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落实我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及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的工作意见
关于落实我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及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的工作意见
xx县人民政府:
2009年,我社充分认识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把认真落实“两会”精神,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围绕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社将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特别是涉农贷款的发放力度,在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贷款产品,保证“三农”资金需求。2009年我社计划发放贷款3.4亿元,确保贷款余额纯增7500万元,力争10000万元。上半年信贷投放达到全年计划的60%以上,其中涉农贷款不低于80%,信用贷款不低于50%,对按季结息的农户信用贷款优惠利息10%。在保证农村贷款需求的同时,积极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涉农企业,我们将在信贷政策上给予倾斜。
第一、重点做好两类种植业贷款发放工作:一是烤烟种植贷款。烤烟生产是惠农强农的有效方式,为切实支持烟农生产、生活,我社建立了烟农数据库,指定信贷员进行跟踪管理,并将在3月至9月集中安排信贷资金投入,及时将信贷资金送到烟农手中,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证烟农信贷资金需求得到满足。二是粮食种植贷款。粮食种植是事关民生工程的大事,是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首要任务,凡是农户有粮食种植贷款的需求,我社将保证得到满足;在加大信用贷款发放力度的同时,我社还将有针对性的降低贷款利率,让利于民;对从事规模化种植和特种种植的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的农户,我社将根据其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贷款额度和期限,最大程度满足其信贷资金需求。
第二、突出支持两种“养殖”:一是重点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我社首先将全面收集、统计、分析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情况,取得第一手信息,为信贷资金有效、快速发放奠定基础;二是大力支持养殖大户。对有能力进行养殖的大户,在有技术、有市场、有计划的前提下,我社将联合保险机机构,大胆的投入信贷资金,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信贷资金中将养殖贷款纳入一定的比例进行考核。
二、加强外部监督、实行限时服务。根据我社的信贷政策,在符合贷款条件的前提下,农户信用贷款保证当天申请、当天发放,未评级的返乡农民工保证在7天之内完成授信和贷款发放,其他大额抵押贷款保证在15天之内完成调查、评估、审批和发放工作。同时为更好的为农户提供服务,我社将把各信贷员的服务范围、权限、联系方式等向社会公示,取得社会的监督与配合,实行限时服务。三、一事一议,优先照顾种、养殖农户。凡从事种、养殖的农户申请贷款和规模化种植贷款,我社将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政策,在保证资金成本的基础上实行一事一议的特殊利率政策;对在本县从事种养殖的返乡农民工,我社将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并适当放长贷款期限和贷款额度,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探索新的担保方式和贷款方式,如联保、贴息、保险、置换等,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的资金环境。
四、强化市场调研,及时掌握农户资金需求情况。今年,我社继续组织信贷员深入各村、组,了解农户春耕生产资金需求情况和生产情况,及时反馈农村资金需求信息,做到早落实、早安排、早放贷。
五、积极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有关开发项目立项的基础上,我社将积极介入,在取得相关担保的前提下,及时解决。各基层信用社将及时与各乡镇政府进行沟通,争取项目早启动、早实施、早投入、早受益。
六、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农户信用记录将部分优秀等级信用农户及时升级为特优级,部分较好级信用农户及时升级为优秀级,部分一般等级信用农户及时升级为较好级,最高授信额度由3万元、1万元和5千元分别增加到5万元、3万元和1万元,进一步满足信用农户授信需求,降低农户贷款成本。
支持“三农”是我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我社的立社之本,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将以最大的热忱和信心为xx县地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xx县农村农村合作联社 二零零九年四月十三日
第二篇: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
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3:14 作者:周霆
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自成立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棉油购销政策及其他金融政策,在实施国家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如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运行机制,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
农业发展银行成立10余年来,为履行好农业政策性金融任务、为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目标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重大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运用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撑,确保国家粮棉油定购制度和国家定价政策的落实。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之初的4年,国家对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仍实行定购制度。同时,对定购任务完成后仍交售余粮的农民,则出台了按定购价或保护价敞开收购的政策。为贯彻落实国家对粮棉油的定购制度和价格政策,农业发展银行实行了“企业收购多少粮棉油,发放多少粮棉油贷款,企业销售多少粮棉油,收回多少粮棉油贷款”的信贷支撑措施,既保证了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的需要,又遏制了粮棉油收购资金的挤占挪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支撑在整个粮棉油收购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足额发放贷款,收购企业才能完成国家定购任务和敞开收购,农民才能拿到足额售粮现金,才能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运用政策性银行信贷杠杆,确保国家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1998年,国家对粮棉油流通体制实施重大改革,先后取消实行了几十年的统派购和定购制度,积极推进粮棉油市场化进程和粮棉油购销企业改革。为确保国家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农业发展银行运用政策性信贷杠杆,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行按粮食储备数量和金额发放贷款的办法,保证了国家粮棉油储备资金的需要,支持了国家和地方重点粮食仓储设施的建设;二是根据国有粮棉油企业经营情况评定信用等级,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设立不同信贷支持门槛,促进企业加快改革、改善经营;三是对粮棉油加工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开办粮棉油信贷业务。农业发展银行采取的上述信贷措施,改善和加强了国家对粮棉油的宏观调控,培育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推进了国有粮油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快了粮棉油市场化进程。
加强管理,完善内控,逐步形成了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发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一是按照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原则,全行采取捆绑式管理等方法,抓住企业收购、储存、销售三个关键环节,形成了“专款专户、购贷销还、库贷挂钩、全程监控”的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制度和办法。二是适应粮棉油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全行实行政策性贷款的商业化操作,全面推进贷款准入、信用等级评定、风险保证金、有效资产抵押担保制度等措施,逐步建立了以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
当前,农业发展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现有政策性职能与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目标和形势要求不适应。因此,不断完善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机制,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是新阶段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客观要求。
首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农业发展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已从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转移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目标的这一划时代转变,客观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投入的必然要求。作为农村公共品的提供者和资金投入的重要渠道,如何以政策性金融创新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上述客观要求,是农业发展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困难和问题,迫切要求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重大困难和问题:一是粮食连续5年减产,2004年产量虽有较大的恢复性增长,但制约粮食稳定增产的深层次问题并未解决;二是农民增收缓慢,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三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相比形成很大反差。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这些困难和问题,迫切要求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农业发展银行加大支农力度,是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的重要方面,是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基本保障。
其三,农村金融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相对城市金融,不是加强而是明显削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低效,商业性金融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的趋势比较明显;二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从成立起,其主要职能是保障国家粮棉油购销政策的落实,但随着粮棉油流通市场化改革,其对农村的信贷投放呈逐年减少趋势;三是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受体制因素制约,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结算手段明显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导致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四是农村资金向城市倒流趋势明显。农村金融出现的这些变化,突出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国家可以运用农业政策性金融工具,通过较少的政策性金融投入吸引更多的商业性资金,对农村资金流向进行引导、调控,以改变农村金融市场失效和低效的局面。
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当前,落实这一精神,农业发展银行应当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认真履行现有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职能,促进“三农”政策的有效落实。一是认真做好各项信贷业务,大力支持粮棉油生产经营的发展。要切实做好收购信贷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工作,加强对粮棉油收购的信贷支持;审慎发展对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和其他粮食企业的贷款业务,加强对粮棉油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支持;围绕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对粮食仓储和粮食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信贷支持。二是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努力增强支农能力。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三是积极化解不良贷款,着力防范信贷风险。要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妥善处理“老粮”、“老账”的贷款风险,有效控制新增贷款风险。
第二,继续完善运行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按照现代银行要求完善运行机制,是农业发展银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一是调整组织机构,建立精简高效合理的组织体系。要调整省市分行内设机构,优化基层机构布局,进一步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二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三是创新经营机制,完善内控机制,增强经营活力,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四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抓好规范化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第三,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一是进一步拓宽粮棉油信贷支持的农业产业链,为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目标服务。粮棉油特别是粮食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粮棉油信贷业务当作最基本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始终抓紧抓好。二是适时开办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政策目标服务。从去年7月以来,农业发展银行加大了以完善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前开办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业务的时机已经成熟,需要我们适时推进。三是进行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目标服务。农业发展银行要通过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引导县及县以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先试点后开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多种抵押担保,为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三农”提供政策性金融保障,促进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形成。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三篇: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进一步创新支农方式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的指导意见12
关于《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进一步创新支农方式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的指导意见》意见回复如下:
在认真学习、研讨意见稿后,我浅谈下自己的想法
一 在抓好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机制中,重要的是要创新人才机制
培养一批富于开拓,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理论扎实富于实践以及能吃苦耐劳等特征,能对农联社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引进一批创新型人才,对于我们农联社人员老、素质偏低的局面,要加紧加大力度招收新人,加紧新老交替,为农联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 员工素质建设
员工素质建设是一项事关农信发展壮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他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
要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奖励、等各种办法来培养员工的敬业奉献、合规自律、诚实守信、高效执行、遵守规则、严守机密的精神、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服务意识。
三、各级农村信用社要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定期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交流,时刻掌握“三农”政策,特别是当
前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背景,问政府要支农项目,信用社这样惠农政策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四、当前国家为我省大部分县、镇(乡)、村配备了支农、支教和大学生村官等高层次的人才。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协调下,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被分到了项目试点村,我们可以以政府为依托,大学生人才为基础,项目为平台,创新信贷新产品,支持这些大学生人才找项目、立项目、发展项目。
在中央连续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之后,我农联社站在历史的高度,与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彻底贯彻文件精神来指引农联社的发展和前进。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存在资金问题的坚定决心来再次向社会发出农联社立足三农、服务三农、扎根农村的决心和社会形象。
第四篇: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加大干部监管力度
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加大干部监管力度
余关乡党委书记刘晓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加快发展,千关键万关键,干部最关键。因此,选好、用好、监督好干部,就成为我们党事业成败的关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提供了制度保证。制度的约束力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在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联系余关的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
一、广泛宣传,形成“大气候”,让混日子干部无处遁形 好的制度要真正达到 “好”的目的,关键在于万众一心。只有将“监督权”交给群众,形成“气候”,才能避免四项监督制度流于形式、纸上谈兵。为此,我们一是狠抓宣传。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乡深入学习贯彻干部四项监督制度的通知》,并采取设立宣传牌、悬挂横幅、散发宣传材料和在机关开办专栏等方式,及时宣传、交流主要做法和成效,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专题辅导。将四项监督制度纳入乡村干部学习内容,落实辅导人员,各村各单位还结合“4+2”工作法,采取“召开一次学习讨论会、听一场辅导讲座、写一篇心得体会、参加一次书面测试”的“四个一”措施,组织干部畅谈学习体会,深刻理解贯彻四项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三是集中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购买四项监督制度读本,逐章、逐条、逐款学习,举行闭卷考试,使四项监督制度深入人心。此外,还将四项监督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列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止目前,全乡悬挂横幅37幅,散发宣传资料2300多份,举行专题辅导117场次,参加人员1700多人次,集中培训三期336人次,159名乡村干部参
加了闭卷考试,达到了领导精通,干部熟悉,群众知晓的效果,在全乡形成人人关注四项监督制度的浓厚氛围。
由于宣传到位,群众知晓率高,一些混日子干部、不为民干部先后遭遇群众举报,我乡谢寨村、梁坪村等村3位村干部,因为为群众办事不热情、私心严重等被群众举报,乡党委及时排出工作组,进行查证,撤换2名村干部,对1名村干部给予记过处分,并降级使用。
二、竞争上岗,安装“过滤器”,让无能力干部无处安身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选贤任能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拓宽选人视野,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有效方式,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适。一是双向选择实现“伯乐相马”。由党委设置岗位,双选对象填报《双向选择意向表》,依据岗位选人。提交党委审核批准,予以公布。二是竞争演说实现“群众选马”。参与竞岗的人员,在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会议上,进行竞争演讲,根据履职规划和承诺,由与会人员进行票决,定岗定责。三是试用一月实行“赛场竞马”。试用期合格人员,则正式上岗,机关人员下发任命文件,事业单位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对未被选择的或试岗不合格人员,自费参加离岗培训,培训时间为三个月,离岗培训期间,离岗人员只发基本工资。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由组织协调试岗,试岗人员实行6个月的试用期,期间不发奖金及补贴。自2008年实施竞争上岗以来,对3名机关人员做了待岗处理,其中1名女同志待岗一年。
实施竞争上岗,在创新选人思路、优化选人机制、拓宽选人视野、扩大选任工作民主、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信度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达到了上者服众,下者服气,群众公认、组织满意的效果。
三、绩效考核,架起“显微镜”,精设置细考察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知人才能善任,考察方可识人。考察考核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环节,也是识人察人的重要途径,考核结果的准确度影响着干部选拔任用的质量。近年来,我们着眼于提高干部考核质量和水平,先后出台了《余关乡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及绩效考核办法》、《乡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为党委选好人、用好人提供了可靠依据。一是加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结合内乡县开展的“创星夺标”活动和推行村干部队伍公职化管理的意见,按照五星标准,细化20多个小项,设置千分,采取民主测评、民意调查、指标考评、领导评价等方式,进行全方位考核衡量。二是完善乡村干部考核体系。设置基本分值100分,细化10多个小项,采取党委统一考核、分管领导打分、全体班子成员评分,结合办公室考勤和中心工作督查情况等,确定考核等次。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考核结果四挂钩,即与评先评优挂钩、与奖金福利挂钩、与绩效工资挂钩、与干部的升降奖惩挂钩,把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监督作用。今年以来,我们根据考核情况,对2名村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一名支部书记被降职使用,一名被撤换,调整了6名村干部,4名村干部因考核不合格和存在违纪现象被撤职,新选拔4名村干部,2名村干部被调整岗位。
通过细考察,我们从实践中发现并大胆启用一批眼界开阔、思想解放、敢闯敢干、敢于担当、作风务实、业绩突出的干部,努力形成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四、作风整顿,常念“紧箍咒”,选好人用对人推动余关大发展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作风。事实表明,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导向,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关乎党风民意,决定事业成败。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每年开展一次干
部作风整顿活动。今年,我们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反对贪玩型、贪酒型、贪权型、消极应付型、责任丧失型、方法简单型、见利忘义型和铺张浪费型八型干部,组织干部自查整改,并敢于“敲警钟”“亮黄牌”,针对谢寨、王沟等村3名村干部存在的贪权、贪酒、铺张问题进行了查处,达到了惊醒教育干部的目的,全体乡村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新变化,在谋发展、干事业、办实事、抓落实上有了新突破,为党委政府赢得了信誉,树立了形象,聚旺了人气。截止8月底,全乡招引各类项目14个,已经完成投资2500万元,亚洲最大单场养殖规模的牧原十七分厂,4000头良种母猪已入圈,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豫西南最大核桃基地,今年将再增5000亩面积;在7月下旬的洪灾中,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检验,全乡受灾人口7315人,倒毁居民房屋403间,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转变作风选人用人是根本。我们通过作风整顿,进一步严格干部选任标准,坚持七个不用:不能开创新局面的人不用,对群众没有感情的人不用,光说不干的人不用,闹不团结的人不用,不廉洁的人不用,坐等提拔安排的人不用,不严格按照党的决议办事的人不用。重用善于谋划发展的干部,善于抓落实的干部,能干实事、业绩突出的干部,群众公认的干部,使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导向一致起来。堵死了“熬官”、“混官”、“跑官”的口子,敞开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路子。
在四项监督制度的推动下,“以政策规定为准绳,以干事创业为导向,以群众公认为基础,以德才表现为尺度,以工作实绩定升迁”的干部选任机制正在余关全面形成,为发展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县委组织部加大工作落实力度 提高执行力
为了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全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肇州县委组织部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高部内干部的工作执行力,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一、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较好的素质是完成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从提高部内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整体素质。一是联系工作学。根据各组室的工作职能不同,在业务学习时,以组室为单位进行“小集中”学习,主要学习与本组室相关的业务知识,做到学深学透。同时,每周还组织全体干部进行一次“大集中”学习。由各组室长讲解各组室的业务知识,汇报工作完成情况,交流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让大家在学习本组室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全面掌握其他组室的相关业务。使每一名组工干部都能成为组室精英、业务能手,真正做到一岗精、两岗能、多岗通。二是围绕中心学。今年县委提出了“人人抓经济,全员搞项目”的总体战略,为了落实好县委的中心工作,提高组工干部抓经济、抓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组织部内干部认真学习了WTO、经济法等经济方面的有关知识,观看了经济学专家的专题讲座,进一步丰富了经济理论知识,为提高参与经济工作的能力奠定了基础。三是针对问题学。我们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许说不行,要研究怎么做才能行,要勇于面对问题,善于攻关解难。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法规和一些外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查找出问题的根源,结合县情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二、从严要求,转变工作作风。组织部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组工干部要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我们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了组工干部的作风培养。一是严格规范部门行为。认真执行了以“一条禁令、三不准、五做到”为主要内容的部内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为了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我们做到“三个决不”,即不该开的会决不开,不该发的文件决不下发,不该走的程序决不走。大兴高效办事之风,不看忙忙碌碌的过程,只注重务实高效的结果。工作中做到“三提倡三反对”,即提倡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反对拖拖拉拉,只说不做;提倡思想活跃,敢闯敢试,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提倡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反对工作飘浮,懒惰涣散。二是建立干部下基层制度。制定了部内干部下基层工作制度,要求每名组工干部每季度下基层不应少于10天,要带着问题、带着任务下基层,每次下基层都要有目标有成效,要把身子沉下去,深入到工作一线,亲自指导,督促落实。同时还要求不许无故下基层,不许要求基层派车接送、不许超标准接待、不许饮酒。年初以来,部内干部平均每人深入基层都达到20个工作日以上。三是明确责任体系。建立了部长分片包干、分工负责制,落实具体责任。部里四位部长每人带领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所联系乡镇和县直各党委总支,主要负责帮助基层研究工作思路、督促工作落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等,如果哪个党委工作落实不到位或出现问题,负责联系的干部就要承担责任,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
三、强化职能,促进工作落实。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求实创新,狠抓推进落实。一是加强干部管理。为了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制定出台了《肇州县科级干部管理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在干部选任上做到“六个公开”,即选任规定公开、缺职职位公开、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