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地分析,入木三分地概括,恰到好处地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笔者以创设伙伴式心理环境,使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成为可能;精致的课堂教学语言,使课堂充满美的享受两点为切入口,对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说明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一堂成功的小学语文课,关键在于如何抓住小学生的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出色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用优美语言渲染创设课文美好的意境,用真情激起小学生心灵的震撼,用启迪拨开文本的重重迷雾,用诱导引发问题深远的思考,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所运用的语言则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语言黯然无色
目前教师的课堂语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白开水“语言:一堂课,教师表情严肃,语调平淡,没有重点突破。一堂语文课教师问“对吗?”“明白了吧?”“懂了吗?”的问题多者加起来不下五十次,毫无价值的语言占了三分之一,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率。(2)“命令性”语言:“我再复述一遍。”“请大家给我听好了。”“打开书,读第一自然段”。(3)“直接铺路“语言:生怕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说出前半句,让学生补充后半句,学生因为受教师的前半句的牵绊,后半句的回答往往毫无深度,说法单一,毫无个性。(4)快速打断: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 “请多思考一下。”“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不知在想什么。”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能有更好的回答。长此以往,学生爱说、爱动、爱幻想的天性,就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泯灭。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比较枯燥,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学生语言贫乏单调。
教师教学语言贫瘠,学生是直接的受害者,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课堂上呈现的往往是学生语言苍白或“金口难开”的现象。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的课堂语言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1.无声等待。教师在讲台上使出浑身解数,引、导、等待,学生却丝毫不为所动,依然静悄悄地坐在那里,尽管右手握着笔,似乎在说您只管讲、写,我们会记下来,然而这种习惯被动、依赖所呈现的沉闷的课堂,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
2.回答静默不语。在自己执教的课堂上,我就亲身体验了一回。“下面我请同学来读读这一段话”我的话音一落,班里四分之一孩子举起了手,有些学生半举着手,有些学生左右观望。期间,有几位学生把手放下,有几位学生不知是迫于我的目光压力还是受同学影响,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我叫平常说话大嗓门,此刻巴不得缩在课桌下的蒋子扬同学来回答。可他的反应如何?犹豫地站起来后,光动嘴皮子却不出声,不知在说些什么。私下里我找他聊:“读课文只需张口,说感受,你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这些都不难吧,为何你站起来时却一声不吭呢?”他怯懦地说:“怕读不好,怕说错,同学们会笑,老师也会怪。”小小的心里居然藏着那么多的顾虑,与平时坦荡的作风截然不同。
3.无奈“随机点到”。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提问 “无动于衷”,教师无奈实行“点到谁就是谁”,颇有“赶鸭子上架”的味儿。被点者哼哼叽叽地回答,表情呆滞,词不达意。其他的同学竖起耳朵,实则心不在焉。学生回答符合老师意图者还好,可以坐下,回答不上来或相差十万八千里者,只能自认倒霉,不知能不能落座,只待老师示意“请坐”方止。学生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人,我们怎么指望他们去开拓、去创新?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种主体性是不可能替代的自主行为,而这样的课堂,学生已完全退居二线,真正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或“机器人”。如此现状,令人深思,学生作为孩子的活力、自信哪去了? 语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它是师生对话的工具,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媒介,我们觉得要优化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关键是要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我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语言的想法。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对策
(一)教学语言的情感美
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而情感作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反映。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伴随,情感犹如强大的驱动力是人类从事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内部力量,是一个人的主观世界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对师生双方同样是一种驱动力,一旦双方情感交融,教学立刻出现和谐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的信号功能、表情动作都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成为情感的“俘虏”,被教师带入知识的殿堂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展示情感美,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富有情感的语言,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转化为自己在教室里有声的情感,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使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如同聆听美妙和谐的乐章,形象思维的翅膀为之张开,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上《狼牙山五壮士》的公开课时,故意把“五壮士”写成了“五战士”,一位学生见了站起来说:“老师,你把‘壮士’写成‘战士’了。”教师镇定自若,和颜悦色地说:“这位同学上课很认真,观察很仔细,能及时发现主要问题。那课文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先自由读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用‘壮士’这个词。”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使了小小的“阴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境界,体会情感的不同。
(二)教学语言的童趣美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无论是课堂外还是课堂中,他们都有着活泼的童真和童趣,而作为教师也应促使自己保持这样的一份天真,一份童心,并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言表现出来。教师应是一个长大的“儿童”,应该用体现儿童的语言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给孩子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用富有童趣美的语言在教师和学生、成人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从而让课堂更为和谐。比如上《大松树和小松树》是用这样的话语来开始新课:“今天有两位客人来到了我们教室,他们是大松树和小松树,首先,他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一组词语。”很简单的一句话却带着童趣,一下子便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了课堂上,并给学生以亲切感,而陌生的词语在这样的话语中具有了生命力。变得可爱起来。又如教师在描述小松树在山顶上能看见什么时是这么说的:“这棵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可以看到太阳公公升起来了白云姐姐在散步,还可以看到山间的动物朋友们在蹦来跳去地锻炼身体„„”优雅的语言中透着童趣,既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可以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有趣、形象活泼的语言他们之所以喜欢听童话故事,奥妙之一就是童话的语言适合儿童的口味,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同时,小学生还有一种爱抚期望心理,他们能通过语言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慈爱还是冷漠,因此,教师对儿童的挚爱也必须表现在言语中。而具有童趣美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娓娓动听、充满爱心,富于天真烂漫色彩的,它契合了小学生对语言的需要,必然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这就能够使我们的语文课更加接近学生,更具有生命的气息,从而更好地营造一个可以让孩子自由飞翔的课堂情境创设出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唤起生活体验 激发兴趣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笋芽儿》时,教师问“你曾撒娇过吗?”生齐声回答“没有。”于是,教师又问:“比方说,你和妈妈一起出门,看见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你很喜欢,可是,妈妈不给你买。这时,你会拉着妈妈的手,说„„” 教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看了,也模仿我的样子,细声细气地说:“妈妈,给我买吧,给我买吧!„„”有了这样的铺垫,再回到课文中学习的时候,小朋友很快就领会了小笋芽撒娇时的语气。显然,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撒娇”这个词语似乎是太难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这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来引导,将抽象、枯燥的词语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在“听故事——想经历——模仿动作——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个词的意思。同时,也能较轻松的将这个词语进行迁移。
(四)营造愉悦氛围 激发情感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教学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在教学《称赞》这篇课文时,教学伊始,教师就对自己看到的值得表扬的现象进行了夸奖。“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你们听得多认真啊,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进行了多次的随机表扬,如有的学生课文读得并不好,于是随着一句“你读得很努力”,我发现学生学得更认真了。再如,有的人读得好,演得也好,就轻轻地称赞他“你不仅会读书,而且挺有自己的想法呢!”
教师的语言经过锤炼、加工,提取“精华”,化难为易,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在上《口语交际——找春天》时,当学生说到:小草偷偷地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这是引用课文中的话)于是,在这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春风轻轻一吹,小草弯下腰来,好像——(引说,且指名):好像在向我们鞠躬;好像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好像在说:“春天多美啊。”„„在学生不断地想象说话中,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的设置悬念,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受都吸引,渴望得到下边的答案,甚至于不用教师的提示自己就能动手动脑,主动加以解答和查找,常常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以虚求实”的设计,让师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让语文课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塑造充满美感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倪文锦,小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第二篇: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活动时间: 9月27日 活动地点:陈校长办公室 活动主题: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活动内容:语文教师交流语文课堂存在问题及对策
姓名:鄂亚杰
语文教学中遇到如下困惑:
一、分析问题容易脱离文本,思维不够深入 “呆望”着阴森的大苇塘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五班学生思考问题过于肤浅,就词论词;六班学生在分析“浸”字时虽然表现出种种大胆的想象,但并未结合“浸”分析,脱离了文本。解决策略:思维浅,教师可加强训练锻炼学生思维深度的分析思考题,多析多问,总结经验,逐步加深。
对于喜欢,想象容易脱离文本驾空分析的,首先确立分析问题的角度,然后再引导学生把握分析策略,准确分析解决问题。
二、不善于积累,不善于观察,写作文空
1、记日记
指导学生如何记日记,由不爱写到能坚持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最后写好。
2、背诗词 设立奖励机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丰厚语言功底。
3、自评、互评作文,发现弱点,能自改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姓名:赵艳辉
1、存在问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认为没有什么可学,有的认为无从下手,所以预民产的环节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还有一些同学平时态度非常认真,考试前复习也很充分,可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甚至还不如平时比自己程度差的同
学,于是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解决策略:
①在平时教学中渗透语文学科在社会生活中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必要性。
②教师督促检查预习严格。
③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志存高远,学习不单单是应付眼前的考试,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姓名:朱天羽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靠慢功夫,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效,因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但从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写的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书写习惯不好表现为握笔的姿式,下笔的顺序写字的姿式等,全班将近半数的学生不能工整地书写。
二、阅读的习惯,部分同学不爱读书,不能主动读书,也有少部分同学虽能读书但从不做读书笔记,因而读书成了消遣,收获甚微,更谈不上深入的思考了。因而在课堂上反映上脱离文本答题无限上纲。
三、表达的习惯,初二的学生课堂沉闷,不愿发言,因而思考不主动,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下,缺少独立的见解和主张,有些学生的课堂语言也很随意,没有良好的表达的习惯。
四、写作的习惯,写日记积累素材练笔的很好的方式,但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写日记的习惯。
针对以上情况,我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具有挑战性、操作性的问题和活动,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参与外还注意迁移与拓展向学生推荐与教材相关的书目,做好同步阅读指导写读书笔记,坚持布置日记,小字,并定期检查,力求从习惯养成入手把语文学习向生活纵深引导。
姓名:王晓非 存在问题:
1、在学习态度上,对于小学升初中的新同学,怎样改变学生认为汉语是母语,而语文则不用像数学、英语一样刻苦努力的学习,并且还能与相对综合排名前茅的学生差距不大这个误区? 解决对策:
在字、词的音、形上我们很难判断出学生语文成绩的差距因为我们每天都要通过字音的组合传播来进行人际间的情感沟通与表达,并且,在我们身边,例如:道路两侧的广告标语都能牢固其字形在大脑中的刻画,所以,我们只有从字义上来区分学生语文差距,从课堂实际角度讲,应该在开学后的加强现代文阅读赏析,从而在分析和解答试题中,从学生对文章和问题“义”的理解,得到学生语文成绩的真实差距,当然,我们也可将成绩的辨别方法落到笔上,加强学生写作,老师从文中观点的明确性,语言的用法是否恰到好处等多方面来得出语文学习根基的重要让学生从此对语文学习有个积极的态度。
2、在学习方法上,对于小学升初中的新同学、怎样改变由小学老师的全盘灌输方式的学习,转化为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式学习中。解决对策:
①文本对照,例如:一首小学课本的古诗,一首初中古诗,当然难度增加。
②由简入难的学习规律是正规的学习过程,但并不能再让老师全面灌输,因为,语文学习环环相扣,小学简单的学习才能为今日自主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应该发现学生之所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能带动被“灌输式”麻痹的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语文学习生活中。
③通过灵活的测试形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
姓名:于忠波
1、存在问题:不爱读书。
解决的办法:组织学生课前演讲,达到资源共享,激发拥有文章,书籍的热情。
2、存在问题:不观注生活。
解决的办法:每周写3篇日记,督促其留意社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思考人生。
3、存在的问题:不知选择怎样的书籍
解决的办法:教师要勤读书,定期向学生介绍时文,以及市场上畅销的积极向上的好图书,可简介书中的故事情节或精彩之处,诱导激趣。
4、存在的问题:学生重理轻文
解决的方法:用生动的课堂教学去吸引他们,充分备课,激发学生潜能,调动积极性,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所获,或被教师的旁征博引折服,或沉入教师设定的氛围不能自拔,或被自己独特的想法所感动,总之,用艺术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牢牢吸引住。
5、存在问题:不爱写作文
解决的办法:如果作文以作业形式布置下去,就会东拼西凑,拖拖拉拉不能高质量完成,课堂限时,逼其写作,逼其成功。
6、存在问题:读书不积累,走马观花
解决的办法:假期所作的课外阅读作业,上面必须有圈点勾画,并将其整理到积累本上,开学检查。老师平时读书也要积累,定期向学生展示积累成果,起示范带头作用。
7、存在问题:作业应付
解决的办法:如果是阅读作业,决不自己泛泛去讲,而要让学生先说后讲说,即逼其课下认真。深思熟虑去完成,避免作业只有痕迹而无内容。
姓名:刘文喜
造成初中生语文厌学的原因:
“厌学语文”即在语文教育上出现的学生“厌烦学习”、“不愿学习”的现象。在当前的中小学学生中普通存在这一现象。严重了就形成了语文厌学症。
厌学语文主要表现为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不能专心,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阅读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学习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厌学语文现象是学生的厌学行为和厌学心理在语文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应找出根源寻找有效的途径加以解决。比如:高度戒备,防患于未然,系统治疗,行为干预,调出负担。
一、单编写意图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生命 生命》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姓名:陈
爽
1、问题:学生没有阅读习惯,语言贫乏,视野窄。
对策:(1)平时在班级开图书角,鼓励学生带书,如读者、译林、青年文摘等优秀读物。并在自己所带图书首页附加一页,向同学推荐本书中你认为最优秀的作品的题目几页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2)假期布置名著阅读,开学统一测试。四大名著及《爱的教育》《童年》《老人与海》《简爱》等。
(3)写读书笔记。加强积累。
(4)课前安排名篇、名著推荐活动。
2、问题:表达上思维受语言限制,有感受,表达不好,导致课堂不发言,不发言导致不会表达,恶性循环。
对策:创设表达的情境,树立自信,敢于表达。从课前预习做起,预习提问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间互问,问题难度低,考察读没读,让学生敢说。在此基础上,课上安排自由解读、赏析的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会说。
3、问题: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对策:将基础知识教学融入每节课中,做到节节清。
4、问题:阅读时,轻视文本的研读,想当然或断章取义。
对策:引导学生剖析文本。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赋予学生以“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走进文本,就能获得成就感。
5、问题: 多数学生把写作当负担,缺少个性体验,个性表达,缺少文采。材料落入俗套。
对策
(1)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读丰富写,锤炼语言表达,以日记形式进行练笔,课前安排佳句佳段展示,鼓励优秀,引领方向。
(2)明确各年段写作要求,循序渐进。
总
结:
本次教研活动主题鲜明,参研教师态度认真,积极参与,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深入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期望各位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努力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多时候是由教师导引的,教师的课堂提问,直接指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以问题为抓手,深入研究课堂提问与导答,有效指导学生课堂学习,从而达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
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问题来组织教学,而问题是教师事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的提问容易造成问题牵着学生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很少得到教师真正关注和重视,没有真正从学生的问题入手进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教师提问多,导答少
以问题来组织教学是很多教师喜欢采用的教学方式。如有位教师上《生命生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课堂上大大小小一共提出了45个问题,而很多问题只是教师提出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回答,特别是一些重点问题,教师只是提出来,而如何回答教师引导很少,学生也很迷惑。
(三)教师提问随意性大,针对性少
一些教师没有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提问。课堂上,教师提问随意性大,看到什么就问什么,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有些问题偏离课文内容,有些问题层次不分,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回答。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板书课题后提问:“‘一夜’指的是多长时间?”“‘工作’是什么意思?”“‘工作’一词的反义词是什么?”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又提问:“你们见过周总理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完课文,教师小结时再提问:“谁来说说《飞机遇险的时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40分钟,学生在回答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中占去了大量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的时间太少了。这无疑是受到教师随意提问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提问随便,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没有思考所提问题的价值,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四)教师逼问多,追问少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提问来达到。有时为了得到答案,教师不是采用引导的方式,而是采用逼问方式,逼学生说出答案。如有位教师教学《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他将“迎客、相见、接待、联欢”那四段表达的思想感情分别概括为“热情、深情、盛情、激情”。教“接待”那一段的时候,教师提问:“这段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本段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拼命地引导学生往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上靠拢。谁知学生并不领情,说了很多带“情”字的词语都不是老师想要的“盛情”这个词儿,老师面带怒色,冷冷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你们是怎么学习的?”于是老师说:“同学们想一想,比‘深情’还深的情是什么‘情’”?这一下,课堂里出现了“冷场”现象,学生再也回答不上来了。多嘴的学生只好在下面悄悄地说:“那就是‘爱情’了。”
(五)学生参与面不广
教师提问面对优生,很少提问差生;提问面向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学生参与面不广。
以上种种问题,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问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解决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讲究提问的艺术
进行有效课堂提问,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除了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灵活性、鼓励性、广泛性和针对性外,还得讲究提问的策略。铁匠打铁诀窍有三:一是切准“火候”,趁热打铁;二是切准“打点”,锤锤到位;三是切准“力度”,大锤成型,小锤修饰。课堂提问也是如此。
1.切准“问时”,问在当问处。滞后提问,学生兴致已过,燃起的求知欲望已经消失,再关键的提问也难以形成精彩。前置提问,时机不够成熟,学生对问题不够敏感,应对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容易导致课堂沉闷。前置或滞后提问都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或推进学生向深度对话、思考的动力。时效是实效的前提。如同样是为了教学《穷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屋外寒风呼啸,惊涛骇浪,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这温暖而舒适表现在哪些地方?”一位教师在讲读伊始就将问题提出来,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孩子熟睡等内容上。另一位教师在讲读结束时将问题提出来,学生的回答不仅包括了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孩子熟睡等内容上,而且还包括了家庭中夫妇心心相印,穷人间相互体贴关怀等更深一层的内容。两位教师的提问,问点一致,问法相同,可发问的时机不同,所获得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后者效果明显比前者好。这是因为这个问题覆盖全篇课文,学生在讲读初始,仅仅获得的课文开头部分的知识,当然不会完满回答这个问题。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效果就不大。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从教学进程来说,课始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上来;课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课尾,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该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从教学的灵活性来说,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反问或追问。
2.切准“问点”,问在关键处。高鲁布科夫说:“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应该明确决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去。最终的目标决定着谈话的进程、提问的方法。”课堂提问应该选择问点,优化问点,问在关键处。这里的关键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考虑文本学习的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的地方。二是考虑学生学习状况的关键处。结合文本和学生的关键处提问,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问点,即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点”上提问。这个“点”是体现单元训练的重点,最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要点,是牵一“点”而动全文的关键处。如教学《惊弓之鸟》(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为了启发学生认识更羸正确的推断得力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得力于细致的观察,教师通过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只拉弓,不搭箭,更羸就能把天空的大雁射下来,你们信吗?”这个问题不仅能够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对更羸的语言和行动产生怀疑,并在心理失衡的驱动下主动地去阅读课文,解除自己心理上的疑惑,进而引导学生,启发他们认识教材中更羸观察、判断和推理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文本整体入手,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思维,设计统领全篇的问题,从而提纲挈领、牵一发动全身。课堂提问的数量并不等于质量,关键是问什么问题,是否问到点子上。
3.切准“问度”,问在适中处。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恰到好处,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最近发展区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思想。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茨基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学不仅应该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心理水平,而且要充分考虑经过努力,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不能一味顺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也不能超越学生认识发展的可能性。如果把问题设计得太难,学生反复思考,仍然不得其解,便会使学生感到困惑或灰心丧气,失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如果把问题设计得太简单,学生无须动脑便能轻松脱口回答,那又等于白费了时间,对课文的理解和学生认识的发展都无益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把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使学生产生一种适度的心理不平衡,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努力去实现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与新信息的重新组合,进而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如教学《一个苹果》(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材料),同样是想让学生体会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一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我们一次吃完一个大苹果不在话下吧?可整整七天没有喝过一口水的八个志愿军战士吃一个苹果,在转完一圈后,却还剩下大半个,这说明了什么?”另一个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什么叫深情厚谊?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得出战友间的深情厚谊?”两相对比,前者比后者更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容易引起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关于问题设计的难度,可以参照教育测量中的难度公式。H=P/W,这里的W表示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表示回答问题通过的人数,难度H在0至1之间。若难度为1,全体学生都能回答,提这种问题就没有必要了;若难度接近0,几乎没有学生能回答,说明它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相差甚远。提问的难度一般控制在0.3至0.8之间,让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答问题。所以,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要把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有的教师提出,复习旧知识时,应问在后进生易获成功处;传授新知识时,应问在知识迁移处;巩固练习时,应问在后进生易错处。还有的教师提出,课堂提问应注意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这些都不失为掌握提问分寸的好方法,值得借鉴。
4.注意对象,讲究问“法”。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见解”的创新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等生,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四、五种主要用来提问优等生。
(二)讲究导答的艺术
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还应着重分析学生的反应,包括分析学生能不能回答,回答是否扣题,思路是否清晰,答案是否正确,有没有创新,有没有为难表情等。如果学生面有难色甚至惊慌失措,说明他们准备不足,教师应该变换话题或者降低问题的难度;如果学生顺利回答,教师可以对问题作适当的延伸或拓展,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更多情况下,学生的回答不能一次到位,甚至偏离问题的方向,需要教师适时进行启发诱导。教师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供已知,以旧引新。为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常常在新旧知识的交汇点上提问。学生回答这类问题受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旧引新,引导回答。有一篇写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文章《数星星的孩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时,教师提问:“小张衡听爷爷说,北斗星总是围绕北极星转,他为了证实爷爷说的话,一夜没睡好觉,几次起来看星星。如果他不去睡觉,一直观察不是更能表现他的刻苦精神吗?”这个问题截取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引起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有的说:“一直站着看,脖子会酸,膀子会难受,腿也会软,那样实在太累了。”有的则反驳说:“课文中说张衡刻苦钻研天文,他不会怕酸怕累的。”这两种回答都不准确,因为他们都只是孤立地思考,没有联系有关的知识背景。看准了这一点,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科学课上学过的有关知识:北斗星转动很慢,它围绕北极星转一周就是一昼夜。联系这一知识,学生恍然大悟:长时间不停地观察反而不容易看出北斗星的移动,所以张衡才一夜起来观察几次,可见张衡不仅刻苦而且聪明。
2.举例类比,启发思路。有些问题,答案内容较多,教师可以举一点为例,让学生进行“反三”。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教师提问:“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哪些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回答,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此时,教师可以例举第一件事:鲁迅和我谈《水浒传》,表现了鲁迅先生认真读书的态度,其余则由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学生照着教师的提示,顺利作答。
3.分解问题,降低难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容量过大,难度太高,超过学生思维的实际水平,学生苦苦思索也不能正确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把问题分解,降低思考的难度。在教学《少年闰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教师讲了闰土的外貌描写后,向学生提问:“这说明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可学生都没有举手,教师马上反应,将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1)“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日晒雨淋,健康)(2)“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浙江农村孩子习惯的穿着)(3)为什么“颈套银项圈”?(父母疼爱他)。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4.回扣原文,启发回答。学生回答偏离了方向,甚至完全答非所问,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扣原文,从切入问题的教材中去寻找答案。在教学一篇写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做实验的文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时教师问学生:“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由于这个问题概括性强,学生回答有点难度。不少学生认为:“伽利略是一个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十分固执的人。”这样回答显然偏离方向。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扣原文,让学生再次理解“胆大妄为”和“固执”的真正含义,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和执著追求真理的人。
5.补充追问,由表及里。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追问。有些问题学生表面上回答完了,但并没有真正领会问题的实质,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追问,引导他们由表及里地理解问题。在教学《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教师提问:“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对清朝政府进行要挟?”学生回答:“因为帝国主义者想利用对方的弱点,来强迫清政府答应他们的要求。”学生的回答尽管是正确的,但还不能深入教材内容,真正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对方’指的是谁?”(清朝政府)“帝国主义者抓住了清朝政府的什么弱点?”(既无自己的工程师,又缺乏技术力量)“帝国主义者强迫清政府答应什么要求?”(把京张铁路的修筑权交给他们)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对清朝政府进行要挟?”学生顺利地回答:因为帝国主义者想利用中国当时没有自己的工程师和缺乏技术力量的弱点,来强迫清政府答应他们拥有京张铁路的修筑权的要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提问与导答,相信课堂提问与导答一定会很精彩。
第四篇:论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论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是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个论断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一)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开始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1.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产权明晰,从而有利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2.民营经济的运行机制最接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民营经济中体现得最充分,因而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4.民营经济具有相对分散、规模小、易吸纳劳动力的特点,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5.民营经济有助于调动多种积极性。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所以能够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6.民营经济促进了工业化进程。近年来,民营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领域的生力军。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全市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7.民营经济加快了城市化脚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打工或创业,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城市面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8.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经营、管理人才。当然民营经济也具有一些消极作用,在有关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办法和法制规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更需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克服和避免其消极作用,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新华网广州2006年10月31日电(记者梁钢华)随着广东民营经济发展不断提速,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因发展大提速而在全省经济棋局中不断“加砝”。广东省经贸委31日举行的季度新闻通报会传出的消息称,今年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即更为强劲,头3个季度虽只实现工业增加值1610亿元,但同比增幅却高达31.2%,占全省工业比重为20.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据介绍,内源型经济今后在广东经济挑“大梁”的趋势将进一步增强,成为这个省经济新一轮快速、健康、理性增长周期的“第一推动力”。根据部署,广东力争用5年至7年的时间,使全省民营经济由目前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发展成“半壁江山”,即在未来几年里,使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6周年的日子,中国企业家论坛在深圳的第三届高峰会上给企业家们提出了一个带问号的主题:什么改变中国?应邀出席峰会并发表演讲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开宗明义,“只要看看深圳就知道了其中的答案”。黄孟复还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到快速发展的进程解读,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民营经济正在改变中国。
二、民营企业的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民营企业产值已
“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
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即由靠领导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制度向建立完善的制度性保障过渡,民营企业正向着
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
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
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
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
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 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2.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的情况依
然存在;在服务收费、子女入学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
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重弱化。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3.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处于萌芽阶段,规范市场和竞争秩序的法规不成熟、不完善,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十分突出:权钱交易、逃税
漏税现象严重;生产国家政策禁止生产的产品或从事国家禁止的生产经营;强买强卖,大打“关系营销”,通过行政隶属关系进行不公平交易,利用虚假广告夸大自己产品的效用或功能或是诋毁竞争对手的声誉进行
不正当竞争;乱采滥伐,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大量排放废物、制造环境污染的产品;生活腐化,挥霍浪
费;等等,一方面造成严重不良的社会后果,另一方面大大地毁坏了自身的信誉。从深层次上看,民营经济
遇到的上述各种歧视和非国民待遇,多少同其较差的声誉有一定关系。那么,民营经济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解决其声誉问题就不可回避。
(二)管理水平低下,开拓创新精神不足
1.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用人机制陈旧,企业业主偏重经验而缺少创新,基本是“有管无理、有战无
术、有销无营”状况。2.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目光短浅,满足于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思进取。特别是有一些
改制企业,经营者存在短期行为,拚设备、拚消耗,不愿投资扩大再生产,不愿进行技术改造。3.还有一些
私营企业经营者法制意识淡薄,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4.私营企业家开拓意识不强,客观上造成了私营企
业竞争力低下,严重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
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和强盗逻辑,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
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
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任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四)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五)决策盲目, 风险增加了企业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的经验主义。
(六)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
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三、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一)健全法律制度
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严格执法。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1.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2.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3.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4.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三)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差异。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四)继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1.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变弱化的调控管理职能为高效的服务职能。2.政府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政府必须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近年来,各部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
效率,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了鼓励和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但也要看到,有些执法部门虽然提出首犯不究,不举报不罚,仍然有罚款下指标的现象,执行层面会用变通办法,进行罚款收费。3.从最近有关对南京100家民营企业问卷调查的结果上可以看到,认为所在地有关部门对民营企业有乱罚款、不合理收费等行为的达到52.83%,认为政府对民营企业有歧视的达46.15%。因此,还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宣传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民营企业、民营业主是为国家聚财的纳税人、依法致富的带头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全市营造从事民营经济光荣、发展民营经济有功的氛围,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奖励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公正的法制环境、宽松的金融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
(五)正视挑战,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真正转变
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解放思想,树立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的真正转变。
(六)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1.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2.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3.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参考文献:
①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第6期;
②晓亮:《论民营经济中的十个认识问题》,《南方经济》2001年1期;
③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纵横》,2000年10期;
④乔新生:《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制约》,《现代工商》,2001年7期 ;
第五篇: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研活动方案
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活动时间:2011年9月 活动地点:陈校长办公室 活动主题: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活动内容:语文教师交流语文课堂存在问题及对策
姓名:鄂亚杰
语文教学中遇到如下困惑:
一、分析问题容易脱离文本,思维不够深入 “呆望”着阴森的大苇塘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五班学生思考问题过于肤浅,就词论词;六班学生在分析“浸”字时虽然表现出种种大胆的想象,但并未结合“浸”分析,脱离了文本。解决策略:思维浅,教师可加强训练锻炼学生思维深度的分析思考题,多析多问,总结经验,逐步加深。
对于喜欢,想象容易脱离文本驾空分析的,首先确立分析问题的角度,然后再引导学生把握分析策略,准确分析解决问题。
二、不善于积累,不善于观察,写作文空
1、记日记
指导学生如何记日记,由不爱写到能坚持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最后写好。
2、背诗词 设立奖励机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丰厚语言功底。
3、自评、互评作文,发现弱点,能自改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姓名:赵艳辉
1、存在问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认为没有什么可学,有的认为无从下手,所以预民产的环节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还有一些同学平时态度非常认真,考试前复习也很充分,可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甚至还不如平时比自己程度差的同
学,于是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解决策略:
①在平时教学中渗透语文学科在社会生活中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必要性。
②教师督促检查预习严格。
③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志存高远,学习不单单是应付眼前的考试,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姓名:朱天羽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靠慢功夫,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效,因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但从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写的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书写习惯不好表现为握笔的姿式,下笔的顺序写字的姿式等,全班将近半数的学生不能工整地书写。
二、阅读的习惯,部分同学不爱读书,不能主动读书,也有少部分同学虽能读书但从不做读书笔记,因而读书成了消遣,收获甚微,更谈不上深入的思考了。因而在课堂上反映上脱离文本答题无限上纲。
三、表达的习惯,初二的学生课堂沉闷,不愿发言,因而思考不主动,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下,缺少独立的见解和主张,有些学生的课堂语言也很随意,没有良好的表达的习惯。
四、写作的习惯,写日记积累素材练笔的很好的方式,但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写日记的习惯。
针对以上情况,我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具有挑战性、操作性的问题和活动,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参与外还注意迁移与拓展向学生推荐与教材相关的书目,做好同步阅读指导写读书笔记,坚持布置日记,小字,并定期检查,力求从习惯养成入手把语文学习向生活纵深引导。
姓名:王冰 存在问题:
1、在学习态度上,对于小学升初中的新同学,怎样改变学生认为汉语是母语,而语文则不用像数学、英语一样刻苦努力的学习,并且还能与相对综合排名前茅的学生差距不大这个误区? 解决对策:
在字、词的音、形上我们很难判断出学生语文成绩的差距因为我们每天都要通过字音的组合传播来进行人际间的情感沟通与表达,并且,在我们身边,例如:道路两侧的广告标语都能牢固其字形在大脑中的刻画,所以,我们只有从字义上来区分学生语文差距,从课堂实际角度讲,应该在开学后的加强现代文阅读赏析,从而在分析和解答试题中,从学生对文章和问题“义”的理解,得到学生语文成绩的真实差距,当然,我们也可将成绩的辨别方法落到笔上,加强学生写作,老师从文中观点的明确性,语言的用法是否恰到好处等多方面来得出语文学习根基的重要让学生从此对语文学习有个积极的态度。
2、在学习方法上,对于小学升初中的新同学、怎样改变由小学老师的全盘灌输方式的学习,转化为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式学习中。解决对策:
①文本对照,例如:一首小学课本的古诗,一首初中古诗,当然难度增加。
②由简入难的学习规律是正规的学习过程,但并不能再让老师全面灌输,因为,语文学习环环相扣,小学简单的学习才能为今日自主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应该发现学生之所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能带动被“灌输式”麻痹的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语文学习生活中。
③通过灵活的测试形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
姓名:于忠波
1、存在问题:不爱读书。
解决的办法:组织学生课前演讲,达到资源共享,激发拥有文章,书籍的热情。
2、存在问题:不观注生活。
解决的办法:每周写3篇日记,督促其留意社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思考人生。
3、存在的问题:不知选择怎样的书籍
解决的办法:教师要勤读书,定期向学生介绍时文,以及市场上畅销的积极向上的好图书,可简介书中的故事情节或精彩之处,诱导激趣。
4、存在的问题:学生重理轻文
解决的方法:用生动的课堂教学去吸引他们,充分备课,激发学生潜能,调动积极性,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所获,或被教师的旁征博引折服,或沉入教师设定的氛围不能自拔,或被自己独特的想法所感动,总之,用艺术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牢牢吸引住。
5、存在问题:不爱写作文
解决的办法:如果作文以作业形式布置下去,就会东拼西凑,拖拖拉拉不能高质量完成,课堂限时,逼其写作,逼其成功。
6、存在问题:读书不积累,走马观花
解决的办法:假期所作的课外阅读作业,上面必须有圈点勾画,并将其整理到积累本上,开学检查。老师平时读书也要积累,定期向学生展示积累成果,起示范带头作用。
7、存在问题:作业应付
解决的办法:如果是阅读作业,决不自己泛泛去讲,而要让学生先说后讲说,即逼其课下认真。深思熟虑去完成,避免作业只有痕迹而无内容。
姓名:刘文喜
造成初中生语文厌学的原因:
“厌学语文”即在语文教育上出现的学生“厌烦学习”、“不愿学习”的现象。在当前的中小学学生中普通存在这一现象。严重了就形成了语文厌学症。
厌学语文主要表现为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不能专心,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阅读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学习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厌学语文现象是学生的厌学行为和厌学心理在语文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应找出根源寻找有效的途径加以解决。比如:高度戒备,防患于未然,系统治疗,行为干预,调出负担。
一、单编写意图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生命 生命》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姓名:陈
爽
1、问题:学生没有阅读习惯,语言贫乏,视野窄。
对策:(1)平时在班级开图书角,鼓励学生带书,如读者、译林、青年文摘等优秀读物。并在自己所带图书首页附加一页,向同学推荐本书中你认为最优秀的作品的题目几页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2)假期布置名著阅读,开学统一测试。四大名著及《爱的教育》《童年》《老人与海》《简爱》等。
(3)写读书笔记。加强积累。
(4)课前安排名篇、名著推荐活动。
2、问题:表达上思维受语言限制,有感受,表达不好,导致课堂不发言,不发言导致不会表达,恶性循环。
对策:创设表达的情境,树立自信,敢于表达。从课前预习做起,预习提问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间互问,问题难度低,考察读没读,让学生敢说。在此基础上,课上安排自由解读、赏析的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会说。
3、问题: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对策:将基础知识教学融入每节课中,做到节节清。
4、问题:阅读时,轻视文本的研读,想当然或断章取义。
对策:引导学生剖析文本。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赋予学生以“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走进文本,就能获得成就感。
5、问题: 多数学生把写作当负担,缺少个性体验,个性表达,缺少文采。材料落入俗套。
对策
(1)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读丰富写,锤炼语言表达,以日记形式进行练笔,课前安排佳句佳段展示,鼓励优秀,引领方向。
(2)明确各年段写作要求,循序渐进。
总
结:
本次教研活动主题鲜明,参研教师态度认真,积极参与,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深入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期望各位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努力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