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与分析

时间:2019-05-14 13:5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与分析》。

第一篇:关于对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与分析

关于对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与分析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期,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武城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009年以来,武城县农机部门按照省、市农机化建设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农机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全县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发展现状。目前,我县共发展农机合作社25个,共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9台,小型拖拉机33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44台,玉米联合收割机74台,其它配套机具799台套。2009年共完成机耕面积30万亩,机播面积36万亩,小麦机收面积35.9万亩,玉米机收面积17万亩,实现作业收入1000多万元。

2、从我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组建规范,统分结合。我县25家农机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共有社员2950人,资产总额达4000余万元。大部分农机合作社都有明确的章程,较为齐全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理事会,理事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同时聘请具有中级会计职称的人员担当本社的会计,负责本社的财务工作。合作社社员大部分带机入社,以合作社名义对外开展作业服务,同时接受合作社的统一调度和收费标准管理。合作社实行单机核算,社员一般每年上缴一定额度或根据机具作业量向合作社上缴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合作社共同费用,其它收入全部归己。合作社尽力为社员承接业务,为社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统一组织采购社员需要的农机配件,统一开展社员需要的机械维修保养服务。

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1、搞好宣传发动,明确目的意义。一是召开乡镇农机协会会长和农机大户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座谈会;二是请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县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三是发放农机政策法规宣传资料15000余份。使广大农机手、特别是乡镇农机协会会长和农机大户充分认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必要性。

2、遵循发展原则,明晰工作思路。原则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思路是先试点,后推开,在现有的农机协会的基础上改造转型成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熟一个,改造一个,转型一个。充分尊重农机手的意愿,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

3、认真调查摸底,办好转型试点。主要是选择“群众有呼声、机手有意愿、会长有积极性”的乡镇农机协会作为改造转型试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我们在全县农机手、农机大户、乡镇农机协会会长中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走访。

4、给予帮助扶持,引导参与组建。一是给予人力支持,抽调局机关干部协助制订合作社章程、规章制度,帮助办理工商登记手续;二是给予政策支持,合作社社员优先享受购机补贴;三是给予信息支持,优先向合作社提供土地整理、跨区作业等农机作业信息;四是争到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争取省农经办扶持资金5万元。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效果

1、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结起来,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农机手收入。通过合作社,把现有的农机组织起来,开展跨区机收、机耕作业,开辟作业市场,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合作社寻找作业市场、协调关系、调解矛盾,为机手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从作业规模和作业市场上,为机手增收创造了条件。

2、农机化管理的延伸和补充,弥补了当前基层农机管理的薄弱,加快了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农机合作社在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驾驶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3、联系政府部门和农民的桥梁,协助农机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向农机主管部门传达农机手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使农机手能够获知真实的市场信息及政策精神,由此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

4、提高了农民的协作意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机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互相传播,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其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农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规模小、影响带动小。截止到目前,我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已达到25家,但合作社发展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2、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农闲时期车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3、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大型农机具的场库棚建设用地短缺。一是经营档次和管理水平还不高。从全县整体情况看,农机服务组织仍然存在会员少、规模小,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全县农机具结构大同小异,作业项目趋向雷同,布局也不尽合理,难以满足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多种需求。而且农机户大多各自为战,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二是资金、技术支持还不够。当前农民普遍收入较低、积累少,而大中型农业机械价格相对较高。虽然近几年国家通过实施购机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但补贴机具种类面窄,单机补贴额度不大,同时受益对象也十分有限,特别是目前国家没有专门对农机经营的投资信贷政策,地方上的支持也不现实,单靠一般农户投资显得杯水车薪、力不从心。此外,技术缺乏也是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三是农机化基础设施较薄弱。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机耕路建设、养护和规划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风雨侵蚀和人为毁损严重,而现在农业综合开发中规划和建设机耕路不够,桥、沟、涵等基本设施建设也不完善,致使机车通行能力差,安全系数低,转移周期长,油料、轮胎等原材料消耗大,直接增加了农机作业的难度和成本,加之农机与农艺结合不紧,田块分割,作物散种,这些严重制约着农机大规模、统一化作业,影响到农机效益的充分发挥。

五、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第一,继续培植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机经纪人群体,通过他们上联农机服务市场,下接农机户,不断提高现有农机组织化程度和利用效益。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动员和指导各主体共同出资、共用信息、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形成紧密型联合体,全面开拓农机作业、农机经销和农机修理三大市场,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

第二,加大农机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大力争取购机补贴专项资金,根据我县农业结构布局,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农业生产急需的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让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优先享受补贴。二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争取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扶持专项资金,重点对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予以奖补。

第三,加快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坚持“稳定、规范、维权、发展”的方针,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采取季节性托管和转租、股份合作、长期租赁经营等多种流转形式,通过与农机服务组织签订合同,走“农机服务组织+农户+基地+企业”的发展模式,让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租田种地,从根本上解决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和机械化大规模作业之间的矛盾。

第四,大力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制定农村机耕路建设技术规范。包括对路线的规划设计,路基质量,路面宽度、弯度、坡度和桥、沟、涵的分布设置等技术要求。二是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即机耕路建设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中的通村公路项目相结合,加快机耕路建设步伐。

第五,切实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导。协助政府制定有利于调动各方面投资者到农村领办、创办农机合作社的激励政策。同时积极帮助农机合作社搞好规划,使之与农村土地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相衔接。注重把招商引资与发展农机合作社结合起来,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机户联强靠大,抱团致富,朝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开展作业服务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调研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调研

近年来,曹县农机部门认真学习中央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行动的意见》精神,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引导农机户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积极探索农机服务运行机制,农机专业合作社得以迅速发展,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一、基本情况

我县采取合作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的发展模式,积极宣传、引导农机户及社会力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走联合发展之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发展,农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农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机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农机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推进,推动了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2个,注册资金达6349万元,入社农户达427户,入社机具达到1380台(套),包括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型高配置小麦联合收获机和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全年实现机耕地作业面积176万亩,机播作业面积229万亩,机收作业面积220万亩。我农业生产中的耕、播、收、脱机械化作业多半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所完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全县农机化作业的主力军。

(一)组织形式多样化。

1、农机大户联合型农机合作社。由一个拥有较大规模农机资产、形成一定的服务实力的农机大户牵头,本村或邻近几个村的农机大户自愿联合,以实物出资组建的农机合作社。这类合作社在曹县农机合作社中占有相当比例。例如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兴达农机专业合作社,坤运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2、社会自然人投资型农机合作社。由几个经济实力较强的人共同出资,购置农机具,组建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如青晨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益农机专业合作社,聚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农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3、村集体所有型农机合作社。部分村领导班子过硬、集体经济实力强、农机管理经验丰富的行政村,由村集体投资组建农机合作社,本村土地部分实行流转,这类合作社既满足本村作业又外出作业增加收入。外出作业的收入用于合作社的发展和村公益事业。如祝店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服务模式市场化

1、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根据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进厂工作、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家庭妇女和小孩的实际,依靠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承租、托管土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拓展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如青晨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益农机专业合作社、坤运农机专业合作社、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多的承包900多亩,少的承包200多亩。这部分合作社通过农机与土地经营的结合,取得了较大的收益。

2、实行多元化经营。曹县相当一部分农机合作社在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基础上,顺应市场需求,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合作社收入,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如青晨农机合作社利用当地的传动优势,注册成立青晨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农闲,搞食品加工,其香酥麻糖远销全国各地;

联益农机合作社开办了农资超市,经营种子、化肥,在开展农田作业服务时,同时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良种、化肥。它们都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3、定单作业模式。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机具多、配套齐全、生产规模大等优势,在本村及周边村庄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积极参与跨区作业,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和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让利农户。全县90%以上的合作社采用了“五统一”的订单作业模式,实行“统一联系业务,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调配机车,统一组织收费,统一后勤服务,单机核算”。据统计,今年共签订作业合同7000余份,合同作业面积36万亩。同时,合作社还承担了全县20000亩农机科技示范园的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服务,有效带动园区周围耕地实行农机规模化作业。

三秋期间,曹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订单及连片作业面积占整个作业面积的30%以上,通过订单作业,尽管合作社每亩让利农户5-10元,但单机收入仍在2万元以上,多的收入近4万元,比未入社的机手收入增加5000-8000元。据统计,2010年,参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型机组,平均比未参加合作社的机组收入同比增加15~20%。

(三)管理运行规范化。

1、内部管理逐步规范。已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章程,各项管理制度,并设立了各种运转机构,人员分工明确。

2、服务逐步合同化。合作社在向农户提供服务时逐步由双方的口头商议、即时交易、君子协定转变到签订作业合同,实行订单作业。通过合同

作业,保护了各方权利,规范了作业行为,提高了机具利用率,提高了作业质量,也提高了合作社经济效益。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机械的利用效率,探索了农机化的新路子,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整合了农业资源,有力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了粮食丰产丰收;实现了节本增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城镇化步伐。

二、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规模较小,消息闭塞。曹县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由8到15户农机户联合组建,形式一般是共同出资新建农机大院或购置老院改建,农机具简单集中存放,规章制度照搬照抄,有的有名无实。消息来源单一,仅靠老农机户的老关系,与农机局管理部门结合的也不密切。

(二)作业项目单一,经营服务范围不宽。曹县70%的合作社仅从事田间土地平整、收获等作业,机械忙一季闲一季,机械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因为没有其他经营项目,人员也是仅忙两季,人力资源也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资源浪费和经营服务单一使得合作社的发展缺乏后劲。

(三)经验理念落后,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曹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刚刚起步,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没有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个别合作社小富即安,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曹县合作社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建议

从总体上看,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合作社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加大政府有关部门培育和扶持力度,现就曹县农机合作社下一步发展思路提出以下意见:

1、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近几年内,曹县农机部门仍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农机局在2011年将拿出部分精干力量靠上抓,实行分片包干制,把合作社建设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争取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纳入曹县“曹县乡镇农业一票否决”的主要指标。

2、加大宣传,提升影响。我们农机管理部门下一步要经常性的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舆论工具加大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要重点宣传有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知识、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同时要推介先进典型,扩大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

3、抢抓机遇,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县委书记王忠想同志,在全县干部会议讲话中强调:在2011年新农村建设方面,每个乡镇办事处要建成一个中心示范村,在建一个中心示范村,中心示范村人口要在5000人左右。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结合乡镇,争取把建设农机大院纳入中心示范村建设规划,每个中心示范村的农机具集中存放,在此基础上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促进曹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4、争取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中央11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

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我们也要争取县政府出台相应实施意见文件。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补贴的机具优先给予补贴,凡被评为示范性、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旦验收后,除争取省市补贴资金外,争取县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奖励。

5、因势利导,做大做强曹县农机合作社。2010年11月份,市农机局带领全市农机局长,在聊城、滨州用三天的时间观摩了几个明星合作社,我看后很有感触,它们大多经营范围较广,我们也要农机经销商和农机维修网点为依托,组建一批集农机作业服务、油料供应、配件机具销售一体的农机合作社。认真贯彻王忠想书记“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思想,把我们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做工业企业来抓,新建的合作社要高起点、高标准,原有的合作社该注资的注资,该重组的重组,使合作社朝规模化、经营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做大做强农机合作社,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后劲。

6、深入基层,解决合作社发展的实际问题。一是解决农民合作社社址用地问题。农机合作社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机械和粮食加工机械等,规模大的合作社其机具台数达50台以上,机具存放成为突出问题,同时还需要配备燃油库,维修配件库,合作社还需要建有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等,因此,合作社社址要交通方便,建设用地面积充足,要给合作社的规模扩大和多种经营进一步发展留有空间。二是及时办理农民合作社免税证件。按农民合作社法条文,税务部门应该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减免税有关手续,以鼓励合作社发展。三是帮助建立信息网络,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决定生产,信息决定效率。

7、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是提高合作社社长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企业领导水平决定着这个企业发展的好坏。我们一是让社长们走出去,组织他们观摩学习省部级明星合作社;二是举办社长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讲课;三是鼓励社长们函授学习;四是定期举办合作社社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其次是提高合作社社员的素质,通过培训和发放科技资料,把他们培训成为各项农机具的操作能手、种地能手,特别是掌握目前的保护性耕作机械类新机具新技术,努力把合作社打造成为曹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主要平台。

一、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主要做法

1、明确发展思路。一是制定规划。认真分析曹县农机发展状况,年轻农村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土地流转成为趋势,种植业大规模经营,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机系列服务的迫切需求,2010年初,农机局党组制定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规划三年内培育出规模经营作业,规范运作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化。有计划组织合作社理事长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合作社经验做法。向上级争取资金建有标准化的合作社,经县级验收,给予每个合作社一定的补贴,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合作社,增补一部分补贴,被评为省级明星合作社,再增补一部分补贴,并采取“先建

先补、验收后补”的补贴办法。有与镇村协调社址建设用地,确保合作社生产管理有场所。三是把握原则,即坚持农民办社的主体地位,做到引导办社不强迫、服务不干预、支持不包办,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边发展边完善。

2、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实行政策扶持。合作社农机购置农机补贴的机具,优先给予补贴,并且放开购买机具台数的限制。二是资金扶持,建标准化社址的合作社,一旦申请,立即组织人员验收,帮助建立规章制度,达到标准后,马上邀请上一级领导指导验收,申请资金补贴。三是项目实施优先,今后农机项目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合作社组织实施。

3、坚持多元创建。从曹县创建类型看,有农机大户联合型,农村能人带动型和集体所有型几种。在运作模式上主要:有农机户带机入社,入社机械所有权归个人所有,实行单机核算,合作社收取管理费的劳动联合型;有成员带机作价或带资入股,财产共同拥有的合作社;有带田入社,租金改为分红的合作社。有农机科技示范园的村,鼓励组建农机合作社,有合作社的村,鼓励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园。不但农机作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而且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的发展。

4、拓展作业规模。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机具多,机具集成配套,农机作业和生产规模大的优势。在保证完成本地作业服务的同时,农机局派专人带领合作社社长先后到河南、河北、安徽、天津等地考查作业地点,签订作业合同,三夏以小麦联合收获为主,三秋以玉米联合收获为主,提供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使农机合作社成为曹县成为跨区作业的领头雁和主力军。

5、强化指导服务。农机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是农机部门指导的重点,县农机部门把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机关人员实行分组包片,专人负责的办法,帮助各个合作社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培育和扶持示范社,带动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半年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引导发展。

第三篇:关于对武城农机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武城农机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大量推广使用,但由于农机手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农机最大效益的发挥。为打破这一限制农机化发展的瓶颈,武城县农机校在省、市农机局的关怀支持下,在武城农机局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上级意见精神,围绕农机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武城农机培训现状

武城农机校各种规章制度健全,教学教务和后勤管理规范,各种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善,现拥有教练车7台、示教板和教学挂图6套、电化教学设备5套、主要教学零部件实物80余件,教学设施包括教室170M2、教练场地2000M2、办公用房300M2等,教职员工13人,其中教师8人、教练3人,全部持证上岗。今年已获县政府批准新建一所农机校,在城区内西半部,占地10.5亩,总体设计分北楼、东楼、南检测线、西车库四部分。北楼设计为单面五层楼办公房,东楼设计为双面三层楼房,包括新农机具展示、学员宿舍、伙房餐厅等,南部设计为单层拱顶中空农机检测线,西部设计为单层平顶车库,院中设计为教练考试场地。

2011年全年共培训农机驾驶员800余人次,培训农机实用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人员1300余人次、经济作物技术人员近8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500余人次,“阳光工程”农机服务人员培训200人次,全部结业合格,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农机培训的特点

(一)争取外部工作环境上突出“主动”。该校在深刻学透上级指示精神的前提下,不是被动地等待政策的落实而是主动争取政策,主动地推介自我,主动地向各级领导汇报农机培训工作,使各级领导详细的了解农机管理工作特别是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农机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无偿划拨新建农机校土地,这是县委县政府对农机培训工作的肯定。

(二)落实培训工作计划上突出“严格”。建立严格的教师教练工作管理制度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把上级布置的各项培训任务项目化、具体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奖惩措施,明确专人负责,明确个人责任,具体工作有步骤、有要求,明确分工职责、相互密切合作,人人身上有压力、有担子、有责任,杜绝了布置任务文件化、落实任务形式化,确保行动轰轰烈烈、效果真真切切。

(三)培训效果突出了两个字“实用”。为了增加农机培训的实用性,在完成规定培训内容的同时把玉米机械化收获、保护性耕作、薯类机械化种植收获和机械化植保技术等适合当地的农机新技术列为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一改过去“一边认真教、旁边认真学”的形式,变为教学与教练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理论消化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确保培训的效果不仅仅表现在试卷上,更要表现在动手操作上、利用农机知识发家致富上。

(四)加强自身建设上突出 “务实”。打铁还需自身硬,该校加强自身建设,从软环境和硬条件两方面入手练好内功。一是鼓励教师教练主动走出去,到经销厂家,到田间地头,到维修门市,有针对性的与农机一线人员交流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学能力。二是通过购买和租赁两种形式逐步完善教学教练用具,资金充足就购买,资金不足就租赁,无论如何要保证教学教练需要。三是用发展的眼观看待农机培训工作,立足长远,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悲观失望,逐步争取和积累资金用于新农机校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机办学水平。

三、农机培训存在问题

从整体分析,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由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造成。

(一)社会重视程度低,资金投入匮乏。农机培训属社会成人职业教育,应该享受职业教育的优惠条件;又属涉农科技教育,应该享受支农惠农的优惠条件,农机培训应列为国家投资、农机校实施的国家全民科技普教范围。以武城为例,今年国家财政投入9.6万元用于“阳光工程”农机培训 200人,农民提高了操作技能,机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政府赢得了广泛的民心。而该校的其他农机培训超过5000人次,短期和长期农机培训班平均都按7天算,要想达到 “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标准计算,学校至少要投入240万元培训费用。这笔资金仅凭县级机校自筹,困难很大。社会重视程度低,投入资金的严重匮乏,造成了“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尴尬局面。

(二)培训不能与时俱进,现代素质亟需提高。教学教练设备设施老化,农机培训大部分仍然沿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进行教练,使用统发教材、编写教案、黑板版书、教学挂图和示教班进行授课。教室教练员的经验丰富体现在知识掌握全面、口头表达能力强、实际操作技能强,而使用信息化手段授课的能力不足。教学教练形式仍然是组织学员集中学习,只不过是现在培训地点灵活了,集中时间灵活了,但从根本上没改变面对面授课的形式。以武城为例,50岁以下的农民使用手机率超过90%,30岁以下的农民家庭电脑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农机培训作为传授先进农机技术的阵地,应该与时俱进,但现在仍然沿用“录音机”时代的方式开展工作,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手段,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三、农机培训的建议

(一)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培训的支持力度。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家对涉农支持力度仍然有很大提高空间,建议可逐步加大类似“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形式的培训资金支持力度,可加大类似“千亿斤粮食项目”农机推广服务站项目的机校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也可出台类似农机购置补贴的机校教练车、电子桩考仪购置补贴的政策等。重视农业生产必须偏重农业教育、偏重农机教育。农机校属于社会服务性的职业教育,有了资金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不重视农机教育,空喊重视农业现代化生产犹如水中捞月、缘木求鱼。

(二)加强自身形象建设,提高社会影响力。各地的农机校大部分隶属于当地农机管理机关管理,建议将农机校、监理站、推广站、鉴定站等农机其它科、室、站捆绑形成农机系统集体向社会宣传,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工作,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的信息宣传,争取社会的认同。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农机培训社会影响力。不能形成“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恶性循环,要保持“人穷志不短、人穷志更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定自身工作的信念,创造条件,去拼搏奋斗,主动地改善自身形象,把农机培训工作做大做强。

(三)苦练内功,加强自身正规化建设。

一是建议农机系统内部组织省级或市级的优秀农机教师制作农机教学的光盘或课件,择优根据各市县情况发放,各县农机校进行复制或转成音频转存于学员手机内存卡,实现教育资源全省、全市共享,有条件的到农机校集中学习,无条件的可在家学习,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到时候参加集中考试。如果条件允许设立系统内部教育网站,只需输入密码便可进行网上学习。

二是建议上级农机系统多多组织农机教师教练员的脱产集中培训。笔者自1990年参加农机培训工作以来,就参加了仅有的一次原“德州地区农机局机校”组织的“BSY-1型功率油耗仪”培训,这应该说是机校教师教练集中培训的缩影。进行集中脱产培训,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定期更新培训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学手段。

三是建议各地农机校挖掘内部潜力,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盘活现有资产,或租或联与其它职业学校开展多种课题的培训。机校的教学教练设施和强大的教学教练队伍是进行职业培训的资本,培训任务再重也不是天天有,合理合法的利用本职培训空闲时间和教学教练设施,发挥资产最大效益,增加机校收入,壮大机校自身经济实力。(武城县农机局)

第四篇:对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对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特别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以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通过调研分析,获得了一定的启示与思考。

一、当前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不断创新农机化发展方式,大力培育社会服务组织,以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11年末,全省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331家,拥有社员9160人,农机具1.48万台(套),资产总额达到27686万元,全年作业服务面积达207.95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达15328.4万元,服务农户数达101427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投入创建呈现多元。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增加后,农村成立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投资上,国家主要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合作社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等项目,社员以现金入股、土地入股、机械入股等形式自筹资金,企业、经销商、个体等参与投入,还有闽台合作组成。在社员组成上,主要有农民、个体等,吸纳了不同行业的社会人员参与。在组建者中,有农机大户、设施种养大户、维修业户,还有村干部、企业负责人等不同层别人员,他们带动发起组建了合作社。至此,全省已逐步形成以国家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是管理运行逐渐规范。农机合作社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全部经工商注册登记,有章程和较全的管理制度。大力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定了“省级示范”、“市级示范”合作社的运行规范和评价标准。现有29家农机合作社获得了“全国示范”“省级示范”称号,227家农机合作社列入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目前,福建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已从数量增长阶段进入了量质并重提升阶段。

三是经营服务规模发展。随着合作社的加快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1年,全省331家合作社入社经营土地面积达33.67万亩,作业服务面积达207.95万亩,其中,作业服务面积1000亩以上的近300家,1万亩以上的有40多家。经营业务不断扩大,从单一做机耕、机收发展到育秧、机插、机收及产后烘干、加工“一条龙”服务,再发展到农机维修服务、水果蔬菜设施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其他特色产业领域渗透。建阳市利民农机合作社现已服务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还建立示范基地,承担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等,服务面积由原来2009年的0.9万亩增加到2011年底的3.2万亩,增长2.55倍。

四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农机具1.48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17台、联合收获机械954台、插秧机1459台,农业机械原值达到2亿元,平均每个合作社拥有农机具45台套。全省已建成农

机装备300万元以上级别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50家以上。全省有一部分农机合作社拥有标准化的机库、维修间、储油库等基础设施,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从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四个特点看,合作社的起步较实,发展较快,成效较好,有三个方面的有益启示:一是政策扶持是关键所在。省委、省政府重视并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策,省政府出台﹝2012﹞25号文件,明确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和示范推广项目;农机购置补贴优先向农机合作社倾斜,给予累加补贴,并优先购买;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组织实施。各级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推进合作社建设加快发展,不断激发合作社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引导服务是主要途径。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机化主管部门把合作社建设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常年抓,广泛宣传典型,形成良好创建氛围。加强具体指导,指定专人挂钩帮建,协助合作社创办,解决选址建设、运作管理、经营服务等问题,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搞好示范推广,把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运用到合作社,转化到社员身上,通过项目带动和技术服务,促进合作社提升示范推广能力。三是社会支持是重要基础。合作社在抓建设谋发展过程中,得到社会多方参与支持,政府组织阳光工程培训,个人投资入社,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农机企业组织装备与技术推广。金融税务等部门积极开展农机作业、维修服务项目等税费免征业务,支持合作社贷款业务,为合作社的建设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

二、当前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存在的矛盾问题

农机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自身在逐渐壮大,效益在逐渐提升,环境在逐渐优化,总体形势是好的。但还有许多矛盾问题,有的甚至是“瓶颈”问题,主要表现为“偏小、偏低、偏散、偏少”的“四偏”现象,若不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合作社整体偏小与做大做强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虽然有部分合作社实力规模大,但普遍还是比较小,全省331家农机合作社,从业人数8454人,常年聘用人数1716人,机手及修理工4890人,人数较少。尤溪县有83家合作社,从业人数450人,社均6人,除5家规模在26人以上,其他大部分合作社不足8户,只能在家门口做点小事。从资产看,尤溪县83家中农业机械原值1600万元,社均资产只有30多万元,农业机械原值大于100万元的只有3家,大部分合作社还是小机具为主,不足以形成大面积机械化作业。

二是社员整体素质偏低与新型职业农民要求有较大差距。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入社社员为农户,多为初中以下文化,如建阳市富民合作社,理事长是初中文化,67名从业社员中,有48人是小学文化,他们中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上。现代经营理念较弱,他们大多长期生活在农村,较少涉及到企业生产、加工、营销等一条龙服务,较少涉足作为一个独立体参与市场经营和管理的环境。农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短缺,全省331个合作社中,技术人员341人,社均1人,部分合作社没有技术员,懂科技、会管理的人才更少,有关技术推广和先进适用的机具大多依靠农机管理站或企业的技术指导服务。

三是合作社经营管理偏散与规范化建设要求有较大差距。合作社具备基本条件和机构,但管理运作等方面需要改进。管理比较松散,责权利不够明确,有的合作社章程、制度等比较齐全,但平时运作不够规范,制度落实不够经常;有的在实际执行运作过程中变形走样。机构作用发挥不够,监事会的监事职能作用不大;统一组织调度不够,有的出现单打独斗的现象;个别合作社只是为了获取购机补贴的累加而成立的。这些说明,合作社在形成股份合作、管理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上有待提高和加强。

四是政策扶持仍偏少与形成良好发展环境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合作社享有的扶持政策中,除少数示范社享受过机库棚建设、设施农业建设等财政项目资金扶持外,其他大部分合作社享受的是农机购置补贴、人员培训和运营税费优惠等少数扶持政策。合作社的机库棚建设扶持、金融信贷、促进耕地流转、集中育秧、跨区服务等方面,还没出台一以贯之、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政策。这些,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更多政策扶持,靠弱小的合作社是难以实现的。

三、对加强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分析看,当前合作社的发展形势总体较好,一批示范社发展很快,但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是,小部分跑得快,大部分走得慢的态势。我们应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上加以思考把握,确实厘清“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根本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在加强“四个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一)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提升发展的后发力。应着眼长远,把农机专才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加大培养力度。一是打造教育培训工程。以现行合作社中的理事长、专业技术人员、农机手等为主要培养对象,同时,选择有长期从事农业意愿、有提高素质积极性、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进行预选培养,为未来农机“掌门人”做好人才储备。抓好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专项培训、学历教育,理事长的教育培训要体现理论性、层次性和实用性,专业技术人员要突出农机生产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内容,农机手主要是从事行业和岗位的实用技能培训。要采取院校课程式培训,组织送教下乡、半农半读、产教结合的实用性培训,“企社共建”培训,提高合作社的运行质量。通过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重实践、有弹性的教育培训模式,培养一批善管理的合作社发展带头人,一批会经营的合作社理财专人,一批懂技术的合作社技术能人,全面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二是加强农机精神激励。在农村、农机系统广泛开展评比竞赛与表彰活动,定期开展全省示范社评比表彰活动,在购机补贴和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组织开展优秀理事长、优秀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优秀农机手等“三优”评选活动,增加社会认同,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对种粮贡献大、社会声望高的理事长积极推选评为“劳动模范”或推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享受政府补助待遇等,有为党工作的,条件成熟,可积极发展为共产党员,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增强“农机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培养“农机人”的精神高地和价值追求,积极引导社会从不愿种地到种地光荣、种地快乐的巨大转变。三是完善责任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机部门教育培训责任制,将农机教育培训列入国家发展规划指标,把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农机部门的综合考核,并明确职责分工和奖惩措施,切实推动各地落实培

训资金,分解培训任务,配置培训设施,加强培训管理,保证培训效果。应有明确的经费投入标准和依据,按照需要培训持证数,明确财政的承担比例,保障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期稳定发展。

(二)把经营发展作为关键环节,提升发展的竞争力。农机合作社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经营规模与效益的提升,要以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一是装备结构由小农机向大农机转变。要改变一些合作社装备种类偏少、结构单一的落后状况,依靠科技进步,依靠补贴和财政项目扶持,调整优化装备结构,引进先进适用、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从集中育秧、机耕、机插、机收到产后加工实现全程机械化,同时,向其它领域拓展,实现大农机的优化配置。以全国示范社莆田华龙农机合作社为例,农机总动力为1250千瓦,拥有大型拖拉机18台,乘坐式插秧机22台,烘干机2台、配套农机具60台套及水泵、植保机械90台,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并向其它领域拓展。二是经营方式由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变。当合作社由数量增长阶段到质量提升阶段后,合作社将会出现调整优化,有的要做大做强,有的会做专做精,有的则被淘汰。要组织引导和扶持合作社从生产环节向产后品种加工、品牌营销延伸,从生产与加工向休闲与服务延伸,做好“一社一品”。结合当地实际和市场情况,引导合作社从单一的粮食生产拓展到水果、蔬菜、茶叶、药材等主产品种的种植加工机械化上来,鼓励农机合作社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变为由农业向林业、养殖业等产业拓展的综合体,真正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服务效益由小收入向大收入转变。在政府引导下,加快土地托管、土地流转,推进合作社形成大规模作业服务。扩大服务业务范围,从农机作业服务、农机维修服务向大田作物种植、水果蔬菜设施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化肥等农资经营、农产品加工拓展;积极推动合作社开展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跨区作业、一条龙服务、代耕代种等多种服务形式,通过合理配置机具,增加作业量,科学组织调度,推动服务方式市场化;与农科院所、农业院校、农机企业建立对口联系制度,建立科技推广与品种示范基地,把先进技术、优质品种应用于基地试验,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打造合作社自己的优质品牌,实现经营效益上的飞跃。

(三)把规范管理作为有效保障,提升发展的执行力。规范化建设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落实规章制度是关键。一是建立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财务、机械管理、配件贮备、油料供应和维修管理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合作社凡是重大决策及较大的资金支出,都必须召开理事会讨论通过;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制定《财会报销制度》,报销条据由经手人、监事人及理事长签名后方能入帐报销;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重点完善产权联结、内部积累、利益分配、风险调节、自我服务等机制,形成以产权为基础,以利益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二是规范内部管理。针对当前一些合作社管理松散、制度不落实的问题,要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运行与监督同行。对合作社实行省市县三级建档管理,聘任一批合作社辅导员,建立挂钩联系点,指导帮扶合作社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严格按章程规定,规范运作,民主管理,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详细、实用的内部管理办法,既保证集体的权力得到尊重,又保证社员的利益不被侵害。三是加强示范引导。从基础设施、运行机制、财务制度、服务规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明确农机示范合作社的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示范点在新技术推广、创建平安农机、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把示范点建成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先行点、农机化发展机制的创新点、农机化生产管理的样板点,引导带动周围合作社的发展。积极推行规范服务发展,大力推广应用农业部《农机社会化服务标准合同》,推动实行“六个统一”服务。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打造自己的服务文化。

(四)把强化扶持作为坚强后盾,提升发展的持续力。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依赖于优化的社会环境,取决于政策的扶持力度。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政府部门要转变发展理念,更新和提高对农机化工作的认识,切实从“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根本问题上看待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发展,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搞好规划设计,制定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和部门的建设任务目标,制订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形成一套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强化政策引导。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化财政专项、基本建设、科研推广项目的实施主体,承担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工作任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把合作社机库棚和维修车间建设列入部省级补贴,对工厂化育秧、跨区服务、信息化设备、维修设备等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给予适当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壮大合作社实力。协调落实对合作社的税费减免政策。包括免征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服务项目所得税。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增加授信额度,实施政策性保险。三是强化服务指导。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合作社为典型,在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业务上指导,并采取参观学习、现场观摩、经验交流、评比表彰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典型经验,营造氛围,引导发展。通过对合作社、理事长等典型的宣扬和奖励,鼓励和吸引有志务农青年人才投身农机化事业的广阔天地。积极培植和发展好的合作社、优秀理事长、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农机手,把党的工作渗透到农机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可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合作社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五篇:武城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武城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机推广。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使农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是必由之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空间,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额度的逐年增加,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为农机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机具保障。同时,农机化发展由作业环节机械化逐步向生产全程机械化转变,农机化领域逐步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全面发展转变,农机化技术逐步由低级向中高级转变,农机具也由功率小、功能少逐步向功率大、功能全转变,使农机推广工作的前景更加广阔。

一、农机推广现状

武城县农机局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把农机推广工作当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使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目前,该县已恢复了各乡(镇、街)农机站,各行政村都配备了农机协管员,现有专业推广人员31人,兼职推广人员186人,健全了农机推广体系。与县农业局联合,成立了以农机推广站长为组长的农机推广工作数据监测小组,确保全程数据对比完整。全县已推广玉米秸秆青储机13台、土豆种植机32台、土豆收获机46台和自走势旱田作物喷杆喷雾机134台,玉米机收率接近90%,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9万亩,2010年武城县农机局被省农机办评为“全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和“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先进单位”。

二、农机推广措施

(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种技术可行、近期效益没有或者效益不突出的工作,进行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政和土地资源。为做好推广工作,武城县农机部门积极向当地主管领导请示反映。武城县农机局积极向分管农业的书记、县长汇报工作,获得了领导的支持。目前,“武城县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已正式更名为“武城县农业机械管理局”,进一步增强了推广服务行政职能。该县的农机推广工作也由分管县长牵头,以县政府的名义进行安排部署,加大了工作力度。

(二)加大工作宣传力度

农机推广工作只能由积极引导,不能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开展,所以加大宣传力度,开拓老百姓的视野,让他们对新农机具、新农机技术接受、认可、掌握,并激发起浓厚的兴

趣,才能使农机推广工作深入人心。武城县农机局在利用武城电视台、武城人民广播电台、《武城时报》和宣传车等进行常规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专业机型座谈会、元旦机手座谈会和机收、机播现场会,组织机手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和济南制博会等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大大开拓农民机手的视野。

(三)注重数据科学对比

农机推广工作科学性很强,其效果不是停留在文件和报告的文字叙述上,而是要用真真正正的数字来反映,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也能更快发现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确保工作逐步完善。

该县由农机推广工作数据监测小组负责对农机推广试验田农作物自播种到收获的全程进行监测,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该县农机局在数据分析结果出炉后,及时召集农机作业户、机械操作者、农机经销商、机械生产厂家等,召开专题的联席会,会上大家实事求是,全方位地对包括土壤条件、操作者技术、农作物管理等进行分析,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和说服性。

(四)形式灵活多样

农机推广工作内容广泛,涵盖土地耕整、种植施肥、田间管理、节水灌溉、机械收获、农产品加工和畜牧养殖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推广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武城县农机局利用补贴杠杆增加推广机具品种和数量,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与农机合作社、奶牛养殖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合作社联合,以合作社为载体进行农机推广。从建好示范田开始,通过示范田带动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推广效果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几个乡镇。

三、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经费严重不足,急需解决资金支持

没有专项的农机推广经费,限制了推广工作的规模和力度,推广人员不能及时学习充电,知识不能及时更新,限制了推广工作的效果。建议有关领导提高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像农机生产企业重视新产品研发、设立科研经费一样,设立财政专项农机推广经费,保证新技术、新产品及时推广应用。

(二)推广体系不健全,应进一步理顺推广体系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商、农机使用者到农机受益户,从农机管理者、各级党委政府、各农机相关部门到农机受益户,各个环节对农机推广工

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影响了推广工作的整体效果。建议应该形成健全的推广体系,互相补充,产、学、研、管、推、销相结合,形成捆绑效应,特别要发挥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服务队)的作用,才能使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关于对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铁岭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铁岭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2007年8月,铁岭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调兵山市吉利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5年来,全市......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湖南省涟源市农机局 李淑惠 湖南省涟源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按照“依法规范、有序引导、分类推进......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梁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济宁市农机局《关于开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为弄清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一、发展现状近几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曹县农机化装备水平。目前全县拥有拖拉机13970台,联合收割机2745......

    桓台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桓台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积极协调、牵线搭桥、周到服务......

    淄博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淄博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按照淄博市委《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调研活动的通知》的有关部署要求,淄博市农机局组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专题调研......

    东明县农机合作社建设调研与分析(全文5篇)

    东明县农机合作社建设调研与分析 当前,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机作业市场的逐渐活跃,促进了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为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步......

    农机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

    办社宗旨及原则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社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机耕、机播、植保、机收植保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机具、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购销,农产品销售、贮藏以及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