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国家对生猪养殖补贴政策
2017年国家对生猪养殖补贴政策
2017年生猪养殖补贴政策:规模越大,补贴越多【1】
目前,国家对于养殖业的补贴政策,除了规模这一因素之外,还会考虑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能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等示范效应。
比如投资500万建设养猪场,这就属于是规模化,一般可以获得超过百万的补贴;比如创新了养殖的模式或者种类,这样的农户可以获得现金的补贴或者奖励,例子有良种肉牛可以获得每头500元的补贴;比如养殖合作社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可以直接获得现金补贴等。
目前,针对于养猪的补贴来讲,主要还是集中在规模化上面,就像标题和第一段写的那样,规模越大,补贴越多。
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规模化的养猪更容易创新创造,也更容易带动周边的就业和致富。
那么,关于养猪业的补贴,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呢?下面是详细介绍:1.养殖生猪规模3000头+的,可以获得80万的补贴。
2.养殖生猪规模2000头到2999头的,可以获得60万的补贴。
3.养殖生猪规模1000头到1999头的,可以获得40万的补贴。
4.养殖生猪规模500头到999头的,可以获得20万补贴。
各位养猪户可以根据上述标准来查验自己是否符合补贴标准,如果符合的,可以向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部门咨询申请补贴。
2017国家养殖业补贴|养猪补贴|养殖类补贴规定【2】
农业部对养殖类补贴规定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针对申报并实施养殖的规模和社会效应,对从事养殖的企业或个人给予建场补贴。
例如:投资300万元建场,政府对您的申请进行验收,合格后给予100万元补贴。
第二,针对申报并实施的企业或个人购进的良种品种及数量进行贴息贷款或现金补贴。
例如:每头良种肉牛补贴500元。
第三,针对申报并实施的养殖企业或个人给予奖金补贴。
例如:响应当地政策或带动周边致富等,可直接从财政获得奖金补贴。
▌养羊补贴不多但是也很给力
1.养羊300只到499只的,补贴15万元。
2.养羊500只到699只的,补贴25万元。
3.养羊700只到999只的,补贴35万元。
4.养羊1000只以上的,补贴50万元。
▌养猪补贴大原则:规模越大补贴越多
1.生猪养殖规模3000头以上的,补贴80万元。
2.生猪养殖规模2000头到2999头的,补贴60万元。
3.生猪养殖规模1000头到1999头的,补贴40万元。
4.生猪养殖规模500头到999头的,补贴20万元。
▌养牛补贴分两种奶牛补贴最高
1.奶牛养殖1000头以上,补贴170万元。
2.奶牛养殖500头到999头,补贴130万元。
3.奶牛养殖300头到499头,补贴80万元。
至于肉牛,补贴的金额就远远不如奶牛了。
肉牛养殖的补贴只有两种,一种是100头到299头养殖规模的,补贴30万元;第二种是300头以上养殖规模的,补贴50万元。
▌养鸡养鸭养蜜蜂补贴也有不少
鸡、鸭等常见的禽类养殖在国家的规模化标准养殖场项目中是不涉及的,但是在其他的项目,比如畜禽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等项目中是有资金扶持的,大概在25万元至100万元。
而从今年开始,国家对蜜蜂养殖进行补贴,目前已经在个别省市进行试点。
2017年养猪补贴新政策和标准【3】
规模补贴标准和补贴数额
①生猪养殖规模3000头以上的,补贴80万。
②生猪养殖规模2000到2999头的,补贴60万。
③生猪养殖规模1000到1999头的,补贴40万。
④生猪养殖规模500到999头的,补贴20万。
动物防疫补贴及相应补偿
1、这些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免费
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
上述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养殖场(户)无需支付疫苗费用。
2、因这些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损失
国家对因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的动物及同群动物,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
对因上述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
3、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每头80元
对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给予每头80元的补助,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
4、病害猪损失每头补贴800元
对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和无害化处理费用予以补贴,病害猪损失财政补贴标准为每头800元,无害化处理标准为每头80元。
六大项补贴可以申领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农业部罕见地发布了生猪生产的顶层设计性文件——《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生猪生产规划。
2017年会秉承2016年,生猪养殖补贴政策并不会减少,依然会有多种补贴等待认领。
1、良种工程项目与相关补贴
农业部计划实行良种补贴政策,在天津、河北等省市和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实施生猪良种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对使用优良种猪精液进行品种改良的养殖场户给予补贴,每头能繁母猪按照每年使用4份精液进行补贴。
2、调出大县奖励政策与相关补贴
《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会对统计数据达到规定标准的县予以奖励,数据涉及生猪调出量、存栏量和出栏量。
每个县的奖励资金原则上不少于100万元,主要用于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猪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治理的支出,养殖大户购买种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贷款贴息和保险保费补助支出,生猪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
3、标准化养殖项目
标准化养殖项目支持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包括节水设施、节料设备、清粪设施、漏逢地板等改造,实施自动化环境控制等。
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创建成功后,可以获得一定的补贴,每个改建、扩建项目单位补助资金规模在50万元~100万元之间不等。
4、生猪育种补助政策
生猪育种补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开展联合育种,对生产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遗传评估、大数据平台建设给予补贴。
但鉴于目前行业的实际情况,能够搭建属于自己的育种平台的养猪场或养殖企业仍在少数,基层养殖户能从这项政策中直接受益的程度并不高。
5、生猪养殖保险政策
生猪养殖保险政策施行已经有一段时间。
例如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生猪价格指数险。
这些险种都被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内,作为惠农政策的一部分,帮助参保的养殖户在遭遇疾病、自然灾害、行情剧烈波动时挽回部分损失。
6、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
完善有机肥生产、使用补贴政策,继续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引导形成规模适度、农牧结合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机制。
加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助政策。
第二篇:国家生猪养殖政策
2007年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韩洁 罗沙)财政部17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决定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制度。2007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对全国253个生猪调出大县予以奖励。奖励资金即将拨付到县。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调动地方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部署,中央财政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进行。2007年生猪调出大县包括:年均生猪出栏量大于80万头的县;年均生猪出栏量在60万头至80万头之间,且人均出栏量大于1头的县;达不到上述标准,但对区域内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县,如36个大中城市周边的产猪大县。
财政部表示,奖励资金将专项用于规模化生猪养殖户猪舍改造、良种引进和粪污处理、生猪养殖大户购买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贷款贴息及防疫服务费用等发展生猪生产的支出。
为体现“多调多奖”,奖励资金的分配按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三项指标测算,其各自所占权重分别为50%、25%、25%。奖励资金测算数据主要以统计系统提供的分县分年数据为准。
财政部明确,国家对生猪调出大县实行动态监测,有进有出。财政部、农业部将对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全国生猪调出大
县
作者:袁世明 易小红 转贴自: 点击数:17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不断调整财政支农思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大力实施优质畜牧工程,促进了全区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财政对畜牧业的总投入达2900万元,同比增长30%。全区生猪出栏达到90万头、产值约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2%,创历史新高,农民靠养殖生猪人平增收140元,生猪产业已经成为全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自2007年以来,夷陵区已连续三年被国家确定为253个生猪调出大县(区)之一,2007年与2008年共获国家专项奖励资金902万元。主要作法是:
支持项目建设,促进养殖方式转变
夷陵区财政每年筹措专项资金550多万元,从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栏圈改造等方面扶持生猪产业发展。
1、引导适度规模养殖场发展。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夷陵区出台政策,对新建“150”模式的每栋补助4万元,“500”模式每栋补助10万元,对生猪改栏的农户每户补助500元。安排财政贴息资金60万元,带动信贷资金80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去年,全区新建“150”模式猪场28栋,兑现补助资金112万元;实施生猪改栏整村推进20村、3698户,兑现补助资金185.9万元;稻花香万头养猪场顺利通过验收。目前,全区已建成“150”标准化猪场95栋、“500”猪场12栋,实施整村推进改栏40个村6000户。去年全区生猪出栏过5万头的乡镇6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村19个;已发展牧康、家家有、稻花香珠宝公司3个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和双泉、圣红、野猪林等58个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场),有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950个。
2、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进程。在重点畜禽龙头企业和生猪养殖大乡大村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打造品牌畜牧业。全区已建成省级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3个,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生猪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由区畜牧兽医局组织实施的《生猪无公害规范化养殖项目》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积极推进畜牧经济循环发展,安排资金300万元,在3个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了大型沼气池或干粪发酵池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探索减少养殖污染排放的新型养殖模式,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的“生物发酵床”养猪法,目前正在夷陵区开展试验示范。
3、狠抓良繁体系建设。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30万元,通过良种引进、定向杂交、人工授精和自繁自育,全力推进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兴建区级核心群,合理布局生猪繁殖群,对核心群和繁殖群,分别按500元/头和200元/头给予保种补贴,对生产公猪实行淘汰更新,并给予1000元/头更新补贴。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能繁母猪的保险政策,由财政出资249.11万元,农户出资62.28万元,为51.9万头能繁母猪购买了保险,去年保险公司共理赔2125起,赔付212.5万元,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目前,全区良种母猪存栏5.35万头、良种公猪270头,已建成生猪良种繁殖群23个,生猪人工授精站20个,去年引进定向良种母猪32头、良种公猪36头,已建成的良种繁殖群猪场存栏母猪620头,全年为社会提供生产群良种母猪近3900头。全区三元良种杂交猪比例达80%以上。
4、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去年,区财政安排经费25万元,先后聘请省、市6名专家和领导,开展大规模的动物疫病防控及家禽标准化养殖技术集中培训6场次。组织区内28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以生猪标准化养殖、生物“发酵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培训近10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册。组织50名专业技术骨干,开展畜牧科技对接服务,与50多家重点畜牧龙头企业、养殖大场大户结成帮扶对子,进场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126项。建立健全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警预报,正确引导养殖户合理组织生产,规避市场风险。
支持疫病防控,确保生猪产品安全
近3年来,除上级财政安排的资金或物资外,区本级财政用于疫病防控的资金投入达750万元,平均年增幅达到75%。全区所有防疫人员的工资、强制免疫所需的物资、器材均由区财政负担,协防人员的工资由乡镇、村负责。从去年开始,夷陵区全面实行免收防疫费政策,为全区农民减负300多万元。
1、完善动物疫病应急管理机制。区、乡两级政府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制定和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充实了应急队伍,落实了疫苗、消毒药、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储备,确保防疫物资充足、到位。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一旦发生疫情,可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稳定基层防疫队伍。按照一个村一名防疫员的标准,实行个人申请、村级推荐、乡镇审核聘用、区级备案的办法,全区择优选聘防疫人员222名,确定防疫范围,明确防疫任务,并实行“一岗三责”(即动物防疫、疫情测报和产地检疫)。区财政按照年人均8000元的标准将防疫工资纳入预算,全年分两次考核后兑现到个人。去年,全区共筹措资金535万元,对乡镇集体兽医进行安置,稳妥地处理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遗留问题,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防控体系,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有效稳定了基层防疫队伍。
3、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安排资金100万元,建设了区、乡镇、村三级防疫冷链系统。以春秋集中免疫、月月防疫补针为主要方式,全力抓好以“两瘟四病”为主要内容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常年免疫密度达到100%,畜禽标识配戴率达到100%,生猪死亡率分别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在抓好强制免疫的同时,把清栏消毒作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每年消毒面积达到500多万平方米。强化日常监测,全年开展新城疫、猪瘟、猪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抗体监测1600头份,血吸虫监测500头份,普通疫病监测1200头份。安排“以钱养事”资金253.3万元,将动物防疫工作落实情况与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公益性事业经费、防疫人员补助工资等挂钩,强化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考核。由于经费保障到位,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科学果断,确保了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
4、加强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加强源头监管,推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对畜禽配戴统一标识,规模养殖户建立畜禽养殖档案,实施登记备案养殖代码制度,全区规模户建档率达到100%。以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区”为抓手,狠抓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建立产地、运输、屠宰、流通各环节无缝隙监管网络,全区规模户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散养户达到85%以上,运输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和市场检疫率均达到100%。加大动物防疫检疫仪器设备的投入,购置了红外测温仪、扑杀器和消毒机等防疫监督设备,8家屠宰场均配备了快速诊断箱、显微镜及采样设备等。加强对定点屠宰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等重点部位进行肉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加大对饲料兽药的执法监督力度,确保了肉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支持产业化经营,提升规模效益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产业化经营是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夷陵区大胆探索,出台扶持政策,通过拓展产业链,建立组织链,完善利益链的方式,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与社会化大生产连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以期达到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整体效益的目标。
1、成立协会促发展。安排资金20万元,通过依托畜禽专业大户、经营能人联系农户优势,依托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技术、服务优势,积极组建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区从事生猪养殖的农户有10.5万个,从事生猪养殖的劳动力达11万人,现已成立了生猪协会1个,专业合作社会3个,网络养殖户近3万户。
2、搭建平台促销售。搭建平台搞好生猪产销对接,在生猪销售上,夷陵区培育出以史光权为代表的销售能人,年销售生猪40万头,他在生猪收购中严格遵守诚信原则,对农民公开“五不”(不拒收、不限收、不压级、不压价、不打白条)承诺,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也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以他为网络,全区有从事畜禽贩运的车辆近600台,人员3600多人。着力推进生猪市场体系建设,财政扶持60万元,带动万发畜牧专业合作社投资1200万元在鸦鹊岭镇建立了全省最大、最标准的仔猪交易批发市场,年销售仔猪达50万头,并配套建设了剩余仔猪加工系统,一举解决了母猪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3、规范屠宰增效益。区政府成立生猪屠宰管理办公室,推行定点屠宰,严禁私屠滥宰,严格执行生猪屠宰的税费政策,实行日常执法经费与各项收费脱钩。依靠宜昌双汇为龙头,加强对屠宰市场的整合,使夷陵区生猪定点屠宰厂由原来的10个减少为8个,年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年屠宰加工能力10万头以上,通过整合屠宰资源,有效促进了生猪产品的流通和肉食品安全。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2009年的考验依然严峻,2007、2008年原材料价格急剧飙升令众多细分行业感觉到“揾食艰难”,甚至像统一这样的大企业也未能幸免。2009年,一些熟知行业冷暖的企业已悄然地展开并购,一是出于原材料价格影响之虞,二是意在“价值低估期”提前屯兵备粮。
本期快消周刊选取的报道都与产业链并购有关。其中,肉制品行业的两大翘楚———双汇和雨润不约而同地进行逆产业链收购,而统一通过系列运作,包括上游并购到下游品牌整饬,以构筑一个较高的产业链壁垒,以求在大陆市场中反败为胜。大企业是行业的风向标,2009年是否是并购频繁的一年?我们将持续关注。
“如果现在两大巨头不尽快布局产业链的话,2011年后,他们面对的挑战会非常大,目前很多(势力)已进入饲料和屠宰环节,准备走一体化的道路。”东方艾格分析师郭会勇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他所指的“两大巨头”是国内肉食品加工业的领军企业———双汇和雨润。
去年以来,外资、台资进入中国大陆“跑马圈猪”的消息不断,无论是艾格菲还是泰国正大、台糖,都显示了要在中国大干一场的热情。而占据了肉制品加工领域近半壁江山的双汇和雨润,生猪价格占到成本的50%,去年初猪价的暴涨,使其利润被大幅压缩。向上游扩张,掌握全产业链并最终掌握市场话语权,是两大巨头的共同目标,一场收购的比拼有望在2009年不宣而战。
一体化布局速度之争
作为我国肉制品行业两家最大企业,双汇与雨润在产品结构和品牌扩张上都有很大不同。双汇是火腿肠市场的王者,高温类产品占销售额比例接近40%.而雨润在低温肉市场稳居第一,冷鲜肉在上游比例约为六成。在扩张思路上,双汇围绕单一企业品牌,发展高温、低温、速冻、中式、冷鲜等各大类肉制品、注重规模效应,而雨润则有全面发展的态势,采用多品牌战略,旗下拥有四大品牌,即雨润,旺润、福润以及大众肉联,提供200多种冷鲜肉、冷冻肉产品及近千种深加工肉制品。至于销售模式,雨润以直销为主,将酒店和超市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双汇则主要采用面对经销商的现款现货。
据了解,在肉制品行业中,生猪价格占到成本的50%以上,郭会勇表示,双汇和雨润要满足产能需要外购的比例很高,因此生猪价格的波动对于企业利润影响很大,这一点在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体现得尤其明显,2007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雨润的平均生猪采购价格上升了63.5%.因此作为下游加工企业,向上游收购以节约成本是必然的道路。
相对于各方力量的崛起,郭会勇表示,他们的速度还是不够快。据郭介绍,从种猪到商品猪出栏,一般需要3年时间,有些企业2006、2007年就开始进入上游,到2011年之后效果就会反映出来。而双汇和雨润的收购量很大,到时猪源紧张的局面难以避免。
雨润:激进的收购者
事实上,双汇、雨润都有向上游拓展的意愿,面对国内外各方势力的进入尤其是一些外资在肉制品产业链上的出击,雨润并没闲着,但却是有所取舍。
2008年12月23日,雨润食品通过全资附属的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收购了湖南辉鸿49%股权,加上原已持有的51%,达到100%持股。在此之前,雨润已连续出招:投资2.5亿元的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在新疆石河子开工;总投资10亿元的沈阳雨润已开始试运行,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能有望达到3万吨;在新乐的12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也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涉及生猪屠宰、分割、冷冻、冷藏等领域,年产值可达12亿元;几个月前,雨润与河南周口政府签订了投资4亿元发展肉类加工的意向投资协议,建设生猪屠宰、分割、冷藏、肉类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可达到每年屠宰250多万头生猪,销售额达30亿元。
而按照雨润之前透露的扩张计划,在2008年生猪屠宰量计划产能1800万头的基础上,雨润计划投资40亿元将产能在2年内扩大一倍,到2010年达到3000万头。
据东方证券分析师任美江分析,在中国生猪屠宰还是一个比较分散的产业,国内包括雨润在内的前三大生猪屠宰企业每年的屠宰量不到3000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头数比例不足5%.目前全国大概有3万家的屠宰企业,其中小企业很多。而在美国,猪肉加工4强企业占全国加工能力的50%以上,荷兰猪肉加工3强企业的加工能力占全国的74%,丹麦最大猪肉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高达全国的80%.作为一个国家极力推动的产业,屠宰将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整合。2008年8月新一稿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出台也体现了国家规范生猪屠宰行业,扶植大型企业的决心。
也正是基于上述因素,近两年雨润花了更多精力来进行屠宰企业的布点和产能扩张。
据雨润集团董事长祝义材介绍,行业整合是雨润中长期的战略规划。雨润2008年开始,就通过收购、新建和扩建的方式,提高集团产业上下游的产能,以推动低温肉制品和冷鲜肉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增长。在雨润看来,新建一个50万头的屠宰厂需要资金1.8亿-2亿元,且需要一定的投资周期,但是收购一家屠宰企业,虽然有设备更新问题,但政府补贴完全可以支持更新改造,投资额不比新建高,收购已经成为公司的优势之一。
至于在养殖环节,雨润则保持谨慎,“一直以来,我们对生猪养殖业保持着关注,但目前,我们对进入这一行业保持着相对谨慎的态度。”祝义材表示。
不过雨润并不会放弃生猪养殖,而是在等待适当的时机:选择在生猪、仔猪的交易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介入。
双汇:规模取胜并购减速
和雨润不同的是,双汇则是从种猪开始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覆盖,而且在逐步将养殖领域扩大。“我们有一个计划就是修建2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这是一个分期项目,2009年预计还不能产生效益。”就近期的扩张计划,双汇董事会秘书祁勇辉向记者如此表示。据其介绍,双汇在之前已经建有种猪厂,那是前期的第一步,和这个养殖基地配套进行,实现从种猪到商品猪的一体化。而饲料方面,集团有饲料厂,可以做内部供应,解决养殖饲料问题。
双汇的市场布局,有两种战略选择模式。一种是资源主导型,如在四川仁寿、内蒙古济宁、湖北宜昌、河南商丘等生猪主产区建立屠宰基地,确保了肉类制品加工的原料肉来源和供应;另一种是核心市场主导型,如在四川绵阳、辽宁阜新、浙江金华、北京市、上海市等设立肉制品厂,体现了深入肉制品主销区、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战略意图。
长城证券分析师郭怡娴指出,双汇是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建立了从上游养殖到连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规模效应显著。据了解,在上游生猪养殖上,目前主要集中在万东牧业、九鑫牧业,两个牧场主要是培育种猪。
相对于雨润的自建和并购并举,双汇正在走将养殖逐步做大的道路。据祁勇辉介绍,集团屠宰量在1000万头左右,上市公司部分在300多万头,上述20万头的商品猪体系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至于接下来的计划,他表示,“我们现在做的也是一种尝试,要根据结果再决定接下来的扩张计划。”至于产业链的建设方面,他表示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要看目前项目运行的情况。
事实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成本高,疫情控制风险较大,长期来看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加不一定明显。但是此前猪价的波动增强了企业控制上游原料的意愿,双汇认为向上游扩展有利于控制系统性风险。
■分析
高盛的产业链图谋
尽管扩张方式有所不同,但其背后都有外资投行的身影。双汇以前的控股大股东是高盛旗下的罗特克斯有限公司,合计持有超过51%的外资法人股。2006年高盛通过旗下的罗特克斯公司以20.1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100%股权,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双汇发展(000895,股吧)35.72%的股权,随后罗特克斯又以5.6亿的价格收购了漯河海宇持有的双汇发展25%股权。2007年,双汇公告高盛策略投资将其在罗特克斯中持有的5%的股份转让给鼎晖Shine持有,后者在罗特克斯中的股份比例由49%变更为54%,成为双汇集团的控股大股东。此外,高盛还是雨润的外资股东之一。参股雨润和控制双汇,进入行业前三强企业,而且是彼此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使得高盛成为国内肉类加工市场上的“巨无霸”。此外,鼎晖通过托特克斯持股双汇之时也持有雨润3.5%的股权。
在中国,养猪和屠宰行业有着行业分散、集中度低的特点,正如郎咸平所分析,如今是整条产业链的竞争,养猪后面还有加工、产品的设计、包装,还有物流。所以高盛不可能去养猪,它一定是收购整条“6+1”的产业链,因为利润最大是6,而不是1。而行业分散的特点决定了高盛只要控制养猪的5%,就取得定价权了。高盛等显然正利用猪价的轮回更深入地介入整个链条,增强话语权。
第三篇:2011年国家生猪养殖扶持政策汇总
2011年国家生猪养殖扶持政策汇总
时间: 2011-07-18 10:04:49 来源: 网络 作者: 浏览:808次
内容简介:2011年甘肃将大幅提高畜牧业保险品种和财政补助标准
今年甘肃省对奶牛的保险数量保持不变,农户承担的保费降低63%。今年计划安排12万头奶牛保险,而农户承担的每头奶牛的保费由96元降低到36元,可获得每头奶牛30 2011年甘肃将大幅提高畜牧业保险品种和财政补助标准
今年甘肃省对奶牛的保险数量保持不变,农户承担的保费降低63%。今年计划安排12万头奶牛保险,而农户承担的每头奶牛的保费由96元降低到36元,可获得每头奶牛3000元的保险保障。今年计划安排82.7万头能繁母猪保险,计划数量将多于往年,农户只需为每头能繁母猪交12元保费,就可获得每头能繁母猪1000元的保险保障。
宝鸡养猪场最高可获80万元补贴
“每头能繁母猪一年的保险金额为千元,养猪户只承担12元的投保费,其余48元投保费由我市各级财政按比例承担。”记者从陕西省宝鸡市有关方面了解到,针对生猪市场波动较大的实际,宝鸡市今年对能繁母猪的扶持政策继续执行,同时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进行大力扶持,最高可补贴80万元。
宝鸡市业界人士介绍,从今年开始,宝鸡市财政、农业部门利用国家相关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了对生猪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补贴标准明显提高,资金主要用于猪舍的改扩建、养猪设备购置、水电路等公用设施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具体补贴标准按年出栏500至999头、1000至1999头、2000至2999头和3000至10000头以上分为四个档次,分别给予25万元、50万元、70万元和80万元的补贴。
另外,对列入陕西省上万头生猪示范村项目建设的养猪大村,陕西省上也给予补贴:建设一个存栏600头二元母猪的商品仔猪繁育场,可获50万元补助;有50个农户参与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模养猪场,每个养猪户可获补贴6000元。
国家补助合肥养殖300万
根据有关安排,今年安徽省计划获得4000万元中央投资用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合肥的生猪养殖户将分到其中一杯羹,符合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可以获得总计300万元左右的中央补助。
25亿扶持生猪养殖 母猪补贴百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五大政策促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生态养猪及相关补贴政策
各类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为:
分年出栏500—999头、1000—1999头、2000-2999头和3000—10000头四个档次予以补助,1万头以上不再安排补助投资。其中:
年出栏500—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20万元,其中:苏浙粤每个补助15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25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20万元,京津沪地区不安排。
年出栏1000—1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4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3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5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40万元。
年出栏2000—2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6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5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7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60万元。
年出栏3000—10000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80万元.考虑到云南、贵州、重庆的特殊情况,云南、贵州、重庆可适当降低年出栏规模,安排部分300-499头的养殖场(小区、重点户),中央平均补助投资为10万元。
中央补助投资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地方政府要根据项目改扩建实际的规模大小,安排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日
重庆市能繁母猪保险政策解读
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渝办发〔2010〕237号)。为方便广大群众了解相关政策,经重庆市政府网站约稿,市农委就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2007年7月,为控制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温家宝总理连续召开国务院常务会,专题研究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全国开始启动能繁母猪保险工作。2008年2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迅速推进我市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通知》,对我市能繁母猪保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委托人保财险重庆市分公司牵头承办能繁母猪保险工作;2009年3月,市农委、市财政局印发《关于继续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通知》,对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10年8月20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重庆市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能繁母猪保险政策进行调整,对推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重庆市启动此项工作以来,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覆盖面稳步扩大,不断满足统筹城乡发展的风险保障需求。截止2010年8月底,我市共承保能繁母猪257.8万头,惠及农户151万户,提供风险保障188446.58万元;二是风险保障作用凸显,推动了我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截止2010年8月底,我市共赔付能繁母猪13.95万头,支付直接赔款9770.64万元,惠及农户8.23万户。三是农业风险意识得到培育,农户主动投保的意识不断增强。中央和市政府的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全市广大农户从这项支农惠农政策中得到了实惠。四是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安排,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2008年以来,农户自缴保费2062.4万元,保险公司为农户提供了18.84亿元的风险保障,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总体上看,能繁母猪保险为我市生猪产业提供了较全面的风险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增强,并实现稳定增长,能繁母猪保险作为支持和保护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其功能和作用正逐步显现,并释放出较大的能量。
为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充分挖掘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惠农”政策工具的功能和作用,按渝办发〔2010〕237号文件规定,2010年我市能繁母猪保险金额提高到每头1000元,收费60元,其中农户自缴12元,中央、市、区(县)级财政补贴48元。
2010年8月20日
2011年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继续在黑龙江省实施
2010年,生猪和绵羊良种补贴项目继续在黑龙江省实施。这是记者6日在黑龙江省2010年生猪、绵羊良种补贴项目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会议期间,省畜牧局还与各项目县签订了项目责任书,并对2010年生猪、绵羊良种补贴项目进行了安排部署。
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继续在巴彦、肇东、望奎、北林、讷河、宁安、集贤、勃利、龙江、大庆辖区、伊春辖区、佳木斯辖区等12个项目县实施,对项目县内使用良种猪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母猪,每头能繁母猪一年繁殖两胎,每胎使用2份精液,每份精液补贴10元。绵羊良种补贴项目在龙江、明水、讷河、肇源、依安、甘南、肇东、安达、杜蒙9个县实施,对项目县内存栏绵羊能繁母羊30只以上,并购进东北细毛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无角道赛特羊、特克赛尔羊和考力代羊等绵羊种公羊的养殖户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每年补贴800元。
会议对实施好2010年生猪、绵羊良种补贴项目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加强政策宣传,确保宣传覆盖面达到100%,让有意愿参加项目的养殖场(户)都能享受到补贴政策。要加强供种单位建设,完善服务网络,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要切实加强项目监管,加强队伍和制度建设,加强能繁母畜的登记管理,确保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育肥猪有保险 财政补贴保费20%
“育肥猪有保险,奔小康有保障。”在湖南省育肥猪保险工作对接会上,很多生猪养殖企业的代表都拿着一份育肥猪保险宣传单仔细研究,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现场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韩永文出席会议并讲话。
保险金额为每头500元
湖南省是全国生猪养殖大省,2009年湖南省出栏生猪7858万头,居全国第二位,出口生猪居全国第一位。
育肥猪保险可有效减轻养殖户受自然灾害和疫病等因素影响,提高生猪养殖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
此次对接会上推出的育肥猪保险产品采用由一个主险附加起赔体重、饲料中毒、盗窃损失、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政府强制扑杀六个附加险构成。理赔时仅需提供保单正本、索赔申请书和畜牧部门出具的疫病及死亡原因证明三大要件。育肥猪保险的参保对象为全省生猪存栏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保险金额为每头500元,主险责任为直接造成生猪死亡的22种疾病,主险费率为7%(最终以保监会核准为准),费率上采用根据养殖规模下浮率的方式,如万头以上猪场主险实际费率仅为4.9%,根据赔付率情况续保时给予保费优待。
财政给予20%的保费补贴
“国家财政提供20%保费补贴,农户最多只需交纳80%的保险费,就可享受100%的保险保障。”除了给予保费补贴,财政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如参加了保险的养殖企业,可将保险标的作为抵押物,向银行、农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县域金融机构开办此类涉农贷款业务,由财政按其贷款余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中央、省级重大专项资金对投保企业优先扶持;对于养殖业保险工作出色的县市,优先安排生猪良种补贴和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等。
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育肥猪保险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坚持农户自主自愿的原则,切实组织开展好育肥猪保险工作。
第四篇:生猪养殖补贴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畜牧业司下发了《关于申报2009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全文内容如下:
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厅)、农业(农牧、畜牧)厅(委、局、办):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009]25号),今年继续安排中央投资25亿元,用于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条件
实行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内;经改造后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实现饲养标准化,具体标准按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发改办农经[2008]524号附件一执行。优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养殖场(小区)。
各省(区、市)不得重复安排2007年和2008年已安排过中央投资的规模养殖场(小区)。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粪污处理、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要优先安排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三、分省建设任务及中央投资补助标准
各省(区、市)建设任务按照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和规模养殖情况等综合确定,具体建设任务和中央补助投资控制规模详见附件。应严格按中央补助投资控制规模和项目补助标准向国家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不得擅自调整项目补助标准。
各类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为:分年出栏500-999头、1000-1999头、2000-2999头和3000头以上四个档次予以补助。其中:
年出栏500-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20万元,其中:苏浙粤每个补助15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25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20万元,京津沪地区不安排。
年出栏1000-1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4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3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5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40万元。
年出栏2000-2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6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5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7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60万元。
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80万元。
考虑到云南、贵州两省的特殊情况,云南、贵州两省可适当降低年出栏规模,安排部分300-499头的养殖场(小区),中央平均补助投资仍为10万元。
中央补助投资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地方政府要根据项目改扩建实际的规模大小,安排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四、项目组织申报程序和要求
按照适当简化程序、强化地方责任、加强部门协作的基本原则,项目申报采取以下方式:
按照本通知要求,省级畜牧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提出项目总体安排方案后,省级畜牧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的组织编制和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的审批及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由有关市、县畜牧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联合上报省级畜牧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省级畜牧主管部门汇总提出审查意见,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各地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公示并确认项目无争议后,才能编制上报项目可研报告。
根据批复的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级畜牧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附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批复文件,于9月15日前联合上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逾期不报的,国家将不予安排投资。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畜牧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抓紧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工作。
第五篇:生猪养殖政策
2011-2012生猪养殖发展政策分析
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加快畜禽良种化进程。继续对畜禽养殖给予补贴,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增加标准化养殖扶持政策投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对畜禽优势产区的支持力度,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和范围。增加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加大抽检频次,提高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继续支持开展畜牧业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生产、生态、价格等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金融保险政策支持将得到强化
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的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创新金融担保机制,支持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方式,为养殖场户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畜牧行业。我国将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投保自愿”的原则,稳步扩大生猪、奶牛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畜牧业政策性保险体系,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畜牧业稳定有序发展。
我国的畜牧业监测预警及宏观调控机制将得到健全和完善
国家将逐步建立准确高效的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调度系统,健全监测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形势分析研判,完善信息发布服务和预警机制,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防范市场风险。在稳定生猪生产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通过必要的政策手段实施生产干预,积极应对市场周期性波动,更好的稳定畜禽生产和市场供应,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
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管理更加科学严格
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施农用地用途管制将得到加强。畜禽养殖用地将向荒山、荒地、丘陵、滩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