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醉科工作制度大全
岗位责任制度
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7、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8、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9、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10、术毕写麻醉后医嘱及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术前访视会诊讨论制度
1、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
2、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和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
3、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ASA评级,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麻醉前医嘱。
4、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
5、向病人家属介绍病情和麻醉有关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家属或患者本人签字手续。
6、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
7、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
8、麻醉前讨论在科主任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医务科汇报备案,并记载入病程录内和通知经治医师。
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1、以病人为中心,经常开诊医疗安全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以质量、效率、效益为目标,提高麻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药品管理,保持设备的完好率。
3、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充分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
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严格查对制度。用药后的安瓿(或瓶、袋)应保留之手术结束,以便查对。
5、各种麻醉气体(氧气)钢瓶颜色规范,标志醒目,分类分区存放。连接和使用前必须查对,严访查对。
6、坚持执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各级麻醉人员职责,努力提高麻醉成功率,降低意外和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7、手术结束后麻醉者应护送病人至病房或麻醉恢复室(PACU)。
交接班制度
1、遵守“接班不到,当班不走”的原则,特别是危重病人正处于危险中不交班,应协同处理,直致病情稳定。
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准确有序进行。
3、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分钟到科室进行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明确交班内容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不允许背靠背或电话交班。
4、交接内容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监测和输液输血,抢救气管插管用品的功能,管理药品等。
5、接班者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药品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阅。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接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术后访视制度
1、一般应在术后24小时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随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加强随访,以了解麻醉后医嘱执行情况和有关麻醉并发症等。
2、将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必要时在病程录上记述。
3、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
4、发现麻醉后严重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吸取教训,并向医务科报告。
5、如发现麻醉意外、事故、差错按医疗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论坛公告:新青年麻醉考试中心上线,助考中高级职称考试!(←点击查看详情)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1、遇有疑难危重病例,由科主任主持,组织全科进行认真讨论,订出麻醉方案和并发症或意外的防范措施。
2、讨论前必须作好准备,由负责医师介绍病情,提出麻醉方案。
3、对讨论情况要作好详细记录,并有资料上交医务科。
4、参加手术科室组织的术前讨论会,应从麻醉学科角度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详细记录,回科后作汇报。
5、危重病人(包括术中病情恶变者)应组织术后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
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
1、由专人负责麻醉用具的请领、保管。
2、在每个病人进行麻醉操作前后,麻醉者均应用肥皂或消毒剂及流水洗手。入手术室前应按规定着装。
3、麻醉机、回路、抽吸设备等处理:
⑴每个病人麻醉结束后,所有可废弃的物料如吸痰管、气管导管、牙垫、螺纹管等一次性用品,应按感染质控管理要求处理,不能废弃的物品如呼吸囊、双腔导管待应用流水冲洗后放入薰箱进行消毒。⑵所有不废弃的金属器具应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⑶咽喉镜在每次使用后,用水及消毒液冲洗,酒精擦净,遇有传染病者,必须用消毒水浸泡。检查电源处于备用状态。⑷麻醉结束后用去污剂抹洗麻醉机、手推车、监护仪等。
4、椎管内及局部阻滞设备处理:
⑴ 使用一次性穿刺包,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包装完整情况,及消毒标志,不合格者应更换。
⑵ 硬膜外导管、连接器、注射器等使用后应废弃不用。
5、药物及液体:
⑴ 一般来说,麻醉科使用的药物大多是单剂量,如一病人未用完原则上应废弃不再使用。⑵ 静脉输液的液体及输液管、针头输液完毕应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⑶ 二氧化碳吸收剂钠石灰,当不再有化学活性时,应废弃。容器在使用前用清洁剂浸泡后再用水冲洗,然后放在架子上晾干。清洁容器应放回麻醉机。
6、隔离的结核病人、乙肝病人等按规定特殊处理,尽量选用一次性用品。
7、物品定期作细菌培养,并把报告单粘贴在执行记录本内,超标者应分析寻找原因及时纠正。
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经常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加强麻醉科全体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和安全意识。
2、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并进行奖罚。
3、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不论施行何种麻醉都要求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四落实。熟悉紧急用品的位置、熟练掌握气管内插管等应急能力和心肺脑复苏技术。
4、凡遇危重疑难病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要亲临第一线,负责医师要密切观察病情并随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严格查对制度,熟悉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用药需二人核对药品、浓度、剂量。熟练掌握麻醉机、呼吸机及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和具备正确判断伪差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6、使用易燃麻醉药品时,严防起火爆炸。室内各种气体钢瓶要有醒目标记,用后空瓶应移出手术间并挂牌表明。接触病人的电器设备严防漏电。
7、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是新开展的技术,应加强管理,要有相应的质量和安全保证制度,不断总结经验,确保病人安全和止痛效果。
8、凡发生重大事件,应在24小时内报告所属市(地)麻醉质控中心,一周内书面报告省麻醉质控中心
药品管理制度
1、麻醉中消耗的药品,于麻醉结束当日,由麻醉科医师书写处方,专人领取或录入电脑统一管理。
2、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按有关管理办理执行。
3、麻醉药品包括PET片类,可卡因类如哌替啶、吗啡、芬太尼等实行“六专”(专人、专柜、专锁、专册、专处方、专交班)管理,班班交接,定期清点。(专册:包括病人姓名、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用量、残药处理等)。
4、抢救用药定量并按规定地点和顺序放置,保证供应。及时补充消耗药品和清理过期失效药品。
5、麻醉药品不得外借,其他药品外借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业务学习制度
1、平时以自学为主。每月定期进行小讲课一次。并作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名单和主要内容等。并定期考核。
2、使用新技术、新药品时应首先通过有关部门认可,并认真组织学习,包括管理、适应症、使用方法、副作用、并发症与意外处理等应急措施,同时要有书面材料。
3、疑难危重病例麻醉后和发生并发症意外的病例,应认真组织讨论,提高理论技术水平。
4、阅读国内外麻醉专业杂志,关注相关学科杂志。
5、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岗位培训、继续教学、参观学习、进修等,不断更新知识。
6、按不同职称规定每年撰写论文。
活动公告:做任务得积分和权限(新手奖励计划)(←点击查看详情)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3、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4、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1)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5、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活动公告:论坛高级会员群开放,欢迎申请!(←点击查看详情)
麻醉质控制度
1、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
2、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3、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规章制度和工作质量保证。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4、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量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
5、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真正做到问题已调查清楚,当事人已接受教训,整改措施已完全落实,思想认识已得到提高;
6、提高麻醉前小结和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7、科室成立室内质控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按照质控标准,完成质量监控任务,并将麻醉质量管理作为奖金分配的重要指标。
-恶性高热处理对策
1、定义:恶性高热(MH)是一种家族遗传性骨骼肌疾病,当与诱发因素作用时发生骨骼肌异常,且以高代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综合征。
2、诱发因素:主要是全麻时麻醉药物激发,以氟烷和司可林多见。以小儿多见,男性多发于女性。
3、病理生理:
(1)高热的原因:受诱发因素激发后,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急剧上升,并引起代谢性连锁反应,使肌肉中高能磷酸盐储备大量消耗,迅速水解,产生高热;导致骨骼肌高代谢状态,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显著增加---血中乳酸大量增加,乳酸在肝脏内降解和儿茶酚胺进一步升高促进肌糖原分解。
(2)肌细胞中钙离子大量释放,导致肌肉痉挛性收缩、僵硬。(3)高热和酸中毒进一步使肌细胞通透性增加,使钾、钙和一些生物活性酶从肌细胞中逸出----酸中毒、缺氧、高热、高钾血症----心、肝、肾、神经系统继发严重的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1)骨骼肌异常:最初见于咬肌痉挛强直(插管困难),直至扩展到全身肌肉痉挛,肌松药不能缓解。伴随spo2下降,气道压力增加。(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体温急剧升高:骨骼肌代谢大致二氧化碳和体温升高(达到41度以上),呈持续性,出汗多。钠石灰罐温度升高而烫手。
(3)皮肤改变:呈大理石花纹状、发暗、温度升高,出汗。(4)血清电解质改变:钾离子升高,钙离子先高后低(后因转移至细胞内而致)。
(5)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增快,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先升高后期下降。
(6)血液改变:可出现溶血、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酶学改变: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均升高(GOT)。
(8)尿液改变:有肌红蛋白尿、少尿甚至短时间内无尿。(9)血气分析: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呼吸性与代谢性酸中毒。(10)实验室检查:尿中出现肌红蛋白尿,最可靠的方法是将肌肉组织浸泡于氟烷、司可林、咖啡因中可见肌肉过度收缩。
(11)晚期表现:凝血功能异常、急性肺水肿、肌红蛋白尿、左心衰、惊厥、甚至昏迷及肾功衰。
5、治疗处理:
(1)立即停用吸入性全麻药和司可林,暂停手术。
(2)更换麻醉机的管道和钠石灰罐,用纯氧过度通气,排除二氧化碳,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气的变化。(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输注5%碳酸氢钠溶液2-4mg/kg,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
(4)降温:酒精擦浴、冰袋、冰盐水洗胃或灌肠、反复腹腔冰盐水冲洗,静脉输冰盐水,必要时用体外循环降温。体温要求降至38度左右停止降温。
(5)纠正高钾血症,用30%Glu50ml+胰岛素10单位静脉输入,禁用钙剂。
(6)纠正心律失常:可选用利多卡因(目前已证实利多增加肌质网钙离子的释放作用很微弱)。普鲁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3-8mg/kg静脉滴注)有一定的预防心律失常和治疗作用。必要时强心(西地兰—强心、减慢心率)和血管活性药物运用。
(7)补充血容量,补偿转移到受损肌肉中的液体丢失。(8)监测尿量,补液、利尿,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9)尽早输注特效对抗药物:丹曲林(2.5mg/kg),机制是通过抑制网内钙离子的释放,在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水平上发挥作用,使骨骼肌松弛。(目前国内罕有此药)
(10)加强DIC和肾功衰的预防和治疗,运用较大剂量的激素类(地米和氢考)
(11)加强监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凝血动能检查、支持治疗、预防感染。
(12)该病死亡率高,约70-80%,患者多半死于DIC、高热复发和循环衰竭。
过敏反应处理对策
临床麻醉中,约1/4000个病人会发生“变态”反应。过 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各其发生的免疫机理不同,但发生后的临床症状和处理,完全一样。1)过敏反应,在组织内的巨大细胞或血液内的嗜碱粒细胞表面,如具有免疫球蛋白的抗体,只要一遇上抗原(例如某些静脉麻药),两者立刻结合在一起,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就能激活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释出组织胺、白细胞三烯(过去称此为“超敏反应的缓慢反应物质)、前列腺素及激肽。这些反应物质能引起人体的支气管痉挛、血管扩张,并使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至于巨细胞及嗜碱细胞表面的抗体产生,是过去曾接触过具有抗原特性的外来物质,从而产生抗体,再遇似物质就能引出过敏反应(这就是所谓的”交叉致敏)。
2)类过敏反应,此类反应,与过敏反应不同,是由于外来物质(主要是静脉麻药)与肥大接触后,是肥大细胞错认而未通过免疫的中间过程,就直接释出组织胺。所以,这类反应毋需经历初次接触而生成抗体、再次接触即成过敏的免疫步骤。其次,这种反应只有肥大细胞参与,而且也只释出组织胺。这就是与过敏反应的相异之处。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3)超敏反应的症状,不管是过敏反应还是类过敏反应统称为“超敏反应”。它们的临床症状,却完全相同: a)荨麻疹。
b)面部浮肿;喉头水肿;喉痉挛。c)心率增速;低血压。
d)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或心血管虚脱。死亡,都由此两种原因。单纯从症状区分类反应,较为困难。[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4)哪些麻药能引起“超敏反应”?下述麻醉药物,曾有过引发过敏反应或类过敏、甚至两类反应同时出现的报道: a)巴比妥类;依托咪酯及异丙酚。
b)司可林及管箭毒,是最易引发的两种;此外,茄位明(亦称加拉碘铵)、二甲管箭毒、潘可罗宁、阿屈可林、万可罗宁、杜什氯铵及美维松。
c)可台因、杜冷丁、吗啡及芬太尼。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xiexiebang.com
d)局麻药中的普鲁卡因、为可疑的超敏反应药物,但无肯定结论。e)不少与病人接触的橡胶制品,如面罩、麻醉机皮管、橡胶手套、注射器、输液管道,甚至输入液体,都可能对病人具有引发超敏的反应的作用,应加重视。
反应的出现,多较快,龙其静脉注入麻药,注入后几分钟内,即可发生。橡胶制品,则较慢。
5)如何处理 处理要求快而有效。重点在:脱离致敏源并作积极的症状治疗。
a)立即停用引发反应的药物;如怀疑为手套或注射器等应加撤换、停用。
b)手术暂停,对反应严重的病人,甚至应加速手术的结束。
c)喉痉挛或喉水肿,可致气道堵塞,须立刻面罩纯氧吸入或辅助压入。必要时,作气管插管(紧急情况,气道已堵住,即刻气管切开);有呼吸衰竭现象时,应作机械通气。d)出现血压下降,静脉注入肾上腺素50~100ug(将肾上腺1mg用生理盐水9ml相混合,则每ml液内含肾上腺素100ug),随即静脉点滴肾上腺素(5%葡萄糖500ml内,加入肾上腺素1mg),以每分钟0.05ug/kg的速度滴入,以后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遇严重反应,可引起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必要时肾上腺作为复苏药加以应用。e)从静脉输入平衡液,以20ml/kg的液量输入,同时注意病人的中心静脉压或颈静脉充盈度以判断病人是否有容量欠缺。经上经处理,低血压可能有所好转。
f)氢化考的松100~250mg(症状严重,用量须大),必要时第6h可适量或同量再用,共用24h。有时,也可用长效糖皮质激素以代替氢化可考的松,如甲强的松龙(首次用量可按氢化考的松折算),因其作用可持续6~12h,在后就可免重复)。
g)用组胺拮抗剂,H1及H2两类都须同用,前者可用苯海拉明50mg,后者用甲氰咪呱300mg(皆为成人量),静脉注入。拮抗剂虽不能阻止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的释出组织胺,却能阻断组胺与其受体之间的作用。
h)遇支气管痉挛,用舒灵0.5mg或异丙喘宁0.3ml,加于生理盐水2.5ml内,和匀后,喷雾吸入。已作气管插管的病人,则可通过插管喷入。也可应用氨茶碱,以6mg/kg的用量,在20min内静脉滴入,随之,以0.5mg/kg/h的输速,作静脉点滴以维持。此药不仅松解支气管痉挛,还具有抑制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的释出血管活性物质、增强心肌收缩力及肾上腺的作用。i)血压不稳的病人,可考虑用高血糖素,初量5~10mg,静脉;接之静脉点滴高血糖素,滴速1~5mg/h。此药除具心脏变力及变时性效果外,对已用丙种肾上腺素能拮抗剂的病人,更为适用。j)发现病人有代谢性酸中毒,须用碳酸氢钠以纠正。6)术前的主要预防措施,下述各点,可据情考虑。
a)对曾有特异反应或过敏反应病史的病人,如不易分清是病人对麻药高敏反应还是过敏反应,应问清引起反应的药物加以避免;如不能获得明确答案,则麻药的应用,先以微量注入,等待3~5min,观察有无反应;同时手头准备抢救过敏反应的用药及用器。
b)有人发现:过敏反应等引发,与术前病人有无应激反应存在有关,故对此类病人,术前应作好心理疏导及必要的消除焦虑药物的应用。c)必要时,术前可考虑应用H1及H2受体阻滞剂。d)对易有高度反应发生的病人,可在术前应用皮质激素。e)术前亦可考虑应用色甘酸二钠以作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1、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搐等症状。
处理: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iv ,鼻导管给氧。
2、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头痛,心悸,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处理:① 利多卡因导致中毒: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②长效局麻药导致的中毒: a)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b)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20%脂肪乳150 ml ivgtt(15 min)(总量<4mg/kg)
③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3、心脏毒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颤)、QRS增宽、血压下降。
处理:①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20%脂肪乳150 ml ivgtt(15 min)
(总量<4mg/kg)②溴苄铵
③异丙肾上腺素;
④请求支援,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
⑤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4、心跳停止: 处理 ①
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
肾上腺素1mg iv;
③
20%脂肪乳100 ml iv(2 min),如果在心跳停止前已输脂肪乳,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到步骤(7);
④
除颤或肾上腺素 1mg iv(2 min)
⑤
重复步骤(3);
⑥
重复步骤(4);
⑦
20%脂肪乳300 ml ivgtt(15 min)
(总量<8mg/kg)
⑧ 继续治疗,向医务科汇报;
⑨终点:
a)病情好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ICU;
c)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对于每个需要麻醉的病人,至少在实施麻醉前(手术室内)要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进行评估。根据是否预料为困难气道,将处理流程分为两类,以便明确目标,区别对待。已预料的困难气道
麻醉前评估存在困难气道时,分析困难气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技术,防止通气困难的发生。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麻醉医师应该做到:
1、告知患者这一特殊风险,使病人及其家属充分理解和配合,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确保至少有一个对困难气道有经验的高年麻醉医师主持气道管理,并有一名助手参与。
3、麻醉前应确定建立气道的首选方案和至少一个备选方案,当首选方案失败时迅速采用备选方案。尽量采用操作者本人熟悉的技术和气道器具,首选微创方法。
4、在气道处理开始前充分面罩吸氧。
5、尽量选择清醒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防止可预料的困难气道变成急症气道。
6、在轻度的镇静镇痛和充分的表面麻醉下(包括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面罩给氧,并尝试喉镜显露。
7、能看到声门的,可以直接插管,或快诱导插管。
8、显露不佳者,可调换合适的喉镜片结合插管探条(喉镜至少能看到会厌);纤维气管镜辅助(经口或经鼻);或传统的经鼻盲探插管等;也可采用视频喉镜改善显露,或试用插管喉罩。
9、在困难气道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要确保呼吸和氧合,密切监测病人的SpO2 变化,当其降至92 %时要及时面罩辅助给氧通气,以保证病人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0、反复三次以上未能插管成功时,为确保病人安全,推迟或放弃麻醉和手术也是必要的处理方法,待总结经验并充分准备后再次处理。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重要的是维持病人的自主呼吸,预防发生急症气道,其处理流程见图1。
图1 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流程图
未预料的困难气道
麻醉前评估未发现困难气道时,也不能排除困难气道的发生,而且未预料的困难气道在全麻诱导后更具危险性,因此麻醉医师应该做到:
1、预防急症气道的发生,可以将快速诱导分成两步给药,首先是试验量的全麻药使患者意识消失,但保留自主呼吸。
2、常规行通气试验,在主要的全麻诱导药物和肌松药给入之前,测试是否能够实施控制性通气,不能控制通气者,不要盲目给入肌松药和后续的全麻药物,应唤醒病人,行清醒插管,防止发生急症气道。
3、对能通气但显露和插管困难的患者,选择上述非急症气道的工具。要充分通气和达到最佳氧合时才能插管,插管时间原则上不大于1 min ,或SpO2 不低于92 % ,不成功时要再次通气达到最佳氧合,分析原因,调整方法或变更人员后再次插管。
4、对于全麻诱导后遇到的困难通气,应立即寻求帮助,呼叫上级或下级医师来协助。
5、同时努力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通气问题:首先是改善面罩通气,如采用口咽通气道、扣紧面罩、托起下颌、双人加压通气;有喉罩经验的立即置入喉罩。
6、没有喉罩时,立即由现场相对有经验的麻醉医师用喉镜再试一次插管(不可反复试),不成功的继续采用上述急症气道的工具和方法。
7、考虑唤醒病人和取消手术,以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对未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重要的是改善通气,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随手可得的急症气道工具和训练有素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其处理流程见图2。
插管成功的鉴别应采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肉眼、纤维气管镜下或视频喉镜下看见气管导管进入声门也可帮助确定。麻醉科医师应当熟悉多种困难气道的工具和每种工具的适应证,同时还应了解每种工具的禁忌证。在处理困难气道时,要选择自己最熟悉和有经验的技术。当插管失败后,要避免同一个人采用同一种方法反复操作的情况,应当及时分析,更换思路和方法或者更换人员和手法,动作要轻柔,要有微创意识。反复数次失败后应该考虑终止操作,通气和氧合是最主要的目的,以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每个麻醉科要根据本科的人员和设备情况,按照上述困难气道处理的思路,准备好本科室的急症和非急症气道工具,制定出自己的简便可行的处理流程,平时认真培训熟练掌握,以便遇到困难气道时能及时无误地处理。
第二篇: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有关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确定麻醉方式。对患者做必要的解决、安抚工作,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情。开好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
2、遇急诊手术,接到电话通知或手术通知单在5分钟内查看病人,在5—10分钟内将其接到手术室。
3、麻醉前要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材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4、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5、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6、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24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应向上级汇报。
7、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要及时补充。
8、随时做好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的准备,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予以保证。
药房工作制度
(一)药品调剂
1、收方后应对病员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量、剂型、用法用量、禁忌等详细审查后方能调配。
2、配方时有关处方事项,应遵守“处方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3、遇到药品用量用法不妥或有禁忌处方等错误时,由配方的药剂人员与开方医生联系更正后再行调配。
4、配方时应细心谨慎,遵守药剂调配技术常规和操作规程,称量准确,不得估计取药,调剂西药方剂时禁止用手直接接触药物。
5、配方时如发现标签模糊不清的药品,要查询清楚时方可配方,如发现变质、过期药品应清理待处,配发合格药品。
6、处方调配应经严格核对,处方调配人及核对检查人均须在处方上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7、发出的方剂应将服用方法、注意事项详细写在瓶签或药袋上,应耐心向病人说明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8、急诊处方必须随到随配,其余按先后次序配发。
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在开机摄片前必须审阅申请单,按照临床医师的要求及部位摄片。做到动作轻柔,体位正确,操作熟练。
3、凡需脱去衣服,除去装饰品及衣袋物品的有关检查,必须向病人说明,由病人自己处理,并协助妥为保管。对女病人的检查,原则上应有第三者在场,或请家属陪同。
4、特殊部位的摄片或急诊摄片必须待湿片结果合格后方能让病人离开,凡需重新摄片者应及时提前通知病人。
5、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不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6、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7、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8、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放射防护工作。各工作室应保持整洁,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9、放射科X线机应建立专柜专人管理,定期维修保养并做好记录。重大维修或更新应有书面报告,经院领导审批后执行。
10、放射科建立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并认真交接班工作。
医院B超室工作制度
一、需作检查的病员,由临床医师填写申请单;检查前B超室医师应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员是否按要求做好准备。
二、危重病员检查时应有医护人员在床边。需予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发现传染病患者,应排于最后检查,检查完毕后严密消毒仪器和用具。
三、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遇疑难问题应与临床医师联系,共同研究解决。
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注意安全,定期保养和维修,并对机器进行检测。
五、严禁胎儿性别鉴定
心电图室工作制度
1、由医师填写申请单。
2、遵守操作规程,要求图像基线稳定、图形完整。遇有特殊病例须增加导联检查。
3、心电图报告当天发出,遇有疑难病例,应组织集体讨论或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后书写报告,必要时随诊复查。
4、书写检查报告时,应做到对图形分析认真、剪贴规范。
5、各种资料须归挡统一管理
6、室内仪器、设备指定专人管理,每月对心电图机进行一次检查调试,并做好使用、维修记录。
7、心电图室应保持整洁,定期清扫、消毒和更换卫生被服。
输液室工作制度
1、经医师诊治后需要输液者,应带病历、输液卡及取配的药品,核对无误后,方可给予输液。
2、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操作规程,严密消毒,坚守工作岗位,定时巡视病员,注意输液反应,做好输液登记。
3、对病人热情体贴,力求无痛注射、一针见血。如病人有疼痛或注射失败应立即向病人做好解释。
4、根据药物和病情,调节好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应交待病员与陪伴不得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发生危险。并做好输液观察记录。对需大小便者应由护士或陪伴陪同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5、输液完毕后,病员无不适或其他反应,可嘱其休息十分钟后回去,并交待病人后回家后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或病情变化,应请医生复诊并再作处理。
6、应对病人和陪伴宣传,自觉遵守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共同保持输液室文明、清洁、卫生、安全。
7、温馨提示: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不要把外来盐水带来输注,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处置室工作制度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或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6、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换药时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9、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2次。
10、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11、特殊感染不得在处置室内处理。
门诊工作制度
1、诊室医师应由医德医风好、医疗经验丰富的资深执业医师担任。
2、合理安排就诊流程、缩短病员候诊时间。接待病员时态度和蔼、关心体贴、有礼貌、耐心解答问题。对疑难、危重病员优先提前安排门诊。
3、严格执行首科首诊负责制,规范书写门诊病历、处方、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申请单,及特殊检查协议书。认真填写门诊登记。
4、医师应认真检查病员,用疗效确切且经济的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用药。尊重病员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5、对疑难、危重病员不能确诊或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根据《传染病管理法》〉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
7、诊室应保持清洁整齐,所有物品放置规范整齐,确保良好的候诊环境。诊室要有遮掩设施,保护病人隐私权。
化验室工作制度
1、检验单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清楚,急诊检验单应注明“急”字。
2、收标本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新采集,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管。
3、及时认真校对检验结果,填好报告单并作登记,签名后发出报告,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主动与经治医师联系,查清原因或重新检查。
4、保证检验质量,定期检查试剂和校对仪器灵敏度,必要时分送标本去上级医院检查校对。
5、积极配合医疗、保健、科研工作,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结合医院需要开展新的检验项目。
6、剧毒、易燃、易爆、强酸、强碱试剂及贵重仪器指定专人严加保管,定期检查
第三篇: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2.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6.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
⒈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⒉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⒊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⒋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⒌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⒍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⒎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⒏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⒐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⒑术毕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麻醉科术前访视会诊讨论制度
⒈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
⒉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和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
⒊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ASA评级,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麻醉前医嘱。
⒋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
⒌向病人家属介绍病情和麻醉有关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家属或患者本人签字手续。
⒍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
⒎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
⒏麻醉前讨论在科主任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医务科汇报备案,并记载入病程录内和通知经治医师。
麻醉科术后访视制度
⒈一般应在术后24小时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随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加强随访,以了解麻醉后医嘱执行情况和有关麻醉并发症等。
⒉将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术后访视单上,必要时在病程录上记述。
⒊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
⒋发现麻醉后严重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吸取教训,并向医务科报告。
⒌如发现麻醉意外、事故、差错按医疗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⒈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⒉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
⒊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⒋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⒌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如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则由术者主持并填写表格。
⒍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⑴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⑵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㈢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㈣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⒎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⒏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⒐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⒑医院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⒒《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案中保管。
⒓手术科室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要建立交接制度,并严格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逐项交接。
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⒈以病人为中心,经常开诊医疗安全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以质量、效率、效益为目标,提高麻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药品管理,保持设备的完好率。
⒊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充分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
⒋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严格查对制度。用药后的安瓿(或瓶、袋)应保留之手术结束,以便查对。
⒌坚持执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各级麻醉人员职责,努力提高麻醉成功率,降低意外和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⒍手术结束后麻醉者应护送病人至病房或麻醉恢复室(PACU)。
麻醉科质控制度
⒈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
⒉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⒊对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规章制度和工作质量保证。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⒋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量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
⒌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真正做到问题已调查清楚,当事人已接受教训,整改措施已完全落实,思想认识已得到提高;
⒍提高麻醉前小结和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⒎科室成立室内质控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按照质控标准,完成质量监控任务,并将麻醉质量管理作为奖金分配的重要指标。
麻醉科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与管理制度
⒈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
⒉毒麻药品除有专人保管外,麻醉医师凭毒麻药处方领取。麻醉中消耗的药品,于麻醉结束当日,由麻醉科医师书写处方,专人领取或录入电脑统一管理。
⒊麻醉药品实行“六专”(专人、专柜、专锁、专册、专处方、专交班)管理,班班交接,定期清点。(专册:包括病人姓名、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用量、残药处理等)。
⒋急救药品定点放臵,并有明显标志,以利抢救急需。
⒌麻醉中特殊用药,需经负责麻醉的主治医师同意后才可应用。
⒍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⒎科室确定一定的毒麻药品基数,以供临床使用。
⒏麻醉药品管理员定期(每周)凭处方、使用登记本、安瓶与中心药房点验清楚,并按规定基数进行申领。
麻醉科消毒制度
⒈由专人负责麻醉用具的请领、保管。
⒉在每个病人进行麻醉操作前后,麻醉者均应用洗手液及流水洗手。入手术室前应按规定着装。
⒊麻醉机、回路、抽吸设备等处理:
⑴每个病人麻醉结束后,所有可废弃的物料如吸痰管、气管导管、牙垫、螺纹管等一次性用品,应按感染质控管理要求处理,不能废弃的物品应用流水冲洗后包装低温等离子或高温高压进行消毒。
⑵所有不废弃的金属器具应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⑶咽喉镜在每次使用后,用水及消毒液冲洗,酒精擦净后包装消毒。检查电源处于备用状态。
⑷麻醉结束后用去污剂抹洗麻醉机、手推车、监护仪等。
⒋椎管内及局部阻滞设备处理:
⑴使用一次性穿刺包,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包装完整情况,及消毒标志,不合格者应更换。
⑵硬膜外导管、连接器、注射器等使用后应废弃不用。
⒌药物及液体:
⑴一般来说,麻醉科使用的药物大多是单剂量,如一病人未用完原则上应废弃不再使用。
⑵静脉输液的液体及输液管、针头输液完毕应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⑶二氧化碳吸收剂钠石灰,当不再有化学活性时,应废弃。容器在使用前用清洁剂浸泡后再用水冲洗,然后放在架子上晾干。清洁容器应放回麻醉机。
⒍隔离的结核病人、乙肝病人等按规定特殊处理,尽量选用一次性用品。
⒎物品定期作细菌培养,并把报告单粘贴在执行记录本内,超标者应分析寻找原因及时纠正。
麻醉科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⒈贵重仪器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按规定操作,使用人员须经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违章操作如损坏机器,按医院规定赔偿,如造成病人痛苦并发生意外,按医疗缺陷有关规定处理。
⒉麻醉机、监护仪均根据手术间和PACU的床位按1:1的比例配备。麻醉机、监护仪要相对固定,禁止推、拉、拖。平时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发现故障后,应立即报告仪器保管负责人和科主任,向维修部门提出请修。
⒊建立贵重仪器管理档案,包括购臵时间、价格、验收报告、启用时间、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等。
⒋定期请设备科维修保养,包括内部清洁除尘、性能检测、仪表数据校准,易损件定期更换,电器安全监测等。
⒌计量设备要定期鉴定,并将鉴定结论粘贴在设备上。
麻醉科院内、外会诊制度
⒈麻醉科的急诊和常规会诊由主治医生安排。
⒉全院性会诊或病房会诊,由科主任或指派主治以上的医师参加。
⒊会诊医师应做好准备,疑难病例应主动征询上级医师意见。
⒋涉及围术期麻醉处理、生命复苏、呼吸管理和休克抢救及术后镇痛等方面的麻醉科院内会诊,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承担;院外会诊必须经科主任上报医务部同意后方能派出。
⒌参加会诊时要求具备会诊申请单,病历中必须填写会诊记录,回科室后在外出会诊记录本上记录。
⒍凡不按上述规定而私自到外院实施麻醉等医疗行为者均按严重违反麻醉科纪律处理:第一次违反规定者扣发一个月奖金;第二次违反者扣发三个月奖金;第三次违反者扣发半年奖金。
⒎凡不按上述规定而擅自到外院实施医疗行为而引发医疗纠纷或刑事诉讼时,麻醉手术科不承担任何责任。外出会诊必须经过医务处及科室主任同意,特殊急症病例除外。
麻醉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⒈遇有疑难危重病例,由科主任主持,组织全科进行认真讨论,订出麻醉方案和并发症或意外的防范措施。
⒉讨论前必须作好准备,由负责医师介绍病情,提出麻醉方案。
⒊对讨论情况要作好详细记录,并有资料上交医务科。
⒋参加手术科室组织的术前讨论会,应从麻醉学科角度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详细记录,回科后作汇报。
⒌危重病人(包括术中病情恶变者)应组织术后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
麻醉科早交班制度
⒈交班由主任(或副主任)主持;
⒉交班记录由主班护士记录在交班本上;
⒊值班医生交班应交明急症病人的科室、诊断、手术、麻醉方法及返回科室的状态,如遇危重病人或术中有手术、麻醉并发症者,应详细交明麻醉处理经过;
⒋当日参与麻醉的医生在交班时应交明病人所在的科室、性别、年龄、诊断、拟行手术、拟采取的麻醉方法、麻醉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及应对措施;特殊病人及危重病人应详细交明患者的病情、有无技术难度等,并进行讨论;
⒋周二晨为全院大交班时间。
麻醉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⒈每天早晨由本院的医生按交接班规定进行交接班。
⒉接班者清点物品,及时补充基础,并在登记本上记录。
⒊前一班的人员必须把急诊时所用耗材品、药物放归原处,若有外借,告之当日值班医生物品的流向,外借的物品需有借条。
⒋早晨交班前值班的医生必须将值班室的床铺整理干净,无手术时同时参加晨会。
⒌急诊柜的钥匙要交到下一班的手上。
⒍所有值班大夫,必须严格按照值班表的顺序进行,做到随叫随到。未经科主任同意不得擅自调班或自找人替班。
⒎一线或二线班大夫遇到危重、疑难、复杂病人处理有困难或手术太多忙不开时,必须逐级请示二线或三线大夫。
⒏急诊插管抢救病人原则上有本院值班医师必须赶到现场。
麻醉科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⒈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应由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和护士长组织,重大抢救应由科主任或院领导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从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
⒉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医院领导,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必须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
⒊医护人员要密切合作,口头医嘱护士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⒋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输血空瓶等要集中放臵,以便查对。
⒌抢救物品使用后及时归还原处,及时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⒍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电话通知医务办或总值班,并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病人家属和医务办,另外一份贴在病历上。
⒎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医务办和科主任。
麻醉科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已进行尸检病人的病例讨论,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二周。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办派人参加。死亡病例讨论必须设专门记录本记录,并摘要记入病历。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明确以下问题:
⒈死亡原因。
⒉诊断是否正确。
⒊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
⒋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
⒉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四项(又称输血前检查):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备查。
⒊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主治医师审批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每张申请单只能预约一次的用血量,电话及口头申请预约不予受理。
⒋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⒌AB型血、血小板、RH(D)阴性等其他稀有血型的血制品,需慎重考虑用血量,输血科不储血。原则上预定多少,用多少。若输血科按预约要求已备好上述血制品,申请者又取消用血计划,在血制品的有效期内未能调剂使用,造成血制品报废,血费从预订科室收入中扣除
⒍输血前由医师填写合血单,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⒎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病人的RH(D)血型,准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⒏每张合血单只能合一袋血。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⒐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病人的陪人和家属、实习生不能取血。
⒑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⒒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⒓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⒔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⒕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⒖如遇输血反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⒗输血科接到有关输血异常情况的通知时,输血科医技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同医护人员一起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保存好输血反应回报单,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办。
麻醉科术中应急输血制度
1.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如需血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如成分输血等),主管医师均应提前与血库直接联系妥当。
2.术中需输血时,应由手术配合人员携带病历及时联系取血。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1名病人所需的血液,以免发生差错。
3.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
4.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5.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
6.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危重病人进行麻醉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
1.麻醉医师为危重病人进行麻醉操作须承担极大的风险,为确保诊疗操作质量与病人安全,实行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减少诊疗操作的风险性。
2.诊疗操作资格的许可授权范围,应当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无操作权的个人,除非在有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诊疗操作。
3.医院对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麻醉操作项目有明确的规定,应是那些操作危险性大、易于发生并发症的项目,每项具体诊治操作项目都有操作常规,制定考评标准,全院各临床科室均应遵照执行。4.由医疗、护理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与机制。
4.1 由医疗、护理管理职能部门与专业人员组成考评组织。4.2 提供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诊治操作项目的操作常规与考评标准,并实施培训与教育。
4.3 应当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度进行认定。
4.4 所有资格评价资料都应当是可信任的,是书面的、详细的,并能随时可查。
5.麻醉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实行动态管理,至少每二年复评一次,当出现下列情况,则应当取消或降低其进行操作的权力。5.1 达不到操作许可授权所必需资格认定的新标准者。
5.2 对麻醉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麻醉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5.3 在麻醉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麻醉操作规程。
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 Ⅲ 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麻醉科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2∶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10∶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二、术中管理
1、手术医师须11∶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麻醉医生及手术间内所有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意尊重病人。、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生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术中如需调整手术方式或扩大手术范围需由主刀医师与病人家属谈话,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施行。、术中急需用血,巡回护士负责催促各环节争分夺妙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化验室必须配合以最快速度合血。、术中麻醉医生不能离开病人头侧,所有术中用药及抢救设备须术前准备好,除一、二类手术同时照看两台时可偶尔离开外,任何时候均应守护在床头,严密监视生命体征变化。、所有手术均应尽可能派器械护士上台,所有手术器械敷料必须清点数目。巡回护士需严密注意患者肢体摆放是否合适,有无压疮及患者冷暖情况。巡回护士如只看护一台手术,手术过程中离开手术间不得超过两次。8、手术过程中非手术人员(修理工、担架工)不得入手术间,如特殊情况,进手术室需戴口罩、帽子,穿手术衣或参观衣,否则不允许入内。
9全麻病人拔管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完全复苏后方可送回病房且须有麻醉医生陪同。
三、术后管理、巡回护士术毕提前 15 分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受病人准备,由麻醉医生将病人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向病房护士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术后医嘱应由主刀医生开具或按主刀医生意见经治医生开具。、破坏性较大手术病人,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则上术后先送监护病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麻醉师与病房护士应床头交接病人,检查患者身体各种束缚带是否已解除?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引流情况要记录。、手术当晚值班医生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主动为患者镇痛,不能坐等病人叫唤。
三、四类手术,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人,主刀医师及主任要亲自查房。、手术记录应由主刀医生按《病历书写规范》格式书写,必须及时、真实、客观、详细描述手术过程、病灶情况、术中病情变化及处理情况(包括术中会诊及与家属谈话内容)。、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检,不能主观臆断,以免误诊。8、麻醉医生术后至少随访病人二次,并记录。
麻醉科医疗事故和纠纷预防、报告与处理制度
㈠医疗事故和纠纷应急专家小组工作制度
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是高风险的医疗工作,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往往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临床麻醉往往不涉及主要外科疾病的直接治疗,与家属沟通的机会较少,其意外和并发症难以获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而极易引发医疗纠纷。由于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常常是突然发生,责任医师心情紧张或经验不足易导致一时判断失误乃至处理不当而延误宝贵的抢救时机;由于数名专家的集体智慧多胜于个人经验;还由于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最终将由科室承担,而且医疗纠纷和赔偿将影响全科室同志的经济收入,应该成立麻醉科应急专家小组,并将工作职责规定如下:
⒈应急专家小组由主任、副主任、总住院组成。每次能到现场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病人抢救和处理全权负责,专家组负责人由能到场参加抢救的上述顺序中排在最前面的专家担任。由于事件后果一般由分管受累病人的麻醉科主治医师(含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负主要责任,由住院医师(含本院住院医师、临床型研究生、进修医师和轮转医师)负次要责任,故这两位医师应始终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并服从专家小组的指挥。
⒉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事件地点附近的临床教师寻求帮助,同时应通知住院总医师和负责院内急救的医师参加抢救。
⒊接到抢救通知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住院总医师在确认自己管理的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已知的临床教师在确认自己管理的病人安全前提下也应积极参与抢救。但在事发地点人员过多时,有专家小组组织人员疏散。
⒋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专家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应急小组的专家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主要是插管、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处理气胸和哮喘等)、循环(主要是心脏按压、除颤、建立动脉直接测压和中心静脉穿刺测压、以及补充循环容量和微量泵输注强心、升压药等)、中枢神经(评估大脑缺氧程度和实施头部降温等)、内环境(主要是检查血气和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等等。
⒌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部主管同志,报告意外事件、病人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他(她)到现场指导工作。
⒍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认定抢救无效后,由专家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专家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负责医师,与病人所在科室的主管(负责)医师和医务部同志商量处理事宜,主要包括:继续治疗方案;制定负责对病人家属谈话的专家,和病人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
⒎严禁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任何人员擅自给病人家属及相关人员介绍事件经过和交代病情,严禁在病人家属前谈论事件责任问题,如应由某上级医师、或某下级医师、或某科室医师承担责任等。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㈡医疗差错事故管理办法
麻醉科医师的职责是保证在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接受手术或检查的病人没有痛苦,并尽量为手术提供有利条件。作为一个麻醉工作者,只要稍有疏忽或失于职守,所引起的结果,不是增加病人痛苦,就是造成危及病人机能和生命的不良结果,并由此诱发医疗事故及纠纷。通过自查我科医疗事故隐患因素,现制定防范措施如下:
⒈术前对病情了解不足:各类外科病人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每个病人有可能合并各种不同的合并症。术前麻醉科医师若不了解其病情的特殊性,忽略麻醉药物的个体差异,术中则可能导致不恰当的处理。引起严重后果。故科室规定:
①主管麻醉科医师必须在术前一日巡视病人了解病情,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②对疑难病例应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⒉麻醉器材、药品和必要的监测仪器准备不周全影响术中使用,或性能不佳未能发现造成乱中出错或贻误抢救时机。①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麻醉前检查麻醉机及监护仪的工作情况,一旦有故障,及时告知科内设备管理员,通知有关部门维修。②对接受任何麻醉(包括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等)的病人,在麻醉前应做好全麻的准备。③急诊柜内存放物资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一旦院内有抢救插管,麻醉医师应在15分钟内到达现场。
⒊术中麻醉管理不当:麻醉管理在麻醉中居首要地位。病人在麻醉过程中生理变化迅速,要求麻醉科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各种生命体征和病理变化,并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如下:
①查对制度坚持不好。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无论在多么紧急的情况下,都要认真查对,并将易混麻醉药物做特殊标记。抽药后空安培瓶应保留至病人离开手术室前,以便核对。
②有短时擅离职守,不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贻误抢救时机。麻醉一经施行,麻醉科医师不能离开病人,擅离职守者重罚。短时离开应请相应职称人员代替。
③麻醉药物使用不当。最常见的是麻醉过量,包括相对绝对过量。要求每个病人应视其具体情况投放相应麻醉药物,不得机械行事,造成相对过量。
④操作失误或违反操作规程。如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各种穿刺或插管动作粗暴等,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防范措施是严格执行各种麻醉方法的操作常规,切勿违章办事。⑤对住院医师,放手不放眼,对疑难重症,由主治医师操作。
⒋术后处理不善。手术结束后在生命体征不平稳时送回病房,过早拔除气管导管等。规定,术毕呼吸、循环稳定才能送回病房,呼吸交换好,反射恢复并清醒才能拔除气管导管。
⒌其它方面:
①术前病情交代不够。对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在术前应交代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以便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②服务态度欠佳。在术前、术中、术后均应注意服务态度,凡事切实为病人着想,把病人当亲人,对病人的各种要求尽力理解与满足,不能满足时做好解释工作。
③医疗保护不够。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不可凭个人推测乱传,影响以后的解释工作。
④科室之间推卸责任。麻醉科与外科关系密切,发生问题时应本着为医院和病人的利益,共同协商解决。
⑤会诊不及时。接到会诊单应尽快会诊,急会诊应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到现场。
㈢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
⒈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
⒉凡医疗事故须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处。
⒊发生医疗事故后,经管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并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科室领导将出面协调。
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当日按要求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
②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
③由于任何原因所致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任何伤害,或给病人造成的无任何不良后果的伤害。
④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各种原因造成手术停止。此表填好后必须与麻醉前探视单和麻醉记录单复印件一并交医务科,每月第一周一下午6至8时,由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及各专业小组组长谈论。目的是为提高临床麻醉质量,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依据,并不与相关医师的任何行政和经济奖惩挂钩。
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在一周内进行调查,对确定医疗事故应在一个月内进行认真的讨论,严肃处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并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上报医院。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⒈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分管的主治医师和护士长共同管理。
⒉恢复室日间开放,夜间急诊手术由主麻兼行麻醉恢复期观察。
⒊恢复室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
⒋坚守工作岗位,不准擅自离岗。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
⒌各种抢救药品、器具要做到固定,保持良好备用状态。
⒍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制度,不允许入室探视。
⒎严格交接班,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及时完成病历书写。
⒏麻醉病人达到出恢复室标准时,由恢复室医师决定转回原病室或ICU。
⒐复杂的大手术、估计生理功能在短时间内不会稳定、随时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者,手术后则直接转送pICU。
10.原则上由主管该病人麻醉的麻醉医师送该病人回病房或pICU。
麻醉恢复室病人交接班制度
⒈进入PACU之前应先预约,告知有无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年龄、体重,是否需要呼吸机。
⒉推车应选择有扶手和吊液架的平板推车。
⒊麻醉医师应向PACU的工作人员提供完整的手术麻醉记录单。
4.保持输液通畅,各种管道应固定好,拔除非必要的输液通路。
5.麻醉医师应与PACU的工作人员仔细交接以下内容,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始处理后方可离开。
⑴病人年龄、手术方式、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的生命体征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聋哑症、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等。
⑵气管内导管的位臵和型号。
⑶麻醉前用药、抗菌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
⑷整个手术过程。术中是否出现过险情或重大变化,经过何种处理,效果如何,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补液量及尿量。估计术后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⑸麻醉过程,特别是可能影响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过程的问题,如化验值,静脉穿刺困难,插管困难,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否稳定或心电图变化。
麻醉科请假制度
⒈探亲休假、异地休假或就地休假按照医院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年初确定大致休假时间,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安排人员休假;
⒉除特殊情况外,均须提前请假,得到批准后请假方为有效;未经批准的休假按旷工处理;
⒊休假结束后,须及时向科里报到销假;异地休假在休假结束时及时向干部科销假;
⒋如外出开会、学习,除去路途及开会时间可增加2天参观时间(按“通知”时间为止);
⒌住院总医生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安排人员休息,但需经主任同意;工作人员临时有事需向主任请假;同意后通知住院总医生。
⒍住院总医师及复苏室负责人在轮值期间原则上不允许休假。
麻醉科协议书签字制度
1、麻醉协议书签字制度对提高麻醉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麻醉前一天访视病人,向病人或家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前准备、麻醉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与处理对策,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完成在麻醉协议书上签字,包括病人或家属和麻醉医师都签字;
3、麻醉协议书的内容必须详细,包括麻醉意外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
4、麻醉协议书为医患之间提供了法律依据,作为病历的组成部分归档。
麻醉科宣传栏制度
1、为使病人及家属了解麻醉的程序、工作范围及性质等标于卫生宣传栏。
2、科室介绍、医师介绍、麻醉程序、工作范围、并发症及术后镇痛等。
麻醉科术前病情评估制度
1、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2、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
3、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4、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5、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6、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 Ⅲ 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7、麻醉诊疗病人(包括无痛诊疗、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臵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高风险麻醉诊疗应当请示上级医院并有效与患者及亲属、相关诊疗医师沟通协调,有效降低麻醉诊疗的风险。
8、所有手术麻醉与麻醉诊疗方案与实施均应以病情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麻醉与诊疗方案须包括评估风险防治措施、应急处理流程与病情知情同意等内容。
9、任何人、任何时间与任何麻醉或诊疗活动均应确保病人病情进行有效评估,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依据相关考核规定对病情评估进行动态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违规操作与麻醉管理导致病人损害麻醉医师个人按规定承担相关地处罚。
10、麻醉医师应当针对日常病人病情评估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完善措施,经科室质控小组讨论并由科主任呈报职能部门审批,定期修定麻醉及诊疗病人病情评估标准,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安全。
麻醉科术后镇痛泵使用制度
1.病人同意使用镇痛泵并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2.麻醉医生根据病人情况开据镇痛泵处方。3.麻醉护士依照处方进行配臵。
4.由麻醉医生负责给病人安装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镇痛泵。5.术后随访病人时,详细询问病人镇痛效果,有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填写在术后随访记录单上。
第四篇:麻醉科工作制度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 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
2. 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 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 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 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6. 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 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 醉 质 量 控 制 管 理 制 度
1.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
2.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3.对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规章制度和工作质量保证。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4.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量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
5.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真正做到问题已调查清楚,当事人已接受教训,整改措施已完全落实,思想认识已得到提高;
6.提高麻醉前小结和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7.科室成立室内质控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按照质控标准,完成质量监控任务,并将麻醉质量管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培干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根据本科任务和工作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密切配合手术和对危重病员进行抢救工作。
4.领导麻醉医师(士)做好麻醉工作,参加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操作。
5.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
6.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7.组织并担任教学,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8.确定本科人员的轮换、值班、会诊、出诊。
9.审签本科药材的请领和报销,检查使用和保管情况。
10.严格执行毒麻限制药品的管理制度。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11.负责完成院领导及职能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 醉 科 医 师 岗 位 责 任 制 度
1.在科主任和上级医师的指导下配合各科手术麻醉。
2.麻醉前到手术科室访视需手术的病人,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做好麻醉前的药品、器材准备工作。
3.麻醉中经常检查输血、输液及用药情况,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遇复杂、异常情况及时告知手术者,并报告上级医师,共同研究,妥善处理。
4.手术后护送病人回病房。并向病房医师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5.进行手术后随访,将有关情况记录在麻醉单上。如有并发症发生,应和病房医师共同协商处理。
6.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参加科研,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参加教学,负责进修、实习医师的带教工作。
7.认真执行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查对制度,严防事故、差错。8.参加麻醉科值班,协助各科进行复苏抢救和镇痛工作。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 醉 术 前 访 视 制 度
1.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
2.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和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3.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ASA评级,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麻醉前医嘱。
4.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
5.向病人家属介绍病情和麻醉有关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家属或患者本人签字手续。6.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
7.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
8.麻醉前讨论在科主任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医务科汇报备案,并及时与经治医师沟通。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术后访视制度
1.一般应在术后24小时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随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加强随访,以了解麻醉后医嘱执行情况和有关麻醉并发症等。
2.将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术后访视单上,必要时在病程录上记述。
3.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
4.发现麻醉后严重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吸取教训,并向医务科报告。
5.如发现麻醉意外、事故、差错按医疗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 醉 术 前 告 知 制 度
1、患者知情同意即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麻醉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2、手术和麻醉前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必须向家属交待手术和麻醉的充分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就手术目的、手术和麻醉方式、术前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做详细交待,决不能回避可能存在或发生的危险性。争取取得患者或家属理解,并签署麻醉同意书。
3、麻醉同意书是指麻醉前、麻醉医师向患者告知拟施麻醉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麻醉意见的医学文书。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麻醉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
4、由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委托代理人行使知情同意权,对不能完全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应由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
5、对急诊、危重患者,需实施抢救性手术、有创诊疗、输血、血液制品、麻醉时,在患者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又无法与家属联系或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病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应紧急请示报告科主任、医务处,院总值班批准。
6、有痛苦的或有一定危险的有创操作,在术前一定的时间内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交待,说明诊疗项目的必要性、所存在的痛苦和危险性;对需要患方术前签字的,不能回避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况,但也不能不切实际的夸大其危险性。
7、告知地点包括患者床旁、麻醉医生办公室或其它院内场所。告知次数和时间依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告知内容必须具备充分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将有关告知内容记录于病程录中。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与管理制度
1.科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加强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建立麻醉、精神药品使用专项检查制度,并定期检查,做好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2.分管麻醉、精神药品的负责人应掌握与麻醉、精神药品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熟悉麻醉、精神药品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接受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3.具有麻、精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必须接受麻、精药品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在药剂科备留签字留样,并不得为他人开具不符合规定的处方或者为自己开麻醉药处方。
4.麻醉药品处方保存三年,精神药品处方保存两年。专用账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
5.麻醉药品实行“六专”(专人、专柜、专锁、专册、专处方、专交班)管理,班班交接,定期清点。手术室存放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配备保险柜,门、窗有防盗设施。
6.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7.使用后剩余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及其他对他人具有潜在危险性药品的处理,由执行人员和另外一名医务人员监督,双人核对,正确处理,签字备案。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贵重仪器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按规定操作,使用人员须经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违章操作如损坏机器,按医院规定赔偿,如造成病人痛苦并发生意外,按医疗缺陷有关规定处理。
2.平时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发现故障后,应立即报告仪器保管负责人和科主任,并填维修单,向维修部门提出请修。
3.建立贵重仪器管理档案,包括购置时间、价格、验收报告、启用时间、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等。
4.定期请设备科维修保养,包括内部清洁除尘、性能检测、仪表数据校准,易损件定期更换,电器安全监测等。
5.计量设备要定期鉴定,并将鉴定结论粘贴在设备上。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
1.由专人负责麻醉用具的请领、保管。
2.在每个病人进行麻醉操作前后,麻醉者均应用肥皂或消毒剂及流水洗手。入手术室前应按规定着装。
3.麻醉机、回路、抽吸设备等处理:⑴每个病人麻醉结束后,所有可废弃的物料如吸痰管、气管导管、牙垫、螺纹管等一次性用品,应按感染质控管理要求处理。
⑵所有不废弃的金属器具应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⑶咽喉镜在每次使用后,用水及消毒液冲洗,酒精擦净,遇有传染病者,必须用消毒水浸泡。检查电源处于备用状态。⑷麻醉结束后用去污剂抹洗麻醉机、手推车、监护仪等。4.椎管内及局部阻滞设备处理:使用一次性穿刺包,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包装完整情况,及消毒标志,不合格者应更换。硬膜外导管、连接器、注射器等使用后应废弃不用。
5.药物及液体:⑴ 一般来说,麻醉科使用的药物大多是单剂量,如一病人未用完原则上应废弃不再使用。
⑵ 静脉输液的液体及输液管、针头输液完毕应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⑶ 二氧化碳吸收剂钠石灰,当不再有化学活性时,应及时更换。6.隔离的结核、乙肝、HIV等传染病病人按规定特殊处理,尽量选用一次性用品。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院内、外会诊制度
1.麻醉科的急诊和常规会诊由值班医生及上级医生负责。
2.全院性会诊或病房会诊,由科主任或指派主治以上的医师参加。
3.会诊医师应做好准备,疑难病例应主动征询上级医师意见。
4.涉及围术期麻醉处理、生命复苏、呼吸管理和休克抢救及术后镇痛等方面的麻醉科院内会诊,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承担;院外会诊必须经科主任上报医务部同意后方能派出。
5.参加会诊时要求具备会诊申请单,病历中必须填写会诊记录,回科室后在外出会诊记录本上记录。
6.凡不按上述规定而私自到外院实施麻醉等医疗行为者均按严重违反麻醉科纪律处理。
7.凡不按上述规定而擅自到外院实施医疗行为而引发医疗纠纷或刑事诉讼时,麻醉科不承担任何责任。外出会诊必须经过医务处及科室主任同意,特殊急症病例除外。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属于高风险择期手术或疑难危重病例实施麻醉前,都须认真讨论和周密准备,必要时要请外科及有关人员参加。
2.讨论由科主任、副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讨论时由主麻医师报告病案(包括一切检查资料),并对病人病情进行麻醉前评估和准备,然后由分管主治医师补充。
3.麻醉前提出麻醉方案,预计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麻醉意外及其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4.讨论时应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最后尽可能达到意见统一,并做出明确结论。
5.特殊病例应将病人病情和相应处理措施、应急预案上报医务科(处)备案。
6.术前讨论意见及结论应及时记录并留存。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 醉 不 良 事 件 无 责 上 报 制 度
1.麻醉科应成立麻醉不良事件领导小组,组长由科室主任或指定行政副主任担任。
2.麻醉不良事件领导小组负责登记、讨论并处理麻醉不良事件,讨论和处理意见应及时记录并备案,并由专人及时上报。
3.经过医疗机构鉴定属于无责的麻醉不良事件应专门登记,并由专人及时上报。
4.任何人不得瞒报、漏报、谎报。对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按照有关规定报告者,视情节予以处理。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术中应急输血制度
1.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如需血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如成分输血等),主管医师均应提前与血库直接联系妥当。2.术中需输血时,应由手术配合人员携带病历及时联系取血。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1名病人所需的血液,以免发生差错。
3.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
4.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5.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
6.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交接班制度
1.遵守“接班不到,当班不走”的原则,特别是危重病人正处于危险中不交班,应协同处理,直致病情稳定。
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准确有序进行。
3.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分钟到科室进行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明确交班内容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不允许背靠背或电话交班。
4.交接内容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监测和输液输血,抢救气管插管用品的功能,管理药品等。
5.接班者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药品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阅。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接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2.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3.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4.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如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则由术者主持并填写表格。
5.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⑴麻醉实施前: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患者手术相关信息。⑵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4)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6.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7.《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案中保管。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经常开展安全医疗教育,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实行医疗安全责任制,要坚守岗位,集中精力,疑有意外先兆,立即妥善处理。
2、按照各级医师职责和实际业务技术能力,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
3、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的病情判断,严格检查各种麻醉器械设备,确保抢救器具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麻醉医生在实施麻醉前应再次查对患者手术相关信息,询问手术前是否禁食禁饮,有无麻醉禁忌症。
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5、严格查对制度。麻醉期间所用药物及输血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用过的安瓿及注射器等应保留到病人出手术室后方可丢弃,以便复查。
6、使用易燃易爆麻醉药须小心谨慎,严防起火爆炸,各种麻醉气体钢瓶颜色要标志醒目。
7、没有麻醉机设备,严禁开展手术的麻醉工作,施行椎管内麻醉必须能掌握气管插管术。上岗工作不到一年或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注册者不能独立担任主麻;严禁没有学历、非麻醉专业医师和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担任麻醉工作,不允许一位麻醉医师同时实施两台手术的麻醉。
8、新技术的开展,新方法的使用和新药品的引进,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并经医院批准,并按照认真讨论后的预定方案实施。
9、严格交接班制度,坚持”接班不到,当班不走”,坚持岗位交班、手术台旁交班,遇到病情危急和疑难病例的手术时一律不准交班,要协同处理,待病人情况稳定后方可交接班。交班内容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输血输液等。
10、麻醉医师在麻醉期间应坚守岗位,根据病人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遇到有疑问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围麻醉期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采取处理措施。医疗事故、医疗差错、麻醉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均应进行全科讨论,吸取教训认真整改。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业务学习制度
1.平时以自学为主。每月定期进行小讲课一次。并作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名单和主要内容等。并定期考核。
2.使用新技术、新药品时应首先通过有关部门认可,并认真组织学习,包括管理、适应症、使用方法、副作用、并发症与意外处理等应急措施,同时要有书面材料。
3.疑难危重病例麻醉后和发生并发症意外的病例,应认真组织讨论,提高理论技术水平。
4.阅读国内外麻醉专业杂志,关注相关学科杂志。
5.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岗位培训、继续教学、参观学习、进修等,不断更新知识。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麻醉苏醒室(PACU)工作制度
一、基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1、每天的检查工作:检查抢救车、填充药柜、清理污物筒、清理吸引、备好氧气和吸氧管。
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入室后直接睡在手术室推床上,安排位置。
4、进行心电监护或呼吸支持。
5、护士观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治疗。
6、病人神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由苏醒室护士送回病房。
二、苏醒室病人交接制度
1、交接内容
1)术中情况: 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各种留置管道。2)麻醉情况:气管插管、术中用药、生命体征。
2、既往病史
3、病人皮肤情况、随身带入物品情况
4、与病房或ICU的交接:呼吸和气道、生命体征、留置管道、皮肤、液体。
三、苏醒室病人监测制度
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5、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6、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7、发现特殊情况须立即通知当班医生:
四、苏醒室护士工作流程
1、工作职责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1)接受、观察、治疗、抢救、护理等 2)医嘱执行和观察记录的书写 3)院内感染
4)物资准备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
2、工作流程
1)接收别人
2)填写病人登记表、观察记录 3)观察、护理病人
五、出入苏醒室的规定
1、进入PACU的标准:全麻术后的病人、各种阻滞麻醉后尚不稳定的病人、术前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
2、在PACU停留时间:成人全麻应至少观察1小时左右、局麻是半小时左右、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应在血压稳定后至少观察1小时。儿童一般情况较好,非插管儿童至少观察30分钟、插管需1小时左右。扁桃腺、腺样体摘除术、腭裂修补术等经口腔手术至少观察90分钟。
3、离开PACU标准:病人已完全苏醒(或意识达术前水平),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正确回答问题。气道通畅,脱氧情况下能维持SPO2在术前水平;疼痛或恶心减轻或得到控制;或因病情需要转送ICU病房。
4、转运管理:达到出室标准。
六、有以下情况须有麻醉医生和护工一起护送
1、转ICU的病人
2、在PACU病情发生变化,经积极处理后转回原病房
3、发生过喉痉挛、舌后坠、支气管痉挛者,经积极处理后转回原病房
4、高龄且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合并症
5、有特殊管道(如动脉插管、CVP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
6、烦躁不合作的病人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界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制度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一)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五)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界首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第五篇: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大全
1、麻醉质控制度
2、麻醉医师岗位职责制度
3、麻醉审批制度
4、麻醉术前术后访视制度
5、麻醉术前告知制度
6、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7、会诊制度
8、药品管理制度
9、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0、麻醉物品消毒制度
11、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2、术后自控镇痛管理制度
13、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14、过敏反应处理对策
15、术中心肌缺血防治对策
16、术中心跳骤停救治对策
17、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18、术中大失血处理对策
19、恶性高热处理对策 其他
岗位责任制度
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7、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8、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9、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10、术毕写麻醉后医嘱及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术前访视会诊讨论制度
1、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
2、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和补充实验室检
查或特殊检查,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
3、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ASA评级,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麻醉前医嘱。
4、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
5、向病人家属介绍病情和麻醉有关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家属或患者本人签字手续。
6、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
7、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
8、麻醉前讨论在科主任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医务科汇报备案,并记载入病程录内和通知经治医师。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1、以病人为中心,经常开诊医疗安全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以质量、效率、效益为目标,提高麻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药品管理,保持设备的完好率。
3、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充分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
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严格查对制度。用药后的安瓿(或瓶、袋)应保留之手术结束,以便查对。
5、各种麻醉气体(氧气)钢瓶颜色规范,标志醒目,分类分区存放。连接和使用前必须查对,严访查对。
6、坚持执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各级麻醉人员职责,努力提高麻醉成功率,降低意外和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7、手术结束后麻醉者应护送病人至病房或麻醉恢复室(PACU)。
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1、以病人为中心,经常开诊医疗安全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以质量、效率、效益为目标,提高麻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药品管理,保持设备的完好率。
3、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充分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
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严格查对制度。用药后的安瓿(或瓶、袋)应保留之手术结束,以便查对。
5、各种麻醉气体(氧气)钢瓶颜色规范,标志醒目,分类分区存放。连接和使用前必须查对,严访查对。
6、坚持执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各级麻醉人员职责,努力提高麻醉成功率,降低意外和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7、手术结束后麻醉者应护送病人至病房或麻醉恢复室(PACU)。
交接班制度
1、遵守“接班不到,当班不走”的原则,特别是危重病人正处于危险中不交班,应协同处理,直致病情稳定。
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准确有序进行。
3、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分钟到科室进行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明确交班内容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不允许背靠背或电话交班。
4、交接内容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监测和输液输血,抢救气管插管用品的功能,管理药品等。
5、接班者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药品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阅。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接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术后访视制度
1、一般应在术后24小时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随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加强随访,以了解麻醉后医嘱执行情况和有关麻醉并发症等。
2、将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必要时在病程录上记述。
3、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
4、发现麻醉后严重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吸取教训,并向医务科报告。
5、如发现麻醉意外、事故、差错按医疗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1、遇有疑难危重病例,由科主任主持,组织全科进行认真讨论,订出麻醉方案和并发症或意外的防范措施。
2、讨论前必须作好准备,由负责医师介绍病情,提出麻醉方案。
3、对讨论情况要作好详细记录,并有资料上交医务科。
4、参加手术科室组织的术前讨论会,应从麻醉学科角度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详细记录,回科后作汇报。
5、危重病人(包括术中病情恶变者)应组织术后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
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
1、由专人负责麻醉用具的请领、保管。
2、在每个病人进行麻醉操作前后,麻醉者均应用肥皂或消毒剂及流水洗手。入手术室前应按规定着装。
3、麻醉机、回路、抽吸设备等处理:
⑴每个病人麻醉结束后,所有可废弃的物料如吸痰管、气管导管、牙垫、螺纹管等一次性用品,应按感染质控管理要求处理,不能废弃的物品如呼吸囊、双腔导管待应用流水冲洗后放入薰箱进行消毒。
⑵所有不废弃的金属器具应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⑶咽喉镜在每次使用后,用水及消毒液冲洗,酒精擦净,遇有传染病者,必须用消毒水浸泡。检查电源处于备用状态。
⑷麻醉结束后用去污剂抹洗麻醉机、手推车、监护仪等。
4、椎管内及局部阻滞设备处理:
⑴ 使用一次性穿刺包,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包装完整情况,及消毒标志,不合格者应更换。⑵ 硬膜外导管、连接器、注射器等使用后应废弃不用。
5、药物及液体:
⑴ 一般来说,麻醉科使用的药物大多是单剂量,如一病人未用完原则上应废弃不再使用。⑵ 静脉输液的液体及输液管、针头输液完毕应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⑶ 二氧化碳吸收剂钠石灰,当不再有化学活性时,应废弃。容器在使用前用清洁剂浸泡后再用水冲洗,然后放在架子上晾干。清洁容器应放回麻醉机。
6、隔离的结核病人、乙肝病人等按规定特殊处理,尽量选用一次性用品。
7、物品定期作细菌培养,并把报告单粘贴在执行记录本内,超标者应分析寻找原因及时纠正。
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贵重仪器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按规定操作,使用人员须经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违章操作如损坏机器,按医院规定赔偿,如造成病人痛苦并发生意外,按医疗缺陷有关规定处理。
2、平时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发现故障后,应立即报告仪器保管负责人和科主任,并填维修单,向维修部门提出请修。
3、建立贵重仪器管理档案,包括购置时间、价格、验收报告、启用时间、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等。
4、定期请设备科维修保养,包括内部清洁除尘、性能检测、仪表数据校准,易损件定期更换,电器安全监测等。
5、计量设备要定期鉴定,并将鉴定结论粘贴在设备上。
麻醉科疼痛专科门诊管理制度
1、疼痛门诊是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专职医师负责的临床诊疗专科。
2、疼痛门诊工作必须具有相关学科临床诊疗知识和技能的高年资医师承担诊疗业务。治疗工作必须有二人以上参加。医师相对固定,可定期轮换。必须保持疼痛诊疗业务的连续性。门诊应有固定的开设时间。
3、疼痛门诊应保持整洁的候诊和诊疗环境。
4、对病人和蔼亲切,认真解答疑问,注意鉴别病人心理障碍、药物依赖和毒副作用。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注意保护性医疗。
5、病史力求详细,病历书写要真实、完整,包括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等项目。必要时查阅病人的过去医疗档案,防止误诊、漏诊。
6、疼痛门诊登记本要求详细记录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等,以备随访。
7、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对病人的治疗方案和效果预测、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并发症均须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并征得同意,必要时签字为证。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酌情修订和重订治疗方案。
8、接受各种治疗的病人,根据治疗方法和病情必须留观到无全身反应和无神经系统障碍时才可以离院,遇有疑难病例(或操作)和意外时,须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请示,并严格执行上级医师的医嘱。
9、建立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必要时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共同修订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疑难病人不能确诊或二次复诊不能明确诊断或操作困难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经常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加强麻醉科全体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和安全意识。
2、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并进行奖罚。
3、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不论施行何种麻醉都要求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四落实。熟悉紧急用品的位置、熟练掌握气管内插管等应急能力和心肺脑复苏技术。
4、凡遇危重疑难病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要亲临第一线,负责医师要密切观察病情并随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严格查对制度,熟悉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用药需二人核对药品、浓度、剂量。熟练掌握麻醉机、呼吸机及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和具备正确判断伪差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6、使用易燃麻醉药品时,严防起火爆炸。室内各种气体钢瓶要有醒目标记,用后空瓶应移出手术间并挂牌表明。接触病人的电器设备严防漏电。
7、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是新开展的技术,应加强管理,要有相应的质量和安全保证制度,不断总结经验,确保病人安全和止痛效果。
8、凡发生重大事件,应在24小时内报告所属市(地)麻醉质控中心,一周内书面报告省麻醉质控中心
药品管理制度
1、麻醉中消耗的药品,于麻醉结束当日,由麻醉科医师书写处方,专人领取或录入电脑统一管理。
2、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按有关管理办理执行。
3、麻醉药品包括PET片类,可卡因类如哌替啶、吗啡、芬太尼等实行“六专”(专人、专柜、专锁、专册、专处方、专交班)管理,班班交接,定期清点。(专册:包括病人姓名、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用量、残药处理等)。
4、抢救用药定量并按规定地点和顺序放置,保证供应。及时补充消耗药品和清理过期失效药品。
5、麻醉药品不得外借,其他药品外借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业务学习制度
1、平时以自学为主。每月定期进行小讲课一次。并作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名单和主要内容等。并定期考核。
2、使用新技术、新药品时应首先通过有关部门认可,并认真组织学习,包括管理、适应症、使用方法、副作用、并发症与意外处理等应急措施,同时要有书面材料。
3、疑难危重病例麻醉后和发生并发症意外的病例,应认真组织讨论,提高理论技术水平。
4、阅读国内外麻醉专业杂志,关注相关学科杂志。
5、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岗位培训、继续教学、参观学习、进修等,不断更新知识。
6、按不同职称规定每年撰写论文。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3、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4、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1)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5、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麻醉质控制度
1、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的质控制度;
2、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3、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规范,规章制度和工作质量保证。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4、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量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
5、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真正做到问题已调查清楚,当事人已接受教训,整改措施已完全落实,思想认识已得到提高;
6、提高麻醉前小结和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7、科室成立室内质控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按照质控标准,完成质量监控任务,并将麻醉质量管理作为奖金分配的重要指标。手术麻醉审批制度
1、主管院长审批全院危险较大的手术和新开展的手术及麻醉。
2、医务科主任组织院内重大公伤的抢救手术及麻醉,掌握各科手术情况,特别是新开展手术的效果。
3、麻醉科主任审定本科大、中手术的麻醉,重大手术的麻醉向医务科及院长汇报;主持重大手术的麻醉术前、术后讨论,组织麻醉抢救小组,制定麻醉方案,参加手术及麻醉会诊。
4、麻醉科主治医师审定一般麻醉,检查下级医师麻醉前准备,主持麻醉前后讨论,制定麻醉方案,参加麻醉,带教下级医师,必要时向病员家属及单位领导交待麻醉风险,征得同意后按规定签署麻醉同意书。
5、麻醉科医师做好各项麻醉前准备工作,向主治医师汇报,向家属及单位领导交待麻醉风险,征得同意后按规定签署麻醉同意书,记录麻醉讨论,制定麻醉计划,服从上级医师安排,参加麻醉。
麻醉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一,麻醉前准备
(1)手术前了解次日手术麻醉病人的麻醉情况及次日麻醉工作手术房间,按照责任麻醉医师指示核对各种药品,器械,麻醉特殊物品的储备。手术当日晨会交班后至麻醉准备间领取麻醉用物并双方护士签名。
(2)提前20分钟入手术间做麻醉前准备或与前一班的工作人员交接班。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喉镜,急救药品,氧气和吸引系统是否齐全和完好。(3)核对房间责任麻醉医师。
(4)病人入手术室→核对病人→自我介绍→查看病例:如核对麻醉同意书,麻醉前评估单及输血资料签名等,如发现资料不齐者,立即向责任麻醉医师报告说明。
(5)给予病人保暖→解释手术麻醉流程→连接和监测ECG,血压,SPO2等,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
(6)填写医保自费部分交费单,敦促病人家属完成交费。(7)病人如手术室应立即告知责任麻醉医师。二,麻醉护理常规
1,麻醉诱导:常规抽吸阿托品0.5mg,麻黄素30mg备用。
(1)全身麻醉:按医嘱抽吸和推注麻醉治疗药物,协助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和机械通气。
(2)阻滞麻醉:按医嘱抽吸麻醉治疗药物,准备病人体位。2,麻醉维持
(1)保持气道连接良好,防止人工气道脱落,及时清理气道,避免气道阻塞。
(2)机械通气:呼吸频率12-15次/分,潮气量8-10ml/kg,气道压3-20cmH2O.(3)非机械通气患者面罩吸氧>3L/分钟。
(4)参加部分病人术中监测,ECG,SPO2,BP监测5分钟一次,必要时即时手动监测,监测中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责任麻醉医师。(5)按医嘱完成麻醉病人各项治疗和特殊情况处理,必要时协助麻醉医师填写麻醉记录单,麻醉管制药品处方并核对麻醉医师签名。
三,协助处理事宜
1,ON Central line(1)协助准备病人体位。
(2)准备消毒用物和穿刺用物。(3)连接和固定导管。
(4)记录导管位置,深度,型号和穿刺部位。2,ON A-Line(1)准备消毒用物和穿刺用物。(2)连接和固定导管。
(3)记录导管位置,深度,型号和穿刺部位。(4)必要时取送Blood gas标本。3,ON IV-Line 四,手术结束:连接镇痛泵,护送病人回PACU或ICU或原病房,并告诉病人镇痛泵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出现问题时的联系方法。
五,麻醉物品清理和归位,将麻醉单复件,点物单,QA单及麻醉处方交给总务。六,用物登记,交接并签名。
七,按上述程序接台麻醉或急诊麻醉备物及治疗。八,夜班麻醉护士
1,与总务交接麻醉科财产,与疼痛治疗护士,PACU护士,麻醉护士交接未完成的疼痛治疗,PACU病人及麻醉病人护理工作并签名。
2,负责夜间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及PACU病人的护理工作。
3,晨会交班,财产交班及疼痛治疗,PACU,临床麻醉病人护理交班并签名。
PACU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一,交班及备物
(1)晨会交班,复苏室病人护理及用物交接班。
(2)清理和补充复苏室用物,检查和核定急救药品,气管插管盘物品,监测设备,呼吸机,氧气及抽吸系统是否齐全和完好。
(3)了解当日手术麻醉情况,提前10分钟做好病人入室准备,呼吸机和监护仪处于待机状态。
二,病人入室
(1)转运:由麻醉护士和复苏室护士将病人从手术间送到复苏室,途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危重病人应用简易呼吸器辅助或控制呼吸。
(2)交接班: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向复苏室护士交班,内容未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方法,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输液情况。麻醉药及拮抗药的使用情况。预计苏醒时间,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特殊情况的交接等。三,护理常规
1,监测:心电图,血压,SPO2,BP监测15分钟一次,危重病人5分钟一次。2,呼吸管理
(1)呼吸机常规治疗:呼吸频率12-15次/分,潮气量8-10ml/kg,气道压3-20cmH2O.,氧浓度21%—100%,机控,同步指令,自主呼吸自动转换。
(2)气道维护:保持气道连接良好,防止人工气道脱落,及时清理气道,避免气道阻塞。非人工气道患者去枕平卧,面罩吸氧>8L/分钟。
(3)人工气道撤除指征:意识清醒,能完成指令动作;肌力恢复良好,举臂时间>1分钟,气道保护反射良好,有主动吞咽和刺激呛咳反射,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达标。
(4)人工气道撤除:护士根据麻醉恢复情况,参考人工气道撤除指征及具体病情,为病人提出撤除人工气道要求,麻醉医师认定并开出医嘱后撤除人工气道。撤除前充分清理口腔,咽喉,气管内分泌物,吸入100%氧2-5分钟,撤除后面罩吸氧.>8L/分钟,维持SPO2>95%.3,医嘱执行:按医嘱完成复苏病人其他各项监测,治疗和特殊情况处理。
4,护理记录:内容包括进科时间,手术名称,过敏史,麻醉方法,生命体征,Aldret评分表,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参数的记录;肠鸣音,瞳孔对光反射,疼痛评估,恶心程度,腹部,膀胱充盈度,出科医嘱和时间,术中及麻醉恢复室的输液用药情况,输血尿量等的记录。此单完成后随病历夹放。5,Aldret护理评分:
(1)活动力:四肢能活动者2分,仅能活动两个肢体者1分,四肢均不能活动者0分。(2)呼吸:能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者2分,呼吸受限或呼吸有停顿者1分,无自主呼吸者0分。1)循环: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变化不超过20% 2分,变化在20-50% 1分,变化超过50%0分
2)神志:完全清醒,能回答问题者2分,呼唤名字能回答者1分,对呼唤无反应者0分。3)皮肤颜色:正常红晕者2分,皮肤苍白灰暗或花斑者1分,皮肤或口唇,指甲紫绀者0分。
6,病人出科:护士根据麻醉恢复情况,参考Aldret评分及具体病情为病人提出出科要求,麻醉医师认可后开出科医嘱后转科。Aldret评分满分为10分,一般要求达到10分才可转出。但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如衰弱,瘫痪病人的皮评分很难达到理想的分数。通常成人麻醉恢复室监护2h,儿童1-2h出科。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较重需长时间监护的病人送ICU继续监护。病人出科时,由麻醉恢复室护士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班。
四,室内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清洁,消毒,麻醉器具按性能选择消毒方式,医疗废物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五,物品清理和归位,将点物单,麻醉处方交给总务。六,病人登记,计费,用品补充,交接并签名。
疼痛治疗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一,交班及备物
1,晨会交班,疼痛病人护理及用物交接班。
2,核对疼痛物品的储备,领取和补充疼痛治疗物品,填写点物单并签名。二,疼痛治疗护理常规
1,医嘱执行:按医嘱完成疼痛病人各项治疗,监测和特殊情况处理。
2,完成疼痛治疗登记和收费,核对麻醉处方的签字。
3,病人教育:教育病人或家属正确使用PCA,并留有麻醉科24小时服务电话。4,护理查房
(1)查房时间:上午八点二十至九点,由疼痛治疗护士完成,夜班护士接班后完成一次疼痛护理查房。
(2)查房内容: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疼痛评估,感觉及运动评估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的评估。
(3)记录及处理:如实和及时记录查房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值班麻醉医师反映。并根据医嘱及时进行处理。
(4)疼痛治疗结束后及时拔除疼痛治疗装置,将疼痛治疗单及疼痛监测单放入病历。
恶性高热处理对策
1、定义:恶性高热(MH)是一种家族遗传性骨骼肌疾病,当与诱发因素作用时发生骨骼肌异常,且以高代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综合征。
2、诱发因素:主要是全麻时麻醉药物激发,以氟烷和司可林多见。以小儿多见,男性多发于女性。
3、病理生理:
(1)高热的原因:受诱发因素激发后,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急剧上升,并引起代谢性连锁反应,使肌肉中高能磷酸盐储备大量消耗,迅速水解,产生高热;导致骨骼肌高代谢状态,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显著增加---血中乳酸大量增加,乳酸在肝脏内降解和儿茶酚胺进一步升高促进肌糖原分解。
(2)肌细胞中钙离子大量释放,导致肌肉痉挛性收缩、僵硬。
(3)高热和酸中毒进一步使肌细胞通透性增加,使钾、钙和一些生物活性酶从肌细胞中逸出----酸中毒、缺氧、高热、高钾血症----心、肝、肾、神经系统继发严重的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1)骨骼肌异常:最初见于咬肌痉挛强直(插管困难),直至扩展到全身肌肉痉挛,肌松药不能缓解。伴随spo2下降,气道压力增加。
(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体温急剧升高:骨骼肌代谢大致二氧化碳和体温升高(达到41度以上),呈持续性,出汗多。钠石灰罐温度升高而烫手。(3)皮肤改变:呈大理石花纹状、发暗、温度升高,出汗。
(4)血清电解质改变:钾离子升高,钙离子先高后低(后因转移至细胞内而致)。(5)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增快,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先升高后期下降。(6)血液改变:可出现溶血、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7)酶学改变: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均升高(GOT)。(8)尿液改变:有肌红蛋白尿、少尿甚至短时间内无尿。
(9)血气分析: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呼吸性与代谢性酸中毒。
(10)实验室检查:尿中出现肌红蛋白尿,最可靠的方法是将肌肉组织浸泡于氟烷、司可林、咖啡因中可见肌肉过度收缩。
(11)晚期表现:凝血功能异常、急性肺水肿、肌红蛋白尿、左心衰、惊厥、甚至昏迷及肾功衰。
5、治疗处理:
(1)立即停用吸入性全麻药和司可林,暂停手术。
(2)更换麻醉机的管道和钠石灰罐,用纯氧过度通气,排除二氧化碳,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气的变化。
(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输注5%碳酸氢钠溶液2-4mg/kg,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
(4)降温:酒精擦浴、冰袋、冰盐水洗胃或灌肠、反复腹腔冰盐水冲洗,静脉输冰盐水,必要时用体外循环降温。体温要求降至38度左右停止降温。
(5)纠正高钾血症,用30%Glu50ml+胰岛素10单位静脉输入,禁用钙剂。
(6)纠正心律失常:可选用利多卡因(目前已证实利多增加肌质网钙离子的释放作用很微弱)。普鲁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3-8mg/kg静脉滴注)有一定的预防心律失常和治疗作用。必要时强心(西地兰—强心、减慢心率)和血管活性药物运用。(7)补充血容量,补偿转移到受损肌肉中的液体丢失。(8)监测尿量,补液、利尿,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9)尽早输注特效对抗药物:丹曲林(2.5mg/kg),机制是通过抑制网内钙离子的释放,在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水平上发挥作用,使骨骼肌松弛。(目前国内罕有此药)(10)加强DIC和肾功衰的预防和治疗,运用较大剂量的激素类(地米和氢考)
(11)加强监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凝血动能检查、支持治疗、预防感染。
(12)该病死亡率高,约70-80%,患者多半死于DIC、高热复发和循环衰竭。
过敏反应处理对策
临床麻醉中,约1/4000个病人会发生“变态”反应。过
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各其发生的免疫机理不同,但发生后的临床症状和处理,完全一样。
1)过敏反应,在组织内的巨大细胞或血液内的嗜碱粒细胞表面,如具有免疫球蛋白的抗体,只要一遇上抗原(例如某些静脉麻药),两者立刻结合在一起,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就能激活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释出组织胺、白细胞三烯(过去称此为“超敏反应的缓慢反应物质)、前列腺素及激肽。这些反应物质能引起人体的支气管痉挛、血管扩张,并使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至于巨细胞及嗜碱细胞表面的抗体产生,是过去曾接触过具有抗原特性的外来物质,从而产生抗体,再遇似物质就能引出过敏反应(这就是所谓的”交叉致敏)。
2)类过敏反应,此类反应,与过敏反应不同,是由于外来物质(主要是静脉麻药)与肥大接触后,是肥大细胞错认而未通过免疫的中间过程,就直接释出组织胺。所以,这类反应毋需经历初次接触而生成抗体、再次接触即成过敏的免疫步骤。其次,这种反应只有肥大细胞参与,而且也只释出组织胺。这就是与过敏反应的相异之处。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3)超敏反应的症状,不管是过敏反应还是类过敏反应统称为“超敏反应”。它们的临床症状,却完全相同: a)荨麻疹。
b)面部浮肿;喉头水肿;喉痉挛。c)心率增速;低血压。
d)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或心血管虚脱。死亡,都由此两种原因。
单纯从症状区分类反应,较为困难。[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4)哪些麻药能引起“超敏反应”?下述麻醉药物,曾有过引发过敏反应或类过敏、甚至两类反应同时出现的报道:
a)巴比妥类;依托咪酯及异丙酚。
b)司可林及管箭毒,是最易引发的两种;此外,茄位明(亦称加拉碘铵)、二甲管箭毒、潘可罗宁、阿屈可林、万可罗宁、杜什氯铵及美维松。
c)可台因、杜冷丁、吗啡及芬太尼。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xiexiebang.com
d)局麻药中的普鲁卡因、为可疑的超敏反应药物,但无肯定结论。
e)不少与病人接触的橡胶制品,如面罩、麻醉机皮管、橡胶手套、注射器、输液管道,甚至输入液体,都可能对病人具有引发超敏的反应的作用,应加重视。
反应的出现,多较快,龙其静脉注入麻药,注入后几分钟内,即可发生。橡胶制品,则较慢。5)如何处理 处理要求快而有效。重点在:脱离致敏源并作积极的症状治疗。a)立即停用引发反应的药物;如怀疑为手套或注射器等应加撤换、停用。b)手术暂停,对反应严重的病人,甚至应加速手术的结束。
c)喉痉挛或喉水肿,可致气道堵塞,须立刻面罩纯氧吸入或辅助压入。必要时,作气管插管(紧急情况,气道已堵住,即刻气管切开);有呼吸衰竭现象时,应作机械通气。
d)出现血压下降,静脉注入肾上腺素50~100ug(将肾上腺1mg用生理盐水9ml相混合,则每ml液内含肾上腺素100ug),随即静脉点滴肾上腺素(5%葡萄糖500ml内,加入肾上腺素1mg),以每分钟0.05ug/kg的速度滴入,以后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遇严重反应,可引起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必要时肾上腺作为复苏药加以应用。
e)从静脉输入平衡液,以20ml/kg的液量输入,同时注意病人的中心静脉压或颈静脉充盈度以判断病人是否有容量欠缺。经上经处理,低血压可能有所好转。
f)氢化考的松100~250mg(症状严重,用量须大),必要时第6h可适量或同量再用,共用24h。有时,也可用长效糖皮质激素以代替氢化可考的松,如甲强的松龙(首次用量可按氢化考的松折算),因其作用可持续6~12h,在后就可免重复)。g)用组胺拮抗剂,H1及H2两类都须同用,前者可用苯海拉明50mg,后者用甲氰咪呱300mg(皆为成人量),静脉注入。拮抗剂虽不能阻止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的释出组织胺,却能阻断组胺与其受体之间的作用。
h)遇支气管痉挛,用舒灵0.5mg或异丙喘宁0.3ml,加于生理盐水2.5ml内,和匀后,喷雾吸入。已作气管插管的病人,则可通过插管喷入。
也可应用氨茶碱,以6mg/kg的用量,在20min内静脉滴入,随之,以0.5mg/kg/h的输速,作静脉点滴以维持。此药不仅松解支气管痉挛,还具有抑制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的释出血管活性物质、增强心肌收缩力及肾上腺的作用。
i)血压不稳的病人,可考虑用高血糖素,初量5~10mg,静脉;接之静脉点滴高血糖素,滴速1~5mg/h。此药除具心脏变力及变时性效果外,对已用丙种肾上腺素能拮抗剂的病人,更为适用。
j)发现病人有代谢性酸中毒,须用碳酸氢钠以纠正。
6)术前的主要预防措施,下述各点,可据情考虑。
a)对曾有特异反应或过敏反应病史的病人,如不易分清是病人对麻药高敏反应还是过敏反应,应问清引起反应的药物加以避免;如不能获得明确答案,则麻药的应用,先以微量注入,等待3~5min,观察有无反应;同时手头准备抢救过敏反应的用药及用器。
b)有人发现:过敏反应等引发,与术前病人有无应激反应存在有关,故对此类病人,术前应作好心理疏导及必要的消除焦虑药物的应用。
c)必要时,术前可考虑应用H1及H2受体阻滞剂。d)对易有高度反应发生的病人,可在术前应用皮质激素。e)术前亦可考虑应用色甘酸二钠以作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1、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搐等症状。
处理: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iv ,鼻导管给氧。
2、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头痛,心悸,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处理:① 利多卡因导致中毒: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②长效局麻药导致的中毒: a)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b)20%脂肪乳100 ml iv(2 min); 20%脂肪乳150 ml ivgtt(15 min)(总量<4mg/kg)
③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3、心脏毒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颤)、QRS增宽、血压下降。处理:① 20%脂肪乳100 ml iv(2 min); 20%脂肪乳150 ml ivgtt(15 min)(总量<4mg/kg)②溴苄铵
③异丙肾上腺素;
④请求支援,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
⑤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4、心跳停止: 处理 ① 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 肾上腺素1mg iv;
③ 20%脂肪乳100 ml iv(2 min),如果在心跳停止前已输脂肪乳,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到步骤(7);
④ 除颤或肾上腺素 1mg iv(2 min)
⑤ 重复步骤(3);
⑥ 重复步骤(4);
⑦
20%脂肪乳300 ml ivgtt(15 min)(总量<8mg/kg)
⑧ 继续治疗,向医务科汇报;
⑨终点:
a)病情好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ICU;
c)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对于每个需要麻醉的病人,至少在实施麻醉前(手术室内)要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进行评估。根据是否预料为困难气道,将处理流程分为两类,以便明确目标,区别对待。
已预料的困难气道
麻醉前评估存在困难气道时,分析困难气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技术,防止通气困难的发生。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麻醉医师应该做到:
1、告知患者这一特殊风险,使病人及其家属充分理解和配合,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确保至少有一个对困难气道有经验的高年麻醉医师主持气道管理,并有一名助手参与。
3、麻醉前应确定建立气道的首选方案和至少一个备选方案,当首选方案失败时迅速采用备选方案。尽量采用操作者本人熟悉的技术和气道器具,首选微创方法。
4、在气道处理开始前充分面罩吸氧。
5、尽量选择清醒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防止可预料的困难气道变成急症气道。
6、在轻度的镇静镇痛和充分的表面麻醉下(包括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面罩给氧,并尝试喉镜显露。
7、能看到声门的,可以直接插管,或快诱导插管。
8、显露不佳者,可调换合适的喉镜片结合插管探条(喉镜至少能看到会厌);纤维气管镜辅助(经口或经鼻);或传统的经鼻盲探插管等;也可采用视频喉镜改善显露,或试用插管喉罩。
9、在困难气道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要确保呼吸和氧合,密切监测病人的SpO2 变化,当其降至92 %时要及时面罩辅助给氧通气,以保证病人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0、反复三次以上未能插管成功时,为确保病人安全,推迟或放弃麻醉和手术也是必要的处理方法,待总结经验并充分准备后再次处理。
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重要的是维持病人的自主呼吸,预防发生急症气道,其处理流程见
图1。
图1 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流程图
未预料的困难气道
麻醉前评估未发现困难气道时,也不能排除困难气道的发生,而且未预料的困难气道在全麻诱导后更具危险性,因此麻醉医师应该做到:
1、预防急症气道的发生,可以将快速诱导分成两步给药,首先是试验量的全麻药使患者意识消失,但保留自主呼吸。
2、常规行通气试验,在主要的全麻诱导药物和肌松药给入之前,测试是否能够实施控制性通气,不能控制通气者,不要盲目给入肌松药和后续的全麻药物,应唤醒病人,行清醒插管,防止发生急症气道。
3、对能通气但显露和插管困难的患者,选择上述非急症气道的工具。要充分通气和达到最佳氧合时才能插管,插管时间原则上不大于1 min ,或SpO2 不低于92 % ,不成功时要再次通气达到最佳氧合,分析原因,调整方法或变更人员后再次插管。
4、对于全麻诱导后遇到的困难通气,应立即寻求帮助,呼叫上级或下级医师来协助。
5、同时努力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通气问题:首先是改善面罩通气,如采用口咽通气道、扣紧面罩、托起下颌、双人加压通气;有喉罩经验的立即置入喉罩。
6、没有喉罩时,立即由现场相对有经验的麻醉医师用喉镜再试一次插管(不可反复试),不成功的继续采用上述急症气道的工具和方法。
7、考虑唤醒病人和取消手术,以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对未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重要的是改善通气,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随手可得的急症气道工具和训练有素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其处理流程见图2。
插管成功的鉴别应采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肉眼、纤维气管镜下或视频喉镜下看见气管导管进入声门也可帮助确定。麻醉科医师应当熟悉多种困难气道的工具和每种工具的适应证,同时还应了解每种工具的禁忌证。在处理困难气道时,要选择自己最熟悉和有经验的技术。当插管失败后,要避免同一个人采用同一种方法反复操作的情况,应当及时分析,更换思路和方法或者更换人员和手法,动作要轻柔,要有微创意识。反复数次失败后应该考虑终止操作,通气和氧合是最主要的目的,以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每个麻醉科要根据本科的人员和设备情况,按照上述困难气道处理的思路,准备好本科室的急症和非急症气道工具,制定出自己的简便可行的处理流程,平时认真培训熟练掌握,以便遇到困难气道时能及时无误地处理。
图2 未预料的困难气道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