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基本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基本标准
一、基本功能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一)公共卫生服务
1、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针对报告制定干预措施,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2、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3、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4、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干预工作,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5、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6、妇女保健。提供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使用卫生部制定的统一专用标识。机构内部使用的科室标牌,颜色、大小、字体等应当一致。
三、基本建设
(一)建设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应符合所在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做到规模适宜,功能适用,布局合理,流程科学。按照“以人为本、方便就诊”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注意患者就诊条件和医护人员工作条件,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二)建筑构成
房屋建筑主要包括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医技科室用房及管理保障用房等。
场地包括道路、绿地和停车场等。
附属设施包括供电、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
(三)建筑面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服务人口数量,其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医技科室、管理保障等用房建筑面积,宜符合下列规定:服务人口1—3万人(含3万人),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服务人口3—5万人(含5万人),建筑面积不少于1400
方米。
康复理疗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理疗室应设理疗按摩床,床位不少于2张,床位间应有帷帘相隔。
急诊室(含抢救)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3平方米,配备必须急救用品;急诊室应与治疗室邻近。
治疗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处臵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观察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使用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预检分诊室(台)可设单独房间,也可在大厅设预检分诊台。
设臵有病床的,病房应单独分区,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2、预防保健科室:
预防接种室工作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65平方米,应设臵候种室(具备宣传教育、反应观察等功能)、预检室(具备登记、查体、咨询等功能);实行候种室、预检室、接种室、资料档案室等功能分室,各室应设臵明显的标志牌,且室内布局合理。接种室内应一苗一台,相对独立,分台接种,并配有符合要求的疫苗与药品保管设备。
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业务用房不少于2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设妇科检查治疗室、围产期保健室,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诊室、治疗室等科室内应有保护病人隐私的设施。
(六)建设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为单层、多层相对独立的建筑,主要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如果设在其它建筑内,应为相对独立区域的底层或带有底层的连续楼层,且不宜超过四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用房层数超过三层应设电梯。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应自成一区,分设出入口。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中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用房宜设臵在底层。污物的运送应设臵单独出入口。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设集中候诊区。利用走廊单侧候诊,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40米;两侧候诊,净宽应不小于2.70米;不设候诊的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10米。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80米。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应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体现简洁、温馨的行业特点。室内装修应表面整洁光滑,色调明快舒适,有利清洁消毒。医疗用房墙面、屋内墙顶与地面应便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医疗用房、公用门廊、楼梯地面应采用水磨石或其他便于清扫与清毒的地面材料。治疗室等墙面应适宜用水清洗,表面光洁平整,如采用瓷砖墙面。操作台、化验台等台面应采用洁净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面层,相应洗涤池与排水管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放射科、功能检查室应有相应的防潮、防辐
五、人员配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臵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含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臵。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备
1、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
2、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3、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4、设病床的,每5张病床至少增加配备1名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
5、计划免疫、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均应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各专业人数不少于1人;药剂师不少于2人;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的康复医师;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二)人员资格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经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第二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基本标准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基本标准
发布时间:2016-01-20 11:54:15点击:17443
一、设置原则
(一)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以社区构成为依据,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
(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三)非营利性质,原则上以公立为主,鼓励其他经济成份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机构。
二、基本功能
(一)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进行社区诊断,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制定和实施社区卫生工作计划。对社区爱国卫生工作予以技术指导。
(二)健康教育
1、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明确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和对象,主要内容及适宜方式;
2、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指导社区居民纠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配合开展免疫接种,预防性病、艾滋病,开展无偿献血、生殖健康、禁毒及控烟等宣传、教育。
(三)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
1、开展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及寄生虫病的社区防治;
2、执行法定传染病登记与报告制度,并协助开展漏报调查;
3、配合有关部门对传染源予以隔离以及对疫源地进行消毒;
4、指导恢复期病人定期复查并随访;
5、开展计划免疫及免疫接种工作。
(四)社区医疗
1、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
2、提供会诊、转诊服务;
3、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及转诊;
4、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1、开展健康指导、行为干预;
2、开展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监测;
3、对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
4、对恢复期病人进行随访。
(六)妇女保健
1、开展围产期保健、产前保健、产后保健、更年期保健的检查、指导、咨询工作;
2、配合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妇科疾病的筛查。
(七)儿童保健
1、新生儿期保健、新生儿访视及护理指导、母乳喂养咨询及指导;
2、开展婴幼儿期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工作,包括早期教育、营养指导、生长发育评价及监测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指导;
3、开展学龄期保健及儿童期常见病、多发病及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
(八)精神卫生
1、开展精神卫生咨询、宣传与教育;
2、及时发现精神疾患,根据需要早期干预;
3、配合开展康复期精神疾患的监护和社区康复。
(九)老年保健
1、了解社区老人的基本情况;
2、指导老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
3、指导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救和他救。
(十)开展康复治疗及咨询;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相关咨询。
(十一)提供个人与家庭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十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上报。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能少于400平方米,布局合理,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及体现无障碍设计要求。
(二)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居民需求、社区资源等配置一定数量的设备。
(三)设备
1、基本设备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的相应标准执行;
至少拥有以下设备:接种器材、妇女健康检查器械、儿童体格测量用具、健康教育基本设备、康复器械、抢救床、氧气瓶、氧气袋、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气管插管、针灸器具、B超、心电图机、X光机、化验三大常规必备器材、药品柜、无菌柜、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床单元设备、出诊设备、资料柜、电冰箱、电脑及打印机设备。
2、开展的诊疗科目所必需的其它设备;
3、具备医患联络、医疗双向转诊必要的通讯、交通设备;
4、具备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等设备。
(四)常用中、西药品和急救药品的管理及配备,按照新《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二十类急救药品包括:中枢神经兴奋药;抗休克药;强心剂、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脱水、利尿药;降血压药;止血药;平喘药;镇痛药;抗过敏药;激素类药;解痉药;解毒药;水电解质平衡药;抗菌素;止吐药;局麻药及各种液体。
四、科室设置
(一)预防保健科:计划免疫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健康教育[到、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室。
(二)全科医疗科:全科诊室、急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康复室等。
(三)药房、化验室、X光室、信息资料室等。
(四)其它科室可根据需要适当设置。
五、人员配置
(一)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
(二)根据功能、任务、服务人口需要,配置适宜数量的卫生技术人员,每万人口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且相对固定于服务的人群。
全科医师与护士之比为1:1.5——2,并按实际服务项目配备相应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药剂、检验、放射及信息管理等专职人员。所有医护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并逐步向全科医师过渡。
六、管理制度
(一)各类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三)各类人员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和康复等各项技术服务工作规范。
(五)家庭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规范。
(六)会诊与双向转诊制度。
(七)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八)医疗保险服务工作制度。
(九)消毒隔离制度。
(十)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十一)财务、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十二)信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十三)社区民主监督与评价制度。
(十四)其它有关工作制度。
第三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保定点机构自查报告
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保险
定点医疗机构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社保局文件精神,根据市医保处关于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考核的要求,我中心高度重视,认真布置,落实到位。由中心主任牵头,开展了一次专项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完善医保管理责任体系
我中心成立以XXX主任为组长的自查领导小组,对照评价指标,认真查找不足,积极整改。我中心历来高度重视医疗保险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省、市的有关医保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保相关政策,成立了由中心主任负责,由各科室主任兼职的医保领导小组,健全管理制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严格落实“人员、场地、设施”到位,定期对医师进行医保培训。医保工作年初有计划,并定期总结医保工作,分析参保患者的医疗及费用情况。
二、严格管理,实现就医管理规范标准
近年来,在市社保局及医保处的正确领导及指导下,我中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设置“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栏”和“投诉箱”,公布咨询与投诉电话,热心为参保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妥善处理参保患者的投诉。简化流程,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保职工就诊住院时严格进行身份识别,杜绝冒名就诊和冒名住院现象,制止挂床住院。严格掌握病人入、出院指征,严禁出现“小病大养、挂床”等违规行为,患者出院带药坚决不能超量。住院贯彻因病施治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无伪造、更改病历现象。对门诊处方严格执行医保药量规定,严格执行门诊慢性病支付范围,坚决不超量、超种类用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决不做虚假证明,积极配合医保处对诊疗过程及医疗费用进行监督、审核并及时提供需要查阅的病历及有关资料。严格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无自立项目收费或抬高收费标准。
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以科室为单位经常性组织学习市医保处印发的《医疗保险政策法规选编》、《潍坊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等文件,使每位医护人员更加熟悉目录,成为医保政策的宣传者、讲解者、执行者。
三、加强监管,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安全
一是抓好制度落实,严格操作规程。我们继续强化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和诊疗护理操作规程的落实,重点抓了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病历书写及处方评审制度,保证医疗安全。
二是在强化核心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注重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逐步建立健全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实施检查、抽查考评制度,结果公开,奖优罚劣,使我中心医疗工作做到了正规、有序到位。
三是医务人员熟记核心医疗制度,并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积极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服好务,同时加强人文知识和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增强自身的沟通技巧。
四是把医疗文书当作控制医疗质量和防范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积极开展病历质量检查和评比活动,病历质量和运行得到了有效监控,医疗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五是强化安全意识,医患关系日趋和谐。我中心不断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质量责任意识,规范医疗操作规程,建立健全 医患沟通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细致地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
六是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通过调整科室布局,简化就医环节,缩短病人等候时间。设立导医咨询台,配备轮椅等服务设施,为病人提供信息指导和就医服务,及时解决病人就诊时遇到的各种困难。规范服务用语,加强护理礼仪的培训,对患者护理服务热心,护理细心,操作精心,解答耐心,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得到患者的好评。
四、加强住院管理,规范住院程序及收费管理
为了加强医疗保险工作规范化管理,使医疗保险各项政策规定得到全面落实,根据市医保处的要求,我中心努力做到医保病人住院及时上报。同时,按规定的时间、种类、数量报送结算报表,参保人员各项医疗费用真实、准确,费用明细与病历、医嘱相符。
经治医师均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强化病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规范临床用药,经治医师要根据临床需要和医保政策规定,自觉使用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目录》内的药品,目录内药品备药率在60%以上。因病情确需使用《药品目录》外的自费药品以及需自负部分费用的医用材料和有关自费项目,经治医师要向参保人讲明理由,并填写了“知情同意书”,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签字后附在住院病历上,目录外服务项目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控制在5%以下。
我中心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公开药品价格、检查收费标准,及时向患者提供费用清单,严格执行协议相关规定,让参保人明明白白消费。
五、加强系统维护,保障系统运行安全
我中心加强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及时排除信息管理系统障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根据市医保处的要求,由熟悉计算机技术的专门管理人员负责,要求医保专用计算机严格按规定专机专用,遇有问题及时与医疗保险处联系,不能因程序发生问题而导致医疗费用不能结算问题的发生,保证参保人及时、快速的结算。同时,保证信息数据和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及时,杜绝随意撤销参保人员住院登记信息。
总之,我中心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出发点,积极为参保人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服务和温馨的就医环境,受到了广大参保人员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对参保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但仍然在自查中发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宣传资料未能及时编印下发、各科室协调服务能力不够强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使医保工作真正成为参保人员的可靠保障。
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四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附件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二、床位
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合理配置。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设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但不得超过50张。
三、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以下科室:
(一)临床科室:
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
(二)预防保健科室:
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
(三)医技及其他科室:
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
四、人员
(一)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
(二)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四)设病床的,每5张病床至少增加配备1名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
(五)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五、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二)设病床的,每设一床位至少增加30平方米建筑面积。
六、设备
(一)诊疗设备
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手推式抢救车及抢救设备、脉枕、针灸器具、火罐。
(二)辅助检查设备
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
(三)预防保健设备
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
(四)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
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设病床的,配备与之相应的病床单元设施。
七、规章制度
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在职教育培训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
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此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部分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由医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当地实际和原医院规模等情况,给予一定过渡期,逐步调整功能和规模,达到本标准要求。
第五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
1、临床科室
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
2、预防保健科室
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
3、医技及其他科室
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
4、人员
(1)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9名注册护士。
(2)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5、房屋
(1)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
(2)设病床的,每设一床位至少增加30平方米建筑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