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2:0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早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就出现过普遍性民工短缺,当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纷纷向内地迁移时,连××等昔日劳动力输出大省也相继出现了劳动力短缺问题,2010年这种情况蔓延到了××县。根据××市统计局的统一安排,我们从全县工业企业中抽样8个进行了调查了解,以分析其中原由,探究应对之策。

一、基本情况

1、企业用工难较往年

突出。××县是××省有名的劳动力输出大县,本地企业向来可以满足用工需求。但进入2010年后,情况就大大不同了。从我们抽样的8个企业中,有4个企业,即新洲乡井塘村拦河坝沙场、灵官镇安攸砖厂、平背乡兴旺机砖厂、清溪镇刘水金木厂出现了“民工荒”,都缺少一线工人,出现短工的企业占全部抽样企业的50%。

2、劳动工资出现普遍性上涨。8个抽样企业无一例外地出现劳动工资上涨,其中又以一线工人工资上涨最快。并且,在安平自来水公司首次出现了使用外地回流人员的情况,这也是本地企业首次出现该类情况。

3、招工难相对集中在建筑材料、木材加工类企业。在出现用工难的4个企业中,有2个砖厂、1个沙场和1个木材加工厂。

二、原因分析

1、经济复苏使得企业用工需求增加。从我们抽样的情况来看,有这种情形的企业所占比例达到了(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37.5%,80%的企业用工需求增长在10%以上。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全面、整体地回升,“民工荒”的规模和影响范围会持续增大,短期内难以好转。

2、民工的工资与待遇长期没有得到改善。尽管包括××在内的××全市最低工资保障近年来有了不同程度地的提高,但比起增长过快的生活费用支出,仍显过低而缺乏吸引力。例如:××县2010年1月份,一些困难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660元/月,明显低于同期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与民工们的期望值有不小的差距,故县内企业不管是对外来民工还是对本地民工均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3、新一代民工族的自我意识在提高。新一代的民工族,己经不再像父辈那样拼命打工赚钱,更多的是想能够在四十岁前有一定的积蓄和发展,原因很简单,这些民工早就意识到,40岁以后,企业将不需要这样的员工。所以他们在40岁前需要迅速积累一笔财富,然后自己创业。所以尽管有些企业提高了福利和待遇,但仍然会有民工的流失的现象。在我们抽样的8个企业中,有5个企业出现过民工流失现象。

4、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到“三农”中。农村税费改革后,不但减免了农民的农业税,还给农民每亩地补贴10元人民币,粮食价格又大步上升,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拍手称好。这可以说是“民工荒”的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因此,农业税全面取消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在家乡或转入第三产业,更拉大了制造业的劳动力缺口。而作为国家产粮大县,××在得到国家、省、市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帮持后,本地民工在家“务农”自然有比过去更大的吸引力。

三、对策与建议

1、改善用工环境,维护劳动者权益。要注意保护劳动者权益,防止以牺牲劳动者权益的承诺来吸引外资。要进一步充实加强劳动监察力量,加大执法力度,下大力气查处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着重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和劳动条件差等突出的问题。

2、改变目前的低成本低技术的增长方式。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实际走的是一条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高劳工淘汰率的路线。作为企业来讲,除了投资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收入外,还要注重增加员工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支出。因为再先进的技术也要靠人去掌握和运用。未来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3、要重塑劳资关系新格局。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和谐的劳资关系也是生产力。新型的劳资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契约化”就业基础上,即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的“民工荒”正是一些企业长期忽视民工权益所必然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4、大力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技术素质,提高劳务输出的有效性。加大技术培训的投入,让民工都能有一技之长。充分利用国家振兴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积极发挥职教大省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急缺的电子、服装、食品、玩具等行业工人和技能型人才,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劳务品牌,吸引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第二篇:浅谈“民工荒”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民工荒”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

内 容 摘 要

摘要:“民工荒”的出现,已经存在很久。社会各界人士、学者、政府机构都深入不同的研究,但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民工荒”现象直到至今,不但没有缓和的迹象,甚至更加严重,波及到地区和行业甚广;如何缓解 “民工荒”困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当今发展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关键。本文通过当前“民工荒”的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对“民工荒”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社会经济 企业 “民工荒” 原因 对策

中国拥有12亿农民和1.5 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民工荒”现象是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农民工和“民工荒”的认识

“农民工”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本文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

“民工荒”现象始于 2003 年末、2004 年初,2004 年 9 月自从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后,“民工荒”一词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民工荒”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民工劳动力普遍高于民工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即指人力资源市场出现的民工劳动力出现短缺。社会各界用“民工荒”这个词概括了我国部分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一现象。“民工荒”既是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然反应,也是我国劳动用工体制改革滞后的应付代价, “民工荒”问题在改革发展中形成,也应当在改革发展中解决。

二、“民工荒”产生的现象

2005年春节过后,“民工荒”进一步加剧,有更多的地区和企业招不到普通工,有的企业为了招工,直接把招聘现场摆到火车站、汽车站,甚至有缺工严重的地区,由地方政府和企业组成“招工团”到劳动力输出地区举办招聘会。目前,“民工荒”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民工荒”地区范围日益扩大

可招的劳动力人数只占总劳动力人数的1.5%左右,这种需求差异的必然结果也就是企业自身造成的后果。

(二)加入WTO、制造基地转移中国,新增企业多,也是缺工的一个原因。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2006年12月过渡期结束后,中国市场的开放,国际投资转移中国,加工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的企业涌入,与原有企业的扩张和新增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用工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劳动力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从而加快“民工荒”的发生。

(三)国家的三农政策与全方位开发战略,减低外出打工的吸引力

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不仅如此,国家还推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项补贴政策,再加上农产品收购价格不断上涨,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2007年粮油价格地直增长,到2010年下半年,粮油价格更是大幅增长,主要生活物品的价格上涨达30%-50%:大米从每斤1.8元钱涨到每斤2.5元;花生油从80多元一壶涨到100多元一壶,猪肉价从12元多钱一斤涨到17元多钱一斤,鸡肉价从12元多钱一斤涨到18元多钱一斤。在一些可以规模种植的地方,和农业产业化比较好的地方,农民种粮的收入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差距逐渐减少。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工作机会也增加,收入上的差距减少,从而对农民工已缺乏吸引力。以广东为例,从2010年5月1日起,广东省月最低工资依次为:一类地区1030元、二类地区920元、三类地区810元、四类地区710元、五类地区660元;而山西省2010年月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一类地区850元、二类地区780元、三类地区710元、四类地区640元。考虑考虑到外出务工的安全、欠薪和各种歧视性政策,以及较高的生活成本、离家的精神痛苦等,有相当一部分民工选择家务农或在本地区周边地区企业就业,虽然收入少一点,但相对自由,并且可以兼顾到家庭。

(四)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民工的结构和观念发生变化,使缺工人数增加

在现有体制下,城市对农民工采取“经济吸纳,社会拒入的态度。一方面,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农民工从事各种脏、累、危险的工作而对其到来给予鼓励和接纳;另一方面,很多城市采取各种政策控制农民,不给予市民待遇,农民工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体制成为游离于城市的“边缘人”。务工城市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使得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来往于城乡的“候人”。

同时,现代农民工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浓,希望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新生代农民工年轻、文化素质高、外出意识强,价值观念是横向的。他们职业期望值更高、融入城市并转换身份的意愿更强、消费观念更为开放、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更加注重。新生代的农民工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也不愿意从事技术含量低、仅靠出卖劳动力、且报酬不合理的工作,新生代的农民这一观念也转移了农民工向更好更优越的地方从事工作。

降低,并在招工榜中规定,限制加班;但前来应聘者还是不多。从长期来看,在经济形势不变的前提下,沿海城市民工待遇肯定将有所提高,企业人力成本会有显著上涨。为了改善缺工状况,广东取消春节后一月内企业招工6大禁令,发布了《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东莞在春节前将最低工资标准从740元提升至920元,增幅达24.3%。笔者原所在广州建兴电子有限公司更是将工资980元调到1200元,限制工人加班,每月只能加班3次,工人还是无法满足前线生产需求。

(二)、部分低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被淘汰或向内部城市转移

随着用工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产品价格将被迫提高,一些靠出口补贴政策维持的低竞争力、低产品价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被市场淘汰。按照运输费用对产业区域布局影响的分析,在运输费用和人力成本的边际抉择中,如果人力成本超过运输费用,那么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向内部城市转移,以获取最优成本的区域位置。实际上,内需的不断增长,也将强化这一趋势。

(三)、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增加,促使 “技工荒”困境更加严重

由于土地成本、人力成本都在不断增长,低利润、低端制造业将被淘汰或向内部城市转移,沿海城市发展重点将转向金融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服务业等。由于输出地政府对工人的培训有限,加上企业需要的又是可直接上岗的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来看,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缺口比较大,而且在近期内很难有缓解的迹象。尽管许多企业愿意提供比较客观的薪资水平,但我国劳动力结构决定了当前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供给短期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必然导致大部分民工的素质未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面临失业的危险,而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又远远不够社会的需求,从而加剧 “技工荒”。

五、解决“民工荒”的对策建议

“民工荒”问题若持续发展,将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需要社会各界正视“民工荒”问题,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在平衡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整招工条件,扩大用工范围,加强校企联合

当前的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指年龄、性别和技能性民工荒,若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招工条件,扩大用工范围,加强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解决技民工荒的必由之路。补招25岁以上年龄工及不挑选女工,并兼请男工;同时请学校的教师做企业顾问,研究技工的培养方向;企业的专家做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可用人才培训及

才能增强农民工在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农民工在企业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五)建立和完善劳工的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落实有关政策

随着我国农村剩余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农民工的社会福利项目缺失问题日益明显。有关数据显示:农民工由于缺乏失业保险,在失业期间领不到失业补助,只能靠积累和借钱过日子的占77.2%,被迫回乡的占14.6%。由于缺乏医疗保险,1/3的人生过病,60%的人硬挺,40%的人花钱看病,其中用人单位支付的不足1/12。在北京、无锡和珠海三市对城市非流动者、城市流动者和农村流动者进行的调查表明,雇工方企业为其提供养老保障的比例分别是:北京68%、25%、2%;无锡70%、14%、12%;珠海50%、9%、1%。可见,工作单位普遍没有为农民工设计养老保障。另据2002年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的有关资料显示,珠江三角洲农民工每天工作8小时以下者仅占30%,工作时间在12至14小时的占40%多。农民工所从事的多为脏、累、重、险的工作,工作环境恶劣、风险大,劳动强度普遍偏高,而且没有相应的保障。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当中,要维持我国劳动力向城市有效转移必须增加农民工进城的劳动收益,并且建立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由于农民工的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而且经济承受能力低,整齐划一的将农民工纳入具有较高费率、高待遇、高补贴特征的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民工的不同社会保障要求,分类、分层设计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有雇主、职业和收入稳定、流动性较弱的农民工,将他们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较为灵活,应该依据其需求的迫切性分批建立,以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为基础,探索出低费率、可灵活操作、方便简易的制度形式和参保办法。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为农民工提供与城市工人平等的待遇,特别强调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安全的就业环境。

(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劳动力流动创造有利条件

改革户籍制度,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降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非经济成本,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规定,将以身份和出生地作为划分人口类型标准的传统户籍制度改变成以职业和居住地作为划分人口类型标准的新型户籍制度;逐渐淡化和消除城市户口背后所附着的利益,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制定统一的城乡就业准入和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消除农民工身份上的局限和歧视。同时,要转变城乡二元分割局面的手段,按照“国家拿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缴一点”的原则,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机制,并逐步与城市居民接轨,使进城务工人员能够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如子女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养老保险、生活救济等。政府除了要在法律制度上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更重要的是在行动及观念上消除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和偏见,给他们营造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民工荒”既是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然反应,也是我国劳动用工体制改革滞后的应付代价, 是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和农民工价值观念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解决好 “民工荒”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

第三篇: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

一民工荒的原因:

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10.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农民工的流动基本上一直处于自发的、自谋生计的状态之中,由于自发性总是与一定的盲目性相生,在供求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有效的组织行为是在农民工绝对供给量可以确保的情况下仍然爆发民工荒的重要原因。

二、民工荒的解决对策:

1.积极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组织气候,努力构建“权利平等”的权益保障制度。

2.加强政府行政职能,创造和谐社会氛围。

3.学校、政府、企业强强联合,培养专业对口技术人才。

4.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5.通过政策手段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民工实际工资,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

6.加快提高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覆盖率。

7.通过深化教育和加大培训力度,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

8.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形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四篇: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分析

近年来,企业用工短缺的“民工荒”状况已经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国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以浙江省为例,通过调查,对企业用工现状以及“民工荒”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的定义

《中国现代社会学辞典》中将“农民工”定义为“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本文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指的是狭义的农民工。

“民工荒”则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民工劳动力普遍高于民工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即民工劳动力出现短缺。社会各界用“民工荒”这个词概括了我国部分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一现象。

二、浙江省企业“民工荒”现状及特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现象。作为返乡潮的延续,春节过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外打工,而是留在家里等待观望。到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企业久违的订单重新增加,闲置的生产线重新开动,可工人找不到了。

据调查,此次民工荒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行业看,缺工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

此次“民工荒”中找不到人的企业多集中在对农民工需求大、工资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加工制造业和服务性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9.1%,建筑业占17.3%,服务业占11.8%,排在前三位。从工资看,农民工收入最低的行业为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他们的月均工资分别为1264元、1276元和1331元。

(二)从工作岗位看,缺工主要集中在一线操作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与“民工荒”缺工集中在技术工不同,本次的“民工荒”紧缺的是普通的操作工。例如,温州劳动力市场缺口最大的5个工种是:普工、服务员、学徒工、平车车工和注塑工;宁波市人力资源市场的用工统计信息显示:服务员、普工、缝纫工最为紧俏。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民工荒”成因

浙江省出现大规模“民工荒”,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将这些原因归结为几个主要方面:

(一)劳动力总量的供给相对减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证明了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当年,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数量增长率为5年来最低,增长率较上年减少74%。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岁到59岁)供给增长率也在首次出现下降。因此从起首次出现了“民工荒”。到2011年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不再上升,2021年开始绝对减少。-里,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左右,大大低于1996-的水平;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却保持了年均10%的快速增长,远高于1996-平均增长8.6%的水平,企业的用工需求却在持续增长。因此,在未来的时间内我们的劳动力供给将逐步趋于紧张。

(二)中西部发展快,增加了用工需求

近年来,随着中央政策向中西部倾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特别是在中央应对金融危机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的带动下,中西部地区更是掀起了一轮热火朝天的投资潮。统计数据显示,来,西部地区快速崛起,gdp年均增长率达11.4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两个百分点。上半年,西部经济更是率先于中东部经济和全国经济反弹上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增长5.9%、6.8%、13.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东部、中部、西部分别增长26.7%、38.1%、42.1%。中西部地区高速经济增长所创造出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为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或者附近打工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工资增长加快,与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减小(东、中、西部农民工工资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2%、5.9%和8.2%)。再加上流动成本的原因,沿海地区的“招工”竞争优势不断弱化。,农民工开始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外出农民工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比增加了8.6个百分点。

(三)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吸引部分农民工回流

诱发“民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村收入提高,而打工收入却维持原有水平,从而导致总体上“打工红利”的下降。首先,农村实行的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大大降低了务农成本,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农民对土地投入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其 <莲山 课件>次,在减负的同时,中央还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实行了一系列农业补贴制度,包括对农民的种粮实行的直接补贴,对农民购买良种和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综合补贴,并且补贴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强。这些都给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带来了直接的实惠。此外,中央还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投入,大大

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在外出务工的收入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大大降低的同时,务农的吸引力却在不断地增加。一些农民工通过利益比较,并考虑到家庭团聚、免于奔波等因素,得出了“进城打工不如回家种田”的结论。

(四)农民工流动成本提高

根据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农民工对收入、环境等因素进行理性分析,以决定是否进行城乡转移。浙江省内企业一般为外向出口型订单加工工厂,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多年来一直是农民工打工的首选工厂。但是,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在离家近的二三线城市的小企业或者建筑工地上做杂工等,通常的收入状况为一个月1500元左右。而且这些农民工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在家收获庄稼,打工种地两不误。这就要求浙江的企业在招聘工人时,对于远在内地的农民工要开出更加优越的报酬。让农民工背井离乡远赴南方,必然要算进生活费、住宿费和车费等。而且对于农忙季节还不那么便利。这些因素都无疑拔高了招工企业开出的工资标准,加上生活费和住宿费等,至少要达到1800元以上才能让一个农民工勉强割舍目前1500元家乡附近的工作。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一旦企业的工资标准超过1200元每月时,面对自己3%-5%左右的净利润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一旦提高工资,就要陷入亏本的境地。双方达不成交易造成“民工荒”是必然。

(五)农民工社会权利保障的相对匮乏

我国劳动力流动性差、流动成本高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其根源是我国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工外出务工,不仅追求工资多少,还要考虑子女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权益问题。浙江省有万的流动人口,其中1800万是农民工,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其难以实现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生活质量的梦想。国际上多数国家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迁移过程基本上是统一的,农村劳动力一旦流入城市,就自动成为城市居民。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迁移过程是不统一的,由于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时,无法享受与城市人口相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很难在城市留下来。大部分农民工在春节等期间往往要返乡,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农民工还会返乡定居。这种流动过程中的回流大大增加了农民工的打工成本。

(六)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导致流动就业成本过高

出现“民工荒”问题还与政府提供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不足有关。由于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城乡就业考核制度、就业信息发布制度不尽完善,导致有关部门不能为企业和农民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公共服务。在实地调研农民工就业状况时,碰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无论是哪一级政府,或是哪一个政府部门,谁都说不清本地究竟缺多少农民工,或有多少农民工已经就业,有多少农民工已经失业。出现“民工荒”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工就业至今未纳入政府管理体系,因而基层干部缺乏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意识。农民工在寻找求职信息时,普遍存在宁愿信老乡,也不愿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的情况。

四、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保障农民工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建立健康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首先离不开法制建设。许多法律、法规对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农民工群体缺乏明显的保护条款,导致了农民工权益频频受到侵害。要运用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工作时间,对企业为雇工参加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养老保险等项保障措施给予制度性的规定。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如建立企业公众信息定期调查披露制度,既增加企业的透明度,为劳动者选择就业单位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企业合理制定各项劳动标准提供依据。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壁垒

降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非经济成本,就必须改革户籍制度,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规定,将以身份和出生地作为划分人口类型标准的传统户籍制度改变成以职业和居住地作为划分人口类型标准的新型户籍制度;逐渐淡化和消除城市户口背后所附着的利益,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制定统一的城乡就业准入和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消除农民工身份上的局限和歧视。然而改革户籍制度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转变城乡二元分割局面的手段。政府除了要在法律制度上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更重要的是消除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和偏见,给他们营造和谐的城市生活氛围。

(三)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福利体制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消除劳动力区域间流迁后顾之忧和保障其权利的基础。只有扫除农民工的流动障碍,建立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城乡统筹的社会福利体制,才能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当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逐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二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为逐步同城市接轨创造条件;三是在工伤保险为所有农民工提供保障的基础上,发展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四是要建立对极度贫困的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

(四)建立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促进供需有效对接

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是管理农民工就业的基础性制度,现行的就业登记制度是把农民工排斥在外的,管理部门登记的对象只是城里人。政府有关部门要应对‘民工荒’或‘失业潮’,一是摸清当地农民工就业总体状况,包括本地就业农民工数、本地农民工的失业数和企业提供的岗位数;二是依托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在市场服务大厅、城市大屏幕、专门网址、大众媒体、农民工聚居地以及联网企业及时公布供求信息,信息公布要科学、易懂,要按地区、行业分类,岗位需求和薪酬水平均应公开,这将大大减少农民工无序流动,提升农民工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第五篇:近年民工荒的原因 满分答案[范文模版]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屡屡出现“民工荒”现象,尤其是在春节后。我在上海从事房地产经纪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用人经验,我简单的概括为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中央的惠农政策:让很多农民宁愿选择在家乡务农,觉得出门打工未必合算。部分企业民工基本权益屡受漠视,民工用脚投票。

二:随着相关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越来越多农民工可以在当地找到工作。三: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像其父辈那样任劳任怨、忍气吞声,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找工作越来越挑剔,对报酬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年轻的农民工宁愿东游西逛,也不愿老老实实进厂打工。

四: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资源”正在枯竭.所以,本人觉得,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可以说是制度荒和权益荒,荒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荒在中国的经济制度没有发生变革,荒在财富分配机制不合理。企业和社会必须针对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如何调整,本人也简单的总结几点经验:

一:对出口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让产品“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既能解决民工荒,又能摆脱对外依赖。

二: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工同酬,和同城同酬,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合理获取劳动报酬,和任何、平等享受社会资源(教育、医疗、养老等)权利和福利待遇。

三:政府鼓励企业积极使用新技术,更新新设备,提高企业的机械化全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人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下载“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原因对策万能

    原因分析法(14条) 一、内外因分析: 1、党性不强; 2、错误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3、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作风漂浮; 4、决策不科学,不民主; 5、工作艺术欠缺,工作方法不当; 6、推进科......

    珠三角民工荒调查报告

    珠三角“民工荒”成因调查研究报告 10劳保3 组员:黄洁华 黄春香 黄苑红苏建星 肖子亮民工荒” 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民工劳动力普遍高于民工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 即民工......

    执行难原因及对策(合集)

    汇 报 材 料 2008年6月份,根据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三级政法委的决策和部署及三级法院的具体安排,莫旗人民法院对所有执行积案进行全面清理和统计。核查执行积案总数为587......

    有效地解决“民工荒”问题

    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民工荒”问题,是新时期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民工短缺现象,从农民工角度提出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调整对农民工的培训重点和......

    中国民工荒分析报告

    “民工荒”分析报告 摘要:根据往年人们对“民工荒”的讨论和研究,对“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原因对策 一.什么是“民工荒” “民工荒......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 【摘 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银广夏、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暴露出了会计信息失真......

    浅谈中学生打架原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生打架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打架,轻则受惊挨训、受痛破财,重则致残致命、家破人亡,是一件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事情。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现就中学生打架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析局域网原因与对策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m 7 在局域网中我们经常使用网上邻居访问其他的计算机,读存网络上的共享文件和使用打印机。当我们通过网上邻居访问其他计算机,有时要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