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建筑防水涂料市场发展状况简析
我国建筑防水涂料市场发展状况简析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根据国务院《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由于高速铁路对铁路性能的要求较常规铁路线路有很大提高,因此为高性能材料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其中也包括防水涂料,特别是高性能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需求。“高铁”规划将大大提速我国防水涂料市场发展。
京沪高速铁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将全线铺设无缝线路和无砟轨道。铁路线路、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采取多种减振、降噪、低能耗、少电磁干扰的环保措施。京沪高铁80.5%的路段为桥梁,预计防水工程总额将达到20亿元。京沪高速铁路桥面防水用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等材料,共12个包件(JN01~JN12),材料用量为2.02万余吨,其中,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涂料868吨;高铁聚氨酯防水涂料6707吨。此外,京津高铁工程中聚脲材料防护工程达95万平方米,聚脲用量超过2000吨。
建筑防水涂料已成为家庭装修和工程建设的重要防水产品之一,消费者对其环保性能极为重视。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将在防水行业推行防水涂料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认证工作。这一工作是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四节环保”政策,同时更好地实施《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标准号:JC1066-2008),促进更多的防水涂料生产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扩大环保型防水涂料在市场的份额,促进防水行业健康发展。
通过防水涂料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认证的产品,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采购信心,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也能在政府部门、需方采购招标时或保险机构受理产品保险时,使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有利于消除技术壁垒,扩展贸易伙伴,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认证的产品,将获得国家授权的认证标志。认证工作由设在中国化学建筑材料公司苏州防水材料研究设计所的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苏州工作站(简称CTC苏州工作站)负责。该站负责全国建筑防水涂料环保认证工作,同时也受理所有防水材料产品自愿性认证及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含体系巳获得认证,将认证业务转入CTC)认证工作,包括认证的受理、申报、组织及工厂现场审核等。
目前,中国聚脲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广泛应用到了建设中,京津高铁、京沪高铁路基防水工程,均由国产喷涂聚脲弹性体担当。作为拉动内需的龙头工程,高铁项目对拉动国内防水涂料市场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作为继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紫外固化涂料、粉末涂料之后的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绿色喷涂技术,是2010年崛起的一项重要涂装技术。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国内聚脲喷涂技术发展迅速,仍以京沪高铁为例,就有广州秀珀、东方雨虹等国内优秀防水技术公司中标。说明国产聚脲防水涂料技术已经可以达到高铁重要工程的要求。
与传统铁路不同,高铁采用无碴轨道,要求防水层不仅具有防渗、抗裂的基本性能,还要能经受高速、重载、交变冲击等火车高速行驶时带来的冲击。这些特殊的要求需要使用高性能的防水涂料,而作为防水涂料中新崛起的品种,聚脲涂料近几年在国内逐步推广,与一般涂料相比,“聚脲”的使用期更久,而且没有毒性,被誉为“20世纪末涂料涂装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发现”。喷涂聚脲材料施工时不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可在任意曲面、斜面及垂直面上快速喷涂成型,不产生流挂现象,且施工方便,效率极高,一次施工即可达到设计厚度,是不规则断面较多的无碴轨道防水处理的良好选择。同时,喷涂聚脲具有优异的防水性、防腐性、耐磨性、抗冲性、抗开裂、耐紫外以及耐高低温性能,满足了高铁的特殊要求。在高速铁路防水工程的应用成为了聚脲防水涂料一大展身手的舞台。
近十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不断淘汰、限止落后技术产品。按理说建筑防水质量应大有提高,但实际上渗漏情况仍较为严重。
造成渗漏的原因有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但防水材料的假冒伪劣也是造成渗漏的重要原因。目前防水材料市场7昆乱,假冒伪劣产品充塞其间。
在整个涂料市场份额中,工业涂料,包括汽车涂料、船舶涂料、公路铁路涂料等占到70%左右份额,而其余的30%为建筑涂料。因为与建筑涂料与百姓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因而更加受到公众关注,在建筑涂料领域,国产涂料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差距众所周知,然而在占据市场份额更大的工业涂料领域,似乎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实际上,国产工业涂料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比建筑涂料更加堪忧。
今后10年,按国家建材局“新型建材及制品导向目录”要求及市场走势,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仍将是主导产品,将大力发展;高分子防水卷材重点发展EPDM、PVC(P型)两种产品,并积极开发TPO产品;防水涂料前景看好的是聚氨酯(尤其单组份)及丙烯酸类;密封材料仍重点发展硅酮、聚氨酯、聚硫、丙烯酸四大类;防水保温一体材料、刚性防水材料、防渗堵漏材料、金属屋面材料、沥青瓦、土工材料将有一定的市场。其它材料则随行就市,但要坚持扶优劣汰,提高防水整体水平原则,要坚决抵制和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今后十年还要大力完善材料配套和施工技术
第二篇:建筑防水涂料知多少
建材知识:建筑防水涂料知多少
根据有关建筑物防水要求的新规定,今后防水涂料的销售形势还会更好。新型产品不断涌现。据了解,市场上的防水材料有两大类:
一是聚氨脂类防水涂料。
这类材料一般由聚氨脂与煤焦油作为原材料制成。它所挥发的焦油气毒性大,且不容易清除,因此于2000年在我国被禁止使用。
尚在销售的聚氨脂防水涂料,是用沥青代替煤焦油作为原料。但在使用这种涂料时,一般采用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来稀释,因而也含有毒性。
另一类为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
它由多种水性聚合物合成的乳液与掺有各种添加剂的优质水泥组成,聚合物(树脂)的柔性与水泥的刚性结为一体,使它在抗渗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
它的优点是施工方便,综合造价低,工期短,且无毒环保。因此,聚合物水泥基已经成为防水涂料市场的主角。
目前市面上的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的知名品牌有新加坡进口的“快封”、“明伦”和国产(包括合资)的“德高”和“卓能”等。
同时,中高档及新型防水涂料也不断出现。中高档的橡胶沥青类和合成高分子类防水涂料在我国防水工程应用中正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聚氨酯防水涂料由于具有防水性能好、易于施工等特点,受到国内外防水界的青睐,是我国“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防水涂料产品。
由于纯聚氨酯涂料成本高,因此双组分焦油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俗称851)占主导地位,单组分及纯聚氨酯防水涂料生产量很小。
抗老化高弹性彩色防水涂料属于国家新型建材导向型产品,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膜剂,配以十余种助剂,通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
它与同类型产品相比,因在原料中加入几种不同功能的紫外线吸收剂,既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又能消化防水层中因光降解反应和氧化反应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而使防水层得到保护。
当前,我国防水材料行业面临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公平化的新形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外的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和国内的假冒伪劣建筑防水材料大量冲击市场。
据专家介绍,目前,许多外国知名品牌纷纷杀入我国涂料市场,不仅带来先进的技术,也带来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对国内涂料业冲击不小。
关于国货、洋货各自的竞争力,专家认为,洋货性能普遍稳定,但国货名牌也不错,可谓“各有所长”。
进口防水涂料突出的优点之一是“开罐效果”好,打开包装后,给人一种很好的印象,外观细腻丰满,酷似油漆,黏度高、均匀,并有好的流动性;
另一优点是施工性好,遮盖力强,涂膜平整无刷痕,色泽柔和,整体装饰效果好。
国内的涂料,从选用的原料及其配制涂料的涂膜性能看,与国外产品不相上下,某些性能如耐水、耐污染等优于进口产品,但在 “开罐效果”及施工性、涂膜外观上还有不小差距,打开包装后,往往出现上稀下稠的现象。
当然也有些国内企业已利用国外的助剂及其他原材料解决了上述问题,产品的物理性不仅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在施工性能上也有了质的飞跃,涂膜平整刷痕少,色泽柔和,可与进口产品媲美,而且占据价格优势。
但由于洋品牌广告效应比国货好,虽然同等产品的价格都比国货高,但由于知名度高,人们首选的还是那些知名品牌。
朱冬青评点2008年我国防水行业发展状况
进入2008年,我国防水行业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作为最大防水材料生产应用市场———北京,因奥运会的召开,城区企业停产、基本建设阶段停工,使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防水材料生产与施工企业承担了相应的代价,而其他省市的企业在克服了成本上升的压力后,抓住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建设规模保持增势的机遇,通过努力开拓市场、增产促销、积极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及挖潜降耗等措施,保持了赢利水平。
2008年,我国防水行业究竟是怎样一种状况?近日,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冬青在广西北海市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防水与技术市场研讨会上,发表了《2008中国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翔实的数据,全面论述并概括总结了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及行业发展动态,并对2009年防水行业的发展作出预判。《报告》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推进国际化进程、行业发展基础工作、技术研讨与服务、产品质量、抗震救灾等7个方面全面介绍了2008我国防水行业发展态势。这部分内容,记者用8个字概括,即全面推进、重点开花。
所谓重点,即朱冬青在《报告》中谈到的“产业结构调整持续见成效,企业发展出现新景象”这一部分内容。《报告》对防水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及其运行特点进行了归纳。2008年,我国各类防水材料总产量达到769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5%。其中,新型防水材料总量将达59900万平方米,占防水材料总量的77.9%。业内人士知道,这一组数据的确来之不易。2008年,受燃料、动力及主要原材料———沥青价格大幅度提高的影响,一些企业关门停产,一些企业控制了沥青基防水卷材的产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2008年,我国防水行业
还是全面推进,发展迅速。主导产品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产量仍将比2007年增长2600万平方米。这无疑得益于一些重点企业抓住机遇,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保持了沥青卷材产量的普遍增长态势。此外,高分子卷材、自粘卷材、防水涂料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近两年严峻的外界环境压力下,建筑防水材料包括新型防水材料的增产与扩大应用。朱冬青充满信心地说:“经过今后两年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防水行业‘十一五’规划目标。”
其实,从2008年防水材料生产总量增长幅度来看,12.5%的增长率完全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尽管2008年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整措施,放慢了经济发展速度,房地产业受到一定影响,但在建工程仍需防水材料才能竣工,因而对防水行业整体影响并不大。所以,2008年防水材料行业保持了增长态势,生产、应用基本平稳正常。
众所周知,我国防水材料生产企业量大面广,而其规模与建材其他行业相比就相形见绌了;技术门槛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众多的企业争原料、争市场,共分一块“蛋糕”的现象俯拾即是。恶性竞争的结果,在建筑防水领域里不是优胜劣汰,在一些市场“潜规则”的影响下,作坊式的小企业在市场上如鱼得水,而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按照国标生产的大中型企业,却是龙困浅滩、虎落平阳。这种现象成为业内的“老大难”问题。情况的转机出现在近几年。受原燃材料价格不断提升的影响,防水材料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另一方面,房地产业的不景气,使更多的房地产商更加关注建筑质量,从而增加了对品牌产品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原因,使许多小企业纷纷关停,而一些重点企业抓住了外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以此增强核心竞争力。这种现象在2008年表现尤为突出。
首先,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防水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东方雨虹的成功上市,使企业获得了极为有利的融资与企业扩张条件,不但企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而且东方雨虹通过资本市场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示范效应,将对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2008年,防水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东方雨虹、深圳卓宝、广东科顺、盘锦禹王等企业,加大在各地的投资力度,新建或并购改扩建新工厂,一些工厂已顺利投产运行,使他们由区域型单一企业变为全国性企业集团的进程渐显端倪。一些重点企业如东营大明、新乡锦绣、西安雨中情、扬州志高、上海台安、北京世纪蓝箭等纷纷依照产业政策新建生产线,扩大生产能力。
以上这些变化,使防水界人士头痛不已的产业、产品结构失调,生产规模、生产方式乃至经营方式冰火不相融的现象得以初步改观。事实证明,2008年,防水行业一批大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使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见到成效,产业集中度稳步提高。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朱冬青在《报告》中指出,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技术进步向深度发展。若理解这部分内容,必须“追根溯源”。2007年年底,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倡议,2008年是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年,得到与会企业的热烈反响与支持。在协会的引导下,一大批列入“全国建设领域科技成果推广项
目”目录的技术与产品和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与产品在2008年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一批科技创新产品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建设领域,日臻成熟和完善,如高铁专用防水卷材、现喷高性能聚氨酯涂料、聚脲等;一些新技术不断完善和配套并日趋系统化,如种植屋面系统技术、单层屋面系统技术、防水保温一体化系统技术等;还有一些新技术正在试点试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如坡屋面系统技术、机械固定技术等;新颖的施工技术如全自动道桥防水卷材铺设技术、三元乙丙无穿孔机械固定技术、自粘高分子卷材预铺技术也成为2008年的亮点;一些引进国外的试验方法,如防水卷材抗根穿刺性能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单层屋面抗风揭试验也进入筹建阶段。以上这些科技创新活动充分表明行业技术进步正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三篇:我国手机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手机市场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
最近一个时期,包括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在内的各新闻媒体纷纷报导手机市场的一些热门话题,与前几年的装电话难一样,手机市场的一些现象再度成为目前社会关注和谈论的热点话题。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年通信市场、特别是手机市场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认真分析和研究手机市场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把握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给手机市场销售带动来的契机,是做好今后手机市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市场回顾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邮电通信事业得到了高速发展。自从1987年广东开通第一个ETACS模拟蜂窝电话系统以来,移动通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回顾手机市场十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移动电话得到超前发展,移动电话用户急剧增长。1988年,全国仅有移动电话用户3千多人,截止到1997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300万,用户数量连续十年成倍增长,这样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这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就连当时有关部门的十年规模预测目标也仅为到本世纪末移动电话累积达20万(相当于1997年半个月的放号数)。2.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手机产品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摩托罗拉产品“一枝独放”到众商家参与竞争的“百花齐放”。摩托罗拉公司率先向国内提供ETACS移动电话生产技术,因此,1993年以前,手机市场基本是摩托罗位手机一统天下。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展,特别是GSM、CDMA等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的引入,国外各主要厂商看好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纷纷设法挤身其中。这些厂商都相继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在中国成立公司(目前在国内设立移动电话生产线的国外公司已达8家),使其产品不断进入中国的市场前沿。据统计,截止到1997年底,经邮电部审批入网的手机已多达74种(其中GSM手机57种)。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越做越小,功能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产品已实现中文显示,用户使用更加方便,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
3.手机由“模拟”向“数字”方向发展。随着通信向宽带化、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手机由“模拟”向“数字”发展已成为必然。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GSM技术的成熟和在欧洲商用化的成功,为GSM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94年联通公司成立,开始形成竞争格局,大大促进了GSM在我国的发展。邮电部门从1995年开始大力发展GSM数字移动电话网,对已建成的模拟网采取了适度完善的政策,即东部地区在优化网络的基础上少量补缺,中西部地区原则上不搞模、数并行扩建,集中主要精力抓好数字网建设,并计划近期内覆盖到全国300个地级市和1460个县。中国联通作为中国第二公众网,以GSM为市场切入点,经过3年多的努力,也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在76个城市启动,48个城市建设,30个城市联网,正式开通运营25个城市,用户已逾20万。从今年开始,邮电部将在主要中心城市开始积极建设CDMA网,这些都加快了数字手机在我国的发展,其规模和发展势头将远远超过模拟机的发展。4.竞争使手机价值呈持续下降趋势,客观上促进了手机市场的发展和用户的增加。
5、6年以前,手机价格不菲,一部Motorola 8900X 高达2万多元。当时拥有一部手机甚至成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如今,手持大哥大骑着自行车打电话已成为街头新景。带来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手机价格的不断下调,使手机成了工薪阶层可以接受的“大众商品”。其原因,一方面是众多商家产品竞争带来的裸机价格的不断下降,一方面是中国联通介入竞争使手机资费逐步下调,二者造就的火爆的手机市场使广大用户成为受益者。
二、手机市场存在的问题
1.手机市场还待进一步加强管理和不断完善。随着手机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特别是自备机入网放开以来,大量公司进入这一领域,这对手机产品的流通和零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不少经营者只顾追求利润,非法贩进和销售走私手机(俗称“水货”)。虽然从技术角度讲,这种“水货”手机在质量上与正规进关的手机并无差别,但却常被一些不法商贩在手机电池等附件上做文章,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欺骗用户,售后服务也无保障,使一些贪图便宜的用户上当受骗。还有人制造、销售劣质手机电池、假入网标签,这些都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也使国家税收蒙受巨大损失。
规范市场秩序,除了需要通信主管部门加强管理、指导监督外,还需要工商管理和执法部门的紧密配合和监督检查。目前,由于手机进货渠道问题引起的经济纠纷案越来越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市场管理,严格控制和管理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对于手机市场今后的健康发展无疑是至关2.售后服务工作有待改善和加强。随着手机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销售网络的不断扩大,手机用户急剧增加,售后服务工作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如服务质量不高,维修网点少,维修力量严重不足等。目前各门市销售的手机其维修工作基本上是由门市收集后送往厂家或厂家设立和指定的维修点维修,维修点数量有限。一般用户修机,最快也要3、4天,慢的要半个月左右,对此用户意见很大。虽然有些商家推出了一定时期内更换新机、延长保修期、维修期间提供暂用机等办法,甚至有的厂家打出“第一选择”24小时全球服务计划(即随时、随地更换新机),但由于从用户到厂家或维修部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同时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用户得到的服务就要大打折扣。售后服务解决不好,将制约手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立一支技术力量强、数量充足和分布合理的维修网络是保障手机市场发展、维护广大用户利益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3.手机市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的管理和建设。当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基本上以各省相对独立建设的,各省之间网络的互联、邮电网与联通网的互联、国内网与国际网的互联情况都直接影响到用户使用和手机市场的发展。用户使用中遇到的移动电话断音、串话、打不通、漫游不畅等现象还相当普遍。
三、手机市场的发展趋势
手机市场的发展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近几年我国移动通信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就其规模来讲,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移动通信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1.手机市场仍持续发展并不断壮大。根据邮电部“九五”规划,到2000年,我国公用移动电话用户将达到3000万户,中国联通也计划到2000年时达到300万户。届时,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将达到2.5%左右,距发达国家的10%普及率仍有较大差距。目前,邮电部门和中国联通都在大力发展GSM网,GSM网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能力将大大超过模拟网。从今年起,邮电部门开始将CDMA网的建设作为今后数字网发展的重点。因此,移动通信市场仍具很大潜力。2.竞争机制的引进,将改变原有的市场格局,手机市场将由垄断的封闭型向开放的竞争型发展。早在1994年,根据当时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需要,邮电部决定放开手机的自备机入网。但是,初期的自备机入网在一些地区实际上受到很多限制。随着中国联通介入竞争,市场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地电信局广泛开展了代买代销业务,并逐步推广代办业务,要求全面放开自备机入网,除收取进网费、SIM卡成本费外,不在加收其它费用。联通公司也在打出“让手机进入工薪阶层”的口号下,通过较邮电网相对低廉的进网费吸引客户,甚至在一些地区,新开通的联通网通过在特定时段内减收或不收进网费、免费赠送手机等手段进行促销。
与此同时,各生产厂家及代理商也不再只将眼光放在各地电信局、邮电器材公司和联通公司上,而是以逐步推进各级代理商代理制,在各地建立专卖店等措施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进一步带动了零售网点的发展。
可以预见,手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种以竞争为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手机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
3.网络的多元化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手机市场的发展,手机市场将逐步转向买方市场,消费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最近,邮电部门在大力发展GSM的同时,已有计划地在一些大城市发展与GSM双频工作的DCS 1800,并在商用试验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建设800M CDMA中国电信长城网,加上现有的模拟A网、B网、GSM网和联通GSM网,将出现多网并存的局面。网络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市场竞争,竞争所带来的价格下调又为手机进入千家万户提供了条件。同时,为适应这种变化,各厂商正陆续推出大量功能简单、价格低廉的低价位手机以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
4.国外品牌手机仍将居主导地位。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手机主要是通过技术引进和合资生产的,技术多由国外公司控制,用国外公司的品牌。国产手机形成产业步履艰难。国外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在短时期内将很难改变。
第四篇: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状况
一)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网上银行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设立网站或开展交易性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数量增加。
二是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上银行领域。目前,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等。
三是网上银行业务量在迅速增加。这表现在客户数和交易金额两个方面。业务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
四是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目前,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查询、外汇牌价查询、投资理财咨询、账户查询、账户资料更新、挂失、转账、汇款、银证转账、网上支付(B2D,B2C)、代客外汇买卖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
五是中资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开始赢得国际声誉。
(二)我国网上银行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许多问题
1、发展环境欠完善。目前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纵深和宽度都还有限,受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小、终端设备普及程度失衡,客户群体缺乏规模,现代支付体系不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认证中心(CA)体系尚未建成等国情的制约,尚无一家开展网上存款、贷款、账单收付、跨行转账、非金融产品销售等业务。
2、市场主体发展不健全。目前国内网络银行是在现有银行基础格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网络银行延伸服务即所谓的传统业务外靠的电子银行系统,大多只满足存款、汇款、汇兑等业务,只是一个简单化的传统业务外挂,其实只能算照搬柜面业务的“上网银行”。目前,国内网络银行一方面盲目攀比,盲目地引进与投入;另一方面技术手段停留在低层次,缺乏内涵,缺乏适合市场的特色。更难“客户导向”了,一些银行对网上银行发展方向的认识模糊,仅把它当作扩大传统业务的手段,因而发展缓慢。
3、监管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出台,网上银行市场准入的要求也开始规范化。然而,商业银行过去那种在技术上想方设法采取措施避开监管的行为还会出现,网络金融的监管要纳入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整体管理框架中考虑,同时制定国际性标准。就此而言,监管的成熟之路还很长。
五、实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面对五年过渡期的快要结束,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中国,网络银行将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战场,中国及中国的银行应当增强竞争意识,增加竞争本领,惟有迎难而上,苦练内功,学会“与狼共舞”,才能“招狼为婿”,在竞争中壮大自己。
(一)营造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良好环境
1、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扩大网上银行的生存空间,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的水平,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知识的普及程度。因此,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尽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现阶段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如果落后三五年,今后可能差之千里,必须进一步推广应用网上银行成果,使国民通过感性认识,感觉到网上银行发展对我国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优势,感受到网上银行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感知到网上银行迅速发展没商量,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国民素质,更新理财观念,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提高银行体系网络化水平,这是推动网上银行发展的前提,也是当务之急。
2、结合信贷登记系统和存款实名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要积极推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贷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开发和推广个人信贷登记系统,逐步实现贷款信息共享,为防范信贷风险服务,还可以以居民存款实名制为基础,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用以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个人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组织进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个人信用体系。
3、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络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国内不少银行都在做网络银行业务,但都因为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最后只能实行局限交易,也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络银行还不能算真正的网络银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目前中国金融CA工程已正式启动,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进行电子商务的网上相关法规必须研究制度,逐步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4、建立统一的支付网络体系,解决跨行结算体系。支付网关连接消费者、商家和银行,是商业银行系统与公共网络联系的桥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有银行资金平衡能力脆弱,超负荷经营态势严重,直接制约了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而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银行系统内不同行之间结算资金和资金收付而引起的债权债务的清算方式,为了彻底改革这种传统的联行业务体制,必须尽快建立资金汇划清算系统的高速公路,而建立这种支付网关,需要选择与各商业银行既紧密联系又权威性、公正性,又可按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建设,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会员制机构。
5、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必然出现很多金融业务创新,也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空白点或禁区。同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极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袭击,内部技术和操作故障都难以避免,而由此产生的损失则因我国涉及到网络交易方面的条款还不健全,各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网络环境下,银行业一些传统业务的风险将被放大,使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银行应尽快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体系,不仅包
括防范计算机犯罪、防病毒、防黑客,还应包括各类电脑识别系统的防护系统。以及防止自然灾害恶意侵入,人为破坏,金融诈骗等各类因素。
(二)积极转变观念,加强网上银行经营管理
1、建立新型的银行组织管理制度,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网络银行发展使传统商业银行组织管理制度发生变化,银行业是一种具有规模经济特质的行业,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的基本途径是组织体系的分支行制,而网络银行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使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而且正在使传统的银行外部组织结构由物理形态向虚拟形态变化实现银行规模经济的基本途径已不再是分支行制,而是技术、创新和品牌,这是就外部组织制度而言,从内部组织制度看,随着商业银行外部制度的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由垂直式形态向扁平式形态发展。从而多层次的内部组织制度将被平行式的制度所替代,银行内部的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会大大降低。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组织机构是一种金字塔型的树形结构,即由商业银行总行下辖多个一级分,一级分行下辖多个二级分行,二级分行下辖多个支行的总分支行组织机构形式,这种组织机构形成大多按行政区划对等设置,管理层次多,管理机构庞杂,业务上的条块分割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冗员较多,管理的成本高,不利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商业银行电子化、网络化即时沟通了各分支行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网络中的各个成员可以直接从职能管理部门获取管理指令和反馈管理信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各种授权,授信等均可通过网络实时实现。银行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得银行对金融理论、金融技术、软件开发数值分析,法律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的需求将会日益上升。从现在起银行必须有所准备,建立起银行内部的人才库。
2、树立全新的银行理念。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银行业拓展全新的服务,以此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智能化、标准经、个性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因此,要求银行在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中,只有客户这个中心,而没有其他的中心,银行运作所有的构件都是为了客户这个中心服务的。从国际经验看,客户导向的服务理念经历了客户至上,客户第一,客户满意,增加客户价值四个阶段。在客户至上阶段,把客户放在银行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图的上方,体现了银行的服务姿态;在客户第一阶段,把客户放在银行工作日程表的前端,银行全体人员和全部行为都围绕客户,客户的事情是银行工作的重心;在客户满意阶段,把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前面,调动所有资源让客户感到满意,以客户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银行工作的标准;增加客户价值是目前客户导向理念的最新表现,在这一阶段,把客户资产价值增加放在首位,让客户享受增值服务。进入90年代后,我国银行业在商业改革进程中,“客户中心论”的研究和实践才露出端倪,银行初步认识到客户对于银行经营唇齿相依的重要性,但是这种认识还停留在一个较为表面和肤浅的水平上,而没有从本质内涵上认识到银行离开了客户,不重视客户,自身的发展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3、开发新的产品服务,进行全新的业务拓展,银行业务拓展、银行业实施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结合,采用新的业务开拓视角,新的操作方式,金融服务的延伸来赋予传统业务以新的内涵外延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增强网上银行支付的灵活性功能。网上银行要适应客户在电子网络上进行买卖交易时的支付与结算需要,就必须创新与电子网络交易相关联的交易支付手段和金融工具产品,必将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支付手段产生深刻的影响。网上银行新的交易支付手段主要有数字现钞,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其他电子金融工具。新的产品及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线上市场销售、线上或电话客户服务(如透过网上、电话申请信用卡)、客户遥距操作及结算(如电子信用证)、线上产品资讯服务(如线上查询存款利率)、数码货币系统、电子信用卡支付系统、电子支票支付系统、网上电子现金产品(如数码现金、电子货币)等等网上银行还可以对传统的银行金融工具进行电子化改造,以提高这些业务的办理效率与质量,改善对客户的服务,降低经营管理的成本,扩大银行的收益水平。例如,基于电子网络系统的电子承兑汇票、电子信用证、电子抵押担保等等业务的开发与运营,无疑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未来银行、证券公司的营业据点可能只剩最前线的服务人员,看不到他们身后一排接一排的复核主任、副理等业务执行人员。而行员、业务员的角色,也将转型成理财、投资、财务顾问,提供各种理财产品的服务、咨询。
(三)强化银监会对网上金融风险的监管
一般认为,政府之所以要对金融机构实施广泛的监管,是因为存在着市场缺陷。这些缺陷包括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缺陷加上银行业较强的外部性和天然的脆弱性,都极易给消费者带来消极影响。引发消费者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最基本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和提升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传统的监管体系正是这一理论上建立起来的。
针对网络银行而制定的新的规则或指导性规范主要包括:
1.市场进入。大多数国家都对设立网络银行有明确的要求,需要申报批准。这些要求一般包括;注册资本或银行规模;技术协议安全审查报告;办公场所与网络设备标准;风险揭示与处置规划;业务范围与计划;交易纪录保存方式与期限;责任界定与处理措施等。其中,对于网络分支银行,一般还要求其母行承担相应的承诺。
2.业务扩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业务范围,除了基本的支付业务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允许网络银行经营存贷款、保险、证券、信托投资、非金融业务、联合经营等业务,以及所采用的方式等;二是对纯网络银行是否允许其建立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等。
3.日常检查与信息报告。一般都要求网络银行接受各监管机构的检查,除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检查以外,还包括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客户资料的保密与隐私权的保护、电子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检查。除此之外,对网络银行普遍要求建立相关信息资料、独立评估报告的报告备案制度。
网络银行的金融监管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将网络银行业务正式列入金融机构管理范畴,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准入制度;完善现行法律,补充适用
于网络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条文;加强网络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以便促使网络银行的经营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制定网络银行的安全标准,建立安全认证体系;结合网络银行业务的特点、完善现行金融监管办法;加强国际间的网络银行监管合作;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等。来源:中国金融网
第五篇:我国货运市场状况分析
我国货运市场状况分析
一、我国的航运市场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在上海海事大学和虹口区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专家学者对国际航运市场的变化、发展趋势进行了追踪研究,作为献给航运界的新年礼物,于2010年1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了《航运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和贸易逐步好转,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逐步开始止跌回升,相关贸易量也有复苏迹象。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是依然是拉动世界经贸发展的重要动力。
世界航运市场是否真正走出低谷?2010年国际集装箱、国际干散货、国际油轮、中国沿海干散货等几大航运市场的走势如何?各自的情况如何?航运企业该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等问题?《航运市场分析报告(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对此给予了回答,提供了业内人士参考的意见。《报告》认为2010年世界整体经济和贸易都会有所好转,但是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多,航运市场的恢复相对滞后;尽管预计2010年的航运市场贸易量小幅增加,但是运力过剩程度依然严重,同时2010年新船运力交付相对集中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由于航运企业运力市场投放、运力封存、运力拆解、运力调整等动态博弈的进行,航运企业整体上可能会维持在盈亏平衡点附近波动,局部市场可能出现短暂繁荣。
报告预计,2010年大宗散货的世界海运贸易总量约30.91亿吨,同比增长5.7%,其中铁矿石的贸易量增幅最大达到了9.5%,煤炭需求不断增加,但是谷物的贸易量有所减少,小宗散货相对稳定。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使得投资和消费需求仍会快速增长,进出口增速降幅收窄,工业生产加速回升,整体市场向好;预计2010年煤炭需求将继续增长,铁矿石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粮食比较稳定。集装箱市场:预计太平洋航线西行货量为608万TEU,同比增长2.9%,东行货量为1183万TEU,同比增长4%,同时东西行货量比将会有进一步减小的趋势;亚欧市场相对看好,预计东行货量有4%的增幅,西行货量较2009年也将小幅上涨2.2个百分点;2010年美国消费市场依然疲软,预计大西洋航线东行货量较2009年上扬2.2个百分
点,西行货量略低,约1.6%左右。预计2010年世界石油需求量为每日85.9百万桶,原油海运贸易量增长3%左右,世界成品油海运贸易量增长2%左右。由于运力增长过快,运力过剩的压力依然较大。本报告预计,2010年国际干散货运力实际增长将在10%左右,新船交付量将达到接近1.1亿吨,相当于现有船规模的24.9%;中国沿海散货运力增幅维持在15%左右;预计,2010年全球集装箱船公司共将接受新增运力分别为208万TEU,拆解量将达到17-20万TEU,运力增长将高达13%左右;预计,2010年单壳油轮的拆解的利好因素影响有所减少,运力增幅乐观在1-2%,悲观在4%左右。运力过剩可能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尽管世界海运总量小幅上涨,但是考虑到运力过剩,运价整体依然低迷,不过不同的市场可能表现各异。预计,2010年BDI指数年均值在3500-4000点之间浮动;集装箱市场运价整体低迷,相对看好亚欧航线,太平洋航线和大西洋航线会出现小幅上涨,但是上涨空间不大;2010年下半年,油轮运价会有所恢复,但是全年运价水平整体仍然偏低。
面对相对疲软、不确定的航运市场,《航运市场分析报告》建议航运企业要适时优化船队结构,加速淘汰老旧船舶;加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研究和分析,理性应对航运市场;有效的防止海盗,改革保险条款;与服务对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货源;加强航运企业内部的合作,维持良好的海运秩序;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发展要求,打造低碳航运;同时,呼吁政府给予航运企业一些政策扶持。
二、我国公路货运
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国有运输企业在运输市场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主体多元化日趋明显;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公路运输新需求,公路货物运输生产方式和经营内容不断扩展,包括传统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以及集装箱、大件笨重货物、危险品货物运输等不断发展和完善,快件运输、社会性储运服务等也暂露头角;运输市场的多元化和运力的快速发展,使得为车货双方提供配载、货运代理和货运信息的货运服务业应运而生;公路运输市场调控和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也应看到,我国公路货运由于历史原因,从运输组织
形式到经营管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国内其它运输方式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高效的运输生产组织方式,如零担和集装箱运输等,为改变公路货物运输行业长期以来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公路运输管理体制等主管原因的制约,汽车货物运输的机动灵活、运达速度高的优势仍一直未真正彻底体现出来。通过对我国公路货运业的现状分析,影响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据我国物流协会相关部门相关数据了解,根据我国各个地方今年前三季度数据统计来看,公路货运继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社会完成营业性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为178.9亿吨和3141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7%和16.4%;公路货运是物流业发展到至今使用最广的途径,特别是对于大企业经常进行往外发货这样的情况来说是最佳选择。公路货运的增长正是体现我国物流业在发展和增强的体现。
公路货运增长就前三季度来看,工业原料比例明显提高,主要通道货运持续增长。据重点联系企业统计,1~8月份完成的公路货运量中工业原料所占比重达3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8个百分点。高速公路货物运输量持续增长,从17个省市6~8月高速公路完成的运输量情况看,货物发送量、周转量同比增长19.2%和21.6%。同时相关部门预测,今年全年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为243亿吨、4261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4%、15.0%、。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公路运输发展的潜力所在,也代表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三、我国铁路货运
经过20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变革过程中,运输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宗货物不断减少、高附加值、小批量运输不断增加,对货物运输在快捷性、机动性、准确性、安全性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的铁路运输还难以满足这些新的货物运输要求。同时,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经济发达、公路密度大的地区,公路以其速度、灵活的优势,分流了铁路相当多的短途运量和部分长途运量,铁路货源不断流失,货运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5%,从货物周转量来看,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在呈下降趋势。铁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受到冲击。铁路在货运市场中份额大幅下降不仅有来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变化和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与铁路运输自身发展的经济特征和服务水平也有密切关系。铁路货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长期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缺乏深入改革的内在动力。铁路所运送多是低附加值、批量大的货物,很难提升在货运市场的地位,而且铁路的送达速度慢、便利程度低、货损货差严重、灵活性差、无法满足货主的要求,导致部分货源流向其他可选择的运输方式。
近年来,铁路运输已由过去运能全面短缺状态转变为运能短缺与运能虚糜并存的非均衡状态主要干线运输负荷明显增大。国际上线路能力利用率达到70%,即视为处于饱和状态。我国绝大多数区域及主要干线因其能力处于超饱和状态,已难于适应不断增长的客货运输对铁路的需求。例如,我国铁路主要繁忙干线京沪、京广、哈大、天津至沈阳、陇海(徐州至宝鸡)五线总里程为6340km,占全路总营业里程的11%。据1996年统计,五线共完成客货周转量6123亿换算吨公里,其中旅客周转量为1484亿人•km,货物周转量为4639亿t•km,分别占全路总量的38%、45%和36%。1996年五线平均运输密度为9660万换算吨公里/公里,为全路平均运输密度的3.4倍,其中客运密度为2341万人•km/km,货运密度为7317万t•km/km。又据1997年新运行图统计,五大干线中,平图能力利用率已达到100%及其以上的线路里程有918.2km,占五线总里程的15.5%;平图能力利用率达到80%及其以上的线路有4436km,占五线总里程的70%,五线能力已全面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