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刍议
我国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刍
议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 经济 的重要支柱,它为我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国建筑业也暴露了许多 问题,其中诚信缺失的问题尤为突出,致使整个建筑行业处在一个“无信经营”的环境下。在建筑市场中,“诚信”也可定义为一种责任,具体是指监理单位要有为业主做好项目管理的责任;业主要具有对总承包单位的支付工程款和方便其施工的责任;总承包单位要有在规定的工期和合理的成本条件下向业主提供合格的建筑产品的责任,而有形市场中的招标代理、咨询等中介机构也应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的责任。建筑市场诚信缺失的危害和原因
(一)建筑市场诚信缺失的危害有资料表明,由于失信行为,我国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每年逃避债务造成的损失约1800亿元。建筑市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参与建设项目的任何主体都是构成建筑市场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信行为,都可能导致建筑产品的直接创造者——农民工的工资拖欠,从而引发民工和包工头之间的直接矛盾和冲突,甚至会产生很严重的恶性循环,导致一系列的 社会 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 的失信行为也许能得到一时 1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失信会使企业信誉大大降低,人为造成经济纠纷增多,动摇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用基础,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外国大量建筑企业涌入 中国,诚信建设势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整个建筑业的生死存亡。
(二)建筑市场产生诸多失信行为的原因1.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人们普遍缺乏诚信意识。由于受经济结构转变和改革开发的一些负面作用的 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普遍不强,再加上我国产权问题及相应法规制度的不完善,有些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使得整个建筑市场的诚信意识都很缺乏。2.建筑市场缺乏诚信标准及必要的市场失信奖惩措施。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了一种人人向“钱”看的观念,且追逐不当得利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机率很小。同时,缺乏市场的诚信标准,市场不规范,无法衡量其失信行为,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失信惩处措施,导致建筑市场失信行为屡见不止。3.一些建筑主体受利益驱动,缺乏自我约束。如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规则办事,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单位、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扰乱了市场秩序。4.供求失衡,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力度。在建筑市场上,施工企业与建设项目的数量严重失衡,造成了一种“僧多粥
少”的局面,产生一系列的不正当竞争。在我国虽然设立了一些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也建立了一套监管机制,但由于政府某些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和确实缺乏有效的惩戒措施,使得来自外部的监管力度苍白无力。5.缺乏 科学 的诚信调查 方法 和评价体系。在 目前 的建筑市场中,所进行的一些诚信调查方法缺乏科学性,在消耗了大量的人、物、财力后也没有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于一些建设主体是否发生了失信行为,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无法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也是造成诸多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建议和措施
(一)制定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当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建设诚信市场的环境下,最为紧迫的就是要制定全国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该体系要包括统一的信息收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由此得出可利用的评价结果,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诚信管理,防止不同地区之间的“诚信壁垒”。此外,笔者建议从定性的角度建立如下的诚信评价等级。(见下表)由表所划分等级所示,建设工程责任主体诚信等级将作为招投标、控制动态管理、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筑市场将根据各责任主体所处的诚信标准等级来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建筑主体。
(二)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发布平台,对建筑市场诚信行为进行信息化管理,明确记录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不良行为,要求对其
记录在案和公之于众,并对相关责任部门与个人实行处罚,而对守信行为的责任主体也向 社会 公布其诚信行为,予以激励和表扬,这一做法便于建筑市场选择一些诚实守信的建筑主体,对于那些不守信的且没有改变其失信行为的 企业 和单位则早日清除出建筑市场。政府部门要通过资源整合和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完善从建筑虚拟市场到实体市场的监督体系,逐步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三)建立诚信数字图书馆进行集成化管理,完善相应的 法律 法规现代 社会处于信息 时代 的高速 发展 中,电子计算 机作为一种高效的辅助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建筑市场的诚信行为,可以建立各级的诚信记录数据库,然后再将不同的建筑市场、实施主体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连网,从而建立全国的诚信数字图书馆,同时将各建筑主体的其他信息,如企业资质、规模、实施过的项目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收集实行信息集成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极大的提高建筑市场的运行效率。如业主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但是他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情况不是很了解,那么他就可以进入施工单位的诚信数字图书馆,来查找有关资料信息,也可以把这些信息纳入招标的评价体系当中,从而极大的节省了业主的招标时间。另外,应该根据信用原则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做到建筑市场的有法可依,为我国诚信体系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四)定期对建筑市场中的相
关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加强诚信 教育 加大监管力度,建设主管部门要定期联合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如工商、环保、银行等对建筑市场中各参加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单位和企业一律上黑名单,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失信行为,且所得的信用信息各个部门可以资源共享,如环保部门可以用这些信息对那些无视环保的企业予以行政和 经济 处罚,勒令其整顿,并在以后工作中对这些企业予以重点监控;而一些 金融 机构可以对一些资产不足,而又乐于“空手套白狼”的单位和企业实行禁贷或少贷。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中的诚信教育,使人人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从道德的层面树立诚信,以不断强化诚信意识形态。
(五)采用 科学 的信用评价 方法 对于信用的评价,目前 国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体系,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除了跟自身履约能力有关外,还包括在主观意愿上与其他建筑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经营合作、合同履行、项目实施的过程或结果来表现的。
(六)借鉴发达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经验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强国,它每年的建设工程项目总金额达到7000亿美金以上。其中,建筑从业人员有600万,如果算上建材生产、运输和销售人员,建筑行业从事人员将占到全美就业人数的16%.而如此庞大、复杂的建筑市场,其合同欺诈、违约等失信行为却很少发生。在美国,普遍建立了个人和经济单位信用记录。一旦有严重的失信行
为,就被记录在案,从事任何经济往来活动都会受到 影响。所以,多数人都能认识到,不值得为一时的小利而毁掉自己一生的信誉。处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了发展和提高建筑业的竞争力,除了采用先进的设计、建筑流程体制和服务外,在诚信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们在诚信系统管理方面主要有政府经营、企业自由经营和特许经营三种模式:采用政府模式的是由国家直接经营管理诚信业务;采用企业自由经营模式的政府只对诚信进行立法管理,不直接参与市场经营,各企业可以依法进行信用管理;特许经营的模式指的是由政府直接或委托建立诚信数据库,然后指定诚信企业独立地进行商业化运营。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政府经营和企业自由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合理建立诚信管理平台,不断改善我国建筑市场诚信建设落后的现状。
第二篇:关于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探讨
关于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探讨
时间: 2010-01-19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摘 要:本文从建筑市场信用现状,以及中美两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比较进行研究剖析,最后,结合建筑业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建筑市场;诚信;信用体系
1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业的稳定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从整体上看,由于建筑市场涉及面广,交易额大,可变因素多,又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造成我国建筑市场目前信用缺失现象还十分普遍。建筑市场的信用缺失和失信行为,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和投资建设效益造成了重大影响,而且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与风险,更使全社会资源利用率低下,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2建筑市场信用现状
2.1从项目发包情况来看,体现在有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在建设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现状,对施工单位压级压价,提出垫资施工等不合理要求。有资料表明,由于建设单位失信行为,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约800亿元,累计拖欠的工程资金总额已达6000亿元。
1.2从工程承包情况来看,体现在有些建筑企业在招投标过程采取不正当竞争方式,如出借企业资质以达到非法获利等,等到中标后,又采取层层转包的方式来赚取“管
理费”,最后工程实际承包者,因工程项目无利润可言,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工程质量低下,安全事故频发。
2.3从政府部门监管的情况来看,政府部门作为公共权力的代理人,行驶建筑市场监管职能,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使得政府部门同时承担招商引资的任务,这就迫使政府部门不得不产生希望工程项目赶快上马的心理,从而导致带头违规监管不力等一系列失信行为的出现。
3中美两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比较
3.1信用法规方面不健全,奖罚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到目前为至,能对工程建设领域的信用体系做出明确规定的,仅仅只有建设部(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5年出台的《建设部关于加强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等行业文件规定,国家还尚无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这直接就导致对失信、弄虚作假企业的打击力度不大,在一定程度上还放纵了违约失信行为。而对于守信企业,如何给与奖励,各地方做的也还不够,还没有真正形成“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
相比之下,美国有比较完备的涉及信用管理各方面的法律体系,将信用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均纳入法律范畴。美国正在实施的与信用相关的立法就多达数十项,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规范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体系,构成了一个健康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了信用交易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
3.2中介机构组织力量薄弱
虽然,我国中介机构从改革开放以后,数量扩张较快,但是规模小,实力弱,竞争无序,作用与功效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信用中介机构发展缺乏基础的支持。这一切都有待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整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等的管理和发展思路,为其发展创造更大、更规范的空间。
而在美国,中介组织就在规范市场秩序、信用评价和管理、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有些行业协会就建立起了信誉度很高的承包商企业名录,并对这些承包商进行分级分专业管理和考核,政府选择承包商时,有时就可以直接参考行业协会的承包商名录。
3.3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没有建立统一的、通用的、完整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没有为个人、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有些地方,虽然引用国外方法,对信用缺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示,由于进行的评级评价不具有普遍适应性,加之公示的内容难以理解和应用,使得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难以给社会提供有案可查的信息和数据。
而美国信用服务行业经过100多年的市场竞争,现已形成了少数几个市场化运作主体。如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和邓白氏等美国信用中介巨头,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每天都能发出上百万份信用报告,客户也扩张到整个世界。并且,这些企业还具有很强的信用产品的创新能力。
3.4 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一些旧的体制依然存在或产生负面影响。而新的社会规范还没有及时形成,社会的信用意识、信用道德观念淡薄。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个人、企业信用危机严重,特别是在建筑市场不是特别规范的情况下,企业诚实守信,可能因为太实在而没有利润可图,也可能因为不适合大的环境而被淘汰出局。如此是非颠倒的信用环境只能造就如偷工减料、拖欠工程款等等失信现象。
而美国建筑市场的主体,比如承包商等非常重视自己的信誉,把信誉看作公司资产最重要的一部分。
4健全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构想
目前,我国尚处于信用体制建立的初级阶段,各个方面还是不太规范,因此,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尽快完善信用体系法律制度。我国的信用立法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完成,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客观上又需要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先以行政性指导意见等形式颁布一些相关规定,执行一段时间后总结经验,提出立法草案,条件成熟后形成法律;另一方面对于急需的法律法规,要抓紧研究,尽早出台。
4.2建立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完善的诚信信息系统是诚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能够确保诚信信息搜集整理及时准确和实现共享。要逐步将区域间的诚信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逐步实现全国联网,构建全国性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逐步实现诚信信息的互通、互用和互
认。
4.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筑市场行业协会很多,各协会要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协助政府部门研究制定信用标准,参与信用征信和评价,负责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并以自身会员单位为基础,开展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专题研究,指导有关信用评价机构研究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标准模型和评价方法。
4.4建立信用奖惩制度。信用奖惩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守信者进行保护,对失信者进行惩罚,发挥社会监督和约束的制度保障。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断要建立信用体系建设与招标投标、资质监管、市场稽查、评优评奖等纵向联系,还要实现信用体系与相关管理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银行管理部门等的横向联系,以此来逐步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对于失信者进行经济和名誉处罚;对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人员给予鼓励的政策和措施,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使建筑市场形成诚实光荣和守信受益的良好环境。
5结束语
随着建筑市场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将从根本上解除建筑市场的信任不足的问题,实现信任平衡,最终刺激建筑市场良性发展。
第三篇:广西建筑市场诚信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市场诚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管理机制,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维护全区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区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主体诚信信息的征集、发布和使用,以及建筑市场诚信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建筑市场主体诚信管理,是指以建筑业企业、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人员和其他依法需要取得从业资格的从业人员的基本诚信信息和诚信行为信息为依据,对建筑市场主体诚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综合评价结果应用于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等发包承包活动和建设工程管理活动,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管理的联动。
第三条 在我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建筑业企业(含进入我区承包工程的区外建筑业企业),以及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人员和其他依法需要取得从业资格的从业人员的诚信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全区建筑业企业诚信管理指导工作,厅建筑市场监管处为建筑业企业诚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机构,招标投标监管、质量监管、安全 1
监管等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管理工作。
设区市、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业企业诚信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建筑业企业诚信管理工作按照统一管理、分级实施原则进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到公开、公正,保障诚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六条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建筑业企业诚信信息的统一归集标准、统一评价标准和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技术标准。
第七条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自治区诚信信息统一标准建立和完善本市建筑业企业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并将系统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与相关建设工程管理业务系统的对接。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各设区市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全区建筑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
第二章诚信信息分类和归集
第八条诚信信息分为基本诚信信息和诚信行为信息。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在建筑市场经营、从业中形成的自然信息构成基本诚信信息。
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在市场行为(含招标投标行为)、质量行为、安全文明施工行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信息和不良行为信息构成诚信行为信息。
良好行为,是指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
中遵守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行为规范,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受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相关专业部门表彰的行为。
不良行为,是指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和执业行为规范,受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查实或处理的行为。
第九条 诚信信息档案通过工程所在地设区市建筑业企业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
第十条基本诚信信息,由企业录入、申报,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
第十一条 良好行为记录由企业录入、申报,由对该企业进行诚信评价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
良好行为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一)在我区行政区域内工程项目受到表彰、企业和从业人员受到综合表彰形成的良好行为记录;
(二)区内企业和从业人员在我区行政区域外受到省级或国家级工程项目表彰或企业综合表彰形成的良好行为记录。
第十二条 不良行为记录,由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不良诚信信息进行采集,根据处理结果按照信用评价标准进行录入、审核。
不良行为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一)通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组织各类执法检查、督
查活动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对群众举报、投诉经核实的违法行为;
(三)受到区内县(市、区)级以上、区外省级建设行政主管处理或处罚的行为。
第十三条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的审核,应当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司法等部门的判决书、裁决书、决定书、通知书、通报、通告、公告等文件为依据,不得对有关内容歪曲、篡改。
第十四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记录的本行政区域内的信用信息,通过诚信信息系统向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
第十五条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对本企业和个人诚信信息记录存在异议的,可以向审核部门提出陈述、申辩,并提交书面理由;查证属实的,予以变更。
第三章诚信信息应用
第十六条设区的市、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媒体发布良好行为信息和不良行为信息,同时报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广西建设网”发布,各设区的市、县(市、区)可以共享。
第十七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诚信信息,依法对建筑市场主体资质资格实施动态管理。对有不良行为信息记录的建筑市场主体,应当建立约谈制度,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鼓励建筑市场各主体在建筑市场活动中使用已发布的建筑业企业诚信信息。
第十九条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发包环节,应当充分考虑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信息。
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招标发包的,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信息作为投标人资格预审的必要条件。
其他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发包可以参照前款规定执行。第二十条设区市应当将建筑业企业诚信信息作为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的考核内容。
第二十一条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建筑业企业诚信信息在资质监管、日常监管、专项督察、评先评优等环节实行差别化管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建筑业企业在诚信信息的录入、申报工作中应当诚实守信,保证诚信信息的真实性,有虚报、漏报、瞒报本企业诚信信息或其他不正当行为的,可视具体情况,由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或责令整改。
第二十三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建筑市场主体诚信信息采集、审核工作中,应当做到公开、公正;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对照诚信评价标准,做到全面采集信息、准确定性行为、及时监督检查,引导建筑业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第二十四条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各设区市建
设行政主管部门诚信管理工作进行考评,并建立考评结果通报制度。
第二十五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隐瞒不报或徇私舞弊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或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十六条建筑市场主体认为有关部门诚信管理行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违反本办法的,可以向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投诉、举报。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设区市和有条件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建筑市场实际情况和监管需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
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
(建市[2007]9号)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加强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和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检测试验、施工图审查等企业或单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诚信行为信息包括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良好行为记录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行为规范,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受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部门的奖励和表彰,所形成的良好行为记录。
不良行为记录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和执业行为规范,经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查实和行政处罚,形成的不良行为记录。《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由建设部制定和颁布。
第四条建设部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标准;负责指导建立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档案;负责建立和完善全国联网的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信息平台;负责对外发布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行为记录信息;负责指导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评价工作。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管理工作,采集、审核、汇总和发布所属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记录,并将符合《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的不良行为记录及时报送建设部。报送内容应包括:各方主体的基本信息、在建筑市场经营和生产活动中的不良行为表现、相关处罚决定等。
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统一的诚信标准和管理办法,负责对本地区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进行检查、记录,同时将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及时报送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中央管理企业和工商注册不在本地区的企业的诚信行为记录,由其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采集、审核、记录、汇总和公布,逐级上报,同时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建立和完善其信用档案。
第五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承办机构人员,落实责任制,加强对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及不良行为记录真实性的核查,负责收集、整理、归档、保全不良行为事实的证据和资料,不良行为记录报表要真实、完整、及时报送。
第六条行业协会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诚信行为记录、信息发布和信用评价等工作,推进建筑市场动态监管;要完善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信息平台,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自行或通过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结合建筑市场检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以及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执法检查、督查和举报、投诉等工作,采集不良行为记录,并建立与工商、税务、纪检、监察、司法、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行政处罚情况,及时公布各方主体的不良行为信息,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有效约束机制。
第九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资源整合和组织协调,完善建筑市场和工程现场联动的业务监管体系,在健全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向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做好诚信信息的发布工作。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依托各地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资源条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十条诚信行为记录实行公布制度。
诚信行为记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上统一公布。其中,不良行为记录信息的公布时间为行政处罚决定做出后7日内,公布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3年;良好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一般为3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布内容应与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中的企业、人员和项目管理数据库相结合,形成信用档案,内部长期保留。
属于《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范围的不良行为记录除在当地发布外,还将由建设部统一在全国公布,公布期限与地方确定的公布期限相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确认的不良行为记录在当地发布之日起7日内报建设部。
通过与工商、税务、纪检、监察、司法、银行等部门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获取的有关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的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参照本规定在本地区统一公布。
各地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要逐步与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和实时发布。
第十一条对发布有误的信息,由发布该信息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修正,根据被曝光单位对不良行为的整改情况,调整其信息公布期限,保证信息的准确和有效。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整改结果,对整改确有实效的,由企业提出申请,经批准,可缩短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但公布期限最短不得少于3个月,同时将整改结果列于相应不良行为记录后,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查询;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单位,信息发布部门可延长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
行政处罚决定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行政执法监督被变更或被撤消,应及时变更或删除该不良记录,并在相应诚信信息平台上予以公布,同时应依法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第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推进各地诚信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逐步开放诚信行为信息,维护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第十三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逐步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工程担保与保险、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已公布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信息,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在健全诚信奖惩机制的过程中,要防止利用诚信奖惩机制设置新的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
第十四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档案,将信用记录信息与建筑市场监管综合信息系统数据库相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和管理联动。
第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依据地方性法规对本办法和认定标准加以补充,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关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行贿犯罪档案试点工作的通知》(高检会[2004]2号)要求,准确把握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做好工程建设领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试点工作,将其纳入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第十七条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其他单位(如建筑材料、设备和构配件生产供应单位等)和实行个人注册执业制度的各类从业人员的诚信行为信息,可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建筑市场
摘要】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交易机制发育不完全,交易秩序比较混乱,交易费用远高于其他国家,且这种交易费用高的现象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虽然规范的建筑市场交易制度已基本建立,如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担保制度等,且都已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但由于交易制度安排得不够细化合理,存在着不足,无法保证市场规范运作,使得某些市场交易主体利用机会主义寻求不法得利,加大了建筑市场的交易费用,阻碍了现代建筑市场交易制度的建立。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建全现代建筑市场交易制度,本文创造性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现有建筑市场的交易制度进行了分析、讨论及优化。首先,本文结合建筑市场的实际特点,对建筑市场进行了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并界定了建筑市场中的交易费用。其次,本文采用成本分布函数模型,创新性地加入一个参数,对社会平均先进成本价下的经评审合理低价中标法进行博弈分析,推导出优化评标方法的措施;以国外学者Patrick Bajari和Steve Tadelis的前沿思想为基础,运用交易费用理论探讨了最优合同选择问题;首次将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引入工程担保领域,采用以承包商资质水平为信号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对专业担保公司和承包商达到利益均衡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推导出优化承包商甄选机制和违约惩罚机制的措施。最后,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建筑市场交易制度中的微观主体,如建筑企业和政府,进行了分析和定位。为建立现存市场经济约束条件下交易费用低、激励相容的现代建筑市场交易制度提出有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