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与外国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中国与外国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7-29 10:02 共25人浏览[大] [中] [小]
摘要:本文通过中,外资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调查分析与差异比较,提出了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做法尽快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新型银行制度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信贷管理的差异;防范金融风险对贷款的行为约束和管理实践是银行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素。我国银行业信贷管理存在不少制度缺陷,致使银行经营状况和信贷资产质量长期积重难返。本文通过中、外资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调查分析与差异比较,提出了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做法尽快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新型银行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中外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差异
(一)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水平制衡,国内银行重视垂直管理
1.外资银行在信贷组织上采用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结构管理体系,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有纵向的总行一分行的专业线管理之外,十分强调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较好地实现了风险控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较佳结合。外资银行通常会设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如信贷政策制订部门、资产组合风险分析部门、业务管理部门、风险审查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以及系统一体化管理部门等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业务上相互沟通、协作又相互监督。贷款审批是信贷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在这一环节,外资银行多采取由隶属于不同部门的授权人员共同审批的办法,三人或双人审批有效。审批流程呈横向运动特征。2.国内银行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以及机构内部行长、科长、经办之间的分级管理。审批流程呈纵向运动特征。
(二)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手段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事前防范,国内银行重视事后化解
外资银行采取了多种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1、通过确定目标市场、制定详细的风险资产接受标准来筛选客户。业务管理部门通过行业研究,列出可接纳客户的条件及细节,包括对公司规模、管理者经验、股东资本、杠杆比率等方面的指标限制,信贷人员以此为依据寻找符合条件的客户进入贷款程序。
2、通过现代计量方法和借助各种专用软件对客户进行动态评估与分析,并将评级结果广泛运用于信贷管理的各环节。
3、建立大客户专管制度。大客户的贷款由总部统一专管,总部每年对其总公司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分公司申请贷款时在总的授信额度内统筹考虑。
4、通过动态评占资产组合,尽可能地选择多种彼此互不相关或者负相关的资产进行搭配,以便分散风险。
5、通过不定期的风险测试,提前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在某外资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会定期对贷款组合进行风险测试,通过假设某些宏观(政治/经济)事件发生,测量信贷资产可能遭受的影响。根据测算结果,一些敏感性贷款在五级分类中将被归为“可疑”类,有关客户的信用等级也会相应下调。
6、设立独立机构评估风险与绩效。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由于历史包袱较重,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存量风险的化解上,风险的早期防范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三)人员制约手段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人员激励,国内银行重视人员控制
外资银行强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总行到分行自成一体,各级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人员由上一级甚至上两级信贷主管直接任命或指派,并对上一级信贷主管负责。道德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实行科学评价,动态管理。审批权限的动态调整一方面给信贷管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督促其自觉控制资产质量,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层在短期内能够查明风险、采取对策。二是通过设计科学的激励机制,采用财务激励措施,如股票期权制度、内部持股制度,将股东价值最大化、信贷人员自身报酬最大化和人力资本增殖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遏止信贷管理人员因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偏离所有者目标的现象。三是通过设计相互制衡的组织体系,通过权力的分工和制衡实现人员间的时时制约和事先制约,有效制止内部人控制行为。国内银行内部制衡的组织体系尚未建立,各种财务激励措施尚未落实,贷款审批权也基本上是静态管理、多年难变,对人员的控制主要落实在贷款责任制上。
(四)财务管理制度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国内银行缺乏提取准备的自主性
对贷款的会计处理和计提呆帐准备金的实践是银行业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基本要素。外资银行基于资产安全和经营稳健的考虑,十分注重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在贷款的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真实反映贷款的实际价值。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保持信贷资产账面数字不变时,在资产方设立对冲项目——呆账准备金用于备抵贷款资产项目的损失,使其按照实际价值得到反映,在负债方相应核减资本金。外资银行对呆账准备金什么时候提取、提取多少有充分的自主权,不受财务、税收部门限制,常常会在有计划地预提普通风险准备金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贷款风险提取专项呆账准备金,以便在实际风险损失发生时有能力自担风险。国内银行对贷款的会计处理主要按照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已设立了呆账准备金科目用于抵减资产价值。
另外,在不良贷款处理策略上,外资银行重视转化,国内银行重视清收。这也是中外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重要差异之一。
国内银行普遍存在“重贷轻管”的问题,贷款发放后的后续管理没跟上,往往要等出现问题之后才被动研究对策。企业经营困难暴露后,往往急于抽出贷款,手段单一,主要靠处置抵押物或司法诉讼,容易雪上加霜,将企业置于死地。
二、外资银行信贷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一)借鉴外资银行日趋成熟的信贷管理经验,按照权力制衡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信贷组织管理体制。
遵循信贷组织机构设置的三大原则,在现有信贷制度的基础上强化信贷部门内部横向制约机制的作用。一是遵循相互牵制原则,即信贷组织各部门、各岗位、各权力之间形成一种约束制衡机制;二是遵循程序定位原则,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和授权批准,相互之间必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能超越职权;三是遵循系统协调原则,各部门要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动作,理顺关系、增强实力、杜绝内耗。即规模较大的分行可在现有审贷部门、风险审查部门和资产保全部门的基础上,加设信贷资产组合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全行信贷资产组合、资产多元化、整体信贷资产回收特点进行分析,对全行潜在集中风险进行评估,并向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银行监管机构、投资者提供报告,根据既定的整体资产优化策略对各业务部门、区域经营管理的信贷资产状况进行监察。还可设置信贷政策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制订地区性信贷政策、草拟信贷文件,与信贷监管机构进行沟通等。同时,应将风险审查部门与信贷业务部门在行政上的管理主线区别开来,以改变当前由于偏重业务扩张而忽视风险控制部门意见,导致风险审查部门事实上无法从组织上来制衡业务部门的弊端。
(二)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信贷经营管理思想,从人与制度上筑起防范信贷风险的双重闸门。
(三)客观评价银行信贷风险,改变信贷营销观念,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提高效率的关系。
(四)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符合谨慎经营和审慎会计原则的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和冲销制度。近年来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才予确认甚至仍不能确认。其结果必然是高估利润,累积风险。因此,尽快改革我国银行业呆账准备金制度已刻不容缓。首先,可适当提高普通呆账准备金水平。可以规定按银行年末贷款总余额1%-3%的范围实行差额提取,在浮动范围内,由各银行根据经济发展、贷款总量、构成、构成以及预计损失情况等,自主决定提多提少。其次,在提取普通准备金的基础上。分类提取专项呆账准备金。人民银行应要求各银行在统一的分类指导原则下,按照五级分类结果,对各类不良贷款提取适度水平的专项呆账准备金。在尚未获取经验数据的初期,可参照国际标准,对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分别计提25%、50%和100%的呆账准备。第三,放宽呆账核销条件,简化呆账核销程序,逐步建立呆账准备自主使用机制。建议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协商制定“银行业贷款呆账核销办法”,将呆账认定核销权力还给银行,同时对已核销呆账的管理作出严格规定,对股份制银行贷款核销则可由其信贷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提出,内审部门审核认定,董事会批准即可。
第二篇: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差异与启示
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差异与启示
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贷款获得的利息.而银行信贷是指银行将自己筹集的资金暂时借给企事业单位使用,在约定时间内收回并收取一定利息的经济活动.因此的信贷管理也就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银行的收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90年贷以前实行计划经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短暂,因此不免存在制度上和管理上的不足,而相对于国外来说,银行的发展历史长,而且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下面就通过对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以使我国适应国际化的竞争环境.我国与国外银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手段不同.中国的银行对早期的风险防范不够重视,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不够专业,大都是在审查借款企业的合规性,而忽视了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研究,对市场没有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导致银行抢大户,将大量资金贷款给大型企事业单位,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大企业比较稳定,能够获得短期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大企业一旦发生经营危机,对银行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贷款额巨大.而中国银行对风险的防范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总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来补救.相比而言,国外银行特别重视对早期风险的防范,将防范风险做为整个信贷业务的核心.他们会通过制定详细的风险防范标准,对贷款企业进行市场调查来确定是否贷款给企业.国外银行一般都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二,管理和结构上的差异 我国银行的组织与行政部门一样,上下级权力有明显的差异,民主性不足,专断现象严重.垂直管理,贷款审批层层上报,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一两个人上,因此必然导致办事效率低下,而国外银行就不同,他们重视横向管理,在同一级别中设立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部门,对信贷实行多人负责制,重视权力的分工与制横,这样更体现民主化,防止个人独断专权,这样更能提高办事效率.三,用人机制不同.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银行上,大部分的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都有这样的区别,许多人想进外资企业而不想进中国企业原因就在这里.这里就拿银行来说,中国的银行重视对人员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贷款责任制上,建立了不良贷款终生追缴制度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了详细的违规处罚方法和考核办法,企图通过严厉的人身控制来制约信贷人员的放贷行为,但这些制度过于死板和教条,就如同学生,总是用接近体罚的办法约束学生,而不从思想道德入手,再严格的约束也没用.依然会有信贷人员的违规事件发生,而与不断加大约束力度相对应的是,人员激励机制做的还不够,权力层层下放,大部分人员没有充分的自主性,大大挫伤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而平常的财务激励机制,理论上是按绩效考核,实际上员工基本都能拿到,还有那年终奖金.奖金只应由一部分人得到,从而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而定期发放的奖金实际上已成为员工工资的一部分,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而国外银行,其实不仅是银行,特别强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业务和管理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他们的信贷人员都有较强的独立性,只对自己的上级负责,从而避免了受其它部门的影响,也充分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国外银行特别重视道德风险防范,他们会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对信贷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通过专业的考核部门对员工进行系统的评价,从而跟据信贷人员的能力和业绩来对其进行分工,这样对他们来说是公平的.对员工的财务激励措施也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通过股票期权制度等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四,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不同.国内银行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贷款发放后对企业的关注不够,往往等事故发生后才想解决办法.而国外银行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他们发放贷款后,会时刻关注企业的情况,贷款出现问题后,会成立专门小组帮企业渡过难关.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银行在信贷管理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科学化管理,提高银行信贷管理的质量。
一,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遵循权力制横的原责,加强内部的横向联系,在同级中设立专业分工明显的部门,各部门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从而能够提高办事效率。
二,加强对人的激励作用,形成制约与激励共存的局面.过去中国的银行就是对个人的约束太严重,奖励与激励不够,导致了管的过与死板,挫伤了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办事效率低下.我们应该根据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给予信贷管理人员相应的权利,调高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的比例,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三,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我国在早期风险防范上做的不够,总是采取事后补救,这无异于亡羊补牢.因此我们要完善风险防范制度,对企业信贷要视情况而定,要考虑到企业的营业水平和
还债能力,不能一味的把钱贷给大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小企业都没有发展前景,把钱投入到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才能促进整个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次贷危机是由一系列的原因引起的,当然其中也包括银行的责任。通过这次危机,我们应该学会要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监管,建立内控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贷款坏账准备金的提取制度,要做到及时,充足。完善信贷风险控制手段,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经营过程中,可以采用担保、保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和手段,以便在借款人还贷出现非正常现象时,可以依法处置抵押品或由第三人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损失,使得银行信贷风险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全银行信贷资产。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对各行业信贷风险度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行业风险指数测算,能够及时地对各种信贷风险做出反应。
第三篇:财务报表附注与银行信贷管理
财务报表附注与银行信贷管理
财务报表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愈益重要的作用,是银行信贷管理中获取企业有关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对信贷资产进行监控、规避贷款风险的重要依据。但就财务报表本身来说,其格式的固定性和以数字反映为主的特点,决定了它所表述的会计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国有商业银行转轨步伐的加快,必然产生对企业会计信息充分了解的客观要求。文字辅以数字表达的财务报表附注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要求为各类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由于银行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可以了解到其他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的信息,但企业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仍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披露程序的制约,也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大大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虚假成分。在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完成的综合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未来》(陈毓圭译,1997)一书中,强调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完整的有效会计信息,这相对于以往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强调会计报告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大大前进了一步。所谓有效信息,是指有助于决策的信息,而不管其成本相对收益是否过高,有效信息应当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通过有效信息,决策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
“充分披露”作为财务报表的一个重要原则,近年来往往在“可靠性”与“相关性”方面发生冲突,致使一些国家如美、英等国提出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如,“企业报告没有能够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严重地不完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只关注过去而不重视未来”:“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从十九世纪产业经济时代的企业报告演变而来的,它无法满足二十世纪末期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等。针对这些批评,美国会计界开始面向客户,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渠道和报告方式等具体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其中尤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为代表。根据这一委员会的研究,今后企业报告模式将出现这样几个变化:
1.从原来着重于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如市场占有率、质量水平、客户满意程度、员工情况、革新情况等的有机结合,从原来着重于最终经营成果,扩展到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而且新增加的信息类型在企业报告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开始融合。
2.对财务报告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重点是划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企业的发展趋势、机会和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揭示企业报告的不确定性。
上述报告的新变化,必将有助于满足各类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充分要求,但也应当看到,由于过多的考虑“相关性”这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有可能会损害其“可靠性”特征。为满足客户对有效信息充分披露的要求,企业必须改进财务报告模式。然而,由于受会计“相关性”与“可靠性”质量特征以及财务报表重要性等具体原则的约束,目前尚难以将用户所需的有效信息恰到好处地纳入财务报表原有的结构中去。为了圆满解决需求信息与提供信息间的矛盾,满足会计信息充分披露原则的要求,最可能及最便利的方式,就是通过财务报表附注西方财务会计中的财务报表附注相当于我国财务报表附注加上财务情况
说明书的内容来反映,揭示客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恰好从一个侧面证明,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正在财务报表体系中得到增强与提高。
为了便于人们对未来财务报告模式的认识,以及对财务报表附注地位的深刻把握,本文将陈毓圭博士翻译的“企业报告模型的结构”一表摘录如下(陈毓圭,1997):
企业报告模型的结构
Ⅰ、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
A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
B管理部门用于管理企业的高层次经营数据和业绩指标
Ⅱ、管理部门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
A有关财务、经营、业绩的数据变化的原因,关键趋势的特征及其对过去的影响
Ⅲ、前瞻性信息
A机会和风险,包括关键趋势所引起的机会和风险
B管理部门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
C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风险、管理部门的计划进行比较
Ⅳ、有关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
A董事、管理部门、酬金、大股东、交易、关联方关系
Ⅴ、公司背景
A广泛的目标和战略
B经营活动和财产的范围及内容
C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
二、财务报表附注在未来财务报表发展趋势中日益呈现其重要性
未来财务报表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基础上的,这种变化给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机遇与挑战。首先表现在:1.表外信息不断增加。财务报表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现代股份制企业和证券市场的兴起,表内信息越来越难以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根据安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前主席葛罗夫斯的一项调查,美国公司的信息自1972年来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长,而同期财务报表的增长速度则达7.5%。从我国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中期报告来看,表外信息同样有增无减。显然,在整个体系中,表外信息将越来越冗长,内
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质量和信息价值也将越来越高,这表明财务报表愈益为人们所重视。2.非财务信息不断增加。诚如前面“改进企业报告模型”中所展示的,现阶段财务报表使用者正日益注重有关经营业绩等方面的非财务信息,这与高度发达的经济技术背景是相适应的。对此,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也作了明确的规范。譬如在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六章第五十八条中规定,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除了披露公司财务报告外,还要披露公司管理部门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事项;公司发行在外股票的变化情况;公司提交给有表决权的股东审议的重要事项等。在第五十九条中对报告则规定了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内容。尽管目前各国对非财务信息披露要求各有差异,然而,用发展的眼光看,为了适应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将是必然的。其次,伴随着金融工具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将这些金融工具尤其是创新金融工具从表外项目的一般揭示,转变为充分有效的揭示,对当前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附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单纯的“表外注释”可能难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研究探讨财务报表附注的新形式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外,披露自愿性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以及社会责任信息也越来越依赖于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财务报告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对知识经济认识的提高,人们已逐渐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及其所提供信息的影响与作用。未来会计信息发布和传输将由现在的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一个全国性的,乃至全球性的会计信息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将逐步形成。尤其是计算机联机实时系统的出现和运用,将使会计业务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即可实地记录和处理。而信息使用者通过联机,可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需的信息,不必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再去获取那些业经整合的、历史的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的电子化,更加突出了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只有对各种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可以深信,这种以文字为主,辅以数字分析的财务报表附注将会始终居于财务报告的核心地位。
三、正确认识会计报表附注在信贷管理中的作用
诚然,企业报告模式及财务报表的未来发展趋向为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希望与可能。然而,由于受现阶段我国客观经济环境和会计管理体制的制约,欲使财务报表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仍将更多地依赖于财务报表附注。当然,就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而言,必须对整个财务报表体系加以改进,比如,国外有人提出“彩色报告模型”与“会计频道”等概念或设想就是这种改革的信号。此外,随着财务报表的发展,我国的财务报表附注将有可能与财务情况说明书融为一体,这一点已基本在上市公司体系中实施,这实质上是财务报表发展国际化要求的客观必然。同时,由于银行的行业特殊性,银行信贷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掌握要求更为全面和真实,会计报表附注在信贷管理中的作用也显得更为重要:
1.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便对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进行判断。
依据企业会计规范编制的会计报表,实际编制中存在多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性,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可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在实施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之间的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举例来说,某企业有一台机器设备,原始价值为10万元,使用5年后,报废时无净残值。若这一企业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旧一年后,因某种原因从第二年改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这样,从第2年到第5年两种折旧方法计提的年折旧的差异就会很大。
按平均折旧法,年折旧额=10-0÷5=20000元。即每年平均计提取折旧2万元;而按双倍余额递减,2—5年的折旧额分别为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万元。即该企业在第一年采用平
均折旧法,第二至第五年采用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时,1-5年的折旧额分别为20000元、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元。这一年折旧额与平均折旧法下的各年平均为20000元折旧额的情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它对于这一期间利润额的形成和税款的缴纳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影响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补充披露就能为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信息提供帮助,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以便银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监控。
2.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以适应我国当前信贷管理队伍的现状。
会计信息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理解这种逻辑关系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而银行信贷管理人员业务基础各异,如果能够看懂企业报表,就可以通过会计附注对表中数字进行解释,将抽象的数据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项目,并说明产生各个项目的会计方法等。这样不但使熟悉会计的人士能深刻理解,而且使非会计专业的人士也能明明白白。如固定资产作为一个报表项目,只能反映企业在过去时间内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无法反映其分布构成。通过附注就可以将各类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及工器具等原始价值分别反映,确定各类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比重及各类固定资产间的比例,判断投资结构的合理性。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报表的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报表,合理获得有用的会计信息。
3.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会计报表提供更为完整、全面的信息,以便更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从形式上说,会计报表以数字为主,会计报表附注侧重于文字,辅以数字注释两者结合。从内容上看,会计报表附注除原有的内容外,如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影响,非经常性项目的说明,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等,会计报表附注将可能与财务情况说明书融为一体。同时,会计附注所反映的内容将更为完整、全面,还将对前瞻信息、企业背景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加以有效披露。随着我国财务报告方式的改进,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将更具国际化,会计报表的全面性特征将更趋明显。譬如在资产负债表中,为了帮助信贷管理人员正确理解应收账款,可将应收账款按债务人或“账龄”的长短分别列示,使报表在提供应收款总额的同时,通过附注提供详细资料,以便评价客户的信誉,估计可能产生的坏账,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4.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进一步突出会计报表本身的重要性特征,使信贷管理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的全面情况。
会计报表中所含的数量信息较多,内容复杂,信贷管理人员因受其自身情况及基础所限,可能会抓不住重点,对其中的重要信息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而会计报表附注将会给出会计报表中重要数据的进一步分解说明。如在存货方面,对于重要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实际成本的,应在附注中列出这些存货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及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存货这一重要项目,还可通过附注说明在途材料、原料、在产品、产成品等的分布及其数额,掌握存货储备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固定资产可按类别分别反映原始价值,已提折旧和现有净值,以使信贷管理人员了解固定资产分布的同时,掌握各类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如用该资产作抵押时,信贷人员从感性上快速估算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此外,如外币核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成本核算法、折旧计算方法等发生变动,应通过会计报表附表注予以列示并说明变动原因及影响程度。通过重要信息分解说明,可以起到帮助信贷管理人员了解哪些信息是重要的信息,应当引起注意,从而使报表使用者获得正确的会计信息。
第四篇:银行信贷管理
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原则和关系
答:有三个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安全性既是银行一切工作的中心,也是银行信贷管理中必须摆在第一位的因素,离开了安全,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无从谈起。坚持安全性固然对流动性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坚持安全性有可能损失一些盈利的机会,特别是一些有可能附带风险的盈利机会;流动性作为联结资金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不可缺少的手段,既对安全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又对盈利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身是一个经营原则的指标,同时又对其他两个指标有重要影响,银行不能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安全性将时时受到冲击,实际上盈利性也难以得到保障,但过多的流动性,又会降低盈利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盈利是在安全和流动有保障的前提下才可以长期维持的。辩证的看,追求绝对安全、充足的流动性和高盈利水平,只能是理论上的极端情况,实际运行则是在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平衡的实质是在维持安全和流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盈利最大化。
2.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基本特征是:a.产权清晰 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与企业间的产权关系通过明确的法律形式予以界定:即出资者拥有企业资产的法律所有权。b.权责明确。c.政企分开d.管理科学。
3.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分析
答:许多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分析就集中在5个方面,即所谓的“5C”:品德、资本、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
一、借款人的品德借款人的品德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贷款的意愿,还要具备对贷款使用的负责态度。
二、借款人的能力它是指借款人在借入资金后,凭借自身的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获取利润并偿还贷款的能力。
三、企业的资本资本是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反映了借款企业的财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资本数量越大,借款人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越大。
四、贷款的担保贷款担保的作用在于为银行贷款提供一种保护,在借款人无力还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处分担保品或向保证人追偿而收回贷款本息,从而保证贷款本息的安全。
五、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这是指借款人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
4.票据贴现贷款和一般贷款的区别
答:(1)资金投放的对象不同。普通贷款以借款人为授信对象,贴现以持票人为授信对象,实际上是一种票据买入行为,把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
(2)在信用关系上的当事人不同。一般贷款的当事人是银行、借款人和担保人,而票据贴现的当事人主要是银行和贴现申请人,但当票据到期不能兑付时,贴现申请人、承兑人、出票人以及若干背书人都负有连带的清偿责任。所以贴现时一种较安全可靠的资金运用。
(3)资金融通的期限不同。一般贷款的期限可以达1年,乃至数年,票据贴现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而且计算期限的方法和依据也不同。
(4)融资的流动性不同。一般贷款发放后,往往都是贷款到期后收回,而票据贴现,可以在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时通过再贴现或转贴现的方式在银行间转让,融资比较灵活。
(5)银行收取利息的时间不同。一般贷款都是以约定的时间收取利息,而票据贴现在贴现时就预先收取了利息。因此,贴现利率一般低于同期普通贷款的利率。
第五篇:银行信贷管理
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简答、论述
一、选择、判断
1、信贷资金的特点*信贷资金具有资金所拥有的基本属性:预付、周转和增殖。明显特点“两权分离、到期归还本金与利息”。具体表现
1、是一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2、是一种有价格的资金
3、是一种有期限约定的资金
4、是一种具有特殊运动形式的资金
2、信用是信贷活动产生的基础。信贷的价值运动是不等
3、(二)如何理解“双重支付、双重归流”? 第一重支付:g→G,信贷资金由银行贷给使用者; 第二重支付:G→W(Pm,A),信贷资金由使用者作为生产经营资金,用于购买材料和支付生产费用;
第一重归流:W’→G’,使用者(企业)取得销货收入; 第二重归流:G’→ g’,使用者将贷款本金和利息归还给银行。
“三重支付、三重归流”?
如果把银行从存户手中吸收存款等形成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作为第一重支付,而将银行支付存款的存款提取要求作为第三重归流,则我们可以将信贷资金的运动形式称为“三重支付、三重归流”。
4、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一)统存统贷(-1979)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下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二)存贷挂钩,差额包干(1979-1984)
(三)“实贷实存”(1985-1993)
(四)比例管理(1994-)
5、现行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比例管理
1、总量控制
指中央人民银行主要运用间接的、经济的手段,控制货币发行、基础货币、信贷规模以及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总量,以保证货币信贷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比例管理
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比例管理指标、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率、流动性比率、单一贷款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备付金比率、资产质量比率„„
3、分类指导
指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下,对不同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实施有区别的管理方法。
4、市场融通
指人民银行主要通过市场(通过7天的同业拆借或7天以)来促使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市场融通资金,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6、(*一)、银行存款的性质 银行存款,是指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其性质为:
1、从存款者角度讲,存款是一种授信行为,是一种金融资产。
2、从银行角度讲,存款是一种受信行为,是一种负债,是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3、存款实质上也是一种货币,它与现金货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购买力且可以相互转化。(二、)银行存款的分类 *
(一)按存款的期限分类
1、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是指客户不需要预先通知即可随时存取和支付的存款。
2、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是指由客户与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到期才能支取的存款。
3、定活两便——指不确定固定的存款期限,可以随时续存和提取,利率根据存期的长短自动升降的一种存款。
*
(二)按存款的形成来源划分
1、原始存款
2、派生存款
*
(三)按存款人的存款动机分类
1、保本增殖型存款——存款目的是为了增殖,弥补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损失。
保值储蓄是国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对储户存入银行的3年期以上定期储蓄存款给予一定保值补贴的储蓄方式。保值储蓄补贴率=物价上涨指数一储蓄利息率。
2、计划消费型存款——目的不是为了增殖,而是为了将来或远期消费(如教育储蓄)。
3、安全保密型存款——目的是确保货币的安全性。
4、方便支付型存款——目的是取得货币收付方面的便利。
(四)按存款的经济主体划分
1、企业存款
2、储蓄存款
3、财政性存款 储蓄存款:即由城乡居民个人将其货币收入的节余或待用款项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财政性存款:是指一切与财政预算收支有直接关系的款项存入银行所形成的存款,具体包括财政金库存款、财政投资的基本建设存款,以及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经费存款。
(五)按存款币种划分
1、本币存款
2、外币存款
7、*银行的存款结构包括存款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和种类结构。
(一)存款期限结构的合理配置
*短期存款利率低,流动性强,稳定性弱;长期存款则利率高,流动性弱,稳定性强。因此,在银行的存款结构中,短期存款与长期存款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
保持一定比例的短期存款是为了?保持一定比例的短期存款是为了?
*
(二)存款利率结构的合理配置 存款利率结构的合理配置,也即利率高低不同的存款要保持合理的比例,这样可以降低银行的存款成本,实现信贷资金的盈利性。
*
二、储蓄存款的政策和原则
(一)我国的储蓄政策: 保护和鼓励政策
(二)我国的储蓄原则
1、存款自愿
2、取款自由
3、存款有息
4、为储户保密
*
三、影响储蓄存款数量变动的因素
(一)居民货币收入水平
(二)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
(三)市场供求状况与物价水平
(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五)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与金融资产种类
(六)存款利率水平与存款服务质量
8、银行存款成本的构成
1、利息成本
2、营业成本:也称其他成本或服务成本。营业成本又可进一步分为固定成本(如员工工资)和变动成本(如办公费用)两部分。
3、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指银行为吸收一定的存款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即利息成本与营业成本之和。它反映了银行为吸收一定的存款所付出的代价。资金成本率=
4、可用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成本是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
可用资金成本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是确定银行盈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也是分析存款成本的重点。可用资
金成本率=
5、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银行吸收存款有关的,但未包括在以上四种成本中的各项支出。其基本形式有两种:
(1)风险成本。风险成本是指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银行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2)连锁反应成本。连锁反应成本是指银行为新吸收存款而增加的服务和利息支出,而引起的对原有存款增加的开支。如利率提高,导致原存款重新选择„.6、边际存款成本 :边际存款成本是指银行在吸收的存款达到一定规模后,在新增一个单位的存款所要增加的成本。
边际存款成本随市场利率、管理费用和该存款用于弥补现金资产的比例变化而变化。边际存款成本率=
9、银行存款成本的控制
(一)银行存款成本控制的特殊性
银行存款成本控制的特殊性体现在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两个方面。
利息支出的多少与存款规模的大小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对非利息支出的控制有两种方式可供银行选择:一种方式是绝对控制,即只从节省开支、减少浪费的“节流”途径去控制非利息支出;另一种方式是相对控制,即“节流”与“开源”相结合。
*
(二)存款总量与成本控制
存款总量与存款成本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不同的组合模式:
1、同向组合模式。即存款总量增加,存款成本也增加。这是可以接受的一种组合模式,但需进一步分析。
2、逆向组合模式。即存款总量增加,存款成本下降。这是最佳的一种组合模式。
3、存款单向变化模式。即存款总量增加,存款成本保持不变。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组合模式。
4、成本单向变化组合模式。即存款总量不变,存款成本反而增加。这是应最大限度避免的一种组合模式。
(三)存款结构与成本控制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应片面地认为低息存款好或高息存款好,并由此决定了对存款成本的控制,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低、中、高息存款占存款总量的比重关系,通过扩大低息和中息存款的吸收,降低利息成本的相对数。
2、正确处理不同存款的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的关系,力求降低营业成本的支出。
3、正确处理信贷能力与活期存款之间的关系,活期存款的扩大应以不减弱银行存款的派生能力为条件。
4、正确处理定期存款与信用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定期存款的增加不以提高自身的比重为目标,而应与银行存款的派生能力相适应。
10、同业拆借的特点:
1、同业性;
2、短期性;
3、协商性;
4、利率低;
5、不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1、根据《担保法》对保证人的条件要求,不得作为保证人:
我国《担保法》规定:国家机关(特殊规定除外);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主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未经授权的分支机构不得作为贷款的担保人。
2、对保证单位信用等级的限制
新增贷款的保证单位信用等级原则上应在A级(含)以上,如借款人只能提供由A-和BBB级客户作保证,需报一级(直属)分行审批。
例题在下面的情况中,银行可以接收担保的是(D)A.以国家机关,学校,医院作为担保人的 B.以法人机构的分支机构作为担保人的 C.BBB级以下客户提供担保的D.A级企业提供担保的11、保证的确定
保证的确定主要包括:保证方式的选择和银行核保。
(一)保证方式的选择
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
1、一般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2、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二)银行核保
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贷款保证意向书》,必须认真进行审查核实。审核内容:(1)验证营业执照,审查保证人法人资格;(2)验证保证法人和法人代表印鉴的真伪;(3)审查“贷款保证意向书”中所填情况是否真实;(4)审查保证人的财务报表和有关文件,审查保证人的承保能力;(5)审查保证人的财产是否已经作为债务抵押或用于对其他借款人的担保,防止因多头担保或相互担保而成为空担保。
12、贷款风险的含义: 1.含义: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信贷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银行遭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2.贷款收益的大小与风险的大小呈正比例关系
3.*贷款风险与贷款损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而损失则是一种现实性。*贷款风险与风险贷款的区别
1、贷款风险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风险贷款是一种风险特别大的贷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贷款风险不同于贷款损失B.贷款风险等同于贷款损失
C.贷款风险等同于风险贷款D.贷款风险不可控制
二、名词:
1、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指信贷资金从筹集、贷放、使用至最后归流到出发点的整个过程。通常表示为“双重支付双重归流”。
2、交易成本:在融资领域中,交易成本主要指借贷双方完成交易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搜寻费用或信息费用、谈判费用、实施费用。3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即银行组织和管理信贷资金的基本模式。
内容:
1、信贷资金管理权限的划分。
2、信贷资金管理方式的选择。
4、(1)保值储蓄:对储户存入银行的3年期以上定期储蓄存款给予一定保值补贴的储蓄方式。保值储蓄补贴率=物价上涨指数一储蓄利息率。(2)、储蓄存款实名制:储蓄存款实名制是指个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办理储蓄存款时,应当出示本人法定身份证件,使用身份证件上的姓名,银行按照规定进行核对,并登记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以确定储户对开立账户上的存款享有所有权的一项制度。
5、品种创新策略:品种创新就是指银行不断创造出新的存款品种,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
6、利率浮动策略:即银行存款利率应随着资金供求变化、物价水平变动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上下浮动,使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保持正值,从而增进客户的安定情绪,降低投机心理,减少利益损失
7、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借款,是银行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准备头寸而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8、金融债券:是银行开出的债务证书,债券的持有人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是银行筹集中长期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
9、回购贷款:一般在按揭贷款的时候会出现,是指贷款人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再继续归还银行的贷款,房地产开发商作为担保人替购房者向银行归还贷款,归还完毕后,房地产商收回购房者购买的房屋,并向购房者收取相关款项。
10、抵押贷款:系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11、再贴现 :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亦称间接贷款。
12、贷款政策 :是银行为指导贷款决策而制定的规则和程序。
13、存量控制法 : 贷款存量,亦即某一时点上的贷款余额。存量控制法就是控制贷款余额的方法。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超过控制额度前提下可反复周转使用贷款,适用于临时性、周转性贷款的管理。
14、流量控制法:流量,亦即一定时期内贷款的累计发放额。流量控制法是控制贷款累计发放额的管理方法。贷款额度可以一次用完,也可分次用完,即用即减,直至全部用完。适用于那些需要严格控制规模的贷款和一些专项性贷款
15、重置成本法:就是用所估价资产在估价时的重置成本,减去损耗来确定该资产价格的一种计算方法。
16、收益现值法:又称收益还原法、收益资本金化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17、票据贴现: 是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换取现款向银行贴付一定的利息所做的票据转让。
18、贷款授权 :指贷款授权主体就贷款业务经营和管理中的有关权力事项,对贷款授权对象所作出的一定限制性规定。
19、贷款转授权是指贷款转授权主体(即在贷款授权层次的贷款授权对象——中国银行山东分行)对贷款权力资源直接行使再配置权(或再分配权)。
20、贷款再转授权是指贷款再转授权主体(即在贷款转授权层次的贷款转授权对象)对贷款再转授权对象(或称贷款再转受权人)授予一定范围和一定水平的贷款批准权和对贷款审批的管理权。
21、统一授信:指银行作为一个整体,集中统一地识别、管理客户的整体信用风险,统一地向客户提供具体授信支持,并集中管理、控制具体授信业务风险
22、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就是指银行将某一企业集团若干独立企业法人作为一个整体,评价、管理、监控其信用风险。
23、贷款管理责任制:就是在贷款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建立的责任制度体系,形成相互制约、责权分明的合理机制,从而促进信贷管理的科学性,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24、卖方信贷:指贷款方赊销产品,购贷方延期付款,银行向销货方提供贷款,待购货方分期付款后,银行随之收回的一种贷款方式。
25、联营贷款:是银行对参加联营各方企业投资铺底资金和满足联营组织本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要量而发放的贷款。
26、技术改造贷款:是指银行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因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与之相关联的少量土建工程所需资金不足而发放的贷款。
27、消费贷款:是指银行以消费者个人为对象,以个人消费为用途而发放的贷款。
28、按揭贷款:指购房者以所购得的楼宇作为抵押品而从银行获得贷款,购房者按照按揭契约中规定的归还方式和期限分期付款给银行;如果
又称逆向年金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将个人拥有的不动产抵押给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等储蓄类金融机构,以获得一系列的月付款,至贷款期末以大额现金偿还的贷款。
30、贷款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信贷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银行遭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三、简答
1、信贷管理的目标、内容、任务和中心问题
银行信贷管理目标
银行信贷管理目标是银行信贷活动所应达到的预定标准
和要求。
(二)银行信贷管理目标的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正确控制信贷资金的供应数量;②合理确定贷款投向、切实保证信贷资金的充分利用;
③不断提高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④充分发挥信贷的杠杆
作用。
信贷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购买和出售信贷资金的信贷活
动,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其基本要点包括:正确决
策,适时调节,完善服务,评估效益。
*决策是关键,调节和服务是手段,风险管理是核心,效
益是目标。
银行信贷管理的内容
(一)信贷关系管理。管理信贷关系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
借贷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
(二)规模和结构配置管理。(1)贷款规模要适度;(2)
贷款结构要合理。
(三)贷款风险管理。贷款风险是银行信贷管理的一个核
心内容。
(四)资金定价管理。从宏观层面上看:利率是市场经济
中引导资金流向,调节经济活动的杠杆;正确贯彻利率政
策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微观呢?
(五)市场定位和营销管理
信贷管理的中心问题:
银行信贷管理的中心问题,在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有
效降低交易成本,发挥信贷功能,通过改变增长要素贡献
率,促进经济增长。
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介入交易,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
2、影响企业存款数量变动的因素
(一)企业的内部因素
1、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生产经营规模
2、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与资金清算状况
3、商业信用状况(企业作为授信人)
4、此外,企业经营水平、资金来源构成、企业对个人的支出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
业存款的增减。
(二)企业外部因素
1、市场银根松紧状况
2、宏观
背景(经济上,政策上)
3、国家对企业的收入分配政策(分配自主权)
4、季节
性、临时性客观因素
3、同业拆借的特点及其应遵循的原则?
1、从市场组织形式来看我国的拆借市场以无形市场为主,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
2、从市场交易方式来看,直接交易与间接交易相结合,以直接交易为主。
3、从市场交易是否有担保来看,以无担保的信用拆放为
主。
4、从市场拆借期限来看,以期限较长的借贷市场为主。
5、拆借利率实现市场化。
同业拆借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1、公平自愿
2、诚信自律
3、风险自理
4、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特点和程序是什么?
特点:
1、政策性强
2、是一种基础借款
向中央银行借款的种类
1、信用贷款
2、“回购贷款”
3、抵押贷款
4、再贴现
向中央银行借款的程序
1、贷款的申请
2、贷款的审查
3、贷款的发放
4、贷款的收回
5、发行金融债券对银行的意义是什么?其管理要点是什
么?
1、促使负债来源多样化,增强负债的稳定性
2、常常可视为银行资本金,但发行费用比股票低
3、自主性强,可有计划筹集
4、不交存款准备金和支付存款保险费,降低了资金成本
(一)做好市场的调查
(二)研究发行金融债券对银行信
贷资金来源的总体影响
(三)掌握发行时机
(四)丰富金融债券的品种
(五)做
好金融债券发行与资金使用的衔接
6、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如何使贷款三性协调一
致?
(一)三原则的关系
“相互矛盾”长期贷款安全性差,流动性低,但盈利水
平高;
短期贷款安全性好,流动性高,但盈利水平低。
“相互统一”安全性是关键、或前提;流动性是条件;盈
利性是目标
(二)三项原则的协调
1、三原则之间的矛盾加大了银行信贷管理的难度,而它
们之间的统一性又为协调这些矛盾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2、协调的准则
7、实现贷款“三性原则”的途径?
(一)提高贷款安全性的途径
1、风险客观存在: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贷款活动会遭
遇各种各样的风险(信用、利率、内部、政策风险等),使银行贷款遭受损失,对国民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2、影响贷款安全性的因素: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
3、途径:加强贷款的资信调查;落实贷款的担保条件;
把好贷款审批关;加强贷款检查;合法守规经营;强化对
问题贷款的管理
(二)提高贷款流动性的途径
1、正确选择贷款的投向(这是按期收回本息,提高流动
性的先决条件)
2、优化贷款期限结构(结构是否合理,是决定流动性高
低的基本因素)
3、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以存款期限确定贷款期限)
(三)提高贷款盈利性的途径
增加收入? 贷款利率↑,贷款数量↑
减少支出? 筹资成本↓,工作效率↑,经营费用↓
此外,优化贷款结构,↑经营管理水平
8、制定贷款政策的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
2、银行的资本金状况
3、银行的负债结构及其稳定性
4、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周期
5、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
6、商业银行竞争的发展战略和内控原则
9、试述贷款政策的内容。
(一)贷款规模政策
1、含义:指银行在一定时期的贷款数量。
2、贷款规模的三个影响因素
①贷款的需求量——借款人
②中央银行贷款的松紧——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③贷款的可供量——银行的可用资金量
3、贷款规模的控制
①银行贷款规模政策的基本问题是适度控制贷款规模。
②贷款是银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故必须做到适度。
(二)贷款结构政策
1、贷款结构——指贷款金额、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贷
(三)授信币种的统一:对同一法人客户要做到本外币业务授信的款支持(担保)、利率,以及其他方面限制性等要素的安统一,即把本外币融资全部纳入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之内。排。
(四)授信对象的统一:授信对象为法人客户,不得对不具备法人
2、贷款结构调整的对策 资格的机构进行授信。①贷款结构与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等密切相关?
17、简述贷款审批责任制的内容。(贷款结构政策包括区域贷款政策、产业贷款政策、企业贷款审批工作的各项制度,最基本的有三项,审贷分离制,分级审贷款政策、产品贷款政策等)批制,集体审批制。②贷款结构的调整——优化? 1.审贷分离制度 拓展优质客户 审贷分离是信贷运行机制的核心,它是指授信业务的审批主体与发建立退出机制,压缩劣质客户 放主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制度。①认真执行贷款“三查”制度。
10、银行确定信用贷款额度的直接依据。②明确有关各个岗位的职责。
(一)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估 职责?
1、银行确定贷款额度要考虑的因素: 贷款调查评估人员负责贷款调查评估,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的需要——借款人的合理资金需要;可能——银行资金可供责任; 量;借款人现金流量的预测。贷款审查人员负责贷款风险的审查,承担审查失误的责任;
11、保证贷款的管理。(答案不确定)贷款人各级机构应当建立有行长或副行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保证的确定主要包括:保证方式的选择和银行核保。的贷款审查委员会(小组),负责贷款的审查,即必须建立贷款审
(一)保证方式的选择 查制度; 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贷款发放人员负责贷款的检查和清收,承担检查失误、清收不力的证两种。责任。
1、一般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2.贷款分级审批制 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责任的,为一般保证。贷款分级审批制是指贷款人根据业务量大小、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
2、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度确定各级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超过审批权限的贷款,应当报上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级审批。
(二)银行核保 贷款分级审批制要求贷款人依据? 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贷款保证意向书》,必须认真进行审分支机构资产或负债规模和结构;考虑各自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查核实。审核内容:(1)验证营业执照,审查保证人法人贷款风险度的大小„„ 资格;(2)验证保证法人和法人代表印鉴的真伪;(3)审确定与其状况相适应的贷款审批权限 查“贷款保证意向书”中所填情况是否真实;(4)审查保3.集体审批制 证人的财务报表和有关文件,审查保证人的承保能力;(5)集体审批是指贷款的最后决策或批准不是由一个人做出的,而是由审查保证人的财产是否已经作为债务抵押或用于对其他一个集体做出的。集体审批制是贷款科学决策的一种方式。所以,借款人的担保,防止因多头担保或相互担保而成为空担对一定限额以上的流动资金贷款和所有的项目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保。都要实行集体审批制。
12、抵押贷款的特点,抵押物的选择,抵押物的估价方
18、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1.贷款第一责任人? 法。是指对某笔贷款的安全性负首要责任的人,不同贷款可以确定不同
1、特点
(一)依据贷款项目的风险大小及抵押物价值的环节或身份的第一责任人,这个第一责任人可以是信贷员,可以是多少发放贷款; 信贷科长、处长、信贷部门总经理,也可以是主管信贷的副行长、(二)贷款抵押责任的现实性;
(三)还款保证的凭物性。行长。
2、选择原则1.合法性2.易售性 3.稳定性4.易测性2.贷款第一责任人的确定 我国《担保法》规定可抵押的财产:抵押权人所有的(或(1)信贷业务人员提供的对借款企业和担保企业的书面调查材料依法有权处分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不够全面、真实、准确,造成贷款决策失误或贷款损失的,信贷业抵押权人所有的(或依法有权处分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务人员为贷款第一责任人。具和其他财产;(2)信贷业务人员提供的对借款企业和担保企业的书面调查材料抵押权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的荒山、荒沟、荒丘、不够全面、真实、准确,信贷业务部门领导未经核实即予通过或明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知材料不合规仍予通过的,信贷业务部门领导为贷款第一责任人。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3)按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程序,凡前道程序认为贷款不符合(三)抵押物估价的一般方法 条件,不同意发放而最终被批准发放的贷款,后道程序中第一个同
1、重置成本法: 意发放的人为贷款第一责任人。①重置成本的含义:是指现期购置一项与所估价资产性能(4)信贷业务部门未报信贷管理部门审查私自放款,信贷业务部完全相同,全新的资产所支出的最低金额。门领导为贷款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部门越权或违规批准贷款的,②重置成本法的含义:就是用所估价资产在估价时的重置风险管理部门领导为贷款第一责任人;主管信贷的副行长或行长越成本,减去损耗来确定该资产价格的一种计算方法。权或违规批准贷款的,主管信贷的副行长或行长为贷款第一责任③计算公式为: 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重置成本-累积应计损耗(5)风险管理部门未经信贷业务部门报送项目而点贷或直接批准=重置成本-有形损耗-无形损耗(功能性损耗+经济性损贷款,风险管理部门领导为贷款第一责任人;经过主管信贷的副行耗)长、行长同意的,主管信贷副行长、行长为贷款第一责任人。例如:2003年购置POIO1.4升手动舒适型汽车13.86万(6)贷款发放后、由于信贷业务人员贷后管理工作不认真,未能元;目前,手动1.4两款厂家指导价为8.59和9.49万。及时发现或反映问题,或在职权范围内能采取措施而未采取措施造
2、现行市价法 成贷款损失的,由信贷业务人员承担责任。①含义:指参照市场上同类的或类似的资产交易价格来确(7)对信贷业务人员反映的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因采取的措施不定被估价资产价值的方法。力而造成贷款损失的,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工作在哪一级被拖延,②具体采用的三种方法: 由哪一级负责人负第一责任。直接法:是以同样资产在全新情况下的市场价格为基础,3.对贷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减去按现行市价计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计折旧额,估算资 对于已不在原岗位的贷款第一责任人也要追究相应责任。如因工产的价值。作需要,贷款第一责任人调到行内其他工作岗位的,仍要承担第一市场比较法、物价指数调整法责任;贷款第一责任人已调离本行,离职时未进行稽核或虽已稽核
3、收益现值法 未发现问题或虽已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的,由主管信贷的副行长和又称收益还原法、收益资本金化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行长承担该笔贷款的第一责任。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
19、工商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的特点。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①时间上的继起性 ②空间上的并存性 ③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与资
4、清算价格法: 金占用量成反向变化 所谓清算价格是指企业由于破产或其他原因,要求在一定20、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的管理要点。期限内将企业或资产变现,于是在企业清算之日预期出卖
1、合理确定企业流动资金的最低需要量 资产可收回的快速变现价格,即清算价格。
2、审查企业的生产计划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清算价格法是根据公司清算时其资产可变现的价值,评定
3、监督企业按规定补充流动资金 重估价值。
4、推动企业面向市场筹资 它适用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经人
5、新建、扩建企业按规定比例筹足自有流动资金 民法院宣告破产的公司。
21、消费贷款的特点。
13、抵押贷款与质押贷款的区别。广泛性、目的性和层次性、周期敏感性、贷款方式多样性1.划分标准——国际上有两种情况:
22、等额本息还款法与等额本金还款法有何不同?(1)按动产和不动产划分——两者占管和处分方式不同; 等额本息还款法: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然后平均(2)按担保财产是否转移划分——我国《担保法》按此分摊到还款期限的每个月中。借款人每月还款金额固定,方便安排划分。收支;适合收入稳定、以及买房自住、经济条件不允许前期投入过2.担保财产3.管理方式4.财产处分方式5.流动性及风险 的人群。但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比重逐月递增、利息比重逐月递减。
14、票据贴现贷款的特点及计算方法。总的利息负担较重。
1、特点:
(一)以持票人为直接贷款对象。
(二)以票据等额本金还款法:将本金分摊到每个月内,同时付清上一还款日至承兑人的信誉为还款保证。本次还款日之间的利息。借款人在开始还贷时,每月负担比等额本
(三)债权债务关系随票据的转移而转移。
(四)以票据息要重。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还款负担会逐渐减轻。这种还款方的剩余期限作为贷款的期限。式相对同样期限的等额本息法,总的利息支出较低。
(五)实行预收利息的方法。
23、贷款风险的类型
2、计算方法
(一)按贷款风险的内容可划分为:
(一)票据贴现贷款的期限的含义:指从票据贴现日到票
1、信用风险 据的到期日的时间(实际计算?),一般控制在6个月以①含义:又称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借款单位或个人不履行内,最长不超过9个月。契约、合同、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贷款本息而形成的一种
(二)票据贴现贷款的额度,亦即实付贴现额,按承兑汇贷款风险。票的票面金额扣除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贴现利息计②信用风险的根源来自企业风险 算。
2、利息风险 实付贴现金额= 贴现金额×(1-贴现天数×日贴现率)①含义:又称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引起存、例题1: 某企业于2008年12月5日,持有一张面额为贷款利率在期限、数量、方式上不相匹配而给银行带来损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到其开户银行申请办理贴现,失的可能性。票据到期日为2009年3月14日,假设银行贴现率为5.2%,②利率是随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动的。银行实付贴现金额为多少? ③利率波动幅度越大,贷款利率风险越高。银行实付贴现金额=100×(1-99×5.2%/360)=?④利率风险是一种潜伏期长,潜在危险最大的风险。例题2: 某贴现申请人于2007年2月11日,持有一张
3、政策风险.含义:又称国家风险,是指与国家经济方针、出票日期为2006年12月8日,期限90天,票面利率为政策、计划的调整相联系。6%,面额为2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到其开户银行申请办国家各项政策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银行信贷安全。理贴现,假设银行贴现率为5%,银行实付贴现金额为:
4、内部风险:又称管理风险或经营风险内部风险的四贴现金额=200×(1+90×6%/360)=203(万元)种类型 银行实付贴现金额=203×(1-26×5%/360)=202.267(二)按贷款风险的性质划分为:
1、静态风险
2、动态(万元)风险
15、简述贷款授权制度体系包括的内容。
(三)按贷款的风险的来源可划分为:
1、直接贷款风险贷款授权主体与贷款授权对象、贷款授权范围、贷款授权方式、贷
2、间接贷款风险 款转授权与再转授权
三、*贷款风险的成因(供参考)
16、简述统一授信的原则。
(一)主观因素
1、决策失误;
2、约束、激励乏力;
3、(一)授信主体的统一:对同一法人客户,银行系统内只能由一个信息不灵敏;
4、内部管理偏松。机构按审批程序和授权权限对其核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
(二)客观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
2、微观企业经济环境
(二)授信形式的统一:向同一法人客户提供的各种融资业务都应
24、贷款风险的成因 纳入统一授信管理范围,即把贷款、贴现等表内融资业务和银行承
(一)主观因素
1、决策失误;
2、约束、激励乏力;
3、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表外融资业务均纳入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之信息不灵敏;
4、内部管理偏松。内。
(二)客观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
2、微观企业经济环境
四、论述1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结构: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一)宏观层次上的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
1、含义:指从整个金融体系范围内考察信贷资金来源与
运用结构。
2、从宏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来源:
各项存款 流通中的货币、银行自有资金
3、从宏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运用主要由五大项构成: 各项贷款:的占比较高,一般为50%左右,其次为中长期贷款。
证券投资:我国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限于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占银行信贷资金运用总额的比重一般为10%以
上。黄金、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
(二)微观层次上的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
1、含义:指仅就商业银行等经营性金融机构体系范围内
考察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结构。
2、从微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来源
主要由五大项构成: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往来、银行自有资金
3、从微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运用
主要由五大项构成:
各项贷款;证券投资;缴存准备金;存放同业和同业拆出;本外币库存→包括“库存现金”和“外汇占款”
“库存现金”是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外汇占款”是商
业银行办理外汇业务过程中,结存外汇所占用的人民币资
金,用于结售汇业务的日常周转。
2、根据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和特征,分析银行加强债权管理的对策。①分立重组。债务负担重的企业一分为二,将有效资产和精干员工的全部或大部转移到新企业,而将债务的全部或大部分留在老企业,老企业称为背负银行债务的“空壳”企业,银行债权名存实亡。在分立重组的过程中,不通知债权银行,甚至故意封锁消息。②对外投资。在企业的有效资产的全部或大部分对外投资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几乎不向老企业上缴利润,银行债务无法偿还。在地方保护下,债权银行对企业的对外投资权益无法采取强制措施。③强行租赁。在老企业之外设立新企业,新企业几乎没有自有资金,其员工来源于老企业,新企业强行租赁老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有效资产,但只是象征性的支付少量租金。这些少量租金仅够支付老企业的水电费等日常开支,根本谈不上偿还银行债务。
④擅自处理抵押财产。未征得债权银行同意,擅自出售、转让已经抵押给银行的财产,债权银行优先受偿权没有保障。
2、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特征
①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范围广、程度深。
②逃废债务现象危害极大。不仅使银行的巨额债权被悬空,导致国家信贷资金流失,更为严重的是,逃废债务现象危机社会信用基础,印象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③政府行为严重,个别地方政府参与企业逃废债务,逃废债务行为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或默许,这类不正当的政府行为危害性极大。
(二)银行加强债权管理的对策
1、大力宣传逃废银行债务的危害性,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2、加强资产保全队伍建设。
3、银行要转变观念,主动帮助企业合理减轻财务负担。
4、采取信贷制裁措施。
5、运用法律手段。
6、积极向上级行反映。
3、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现状
1信用管理缺乏社会基础
2落后的征信数据库
3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的运作不够规范,执业整体水平低
4缺乏法律、法规和相关的配套措施
(二)建立健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措施
加快个人信用立法步伐
对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
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机构
建立完备的征信数据库,开放数据源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的必备环境
培育新的信用文化
4、贷款风险管理的措施(第三节内容)
一、健全贷款管理制度
(一)健全贷款审批制度
界定审批权限的两种方法:
1、数量型的贷款审批
2、风
险度
(二)健全贷款审贷分离制度
(三)健全贷款责任制度
二、强化贷款质量检测考核
(一)非正常形态贷款的分类
(二)非正常形态贷款的检测考核指标
(三)非正常形态贷款的分类管理
三、化解不良贷款资产
(一)不良贷款资产的含义:指逾期、呆滞、呆账贷款形
成的资产。
(二)化解的必要性
提高信贷质量,降低风险,是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条件或途径。
(三)化解的措施
1、落实贷款债权债务
2、灵活处理旧贷归还
3、运用市场
机制活化贷款存量
四、优化贷款外部环境
(一)改善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推行资产负债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
它是指银行要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的运用,保持资产与负
债的平衡、结构对应。
2、资产负债管理的作用
(二)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新型银企关系。
1、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新兴银企关系是避免新不良贷款
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2、深化企业改革——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
一是可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二是可以促进新型
银企关系的建立。
4、计划经济体制的银企关系——资金供给关系
5、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银企关系是一种资金买卖关系
(三)转变政府职能,维护银行经营自主权
1、政府的过多干预,使银行贷款背离“三性”原则。
2、银行贷款是银行经营自主权的体现。
3、银行贷款只能是贷给那些有还本付息能力的企业和项
目。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只能是通过制定政
策、法律,运用间接调控方式来进行。
(四)防止企业逃债行为,确保银行资金安全
1、有贷款的企业,转轨改制须经银行和国有资产管理部
门审批同意。
2、转轨中的财产、资金、债权债务清理须有银行参与。
五、课堂考试和课后作业题
1、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控制
2、银行信贷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3、政策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