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魂凉亭”新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特级教师:姜有荣)
“精魂凉亭”新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
江苏 姜有荣(特级教师)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泥水匠走上前来说,请先知给我们谈房子。先知回答说:
“在你于城墙内建造房子之前,先在墙外的旷野盖一所凉亭,用你们的想像力。因为你黄昏时有家可归,而你那更迷茫、更孤寂的漂泊的精魂,也要有个归属。”
(纪伯伦《先知〃房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中“于城墙内建造房子”的“房子”和“黄昏时有家可归”的“家”都是物质层面的,而“在墙外的旷野盖一所凉亭”的“凉亭”和“那更迷茫、更孤寂的漂泊的精魂”的“精魂”都是精神层面的。“房子”安放的是我们的肉身,而“凉亭”安放的则是我们的精神、灵魂。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纪伯伦《先知·房子》的这段话所揭示的深邃意旨是“不仅要在物质上有个归属,而且要在精神上有个归属”。
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民族,还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来说,物质是基石,而精神是支柱。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可能“穷得只剩下钱”了,如世界文学长廊中的“四大吝啬鬼”;而一个银行里不留一分存款的人也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富翁,如2015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房子越住越小,而精神的凉亭却越筑越大。巴金曾说过:“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指出:生理上的物质需要是人最低层次的需要,精神上的自我实现才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为此,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人生需要“面包”,这是生命的物质需求;但如果一味贪婪地追求“面包”而鄙夷“水仙花”,人的精神就会空虚,乃至死亡。
本文立意的角度可有:①在追求物质依托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的皈依。②不要做物质的“房奴”,而要做精神的守望者。③放慢物质追求的脚步,等一等灵魂。④构筑精神家园,让灵魂回家。⑤“房子”还不是家,能放“心”的地方才是家;心安,随处皆为家园。⑥抵御诱惑,勿失本心。
【佳作展评】 [记叙文]
跟着炊烟回家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21)班 杨立
家住三楼的杨姥姥近来闷闷不乐,隔壁崔大婶对楼下的陈妈叨咕了一句,陈妈在围裙上擦了擦刚洗完碗的湿漉的手添了一句:“进城来住,享不惯福,怕是憋屈得很呢!”此时,杨姥姥正坐在沙 1 发上看着电视机里播放的“走进乡土”节目,看到电视的镜头里出现了熟悉的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还有那一根根竖立在矮房子上的黑烟囱,她满是“沟壑”的脸终于微微舒展,细长而浑浊的眼中流露出一丝星光。杨姥姥转头望向厨房,禁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杨姥姥的小外孙子小宝手里攥着一包薯条蹦蹦跳跳地回来了,杨姥姥立即手忙脚乱地插上电饭锅的插头,摁下电磁炉的开关,将炒好的肉丝盛出来。一丝焦糊味飘进了小宝的鼻中,小宝忙扔下薯条冲入厨房,拨下电饭锅插头。“姥姥,怎么饭又糊了?”小宝撅着嘴,满脸不快。杨姥姥撇了撇嘴,嘟哝着:“这些个电器忒不好用了,瞧这电磁炉,上面的键就有十七八个,谁搞得清哪跟哪啊!还是俺老家的灶台、大铁锅方便。”杨姥姥戴着儿子给她定制的假牙,夹了一小块肉丝,怎么嚼也嚼不出个味来,看着桌上的肉丝,杨姥姥的思绪又飘回到她自己的儿时,姐妹多,自己又是老大,早早就得给弟弟妹妹们做饭,择野菜,淘新米,生火烧柴,哪一样不是她在灶台边忙前忙后干的?炊烟袅袅升起,随风摇曳飘荡,没有肉,那些菜也香喷喷的。杨姥姥忽地就哽住了喉,吃不下饭了。
翌日,杨姥姥的女婿一大早就被催着将老人家送回了老家。小宝站在老家宽阔敞亮的大堂前愣住了,走进堂屋,条台上的老钟滴滴答答地左右摆着,阳光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小宝忍不住赞了一句:“比城里住的冰冷的水泥套间强多了。”杨姥姥撇撇嘴,笑了。下地刨了几个家里种的土豆,杨姥姥用筷子利落地刮起了土豆皮,看得小宝直愣眼。“咝——”一勺小榨豆油下锅,整个厨房顿时弥漫着一股油香味,杨姥姥拿着火叉将柴禾送入灶膛,红红的火光映亮了她的脸,小宝看见姥姥脸上漾着遮也遮不住的笑意,炊烟终于又伴着微风飘起来了……
尝着姥姥炒的土豆丝,小宝忍不住又夹了一筷,心里不住地想这土豆丝比薯条好吃多了!杨姥姥看着这烟熏多年已经发黑的灶台,瞅着屋外人家升起的炊烟,嚼着嘴里的土豆,记忆慢慢地复苏了,不觉间嘴角上扬:“终于又跟着炊烟回家了……”
[评析] 本文的最大特色是生活气息浓郁。杨姥姥进城可谓冰火两重天,缘何?家用电器取代了灶台。从表面上来看,这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同使然;而从实质上来看,是因为杨姥姥一生都围着灶台转,灶台已成为她生命的舞台、精神的寄托,离开了灶台,就等于掏空了她的心。在行文上,作者更是匠心独运,从冰冷的水泥套间到宽敞温暖的老屋,从焦糊味到油香味,从薯条到土豆丝,前后照应,可谓细针密线,丝丝入扣。(姜有荣)
[散文]
在书中栖息灵魂
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⑻班 陈学轩
有空闲的午后,会砌一壶茶,在碎碎的阳光下品咂那一本本书的滋味。
《绿茶经》的茶中生道,《文化苦旅》的人文探寻,《黄玫瑰》的花语花禅……在茶雾氤氲中,这些书常常使我的灵魂得到滋养和升腾。
喜欢林清玄书中的一个故事,一位孟姓女子平日很娴静,很善良,很受村民爱戴,但她却有着一个独特的爱好,会煮一种带有酸甜等七种味道的汤来滋养自己的灵魂,她认为人这一生都要尝遍酸甜苦辣,灵魂中自然会有这些味道,所以一定要用带有这些味道的汤来滋养灵魂,使之更深刻。读完后我常常想,灵魂真是这样来滋养的吗?心生疑惑,便和朋友一起来做这种汤,喝了第一口便 觉难以下咽,只觉得那位孟姓女子太高深莫测了!
我实在坚持不下去这种滋养灵魂的方法,只得苦苦另觅栖息灵魂之所。
冷观现实社会,铅华浮饰,物欲横飞,生活的快节奏使得本就被人怠慢的灵魂更不受待见。诚然,早晨带一眼惺忪,晚上携一身疲惫,身心已然倦怠,更何况灵魂呢?
到底于何处栖息灵魂呢?依我之见,如徐霞客踏遍名山大川是一等方法,余秋雨携文化一路旅居是一等方法,林清玄躲到深山中参悟佛法也是一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来说都太过奢侈,那我们何不在学习、工作之余,邀三两个知心人,携一两卷快意书,到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去栖息我们的灵魂呢?
以惠风之和畅抚灵魂之心结,以碧波之轻柔荡灵魂之涟漪。听着啾啾鸟鸣,躺在碎了一地的阳光上,面朝蔚蓝的天空,捧书赏阅,不也快意自得吗?若再有闲情逸致,便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慢慢行,细细品,缓缓归,心中那久积的怨气、戾气便可一吐为快,身心俱爽,灵魂自然也得到升华。
和嵇康合抚《广林散》,和羲之共书《兰亭序》,和孙仲谋共麾千军,与毛润之万里横渡,驾上刘备的的卢马,踏进黄巢的黄金城……洗尽铅华,心如止水,涵泳其中,百味俱生,乐其不疲,岂不快哉!
苏轼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来兮,我们何不在书中栖息自己疲惫的灵魂,纵一心之所如,息万物之追逐。
[评析] 本文随兴驱遣,酣畅淋漓,其最大机智凝结于一个“转”字——由以七味汤滋养灵魂“转”向于书中栖息灵魂。前者苦不堪言,后者其乐无穷,从而昭示出“以物质之享受填补精神之空虚,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有以书为心灵鸡汤,方能真正丰赡精神”的深邃主旨。这不仅使行文抑扬相生,而且使意旨层次感立见。(姜有荣)
[议论文]
灵魂何栖?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23)班 王爽
“人最宝贵的是灵魂,再没有什么能与灵魂相提并论。”雪菜如是说。然而如今的我们,肉身可以藏在万间华厦下避开急风骤雨,可在物欲横流时代凄凄惘惘的灵魂又栖息何处呢?
弃灵魂于不顾,惑矣!
郭敬明从阳春白雪的作家摇身一变成为灯红酒绿的商人,他臵了多处房屋只为铺排那绮丽靡华的家具,他灵魂的三角梅还未完全绽放便流落于万里盐碱滩,辗转呼号。抄袭,吸金,他的文学可以批量生产,可以廉价抛售。臵身于寸土寸金地段的他会不会偶感凄惶,会不会发觉自己的灵魂已远远追不上那追名逐利的脚步了? 当灵魂颠沛流离,一个活着的人就成了行尸走肉,那沉醉于声色犬马的只是一副苟延残喘的躯壳而已。
安灵魂于净土,久矣!
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便是他心灵的净土,现实愈是阴暗晦涩,那大观园便愈明澈欢快。贫穷困 顿又怎样?当心灵被纯净的情感与脱俗的思想浇灌得肥沃富饶,即便绳床瓦灶,也能笑吟“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血肉之躯不过是如辙历史上一迹微若虚无的尘埃,当汩汩的时光卷挟走千百年的人情喜怒,留下的便只有那守护完好的灵魂。莫让那脆弱而又坚韧、易于消逝却又能永垂后世的灵魂行吟湖畔、无家可归吧!心灵的纯度决定着人性的亮度,若是一具行尸走肉,那这仅剩的皮囊又有什么意义?
守灵魂于恒久,难矣!
也许高楼林立的时代内心也更拥挤,躁动不安的名利欲念已将灵魂的意义挤得无立锥之地。曾经凭借精神力量屹立于世的打假斗士方舟子,竟成了转基因食品可笑的代言人。在利益至上的时代,逆流斩浪也许会令人身心疲惫,然而方舟子的刚强灵魂原本被寄寓了太多人的希冀和钦慕,它本应有一个更好的归宿,却也被它的主人丢弃于冰冷街头。触碰社会良知的底线,便丧失了自己的灵魂。为一时欢愉而丢失世间无价至宝,岂不令人扼腕叹息? 让我们见贤思齐,以修身洁行在心中修篱种菊,臵一座风雨长亭来让灵魂定居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利益诱惑、潮流裹挟的情况下,长期坚守,不为利益蛊惑,不为众声所迷。
灵魂有了归属,岁月方能静好。
[评析] 本文的功力显现于论证,其给力之处有三:一是论证有层次。先列灵魂被弃现状,后开拯救灵魂药方,再亮坚守灵魂实招。分而论之,层次分明。二是层次有推进。列现状是提出问题,开药方是研究方案,亮实招是付诸行动。逐层深入,纵向推进。三是推进有逻辑。现状可“见到”,药方也“知道”,可为何行动上还难以“做到”呢?从事理逻辑上来讲,乃“知易行难”。坚守灵魂,既要抵御外在物质的诱惑,更要扼制内在心魔的躁动。理清说透逻辑,让人顿开茅塞。(姜有荣)
通联: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姜有荣 邮编:224400 电话:*** E-mail:fz-jyr@163.com
第二篇:“影响力”命题作文写作示例(特级教师:姜有荣)
“影响力”命题作文写作示例
江苏 姜有荣(特级教师)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了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的一个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个大婶先把他的一只鞋的鞋带解开,擦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最终,他把企业办在了B城,B城因而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获得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请以“影响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财富》杂志将影响力定义为影响别人行动的能力。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影响力,因为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周围的人,并且给予对方一种神奇的力量。影响力还是一种让人乐于接受的控制力,它与权力不同,影响力不是强制性的,它发挥作用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来改变他人的行为、信念和态度。影响力也是一种出色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在群体中价值的集中表现。如果你是一个推销员,想卖出更多的产品,你要能够影响你的顾客;如果你是一个经理,你的成功取决于你对下属的影响力;如果你是教练,你只有依靠影响力才能建立一支常胜的队伍„„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你都是在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来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沟通与交流,有的时候就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一种对抗,不是你影响别人,就是别人来影响你,没有影响力的人只会生活在他人的阴影下。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需要从影响力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展开叙写或思辨,因为能不能产生影响力,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既取决于发出者,也取决于接受者。从事理逻辑上来说,影响力起源于发出者,体现于接受者。你把发出者写透了,才能让人觉得影响力生成得有根有蔓;你把接受者写透了,才能让人觉得影响力显现得可触可及。只有展开双向开掘,记叙文才能写得在“情”在“理”,议论文才能写得既“深”又“透”。
【佳作展评】 [记叙文]
影响力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邓兰婷
大街上,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都在为置办年货而忙碌着……
“咳、咳、咳……”走在街上的我被几声急促的咳喘声吸引住,这是谁?这声音似乎来自很远的地方,又似乎离我很近,这到底是谁? 循着咳声,我找到了他,一位蜷缩在黑暗角落里的乞丐,他,蓬乱的头发沾满了灰尘,昏暗的眼珠里没有一丝生气,满脸的皱纹,干裂的嘴唇,身上只穿了件薄薄的衬衣,打满了补丁,脏得已看不见布眼的裤子上还有几个磨破的洞,一双布满裂痕的手早已冻得通红……他的憔悴落魄与这片灯红酒绿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大街上,人来人往,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打扮时髦的姑娘们挎着刚买的包包,蹬着锃亮的高跟鞋“咯蹬、咯蹬”走过去了,她们没有看到他;上街办年货的一家人,媳妇搀着婆婆,小孩子在前面开路,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走过去了,他们没有看到他;“哎,让一下,让一下!”小伙子费劲地蹬着三轮,边蹬边吆喝地走过去了,他也没有看到他……哎,既然大家都没有看到他,我为什么还要待在这里纠结,我也装着没有看到得了。
在本能地扔下一枚硬币后,我也径自走了,继续欣赏着这一片繁华。
“爸爸,你看,这位叔叔多可怜啊!”一串童声打破了这片繁华,我停住脚,只为寻那一串童声。一个小女孩牵着她爸爸的手站在乞丐面前盯着他看,乞丐抬了抬耷拉着的眼皮也看着小女孩,他黯淡的目光中竟然闪出一丝光芒,突然,小女孩挣开她爸爸的手向人群中跑去,任凭她爸爸在后面叫她。她这是要去哪?她想干什么?我带着一连串的疑惑愣在那儿。几分钟后,小女孩回来了,手里拿着一袋面包和一杯热奶茶。她快步走到乞丐面前,将面包和奶茶递给他。“叔叔,快吃吧,天冷!”小脸跑得通红的她气喘吁吁地说着。“谢……谢……谢谢……”乞丐颤抖着双手接过奶茶,一滴眼泪落在小女孩的手上。
远处的我惊呆了,我的眼眶湿润了,面对小女孩的举动,我是那么意外,那么局促,又是那么感动不已。
这个世界,许多人都行色匆匆,对周围的一切漠然置之,可是,在这个寒冷的夜晚,这个小女孩天性的善良驱散了乞丐的寒冷,也融化了我冷漠的心。
街上仍是一片繁华,而我的心却不再荒芜……
[评析] 本文的最大机智在于情节的突转——我的一颗冷漠之心终于融化了。它“合旨”,众生的视而不见使我变得冷漠,而小女孩的善良天性融化了这冷漠,同绕一旨,但正反相扣,极大地丰富了主旨的内涵。因此,情节之“转”是有必要的。它“合情”,小女孩涉世未深,因而最能以天性来待人接物,所以她能对乞丐做出与世俗截然不同的举动。因此,情节之“转”是有外力的。它“合理”,“我”在径自走开之前,还不忘“扔下一枚硬币”,表明“我”身上尚存可以激活的“善”之因子。因此,情节之“转”是有内质的。记叙文写作,情节突转易,但令人信服难,而本文在情节设计上合旨、合情、合理,故而能让人“信”;有必要、有外力、有内质,故而能让人“服”。(姜有荣)
[议论文]
影响力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管心安
莫言火了,跟着他一起火的,还有他的老家:五间土坯房一夜出名,就连小院中原本葱郁的胡萝卜名气也渐渐大了,经常成为媒体镜头下的“嘉宾”。只可惜,不到几天工夫,愣是被游客拔光了,真让人啼笑皆非!你说这胡萝卜除了吃还能做什么?它又不像名人的签名之类可以收藏,至多制成“胡萝卜干”吧?可来访之人硬是把它们拔了个精光,难道是一时的口渴作怪?
但仔细一琢磨,你便会悟出点道道,这其实都是“名人效应”在作祟。中国人素来有“沾仙气”的说法,因此游客这种匪夷所思的做法便不难理解了:对成功“渴望度”太高,便希望能沾莫言点“仙气”,复制他的成功,而胡萝卜正是向莫言讨的“彩头”。
名人效应之好坏,本非吾辈所能论之。然古语有云:物及必反。便以近日流行于网络的《焚书指南》为例,马伯庸自问自答:假如遭遇一场千年不遇的极寒,你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烧书取暖,你会先烧什么书?成功学、励志书、生活保健书、明星自传等当为首选。究其本质便不难发现:
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里,人们对成功趋之若鹜,为了所谓的成功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那些教授们的成功秘笈焉能不热?
在这个理想信念滑坡的社会里,人们面对着迷惘的生活,渴望激情被点燃,被煽动,励志书焉能不热?
在这个看病难,看病贵,稍有不慎便可能全家返贫的社会里,教人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便能养生治病的书焉能不热?
在这个明星广告铺天盖地,明星绯闻不绝于耳的社会里,明星自传焉能不热?
过去,人们以集体利益为重,在追求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可如今呢?对那些追名逐利者来说,已只剩下个人的价值,甚至是个人的价格。他们认为发财便是成功,升官便是成功,至于财是怎么发的,官是怎样升的,又有几人在意?即便是黑心地赚钱,腐败地升官,也能引起周围人的一阵歆羡……其丑恶嘴脸可见一斑!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愿效法鲁迅先生,站在时代的前列,摇旗呐喊,在思想上予世风以一记重击,以振聋发聩,只盼芸芸众生能以冷静的头脑、审视的眼光看待“名人效应”。既不趋之若鹜,也不妄自菲薄,走自己该走、能走之路,这才是吾辈应孜孜以求之道。
[评析] 本文的亮点有三:其
一、引论部分,由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社会热点导入,引出“影响力”的话题;本论部分,以马伯庸《焚书指南》这一网络热点树起靶子,展开剥笋抽丝的剖析。例子能援用地球人都聚焦的热点,可谓“新颖”。其
二、对四类应烧之书,先分别揭示其“热”之成因,再合而揭示“热”之实质。论证能以冷眼看穿热料,可谓“深刻”。其
三、收篇踩在鲁迅的肩膀上为芸芸众生拨开云雾,指明道路,激荡着一腔“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和力转世风的学子豪气。行文在破“不可为”基础上还能立“应为”,可谓“大气”。(姜有荣)
通联: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姜有荣 邮编:224400 电话:*** E-mail:fz-jyr@163.com 3
第三篇:怎样使议论文的例子“生猛”起来(特级教师:姜有荣)
怎样使议论文的例子“生猛”起来
江苏省阜宁中学 姜有荣(特级教师)
有位美食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只要有生猛海鲜,再蹩脚的厨师也不难做出山珍海味,再挑剔的食客也会竖起大拇指。”那么,我们广大高中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又如何用自己的慧眼遴选出一个“生猛”的例子呢?笔者以为你如果坚持如下三个标准,你遴选的例子就会“生猛”起来。
一、有新鲜感。
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三不讲”,即“别人讲过的我不讲,书上有的我不讲,我讲过的不再讲”。正源于此,他以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后世学者的精神典范。高中生要达到这种境界实非易事,但使自己遴选出的例子有那么一点“新鲜感”还是可望亦可及的。那么,我们遴选例子时如何来“保鲜”呢?
1、有一点时代的气息。为什么要“新”呢?因为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所举的例子也应该与时俱进。时代的“涛声”已不再“依旧”,我们为什么还要用那张“旧船票”来登今天的“客船”呢?如果谈在逆境中奋起的话,我们举表演千手观音的邰丽华的例子就比举坐在轮椅上的张海迪的例子“新鲜”;如果谈价值取向的话,我们举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例子就比举雷锋的例子“新鲜”。我们应该像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月亮走,我也走”。
2、有一截自己的甘蔗。为什么要“鲜”呢?因为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摆事实”是为了“讲道理”,而且通常情况下,我们高中生是一个班、一个年级甚至是一个省的学生在讲同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嚼别人嚼过的甘蔗,总让人大倒胃口。为此,我们应该有一截属于自己“专利”的新鲜甘蔗,这样才能避开“一窝蜂”,避免“撞车”,吊起读者的胃口。在文题“我选择向你致敬”的写作中,一位同学就举了瑞典首都著名的“街头一景”的例子:
一位目光呆滞的老人每天凌晨都会准时来到街头,认真地做‚立正,稍息‛的动作,态度认真,表情肃穆,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原来这位老人曾是皇家骑兵队的一员,在一次演习中,马儿受惊,为了保护在场的其他人,他死死地拽住缰绳,被马拖了三百多米……醒来后,他忘记了一切,唯一没有忘记的是他的职责——为国王守街。
这个例子为什么“鲜”呢?因为它有如下两层含义:其一,老人精神罕见。试想,一个人能为自己的职责而死,其精神已经十分罕见了;然而倘若他的意识已经死去,而他的精神却因放不下他的职责而不愿死去,其精神又是何其罕见啊!我们不向有这种精神的人致敬,又选择向什么样的人致敬呢?其二,同学使用罕见。这个例子不要说同学见所未见,就连老师都闻所未闻,它就是属于自己“专利”的那截甘蔗,让人读之,感觉特“爽”。
二、有征服力。
一般的写作指导书上对这一点的表述通常是“有说服力”,但我认为光光“说服”还不行,现在的读者心肠都有点硬,脾气都有点犟,不是那么太容易“说服”的。我们必须有“猛料”,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征服”他,让他打心眼里信服、折服。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遴选出的例子“猛”
起来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做到如下两点:
1、典型一点。我们在遴选例子时,必须打“阵地战”,摆出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正面进攻”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你不能去玩“游击战”,与论点“躲躲闪闪”;也不能去玩“剑走偏锋”,与论点“若即若离”。这样,只会把你自己的头都“绕”昏了,不要说把读者“征服”了,就连自己要说什么都会搞得稀里糊涂的。试想,“以己昏昏”,又怎能“使人昭昭”呢?在话题“习惯与人生”的写作中,一位同学就举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的例子:
被从后面攻击而转身反抗,这是狼的一种习惯,食狼鹰也正是利用了狼的这一习惯用利爪刺进狼的双眼,从而轻易捕杀了无数的狼。对它们来说,用一只利爪抓住狼的脖子逼狼反身是最自然的捕杀方式。于是,这也成了它们猎杀狼的一个习惯。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就有这样一匹狼,它被食狼鹰抓住脖子时,吸取前车之鉴,强忍着钻心的疼痛,竭力不依照自己的习惯转身反抗,而是向不远处的灌木丛狂奔。而食狼鹰还在沿用自己已习惯了的猎狼方法——抓住狼脖,随着狼飞,等狼转身。食狼鹰是一种体型庞大的飞禽,待它发觉猎物的险恶用心时,已来不及减慢速度了,刹那间,灌木丛中一片血肉模糊。不久,这匹狼便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
这位同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广阔战场上摆开了阵地战:草原狼,敢于冲破习惯,忍痛求变,最终锁定胜局,这是狼的“正面进攻”;食狼鹰,囿于习惯,不知变通,最终死于非命,这是鹰的“正面受伤”。一例之中暗含正反两面,“变者存,习者亡”之理同寓一例,选例何其典型,真乃精兮妙兮!
2、大气一点。我们所遴选的例子应该有一点大家气派,不要总是小家子气。拍摄大片,导演往往是要请大牌明星的。同样,要征服读者,也要拿出重量级的例子。要知道,你金榜题名凭的是脚踏实地,钱学森“两弹一星”升空凭的也是脚踏实地,但这两个例子的征服力根本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你们的老师在讲创新精神,钱学森也在讲创新精神,但这两个例子的权威性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这不是明星的代言,而是大家的权威。在话题“短”的写作中,一位同学就举了《论语》中孔子的例子:
《论语》中有一个十二字的故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个例子为什么大气?不仅是因为孔子的名人效应,而且更因为孔子的大家情怀。试想,马厩被烧了,一般人一定会问马怎么样了,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财产,而孔子却以人为本,只问人,不问马。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了解了一个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孔子。据此,你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一个观点: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长短,而在于隐藏在形式背后的蕴涵到底有多广、多深、多厚。言有蕴涵,虽万言不嫌其长;言无蕴涵,虽两语尚嫌其多。
三、有开掘点。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把这句俗语用到议论文写作中,“麻雀”就是例子,“五脏”就是例子的开掘点。如果我们所举的例子没有开掘点,就无法去支撑中心论点;如果我们所举的例子开掘点太单一,就无法去支撑分论点。只有五脏健全的麻雀,才能有力地支撑论点;而残疾的麻雀,支撑论点也是乏力的。就像央视的“小崔说事”栏目一样,我们在遴选例子时,首先要搞清楚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要拿这个例子“说(论证)”哪些“事(观点)”,然后再以此为指标去透视例子,最终遴选出最合适的例子。在话题“成功靠自己”的写作中,举下面这只甲壳虫的例子就有丰
富的开掘点:
清晨,天刚蒙蒙亮,甲壳虫们就已经‚起床‛。它们从沙丘的底部爬向顶端,在那里列队。它们立起身子,把背面光滑的甲壳对着晨风吹来的方向。它们长时间地站立着一动也不动,等待着微微湿润的晨风在它们的背上悄悄凝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大,相互融合,终于汇成一颗水滴。水滴从甲壳虫的背上流下来,流过它们的脖子、脑袋、鼻子。最后,流到它们的嘴边。这就是它们一天维系生命所需要的水分。
话题是“成功靠自己”,那么究竟“靠”自己什么呢?这就需要所遴选的例子有可供开掘的点。也许你要说:“当然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啊!”行,没有问题,我的例子中有啊。“清晨,天刚蒙蒙亮,甲壳虫们就已经‘起床’”,你能说甲壳虫不“勤劳”吗?也许你又要说:“光靠勤劳还不行,还要靠持之以恒的坚韧品质。”行,没有问题,我的例子中有啊。“它们长时间地站立着一动也不动”,而且这个“长时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能说甲壳虫不“坚韧”吗?也许你还要说:“光靠死做、傻做怎么行啊,还要靠智慧、思想。”行,没有问题,我的例子中有啊。干旱的沙漠里最缺乏的就是水,人类要想穿越沙漠,还要动用驼队运水。而甲壳虫是沙漠中的弱势群体,不要说动用驼队了,就连一只蚂蚁它也动用不了,唯一可以动用的只有自己的脑袋。怎么办呢?它们用背面光滑的甲壳对着晨风吹来的方向,从晨风的水汽中,它们终于采集到了生命的甘露。你能说甲壳虫没有“智慧”和“思想”吗?上面这只甲壳虫的例子能支撑中心论点吗?当然能,这只甲壳虫的确做到了“所有的困难都自己扛”——生命的奇迹靠自己创。能支撑分论点吗?当然也能,它至少可以支撑“成功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成功靠自己坚韧的品质”“成功靠自己智慧的头脑”这三个分论点。
屠洪刚在《霸王别姬》中唱道:“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在议论文的写作中,“那一种”例子的遴选标准应该是有新鲜感的,有征服力的,有开掘点的。诚如此,你又何愁读者不产生“我心中你最重”的超级震撼呢?
第四篇:2012新作文(华丽的转身)导写
2012新作文:命题作文“华丽的转身”导写及例文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散文作家梁衡经长久的知识储备和思想升华,才有了从山水散文向人物散文的“华丽转身”;走南闯北的温州企业家们悄悄完成了从关注经济财富到扛起社会责任的“华丽转身”。
华丽的转身,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更是一种境界。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
请以“华丽的转身”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审题
“转身”,本义是“转过身”,它的引申义基本可理解为“转折”,材料中“散文作家梁衡经长久的知识储备和思想升华,才有了从山水散文向人物散文的华丽转身;走南闯北的温州企业家们悄悄完成了从关注经济财富到扛起社会责任的华丽转身”的“转身”都是此义。材料“华丽的转身,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更是一种境界。”中的“转身”都可理解为引申义。“华丽”则指的是这种变化是朝着积极的、好的、公众认可或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根据材料可理解为华丽的转身是一种重新的、正确的、美丽的选择。
因此,写玉树赈灾中,有人转身救人,在生与死的刹那,就在那一瞬间的华丽转身,这样写,是符合题意的。有人写陶渊明从官场到田园,这是华丽的转身,可以。有同学写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就是一种美丽的转身,这也符合题意。有人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这是国家命运的转折,是政治经济的华丽转身,这符合题意。
三、例文:
华丽的转身
在两万英尺的高空上,那些让你恐惧的电闪雷鸣,那些让你感觉濒临死亡的风雨云层,你们惧怕吗?但是,永远要记住,在某个高度上,就没有风雨云层。如果你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因为你的心灵飞得还不够高。大多数人面对困难选择去抗拒,试图消灭云层,而正确的做法是来一个华丽的转身,去寻找使你上升到更高的天空中的途径,因为那里的天空永远是碧蓝的。
知道象征着尊贵身份的派克笔吗?曾经的派克笔是专为学生而“诞生”的,可是风靡了一段时间后,派克笔就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美国的一对兄弟发明了圆珠笔而且很快地占据了整个市场。所有派克笔的订单几乎一律被退回,就在派克公司即将被打垮的时候,公司的经理宣布大大减小生产量并将价格提升到原来的几十倍,很快又推出了珍藏版及限量版的钢笔。不到几年派克笔成为了英国皇室专用钢笔,一跃成了钢笔中的王者,创造了珍贵的品牌。实施这一举措的派克公司的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既然在地上跑不过,那就飞到天上去。是啊,就算面临绝境,也不要放弃,一个华丽的转身,飞到更高的天上去。转身就是一种智慧!
还记得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灾小英雄吗?在教学楼即将倒塌之时敏捷地逃出却又义无反顾地转身冲回教室救出了三名同学的少年,你们还记得吗?在这短短的几十秒,在这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毅然转身,“高大”的身躯凸显“同学情”的关怀,从容而又焦急的脚步彰显共青团员的勇敢。在灰尘弥漫的汶川,在哭声遍野的汶川,在一片废墟中的汶川,这一少年的转身是最华丽的、绚烂的彩虹!转身就是一种勇气!
回想起了鲁迅吗?弃医从文转身回国投入到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来的革命文人,他华丽的转身饱含愤怒的呐喊,救国救民的抱负!回想起了钱学森吗?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条件而转身回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而做出巨大贡献的爱国学者,他的转身饱含了对祖国深深的思念、殷切的希望,一股为国出力的热情。转身就是一种深情!
一次转身无需太多语言,转身前的那些旧日时光也无需重温,转身后的世界将是一片人间天堂!
点评:(此文得分48分)
有较强的点题意识,材料选择切题,对人生有启示,但结尾未扣住所用的三个事例作结,拓展深化主题不够。
华丽的转身
烟花绽放瞬间的璀璨;鲜花点缀春光的灿烂,华丽的转身宣告自身的流光溢彩,历史上名人的转身,不仅是华丽,更是一种永恒。
在那寒沙衰风间,一位佝偻的老人手持使节和一群枯瘦的羊昂首前行,他们是一体的,就像老人和他的祖国,是一个共同体。当单于用富贵收买他时,他毅然转身离去,让那些富贵在身后渐行渐远,他却带着这群枯瘦的羊且歌且行。那种决绝就是他对祖国的义无反顾,那个转身就是他用忠诚铸造的堡垒。那是一种深情的转身,他用自己华丽的转身,向后人传达着这样一种讯息——对祖国爱得深沉。
如果说在黄沙衰草里的转身是豪哉,那么在官场中的转身就是壮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闲适的生活,除了陶潜,谁还能有如此享受?别看他躬耕农亩,一介农夫,先前,他也是那黑暗官场中的一分子呢。官场腐败、混浊的气息让他窒息,他毅然脱去县令的官服,换上农人的布衣。要知道,这一转身他终生只能与粗茶淡饭为伴,与泥滩野地为伍。他用一个华丽的转身,隔绝了官场,也隔绝了繁华。抛却富贵的转身是一种勇气,远离官场的转身是一种睿智。
有转身走得不带走一丝云彩的人,当然也有转身留得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苏轼就是那纯洁的莲花,身陷宋朝官场这泥泞之中,他懂得用西湖水洗净铅华,他懂得用荔枝的甜美滋润心灵。他豁达天真,不会贿赂,不会巴结,不会防御小人的唇枪舌剑。被贬出京都,他用一种智慧的转身,为百姓谋利,杭州的苏堤就是他华丽转身的永久见证;被贬海南,在天涯海角他潇洒赋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用华丽的豪放转身堵住悠悠众口,在蛮荒之地播撒文明礼仪,造福海南百姓。
苏武、陶潜、苏轼„„历史上留下华丽转身倩影的名人何止这三人?人生无论向左转、向右转,还是向什么方向转,都得带上自己的头脑,带上自己的诚心,保持自己的节操,坚守自己的信念,守住不染的心灵,这样的转身才称得上华丽。
点评:(此文得分50分)
文句优美,扣题选材,结尾扣住三个事例作结,构思比较严密。但缺乏新颖材料,未能凸现“华丽的转身”的现实意义。
华丽的转身
汪国真说过,既然目标是地平线,那么留给世界的只能是一个背影;舒婷说,自己没有更好的诗歌献给读者时,宁愿停止歌唱;张爱玲说,因为太爱,所以离开。
生命中的华丽转身,如同一个女子,用饱含深情的眼神蓦然回首,华丽的裙摆随风飘动,仿佛在诉说着不舍,却又毅然离去。
看惯了这世间的悲欢离合,便更加感动于这转身的豁达,人生的刺,便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东西,偏偏是你留不住的东西,如果非要等到江郎才尽,让众人叹息,那岂不显得尴尬困窘?这华丽的转身,使生命的一次小结,当我们已不适合于现状,何不转身离开,走入人生中的另一扇门?一个转身为自己更为他人。
生活中那些明星总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无数人闯进那个圈子,无数人却黯然神伤,有的人没有精湛的演技、深厚的唱工,却总想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甚至甘心于制造事端哗众取宠,时间久了,人们便气了,毫无新意,最终被汹涌的人流挤出,黯然离去,人们也丝毫没有关注,这是怎样的悲伤与凄凉,只因为,不懂得转身。如果自己不适合,为什么不转身呢?留给人们最美的背影,用最华丽的转身来告别它,而不是为人所指责,让人厌倦,这样,更多、更好的新人也可以拥有一次机会,这便是你的风度。
清醒的去给自己定位,当自己不再拥有从前敏捷的思维,超人的能力,何不一个转身,给自己的事业的征途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一个华丽的转身,结束自己的仕途征程,让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一身正气,让他的廉洁自律深留于百姓的心中,一个转身之后,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达了他自己的精神家园。
给自己一个华丽的转身,优雅的为自己关上一扇门,再开启一扇窗,无所谓失去,因为已经得到;无所谓不舍,因为仍有前方;无所谓失落,因为我们留下了辉煌。
一个华丽的转身,为自己,更为他人。因为太爱,所以离开,舒婷如此:因为太爱文学,太爱自己的读者,所以转身离去。她的背影并不落寞,那淡定与从容,那倔强与那曾经的辉煌正于此刻,又让无数人心生敬意。
给自己一个华丽的转身,为自己开启另一扇窗。
第五篇:2011新作文:话题作文“拒绝”导写及优秀作文
试卷1
一、小作文-------树叶凋零了,变成孕育生命的养料。蜡烛熄灭了,变成了照亮别人的工具;蚕丝吐尽了,织成温暖舒适的衣服。月亮升起了,变成照亮小路的灯塔;
二、大作文
学会拒绝
每个人都应有接纳与宽容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
我拒绝麻木。虽然生活的磨砺让太多的热情化做烟云,但不能让感情磨出老茧。如果没有云让眼神放飞追逐,那么生还有什么乐趣?
我拒绝永远明媚的日子。因为那是虚幻的梦境,痛苦可以让我成长,让我坚强。生活中的阴雨与风雪使我能清醒地在春梦中看清脚下的路。
我拒绝折下那朵盛开的小花,那是在毁灭美的生命。一枝脆弱的纤细花茎,经过多少挣扎与痛苦才盛开出美丽,怎忍心为个人的私欲而去毁灭别人的幸福。我只求远远地望着,默默祈祷那自然的奇迹开遍人生的每个角落。
我拒绝用青春去赌明天。那弥足珍贵的季节,怎能经得起一掷千斤,千斤可以收回,但无论是一小时,一分钟„„失去了便无处可寻了。青春属于自己,把握它,运用它,珍惜它,才能收获金秋的硕果。
我拒绝成为那窗台上惧怕风雨的温柔花,它们只能隔着玻璃窗,感叹多变的天气。有朝一日,有风从虚掩的窗户掠过,那娇弱的花朵便瓣瓣凋零,落一地遗憾和伤心。我欣赏那些与男人并肩的女性,靠自己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卷起袖子能杀鸡宰羊,却也有万缕柔肠能营造一片温馨。
我拒绝生活中的痛苦,虽然我无力去阻挡要降临的事。曾听过一个故事:有人去找禅师求得解脱痛苦的办法,禅师让他自己去悟。第一天,禅师问他悟到什麽,他不知,便举起戒尺打他一下。第二天,禅师又问,他仍不知,禅师举起戒尺又打他一下。第三天他仍然没有收获,当禅师举手要打时,他却挡住了。于是禅师笑到:“你终于悟出了这道理--拒绝痛苦。”
我拒绝为满足虚荣,得到金钱与地位而不惜以青春,美丽甚至感情为祭品。人生中充满诱惑,也同样遍布着歧途与陷阱,女人的美丽是自然的恩赐,是真、善、美的花身,宛如一块无暇的美玉,决不能被世俗污染,女人要靠自己的能力与才智取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我拒绝倾听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故事。虽然他们爱得壮烈,但终究是悲剧的结局。我只求现实中的爱有一点浪漫,有几缕微风,有短暂的雷雨也无妨,始终是平淡而幸福的喜剧。
我拒绝向岁月祈求,流着泪埋怨时光的无情。虽然,青春已无声地在日历中一页页翻飞不见了,生活已把经历写在我的眼角,染白长长的青丝,但我相信女人的青春在于她的心境。美丽易逝,魅力永存。
我拒绝目的明确的爱情。爱是无法用语言说明的,一段让人展转难眠,牵肠挂肚,见面时又相对无言的情感遭遇,经过多少欢笑与泪水,缠绵与零落,只为表达一个难以启齿的字——爱。我喜欢平静地望着爱人眼中的自己,微笑着面对幸福,不言不语,携手同行。我拒绝被爱炙伤,拒绝让激情疯狂燃烧后,苍白的灰烬被失望的冬季耗尽青春的余温。
拒绝肤浅,接纳深沉。拒绝憎恶,接纳宽容,关怀和容忍。拒绝虚伪,接纳真诚。拒绝假,恶,丑,接纳真,善,美„„生活中,一条充满诱惑的大路在脚下延伸着,只有学会拒绝才不会步入歧途。
试卷2
与浮躁拜拜
一个浮躁的人,犹如失去源头的江流,犹如失去根基的大树,犹如失去灵魂的躯壳,只能干涸、枯萎、消沉。因此,我们要拒绝浮躁。
拒绝浮躁,会使你黯淡的生活画卷变得明丽素雅。苏轼被贬黄州——离开了充满繁华与权势的朝堂,整日面对的是远离朝廷远离朋友的穷乡僻壤,背后还要遭受政敌的倾轧、排挤,他进入了人生的低谷,他也一度惶惶不可终日,心灵找不到归宿,内心烦躁不安。
漫步江边,徘徊月下,是滔滔的江水,是朗朗的明月让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汲汲于涡角虚名,缺少自知之明。诚恳的自我剖析,使他摒弃浮躁,找回真正的自己,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垦荒种地,写诗著文,游历山水,他的生活从此有了色彩,有了鸟语花香。
拒绝浮躁,会使你悲戚的生命之歌变得高亢激越。当人们在春晚看到邰丽华等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时,无不震撼。那美妙的舞姿令人久久回味。但她们在排练时不也面临种种困境吗?耳聋听不到音乐的旋律,口哑不能正常交流,只能靠手靠眼。
要知道排练时间长达八个多月,如果她们心浮气躁,不能扎实训练,如果她们不愿忍受寂寞,如果外面的惊涛骇浪在她们心中不是一汪静水,还会有《千手观音》的问世吗?她们用汗水和努力、用意志和智慧证实悲戚的生命之歌能够变得高亢激越。
拒绝浮躁,会使你苦涩的人生之酒变得芳香馥郁。居里夫人选择了实验室,一间小小的简陋屋子,消磨了她的青春与美丽,日子单调乏味。但是她不在乎名利,不奢望物质生活的丰盈,而是精心钻研,日复一日。艰苦与辛酸没有使她浮躁,经过不懈努力,发现了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殊荣,她本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拒绝浮躁,你将拥有素雅名利的生活画卷;拒绝浮躁,你将奏响激越的生命之歌;拒绝浮躁,你将酿造芳香馥郁的人生之酒。
拒绝浮躁,你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心情宁静,抵得住种种诱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面对五彩斑斓的都市生活,我们要拒绝浮躁,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我们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灵魂才有栖息地。聪明的人们,让我们大声对浮躁说“拜拜”吧!
【题解】
作文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话题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生而为人,我们都有拒绝的权利,因为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学会拒绝,也是中学生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但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已经习惯于接受或被迫接受:认同已有结论、顺从一贯的习惯、凡事被动地听从安排„„因而考生针对此话题能迅速调动起自己的写作激情,进入写作状态。
二、题目留给考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
“拒绝”就是不盲从于生活中的某些东西。我们拒绝喧嚣是为了宁静的生活,拒绝奢华是为了保持质朴的天性,拒绝世俗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拒绝强权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拒绝放纵是为了自身的更加完善,拒绝忧愁是为了保持快乐„„考生可根据话题之前的提示,撷取生活中的某一横截面,用文字把真实的“自我”情感展示出来,真正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独立的个性意识和做人的尊严。
三、话题利于考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此话题在审题方面的难度较小,比较容易确定立意。不过,应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拒绝都值得我们去“学会”,这里的“拒绝”显然另有深意,因此如何多角度深入挖掘,写出“独特”、写出“深刻”是构思的关键。
【佳作示例】
第一次对母亲说“不”
山东莱西市一考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倍加呵护,尽可能多地给予关爱,但必要时我们要学会说“不”。
记得第一次对母亲说“不”是在读小学时。那天和同学打闹,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一块玻璃。当时也许是想维持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吧,总之是说了谎。孩子的这点儿心思老师怎会猜不透呢,但因为我一直不肯承认,老师无奈,只好让我叫母亲来一趟。母亲听我说了事情的真相后,便一再嘱咐我:老师最讨厌说谎的孩子了,你既然已经说了谎,就只有硬着头皮撑下去,玻璃是值不了几个钱,好的名声可是千金难买呀!
就这样,我陪同母亲到了班主任的办公室。母亲坚定地对老师说:“这孩子从小就老实,我一直都很相信他。玻璃虽不是他直接打碎的,可他也有责任,这是买玻璃的钱,他以后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对吧?儿子!”说完,还责怪似的轻轻拍了拍我的头。我听得面红耳赤,自己确实没有说实话呀!母亲如此为我辩护,我反而更加不安。可是老师不会喜欢一个说过谎的孩子,我怎么办呢?“玻璃是谁打的并不重要,不过诚实的孩子是应该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师笑着说。母亲一听急了,忙说:“老师,您要相信他呀!快跟老师说你没有说谎,是不是?”母亲
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我,那眼神中藏着很重很重的深情,像一张柔情大网困得我喘不过气来。这时,我看见了老师那双坦诚的眼睛,它一瞬间给了我巨大的勇气:“不,妈妈,对不起。老师,我说了谎,玻璃是我打碎的。”话一出口,我心里顿觉轻松多了,就像肩上卸下了千斤重担。此时母亲很惊讶,老师很欣慰,而我很坦然。
现在想起那次让母亲吃惊与尴尬的拒绝,我从没后悔过,我想:成熟的秋叶会拒绝虬枝的庇护,悠然飘零化作春泥;坚强的云朵会拒绝哭泣的雨滴,拭干泪水露出霓虹;而真正的男儿,会拒绝父母的溺爱,挺起胸膛独立走过风雨荆棘。
[点评]
本篇考场佳作选材典型,以“我”拒绝母亲让“我”继续撒谎骗取老师的信任为题材,真实自然。情节安排生动,展示了“我”微妙的心理变化,表达了“我”要拒绝父母的溺爱,做一个大写的“人”的愿望。人物刻画传神,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篇末以精彩的排比句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拒绝”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梅花拒绝了春天的舒适,才赢得了傲雪的美誉;珍珠拒绝了生活的安逸,才创造出夺目的光彩;种子拒绝了冻土的掩埋,才冲破了黑暗的禁锢;骏马拒绝了缰绳的束缚,才获得了自由的驰骋„„
学会拒绝,就如同你心中升起朗朗的太阳,帮你照明旅途的昏暗;学会拒绝,就如同你手中持有了指南的罗盘,帮你指明前行的方向;学会拒绝,就如同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帮你飞向清幽的远方„„学会拒绝,你才会飞翔在自己独有的精神家园。学会拒绝,你才会拥有“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试题价值
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欲望的物化、文化的侵蚀、道德的沦丧、良知的泯灭,使得社会的道德底线近乎崩溃。开放的年代带来了多元的思维和自我空间的扩张,“90”后即将成为社会栋梁,“少年强则国强”,他们呈现什么样的姿态将直接影响我们民族复兴伟业的成败。不能拒绝,不学会拒绝,不懂得拒绝,则会令慵懒自私滋生,消极颓废暗长,拜金思想泛滥.享乐主义横流。关注个体的成长,培养有道德素养的人才,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中考作文命题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写作点拨
话题作文的题目内涵越小,其外延就越大,题材选择的空间就越广阔;就该话题而言:
抓住对“拒绝”的情感与态度来立意:社会是一个名利场、大舞台,形形色色的诱惑,浑浑噩噩的平庸,妄自菲薄的自卑,纸醉金迷的奢华,眉宇紧锁的忧愁„„如影随形,面对这些,我们应坚决说“不”。
泰山不辞抔土而成其高,江河借助溪流而成其深。一抔黄土,一股溪流,虽是“小善”,我们也不应拒绝。
抓住能“拒绝”的方法与能力立意:能够拒绝,需要明澈的慧眼,因为拒绝是智慧的表现;能够拒绝,需要坚强的毅力,因为有坚强的毅力才能守住“心灵”的“净土”;能够拒绝,需要果敢的品性,因为有果敢的品性才能在诱惑面前坦然说“不”;能够拒绝,需要坚定的信念,因为只有坚定信念才能保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抓住“拒绝”过程与结果来立意:“拒绝”无时不在,故“拒绝”是人生时刻面对的课题;“拒绝”无处不在,故“拒绝”是生活中事事要敲响的警钟。拒绝可以让你拥有一种释然的快感,拒绝可以给你一块豁然的空间,拒绝可以馈你一颗高昂的头颅。
思路扩展
1.拒绝是面对诱惑的挑战
纷繁的尘世,多元的文化,物欲与精神的诱惑,充斥着以商品经济为主流的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在面对激烈的竞争与巨大责任的同时,更时时刻刻面对诱惑的挑战。近几年来,众多高官纷纷落马,走向犯罪的深渊,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抵制住诱惑的挑战,成了各种“欲望”的牺牲品:金钱、美女、豪宅、高级轿车像一枚枚糖衣裹着的炮弹。面对诱惑,我们应坚决说“不”:
2.拒绝是面对文明的保守
唐王朝四海为邻.广开门户,善纳蛮夷,有了“贞观之治”的辉煌历史;丝绸之路,千船竞发,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西文化及物质的交流;“康乾盛世”虽加强了清王朝的对内对外统治,但最终给子孙留下了“圆明园的烈火”和“虎门的滚滚狼烟”。开放的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使得地球小得近乎一个村庄:地球人理应家家开门迎客,相互接纳为友。
3、拒绝是面对“善恶”的扬弃
拒绝不等于全面否定,要辨证地取舍。拒绝了跬步,难以行千里之路;拒绝了小流,难以成恣肆的汪洋;拒绝了“小善”,难以成德高的名士。正如黄晞所言:小善渐而大德生。
4、拒绝是面对抉择的睿智
苏格拉底在面对生与死的选择之时,睿智地拒绝了生的希望,而成为震烁西方的哲学之父;甘地在面对暴力与非暴力的选择之时,睿智地拒绝了暴力抵抗政策,而成为印度“圣雄”;释迦牟尼在面对王位与教主的选择之时,睿智地拒绝了至极的权力,而成为让佛教徒顶礼膜拜的佛祖。
5、拒绝是面对污浊的归隐
古时的名人志士,为保名节归隐山林:陶潜,入世为官是他的初衷,但在经历了官场黑暗的风雨之后,他毅然摒弃了官场,从此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生活。因为拒绝,陶潜获得了他理想中的家园。王维,拒绝了官场的纷繁杂乱,投入了他一直向往的山间田园。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间弹琴饮酒,忘却了世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于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上渔舟,访溪边浣女。因为拒绝.王维才林泉在胸,明月在怀。
6.拒绝是面对时尚的“固”我
谈到时尚,我们就不得不改造一个成语“日新月异”为“时新时异”。世界变化之快让人们的心里无法做出准备:费了好大劲学会了唱“满城尽带黄金甲”,却又要为满城尽唱“喜刷刷”而嚎干喉咙。上网写文章发牢骚,那叫“博客”;有一种生活叫“小资”,有一种人叫“菜鸟”;听得人云里雾里的歌词叫“嘻哈”„„类似的时髦词语在每天的生活中真是无孔不入啊。与其让时尚搞乱了头,不如坚守一个个性鲜明的自我,巍巍然如高山,顶风破浪,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7、拒绝是面对包袱的放弃
一个身背包袱的青年人向大师哭诉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还找不到心中的太阳的痛苦,大师问他背包里装了什么,他说是每一次跌倒的痛苦,每一次受伤的哭泣,每一次孤寂的烦恼„„大师说:“这些对人的一生都有用,它能使生命升华,但如果你对这些念念不忘,那生命将背上不堪承受的重负。”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现自己的步子一下子轻松了,心情也开朗起来:拒绝包袱就是放弃所有的阴霾,迎着和风丽日前行。
8、拒绝是面对成功的谦恭
成功自然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是陶醉于欢悦之中,甚而因此而骄傲自大起来,则是对成功最大的“亵渎”:成功就像一根绳子,它可以成为你攀越山崖,登临峰顶的工具,也可以成为你自缢的绳索:对待成功的态度就是谦恭接纳,继续奋力前行。居里夫人把荣誉当作玩具,也正是由于此,成就了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殊荣。
试题迁移
1、迁移到话题“放弃”:拒绝在一定意义上
就是放弃:记得一位成功人士在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时说过,成功第一要归功于坚持,第二也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忽然有人问,有第四吗?在场的人都笑了,“如果有第四,那就是放弃。”成长是因为选择,成功是因为放弃。
2、迁移到话题“沟通”:拒绝需要思辨。一味的拒绝将会使我们在挡住苍蝇的同时,无法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拒绝不是关闭门户:在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沟通是主流,沟通无极限。
3、迁移到话题“失去与回报”:我们拒绝了喧嚣得到的是宁静的生活,拒绝了奢华得到的是质朴的天性,拒绝了世俗得到的是个性的张扬,拒绝了强权得到的是平等的权利„„在失去中我们得到了回报。
4、迁移到话题“慎对自己”:善于拒绝,可以保持一个纯真的自我,进而不会成为诱惑的俘虏、名利的囚徒。经常自省.于细微处自律,择其善者而从之,定能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5、迁移到话题“自由与舍弃”:在印度,人们常用一种特制的小盒子捕捉猴子。在安置好的盒子里放上美
味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能插进猴子的前爪,只要猴子抓住坚果不放,其爪子就抽不出来。这样,它要么放下果子,继续自己的自由,要么抓紧果子,等着被收拾。自由来源于拒绝、舍弃。
还可以将话题迁移到“接纳”“找回自我”“诱惑”等上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