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毕盟-六一听复旦学姐聊经济学博士申请

时间:2019-05-14 14:4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毕盟-六一听复旦学姐聊经济学博士申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毕盟-六一听复旦学姐聊经济学博士申请》。

第一篇:世毕盟-六一听复旦学姐聊经济学博士申请

世毕盟-六一听复旦学姐聊经济学博士申请

今天的讲座嘉宾是来自复旦大学的L学姐,横扫斯坦福、普林斯顿、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商学院、纽约大学经济系、伦敦政经等经济学博士全奖OFFER。本场讲座主要内容为经济学博士和硕士的申请。

嘉宾分享: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这个讲座,而且非常不好意思的把时间定在六一儿童节,大晚上可能不能浪了,不过如果现在有事的话也可以之后再回听我们这个讲座里面的内容。我的基本情况就写在这个ppt里面了,就是今年的申请结果以及我的一些主要的背景。那我之后可能主要就是讲一些我在申请过程中觉得哪些比较重要,committee比较看重,然后对于在申请过程中比较会有帮助的一些点。

我认为申请经济phd最重要的几个部分。第一排的是:推荐信、top journal paper、国际数学金牌,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后两个,所以最重要是推荐信。第二排的点的能量如果是炸弹,那推荐信的能量就是原子弹,经济学也是一个圈子,如果圈子里面的人认同你了,那你进入就容易了。

先从获得一封好的推荐信讲起,以及什么是好的推荐信。

Gre和托福是申请中的一个门槛,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就不重要了。经济学phd看重的是数学,至少168以上,其次是写作,尽量达到3.5,最好是4.0.我的verbal是155,感觉虽然不高但也没有成为劣势。

托福大部分学校的网站写的是总分100,小分一般会对口语有要求,达到23就基本够用了。芝大有提要求口语26,但是也有朋友是23被录了。所以如果没有达到26还是要有勇气去申请。

那我今天要讲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推荐信。推荐信首先要相关,relevant,委员会希望是经济学教授给你写,其次是商学院或者数学学院的老师写,证明数学能力强也是不错的。

第二点是strong,有的同学交换的时候在某一个课程上得了A,之后跟老师说要推荐信,那可能这封推荐信只能写得分为A,其他的内容没有,这种是没有力度的。如果能写到教授跟你如何认识,你们是如何相处的,做了哪些事情,解决了什么问题,你的品质是什么,比如科研能力,数据挖掘的能力,详细的了解你,这封推荐信就很强。

强推还包括教授对你的评价非常高。至少是他教过的学生中前20%。然后关于教授是不是famous,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Famous的教授有很多RA,你没有特别多的机会被他了解。一个AP的强推也是可以有用的。找famous的教授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假如你做的非常好,他写推荐信的非常强,这个成功几率比较大,但是反之,他任教时间很久,认识很多学生,可能给你的打分比较低,这个就不好。

找AP的风险是可能不是很有名,其他教授对他的了解不多,不知道这个教授推荐的可信度高不高。但是AP会把学生rank得比较高,因为他们见过的学生还不是很多。不过这些都是很难控制的因素。尽量在做科研的时候尽量做好,尽量mpress老师,但是不要挑老师,不用一定找大牛或者AP,有机会就强烈把握。另外一个相关性,我们申北美和英国,尽量找在北美的老师。那第一步是出国,去上他们的课或者做科研。怎么出去,第一是交流,选比较难的课程,或者问老师能不能跟着做科研,拿到推荐信。第二个是暑期科研。我参加的是UCLA的CSST项目,这是一个官方的科研项目。那么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需要海投邮件。海投一定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有时候学校会请大牛教授来做讲座,可以把握机会。我认识的同学中这个渠道成功率比较高,face to face的沟通还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尽量是科研方面的推荐信,也可以是课堂的,最好是数学课,或者高级的经济学课程,比如博士的高级微观经济学课,高级计量、高级宏观。一定要利用office hour的时候多跟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你,这样在写推荐信的时候会有更多的细节。最重要的是积极主动。以我为例,我在ucla的教授,我自己提出的课题,他来指导我。结果因为是里约奥运会,他女儿是新西兰国家队的,他陪了女儿去打比赛。我很担心。虽然见不到他,但是我每周写weekly report,虽然没有回复,但是回来之后把报告都看了一遍,知道我没有偷懒,很努力,所以印象也很好。老师总有一天会看到的。每周汇报这个形式非常好,你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接下来要做什么。从1,2、、等到老师要帮你写推荐信的时候,他就比较容易,他可以通过邮件知道的非常详细。

科研有两种。一种是你提出的课题,老师指导你,还有一种是老师自己的课题,你做RA。两种都很好。不用担心。做RA的时候可以不止做RA的工作,比如你做数据分析,你可以从数据中思考,想问题跟老师交流,这样也非常好。

如果你做RA是在一个很大的组,教授有3-6个RA,大家都希望教授写推荐信。那推荐信有强弱,就是看他记得谁,经常交流、有想法的学生。而默默无闻的ra就只能拿到很平淡的信。做的时候要totally nvolved,要跟老师多交流,让老师知道你有想法,你有思考。

如果因为凑不齐推荐信,就去找不是很熟悉的教授,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是2封好的,1封不好或者黑推,那还是有可能所有的学校都拒绝。去要推荐信的时候最好是面对面要,你看看到老师的反应,邮件是看不到这个的。要给教授拒绝你的机会,如果教授主动提出来就非常好。如果老师愿意帮助你,你也要相信他不会给你写的不好。

推荐信完了之后,下面一个比较重要的可能就是你的选修的课程以及成绩。因为在申请经济学PhD的时候,在填写网申的时候,有的学校是让你在成绩单上,把所有的数学课和经济学课程画出来。看你每一个数学课的成绩,或者是有个表让你填出来的。所以说明他们是非常注重这些的。那么在各个学校的网站上面都会写出他们基本要求是会calculus,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是基本的。那么real analysis实分析是一个推荐。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也是可以申请的,但是real analysis态度比较暧昧,他说没有这个也可以申请,但是越来越多成功的申请者是修了这门课程的。可见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对于美国的学生来说,real analysis是第一门不是计算,而是写一些分析推理的,证明的一个数学课程。因为高级微观经济学都是大量的数学证明。他就希望看到你有这么课,说明你是有能力上那些课的。

当然这些数学课的话,修了就一定要努力的拿A了,因为他到时候是让你写出来你的这个成绩的。如果不是A的话可能就有一些折扣了。除了数学课程是他们最看重的,其次就是经济学课程,其实本科生的经济学课程不重要,如果没有的话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可能基本上只要有基础的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就可以了,那比较好的就是她们觉得是一个很强的signal信号,就是你修过经济学PhD的课程像是高级微观,高级宏观,高级计量。有一门其实也就差不多了,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多修几门,反正以后也是要修的。那么高级微观宏观计量这些课程。一方面要拿到好的成绩,他是个

很好的信号,一方面的话,如果表现非常好,并且你是在国外上的话就可以找老师要推荐信。因为这门课还是很有含金量的,所以老师如果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你表现非常好的话,这个老师来一封高级微观经济学的推荐信。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之后就要讲讲文书了。Sop,writing sample,这块是世毕盟的强项,mentor会结合你的经历给你建议。不建议sop太长,不超过2页。

writing sample芝大是强制要的,而UCLA是强制不要的。具体的比重我不太清楚。我建议,如果是临时赶制的,就算了,如果是展示了很多数学能力的技术型的,我觉得可以提交。

套辞也是很多同学问的。化学、生物等是申固定的老师,但是经济学不同。前两年先修课,第三年才会选导师,所以你不会先套一个固定的老师。经济学会有委员会,成员是随机确定的,每年都可能会换。所以套磁的作用有限。奖学金也是整个系出的。教授不会说要了某个同学,没有决定权。套的概率小,老师也不一定帮你讲话,投入产出比低。没有时间就不用做。

经济学phd申请难度比较大。如果没有跟国外教授很好的学习和合作的机会的,可以考虑先申请硕士项目。我们知道比较有名的就是杜克,威斯康星还有LSE经济学项目或者是一些统计项目,比如说耶鲁的statistics,或者芝加哥的statistics都可以作为一个预备的项目,之后也可以做一个跳板。而且有可能你之后不想读经济学PhD想读金融了,想读运筹了,就可以改,所以master program是一个可以做的选择。

那full time RA话就是,如果你真的确定了自己要做经济学PhD的话,full time的RA,你跟一个教授做了一年,让他给你写信。只要你认真去做,他给你写的信肯定不会差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如果能有找到这样全职RA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这是个相当好的方法。而且我今年在visiting的时候也遇到不少学生就是本科GAP了一年做了一年的RA,然后拿到了好的教授的推荐信。所以申到了top的项目,这样也非常好。

然后大家不要担心说我先去读一个master或者是先做full time RA会不会浪费时间,其实比如说,如果本科生直接进这个经济学PhD项目其实没有prepared的话,就像我自己就进去后可能会很痛苦,因为很多课都没有学,那如果你学过一年master项目话,很多高级微观宏观经济都学过了,那再进去就很轻松,甚至你可以waive掉一些课。那时间可能也就缩短了,就是之前你的经历绝对不会浪费,你在做full time RA的时候累积到的跟老师学的科研的经验都是不会浪费的,所以不要担心说我可能被别人迟了一年两年,会不会不太好,其实到最后的话都是一样的。

最后还是要推荐一下世毕盟,因为我决定申请出国也是比较晚,是我大三上去UCLA交流的时候才如梦初醒,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所以决定要去出国,然后要做科研所以比较迟,没有什么研究。在GGU,我觉得对于我这个一开始对申请好没什么概念的人来说还是可以给我很多指导的。GGU最好的部分,我觉得就是可以给你一个同行业的mentor。就我被分到的mentor是现在在耶鲁大学读经济学PhD,博三的一个学长。本科北大毕业的。所以他刚刚也就没几年经历了这个申请所以他很清楚,整个申请过程中的流程,而且知道这过程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我也就可以知道我以及的话,他也是经济学的PhD,所以一些科研上的东西,选校还有选研究方向,这些也都可以交流,我觉得这最好的一个地方。他这个mentor非常专业的。然后我的咨询师的话就会时刻提醒我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了。有时候我有很多网申的问题可能就是问他,然后也能够及时的回复我。就这种基本上属于二十四小时陪聊的感觉就让你从早上八点钟到晚上十二点,给他发微信他都可以回复我说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所以我觉得有一个人去指导你感觉还是蛮好的。

那么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的内容。可能不是很全面,然后大家等会儿有问题,可以在下面问,然后我来进行补充。这个也是我自己的申请的过程中感悟到的一些东西,也不能保证是对的,所以大家也要理性看待这些我提出的建议。如果有机会到美国的话,也可以和那边经济学的PhD的教授聊一聊,他们是有最新的最权威的录取人的标准信息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多多多方打探一些消息,然后来做好自己相应的这个准备。

大概就是这些啦!希望大家申请能有好结果!offer多多!

Q&A Q: 您好,请问您刚刚提到的斯坦福和UCLA的暑研官方项目分别是? A:UCLA CSST项目和斯坦福UGVR

Q: 请问econ phd申请过程中有面试吗? A: 经济系的经济学phd没有面试,商学院的econ phd可能会有,不过stern没有

Q: 学姐可以介绍一下stanford的ugvr吗?

A: ugvr我不清楚,我没有申请过,只是听说过。

Q: 请问申请经济学硕士与申请博士相比,看中的东西一样吗?比如硕士项目会不会更看重GPA? A: 申请经济学硕士与申请经济学博士看重的确实不一样,因为申请经济学硕士的同学大部分没有美国教授的推荐信,所以是更看重三围,就是你的成绩,托福和GRE这些硬性条件。我之前申请duke的经济学master的时候,用的三封都是国内老师的推荐信,然后也申到了。这说明master项目更看重你的硬性条件。

Q: 请问学姐修过数双吗,谢谢

A:没有修过数双,复旦没有数双~所以有数双很有优势的!

Q: 申请如果有accepted 或者R&R的英文paper,会有很大作用吗?能否弥补推荐信不够的劣势?

A: 如果不错的journal我觉得也是很有帮助的!我在耶鲁读econ phd的mentor北大ccer毕业三封推荐信是国内老师,但是有一个发表所以我想发表是有帮助的!

Q: 想问问学姐是怎么找导师的,包括暑研和phd(申请phd的时候需要确定导师吗)

A:申phd的时候是不需要确定导师的,需要确定你自己想要研究的一些方向,譬如微观宏观计量这些,一般博三才会确定导师。我之前找导师的时候是因为我本身想到了一个课题,是关于拍卖的,所以我就去ucla的经济系里找一个研究拍卖理论的教授,我就把他写在我的mentor list里,然后ucla的csst就帮我匹配到了。

Q: 您好,能具体说一下你推荐信老师的分布么?十分感谢!A: 我的两封推荐信是ucla的教授都是科研的。第三封穿插着用复旦的三个老师,有上高微的,也有做科研的。如果要申top10 一般要两个北美教授的推荐信。

Q: 学姐可以简单说说csst的申请难度吗?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更看重什么呢? A: 申csst项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他是一个针对自然科学系同学的找他们暑假到ucla做实验,只有近两年才招一些社会科学系的学生,像我去的时候是总共八个同学来自社会科学,一个金融的两个经济的,其他是国关的以及历史系的,然后申请的同学也比较多,所以我觉得申请的难度还是有一些的。那么他第一关的话,其实主要卡的是绩点,然后第二关的话就是面试,面试其实我认为就是他问的问题,并不是很科研的,因为我当时面试给我面试老师是一个化学系的教授,所以其实他并不是很了解经济学科研,经济学研究所以我我跟她说什么,可能他也不是很难判断,我说的对还是错,最主要面试应该就是看我这个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科研的热情,还有前期的一些准备。我觉得这个可能是面试时候比较看重的。

Q: 请教学姐经济学phd基本最后都是走学术路线吗,谢谢

A: 经济学PhD读出来的话,并不是都是做学术的,你可以到他的网站上就是北美经济学系PhD项目的网站上看他们的PhD placement,就是他说的pHd之后毕业了去了哪里都可以看到。那主要的分三个,一个是学界,那就是走学术路线,然后是公界还有个是业界。公界的话比如说到IMF, world bank或者是美联储之类的地方,或者是政府智库。然后业界的话就是可以去咨询公司或者是金融机构。还有一些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他们会专门设置一个职位叫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的这个职位就是专门为经济学PhD准备的,让你去做分析经济形势或者是分析市场形式或者是做数据分析或竞价pricing之类的,都是让经济学家去做的,那么这可能是个单独的职位专门为经济学家准备的。

Q: 请问那些在美国做过教授之后回国任教的教授,他们的推荐信有帮助么? A: 我觉得就是关于这个回国的教授的推荐信的强度,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有的教授,他可能他在国外的connection很多,认识很多有名的教授那个教授也认识他,那么他的信可能就是有用的。如果这个教授在国外没有什么connection,就是国外的教授都不太认识他,知名度并不高的话,可能他的信用处不是特别大。所以这个是因人而异的,不一定是在国内的教授的信没有用。

Q: 学姐有修过数学系的课程吗?

A: 我这学期修过一些数学系的课程,但是我修统计系的课程可能更多一点。我觉得比较好的英文课,可能是一些统计学的课,当然不是说回归分析这种,回归分析可能是对他们来说含金量是比较低的,那修的话可能修时间序列或者随机过程这些课。那么它的含金量会高一点。

Q: 都是自然科学类的吗?理工科比如EECS的多吗?

A: eecs的也很多,理工科比较多,社会科学少,数学统计也有一些

Q:请问女神,仅有数学背景去申请经济学硕士或博士,这样的情况你身边有见过吗?能不能推荐一些弥补经济学背景不足的方式?谢谢声音甜美哒女神 A: 只有数学背景的话,其实并不是一个劣势,因为他们经济学PhD招生很喜欢数学很好的学生或者是物理物理系毕业的他们也非常的喜欢。我知道的就是一个北大物理系的本科生,他GAP了一年在美国做了一年,之后申请到一个很好的学校,所以我觉得只有数学背景,完全不是一个劣势,他甚至可以说是优势。那么要补经济学的课程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去修一修本科阶段的经济学课程,微观宏观计量你知道经济学是干什么的,就可以了。但是你不能一点点经济学都不知道,因为这样的话你的这个motivation是有问题的,就是在你都不知道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情况下你就去申他你要去研究他这个。那么大家就回去question你的motivation了。

Q: 学姐你好!请问一下,你的两封ucla教授的推荐信都是在做暑研的时候拿到的吗?可是,做暑研一般不是跟着一位教授做吗?也是能和两位教授同时做的吗?能分享一下最终怎么拿到那两位的推荐信吗?谢谢女神学姐!

A: 我的两封推荐信都是在暑研的时候拿到的,虽然UCLA CSST那个项目只给我分配一个导师。但是我刚才也讲了,当时我的导师去巴西度假了一个月。所以我也很担心到时候不给我写一个好的信,所以我自己又发邮件,去找了UCLA的另一个经济学的老师。最后才有两封推荐信。因为当时也比较焦虑了,但没想到就是多了一封信,反而又增加了我的机会。我觉得任何机会可都是存在的,大家要去努力的去寻找吧,就不要给自己设限。

Q: 请问学姐有见过CS转申经济的吗?

A: 我有见过各种理工科背景的同学转的经济学PhD。大家真的不要担心就是本科不是经济会有什么影响。我在四月份我再选学校的时候又去美国school visiting。有见到拿到普林斯顿offer的一个同学,他在MIT读CS硕士,然后现在才转经济学PhD。还有在NYU读数学PhD的一个学长,今年好像是数学PhD的第一年还是第二年,他打算转经济学PhD,他也拿到offer。所以任何理工科背景的我觉得都是有可能的。

Q: 数学经济学双学位申请phd有优势吗?女神

A: 数学和经济学双学位申请,我觉得是有优势的。当然其实它的优势就在于你会多修很多的数学课这就是他们看中的。那么如果你这个数学你的双学位的分数很高很好看的话就是优势。如果你是数学双修的分数不好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优势。所以我们要知道他看中的是什么,然后你就可以自己去分别,它到底是不是一个优势。那我刚才讲了他看中的就是你上来数学课多不多,你的数学课修的分高不高。那这就是他想看中的东西。所以你如果有而且高的话,那么它就是个优势。

Q:学姐,请问本科EE背景呢?有人说先申请有关的金工或者金数master再去申phd比较好?请问是这样吗?

A: 本科EE去申金工和金数肯定是有很多优势的。但是说申经济学PhD的话,我不是很了解。因为我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track,你申请金工金数的master很多人都应该是想这个结束之后就直接是作的吧,我想这样是工作导向的。当然我觉得有这些背景,申pHd应该是很有优势的毕竟是数学和计算机的背景。至于说,这条路是不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路不是很了解,就可能还是要问一下业人士。

第二篇:Cornell统计学博士offer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Cornell统计学博士offer申请总结

背景: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Overall GPA:4.99/5.0 Rank: 1/100 托福成绩(或者雅思): 111/26 GRE成绩: Verbal 159, Quantitative 170, Analytical Writing 4.0 本科专业:B.S, Mathematical Science – Statistics 最终去向:Cornell University--PhD in Statistics

就拿这篇文章给自己的申请做个总结吧,虽然当时每一分担心,紧张,忧虑现在看来都不值得一提,可是正是这些真真切切的感情让我觉得一次申请让我成长了许多,收获了很多,当然也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珍贵回忆。

关于读书的想法

最开始萌发读书的想法是在大二去ucb暑期交换,很喜欢旧金山的天气以及这边读书的氛围。回来之后就有毕业了想去美国读研究生的念头。从另一方面来讲,觉得数学统计这个专业本科毕业做的东西也比较局限,可能更多的是比较机械化的数据分析。一次在市场调研公司的实习也让自己证实了这个想法,于是就决定毕业了再去读研究生或者博士,多学一点technical skill。

关于G&T 确定了读书的想法之后第一件事是准备G&T,相对于ps啊cv啊推荐信啊而言,G,T,GPA是唯一在自己可控的硬性条件了。我是在大三下学期考了第一次G,当时只是背完了再要你命3k就去考试了,时间也比较紧,所以考了155,170,3 并不是很理想的分数。后来跟学长学姐聊天,大家一致觉得writing 3分还是很短板,而且如果想申好学校,G还是越高越好。于是又准备了两个月,再要你命3k反复背,最后突击刷了几天题目,writing研究了几篇6分作文,找了找共性,自己又去考了一次,终于考到了能用的4分。总之GRE这个东西感觉还是比较有套路的,单词背熟之后,更多的是控制在一定时间之内刷题,给自己营造考试的氛围,多总结错题。作文就是多研究满分作文的套路,其实GRE这项在申请里面还是比较好handle的。G考过了,T就比较容易了,尤其是Reading和Writing基本不用复习了,听力刷几套题找找感觉,speaking每天在地铁上听满分回答自己模仿模仿,并且每个style的题目都练习几遍,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关于PS&CV 这个part还是很感谢世毕盟的帮助。世毕盟培训师Amy姐给了我很清晰的CV模板,根据那个模板我大概花了一下午写完了CV,后来Amy姐帮我找native speaker改了语言,世毕盟mentor(普林ORFE的博士哦)也帮我看了一些technical的问题,总之之前很头疼的cv在GGU的帮助下很容易就搞定了。接下来就是PS, PS这种东西感觉还是多一点真情实感实事求是比较重要。我是花了一晚上一气呵成,当时写完之后仿佛是对大学的一个总结,也通过这个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到底以后的方向目标是什么,当时写完觉得对数学统计还是真爱啊。当然初稿问题还是很多的,后来拿给Amy姐,她反反复复帮我找native speaker来回改了好多遍,也都很耐心,真的很感动。而且每次都是一两天之内就给回复了,老师也改的很认真。总之在世毕盟的帮助下,PS和CV感觉最初最头疼的两个东西感觉也变得比较容易handle了!

关于推荐信

我的推荐信找的两个本校老师,和一个交换学校的老师来写的。本校老师一个是mentor,平时关于各种各样学习生活的聊天比较多,所以他也比较了解我想读书的想法以及我的成绩什么的,很快就答应了可以写推荐信。另一个老师是做毕业设计的老师,因为在跟老师做一些关于数学统计的毕业论文,每一两周都会定期讨论一些问题,这封推荐信比较注重写科研方面的。第三个是交换学校的老师,因为在一次课上考了最高分,同时也下课会讨论一些问题,就比较熟,后来有读书的想法也找老师聊过,比较幸运的是,老师很支持我去申请,自然也很爽快的答应了写推荐信。后来陆续给老师发过我的资料,成绩单,也去聊过选校,很感谢三个老师第一时间给我交上所有的推荐信。

关于选校

其实刚开始我觉得最近数学统计申请太激烈了,自己的水平可能拿不到很好的博士,就想去读个硕士做跳板,后来跟世毕盟聊过之后,世毕盟mentor建议我去直接试一试博士,Amy姐也鼓励了很多,于是打算去试一试博士,后来没想到还真的成功了,现在想想真的好幸运。我的选校是都在top50的博士,专排来说大概top10申了三个,top10-20申了四五个,再往后申了三四个保底。总的来说选校想想还是比较合理的。

关于等待结果

其实觉得交了application之后就听从命运安排了,也算比较幸运,大概一月左右来了第一个phd的offer,后来二月也来了自己很满意的offer,所以基本也就确定了未来几年的学校。总的来说觉得自己一路申请还是蛮幸运的,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的帮助让我真的很感动,所以我也希望自己也可以帮到更多的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最后,祝大家都申请顺利,拿到自己想去学校的offer!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第三篇:世毕盟:2014哈佛大学博士申请总结

2014哈佛大学博士申请总结

2014年2月14号,元宵、情人双节同庆,我惊喜地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Harvard PhD Offer!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回首整个申请过程,虽然艰辛,但我乐在其中。半年之前还毫无头绪的浩大工程,如今竟然顺利地完成了;曾经认为高不可攀的梦想,拼命地努把力,也就够到了!

我最大的进步就是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了。通过这次申请经历,我基本上摆脱了拖延症,虽然我神马丁点小事都要检查千百遍的强迫症还是没有改掉o(╯□╰)o。起初我的申请一直很被动:GRE、TOEFL一拖再拖,大三了还迟迟没有确定一个合适的实验室和科研方向,简直就要面临无科研申请的尴尬境地!直到大三下,开始上大模电课,一次课间的偶然机会,陈老师热情地邀请我进入ASIC实验室,才把我拯救了!从此,我终于发现了我的兴趣和专长所在:IC Design。尽管电路方向申请的竞争很激烈,往年的申请情况都不太理想,但我没有功夫考虑这么多。我能做到的就是踏踏实实地把专业知识学好,并且我发现,只要我下功夫钻研,真的可以学得很扎实:大三大四的所有电路方面的课我都是97左右。我突然发现自己真的还是有点能力的,于是满怀激情地准备在大四之前的暑假里好好的做点儿科研。那时候我才听说,假期出国科研的经历会给申请加分不少,但那时为时已晚,什么intern项目都没有了,唉,没办法,只能在国内干了。于是,我迅速地调整好心态,鼓起干劲儿,告诉自己:我们的实验室也是很好的,跟着老师好好干,一定也会有好结果的!

我越主动地生活,生活就越主动。怀着自信、热情以及明确的目标,我和曹一童小盆友在暑假中合作完成了一个电路设计的项目,还Layout流片了:这对于电路方向的申请者来说,重要性不亚于publications。我特别感激鲁老师,不仅给了我许多宝贵的科研机会,还使我获得了无限的科研热情和主动性。鲁老师对科研的积极创新,对教学的热情,都深深地感染了我。鲁老师经常与我进行一对一的学术指导,而且有时能持续三、四个小时,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小小的本科生来说可真是受宠若惊!而且如今回想起来,这种类似答辩形式的学术指导,其实是对我之后面试的特别好的锻炼!

之后在大四上,我努力把握住一切科研机会,在高级模电课上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互动,把基础知识打牢,因为这才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在申请方面也是早早动手,有了踏实的科研经历,写文书的时候就挺有话说的,而且只要肯下功夫认真写,最终就能写得很满意的。套磁方面,我觉得我做得不太好,一直没有太多的学术套。但我十分幸运,第一次发套磁信,就收到了我在哈佛未来导师的回复,短短的几句话让我如沐春风。总而言之,我觉得我这一年来已经尽力了,都一年没回家了。直到1月24号,我终于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家了,不知能过个怎样的年……

谁知,回家当天,我就收到了哈佛教授的面试邀请,约在一个星期之后的大年初二。于是,这注定成为了我最奇特的一次过年:我天天干劲十足,居然在家里有比学校还高的学术效率,总结科研经历,看教授的paper……我如此认真地准备,是因为我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在硬件条件不突出的情况下,我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展现自己。而且,我确实做到了。大约50分钟的视频面试中,我展示了我的科研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应对了教授穷追不舍的提问,获得了教授赞许的笑容(我还发现,教授真的好帅啊!而且英语

发音特别纯正,嗓音充满磁性,与我的Chinglish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试之后,尽管已经汗流浃背几近虚脱,但我知道:成了!

这次申请经历让我在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其中,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几位推荐导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还有世毕盟(GGU),然兄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我指了一条明路,长期以来大力支持我。我还要感谢松哥,在我申请全程中在专业方面的高水平指导,给我的文书和面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指导和帮助!还有我的挚友们,迪迪、清清、于儿、睿儿、吉吉……始终给予我超越时空的关心与祝福。还有龙哥领导的飞跃团,成为了我孤独、焦虑的申请过程中巨大的支持和安慰!坚信大家都会拿到自己满意的Offer,我们还要继续携手努力,迎接精彩的未来!

最后,最最感谢我的父母,容忍我每天3+次电话的唠叨,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力量!因为有你们,我无论在哪里,都永远感受着家的温暖!

第四篇:美国材料学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材料学博士申请总结

清华材料

GPA: 88(强行四舍五入)TOEFL: 103 GRE: 152+168 科研:勉强算三段吧,没有论文 海外暑期研修:有

Offer: UC Berkeley AS&T PhD, Duke 材料PhD, UC Davis 硕士 Rejection: UIUC, Harvard, Stanford×2(博士拒一次,硕士拒一次)Decision: Duke PhD

前言:

申请博士还是很看缘分的,感觉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都比较看缘分吧,不论是找导师,找室友,还是找对象。虽然有句话很俗套,但还是拿来说一下: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碰到什么样的人。并不是越厉害的老师就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然你也可以觉得我是在为自己不牛开脱)。所以,申请的时候其实你基本有一个定位了,前三年是怎么过的,基本决定了之后你能去什么样的学校,找到什么样的导师。所以,最好前两年就决定是否出国,早作准备比较好(当然也见过某些院系年级第一临时起意搞完GT拿到神校的情况,当然这就不适合我这种划水的同学了)。

GPA:

我感觉这个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没什么可说的。看到我那几封拒信,就应该知道低GPA基本是不可能逆袭神校的。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地考高分,当然高分不一定代表你真的学得好,但是学得好的一般都能考高分的。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排名也很重要!!有的老师会问排名的。但是如果你排名不高,就不要在CV里写了,写个分数,0.5以上四舍五入,并不违法,反正官方给的分数也是精确到个位。

科研:

我写的顺序基本是按照重要性吧,所以GT会放在后面了。我勉强算做了三段科研吧,当然都没有做出什么成果,但是这三段科研还是让我在学术方面对材料这个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申请的时候也有所针对。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第一段做的是纳米颗粒的合成,第二段暑期研修做的是X射线衍射(XRD),第三段是大四上学期以及现在在做的计算材料。这三段科研按研究手段可以大致分为合成(synthesis),表征(characterization),还有模拟(simulation)。经过这三段实验之后,我最后决定做偏向模拟和表征的方向,这也是我毕设的方向,也是我博士期间的课题。至于为什么的话,模拟和表征有理论模型和公式,可以算一算,觉得比较开心。

对于读博士和做科研来说,找到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方向很重要。如果你说喜欢的不适合,那我建议还是选喜欢的吧,都大学快毕业了,喜欢的也不太会变了,不适合可以慢慢学。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多了解自己的本科专业,找到愿意从事的方向。另外,科研老师往往也是给你写推荐信的老师,所以不管怎么样,每段科研都认真对待。

暑期研修:

暑期研修属于科研的一部分,但是我把它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因为这段经历对我个人的提升比较大,无论是个人能力,思路,还是申请。

首先就是联系暑期研修,我记得当时发了两百封邮件,最后找到了暑期研修。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发得越多越好,后来我觉得发了这么多都石沉大海的主要原因是CV写得不好,邮件内容也没有条理。

CV的话可以找世毕盟要一些之前的看一看。邮件的话我觉得第一段说明来意,第二段介绍自己,最后加一个CV就差不多了。

然后就是暑期研修期间了。首先暑假期间可以亲自体验美国的生活和博士的生活,可能你体验完就不想读博了。同时,暑期研修可以要到推荐信,甚至直接是暑期研修老板的录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可以利用暑假面套一些你心仪的学校。

比如我暑假去的南加州大学电子系,就顺便面套了UCLA,Berkeley(Caltech太吊不理我,Stanford去的时候正好劳动节,在那瞎逛了两天)。而这次面套也为我拿到了一个Berkeley 的offer,而且这个老师还是化学系的。置于面套有什么技巧的话,就是对自己CV里做的东西了然于心,其余看缘分。

看到上一段会发现我暑期去的是电子系,拿到一个化学系老师的offer。(当然这并不是化学系的offer,是Berkeley一个交叉学科的项目,Applied Science & Technology,好像主要招PhD,推荐大家申一下)。所以,在最后申请之前,不要把自己定得太死,不一定非要哪个专业,哪个方向,像我这样的同学,当时想到的首先是有书读!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

最后,暑期研修对我未来的科研方向起到了转折点的作用。由于暑期研修是和XRD相关的,但又不是课程里学到的那些东西,因此我接触了一些新的模型和公式,也对X射线的理论有了更多认识。最后实验结果从数量级上来看还是不错的。回国之后觉得有公式算一算挺好的,干脆去做计算好了。碰巧带我做计算的老师超级好(感觉每个带我的老师都很好),接触一段时间之后也觉得计算挺不错的,就决定了主要申请这个方向了。所以后来发邮件套磁的时候,主要都是这个方向的老师。

再补充一点,暑期研修碰到了非常好的师兄师姐,对我帮助也很大,相信你们暑期研修也会碰到很好的师兄师姐。

选校&推荐信:

这俩放一块说吧,因为后者往往会限制前者。

选校基本就是我自己选的。浏览一个学校院系的网站,看是否有喜欢的老师(这里我用的是喜欢而不是感兴趣。回到前言,导师是你将来五年期间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一定要想好啊。至于何为喜欢,我主要看研究方向,学术水平,组内成员,还有看脸),如果基本没有的话,那么这个学校我就不申了,好像决定得有点草率。这样和之前说的首先有书读好像有点矛盾,主要是因为我个人的想法在申请过程中也是一直在改变的,现在觉得博士还是不要将就,选喜欢的老师,喜欢的科研方向,学校其次。我之所以决定去杜克就是因为和老师面试感觉不错,做得方向我也很喜欢,虽然学校专排不好,但我还是不愿意去Berkeley学习自己并不了解的化学方向。

发现有喜欢的老师之后,就是发邮件套磁了,如果有一两个回复你的话,那么就申这个学校,如果没有,但是你还是很喜欢这几个老师的话,那就强行申吧。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你会发现上述的情况过于理想,因为你会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限制,那就是推荐信的数量。我的推荐信组成是国内科研老师+班主任+国外科研老师,每人12封,所有学校都一样。因为如果你申某些学校如果少了某个和你关系密切的人的推荐信是不太好的,而有些老师你又不能要太多推荐信,所以这就对你的选校数量产生了影响。

上面其实也说了推荐人的选取,那就是和你关系密切的人,主要就是带过你的老师。选校的话,能不能保底看套磁情况,而不是看排名,像我的话,以为排名低可以保底的学校一个都没保住。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

CV&PS CV之前已经大概说了,自己改改就好。像我的话,没有Award和Publication可以写就很不好了,所以前三年一定要努力啊!

PS的话一般认为写清楚为什么选我们学校,为什么我们学校要你。然而我感觉我写得比较偏心路历程了,因为三段科研基本不相关,如何从纳米转到XRD,再转到计算,我主要依靠自己想法的转变进行串联,但是主线是不变的,就是我是一个热爱科研,渴望投身科研的好同学!写PS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比较清楚地审视自己,也是在写PS的过程中我才完全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读博,为什么要做这个方向。

G&T 托福首战97,二战103。我感觉基础不错的话,直接做TPO就挺好的。

GRE首战151+163+3.5(别问我数学为什么这么低),二战152+168+3。感觉GRE主要是单词,verbal从来没做完过。

建议:心理上不要恐惧;短期内花时间搞定,比如两个月GRE,一个半月TOEFL,拖久了心理会疲惫。

面试:

如果面套也算面试的话,那我还是面了很多。

首先是UCLA面套了三个老师。第一个要不招人,只是随便聊聊。第二个我迟到了,没聊几句他就去开会了。所以有用的是第三个,第三位老师照着我的CV一条一条地问,甚至很多无关的问题,比如一些课外活动的经历,当时我就吓傻了,之后关于XRD的专业问题答得不清不楚。所以建议就是对自己写的每条东西都要很清楚,并且不要被突如其来的问题影响心态。

Berkeley面了两个老师,第一个老师向我介绍了他的实验室,问我对哪个方向感兴趣,然而我并不懂他做的方向,然后他就直接说good luck了。第二个老师没怎么问,后来申请的时候就拿到了offer,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建议就是对你要面试老师的科研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之后申请季面了杜克和wisconsin的老师,都是计算方向,问了我之前做过的科研,以及介绍他们自己科研方向并询问你的兴趣。建议就是介绍自己科研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把为什么做,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讲清楚。

总结: 去年四月报了世毕盟的DIY博士项目,特别感谢雪莲姐和mentor的帮助,各种问题都可以随时骚扰!再次感谢各位帮助我的老师家长,师兄师姐以及同学,祝各位同学都能申到满意的学校!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

第五篇:美国金融学博士项目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金融学博士项目申请总结

我在2014年年底无意间了解到世毕盟。因为这家做高端留学申请,并且对PhD申请很有经验,就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申请会跟留学咨询机构发生任何联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2015年年初还是接触跟世毕盟了一下。我最初的想法是,如果能起一点帮助,总不是坏事。

既然都是要读博的人了,搜集信息和整理总结的能力自然不会太差的。所以第一次跟园姐聊的时候我就明确表示,不会pay for any public information。我记得她思考了片刻,最后还是比较自信地给了我肯定的答复。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事后来看购买世毕盟的咨询服务还是达到了预期价值的。

介绍经验之前,先说说商学院博士项目的特点。与动辄发几十个offer的其他一些专业的博士项目不同,商学院招生人数普遍偏少。而一旦录取,几乎全部提供全额奖学金和生活费,大多数的系也很少中途开除学生。以金融系为例,一个典型的博士项目每年招收2~4个学生,其中可能有1~2个会是华人学生。就业市场上,因为毕业生供给少,而商学院的教职,以及各专业业界岗位的需求不小,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另一方面,毕业生的收入相较其他大多数院系也较为丰厚。这对很多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学生都有吸引力,所以入学申请的竞争激烈程度很高。从录取率来看,商学院各专业一般都在2%~5%左右。申请人数年年创新高,其中finance的申请者数量最多,management和marketing次之。大多数申请者有硕士学位,还有很多申请者在读其他专业PhD项目,甚至已经拿到了一个PhD学位。我个人今年campus visit见到的某校金融系其他拿到offer或在waitlist上的学生中,有2个是美国经济学博士在读生,一个是在私募基金工作的沃顿MBA,还有一个是外国高校的青年教师。经常见到有数学,统计学,物理学或者工程学的博士申请金融学或商学院其他专业博士项目。因为竞争激烈,要从这个申请者的pool里脱颖而出,对大多数申请者来说都是不容易的。材料的重要性排序大致是:推荐信>研究经历>教育背景>GPA>GRE(GMAT),TOEFL。不过,上述几项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通常来说,能在排名较高的项目第一轮筛选中幸存的申请者的材料,大多没有硬伤。当然,如果哪一项特别突出,其他方面比较差,也是瑕不掩瑜的。光靠这几项整体不差可能还不够,因为筛选进入录取委员会的讨论投票阶段之后,成功的申请者也是靠闪光点脱颖而出的。世毕盟在这方面给我的帮助最大,因为mentor本身就在很好的学校在读,作为高年级学生,可以花时间介绍一些他们系或者美国普遍的情况,以及学术界的人评价申请者的一些风格。这些idea对修改CV和PS很有帮助。

在申请之前,建议可以尝试一些学术研究工作。通常可以以RA的形式为自己所在学校有经验的教授工作,顺便也可以得到一封高质量的推荐信;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还可以以coauthor的身份一起做一个project。如果有富余时间,建议做一份业界的实习,甚至全职工作一两年。这样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informed decision:我们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做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在模仿别人或者满足家人的期望。如果经过这个过程,我们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做学术,那就趁早放弃申请博士的想法。这对你来说可能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在未来一些年里,你的工作压力会较小一些,而挣的钱会更多一些。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愿意吃这份苦,享受这种生活,那就只能义无反顾,风雨兼程。

在商学院博士项目的申请中,GRE(GMAT)和TOEFL分数不重要。考的高固然是好事,但并不能帮助你脱颖而出;考的太低,却有被从pool里很早直接筛掉的风险。说分数不重要,我的意思是,申请者应该不用太费力就能考出一个decent的分数(比如G320+,T100+)。如果你很费力很费力后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那可能博士项目暂时还不适合,可以再考虑考虑。对于这两个考试,我建议准备申请的同学们尽早搞定,把后面的时间留到更重要的事情上。我的GRE在2011年本科交换时考了,后来一度放弃出国了,好在还没过期,正好申请时用上了。TOEFL是在2015年暑假时准备了2周就去考掉了,一次搞定,也没有浪费过多的时间。如果风险厌恶程度较高,在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连报2场托福(间隔2周),这样不用花太多时间准备,一旦第一场没发挥好,还有补救机会。

建议国内的申请者尽量申请更多的项目。与正在美国读Master或者其它专业PhD的申请者不同,从国内直接申请的同学大多是没有项目可以保底的。所以除了那种“即使录取了也肯定不想去的”学校以外,大可以从下往上多申一些。一般来说,越是排名高的金融系,方向就越全面,因而top项目大多申请者都会申。排名越往下的学校,金融系的faculty人数一般越少,方向也越有所偏重。对于这些学校,值得花一点时间了解active的教授的研究的是不是自己也感兴趣的东西。一开始,我担心申请的项目太多,会加大推荐人的工作量,也会给人一种类似投机分子的不好印象。经过跟mentor的交流,基本打消了这个顾虑,与几位推荐人沟通后,最终申请了大概30个项目。

大概在1月上旬,申请就全部提交出去了。如果比较顺利的话,从2月开始,就陆续会收到若干通过邮件发送的面试邀请。拿到面试,恭喜你,说明离录取就更近一步了。一般来说,一个系会面试15~30个学生,其中3~5个会拿到第一轮的offer,排在他们后面几个会被放到waitlist。面试之前,可以好好休息放松一下,然后花时间大致了解下面试官的情况,并为面试做一些准备。这期间我世毕盟的mentor帮我做了一次mock interview,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有帮助的建议。

最终决定能否录取的就是面试了。正所谓盘带半场,就看临门一脚。面试的表现主要靠过去几年自己的积累,但可以通过临时准备得到一定的提升。过去的积累,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能不能把自己感兴趣或者已经做过的研究工作讲清楚,英语听力是否能听懂各种口音,口语表达是否流利,遇到尴尬的情况时能不能得体地处理好等等。不同的教授面试有不同的风格,其中一些比较特别。比如某系的教授面试我时很犀利,抓住简历上一个点就一直提问,并且不等我回答完一个问题,就会打断然后进一步challenge。这种情况下,就很考验所谓的economic intuition,能不能灵活的给出令其信服的回答对录取结果影响很大。但也有很多值得我们临时准备的。比如也有的教授面试比较中规中矩,从why PhD, why Finance, why our school到研究经历等慢慢问过来,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定要想好(其实前两个why如果回答不了自己的话,建议还是要慎重考虑是否申请)。Skype一定要调试好,我在一个面试时这软件一直出问题,搞得对面两个教授有点不耐烦,后来不得不改为打电话继续面试,这样印象挺不好。另外一般面试的最后都会让申请人提问题,可以提前想好要问哪些。一场一场的面试结束后,会陆续收到offer,rejection或者waitlist的通知。人们往往以top10, top20,top30, top50, top100等来划分项目的层次。对金融学项目的排名,可以参考UT Dallas Top 100 Business School Research Rankings或者ASU Finance Rankings,以金融学三大顶级期刊发表数量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结合各个项目毕业生placement情况作出进一步判断。很少有申请者会放弃更高层次的项目而选择较低一层次的项目,所以如果拿了offer不去,对方也会理解,但请记得及时告知,让那个系有足够多的时间录取其他申请者。同一个层次的学校之间的选择要更慎重一些。每年的4月15日是美国学校协议约定的被录取者作决定的deadline。临近这时,基本尘埃落定,我的申请季也结束了。有努力,也有一些懈怠;有惶恐,也有过得意。虽然多少有点遗憾,没去到最想去的项目,但也算心满意足。感谢我的mentor给我提供的许多中肯的建议,以及coordinator的各种帮助。也祝将来的中国学生能申请得比我们更好,去到最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

下载世毕盟-六一听复旦学姐聊经济学博士申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毕盟-六一听复旦学姐聊经济学博士申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