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库存量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对策
库存量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对策
当今的企业,大多都追求物资零库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物资保管费用。但对于需求物资品种繁多、产品供应地点分散的企业来说,零库存是不现实的。尤其是涉及到影响生产运营的关键物资,一旦供应不上,将直接导致生产的中断,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实行有效的库存,既能实现成本最小化,又能不影响生产,成为企业物资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物资供应分公司现有库存现状
公司现有库存物资总金额约为2.8亿元,其中由集团投资建设基建技改工程所储备的库存物资总金额约为2.5亿元,为用户发展工程所储备的库存物资总金额约为3000万元。库存物资全部为燃气专用物资,涉及七大类物资管材类、阀门类、专用设备类、管道配件类、仪器仪表类、PE类、备品备件类。
1、按地域货位划分库存物资
亦庄货位总库存物资金额为7985万元,主要包括阀门、调压专用设备、PE类物资;
瑞晨货位总库存物资金额为12718万元,主要包括管材类、管道配件类物资;
松辉货位总库存物资金额为1805万元,主要包括管材类; 蓬京货位总库存物资金额为1247万元,主要包括管材类、管道配件类、PE类物资;
十里堡货位总库存物资金额为1725万元,主要包括阀门类(表配小球阀)、仪器仪表类物资;
直拨货位总库存物资金额为892万元,主要包括监控系统、调压装置、办公用品;
2、按物资存储状态划分库存物资
可用库存物资总金额约为2.1亿元,待维修的库存物资约为1266万元,申请报废的库存物资约为3814万元
二、形成库存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对存货本质的认识缺陷使得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性质上讲,存货是企业的资产,存货会占用企业的大量资金,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从而加大企业的风险。因此,大量的存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成本,应尽可能地以较低的存货义务来满足生产和供应得需要。然而,一些经营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忽略了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一味追求存货量的增加,最终造成库存物资的大量积压。
第二,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企业的库存不能满足生产运营的需求。从前期需求、采购、供应、仓储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一方面会引发需求放大效应,使得企业整体的库存量过大形成库存积压;另一方面会使得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脱离工程需求,要么导致公司的存货储备量低于工程需求使之不能满足工程需求,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其储存成本。
第三,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企业内部没有制定关于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地运行。加上部门内部缺乏权限的相互制约,以及管理责任的不落实,使得企业内部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四,工程前期需求计划变化加快,也会增加公司库存管理的难度,公司常因供应预测不准,造成已被淘汰的产品以及相关设备、零部件等大量积压。
第五,燃气专用物资价格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的生产性价格指数居高不下,物价上升的压力持续存在,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运输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公司为了降低缺货风险,不得不增加存货的安全库存量。
第六,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公司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致使其在对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习惯于单纯凭借主观经验,而不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存货进行定性与定量的控制,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不能对库存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整,最终使得公司形成大量积压没有需求的物资。
三、库存量居高不下的有效措施
从上述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导致公司库存量持续偏高的原因内外皆有,但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是引起库存量偏高的主要因素,针对存货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以下治理措施。
1、加强存量控制管理,实现库存最小化,达到管理最优化 物资管理工作的目标主要是“供、用、省”,同时达到“三无”现象。即,供应要及时,使用要合理,费用要最省,无断(生产领用要有物资)、无囤(不要过量过时地囤积物资)、无呆废物资(要及时处理和利用库存的呆废物资)现象。要实现以上目标,就必须加强存量控制,运用ABC分析法对物资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储备定额管理对物资进行库存控制,达到管理最优化。
2、完善供应商管理库存体系,降低企业库存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供应商在采购方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利用供应商管理库存,发挥供应链的管理作用,实现库存的转移,当然,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是采购方单方的行为,而是要通过采、供双方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库存管理体系。
3、确定物资储备定额,实行库存控制管理
物资储备定额主要包括经常储备定额和保险储备定额二种。对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首先须确定好储备定额,根据储备定额,结合实际库存量,确定每次采购量。
(1)经常储备定额
经常储备定额是指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而在前后两次进货间隔期内所必须储备的数量标准,也称周转库存量或经常库存量,可以通过以期定量法和经济订购批量法两种方法确定。
①以期定量法
经常储备定额=周转储备天数(平均供应间隔天数+验收入库天数+使用前准备天数)×平均每日需要量,平均供应间隔天数=∑(每次入库量×每次供应间隔天数)/∑(每次入库量)。
②经济订购批量法
经济订购批量是指订购费用和储存费用两者之和总费用最低的一次订购数量。
订购批量=2(全年物资需用量)×(每批订购费用)/(单位物资年保管费用),=2(全年物资需用量)×(每批订购费用)/(单位物资年保管费用率×物资单位价格)。
2)保险储备定额
保险储备定额是为了防止物资在供应过程中可能发生到货误期或来料品质不符等现象,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储备的数量标准,也称安全库存量,是常数。
保险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天数×平均每日需要量。
保险储备天数,也称平均误期天数,主要是考虑供应商和路途运输等条件确定的,也可根据上年统计资料中实际到货平均误期天数来确定。
4、及时清理、报废物资,做好修旧利废工作
库存的物资要定期进行清理、核库,掌握物资的完好程度,账、物、卡是否相符,对由于工艺改进、技术更新等原因导致不能再使用的物资,经相关主管部门核实,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减少储存空间和保管费用,降低库存损失。
对能修复再利用的物资,领用时要求以坏换新,进行修复再利用。当然,事先得认真测算,确实有利用价值的才能修复,否则就是做表面文件,损害企业利益了。
5、提高前期需求及计划的准确度
企业持有存货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生产和供应的需求,其存货管理建立在工程需求预测的基础之上,如果前期需求预测与实际的需求差别太大,将会形成严重积压库存物资,因此,首先应做好需求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企业在进行需求预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工程进展变化对需求预测进行修正,并让供应商参与整个预测流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6、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实行绩效管理
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对物资采购人员和物资保管人员进行考核、监督,促使他们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根据采购评价资料、保管物资质量、收发准确性、协调合作程度和个人工作效率等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与收入挂钩,实行绩效管理。
第二篇:公务接待费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对策
公务接待费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对策
曾锋东
公务接待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列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近年来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近三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对“三公”经费下达了控制指标数和下降幅度,特别是对公务接待费,每年的降幅都要求在10%-20%之间,但实际上却难以做到。有关媒体报道,近三年,全国每年的公务接待费都在3000亿元以上,按7千万公职人员计算,年人均接待费达4300元。
造成公务接待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一是物价上涨。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上涨5.4%,特别是与人民群众餐桌密切相关的蔬菜、肉类和酒类等日常消费品上涨幅度更大。如,接待10个人左右客人(含陪餐人员),普通一桌菜一般要花费500百元左右;无酒不成宴,如果用中档的章贡王或泸州老窖,每瓶要200元左右,消费2瓶要400元,加上其他费用,一餐下来要花费上千元,人均上百元。二是接待面广。上级来检查要接待,同级之间加强沟通联系要接待,下级来请示汇报工作要接待,招商引资要接待......有的领导干部有时一天要陪7、8批客人,加上中国人热情好客,总要喝点酒,陪客的人辛苦,来的领导和客人也辛苦。三是现行接待政策不合理,缺乏操作性,失去约束力。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的通知》(财预字〔1998〕159号)第三条(一款)“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的规定标准过低,无法执行,致使单位无限制开支,难以规范接待行为。以我县为例,去年人均公用经费预算为1000元,一个单位按20个工作人员计算,单位公务费年预算为20000元,业务招待费每年最多只能开支400元,一次接待费用都不够。每年上级党委政府都会下发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通知,对公务接待有原则性要求,但没有明确公务接待的范围和相关开支标准,不利于部门单位控制公务接待开支标准,监督部门也难以监督处理。四是由于公务接待范围和标准不明确,公务接待问题处理难度大,很少因公务接待而受到处理的领导干部,因此,很多不好开支的费用都作公务接待费开支了。
加强公务接待费管理监督的对策:一是将公务接待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阳光管理。根据单位性质、工作量、人员等,核定每年每个单位的公务接待费,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二是制定完善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明确公务接待的性质、档次、范围、标准,严格要求单位内部公务接待公开透明;实行公务接待实名制,写明接待对象、陪餐人员,陪餐人员不得超过接待人员。实行定点接待制度,有条件的单位要设立内部食堂。实行公务接待日清月结制,严禁签单消费。实行公务接待公示制度,各类项目的公务接待范围、条件、标准、总额等制度规范和消费明细应向社会公开,防止弄虚作假,假公济私。同时明确违纪违规超标准接待处理处罚条款。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建立责任追究制。实行公务接待“一把手”责任制,年底核查,超出预算部分予以收缴,对单位主要领导通报批评,并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四是积极推进公务接待制度改革。按照政府运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建立起一套机制完善、运作规范、措施得力的管理制度,以达到从源头上遏制住公务接待过多过滥的目标。
第三篇:发达地区离婚案件居高不下原因探析及对策
江苏省如皋市位于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70以上人口为农民。近几年,在如皋市人民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以每年10递增,占据受理的民事案件三成以上,离婚案件发生的地区由以往的以城市为主转向农村城市“齐头并进”。2005年该院审结民事案件3690件,离婚案件1271件,占34.44;2006年审结民事案件4341件,离婚案件1389件,占31.99;2007年审结民事案件4607件,离婚案件1505件,占32.66.离婚案件高发一方面体现了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婚姻观点的更新,但另一方面也对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宁带来了新的考验。
一、离婚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
1、夫妻双方缺乏感情基础。在离婚案件中,不乏一、二十年前因生活贫困而产生的换门亲(一方兄妹与另一方兄妹分别结婚)、招赘,另一部分是经媒人介绍后,双方接触数月即匆忙结婚,此类婚姻婚前缺乏了解或者本来内心就存在排斥心理,而婚后排斥心里并未消除,或因琐事发生矛盾而又不能忍让,结果导致婚姻剧变。此类婚姻可以称之为“薄冰型”。
2、夫妻双方父母参与矛盾其中。一部分离婚案件当事人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双方家长均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一旦夫妻间发生矛盾,不是去冷静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教育自己的子女妥善处理夫妻纠纷,而是首先埋怨、责怪对方的不是,结果战火从小夫妻延伸至亲家之间的冲突,导致两家关系急剧恶化,使得本来可以调和的夫妻矛盾最终走向法庭。此类婚姻可称之为“偏袒型”。
3、骗婚、骗财现象逐年增多。一些“外来媳妇”在老家有家庭有小孩,他们瞄准本地一些大龄青年急于成家的心理,辗转千里,经熟人介绍与本地“光棍”相识,一般在一周内就领取结婚证,她们收取的彩礼少则五千八千,多则五六万。而结婚后不久,这些从天上掉下来的媳妇便借故离家出走,如断了线的风筝般杳无踪迹。在公告的离婚案件中,这种现象占一定比例。此类婚姻可称为“风筝型”。
4、夫妻双方分居异地缺乏情感关怀。这部分案件集中表现外出务工人员身上。随着一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夫妻二人相见机会骤减,沟通的时间有限,在外的农民工耐不住寂寞或者受到花花世界的影响,逐渐疏远甚至嫌弃原配妻子或丈夫,追求“新生活”。夫妻出现情感对立,诉至法院要求判令离婚。此类离婚当属“分居型”。
5、法官调解工作不够充分。有的当事人之间矛盾并不大,仅仅是因为家庭琐事缺乏很好的沟通交流,导致矛盾激化,如果假以时日,让双方有一个冷静思考的过程,或许会捐弃前嫌重修旧好。但囿于审理天数考评制约,法官不可能给当事人“冷处理”的时间,有的在调解一次无效的情况下就开庭审理,有的法官在举证期限和答辩期内便询问双方当事人是否放弃举证期及答辩期,由于当事人都在气头上,大多表示放弃举证期和答辩期,这样在答辩期内便开庭审理,并作出不准离婚之判决,由于双方的积怨未能得到有效化解,谁也不愿主动向对方首先伸出橄榄枝,导致6个月后当事人再起诉要求离婚。可以称之为“重诉型”。
6、诉讼代理人不正当诱导。少数诉讼代理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是正确引导当事人如何对待婚姻家庭矛盾,反而做一些小动作,致使调解失败,以达到当事人第二次诉讼,再代理的目的。不妨称之为“挑拨型”离婚。
二、降低离婚发生率的几点建议:
1、提倡婚前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婚姻是一辈子的,如果婚前不能相互对性格、脾气、兴趣爱好甚至生活习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心理准备,则婚后必定会矛盾迭起。因此,婚前要给双方足够的了解、适应期,这样不致因琐事而使婚姻产生裂痕。
2、大力进行《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及传统婚姻美德的宣传。司法行政部门及乡镇、村属组织积极宣传《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公众提高法律意识,使《婚姻法》“保障婚姻自由,反对轻率离婚”的立法宗旨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培育并宣传相互宽容、相濡以沫等具备传统美德夫妻的先进事迹,大力倡导“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统婚姻观,维护家庭及社会的安宁和谐„„
3、夫妻双方应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建议民政部门在结婚登记的同时,印制一些夫妻和谐相处的手册,免费赠与新人。夫妻双方要树立婚后独立意识和正确的纠纷观,发生纠纷不要动不动就把离婚挂在嘴边,而是应当在交流的基础上互相包容、互相谅解。
5、对婚姻案件审理制定特殊化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可制定司法解释,要求凡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须经三次调解,判决准予离婚须经两次调解,调解过程均应形成笔录,每次调解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天,调解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可以把调解和好率作为考核的加分因素,引导法官对夫妻双方做过细的教育疏导工作,钝化矛盾,解开心结,重归于好。
第四篇: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及对策
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及对策
10153117 杨艳艳
据全世界各国的犯罪统计表明,犯罪的高发人群是青少年。我们在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上,也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其中不少是骇人听闻的重大恶性案件。比如,几年前在一个小镇发生的网瘾少年锤杀奶奶犯下忤逆血案。这位19岁的少年(化名王金)为了要钱上网,不惜用铁锤砸死把他一手抚养成人的奶奶,并在奶奶没有了呼吸之后若无其事拿着钱去上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对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探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科学、有效对策。
以下我们主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上述例子中的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静态分析:案例中的王金的父母都是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王金和哑巴的奶奶两人相依为命。据了解王金平时不务正业,经常上网,都是深更半夜回家,用起钱来也比较厉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王金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在时间和精力上对王金的教育不足或根本无暇顾及,而奶奶又是聋哑人,因而只能放任孩子自由发展。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对不良的家庭教育起到矫正和弥补的作用,帮助青少年抵制和消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但是案例中的王金初中就辍学在家,长大后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学习,网吧成了他们空虚生活的主要寄托,不是成天玩游戏,就是聊天,一天吃喝拉撒都泡在网吧里。青少年没有形成完备的价值观、人生观,且他们的抵抗力弱,模仿能力却极强,长期接受网络游戏的漂染以及网吧中他人的诱骗,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高发的原因。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动态分析
案发当天,王金和奶奶因为网络成瘾问题发生激烈的口角,气急之下奶奶拿起锄头打了孙子一下,王金便拿起一把铁锤击打奶奶的头部,奶奶当即瘫倒在地,王金又接着用铁锤连击奶奶头部数下,直到奶奶嘴、鼻、耳等多处流血了才扔下铁锤。下楼后不久,身无分文的王金又回到三楼,从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奶奶身上拿走了钱包,里面共有140多元钱。紧接着,王金把铁锤装进放在西房门口纸箱里的书包内,连衣服鞋子都没顾得上换,就出门去了网吧。犯罪行为发生之前,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着显露性心理冲突,这对于犯罪与被害的发生起到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①促进犯罪人侵害动机的产生;②促进犯罪动机的恶性转化;③影响侵害手段的变化。王金本无杀害他奶奶的动机,然而激烈的争吵以及奶奶的捶打使得王金从单纯的口角变为凶杀案。在犯罪过程中,被害人对于犯罪行为的态度和应对方式等对被害的防卫、减轻程度等都有直接的影响。案例中的奶奶,由于年迈且聋哑,在犯罪过程中,与王金的心理互动几乎没有,犯罪极易得逞。再说,除了奶奶和王金在现场外,没有第三者,奶奶无法得到援助,也是导致惨案发生的重要原因。显而易见,这是一起无预谋的犯罪案件。无预谋的犯罪行为的发生一般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①防卫反应和避险反应;②应激反应和激情反应;③习惯性行为;④变态行为。王金的犯罪行为是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的交叉地带。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知情者,特别是被害人被害之后的态度,对犯罪人有很大的影响。案例中的奶奶遇害后并没有被人及时发现,王金对于亲情的冷漠以及对于网络的痴迷导致了王金在案发后前往网吧。
针对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且有一年高过一年的严峻形式,从以上了解到的引发犯罪的原因出发,提出以下几项对策:1.家庭预防。提高父母自身素质,注意家教方法和方式;2.学校防御。改善学校教育,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两手抓,扩大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招生规模;
3.社会防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黄色”、“灰色”和“黑色”这“三大污染”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
第五篇: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据专家介绍,12岁到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
学生学习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加上在用眼时不注意姿势或休息,甚至整夜读书,对眼睛的损害较大,时间长了,眼睛发展成近视。
随着电子游戏机的盛行、计算机的普及、网络信息的发展,中小学生长时间玩游戏机、上网、看电视等也是导致近视发生的原因。
视野的开阔与否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视力,根据调查,发现住房密集、视野较差的老城区青少年的近视率是新城区的一倍。
另有研究表明,人们日常试用的交流电光源,如日光灯、台灯、电脑、电视机等,由于电压大小不断改变,常有明暗交替的现象,这种闪光现象称为频闪。交流电源的低频频闪对人的眼睛有较强的刺激伤害,长时间在这种光源下看书、学习、工作,会造成眼干、眼痛、视觉错觉和眼疲劳等。因此,现代电视、电脑、点灯等电光物体的频闪,也可能是造成青少年近视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之一。
另外,若进食大量的糖会导致体内微量元素铬的储存减少,同时糖是酸性物质,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大量消耗体内的碱性钙,造成体内缺钙和铬而引起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