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特色养殖助推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养殖
助推农民增收
开发区盛寨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把特色养殖作为兴村利民的重点工作,走出了一条以肉鸽饲养、繁殖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全村有养殖合作社1个,肉鸽养殖大户5个,小型养殖户12个,养殖总面积70余亩。今年第一季度,全村养殖户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
盛寨村肉鸽养殖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村委班子和上级领导的支持。盛寨村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养殖户扩大规模。一是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形成群体优势。城寨村在村西规划土地59亩,建立起了肉食鸽养殖园区,将赵成海等5个养殖大户迁入园区,积极鼓励赵成海兴办林海鸽业养殖、繁育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又有7户迁入养殖园区。2008年,合作社成立了林海鸽业有限公司,到目前,会员单位已发展到18家。
二是倾心搭建三大平台,培植典型示范。村委会选择5个有一定饲养基础和经验的养殖大户进行重点培植。首先,为养殖大户搭建起一个科技平台,村委会到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进行合作谈判,建立了合作社与两校的合作机制,由两校派专家指导合作社的养殖、繁育和防疫技术,并先后派三位资深专家到合作社对聘请的12名技术员进行了5场培训。打造出了一支专业的肉鸽养殖技术队伍。
再次,村委会为合作社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村委会积极与金融部门联系,为合作社争取贷款500余万元。并积极向上级申请扶植资金20余万元。加快了肉鸽养殖业的发展。最后,搭建起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村委会迅速为合作社申请注册网站,用网站进行产品宣传推介,目前,肉鸽养殖合作社的产品已远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浙江、安徽等省份。在重点扶植的推动下,共培植起肉鸽养殖公司一个,肉鸽养殖大户5个,新成立养殖小户12个,盛寨村肉食鸽养殖已初具规模。三是:借鉴先进模式,做好科学管理。村委会先后8次带领养殖户外出学习管理经验,并在养殖公司内推广了“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保险、统一回收、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七统一”管理模式。公司对养殖小户实行“提供鸽苗、提供饲养技术、提供防疫治疗药品、回收鸽蛋、回收成鸽、统一销售”的“三提供、两回收、一统一”全程服务的新型产业化生产模式。盛寨村12个小肉鸽养殖户先后加入这种养殖模式,人均增收2000余元。
今后,盛寨村将继续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进一步扩大肉食鸽养殖园区,计划两年内增加规划土地50亩,将现有12个养殖小户迁入养殖园区内,并进行大力扶持,争取使之形成存鸽1——2万对的规模。并带动5 ——10个小新养殖户加入肉鸽养殖队伍。并联合养殖户修正园区公路,搞好养殖园区亮化、绿化,使小区向生态养殖小区发展。
此外,盛寨村在大力发展肉鸽养殖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其他特色养殖,积极为村民寻找创业致富项目。目前,盛寨村狐狸养殖也在兴起,并在积极筹建养殖合作社,相信,狐狸养殖将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第二篇:养殖专业合作社助推农民增收
景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为使景东县畜牧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畜牧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景东把发展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政策引导、信贷支持、项目驱动等措施加快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目前,全县共有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注册资本达1000多万元,吸收会员约283人,带动养殖户3200多户。合作社坚持以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服务成员为宗旨,为合作社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配送饲料、统一疫病防疫等服务。
景东针对各乡(镇)的产业优势,制订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培育各具特色的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年5月以来我县注册成立了4 个哀牢山毛脚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花山丰牧毛脚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达200万元。合作社在带动养殖户发展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的同时,还负责组织把无量山乌骨鸡运往昆明、普洱等地销售。目前,无量山乌骨鸡在昆明市场销售价约为45元/kg,比景东市场销售价28元/kg高出17元。为提高无量山乌骨鸡商品率,我县将不断加大无量山乌骨鸡的品牌宣传,今年无量山乌骨鸡参与“云南六大名鸡”评选,并入围“云南六大名鸡”。明年我县畜牧部门将指导合作社在昆明、普洱等城市设立无量山乌骨鸡专买店。在“十二五”期间,景东通过促进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科学管理,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创建品牌效应推动无量山乌骨鸡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使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年养殖量达300万羽,年出栏量达500万羽,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2010年,景东朝阳天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30万元无息贷款,由于得到信贷支持,朝阳天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灰天鹅的养殖规模得快速发展。目前,朝阳天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灰天鹅的存栏达4000多只,预计今年可出栏2000只左右,出栏的灰天鹅将销往昆明等地区,每只灰天鹅纯利润达60—100元。灰天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开创了景东特色养殖业发展新思路。
景东畜牧兽医
马 丽
第三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干果助推农民增收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干果助推农民增收
今来以来,孔氏乡党委以两保三带四规范为统领,干部住村包扶活动为契机,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实施“西菜东果”战略有利时机,突破就党建抓党建的工作模式,因势利导把基层党建工作有机地融入到培育适宜本地发展的干果产业,确立了“项目促党建,项目促农建,项目带人才,党建带经济,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协调干果片区扶贫开发项目落户我乡,该项目计划新栽植核桃树11500亩,今春实际栽植10930亩,其中:加密3000亩(实为1500亩),耕地4200亩,二坡地、山地5230亩,剩余部分今年秋季完成。项目完成后,可实现人均60株干果树的目标,全乡产业收入可达5000万元。在抓党建促进干果产业培育确保农民增收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乡党委及村党支部核心作用和党员在农村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抓组织龙头,创建党建领办项目机制。
年初,乡党委首先抓党组织这个龙头,注重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统一全乡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认识,坚持把党建工作的“虚”与“实”结合、“软”与“硬”结合、“形式”与“内容”结合,把抓产业、抓发展、抓项目作为2011年乡党委党建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乡党委决定:把干果发展项目作为党建工作的领办项目,落实领办责任人和领办责任。
二、抓班子建设,筑牢干果发展组织保障。通过干果项目的发展,锻炼了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统一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谋发展、谋出路”的思想和认识。在工作中,对个别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进行了整顿和帮助,对工作不负责任,阻碍经济发展的少数村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使村级党组织真正成为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的战斗堡垒。
三、抓党员带动,提升干果产业发展规模。
在发展干果产业过程中,乡党委要求乡党委成员联系具体村进行督导,村支部委员及其他村干部蹲点落实。农村党员带头发展,每户党员户要帮带3户一般农户。由党员干部牵头,成立了“干果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完善了相关手续,使合作社按章运作,规范发展。洪川村党支部书记时双印带头种植核桃、板栗达上千亩,党员干部牵头成立的马占岩干果经济林合作社投资20万元,整林地1000亩,植核桃树2万多株。
四、抓组织引导,建立干果发展服务体系。
今年在实施干果发展项目过程中,积极落实措施,为种植户提供各种服务。一是乡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为每户种植户给予补贴,凡种植干果的农户免费提供优质秧苗,并给予一定补贴。二是帮助解决种植户资金投入不足,乡党委积极与农村信用社协调为种植户联系贷款,为种植户提供资金支持。三是抓好干果销售,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前往河北等地干果营销企业实地考察和联系,签订购销合同,把孔氏干果推向市场,推向县外和省外。
五、抓技术培训,助推乡土技术人才成长。乡党委及各村支部多渠道组织种植户学习干果生产技术,促进乡土人才的成长。一是由乡党委出面,邀请干果种植专家到我乡进行技术和知识讲座,开展对种植户和乡土人才的培训。二是乡党委多次组织村干部、干果技术员和专业合作社主要成员出乡、跨县,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后重点考察了左权核桃种植、汾阳干果种植等。重点学习了组织、种植、田间管理、储藏、营销等各环节组织和管理模式。
六、抓奖惩激励,增强干部群众创业劲头。
在2011年的干果发展工作中,乡党委把干果产业发展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纳入日常工作按月进行考核奖惩。年终,乡党委还将专门表彰一批干果生产种植大户、发展干果生产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同时对干果项目发展工作不利集体和个人给予通报,并拿出新的整改发展措施。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县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乡村两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乡“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工作将会开展得更有声有色,取得更好的成绩。
典 型 材 料
庞锁怀,男,中共党员,1963年3月生,现任西寨乡党委副书记。近年来,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以全面推行“两保三带四规范”农村党建新机制为抓手,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乡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振奋,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乡新农村建设的业绩进一步跃升。
一、强素质,树形象,努力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能力。庞锁怀同志自担任西寨乡党委副书记以来,自始至终把提升全乡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放在了重要位臵,为确保实现全乡党建工作跨越发展。首先,从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本人的工作的能力做起,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为抓好党建工作奠定过硬的工作本领基础。一是注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二是注重了党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坚持每月有10天左右的时间深入农村基层对全乡的党建工作进行调研,认真了解和掌握全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思想状况、发展思路等;三是严要求、守纪律,对全乡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教育,农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发展党员等工作,带头执行纪律和有关制度,严格把关,认真负责。
二、抓基层,求实效,努力提升全乡党建工作水平。多年来,庞锁怀同志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在党委的领导下,明确党建工作思路,积极组织和开展了全乡创先争优等活动。
一是推行党建新机制,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去年以来,在推进党建工作中,始终把推行“两保三带四规范”农村党建新机制作为党建工作的中心,全面推行,全力实施。
全乡21个行政村全部选举产生了村代会主席,特别是“四规范”的推行理顺了农村办事程序,还改善了农村的干群关系,不仅增强了两委与村民的凝聚力,更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今年凡是涉及项目实施、林权改革等重要事项的落实,全部按照“四规范”程序办理,有效破解了诸多问题和矛盾,呈现出良好势头。完成了4000亩退耕还林补植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完成了自筹30万元的沼气整改任务;25万亩的林改正在顺利推进。这些都有赖于四规范的助推。
二是夯基础抓培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
1、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1、司家沟村自筹35万元建设了高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2、直峪寺、茶臼沟村2个新建,三烈、小都、西五川、七截四个村改扩建工程克服了资金不足、路途遥远、拉运材料运费多、成本高等困难,按时按标准全面完成。
2、强化农村干部管理,为深化完善新机制,塑造过硬的干部队伍。(1)、抓培训提素质,切实做到“两委”干部清楚明白,党员群众支持理解。
(2)、抓考评重实绩,把新机制的推行纳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把新机制运用到工作中。
(3)、抓管理乡监督,党委制定了重大项目检查监督制度,主要程序上严格把关,涉及重大开支必须提交村代会或村民大会表决,经乡长审核批准,方可报账。
三是创先争优,实施党员干部引领工程。
开展活动以来,以“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绿色、活力、和谐新西寨”为主题,以促发展建设“四大产业,创星级党员抓五个带头,建五好支部强基层组织”为活动载体,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1、强化领导,周密部署,夯实开展活动的组织基础。在县委动员会后,全乡就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召开了专题会议。
1、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组;
2、制定了《实施方案》;
3、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确定了联系点11个;
4、各支部确定了指导员30名;
5、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做到了党委重视、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围绕工作中心,创新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主题。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活动方案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西寨乡的实际情况,围绕全乡的工作重点,把招商引资工作和做强蔬菜产业作为活动的重点,确立了“基层组织争项目,党员干部抓工程”的实践主题。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农村农业的发展基础。西寨地处偏远山区,长期以来项目少,投资少,基础设施落后,在这次活动中,乡党委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今后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纳入活动开展中,结合年终考核,要求村村要有动作,截止目前,已经实施和正式批准的项目共计19个,投资1025万元,正在洽谈积极争取的2个,投资930万元。其中,平盛生态园蔬菜交易批发市场,清漳河生态流域治理一期集中灌溉工程。司家沟党员活动室、武家川扶贫养牛项目和茶臼沟、庄窝河道整治工程均已完工,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
二是扭住蔬菜产业发展不放松,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西菜东果”战略,把蔬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号召全体党员创办蔬菜专业合作社,利用能人带头跑市场,搞营销,今年,全乡茴子白种植面积达到了6280亩,特别是西川八村在党员带领下面积达到1560亩。全乡茴子白产量达到了6500万斤。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全乡六个销售点,其中武家川、宋家沟、漳漕、司家沟四个销售点由党员成立的专业合作社主办,为全乡蔬菜的外销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今秋,在推广设施蔬菜过程中,安家庄、司家沟、武家川三个村党员干部带头搞示范,建成大棚蔬菜100亩,为全乡蔬菜产业的提升发展起到了表率作用。
3、积极开展争创“星级党员”竞赛活动。在按照县委组织部实施意见开展活动的同时,全乡出台了鼓励措施,在年终总评后,按照四星村优,五星乡优,六星县优的标准,每颗星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通过开展活动,农村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进一步彰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全乡种植、养殖、销售等各类致富能手300余人,其中党员占52%,达到150余人;
2、全乡农民经纪人,特别是蔬菜营销大户,全乡现有蔬菜交易市场6个,其中4个由党员领办创建;
3、全乡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8个,其中有21个是由党员干部设立领办。
近年来,在党委的领导下,全乡的党建工作得到了提升,为实现全乡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决心、有信心,继续强化学习,深入基层,把“两保三带四规范”农村党建新机制推行好、实践好、运用好、完善好,努力实现全乡党建工作的跨越发展。
第四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助推农民创业增收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助推农民创业增收
作者:张忠民
近年来我国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规模日趋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已超过1200亿元以上,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8万家,全国接待人数超过4-5亿人次;产业类丰富多样,先后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极大拓展了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处理五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要切实做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发挥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各主体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积极性,使休闲观光农业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机制上更加充满活力,在服务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二是正确处理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坚持以农为本、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保护利益的机制体制,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拓宽社会参与、支持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闲观光农业,既实现休闲观光农业上水平、上层次、上规模和持续发展,又让农民利益最大化。
三要正确处理设施完善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在发展模式选择上,不能单纯贪大求全,要因地制宜,优先发展不占或少占耕地的休闲观光农业类型;在发展空间上,引导休闲观光农业在荒山、荒坡、滩涂等不适宜粮食生产的土地上开发;在土地使用上,引导休闲观光农业在节约、集约上狠下功夫,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努力走出一条既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又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发展道路。
四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引导、规范,加强对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形成休闲观光农业经济与生态效益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
五要正确处理点上创建与面上推进的关系。既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盲目蛮干,要坚持点面结合的方式,既抓好点上的创建活动,又注重发挥点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面上工作的推进,实现休闲观光农业整体、全面、科学发展。
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示范基地创建工程。要遵循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区域资源、环境和文化特色,鼓励产业联合与协作,促进产业集聚,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产业完备、功能齐全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乡土文化挖掘工程。要加大乡土民俗文化收集整理挖掘力度,促进乡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乡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是从事人员培训工程。把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纳入国家财政支持范畴,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依托阳光工程和农业广播学校等公益性机构,大力开展休闲观光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在培训方面的优势,做好远程培训,显著提升信息化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四是知名品牌创建工程。有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观光农业知名品牌和节庆活动,引领休闲消费热点,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提高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
五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围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咨询、营销推介、物资交易、虚拟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支撑体系,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休闲观光农业设计研究体系建设,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一批休闲观光农业设计研究中心。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争取休闲观光农业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休闲农业,切实加大休闲观光农业生产基地、道路、通讯、三废处理、公共安全、农耕文化等基础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动植物新品种引进、现代种养技术示范、设施农业生产设备、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等方面整合相关资金,加大建设力度。
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切实加强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开阔思路、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加强组织领导,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加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只要是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利的事,服务农民的事,方便市民的事,都要主动配合,做到心往一块想、劲往一起使。
三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途径,争取各种经费,加大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衔接供需,方便城乡居民消费。
五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实现观光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通过以上工作,力争3至5年把我市开发建成集绿色、休闲、观光、旅游、文化“五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性统一”,高产、高质、高效“三高显现”的现代生态旅游示范区,推进全市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实现农业结构调优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
第五篇:平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平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平泉县立足食用菌、设施园艺、畜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以产业富民为切入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壮大特色园区规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在花卉张国廷的花园里,百余亩万寿菊景象绽放、枝繁叶茂。据老张介绍,现在市场上的鲜花供不应求,每天20余人的当地雇工都要工作7、8个小时进行采收。
农民张国廷说:“每天从早晨5点半开始摘,一天能摘10吨左右,一吨8000块钱,估计能采到上冻之前,收入还是不错的,种万寿菊是群众增收的好路子。”今年以来,平房乡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的支持鼓励农民发展万寿菊种植,由于花期长、管理粗放、而且产量高,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乡共种植万寿菊2000多亩,年可为农民增收800万元。并以平房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也纷纷发展起了万寿菊种植,全县种植面积近万亩。
为延伸产业链条,平房乡积极引进总投资1.08亿元、占地100亩的万寿菊深加工项目基地。该项目分颗粒加工、饲料加工和色素提取三条生产线,目前一期工程完工,正在组织收购鲜花。
平泉县合众菊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树均说:“项目投产后,年可加工万寿菊10万吨左右,这样平泉及周边的鲜花我们都可以回收加工,提高万寿菊的经济价值。”
平泉县县平房乡副乡长杨涛说:“我们积极支持农民发展园区,我们给予补贴、水电配套、技术指导等,同时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企业,使当地农产品在本地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基地加农户加企业”的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发展各类农业园面积5.5万亩;食用菌生产总量增长1.4亿盘(袋),发展设施园艺面积4.6万亩,畜牧大户增加1240户,农业产业化产值经营额达到28.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值的78.9%;三大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417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1.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8%。全县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37家,新增加工能力3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