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状况及发展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状况及发展浅析
作者:华秋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企业审计,其主要目的是从企业内部通过对自身全方位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价来查找不足,挖掘潜力,最终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市场竞争能力,以适应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文章认为对内部审计的清楚认识、合理定位,对现代企业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状况不佳,存在着认识及定位上的误区,审计作用无法充分发挥,需要进一步理顺并完善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我国石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发展分析
我国石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发展分析
一、引言
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15年全球委员会会议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154万项,促进全国增收节支11 860亿元,提出建议意见被采纳2 383万条。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近7万个,配备审计人员25万余人,较2013年底均增长5%左右。IIA主席秘书长理查德?钱伯斯透露称,2014年全球参加CIA考试的人次有一半是在中国。
据河北省石油分公司审计处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期间,审计处共完成审计项目26个,查出问题267个,涉及金额28 509.65万元,形成汇总报告26份,专题报告2份,分报告39份,提出改进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措施建议共计182条,内部审计项目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管理规范、风险防控和相关制度的完善。
然而在骄人的成绩背后,我们不得不警示自己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过程的各种阻力和困难,尤其是内部审计职业化问题。张庆龙(2014年第3期封面专题)在《中国内部审计发展中的几个现实问题思考》指出,职业化是内部审计在现实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内部审计职业化会影响到内部审计职业的生存以及发展,是内部审计的核心问题。我国石化企业从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探索内部审计的一些操作和规范,至今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然而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巨变,内部审计职业化是必然趋势,石化企业需要勇敢迈出这一步。
二、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历程
中国内部审计学会于1987年正式成立,并于同年加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为IIA的国家分会。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颁布,中国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才得以确立。1995年7月,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机构的设置、职责、权限、审计任务、工作程序以及职业道德等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1998年,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同年与IIA签订协议,引进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2002年引进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认证(CCSA),随后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一系列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直至2013年8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4]以公告形式发布了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0个,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对促进内部审计职业化起到积极作用。
三、我国石化企业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1.美国内部审计最典型的组织机构,是从财务和会计的职能中彻底独立出来的,内部审计主任已经拥有同财务经理、主计长一样的地位。公私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为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强调独立性和权威性。
2.我国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也有先进的形式,但总体来看其独立性较差,大多数企业的内审部门设在财务部门,且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设置具有很强的行政性,受企业领导影响较大,甚至受国家行政部门的影响也很大。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仍然过多的局限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甚至地位不高。
3.我国石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式是:集团公司设置审计局,在北京、南京、广州、武汉4个区域设置审计分局,具体负责审计监督业务工作。股份公司以河北省为例,省公司设置审计处,十一个地市在邯郸、石家庄、唐山、廊坊设4个分部,由省审计处直管。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行“两个层次、双重管理、分层负责”,“上审下”与“同级审计”相结合,审计业务与审计管理适当分离的管理体制。两个层次,是指集团公司原则上在总部和企业两个层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双重管理,是指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行政上接受本单位的管理,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与管理。分层负责,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本单位,对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独立行使审计职能,不受其他部门或个人的干涉。“上审下”与“同级审计”相结合,是指两个层面的审计机构,根据内部审计的地位和特点,选择恰当有效的审计方式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职业素养。
1.在内部审计发展较完善的美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较高,经验丰富,他们掌握会计、审计、定量分析、商法、内部控制、行为科学、经济学、经济法规、会计与管理制度程序设计、电子信息处理等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注册内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师资格必须经过资格考试获得,专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职业道德准则,还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的培训。
2.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经验较少,绝大多数人员仅具有财会专业方面的知识,知识面窄,甚至有些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经济师、工程师、律师以及相关管理方面的人员很少,这大大制约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
3.我国石化企业以河北分公司为例,内部审计人员具有几个特征:年轻化、高学历、经验少;专业背景仍偏重于财务、会计,略微兼顾管理学科;内部审计从业门槛较低,具备内部审计师职业资格的内审人员比例较低。随时经济环境的变化,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具体的职责范围已经拓展至:重大项目及合同的合规审计、促进流程优化、资产安全管理、投资决策等各类领域。然而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很多都是无意中选中了这个职业,有些人甚至是在没有其他选择时才从事的这个职业,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是各个部门的淘汰者。真正符合石化企业内审人员岗位要求的专业人员远远不足,内审的质量和效果十分令人担忧。
(三)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1.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是美国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核心工作,可以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以拓展和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
2.目前中国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主要是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和推动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职业教育大纲,使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教育的培训内容与形式依然带有很强的“查缺补漏”的倾向,难以真正深入下去。并且,尚未针对不同层次建立后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体系,而是所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均参加同一个等级的培训。
3.我国石化企业的内审人员队伍,一般都来自财会专业,持有的是会计相关证书,接受的继续教育也是会计方面的居多。除了集团组织的一些内部审计培训外,能够全面接受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的机会较少,内部审计的职业胜任能力大幅度降低,对内部审计工作影响相当大。
四、推进我国石化企业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化是指工作状态的制度化、标准化,它是由特定的职业化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制定相关职业道德规范,培养职业意识,形成职业心态等。内部审计职业化就是将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从各种职业中脱离出来,使之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于社会中,并对内部审计职业特质、内部审计从业资格认定及后续教育、内部审计职业准则等要求的制度化和标准化。
(一)规划内审机构,改善内审环境,塑造石化企业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1.合理设置机构。
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组织不再设置于企业经营者之下,内部审计业务组织与被审计企业不再存在固定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内部审计人员个人职务的升降、薪酬收入也不再由企业经营者决定。内审机构由企业董事会领导,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或由企业最高行政管理人员领导,是企业管理层的一个组成部分。
2.独立进行内审。
企业重大决策、经营项目内部审计业务委托、委派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进行,审计报告的接受、审计结果的处理均由其负责;企业董事会、经营者委托的审计项目,应是经分权以后仍由其管辖、但属于下属部门经办或处理的业务范围内的项目,这样,就避免了审计委托人又是被审计人的尴尬局面的出现。
3.社会管理模式。
内部审计人员由内部审计的社会组织管理,其业绩评估、奖惩、职务晋升等都由其社会组织决定,内部审计业务不再是通过企业行政当局委派取得,而是由企业有关监督机构的委托取得,内部审计组织与企业固定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变为委托与受托关系,等等。从国际上来看,IIA推崇的最理想的内部审计机构汇报关系是双重汇报关系,即行政上向总经理汇报,职能上向审计委员会汇报。
(二)打造精锐队伍,培养内审精英,增强石化企业内审工作战斗力。
在美国,内部审计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社会职业。而在我国,社会审计职业化的浪潮中,相当多的内部审计人员被吸引到社会审计,使原本人才短缺的内部审计雪上加霜。内部审计职业化,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也有利于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发展。
1.持证上岗。
我国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包括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包括审计、会计、经济管理、工程、法律和计算机等专业)的考试、评审,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但是我国石化企业(至少河北分公司)持有CIA资格证的内审人员非常少。实践证明,参加CIA资格考试,有利于促进我国及各类大中型企业内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使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的专业人才显现出来,向国际同行证明我们的实力;有利于加快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的国际地位。
2.壮大队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单纯的懂得会计、业务、外部审计都不能完全胜任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承认内部审计是一种职业,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运用职业思维来处理实务中的问题。所以应当鼓励综合性人才加入到内审队伍当中,扩大内审队伍的知识结构,丰富内审队伍的知识体系,增强内审工作的战斗力。
3.按劳分配。
内部审计职业化人员主要经济来源应该是直接从内部审计业务活动劳务报酬中取得,这是衡量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基本标准。不同等级资格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在其审计业务中,承担的责任不同,取得的报酬也不同。不能审多审少、审好审坏都是一样的待遇,要像社会审计那样,根据劳动成果,根据服务质量来决定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待遇。有助于激发内审人员的工作上进心、责任心和提升工作质量,符合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工作特点。
(三)强化后续教育,优化教育内容,提升石化企业内审人员胜任能力。
我国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将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目标的实现,加强内部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改善审计服务的质量,最终促进内部审计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01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修订颁布了新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但是内部审计后续教育体系缺少能力框架作为统领推动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
1.注重关键技能后续教育。
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向管理者导向发展,管理学和专业判断能力成为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专业判断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开始成为内部审计工作最需要的两项技能,这两项技能也是管理者需求导向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核心行为技能,这也正是在前面关于内部审计领域职责扩张的背景下,内部审计人员对于自身技能要求的需求体现。
2.构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化教育与岗位培训体系。
石化企业需要加强内审职业化建设,构建以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建议和岗位培训体系。知识和技能构成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核心内容。应从职业特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三个维度设计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中国内部审计职业资格考试、后续教育制度和岗位培训体系。
3.丰富后续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石化企业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方式主要是由集团总部组织开展,培训的时间有限,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丰富培训方式和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后续教育的质量:参加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等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参加大专院校有关专业课程的进修;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等组织或认可的相关专题研讨会;参加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开展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活动等。
参考文献
[1]沈漠.中国内审将推进职业化拥抱“大数据”[N].财会信报,2015-04-20.[2]张庆龙.中国内部审计发展中的几个现实问题思考[J].会计之友,2014,(3).[3]张岚.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12.[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EB].2013-08-20.[5]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规定[Z].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1.[6]张庆龙.2013中国企业内部审计行业调研报告[R].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2013.
第三篇: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状况
一)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网上银行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设立网站或开展交易性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数量增加。
二是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上银行领域。目前,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等。
三是网上银行业务量在迅速增加。这表现在客户数和交易金额两个方面。业务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
四是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目前,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查询、外汇牌价查询、投资理财咨询、账户查询、账户资料更新、挂失、转账、汇款、银证转账、网上支付(B2D,B2C)、代客外汇买卖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
五是中资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开始赢得国际声誉。
(二)我国网上银行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许多问题
1、发展环境欠完善。目前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纵深和宽度都还有限,受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小、终端设备普及程度失衡,客户群体缺乏规模,现代支付体系不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认证中心(CA)体系尚未建成等国情的制约,尚无一家开展网上存款、贷款、账单收付、跨行转账、非金融产品销售等业务。
2、市场主体发展不健全。目前国内网络银行是在现有银行基础格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网络银行延伸服务即所谓的传统业务外靠的电子银行系统,大多只满足存款、汇款、汇兑等业务,只是一个简单化的传统业务外挂,其实只能算照搬柜面业务的“上网银行”。目前,国内网络银行一方面盲目攀比,盲目地引进与投入;另一方面技术手段停留在低层次,缺乏内涵,缺乏适合市场的特色。更难“客户导向”了,一些银行对网上银行发展方向的认识模糊,仅把它当作扩大传统业务的手段,因而发展缓慢。
3、监管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出台,网上银行市场准入的要求也开始规范化。然而,商业银行过去那种在技术上想方设法采取措施避开监管的行为还会出现,网络金融的监管要纳入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整体管理框架中考虑,同时制定国际性标准。就此而言,监管的成熟之路还很长。
五、实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面对五年过渡期的快要结束,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中国,网络银行将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战场,中国及中国的银行应当增强竞争意识,增加竞争本领,惟有迎难而上,苦练内功,学会“与狼共舞”,才能“招狼为婿”,在竞争中壮大自己。
(一)营造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良好环境
1、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扩大网上银行的生存空间,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的水平,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知识的普及程度。因此,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尽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现阶段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如果落后三五年,今后可能差之千里,必须进一步推广应用网上银行成果,使国民通过感性认识,感觉到网上银行发展对我国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优势,感受到网上银行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感知到网上银行迅速发展没商量,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国民素质,更新理财观念,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提高银行体系网络化水平,这是推动网上银行发展的前提,也是当务之急。
2、结合信贷登记系统和存款实名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要积极推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贷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开发和推广个人信贷登记系统,逐步实现贷款信息共享,为防范信贷风险服务,还可以以居民存款实名制为基础,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用以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个人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组织进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个人信用体系。
3、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络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国内不少银行都在做网络银行业务,但都因为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最后只能实行局限交易,也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络银行还不能算真正的网络银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目前中国金融CA工程已正式启动,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进行电子商务的网上相关法规必须研究制度,逐步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4、建立统一的支付网络体系,解决跨行结算体系。支付网关连接消费者、商家和银行,是商业银行系统与公共网络联系的桥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有银行资金平衡能力脆弱,超负荷经营态势严重,直接制约了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而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银行系统内不同行之间结算资金和资金收付而引起的债权债务的清算方式,为了彻底改革这种传统的联行业务体制,必须尽快建立资金汇划清算系统的高速公路,而建立这种支付网关,需要选择与各商业银行既紧密联系又权威性、公正性,又可按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建设,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会员制机构。
5、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必然出现很多金融业务创新,也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空白点或禁区。同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极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袭击,内部技术和操作故障都难以避免,而由此产生的损失则因我国涉及到网络交易方面的条款还不健全,各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网络环境下,银行业一些传统业务的风险将被放大,使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银行应尽快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体系,不仅包
括防范计算机犯罪、防病毒、防黑客,还应包括各类电脑识别系统的防护系统。以及防止自然灾害恶意侵入,人为破坏,金融诈骗等各类因素。
(二)积极转变观念,加强网上银行经营管理
1、建立新型的银行组织管理制度,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网络银行发展使传统商业银行组织管理制度发生变化,银行业是一种具有规模经济特质的行业,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的基本途径是组织体系的分支行制,而网络银行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使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而且正在使传统的银行外部组织结构由物理形态向虚拟形态变化实现银行规模经济的基本途径已不再是分支行制,而是技术、创新和品牌,这是就外部组织制度而言,从内部组织制度看,随着商业银行外部制度的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由垂直式形态向扁平式形态发展。从而多层次的内部组织制度将被平行式的制度所替代,银行内部的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会大大降低。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组织机构是一种金字塔型的树形结构,即由商业银行总行下辖多个一级分,一级分行下辖多个二级分行,二级分行下辖多个支行的总分支行组织机构形式,这种组织机构形成大多按行政区划对等设置,管理层次多,管理机构庞杂,业务上的条块分割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冗员较多,管理的成本高,不利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商业银行电子化、网络化即时沟通了各分支行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网络中的各个成员可以直接从职能管理部门获取管理指令和反馈管理信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各种授权,授信等均可通过网络实时实现。银行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得银行对金融理论、金融技术、软件开发数值分析,法律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的需求将会日益上升。从现在起银行必须有所准备,建立起银行内部的人才库。
2、树立全新的银行理念。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银行业拓展全新的服务,以此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智能化、标准经、个性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因此,要求银行在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中,只有客户这个中心,而没有其他的中心,银行运作所有的构件都是为了客户这个中心服务的。从国际经验看,客户导向的服务理念经历了客户至上,客户第一,客户满意,增加客户价值四个阶段。在客户至上阶段,把客户放在银行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图的上方,体现了银行的服务姿态;在客户第一阶段,把客户放在银行工作日程表的前端,银行全体人员和全部行为都围绕客户,客户的事情是银行工作的重心;在客户满意阶段,把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前面,调动所有资源让客户感到满意,以客户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银行工作的标准;增加客户价值是目前客户导向理念的最新表现,在这一阶段,把客户资产价值增加放在首位,让客户享受增值服务。进入90年代后,我国银行业在商业改革进程中,“客户中心论”的研究和实践才露出端倪,银行初步认识到客户对于银行经营唇齿相依的重要性,但是这种认识还停留在一个较为表面和肤浅的水平上,而没有从本质内涵上认识到银行离开了客户,不重视客户,自身的发展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3、开发新的产品服务,进行全新的业务拓展,银行业务拓展、银行业实施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结合,采用新的业务开拓视角,新的操作方式,金融服务的延伸来赋予传统业务以新的内涵外延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增强网上银行支付的灵活性功能。网上银行要适应客户在电子网络上进行买卖交易时的支付与结算需要,就必须创新与电子网络交易相关联的交易支付手段和金融工具产品,必将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支付手段产生深刻的影响。网上银行新的交易支付手段主要有数字现钞,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其他电子金融工具。新的产品及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线上市场销售、线上或电话客户服务(如透过网上、电话申请信用卡)、客户遥距操作及结算(如电子信用证)、线上产品资讯服务(如线上查询存款利率)、数码货币系统、电子信用卡支付系统、电子支票支付系统、网上电子现金产品(如数码现金、电子货币)等等网上银行还可以对传统的银行金融工具进行电子化改造,以提高这些业务的办理效率与质量,改善对客户的服务,降低经营管理的成本,扩大银行的收益水平。例如,基于电子网络系统的电子承兑汇票、电子信用证、电子抵押担保等等业务的开发与运营,无疑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未来银行、证券公司的营业据点可能只剩最前线的服务人员,看不到他们身后一排接一排的复核主任、副理等业务执行人员。而行员、业务员的角色,也将转型成理财、投资、财务顾问,提供各种理财产品的服务、咨询。
(三)强化银监会对网上金融风险的监管
一般认为,政府之所以要对金融机构实施广泛的监管,是因为存在着市场缺陷。这些缺陷包括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缺陷加上银行业较强的外部性和天然的脆弱性,都极易给消费者带来消极影响。引发消费者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最基本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和提升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传统的监管体系正是这一理论上建立起来的。
针对网络银行而制定的新的规则或指导性规范主要包括:
1.市场进入。大多数国家都对设立网络银行有明确的要求,需要申报批准。这些要求一般包括;注册资本或银行规模;技术协议安全审查报告;办公场所与网络设备标准;风险揭示与处置规划;业务范围与计划;交易纪录保存方式与期限;责任界定与处理措施等。其中,对于网络分支银行,一般还要求其母行承担相应的承诺。
2.业务扩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业务范围,除了基本的支付业务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允许网络银行经营存贷款、保险、证券、信托投资、非金融业务、联合经营等业务,以及所采用的方式等;二是对纯网络银行是否允许其建立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等。
3.日常检查与信息报告。一般都要求网络银行接受各监管机构的检查,除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检查以外,还包括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客户资料的保密与隐私权的保护、电子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检查。除此之外,对网络银行普遍要求建立相关信息资料、独立评估报告的报告备案制度。
网络银行的金融监管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将网络银行业务正式列入金融机构管理范畴,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准入制度;完善现行法律,补充适用
于网络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条文;加强网络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以便促使网络银行的经营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制定网络银行的安全标准,建立安全认证体系;结合网络银行业务的特点、完善现行金融监管办法;加强国际间的网络银行监管合作;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等。来源:中国金融网
第四篇:企业内部审计 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 报告范文
一、导言
日期:2003年10月26日
接受者:公司总经理 *** 引言:
经公司2003内部审计的计划安排,我们对公司计划物控部业务 管理程序政策、采购计划及其价格核定与控制、有关合同、仓储管理系统 等事项进行就地审计,涉及的期间是从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月9 月30日。
审计范围和目标:
本次审计的期间范围涉及计划物控部从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月9 月30日止计划物控部有关采购计划的制定、实施的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合规性,存货成本管理的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等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的依据是计划物控部提供的资料。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了我们认为合适的、必要的审计程序。
简要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发现的性质:(主要的审计发现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建议)在对计划物控部审计过程中,我们认为最重要审计发现如下计划物控部存在问题:
1、采购行为依据不具体、不规范,基础信息有待完善;
2、采购计划制作被动,指导性不强,缺乏与实际的对比考核,采购工作效率不高;
3、成本管理工作手段单一,市场信息搜集工作少,供应商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化;
4、仓储条件较差,未按价值大小分别管理,存货管理有少量缺陷需改进。综上几点反映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
对回复的期盼:
该报告的其他部分提供了有关部门审计发现和建议的详细资料,我们 希望在收到报告之后的15天内作出书面回复。
公司审计部
审计组长:
*** 审计小组成员:***(以上部分是便于总经理简要阅读)
二、审计过程说明:审计资料搜集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采访法,资料搜集形式有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及组合调查。
三、审计发现的细节说明
(一)、采购行为依据不具体、不规范,基础信息有待完善;
主要问题1:目前采购行为来源依据主要是营销中心、客户服务部提交的产品需求计划,做为指导采购行为的依据针对性不强,有些特殊要求表达不够明确。
建议:需求计划归口由生产部门(或工艺部门)提供。生产部门是产品的制造者,生产计划制定者,有能力和责任根据要求判定能否生产、按期交货;
主要问题2:需求计划多样化,格式、内容、要求、通知编号等不统一有待完善,BOM清单不准确。依据不清会导致模糊采购,责任划分不明确,易产生事后扯皮影响工作效率。
建议:(1)重新统一设计表格明确计划表内容,按信息传递部门先后顺序设计。如营销部门提出产品需求计划并经审批后,产品无变化有BOM清单的,可直送生产部门审核签署“请按BOM单采购”意见后转计划物控部;有变化有BOM清单的,还应先送研发部门审核,就变化部份附送明细清单,如涉及BOM清单变化的应加注变化并附减除物料明细,由研发部门专 门人员传送生产部门,生产部门签署意见后转计划物控部执行,制定时限要求;(2)规范计划编号,便于查核;(3)BOM清单要相对稳定,如有更改应及时通知营销部门、工艺、生产部门和计划物控部等相关部门协调一致; 主要问题3:时间缺乏弹性,不易调整采购策略。
建议:由于公司产品的特点对采购
采购 采买
采购是指个人或单位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作为自己的资源,为满足自身需要开展的活动。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日常要做好重要供应商的沟通,不因为时间要求紧而向质量让步。另外是否建立科学的产品生产周期,精确计算出从采购到产品下线入库各环节所需的时间,正确指导各环节的工作行为。让营销人员签订合同明确交货日期时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致引起纠纷。
主要问题4:需求计划审批不够规范,口头请示后未补签字; 建议:完善审批程序。规定审批执行人权限,跟踪完结审批手续;
主要问题5:有部分非生产物品采购,如购置礼品、万年历等; 建议:非生产物品采购是否可直接由执行部门经办,减少采购员工作量;
审计结论:亟待完善。作为实施采购行为的基本环节,不明确的行为依据将直接导致以后各环节的混乱,易造成责任划分不清,不能有效完成采购任务,影响采购效率、效果,是目前亟待完善的一项基础工作。本环节涉及营销、生产、工艺、研发等部门,应设计一份流程清晰,责任、标的物明确的计划程序表。
(二)、采购计划制作被动,指导性不强,缺乏与实际的对比考核,采购工作效率不高;
主要问题1:欠料单6月份之前不够规范,6月份后欠料单有所改进但归集工作未完善。
建议:作为计划制作的重要依据应按序整理归档,形成历史资料,提炼客观合理的数据,合理计划安全采购量。
主要问题2:采购计划制定与需求申请日时距较大,压缩了采购实施至物料到货日时间,不利于物料信息的搜集及制定采购策略,进而压缩生产制造周期,延迟交货期,会导致质量上向供应商让步,加大成本。计划成为形式。
建议:减少审批程序提早采购反应的第一时间,提高时效。制定科学的采购周期,综合评定出一个合理的产品生产周期,使需求部门在制定需求计划时能心中有数。
主要问题3:由于公司产品的特殊性,计划多为事后计划而非常规计划,计划制定时也是物料采购行为实施时,实施也可能提前。未体现计划与实际的差异。计划书未明确所含需求计划的计划号,未标示计划价。计划未做分类,不能区分是生产用料计划、研发用料计划、维修用料计划。在抽查下料单未见CCD镜头、视频彩打等物料,但计划有做,经了解部份物料是由研发自行报购,故无下采购单。计划变得无实质意义。建议:计划制定应完善所含内容,建立与实际差异项目,原因说明,计划价等,加强计划的准确度和指导作用。计划制定要分类别,避免领用时产生冲突。计划编制要有实质性。主要问题4:下料单的性质似合同,但又不俱备合同要素要求。单据未按时序整理归档,部份单据未标示价格(出于供应商业务员的要求)不便于财务成本核算。
建议:下料单对外涉及供应商,要求能达到防止纠纷风险。对内涉及仓管、财务部门,要求能满足使用人使用。按时序归档按计划类别分月装订成册。
审计结论:计划的适时性不够,应及早计划。计划的准确度和指导作用有待加强,应及时对比计划与实际的差异,说明原因,标示计划价格。分类不够明确。下料单尚待完善,便于使用。
(三)、成本管理工作手段单一,市场信息搜集工作少,供应商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化;
主要问题1:采购员市场信息搜集不够,日常工作大多为下单后的,市场价格信息调查工作比重少。价格信息获取手段单一,多为供应商传真报价基础上讨价还价。
建议:应加强基础信息工作,做到货比三家,寻找价优、质高、诚信的供应商。
主要问题2:供应商等级评定工作管理薄落,缺少第三方的参与。建议:建立并完善供应商管理工作,增加定价透明度。
主要问题3:部份物料对供应商的依赖性太强,自我研发设计不稳定,品管与供应商的质量标准不够协调,将直接影响成本高低、质量好坏及采购工作效率水平。
建议:设计稳定成熟的产品,明确质量要求并在采购时同步送达供应商,降低不良品率。
审计结论:目前主要物料来源多为长期供应商,价格水平逐年也有一定的下浮,但仍为制约计划采购的瓶颈,物料成本、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效益,因此应加大此方面的工作投入而非下单后的补救。
(四)、仓储条件较差,未按价值大小分别管理,存货管理有少量缺陷需改进。
1、仓库管理
主要问题1:仓库条件较差,影响物料保管。建议:对仓库的存储做适当修缮
主要问题2:物料未区别管理,即价值高的物料与价值低的物料混合存放,未作重点管理。建议:区别价值高低,分类重点管理。主要问题3:据调查存货积压量大。建议:根据可利用程度适当处理。主要问题4:季度盘点无会计人员监盘,仓管员只负责盘点自管项目。建议:建立监盘制度,交叉盘点,对盘点结果要签字确认。审计结论:总体管理较为完善,基础工作和业务处理情况良好,应建立监盘制度。
2、原材料仓入库管理
主要问题1:存1抽样发现执行后无品管确认合格数。建议:增加对二次入库物料的品管检验。审计结论:
1、大件、大批量且 产品稳定的采购基本上都能及时到位,入库率较高。但 小件、小批量产品不成熟的在执行过程中问题较多,采购成本相对较高,部门间协调困难。
2、物料接收至入库过程中涉及采购员、品管员、仓管员合作与分工的安排,相互影响,单据较多必定影响工作效率。建议设计出能相互通用的信息表。
3、原材料仓出库管理
主要问题1:基于目前的采购计划而购入的物料领用主要以生产为主,领用完全按BOM单发放,其他部门领用可能有时会产生冲突。另外小件、价值低的物料领用程序不变,报批成本可能会大于物料成本。建议:物料领用适当考虑一定的弹性,不能固化。
主要问题2:物料、工具用具存在白条借用,登记借用的情况,手续不规范,有的物料借用时间较长未补办理出库领用手续。
建议:根据领用情况,按时间长短设定是否应补办出库手续,加强管理,利于正确核算成本,及时挂账。审计结论:出仓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
4、成品仓管理
主要问题1:入库经检验合格后,录入电脑、手工账前需填制“成品缴库单、入库单”,2份单据实质内容相同,只是使用部门有增减,增加了仓管员工作量。
建议:在不影响使用前提下2份单据应合而为一“入库单”,增加联数,一单多用提高效率。主要问题2:审批单与出库单实质内容相同,只是审批单体现授权,出库单体现实际出库。建议:设计出库单时增加审批人签字,再增加一栏实出数。主要问题3:抽样发现T(产品入库时间)>T(需求计划要求交货时间),相对滞后,可能会导致供货不及时。
建议:需综合分析原因。是产品制作周期未能压缩,还是需求交货期不合理的问题。审计结论:
1、入库、出库管理规范,经抽查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单据填制影响工作效率,应尽量简化,提高效率。
2、产品基本能满足供货,部份批次的生产压缩了正常的供应商生产、采购、生产、品管、研发等其他时间。有时缺乏质量、成本因素的考虑。
3、要给营销需求部门传递正常的产品供应周期时间,合理计划需求,不至于两头忙的境地。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评论
计划物控部做为公司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部门,基础信息工作的扎实程度直接会影响整个公司的运作效率
和效果,有些是来自部门外的,有些是内部管理不到位,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本身是不够的,涉及相关部门的信息管理,办法是看以何部门为头分步改善。审计认为应从信息管理的源头开始,只要涉及相关部门的则可设计出相关部门能共同使用的信息载体,载体的内容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按业务程序设计,明确各环节责任人、技术标准等事项。减少重复性的工作,提高效率。此外内控制管理上还有待完善,灵活性不够。总之,经审计后发现该部门基本上能完成采购任务,有效果但效率不高,特别是次数多、量小的采购。计划工作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存货管理工作基础工作扎实,物料管理到位。
五、计划物控部的反应
该部对本次审计 工作比较重视,能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使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基于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无太大异议。但落实工作并非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下一步的工作是重在落实,边工作边改进。
第五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总结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范文
为认真贯彻和落实《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财经法律法规,我局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思路,突出对局属各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审计及财务监督检查,在促进依法行政,维护财经秩序,推进廉政建设,提升市民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20xx年内部审计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城管局为县本级一级预算行政执法单位。内设办公室、卫生股、城管股、审批股、计财股5个内设机构,管理县执法大队、环卫一所、环卫二所、园林局等4个下属事业(含参公)单位。其中执法大队实行“县级一级预算,内部二级核算”的预算和财务管理办法,环卫一所、环卫二所、园林局属一级预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二、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形成有效的内审工作机制。我局一直非常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局党组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20xx年局内部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计财股人员为成员的审计小组,切实保证审计工作不中断。
2.贯彻重点审计,全面督促检查的方针。在财务管理和收支的基础上,针对上级的有关精神和我局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按八项规定要求重点对4个下属事业单位在财政经费支出、经营收入支出,固定资产管理、专项经费使用、政府采购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个人收入发放情况
等进行了财务监督检查,并在年内在全局进行了两次全面专项检查。经过审计和财务监督检查,有利地促进了我局财务工作的规范化,杜绝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3.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是审计人员执行政策的过程,审计时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内审程序,认真对待每一次审计过程,包括审计依据、范围、程序、审计评价,在审计前确定审计内容并告知下属单位,审计过程中认真做好审计底稿记录,归纳问题,及时沟通反馈,坚持依法审计,及时形成审计报告。
4.通报审计结果。审计工作结束后及时向局党组汇报审计情况,通报审计结果,研究确定审计结论和整改意见,征求被审单位意见,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在全局通报,对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归纳,并从业务上进行指导,要求各单位认真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执行并及时完善各类财务管理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
从审计和财务监督检查情况看,各单位能够不断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被审计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已全部纳入单位统一管理,从无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以及以个人名义私存公款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财务收支真实,基本合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预算执行机制还不够完善,未能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二是资产管理不够严格,政府采购管理不够完善;三是项目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建设项目实施进度较为缓慢,项目实施结束后未能及时开展竣工财务决算。
四、20xx年审计工作主要思路及打算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内部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内审工作的水平,加强审计风险的防范。
2.继续做好职工关心的经济热点问题的专项审计检查。在检查中,注意点面结合,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并通过审计检查报告,及时向局党组领导提供信息,为局宏观决策服务;同时对反映集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完善相关内审制度。
3.继续做好项目审计工作,配合审计部门对项目竣工结算审计,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益。
4.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原有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