粮食产量、商品量、周边地区粮油仓储设施现状及申报项目所占市场份额等,销区和平衡区申报项目重点阐述地方政府储备规模总量、现有承储设施情况及政府部门与申报项目签署的承储地方储备粮油的协议等。
(四)项目设计方案。包括拟建仓(罐)容总量、仓型结构(房式仓、浅圆仓、钢板仓、砖圆仓等)、工艺流程图及总平面图(要详细标明已有设施和拟建设施等)。
(五)项目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及控制风险措施等
(六)项目招标内容,包括土建工程、机电设备等拟招标采购
规模(数量)和投资额度。
第九条资金申请报告应附以下文件:(一)地方投资主管部门有关项目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二)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意见。(三)项目现占地土地证,新征土地需由国土资源部门出具审批意见。(四)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五)有关部门出具的港口岸线使用、铁路专用线审批文件(涉及散粮码头、铁路专用线建设和改造的)。(六)项目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七)主产区申报项目单位最近几年承担的国家和地方储备、托市收购、临时收储等政策性业务的相关证明;主销区和平衡区项目单位承担政府储备任务的相关协议等。(八)项目建设资金(包括企业自有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及银行贷款等)落实的证明材料。(九)项目实施进度的证明,如工程造价、审计等中介机构出具的资金到位和支出情况评审报告,工程进度全景照片及各在建子项工程照片等。
(十)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第十条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企业在上报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时,需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中央投资项目编报系统软件”(从 http: //www.xiexiebang.com/xzzq/ fJXZ下载)编报投资计划草案,利用“数据导出”形成 lmo格式发送电子邮件。
第十一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粮食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同意安排投资的项目,统筹安排下达中央补助投资计划。单个项目的补助资金原则上均为一次性安排。对于已经安排补助资金的项目,不再受理其资金申请报告。
第五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签订建设责任书。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投资计划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领导将与项目较多的主产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中央直属粮油储备企业领导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以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确保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完成建设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提出项目建设的总体方案、批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下达投资计划,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产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央直属粮油储备企业负责项目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落实配套资金,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投资计划和建设规模、标准完成建设任务。
第十三条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申报、资金筹措、建设管理等具体工作,要按照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规章制度组织项目实施,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进行建设,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对不能按计划完成建设目标的,要及时报告有关情况,说明原因并提出调整建议。
第十四条建立项目招标采购制度。项目土建施工和设备采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开展招标工作,择优选定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项目设计、工程监理也应通过招标方式确定。
第十五条建立统一监理制度。对项目数量比较多的地区,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可根据地方配套资金的情况,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统一选派工程监理单位,以保证工程质量及建设任务的完成。
第十六条加强项目管理。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同级粮食主管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指导,定期到现场检查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要敦促有关单位和项目单位,严格按照承诺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投资计划筹措配套资金,避免因配套资金不落实造成“半拉子”工程或减少建设规模、降低建设标准等现象的发生。计划单列企业也要定期指导、检查所属企业项目建设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对项目进行稽察和监督检查,确保补助资金的合理使用。
第十七条实行竣工验收制度。粮油仓储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后,由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同级粮食主管部门)、计划单列企业组织有关方面进行竣工验收,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粮食局备案。第十八条建立项目责任制度。对以虚假材料骗取国家补助资金,或转移、侵占、挪用国家投资,或配套资金不落实、擅自减少建设规模及降低建设标准,或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建设实施或竣工完成的,将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 3 1号令)第五章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中央直属粮油储备企业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当地(企业)粮油仓储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三篇:济源财政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济源市财政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财政配套资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确界定市镇政府在民生项目、公益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方面的配套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配套资金由市镇政府统筹安排,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实施。主要用于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有明确要求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建设项目,按政策需要配套的农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项目,以及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安排的需市镇财政配套的项目(以下简称配套项目)。
第三条 财政配套资金来源包括: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中央财政代理发行的地方债券资金、融资资金以及其他资金。
第四条 配套资金安排和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属于市级的项目,由市政府筹措安排配套资金;属于镇级的项目,由镇级政府筹措安排配套资金。需要市、镇分别配套项目,按照有关要求由市、镇政府分别筹措安排配套资金。
(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原则。市、镇人民政府安排的配套资金主要投向公益性项目、非盈利性项目。
(三)优先安排原则。配套资金按照中央、省、市级项目逐级安排的原则,优先安排新增中央、省投资项目的配套。
(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在配套资金的分配、使用等各个阶段,严格按照规定的管理程序和方法运作,做到客观、公正、公开、科学。
第二章 配套资金的申报及下达
第五条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申报的中央、省配套项目,统一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会审。通过会审的项目,不需要市级以下财政配套的,由项目申报主管部门报分管市领导批准后上报。需要市政府或市财政局出具配套资金承诺的,由项目申报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分管市领导和常务副市长签批明确意见后,财政局根据领导签批意见办理。否则,不予安排市级配套资金。
第六条 对上级财政部门和市政府已经明确市、镇财政配套额度或比例要求的,按规定的配套额度或比例落实配套资金。
第七条 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安排的需要市、镇财政承担配套资金的新增项目,要会同财政部门编制配套项目计划和分级次配套资金建议计划(草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原则上上年本级财力在4000万元以下的镇(街道)承担配套资金比例为市、— 2 — 镇财政投资总额的30%;上年本级财力在4000万元-6000万元之间的镇(街道)承担配套资金比例为市、镇财政投资总额的40%;产业集聚(开发)区和上年本级财力在6000万元以上的镇(街道)承担的配套资金比例为市、镇财政投资总额的50%。跨项目开始实施后,期间不再调整配套比例。
第八条 凡上级财政部门和市政府没有明确要求由市、镇财政配套的项目,原则上由项目单位和项目所在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自筹资金解决。
第九条 财政配套资金由市、镇财政部门下达。配套资金下达后,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变更用途或者调整使用范围。确需调整的,应按规定程序重新审批。
第十条 配套资金的拨付应按照配套资金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和相关资金管理的规定等要求办理。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应保证配套资金与中央、省专项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配套资金和中央、省投资同步发挥效益。
第三章 配套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配套资金的监督检查实行定期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单位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发展改革、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中央、省、市、镇配套项目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项目配套资金到位、使用以及建设进展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整改,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复查。
— 3 — 第十三条 财政部门对市级财政配套资金实施重点绩效评价。镇级财政部门结合项目单位对镇级财政配套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情况反馈至本级政府、市财政部门和市直有关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挤占、挪用配套资金。对于违反规定的,要如数收缴相关资金,同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以前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时,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主办:市财政局 督办:市政府办公室一科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武部,驻济有关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中级法院,检 察分院,市法院,市检院。
— 7 —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7月18日印发
第四篇:粮油仓储管理制度之药剂管理与粮食熏蒸
化学药剂使用和管理制度
一、粮食熏蒸前必须认真计算用药量,详细填写粮食熏蒸方案,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领取熏蒸药剂,必须按有关规定实行双人领用记录。如因特殊情况,未用完熏蒸药剂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或及时退回药品库。
三、在施药期间,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禁止在夜间或大风大雨天气进行熏蒸或放气。
四、熏蒸药剂由上级单位统一购买、统一存放,并设专用药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不准私自购买、存放。
五、被熏蒸的粮食在没有彻底放气前,必须在仓外10米设安全警卫线,设置警示牌,并安排专人值班,确保人畜安全。
六、熏蒸过程中接触毒气时间每次不得超过半个小时,每人每天累计一般不超过1小时。
七、处理药剂残渣要在库区或生活区50米以外的无水源地带挖坑深埋。
药品库管理
1、药品库实行三专(专人、专仓、专帐)和三双(双门、双人、双锁)管理。药品摆放整齐、美观,定期打扫卫生,保持库区内外干净、无污染。做好药品库安全、防火、防盗工作,避免事故发生。
2、严格执行药品入库手续,药品购进由专管员两名验收入库,并申报仓储部核实量。
3、严格执行药品出库手续,药品出库由仓库保管员提出用药申请,报仓储部经理、公司领导批准,按批准数量支付,出库时必须有两名药品保管员在场。
4、药品保管员每月底进行盘点一次,明确药品库存数量,并报仓储部经理。药品保管员要定期检查药品状态,及时查处泄漏、变质的药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5、严禁非药品库管理员私自进入仓库,不准在仓库内接亲友,不准在仓库内寄存私人物品。
粮食熏蒸操作规程
熏蒸就是将有毒气体施入密闭的环境中,以控制或消灭其中有害的过程。熏蒸可分为熏蒸前的准备、熏蒸施药、熏蒸善后处理三个阶段。
一、熏蒸前的准备
1、做好现场调查工作
(1)虫情调查,包括害虫的密度、种类、虫态、有无抗性及主要活动栖息部位。
(2)粮情调查,包括粮食的种类、数量、用途、水分、杂质、储藏时间、堆放方式、堆垛高度、粮温、仓温、气温、仓湿及大气湿度。
(3)了解仓房的结构、密闭性能及仓内储粮设备。(4)四周居民区、工作区离熏蒸仓的距离。(5)了解近期的天气情况。
(6)测量仓房和粮堆的体积,以便计算熏蒸用药量。
2、制定熏蒸方案并由防化员报批:对现场调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一套安全、经济、有效的熏蒸方案,选择药剂利类、确定密闭方法、密闭时间及防漏措施,确定并选择参加人数。熏蒸方案要报主管负责人批准,方可开展熏蒸工作。
3、做好仓房密封工作:门、排风扇进风口、风机进风口 均用密封槽镶嵌塑料膜密封,用石蜡浇注残留缝隙;用玻璃胶密封进线孔及通风管道与墙体间的缝隙、电线导入屋顶底层彩权处、彩板与墙体连接处、彩权接缝处、分线器进线孔;地坪及仓墙的裂缝用水泥、涂聚酰胺环氧树脂、玻璃胶等密封。
4、准备熏蒸用具和器材:根据选用的药剂和施药方法,准备好施药器材,密封及安全防护用的器具。
5、熏蒸效果检查:布置五个合理并具有代表性的浓度检测点,以便测定仓内毒气浓度。有条件时,应放置少许虫笼,以合理便正确评价熏蒸效果。
二、熏蒸施药
1、投药顺序:仓内投药时要由上而下、自里向外循序进行。
2、防火:开启磷化铝药桶时有着火现象,可轻摇药桶,或用粮食和沙子压盖。
3、人员安全:进出仓前后要清点人数,熏蒸负责人要密切注意施药人员的动态,发现有人出现不适反应要及时处理,并叫替补人员补上空缺。采用仓外投药,要避免单人操作。
4、设置警示标记:熏蒸仓周围要设置警示标记,以免无关人员接触外逸毒气或进入熏蒸仓房。
5、测漏、补漏:施药后用浓度报警仪巡仓查漏,如有毒气泄露现象,需及进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6、浓度检测:用磷化氢熏蒸时,要时常检测仓内毒气浓 度,并填写熏蒸浓度检测表,必要时应适当补药以保持能杀死害虫的毒气浓度。
三、熏蒸后处理
1、通风散气:采用自然通风散气一般要持续2天-5天,放气开始要及时在下风方向100米内检测毒气浓度,放气第一天下风方向30米内不得有人长时间作业。采用防爆风机强力通风散气,风机的型号以每小时空气的交换次数达不到0.4次为宜。
2、残渣及残物的处理:处理残渣要戴防毒面具,残渣和残液应在离水源较远的地方挖坑深埋。熏蒸用过的药桶和容器应放在离人较远的地方充分通风散气,而后处理。
3、熏蒸效果的评价:通过害虫的死亡率和无虫间隔期两项指标来评价熏蒸效果,有必要时还应测定残留量和发芽率。
4、熏蒸后防虫:熏蒸后要采取有效的防虫措施,包括仓房防护措施上,以及人员进出等,要防止害虫再感染。
5、总结和记录:熏蒸前后要及时填写仓房熏蒸记录表,每次熏蒸处理过程完成后应对所有的操作情况及结果进行总结。
第五篇: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07〕3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有关中央企业:
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中央财政将安排必要的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给予适当支持和奖励,奖励金额按项目技术改造完成后实际取得的节能量和规定的标准确定。同时,要明确企业的节能主体地位,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和监督。为此,我们制定了《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协同配合,扎实工作,把节能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狠抓落实。
附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七年八月十日
附件:
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以下简称节能资金)。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了保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实际节能效果,节能资金采取奖励方式,实行资金量与节能量挂钩,对完成节能量目标的项目承担企业给予奖励。
第三条 节能量核定采取企业报告,第三方审核,政府确认的方式。企业提交改造前用能状况、节能措施、节能量及计量检测方法,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第三方机构对出具的节能量审计报告负责。
第四条 节能资金奖励实行公开、透明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节能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奖励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
第二章 奖励对象和方式
第六条 财政奖励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是指《“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中确定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和能量系统优化等项目。
第七条 财政奖励资金主要是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支持,奖励金额按项目实际节能量与规定的奖励标准确定。
第三章 奖励条件
第八条 申请资金奖励的项目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经发展改革委或经贸委、经委审批、核准或备案;
(二)属于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三)节能量在1万吨(暂定)标准煤以上;
(四)项目承担企业必须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第四章 奖励标准
第九条 东部地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根据节能量按200元/吨标准煤奖励,中西部地区按250元/吨标准煤奖励。
第十条 节能量是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直接产生的,并且能够核定。
第五章 奖励资金的申报、审查和下达
第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由企业提出节能财政奖励资金申请报告并经法人代表签字,具体要求见附件。
第十二条 按属地化申报原则,企业将财政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报所在地节能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或经贸委、经委,下同)和财政部门。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企业节能资金申请报告进行严格初审、确定、汇总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中央直属企业直接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同时抄送所在地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第十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对地方上报的财政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奖励标准确定项目奖励额度,下达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计划,抄送财政部。
第十四条 财政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计划,按照奖励金额的60%下达预算,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将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承担企业。
第十五条 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采取必要措施、落实相关政策,督促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按时完工并实现节能目标。
第十六条 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节能量审核机构对项目实际节能量进行审核,由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审核报告并承担责任。
第十七条 财政部根据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的节能量审核报告与省级财政部门进行清算,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下达或扣回奖励资金。
第六章 节能量审核机构的管理
第十八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按照有关规定提出节能量审核机构名单。
第十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节能量审核机构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管。对节能量审核报告严重失真的审核机构取消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奖励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企业收到财政奖励资金后,在财务上作资本公积处理。
第二十一条 企业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的企业,财政部将扣回财政奖励资金,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责令地方节能主管部门进行整改,同时将企业名单在社会上进行曝光。
第二十二条 奖励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除将国家奖励资金全额收缴国家财政外,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暂行期限到2010年12月31日。
节能减排奖励资金如何进行会计及税务处理?
2010年03月26日 09:54中国会计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
条 读者疑惑:企业收到节能减排奖励资金后,如何进行会计及税务处理?林菊红: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奖励企业特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是国家给予特定企业特定项目的资金奖励,引导企业投资节能减排项目,可简单概括为“政府出钱,企业少掏钱”。
3个相关文件,该依据哪个
涉及节能减排奖励资金的会计处理的文件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 —政府补助》(下称“《政府补助准则》”)、《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和《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371号,下称“奖励办法”)。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企业取得政府拨款后,要判断这项拨款是属于政府补助,还是资本性投入。如果是政府补助,应当区分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和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收益或者递延收益。资本性投入仍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未形成的部分予以核销。
《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资金,应区分以下情况处理:一是属于国家直接投资、资本注入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增加国家资本或者国有资本公积。二是属于投资补助的,增加资本公积或者实收资本。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
三是属于贷款贴息、专项经费补助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四是属于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的,作为企业负债管理。五是属于弥补亏损、救助损失或者其他用途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奖励办法规定企业收到财政奖励资金后,在财务上作资本公积处理。
上述3个文件的焦点在于节能减排奖励资金是否属于政府资本性投入,是政府补助还是资本公积,是计入当期收益还是递延收益。这就要分析节能减排奖励资金的目的和实质。
节能减排奖励资金应计入递延收益
根据奖励办法规定,节能减排补助是中央财政采用“以奖代补”方式,对节能项目给予适当奖励,其重点在于奖励和引导企业。
可见,节能减排奖励资金属于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专项经费补助,应作为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准则》第八条规定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以后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应先计入递延收益,再转入当期损益。因此,企业取得节能减排奖励资金应计入递延收益。上述奖励资金确认时点,不是在企业实施项目改造时,而是在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并取得政府部门审批认可时。
综上所述,企业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时,应按实际支付金额(不扣除补助资金),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政府部门提出节能财政奖励资金申请报告,在取得政府审批认定符合奖励标准时,按审批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 —补贴收入”科目;在实际取得奖励补助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在奖励资金实际补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支出时,借记“递延收益—— —补贴收入”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 —补贴收入”科目。
政府补助属于政府给企业的无偿补助,与企业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企业将政府补助计入递延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会造成企业税后净利润增加,从而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为此,政府补助准则第十条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政府补助的种类及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等。
会税差异不影响递延所得税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了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等三项收入为不征税收入,其中,“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这就排除地方政府的财政返还等优惠政策,采用“窄口径”的财政性资金定义。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规定: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对不征税财政性资金作出3个条件限制,即企业能提供规定资金用途的拨付文件、财政部门专门规定资金管理办法、企业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
企业取得的节能减排奖励资金是财政部规定管理办法并经国务院批准、企业实行专款专用的财政性资金,符合财税〔2008〕151号和财税〔2009〕87号文件规定,因此,可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所得税时进行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会计上作为“递延收益”或“营业外收入”确认,税务上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两者之间产生了会计和税务差异。由于奖励资金不征收企业所得税,上述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不影响递延所得税。立信邹师 16:26:15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的规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收入总额;重新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立信邹师 16:26:38 若当不征税收入,则对应的费用开支不能在税前扣除,立信邹师 16:26:52 所以一般意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