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延迟退休缘何成为潮流
上海试水“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再度引发公众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热议。这份名为《上海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将从2010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根据该意见,男性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年龄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不超过60周岁。官方称,此举是为了更好发挥人才作用,对领取养老金问题作出规定,不涉及退休年龄问题,但舆论普遍认为,此举虽未触动退休年龄红线,实质上已有突破,其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养老基金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目前正在研究我国退休年龄问题。国际上也将延迟退休年龄,作为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一种普遍选择。那么退休年龄应如何划定?延迟退休为何成为潮流?延迟退休年龄会面临何种挑战?
【应试思路】
1.退休年龄如何界定
目前全球共有165个国家对享受养老金的退休年龄做了具体规定。全世界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岁,女性约为58岁。总体上,发展中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要低于发达国家。各国的退休年龄主要是综合考虑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以及社会对工作权利和休息权利的总体认识等因素而确定的。
目前,我国规定的男性退休年龄是60岁,女性为55岁(有些单位的有些职工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就提前办理了内部退休或病退)。这一规定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应该说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社会情况。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从当时的50多岁上升到目前的超过7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也逐年上升。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业群体,教育培训的年限延长,人力资本投资周期延长,就业开始的年龄晚。若维持现在的退休年龄不变,无疑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对不同行业的不同退休者,实施让能工作者工作、让想退休者退休的弹性退休年龄比较合理。
在国际上,很多成熟和完善的养老金体系都是采用男女同龄退休。但我国规定的女性退休年龄低于男性,而且沿用至今。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是人口发展规律的体现,而在我国女性不仅早于男性退休,且女性和男性的养老金水平不平等,她们的工作权利没有得到同等的对待和尊重。
养老保险支付压力的存在,客观上需要延迟退休。1991年,为适应经济体制转型,我国各地逐步建立起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前没有个人账户及资金积累过程,待这部分职工退休领取养老金时,只能“挪用”后来人缴纳的养老金,从而形成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金水平的提高,“空账”越来越大,至今已达到1.3万亿元,30年之后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可能达到6万亿元。延迟退休、提高个人账户缴费率都是做实个人账户的办法。
2.延迟退休有何效果
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一是减少养老金支出。因为人口老龄化诸多效应叠加,包括速度效应、规模效应、余寿效应、进位效应等,使得养老金支付速度加快,规模加大,时间延长,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退休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人均养老金水平要适时调整、不断提升,政府支付养老金的压力必然加重。而延迟退休的做法可以延迟养老金支付,从而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当前压力,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缺口甚至亏空。
二是增加养老金收入。延迟退休可以相对增加工作人口,从而缓解人口生育率长期下降可能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挑战是退休人口与工作人口比例发生变化,产生“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后果。要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挑战,在根本上需要保证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养老金的储备,这有赖于工作人口的规模、生产和创造。
三是有效开发人才资源。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各行各业身体健康的高龄人才能够多工作几年,为社会经济做出更多贡献。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对有高级职称者作出过规定:副高级职称以上,男性退休年龄到65岁,女性到60岁。上海此次《试行意见》就以此为参考,指出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以及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如果工作需要,且本人能坚持正常工作,经本人申请,并与企业协商一致后,可以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3.延迟退休年龄面临什么挑战
延迟退休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不失为一剂良方。只是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不同,看法和立场也就不同。延迟退休年龄能否成功,有两个挑战需要关注:
其一,如何平衡权利的关系?在业者的工作权利、年轻人的就业权利和退休者的休息权利有一个博弈的过程。退休年龄延迟在一些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0年2月23日,西班牙爆发全国性的游行示威活动,万余名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至67岁。游行示威者打出的口号是:要工作,不要养老金。言外之意是,先要解决失业问题,养老金问题可以暂缓。无独有偶,法国近期发生的大罢工则是要求休息的权利。2010年9月7日,为抗议法国政府推出的退休体制改革法案,法国各大工会举行公营部门员工全国总罢工,共有114场游行示威活动,走上街头者逾200万人。游行方队举着“工作多了,工资少了”、“要给所有人退休金,不要工作到62岁”等标语,提出强烈诉求。
第二,如何保持制度的弹性?弹性就是制度的适应性和适应力,能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区别对待。对一些工作劳累、收入又低的体力劳动者来说,提前退休才是解脱和享受。分类对待有助于社会和谐。高失业率的行业暂时不要实行推迟退休制度,避免推迟退休恶化就业形势。延迟退休不宜在短期内向全国以及全行业特别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垄断行业推广。
国际上反对的是强制性延迟退休,赞成的是自主性选择退休。早退少得益,晚退多得益。双向推进比较稳妥:一方面逐步延迟退休年龄,另一方面逐步扩大退休选择。一些行业部门的工作者可能希望提前退休或者按原计划退休,享受退休生活的乐趣,而不在乎推迟两年退休是否养老金更多。能否赢得公民的认同,公民是否有选择的权利,是提出弹性退休制度的主要依据。制度的人文关怀十分重要,这也是我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要害所在。以人为本需要考虑老年人的权益。
第二篇: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 延迟退休缘何成为潮流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延迟退休缘何成为潮流
本文是关于“延迟退休”的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国际上也将延迟退休年龄,作为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一种普遍选择。那么退休年龄应如何划定?延迟退休为何成为潮流?延迟退休年龄会面临何种挑战?
上海试水“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再度引发公众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热议。这份名为《上海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将从2010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根据该意见,男性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年龄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不超过60周岁。官方称,此举是为了更好发挥人才作用,对领取养老金问题作出规定,不涉及退休年龄问题,但舆论普遍认为,此举虽未触动退休年龄红线,实质上已有突破,其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养老基金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目前正在研究我国退休年龄问题。国际上也将延迟退休年龄,作为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一种普遍选择。那么退休年龄应如何划定?延迟退休为何成为潮流?延迟退休年龄会面临何种挑战?
【应试思路】
1.退休年龄如何界定
目前全球共有165个国家对享受养老金的退休年龄做了具体规定。全世界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岁,女性约为58岁。总体上,发展中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要低于发达国家。各国的退休年龄主要是综合考虑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以及社会对工作权利和休息权利的总体认识等因素而确定的。
目前,我国规定的男性退休年龄是60岁,女性为55岁(有些单位的有些职工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就提前办理了内部退休或病退)。这一规定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应该说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社会情况。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从当时的50多岁上升到目前的超过7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也逐年上升。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业群体,教育培训的年限延长,人力资本投资周期延长,就业开始的年龄晚。若维持现在的退休年龄不变,无疑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对不同行业的不同退休者,实施让能工作者工作、让想退休者退休的弹性退休年龄比较合理。
在国际上,很多成熟和完善的养老金体系都是采用男女同龄退休。但我国规定的女性退休年龄低于男性,而且沿用至今。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是人口发展规律的体现,而在我国女性不仅早于男性退休,且女性和男性的养老金水平不平等,她们的工作权利没有得到同等的对待和尊重。
养老保险支付压力的存在,客观上需要延迟退休。1991年,为适应经济体制转型,我国各地逐步建立起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前没有个人账户及资金积累过程,待这部分职工退休领取养老金时,只能“挪用”后来人缴纳的养老金,从而形成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金水平的提高,“空账”越来越大,至今已达到1.3万亿元,30年之后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可能达到6万亿元。延迟退休、提高个人账户缴费率都是做实个人账户的办法。
2.延迟退休有何效果
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一是减少养老金支出。因为人口老龄化诸多效应叠加,包括速度效应、规模效应、余寿效应、进位效应等,使得养老金支付速度加快,规模加大,时间延长,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退休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人均养老金水平要适时调整、不断提升,政府支付养老金的压力必然加重。而延迟退休的做法可以延迟养老金支付,从而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当前压力,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缺口甚至亏空。
二是增加养老金收入。延迟退休可以相对增加工作人口,从而缓解人口生育率长期下降可能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挑战是退休人口与工作人口比例发生变化,产生“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后果。要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挑战,在根本上需要保证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养老金的储备,这有赖于工作人口的规模、生产和创造。
三是有效开发人才资源。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各行各业身体健康的高龄人才能够多工作几年,为社会经济做出更多贡献。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对有高级职称者作出过规定:副高级职称以上,男性退休年龄到65岁,女性到60岁。上海此次《试行意见》就以此为参考,指出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以及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如果工作需要,且本人能坚持正常工作,经本人申请,并与企业协商一致后,可以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3.延迟退休年龄面临什么挑战
延迟退休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不失为一剂良方。只是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不同,看法和立场也就不同。延迟退休年龄能否成功,有两个挑战需要关注:
其一,如何平衡权利的关系?在业者的工作权利、年轻人的就业权利和退休者的休息权利有一个博弈的过程。退休年龄延迟在一些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0年2月23日,西班牙爆发全国性的游行示威活动,万余名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至67岁。游行示威者打出的口号是:要工作,不要养老金。言外之意是,先要解决失业问题,养老金问题可以暂缓。无独有偶,法国近期发生的大罢工则是要求休息的权利。2010年9月7日,为抗议法国政府推出的退休体制改革法案,法国各大工会举行公营部门员工全国总罢工,共有114场游行示威活动,走上街头者逾200万人。游行方队举着“工作多了,工资少了”、“要给所有人退休金,不要工作到62岁”等标语,提出强烈诉求。
第二,如何保持制度的弹性?弹性就是制度的适应性和适应力,能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区别对待。对一些工作劳累、收入又低的体力劳动者来说,提前退休才是解脱和享受。分类对待有助于社会和谐。高失业率的行业暂时不要实行推迟退休制度,避免推迟退休恶化就业形势。延迟退休不宜在短期内向全国以及全行业特别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垄断行业推广。
国际上反对的是强制性延迟退休,赞成的是自主性选择退休。早退少得益,晚退多得益。双向推进比较稳妥:一方面逐步延迟退休年龄,另一方面逐步扩大退休选择。一些行业部门的工作者可能希望提前退休或者按原计划退休,享受退休生活的乐趣,而不在乎推迟两年退休是否养老金更多。能否赢得公民的认同,公民是否有选择的权利,是提出弹性退休制度的主要依据。制度的人文关怀十分重要,这也是我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要害所在。以人为本需要考虑老年人的权益。
第三篇:申论热点:关于延迟退休
请把延迟退休的选择权交给劳动者
工作年限越长,其养老保险缴纳的时间也越长,缴纳的资金越多,退休的时候领取的退休金就越高,所以一般很少有人选择提早退休的。
作者:张西流
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社部2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将借鉴国外经验,拟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措施,并以“小步慢走”的方式实施。(相关新闻:人社部:延迟退休拟对不同群体考虑差别政策)
最近,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与炎热的夏日一样持续升温。普通劳动者担心延迟退休年龄,会成为“一刀切”式的硬性规定;而有关部门的说法,更是变幻莫测,让人无所适从。然而,无论是弹性延长退休年龄,还是实行阶梯式退休方法,亦或是采取差别措施延长退休年龄,万变不离其“宗”,即遵从自愿的原则,将延迟退休年龄的选择权交给劳动者。
中国目前施行的“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退休制度,是1953年制定的。这个政策是依据当时人均寿命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的。此外,由于我国执行了提前退休、买断工龄等多样性的退休政策,导致平均退休年龄偏低,比国外的平均数字年轻近10岁。目前,中国人均寿命73.5岁,工作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现行退休制度对体力劳动者更显适合,对科研工作者、医生、教师、企业高管等知识型人群,在年龄上“一刀切”,或采取男女有别,均显得不尽合理。
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可采取差别政策,对身体健康允许、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推迟3至5年退休,其人力资本存量不因生理年龄老化而迅速衰退,他们如能晚几年退休,对社会的贡献大于给社会增加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而对长期从事高危、高污染以及劳动强度大,容易患职业病的劳动者,也给他们一定的弹性空间,允许他们提前退休。
不容忽视的是,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受教育时间也相对延长。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职业女性,走上工作岗位已接近25岁,到55岁退休,她服务社会的时间只有30年。一些女性身体状况良好、工作经验丰富,但由于退休年龄的限制,只能告别工作岗位。这对职业女性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有调查显示,城镇60岁以上退休人员再就业比例超过30%,其中女性占相当比例。因此,适当推迟女性退休年龄,实现男女退休年龄“步调一致”,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男女平等。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工作年限越长,其养老保险缴纳的时间也越长,缴纳的资金越多,退休的时候领取的退休金就越高,所以一般很少有人选择提早退休的。因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退休年龄不能搞一刀切,应设置一个弹性规定,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心状态,在一定年限中选择退休时间。总之,退休制度的建立,应体现男女平等和社会公平,应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应更好地激励老有所为,让老年人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同时,生活得更充实、更有尊严。
第四篇:国考申论热点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
2014年以来,中国部分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总是受到恐怖分子的袭击,从今年开始.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公安情报学反恐怖专业方向,面向全国进行招生.如果将反恐专业作为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问题,你又该怎样作答?华图教育国家公务员频道为广大考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和分析.让我们一起来谈谈你对反恐专业的看法!
背景材料:
近年来,境内外恐怖势力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为落实中央和公安部领导关于加强反恐工作的指示精神,学校开展反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公安大学2014年新增公安情报学反恐怖专业方向,计划面向全国招收80人。公安大学也成为全国公安系统院校里第一家开设反恐专业的高校。
公安大学反恐专业的课程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理论方面将包括恐怖组织研究、反恐国际合作、反恐情报、风险评估等;而实践方面则包括网络犯罪侦查、针对具体涉恐案件如何指挥、布置战术等。
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反恐专业,你怎么看?
在反恐行动中,各国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抵抗和预防,比如说新加坡:人身上预置自保程序;美国:安全部设立应急预案!
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反恐专业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更是体现了国家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培养这种人才有助于发现恐怖主义活动的敌情线索,在恐怖案件的预谋阶段捕捉信息,能更好的打击恐怖分子!
我们都知道恐怖主义对于一个国家以及整个整个民族都是危害极大的,不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更加严重威胁着整个民族的团结和稳定,因此进行反恐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定的信念和义务!
于普通人来讲,反恐是一种预警、反恐更是需要我们身体里生根的一种意识,一种让我们免于灾难的潜意识。它需要科学指导、需要训练,当然,也需要我们避免把它盲目扩大。恐怖,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恐怖,它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害怕。只要我们不断的研发和创建各种反恐组织,团结协作,一定能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稳定和世界和平!
第五篇:2009国考申论热点六
热点现象切入点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1.现状: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同时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2.意义:
我国的人口有三分之二在农村,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3.对策:
1)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
2)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
3)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4)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对口支援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服务活动。
5)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6)落实有关部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