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株洲、邵阳、湘潭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株洲、湘潭、邵阳三市农村公路
管理养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市的农村公路事业正处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力度;另一方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在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为使农村公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寻求更科学先进的农村公路管养方法,促进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上新台阶,经市处研究,2月26至2月28日,处领导率领计划基建科、路政法规科和部分县(市、区)等7位同志组成的调研组,赴株洲、湘潭、邵阳三地市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进行了调研。
考察学习中,我们现场观摩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成果,通过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交流,并就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新形势新背景下如何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养护进行了探讨。跳出交通看交通,走出岳阳看岳阳,收获颇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地市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法 1.管养体制方面
为便于工作协调,株洲、湘潭、邵阳三市也专门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隶属市交通局管辖(其中株洲、邵阳两市已升格
第 1 页
共 10 页
为副处级),具体承担全市辖区内的农村公路养护以及路政管理;负责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拟定农村公路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等工作。另外,株洲市公路管理处还内设了养护直属站和株洲市交通局交通建设投资公司,对市区境内的城市公路行使建设和行业管理。
2.管养模式方面
调研中,我们发现株洲、湘潭、邵阳三市均采用了“分级管理”的模式,即:县道由县级公路管理所负责管理,乡道和村道由乡镇成立乡级公路管理站进行管理。通过养护体制改革,全面取消了养护工班和农民代表工。县(市)农村公路管理所与生产单位脱钩,基本实现“管养分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农村公路管理所不再直接从事管理养护生产作业。
邵阳武冈市地方公路管理所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因路制宜,探索出多种养护方式。县级公路的养护生产(包括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基本上采用国省干线的养护运行机制,由公路管理所下属专业养护公司进行养护管理,养护公司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有专业机具设备;乡道的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由乡镇负责、地方公路管理所按上级规定负责行业指导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或以奖代补)。由乡镇管理的乡道、村道日常养护作业模式则更加多样化。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乡镇成立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负责乡村公路日常的小修保养工作,这种模式一般在经济
第 2 页
共 10 页
较发达的乡镇采用较多;二是乡镇统一对乡村公路小修保养工作进行公开招标,以承包方式落实给养护公司或个人承包进行管养;三是乡镇统一规定乡村公路的日常的小修保养工作由沿线行政村负责管养,一年对行政区域内的乡村公路集中进行二、三次季节性、不定期的突击养护(保洁和少量的维修)。这种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山区)采用较多。
株洲的作法与邵阳又有所不同,他们成立了交通建设投资公司参与城市道路建设,拓宽了公路处融资渠道;采用直属站、农村公路管理所与个人签定保养合同的形式,落实了公路管理养护责任。
3.养护资金筹集和建设、管理等方面
株洲、湘潭、邵阳三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主要是:省补助经费、县(市、区)政府当年财政预算专项经费、拖摩养路费以及部分乡镇政府安排的部分资金。
《湖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省级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具体补助标准为县道年公里8000元、乡道年公里4000元、村道年公里1170元。”“市州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安排配套资金,并明确相应的补助标准和办法。”“县级政府负责补足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缺口部分。”
针对这一政策,湘潭市专题起草了送市人大审议的《湘潭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提出“市级财政补助标准为县道每年每第 3 页
共 10 页
公里不低于4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该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由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制定标准,安排计划落实到具体项目。各县(市)政府财政补助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4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该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县(市)政府要将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中的乡村公路修建专项补助资金,全额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市辖两区的县道和乡道的日常保养、水毁恢复、安全保障工程资金由市城郊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筹集;县、乡道的大、中小修,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公路改善工程等资金,各区财政承担50%,市城郊农村公路管理站承担50%。
邵阳市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及资金管理实行三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每年公路工作会几大政府机构一把手到会,签定目标责任状,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二是质量监管到位。通过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到位;三是多方筹资。确保建设资金到位,采取各级财政支持、政策优化、百姓筹资、省厅资金、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和发动企业捐资等办法,每年每县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达1000多万,最少的县也有600多万,确保了建设资金的到位。其中,武冈市财政还对其辖区内农村公路每公里补助2万元建设资金。
(四)路政管理方面
第 4 页
共 10 页
湘潭市根据《公路法》和潭政办发[2006]48号《关于加强路政管理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建设的通知》等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定线放样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建筑红线、禁止设立非公路标志、设臵限载标志护栏以控制朝限车进入等措施来保护等级相对较低的农村公路,保证公路的使用年限,最大限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为加大路政巡查力度,保护路产路权,邵阳武冈市地方公路管理所按照职责权限,分别设立路政大队和路政中队。全市共有1个路政大队,2个中队,路政人员14名。他们在路政管理上的基本思路是:路政大队按片区划分,按区域大小设臵若干个中队,实行农村公路统一管理,并在乡镇配路政协管员。人数设臵按照1-2人/100公里。
(五)养护检查与考核方面
根据乡村公路的特点,株洲市公路管理处直属站通过与养护承包人签定《农村公路保养合同》,加强乡村公路养护的技术管理,实行路面“月检制度”,路基构造物、桥涵、绿化和沿线设施“季检制度”,为提高乡村公路的养护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对比其他兄弟地市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我市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匮乏
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四六轮养路费和拖摩养路费,拖摩养路费由市县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征收,是农村公路建养
第 5 页
共 10 页
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拖摩费养路费资金量少,并且随着2009年国家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实施的过渡期间,人员安臵、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等问题已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渗入并影响到全市交通系统的稳定及未来农村公路事业的发展前景。
根据2007年拖摩养路费征收数据,我市拖摩养路费实际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费不到15%,远远不能有效满足养护资金需求。我市目前正迎来农村公路全面大养护时期,经费需求极大,而取代拖摩养路费的成品油消费税,由中央财政通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分配给地方,资金的使用和监督更为严格。地方财政就成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且按照国办发„2005‟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和湘政办发„2007‟64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各县(市)区政府应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地方财政有责任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提供资金支持。
但是,一方面,许多县(市)区财政原本就是吃饭财政、赤字财政,农村税费改革客观上又产生了地方政府事权不变而财权减少的效果,地方财政无力对农村公路养护进行投入;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直接,也更能体现地方政府的政绩,很多地方都存在着“重建设、轻养护”的倾向,第 6 页
共 10 页
有限的财政资金主要被投入到建设领域。
因此,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传统来源不的确定性,而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称,也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产生的养护资金需求,造成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匮乏的局面。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护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国办发„2005‟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和湘政办发„2007‟64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出台后,各地纷纷按照文件精神,结合自身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规定了相应等级公路的补助标准,有力保障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了的来源和利用。我市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市县财政无配套资金对管养线路线路进行补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相对滞后。
(三)农村公路计划安排不合理,执行难到位
1、切块计划不尽合理。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是省按“切块计划”下达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各县(市、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部分县(市、区)人多路少,部分县(市、区)路多人少,从而导致公路养护不平衡。
2、计划执行管理形式多样,行业管理难以落实。目前计划的执行方面存在着多头管理,导致许多计划的落实、监督及相关责任不到位,工程质量和进度无法确保。如,部分新改建工程采取
第 7 页
共 10 页 的是市交通局到县交通局的垂直管理,渡改桥是市交通局直管。同时,县到乡镇公路主体已下放到各县(市、区),计划和资金等安排更加难以有效统一。
(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过程呈现出很多矛盾 按照湖南省2008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我市每年的养护切块经费为3864万元,原则要求用到各养护工程项目,其中314万元用于硬化路面的小修保养。由于养护工程项目多,实际需求与计划存在脱节,而且养护切块经费中又不包括沙石路面小修保养经费,市、县两级行业管理部门的人头经费、办公经费等行业管理费用,进而导致切块经费的计划无法完全落实,呈现出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
1、危桥加固改造,部、省计划资金严重不够。我市进入部、省、市危桥加固改造数据库的桥梁共144座(其中五类危桥40座,四类危桥48座,三类危桥56座)。因养护切块经费中,对五类危桥的加固改造是有限的定额补助,而五类以下的危桥不安排加固改造经费,省厅也没有明确其它渠道,资金缺口大,实施困难。地方公路系统2006年至2008年,共下达部、省、市危桥加固改造计划75座,其中的25座因没有资金来源至今未启动。根据交通部2007年发出的通知,“从2008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现有国省干线公路上全部危桥以及县道、乡道公路危桥中重要危桥的改造任务”,但到2008年底,我市还有69座危桥没有进行加固改造,特别是其中的54座都是四五类以上危桥。
2、养护工程资金投入不足。2008年实行新的切块标准后,目
第 8 页
共 10 页
前的小修保养及大中修改造项目,省局均是定额补助原则,补助标准低,存在资金缺口大,且缺口部分需从财政配套和拖摩养路费中解决。而目前财政没有安排资金配套,部分县(市、区)还在降低原拖摩养路费中用于养护的比例,甚至有的县(市、区)完全不投入拖摩养路费用于养护,导致许多养护项目计划无法执行。
3、考核机制不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切块到各县(市、区)后,我处作为市级行业管理部门,主要是履行计划、考核、监督职责。因职能弱化,没有资金来源,无法“以奖代投”用于对各县(市、区)的监督考核。
(五)路政管理相对滞后
近几年,我市在农村公路建设改造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路政管理工作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使得近年来路政管理工作未深入落实,甚至出现了新建成的路,因超限超载车辆的频繁过往,短时间内就出现损坏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根据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现状,结合本次外出考察总结的经验,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应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融资渠道。农村公路三年不养等于白建,要做到应养尽养。建议由市人大、市政府出台实用有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加强公路方面的立法工作,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体
第 9 页
共 10 页
系,全力争取各级财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明确长期稳定的补助资金筹集渠道。同时还要严格规定从拖摩养路费的列支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
2.应健全和完善市级部门管理的农村公路目标考核和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养护”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打造“科学养护、规范管理、快速优质、安全畅通”的养护管理新机制。建议行业部门每年从财政拨付的养护切块经费中提取10%-25%的资金,用于目标考核,建立激励鼓舞机制。
3、应修订和完善市公路管理处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强化各项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推动农村公路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4、应加快提高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特别是县乡道路的技术等级。各级政府财政应努力确保对市县列养路段的重点投入到位。
5、应成立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支队。建议由市交通局发文,市处、县区分别成立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大队,统一路政管理车辆示警标准和人员执法标准,加大路政管理及农村公路治超等方面工作力度。
计划基建科:张翼飞 二○○九年三月八日
第 10 页
共 10 页
第二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1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实 施 方 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和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400号)的精神,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示范点创建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具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
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一)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县道和黑色乡道的养护管理工作。组织编制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规划,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乡镇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二)乡镇人民政府乡镇管养办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砂
石乡道和村道管理养护工作,组织编制本辖区内村道公路养护规划,编制上报村道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筹集村道公路养护资金。
三、机构设置
(一)县交通主管部门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人员全部从公路段现有人员抽组,主要负责县乡黑色道路和桥梁的管理养护工作。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设立乡村公路管养站,配备站长一名(由副乡镇长担任),专职工作人员1-2名,负责本辖区内的砂石乡道和村道的统一管养。
四、资金来源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通过地方自筹和争取上级奖励补助为主的渠道加以解决,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捐助和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一)日常养护费:一是收取农用车、拖拉机养路费;二是县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资金。
(二)养护工程费:一是争取上级奖励补助资金;二是县人民政府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配套资金。
(三)资金使用
资金使用包括日常养护费和养护工程费两项,标准按照呼政办发[2008]23号文件要求执行。
我县管护的县道全长132.9公里,乡道174.9公里,村
道272.2公里。按照文件标准,日常养护费为191.30万元,市财政配套63.5万元,县财政配套32.15万元;养护工程费364.54万元,其中补贴182.27万元,市财政配套121.49万元,县财政配套60.78万元。
(四)资金管理
1、县财政安排的日常养护费及养护工程配套费,由财政部门按计划、按比例拨付交通主管部门,用于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养护。交通主管部门接受县财政部门及审计部门的定期监督、审计。
2、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县财政部门的拨付比例定期有计划地拨付给乡镇管养站。乡镇管养站接受交通主管部门及县审计部门的定期监督、审计。
3、乡镇人民政府及管养站未能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安排农村公路正常养护经费,或挤占、挪用、截留养护资金,在下一年将不予安排养护资金,下一年的养护资金将由乡镇人民政府自行解决。
五、养护要求
(一)县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管养的县级公路和乡镇管养站养护的砂石乡道、村道,按月、按季进行路况评定。
(二)养护质量指标要求
县道平均好路率不得低于70%,乡道年平均好路率不得低于50%,村道年平均好路率不得低于40%,且无影响行车
安全的病害,同时,乡镇管养的砂石乡道村道养护质量要与乡镇年终考评挂钩,对于达到超过养护质量指标的乡镇给予一定的奖励,达不到养护质量指标的乡镇将按养护经费的比例扣罚。
六、工作要求
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县交通主管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一要尽快制定管养规划;二是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人员职责和任务;三要切实管好养护资金。
第三篇:20100924.高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高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体制改革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公路局《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函》(甘公地养函[2010]6号)要求,我局就高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本情况
(一)养护基本情况(列养规模、养护质量和水平)全县共有农村公路1225.567公里,其中:县道161.952公里,乡道130.649公里,村道870.566公里;列养县乡公路7条215.709公里,其中:县道3条157.131公里,乡道4条58.578公里。县乡公路技术状况评定为中等路,其中评定县道103.455公里,平均MQI值为 81.04,县道公路技术状况评定为中等路;评定乡道58.578公里,平均MQI值为75.58,乡道公路技术状况评定为中等路。
(二)管理养护模式
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模式采用专业化养护和多种养护相结合的方式。县交通局负责监督县乡公路管理站和各乡(镇)交管站的管理养护工作。县乡公路采用专业化养护,由县乡公路管理站负责;村道采用多种养护相结合的方式,由县乡公路管理站做技术指导,村委会具体承担本村范围内村社道路的管理养护工作,乡交管站负责组织村社通过“一事一议”承包给沿线乡村群众或受益村社群众按农户分段承包养护。
核。列养的县乡公路由县乡公路管理站每季度末月进行一次路况评定,每季度末月25日前向区交通局报送养护生产季报表。
县政府组织县交通局分别对各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半年和年终检查考核。对检查、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四)路产路权保护及路政管理情况
我县路政管理办公室现从交通局和县乡公路管理站抽调干部职工10人,管辖列养县乡公路215.709公里,其中县道157.131公里,乡道58.578公里。多年来在路政管理工作中的模式基本上秉承传统的管理模式,即路政人员上路巡查和发挥乡镇交管站与道班的作用,加强对辖区公路进行巡查,发现情况向路政办反映,由路政办派出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处理。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做好了与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和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如:建立与交警大队的合作机制,由县交警大队对事故车辆损坏路产路权的现象情况及时与我路政办联系,由路政办派出工作人员到事故现场勘查,联合交警落实处理情况,同时与电信局、供电局、国土资源局、城建、各乡镇加强联系,加强对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违章建筑物的监管。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利用各种形式开展路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路政法律、法规的认识,营造路政法规人人遵守,维护路产、路权人人有责的社会新风,公路沿线路群众积极参与维护路产、路权的行列中来,通过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向我路政办反映情
4公路建设是“三分建、七分养”,农村公路建设更是如此。农村公路的管护措施是否具体,管护工作是否到位,决定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全面发展。为了切实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009年9月月,县政府颁布实施了《高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并通过与各乡镇签定责任状的形式,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和广泛深入的动员,各村委会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村民召开大会,宣传保护村街油路的重要性,同时制定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护路措施。有的村安排护路员对公路进行管护,负责清扫路面、日常排水等;有的村聘请县乡公路管理站人员对护路员进行技术指导,做到科学管护;有的村街为防止超限超载车辆在村路上行驶,在公路进出村道的路口用混凝土和钢梁修筑了球门框,有效的限制了重型车通过,使农村公路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情况
(一)地方各级政府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
近年来,我县农村公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公路建设模式明显改观。2009年高台县人民政府出台了《高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高政发„2009‟65号),《意见》中明确了以政府为主体,以专业化养护和各种养护方式相结合为主要形式,创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资金稳定
789养护工程13.76万元;2008年拖养费收入101.87万元,其中用于日常养护97.75万元,养护工程4.12万元。
2009年燃油税对应替代资金规模为93万元,全部用于日常养护,养护工程由省上成品油价税改革转移补助128万元。
(五)养护资金的使用及管理
1、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支出情况(管理经费、中修等专项工程费、日常小修保养费、其他)。2006年共投入养护资金226.05万元,其用途分别为:管理经费(含工资)51.95万元,日常小修保养费50.31万元,中修等专项工程费92.79万元,其他支出32万元。2007年共投入养护资金683.29万元,其用途分别为:管理经费(含工资)59.95万元,日常小修保养费50.34万元,中修等专项工程费537万元,其他支出36万元。2008年共投入养护资金179.75万元,其用途分别为:管理经费(含工资)52.35万元,日常小修保养费61.28万元,中修等专项工程费4.12万元,其他支出62万元。2009年共投入养护资金271万元,主要用于管理经费中的人员工资和日常养护113万元,中修等专项工程费158万元。2010年高台县财政计划安排养护资金180.2万元,主要用于管理经费中的人员工资和日常养护。
2、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拨付程序。2006年至2008年税费改革之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拖养费部分由市交通局负责拨付至县交通局,政府配套部分由县财政局直接拨付县交通
1来较大的困难,通过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和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管理环节明显减少。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门要求,县上出台了《高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管理和养护主体、交通管理部门和乡镇的责任权利,解决了过去公路管养工作中的错位、缺位和责任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真正体现了业主出资、专业化、企业化养护和社会监督的运作机制。二是养护资金有了保障。县上由县财政每年按不低于财政收入3%的比例列支公路养护资金,公路养护资金得到了落实,有了足够的养护资金,可逐年购臵养护机械,提高养护工作效率。三是养护质量明显提升。列养的县乡公路得到了正常的日常养护,路况得到了较大提高,路容路貌有了极大改观,改变了过去乡村公路几乎失养,路基杂草丛生,路面脏乱,行车不畅的状况。
三、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一)截止2009年底农村公路总体状况(里程规模和结构、技术等级、通达通畅率等)。截至2009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1225.567公里,其中:县道161.952公里,乡道130.649公里,村道870.566公里(硬化路面247.71公里、砂路622.856)。按照路面铺装情况划分:高级、次高级路面518.271公里,砂路707.295公里。水泥(沥青)路通村率达到28.45%。
(二)“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新建改建了高石公路罗盐段通乡公路48公里、高石公路巷罗段段通乡公路44公里、10公里张罗公路合黎段通乡公路、巷宣线17.5公里等119.5公里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新建通村油路(水泥路)231.14公里。
(三)建设单位的确定、招投标、质量监管、项目验收等情况。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坚持“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为了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特别是项目招投标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坚决按法规政策和规范程序办事,杜绝了暗箱操作。所有开工项目均成立项目办并确定三大负责人,严格按照“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按照批准的规模、投资和质量要求,严格建设程序,强化施工管理,加大监督检查,抓好协调服务,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项目验收严格按照《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65号)进行。
(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到位情况,拨付方式,监管等情况;费税改革对农村公路建设筹资的影响。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为省补助资金和地方自筹资金。由县财政局拨付县交通局设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用帐户,实行专户存储,单独核算,规范管理,按照“一级管一级”的分级负责原则,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自行筹措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帐务公开,接受村民和出资人的监督。农村公路养护节余资金可结转下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或挪用。县财政、审计、交通部门负责做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审计,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
4到位,导致应修的道路不能修,严重影响农村公路的通畅能力
(二)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较低。由于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较低,辖区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尤其重型车辆和超限超载车辆的增加,加剧了农村公路的损坏程度。
(三)农村公路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建设单位选择的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在施工工艺、技术手段上有很大差异,工程质量差别较大,有的公路不到三年就坑槽连片,有的公路甚至当年修、当年坏,严重影响群众出行。
(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压力增大。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养护管理压力逐渐增大,地方政府对农村公路养管工作的财政投入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重建轻养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改变;养管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路政管理相对薄弱,今后养管工作将面临极大挑战。
五、“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的总体思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公路建设为重点,按照“政府主导,分层负责;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标准适度;路运并重,注重效益;质量优先,加快发展”的建设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层管理,权责一致”的公路交通发展新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下功夫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在“十一五”完成“通达”目标的基础上,坚持以“通畅、联网”为主,对现有超期服役油路进行提升改造,扩建出口路,发展经济路,打通旅游路,联接专用路,实现乡乡通等级路、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形成以国道312线、连霍高速公路、通乡等级公路为主干,通乡公路、旅游路、专用路为框架,通村公路为枝节的“五纵五横”、四通八达、晴雨无阻的农村公路网布局,基本满足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对道路交通的需求。
(二)“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及资金需求。“十二五”期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50.325公里,其中主干公路529.232公里(新建224公里,改建305.232公里),新建通村公路(油路、水泥路)921.093公里。到2015年底,全县农村公路通达总里程达到1742.035公里,其中主干等级公路达到573.232公里,通村公路(油路、水泥路)达到1168.803公里,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的硬化率均达到100%,共需投资14.509759亿元,其中公路建设项目12.767819亿元(通村公路3.245179亿元),桥梁建设项目0.63亿元,运输站场建设项目1.11194亿元。
(三)“十二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目标、资金需求和筹措计划。建管养协调发展是公路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推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管理原则、《高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高政发„2009‟65号)和《高台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健全完善乡镇设立交通管理站后的新型农村公路管养机制,认真落实管养主体、管养人员、管养责任和奖惩机制,确保农村公路条条有人建、有人管、有人养,努力做到有路必养,完好畅通。通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
7181920-
第四篇: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发布时间:2007-07-04 14:54:3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和交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400号)精神,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根据《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十五”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积极出台政策措施,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快速增长,“重建设、轻管养”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主体尚未真正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养护管理滞后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全省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必须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纳入本地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稳妥推进,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为原则,以县级人民政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职能,实行“管养分离”,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力争“十一五”期,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建立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评价考核体系,努力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规范化,做到“有路必养”,路基、边坡稳定,路面、构造物完好,排水畅通,保证农村公路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障农村公路畅通。
二、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理顺体制,落实责任。市(州)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机制,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贯彻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法规,筹集和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监督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乡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并指导、协调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在县、乡人民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的指导帮助下,具体做好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
省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法规,制定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编制全省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资金计划,监督、检查、考核农村公路养护规划(计划)执行、资金使用及养护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进步,指导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市(州)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法规,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和计划,监督、检查、考核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及养护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进步,指导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督所属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协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县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指导乡道、村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性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和指导养护工程的招投标以及通过其它竞争方式确定养护工程承包人的工作,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做好涉及本部门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
三、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的方式,并逐步实行以专业养护为主,积极推进养护市场化,实现“以钱养事”。各地要结合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际,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
(一)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由沿线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采取群众自治性养护组织或者其他养护组织形式进行,由群众自治性养护组织或者其他养护组织决定养护单位或个人。也可以采取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养护。日常养护的单位或承包人应采取竞争的方式择优选定。
(二)乡道、村道的养护工程由沿线乡(镇)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竞争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养护资质的专业养护单位负责施工,并与之签订养护工程合同。养护合同的履行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监督。
(三)鼓励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成立农村公路养护协会(理事会),履行养护工程项目法人职责,负责养护工程的实施和日常养护的组织。
(四)逐步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择优选择养护作业单位。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准入和养护企业资质制度,规范养护市场秩序。
(五)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农村公路的实际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农村公路在发生水毁、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等重大事件时,做到反应快速、组织得力、抢修及时、救援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农村村组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集机制,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一)省交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资金,并列入部门预算。在统筹安排汽车养路费支出时,力争从2008年开始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水平不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
(二)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筹集和安排专项资金,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管理资金,并逐步加大投入。
(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可以通过公路沿线受益单位、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用于村道)等方式筹集。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单位利用上述资金直接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免征营业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过程中,行政性事业收费予以减免。
(四)要建立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拨付渠道,严格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和预算拨付资金,保证养护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省交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经批准后由省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至县级财政部门,再由县级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至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或管理养护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由同级交通主管部门申报,列入同级部门预算,按照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拨付。
(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要严格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审计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截留。未完工的养护工程项目资金以及当年的管理养护资金,可结转下使用。
五、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评价体系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技术指导,明确技术标准,落实养护目标,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评价标准体系。省交通主管部门要针对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管理养护政策,制定农村公路养护规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服务水平评定标准体系,提出我省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构造物的检查及评定标准,以及农村公路各种病害的修复方案。
(二)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检查、考核制度。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定期组织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协会(群众自治性组织)共同参与的检查、考核小组,加强养护检查,做到乡(镇)政府或协会(群众自治性组织)每月检查,县(市)每季考核,市(州)半年督办,严格按照养护合同进行管理,保证路基稳定,路面整洁无坑槽,边沟排水畅通。
(三)建立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要按照统一标准、内容完备、结构合理、数据准确、上下衔接的原则,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信息系统,适时、准确反映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结构、配套设施、养护投入、路况质量、路产路权等信息,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
六、加强领导,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平稳推进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把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政府领导同志牵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领导机构,组建工作专班,做到领导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要按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重点解决养事与养人的问题,切实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具体、操作性强。交通、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积极协调处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各市(州)要根据本地实际,选择1-2个县(市)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积累经验,提供典型。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引导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第五篇: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07-07-04 14:54:3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和交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400号)精神,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根据《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十五”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积极出台政策措施,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快速增长,“重建设、轻管养”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主体尚未真正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养护管理滞后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全省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必须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纳入本地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稳妥推进,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为原则,以县级人民政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职能,实行“管养分离”,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力争“十一五”期,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建立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建
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评价考核体系,努力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规范化,做到“有路必养”,路基、边坡稳定,路面、构造物完好,排水畅通,保证农村公路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障农村公路畅通。
二、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理顺体制,落实责任。市(州)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机制,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贯彻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法规,筹集和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监督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乡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并指导、协调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在县、乡人民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的指导帮助下,具体做好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
省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法规,制定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编制全省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资金计划,监督、检查、考核农村公路养护规划(计划)执行、资金使用及养护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进步,指导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市(州)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法规,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和计划,监督、检查、考核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及养护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进步,指导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督所属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协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县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指导乡道、村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性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和指导养护工程的招投标以及通过其它竞争方式确定养护工程承包人的工作,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做好涉及本部门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
三、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的方式,并逐步实行以专业养护为主,积极推进养护市场化,实现“以钱养事”。各地要结合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际,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
(一)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由沿线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采取群众自治性养护组织或者其他养护组织形式进行,由群众自治性养护组织或者其他养护组织决定养护单位或个人。也可以采取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养护。日常养护的单位或承包人应采取竞争的方式择优选定。
(二)乡道、村道的养护工程由沿线乡(镇)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竞争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养护资质的专业养护单位负责施工,并与之签订养护工程合同。养护合同的履行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监督。
(三)鼓励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成立农村公路养护协会(理事会),履行养护工程项目法人职责,负责养护工程的实施和日常养护的组织。
(四)逐步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择优选择养护作业单位。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准入和养护企业资质制度,规范养护市场秩序。
(五)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农村公路的实际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农村公路在发生水毁、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等重大事件时,做到反应快速、组织得力、抢修及时、救援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农村村组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集机制,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一)省交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资金,并列
入部门预算。在统筹安排汽车养路费支出时,力争从2008年开始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水平不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
(二)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筹集和安排专项资金,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管理资金,并逐步加大投入。
(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可以通过公路沿线受益单位、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用于村道)等方式筹集。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单位利用上述资金直接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免征营业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过程中,行政性事业收费予以减免。
(四)要建立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拨付渠道,严格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和预算拨付资金,保证养护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省交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经批准后由省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至县级财政部门,再由县级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至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或管理养护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由同级交通主管部门申报,列入同级部门预算,按照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拨付。
(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要严格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审计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截留。未完工的养护工程项目资金以及当年的管理养护资金,可结转下使用。
五、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评价体系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技术指导,明确技术标准,落实养护目标,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评价标准体系。省交通主管部门要针对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管理养护政策,制定农村公路养护规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服务水平评定标准体系,提出我省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构造物的检查及评定标准,以及农村
公路各种病害的修复方案。
(二)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检查、考核制度。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定期组织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协会(群众自治性组织)共同参与的检查、考核小组,加强养护检查,做到乡(镇)政府或协会(群众自治性组织)每月检查,县(市)每季考核,市(州)半年督办,严格按照养护合同进行管理,保证路基稳定,路面整洁无坑槽,边沟排水畅通。
(三)建立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要按照统一标准、内容完备、结构合理、数据准确、上下衔接的原则,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信息系统,适时、准确反映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结构、配套设施、养护投入、路况质量、路产路权等信息,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
六、加强领导,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平稳推进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把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政府领导同志牵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领导机构,组建工作专班,做到领导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要按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重点解决养事与养人的问题,切实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具体、操作性强。交通、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积极协调处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各市(州)要根据本地实际,选择1-2个县(市)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积累经验,提供典型。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引导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