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ATM市场发展报告
2007年我国ATM市场发展报告
由于自动柜员机(ATM)在银行卡业务中特殊的作用,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鉴于此,从2006年开始,本报编辑部每年发表上年度ATM的发展报告,至今已发表三次。从今天发表的2007年度ATM发展报告可以看出,过去的一年,我国ATM发展健康,它与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个报告还对2008年ATM的发展作出预测。我们希望,这些对于银行卡业界人士能够有所帮助。
2007年,我国ATM市场发展迅速,各家银行为了给2008年奥运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持续提升网点竞争力,纷纷增加了ATM的采购数量。到2007年底,我国ATM保有量迅速上升到约13.8万台,其中银联联网ATM约12.3万台。
目前,我国ATM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巴西。如果我国ATM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1年,我国ATM市场规模将会突破20万台。
【销售市场 色彩缤纷】
2007年ATM市场可谓色彩缤纷。主要表现在:存取款一体机成ATM发展主流;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份额方面依然称雄;作为销售主体,中外供应商“泾渭分明”;市场占有率发生较大的变化。
【存取款一体机成发展主流】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ATM设备主要可以分为自动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以及其他现金自助设备。
2007年以前,在中国ATM市场上,自动取款机占据绝大多数,存取款一体机只占很小的比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金的使用量有增无减,人们不满足于仅仅只能从ATM上取钱,很多时候还希望能方便的进行现金存款。特别是近年来信用卡使用量的快速增长,很多信用卡持卡人都希望能够方便的通过ATM进行还款,这就需要银行布放更多的现金存取款一体机。
2007年度,在约33800台的总购买量中,自动取款机所占的市场份额为63.10%,与2006年相比下降24.9%,现金存取款一体机所占市场份额则由2006年的10%上升到35.90%。
【六家银行占有八成市场】
在中国ATM销售市场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六家大主要银行由于网点多、客户群大、资金雄厚,拥有大部分的ATM市场份额,约占中国ATM市场总量的85%左右。
根据中国银联的资料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在中国ATM市场上拥有的ATM数量最多,占24%左右;然后依次是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等。在2007年度,采购ATM数量最多的是中国农业银行,有8000多台;其次是中国建设银行约7000台,然后是中国工商银行约5000台、中国银行约4000余台等。
【外商产品依然称雄】
从ATM供应商的分布情况来看,当前中国ATM市场可分为进口品牌与国产品牌两大阵营。国外ATM供应商主要有:NCR(美国)、Diebold(美国)、Wincor Nixdorf(德国)、Hitachi(日本)、Fujitsu(日本)、Hyosung(韩国)等,其中NCR、Diebold、Wincor Nixdorf在中国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同时,在全球ATM市场上,前三位也分别被这三家所占据。
国内ATM供应商主要有:广电运通、东方通信、广州御银、深圳兴达通、神州数码、深圳辰通等。其中,广电运通拥有中国ATM厂商中最多的市场份额;广州御银则以ATM营运业务为主,在营运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广电运通和广州御银都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东方通信则以贴牌生产Wincor Nixdorf的ATM为主,自有品牌所占份额较小;其他几家国内ATM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则普遍很小。
【销售占有率发生变化】
2007年ATM主要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发生了新的变化。根据2007年中国各大商业银行的ATM安装量数据,统计出2007年中国ATM市场销售占有率情况(见图表)。
2007年度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NCR的市场销售占有率明显下降,Diebold上升至第一位,广电运通上升至第二位,Wincor-Nixdorf上升至第三位,Hitachi上升至第四位。
2007年,Diebold、广电运通、Wincor Nixdorf、Hitachi和NCR五家公司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合计超过80%。其中,Diebold市场份额最大,在中国市场约占25.74%左右;广电运通国内市场份额为21%,已上升至第二位。Diebold一举超过NCR,占据了中国市场第一的位臵;而国产ATM厂商广电运通则逐年上升,2007年已经位居第二位,显示出在中国ATM市场上国产厂商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国产化格局的趋势日益明显。
【发展趋势 前景可观】
关于今年的发展趋势,从市场环境、市场规模和市场格局分析来看,可以说总体向好,前景可观。
在市场环境方面,2008年我国银行业行业背景向好,新的利润增长点凸显,银行业景气度仍将维持高位。同时,中间业务的迅速增长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引擎,这对推动自助银行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银行要求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形象、节省人员费用开支,客户期望更加全面周到的自助服务,这些都成为我国ATM行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据德邦证券研究所分析,各上市银行2008年与2007年相比,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都将有所增长。
从ATM行业本身的发展来看,2008年ATM市场将更加细化,ATM功能进一步扩大。ATM除了拥有存取款、查询、转账等传统功能以外,还可以提供其他更多的服务功能,例如:代缴费、打印发票、充值等,此外,ATM上还能够播放预先嵌入的银行或企业形象宣传片,以及各种其他介绍片。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ATM新型增值服务正在兴起,许多像便利店、电信、石油、航空等非金融领域也会利用ATM的这些功能,在为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利润收入。目前国外银行已有专业化的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承包银行的ATM业务,而银行则开始更注重核心业务的发展。随着自助服务行业的发展,ATM的功能会越来越多样化,ATM也不再是仅仅靠收手续费赚钱的平台。
在市场规模方面,从国外发达ATM市场的发展历程看,ATM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ATM市场在经历高速发展后,ATM数量的增长将趋于缓慢,甚至出现下降。我国ATM市场已处在由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
有预测显示,2006-2011全球ATM增长量排名前六位的国家依次为: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乌克兰、泰国,其中中国增长总量排名全球第一。
在市场格局方面,未来一段时间,我国ATM市场虽仍将以银行为主要投资主体,但随着ATM收费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投资ATM主体多元化、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商的日益壮大,我国ATM市场上将涌现出大量非银行ATM出机机构。这些非银行出机机构可以是专门经营ATM机具的厂商,也可以是零售业中的各种商业企业,如超市、便利店、购物商场等自主投资ATM设备,它们布放ATM一方面会有一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为持卡人提供便利可以吸引顾客,直接促进商店销售额提升。
另外,在2007年中国的ATM市场上,ATM厂商前五名ATM厂商Diebold、广电运通、Wincor-Nixdorf、Hitachi、NCR中,只有位居第二位的广电运通是国产ATM厂商,其余四家皆为外国ATM厂商。由此可见,中国的ATM市场仍是外国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提倡自主创新,鼓励银行优先购买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完善相关金融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国产ATM品牌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由于国产ATM品牌具有外国品牌所不具备的本土化优势,在未来中国ATM市场的竞争中,可以预见:国产ATM厂商的增长速度将会远远高于外国厂商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和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日益广泛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ATM也将会随之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ATM市场的前景相当可观,ATM设备国产化趋势也将日益明显。
第二篇:中国2009年ATM市场报告-稳步增长发展可期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金融环境,我国银行业积极改进金融服务,调整信贷结构,强化风险管理,为促进国民经济企稳复苏和结构优化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国ATM保有量持续上升,国有大型银行仍是采购主力。
2009年,我国银行在自助设备的采购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国市场(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实际销售各类ATM设备共约5.4万台,由各运营商布放的运营ATM共约5500台,即全年新增ATM设备约5.95万台,减掉换机量,全年ATM保有量实际新增约5.27万台,与2008年实际新增台数基本持平。也就是说,截至2009年底,中国市场ATM保有量已由2008年的19.2万台上升到24.47万台,年增长27.4%。其中,加入中国银联联网的ATM21.49万台。到2009年底,中国市场每百万人均ATM的数量由2008年的145台上升到183台。近5年来,我国每百万人均拥有ATM的数量快速增长,从2005年的73台迅速攀升到2009年的183台,增长了两倍还多。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及邮储银行仍是ATM采购的主力,约占2009年总采购量的70%。股份制银行、农村信合、城市商行尽管在网点及自助设备数量上无法与国有大型银行相比,但自2008年以来,逐步加大ATM的投放力度,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商业银行纷纷转制成股份制银行,银行的综合实力与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得以提升,为了提升企业形象也为了给客户提供更便捷的自助服务,这类股份制银行已经把加大ATM布放量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一。
ATM市场潜力依然可观,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庞大。
近两年,中国ATM市场保有量迅速增加,目前已达24.47万台,但这并不意味着ATM在中国市场已经饱和,相反,中国ATM市场正步入持续发展的稳步增长期。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拥有183台ATM,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更是不到发达国家一半的水平。而且,目前ATM也只是在大中城市及县城或一些发达的乡镇中布放,并未普及到城市的每一个社区和农村的每一个乡镇或村庄。中国有着庞大的农业人口,随着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逐年加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已有5.2万个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5万个县及县以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受理方业务,2009年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实现交易221.02亿元,较2008年增长1.77倍,蓬勃发展的农村银行卡市场必然要求有大量的ATM来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同时,各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以每个乡村布放1~2台ATM计算,中国ATM市场的增长潜力将非常巨大。
随着中国ATM保有量越来越大,ATM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张。通常一台ATM使用寿命为8年,在这8年中,设备的维护服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每年要维护服务的设备数量越来越庞大,当保有量达到一定数量后,每年ATM维护服务市场所产生的效益将非常可观。因此,不仅各大ATM设备厂商纷纷在售后服务上发力,还有许多服务运营商也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
国产ATM厂商市场占有率第一,存取款一体机份额快速增长。
2009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舞台上一枝独秀,国际ATM厂商都把中国视为最主要的市场,全年各银行共采购各类ATM设备54000台。面对这份大蛋糕,厂商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相比上一年,我国市场上的主要ATM供应商依旧为广电运通、NCR、Hitachi、Diebold、Wincor-Nixdorf、怡化等几家,但市场份额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按2009实际市场销售量排名,前六位依次是:广电运通、NCR、Hitachi、Diebold、怡化、Wincor-Nixdorf,具体的市场销售量及占有率(如图所示)。
2009年中国ATM市场销售占有率
可以看到,国产厂商广电运通以12000台的销售量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销售量比2008年小幅增加200台,占比21%;NCR以9500台的销量位居第二,较2008年的销售量约下降了近1000台,占比18%;Hitachi以8500台的销量位居第三,销售量较2008年增加了200台,占比16%;与2008年一样,这三家厂商依旧占据着市场销售量前三名的位置,但销售量的差距却在扩大。2008年,位居第一的广电运通与位居第二的NCR销量只相差1300台,2009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500台。Diebold以7000台约13%的市场份额占据第四位,较2008年上升一位;怡化以6900台的销量跃升为第五位,Wincor-Nixdorf则以6000台的销售由上一年的第四位降至第六位。总体看来,广电运通等前六家主流ATM厂商占据了全年92%的市场销售份额(不包括营运的数量),而占据第一的广电运通与占据第六的Wincor-Nixdorf也仅相差10个百分点,形成了六家并立的充分竞争格局。
另外,专做存取款循环一体机的Hitachi和怡化在2009年的市场销售量持续增长,特别是怡化,跃升了两个名次,反映出市场对存取款循环一体机的青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商业贸易活动更加活跃,必然要求ATM能同时满足人们大量存款与取款的需求。加上近几年信用卡业务蓬勃发展,方便的还款功能成为ATM吸引用户、拓展业务的有效手段。因此,银行在ATM采购中逐渐加大了对存取款一体机的采购力度。据统计,2009年各大银行共采购存取款一体机24000多台,几乎接近总采购量的一半,市场份额快速上升,这也更加表明一体机将逐步取代取款机成为ATM市场中主流产品。
ATM安全性能备受关注,新功能应用逐渐普及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使用ATM,人们对其安全性能也越来越重视。在世界各国,针对ATM的犯罪活动一直没有停歇,近年来犯罪分子更是凭借高科技手段,愈加猖獗。为了保证持卡人的资金安全,目前很多城市均在离行式ATM上安装了实体防护装置,ATM也相应地安装了语音防范提醒系统。不仅如此,加密键盘、生物识别(虹膜识别及手掌静脉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加强了ATM的安全性能。
人们除了对ATM安全有更高的要求之外,还对ATM的功能有更多要求。根据一项网络调查发现,人们希望在ATM上能办理更多增值业务,如给手机充值、淘宝账户充值、缴纳水电费、处理交通罚单等。然而,通过ATM机办理存款、缴费等业务的比例还不到30%,主要原因是很多ATM都没有开通相应的功能,或者是开通了其中的一些功能,但没有醒目的标识,持卡人不知道如何使用,这影响了ATM增值业务功能应用的充分发挥。事实上,一台ATM除查询、存取款、转账、改密等基本功能外,还可增加充值、缴费、购票、广告等多达几十乃至上百种新功能应用。这些具有多种新功能应用的ATM可以广泛应用在便利店、地铁、车站、码头、电信、石油、航空、水电和燃气等非金融领域。可以预见,未来,应用了多种高新技术、具备了更多先进功能和更强安全性能的ATM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2010年,在复杂的国内外金融环境中,我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提高银行竞争力的进程中,向零售银行转型、扩大网点数量、布放更多的ATM等措施,是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伴随着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ATM市场也将继续保持当前快速增长的势头,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第三篇:我国刀具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在发达国家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从经济效益方面比较,我国硬质合金年销售收入约5.6亿美元;日本仅为我国产量的40%,但销售收入高达26.33亿美元,其中刀片的比重高达72%,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企业也获得了良好效益。我国工具工业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我国共进口各类刀具产品23364件,比上年增加64%;进口刀具购置费高达2亿851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87%。这些数字说明,国产刀具还远远赶不上机床主机的发展,所以才造成目前“洋刀”畅销的局面。在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显着的今天,明确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找准五金刀具制造界的发展趋势并迎头赶上,便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这只是一些乐观人士的估计。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主力还是集中在搞来料加工,独立生产高尖端技术型产品的能力还不强,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与国际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产业结构落后国产机床不得不配“洋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同时国内制造业也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于是国产数控机床开始大量进入制造领域。随之一个尖锐的矛盾很快浮出了水面,先进的数控机床,配不到先进的国产刀具,不得不配“洋刀”。中国刀具工业几十年如一日的产品结构,在新的发展时期终于暴露出严重缺陷,拖了制造业现代化的后腿。
据专家分析,我国的差距是阶段性的。主要表现在,制造业仍以低端制造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仅为26.23%。作为出口大国的我国,出口物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的能耗却高出国际发达水平20%到30%。
目前,中国刀具企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战略规划,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凸显出几个致命的问题,如果重视不够、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前进。
科技技术含量低
产品附加价值低
服务与国际不接轨
跨国企业,如德国雄克、日本黛杰、丹麦尤尼莫克等刀具生产企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这也就决定了其服务形式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超越了只提供给客户刀具的初级销售阶段,根据客户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刀具方面的问题,及时地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把销售融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高级形式已成为国外企业惯用的销售方式,这也是为什么知名刀具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贵而有市,部分中国企业虽“量大面广”却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的原因之一。
企业信息化道路闭塞
21世纪是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将成为衡量企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网络化、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办公效率、节约办公经费、加快反应速度,还可以提供市场信息、辅助企业判断、打造企业品牌。
第四篇:2013年中国ATM市场发展述评
2013年中国ATM市场述评——创新变革 多元繁荣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传统银行业不断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创新变革的发展进程中,我国银行业稳中有进,取得了较快发展。在总体向好的大环境下,2013年国内的ATM设备市场也保持了近几年来一贯的繁荣态势。同时,受到互联网金融革命浪潮和移动支付爆发增长的冲击,ATM行业自身的整合和变革也已经拉开序幕。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ATM市场,人均保有量首超世界平均水平
2013年,我国ATM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仍在延续,联网ATM数量增长创历史新高。根据央行2014年2月发布的《2013年全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联网ATM设备52万台,较上年末的41.56万台增加了10.44万台,增长率达到了25.12%,相较2012年24.21%的增长率又有提升,ATM市场增长势头稳健。
在全球范围内,ATM市场格局变化不大。全球知名ATM市场研究机构RBR2013年发布《全球ATM市场趋势预测2013-2018》报告指出,包括中国、印度及印尼在内,未来几年亚太地区依然是全球主要的ATM市场。其中,中国地区的增长将占据绝大部分份额。另据央行的《2013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全国联网ATM48.40万台。可见,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ATM市场。
在人均ATM保有量上,按2013年官方发布的全国总人口13.6亿人计算,目前我国ATM设备每百万人保有量达到了382台,较之2012年的每百万人307台有显著上升。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数字首次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每百万人346台)。尽管距西欧国家每百万人786台和美国每百万人1376台依然有较大的差距,但这一数字是我国ATM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农村自助设备采购持续增长,存取款一体机占比保持稳定
根据全国各大银行采购量统计数据,2013年,各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共购买ATM设备约8.56万台,较2012年的10.07万台减少了近15%。联系到2012年联网ATM增加量(8.18万台)和采购数据(10.07万台)之间约2万台的差额,可以推测2012年各大金融机构采购的ATM中,有部分在2013年才实际投入运营,从而造成了数据的差异。可以预见,中国ATM市场在延续多年强劲增长后将开始稳健缓和。
纵观2013年各大银行的全年采购数据,五大国有银行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共采购ATM设备约4.98万台,约占全年ATM市场采购量的58.1%。这一比例与2012年的64%相比有所下降。随着连续多年的大量采购,部分银行的ATM保有量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将进入ATM换机周期。预计未来几年,五大行的ATM采购量会继续保持稳健,不会有突破性增长。
除此之外,农信社及农商行系统以21.76%的采购占比取代2012年的农业银行,位居采购量占比首位。在2012年采购量最为激进、几乎占ATM整体市场四分之一的农业银行(约2.50万台,约24.84%),在2013年也收缩了采购量,相较于2012年减少了将近10000台(约1.55万台,约18.1%)。全年,各大农信社及农商行共采购ATM约1.86万台(占全年采购量约21.76%),涉农金融系统在自助服务渠道建设中延续了强劲的活力。此外,以农业银行(约1.55万台,约18.1%)、邮储银行(约3900台,约4.64%)为代表的泛农金融系统,也对ATM市场的增长贡献明显,近几年来国家着力发展和扶持农村金融的政策显示出了一定的成效。
2013年,ATM市场上的存取款一体机仍然延续了主流地位,但一体机和单取款机的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一体机约占62.15%)。这表明,取款机在我国仍有相当广泛的市场。
行业格局集中稳定,产业整合进程加快
目前,我国市场上主要的ATM供应商仍为广电运通、日立、怡化、NCR、迪堡、OKI、德利多富、东方通信等几家。根据2013各厂商的市场销量显示,前五位排名分别为广电运通、日立、怡化、NCR、迪堡。其中,广电运通以19940台的销售量,连续六年位居中国ATM市场销量第一名,占比约23.28%;日立以15740台的销量占据第二名,占比约18.37%;怡化以11010台的销量占据第三名,占比约12.85%;NCR以7870台的销售量排名第四,较2012年上升一位,占比约9.19%;迪堡以7850台年的度销售量排名第五,较2012年下降一位,占比约9.16%;OKI以5010台的销售量位列第六,占比约5.85%;德利多富和东方通信全年销售3900台和3530台,分列第七名和第八名。
总体来看,2013年前五大品牌销售量占据全年总量约72.85%,行业竞争仍然显得集中,并呈现四点变化:首先,受国内ATM市场总体采购量减少的影响,2013年国内ATM市场前五大品牌的销量均低于2012年,表明国内ATM市场开始从“黄金增长时期”向“平稳增长时期”过渡。二是自主循环核心技术对市场影响更为明显。随着国内存取款一体机市场的扩大,循环核心技术对市场格局影响更为深刻,广电运通、日立等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厂商继续名列前茅,而怡化、东方通信等厂商也通过深化技术合作等形式争夺国内市场。三是国内品牌阵营持续领先。统计显示,2013年,国内品牌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中,继续以超过34%的市场份额超越日、美两大阵营。预计在2014年,受金融安全、海关税率调整,以及更新换代周期启动、农村金融市场开拓等多重因素影响,国产化替代将进一步扩大。四是行业整合升级加快。随着互联网金融浪潮和移动支付爆发增长的冲击,各厂商纷纷开始布局应对,如御银参股村镇银行、广电运通涉足移动支付,进一步加快了行业的整合升级与转型速度。
冠字号码技术普及应用,智慧银行成为未来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各渠道对外付出现金,实现冠字号码可追溯的时间要求,推动了冠字号码技术在2013年走向普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反假货币宣传周”活动数据,2013年10月,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4个城市中,已有80%的自动柜员机(取款机和存取款一体机)实现了冠字号码查询功能并张贴了相关标识。2013年年底,全国金融机构所有的取款机,基本实现冠字号码查询功能。
在自助设备的细分清分机领域,也同步应用了冠字号码记录和跟踪技术。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现金中心和人民银行的业务需求,通过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及现金中心和网点的清分机等三种渠道的人民币
冠字号码采集、存储和统计分析,可以实现现金流通全过程智能管理。目前有部分厂家,如广电运通清分
设备领域全资子公司中智融通提供了基于物联网的现金流通智能管理系统,主动快速防伪和解决假·钞纠纷,帮助银行提升ATM及现金使用效率。
此外,2013年的金融自助设备产品更趋市场化、个性定制化,注重用户体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远程智慧银行(又称VTM或iTM)的兴起。作为中国银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一模式集视频交互、卡证识别、电子签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24小时的全方位金融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银行服务价值,为银行业渠道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目前,此类设备在国内已有近300台规模,其中国内厂商广电运通的iBank智慧银行解决方案,已实现了包括在交通银行、广发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的全国批量铺设,自2012年成功打造了国内第一个成熟落地的VTM项目案例后,目前广电运通在智慧银行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随着2013银行客户对iBank的逐渐认识和接受,与银行后台的对接、员工的培训、客户体验、定价等市场准备也将持续深入,预计iBank或将很快迎来爆发点。
作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互联网金融及移动支付的崛起也格外引人注目。据央行《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0%和29.46%。特别是移动支付业务,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互联网及移动技术逐渐切入金融支付服务领域,余额宝、微信银行及手机支付等的兴起,带给人们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也势必会对传统意义上的ATM行业带来冲击和挑战,推动ATM行业的变革升级。
金融服务外包前景广阔,信息技术引领行业变革
金融服务外包作为金融业衍生出的一个特殊行业,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的人力和运营成本,推动银行从低效率、低附加值的繁琐业务流程向高附加值的业务转型。短短几年,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简单的数据录入、单据收送等低附加值的流程,扩展到了ATM设备运营、IT软件开发、业务流程改造等更核心的业务流程。
与欧美等成熟的外包模式相比,我国现行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还存在诸多挑战,比如接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力不高,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制度不成熟,部分关键领域市场化改革裹足不前,外包行业整体发展粗放,信息化及技术程度不高等。
但是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加快、中国金融改革逐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程度逐渐加大,我国金融行业价值链正不断延伸,精细化管理已逐渐成为行业的重要趋势,金融服务外包领域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将成为推动我国金融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RFID、GPS等新技术发展迅速,融合了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为建设方便、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提高外包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成为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变革与创新的强劲动力。例如中国首家专业的金融外包服务商广州穗通,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承接和整合银行传统业务,打造了业内多项标杆案例,在过去几年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业内人士预计,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来引领服务外包将成为今后外包企业的发展趋势。
2014年将迎来关键转型突破的一年,全球经济面临艰难复苏并深刻调整,中国经济也将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转轨。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都需要以改革创新来寻求新的突破,普惠金融的理念也需要通过更加市场化、人性化,更加便利安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践行。我们期待新的一年,我国金融及ATM市场将更加多元和繁荣。
第五篇: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事实证明,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的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劳动就业这一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已经日益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1.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信息功能的需要。要解决摩擦性失业的难题,就必须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特别是强化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功能,尽可能使不同市场主体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的差异性相对缩小,从而逐步消除信息不对称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为实现充分就业创造必要的信息条件。
2.提高劳动力的流动幅度,扩大异地就业的需要。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劳动力流动总量的增加和频率的加快,个人的职业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没有劳动力市场,国家通过高度统一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户籍管理等行政手段,对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单位和经济部门之间的流动加以严格控制,劳动力的流动率是很低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加快,我国的劳动力流动率有所上升,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城镇劳动力流动”课题组的调查,在北京、无锡、珠海三城市,劳动者的职业生涯中,从未改变过工作单位的个人比例仍较高,达30%以上。这一比例与日本横滨1970年的比例(34.9%)大致相同,高于美国底特律1970年的比例(13.9%)。[1]这种状况充分说明我国劳动力的流动程度是比较低的,已经严重阻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与国际接轨,也不利于我国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劳动力的流动幅度(即劳动力流动的频率与跨度)已经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缓解摩擦性失业的社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需要。摩擦性失业几乎在所有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过在我国问题尤为严重,表现为一定时期内某地某种劳动力严重短缺,而另一地此种劳动力却大量过剩,处于失业状态。这种由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形成的摩擦性失业从根本上说是在劳动力总供求基本均衡状态下的失业,其解决路径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完备和对称。而后一方面问题已越来越成为摩擦性失业问题得以缓解的制约因素,有必要作为我国政府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加以解决。[2]
4.进一步提高就业弹性,遏制我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趋势的需要。所谓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在正常情况下,就业弹性应在0—1之间。一般地说,就一国长期总量生产函数而言,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但在我国,由于经济转型和就业体制改革的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非一致性。一方面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就业增长率却逐步下降,失业人员逐年增多,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 1
率达4.3%,1991—1997年间,我国就业弹性系数保持在0.08—0.17之间,明显偏低。2002年的就业弹性系数比1996年又下降了0.02个百分点。[3]要遏制劳动就业方面这种非正常状况,除了政府采取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加以调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市场化的调节机制协调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路径
尽快改变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不完善、不统一的“三不”状况,使劳动力市场成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健康有效的平台,并做到与国际劳动力市场接轨,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有效路径。
1.进一步从理论上给劳动力以科学的市场定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劳动力作为商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社会各界所公认。现在的问题是必须真正确立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允许其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优化配置,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这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理论观点。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劳动力的流动,为劳动力的流动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克服劳动就业问题上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各种行政壁垒,正视并解决劳动力自由流动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2.对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定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一样,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一个局部,是市场体系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和完善与否反映一个国家的市场体系是否健全,也是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劳动力市场还不同于其他要素市场,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劳动力,而劳动力的载体是人,所以,劳动力市场是特殊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素市场。
[4]同时,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状况离WTO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一些西方国家至今还不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作为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并尽快解决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3.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目标定位。首先,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健全的、全国统一的,运行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平台;其次,通过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完善,使劳动力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得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使困扰宏观经济发展的失业特别是摩擦性失业问题得以有效缓解,从而减轻劳动就业方面的社会压力;再次,通过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实行政府公共服务以及宏观调控职能与市场化的就业机制相结合,实施“就业型经济增长”战略,克服“增长型失业”,改变我国当前就业弹性偏低的状况。
4.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具体措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除了解决好上述几方面的目标定位问题外,还必须努力抓好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首先是加强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运作与管理。再次是劳动力市场载体建设。劳动力市场的载体主要是各种职业中介机构,例如职业介绍所等。其建设是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具体地说,一是明确代理制,即职介所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沟通供求信
息,协调供求关系,代表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进行诚信高效的招聘或求职;二是强化劳动力市场的档案管理,对滞留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处理,并进入劳动力市场信息库,实行严格的管理和及时的更新;三是对滞留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为劳动力顺利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创造条件;四是对职介所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严禁信息欺诈、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五是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在各地方、各行业、各部门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实行资源共享和互补,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网络;最后是培育真正的、成熟的市场主体。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具体地说就是用人单位和劳动力的载体—劳动者。其中政府是劳动力市场特殊的主体。这是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政府机关用人也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也是劳动力的需求方之一,但同时政府又是独立于市场之外、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国家机器,代表国家行使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的职能。[5]所以,政府应建立必要的绩效评价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以保证其管理和调控职能的公正和高效,从而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走向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湛新民:国有企业就业弱势群体形成原因与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
[3]姚先国、黎煦.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文献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4] 李建民: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及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2
[5] 胡家勇:转型、发展与政府[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
2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信息功能的需要。
2.提高劳动力的流动幅度,扩大异地就业的需要。
3.缓解摩擦性失业的社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需要。
4.进一步提高就业弹性,遏制我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趋势的需要。
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路径
1.进一步从理论上给劳动力以科学的市场定位。
2.对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定位。
3.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目标定位。
4.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