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劳社厅发[2006]24号)

时间:2019-05-14 14:5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劳社厅发[2006]24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劳社厅发[2006]24号)》。

第一篇: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劳社厅发[2006]24号)

【发布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劳社厅发[2006]24号 【发布日期】2006-09-11 【生效日期】2006-09-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

(劳社厅发[2006]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年来,各地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对失业保险业务流程加以规范,经办工作逐步走入科学管理轨道,管理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对发挥失业保险功能、加强制度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随着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失业保险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任务,对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需要进一步提升失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明确提出“围绕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要,优化业务流程,逐步实现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信息化。”为此,我们在总结一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失业保险工作今后的发展,制定了《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在优化本地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时参考。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二OO六年九月十一日

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

第一章 总则

一、为加强失业保险业务管理,进一步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指南。

二、劳动保障部门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适用本指南。

三、失业保险经办业务分为失业保险登记管理、失业保险费征收、缴费记录、待遇审核与支付、财务管理、稽核监督等。

第二章 失业保险登记管理

失业保险登记管理包括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登记证件管理等。

由税务机关征收失业保险费的地区,经办机构应当按月向税务机关提供参保单位失业保险参保登记、变更登记及注销登记情况。

第一节 参保登记

一、经办机构为依法申报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办理参加失业保险登记手续,要求其填写《社会保险登记表》(表2-1),并出示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三)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有关证件和资料。

已经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参保单位只提交社会保险登记证,填写《社会保险登记表》及《参加失业保险人员情况表》(表2-2)。

二、经办机构对参保单位填报的《社会保险登记表》、《参加失业保险人员情况表》及相关证件和资料即时受理,并在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

审核通过的,经办机构应为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建立基本信息,并将有关资料归档。已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在其社会保险登记证上标注失业保险项目。首次参加社会保险的,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未通过审核的,经办机构应向申报单位说明原因。

第二节 变更登记

一、参保单位在以下社会保险登记事项之一发生变更时,应依法向原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一)单位名称;

(二)住所或地址;

(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四)单位类型;

(五)组织机构统一代码;

(六)主管部门;

(七)隶属关系;

(八)开户银行账号;

(九)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二、申请变更登记单位应按规定提供以下相关证件和资料:

(一)变更社会保险登记申请书;

(二)工商变更登记表和工商执照或有关机关批准或宣布变更证明;

(三)社会保险登记证;

(四)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

三、申请变更登记单位提交资料齐全的,经办机构发给《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表2-3),并由申请变更登记单位依法如实填写,经办机构进行审核后,归入参保单位社会保险登记档案。

社会保险变更登记的内容涉及社会保险登记证件的内容需作变更的,经办机构收回原社会保险登记证,并按更改后的内容重新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

第三节 注销登记

一、参保单位发生以下情形之一时,经办机构为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一)参保单位发生解散、破产、撤销、合并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缴费义务;

(二)参保单位营业执照注销或被吊销;

(三)单位因住所变动或生产、经营地址变动而涉及改变登记机构;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参保单位在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前,应当结清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滞纳金和罚款,并填写《社会保险注销登记表》(表2-4),提交相关法律文书或其他有关注销文件。经办机构予以核准,办理社会保险注销登记手续,并缴销社会保险登记证件。

三、经办机构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在信息系统内进行标注,并封存其参保信息及有关档案资料。

第四节 登记证件管理

经办机构对已核发的社会保险登记证件,实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按规定为参保单位办理验证或换证手续。

一、经办机构定期进行失业保险登记验证,参保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填报《社会保险验证登记表》(表2-5),并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社会保险登记证;

(二)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三)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四)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二、经办机构对参保单位提供的证件和资料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上年度验证等情况;

(二)参保人数增减变化情况;

(三)申报缴费工资、缴纳失业保险费情况;

(四)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内容。

三、审核通过的,经办机构在信息系统内进行标注,并在社会保险登记证上加注核验标记或印章,期满时予以换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由参保单位保管。

四、参保单位如果遗失社会保险登记证件,应及时向原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经办机构报告,并按规定申请补办。经办机构应及时受理,并按相关规定程序补发社会保险登记证。

第三章 失业保险费征收

失业保险费征收包括缴费申报受理、缴费核定、费用征收与收缴欠费等。

失业保险费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地区,经办机构应与税务机关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并将税务机关提供的缴费信息及时记录。

第一节 申报受理

一、参保单位按规定定期办理缴费申报,经办机构予以受理。参保单位需填报《社会保险费申报表》(表3-1),并提供失业保险费代扣代缴明细表、劳动工资统计月(年)报表及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相关资料。

二、参保单位人员发生变化时,应按规定及时到经办机构进行人员变动缴费申报,填报《参保单位职工人数增减情况申报表》(表3-2),并提供相关证明和资料,办理缴费申报手续,经办机构予以受理。

三、实行社会保险费统一征收的地区,应当建立各项社会保险缴费申报的联动机制。经办机构在受理参保单位申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同时,应当要求其必须申报缴纳失业保险费,并为其办理失业保险费缴费申报手续。

未实行社会保险费统一征收的地区,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统一征收,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缴费申报手续,减少缴费申报环节。

第二节 缴费核定

一、经办机构审核参保单位填报的《社会保险费申报表》(表3-1)及有关资料,确定单位缴费金额和个人缴费金额。在审核缴费基数时,可根据参保单位性质与其申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相对照。审核通过后,在《社会保险费申报表》相应栏目内盖章,并由经办机构留存。

二、对未按规定申报的参保单位,经办机构暂按其上年(月)缴费数额的110%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年(月)缴费数额的,经办机构可暂按该单位的经营状况、职工人数等有关情况确定应缴数额。参保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并按核定数额缴纳失业保险费后,经办机构再按规定进行结算。

三、办理参保人员增减变动缴费申报的,经办机构根据参保单位申报参保人员变动情况,核定其当期缴费基数和应征数额,同时办理其他相关手续,并为新增参保人员记录相关信息。

四、经办机构根据缴费核定结果,形成《失业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表3-3),并以此作为征收失业保险费的依据。

五、由税务机关征收失业保险费的地区,经办机构应将参保单位申报缴费的审核结果制成《失业保险费核定征收计划表》(表3-4)提供给税务机关。

第三节 费用征收

一、经办机构应以《失业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作为征收失业保险费的依据。采取委托收款方式的,开具委托收款书,送“收入户存款”开户银行;采取其他方式征收的,以支票或其他方式实施收款。经办机构依据实际到账情况入账,开具基金专用收款凭证,并及时记录单位和个人缴费情况。

二、对中断或终止缴费的人员,经办机构应记录中断或终止缴费的日期、原因等信息,并办理相关手续。

三、由税务机关征收失业保险费的地区,经办机构要与税务机关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经办机构按月向税务机关提供核定的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的应缴费数额及其他相关情况,并根据税务机关提供失业保险费的到账信息,做入账处理。

第四节 收缴欠费

一、参保单位办理申报后未及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经办机构应向其发出《失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表3-5),通知其在规定时间内补缴欠费。对拒不执行的,提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参保单位限期改正;对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要求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规定加收滞纳金。收缴的滞纳金并入失业保险基金。

二、对因筹资困难,无法一次足额缴清欠费的企业,经办机构与其签定补缴协议。如欠费企业发生被兼并、分立等情况时,按下列方法签订补缴协议:

(一)欠费企业被兼并的,与兼并方签订补缴协议;

(二)欠费企业分立的,与分立各方分别签订补缴协议;

(三)欠费企业被拍卖、出售或实行租赁的,应在拍卖、出售、租赁协议或合同中明确补缴欠费的办法,并签订补缴协议。

三、破产的企业,其欠费按有关规定,在资产变现收入中予以清偿;无法完全清偿欠费的部分,经经办机构提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核销。

四、失业保险费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税务机关提供的参保单位失业保险费欠费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其欠费数据信息。

五、经办机构根据税务机关提供的补缴欠费到账信息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的核销处理信息,编制参保单位缴费台账,调整参保单位或个人欠费信息。

第四章 缴费记录

缴费记录包括建立记录、转出记录、转入记录、停保和续保记录及缴费记录查询等。

第一节 建立记录

一、经办机构负责建立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基本信息及缴费信息。实行社会保险费统一征收的地区,经办机构应对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根据规定的各险种费率按比例进行分账,并根据失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进行详细、完整的记录。

二、失业保险费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税务机关提供的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缴费信息为其建立缴费记录。经办机构应与税务机关建立定期对账制度。

三、缴费记录的主要内容

(一)参保单位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编码、单位类型、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单位性质、组织机构统一代码、主管部门、所属行业、所属地区、开户银行账号、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参保时间、缴费起始时间、缴费终止时间、单位应缴金额、个人应缴金额、单位实缴金额、个人实缴金额、单位欠费金额、单位欠费时间、个人欠费金额、个人欠费时间等。

(二)个人缴费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单位编码、单位类型、单位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社会保障号码(或居民身份证号码)、民族、户口所在地、用工形式、参加失业保险时间、个人缴费起始时间、缴费终止时间、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累计缴费年限)、个人应缴金额、个人实缴金额、个人欠费金额、个人欠费时间等。

第二节 转出记录

一、参保单位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或职工个人在职期间跨统筹地区转换工作单位的,经办机构负责为其办理失业保险关系转迁手续。

二、参保单位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的,转出地经办机构向转入地经办机构出具《参保单位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表4-1),并提供转迁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的相关信息资料。

三、参保职工个人在职期间跨统筹地区转换工作单位的,转出地经办机构向转入地经办机构出具《参保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表4-2),并提供转迁职工个人相关信息资料。

第三节 转入记录

经办机构应及时为转入的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接续失业保险关系。

一、转入地经办机构根据转入的参保单位的相关信息为该单位及其职工个人建立缴费记录。

二、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的,转入地经办机构根据转入单位提供的《参保单位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单位基本信息及缴费信息资料记录转入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的基本信息和缴费情况。

三、参保职工个人在职期间跨统筹地区转换工作单位的,转入地经办机构根据转入职工个人提供的《参保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个人基本信息及缴费信息资料,记录转入职工个人的基本信息和缴费情况。

四、职工由机关进入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的,从工资发放之月起,所在参保单位应为其申报缴纳失业保险费。经办机构应按规定为职工个人核定视同缴费年限,建立缴费记录。

第四节 停保和续保记录

一、参保人员因出国(境)定居、退休、死亡等原因中断或终止缴费,经办机构根据变动信息,及时确认个人缴费记录,并将个人缴费记录予以注销或封存。

二、参保人员中断缴费后又续缴的,经办机构根据其所在单位提供的参保人员增加信息,并在确认以前其个人缴费记录信息后,继续进行个人缴费记录。

第五节 缴费记录查询

一、经办机构通过设立服务窗口、咨询电话等方式负责向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提供缴费情况的查询服务。参保单位或职工个人对查询结果提出异议的,应根据参保单位和职工个人提供的有关资料予以复核,如需调整的,报经办机构负责人批准后予以修改,并保留调整前的记录。同时,将复核结果通知查询单位或职工个人。

二、经办机构应于缴费年度初向社会公布上一年度参保单位的缴费情况。经办机构应至少每年一次将个人缴费记录信息反馈给职工个人,以接受参保人员监督。

第五章 待遇审核与支付

待遇审核与支付包括失业保险金等待遇审核与支付、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审核与支付、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审核与支付、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迁后的待遇审核与支付,以及待遇支付记录等。

第一节 失业保险金等待遇审核与支付

一、失业保险金审核与支付

(一)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应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报经办机构备案,并按要求提供有关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参加失业保险及缴费情况等材料。

(二)失业人员应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到经办机构按规定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填写《失业保险金申领表》(表5-1),并出示以下证明材料:

1.本人身份证明;

2.所在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

3.失业登记及求职证明;

4.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经办机构自受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领者的资格进行审核认定。对审核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按规定计算申领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数额和期限,在《失业保险金申领表》上填写审核意见和核定金额,并建立失业保险金领取台账,同时将审核结果告知失业人员,发给领取失业保险待遇证件。对审核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也应告知失业人员,并说明原因。

(四)失业保险金应按月发放,由经办机构开具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银行领取。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经办机构应要求本人按月办理领取手续,同时向经办机构如实说明求职和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情况。

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即将届满的失业人员,经办机构应提前一个月告知本人。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发生《失业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办机构有权即行停止发放失业保险金、支付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二、医疗补助金审核与支付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以按照规定向经办机构申领医疗补助金。

经办机构对失业人员按规定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确认享受医疗补助金的资格及医疗补助金数额,并按规定计发。

三、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审核与支付

(一)对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的规定,对其家属发放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二)经办机构对死亡失业人员的家属提出享受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的申请予以办理,并要求其出示下列相关材料:

1.失业人员死亡证明;

2.失业人员身份证明;

3.与失业人员的关系证明;

4.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经办机构对上述材料审核无误后按规定确定补助标准,并据此开具补助金和抚恤金单证,一次性计发。

第二节 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审核与支付

一、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再就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按相关规定对失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后,由培训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培训方案、教学计划、失业证件复印件、培训合格失业人员花名册等相关材料。经办机构进行审核后,按规定向培训机构拨付职业培训补贴。

二、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职业介绍机构按相关规定对失业人员开展免费职业介绍后,由职业介绍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失业人员求职登记记录、失业证件复印件、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复印件、介绍就业人员花名册等相关材料。经办机构进行审核后,按规定向职业介绍机构拨付职业介绍补贴。

三、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业培训的,可以按规定申领职业培训补贴。失业人员应提供经经办机构批准的本人参加职业培训的申请报告、培训机构颁发的结(毕)业证明和本人支付培训费用的有效票据。经办机构进行审核后,按规定计算应予报销的数额,予以报销。

第三节 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审核与支付

一、参保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申领一次性生活补助时,经办机构应要求其填写一次性生活补助金申领核定表,并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本人居民身份证件;

(二)与参保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

(三)参保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四)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二、经办机构根据提供的资料,以及参保单位缴费情况记录进行审核。经确认后,按规定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

第四节 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迁后的待遇审核与支付

一、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的,转出地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应及时为其办理失业保险关系转迁手续,开具《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表5-2)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交失业人员本人。其中,失业人员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的,转出地经办机构还应按规定将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等失业保险费用随失业保险关系相应划转。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在省、自治区范围内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失业保险费用的处理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二、转入地经办机构对失业人员提供的《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并按规定支付失业保险待遇。

第五节 待遇支付记录

经办机构在支付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以及一次性生活补助后,应将支付的相关信息作相应记录。

第六章 财务管理

失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财务管理包括收入、支出、会计核算、预算、决算等。

经办机构应定期与税务机关、财政部门和银行对账。对账有差异的,须逐笔查清原因,予以调节,做到账账、账款、账实相符。

第一节 收入

一、经办机构对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转移收入等到账信息予以确认,并按规定进行相应记录。

二、经办机构应按规定将收入户存款于每月月末全部转入财政专户。

三、对参保单位或职工个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或转换工作单位、按规定需要转移失业保险费的,对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的,经办机构根据失业保险费(费用)到账情况进行相应记录。

第二节 支出

一、经办机构根据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计划,按月填写用款申请书,并注明支出项目,加盖本单位用款专用章,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确认财政专户拨入支出户资金的到账情况。

二、经办机构对失业保险待遇支出核定汇总表等资料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将款项从支出户予以拨付。

三、参保单位或职工个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或转换工作单位、按规定需要转移失业保险费的,失业人员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的,经办机构根据《参保单位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及相关材料,与转入地经办机构确认开户行、账号、机构名称后,从支出户支付有关失业保险费(费用)。

四、对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等款项,经办机构根据有关规定或计划从支出户拨付。

第三节 会计核算

一、经办机构根据基金收入情况,及时填制收入记账凭证。

(一)经办机构征收的失业保险费收入,根据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失业保险基金专用收款收据、《失业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表3-6)等,填制记账凭证。

税务机关征收的失业保险费收入,以财政部门出具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或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收通用缴款书或税收完税凭证等作为原始凭证,并根据税务机关提供的失业保险费实缴清单,填制记账凭证。

(二)“收入户存款”、“支出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债券投资”形成的利息,根据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和财政部门出具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及加盖专用印章的原始凭证复印件,填制记账凭证。

(三)划入财政专户的财政补贴收入,根据财政部门出具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及加盖专用印章的原始凭证复印件,填制记账凭证。

(四)划入收入户或财政专户的转移收入,根据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或财政部门出具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等,填制记账凭证,同时登记备查。

(五)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上解收入,根据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或财政部门出具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等,填制记账凭证。

(六)滞纳金等其他收入,根据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或财政部门出具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等,填制记账凭证。

二、对发生的每笔基金支出,经办机构应按规定及时填制支出记账凭证。

(一)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丧葬抚恤补助、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其他费用等项支出,根据转账支票存根和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及相关发放资料等,填制记账凭证。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支出,以财政部门出具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二)转移支出,根据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和《参保单位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等,填制记账凭证。

(三)补助下级支出和上解上级支出,以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或财政部门出具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等,填制记账凭证。

(四)经财政部门核准开支的其他非失业保险待遇性质的支出(如临时借款利息等)在“其他支出”科目核算,从支出户或财政专户划转。经办机构以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或财政部门出具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等,填制记账凭证。

三、按规定用结余基金购买的国家债券或转存定期存款,经办机构以财政部门出具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和加盖专用印章的原始凭证复印件填制记账凭证。

四、经办机构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收入户存款日记账”、“支出户存款日记账”和“财政专户存款日记账”。按科目分类汇总记账凭证,制作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五、经办机构应定期将“收入户存款日记账”、“支出户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将“财政专户存款日记账”与财政部门对账单核对。每月终了,收入户存款账面结余、支出户存款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财政专户失业保险基金存款账面结余与财政部门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经办机构应按月编制银行收入户存款、银行支出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六、经办机构根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第四节 预算

一、年度终了前,经办机构根据本年度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基金收支预测,编制下年度基金预算草案,按程序报批。

二、经办机构根据批准的预算,填制预算报表,并根据基金收支情况,定期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三、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时,经办机构应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按程序报批。

第五节 决算

一、经办机构根据决算编制工作要求,于年度终了前核对各项收支,清理往来款项,同开户银行、财政专户、国库对账,并进行年终结账。

二、年度终了后,经办机构根据决算编制工作要求,编制资产负债表、基金收支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对重要指标进行财务分析,形成年度基金财务报告,并按程序报批。

第七章 稽核监督

第一节 稽核

一、经办机构按照年度工作计划采取以下方式确定被稽核单位:

(一)根据参保单位的参保缴费信息异常情况确定;

(二)根据对参保单位参保缴费情况的举报确定;

(三)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

(四)根据有关规定确定;

(五)根据其他有关情况确定。

二、经办机构向被稽核单位发出《社会保险稽核通知书》(表7-1),进行实地稽核或书面稽核。稽核内容包括:

(一)核查参保单位申报的缴费人数、缴费基数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二)核查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是否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

(三)核查欠缴失业保险费的参保单位及其职工个人是否足额补缴欠费;

(四)国家规定的或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稽核事项。

三、经办机构根据稽核情况填写《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记录表》(表7-2),全面记录稽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所涉及的凭证等资料。

四、对于经稽核未发现违反法规行为的被稽核单位,经办机构应当在稽核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其稽核结果。

五、发现被稽核单位在参加失业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方面,存在违反法规行为,经办机构要据实填写《社会保险稽核整改意见书》(表7-3),并在稽核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送达被稽核单位限期予以改正。

六、对被稽核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不按照《社会保险稽核整改意见书》予以整改、也未提出复查申请的,经办机构下达《失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对拒不执行的,填制《社会保险稽核提请行政处罚建议书》(表7-4),送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处罚。

七、经办机构应当对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情况进行核查,发现失业人员丧失享受待遇资格后继续享受待遇或以其他形式骗取待遇的,经办机构应当立即停止待遇的支付并责令退还;拒不退还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节 内部监督

一、稽核监督单位依据拟订的工作计划、群众举报等确定内审对象,按程序报批。

二、工作计划批准后组织实施。内审内容主要包括:

(一)抽查参保单位申报缴费的有关原始资料,验证对参保单位申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的审核是否真实;

(二)抽查参保单位及个人缴费情况,验证是否按核定基数征收、个人缴费记录是否准确;

(三)抽查对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资格审核的有关材料,验证审核是否按规定办理;

(四)抽查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有关材料,验证是否按规定支付待遇;

(五)抽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账目凭证,验证基金收入、支出是否符合规定;

(六)依据有关规定,需内部监督的其他内容。

三、经办机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八章 附则

一、参保单位和个人填写的原始表格,需经办机构有关人员签字或签章,并注明经办日期;经办机构内部或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表格,在转出、转入时须认真复核,确保无误,有关人员均需签字盖章。

二、经办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密级,妥善保管,并做好电子文档的备份工作。

三、经办机构要加强和规范票据管理,按照规定进行票据的印刷、填写、整理、保管、销毁等工作。

四、各地可参考本指南优化本地区业务流程。

失业保险经办业务用表目录

1.社会保险登记表(表2-1)

2.参加失业保险人员情况表(表2-2)

3.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表2-3)

4.社会保险注销登记表(表2-4)

5.社会保险验证登记表(表2-5)

6.社会保险费申报表(表3-1)

7.参保单位职工人数增减情况申报表(表3-2)

8.失业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表3-3)

9.失业保险费核定征收计划表(表3-4)

10.失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表3-5)

11.参保单位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表4-1)

12.参保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表4-2)

13.失业保险金申领表(表5-1)

14.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迁证明(表5-2)

15.社会保险稽核通知书(表7-1)

16.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记录表(表7-2)

17.社会保险稽核整改意见书(表7-3)

18.社会保险稽核提请行政处罚意见书(表7-4)

(业务用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企事业单位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

企事业单位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

一、失业保险立户

(一)需提供以下材料

1.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2.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法人代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4.《失业保险立户登记表》(表2-1)、《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及缴费申报表》(表2-2)及电子表格,携带U盘拷备;

5.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

6.财务月(年)报表、劳动情况月(年)报表原件及复印件。

(二)办理时间:每月5-19日

二、失业保险的缴纳和人员增减变更

(一)缴纳方式和办理时间:缴费单位应于每月的5-19日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申报当月参保职工及基本情况变更的有关材料(填写《参加失业保险职工增加情况表》或《参加失业保险职工减少情况表》),以银行划拨、支票或者在银行现金缴款方式足额按月缴纳失业保险费。

(二)注意事项:

1.填报增加表时,增加时间和缴费起始时间必须为填报时间的次月,姓名中间不要有空格。

2.填报减少表时,须注明减少原因(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退休),不能更改。

3.增加表、减少表均为当月填报,次月开始执行,需在增、减表上标明本单位失业保险编号和联系电话。

4.缴费月工资低于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上平均工资的60%申报计算。

5.办理减少业务时,减少人员不需要办理《就失业登记证》的同时须要提供职工减少不办理失业登记的证明、《职工减少不办理失业登记花名册》,减少人员需要办理《就失业登记证》,按《河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程序办理。

三、失业人员待遇审核办理办理程序

(一)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其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告知其按规定应享受的权利,并于终止或解除职工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将失业人员的名单和其他有关材料报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所需材料如下:

1.养老保险停保单(个人联);

2.公司终止或解除职工劳动关系正式文件证明;

3.失业人员人事档案;

4.劳动合同书;(2008年以前签订的劳动合同需经劳动部门鉴证);

5.《郑州市失业登记表》一式两份,并加盖单位公章;

6.同底一寸彩色照片3张;

7.原始增减表(包括期间停止恢复增减表)及2008年以前年检表复印件各一份;

8.本人的郑州银行卡复印件。

(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自受理失业人员失业登记手续之日起10日内,审查失业人员是否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符合条件的,核定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标准,并发给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凭证;从次月开始领取失业金。

(三)注意事项:失业人员本人应于每月20日持本人身份证、失业证到高新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签字(节假日顺延),不能代签;逾期未签字的视同放弃,连续两月不签字停止发放其失业金。

四、《河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程序

(一)不领取失业金,只办理《河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在办理减少业务时,须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郑州市失业登记表》一式两份;

3.本人近期一寸彩照3张;

4.单位同意辞职、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文件(辞职的须提交《辞职报告》)

(二)办理及领证时间:

办理时间:每月5-19日

领证时间:每月25日(节假日顺延)

五、失业保险基金年检及缴费基数申报程序

(一)用人单位应携带的资料:

1.上财务决算年报表;

2.劳动工资年报表;

3.《劳动情况年报表》

4.职工签字的工资发放花名册;

5.养老申报花名册(郑州市参保单位执行养老保险政策情况自查登记表);

6.《失业保险验证登记及缴费申报表》、《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及缴费申报表》、《上缴费明细表》以及电子表格。

(二)注意事项:

1.《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及缴费申报表》中的人员必须是截止到报盘当日全部最新的参保人员即:包括申报前已经增加的人员,不包括申报前已经减少的人员。

2.申报时同时有办理增减业务的,同时报送《职工失业保险增加变化情况表》或《职工失业保险减少变化情况表》,且《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及缴费申报表》中应包括增加人员,不包括减少人员。

3.参保人员明细下载:

《参保人员花名册》可以通过郑州高新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网下载,其中参保职工姓名、身份证(包括姓名中的空格)和用工形式不能修改。如发现有误,可在申报基数后次月,填写《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变更表》进行修改。单位和个人可登陆郑州高新区政务网查询单位和个人缴费信息。

4.年检及申报时间:每年1月1日——5月31日

第三篇:关于贯彻泰人社发﹝2015﹞84号“进一步明确失业保险支 …

2015年市直参保企业申报稳岗补贴明白纸

一、适用范围

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依法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企业。

二、稳岗补贴条件

企业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企业上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本市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14年末全市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7%);企业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

裁员率=上裁员人数(不包括非企业原因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除以上年末职工人数。

三、补贴标准

按照企业及其职工上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不含补缴以前欠费金额)30%给予稳岗补贴。

四、申报审核和资金拨付程序

(一)企业申报

符合条件的市直参保企业,可在每年4-5月向泰安市劳动就业办公室提出申请,每年集中办理一次。2014年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可在2015年11月底之前,向泰安市劳动就业办公室提出申请。

符合条件企业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上稳岗补贴的,视为放弃申请资格。申报稳岗补贴需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报告》2份。

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所属类型、补贴项目、上期初期末职工人数、裁员人数和原因、稳定岗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劳动合同鉴定履行情况,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和缴费情况等。

2、《稳定就业岗位补贴申请审批表》3份。3、2014失业保险费缴费收据复印件2份。按规定申报需提供《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稽核部门出具的上企业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证明》,为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理,企业申报后由市就业办统一协调办理。

4、《上裁员情况说明》2份;《上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人员花名册》(注明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原因,并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人员文件)2份。按照规定划分清楚企业及非企业原因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人数。

5、《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证明》2份。

6、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份。

(二)审核认定

市就业办收到企业申请及相关资料后,经办人员对照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及接收企业档案情况,12月7日前完成初审,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填制《2015年申请稳岗补贴企业审核情况表》(包括企业名称、上缴费总额、企业申请补贴金额、核定支付补贴金额),专题汇报经领导签字后盖章,与企业申报相关资料一并报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核。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复核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补贴金额,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门户网站上公示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下发文件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及补贴金额。

(三)资金拨付

市就业办按照政策规定预计2015年稳岗补贴支出金额,11月份向市财政部门提报稳岗补贴支出预算,12月份财政部门拨付稳岗补贴资金到市就业办失业保险支出户后,将资金拨付到符合条件的申报企业账户。

五、监督与管理

对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的企业,取消当年稳岗补贴申请资格,并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门户网站上予以通报;对事后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的企业,除已关闭破产的之外全额追回稳岗补贴,记入当年失业保险基金其他收入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申报、审核责任。

申报办理地点:市就业办(泰山大街111号)二楼大厅13、14号窗口

联系电话:6718089

泰安市劳动就业办公室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关于印发《成都市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成劳社发〔2009〕176号

标题: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成劳社发[2009]178号)

发文号:成劳社发[2009]176号 关键词:就业和失业登记 管理办法 通知 签发单位: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签发时间:2009年11月24日 是否有效:是

关于印发《成都市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成劳社发[2009]176号

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根据•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通知‣(成委发„2009‟26号)的要求,现将•成都市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成都市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附件:

成都市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通知‣(成委发„2009‟2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劳动者和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以及非农产业就业的外地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和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就业服务管理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开展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并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资料予以保密。

区(市)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委托社区(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开展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第四条 就业和失业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应在成都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统一的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数据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应当及时将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录入到数据库中,全市数据共享,联网运行。

第五条 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劳动保障年检时,应核查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的情况。未进行就业登记的,不予通过年检,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章 •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与管理 第六条 全市实行全省统一的•四川省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就业失业登记证‣”),全程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态。•就业失业登记证‣在全省行政区域内通用,是劳动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

第七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范围:

1.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以及社区就业的劳动者; 2.登记的失业人员。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实名制管理,限持证本人使用。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其•就业失业登记证‣由用人单位保管;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其•就业失业登记证‣由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保管;未就业的,已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人员未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其•就业失业登记证‣由本人保管。

第八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由初次办理就业登记或失业登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受理登记和审核办证,5个工作日内完成,需要公示的,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将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录入成都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农村劳动者和外地户籍劳动者),由用人单位在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用人备案,进行就业登记,不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

第九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由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负责免费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编号办法见附件1。

第十条 •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年检制度。•就业失业登记证‣年检按照谁发证谁年检的原则进行;年检所需的“年检专用章”由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统一制作和发放,并统一组织实施年检。未经年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于次年1月1日起自动失效。

•就业失业登记证‣应妥善保管,若有遗失或损毁的,应及时向原发证机构申请补发。对出租、转让、伪造、租借•就业失业登记证‣骗取国家扶持政策和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对发证机构违反有关规定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的,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自行失效:

(一)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二)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死亡的;

(五)其他符合失效条件的。第十二条 失业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有效记录,享有以下权利:

(一)享受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免费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二)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三)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凭失业登记记录办理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手续;

(四)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凭就业困难记录享受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援助;

(五)政策规定的其他服务。

在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时,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应核实失业人员•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失业记录,并将享受就业扶持政策情况记录在•就业失业登记证‣相关栏目,同时录入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数据库。

第三章 失业登记

第十三条 失业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失业登记时间、失业时间、失业原因等。

第十四条 本市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进行失业登记。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没有就业经历具有本市城镇户籍的人员,在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登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市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登记。

第十五条 失业登记的范围包括下列失业人员:

(一)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肄)业的城镇人员(以下简称“新成长劳动力”);

(二)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人员;停止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以下简称“就业转失业人员”);

(三)承包土地被征用,已由农村户籍转为城镇居民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自愿放弃农村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或流转其承包土地签订3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未转城镇居民人员(以下简称“失地农民”);

(四)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人员;

(五)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人员;

(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非本市户籍在城镇常住地单位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人员;

(七)其他失业人员。

第十六条 办理失业登记的人员需备齐以下资料: 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非本市户籍提供常住地常住证)和相关资料后,填写•个人终止就业(失业)登记表‣(附件6)。

(一)新成长劳动力,从事灵活就业和社区就业后失业的人员,可直接申请办理。

(二)与原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就业转失业人员,应提供与原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证明;

(三)原个体经营业主,应提供当地工商部门出具的歇业证明;

(四)失地农民,应提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征用有关证明或土地流转合同。

(五)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人员,应提供原所在部队出具的复原退役证明。

(六)刑释解教人员,应提供劳改、劳教部门出具的证明。

(七)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非本市户籍在常住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又失业的,应提供与原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和常住地就业6个月以上的证明。

第十七条 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受理失业登记申请后,应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在•就业失业登记证‣相关栏目中登记为失业,并加盖印章。

符合就业困难对象条件人员的认定,按成劳社发„2009‟177号的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登记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退出失业登记:

(一)被用人单位录用的;

(二)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

(三)已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的;

(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五)入学、服兵役、移居境外的;

(六)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七)终止失业或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

(八)连续3个月未主动与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的;

(九)已进行就业登记的。

第四章 就业登记

第十九条 就业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个人信息、就业单位、就业类型、就业时间以及订立、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情况等。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办理新招用或续聘人员,应在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用人备案,并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办理备案手续和就业登记时,须向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提交•成都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备案登记表‣(附件3),初次办理的还需提供•成都市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2)。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在15日内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交•成都市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备案登记表‣(附件4),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用人单位在实际经营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用人备案,并及时录入招录员工备案网络系统,同时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

第二十四条 已办理备案登记的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之日起30日内,应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劳动用工主体变更手续。

已办理备案登记的用人单位因名称、法人代表、投资人、经营地址等发生变化的,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以及社区就业的,在实现就业后30日内,由本人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就业登记,并填写•个人就业登记表‣(附件5)。

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以及社区就业的,应在就业状况发生改变后30日内,到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非本市户籍)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就业变更登记手续,并填写•个人终止就业(失业)登记表‣(附件6)。

第五章 就业失业登记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应加强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开展就业失业登记与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应严格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认真做好符合条件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和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日常调查走访,实时反映变动情况,并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检查。

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管理局要加强对•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申请人弄虚作假的,由发证机构负责收回所发•就业失业登记证‣,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违反管理规定的,按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六章 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七条 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负责对具有本辖区户籍的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失业人员就业、入学、入伍、户口迁移、退休时,应持相关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个人档案转移手续。

第二十八条 由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失业人员,原由单位管理个人档案的,在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备案手续后20日内,应将个人档案转移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 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对失业人员档案的管理应按照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原就业失业登记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一条 2009年年检合格的•再就业优惠证‣,其有效期截止到从发证之日起3年内。原•成都市城镇失业和就业登记管理办法‣(成劳社发„2003‟18号)和•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登记证明‡发放管理实施细则‣(成劳社发„2006‟111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关于严格执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移政策的通知劳社厅发[1999]22号

关于严格执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政策的通知

劳社厅发[1999]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1997]26号)和我厅《关于印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劳办发[1997]116号)要求,大多数地区能够按规定为职工调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移手续,但也有部分地区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有的对应划转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不转或少转,有的要求职工原参保地区划转不应转移的基金,有的要求职工补缴不应缴纳的费用,导致部分职工调动前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无法接续。为加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移工作的管理,现就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下:

一、职工在同一统筹地区内流动时,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档案,不转移基金。

二、职工跨统筹地区流动时,除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档案外,按下列规定转移职工个人账户基金:

㈠对职工时已建立了个人账户的地区,基金额为个人账户1998年1月1日之前的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加上从1998年1月1日起记入的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

㈡对职工时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地区,1998年1月1日之前转移的,1996年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转移基金额为1996年1月1日起至调转月止的职工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1996、1997年参加工作的职工,基金额为参加

工作之月起至调转月止职工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1998年1月1日之后的,基金转移额为1998年之前按前述规定计算的职工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加上从1998年1月1日起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11%计算的缴费额累计本息。未建个人账户期间,个人缴费部分的利息按当时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定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算。

㈢对年中调转职工调转当年的记账额,调出地区只转本金不转利息,由调入地区按劳办发[1997]116号规定对职工调转当年记账额一并计息。基金时,不得从转移额中扣除管理费。

三、各地应严格按国家规定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手续,不得自行制定与国家规定不符的政策。现行规定与国家不符的,应立即予以纠正。今后,凡发现违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移政策的行为,我部将限期纠正并予以通报批评。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下载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劳社厅发[2006]24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劳社厅发[2006]24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