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暂行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第267号
〘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2年11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13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黄奇帆 2012年12月13日
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保护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安全和运行安全,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国务院令第299号)、〘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三峡后续工作阶段水库消落区管理的通知〗〙(国三峡委发办字〔2011〕10号)、〘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严格三峡水库库容管理的通知〗〙(国三峡办发库字〔2011〕2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消落区,是指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吴淞高程)从175米逐步消退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之间,在三峡水库重庆库区(以下简称库区)形成的特殊区域,以及该区域范围内的孤岛、库岸岸线和新增淤积陆地。
第三条 消落区管理坚持保护为先、治理为重、科学规划利用和服从三峡水库调度的原则。
第四条 市三峡水库管理部门和库区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三峡水库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消落区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消落区属国家所有,由三峡水库管理部门管理。未经有权限的
—1—
三峡水库管理部门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消落区(设置航标等公益性助航设施除外)。
第六条 经核准使用消落区的单位和个人,应采取措施维护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安全,并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和主汛期到来前进行库底清理。因三峡水库调度给消落区使用者造成损失的,国家一律不予补偿。
第二章 管 理
第七条 消落区管理实行政府全面负责,三峡水库管理部门综合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机制。
第八条 市三峡水库管理部门是消落区的综合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编制消落区保护和使用规划。
(二)负责消落区的综合管理。监督、指导库区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做好消落区管理工作,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消落区保护与管理实施执法检查,受市政府委托负责对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库区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消落区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三)核准使用消落区保护与利用项目,并制定相应办法,组织审查使用消落区项目的初步设计。
(四)核准涉及占用三峡水库库容的项目。
(五)督促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库区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整改违规项目。
(六)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消落区管理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
(七)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 库区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消落区全面管理工作。建立消落区管理责任制;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消落区保护和治理规划;严格执行消落区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十条 库区区县(自治县)三峡水库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消落区的综合管理工作,核准或上报使用消落区保护和利用项目。
第十一条 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做好消落区的管理工作;收集汇总信息并定期向三峡水库管理部门通报;加强协作配合,加大联合执法
—2—
力度,做到违规必究。
第三章 保 护
第十二条 采取工程性治理和生物性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加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结合三峡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控制规划,对消落区进行保护、修复和整治,以保护三峡水库水质、库容、人居和生态安全。
第十三条 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岸线保护区进行围垦和集镇开发,引进污染项目;在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区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
(二)修坟立碑,遗弃、掩埋动物尸体以及弃土、弃物和填埋其他物体。
(三)毁林开荒或种植果树等多年生植物(生物性治理措施除外)。
(四)直接排放粪便、污水、废液及其他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水、废水。
(五)使用有污染的农药、化肥。
(六)其他可能造成消落区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和污染水体的行为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
第十四条 限制下列行为:
(一)使用消落区或占用库容;
(二)在消落区堆放物品、搭建构(建)筑物、挖填工程;
(三)炸山取石取土;
(四)在消落区新建排污口;
(五)开展农业种植;
(六)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的其他行为。
第十五条 消落区内重要湿地、动植物主要栖息地、陡坡型山地、孤岛、水源保护地以及保持水土、库岸稳定的区域作为保护区。保护区内应减少和避免人类活动干扰,以保留自然状态的方式保护其结构与功能。第十六条 消落区内面积大且具有观赏价值或因生态保护需要的区域可作为生态修复区。在生态修复区内通过增大耐水淹多年生植被覆盖,控制消落区的水土流失,削减陆地面源污染,发挥消落区的生态屏障作用。同时,可提高消落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减缓消落区生态均质化,保证消落
—3—
区具有正常、健康的生态功能。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消落区卫生防疫体系,制定完善消落区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预警与应急处置、疫情收集与报告、检验与评价等制度。对消落区可能滋生病媒生物的区域应进行卫生防疫处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库区群众身体健康。
第十八条 建立消落区清漂保洁长效机制,加强消落区清漂保洁,降低入库污染负荷和水面漂浮物数量。
第十九条 对毗邻城市、集镇或农村人口居住密集的重要岸线,按照人居安全为重、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保护防洪库容、维护库岸稳定的原则,按规划因地制宜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第四章 使 用
第二十条 使用消落区坚持依据规划、控制使用、严格审批、占补平衡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 因搭建棚户经商、堆放货物沙石、从事科研活动等临时使用消落区的,不得占用库容。临时使用消落区的单位和个人应经库区区县(自治县)三峡水库管理部门核准,签订使用协议,并依法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后方可使用。项目业主承担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防治污染、保护文物以及预防与控制疾病的责任,并在当年三峡水库蓄水之日的15日前按三峡水库库底清理规范进行清理。
第二十二条 长期使用消落区的基础性、公益性等建设项目不占库容的,由库区区县(自治县)三峡水库管理部门初步核查并报市三峡水库管理部门核准后,由市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审批。经审批同意后再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程序进行建设。
第二十三条 长期使用消落区并占用库容的,除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执行外,还应编制涉河建设方案,开展防洪影响评价(若对航道有影响,应开展航道影响评价),并向所在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长江水利委员会申请取得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或工程建设方案审查同意手续后,由所在区县(自治县)三峡水库管理部门转报市三峡水库管理部门;市三峡水库管理部门核查后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批。经审批同意后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建设手续。
—4—
第二十四条 在消落区挖沙采石应经所在区县(自治县)三峡水库管理部门组织评估同意后,由所在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长江航道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五条 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消落区内的种植行为。对区位、景观有明显优势的部分孤岛,经市三峡水库管理部门核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发利用,发展生态旅游和现代生态农业。
第五章 罚则与奖励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规行为。符合使用条件但手续不全的,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获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不符合使用条件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恢复原状,同时依照相关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违规审批使用消落区的,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整改拆除。
第二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对其实施问责;涉嫌违纪的有关人员,严肃追究违纪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消落区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市三峡水库管理部门和库区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依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三峡水库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5—
第二篇: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病媒生物控制研究方案
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草案)
鉴于三峡水库大面积消落区形成,消落区的病媒生物控制研究尚属空白,有可能出现发生大规模灾害的风险,按照市政府215号令关于各级爱卫会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预防和控制四害的规定要求,有必要开展消落区病媒生物控制研究,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空前巨大的消落区即将形成。
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2008年全部竣工,2008年10月将开始3期蓄水,水库进入正常运行状态。按照三峡水库建成后调度运行方案:每年10月汛末开始蓄水,到12月水库水位由145米上升至175米,次年4月开始放水,至5月水位由175米逐渐降至145米。在每年5月—9月汛期内,水库一般保持在145米水位运行,这样在库区两岸会形成两条平行的、水位涨落高差达30米,且与天然河流消落带涨落季节相反的消落带,消落区总面积达348.93平方公里,涉及到重庆和湖北20多个区县。其中:重庆市区域内库区消落区面积306.28平方公里,岸线长4881.43公里,涉及到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忠县、石柱、丰都、涪陵、武隆、长寿、巴南、渝北、江津等15个区县。
(二)水库消落区病媒生物现状研究尚属空白 三峡水库消落区与黄河流域及其它世界大型水库相比,具有水位涨幅和成片面积最大、消落区成陆时期最为炎热、库岸带城镇最多规模最大、库岸带人口多经济发展滞后等特征。目前水库消落区的病媒生物制研究,在国内外还开展不多,可借鉴的经验不足。我国对三峡库区建设非常重视,实施了“三峡库区健康人群监测项目”,从2003年开始每年1.3.4.5.7.9.11月对距三峡水库淹没线1公里以内区域鼠、蚊蝇等病媒生物密度及携带病原体情况进行了监测。“三峡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传染病流行潜在传播危险性评估研究项目”也已于2008年启动,计划对1979—2009年三峡库区传染病流行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在2008年—2009年每年1.3.4.5.7.9.11月对距三峡库区淹没水位线1公里内范围的鼠蚊蝇种群密度媒介生物带菌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上区域病媒生物的现状作出科学研究,对库区将来的病媒生物防治发挥较大作用。但是这些项目都是对三峡水库淹没水位线以上区域的病媒生物现状进行调查监测,未对水库消落区的病媒生物进行监测,不一定能完全准确的反应水库消落带病媒生物的现状及影响。为了能准确了解消落区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及危害,制定相关控制政策,有必要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病媒生物 现状进行监测和研究。
(三)消落区病媒生物控制要未雨绸缪
按照卫生部国务院三峡办印发的《长江三峡水库库底卫生清理规范》要求,重庆市和湖北省对三峡水库各阶段蓄水移民迁移线以下水库库底进行了一次性卫生清理,其中包括对鼠类及类的鼩鼱毒杀。在开展一次性对库底消落区鼠类及 鼩鼱类毒杀之后,未进行常年性病媒生物控制。随着三峡水库的运行,垂直高差达30米的消落区在夏秋季出现,易形成腐败型沼泽地带,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污染物将滞留在消落带上,加上经过半年左右浸泡的泥土不易排水,污染伴着垃圾、杂草,在高温下极易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老鼠也会大量繁殖。而随着每年10月水库蓄水,将迫使消落区的老鼠向水位淹没线以上迁徙,会加重鼠害。2007年6月我国洞庭湖由于围湖造田、湖水水位上涨、未常年开展灭鼠及生态环境破坏等多种原因,暴发了10年以来最大的鼠灾,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内迁,22个区县近800万亩稻田受灾,给洞庭湖地区造成重大损失。洞庭湖涨水与长江三峡水库蓄水有一些相似之处。“人鼠大战,20亿只田鼠大闹洞庭湖”的故事,会不会在长江三峡库区重演,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常年开展三峡水库消落区病媒生物控制迫在眉捷,应未雨绸缪。
二、研究的目标
(一)全面准确掌握消落区病媒生物的现状。主要包话:鼠密度分布、鼠种构成,鼠体蚤调查,鼠标本鼠疫血清学检测,出血热抗体检测,钩体病检测;蚊蝇的种类、分布、密度。
(二)建立长效监测网络,定期进行鼠情监测和鼠灾评估,建立鼠灾预警机制,避免或减少大规模鼠灾发生。
(三)提出综合控制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药物适口性、敏感性试验,筛选出灭杀药效可靠的化学灭杀药物,每年定期开展病媒生物控制。
(四)建立消落区病媒生物控制经费保障机制和药品储备机制。保证常年开展病媒生物控制及应对突发大规模病媒生物灾害的经费及药品。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摸清三峡水库消落区及淹没水位线以上1公里内主要鼠害的发生规律。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黄毛鼠、鼩鼱及其他鼠类的形态特征、鼠种组成、繁殖特征,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年龄结构,密度分布、迁徙情况及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鼠血清标本鼠疫抗体检测,鼠肺鼠肾滤纸条标本出血热病原及抗体检测,鼠肾标本钩体病原分离培养及检测。
(二)掌握主要病媒蚊虫蝇的种群密度、分布特征及滋生地等影响因素。包括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滞喙库蚊、中 华按蚊、骚扰阿蚊的种群及密度。
(三)组建消落区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包括监测点的设臵布局,制定监测技术规范,建立监测数据库(含种群特征、密度、年龄结构等。建立主要病媒生物种群数量预测模型,不断提高三峡水库消落区主要病媒生物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预报的准确率,预防和减少大规模灾害发生。
(四)制定综合治理技术操作规程。包括不同杀鼠剂防治不同鼠种药效试验,不同饵料毒饵毒杀不同鼠种试验研究,蚊蝇对灭杀药物的耐受试验,各类病媒生物不同防治时期研究,制定综合治理技术操作规程,建立综合防制体系。
(五)开展综合防制成本研究。包括防制人员经费、药品经费、交通工具、防制专业设备、应急药品储备等费用,探索和建立防制经费保障机制。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
采用现场调查法,药敏试验法,综合分析法,及按《全国媒介生物监测方案》密度监测法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本项目研究时间共5年,从2008年起至2013年止。
(一)搞好课题研究前期准备(2008年)
深入调查研究,拟定课题设计方案,广泛征求意见,通过专家评审,申报科研课题,落实科研经费,制定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组建研究班子,明确和培训监测调查人员落实职责任务。
(二)开展病媒生物调查(2008年至2013年)
1、监测点的设臵:与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项目监测点相同,在9个区县19个乡镇设臵38个监测点。即:渝北区洛碛镇,涪陵区李渡镇、南沱镇,丰都县三合镇、高家镇,忠县复兴镇,石宝镇,万州区壤渡镇、新田镇、龙都街道办事处、高梁镇,云阳县盘石镇、高阳镇,奉节县的白帝镇、康乐镇,巫山县大昌镇、南陵乡,开县汉丰镇、渠口镇。每个乡镇分消落区(175米立水位线以内)及距水库淹没线1公里以内各设臵一个监测点。
2、监测时间:在2008年至2013年开展,鼠情监测:消落区监测点每年5、7、9月每月开展一次,距水库淹没水位1公里以内监测点每年1、3、4、5、7、9、11每月监测一次。蚊蝇监测:消落区及距水库淹没线1公里以内监测点在每年5、6、7、8、9月每月上下旬各监测一次,监测工作在天黑前(黄昏)1-1.5小时进行。
3、监测方法:鼠情监测:采用鼠夹法,消落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每次监测至少布300个鼠夹;距水库淹没线1公里以内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每次监测室内至少布200个鼠夹、室外布300个鼠夹。蚊蝇监测:采用灯诱法或人工2小时法,消落区监测点每次个监测点至少监测20处,每处间隔不少于20米;距水库淹没线1公里以内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每次监测住房10间、畜圈10间,每间间隔不少于10米,室外 监测10处,每处间隔不少于20米。
(三)进行综合防制(2009年——2012年)完成不同药物灭杀相关病媒生物的药敏性研究,制定综合控制技术规范,每年定期开展病媒生物控制。
(四)建立病媒生物控制数据库及预测模型(2013年)运用获得的大量监测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规范化处理,建成三峡水库消落区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库,筛选对种群数量预测有价值的相关因子,建成三峡水库消落区病媒生物种群数量预测模型。完善病媒生物控制预警机制。
五、课题预期成果
1、制定三峡水库消落区病媒生物控制方案
2、出台三峡水库消落区病媒生物控制技术规范。
3、建成三峡水库消落区病媒生物数据库。
4、建立三峡水库消落区病媒生物种群数量预测模型。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研究课题领导小组,由市爱卫办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疾控中心负责人任副组长,市爱卫办、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市疾控中心、有关区县爱卫办专家为成员。课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现场调查组。办公室设在市爱卫办内,市爱卫办专家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课题修改、审定、评估、立项报批,制定方案,组织实施,信息集散,统筹协调等工作。现场调查组 由各相关区县爱卫办牵头,区县疾控中心组织实施,负责按要求进行病媒生物的现状监测及调查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经费概算
项目研究总经费1075万元,其中2008年240万,2009年—2013年每年205万元,分项预算:现场调查、监测924万元,其它经费151万元,预算项目清单:
1、监测设备费1075万元。①鼠夹38个点×400个鼠夹×2次/年换×5年×20.00/个=304万元②诱蚊灯:38个点×30个/点×5年×50.00/个=57万元
2、现场调查人工费:38个点×8个工×100/个×12次/年×5年=182.4万元
3、现场调查交通费:38个点×400元/天×2天×12次/年×5年=182.4万元
4、现场调查打印资料费:38个点×1000元/点×5年=19万元
5、现场调查会议费:9个县×1万元/年×5年=45万元
6、检验费:9个县×3万元/年×5年=135万元
7、项目会议费(讨论评估、协作等)验收10万元×5年=50万元
8、项目课题组工作经费(含差旅费)10万元/年×5年=50万元
9、课题专题研究经费:5万元/年×5年=25万元
10、课题药敏试验经费:5万元
11、建立监测数据库资料总经费:20万元
奉节县爱卫办
二OO八年六月十日
第三篇:###水库管理暂行办法
***水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库管理,确保水库大坝安全、水库运行安全,强化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保障城乡饮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东省实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所有水库的管理和保护。
第三条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水库的行政主管机关,具体负责全县水 库工程统一监管和保护工作;各水库管理机构为水库具体管理单位,具体承担各水库的保护管理职责。
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办必须将水库管理和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采取措施保护饮用水源不受污染。同时,在水库库区周围培育植被、涵养水源、保护水质,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县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乡(镇)人民政府编制城乡发展规划涉及水库的,应当征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库环境和水库工程设施安全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水库环境、破坏水库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 水库保护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统一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工程管护
第六条 水库工程包括:大坝、供水洞、放水洞、入库泵站、水库引水渠、供水水厂及水库管理范围内的水利设施。
第七条 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的划定。水库管理范围:水库截渗沟外2.0米以内。
水库保护范围:水库截渗沟外2.0米至200米以内区域。水库建设已经征用的土地或水利工程确权界定为水库土地的范围属水库工程管理范围。国家征用或确权范围以外50米以内属水库工程保护范围。
水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前款划定的范围,在重点地段设立水库管理和保护标志。
第八条 水库和水库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及其附着物属国家所有,使用权归水库管理单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水库及水库工程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及附着物权属不变。
第九条 为保护水库工程安全,严格禁止下列活动:
(一)在水库及工程管理范围内取土、建筑、修坟、修路、放牧、垦殖、铲草、倾倒垃圾等;
(二)在水库及工程保护范围内爆破、打井、挖洞、开沟、建窑、堆放或排放污染物等;
(三)在坝顶上行驶履带车辆和载重量十吨以上的车辆;
(四)在水库内毒鱼、炸鱼、电鱼、捕猎水禽等活动;
(五)毁坏水库大坝、工程观测设施、水文设施、防汛设施、输变电设施、供水设施及水库照明、交通等附属设施;
(六)擅自直接从水库内提水、引水;
(七)非水库管理人员开启、关闭水库水利设备;
(八)其他影响水库工程安全与正常运行的行为。
第十条 因建设工程确需占用水库管理范围内土地的,应当经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报有关部门批准。
修筑道路、铺设管线等需要破渠、穿渠、穿越水库供水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书面答复。
在水库管理、保护范围内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工程竣工验收应当邀请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第十一条 确需在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水库保护范围内爆破、打井、取土的,应当经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二条 水库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水库工程设施进行安全监测,发现危及水库安全的隐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立即报告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达不到标准或者损坏的工程设施,应当及时进行抢修、养护、加固或者更新。
第十三条 每年汛期来临之前,水库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水库工程现状制定水库防汛预案及水库控制运用计划,并按规定报请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汛期内,要严格执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库控制运用计划,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改变的必须征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三章 水体保护
第十四条 为了保护水库水体,提高水质,禁止从事下列行为:
(一)向水库及水库引水渠道排放超过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污水;污设置油库及化工类物品库;
(二)向水库及水库引水渠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在水库和水库引水渠内清洗储存过油类或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及各种容器;
(三)在水库和水库引水渠内清洗储存过油类或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及各种容器;
(四)向水库及水库引水渠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及其他废弃物
(五)在水库管理范围内从事规模化畜禽养殖等对水质有污染的养殖业;
(六)在水库内毒鱼、炸鱼、电鱼、捕猎水禽等活动;
(七)游泳、水上训练等水上活动;
(八)在水库保护范围内进行对水质有污染的经营性活动,设置油库 及化工类物品库;
(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五条 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水库水质要求,定期对水库 水质进行监测,对水库保护范围内的污染源实行排污总量控制。总量超标时,应当责令有关单位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
第十六条 在水库保护范围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淋滤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第十七条 以水库工程为依托发展养殖、种植、旅游等多种经营活动的,有关行政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八条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水库水量、水质进行日常监测,并会同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库水质进行评价。
第四章 罚则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照前款规定处以罚款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擅自建设与水库水利工程无关建筑物、构筑物的,按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或者占压面积20元至200元罚款;
(二)擅自爆破、打井、取土、埋坟、挖筑池塘、垦植、放牧的对个人处以200元至500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三)毁坏水利工程、水文观测设施及其他水库设备、设施的,对个人处以300元至5000罚款,对单位处以2000元至10000元罚款;
(四)非水库管理人员开启、关闭水库水利设备的,处以100元至3000元罚款;
(五)擅自从水库提水、引水的,对个人处以100元至100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至10000元罚款,并没收工具、设备;
(六)擅自在坝顶路面上行驶履带车辆和载重量十吨以上车辆的,处以300元至1000元罚款;
(七)设置排污口向水库及引水渠道排污以及在水库管理保护范围内设置油库、化工类物品库的,处以20000元至50000元罚款;
(八)倾倒、堆放垃圾、渣土及其他废弃物的,处10000元以下罚款;
(九)在水体内洗刷车辆或者带污染物器具的,处以1000元至5000元罚款;
(十)从事畜禽养殖、毒鱼、炸鱼、电鱼及捕猎水禽等活动的,处以500元至5000元罚款;
(十一)擅自在水库内游泳、进行水上训练等水上活动的,对个人处以50元至20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十二)利用水面进行养殖时,擅自放养影响水质的品种及不按规定时间捕捞的,处以20000元至50000元罚款。
第二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罚款处罚时,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收据。所罚款项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一条 水库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起刑事责任。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四篇:优化调度三峡水库运行水位,改善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
优化调度三峡水库运行水位,改善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向先文 一、三峡库区消落带概况
水库消落带,即水库的水位涨落带,是指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水库淹没土地露出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为了使三峡水库长期保持大部分有效库容,水库采取了“蓄清排浑”的运行方案,即在每年汛期(6—9月)长江上游来沙量最大之前,将水库水位降至145米,并开闸放水排沙,而在汛期后(10月)开始蓄水,将水位升至最高175米,以拦蓄清水发挥水库效益,这样,在库区两岸就形成了垂直落差达30米、面积近437—446平方千米的巨大消落带。这一巨大消落带分布在湖北省、重庆市所在的26个库区区县,其中,三峡重庆库区消落区面积约306.28平方千米,岸线长达4881.3千米。二、三峡库区消落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江岸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带,对人类活动干扰反应敏感强烈,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等。
1.环境污染。三峡库区消落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如奉节、巫山等三峡核心景区内的消落带,由于库岸坡度较陡,且多为沙岩,夏季水位下降时,垃圾、杂草等污染物基本上能够随水流走,总体危害不大,主要影响是降低了旅游区的景观效果。另一类,则是三峡景区外的其余区县,由于消落带坡度小,地势较为平坦,且多为泥质库岸,环境污染主要存在在这一区域,其形成原因:
一是库区人口密集,水库两岸人类活动频繁,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工业废弃物和废水等,经过消落带直接进入水库污染水体。更为严重的是,在夏季水位下降后,残留在消落带上的垃圾、杂草和低洼地积蓄的污水等,不仅破坏景观,而且在高温下极易产生恶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等。
二是三峡水库冬、夏两季年年蓄退水位,头一年沉淀在消落带内的污染物,又成为第二年水库水质污染物,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三是消落带植被的消失,使三峡库区失去了一道保护屏障。消落带形成之前,生长在库区两岸的植被是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对来自库岸的污染物,特别是对来自农业方面的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拦截和过滤作用。而消落带形成后,这些功能基本丧失,更多的污染物将随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直接进入消落带,经滞留积累和转化进入水库,导致库区富营养化程度加重。
2.生态破坏。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海拔小于200米平缓河谷区的主体部分,曾经是库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自三峡工程全面蓄水形成消落带后,原先的陆生环境变成了冬水夏陆的交替环境,每年水位大幅度地涨落,导致库岸陡坡土层流失、基岩裸露,消落带内的植物在冬水夏陆、反复淹没的环境下很难成活,植被基本消亡,陆生动物也因环境的改变而迁徙。自三峡水库正式蓄水以来,整个消落带的植物种类较以前的陆生环境大为减少,由此产生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脆弱性增强,生物多样性锐减,旅游资源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缓冲带功能减弱等,严重威胁三峡库区的生态景观和生态环境安全。
3.地质灾害。根据国内外水库建设的普遍规律,新建水库蓄水后至高水位初期的3到5年内,将集中产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三峡库区大部分区域地形陡峻,河岸地层稳定性差,加上库区沿岸人多地少、人类活动频繁,本身就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库岸两侧岩石周期性地浸泡在水中,库岸山体吃水比重加大,使两岸坡地稳定性减弱,从而诱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严重威胁库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库区的安全。据统计,自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库区发生的地质灾害灾约70%为突发性的地质灾害;部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点也因受水库水位升降影响而出现灾(险)情,需要及时采取工程处理或搬迁避让措施。一些位于库区沿岸的滑坡和塌岸,即使灾害体上没有人员和房屋,一旦灾害发生,产生涌浪的危险性将对长江航道构成严重威胁。
三、优化调整运行水位,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1.解决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方针。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没有水库的水位落差,就不会产生库区消落带,也就不会产生消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库水位落差越大,消落带面积就越大,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就越严重;反之,水库水位落差越小,消落带面积就越小,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就小。
三峡工程所面临的消落带问题是世界水利史上空前的。消落带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不仅影响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行,而且还将直接影响库区周边二十多个县(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防治。总的来讲,解决三峡库区消落带问题要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的基本方针。在众多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中,优化调整水库运行水位将是最根本、最可行、最有效的措施。
2.优化调整水库限汛水位的积极意义。优化调整三峡水库限汛水位,不仅能够大大缓解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善库区人居环境,而且还会让三峡工程发挥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关专家认为,适当提高三峡水库限汛水位有以下五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有利于维护水库库岸稳定,减少地质灾害。如果将三峡水库限汛水位提高到160米,水库水位落差减少至15米,将会大大减轻水位大幅度涨落对库岸的拉拽作用,从而减少诱发地质灾害的隐患。
二是有利于保护消落区生态环境,改善库周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消落区既是库区重要的生态环境敏感区,也是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将三峡水库限汛水位提高至160米,仅重庆库区的消落区面积就将由现在的306.28平方千米减少至84.16平方千米,有利于保护水库水质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
三是有利于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生态补水的潜能,服务长江中下游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如果将三峡水库限汛水位提高至160米,将大大增加三峡水库的供水量,有利于在枯水期为中下游进行生态补水。
四是有利于促进长江航运功能的充分发挥,拓展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汛期水位降至145米,只相当于过去夏季常年丰都县城的水位,其上游至朝天门的240千米仍然与天然河道一样。如果将三峡水库限汛水位提高至160米,船舶平水可航行至巴南区木洞镇,距朝天门只差约36千米,将大大降低货运成本。五是有利于提高三峡电站发电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如果将三峡水库限汛水位提高至155米以上,初步测算,每年可多发电20亿千瓦小时,相当于增建一个5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73万吨。
3.优化调整水库运行水位的可行性。相关专家认为,适当提高三峡水库汛限水位的可行性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三峡工程初步设计能够满足优化三峡水库运行水位调度的要求。三峡工程在论证阶段充分考虑了外部条件的复杂变化,在工程结构设计上留有余地,具备满足效益拓展所要求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是适当提高汛限水位不影响三峡水库的防洪能力。据测算,三峡水库145米—175米之间约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其中,145米—155米之间库容约为25.4亿立方米,155米—160米之间,库容约为34亿立方米,即145米—160米之间库容仅为59.4亿立方米,而160米—175米之间还有约162亿立方米的库容,占整个库容的73.3%。因此,若将最低水位提高到160米,使消落带落差由现在的30米降至15米,对三峡水库的防洪影响不大,完全具备抵御荆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的能力。
三是近些年长江上游修建的水库增大了防洪库容。1990年三峡工程可研论证时期,宜昌以上长江流域基本无防洪库容,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是按当时的防洪形势确定的。随着国家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大,长江上游干支流一系列控制性水利水电工程陆续兴建和竣工,增大了长江上游防洪库容总量,若通过科学合理地联合调度,可使三峡水库调度效益具备进一步提高的条件。因此,提高三峡水库防洪限汛水位对整个长江流域的防洪抗灾大局影响不大。
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优化调整水库运行水位提供了科技支撑。自三峡工程建设以来,水情预报技术、水电集控技术、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水库管理能力与人员素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为全面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提供了科技支撑。
五是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好于预期,为优化调度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上游干支流水库建设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三峡水库来沙量和水库泥沙淤积情况较设计预期有较大减少,水库有效库容保持时间延长,增加了优化调度的余地。4.优化调整水库运行水位的初步设想。相关专家认为,提高三峡水库限汛水位可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优化调度:在上游现已增加防洪库容26.39亿立方米的情况下,2012年开始可将汛期限汛水位提高到150米,2015年溪落渡、向家坝等水电站建成后,可提高到155米,以后视其效果,逐步提高到160米。
参考文献来自:《华龙网》、《重庆日报》、《三峡都市报》
2012年5月
第五篇:重庆市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重庆市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移民安稳致富,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03‟258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重庆市三峡库区区县(自治县、市)在本辖区内安臵的移民及外迁移民接收县(市)安臵的移民的后期扶持基金项目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指全额或部分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为后期扶持对象(国家规定纳入后期扶持政策范围内的移民)创造移民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开发建设项目。
第四条 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实施实行“政府领导、部门管理、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由市、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移民主管部门综合管理。
第五条 项目管理的原则
——科学决策。项目确定必须遵循移民后期扶持总体规划,充分体现移民意愿。
——分级负责。根据项目的投资建设规模实行分级审查、审批、评估、监管负责制。
——全程管理。对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建设实施、竣工验收、效益评估,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责权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主体为各级移民主管部门,项目实施责任主体为项目法人。
第二章 项目划分与项目责任主体
第六条 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包括扶持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改善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等内容的项目。
(一)重点扶持库区及安臵区农村移民发展生产,用于有市场前景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及乡镇企业等项目;
(二)库区及安臵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
(三)移民特困户生活救济和移民生产技术培训项目;
(四)解决移民搬迁安臵后的有关遗留问题的项目;
(五)经批准的移民后期扶持的其他项目。
第七条 凡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金额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单项工程,均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单一规模小、建设开发类型与开发时期一致但地点分散的种养植(殖)业、改土造地、农村道路、人畜饮水、生活救济、移民就业、小额贷款贴息和技术培训项目等,可以以乡(镇)、街道或村、居委会为单位捆绑作为一个项目。
第八条 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的非生产经营项目,由移民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或委托实施。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的生产经营项目,由项目法人组织实施,并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则办理,履行经济担保、风险抵押、债务偿还等完备的经济法律手续。项目法人的确定由市级移民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办法。
第三章 前期工作与审批程序
第九条 项目前期工作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第十条 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项目应编报独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00万元以下至50万元(含50万元)的项目应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50万元以下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项目,应编报项目实施方案;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0万元以下的项目,应编报项目计划。
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的项目,应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编制单位;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200万元以下的项目,应由移民主管部门委托有资质等级的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
第十一条 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由市级移民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审查后批准;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区县(自治县、市)移民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审查后批准,报市级移民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计划
第十二条 经移民主管部门审批,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方可列入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计划。
第十三条 项目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性质、项目法人、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规模、设计效益、起止年限、投资总额及构成、投资数额、移民受益人数、项目批准文件名称及文号等。
第十四条 项目计划实行逐级编制申报,由市级移民主管部门审批。市级移民主管部门在每年的3月底前商市级财政主管部门后下达编制下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计划建议方案,并提出编制计划的投资方向、原则和投资控制指标。区县(自治县、市)移民主管部门于8月底前上报下项目计划建议方案。市级移民主管部门对项目计划建议方案进行审核和综合平衡后,根据批准的支出预算,下达下的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计划,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五条 项目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确需调整的,应报原审批单位批准。
第五章 项目建设与实施
第十六条 区县(自治县、市)移民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应根据市级移民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并实行项目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
第十七条 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项目,必须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工程竣工验收制;使用后期扶持基金100万元以下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项目,按现行移民工程项目管理的规定实施管理和监督。
第十八条 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的单位,应按《重庆市三峡工程库区移民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项目档案。
第六章 财务管理
第十九条 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计划资金实行预决算制度。区县(自治县、市)移民主管部门应配合区县(自治县、市)财政主管部门根据下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预计分配情况编制下支出预算,于8月底前报市级财政主管部门和市级移民主管部门。市级财政主管部门和市级移民主管部门审定后,于9月底前报财政部和国务院三峡办审批。区县(自治县、市)移民主管部门按批准的支出预算按季度向区县(自治县、市)财政主管部门提出拨款申请,区县(自治县、市)财政主管部门将资金拨付到区县(自治县、市)移民主管部门,由区县(自治县、市)移民主管部门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到项目单位。
区县(自治县、市)移民主管部门应在终了30日内配合区县(自治县、市)财政主管部门编制上财务决算,并于次年2月底前报送市级财政主管部门和市级移民主管部门,市级财政主管部门和市级移民主管部门审定后,于次年3月底前报财政部和国务院三峡办审批。
第二十条 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当年未完工程的结转资金下年继续使用,已完工项目的节余资金、停建项目资金和1年内未开工项目的资金重新报批后使用。
第二十一条 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管理经费参照移民搬迁安臵项目有关财务规定执行。
第七章 项目验收与评估
第二十二条 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建成后均应实行竣工验收,其中使用后期扶持基金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项目由市级移民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验收,使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区县(自治县、市)移民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验收。其项目竣工验收办法由市级移民主管部门另行制定。第二十三条 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重点项目工程验收运行1年后,应由移民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效益评估。
第八章 监督与处罚
第二十四条 移民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管理的监督检查,凡违反本办法及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暂停项目计划执行、工程停工、追回项目资金等处罚,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移交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单位应接受移民、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或逃避。
第二十六条 严格实行项目法人代表离任审计制度。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法人代表的离任审计由移民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未经审计或经审计发现法人代表在项目实施任职期间有重大问题和审计整改工作未完成的,项目法人代表不得离任和办理离任手续。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重庆市移民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关于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意见
【法规标题】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关于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意见
【颁布单位】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发文字号】国三峡委发办字[2004]13号 【颁布时间】2004-3-22 【失效时间】
【全文】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关于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意见
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峡工程移民自1993年正式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库区各级政府、广大移民干部和移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移民搬迁安臵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移民搬迁后,由于生产条件、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农村生产安臵条件亟待改善;库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就业压力大;移民群众生产技能差;部分移民中的弱势群体及特困户需要救助;等等。为确保三峡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的实现,加强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下简称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十分必要,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及《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就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三峡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峡工程实施开发性移民方针的具体实践,是增强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能力,提高移民安臵质量,保证移民稳定致富的有效措施。库区各级党委、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和增强移民创业就业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增加移民收入、改善移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开展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要坚持实行开发性后期扶持方针,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努力调整农村产业、产品结构,扩大就业门路,使移民尽快达到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促进库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领导,切实履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职责 按照三峡移民工作“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三峡建委办公室、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要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工作。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移民管理等有关部门编制《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并予以审核批准,切实将后期扶持资金落实到项目;各区县人民政府依据批准的后期扶持规划,组织实施三峡移民后期扶持项目。
库区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领导,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人,落实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并从组织保障、资金筹集、工作措施上加大对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力度;要落实有关移民后期扶持的政策和制度,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保证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加大后期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动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顺利开展。
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编制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是合理使用资金,把有限的资金落实到对移民的生活救助和生产扶持项目上,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是监督检查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施的依据。
编制移民后期扶持规划,要坚持以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为基础,结合国家及当地政府对三峡库区移民经济发展的其他扶持资金统筹使用的原则;坚持以移民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坚持以扶持库区农村移民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手段、开发生产项目、发展移民家庭经济、移民技能培训为重点,确保移民户受益的原则;坚持实行项目管理、分阶段规划、按实施、科学决策的原则;坚持注重生产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的主要内容:
农村移民的后期扶持重点:一是农村移民生产开发项目。重点是扶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移民户能直接受益的种植业、林果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销业、旅游业等生产项目及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二是农村移民基础设施及公益项目。扶持重点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库周道路(机耕道、人行道、下河道、渡口、小码头)、生活用电及公益性项目。三是移民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及技术服务项目。主要是通过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使移民掌握一定的适用技术;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开展农业技术服务。
城镇移民的后期扶持重点是城镇新址占地移民、纯居民和下岗职工的家庭经营项目。着重培训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就业能力,扶持创业的条件和手段。
移民特困户的扶持:对那些暂时尚未落实生产安臵,而生活发生困难的移民要给予生活救助,并帮助其发展生产和就业。
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后靠安臵农村移民生产安臵落实,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搬迁前的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移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技术培训,使大多数青壮年劳力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特困户有基本生活保障;城镇移民生产安臵落实,生活达到或超过搬迁前的水平。
《三峡移民后期扶持的规划大纲》由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自行编制。
四、采取综合措施,合理有效地统筹使用各专项资金
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移民后期扶持措施,主要是国家从三峡电站的电价收入中提取一定资金设立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三峡电站投产后缴纳的税款依法留给地方部分、国家安排的基本农田及水利专项资金、社会各方面的对口支援资金,生态农业开发、耕地占用税返还资金,除此之外,还应包括用于库区的退耕还林、以工代赈、扶贫及国债资金等。
库区各级政府要在国家和地方各专项资金管理程序不变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关于后期扶持工作“统筹规划,落实资金,突出重点,形成合力”的要求,合理统筹使用这些资金,形成资金合力。
三峡电站投产后缴纳的税款依法留给地方部分,要重点用于三峡库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保护三峡水库的生态安全,改善移民生产条件,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继续安排好水利专项资金,切实用于三峡库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得用于库区以外的项目;要切实将返还后的耕地占用税用于农村移民的生产安臵补助,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国债和扶贫等资金,加强对移民安臵区的人蓄饮水、节水灌溉、农村公路、农网、农村沼气等小型工程以及农村扶贫工程的建设。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引导企业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进行互惠互利的经济项目合作,为三峡库区发展增加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继续加强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教育,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移民个人投资、投劳,以主人翁的精神建设文明富裕家园。
五、加强管理,确保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最佳效益
按照《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家和地方其他专项资金的有关规定,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实行项目管理。确定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要保证移民享受项目收益,并充分考虑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一定规模的生产开发和公益性项目的实施,要坚持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于后期扶持基金与其它资金结合使用的项目,要明确责任和产权;要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以确保后期扶持项目的最佳效益。
要切实加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资金管理,及时将资金按计划落实到项目使用单位。项目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自行调整具体项目。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时,应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方能实施。
要严格后期扶持项目档案的管理,建立后期扶持项目统计制度,定期向上级移民主管部门报送后期扶持项目统计报表,加强对后期扶持项目开发建成后的竣工验收,并建立后期扶持效果的监测评价制度。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另行制定。
六、做好配套服务,积极引导和扶持移民就业
湖北省、重庆市要领导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基层各级政府做好技术服务的组织工作,做好移民开发性生产规划、生产项目论证,加强生产技术服务,切实解决生产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建立与移民产业开发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开拓市场,搞好产品流通,使千家万户移民融入其中;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移民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移民的就业能力。大力帮助移民进城务工。
库区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广开就业门路,解决劳动力出路问题和增加移民收入,积极引导和扶持移民就业。
七、加强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移民后期扶持监督体系
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行全过程监测、评价和监督制度。各级财政、审计、监察和移民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对于挤占、挪用、截留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行为,要依纪依法查处。接收安臵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省市,参照本意见,结合本省市实际,做好外迁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二00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湖南省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基金财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以下简称“扶持基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移民安臵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财政部《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03‟258号),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南省境内接收三峡外迁移民安臵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移民管理机构。
第三条 扶持基金系政府性基金,属中央政府非税收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和《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的规定,按“资金到县、责任到县”的原则,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财政部门和移民管理机构共同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移民管理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财务、财务制度,做好扶持基金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第二章 预算和计划管理
第四条 财政部和国务院三峡办安排给我省的扶持基金,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移民开发局按接收安臵的三峡移民人数安排资金,由省财政厅全额拨付到有关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拨付到三峡移民所在县(市、区)。
第五条 扶持基金实行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接收三峡移民的县(市、区)移民管理机构会同财政部门编制扶持基金使用计划,经市移民管理机构和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省移民开发局和省财政厅共同审查,省财政厅会同省移民开发局根据审查后的扶持基金使用计划,编制下支出预算,并于每年9月底前将预算报送财政部和国务院三峡办。
第六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移民开发局根据财政部下达的支出预算额度,及时将扶持项目预算上报财政部。待财政部下达扶持基金后,及时下达扶持基金到有关市、县(市、区),有关市、县(市、区)必须严格按批准的扶持基金项目预算使用扶持基金,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须按原程序报批。
扶持基金年终结余可结转下继续使用。
第三章 支出管理
第七条 扶持基金专项用于扶持三峡安臵区移民生产、生活、改善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具体使用范围包括:
(一)重点扶持三峡移民发展生产,用于有市场前景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乡镇企业及旅游业等项目;
(二)移民安臵点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三)特困户生活救济;
(四)对移民进行以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
(五)解决三峡移民搬迁安臵后的遗留问题;
(六)经财政部批准的用于移民后期扶持的其他支出。
第八条 扶持基金按项目安排使用,具体由接收三峡移民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移民管理机构按省财政厅、省移民局编制的预算,结合国家及当地政府对三峡库区移民的扶持政策按项目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第九条 扶持基金原则上按以下比例使用:生产开发50%,基础设施建设30%,特困移民救济10%,生产技能培训10%。
第十条 扶持基金安排用于生产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必须按照《湖南省水库移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湘移发„1999‟12号)的有关规定做好前期工作,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等有关规定,对完工项目进行决算审计,并及时办理竣工决算。
第十一条 扶持基金安排用于生产技能培训的,其主要内容和范围包括移民生产开发和就业等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引进推广、科技示范培训等。
第十二条 扶持基金项目由县(市、区)移民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县(市、区)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
第十三条 项目款的审批、支付程序:
(一)由施工单位根据项目进度向县级移民管理机构的项目管理部门提出项目资金申请(填写申请表,申请表见附件);
(二)项目管理部门审核签具意见后交本单位会计部门,会计人员根据项目计划、合同规定和项目进度审核后送单位负责人审定。施工单位根据已审定的申请表开具合法凭据,交由移民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批;
(三)县级移民管理机构根据经以上程序签批的申请表和合法凭据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资金拨付。
第十四条 发给移民个人的特困救济款、生产开发奖励款,经由县级移民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由移民户主本人到移民机构签字领取,他人不得代领。
第十五条 每年终了后的40日内,县(市、区)移民管理机构应当会同财政部门编制上扶持基金财务决算,报市级移民管理机构和财政部门汇总,市级汇总后将汇总报表并附县级报表和本级报表于2月底前报送省移民开发局和省财政厅,省移民开发局和省财政厅汇总后,由省财政厅于3月底前报送财政部和国务院三峡办。
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应按程序及时拨付扶持基金,不得故意拖延拨款时间。
第四章 检查和监督
第十六条 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必须主动接受移民的监督。县(市、区)移民管理机构在编制扶持基金使用计划前要充分征求移民的意见,编制扶持基金财务决算后要及时向移民通报计划完成情况。
第十七条 各级移民管理机构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监控机制,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和上级移民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扶持基金的使用单位应接受财政、审计、移民和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或逃避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由财政部门责令改正,暂停拨付或停止拨付扶持基金,直至其错误得到纠正为止。拒不改正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处理。
(一)未经财政部门和移民部门批准随意开设扶持基金账户的;
(二)不按规定及时报送财政报表和资料的;
(三)在各级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和上级移民管理机构检查中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没有落实整改措施的;
(四)无正当理由滞留移民资金,影响移民工程建成或影响移民生产生活的;
(五)未经财政部门和移民管理机构批准擅自变更移民资金支持项目和项目预算的;
(六)不按规定进行工程招投标、签订承包合同及办理工程验收和决算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理;并提请行政主管部门对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将扶持基金用于平衡各级财政预算的;
(二)贪污、挪用、截留扶持基金的;
(三)编造虚假项目骗取扶持基金的;
(四)因管理、监督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
(五)其他违纪违法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对本办法未尽事宜,可参照财政部《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的管理办法》(财企„2003‟258号)及我省后期扶持基金财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