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山区资源型企业退出情况汇报
房山区资源型企业退出情况汇报
房山是首都西南枢纽,其平原、山区及丘陵面积各占1/3,经济具有资源型特色。长期以来资源型企业是房山区主要工业之一,带动了乡镇运输业、修理业、住宿业及餐饮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山区的资源型企业为北京和房山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与首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及绿色发展战略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房山“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首都发展新定位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房山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实施“三化二区”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退出资源型企业。现将房山区资源型企业退出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5年以来资源型企业退出基本情况
房山是北京最大的能源及建材基地,长期以来,煤矿、非煤矿、水泥厂、石灰厂、石板加工厂这些资源型产业为首都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房山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房山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以来,根据国家及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多次煤矿专项整治要求,房山先后关闭乡镇煤矿121家,关闭矿井333个,由2005年的139家减少到现在的18家;先后关闭非煤矿山215家,由2005年的275家减少到现在的60家;先后关闭水泥企业38家,由2005年的55家减少到现在的17家;先后关闭石灰厂108家,由2005年的171家减少到现在的63家;先后关闭石材加工厂186家,由2005年的239家减少到现在的53家。
二、2010年资源型企业退出主要任务
2010年房山区现有资源型企业205家要全部关闭退出。205家资源型企业共有固定资产总额约为20.28亿元,负债总额约为13.1亿元,年产值38.89亿元,年上缴税收2.86亿元,本地直接就业18713人,相关行 业年产值22.2亿元,本地间接就业38865人,具体情况如下:
1、煤矿:2010年需关闭煤矿18家,涉及史家营、大安山、南窖、霞云岭4个乡,全部于今年5月底前关闭。18家煤矿固定资产总额约为5.8亿元,负债总额约为4.6亿元,年产值11.2亿元,年上缴税收1.2亿元,煤炭相关行业年产值3.72亿元,本地直接就业3412人,本地间接就业7795人。
2、非煤矿山:2010年需关闭非煤矿山60家,涉及青龙湖、河北、大石窝、周口店、佛子庄、南窖、霞云岭、蒲洼、阎村、韩村河、城关、燕山12个乡镇及办事处。今年4月底前关闭3家,9月底前关闭3家,其余54家全部于11月底前关闭。60家煤矿固定资产总额约为4.8亿元,负债总额约为1亿元,非煤矿山行业年产值5.57亿元,年上缴税收0.3亿元,非煤矿山相关行业年产值4.7亿元,本地直接就业2927人,本地间接就业4935人。
3、水泥厂:2010年需关闭水泥厂11家,涉及周口店、青龙湖、河北、琉璃河、大石窝5个镇,今年4月底前关闭9家,10月底前关闭2家。11家水泥厂资产总额为4.88亿元,固定资产净值为1.63亿元,负债总额为5.52亿元,设计产能207万吨。水泥生产行业年产值8.9亿元,年上缴税收1亿元,本地直接就业3314人,水泥生产相关行业年产值5.88亿元,本地间接就业6470人。
4、石灰厂:2010年需关闭石灰厂63家,涉及周口店、青龙湖、河北、佛子庄4个乡镇,今年4月底前关闭12家,10月底前关闭51家。63家石灰厂资产总额4.28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69亿元,负债总额为1.78亿元,现有职工2594人,年产量218.9万吨。石灰生产行业年产值2.72亿元,年上缴税收0.16亿元,石灰生产相关行业年产值1.08亿元,2 本地直接就业1646人,本地间接就业2500人。
5、石板加工厂:2010年需关闭石板加工厂53家,涉及周口店、河北、南窖、青龙湖、佛子庄、霞云岭6个乡镇,今年10月底前全部关闭。53家石板加工厂资产总额5186.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481.2万元,负债总额为1935.1万元,年产量135.57万平方米。石板加工行业年产值10.5亿元,年上缴税收0.2亿元,石板加工相关行业年产值6.82亿元,本地直接就业7416人,本地间接就业17165人。
三、资源型企业退出面临的问题
2005年以来,房山资源型企业退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遗留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今年资源型企业要整体退出,直接影响社会民生及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总体而言是资源型企业退出后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及群众后续生活保障等问题,共涉及3个方面,10个问题。
(一)资源型企业关闭方面 1.资源型企业退出的资产处臵问题
由于资源型行业生产的专业性强,资源型企业退出将使大量的资产闲臵,主要包括厂房、场地、开采设施、开采设备及大量的生产设备等,其中生产设备的闲臵问题是资产处臵的主要问题,大量的矿山机械、水泥生产和石材加工设备面临如何处臵;部分经营企业证照齐全,土地租赁合同还未到期,大量大额固定资产还在使用期限内,面临着如何资产评估和资产补偿问题;将要关闭的18座煤矿都是按照市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要求建设的标准化煤矿,用于采、掘、机、运、通、双回路改造等基础设施改造及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大,新建的机立窑等新设施的投资大,水泥、石灰和石板加工企业投入的相关环保配套设施的造价高,部分企业连投资成本 3 还没有收回来,面临着如何资产评估和适当补偿的问题;在资源型企业退出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债务无法偿还,债权人到村里讨债或到法院起诉的现象增多,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面临如果妥善处理和解决等问题。
在资源型企业的退出过程中,各种利益纠结其中,对资源型企业资产的评估和处臵将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事,如何评估和处臵资源型企业资产问题及资源型企业退出所需的巨额处臵费用问题,是摆在资源型企业退出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区里正在组织国土局及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资源型企业资产评估及关闭补偿等相关细化政策。
2.资源型企业关闭后山区人口迁移问题
房山自2005年开始陆续关闭和整顿煤矿、非煤矿山、水泥、石灰和石板加工企业,为了解决产煤乡镇群众的生活问题,2006年7月市领导就我区煤矿关闭后人口搬迁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意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人口迁移工作,并解决好迁移人员的居住安臵、就业安臵及社会保障等问题,但五年来当初的搬迁承诺仍未兑现,百姓要求迁移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2010年煤矿等资源型企业的全面退出,数万群众失去主要收入来源,按照山区的资源承载能力测算,更加不能承载目前的人口状况,为了解决山区群众面临的生活困难,缓解群众生活和就业压力,巩固煤矿关闭成果,减少私挖盗采现象,急需进行山区人口搬迁。
根据房山区统一规划,将在良乡、城关、长阳、阎村、青龙湖以及阎村和青龙湖交界处的公主坟地区建设搬迁新社区,安臵外迁人口,目前山区需要外迁人口达30537人。同时解决迁移人员居住、就业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存在众多困难,单靠房山一区之力难以实现。为此,我区于2009年4月22日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给予山区人口迁移工程政策资金支持的 4 请示》,提请市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根据吉林副市长的批示,由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市农委、建委、财政、规划、国土、劳动、民政、林业等部门多次到我区调研,了解相关情况,针对相关问题与我区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综合九部门意见形成了《关于房山区山区人口迁移工程政策意见》,我区根据市领导及九部门意见细化和完善了《房山区山区人口迁移实施方案》。现急需市政府审批通过山区搬迁项目,全面启动山区搬迁工作。
3.资源型企业关闭后基层政权运转经费问题
资源型产业收入是房山区乡村两级地方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煤炭及资源型企业每年上缴村集体利润28016万元,上缴乡镇利润3528万元。村集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煤炭及资源型企业上缴的利润,主要用于村干部工资发放、集体统一供暖、办公及招待费用、交通及水电费用、农村合作医疗村集体负担费用、老人、五保户及残疾人生活补贴、卫生及环境治理费用、社会治安费用及村级公益设施维护费用等支出。
资源型企业退出后,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急剧减少,山区各村集体维持正常运转的经费缺口将达到上亿元,直接造成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足,农村干部及管理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将出现困难,造成山区公用设施及维护费用拮据。政府需考虑将煤矿关闭地区农村基层组织运转费用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保证其正常运转,保障农村公共设施正常维护。
4.资源型企业关闭后打击非法资源型生产企业的经费问题 自2005年资源型企业整顿以来,打击非法资源型生产企业行为一直是乡镇的重点工作。随着山区要求资源型企业全面退出,资源型企业退出成果,继续严厉打击非法资源型生产企业行为将成为乡镇尤其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大对非法资源型生产企业行为的打击力度,各乡镇需要加强执法队 5 人员配备,增加人员工资及保险等费用;加强执法车辆的配备,增加车辆购臵、维护及使用费用;建设打击非法资源型生产企业办公地及配备相应设施,增加办公用房及资金投入;建立执法检查站,确保成果,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民生方面
1.资源型企业关闭后相关从业人员的安臵问题
房山区205家资源型企业面临关闭和退出,涉及的直接和间接没了饭碗、没了收入来源的6万多从业人员,都将面临再就业问题、出路问题和生活保障问题。由于北部山区长期以资源型行业为主,山区群众多年从事采煤、采石、水泥生产、石板加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职工及从业人员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单一,整体素质偏低,再就业困难,而新的替代产业在短时间内无法产生规模效益,无法解决众多的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北部山区近年来的生态林补偿机制给山区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实惠,解决了部分人员就业问题,但配备的生态林管护员数量少,辐射面小,不能缓解资源型企业关闭带来的经济和就业压力,而现行的管护人员补助标准偏低,只适合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人员,不能留住青壮年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
鉴于农民失业后不能很快实现再就业,需要政府积极研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研究将搬迁后留下的当地农民转为生态工人的政策和待遇问题;结合山区人口搬迁,统筹考虑安排适宜替代产业项目,安臵从业人员,尽最大努力解决山区群众生存问题和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
2.资源型企业关闭后煤矿供养人员的保障问题
现有煤矿、非煤矿山、水泥厂、石灰厂和石板加工企业供养离退、伤残、职业病及抚恤人员数达2850余人,仅2009年就为这些供养人员支出相 6 关费用3600余万元;资源型企业关闭前,村里男60岁和女55岁以上人员由村集体按月发放生活补助费。关停资源型企业后,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伤、病、残人员及遗属抚恤生活补助、男60岁和女55岁以上人员生活补助等都将成为沉重的负担,按照国家目前补助及补偿标准,需供养人员每年的生活补偿及保障资金将达数千万元。
北部山区部分乡镇,乡办、村办企业均未进行过职业病检查,企业职工也没有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这些企业关闭后,职工提出要进行职业病检查,但由于关闭企业没有能力负担,一直未进行检查,造成职工意见大,多次上访。随着资源型企业全面退出,要求进行职业病检查的职工将近一步增多,退出企业无法负担费用;如果安排职工进行职业病检查,一旦检查出职业病后,职工需要长期享受工伤待遇,资金无法解决。这些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补助及社会保障等问题需政府考虑解决。
3.资源型企业关闭后群众生活用能源严重不足问题
煤炭是北部山区目前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由于居住环境条件限制,当地群众日常生活中烧水、做饭及冬季取暖主要采用燃烧煤炭,加之山区山高、昼夜温差大,年采暖期长达7-8个月,煤矿担负着向周边群众提供生活能源,满足冬季取暖等功能。煤矿关闭前,原产煤村对本村百姓用煤有优惠政策,每户无偿提供一定数量的用煤,不足部分可平价购买。煤矿关闭后,百姓要解决用煤问题,部分群众已无力支付。如果群众生活和取暖用煤不足,为了维持生活,群众将会砍伐山区里的生态林木用于生活用能,乱砍滥伐现象将会严重,对山区的生态恢复和环境建设造成新的破坏。
关停煤矿后,群众的生活能源和冬季取暖将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急需政府与京煤集团协商解决生活用煤的供应问题,并结合山区特 7 点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三)替代产业方面
1.山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建设滞后,急需完善
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使房山区的生态环境恶化,植被和地质等景观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短期内难以恢复,特别是通往银狐洞、圣莲山等景区的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山体被破坏,煤灰污染严重,对景区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很难得到游客的认同;交通不便也制约着房山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北线佛子庄、史家营等乡镇的进山公路受地形影响,路面狭窄,多弯道险段,质量较差,导致石花洞、银狐洞、圣莲山、白草畔等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增长缓慢,同时北沟交通瓶颈问题如六环路到北沟联络线的道路(良陀路、闫东路等)急需改善;山区商业功能设施、结构设施和配套设施不足,产业集聚地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乡村旅游景点的交通设施、卫生设施和商业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种植业和养殖业在信息采集、产品输出、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还存在基础设施较差的问题。
目前山区基础设施及产业设施短缺、落后及不配套的状况已影响和制约了山区的招商引资及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是山区产业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急需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2.替代产业培育时间长,项目后续投资少,管护跟不上
资源型企业退出后,房山区面临大力发展能大量吸纳低学历劳动力的替代产业,解决资源型企业关闭带来的失业人员重新就业问题;资源型企业退出所减少的经济收入急需由其他产业即替代产业予以补偿;而替代产业从选择、确定、重点培育与引进,到发展壮大,尚需数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替代产业培育时间长。
产业项目投入运行后仍需要投入大量的管护费用,如不加强管理,投 8 入相应的费用,可能造成项目的前功尽弃。而资源型企业退出后,大量群众的就业问题急需解决,大力发展替代产业是解决山区群众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需要政府加快产业项目的选择和审批,并考虑农业产业见效慢、管护费用要跟上等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3.山区人才匮乏,群众劳动技能急需提高
山区群众文化水平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0%,而且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程度普遍相对偏低,只适合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熟练工种工作;资源型企业退出后,山区群众面临生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是当务之急。山区人才匮乏,在科技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急需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需加大人员培训、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四、需要市里给予的政策资金支持
(一)资源型企业关闭费用
1、煤矿关闭的费用
按照2005年市财政局对房山区关矿的既定政策标准,平均关闭一个矿井的填埋费用和善后处理费用共计93万元,市财政负担70%,区财政负担30%,经过几年来煤矿重组整合,目前关闭成本逐步提高,建议市安监局、市财政局研究全额负担矿井的填埋费用和善后处理费用。现18座煤矿38个井口共需资金3534万元。
山区现有18座煤矿是2005年以来按照市区要求整改升级的标准化矿井,特点是产量大、投入大、规模大、设备多。煤矿行业生产的专业性强,煤矿关闭将使大量的资产闲臵,建议市安监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财政局研究对煤矿固定资产处臵给予补偿政策,按照固定资产评估价格的30%给予煤矿固定资产处臵资金补偿。
山区现有18座煤矿中,有11座煤矿是关闭整合时村民入股企业,涉及原始股金3290万元,因提前关闭煤矿和提前收取煤矿承包费用的因素,使村民利益受损,极易造成不稳定因素,恳请市安监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财政局给予妥善处理。
2、水泥企业关闭费用
2010年关闭11家水泥生产企业中,隶属市有关部门的3家企业建议由市归口主管部门负责实施退出补偿工作,隶属房山区的8家地方企业由房山区负责实施退出补偿工作。补偿资金主要结合企业的产能、资产、负债和产品类型确定补偿金额,区属8家水泥企业设计产能165万吨,固定资产净值12664万元,平均77万元/万吨。取80万元/万吨为粉磨站企业按产能补偿的基数,取100万元/万吨为熟料企业按产能补偿的基数。在此基础上,固定资产净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另加20万元/万吨;证照齐全的企业,根据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限情况另加10万元/万吨;生产的企业,根据上年度实际产能与设计产能的百分比情况酌情另加10—100万元。据初步测算区属8家水泥企业共需资产损失补偿4.3亿元,另加不可预见费0.68亿元,共计4.98亿元。望市经信委、安监局、市财政局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3、石灰企业关闭费用
2010年关闭的63家石灰厂资产损失补偿主要依据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分500万元以下、500—1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三个档次,给予每家企业120万元、200万元、260万元的补偿为补偿基数,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证照有效期限、2008年实际产量等因素测算。有采矿证且在有效期限的企业每家企业另加50万元;2008年实际产量2—5万吨的企业每家另加5万元,5—10万吨的企业每家另加10万元,10万吨以上的企业每 10 家另加15万元。据初步测算退出63家石灰企业共需资产损失补偿1.7亿元,另加不可预见费0.3亿元,共计2亿元。望市经信委、安监局、市财政局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4、石板加工企业关闭费用
2010年关闭的53家石板加工厂资产损失按产能补偿为基数,结合固定资产净值因素测算,53家石板生产企业2009年产品产量135.5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净资产2491.2万元,取20万元/万平方米为补偿基数。在此基础上,固定资产净值200万元及以上的另加5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固定资产净值每增加200万元另加50万元;达到固定资产净值7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每家另加2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不另加)。据初步测算退出53家石板加工企业共需资产损失补偿3114.4万元,另加不可预见费772.9万元,共计3887.3万元。望市经信委、安监局、市财政局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二)山区人口搬迁政策和资金
我区于2009年4月22日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给予山区人口迁移工程政策资金支持的请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房山区山区人口迁移工程政策意见》,我区根据市领导及九部门意见细化和完善了《房山区山区人口迁移实施方案》。现急需市政府审批通过山区搬迁项目,明确各项搬迁政策,确保搬迁资金尽快到位。
(三)下岗人员安臵政策和资金
1、煤矿人员安臵政策和资金
针对关闭18座煤矿导致3412名直接从业人员下岗失业,建议市人保局、市财政局给予平均1.3万元/人的一次性下岗补贴,共需资金4435万元。
针对2005年-2010年关矿导致约5660人(含遗留人员)未能就业安臵,建议参照2009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1.8万元/人.年,给予煤矿转岗工人最低工资保障,由乡镇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这部分人员的工作岗位。所需资金10800万元/年,恳请市人保局、市财政局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2、资源型企业(水泥、石灰、石板)人员安臵政策和资金 水泥生产企业人均月工资按1200元计算,人员安臵补偿需2504万元。石灰生产企业人均月工资按1000元计算,人员安臵补偿需2713万元。石板生产企业人均月工资按1580元计算,人员安臵补偿需2041万元。退出资源型企业共需人员安臵补偿费用7258万元
资源型企业退出后大量矿山和场地闲臵,急需进行生态修复,结合失业职工就业安臵,建议市农委、市园林绿化局、市人保局、市财政局对资源型企业下岗职工转为生态工人、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编制、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及完善社会保障等问题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四)资源型企业中煤矿供养人员的补助政策和资金
2005年煤矿关闭以来,所有煤矿负担的伤残抚恤人员的生活补助、医疗费用及所有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等全部转嫁到现有18家煤矿,需要费用3419万元/年,望市安监局、市财政局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五)山区群众取暖用能政策和资金
为解决煤矿关闭后山区群众取暖用能问题,区政府计划在山外或山内建设环保型煤加工厂1-2家,实行统一加工,统一配送;计划在每个山区乡镇建设一座换装气站,与环保型型煤加工厂互为补充。建议市国资委、市安监局、市发改委协调京煤集团,按照成本价或最低价保证山区群众型煤加工煤源供应;同时为解决山区群众的用能困难,建议市安监局、市财 12 政局给予群众燃煤补贴,按照300元/年/人的标准,每年需要燃煤补贴费用2940万元。
(六)打击无证经营和非法开采资金
打击无证经营和非法开采是一项投入较高的长期工作,需要后续资金支持。2005年至今,各乡镇都肩负打击无证经营和非法开采的重任。打击无证经营和非法开采需安排护矿人员754人,配备车辆88辆。人员经费1800元/人.月(含保险500元),公用经费6000元/人.年,车辆经费30000元/车.年,2010年共需资金2345万元,建议市国土局、市财政局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七)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修复政策
目前山区大量资源型企业导致生态环境差,山区基础设施及产业设施短缺、落后及不配套的状况已影响和制约了山区的招商引资及产业发展。加快生态修复、恢复生态、封山育林;加快矿山土地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加快小流域治理;加快沟域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是山区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大力进行生态修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急需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议市发改委、市交通委、市农委、市园林绿化局、市水务局、市国土局加快对山区生态修复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速度,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支持力度。
(八)替代产业项目政策
房山区结合实际编制了《2010年北部山区发展绿色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倡导节能减排,主要鼓励绿色产业项目、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为加快山区替代产业的发展,解决山区群众的就业及生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建议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加快对山区替代产业项目的审批速度,加大对山区替代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九)山区建设用地政策
资源型企业退出后,山区面临规划和用地指标问题,请市规划委、市国土局结合区乡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统筹考虑山区发展规划和用地问题。
平稳有序的关闭煤矿,需要解决好资产处臵、从业人员安臵、退休、伤残供养人员保障、群众生活用能、基层组织运转经费、打击私挖盗采经费等方面的问题,恳请市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共计关3.08亿元(不含搬迁和固定资产补偿费用)。
关闭水泥、石灰、石板资源型企业共需资产处臵、人员安臵等补偿资金8.1亿元。区政府通过多渠道筹措能够解决3.37亿元,目前资金总缺口为4.73亿元。恳请市政府给予水泥企业关闭2亿元资金支持,给予石灰企业0.97亿元,给予石板企业0.6亿元资金支持,共计支持3.57亿元。
五、攻坚克难、迎难而上
今年是房山区资源型产业退出的决战之年,攻坚之年。区委区政府面临着巨大的产业退出压力和发展困境,但对于资源性企业退出的态度是坚决的,我们会在市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区委区政府正确的领导下和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力做好资源型企业退出工作,同时迫切期望市级领导部门加大对资源型企业退出后资产处臵、山区搬迁、生态涵养及生态恢复、产业转型、替代产业发展、山区群众就业等问题的关注,并给予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有力支持,为山区产业转型、替代产业发展及解决就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更加坚定山区乡镇退出资源型产业,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〇一〇年五月四日
第二篇:房山区立马水泥能源汇报材料
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保障能源统计质量
北京立马水泥有限公司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您们好,借此机会就北京立马水泥有限公司的能源统计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汇报如下:
北京立马水泥有限公司隶属中国立马控股集团的一家大型水泥生产企业,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始建于2002年7月,2004年1月正式竣工投产。现拥有国际先进的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一条,生产线控制采用美国ABB公司制造的DCS集散控制系统,年产熟料90万吨,P.O42.5水泥110万吨,公司生产的“立马”牌水泥是国家免检产品,“立马”牌商标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公司能源消耗,主要有两项:烟煤和电力,年耗实物煤量14万吨左右,电力约11000万Kwh,能耗消耗占产品成本比重约40%。
一、建立建全统计制度,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工作
制度是能源统计工作的保障,为此公司建立建全了统计相关的制度,包括统计员管理考核制度、统计操作细则、统计数据反馈评估制度等。其中统计操作细则,对公司统计作业的每一个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也是统计工作顺利进行保证。
公司从筹建伊始就十分重视能源统计和节能降耗的管理,专门成 立了能源环保部门,负责能源管理。建厂至今能源统计考核工作都一直由总经理亲自领导,公司董事长也要求每月至少汇报一次能源统计情况,并由集团公司专业人员分析对比能源统计情况。
二、优化资源配臵是控制能耗的前提
为了保证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公司从硬件、软件、人力资源的配备上都予以了优先考虑,力求运用现代化的设备,通过高素质的人才,创造高效的能源统计管理。
1、先进的硬件配臵
原煤计量方面,进厂环节配有先进的百吨电子磅,精度可到千克级,可以准确进行原煤进厂数量计量,消耗环节配备了先进的皮带称1台和转子称1台,实行双称计量互校,精度可达0.5%,确保原煤消耗的准确性。
电力的计量方面,配备了2块总表,8块分表和80多子表,重点耗电设备全部配备分表。
2、优良的软件配套
能源控制采用美国ABB公司DCS中央控制系统,实现计量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记录和累积。
建立了全公司的局域网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统计工作方面,公司局域网系统上建立全公司的“全厂报表”专用系统,此“全厂报表”系统,实现了所有报表的自动关联,只需要记录原始数据,即可实现自动计算校核。全部统计数据通过中央控制系统采集后,全部转化到局域网系统中“全厂报表”系统。
3、优秀的人才配备
公司从班组、车间、中控室到财务统计科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高素质的统计工作队伍。公司共有统计人员13名,全部由大中专以上的学历人员构成。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到总人数30%,确保了全厂统计工作
三、能耗原始数据的采集
煤的消耗在水泥成本中占的比重30%左右,煤的统计和管理是我公司能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原煤消耗的统计
1、严格原煤进厂计量
购进的原煤,公司采用国内先进的百吨电子磅,计量精度达到千克级。计量数据采用重车和空车两次计量,自动记录和传递。
公司设立了司磅员本厂磅单与外来磅单互校制度,对于购进的原煤要求原煤销售单位必须出具发货磅单,双方磅单对比,误差不超过3‰,如超出误差,双方共同查明原因,经第三方过磅后,本公司才予以接收。
公司建立了财务部统计二次复核制,财务部统计接受司磅员的单据时,须再次核对双方磅单,数据准确后才能交接,录入全厂报表系统。
2、严控煤的消耗
煤的消耗计量,采用双秤计量和互校。在煤送输环节,设有电子皮带秤1台和转子秤1台,其中转子秤精度0.5%,设臵主计量秤。煤的消耗数据采集,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两秤数据随时采集,随时累积。其中数据传输上,自动由转子秤传输至DCS系统进行统计和记录。
(二)耗电的统计
电能的消耗和统计是水泥生产的主要能耗之一。对于公司来说,每吨产品每年节约1Kwh电力,一年时间就相当数百个家庭的用电。电能的统计和管理,在水泥生产管理中举足轻重。
1、准确的计量,是节约电能的前提
电能计量,采用分表和总表分别计量,互相校核。总表由供电局管理,是我们缴纳电费的依据;分表由公司管理,设臵于主要电力室,分别计量各耗能设备的电力消耗。
电能消耗原始数据采集,采用传统人工抄表方式,每两小时形成书面记录。
2、认真的校核,是统计准确的保证
为保证电能消耗数据准确性,每班的中控操作员都会对比和校核单位产品的电耗,如果每天的单耗差距较大,须会同有关人员查找原因。
每月生产部门根据供电局交费清单,校核抄表的数据,数据质量直接与职工工资考核挂钩。
四、严格原始数据传递,保证综合数据质量
通过上述方式,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再通过基层统计人员,手工录入转化到公司“全厂报表”系统。此“全厂报表”系统由公司内部人员利用通用的Excel软件编制而成,表与表之间相互关联,内容包括电力、各工序的产量、原材料、燃料用量,每天的单位产品的电力和燃料的消耗等,系统优点:只需基层统计人员输入DCS系统采集的数据或人工采集的原始数据,便可实现综合数据自动加工、计算、汇总和输出。中间环节全部由系统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人工计算,极大减少了计算误差。
为了保证数据录入质量,实行交班人员录入,接班人员校核,能源考核与有关人员工资直接挂钩制度,当班人员如果少录消耗数,就会造成下一班人的消耗量增大,影响下一班人的工资。这样使录入数据能保证真实、准确无误。
五、完善基础工作,控制数据质量
“全厂报表”系统转换的数据能准确反映的综合数据质量,公司创新了相关管理制度。
1、建立创新的辅助台账
能源统计数据,不仅涉及数量的统计,还涉及金额统计;半成品生产数量、出库数量、产成品数量统计。这样就要求建立建全辅助性台账,创新辅助台账使之适合本行业、本企业。
公司建起了包括各工序耗能、产量综合统计台账、耗能设备台账、单位产品能耗计算台账等一列台账,只要根据综合统计台账填入相应数据即可实现自动计算,生成报表数据。
2、建立了统计财务一体化制度
此项制度规定,所有财务数据都与统计保持一致,财务记账方法 尽可能做到方便于统计核对。
统计财务一体化制度,便于统计核查,有依有据,随时可实现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统计台账的相互核对,并且通过财务管理U8系统,在能源消耗、购入方面监测出统计数据可能出现错误或不合理之处。
3、建立报表独立复核制度
实行数据填报与复核人员职责分离,数据填报人员填制表后,由复核人员根据自已独立收集数据进行复核.,判断报表数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确保复核制度不流于形式。
4、落实数据反馈与评估制度
每月底计量人员组织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对原煤进行实地盘存,反向推演能源消耗,与统计报表、财务报表核对是否一致。以此来评估能源综合统计数据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如果一致,形成统计数据填报统计报表。如果不一致,则会同有关人员查找分析原因,并采取二次盘点、校核相关计量器具、数据追溯等措施,评估哪个数据是准确数据,以评估最准确的数据填报统计报表。
能源统计数据报表形成后,反馈中控室进行核查。再次核对“全厂报表”数据和DCS系统数据,确保无误后作为考核依据,进行上报。
月底根据能源统计数据情况进行工资的考核。低能耗、高产量、高工资;高能源、低产量、低工资。以经济杠杆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性。
六、准确的统计数据,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严格规范的能源统计工作,为公司提供了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保证了能源的有效管理,为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立下汗马功劳,2007年1-6月吨公司水泥综合能耗由105.65 千克标准煤/吨,下降到102.38千克标准煤/吨,下降幅度达到3.1%。
七、加强企业能源监控,保证“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提前完成
为了保证实现“十一五”末期节能减排20%的目标,公司先后实施的多项节能措施:如:厂区、设备照明全部改用节能灯;全厂冬季利用窑尾余热采暖等节能措施。今明两年企业还将投资5000万元,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热力)和水泥粉磨辊压机项目(电力)等。以上项目实施完成后,每年公司可节约煤4000余吨,以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
2007年8月
第三篇:浅析我国资源型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资源型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资源消费量日趋上升,自然资源日趋枯竭,我国资源型企业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何谓资源型企业?资源型企业是相对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而言的。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源型企业涉及了所有的自然资源领域(主要是地下的矿产资源和地上的动植物资源)的企业,狭义的资源型企业仅指在作为自然资源重要类型的矿产资源领域运作的企业。结合上述广义和狭义资源型企业的定义,本为认为资源型企业主要是指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初级原材料产品为最终产品,在产品成本结构中,自然资源占据主体地位的,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实现企业的增长,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类型。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口径,结合定义,“资源型企业”涉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华诚金属网 www.xiexiebang.com)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皮革皮毛羽毛(绒)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力口工业及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
资源型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资源进行过多的掠夺式开采,使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加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求,我国资源型企业出现了一些困难,也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资源型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源逐步枯竭
长期以来,企业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过度开采,导致资源逐步枯竭。现在大多数资源型企业仍然采取的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通过不断增加能源消耗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在客观上加剧了资源的消耗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型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必然会受到资源缺失的制约。
二、企业内部体制制约明显存在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是国有性质的。并且由于我国多数资源型企业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因此,我国的资源型企业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其发展模式直到现在依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在作为企业履行其企业职能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政府的职责,即“大而全”、“小而全” 的发展模式。企业要办学校、医院、建筑队、老年活动中心等这些附属机构对企业都是沉重的负担。其次,资源型企业税务沉重。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型企业税收与制造业同等,且存在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政策上的不合理,导致我国资源型企业很大一部分利润上交政府,这就导致企业资金短缺,企业正常运营比较困难。再次,企业管理体制落后。受各种条件制约,资源型企业大多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资源的禀赋及分布状况决定了资源型企业的区位分布,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现状结合,全国大部分资源型企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中西部较东部沿海经济落后,管理理念陈旧,企业领导者的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都比较薄弱。这些落后的旧体制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产资源损失浪费严重
资源型企业以自然资源开采为依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矿山的开采活动形成的露天采矿坑、尾矿库、废石场,首先破坏了植被、占用了大量土地,还有一些采空区、陷落区等严重破坏了公路和建筑,带来了极大的环境破坏,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危害。其次地质结构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开采程度的加深,产生很多伴随性的灾害,如水位下降等。最后,矿产回采率偏低是各类资源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既破坏了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损失浪费。有些企业片面追求高效率,采富弃贫,只开采一些富集矿,对一些贫矿以及一些开采难度大的矿产直接划出开采范围。还有一些企业只开采伴生矿中的一种,开采后的矿产当废料弃之不用。据统计,我国资源型企业对共伴生矿产进行较好开发的矿山只占1/3,全国固体矿产采选每年产生的尾矿废弃物约5亿吨,尾矿资源潜在价值巨大,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大中型矿山中,几乎没有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占43%。
四、采矿权分散,非国有部分规模较小
我国矿产资源(华诚金属网 www.xiexiebang.com)的采矿权分布是比较分散的。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很多地方的大部分探矿权和采矿权都掌握在非国有企业手中,有些地方的非国有企业占有采矿权的比重甚至超过了50%。与采矿权分散相对应的是,非国有企业的规模都较小,特别是分布在县域和小乡镇,小规模经营构成了地方矿产资源开采的突出问题。小规模企业资金实力和设计、开发技术都十分有限,矿井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陈旧,技改资金投入不到位,回采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型企业的规模优势。并且由于小规模矿产开采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占有较大市场分额,所以在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以及缺少在谈判中的竞争力,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
为了应对我国资源型企业面对的严峻形势,提出适合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对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可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对策建议包括以下四点。
1、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
资源型企业要得到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可以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消除外部性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意味着政府放手价格管制,让市场主导价格的变化,使政府则从行政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首先,政府应当根据资源型企业的特点,制定适合资源型企业的政策,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其次是改变政府不合理的政绩观。政府不能再单纯地以企业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唯一指标,而应加入绿色GDP、资源综合回收率等衡量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而且,政府应对绿色GDP、资源综合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有个统一的标准,以便进行对比;政府还可设立一个最低标准,对达到这个标准的煤炭企业进行奖励,而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则要公告批评或罚款,以促进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2、改变我国资源型企业粗放型生产方式,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由于大部分自然资源是稀缺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型企业又是我国国名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具有典型的行业特征。但是我国某些自然资源已逐渐接近枯竭。因此必须改变我国“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克服各种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例如,目前我国对自然资源征收的矿区使用费、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税等,并且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3、对我国的企业旧体制进行改革,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客观要求,即要满足包括股东、债权人、顾客、竞争对手、社会、环境等个人或团体的需求。而我国旧有的资源型企业一般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领导者一般来说只执行上级行政命令。因此,首先必须改变企业的旧体制,建立起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实施不同的考评细则,实行有效的激励制度。最后是不断创新,制定一系列鼓励创新的制度。对资源型企业而言,创新在于寻找新的替代产品,以代替枯竭的自然资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将创新制度与薪酬制度挂钩,融入到企业制度的各个方面,从而激励企业员工不断追求创新。
4、大力推进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从我国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国内煤炭、冶金、有色、石化等传统资源型产业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整合重组,把矿产资源吸纳到大型企业手中,通过掌握相当数量的资源,获取价值的话语权,在价格谈判与产业合作中处于主动地位。让小矿主入股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的小股东,有掌握控股权的国有企业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设备标准以及安全和环保标准,实现资源的平稳过渡。用以解决当前我国资源型企业面临的规模小、经营分散、竞争力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弱等问题。以提高我国资源的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改变我国一些资源型企业多头管理、分散经营、竞争无序的格局,提高资源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例如,在2009年,山西省煤炭企业进行了较大的整合,提高山西省煤炭企业整体效益,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其它小型资源型企业依然很多,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兼并和重组。企业的规模化、大型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40号12楼
电话:021-56785532
邮编:20190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关于提高资源型企业综合竞争力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资源型企业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辅以初加工和一些后续工序,需要尽可能利用区域内的自然条件来实现 经济 增长。显然,这类企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非常强。近年来,由于可开采资源的逐渐枯竭,导致很多资源型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对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思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为资源型企业未来发展途径提出建议和对策。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收集整理。
[论文关键词]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集约式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型企业是指从事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初加工的企业。资源型企业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四方面特征:第一,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依托丰富的资源形成竞争优势是该类企业最为突出的特征;第二,资源依赖性大,在产品 成本 构成中资源物耗成本占主体,资源禀赋成为企业成长的基础;第三,地理 性强,由于对资源的依赖性大,故在选址时要考虑资源丰富性、供应便利性等问题,进而形成对资源丰富或供应便利地区的根植性;第四,产品附加价值低,资源型企业是一个以利用资源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生产开发领域,长期以来产品的属性、形态、层次变动不大,技术、管理 的投入量相对较少,因而其附加价值比率必然是很低的。
一般而言,资源型企业多为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国有大型企业,曾为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而且至今还在所在城市和地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 市场 经济以及资源产业的发展,资源型企业现在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过度开采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 恶化、转制困难等,直接影响企业和当地经济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必须重新审视和创新资源型企业已有的发展模式。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这为资源型企业的成长指明了道路——构建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但如何突破原有技术范式,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日益聚焦在以自主创新为手段的技术独占优势上来,技术独占业已取代了资源独占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所以推进资源型企业持续成长不能再走以资源单向流动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成长的老路,而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以循环经济理论为 指导,遵循生态学规律和 经济学 规律,合理推进资源型企业有效、持续、快速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循环(即3R),减少环境污染,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才是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要实现由资源独占向技术独占的转变,从传统线性经济成长模式向现代循环经济模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就是开展自主创新研究,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一、自主创新是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企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并且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是指导我国今后l5年科技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纲要》通篇贯穿了“自主创新”的发展主线。所以要实现由资源独占转变为技术独占的发展模式,走向自主创新,关键在于培育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所谓企业自主创新就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研发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
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要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产业;三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考虑到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推进资源型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开展自主创新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因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使技术创新方向和目标选择更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形成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力,才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所以要确立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二)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动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而自主创新的深化就更离不开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资源型企业要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通过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两种方式,采用“引进来,走出去“人才培养战略,充实和增强复合型人才数量;同时要通过调整有关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重建以能力、业绩为核心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引导科技人员依靠自主创新,推进科研开发工作的开展,深化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
(三)营造自主创新环境,着力支撑自主创新
尽管国家为资源型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运行环境,但其创新环境现状还不理想,表现在:鼓励创新的政策尚不完善,缺乏有效激励创新的人才政策,缺乏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缺乏对源头创新的有力投入支撑,全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尤其是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不强等。为此,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必须与营造创新环境相结合,加快自主创新环境的营造速度,以支撑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
二、集约式持续发展是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源型企业采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带来了资源浪费和质量下降、环境恶化、效益低下等问题。企业在谋求经济增长,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 生活需要的同时,绝不能以耗竭资源、以威胁后代的基本生存为代价。转变资源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到集约型经济增长,就是要企业从片面追求生产总量的扩大和产值增长速度,转变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从主要靠人、财、物的大量投人,转变到依靠创新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为主要手段;从拼资源、弱环保,转变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注重生态环境为主要出发点,最终实现企业“三种效益”的统一。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集约式持续发展是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计划 经济 体制下的产权不清,资源被排除在 市场 之外,是造成资源企业经济长期粗放式增长的外部原因。由于产权结构单一,产权的各项权能的边界不清,对权利、责任、义务和利益等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导致各利益主体权、责、利边界的模糊,市场主体行为得不到及时规范。同时,资源一直以来被认为“无价”,资源被无偿使用,其经济效益没有与所占资源的数量、质量及价值挂钩,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发展。因此,资源企业要实现集约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首要任务是在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上进行突破,明确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相应的产权责任和产权约束,这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收集整理。
(二)加强集约化 管理
据有关部门对经济增长的有关指标进行测算:我国的 工业 固定资产每增加1%,生产
产值增加0.2%;工业劳动力每增加1%,生产产值增加0.75%;而会经营的管理人员每增加1%,生产产值就增加1.8%。这充分说明集约化管理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份量。
1.引入科学管理和风险管理。企业的管理应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创新,从偏重生产管理转变为重视生产 营销 和产品技术创新。这意味着企业在培育营销能力的同时,要迅速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各项工作细化、量化和系统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严格管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建立高效、准确、及时的信息系统和 财务 管理 系统。通过对市场的调控和预测,提出创新的设想并做出科学决策,制订长远的技术 发展战略,特别要考虑对资源替代产品研发的投人强度和科技人员、研发人员比重问题。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对内要在 成本 管理、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对外则利用自身的市场网络、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2.树立 人力 资本管理新理念。大量经验和研究表明: 人力资源 培养及配置合理,不仅能节约自然资源,而且能成为开发新资源、增强自然资源再生能力的条件,为企业带来巨大财富。资源型企业首先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摒弃传统人事管理观念,建立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职能部门,由权力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建立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将职工能力与个人收益挂钩,根据岗位的技术含量、岗位责任、对企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进行岗位分级,划分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等级,拉开收入差距。
三、资源循环利用是资源型企业新的竞争支撑点
一般来说,资源的循环利用称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按照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新思维,以物质的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经济活动领域倡导新的行为规划和准则,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循环经济不仅能节约资源,减轻污染,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能从根本上协调发展和 环境 的关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是经济和 社会 发展的“生态控制杠杆”。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态经济,包括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等内容,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企业在生产产品、获得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在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资源型企业必须走资源循环利用的新道路,倡导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新理念,发展绿色产业,从而使得企业在困境中有新的发展机遇和持续动力。这也是目前资源型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既是国内企业实施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严峻挑战期,也是难得的 历史 机遇期。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自主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责任主体,但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是企业管理的“短板”。因此,资源型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改变过去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节约能源、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为重点,突出企业核心生存力,全面推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力打造集约效益型、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安全型的新型企业。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威康.诺德豪斯.经济学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成金华,邵赤平等.资源与发展丛书[M].武汉:中国 地质 大学出版社,1998.[3]崔焕金.煤炭企业的产业链延伸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5,(5):5-8.[4]陈传明.企业核心能力的刚性及其超越[J].管理世界,2002,(6):94-101.[5]郭重庆.中国企业缺什么?——管理是生产力[J].管理科学学报,2001,(4):1-8.[6]刘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权制度解释[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2.[7]陆国庆.哀退产业中企业创新的方向与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2,(9):57-63.[8]魏杰.中国企业大趋势[M].北京: 中国经济 出版社,1999.1.[9]魏杰.中国企业二次创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10]于立,孟韬,姜春海.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与退出路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10):5-12.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XX镇整镇脱贫退出汇报材料
XXX2018年整镇脱贫退出汇报材料
中共XXX党委员会 XXX人民政府
(2018年1月27日)
尊敬的李书记、李镇长,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X整镇脱贫退出工作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X是XXX七个贫困乡镇之一,地处金沙江畔,位于XXX北部,距镇城109公里,北接己衣镇,西邻东坡傣族乡,西北隔金沙江与元谋镇姜驿镇相望,东南与发窝乡相连,国土面积201.5平方公里,境内地形东高西低,呈三面斜坡状向金沙江右岸倾斜,地形地貌复杂,镇政府驻地海拔1830米,最高海拔2907米,最低海拔898米,年平均气温15.4℃,立体气候明显。全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149个村民小组,有乡村人口 4686 户15461人,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等11种民族。2013年,全镇共建档立卡8个贫困行政村145个贫困行政村民小组2151户贫困户8066个贫困人口。2014年脱贫退出375户1479人,2015年脱贫退出 205户764人,2016年脱贫出列102户364人,2017年脱贫退出74户268人,2017年9月,通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我镇新识别贫困人口189户714人,返贫21户91人,整户删除116户353人。有深度贫困行政村6个,贫困人口达户人,现国办系统贫困人口为2191户8242人。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有力,机制措施有效落实。2016年初调整充实了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立XXX“挂包帮”“转走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制度措施,要求镇级领导率先垂范、主动作为,带头深入基层,带头深入挂包乡镇、挂包村、挂包户抓落实,亲自协调解决问题,督促落实各项重点任务,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党政班子会议每月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1次;研究制定了《XXX五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XXX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计划和方案,补齐思想作风、群众主体、对象精准、挂包帮扶、“五个一批”、痕迹档案、指标达标、政策学习、项目建设九大短板,切实打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安全住房建设、行业扶贫、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五大攻坚战,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和农村安全饮水提升、乡村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广播电视户户通、通宽带网络、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贫困户安全住房建设、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社会保障兜底、生态补偿、金融扶贫、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16项工程,将脱贫攻坚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行业部门、各村委会,建立镇级挂点领导牵头,行业部门、各村委会工作队抓落实的统一指挥、分块作战机制,建立州县挂包单位定点扶贫及州县镇村四级领导、部门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 “挂包帮”长效机制,州、县7家定 点及帮扶单位,分别挂包全镇7个贫困行政村和149个贫困行政村民小组,()名干部分别对全镇2191户建档立卡户进行结对帮扶,做到贫困农户帮扶全覆盖;以铁的纪律和作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严格执行楚雄州《关于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的通知》(楚办发电〔2017〕64号)规定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每月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题分析研究1次,镇挂点领导每月到挂包村委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1次,帮扶干部每半月深入所帮户开展帮扶工作不少于1次,镇党委、政府定期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不断强化对脱贫攻坚的督促检查,确保了脱贫攻坚的进度和质量。全镇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高位推动,镇村组三级齐抓、各部门齐心协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打赢全镇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抓实对象精准,打牢脱贫攻坚基础。镇党委、镇人民政府严格按照省、州、县对脱贫攻坚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吃准、吃透省州县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政策的基础上,强化政策供给,严格按标准、程序和目标要求,推进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打牢脱贫攻坚基础。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组织成立了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统筹领导;制定下发《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XXX2017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暨扶贫措施信息采集录入资料汇编》等相关文件,专题召开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安排部署,强化政策供给;组建覆盖全镇8支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4期30余场次,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程序,紧紧围绕脱贫出列各项指标,进村入户,一项一项查缺补漏,准确把握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各项要求,认真开展贫情分析、入户调查、公开评议、逐级审定、逐级公示等各个阶段工作,将识别不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353人予以剔除、189户714人新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91人返贫纳入,实现了对象精准目标。
(三)整合资源优势,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贫困农村、贫困人口,着力加大产业发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及低保保障等方面投入,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程。
产业扶贫方面。制定《XXX发展生产规划》,立足本地资源,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优先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2017年分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每户5000元、2400元不等的标准安排产业扶持资金,要求每个贫困行政村至少引进一家龙头企业,成立一家种养殖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恒润、桥头厂、云南金拔等企业,发展椪柑、冰糖橙、姬松茸等产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教育扶贫方面。打造“关爱扶贫、智力扶贫、资助扶贫、就业扶贫”四位一体的教育扶贫攻坚体系,实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加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化管理与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做到“应资助尽资助”。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全力创造均等教育机会,全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辍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达()%、初中毛入学率达()%,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2016—2017学年组织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个,建设面积()平方米,投资()万元;实施雨露计划,安排资金()万元救助贫困学生()名。
健康扶贫方面。及时确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锁定健康扶贫对象。建立家庭医生与重点人群契约服务关系,采取分类分批救治、先诊疗后付费等措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等各项指标任务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镇财政安排资金给予代缴,按时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参加城居保、城乡医保任务。从2017年1月1 日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统筹区域内协议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取消住院起付金(三级医院800元,二级医院500元,一级医院200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2191户8242名建档立卡贫 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28种疾病门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个人支付的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类15种大病的都优先得到全额救治。
低保兜底方面。农村低保申报、审核过程中同脱贫攻坚目标紧密结合,对于达不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难于如期脱贫出列且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低保申报审核程序纳入低保保障,做到“应扶尽扶”;高度关注特殊困难户基本生活,对于未进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确实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户,按照低保申报审核程序纳入保障,必要时给予临时救助和物资救助,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困难群众无衣穿无饭吃;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相关要求,对于享受低保已脱贫出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稳定发展仍有困难、且仍然符合低保条件的,结合实际采取逐步退出的方式实现稳步脱贫。2017年,全镇结合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建立了精准扶贫台账,认真落实低保等基本保障政策兜底,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299)户(327)人,享受城乡低保残疾人(168)名。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制度,全镇(336)名贫困残疾人按规定享受“两项补贴”,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C、D级危房改造(82)户。2017年共纳入农村低保()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保障()户,()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万元。
住房保障方面。一是进一步精准搬迁对象。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必须符合“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6类区域的政策要求,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核实整改,将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户()人调整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并纳入美丽乡村项目进行帮扶,将符合政策要求的298户1251人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截至目前,2016年搬迁12户34人已全部完工,入住率达100%,2017年搬迁()户()人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户()人。二是严格超面积整改。我镇()户()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中,符合建房面积人均25平方米的有()户()人,超面积()套()平方米,通过签订亲属共建、武定县扶贫开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有产权协议等方式,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建房户举债均严格控制在1万元以内。三是认真落实宅基地政策。按照省州县整改方案要求以及《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规定宅基地用地标准,严格执行 “一户一宅、建新拆旧”政策,严禁“两头占”现象,腾退的宅基地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进行复垦复绿。四是认真落实危房改造政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脱贫攻坚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共锁定4类重点对象()户,经危房等级认定有C级危房()户、D级危房()户,计划2018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2017年9月县级下达我镇2017年脱贫攻坚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175 户,已全部开工建设,竣工165户。对四类对象的危房户进行再摸底再鉴定,实现今年脱贫出列的岩脚、马德平()个贫困行政村无危房。
生态扶贫方面。整合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陡坡地治理、国家造林补贴、州级产业项目;按天保管护员同工同酬标准,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名生态护林员,下拨兑现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万元;坚持农村能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安装农村能源建设节能炉()台、太阳能热水器()台,进一步降低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万亩,兑现补偿资金()万元,安排管护费补助资金()万元,全镇()万户农户()人从中受益,实现生态受保护和林农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金融扶贫方面。2017年,按照户均5万元安排小额到户贷款资金()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滚动实施互助资金规模达()万元,对2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户农户进行种养殖业帮扶,破解农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难题;安排培训资金()万元,选择有实力有诚信的劳务实业公司对贫困户进行培训,累计培训贫困人口()人,使贫困户掌握扶贫政策、劳务输出知识和种养殖业技能,切实提升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
人居环境提升方面。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行动,突出做好8大重点工作和24项重点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融 资()万元对()个贫困行政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个垃圾热解炉采购安装,实现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3个村委会垃圾全部实现市场化收费运行管理,全镇所有村组建立保洁员制度、垃圾收送制度,明确村(居)民小组保洁员职责和配备保洁员149人,成功创建州为级文明镇城和省级卫生镇城。投资()万元建成集镇公厕()座、村庄公厕()座并免费开放使用;建成垃圾处理场1个,完成公路绿化()公里,加快推行“河长制”,落实“街长制”,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特殊困难户帮扶方面。对不符合“1+N”贫困识别标准但生活确有实际困难的,分类制定帮扶措施,将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低保、残疾人生活保障等政策对应落实到位,与贫困户享受同等的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政策帮扶,实现“卡外消贫”。
(四)抓实服务工作,构筑各方参与新格局。充分发挥各级挂包单位部门、对口帮扶单位在定点、对口帮扶工作中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协调,对定点、对口帮扶的贫困行政村、组及结对帮扶户给予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多形式的帮扶,直接投入帮扶资金906万元、帮助解决挂包村组基础设施建设;所有挂包干部个人出资28.72万元。“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全镇()户企业()户个体工商户参与扶贫工作,推行“党建+扶贫+电商”模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创业者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建成1个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个村级电商服务点,()个物流分拨中心、()个物流配送中心、()个村级配送站点,实现了镇村组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服务全覆盖,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和镇村干部、农村党员和农村经纪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培训力度,教会贫困户会卖会买,2017年()多户贫困户通过电商交易户均增收()多元。
(五)做实做细五级规划,建立项目储备库。紧密结合全镇“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编制了《XXX“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滇西边境片区武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XXX五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等镇级脱贫规划和《一街乡精准脱贫规划》《马街镇整乡推进精准脱贫规划》2个贫困乡镇脱贫规划、20个贫困行政村整村脱贫规划等系列规划,制定行业扶贫规划10个,做好脱贫攻坚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衔接,明确资金来源、政策支持、部门和干部责任,使扶贫规划成为统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同时,由扶贫部门牵头、挂包单位配合、结对帮扶干部和乡村组干部及贫困户共同参与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建立镇、乡、村、组、户五级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确定重点扶贫项目和建设任务,科学编制统筹整合资金方案,严格按规划安排项目和分配资金,做到因村、因户精准施策。
(六)强化扶贫资金统筹,加大整合力度。围绕扶 贫规划体系,制定出台《XXX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XXX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贫困户走”的整合思路,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以扶贫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为载体,以贫困户受益为目标,不断加大资金统筹,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制定出台了《XXX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XXX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XXX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规范资金管理,项目申报程序。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管理,提高涉农资金在精准扶贫工作领域的使用效益,全面推行公告公示制,引入第三方监管,加大专项督查检查力度,形成涉农资金统筹使用的长效机制。多渠道争取和筹集各类资金,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2015—2018年,共筹集各类扶贫资金()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万元,州级财政资金()万元,浦发融资51970万元,发放小额到户贷款()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万元。
(七)抓实群众宣传教育,培养感恩奋进意识。为切实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实现“要我富”向“我要富”转变,结合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印发《XXX脱贫攻坚政策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增强广大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理解把握,通过开展发 放一份倡议书、编印一份宣传提纲、召开一次与贫困群众的脱贫攻坚座谈会、开展一次宣讲活动、召开一次政策培训会、上一堂脱贫攻坚专题党课、开展一次政策考试、挖掘一批先进典型等“十个一”活动,开展习惯教育、风气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四个主题”教育以及一篇驻村帮扶工作日记、一部微电影、一场乡村文艺汇演、一个宣传平台“四个宣传”行动,实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四好”创建,不断提高群众知党恩、感党恩、颂党绩、跟党走的意识。将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五好”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让勤劳光荣的意识根植人心,用干部的身影感染群众、用干部的务实作风感化群众,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自强脱贫意识。
(八)抓实扶贫党建“双推进”,建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统筹协调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深入推进一街乡、马街镇扶贫与基层党建双推进试点。对全镇8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各给予1万元、5000元不等的培训经费,专项用于贫困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培训教育。以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抓实产业党建,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行“一个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千亩林”产业扶贫,建设党建产业示范基地,真正实现支部领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富。在全镇创新开展“紧盯脱贫目标、强化基层基础、争做合格党员”活动,通过筑牢七大堡垒、勇担七个先锋、争做合格党员,组织 全镇()多个基层党组织、()万名党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九)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干部作风持续转变。紧紧围绕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的落实,把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围绕“两明确、三到位、四不准”要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严守纪律底线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对照脱贫目标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对各级检查发现的问题,纪委进行跟踪问效,限期销号,并进行定期通报。开展了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先后开展两轮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把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的重点来解决,开展扶贫领域遵守纪律集体提醒谈话()场次()人次。进一步加大调查处理力度,共立案审查扶贫领域案件()件,给予党纪处分()人,问责()人。制定了《XXX驻村扶贫工作队及队员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做到了让扶贫工作在阳光下推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十)抓实镇级自查评估,目标任务全面实现。根据省、州、县贫困退出计划,围绕2018年实现整镇脱贫退出、2个贫困行政村出列(岩脚、马德平)、()名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实现全镇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按照“61085”标准和“三率一度”要求,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制定完善了镇、村、组、户四级脱贫规划,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等行业精准扶贫方案,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协调联动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严格按照贫困人口、贫困行政村、贫困乡镇退出程序,通过村民代表评议、镇人民政府初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复核等程序,并计划组建10个镇级贫困退出工作组对8个村委会进行自查评估,进一步查缺补漏,全镇()名贫困人口达到了脱贫标准,万德、支卧、胜德、自乌、团碑、马德平、宜安拉、岩脚共8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整镇脱贫退出,圆满完成2018贫困退出的目标任务。
二、对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六项考核验收标准查找差距 1.“两不愁”。2014—2017年脱贫退出750户28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400元以上,并且收入稳定,有持续性项目支撑,有必须的口粮、四季衣服和达标饮水。尚未脱贫的()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且有稳定项目支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人均纯收入尚未达到3400元,或收入已经超过3400元,但是缺乏稳定支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户()人。
2.住房保障。2014—2017年脱贫退出750户28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镇通过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农村C、D 级危房改造175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对 2017年脱贫并计划在镇城集中安臵户和购买保障房安臵未入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过渡性安臵等措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房屋结构体系整体安全,实现安全稳固住房的目标,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自筹资金控制在l万元以内,无建房举债情况。
3.就学保障。2014—2017年脱贫退出的750户28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计划2018年脱贫退出的()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均能按时上学接受义务教育,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0,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情况;贫困家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三残”儿童入学率100%;对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坚持把精准持续资助高中以上(含高中)学生就学作为脱贫措施,扣除就学负担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都达到国家现行扶贫标准。
4.医疗保障。全镇国办系统内的建档立卡户2191户已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参合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28种疾病门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个人支付的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类15种大病都优先得到全面救治,镇级医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镇内医院就诊无垫支医药费情况。5.养老保障。全镇国办系统内原有824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条件的有()人,实际参保()人,参保率达100%,2014-2017年脱贫退出750户28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计划2018年脱贫退出的()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条件人口的参保率达100%。
6.扶持情况。2014—2017年,全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了帮扶责任,制定帮扶措施,实现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全镇1776户658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户均2400元、5000元不等的标准给予产业发展扶持,全年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3.3万元;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万元,对()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发放小额贴息贷款()万元;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带动、教育帮扶、资产收益、就业培训、有序转移就业、金融扶持和生态扶持等,()户脱贫户均享受到户项目两项以上,帮扶情况、享受政策措施情况已经完整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
三、对标贫困行政村退出十项考核验收标准查找差距
(一)贫困发生率。2018脱贫出列8个贫困行政村贫困发生率均低于2%,年底前需脱贫退出()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别是:万德村委会2%,需要脱贫退出()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支卧村委会2%,需要脱贫退出()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胜德村委会2%,需要脱贫退出()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自乌村委会2%,需要 脱贫退出()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团碑村委会2%,需要脱贫退出()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马德平村委会2%,需要脱贫退出()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宜安拉村委会2%,需要脱贫退出()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岩脚村委会2%,需要脱贫退出()户()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二)道路硬化到村。从县城到镇人民政府驻地的通乡道路为沥青硬化道路,道路的危险路段已设有防护措施;从镇到8个贫困行政村的道路已全部硬化,共硬化道路8条,合计里程()公里,且危险路段已设有防护措施,能保障群众的安全出行。
(三)贫困行政村通电。全镇145个贫困行政村电力供应均为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从贫困行政村到所辖村民小组通380伏三相动力电均达到()%,确保每个贫困行政村的电力供应运转正常。
(四)贫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全镇计划脱贫出列的8个贫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已达到100%。
(五)贫困行政村通网络宽带。全镇脱贫出列8个贫困行政村和学校、卫生室,且网络宽带能正常运行使用,网络宽带覆盖率达100%。
(六)农村饮水有保障。全镇脱贫出列8个贫困行政村均通自来水或饮水水源安全基本有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力取水半径都不超过1公里。
(七)卫生室建设。全镇脱贫出列8个贫困行政村都分 别建有农村卫生室,4个村卫生室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设,支卧、胜德、自乌、()4个村卫生室正在建设,预计3月底前竣工,将达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设目标,医疗设备基本齐全;按照以镇为单位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镇村医生、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的标准,8个贫困行政村辖区总人口15795人,应配备乡镇村医生16名,应配备床位23张,实际配备乡镇村医生()名,实际配备床位()张,且每所村卫生室都有1名以上乡镇村医生执业。
(八)公共活动场所。全镇计划脱贫出列8个贫困行政村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5月底前,新建的多志力、五个党员活动场所能够完工,将实现党员10人以上或常住人口200人以上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且活动场所都配套相应的设施。
(九)适龄儿童有学上。整镇计划脱贫出列8个贫困行政村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均能按时上学接受义务教育,无辍学现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到100%,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十)集体经济收入。整镇计划脱贫出列8个贫困行政村出列当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或超过()万元,分别为:万德村委会()万元、支卧村委会()万元、胜德村委会()万元、自乌村委会()万元、团碑村委会()万元、马德平村委会()万元、宜安拉村委会()万元、岩脚村委会()万元。
四、对标贫困乡镇退出八项考核验收标准查找差距
(一)贫困发生率。2018年计划退出贫困乡镇,计划2018年底前脱贫退出()户()人,未脱贫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
(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计划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去年()元增()元,增长()%,增幅高于全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三)住房标准。()户C、D级建档立卡危房户中()户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户实施了危房改造,()户实施了房屋修缮工程,脱贫户住房均达到“能遮风避雨、安全稳固”标准,基本住房安全有保障。通过整改,2016年的()户易地扶贫搬迁建房户住房建设全部符合标准,建房自筹资金均控制在1万元以内,无举债建房。
(四)公共设施建设。2018年退出贫困乡镇,已建设有标准镇级卫生院,卫生院有床位数()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以上。从县城到XXX政府驻地108千米已通油路、硬化路面,所属8个行政村已通水泥路,且危险路段有必要的防护措施。镇上建有文化服务中心,有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人以上村民小组()个,已建设并投入使用活动室()个;辖区内安全饮水均有保障,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全乡所有村民小组、自然村均通广播电视,8个行政村及行政村所在学校和卫生室均通网络宽带。7.义务教育。2018年退出贫困乡镇,有适龄儿童少年()人(其中,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人,分别为小学阶段()人,初中阶段()人),义务教育在校生()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
8.基本医疗和社会养老有保障。2018年退出贫困乡镇,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100%,让每个贫困户的就医得到保障;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让每个贫困人口老有所依;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100%(()户()人)纳入低保救助。
(二)“三率一度”情况
今年6至8月,我镇按照严格按照《云南省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云贫组发„2017‟31号)文件要求,严格标准程序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新识别建档立卡189户714人,2014年至2016年返贫21户91人,对象不精准剔除116户353人。同时进一步明确镇级行业部门责任,对特殊困难户进行分类施策。经过两次动态管理后,我镇实现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目标。漏评率:0;错退率:0;贫困发生率:()%;群众满意度:()%。
五、存在困难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XXX在脱贫攻坚的探索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镇脱贫摘帽目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和新形势下严格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 显现。一是少数干部的思想作风还需进一步提升,主要存在对脱贫攻坚工作方面政治站位还不够高、认识还不够深,对脱贫攻坚政策学习掌握不系统不全面;部分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存在畏难观望思想,开展挂包帮扶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等问题。二是区域性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不紧。这一轮脱贫攻坚核心要义是精准,必须按照“六个精准”来开展脱贫攻坚,但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礼舍江流域等地区贫困面大、程度深,多数地区为山大箐深之地,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自然灾害多、生态脆弱,但对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倾斜和投入不够。区域性的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十分滞后,无法实现区域性发展与精准扶贫的有效结合,脱贫难度大,脱贫后也难以巩固。三是部分产业扶贫项目效果不明显。扶持方式单一,效益不够好,贫困户素质不高,科技水平低,青壮年劳力不足,合作化程度不高,产业扶贫项目难以实现高效。四是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安贫懒惰。有的贫困户不愿意脱贫退出,有的是对依靠自身能力稳定脱贫的信心不足,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不强。有的贫困户受“救济式”扶贫的影响,“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五是政策措施的调整给脱贫攻坚推进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调整变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工作及进度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同时,脱贫攻坚一些政策 指标的未明确性,信息、统计表格的频繁变动,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六是繁重的内业任务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扶贫干部、基层干部的工作精力。脱贫攻坚启动以来,内业占用了扶贫干部、基层干部及贫困群众的很多时间,分散了工作精力。
下步工作中,我镇将紧紧围绕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落实,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工作台账,对标对表,狠抓整改落实,补齐工作短板。
(一)以铁的作风和纪律,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好提精神、强本领、硬作风、抓保障、严纪律、齐攻坚专项行动,深刻认识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严的纪律和实的作风,认真落实“三级书记抓脱贫”,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纪委关于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和纪律作风建设的相关规定,采取五级联动监督平台、五项监督机制“5+5”模式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以“零容忍”的态度,从严从重从快惩处扶贫领域发生的违纪违规问题。强化专项纪律检查,持续整治 “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扎实开展“村霸”和“慵懒滑贪”村干部专项整治,以严明的纪律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二)突出工作重点,确保“脱贫摘帽”目标实现。一是突出力量保障。认真研读、吃透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最新政策和帮扶措施,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在脱贫攻坚中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坚持“四个所有、四个一”等要求,进一步强化工作落实,确保我镇如期脱贫摘帽。二是突出易地搬迁。加快集中安置点规划调整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加大资金筹措,对调整出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建房补助资金逐步消化,减轻贫困户压力。三是突出产业扶贫。认真落实《XXX发展生产规划》,积极争取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加快项目进度,支持贫困地区结合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效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机能”,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四是突出健康扶贫。确保实现贫困乡镇有达标卫生院,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9类15种大病的优先得到全面救治,镇级医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五是突出教育扶贫。全镇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辍学,初、高中毕业后不因贫困原因影响继续升学。六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马街镇整乡推进项目、贫困行政村整村推进,浦发扶贫贷款、国开行融资贷款、整合涉农项目等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夯实贫困地区水、电、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让非扶贫户也受益。七是突出资金整合。严格 按照《XXX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着力夯实贫困地区的发展基础,2018年计划投入资金15亿元以上。八是突出教育引导。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挂包干部主力军作用,做深做细做实群众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以感恩之心、感恩之举投身脱贫攻坚工作,营造安贫可耻、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九是突出痕迹管理。健全完善内业资料,村级台账按户管理,做到一户一档一卡,乡(镇)台账按类管理,做到一类一台账,确保建档立卡结果客观真实、情况准确、信息全面,着力构建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的扶贫档案体系。十是突出督查考核。围绕“六个精准”,按照“61085”贫困退出标准和“三率一度”要求,强化脱贫成效考评问责机制,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生根,实现抽查检查、帮扶管理、督查工作、项目资金监管、通报曝光“五个常态化”。
(三)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抓好整改。在扎实抓好2017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作的基础上,客观总结分析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教训,认真对照此次贫困退出考核评估、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组提出意见,紧盯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对标对表”找准“缺项”,科学制定好工作思路和措施,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和行动,举全镇之力,坚决破除阻碍脱贫退出考核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强势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决打赢全镇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