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证监会公告[2010]12号)大全
【发布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证监会公告[2010]12号 【发布日期】2010-04-13 【生效日期】2010-05-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
(证监会公告[2010]12号)
为适应上市公司监管实践的需要,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现予公布,自2010年5月20日起施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十三日
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现场检查行为,加强对上市公司及相关各方的监督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 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现场检查,是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统称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和机构(以下统称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以及其他相关场所,采取查阅、复制文件和资料、查看实物、谈话及询问等方式,对检查对象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规范运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
第三条第三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履行职责,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对象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配合,保证提供的有关文件和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四条第四条 中国证监会实施现场检查的人员(以下简称检查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确保现场检查独立、客观、公正、高效,不得干预检查对象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所知悉的检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前款规定适用于中国证监会根据需要聘请的证券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
第二章 现场检查内容及方式
第五条第五条 现场检查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公平性;
(二)公司治理的合规性;
(三)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使股东权利或控制权的规范性;
(四)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合规性;
(五)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第六条 根据现场检查内容,检查人员可以采取全面检查、专项检查、现场走访、列席会议、回访检查等方式对检查对象实施检查。
第七条第七条 全面检查是对公司规范运作情况实行的常规性检查。专项检查是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或者易发风险的重大事项进行的专门检查。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回访检查方式检查公司对监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第三章 现场检查程序
第八条第八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组织实施现场检查工作,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必要时,可以聘请证券服务机构予以协助。
第九条第九条 检查对象认为检查人员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检查人员回避。
检查人员认为自己与检查对象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对检查对象提出的回避申请,中国证监会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第十条第十条 实施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的,中国证监会应当至少提前5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告知检查对象,要求检查对象准备有关文件和资料,要求相关人员在场配合检查。
在出现重大紧急情况或者有显著证据证明提前告知检查对象可能影响检查效果的情况下,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的负责人批准,可以不提前告知,实施突击检查。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现场检查通知书。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对象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向检查人员提供检查所需的文件和资料,并对所提供的文件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涉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并购重组当事人、证券服务机构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中国证监会可在检查事项范围内一并实施检查,并要求其提供情况说明、工作底稿及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前款规定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检查,保证提供的有关文件和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实施现场检查,发现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存在执业违规线索的,可以将该证券服务机构纳入检查范围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检查人员可以采取询问的方式,要求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对与检查工作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制作询问笔录并由被询问人签名确认。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对有关文件、资料和情况进行查阅、复制、记录、录音、录像、照相,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确认并保证提供文件和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对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进行查看,并检查有关生产、销售、仓储记录等文件和资料。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实施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的,检查人员应当按照要求制作检查工作报告,并在检查工作报告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向检查对象通报检查情况。
实施回访检查的,检查人员应当在检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检查对象通报检查情况。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检查结果公布之前,检查人员、检查对象及其相关人员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泄露与检查结果有关的任何信息。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现场检查中发现检查对象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者披露事项与事实不符的,检查对象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及时进行披露。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发现检查对象在规范运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检查对象采取责令改正措施。
采取前款措施的,中国证监会应当事先向检查对象及有关人员告知检查认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检查对象或有关人员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申辩、陈述意见并说明理由。中国证监会应当对此进行复核,并在收到申辩、陈述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告知复核结果。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采取前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措施的,应当向检查对象发出责令改正决定书并抄送证券交易所。检查对象应当在收到责令改正决定书后2个工作日内披露并通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检查对象应当自收到责令改正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整改报告。
整改报告应当包括对照责令改正决定书逐项落实整改的措施、预计完成时间、整改责任人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整改报告经报中国证监会无异议后,报送证券交易所予以披露,并同时披露董事会关于整改工作的决议和监事会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检查对象应当按照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在限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并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截至上一报告期末尚未完成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
检查对象未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的,中国证监会依法采取进一步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应当跟踪监督检查对象的整改情况,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其整改结果出具评价意见。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检查对象以及现场检查中涉及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并购重组当事人、证券服务机构等有关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当事人)存在不配合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检查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情形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区别情形和视情节轻重,依法采取下列监督管理措施:
(一)责令改正;
(二)监管谈话;
(三)出具警示函;
(四)责令公开说明;
(五)责令参加培训;
(六)责令定期报告;
(七)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八)中国证监会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监督管理措施。
中国证监会按照有关规定,将采取的监督管理措施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并在必要时予以公开。
年度人告的可靠性、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监督管理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者提起诉讼。复议和诉讼期间,监督管理措施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相关证券服务机构的执业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其执业情况的考核内容。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中国证监会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或者掌握涉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证据时,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在职权范围内进行立案查处。发现其他违法违规线索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检查人员实施现场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
(二)利用职权打击报复;
(三)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四)泄露当事人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五)依规定应当回避不回避,影响公正执法,造成不良后果;
(六)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结果并不代表对其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断,投资者应自行判断投资风险。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20日起施行。2001年3月19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检查办法》(证监发〔2001〕46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
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及相关各方的监督管理,规范现场检查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现场检查,是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及相关各方(以下通称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以及其他相关场所,采取查阅、复制文件和资料、查看实物、谈话及询问等多种方式,对检查对象进行的监督检查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检查对象,包括上市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有关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并购重组当事人、相关证券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履行职责,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对象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配合,保证提供的有关文件和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五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履行职责,进行现场检查,其现场检查的人员(以下通称检查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确保现场检查独立、客观、公正、高效,不得干预检查对象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所知悉的检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第二章 现场检查内容及方式
第六条 现场检查内容应当重点关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防止侵害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质量不断提高,主要包括:
(一)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公平性,日常持续监管情况与公司信息披露存在差异情形,举报投诉、市场、媒体关注或公司证券及衍生品种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等情形;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合规性,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独立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关联交易和对外担保、财务管理、募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等;
(三)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使股东权利或控制权的规范性,包括但不限于承诺履行情况、与上市公司资金往来等情形;
(四)中国证监会认为应当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根据现场检查内容,检查人员可以采取全面检查、专项检查、现场走访、列席会议、回访检查等多种方式对检查对象实施检查。
第八条 全面检查是对公司规范运作情况实行的合规性、有效性检查。专项检查是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或者易发风险的重大事项进行的专门检查。
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回访检查方式检查公司对监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第三章 现场检查程序
第九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组织实施现场检查工作,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必要时,可以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或者执业经验的证券服务机构予以协助。
第十条 实施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的,应当至少提前二个工作日告知检查对象,要求检查对象准备有关文件和资料,确保相关人员在场配合检查。必要时,可以实施突击检查。
第十一条 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现场检查通知书。
第十二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对象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向检查人员提供检查所需的文件和资料。
检查对象应当对其提供的文件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
第十三条 现场检查中涉及为检查对象提供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保荐机构和财务顾问等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工作的,检查人员可以要求其提供工作底稿、情况说明及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第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实施现场检查,发现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存在执业违规线索的,可以将该证券服务机构纳入检查范围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 检查人员可以采取询问的方式,要求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对与检查工作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制作询问笔录并签名或者加盖公章。
第十六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对有关文件、资料和情况进行查阅、复制、记录、录音、录像、照相,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确认并保证提供文件和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七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对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进行查看,并检查有关生产、销售、仓储记录等文件和资料。
第十八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和资料,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法采取封存措施。
第十九条 实施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的,检查人员应当按照要求制作、完成检查工作报告,并在检查工作报告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向检查对象通报检查情况。
第四章 监督管理措施及处罚
第二十条 检查结果公布之前,检查人员、检查对象及其人员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泄漏与检查结果有关的任何信息。
第二十一条 检查人员与检查对象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检查对象认为前款规定的检查人员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可以向实施现场检查的机构申请回避。
第二十二条 现场检查中发现检查对象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者披露事项与事实不符的,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检查对象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进行披露。
第二十三条 检查对象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区别情形和视情节轻重,采取下列监督管理措施,记入监管诚信档案并在必要时予以公布:
(一)责令改正;
(二)监管谈话;
(三)出具警示函;
(四)责令公开说明;
(五)责令定期报告;
(六)责令参加培训;
(七)中国证监会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 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中国证监会应当向公司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并通报证券交易所。公司应当将限期整改通知书及时披露并抄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公司应当按照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在限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未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的,中国证监会依法对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检查对象应当自收到限期整改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整改报告。
整改报告应当包括对照限期整改通知书逐项落实整改的措施、预计完成时间及效果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 整改报告经报中国证监会无异议后,报送证券交易所予以披露,并同时披露董事会关于整改工作的决议和监事会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 检查对象的整改工作应当在中国证监会要求的期限内完成。
检查对象应当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截至上一报告期末尚未完成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
第二十八条 中国证监会应当跟踪监督检查对象的整改情况,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其整改效果出具评价意见。
第二十九条 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对监督管理措施持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监督管理措施通知书后十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诉意见。
第三十条 中国证监会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相关证券服务机构的执业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其执业情况的考核内容。
第三十一条 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未按规定保存有关文件和资料,或者出现隐匿、伪造、篡改等行为的,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不配合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检查的,中国证监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派出机构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应以稽查提前介入的方式,进行非正式调查。掌握或者发现涉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的证据时,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在职权范围内进行立案查处。
第三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检查人员实施现场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
(二)利用职权打击报复;
(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
(四)泄漏当事人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五)依规定应当回避不回避,影响公正执法,造成不良后果;
(六)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结果并不代表对其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断,投资者自行判断投资风险。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 年 日起施行,2001年3月19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检查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http:///souask/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现场检查内容及方式
第三章现场检查程序
第四章监督管理措施及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及相关各方的监督管理,规范现场检查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场检查,是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及相关各方(以下通称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以及其他相关场所,采取查阅、复制文件和资料、查看实物、谈话及询问等多种方式,对检查对象进行的监督检查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检查对象,包括上市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有关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并购重组当事人、相关证券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中国证监会依法履行职责,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对象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配合,保证提供的有关文件和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五条中国证监会依法履行职责,进行现场检查,其现场检查的人员(以下通称检查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确保现场检查独立、客观、公正、高效,不得干预检查对象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所知悉的检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第二章现场检查内容及方式
第六条现场检查内容应当重点关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防止侵害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质量不断提高,主要包括:
(一)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公平性,日常持续监管情况与公司信息披露存在差异情形,举报投诉、市场、媒体关注或公司证券及衍生品种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等情形;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合规性,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独立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关联交易和对外担保、财务管理、募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等;
(三)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使股东权利或控制权的规范性,包括但不限于承诺履行情况、与上市公司资金往来等情形;
(四)中国证监会认为应当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根据现场检查内容,检查人员可以采取全面检查、专项检查、现场走访、列席会议、回访检查等多种方式对检查对象实施检查。
第八条全面检查是对公司规范运作情况实行的合规性、有效性检查。专项检查是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或者易发风险的重大事项进行的专门检查。
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回访检查方式检查公司对监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第三章现场检查程序
第九条中国证监会依法组织实施现场检查工作,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必要时,可以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或者执业经验的证券服务机构予以协助。
第十条实施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的,应当至少提前二个工作日告知检查对象,要求检查对象准备有关文件和资料,确保相关人员在场配合检查。必要时,可以实施突击检查。
第十一条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现场检查通知书。
第十二条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对象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向检查人员提供检查所需的文件和资料。
检查对象应当对其提供的文件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
第十三条现场检查中涉及为检查对象提供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保荐机构和财务顾问等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工作的,检查人员可以要求其提供工作底稿、情况说明及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第十四条中国证监会实施现场检查,发现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存在执业违规线索的,可以将该证券服务机构纳入检查范围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检查人员可以采取询问的方式,要求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对与检查工作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制作询问笔录并签名或者加盖公章。
第十六条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对有关文件、资料和情况进行查阅、复制、记录、录音、录像、照相,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确认并保证提供文件和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七条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对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进行查看,并检查有关生产、销售、仓储记录等文件和资料。
第十八条实施现场检查时,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和资料,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法采取封存措施。
第十九条实施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的,检查人员应当按照要求制作、完成检查工作报告,并在检查工作报告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向检查对象通报检查情况。
第四章监督管理措施及处罚
第二十条检查结果公布之前,检查人员、检查对象及其人员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泄漏与检查结果有关的任何信息。
第二十一条检查人员与检查对象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检查对象认为前款规定的检查人员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可以向实施现场检查的机构申请回避。
第二十二条现场检查中发现检查对象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者披露事项与事实不符的,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检查对象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进行披露。
第二十三条检查对象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区别情形和视情节轻重,采取下列监督管理措施,记入监管诚信档案并在必要时予以公布:
(一)责令改正;
(二)监管谈话;
(三)出具警示函;
(四)责令公开说明;
(六)责令参加培训;
(七)中国证监会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中国证监会应当向公司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并通报证券交易所。公司应当将限期整改通知书及时披露并抄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公司应当按照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在限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未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的,中国证监会依法对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检查对象应当自收到限期整改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整改报告。
整改报告应当包括对照限期整改通知书逐项落实整改的措施、预计完成时间及效果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 整改报告经报中国证监会无异议后,报送证券交易所予以披露,并同时披露董事会关于整改工作的决议和监事会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检查对象的整改工作应当在中国证监会要求的期限内完成。
检查对象应当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截至上一报告期末尚未完成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
第二十八条中国证监会应当跟踪监督检查对象的整改情况,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其整改效果出具评价意见。
第二十九条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对监督管理措施持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监督管理措施通知书后十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诉意见。
第三十条中国证监会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相关证券服务机构的执业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其执业情况的考核内容。
第三十一条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未按规定保存有关文件和资料,或者出现隐匿、伪造、篡改等行为的,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不配合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检查的,中国证监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派出机构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应以稽查提前介入的方式,进行非正式调查。掌握或者发现涉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的证据时,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在职权范围内进行立案查处。
第三十四条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检查人员实施现场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
(二)利用职权打击报复;
(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
(四)泄漏当事人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五)依规定应当回避不回避,影响公正执法,造成不良后果;
(六)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结果并不代表对其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断,投资者自行判断投资风险。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 年 日起施行,2001年3月19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检查办法》同时废止。
(五)责令定期报告;
(六)责令参加培训;
(七)中国证监会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中国证监会应当向公司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并通报证券交易所。公司应当将限期整改通知书及时披露并抄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公司应当按照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在限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未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的,中国证监会依法对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检查对象应当自收到限期整改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整改报告。
整改报告应当包括对照限期整改通知书逐项落实整改的措施、预计完成时间及效果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 整改报告经报中国证监会无异议后,报送证券交易所予以披露,并同时披露董事会关于整改工作的决议和监事会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检查对象的整改工作应当在中国证监会要求的期限内完成。
检查对象应当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截至上一报告期末尚未完成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
第二十八条中国证监会应当跟踪监督检查对象的整改情况,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其整改效果出具评价意见。
第二十九条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对监督管理措施持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监督管理措施通知书后十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诉意见。
第三十条中国证监会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相关证券服务机构的执业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其执业情况的考核内容。
第三十一条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未按规定保存有关文件和资料,或者出现隐匿、伪造、篡改等行为的,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不配合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检查的,中国证监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派出机构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应以稽查提前介入的方式,进行非正式调查。掌握或者发现涉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的证据时,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在职权范围内进行立案查处。
第三十四条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检查人员实施现场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
(二)利用职权打击报复;
(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
(四)泄漏当事人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五)依规定应当回避不回避,影响公正执法,造成不良后果;
(六)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结果并不代表对其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断,投资者自行判断投资风险。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 年 日起施行,2001年3月19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检查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上市公司现场检查管理办法
发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文号:证监会公告[2010]12号
日期:2010-04-13
为适应上市公司监管实践的需要,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现予公布,自2010年5月20日起施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十三日
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现场检查行为,加强对上市公司及相关各方的监督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现场检查,是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统称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和机构(以下统称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以及其他相关场所,采取查阅、复制文件和资料、查看实物、谈话及询问等方式,对检查对象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规范运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
第三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履行职责,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对象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配合,保证提供的有关文件和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四条
中国证监会实施现场检查的人员(以下简称检查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确保现场检查独立、客观、公正、高效,不得干预检查对象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所知悉的检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前款规定适用于中国证监会根据需要聘请的证券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
第二章
现场检查内容及方式
第五条
现场检查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公平性;
(二)公司治理的合规性;
(三)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使股东权利或控制权的规范性;
(四)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合规性;
(五)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根据现场检查内容,检查人员可以采取全面检查、专项检查、现场走访、列席会议、回访检查等方式对检查对象实施检查。
第七条
全面检查是对公司规范运作情况实行的常规性检查。专项检查是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或者易发风险的重大事项进行的专门检查。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回访检查方式检查公司对监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第三章
现场检查程序
第八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组织实施现场检查工作,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必要时,可以聘请证券服务机构予以协助。
第九条
检查对象认为检查人员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检查人员回避。
检查人员认为自己与检查对象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对检查对象提出的回避申请,中国证监会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第十条
实施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的,中国证监会应当至少提前5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告知检查对象,要求检查对象准备有关文件和资料,要求相关人员在场配合检查。
在出现重大紧急情况或者有显著证据证明提前告知检查对象可能影响检查效果的情况下,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的负责人批准,可以不提前告知,实施突击检查。
第十一条
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现场检查通知书。第十二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对象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向检查人员提供检查所需的文件和资料,并对所提供的文件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
第十三条
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涉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并购重组当事人、证券服务机构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中国证监会可在检查事项范围内一并实施检查,并要求其提供情况说明、工作底稿及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前款规定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检查,保证提供的有关文件和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实施现场检查,发现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存在执业违规线索的,可以将该证券服务机构纳入检查范围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
检查人员可以采取询问的方式,要求检查对象及相关人员对与检查工作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制作询问笔录并由被询问人签名确认。
第十六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对有关文件、资料和情况进行查阅、复制、记录、录音、录像、照相,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确认并保证提供文件和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七条
实施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对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进行查看,并检查有关生产、销售、仓储记录等文件和资料。
第十八条
实施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的,检查人员应当按照要求制作检查工作报告,并在检查工作报告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向检查对象通报检查情况。
实施回访检查的,检查人员应当在检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检查对象通报检查情况。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检查结果公布之前,检查人员、检查对象及其相关人员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泄露与检查结果有关的任何信息。
第二十条
现场检查中发现检查对象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者披露事项与事实不符的,检查对象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及时进行披露。
第二十一条
发现检查对象在规范运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检查对象采取责令改正措施。
采取前款措施的,中国证监会应当事先向检查对象及有关人员告知检查认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检查对象或有关人员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申辩、陈述意见并说明理由。中国证监会应当对此进行复核,并在收到申辩、陈述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告知复核结果。
第二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采取前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措施的,应当向检查对象发出责令改正决定书并抄送证券交易所。检查对象应当在收到责令改正决定书后2个工作日内披露并通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第二十三条
检查对象应当自收到责令改正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整改报告。
整改报告应当包括对照责令改正决定书逐项落实整改的措施、预计完成时间、整改责任人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整改报告经报中国证监会无异议后,报送证券交易所予以披露,并同时披露董事会关于整改工作的决议和监事会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
检查对象应当按照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在限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并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截至上一报告期末尚未完成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
检查对象未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的,中国证监会依法采取进一步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应当跟踪监督检查对象的整改情况,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其整改结果出具评价意见。
第二十七条
检查对象以及现场检查中涉及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并购重组当事人、证券服务机构等有关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当事人)存在不配合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检查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情形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区别情形和视情节轻重,依法采取下列监督管理措施:
(一)责令改正;
(二)监管谈话;
(三)出具警示函;
(四)责令公开说明;
(五)责令参加培训;
(六)责令定期报告;
(七)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八)中国证监会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监督管理措施。
中国证监会按照有关规定,将采取的监督管理措施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并在必要时予以公开。
人告的可靠性、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监督管理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者提起诉讼。复议和诉讼期间,监督管理措施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相关证券服务机构的执业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其执业情况的考核内容。
第三十条 中国证监会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或者掌握涉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证据时,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在职权范围内进行立案查处。发现其他违法违规线索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一条
检查人员实施现场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
(二)利用职权打击报复;
(三)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四)泄露当事人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五)依规定应当回避不回避,影响公正执法,造成不良后果;
(六)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结果并不代表对其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断,投资者应自行判断投资风险。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20日起施行。2001年3月19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检查办法》(证监发〔2001〕46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关于上市公司2010年报告的证监会公告[2010]37号
关于上市公司2010年报告的证监会公告[2010]37号
添加日期:2011-1-11 11:40:00所属类别:学习交流[关闭] [打印]
证监会公告[2010]37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2010〕37号
为增强上市公司2010年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维护资本市场的 “三公”原则,各上市公司和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应严格遵照本公告的要求,切实做好2010年年报编制、披露和审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 — 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7年修订)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0号 — 创业板上市公司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统称《年报准则》)以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 — 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0年修订)等信息披露规范要求,做好2010年年报披露工作。
上市公司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我会有关规范问答及其他涉及财务报告的规定,编制2010年财务报表,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规定,加强内部质量控制,进一步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对经审计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提供合理保证。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提高规范运作水平,确保信息披露质量
(一)健全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负全面责任。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做好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提高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和规范运作水平。上市公司应在年报“公司治理结构”部分披露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情况。上市公司应披露建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依据,本年内发现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具体情况,包括缺陷发生的时间、对缺陷的具体描述、缺陷对财务报告的潜在影响,已实施或拟实施的整改措施、整改时间表、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效果。鼓励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上市公司应在年报“董事会报告”部分披露董事会对于内部控制责任的声明。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公司,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与公司的自我评价意见不一致的,公司应解释原因。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为确保2011年顺利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应在年报“董事会报告”部分披露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工
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应在年报“监事会报告”部分说明监事会已经审阅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及对董事会自我评价报告是否有异议。
(二)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增强上市公司独立性
上市公司应在年报“公司治理结构”部分披露是否因部分改制等原因存在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如存在,应披露相应的解决措施、工作进度及后续工作计划。
上市公司应积极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多种方式实现整体上市,从根本上解决由于部分改制上市等事项遗留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问题,增强上市公司的独立性,推动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确实不能减少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应严格履行相关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明确独立董事事前审查义务以及事后责任追究机制,提高关联交易运作的规范性。
(三)加强规范关联方资金往来,严禁违规占用资金行为
上市公司应在年报“重大事项”部分如实披露关联交易及关联债务往来情况,明确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依据。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的,如报告期内发生新增资金占用,应详细披露资金占用的原因和责任人,如报告期内未完成清欠工作,应披露未完成清欠工作的具体原因、董事会提出的责任追究方案、已采取的清欠措施、预计完成清欠的时间等。上市公司应加强资金风险管理,完善重大资金往来的控制制度及尽责问责机制,规范关联方资金往来,明确关联方经营性资金往来的结算期限,防止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违规资金占用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禁止以“期间占用、期末偿还”或“小金额、多批次”等占用形式规避内部决策程序的行为,坚决杜绝通过关联方非关联化方式隐匿实际占用方的恶意违规行为。上市公司如根据公司制度将资金存放在集团财务公司的,应建立健全资金安全保障措施,严格执行相关决策程序,做好相关信息的披露。
(四)严格执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禁止内幕交易
上市公司应加大信息保密措施,防止信息外泄,维护信息披露的公平原则,降低引发内幕交易的风险。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健全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规范重大信息的内部流转程序,强化敏感信息内部排查、归集、传递、披露机制,落实信息披露的归口管理责任,制定涉及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信息问询、管理、披露制度,防范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影响公司股价重大敏感事项发生前买卖公司股份的行为。
上市公司应在年报“董事会报告”部分披露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本公司自查内幕信息知情人在影响公司股价的重大敏感信息披露前利用内幕信息买卖公司股份的情况,以及监管部门的查处和整改情况。
(五)面临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充分披露暂停上市和退市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年报披露后面临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应当在年报“重大事项”部分充分披露导致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原因以及公司采取的消除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情形的措施。面临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应同时披露终止上市后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详细安排和计划,维护社会稳定。
(六)深化公司治理专项活动,促进“三会”有效制衡
上市公司应巩固近年来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成果,进一步强化规范运作意识,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在治理机制中的作用。新上市公司应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年报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
上市公司应当按照《年报准则》的要求披露公司治理情况,在年报“公司治理结构”部分披露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治理问题,如存在,应披露整改计划及整改进度。
(七)增强社会责任感,依法披露环境信息
上市公司作为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的重要主体,应增强社会责任感,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环境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同时应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满足广大投资人的环境知情权。
列入环保部门公布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应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在年报“重大事项”部分披露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环保达标情况、同行业环保参数比较、环保问题及整改等环保信息。同时,鼓励其他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进行自愿披露,主动承担社会环
境责任。
(八)提高电子化信息披露质量,务必使用正版软件
上市公司董事会在保证年报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的同时,还应在披露年报过程中选用正版软件并在证券交易所电子化信息披露填报系统(XBRL)中认真填报,确保所填报的信息及时、准确和完整,与公开披露的信息保持一致。
上市公司若涉及盗版软件的诉讼事项应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在年报“重大事项”中如实披露该事项的基本情况、涉及金额、及预计负债等信息。
(九)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充分披露其核心价值、风险、高管减持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创业板公司应如实披露核心竞争能力及其重要变化和对公司的影响、研发支出情况、无形资产的变化情况及产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充分揭示公司风险,全面披露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风险因素、核心技术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变动情况,并强化退市风险的警示;强化披露高管持股数量、禁售期限及其减持情况;充分披露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情况以及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把握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规定的实质,确保重要性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符合准则规定
(一)合理区分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会计估计是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历史积累的和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所涉及的交易和事项均有内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会计估计的过程是一种集主、客观因素于一体的综合判断过程。因此,不能简单以对或错来评价会计估计,而应评价会计估计确定过程及其依据的合理性。上市公司在年报编制过程中,应合理区分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有关处理,不得利用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在不同会计期间操纵利润。对于会计估计变更,应自会计估计变更日起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二)关注关联方之间特殊交易的经济实质,合理确认权益性交易的经济利益流入
公司应区分股东的出资行为与基于正常商业目的进行的市场化交易的界限。对于来自于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关联方等向公司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捐赠行为(包括直接或间接捐赠现金或实物资产、直接豁免、代为清偿债务等),交易的经济实质表明是基于上市公司与捐赠人之间的特定关系,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关联方等向上市公司资本投入性质的,公司应当将该交易作为权益性交易。
(三)恰当运用会计专业判断,有关判断应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
公司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实施会计专业判断。在减值迹象的判断、预计负债的计提、控制权的认定、公允价值的确定等方面,公司应充分关注会计人员专业判断依据的可靠性、判断过程的合理性和判断结论的适当性。公司应审慎对待专业判断过程中涉及的重大会计估计,并在年报中对相关会计估计做出充分披露。
(四)按会计准则要求对特定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和后续计量
公司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定义,结合公司管理层对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金融工具的特点等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同时应有活跃的市场,可以取得其市场价格。
对于已贴现应收票据等金融资产应以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作为终止确认的主要依据,公司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金融资产。
(五)按规定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充分披露商誉减值信息
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发生减值的,首先冲减商誉的账面价值。公司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商誉减值会计处理并披露减值测试情况,特别关注商誉可收回金额确定的合理性。
公司应在附注中充分披露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的情况,包括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过程、使用的折现率等参数选择及其依据等。
(六)正确理解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恰当列报其他综合收益信息
公司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正确理解和列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用来反映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无关、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也就是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所形成或发生且不计入当期损益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但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并不简单等同于资本公积的变动。公司在编制年报时,应对本公司各类交易事项及其会计处理进行分析,正确列报其他综合收益。
(七)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披露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公司在年报中应披露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所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及会计政策选择的适当性。公司在进行会计政策披露时不应简单照搬准则规定,而应将有关政策结合公司生产特点的具体情况予以披露,如收入的确认时点、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资本化时点等。
四、加强管理,强化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年报审计工作
(一)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杜绝内幕交易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独立性管理,做好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工作。在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开展前,应组织项目参与人员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确保项目组的独立性。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业务人员持有股票的登记备案制度。执行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人员及其主要近亲属拥有上市公司股票,必须如实报告,并记录在案,坚决杜绝利用公司内幕信息买卖公司股票,坚决杜绝在《证券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期间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
(二)完善业务承接核准流程,做好审计风险控制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完善有关业务首次承接或续约方面的核准程序以及风险评价等相关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是否承接或续约时,应充分考虑客户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以及本所是否具备履约能力。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压低价格等不正当方式承揽业务。
(三)周密部署,做好计划审计工作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2010年年报审计进行周密部署,认真做好计划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对初步业务活动结果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确定审计工作方向。会计师事务所在委派项目组关键管理人员时,应充分考虑其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以及时间安排,确保其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
(四)谨慎执业,做好风险领域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应严格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谨慎执业。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重大风险领域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公允价值、交叉持股、资产减值、关联交易、权益性交易等重点领域,履行充分的审计程序,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以确保相关财务报表列报的准确性。在实施重要财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审计程序时,应严格按照准则要求,正确运用存货监盘、函证、审计抽样、分析程序等审计方法。
(五)加强复核,做好业务质量监督与控制
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健全和完善复核制度,并采取措施保证复核人员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 — 业务质量控制》和内部业务质量控制的要求有效履行复核职责。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选派具有胜任能力的人员从事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工作,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应独立、客观、充分、全过程地跟踪审计项目。
(六)优化治理,做好总分所一体化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加强总分所的一体化管理。总所应从人员、财务、业务、技术标准和信息等方面强化管理,真正做到实质性统一。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必须由总所统一承接,统一委派项目组成员和质量控
制复核人,统一质量技术标准,统一出具报告。
中国证监会将在2011年开展的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现场检查中,结合2010年年报分析结果,重点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年报重大风险领域的审计执行情况、从业人员的独立性以及低价竞争可能引致的审计质量问题,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应在被审计单位报告披露后,及时向证监局提交重点关注问题的审计情况总结、管理建议书等。会计师事务所发现上市公司涉嫌舞弊或其他违法违规问题的,要以“致监管当局函”及时向证监局报告。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