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瓶颈与对策
清理规范行政中介服务瓶颈与对策
一、概述
长期以来,许多中介服务依托于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而存在,它们是政府职能部门开展行政审批时,要求申请人委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统称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有偿服务(即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包括各类技术审查、技术设计、论证、评估、评价、检验、鉴证、鉴定、证明、资讯、试验等。我们常说的“红顶中介”就在此类。
近年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在促进政府部门依法履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存在着许多问题。
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部署进一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理要求,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整治红顶中介。2015年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集中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机构提供的中介服务。
中央决心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主要鉴于其以下弊端。
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存在问题
(一)项目体系臃肿、结构不合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已成为行政审批事项的“衍生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的绝大多数都具有前臵性和强制性,已成为行政审批的前臵条件而且数量较多。以我省为例,编制《山东省省直部门(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时,各省直部门上报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达110多项。也有数据显示,一个产业项目,企业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竣工验收,需要9~20项中介报告,整个流程长达300多天,涉及12个委办局、20多个科室,经手150多人
次。
项目设臵结构不合理,“重复中介”效率低。具体表现为:不同职能部门、不同阶段可能要求当事人进行同一内容或结果同质性极强的中介服务。另一方面,虽然各地在推行简政放权,但工作有简单化倾向,导致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设臵少了,结构不合理问题却依然突出。部分地区强制要求各部门按照固定比例核减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没有考虑到不同领域具体项目设臵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将本该保留的项目取消、该取消的项目却未被全部取消的现象。企业把太多时间精力放在中介服务环节上,对于很多行业早投产就意味着早创收,贻误商机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垄断问题突出,行政过度干预。首先是行政强制。一些审批部门在企业申报项目时,要求企业必须委托其指定的中介机构进行中介服务。否则就很难甚至不能获得审批,企业没有选择余地,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自由选择的原则,且缺乏竞争导致中介机构无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服务水平和质量裹足不前。
其次是利益关联。一部分行政中介机构与行政审批部门利益相关。表现在:部分中介机构本身就是审批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或者主管的行业协会;有些审批部门的现职人员或离退休人员在中介机构兼职或任职。因此很难保障中介服务的公正合理,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垄断。存在垄断的中介机构数量极少,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且这些机构通常承担重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或提供高技术壁垒的专项服务,影响力大、影响面广。
最后是限制竞争。一方面,一些行政审批部门对本领域中介服务机构的准入实行总量控制与总体调剂,实际上不利于通过市场实现中介服务机构数量与市场需求的自动匹配,客观上起到了干预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区域性垄断存在且具有地域排他性特点,地方政府通常直接或变相规定只能由本地机构提供中介服务,上述情况在地市级行政区尤为明显,实际上剥夺了企业对中介机构的选择权。
(三)市场秩序混乱,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即使部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中介服务领域竞争激烈,也存在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比如施工图审查、消防检测等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中介服务机构存量较多,一家独大或寡头垄断的现象较少,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低价竞争问题突出。
又如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含房地产)建设、工业等领域中介项目多、收费总量高的问题较为严重。调研结果显示,建设工程领域个别项目的中介服务收费接近项目总投资额的10%。一些跨地区的公路、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须在途经地分段进行,造成中介服务耗时较长,增加了业主单位的时间成本。
(四)市场监管薄弱,惩处力度不足。首先,监管权分散,监管依据不完备。表现为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监管依据分散制定,缺乏针对中介服务特点的统一、权威、系统的监管规则。中介服务各领域现行的监管依据多由行政审批主管部门自行制定,以部门规章甚至内部文件等形式发布,层级较低。
其次,综合监管和事后监管能力薄弱。表现在:综合性监管覆盖面较宽,但监管效果差、约束力不够,价格监管基本落空。专业性监管约束力较强,但集中于事前监管,事后监管薄弱,且对中介服务的质量监管,主要采取抽查再验证的方式进行,比例较低。信用监管未发挥效用,其内容设臵存在结构性、时效性差等问题一直未解决,难以及时、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且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的信用监管尚未纳入该体系,对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的监管基本处于空白。
最后,对违规经营的惩处力度不足。目前主要限于警告、罚款等,对中介机构资质与从业人员执业资质的关联性不足。由于信用监管与专业性监管的分离,各监管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部分失信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没有受到应有的行政惩处。目前通过司法途径对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经营行为进行追究的比例仍然很小,成本高、举证难使相关各方均缺
乏动力。
三、清理整顿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举措
(一)清理中介服务事项。这是首要工作,是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率、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举措。对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除法律法规按照行政许可法有关行政许可条件要求规定的中介服务事项外,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请人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服务,也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中介服务材料。审批部门能够通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解决以及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完成的事项,不设定中介服务。严禁现有或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转为中介服务和将一项中介服务拆分为多个环节等现象的发生。依照规定应由审批部门委托相关机构为其审批提供的技术性服务,纳入行政审批程序,由审批部门委托开展,减轻申请人负担。
(二)切断利益关联,破除中介服务垄断。一是破除壁垒打破垄断,放宽中介服务机构准入条件,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资质资格许可外,其他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资格审批一律取消。取消各部门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或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严禁通过限额管理控制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进一步放开中介服务市场。
二是切断利益关联,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不得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需要开展的应转企改制或与主管部门脱钩。对专业性强、市场暂时无
审批部门必须明确过渡期限,提出改革方案。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对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应同等对待;对申请人已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服务事项,不得再委托同一机构开展该事项的技术性审查。行业协会商会类中介服务机构一律与审批部门脱钩,平等参与中介服务市场竞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在中介服务机构兼职(任职),政府机关离退休人员在中介服务机构兼职(任职)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且不得领取报酬。
(三)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实行清单管理。一是规范市场秩序,对于市场发育成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竞争充分规范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通过市场调节价格;对于垄断性较强,短期内无法形成充分竞争的,实行政府定价管理,同时深入推进中介服务收费改革,最大限度地缩小政府定价范围。事业单位提供中介服务的,纳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审批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活动,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服务费用一律由审批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严禁通过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取费用、扩大收费范围、减少服务内容等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严禁相互串通、操纵中介服务市场价格。
二是实行清单管理。对清理规范后保留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明确项目名称、设臵依据、服务时
限,其中实行政府定价或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项目,同时明确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国务院审改办会同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对审批部门提出拟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研究论证,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组织专家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今后确需新设的,必须进行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审查论证,依照法定程序设定并纳入清单管理。各审批部门要在本部门网站将中介服务事项及相关信息与行政审批事项一并向社会公开。
(四)加强中介服务监管。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中介服务的规范和标准,指导监督本行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执业公示、一次性告知、执业记录等制度,细化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建立惩戒和淘汰机制,严格查处违规收费、出具虚假证明或报告、谋取不正当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相关信用状况和考评结果定期向社会公示。
第二篇:清理规范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文件
清理规范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监督管理,预防廉政风险,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的意见》(浙政办发〔2013〕136号)规定,现就进一步清理规范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当前国土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存在与国土资源部门没有彻底脱钩,一些中介机构变相垄断经营、缺少竞争,缺乏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制度约束等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政事、政企分开,打破区 1 域、部门和行业垄断,建立健全中介服务公平公正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坚持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强化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监督管理,推进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运行,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任务
(一)清理规范国土资源中介服务事项。中介服务事项是指与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含行政许可等,下同)相关联的技术审查、评估、鉴证、咨询等有偿专业技术服务事项。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全面清理中介服务事项,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门自行设立的中介服务项目,一律予以取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由行政部门办理的事项,一律不得交中介服务机构办理;能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的,行政审批时一律不得设置前置条件。在全面清理基础上,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明确本地中介服务事项的名称、设置依据、收费标准和办理时限等,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清理规范与国土资源部门在人、财、物方面有关联的中介组织。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分开的要求,认真清理中介组织(包括国土资源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出资、入 2 股成立的中介服务性质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分类推进中介机构(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脱钩。对确需由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兴办的中介机构(企业),必须报经有关部门批准,方可作为政府职能性、公益性的服务机构予以保留或移交由当地国资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为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提供中介服务的事业单位,应剥离中介服务职能,不再提供中介服务,不能剥离中介服务职能的,应予以改制;对国土资源部门或事业单位出资、入股等方式成立的中介服务机构(企业),要在2014年6月底前完成清理处置,确保完全脱钩。中介机构租用国土资源部门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办公用房或对外有同一地点办公混同影响的,要在2014年6月底前全部予以清退。国土资源部门或下属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在中介机构兼职、参股、执业的,要在2014年6月底前全部退出或辞去公职。
(三)清理规范收费行为。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及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的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全面清理将行政审批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交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他机构办理,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的情形;利用(借用)行政权力和垄断地位强制服务并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 务多收费的情形;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强制行政相对人到指定机构接受代理、查询等服务并收费的情形;违反规定以有偿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等情形。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及事业单位要在2014年6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
(四)清理规范购买服务行为。购买服务项目是指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及事业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的具有公益性的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事项以及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服务事项。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及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主管部门要求,清理购买服务项目,确定购买服务范围。既要通过购买服务,推动国土资源简政放权,防止“大包大揽”,又要防止“卸包袱”,将应当由国土资源部门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推向市场,确保全面正确履行职能。购买公共服务行为,要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服务承接商。不符合公开招标条件的项目,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可以采用邀请招标、询价或者单一来源等其他采购方式实施购买。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管理的,应委托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组织购买,未达到政府集中采购标准的项目,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自行组织购买。
(五)清理规范市场准入机制。按照“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 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作用,除涉及国家机密、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外,应允许具备资质的国土资源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市场开展业务,清理取消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规范性文件设置的各种行业性、区域性的中介服务保护措施和准入门槛。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利用职权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清理取消国土资源相关学会、协会通过划分服务区域等形式使中介组织变相垄断中介服务市场的规定。推动全省国土资源中介服务机构选择程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国土资源中介服务效能。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部署启动和清理自查阶段(2014年1-3月)。1.通过召开国土资源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和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会议等形式宣传动员启动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专项行动。
2.制定印发《清理和规范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专项行动总体要求、清理规范主要内容和任务、时间安排等。
3.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分别成立专项行动工作机构,布置开展清理自查工作,制定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工作计划,完成自查工作,形成自查工作报告,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自查工作报 5 告于3月底前报省厅专项行动办公室。
(二)分级分类清理整改阶段(2014年4-7月10日)。1.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清理自查情况分类梳理,对中介服务事项、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收费、购买服务项目、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类完成整改处置工作,该取消的取消,该清退的清退、该划转的划转,该改制的改制。
2.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分别指导完成所属学会(协会)有关自查整改工作。
3.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完成全市范围清理整改工作,形成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工作总结,于7月10日前报省厅专项行动办公室。
(三)检查总结和规范制度阶段(2014年7月10日-8月底)。
1.省厅组织若干检查组,对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进行检查并抽查有关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2.全面完成专项行动工作任务,形成国土资源系统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对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工作认真负责、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3.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监管制度,完善强化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清理规范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的要求,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国土资源行风政风的要求。各级国土资源局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要将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专项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要求,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要督促抓,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专项行动工作,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做好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专项行动日常具体工作。联系电话:0571-88877821
邮箱:524457200@qq.com
(二)明确职责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业务主管机构责任制、行业学会(协会)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将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对本级及直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专项行动负责,按照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专项行动时间安排、工作要求、清理范围和任务扎实做好各 7 项工作。各相关学会(协会)要在各业务主管机构的指导下,做好监管范围内中介组织监督及自律工作,加强学会(协会)内部管理,制定、完善统一的行业职业准则、执业规则,清理规范监管范围内的中介组织和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
(三)强化监督检查。系统各级国土资源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专项行动工作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组织领导不到位、方法措施不得力、清理规范工作拖拉敷衍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进行重点督查,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专项行动中自查出来的有关问题,有关单位在2014年7月31日前经自查自纠整改处置到位后,对有关不涉及刑事责任的人员,经上一级国土资源局纪检监察机构确认,可免予追究行政责任。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专项行动中有关问题不自查自纠整改,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等有关责任人员将从重处理。厅监察室向社会公开投诉举报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投诉举报监督电话:0571-88877351。8
抄送:省监察厅、省审改办、省法制办,国土资源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14年2月24日印发、
第三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国办
【发布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文号】国办发〔2015〕31号 【发布日期】2015-04-27 【生效日期】2015-04-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
国办发〔2015〕31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在促进政府部门依法履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存在着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一些从事中介服务的机构与政府部门存在利益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加重了企业和群众负担,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清理和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规范的范围
国务院部门开展行政审批时,要求申请人委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以下统称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有偿服务(以下称中介服务),包括各类技术审查、论证、评估、评价、检验、检测、鉴证、鉴定、证明、咨询、试验等。
二、清理规范的措施
(一)清理中介服务事项。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部门规章按照行政许可法有关行政许可条件要求规定的中介服务事项外,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请人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服务,也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中介服务材料。审批部门能够通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解决以及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完成的事项,一律不得设定中介服务。现有或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不得转为中介服务。严禁将一项中介服务拆分为多个环节。依照规定应由审批部门委托相关机构为其审批提供的技术性服务,纳入行政审批程序,一律由审批部门委托开展,不得增加或变相增加申请人的义务。
(二)破除中介服务垄断。放宽中介服务机构准入条件,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的资质资格许可外,其他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资格审批一律取消。各部门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或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一律取消。进一步放开中介服务市场,严禁通过限额管理控制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各部门现有的限额管理规定一律取消。
(三)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不得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需要开展的应转企改制或与主管部门脱钩。对专业性强、市场暂时无力承接,短期内仍需由审批部门所属(主管)单位开展的中介服务,审批部门必须明确过渡期限,提出改革方案,由国务院审改办组织专家论证后按程序报批。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对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应同等对待;对申请人已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服务事项,不得再委托同一机构开展该事项的技术性审查。行业协会商会类中介服务机构一律与审批部门脱钩,平等参与中介服务市场竞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在中介服务机构兼职(任职),政府机关离退休人员在中介服务机构兼职(任职)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且不得领取报酬。
(四)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对于市场发育成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竞争充分规范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通过市场调节价格;对于垄断性较强,短期内无法形成充分竞争的,实行政府定价管理,同时深入推进中介服务收费改革,最大限度地缩小政府定价范围。事业单位提供中介服务的,纳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审批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活动,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服务费用一律由审批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严禁通过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取费用、扩大收费范围、减少服务内容等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严禁相互串通、操纵中介服务市场价格。
(五)实行中介服务清单管理。对清理规范后保留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明确项目名称、设置依据、服务时限,其中实行政府定价或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项目,同时明确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国务院审改办会同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对审批部门提出拟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研究论证,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组织专家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今后确需新设的,必须进行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审查论证,依照法定程序设定并纳入清单管理。各审批部门要在本部门网站将中介服务事项及相关信息与行政审批事项一并向社会公开。
(六)加强中介服务监管。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中介服务的规范和标准,指导监督本行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执业公示、一次性告知、执业记录等制度,细化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建立惩戒和淘汰机制,严格查处违规收费、出具虚假证明或报告、谋取不正当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相关信用状况和考评结果定期向社会公示。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将清理规范工作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等工作结合起来,制定本部门、本系统清理规范的具体工作方案,统筹安排,认真实施。
(二)明确任务分工。各审批部门负责本部门、本系统清理规范工作,对本部门、本系统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提出清理规范的意见,于2015年5月底前送国务院审改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等部门分别负责研究提出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制度、强化行业自律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
(三)严格监督检查。各审批部门要建立健全申请人对中介服务评价反馈机制,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电子邮箱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国务院审改办要会同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法制办等部门,及时跟踪各审批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参照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4月27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规范标准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规范标准
第一条 为加强市级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监管,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压缩中介服务办理时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规范标准。
第二条 本规范标准所称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是指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根据委托对注册资本进行验资或者审计,并出具验资报告或者财务审计报告的专业服务行为。
第三条 本规范标准适用于市级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行为。
第四条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出具验资报告或者财务审计报告过程中遵守本规范标准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应当由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法定机关注册登记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提供。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行业业务主管部门核准其中介资格(资质)证书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必须在取得中介资格(资质)证书后方可提供服务。
第六条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审计准则1602号-验资》等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依法独立开展验资或者审计服务,客观如实反映验资或者审计事项,并对验资或者审计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 委托人有权自主选择符合规定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限制或者干预。
委托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开展验资或者审计业务,委托人应按照具体委托事项提供相应验资或者审计所需材料。
第八条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开展验资或者审计业务活动,一般情况下应按照以下流程:
(一)接受委托,明确基本事项;
(二)拟定验资或者审计工作方案,收集所需背景资料;
(三)选择验资或者审计方法并进行验资或者审计;
(四)确定验资或者审计结果;
(五)撰写验资或者审计报告;
(六)提交验资或者审计报告;
(七)验资或者审计资料归档。
第九条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法与委托人订立委托合同,明确验资或者审计目的、验资或者审计对象、验资或者审计范围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十条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应按照与委托人订立的委托合同约定的时间出具验资或者审计报告。
第十一条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出具验资或者审计报告,应当按照公平、合法、诚实守信的原则,在不低于验资或者审计服务成本的前提下,与委托人协商确定服务费用;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不得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或者实施价格垄断、以低于成本价格恶意竞价。
委托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支付费用,不得索要、收受或者变相索要、收受回扣。
第十二条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建立执业公示制度,在住所(经营场所)显要位置公示委托人应当提交的材料目录清单,以及执业标准、工作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
第十三条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做好验资或者审计档案保存工作。
第十四条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定期组织对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执行本行业规范标准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其列入失信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名单,向社会公示。
(一)利用开展业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允许其他机构以本机构名义开展业务,或者冒用其他机构名义开展业务;
(三)以恶性压价、支付回扣、虚假宣传、或者贬损、诋毁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
(四)受理与自身有利害关系的业务;
(五)出具虚假验资或者审计报告或者有重大遗漏的验资或者审计报告;
(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 对被列入失信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名单、异常经营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机构,实行不予采信中介服务意见、不予纳入政府购买中介服务对象等限制措施。
第十七条 本规范标准与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执行。
第五篇:我国钢琴教学瓶颈与对策论文
在音乐教育事业普及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钢琴,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钢琴的热潮。因为喜爱钢琴的人很多,参与钢琴课的人也与日俱增,我国也大力开展钢琴专业课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在开展钢琴专业课程的时候,重点是应抓好相关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钢琴教学遇到的瓶颈,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确保钢琴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一、我国钢琴教学的瓶颈
(一)忽视识谱训练教学
识谱教学是钢琴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然而从现阶段我国钢琴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对识谱教学的训练。教师在教学期间,重视为学生传授钢琴弹奏的技巧,忽视了对学生的读谱训练,长期下去,学生的识谱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学习钢琴时也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容易发生粗心大意的情况,在演奏钢琴时,学生普遍表现得缺少耐心,不能坚持下去。此外,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由于考虑到教学进度,会指导学生逐句弹奏,教学训练时学生不需要考量弹奏曲目的内容和技巧,也不用熟记音符和曲谱。长期下去,学生弹奏速度很难得到提升,也不能增强自身的弹奏技法,从而逐步丧失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单一,针对性不强
从我国钢琴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未能将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下来,也没有明确钢琴教学中的课时目标。教师很少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入手,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也没有解决钢琴教学中的理论和技法的问题。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曲目为学生示范弹奏,并讲解里面的重难点内容。[1]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弹奏基础和领悟能力,只是简单地根据一些有着共性的教学内容来框定教学目标。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指导学生练习相同的曲目,采取相同的弹奏方法,制定相同的学习目标,这样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时的艺术潜能。学生在曲目训练过程中,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很难取得较好的学习和训练效果。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心理素质差
在钢琴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其不足之处在于:教学活动显得枯燥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很难提起兴趣,变得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很差。教师在钢琴课上为学生讲解钢琴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在钢琴课上组织音乐会、派对等活动,或设置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曲目弹奏教学。此外,在钢琴课上,一些学生平时练习得很好,但是只要让他们在课堂上示范演练,或者是让他们上台演出,则容易产生惶恐不安的情绪。这是由于一些学生学习钢琴时心理上有问题,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强。
二、我国钢琴教学的对策
(一)注重钢琴基本功的教学与训练
1.读谱和背谱。对钢琴初学者而言,读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此可让他们在接触钢琴曲目时,先认真读谱并弹奏,熟练后再进行背诵,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很多教师在第一次钢琴课上就让学生背谱,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促进学生练习钢琴,但是也有着很多缺陷,如学生过早进行背诵,会忽略钢琴曲目中的表情记号、错音的出现以及乐句的划分等。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先将谱子研究透彻,之后再背谱,这样方可全身心投入到钢琴演奏中,且避免了视觉上的干扰。
2.基本技术练习。基本技术训练包括和弦、琶音、音阶等内容,对于一些有基本钢琴演奏基础的学生来说,其基本功还不够扎实,跑动和跳动的时候,明显存在着跑动不均匀、手的支撑感较差的问题。例如在琶音训练过程中,通常从分解和弦开始训练,弹奏过程中手指应有良好的支撑,特别是应避免四指和五指凹进去,且弹奏时应注重手臂重量的转移。[2]短琶音训练结束以后,要开始训练长琶音,包括两个、三个、四个八度琶音的训练。在训练长琶音时,应注意以下要点,即在短琶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指的转移动作,训练要领和音阶转移大致相同,需要大指做好准备,只是比音阶要转移更长距离,难度也更大。对此,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放松手腕与手臂,并做好配合,在1指转移,3指或4指与1指之间应连接好,不能断奏。
3.钢琴伴奏的训练。钢琴伴奏是声乐和器乐演唱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有声乐伴奏、器乐伴奏、合唱伴奏、舞蹈伴奏、体操伴奏、乐队合奏中钢琴部分等。在伴奏练习期间,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对于声乐伴奏和器乐伴奏而言,应把声音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完美呈现出钢琴曲的意境,演奏才能获得成功。
4.舞台实践。在我国钢琴教学中,舞台实践也是重要的内容,但是学生一般不能得到舞台实践机会,对此,教师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并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和驾驭舞台的能力。[3]在舞台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大量练习与体会后,自身的感染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技术将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上台演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注重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
1.合理选择教材。对于钢琴教材而言,要在系统的声乐教材中选择各种伴奏类型的钢琴曲目为教材,并采取自弹自唱等伴奏方法,提升学生即兴演奏的能力。我国钢琴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和钢琴即兴伴奏相关,包括歌曲作曲法、复调、曲式分析、和声、视唱、乐理等,这为钢琴即兴伴奏创造了有利条件,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来看,是对以上课程的综合运用,这些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钢琴即兴伴奏创新能力。因此,在选择即兴伴奏教材时,训练对象应为知识点综合性较强的钢琴曲目。
2.创新钢琴教学方法。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将学生的艺术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唱谱、弹奏,同时组织互动式的语言与表演,或适当引入教学游戏。教师也可以选择感染力强、节奏活泼、形象生动的钢琴乐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为学生创造出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合理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逐步提升学习效率。
3.加强钢琴即兴伴奏训练。在即兴伴奏训练中,学生在获得曲谱以后,用很短时间分析乐谱的曲式结构特点和旋律走向,将相应伴奏音型与和声织体确定并编配出来,以此对乐曲音乐形象加以塑造,让乐曲更为生动和充实。这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并具备较强的钢琴伴奏实际应用能力,分析不同类型乐曲时,通过旋律、节奏和调式判断和声。[4]学生在长期训练中,可以按照乐曲旋律特点、情感和不同乐段的对比变化,将最佳伴奏音型编配出来,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对各种风格的曲目进行即兴伴奏。学生在实践中练习钢琴即兴伴奏,对钢琴学习大有益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科学选用教学方法。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合理想象,灵活变通,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肯定学生的创作,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只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获得突破。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优秀钢琴曲目,并引导学生通过主题、音色、力度和速度比例欣赏音乐作品。例如:拉威尔的《水妖》与李斯特的《在泉水旁》,格里菲斯的《阿夸泼拉的喷泉》、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和《雨中花园》等。学生通过聆听著名艺术家们的经典演奏,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社会对具备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拥有开阔视野和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因此,在我国钢琴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发现新问题的时候,是学生创作灵感迸发的最佳时机,要意识到并非作曲家的创作才有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能创作。[5]虽然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价值非常高,但是学生在抒情达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创新,也可能产生灵感的火花。例如:在《南斯拉夫民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多次尝试以后,一些学生为更好地表现这首三拍子曲子,采用了三拍长音的柱式与和弦伴奏织体,营造了安逸的氛围。一些学生采用了带低音的柱式和弦伴奏织体,这样弹奏起来更加委婉,韵律更强。一些学生采用了长琶音伴奏织体,为曲子增加了更多不安宁的流动感。对于这首民歌的表达,没有固定的伴奏织体,学生采用的这三种伴奏织体都有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采用与曲目内涵情绪相符,个性特色较强的伴奏织体,是自己创新能力的体现。学生在学习完这些钢琴曲以后,在不断地创作中拓展了自己的思路,开阔了视野,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教师应让学生分析不同风格、流派和题材的钢琴作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为学生今后钢琴的学习打牢基础。
三、结语
总之,钢琴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且社会各阶层和年龄段的人都参与到钢琴的学习中,这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挑战。因为钢琴教育对象基础不一,所以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在钢琴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钢琴的意义,而不是仅仅以钢琴考级为目的。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突破当前钢琴教学的瓶颈,让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念,感受到学习乐趣,并真正领略到音乐的魅力。
作者:刘美环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
参考文献:
[1]郝光.浅谈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2):59—60.
[2]卜莉.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2013(02):229—230.
[3]吴琼.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大舞台,2013(07):184—185.
[4]洪亮.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途径[J].成功(教育),2013(09):109—110.
[5]任晓琳.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J].大舞台,2014,01):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