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阜阳市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若干政策规定
阜阳市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若干政策规定
2012-2-23 10:37:13 admin
阜政发〔2012〕8号
关于印发阜阳市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阜阳市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若干政策规定》已经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一二年二月二日
阜阳市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若干政策规定
第一条 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促进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通过上市做大、做优、做强,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对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金融服务的意见》(皖政〔2009〕59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11〕56号)等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注册地在我市的拟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分为上市后备、改制、辅导期及申报上市四类企业。
上市后备企业是指生产经营和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发展前景好,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较为规范,基本符合上市要求,且有在近3年内运作上市设想及初步方案的企业。
改制企业是指上市条件基本成熟,正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与有企业上市执业资格的券商和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签订改制上市协议的企业。
辅导期企业是指已与保荐人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并处于辅导状态的企业。
申报上市企业是指已在安徽证监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处于编制发行上市申报材料或等待证监会受理申报材料阶段的企业。
拟上市企业采取企业申报、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上市办)确认的办法产生。
第三条 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的原则,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扶持奖励政策的激励效应,引导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募集发展资金,扩大企业规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条 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重点是:推动企业分批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培育拟上市企业群体;坚持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多渠道上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借壳、并购等方式实现上市。
第五条 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原则和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企业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坚持“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梯度推进工作思路。
第六条 对拟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在财政税收上予以扶持:
(一)企业在整体改制或变更为股份公司时,因财务核算等原因造成上市障碍,有关部门要主动沟通协调,积极支持企业的资本运作。在审计评估后,净资产增值部分应补缴的所得税和因上市要求规范税收政策而对以前年度应补缴的增值税和所得税,以及需要对土地、房产、车船等产权过户而产生的营业税、契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等,征缴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受益财政按照等额补贴,全部补助企业用于生产发展。
(二)改制、辅导企业在争取上市期间支付的有关上市前期费用,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可以计入当年经营成本,不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由市县两级财政共同分担,上市培训费用由市财政全额负担;期间,年纳税额环比增速超过15%的,超过部分的地方留成,由同级受益财政补贴给改制后的企业。补贴期限至上市止,原则上不超过3年。
(三)改制、辅导企业进行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资产重组行为在利润分配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财政留成部分按等额补贴的办法,由同级受益财政全额补贴纳税人。
(四)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上市过程中,以不动产或无形资产作价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方利润分配并与接受方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税务部门不征收营业税。
(五)对股份制改造成功、与保荐机构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在安徽证监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的申报上市企业,属于市属企业的,市政府给予300万元的补助;上市成功的,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属于县(市、区)属企业的,市政府给予100万元的补助;上市成功的,市政府给予50万元的奖励。
对通过在海外上市、借壳上市等方式上市成功,并把上市企业注册地迁入阜阳,属于市属企业的,市政府给予200万元的奖励;属于县(市、区)企业的,市政府给予100万元的奖励。
(六)企业实现上市后,年纳税额环比增速超过15%的,对超出部分,上市当年按地方财政留成部分的全额,第二年按地方财政留成部分的50%,由同级受益财政对企业予以奖励。
(七)上市中小企业成功实施再融资,属于市属企业的,市政府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属于县(市、区)属企业的,市政府给予不低于50万元的奖励。
(八)设立企业上市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 对拟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在用地上予以扶持:
(一)企业所需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土地使用计划指标,并及时报批,保障企业项目用地。需依法征收集体土地的,在符合规划并确保农民各项补偿到位的前提下,对企业缴纳的税收,由同级受益财政按地方留成部分对企业予以补贴。
(二)企业按上市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原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如不改变用地性质,补缴土地出让金后可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其中,工业项目用地价格按照我市工业用地基准价格执行。
第八条 企业因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规范要求,需通过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对资产进行并购重组的,其存量资产转让过户中涉及工商税务变更登记、房地产及水、电、通讯等设施过户、资产转让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凡政策规定能够免收的一律予以免收,不能免收的按政策规定下限执行。
第九条 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农委、科技局等部门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优先安排或向国家、省申报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和国债项目补助资金,优先向国家、省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第十条 企业因上市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原按政策规定未享受完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保留。
第十一条 对新增上市企业的县(市、区)政府和市开发区管委会,每实现1户企业上市,由市政府奖励其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0万元,给予市主管部门5万元和相关部门一定的奖励。
第十二条 成立阜阳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扶持企业上市政策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拟上市企业应向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上市工作计划报告,并作出上市承诺。拟上市企业在提交上市计划报告并做出上市承诺后,方可享受上述鼓励扶持政策。
对因自身原因停止上市步伐的企业,或上市成功后所募集资金投入我市低于50%的企业,经市上市办会同相关部门确认,停止执行上述鼓励扶持政策。已按本规定享受的利益,企业必须及时退还财政。
任何单位、企业、个人不得以欺骗手段骗取资金支持,一经发现,全额追回资金,并取消其2年内申请政府各类支持的资格。
第十三条 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到的特殊问题由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
第十四条 各县、市、区政府可参照本规定,制定本辖区鼓励扶持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市政府金融办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关于进一步加快颍州现代商贸物流业发
展 的实施意见(试行)
商贸物流产业是连接产需、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为进一步加快我区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夯实基础,提升档次,扩大辐射,形成规模,增强商贸物流产业与工业、农业的关联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牢固树立“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大产业”的理念,依托现有基础,着眼未来发展,立足阜城中心区,扎实开展商贸物流四年提升行动,进一步实施阜城商贸物流西移战略,不断完善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激活商贸物流市场,构筑现代商贸物流体系,逐步把颍州打造成为辐射皖北、乃至全国的商贸物流集散地。
二、目标任务
到2012 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00万美元以上,商贸物流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50%以上。启动商贸物流产业“124488”行动计划,即培育1个核心商圈、建设2个物流园区、建成4个大型购物中心、4个四星级以上酒店、构筑8大专业市场、打造8条特色专业街,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制度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贸物流体系,商贸物流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现代化。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产业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颍州经济开发区、颍州工贸园的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设计商贸物流框架体系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安排商贸物流产业建设规模、结构布局。尽快编制颍州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环境生态和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趋势,制定导向目录、准入标准、扶持政策。
(二)培育核心商圈。放大颍州作为中心城区的政治、经济、信息、文化等优势,以“清河路、一道河路、中南大道”组成“两横一纵”城市主干道路为框架,着力打造5平方公里范围的核心商圈、中央商务区。在该区域内,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方式,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建设大型购物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星级宾馆、高档品牌专卖店、大型专业市场,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配套,名店云集,名品荟萃的高档次商贸物流聚集区。吸引世界500强、零售业巨头入驻该区,鼓励大型商务集团、高科技企业总部入驻,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向楼宇要效益,向空间求发展,提高科技电子信息聚集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同时,大力扶持以现代服务为特征的金融保险、信息商务、现代传媒、公关策划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以法律公证、资产评估、信用担保、会计核算为主要形式的中介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三)建设物流园区。按照节约资源、集成功能、合理定位的要求,利用高速公路出口、阜阳机场、阜阳港三十里铺作业区等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依托已经规划建设的颍州经济开发区、颍州工贸园,在“一区一园”内切块、配套、预留商贸物流发展用地,布局两个物流配送园区。集中力量培育一批为制造业、专业市场和都市经济服务的运输、仓储、转运、加工配送型的第三方单一物流企业落户园区,促进各种物流资源和物流要素向园区集聚,提高物资配送能力和辐射能力,提升现代商贸服务水平。
(四)做强专业市场。依托城区向西、向南发展的机遇,按照“城郊大市场,城内大商场”的总体思路,在扶持、提升、规范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规律、准确定位、加大扶持、精心维护,调整充实一批、巩固提高一批、规划发展一批。在阜颍路、阜临路沿线培育八个专业市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机械电子配件、农副产品、家居家具、建筑建材、五金交电等专业市场。进一步发挥专业市场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积极做好市场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结合的大文章,引导专业市场逐步转向由单纯的商品销售、货物批发发展成为“市场带加工、市场带基地、市场带运输”的良性轨道。
(五)规范专业街区。按照“政府规划、市场运作,规模经营、特色突出,重点推进、打造品牌”的原则,加快推进特色商业街建设。采取灯饰亮化、牌匾规范、特色景观、灯光夜市等方式,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商品特色、经营特色、建筑特色、人文特色,形成一街一品、一街一貌的强势板块,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打造颍州的商贸文化名片。进一步规范中南大道全国知名餐饮连锁店、左岸酒吧一条街,文峰路地方特色小吃街,清河东路休闲娱乐一条街、永昌路建筑建材一条街等8条专业街。
(六)提升产业水平。积极推进传统仓储向物流配送基地、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引导中小型企业剥离自身的物流功能,使用社会力量,降低运营成本,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引导发展货运代理、物流信息服务、联运等新型物流业态。进一步规范商贸物流企业的交易场所、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商贸物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电子商务水平。
(七)完善网络体系。按照“便民、为民、利民”的宗旨,有效整合城乡经营网点资源,加快城乡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在城区。重点发展新型零售业态,加快发展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社区超市、社区购物中心。积极发展专业性强的家电、食品、建材等专业连锁超市。重视发展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形式。在农村。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商贸物流服务企业向乡镇、农村连锁延伸,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建设,不断提高连锁配送经营的比重。逐步建立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集生活消费品和农资销售,以及农副产品收购为一体的农村经营网络。
四、扶持政策
(一)设立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区财政设立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形象提升、核心商圈打造、业态调整升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经费等,对重点商贸物流项目给予有关扶持奖励,支持商贸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凡在我区新投资物流配送中心、大型购物中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旅游景点建设、四星级以上酒店(含四星)等服务业项目并在颍州区注册的,享受颍州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2009年起,对新建成的商贸物流企业,凡年成交额首次达到1亿元、3亿元、5亿元以上并形成一定税收的专业市场,一次性分别奖励企业1万元、2万元、3万元;凡年商品销售额首次达到5000万元、1亿元、2亿元以上并形成一定税收的商场、超市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企业1万元、2万元、3万元;凡年餐饮营业额首次达到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以上并形成一定税收的餐饮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企业1万元、2万元、3万元。对发展业绩突出,品牌效益明显,进入国家级、省级同行业前列,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商贸物流企业,采取奖励、贴息等方式进行重点扶持,对获得市、省、国家商务部门评定的优秀、示范商贸物流企业并形成税收的分别奖励0.5万元、5万元、10万元。对企业经营收入和利税总额排在全区前10名的企业,授予年度“优秀商贸物流企业”称号,对为全区商贸物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负责人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
(三)创建特色专业街区。凡符合规划要求新建、改建的商业特色街(区),验收合格后,运作正常的,奖励牵头单位2万元,被评为省级商业特色街的再奖励牵头单位2万元。
(四)鼓励发展行业协会。鼓励组建商贸物流服务业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对经民政部门批准注册,会员活动正常开展的行业协会,每年给予0.5-1万元经费补助。
(五)鼓励企业出口创汇。对年出口在100万美元以上并形成税收的企业进行奖励。每完成100万美元,给予企业法人奖励1万元人民币(此项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元)。
(六)大力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要积极做好企业总部和楼宇企业的引进和服务工作,鼓励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优惠政策具体按照《颍州区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扶持办法(试行)》执行。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颍州区现代商贸物流工作指挥部负责对全区商贸物流经济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完善指挥部工作机制,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协调交流机制、互动机制、日常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各负其职,共同推进我区商贸物流经济的发展。建立领导、部门联系商贸物流企业工作制度,联席领导负责具体协调和解决商贸物流企业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形成齐抓共促的良好局面。建立商贸物流经济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将商贸物流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对乡镇、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二)优化经济环境,营造发展氛围。商务主管部门要牵头负责,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市场监测调控工作,建立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数据库,完善市场信息快速反应系统,提高生产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预警和调控能力。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发改委、工商、公安、国税、地税、土地、市容等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增加办事透明度,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咨询服务,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诚信教育,完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商贸物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发展合力,营造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附则
(一)本意见所述扶持政策仅适用于税收归属颍州区的各类企业。
(二)本意见所述扶持政策由颍州区现代商贸物流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颍州区发展总部、楼宇经济扶持办法
(2009年8月7日颍州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为加快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际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的总部、区域性营运总部、分支机构(销售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或办事处等)和具有上述总部性质的落户我区实行总部核算的企业。
第二条 本办法涉及的总部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企业入驻且在本区内注册工商、税务登记证照; 2.企业为新设立登记企业或新迁入本辖区并办理变更登记的企业;
3.企业入驻后,应遵守国家和省市区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诚实守信、依法纳税;
4.企业应作出书面承诺,承诺“自营运后五年之内不得迁出本辖区,否则,自动放弃奖励资格,并退回已取得的全部奖励补助资金”。
第三条 对于新设立的企业总部或符合扶持条件的企业,根据行业和总部企业自身的特点,主要以奖金、补贴等不同方式给予扶持,采取“从高原则”,若企业同时符合区政府若干奖励扶持政策时,根据具体情况按企业受益最多的项目给予扶持,不重复奖励。
第四条 总部经济奖励政策。
1.税收实现奖。凡属本办法规定的新设或新迁入本辖区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总部企业,五年内其年度缴纳税收地方实得部分(不含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下同),前三年按30%、后两年按20%从区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中奖励企业。符合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从其规定。
2.税收增收奖。凡属本办法规定的新设或新迁入本辖区、当年纳税额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且年纳税增幅20%及以上的总部企业可享受税收增收奖,从企业入驻第二年起,连续三年按企业年度缴纳税收地方实得的(标准同上)超上年部分的10%对企业奖励。
3.重点企业奖。对当年国际500强、国内200强,且符合本款第一项奖励条件的总部企业,其奖励幅度提高5个百分点。
第五条 楼宇经济奖励政策。
1.商务楼宇(房屋)的招商主体,通过招商引进企业入驻本商务楼宇(房屋)的,企业入驻第一年度缴纳税收地方实得(标准同上)100万元及以上的,按企业年度缴纳税收地方实得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
2.积极鼓励商务楼宇(房屋)招商主体打造产业聚集的专业商务楼宇。对符合本区商务规划发展导向,同类型企业入驻率达70%及以上,商务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1万平方米、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专业商务楼宇,分别一次性给予招商主体2万元、3万元、5万元奖励。
3.本奖励仅对商务楼宇(房屋)的产权所有人、物业管理机构或招商中介机构其中之一的招商主体进行奖励兑现,不多头进行奖励。
第六条 对原有不享受新办企业扶持的总部企业,其新迁入或增设并在本区注册纳税的运营机构新增税收部分享受本办法优惠政策。
第七条 兑现办法。
颍州区招商部门会同税务、财政部门对符合奖励政策的企业或招商主体的工商、税务登记材料、税收缴纳情况等资料进行审核签证,报区政府审批后执行。
第八条 本奖励办法与省、市、区其它奖励不重复兑现。第九条 新设或新迁址是指在颍州区工商局注册登记。第十条 本办法由区财政局负责解释。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颍州区发展工业产业扶持办法
(2009年8月7日颍州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设立促进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1.每年将促进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重点扶持工业企业扩大投资、产业升级、做大规模、科技创新、质量兴企、人才引进、总部迁建、上市融资等。
二、鼓励企业做大规模
2.按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500万元、2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2亿元五个档次,当年分别一次性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0.5万元、1万元、3万元、5万元、10万元奖励(含市奖励部分,下同)。3.对首次上市融资的,上市当年一次性奖励企业50万元。
三、鼓励企业提高效益
4.对规模工业企业年纳税增幅达20%、30%、40%、50%及以上的,按新增税收地方实得部分(不含教育费附加、城建税,下同)的3%、5%、8%、10%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
5.对企业年销售收入连续两年分别超过5000万元和1亿元,并在本区年实际缴纳税收(不含减、免、抵、退税部分,下同)分别达到300万元和600万元以上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一辆价格不超过10万元和20万元的轿车或奖金。企业年销售收入连续两年分别超过5亿元和10亿元,并在本区年实际缴纳税收分别达到3000万元和6000万元以上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一辆价格不超过100万元和200万元的高级轿车或奖金。
四、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6.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或同级别研究中心的,当年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30万元、20万元。
7.对被评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且年纳税额达到500万元、200万元及以上的,一次性奖励企业20万元、10万元。8.对荣获国家、省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当年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15万元、10万元、5万元,10万元、5万元、3万元。
五、鼓励企业质量兴企
9.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安徽名牌产品证书的,当年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30万元、20万元。
10.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获得认可并实施的,当年每项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20万元、15万元、10万元。
11.对首次通过ISO9000、ISO14000和ISO/TS16949等质量管理认证的,每通过一项,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3000元。
12.对获得全国质量奖、安徽省质量奖的,当年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5万元。
六、鼓励企业引进人才
13.对与本区内企业签订三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高级技师等高级职称的,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第二年起,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次年1月申报办理上一年度补助,补助期限为三年,每人只享受一次。
七、鼓励企业组建集团和设立总部 14.支持本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联合在我区注册组建企业集团,支持区外企业在本区注册成立总部,设立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总部在本区纳税的,对企业总部年实际缴纳税收扣除总部在本区生产企业年实际缴纳税收后的地方实得部分,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标准按照《颍州区发展总部、楼宇经济扶持办法》执行。
八、鼓励投资工业项目
15.对阜阳市辖区内投资人在本区新投资工业项目,投资规模2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100万元/亩的,比照颍州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执行。
16.对区属工业企业扩建、技改新增2000万元以上(不含各级政府投资部分)投资新生成的税收,比照颍州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
九、其他
17.享受本扶持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必须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目录中的鼓励和允许发展类。单位土地实际缴纳税收低于1万元/亩标准或当年有严重侵权、涉税犯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节能环保不达标、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企业,不得享受本扶持政策。
18.对企业同一事项涉及多项奖励或同时符合省市区奖励政策的,按就高不就低、不重复享受的原则执行,但享受的奖励额不能高出该企业在我区实际缴纳税收地方实得部分的30%。
19.此前本区出台的有关政策如与本政策不符的,以本政策为准。国家、省、市出台的政策,按有关文件执行。
20.本办法由区经委、区财政局负责解释。21.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企业挂牌上市的若干意见
霍政〔2014〕8号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企业挂牌上市的
若 干 意 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济开发区、高桥湾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企业:
为鼓励和引导我县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根据“企业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基本原则,在全县范围形成“以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为重点,新三板为支撑,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基础”的企业挂牌上市格局,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我县企业挂牌上市提出如下意见。
一、确定挂牌上市培育对象 列为我县挂牌上市培育对象的条件:
—1—
注册地和纳税登记地在我县,符合新三板等场外市场挂牌要求和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要求;主营业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鼓励发展类产业;在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具有创新型、成长型、科技型,信用情况良好,有挂牌上市需求,并已制定详细的挂牌上市工作计划的企业。
凡符合挂牌上市培育条件的企业,由企业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基础资料,经县金融办(上市办)审核,报县挂牌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二、扶持政策
(一)降低挂牌上市成本
1、挂牌上市企业涉及土地使用证、房产证、车船使用证、供电计划指标、资质等级、自有工业产权等变更过户时,涉及本级权限内收费项目一律按最低标准收取,能够免收的一律免收。
2、挂牌上市培育对象申请政府预算内的各类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节能减排以及产业化等专项资金,凡符合条件的,各有关部门优先予以安排。
3、挂牌上市培育对象引进的人才,按照现有人才引进政策优先给予落户、子女就学、住房等政策。
4、挂牌上市培育对象确因企业挂牌上市需要,而补缴或因土地、房产评估增值而增加的企业所得税,本级留成部分全额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2—
5、挂牌上市培育对象在成功挂牌上市后,自挂牌上市之日起三年内,公司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地方财力实得部分按30%奖励给企业,按现行财政结算体制执行,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扶持挂牌上市公司发展,但不得同时享受招商引资的税收奖励。
6、在异地“买壳”或“借壳”(A股、H股等)上市,并在县内注册,且纳税地点在本县的企业,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7、县外企业将注册地迁至我县开展挂牌工作,且纳税地点在我县,对成功挂牌的企业,除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外,再给予20万奖励。
8、挂牌上市培育对象其他政策性事项,由县政府按“一事一议”方式协调解决。
(二)实施挂牌上市奖励
1、县政府设立“县企业挂牌上市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改制挂牌上市,专项资金不少于300万元,当年不足部分由县财政列支,结余部分转下年使用,主要用于我县拟挂牌上市企业培训、宣传推介、中介费用补贴、挂牌上市奖励和工作经费等。
2、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成功发行股票上市的以及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县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140万元。
3、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4、企业股改成功并在安徽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或上海股
—3—
权托管交易中心E板等其他场外市场成功挂牌,一次性奖励30万元。未股改在安徽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托管或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板等其他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给予挂牌企业中介费用实际发生额50%的补助。对以上企业成功挂牌后,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本县生产性、经营性项目(房地产项目除外)建设的,按照募集资金的2‰一次性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50万元,但不得同时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5、对第一、二、三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除享受上述100万元奖励资金外,另行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对第一、二、三家在其他场外市场成功挂牌的股份制企业,另行分别奖励15万元、10万元和5万元。
6、企业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转至新三板挂牌和从新三板转至创业板、中小板、主板等成功上市(含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可按第2、3条政策执行,补发剩余奖励资金,重复部分不再考虑。
7、为激励县金融办(上市办)推进全县直接融资工作,在场内市场和新三板每成功上市或挂牌一家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在其他场外市场每挂牌一家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
8、上述奖励资金从企业挂牌上市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包含省、市奖励资金。项目的补助和奖励,由挂牌上市企业提出申请,经县金融办(上市办)初审,报县企业挂牌上市 —4—
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企业挂牌上市工作由县企业挂牌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期研究解决企业挂牌上市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县金融办(上市办)、经信委要扎实做好企业挂牌上市的具体工作。各乡镇、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挂牌上市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全面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工作。
(二)加快工作推进。县金融办(上市办)要筛选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建立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库,各乡镇、开发区要对照挂牌上市后备企业的目标任务,对辖区内企业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掌握企业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专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搞好对接,全面落实目标任务;对入库的后备企业实行一对一跟踪、一对一帮扶,及时帮助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企业成功挂牌上市。
(三)建立绿色通道。县挂牌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协调推进挂牌上市工作。支持并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妥善处理,以减轻企业负担。因历史原因,企业部分权证不全的房产和土地,在符合建设、用地规划、工程质量要求等条件,且没有权属纠纷的情况下,准予按程序依法补办用地、规划、房产等相关手续。县有关部门要积
—5—
极给予支持,及时出具相关证明文件,努力创造优惠政策条件,帮助企业降低挂牌上市成本,提供优质服务。
四、其他事项
(一)挂牌上市培育对象在申请享受相关扶持政策时,应书面承诺不得主动退出挂牌上市程序,否则将如数补齐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所减免的费用;成功挂牌上市的企业在申请相关奖励时,应书面承诺不得外迁,否则将全额退回其在挂牌上市过程中享受的各项补助及奖励,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二)本《意见》由县金融办(上市办)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并随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原XX号文件同时废止。
2014年1月14日
—6—
第三篇:昆政办〔2011〕148号关于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实施办法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鼓励 和扶持企业上市实施办法的通知
昆政办〔2011〕14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各直属机构: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关于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调动我市企业上市积极性,加快企业境内外上市步伐,促进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力量,推动昆明经济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适用范围
第一条本实施办法适用注册地在昆明市辖区内的拟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分为:上市后备、改制、辅导期及申报上市四类企业。
上市后备企业:是指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稳定发展,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强,成长性良好;工商、税务、环保等审批手续齐全、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按时、依法、足额纳税,在地区或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公司治理较为规范;基本符合上市条件,且有初步上市计划的企业。
改制企业:是指上市条件基本成熟,正进行股改,并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订了股票发行上市前规范运作协议的企业。
辅导期企业:是指已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订了股票发行上市前规范运作协
议,并在云南证监局接受辅导的企业。
申报上市企业:是指已通过云南证监局辅导验收,处于编制发行上市申报材料或等待证监会受理申报材料阶段的企业。
拟上市企业采取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推荐,企业申报,市上市办确认的办法产生。
第二章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及目标
第二条扶持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的原则,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扶持奖励政策的激励促进效应,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募集发展资金,扩大企业规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条扶持企业上市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培育拟上市企业群体;积极推动企业分层分批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多渠道上市。
第四条扶持企业上市工作的目标是: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梯度推进,多渠道、多形式推动企业上市,力争全市每年有1~2家企业上市,争取用2—3年时间,使我市中小企业上市数比现在增加50%以上。
第五条加快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加强企业资源调研,把符合条件且有上市意愿、成长潜力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及时补充到“后备资源库”;筛选更多有资质、信誉好的中介机构进入“专业机构库”;加快建立由金融、证券、法律、财务等方面专业人才组成的“专家库”。“十二五”期间,每年从在我市辖区内注册的企业中确定5~10户企业进入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名单,保持每年60户以上的拟上市企业后备队伍。
第三章扶持政策
第六条对拟上市企业在财税政策上予以扶持。
给予拟上市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扶持,其中上市前期费用扶持不超过400万元;上市成功,且募集资金投于我市的企业给予经营领导班子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
一、给予上市前期费用扶持。按照企业上市不同阶段,对经审查确认公布并
进入上市程序的企业(与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签订股票发行上市前规范运作协议并进入上市实质操作阶段的拟上市企业),以定额报账的方式,按企业与中介机构实际支付的50%比例定额报账,给予前期费用补助,具体补贴办法如下:
(一)企业与三方中介机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签订股票发行上市前规范运作协议,并产生实际支付、进入上市实质阶段的,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二)企业进入省证监局辅导备案的,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150万元;
(三)企业向中国证监会申报材料并获得受理的,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150万元。
二、给予企业成功上市奖励。对上市成功,且募集资金投于我市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在中小板、创业板和主板首发上市的企业给予企业经营领导班子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
三、实施股改纳税补助。
(一)拟上市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因审计调账、资产评估增值而补交的税款(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按规定征收,其中地方留成部分,按预算级次,由地方财政以项目补助形式全额返还给企业;
(二)拟上市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因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和个人股东分红而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规定征收,其中地方留成部分,按预算级次,由地方财政以项目补助形式全额返还给企业;
(三)拟上市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企业需要通过股份制改造或重组上市,并入拟上市企业的资产在调整股权、划转资产时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的,对因此增加的税费按规定征收,其中地方留成部分,按预算级次,由地方财政以项目补助形式全额返还给企业。
四、实施股改规费优惠。
(一)后备企业改制涉及产权变更过户且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的,可直接变更企业名称,免交除工本费以外的其他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项目一律按规定的最低收费标准征收;
(二)因历史原因未办理产权证且无争议的,依法办理报件手续后补齐产权
证并列入企业资产。
五、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政策规定能够免收的一律予以免收,不能免收的按政策规定下限执行。
六、我市新型工业化资金、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向重点培育的拟上市企业倾斜,推动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企业优质高效发展。
第七条对拟上市企业在土地政策上予以扶持。市国土和土储部门在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我市重点培育上市企业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对土地的实际需求,合理制定产业发展土地供应计划;开展土地供应“招拍挂”工作时,积极组织已改制上市和重点培育上市企业参与;现有产业集聚园区及各种存量调整产业用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已改制上市及重点培育上市企业进驻;对企业上市过程中所需建设用地,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及时报批,保障企业用地。
第四章工作机制
第八条组织机构。各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制定企业上市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具体负责做好辖区内拟上市企业的筛选、扶持、协调、服务工作。
第九条建立“一企一议”议事制度。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应向市上市办书面报告,遇到困难问题可提出书面申请。市上市办根据企业申请,报领导小组组长,召开专题会议,采取一企一议的办法为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第十条强化公共服务。各有关部门对上市后备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登记、报审过程中需出具的各种相关证明材料、审批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主动服务,简化审批程序;上市后备企业办理相关审批事项,由企业提供相关材料,市上市办及相关部门派员专门协助办理;各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要主动服务,协助拟改制上市企业明晰股权(产权),协助配合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
第十一条工作程序。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市上市办提出享受鼓励政策的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市上市办召集上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初审后,按资金申报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二条享受上市扶持政策的企业应按季度向市上市办提交上市工作报
告,上市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时要实时报告市上市办。鼓励实力强、信誉好的中介服务机构落户昆明,共同推动我市企业上市。
第十三条建立上市补助约束机制。对企业争取上市期间享受的项目补助,因自身原因停止上市或迁址市外的企业,应立即停止执行优惠政策,退还已享受优惠政策所获得的补助资金;对弄虚作假,套取上市补助资金的,一经查实,全额收缴补助资金,并取消企业各种政策性扶持及评优评先资格,直至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第五章考核与奖励
第十四条考核。把推动中小企业上市工作目标统一纳入市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及目标督查管理,制定各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工作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在考核内,对完成目标责任的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给予奖励;对因工作不到位,影响辖区内中小企业上市工作进展的,由市政府按目标督查的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奖励。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每实现一户企业上市,市财政奖励其领导班子50万元;对在企业上市过程中贡献突出的市级有关部门,奖励10到50万元。把企业上市募集到的资金作为招商引资工作实绩,纳入相关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以及市级部门的招商引资考核数。鼓励各级、各有关部门强化政策措施和工作力度,推动上市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六章其他
第十六条为支持企业采取多种渠道上市融资,本实施办法除支持企业国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外,在其他证券市场上市并将公司注册地迁回昆明市辖区的,可参照本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本实施办法与鼓励上市其他相关政策不一致的,以较优政策执行。
第十七条各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参照本实施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八条本实施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
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
一、投资领域
(一)外商(含港、澳、台商,下同)及其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在本市投资和经营,不受行业、控股比例、投资形式、经营类别和年限限制,但国家另有规定除外。鼓励外商在本市投资农业、水利、生态、交通、能源、市政、环保、矿产、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高新技术和传统企业改造项目,以及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二、审 批
(二)外商独资和外商与非国有经济合资合作以及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且不需政府综合平衡建设条件、对环境不造成破坏的鼓励类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行申报备案制;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并符合前述条件的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报批。
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且符合国务院批准下发《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规定的项目,其合营合同、企业章程由重庆市外经贸委审批,报外经贸部备案。
三、工商登记
(三)外商投资鼓励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行确定投资形式,并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经营与上述设施相关联的其他企业或服务事业,实行综合经营。
(四)支持内外资产相互转换、重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相互转换按变更登记处理,免收开业登记费。
(五)重点项目和注册资本在2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其企业名称可使用行业中的大类或概括性的行业用语。外商购并内资企业可重新申请企业名称,或继续使用原企业名称。
(六)外商以带资承包、租赁、参股等方式对内资企业投资,或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再合营或再投资开办新的法人企业,外资比例达到25%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四、税 收
(七)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减按24%的税率征收。其中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获利起,第1-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和限制乙类项目及经国家批准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3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属于技术、知识密集型项目,外商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且回收投资时间长的项目以及能源、交通、港口建设的项目,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重庆北部新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外商投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从获利起,第1-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先进技术企业在依照有关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半后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10%的,按10%征收企业所得税。
(八)外商投资的产品出口企业在国家规定减免税期满后,其出口产品产值占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九)对新办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外商投资企业,企业所得税实行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
(十)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商投入资本或分行由总行拨付营运资金超过1000万美元且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从获利起,第1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2年和第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一)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其来源于我市的股息、利息、租金以及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均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十二)外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40%的税款;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者先进技术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十三)外商投资企业利用荒山、荒坡、荒土(即生荒地)、荒水从事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和生态农业建设项目,从取得收入的当年起免征农业税5年;开发应税农业特产品,从取得收入的当年起免征10年农业特产税。
(十四)从事农业开发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规定的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经税务机关批准,在10年内按应纳税额减征15%-30%的企业所得税。
(十五)对尚未确定使用权的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的外商投资企业,从取得收入的当年起免征5年农业税或免征10年农业特产税。
(十六)对符合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目录的外商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或者在投资总额外利用自有资金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的,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的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十七)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免缴地方所得税。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非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开始获利起,第1至2年免缴地方所得税,第3至5年减半征收地方所得税。
五、国土资源和房产
(十八)外商投资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开发尚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坡、荒土(即生荒地)、荒水,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优质农产品的,可以拍卖、租赁等方式取得50年以内的使用权。
(十九)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农业开发及电站、机场、公路、桥梁、港口、码头、水厂(不含管网部分)、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执行该宗土地级别最低地价。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也可将应收土地收益的50%挂帐,自批准用地之日起6年内付清。涉及新增用地的,按照法定标准下限收取耕地开垦费;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地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二十)从事高等级公路、港口、码头建设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取得公路沿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服务设施、从事公路水路运输的优先权。
(二十一)外商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的生产企业,在不改变中方投资主体前提下,经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可作为国家股本金注入该企业。
(二十二)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经济适用房、广厦工程建设的,享受内资企业的同等待遇。
(二十三)中方企业产权或经营权被境外法人承租并注销中方企业法人资格的,其划拨土地使用权经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批准收回,依照土地审批权限出让或划拨给承租企业使用,由承租方按规定向政府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或场地使用费。
保留中方企业法人资格的全员承租或只租赁中方企业生产经营权的,其土地使用权除按前款规定办理外,也可经有审批权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中方企业出租给承租方,由出租方(或合同约定方)缴纳场地使用费。(二十四)外商投资企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其场地使用费减半征收。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和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电站、机场、公路、桥梁、港口、码头、水厂(不含管网部分)、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免缴场地使用费。
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临时用地的,在6个月内免缴场地使用费。
(二十五)外商投资企业获得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证书,其场(土)地使用费从批准用地之日起免缴3年。
(二十六)在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和省级贫困地区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免缴场(土)地使用费。
(二十七)外商兼并、改造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的,在办理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时,免收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费。
(二十八)鼓励外商(外国企业及其在我国设立的办事处、代表处),按照《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定,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允许外商以独资或者以与中方合作的方式进行非油气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地质调查的,对其调查区域内发现的尚未设置矿业权的矿产地或重要找矿线索区块,优先取得探矿权。
(二十九)外商对其投资勘查并探明的矿产资源,优先取得采矿权,国家禁止勘查开采的除外。允许外商以先进技术或设备参股从事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外商可以购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非油气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非油气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可以依法转让。
(三十)外商可以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定,与内资企业平等竞争,并以招标投标或拍卖等竞争性方式有偿取得矿业权。
(三十一)外商投资企业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除享受国家和本市有关税费优惠外,还可享受以下优惠:
1、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免缴矿业权使用费1年、减半缴纳2年;
2、开采《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的,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5年;
3、开采回收非油气矿产资源主矿种以外的共、伴生矿的,减半缴纳共、伴生矿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4、利用尾矿的,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5、采用国际先进技术使国内现有技术难以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的,减半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3年;
6、通过技术投入使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高于原设计水平或者国家标准的,减半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3年。对高于原设计水平或者国家标准多开采出的矿产品部分,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7、在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和省级贫困地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5年内免缴矿业权使用费,并减半缴纳场地使用费和地方留成部分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8、因不可抗力引起亏损的,可延期缴纳亏损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亦可酌情减收亏损50%以下的矿业权使用费;
9、在划定的勘查区域内,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费用,可作为递延资产从矿产进入开发后的第1年起,5年分期于税前摊销;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少于10年的,在2年内分期于税前摊销。矿产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勘探费用,计入生产成本;
10、自矿床进入开采阶段,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折旧;
11、勘查、开采国家出资形成矿产地的,其应缴纳的矿业权价款按评估确认值的70%缴纳,也可分期缴纳。
六、外汇管理和信贷
(三十二)外商投资企业经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重庆外汇管理部)批准,可在有权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开立外汇帐户。(三十三)境外法人或自然人为筹建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境外法人或自然人的名义凭投资意向书和汇款凭证向重庆外汇管理部申请开立临时外汇帐户,用以存放前期投资款。因特殊需要,该帐户可申请延期使用。
(三十四)外商从外商投资企业所获利润、股息和红利以及外籍、港、澳、台员工工资及其他正当收益的汇出,可持董事会决议、税务证明及相关材料,从其外汇帐户中支付或到指定银行兑付。
(三十五)外商从外商投资企业所获利润为人民币的,经重庆外汇管理部核实,可进行人民币利润再投资,视同外资。外商从其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因清算、股权转让及先行收回投资所得的人民币资金在境内再投资也视同外资。(三十六)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生产所需部分流动资金,我市银行按国内出口生产企业同等对待。
(三十七)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外汇向境内中资银行质押获得人民币贷款,也可向境内中资银行申请外资银行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
七、物资进出口(三十八)生产出口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经海关总署批准,可设立公共保税仓库或保税工厂;经主管地海关批准,可设立备料保税仓库。
(三十九)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共同对进口设备实施检验的,以及对外商投资的资源开发、电站、机场、公路、桥梁、港口、码头、高科技产业、环保产业及出口额达到当年总产值50%以上的企业的进口设备实施检验的,其检验费用按国家规定标准的50%计收。按此计算,检验费用一次超过5000元的部分减按80%计收。
(四十)外商投资项目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限制乙类的,其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海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四十一)加工贸易为复出口项目进口所需不作价设备予以免税;进口生产出口产品所需原辅材料,海关予以保税。
外商投资企业自营产品出口免征出口关税。
(四十二)外商投资企业以投资总额内的资金进口财产,办理价值鉴定时,其财产价值100万美元至500万美元的,鉴定费减按2.5‰计收;5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的,鉴定费减按2‰计收;1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的,鉴定费减按1‰计收。按此计算,鉴定费1次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部分减按80%计收。(四十三)允许外商投资企业自行组织其生产产品出口。其中涉及出口配额或出口许可证的,由企业向有关部门申请解决;属于专营产品的,由有经营权的部门收购或代理出口;委托外贸公司代理出口的,除按协议交纳代理费外,外汇收入全部留给生产企业,用于发展生产。
(四十四)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自用、属于配额管理且为生产所需的物资,指标安排与本市内资企业同等对待。
(四十五)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种子、种苗、种畜、饲料、动植物保护药物,经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疫后,除国家规定外,免领进口许可证,由海关监管,凭企业进出口合同验放。
(四十六)外商投资农业企业进口本企业生产所需的耕作、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其配件和技术,以及外方常驻人员进口合理数量的自用物品,除国家规定的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八、人事劳动
(四十七)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外商投资企业工作,允许其依法流动。(四十八)在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身份、地域、岗位和资历限制,均可申报评审(或报考)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业绩贡献突出者,可根据我市有关破格评审推荐条件申报评定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十九)外商投资企业调入(转入)或借调不同所有制单位的员工,与内资企业同等对待。
(五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面向社会招聘员工,可委托服务机构进行;聘用对象由企业自主确定,人事、劳动部门优先予以办理有关手续。除接受委托的服务机构按规定收取有关中介服务费外,人事、劳动部门不再收取任何管理费。(五十一)外商投资企业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证》时,免收手续费和外国人就业服务管理费。
(五十二)外商投资企业招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研究生,可直接与大中专院校联系,也可委托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代理招聘,并办理相关手续。
九、开发性移民
(五十三)外商投资企业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搬迁企业的收购、兼并、合资、合作,视同移民搬迁企业。
(五十四)外商投资三峡工程库区交通、能源、通信、环保等设施建设,除享受恢复建设部分的优惠政策外,对于扩大部分也享受同等优惠。对恢复建设后的设施出卖一定年限使用权的,优先拨付移民补偿资金。
十、其 它
(五十五)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外销比例除国家有特殊规定之外,由企业自行确定。
(五十六)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水、电、气供应和自用汽车及自带汽车的养路费收费,与内资企业同等对待。
(五十七)外商投资企业改造困难企业并全员接收安置企业员工的,经市政府批准免缴场(土)地使用费。
(五十八)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人员,根据合同规定需要长期居留的,在公安机关办理手续。外商独资或外商与非国有经济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人员因商务活动出国(境),向市公安局申办证照;其余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人员因商务活动出国(境),向市外办申办证照。
(五十九)外商在少数民族地方、国家和省级贫困地方投资农业开发项目享受少数民族地方和贫困地方的优惠政策。(六十)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优惠政策》(重府发[1997]15号)、《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优惠政策补充规定》(渝府发[1998]43号)及《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农业领域的若干优惠政策》(渝府发[1997]77号)即行废止。(重庆市人民政府)
第五篇: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
渝府发〔2001〕14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市政府令第39号),市政府将原《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优惠政策》(重府发〔1997〕15号)、《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优惠政策补充规定》(渝府发〔1998〕43号)及《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农业领域的若干优惠政策》(渝府发〔1997〕77号)汇集整理、修订,同时增加了上述文件出台后国家有关新政策,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新政策,制定了《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并经2001年2月19日市政府第四十四次市长办公会审议原则通过。该规定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新增优惠政策的通知》(渝府发〔2000〕61号)、《重庆市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96号)以及《重庆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西部大开发意见的通知》(渝府发〔2001〕3号)等文件相匹配,形成了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一系列政策规定。现将《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七日
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
一、投资领域
(一)外商(含港、澳、台商,下同)及其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在本市投资和经营,不受行业、控股比例、投资形式、经营类别和年限限制,但国家另有规定除外。鼓励外商在本市投资农业、水利、生态、交通、能源、市政、环保、矿产、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高新技术和传统企业改造项目,以及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二、审批
(二)外商独资和外商与非国有经济合资合作以及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且不需政府综合平衡建设条件、对环境不造成破坏的鼓励类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行申报备案制;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并符合前述条件的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报批。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且符合国务院批准下发《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规定的项目,其合营合同、企业章程由重庆市外经贸委审批,报外经贸部备案。
三、工商登记
(三)外商投资鼓励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行确定投资形式,并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经营与上述设施相关联的其他企业或服务事业,实行综合经营。
(四)支持内外资产相互转换、重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相互转换按变更登记处理,免收开业登记费。
(五)重点项目和注册资本在2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其企业名称可使用行业中的大类或概括性的行业用语。外商购并内资企业可重新申请企业名称,或继续使用原企业名称。
(六)外商以带资承包、租赁、参股等方式对内资企业投资,或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再合营或再投资开办新的法人企业,外资比例达到25%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四、税收
(七)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减按24%的税率征收。其中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获利起,第1-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和限制乙类项目及经国家批准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3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属于技术、知识密集型项目,外商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且回收投资时间长的项目以及能源、交通、港口建设的项目,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重庆北部新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外商投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从获利起,第1-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先进技术企业在依照有关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半后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10%的,按10%征收企业所得税。
(八)外商投资的产品出口企业在国家规定减免税期满后,其出口产品产值占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九)对新办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外商投资企业,企业所得税实行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
(十)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商投入资本或分行由总行拨付营运资金超过1000万美元且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从获利起,第1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2年和第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一)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其来源于我市的股息、利息、租金以及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均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十二)外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40%的税款;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者先进技术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十三)外商投资企业利用荒山、荒坡、荒土(即生荒地)、荒水从事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和生态农业建设项目,从取得收入的当年起免征农业税5年;开发应税农业特产品,从取得收入的当年起免征10年农业特产税。
(十四)从事农业开发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规定的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经税务机关批准,在10年内按应纳税额减征15%-30%的企业所得税。
(十五)对尚未确定使用权的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的外商投资企业,从取得收入的当年起免征5年农业税或免征10年农业特产税。(十六)对符合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目录的外商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或者在投资总额外利用自有资金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的,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的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十七)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免缴地方所得税。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非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开始获利起,第1至2年免缴地方所得税,第3至5年减半征收地方所得税。
五、国土资源和房产(十八)外商投资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开发尚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坡、荒土(即生荒地)、荒水,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优质农产品的,可以拍卖、租赁等方式取得50年以内的使用权。(十九)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农业开发及电站、机场、公路、桥梁、港口、码头、水厂(不含管网部分)、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执行该宗土地级别最低地价。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也可将应收土地收益的50%挂帐,自批准用地之日起6年内付清。涉及新增用地的,按照法定标准下限收取耕地开垦费;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地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二十)从事高等级公路、港口、码头建设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取得公路沿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服务设施、从事公路水路运输的优先权。(二十一)外商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的生产企业,在不改变中方投资主体前提下,经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可作为国家股本金注入该企业。(二十二)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经济适用房、广厦工程建设的,享受内资企业的同等待遇。(二十三)中方企业产权或经营权被境外法人承租并注销中方企业法人资格的,其划拨土地使用权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依照土地审批权限出让或划拨给承租企业使用,由承租方按规定向政府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或场地使用费。保留中方企业法人资格的全员承租或只租赁中方企业生产经营权的,其土地使用权除按前款规定办理外,也可经有审批权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中方企业出租给承租方,由出租方(或合同约定方)缴纳场地使用费。(二十四)外商投资企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其场地使用费减半征收。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和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电站、机场、公路、桥梁、港口、码头、水厂(不含管网部分)、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免缴场地使用费。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临时用地的,在6个月内免缴场地使用费。(二十五)外商投资企业获得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证书,其场(土)地使用费从批准用地之日起免缴3年。(二十六)在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和省级贫困地区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免缴场(土)地使用费。(二十七)外商兼并、改造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的,在办理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时,免收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费。(二十八)鼓励外商(外国企业及其在我国设立的办事处、代表处),按照《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定,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允许外商以独资或者以与中方合作的方式进行非油气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地质调查的,对其调查区域内发现的尚未设置矿业权的矿产地或重要找矿线索区块,优先取得探矿权。(二十九)外商对其投资勘查并探明的矿产资源,优先取得采矿权,国家禁止勘查开采的除外。允许外商以先进技术或设备参股从事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外商可以购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非油气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非油气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可以依法转让。(三十)外商可以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定,与内资企业平等竞争,并以招标投标或拍卖等竞争性方式有偿取得矿业权。(三十一)外商投资企业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除享受国家和本市有关税费优惠外,还可享受以下优惠: 1.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免缴矿业权使用费1年、减半缴纳2年; 2.开采《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的,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5年; 3.开采回收非油气矿产资源主矿种以外的共、伴生矿的,减半缴纳共、伴生矿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4.利用尾矿的,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5.采用国际先进技术使国内现有技术难以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的,减半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3年; 6.通过技术投入使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高于原设计水平或者国家标准的,减半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3年。对高于原设计水平或者国家标准多开采出的矿产品部分,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7.在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和省级贫困地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5年内免缴矿业权使用费,并减半缴纳场地使用费和地方留成部分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8.因不可抗力引起亏损的,可延期缴纳亏损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亦可酌情减收亏损50%以下的矿业权使用费; 9.在划定的勘查区域内,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费用,可作为递延资产从矿产进入开发后的第1年起,5年分期于税前摊销;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少于10年的,在2年内分期于税前摊销。矿产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勘探费用,计入生产成本; 10.自矿床进入开采阶段,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折旧; 11.勘查、开采国家出资形成矿产地的,其应缴纳的矿业权价款按评估确认值的70%缴纳,也可分期缴纳。
六、外汇管理和信贷(三十二)外商投资企业经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重庆外汇管理部)批准,可在有权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开立外汇帐户。(三十三)境外法人或自然人为筹建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境外法人或自然人的名义凭投资意向书和汇款凭证向重庆外汇管理部申请开立临时外汇帐户,用以存放前期投资款。因特殊需要,该帐户可申请延期使用。(三十四)外商从外商投资企业所获利润、股息和红利以及外籍、港、澳、台员工工资及其他正当收益的汇出,可持董事会决议、税务证明及相关材料,从其外汇帐户中支付或到指定银行兑付。(三十五)外商从外商投资企业所获利润为人民币的,经重庆外汇管理部核实,可进行人民币利润再投资,视同外资。外商从其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因清算、股权转让及先行收回投资所得的人民币资金在境内再投资也视同外资。(三十六)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生产所需部分流动资金,我市银行按国内出口生产企业同等对待。(三十七)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外汇向境内中资银行质押获得人民币贷款,也可向境内中资银行申请外资银行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
七、物资进出口(三十八)生产出口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经海关总署批准,可设立公共保税仓库或保税工厂;经主管地海关批准,可设立备料保税仓库。(三十九)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共同对进口设备实施检验的,以及对外商投资的资源开发、电站、机场、公路、桥梁、港口、码头、高科技产业、环保产业及出口额达到当年总产值50%以上的企业的进口设备实施检验的,其检验费用按国家规定标准的50%计收。按此计算,检验费用一次超过5000元的部分减按80%计收。(四十)外商投资项目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限制乙类的,其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海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四十一)加工贸易为复出口项目进口所需不作价设备予以免税;进口生产出口产品所需原辅材料,海关予以保税。外商投资企业自营产品出口免征出口关税。(四十二)外商投资企业以投资总额内的资金进口财产,办理价值鉴定时,其财产价值100万美元至500万美元的,鉴定费减按2.5‰计收;5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的,鉴定费减按2‰计收;1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的,鉴定费减按1‰计收。按此计算,鉴定费1次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部分减按80%计收。(四十三)允许外商投资企业自行组织其生产产品出口。其中涉及出口配额或出口许可证的,由企业向有关部门申请解决;属于专营产品的,由有经营权的部门收购或代理出口;委托外贸公司代理出口的,除按协议交纳代理费外,外汇收入全部留给生产企业,用于发展生产。(四十四)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自用、属于配额管理且为生产所需的物资,指标安排与本市内资企业同等对待。(四十五)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种子、种苗、种畜、饲料、动植物保护药物,经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疫后,除国家规定外,免领进口许可证,由海关监管,凭企业进出口合同验放。(四十六)外商投资农业企业进口本企业生产所需的耕作、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其配件和技术,以及外方常驻人员进口合理数量的自用物品,除国家规定的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八、人事劳动(四十七)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外商投资企业工作,允许其依法流动。(四十八)在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身份、地域、岗位和资历限制,均可申报评审(或报考)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业绩贡献突出者,可根据我市有关破格评审推荐条件申报评定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四十九)外商投资企业调入(转入)或借调不同所有制单位的员工,与内资企业同等对待。(五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面向社会招聘员工,可委托服务机构进行;聘用对象由企业自主确定,人事、劳动部门优先予以办理有关手续。除接受委托的服务机构按规定收取有关中介服务费外,人事、劳动部门不再收取任何管理费。(五十一)外商投资企业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证》时,免收手续费和外国人就业服务管理费。(五十二)外商投资企业招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研究生,可直接与大中专院校联系,也可委托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代理招聘,并办理相关手续。
九、开发性移民(五十三)外商投资企业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搬迁企业的收购、兼并、合资、合作,视同移民搬迁企业。(五十四)外商投资三峡工程库区交通、能源、通信、环保等设施建设,除享受恢复建设部分的优惠政策外,对于扩大部分也享受同等优惠。对恢复建设后的设施出卖一定年限使用权的,优先拨付移民补偿资金。
十、其它(五十五)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外销比例除国家有特殊规定之外,由企业自行确定。(五十六)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水、电、气供应和自用汽车及自带汽车的养路费收费,与内资企业同等对待。(五十七)外商投资企业改造困难企业并全员接收安置企业员工的,经市政府批准免缴场(土)地使用费。(五十八)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人员,根据合同规定需要长期居留的,在公安机关办理手续。外商独资或外商与非国有经济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人员因商务活动出国(境),向市公安局申办证照;其余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人员因商务活动出国(境),向市外办申办证照。(五十九)外商在少数民族地方、国家和省级贫困地方投资农业开发项目享受少数民族地方和贫困地方的优惠政策。(六十)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优惠政策》(重府发〔1997〕15号)、《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优惠政策补充规定》(渝府发〔1998〕43号)及《重庆市鼓励外商投资农业领域的若干优惠政策》(渝府发〔1997〕77号)即行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