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介绍

时间:2019-05-14 13:1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村旅游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村旅游介绍》。

第一篇:乡村旅游介绍

乡村旅游 概念: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特点:

1、独特的活动对象我国乡村地域广大辽阔,种类多样,加上受工业化影响较小,多数地区仍保持自然风貌,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乡村旅游活动对象具有独特性特点,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真实的民风民俗,土生的农副产品。这种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优越条件。

2、分散的时空结构中国的乡村旅游资源,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且大多以自然风貌、劳作形态、农家生活和传统习俗为主,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因此乡村旅游时间的可变性、地域的分散性,可以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

3、参与的主体行为乡村旅游不仅指单一的观光游览项目和活动,还包括观光、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复合型导致游客在主体行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乡村旅游能够让游客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劳动的欢快之余,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

4、高品位的文化层次乡村文化属于民间文化,我国乡村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致使乡村旅游在文化层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点。乡村的各种民俗节庆、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文艺、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乡村社区的这种“浓厚的区域本位主义和家乡观念特色的非规范性”,使民间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朴性和诡秘性,对于城市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5、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由于现代乡村旅游融乡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现代科技于一体,旅游发展与农业生产于一体和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于一体,因而是可持续旅游。乡村旅游兴起的背景:世界最原始的乡村旅游缘于古人求生存谋发展,捕猎和驯养是其最初形式。远古的先民们为生存而进行的奔波、流浪之旅,饱含行路过程中胜利的愉悦、失败的懊丧和明天的希望,是原始人从生存斗争中引发出的旅行或旅游的原始模式,揭开了乡村旅游序幕。夏、商、周时期的男女相约而游、春天“修禊之旅”、先秦游学、帝王巡游、外交聘问、宫廷婚旅、学子游学、谋士游说、王侯游猎等丰富多彩的功利旅游活动,都发生在广袤的乡村地区。自唐朝起,城郊游乐,旅游下移,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时节踏青游春,附以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拔河、斗鸡等游乐活动,形式多样。18世纪后半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社会休闲活动而正式出现欧洲,受“浪漫旅游者”的影响,尤其在斯科特的文学作品和特纳油画的感召下,大量的旅游者涌入苏格兰高地。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拉开了国际乡村旅游序幕。20世纪20年代,铁路的发展使更多的人能够去乡村,从而使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乡村旅游逐渐已成为大众化的社会活动。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出现较晚,以1978年台湾苗粟县大湖葡萄园的偶然开辟为发端。此后,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举办荔枝节,各地效仿,也纷纷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广东、上海、苏南、山东等地乡村旅游悄然兴起,并以1998年 “华夏城乡游”正式拉开乡村旅游序幕,1999年推出“生态旅游年”,以 “返璞归真,怡然自得”为口号,推出观鸟、徒步、垂钓、探险、登山等乡村旅游活动,2002年推出“民间艺术游”,2004年为“中国百姓旅游年”等。至此,中国乡村旅游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乡村旅游市场也出现了空前繁荣。2004年、2005年国务院1号文件先后两次将“三农”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助推剂,是旅游扶贫的“试金石”,受到各地乡村的高度

重视。

乡村旅游的开发:第一,需求量很大。旅游者寻求差旱。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第二,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第三,与一般性的度假旅游有不同之处。一般认为,休闲度假旅游是较观光游更为成熟的旅游类型。一些休闲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对休闲度假的价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游者偏向于距离较远、时间较长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游,乡村游具有如下特点:乡村游针对的主要是周边的城镇市场,因此旅行的距离较短,不同于一般性的中长线休闲度假;乡村游的旅游者对旅游的价格比较敏感(相对于散客游和家庭游,单位集体出游的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这一点可能与现在乡村游市场还不是太成熟,没有形成旅游者可信赖的品牌效应有关;乡村游一般距离近,旅游时间短。魏小安在《中国三农旅游的发展》一文中认为,乡村游的市场层次比较分明:市民活动和农民活动基本是大众化的旅游,属于比较低档的消费;部门活动属于中档消费;企业活动层次较高,属于高档消费。因此可以说,乡村游的需求市场是一个差异化的市场。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分类与比较

(一)分散、自主经营模式

就是由乡村旅游资源的所有者来直接经营,在自发的基础上,由各个业户以单体业户为单位,分散地自主经营,项目的所有权、经营权合一,而不再通过委托或者租赁等方式交给外来企业经营。

优点:有利于调动个体户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项目经营好。可以有效避免与外来者的冲突。缺点:首先受乡村旅游资源经营者自身在经营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面对竞争,可能会出现无力应对的局面。第二,资金有限,可能无力扩张。

(二)“公司+业户”模式

就是以公司(经济实体)、科研单位、各类农民技术或专业协会为龙头,以一系列的社会服务带动农村千家万户进行商品生产的方式,公司和农户签订合约,把生产环节交给农户去做,而市场和销售环节交给公司去处理,这样公司和农户两者优势互补。

优点:该模式可以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市场运作之间的矛盾。经济实体拥有农村单个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体不具备的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层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技术、文化素质。这种模式还可以克服了业户不懂市场的弊端,也解决了公司不易打入乡村内部的短处,还可以扩大当地村民就业。

缺点:能够与农户进行合作的公司的数量比较少,使得农户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余地有限;公司通常处于优势地位,而农户处于弱势地位,农户在与公司进行谈判时处于不利地位。

(三)“杜区+公司+业户”模式 “社区”是指作为社区代表的乡村旅游协会,由全部乡村旅游经营业户参加,一户一名代表,其职权相当于旅游公司董事会,决定村内一切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的重大事件、任命并考核、监督旅游公司管理人员、审查财务状况等。“公司”是指的村办企业要接受协会委托,具体负责本村乡村的旅游经营。“业户”作为具体服务的单元,接受公司安排接待游客,定期与

公司结算。

优点:第一能充分保障开发成本和利益均衡分配,村办的企业只是管理和营销的机构,并不从事直接接待和服务,业户则是提供服务的主体,这就能充分地保障经营业户收益。其次,乡村文化能得到较好保护与传承,再次,社区、公司、业户间相互制约关系有利于管理过程的公平、公正,三者之间权利、责任明确后,彼此监督,相互合作,实现共赢。

缺点:村办的企业规模有限,资金实力不足,在后续扩张与产品的更新换代时可能出现问题。公司权力的过于集中,在利润的分配时,可能与村民间发生争执。

(四)整体租赁模式指一个旅游的景区内,将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授权给一家企业进行较长时间控制和管理,成片地租赁开发,垄断性地建设和经营及管理,按约定的比例由所有者和经营者分享经营的收益。优点:一个乡村的旅游景区或项目被一家企业承包经营,充分发挥企业在经营管理的优势,将乡村的旅游产品较快地推向市场。缺点:地方政府、景区管理机构、景区投资企业和当地居民中,任何不合作的一方都有可能破坏和谐。它将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将经营权进行较长时间的转让,突破了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要求,在目前尚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前提下,依然要承担较大政策风险。

(五)“村办企业开发”模式是由村一级“村有的企业”开发、经营的模式,实际上是由村委会主持的。

优点:“自家产业”,积极性较高,开发时能把一些真正体现当地特色的东西留下来;开发过程中,“自家人” 容易沟通。

缺点:第一是资金方面的限制,如果村子不太富裕,不能募集到足够资金,项目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会受到直接影响;其次是管理水平的有限,服务水平的可能不高,需要外界干涉。

乡村旅游接待体系中的产品结构与产品类型

住宿产品目前中国乡村旅游住宿产品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由大都市中远郊区由旅游企业集团提供的度假村,客源市场定位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者和部分会议团体旅游者。第二种类型是家庭旅馆,农户将自己家中闲置房屋出租给旅游者,提供特色农家菜,使其能更好的了解乡村生活,风俗民情。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住宿产品的类型则要更为丰富。主要包括:第一,客房加早餐(B&B),第二,客房旅馆。源于欧洲,第三,自助式村舍,第四,度假村(Resort)

(2)餐饮产品中华美食是世界著名的,对所有在中国旅游的人,美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各地均把富有地方特色的家常菜作为餐饮产品的主要卖点。这些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餐饮对来自都市的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卫生安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规范与强化。

(3)道路与交通良好的交通状况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前提条件,它解决了城市旅游者对乡村的可进入性问题。国内外已经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一般都有很好的可进入性。但是从普遍意义上说,道路与交通系统还是制约中国乡村旅游的主要障碍与瓶颈。

(4)观光与游览乡村旅游的发展中的“游”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在所在乡村内的游览,乡村内有一些可供旅游者游览的地方:如博物馆、酿酒厂、各种农艺园等;另一方面是指乡村周围景区的游览。开发旅游的乡村周边往往有一些景点可供旅游者游玩,包括自然风景区、历史古迹等。一方面景区的客流为民俗旅游村带来了客源;同时,在乡村旅游的游客可以到景区游玩,从而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在这一点上,中外乡村旅游都是一致的。(5)购物与娱乐活动乡村旅游者的主要购物对象是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农村手工艺品,在这一点,国内外无明显差异。据美国旅行协会的调查,购物在乡村旅游中旅游者最喜爱的活动排名上名列第二。

中国乡村旅游的娱乐活动有:采摘、篝火晚会、各种节庆活动,爱尔兰卡洛郡乡村旅游的娱乐活动包括五个部分:参观农业园、步行游览与远足(游客按照设计好的线路环村游览或沿河游览,领略乡村风光与建筑)、自行车兜风(提供租车服务)、骑马以保龄球、桌球、游泳等非竞技型体育活动。

乡村旅游典型案列:

一、乡村度假休闲型(镇;农家院带旺乡村经济发展--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东沟村 二、二、依托景区发展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建设旅游明星乡镇--湖北省秭归县周坪

乡;兴办乡村旅游建设和谐山村--山东省五莲县靴石村 三、三、旅游城镇建设型——雨露江湾又一春乡村旅游尽朝晖--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

湾镇 四、四、原生态文化村寨型——发展乡村旅游惠及

五、发展乡村旅游惠及 村旅游 六、六、特色产业带动型——以产业带旅游以旅游促产业--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

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村建设的意义:①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②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加价值。同时,也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

③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④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⑤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⑥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⑦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建设,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第二篇: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

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

一、县情和旅游资源情况

1、县情概况。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商周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建县。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70万亩,耕地33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县。下辖18个乡镇,169个村委会,15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万人。

2、旅游资源及其特点。婺源境内的古村落古建筑堪称一绝,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这里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亭更是遍布乡野,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朱熹故里、詹天佑桑梓,享有“书乡”美誉。自宋至清,全县出过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留下3100多部著作,其中有172部入选《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县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万余件,被誉为“全国县级第一馆”;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婺源山青水秀,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活林木蓄积量86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先后建立自然生态、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等各类自然保护小区191个,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2000余株。婺源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众多,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四色”(红、绿、黑、白)特产。

特点:我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各旅游资源和景区景点均以婺源优美的整体环境作依托,只有在婺源大环境中才能凸显特色和魅力。全县2947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一个大公园、大景区。

3、区位特征。婺源自古即为徽饶古道必经之地。周边有著名旅游景区庐山、黄山、九华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鄱阳湖、千岛湖等,涵盖了“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四大看点。位处三条国际旅游黄金线路之上,一条是黄山—婺源—景德镇—庐山,是我省重点推出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一条是庐山—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龙虎山;一条是黄山—婺源—千岛湖。婺源县城紫阳镇东距浙江衢州150公里,南距上饶市150公里,西距景德镇80公里,北距黄山120公里。婺源周边有机场、火车站,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年内将建成通车,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被旅游界称为“中国精品旅游线路上的明珠”,是江西对外开放与东部对接的前沿和精品花园。

基于以上因素,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作出了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和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科学定位,明确了婺源旅游必须加快转型增效,由单一的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由休闲度假向最佳的人居环境转变,实现梯度发展的目标,使婺源真正成为中国的一个新的旅游胜地。

二、发展乡村旅游业取得的成效

1、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几年来,我县先后开发建设了江湾、鸳鸯湖、李坑、晓起、大鄣山峡谷、彩虹桥、文公山、思溪延村、甲路古樟园等10多个乡村旅游景区,形成了三条旅游线路:东线“伟人故里古村游”,西线“山水奇观生态游”,北线“古洞古建古风游”。“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江湾、大鄣山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全县大小宾馆145家,社会餐馆310家,农村“农家乐”馆店近232家,旅行社14家,导游人员和讲解员260人。全县旅游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近6万人,旅游及相关税收由2001年的2373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8889万元。开发形成了以蒸、糊为特色的婺源菜肴和文公宴、江家宴、鸳鸯宴、红鱼宴、农家宴等五道名宴。引进了婺源旅游汽车出租公司。开发了茶、伞、砚、酒、土特产等五大类旅游商品,建成婺源民俗风情街、茶博府、故园里茶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综合性旅游服务场所。旅游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的不断提升。经过五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取得了质和量的突破,由最初的12.5万人次飚升至2005年的243.7万人次,今年1-7月共接待游客193.4万人次,门票收入3316.3万元,综合收入32727.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3.8%、39.9%、51.4%。去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31.6%,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三产比重由38:33:29提升为18.7:40.8:40.5。2005年财政收入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及开放型经济提速。2001年至2005年,婺源引进旅游类项目就有82个,实际引进资金62660万元。江西省首家生态工业园区和全省最大有机茶产业园先后落户婺源,生态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40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林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1.53亿元增加到去年的8.7亿元。有机绿茶占据欧盟市场70%以上份额,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出口示范基地县。

2、发展乡村旅游富民兴农效果显著,提供了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一是农村资源升值。景区所在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土地、山林、房屋、茶园、果园、池塘等资源,因开发旅游,增加了价值,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二是农业产品增值。围绕旅游产业,我们加快发展以有机绿色食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将全县划分为东北生态林茶、中部生态茶果、西南生态粮牧渔三大生态农业区,建成各类生态农业生产基地

50余万亩。蔬菜、水果、禽蛋、肉类这些农副产品就地消费,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市场价格,又可以通过制成旅游食品增加附加值,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005年,我县还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唯一以县为单位的农业旅游示范点。三是旅游一业兴带来百业旺。人气带来财气,农民尝到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实惠,更加积极地投入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经营,创办农家旅游馆店,并积极创评“星级农家乐旅游饭店”。以生产砚石著称的江湾镇大畈村,目前已形成砚石产品一条街,砚石厂及店铺达238户,带动农民就业1800余人,农民年均收入1.208万元。从2001年至2005年旅游景点和非旅游景点农民收入的对比情况看,旅游景点农民从旅游业上人平增收达1000元左右。四是促进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江湾镇江湾村古村落开发乡村旅游后,年旅游收入800万元。村民男60岁、女55岁后都享受村委会发放的退养补助金。晓起村在旅游开发前是“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发展乡村旅游后迅速成为全市有名的“富裕村”,去年全村实现门票收入2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800多元。“小桥流水人家”景区李坑村,年旅游收入600多万元,收入的45%分配到农户,人均门票收入600多元,景点户户均门票收入1万多元,村集体也有钱办事、有人理事。

3、发展乡村旅游就业功效令人瞩目,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

旅游六大要素的逐步发展壮大,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保安、司机、清洁、导游、服务员、导购员等10余类12000余个就业岗位。一大批农民老板、农民总经理应运而生。赋春镇农民祝学文,从承包鸳鸯湖景区起步,到目前投资建设天马超市、天马食府、三星级天马大酒店、天马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成为婺源有名的“农民老总”。李坑村民邱五权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餐馆,去年收入百余万元,年纳税10余万元。赋春镇农民金林生抓住机遇,把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嫁接”起来,实现了发展“双赢”,个人资产由10年前的1000元增长至现在的1700万元,去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市场的开发、产品的营销、规范的服务,使广大农民接受了思想观念和知识技术的更新,间接或直接地完成了“洗脑”。农民的文化素质、市场经济意识和综合素质增强。农民通过学习掌握了知识技术,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晓起村的“老屋饭店”,庆源村的“婺源人家”等一大批农民自办的旅游服务馆店,还通过互联网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实现了网上预订。

4、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作用凸显,加快了新村镇建设的步伐。

一是促进了农村公路建设。五年来,共筹集公路建设资金5.86亿元,改造路基480公里,改善路面458公里,改善硬化景区公路25条171公里,所有县通乡镇、景区都铺设油路,婺源到达周边大中城市的“4小时经济圈”和县内“半小时通达圈”基本形成。二是促进了电力、通讯设施建设。100%的行政村开通了有线电视,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87人/部,移动漫游业务位居全省各县之首。所有乡镇、主要景区全部实现了宽带上网。三是促进了城市建设。五年来投入县城城建资金10.25亿元,城区从4.85平方公里扩大到8.7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达43.4%。四是景区、集散城镇乡村建设呈现新貌。徽派建筑林立,村中道路平坦交错,农家户内干净整洁,这是如今婺源县农村的真实写照。近几年我们把营造和谐旅游环境和人居环境结合起来,以整治村容村貌、双改双节、改水改厕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改水受益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65%、96%、63%。今年,旅游大镇江湾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目前江西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5、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效应强劲广泛,推进了环境资源的保护。

我县乡村旅游产业以良好的文化与生态资源为基础,环境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我们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实施了以封山育林为重点的绿化工程,以改燃改灶为重点的能源替代工程,以优化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以水土治理为重点的环境美化工程,切实有效地增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全国率先建立191个自然保护小区,规划保护了150万亩旅游生态公益林,名木古树全部挂牌建档保护;城乡建立沼气池5000余座,“双改”率达96%以上;对公路沿线4000多个坟墓进行了搬迁改造,县、乡财政共投入320万元;对公路沿线43家矿山企业实行关停或搬迁,并对破坏山体进行绿化,县、乡财政共投入320万元。启动了公路沿线和景区非徽派建筑改造,投资7900万元对境内的2900多幢非徽派建筑进行改造,对主要公路沿线宣传广告牌进行综合整治。在全县范围内开展 “加强景区管理,整治环境卫生,建设最美乡村”活动,又为我县营造了一个“美在干净、美在安静、美在清静”的最美乡村旅游环境。

三、做法和体会

1、政府主导,创新机制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劲动力。

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作出“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之后,政府主导是实施这一决策的第一推动力。这一动力表现在人力的组织、财力的投入上,也表现在建立良好的产业体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上。为了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和旅游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2001—2005)》以及10个《景区规划》,建立起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管理体制,形成了较规范的产业运行机制。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上,全县上下形成了围绕发展旅游业尽职尽责的良好局面。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都要认真制定全年旅游工作《实施意见》,召开全县旅游工作会议,研究、动员和部署旅游产业工作。全县上下,积极配合,为我县旅游业发展营造了一个“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使我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

2、放手民营、多元投入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有力保障。

婺源的旅游资源比较分散,政府财政的乏力、国企体制的弊端,决定了婺源旅游不能像其他景区一样,集中资源,成立机构统一开发。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在启动旅游业发展之初的2000年,就提出了“放手民营,多元投入”的举措。我们舍得拿出最好的旅游产品项目,包括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鸳鸯湖、大鄣山峡谷、文公山等一大批精品景区进行招商,表明了政府的魄力。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还积极主动地帮助投资商协调关系,排忧解难,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显示了政府的决心。正因如此引来了外资、民营企业,撑起了婺源旅游业的一片天空。目前,我县的李坑、文公山、鸳鸯湖、灵岩洞等景区,江湾、凯悦、明珠、金都、锦江、滨江等宾馆,大部分旅行社以及“茶博府”、“婺源民俗风情街等旅游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放手民营,多元投资为婺源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血液,据统计,外资、民资投入我县旅游业的资金累计将近10亿元。

3、抢抓机遇,打造品牌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核心目标。

旅游业属于“眼球”经济,要吸引游客目光,扩大婺源知名度,就必须千方百计创造轰动效应。2001年,我县赶乘国家旅游局评审A级景区的头班车,创评成为全国首批3A级旅游区,赢得了我县旅游业的第一块金字招牌。紧接着又抓住江泽民主席视察婺源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成功地开发了江湾景区,迅速扩大了婺源旅游的知名度。为了把产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我们不断制造抢眼的热点,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近年来,我县在“五一”、“国庆”黄金周相继举办了“民俗风情展示周”、“民间灯彩巡演”、“婺源风情篝火晚会”、“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吸引八方宾客聚焦婺源,在媒体上不断地掀起一阵阵婺源热。从2003年开始,相继成功举办国际旅游文化节、茶文化节、乡村文化节、上海茶文化节婺源闭幕式等,通过办节,以节造势,以节聚客,以节生财,极大地扩张了婺源的知名度。近年来,外界对婺源赞誉不断 “2005-2006最具人气”旅游景点、“中国最浪漫的七个城市”之

一、“人急着要去的十个地方”之

一、“中国十大踏青好去处”、“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去年被《中国国家地理》及全国知名媒体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今年被全国党校干校经济学研究会中国城市品牌战略提升委员会、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中外旅游品牌推介组委会、中国旅游品牌网等权威单位联合评选为“中国最美村镇”,被江西日报社、江西省旅游协会评为“江西乡村游十大最美景点”等„„

除了“引进来”之外,我们还主动地“走出去”宣传造势,寻求区域合作。2002年,我县抬阁队80余人到南昌参加“民间艺术汇南昌”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轰动整个南昌。我们还成功地联合“汉之旅”,组织了 1000余人的旅游大蓬车来婺源旅游,迅速启动了武汉旅游市场。2003年,我县与深圳的几家大旅行社合作,组织策划了港、粤、澳旅游专列“寻梦婺源”活动,开展了“浙婺手拉手”、“婺源乡村过大年”、“自驾车游婺源”等大规模旅游促销活动,还举办和参加了各类旅游推介会、旅游交易会16次,组织参与了苏浙沪闽皖赣六省市旅游合作活动,建立起各主要客源地市场的营销网络,初步实现了旅游产业与“长珠闽”的对接。积极开展旅游区域合作,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推广长江中下游旅游产品的联合声明》。赴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旅游促销,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等,逐步拓展海内外旅游市场。

第三篇:葛岭乡村旅游示范点介绍

富文乡葛岭村乡村旅游示范点介绍

一、建设基本情况

富文乡青田葛岭乡村旅游示范点是县政府批准实施的全县第一个乡村旅游示范点,该项目于2010年8月19日立项,2010年11月10日开工,2011年4月底主体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633万元,其中建设工程投资433万元。该项目主要包括农居点整治、景观环境营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现已整治农居12户(重点整治6户农家乐),完成拆危拆旧150平方米,征地3.5亩,庭院改造3500平方米,村道及景观道路改造3600平方米,新建停车场2000平方米,新建350KV的变压器一台,配套完善排污、排雨、供水、亮化、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占地200平方米的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目前,新建的停车场和服务中心的相关配套设施以及示范点的标识标牌正在加紧赶制过程中。

二、项目建设特点

1、突出“庭院休憩型”主题

整个示范点的规划和建设,突出了以“庭院休憩型” 农家休闲游为主要特点,充分利用了葛岭的山水特色,强调自然与生态性、休闲空间与周边环境的融入与协调性,打造了纯生态的农家特色休闲游,体现山水农家风光,再现“世外桃源”。该示范点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乡的乡村旅游档次和品位。

2、注重快速推进

葛岭示范点建设项目涉及的内容多而杂、投资大,且时间紧、工作难度大。我乡作为实施主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积极协同各方力量,从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到竣工,在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拆旧、征地、建设等工作,并按程序完成了审批、招投标和所有项目的建设,对一些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或新增的项目,如将三个服务区合并调整为一个接待服务中心、净水和污水处理漏项情况等,及时进行了规划、报批和施工。同时,我乡成立了纠纷调解组和质量监督组,负责整个项目建设中难点焦点问题的解决及质量把关和监督,认真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引导农民树立大局观念,克服并杜绝攀比心理,以防止农户在施工过程中干预、变动施工方案等问题的发生,实现项目快速、顺利地推进。

3、注重实际效果

葛岭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立,大大改善了农家乐的经营环境,提高了经营者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提升了农家乐的品位,游客接待量明显上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村接待游客5.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0%。特别是今年五月项目建成后,游客成倍增长,节假日和周末,游客爆满。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建立农家乐和乡村旅游营销网站、制作折页、对接上海旅行社等形式,大力开展推介和营销活动,打响“葛岭人家”农家乐品牌。同时,利用已建的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和协会,加强农家乐管理,做好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在示范点内,尝试开展“统一对外营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分配客人,统一结帐”的“四统一”经营模式。

第四篇:(乡村旅游)教学大纲

《乡村旅游》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ZB101675 课程性质: 专业课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类专业

先修课程: 旅游学概论

后续课程: 专业课 总 学 时:

总 学 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知识能力体系,是学生具备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增加乡村旅游供给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及意义

一、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

二、开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义

第二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种类和特点

一、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种类

二、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

第四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一、发展简史

二、现状分析

第二章 观光农业与乡村景观(2学时)

第一节 观光农业

一、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

二、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

三、观光农业的分类

四、观光农业的功能分区和特点

五、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与优势

六、我国观光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第二节 乡村景观

一、乡村景观概述

二、我国乡村景观的现状及前景

三、乡村景观规划

四、乡村景观评价

第三章 都市农业与现代农业(2学时)

第一节 都市农业

一、都市农业概述

二、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

三、发展中国家的都市农业

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市农业的差异

五、中国的都市农业 第二节 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发展概述

二、现代农业的特点

三、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

四、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四章 生态旅游与民俗旅游(2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的兴起

二、生态旅游的概述

三、生态旅游的标准

四、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

五、生态旅游资源

六、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七、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及其发展前景 第二节 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概述

二、民俗旅游资源

三、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前景

第五章 乡村旅游发展与中外现状(2学时)

第一节 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代乡村旅游的兴起 第二节 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二、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第六章 观光农业的开发模式及经营管理(2学时)

第一节 观光农业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地域分异规律

二、增长极理论

三、点一轴理论

四、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五、农业区位论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节 观光农业的开发模式

一、现光农业开发的区域背景

二、几种常见的观光农业开以模式 第三节 观光农业的经营管理

一、观光农业的经营理念

二、常见的几种模式

三、推荐模式——复合型观光农业园

第七章 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与经营管理(2学时)

第一节 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二、比较法

三、综合法

四、形象定位法

五、市场预测法

第二节 我国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思考

一、我国民俗旅游的主要问题

二、应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

一、开展民俗旅游的意义

二、民俗旅游的开发原则

三、民俗旅游的开发思路

四、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 第四节 民俗旅游区的经营管理

一、民俗旅游区的保护对策

二、民俗旅游区的管理模式

三、民俗旅游的营销策略

第八章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开发与经营管理(2学时)第一节 国外农业科技园概况

一、农业科技园产生的背景

二、国外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模式

三、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二节 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状况

一、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概况

二、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历史阶段

四、园区的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

五、园区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六、园区的分类

七、园区建设的意义

八、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内涵

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实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四节 我国“十一五”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纲要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二、指异思想、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四、保障措施

第九章 个例展示与分析(2学时)

第一节 上海孙桥模式

一、园区简介

二、发展重点

三、农业旅游 第二节 浙江滕头模式

一、滕头村简介

二、滕头村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滕头村农业旅游的发展

四、滕头村的发展历程

五、滕头村的今天

第三节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

一、园区简介

二、涉农会展培训

三、涉农商贸投资

四、农业休闲观光

三、实践性教学内容

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课内实践教学最少要占课内教学总学时的20%,课外实践教学视具体情况而定。具体见该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本书编委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手册.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邹统钎.乡村旅游理论;案例.第一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1 3.夏林根.乡村旅游概论.第一版.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6月

第五篇:(乡村旅游)教学大纲

《乡村旅游与服务》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培养学员具备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管理能力,解决乡村旅游日常经营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是学员具备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增加乡村旅游供给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乡村旅游意义

1、乡村旅游的概念

2、乡村旅游对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第二章 乡村旅游的概述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

1、乡村旅游的分类

2、乡村旅游的主要特征表现

二、乡村旅游的定义

三、乡村旅游的特点

1、旅游者的一切旅游活动均发生在“乡村”这一特定的区域环境内。

2、旅游资源应是乡村已开发的和待开发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属集体的或个人所有的各类自然、社会资源。

3、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具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乡村特色、民族特色。

4、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应该以经过培训的农业人口为主。

5、乡村旅游经济兼有乡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个体经济成分,它纳入乡村经济核算体系,有些核算内容可虚拟地纳入整个国家旅游经济统计,以反映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 乡村旅游开发的背景与现状

一、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2、主要是城市进程加快的结果

二、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

1、回归的需求

2、求知的需要

3、怀旧的需要

4、复合型需要

第四章 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一、森林公园模式

二、度假区(村)模式

三、野营地模式

四、观光购物农园模式

五、租赁农园模式

六、休闲农场模式

七、农业公园模式

八、教育农园模式

九、农村留学模式

十、民俗文化村模式

十一、乡村俱乐部模式

第五章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合理规划,科学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

四、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特色产品

五、加强环境保护和教育,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七、加强卫生和安全工作

八、加强法治建设和管理

九、做好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六章 开发乡村旅游市场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二、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三、有利于进一步刺激消费,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

四、有利于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推进我国世界旅游强国建设步伐

五、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

第七章 个例展示与分析

一、上海孙桥模式

二、浙江滕头模式

三、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

下载乡村旅游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村旅游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2010年度正大乡苗王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实施总结依据黔开办发【2010】252 号、黔农财【2010】271 号文件及《铜仁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正大乡苗王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乡村旅游定义(★)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 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 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 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

    旅游经济学《乡村旅游》

    旅管3班 旅游经济学学习小组 第一组:林鸣凤、龙景怡、王志燕、何舒敏、焦月、马翔(组长)对于乡村旅游的认识一、 乡村旅游的概况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关于袁家村乡村旅游的考察报告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农家乐建设、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公司休闲旅游发展,2月21日至22日,由县旅游局领导带队,组织旅游局和鼎润......

    乡村旅游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近期,乡村旅游往往和新农村建设联系......

    乡村旅游市场前景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者人数达13710万人次,将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6%。旅游部门每增加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 就能增加4.3元;旅......

    乡村旅游发展

    摘 要:在旅游消费由大众观光型转向休闲体验型的今天,面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乡村旅游到底该如何开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开发一套乡村旅游策划开发的基本流......

    乡村计划生育介绍

    乡(镇)计划生育情况介绍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下午好)!欢迎各位领导到我乡(镇)检查指导计划生育工作。 我叫是乡(镇)计生所的工作人员,非常荣幸能向各位领导汇报工作,希望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