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水利的学年论文
四川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水利事业发展
学 生:黄强
学 号:09051070205 专 业:农村区域发展
班 级:2009级2班
指导老师:黄元斌
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二〇一二年二月
四川理工学年论文
前 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各地区展开。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大多集中在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大中型城市,而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西北地区的农村,水资源贫乏,干旱少雨,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了其经济正常发展。所以,进一步做好农村水利工程基础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能缩小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基层农村水利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建国以来,各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年复一年大兴水利、大干水利,基层农村水利设施已具有一定的规模,防汛抗旱能力日益增强,灌溉面积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近年来国家更是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目前农村水利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不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差距更大。基层农村水利事业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2.1 河道调蓄、抗灾能力严重不足。
尽管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建设了不少高标准防洪工程,但大部分工程主要是针对城市和主要河道防洪, 而农村中量面广的乡镇级河道,防洪标准整体上不足10 年一遇。特别是随着农村各类工程建设、生产活动的频繁,水土流失的加剧, 以及农民生活方式和耕作方式的改变,造成了河道淤积问题尤为突出,形成“旱时
四川理工学年论文
引不进,涝时排不出”的尴尬局面,引排调蓄能力明显下降,抗御水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
2.2 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 饮水安全形势严峻。
农村水生态环境恶化,对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不少地区江河流、湖泊萎缩、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等一系列问题,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2]同时, 因工业废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河道成了垃圾场、纳污池, 造成河道、湖泊水环境不断恶化。这不仅影响农业灌溉,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到农村饮水安全。与此同时,当前农村已建成的大部分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不高,高氟、高砷、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全国4 万多个乡镇中有1/3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
2.3 农村水利投入不足,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快。
农村水利由于其社会公益性大,自身直接取得经济效益小,自农村“两工”取消后,农村水利建设投入锐减。[3]面对庞大的农村水利投资需求,虽然各级领导想方设法“包装”项目,争取上级资金,但因乡镇级财政实力不强,配套资金往往难以落实。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制约了农村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功能下降,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多元发展的要求。
机电排灌设备老化农田灌溉效率不高。我区乡镇排灌站多数建于六七十年代,机电泵站设备陈旧,平均装置效率只有40%~50%,运行能耗高,维修改造工作量大,灌区干渠多为土质渠道,渗水严重,渠系利用率仅60%左右,加大了灌溉提水的直接成本和农民负担。
2.5 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国家,不仅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而且由于年内降雨多集中在69 月,造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
四川理工学年论文
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灌溉、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以及农村普遍存在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较为严重的现象,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2.6 农村水利建设组织与管理方式还无法满足“管理民主”的要求。
农村水利的大部分功能是公益性的,主要靠政府投入。由政府决策和组织、农民被动服从和参与,农村水利建设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但目前农村水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少数地方根本无人管理,致使正常情况下通过疏浚可发挥5~6年功用的沟渠3~4 年就重新淤积了。从而缩短水利建设的循环周期,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成本。导致农村基层水利设施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和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认识上的不到位,也有管理方面的困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3.1 历史的原因。
我国历史上历来是水旱灾频发的国度,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水利是农业命脉”的号召下,不但注重大江大河的治理,而且重视大中小型水库建设,也重视农村基层水利建设,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的农村,经常利用秋冬或农闲季节开展大规模的兴修农田水利运动、要求每个生产队都要修建若干口当家塘等。[4]到改革开放前,农村的基层水利建设已有一定的成效。农村改革后,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但因农户是分散经营,个体无力建设水利,许多地方农村集体不同程度的受到削弱,甚至是名存实亡,而无力组织大家兴修水利,加之原有的水利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或荒废,使得相当多的地方农村水利建设滞后,甚至表现为倒退的状况。
3.2 管理方面的原因。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去农业生产有效的统一管理,变成了事实上的分散管理,集体的作用被严重弱化,加之利益的驱使,有些农户在塘坝沟渠围堰的埂上开垦种庄稼,有的甚至在干涸的塘、堰底部种粮食,或发展其它副业,四川理工学年论文
致使一些地方塘坝沟渠围堰等水利设施被毁,在集体干预不力或无力的情况下大家彼此互相仿效,从而极易将一个集体内的水利设施毁掉。另外,农村的水利设施遭人为破坏的情况也不鲜见。
3.3 经营方式方面的原因。
现行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使得这种情况难以有效改善。在现行家庭联产经营体制下,各农户的耕地是好坏、肥廋、远近搭配分配的,比较分散,而要在一片耕地中新建、维修一个用水设施,即使是好的办法,也会因受益的不同,意见往往难以统一,也就难以有效组织起来使水利条件获得改善。或者因农民承包的土地毕竟是有期限的,若干年以后而失去利益,也因此不愿投资或出力。
3.4 认识上的原因也不能忽视,或者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是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的,作为农村基层水利建设,虽然也可理解为包括在其中,但提法过于笼统,不具体,易使只注重农田而淡化了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基层水利建设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的情况下,也容易因“遇到难题绕着走”而被忽视,使之地位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5]当然,农田水利建设做得好的典型也有不少,但在总体上看,问题具有普遍性。事实上,在上述承包地分散、村组管理和经营能力弱化以及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制约的情况下,不但农田难以真正有效治理,水利更是难以改善。
3.5 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模式尚未形成。
农村改革以来,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形势下农村水利建设的模式,尚属空白。在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下,治理大江大河、大中小型水库相对较为单纯,而要治理遍及农村的基层水利设施,因直接涉及诸多方面和不同利益,显得较为复杂。[6]对于这方面的情况,虽然也有一些较成功的实践,就总的来说,还没有适应大多数地方的模式,或者尚需探索。
3.6 政府缺位。
我国的农村基层水利设施虽然存在于农村,但从“民以食为天”的角度来看,又不只是农民的事,而是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在这个意义
四川理工学年论文
上说,应属准公共产品,而理应由国家埋单。但事实上是像农村中的其它公共服务设施一样,多年来,政府投入少,也是其重要原因。发展对策
4.1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 认真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冬春水利建设,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防汛抗洪的工程建设连锁责任制,推行水利建设与政绩挂钩的考核制。[7]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对群众反映强烈、亟待治理的工程彻底进行整治。同时,要多给予水利政策倾斜,要为水利部门和水利工作多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4.2 拓宽投资渠道, 增加建设资金。
我国整体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应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并引导集体、个人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投入。在投入政策上,现阶段应实行“财政投入为主导, 农户参与投入,社会投入为补充”。同时,要统筹安排使用各种资金,形成合力,保证投资效果。基层水利建设, 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投入。[8]按照基建程序,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启动一些批建项目。二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调动、组织、引导农民群众投入水利建设,转变沟渠单纯“等、靠、要”的观念,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走多元化投资之路, 鼓励集体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建设和经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三是加大水利规费、水利基金征收力度,推动水利自身建设的良性循环。
4.3 大胆探索, 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
从基层水利设施运行现状看,病险工程多,配套任务重、综合效益衰减,传统的水利建管机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现有水利设施综合效益,推动水利工程建管用和责任权的统一,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推进水利改革,各级政府抓紧落实已出台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健全管理机构。[9]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符合县情、符合水利工程管理特点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四川理工学年论文
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用水合作组织管理、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把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逐步建立用水户自主管理与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4.4 强化水利工程管理。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水。一方面, 广泛进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库管理条例”等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水法意识。[10]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依法治水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进一步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做到“建一处,成一处,挥效益一处”。三是认真落实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制。
四川理工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1]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5.[2]王治平.关于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对策思考[J].<<山西水利>>2010(8)[3]龙翰威.重庆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与思考[J].南方农业,2010(9)[4]刘凤荣.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5)[5]付君, 李智红.浅谈新世纪农田水利的建设措施[J].<<农林科技>>2010(15)[6]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2005 [7]许中贤.农村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 2009(04)[8]刘永才,颜军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J].<<甘肃农业 >> 1999,(12)[9]朱万飞, 徐勇.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治淮 >>2005(06)[10]任彩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和管理问题探讨[ J ].<<农技 服务》 2010(9)
四川理工学年论文
致谢
感谢黄元斌老师对我论文认真负责的指导,由于你的谆谆教导,才使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最后再次感谢你的指导。
第二篇: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 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少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2002-2004年,市“两工”用工总额5832万个,年平均用工总额1944万个,是农村水利修、防、管的投入主体。2002年以前,我市各大垸、修防会每年收取堤垸保护费约1700万元,其中农村部分1200万元。多年来,堤垸保护费是维持堤防管理单位日常运转、大堤培修养护、堤防管理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2004年和2003年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 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四是转移支付资金要列出专项。明确水利项目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并重点安排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五是制定防汛用工和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用工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防汛用工、堤防维修养护等用工的需要。同时,建立水利投入责任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要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投入责任,并进行考核和专项考核,严明奖惩制度,确保投入到位。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一是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编定岗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编制、级别予以明确,精减富裕人员,稳定水利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同时,要落实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能安心,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要妥善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首先要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足补齐拖欠他们的工资,同时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从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经费,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意识。二是要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与效益。依法保护水利部门的权益,如依法收回应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洲土和禁脚等。四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洲滩开发利用管理费等各项水利规费征收。特别是市本级的水利建设基金要按城市维护税的15%足额划拨到位,以缓解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一是尽快出台市、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步骤。二是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所有权,推进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民营水利的步伐,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经营性水利。要充利用水利部门的资源优势,并通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外行业资金、外地资金和境外资金,积极发展经营水利,搞活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系统“造血”功能,壮大水利队伍和水利事业。四是理顺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过去“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不符合我市农村水利的实际,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议恢复“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14水利水电工程2班
谢若愚
2014100064
第三篇:水利论文[模版]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
刘自豪2010206 四班 水建学院
摘要 关键词
一.农业水利工程的内容与方向
1.1农业水利工程的主要学科包括: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农田水利、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水工建筑物、灌溉与排水工程、农田水利学、泵站工程、工程结构、水资源规划利用、水利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等。.它的目标是: 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及城镇供水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水质化验分析处理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文字的表达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
3、掌握农业水利、水电、城镇供水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
4、具有从事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及城镇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能力;
5、了解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6、熟悉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城镇供水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农田水利课程设计、工程结构课程设计、灌溉与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灌溉与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泵站工程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水利、水文认识实习、水利工程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安排30~35周时间。同时,还要经过建材实验、灌排技术试验、水力学试验、水泵性能试验、水工模型演示试验 等主要专业实验。1,1.2农田水利的系统性
为农业服务的水利工程主要有蓄水工程(包括水库、堰塘)、引水工程(包括有坝引水、无坝引水)、提水工程(即泵站工程)和机井。不同的水利工程通常是特定自然环境的产物,如南方多蓄水工程,北方多引水工程,山区多蓄水工程,平原多提水工程,南方多堰塘,北方多机井等等。虽然不同区域水利工程类型不同,但在同一区域中,不同的水利工程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农田水利的系统性并不仅仅是指单个水利工程构成的灌溉系统,如泵站灌溉系统由进水渠、泵房、输水渠等组成,任何一部分的破损都将导致整个灌溉系统的崩溃,而且指同一区域内不同水利工程之间所构成的水利系统,维护这个系统是有效发挥不同水利工程效用的前提,尤其是在经过人民公社时期,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水利系统的背景下,如何维护这个系统极其重要。
以江汉平原的荆门市为例,至1985年,荆门区域初步形成了以漳河水库为后盾,中小型水库和电力提灌为骨干、小型堰塘为基础,大、中、小结合,蓄、引、提相配合的灌溉供水体系,以堤防抗御外洪和水库拦蓄抗御山洪的防洪体系,以沿江滨湖涵闸,泵站为主的排涝体
系。这三大体系的有机结合,使全市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2%,从而使荆门市成为全国五十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之一。然而,近年来,荆门区域却频遭旱灾,成灾程度十分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水利系统被破坏,相互孤立的水利设施抗旱能力差。
1.3.农业水利工程就业前景:主要到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基本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
从国际总体趋势上看,农业节水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这也代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1现代生物与农艺技术
现代生物与农艺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更加重视改良和利用作物的抗旱耐旱性及水分高效利用性,特别是通过认识作物抗旱、耐旱机理,筛选高WUE(水分利用效率)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本身的节水潜力;注重开发利用植物和淀粉类物质合成生物类的高吸水物质;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与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节水技术,并向标准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由丰水高产型灌溉制度研究转向节水优产型灌溉制度研究,由作物常态�顺境灌溉试验研究转向劣态�逆境 灌溉试验研究�由单纯地考虑作物产量问题转变为考虑产量和品质为双重目标。
1.2.作物水分监测与精量控制灌溉
在作物水分监测与精量控制灌溉方面,重点寻求建立能在不同湿度环境、不同天气条件下使用的基于作物冠层温度的作物水分胁迫诊断指标,随着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的应用将与精准农业其他技术融合,设备从手持式发展到与其他设备有机结合的机载式。基于“3S”技术的精量灌溉适用平台和数据管理软件以及作物生长决策模拟模型的开发会更加引起广泛关注。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的各种传感技术和传输技术将得到更快发展。
1.3.喷微灌技术
在喷微灌技术研究方面,朝着多目标利用及运行管理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抗堵能力和提高压力补偿能力以及降低成本的新型灌水器、注肥均匀且注肥浓度可调的注肥器、低压位和高性能的自洁高效过滤系统是微灌设备开发的新趋势。高精度快速成型专用设备是目前快速成型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快速成型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原型制作方面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目前主要向高精度、快速化、制作金属功能件方向发展,高精度快速成型机是目前国际发展的趋势。喷微灌产品日趋标准化、系统化。
1.4.地面灌溉实时反馈控制技术
在地面灌溉实时反馈控制技术方面,将注重对地面灌溉条件下水流运动过程模拟模型进行完善,重点是对考虑田间地面平整状况的二维入渗模型开展充分的田间验证研究工作,实现对地面灌溉水流运动过程更准确的模拟;其次是开发地面灌溉条件下水流运动过程监测专用设备,对水流运动过程实现定点监测,为实施精细控制提供依据;第三是将实时反馈控制技术与目前应用的不同地面灌溉技术结合起来,探讨不同的控制方式,使其成为实用技术,建立起高效地面灌溉系统。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是目前国际前沿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其发展趋势主要是将分根交替灌溉的原理与不同灌溉技术形式结合起来,并分别确定最优的供水模式及灌水技术要素的组合,并研制开发相应的配套设备,在田间实现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过程。
1.5.渠道管网高效输配水技术
在渠道管网高效输配水技术研究方面,将逐步实现输水系统的管网化、智能化和施工手段的机械化、自动化。非常重视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多采用自动控制运行方式,特别是对大型渠道的输配水工程多采用中央自动监控(遥测、遥讯、遥调)方式,以满足对灌溉系统管理的灵活、准确、快捷的要求。
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高分子合成防渗新材料,技术可靠、结构简单、经济合理的刚柔混合结构或纯柔性结构,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玻璃钢复合管和加筋复合管材、管件及其系列化将是渠道管网输水技术研究的重点。
污水灌溉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污水灌溉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将是国际污水灌溉领域更加关注的重点之一。安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是微咸水灌溉技术研究的重点。目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是适宜主要作物的咸水灌溉技术、咸水灌溉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浅层地下咸水可开采量的评价技术。
雨水集蓄利用
在雨水集蓄利用方面,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注入该研究领域。现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以及智能决策系统、工程设计软件等先进技术已成为集雨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现代集雨工程要求其集流方式和材料不但要具有高效、低成本、可靠的特点,而且正在向新型方便、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方向发展。HEC土壤固化剂、高掺量粉煤灰、有机硅喷涂型高分子化合物、草皮苔藓等极可能成为性能优良的新型集雨材料。在窖体设计上,将发展不同规格的可移动窖体系列产品;在技术的应用上,更加注重水环境的协调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雨水或分散的零星水源的行走式节水机具将朝着标准化、系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成为农村公共物品问题研究的热点。在讨论农田水利制度安排中,多数研究者侧重于制度的效率而对制度的其他方面关注不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作物类型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水利有不同的需求。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据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田水利供给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这就意味着,人们在设计农田水利制度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的效率,而必须将视野拓宽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在细致考察农田水利基本前提的基础上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田水利制度。
二.农业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
农村社会稳定和中国的粮食安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国家,治水一直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事务。围绕治水,国家与乡村社会、不同区域、村庄之间以及农民之间形成的纠纷,容易诱发其他矛盾,危及社会稳定,这在历代古籍、碑文中亦多有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正是基于他借鉴历史经验做出的一个英明的治国战略决策。人民公社时期大修水利,由于很多水利工程跨县、跨公社、大队或生产队,也引发了许多纠纷,有些纠纷至今仍未解决。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水利纠纷更是司空见惯,有些甚至导致恶性事件。水利纠纷的产生,说到底,是因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不完善造成的。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无法缓解的背景下,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以及工占农水,水利纠纷将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尖锐、频繁和复杂,解决不好,容易引发乡村社会的不稳定。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70%的粮食来自灌溉农业,增加可灌溉耕地面积,提高灌溉耕地的土地生产率,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增加可灌溉面积,使粮食生产取得长足发展。另外,在影响我国农业的诸多自然灾害中,以旱灾最为严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干旱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2004年,南方许多省份发生了冬春连旱和秋冬连旱,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17255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7951千公顷,因旱损失粮食231亿公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2005年,南方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旱灾的频发及成灾程度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必须立足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发展农业水利有利于中国粮的问题解决得,稳定中国粮食产量,减弱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合理充分的利厄用水资源,为中国农业的安全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农行水利工程与水资源分布
我国地处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濒临太平洋,是世界上季风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以及西高东低的地形决定了我国的气候具有夏秋湿润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南沿海地区多雨、西北地区干旱的基本特点。
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水资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按1997年人口计算),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按耕地面积计算,我国单位面积占有水资源量约为h㎡土地28500立方米(=1900立方米/亩)。第二、地区分布与人口、土地、经济的布局不适应。我国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大致呈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而东南部、珠江、西南诸河流的耕地只分别占全国耕地的2.5%、6.7%、1.8%。北方黄河、淮河、海河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9.3%,但水资源仅占全国的7.5%。第三、逐月水量时间分配不均衡。降水集中在夏秋雨季,容易发洪水,而冬春季节则少雨,容易出现春旱。第四、历年水量不稳定。水量多的年份来水,与水量少的年份来水,有时可以相差10倍。而且并不是丰水、平水、枯水交替出现。在黄河的历史上曾出现连续11年(1922-1932)的干旱,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上述特点,既给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极大工业的困难,也构成了不同区域水利建设和水利制度安排的自然前提。农业水利工程对于解决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气候对环境的影响,使我们在干旱年份能够利用水利工程蓄积的水源为农业,生活.工业提供用水,在夏秋雨季水量过剩时候,蓄积水源,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三.我的家乡安徽的水利概况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14.9度至119.8度与北纬29.4度至34.6度之间。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北部宿县地区境内,有一小部属废黄河,一小部属沂沭泗流域的复兴河水系。总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钱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之间。古代淮河与黄河、长江、济水齐名,并称为“四渎”,独流入海。金明昌五年(1194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淮期间,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了淮河入海尾闾。清咸丰元年(1851年)大水,淮河冲破了洪泽湖蒋坝的三河,向东南于江苏省三江营注入长江,淮河从此结束了独流入海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废黄河,已高于沿线地面7~10米。黄河夺淮的660多年间,经常决口南泛,皖境淮北、沿淮深受其害。淮北平原河流淤塞,沟洫、陂塘夷平;洪流所及,河道两岸挂淤,大都形成较宽的自然堤,阻障面上排水;淮河干流普遍受淤,下受洪泽湖水位顶托,泄流不畅,两岸低洼地区形成众多的湖泊,有的常年积水,有的则汛期漫淹。12世纪起,经历了600余年的黄河夺淮,终至湮废。及至1949年前,淮北地区已是水系紊乱,河沟淤阻,陂塘沟洫,大都夷平;淮河干流被淤浅,下受洪泽湖顶托,浮山以下入湖河底呈倒比降,宣泄不畅。域内洪涝灾害频仍,甚或旱蝗并发,赤地千里,“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是其真实写照。1949年以后,整治了淮河干、支河道,开挖了排水沟渠,初步建立了排水系统。虽然治理标准尚低,洪涝灾害尚很严重,但取得的治水成绩是很大的,除害兴利有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工、农业蓬勃发展,淮北地区已形成了煤、电能源基地和粮、棉基地,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四.我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
农业水利工程是以水文学和水力学及工程力学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已由过去的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中心内容,扩展到了城市供水、城市绿地灌溉、城市污水处理及防洪、城市喷泉设计、跨流域调水、水利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领域。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城市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它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篇:农村水利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治水理念,转变发展模式,不断拓展水利工作领域,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统揽,全力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防汛抗旱、引黄灌溉取得阶段性成果,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加强,水利管理和改革逐步深入,我区水资源管理和配置、防灾减灾、水生态建设、水利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进展进一步加快,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促进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支撑力,结合我区农村水利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工作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投资、建设、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管理水平,为全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水利工作主要任务
(一)组织实施节水工程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城关节水示范园区田间工程配套任务。在全面完成09年节水示范园区2600亩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夏灌前高标准、高质量对已衬砌的2条斗渠、8条农渠及68条毛渠进行清淤整形,完成土方0.22万立米;对4条生产路、54条田间路进行土方整形,完成土方0.55万立米;按照一亩两畦和一亩三畦的标准分别完成平地缩块面积2400亩和200亩,为20**年“北方灌区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二是积极争取河套灌区节水型示范项目临河示范区早日立项开工建设,并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688.5万元,实施节水改造面积13万亩;衬砌斗渠35条,长度74km;衬砌农渠215条,长度174km;新建各级各类建筑物13.5万座。
(二)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年内投资1807.2万元,解决农村88371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一是全面完成干召庙---城关(一期)集中供水工程,打供水水源井6眼,建水源井泵房1座,架设10kv高压线1.0公里,0.4kv低压线0.2公里,铺设输配水管162.8公里,挖填土方24.5万立方米,解决6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落、1359户、5985人、1090头奶牛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全面完成图克---新华、狼山---小召(二期)、八一---隆胜、白脑包---丹达尾留工程建设任务。除占耕地的管道外,其它工程6月底前全部完工,过耕地管线秋浇前全部完工,整体工程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并全部实现供水。三是积极争取干召庙---城关(二期)、马场地、曙光集中供水工程的立项开工。在工程建设中,各受益镇(办事处)要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及时处理和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确保工程正常有序开展。
(三)继续实施排水沟道整治工程。要在09年组织实施排水分干沟清淤整治的基础上,继续争取河灌总局投资,完成分干沟清淤5条,长度89公里,土方69万立方米,重建维修各类建筑物11座。加强对工业企业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核审批。积极争取国家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的立项,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同时各镇要依托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扶贫开发等项目的投入,通过组织群众自筹和社会力量投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做好支沟以下排水工程的清淤整治,力争年内完成支沟清淤整治41条。
(四)全力以赴做好防凌防汛工作。完善和落实防凌防汛行政首长责任制、防凌防汛成员单位责任制及堤防管理人员岗位承包制,贯彻人防为本的思想,落实防汛物资,加强戒备,严密防守,确保安全渡过凌汛期。加强黄河防洪大堤和河道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实施国家新二级堤防标准化建设工程26公里。积极争取剩余20公里堤防建设立项。继续争取马场地控导续建工程国家立项投资。
(五)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生产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关系,做好植被保护、整地造林、防风固沙等各项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工作。要重点抓好哈达——隆强水土综合治理项目的争取和实施;突出抓好重点建设项目水保规划方案的审核审批和项目验收。加大水保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无规划方案开工建设、未经验收投入生产以及未经批准擅自倾倒废弃土石渣、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六)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改革。一是进一步提升以协会为主的群管组织能力建设,指导协会切实做好规范整合工作。今年要以区域和渠域为单元,对灌溉面积在2万亩以下的协会予以整合归并,力争全区年内完成60%的整合任务。二是加快标准
第五篇:水利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前期策划若干要点
[摘要]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没有前期策划或策划要点不明确、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导致后期施工过程控制中没有指导性文件,管理混乱,最终经济损失惨重。本文主要就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前期分包策划、变更和索赔策划两个方面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分包 变更 索赔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受自然资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也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其他资源市场条件的影响,其个性非常突出。做好前期策划是为保障后期施工顺利实施,为后期施工阶段过程控制提供一个基础性的经济指导。
一、分包策划
分包策划是为后期施工阶段工作全面展开提供基础的有力保障,如何做好分包策划、分包策划包含哪些内容、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是分包策划的关键。
一般水利水电工程的工期比较特殊,要求在枯水水期尽早开工,要想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可靠的分包策划需要的不仅是时间,更重要的是经验。一般水利水电工程分包策划与项目整体前期策划时间同步,大型项目从接到中标书开始二个月以内完成,中小型项目从接到中标书开始一个月以内完成。
做分包策划首先考虑的是主要内容及关键因素对后期施工的影响,一般分包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标数量、分包范围、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工期计划、工程量和边界条件等;项目分包方式(主要分劳务分包、包工包料工序分包、包工包料切块分包三种分包方式);计划工期和计划招标时间安排、发包方式(邀请招标、邀请议标或指令性分包)、分包项目招标文件文本、分包招标评标规定、拟候选分包商清单、分包合同文本等;根据拟定的分包方式,以工程项目中标价为基础测算整个工程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测算分包成本,制定分包项目的预控单价(包括分包标底价),列出分包项目工程量计价清单,制定分包项目主材控制指标;拟定与分包项目管理相对应的我方分包现场管控措施;拟定分包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配套措施;拟定分包管理风险源,分析分包成本盈亏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关键因素有:与业主合同中约定以0#图纸为依据重新调整工程量清单的基础设施项目,应以0#图纸工程量清单为依据;对于临时工程,在策划中应以合同约定为前提,以投标费用为控制基础,采取限额设计、优化设计、总价包干设计等多种方式,对临建项目单价成本进行详细分析,降低分包施工成本,降低临建项目成本。即便临建项目费用可能有突破,也应在项目前期经济分析中,考虑弥补来源,平衡和调整主体分包价格,争取整体盈利。不得超越合同范围自行增加临建工程项目;严格控制施工项目超合同、超规模的进行施工。
二、变更和索赔策划
变更索赔策划是企业合同项目二次经营的重点,应建立在与业主合同约定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特点和规定开展工作,变更索赔策划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作。加强变更索赔过程控制,建立变更控制流程,促进施工项目变更索赔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提高变更索赔实现效果,提高项目盈利水平。
1.成立变更索赔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变更索赔工作日常牵头工作,并制定变更索赔控制流程。
2.策划各阶段的变更索赔工作
(1)投标阶段:在合同评审的基础上,建立采用对比和综合分析方法寻求最佳施工组织方案及报价,寻找项目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完成项目中标后的技术商务交底,为施工项目变更索赔策划提供线索。
(2)前期阶段:根据投标阶段项目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分析、项目前期策划方案,结合项目施工条件、合同履约条件、现场物价情况、地质情况等因素,搜集各种索赔线索,制定变更索赔项目策划方案,在前期策划工作中一并考虑。
(3)施工阶段:根据项目前期阶段制定的变更索赔项目策划方案,制定《施工项目变更索赔拟报项目工作计划表》,对拟报项目做出工作部署,规定逐项工作责任人、格式、要求。同时对已报出的变更索赔项目制定《变更索赔已申报项目跟踪一览表》,逐项跟踪落实。
(4)项目完工阶段:继续变更索赔已申报项目跟踪落实;为完工结算准备好变更索赔已审批项目的立项依据、原始资料和审批资料;对所提供变更索赔已审批项目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自审自查、纠偏补正,配合做好外审取证工作。
(5)变更索赔各阶段工作:投标阶段寻找项目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分析→制定变更索赔项目策划方案→制定变更索赔拟报项目工作计划→提交变更索赔意向通知→准备索赔资料→提交索赔文件→制定变更索赔已申报项目跟踪表→谈判协商和索赔跟踪→获批结算→资料归档。
3.合同变更索赔的原则
(1)合同的变更内容应根据合同条款确定。
(2)合同变更的报批流程必须按合同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
(3)合同的变更据合同商定的定额、取费标准或按照合同有关原则提出合同变更费用。
4.变更索赔项目实施要求
在没有立项依据、没有预控方案的情况下,不得将变更项目列入施工计划、不得进入施工环节、不得采取垫资方式进行施工、不得挪用合同内项目资源进行施工、不得采取“背靠背”条款的分包合同交由分包商进行施工。
三、结束语
分包策划和变更索赔策划是后期施工阶段控制的关键所在,做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前期分包策划和变更索赔策划,是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保证,更是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的基础,同时也将为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水电工程造价培训教材[M].北京: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2006.[3]张青林.项目管理与建筑业[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