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2017年珠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17年珠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公共
服务平台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专题
一、新型研发机构初次认定补贴
(一)补助对象
新型研发机构(以下简称“研发机构”)是指珠海市辖区内注册设立的,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等经营活动,投资主体多元化,以技术研发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企业化机制运作,独立核算的新型法人组织。
(二)资助方式
对初次纳入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计划的单位,按照研发机构上两年度投入的科研仪器、设备和软件购置经费(不含财政经费扶持部分)的50%比例,一次性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贴。
(三)申报流程
1、研发机构按要求在“珠海市财政资金申报和管理平台(http://ywgl.zhcz.gov.cn)”进行申报,在审核通过后打印并提交“新型研发机构评价申请表”、工作总结及相关证明材料,由专家评审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考核结果。
2、根据平台考核结果,对达到资助条件的研发机构,按《珠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公共平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给予补贴。
(四)申报要求: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年度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不低于年收入总额的15%。
2、具备良好的科研服务条件。拥有必要的科学仪器、装备和固定场地等基础设施,办公和科研场所不少于300平方米;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300万元;具备开展相关检测服务所必需的法定资格。
3、具有稳定的研发队伍。科研人员占职工总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常驻研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比例不低于20%。
4、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切实解决我市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企业技术难题,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的需求,在我市从事科研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支持服务等科技工作。
5、管理体制完善,服务纪录良好,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检测等服务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6、申报材料和相关附件应真实、合法,本要求在形式审查及其后多轮评审中都设真实性审查,未获通过的纳入信用不良记录。
(五)申报材料要求
新型研发机构评价需按要求在“珠海市财政资金申报和管理平台(http://ywgl.zhcz.gov.cn)”提交“珠海市新型研发机构评价申请表”、近两年工作总结及相关证明材料。包括:
1、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案(规划);
2、新型研发机构制定的管理章程;
3、合作单位的协议书或与政府、机构签订的共建协议书。属企业独立举办的具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需有董事会关于建设该新型研发机构的决议。
4、科学仪器、装备和固定场地相关证明材料,其中科研仪器、设备和软件的购置时间以发票为依据;
5、科技产出、知识产权相关证明材料;
6、人员情况列表及相关佐证材料。
7、已阅知《市科工信局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相关规定告知企业书》证明文件(见附件,在附件上相应人员签字)
(六)联系方式
新型研发机构评价的书面申报材料一式七份;一份报送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产学研合作科,六份自行保存用于专家评审。
联系电话:2139953、2216751;联系人:丁晓峰、翟玥。专题
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资金补助
(一)适用范围
1、经我市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和市科技创新公共实验室。
2、经国家、省、市科技(产业)主管部门认定,从事面向产业开展公共技术研发、检测服务的开放性技术平台。
3、经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具备法定检测资质、从事面向产业检测服务的开放性技术平台。
4、纳入培育计划的我市新型研发机构。
(二)资助方式
先对申请平台2016年度所开展的公共服务的情况考核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择优进行资助。对不同类型平台采用不同资助方式(参见《珠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公共平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
1、对以检测服务为主的研发机构和公共平台原则上根据其服务绩效给予事后补贴。根据考核结果,对研发机构和公共平台开展法定资质检测和技术服务,按其2016年1月至11月开展服务收入(不含国家强制性的检测服务部分)不超过40%的比例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以研发为主的研发机构和公共平台,根据考核结果,按2016年1月至11月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工具软件投入(不含财政经费 扶持部分)不超过40%比例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三)申报流程
1、公共平台按要求在“珠海市财政资金申报和管理平台(http://ywgl.zhcz.gov.cn)”进行申报,在审核通过后打印并提交“珠海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评价申请表”、工作总结及相关证明材料,由专家评审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考核等级。
2、根据平台考核结果,对达到资助条件的公共平台,按《珠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公共平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给予补贴。
(四)申报材料要求
1、平台评价需提交“珠海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评价申请表”;
2、近三年工作总结;科研仪器设备、工具软件、固定场地等相关证明材料(详见申报系统要求),其中科研仪器设备、工具软件的购置时间以发票为依据;
3、已阅知《市科工信局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相关规定告知企业书》证明文件(见附件,在附件上相应人员签字)。
(五)联系方式
平台评价的书面申报材料一式七份;一份报送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产学研合作科,六份自行保存用于专家评审。
联系电话:2139953、2216751;联系人:丁晓峰、翟玥。专题
三、市财政建设的公共平台条件建设项目
(一)适用范围
1.在珠海市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从事相关服务资质或能力,由市本级财政性资金资助建设的经市科工贸信局认定的第三方公共技术平台运营机构。
2.服务于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3.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4.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服务流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5.有健全的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
(二)资助方式
对电子信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科研与检测设备、大型工具软件的升级购置与维护等条件建设进行支持,设备和工具采购需要通过规范采购和专家评审。
(三)申报流程
1、公共平台按要求在“珠海市财政资金申报和管理平台(http://ywgl.zhcz.gov.cn)”进行申报,在审核通过后打印并提交“珠海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资金申请书”、并按申请书中“需提交的材料”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按《珠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公共平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给予支持。
(四)申报材料要求
1、需提交申报书、项目申请报告、2016年1月至11月财务审计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书面材料一式1份。
2、一个单位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同一或类似项目不得在市级多个财政渠道重复申请支持;项目申报不得提供虚假材料,以上情况一经发现,将取消申报单位的申报及立项资格。
3、已阅知《市科工信局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相关规定告知企业书》证明文件(见附件,在附件上相应人员签字)
(五)联系方式
1、受理科室: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信息化科 2.联系方式:电话:2113226;联系人:崔玉霞。附件:
市科工信局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相关规定告知企业书
1.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
2.不准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品、礼金(红包)、土特产品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
3.不准收取管理、服务对象利用电子商务提供的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
4.不准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参加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提供的免费娱乐活动;
5.不得出入私人会所,不得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
6.公务接待规定允许安排工作餐时,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7.严禁向企事业单位、个人转嫁公务活动用餐、接待费用; 8.不得以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服务对象的车辆,不得接受服务对象赠送的车辆;
9.举办婚丧喜庆事宜不准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及与行使职权有关的人员参加,不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收受礼品、礼金,不准由其他任何单位、个人支付应由本人承担的操办费用; 10.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内幕信息谋取利益; 11.严禁参与吸毒、赌博、色情、迷信等活动;
12.不准在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职或者兼职取酬,以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13.党员领导干部不准个人或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不准违反规定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证券,不准违反规定买卖股票或者进行其他证券投资,不准个人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者投资入股;
14.不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等变相非法收受、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各种名义的回扣,为他人谋取利益;
15.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
16.不准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出国(境)定居、留学、探亲等向个人或者机构索取资助;
17.严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人或者亲属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由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支付、报销;
18.不准默许、纵容、授意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以本人名义谋取私利;
19.工作不得慵政懒政、弄虚作假、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不得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20.若违反上述规定,视情节轻重,依规依纪依法处理。
敬请您监督并积极支持和配合我局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如发现我局公职人员有从政不廉洁的行为,请向我们及时投诉举报。
投诉举报电话:市纪委派驻市科工信局纪检组 2213217 投诉举报邮箱:jmshf@zhuhai.gov.cn
□ 我已阅读以上内容,并会积极支持和配合贵局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企业法人:(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项目负责人:(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项目联系人:(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第二篇: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资金申报指南
2010年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海淀区促进创业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办法》和《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特制定2010年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思路
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是为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创新资源优势,推动区内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推动高端技术在海淀区实现产业化、解决区域内有重大社会效益或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由区科委组织实施,按照海淀区的中心工作及战略部署,在不断总结海淀实施科技计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采取无偿资助的方式进行支持,加大了对单个项目的支持力度。项目所涉及区科技资金从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项目支持对象为企业(或海淀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支持内容为符合《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的重大科技研发活动。
二、支持领域
本次项目征集的技术领域,原则上以《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9-2013)》为准,共分为: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医疗与卫生、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新能源与节能、高技术服务业九大领域。
三、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在海淀行政区域内注册并依法纳税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需在有效期内),注册时间为2009年7月31日之前,项目可由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由一个单位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并负主要责任;
2、有满足项目正常实施所需的基本资金、研发基础和条件,有固定的场所,2009年底净资产不少于500万元;
3、有学术造诣高、组织能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和相应的研究开发团队,由项目承担单位在职人员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
4、对研究成果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5、无不良信用记录。
(二)、申报立项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北京市和海淀区产业政策;
2、具有重大技术突破、推动高端技术在海淀区实现产业化;对海淀区经济、社会、民生有重大意义;
3、已具备一定的试验、研究基础且具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或良好市场开发前景,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执行期内总投资不少于500万元(区属行政事业单位申报项目不受此项限制),企业自筹资金与申请的区科技资金比例不低于2:1;
5、无知识产权纠纷。
四、项目起止时间及资金支持
项目立项时间为2010年7月,项目结束时间由项目申报单位自行确定,实施年限原则上为一至三年(医药类项目可适当延长)。
资金支持方式为项目补助,采取分期拨付的方式,预留5%至10%待项目通过验收后拨付,项目通过验收前,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垫付,单个项目的资金支持额度一般在1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
五、项目申报的时间及程序
(一)、项目申报的时间
项目申报完全采取网上申报及审核的方式。项目申报系统开通时间为2010年8月9日。
网上审核企业注册的截止时间为2010年9月3日18时,请申报企业提前注册并通过审核。
项目申报系统提交申请的关闭时间为2010年9月9日18时。2010年9月9日18时前提交申请但审核未通过的项目,可继续修改。申报修改审核的截止时间为2010年9月16日18时。
(二)、项目申报的程序
1、各申报单位应首先通过海淀区政府网站(www.xiexiebang.com)---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平台---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进行登记注册获得《海淀区专项资金申报项目预审通过通知单》,再进入区科委项目申报系统(www.xiexiebang.com),点击办事大厅里“项目申报”中的海淀区科技计划,进入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申报程序。
区政府网站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平台的开通及关闭时间与科委网站的时间一致。
2、项目申报完全采取网上审核方式。
首次申报项目的单位应在区科委申报系统上注册单位完整信息,并设定用户名、密码(已注册过或申请过项目的单位应检查信息是否完整并更新);可参考科技项目申报系统中“系统使用说明”有关提示完成本环节。
单位注册信息经科委审批通过后将显示“新项目申报”,即可进入项目申报系统,提交项目申报材料。
3、按系统使用说明中《如何提交“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建议书”》准备项目申报材料,并按规定格式填写《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建议书》及上传相关附件。提交成功后应及时根据本单位的用户名、密码查询材料是否通过审核,没有通过审核的,应依据科委给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重新提交直到通过。
4、科委工作人员对各项目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网上初审,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在网上回复修改意见。由于申报完全使用电子材料,不需要提交书面材料,因此要求申报材料描述准确、内容翔实而精炼,扫描附件要清晰、端正。
六、项目申报需提供上传的附件材料
为方便海淀区广大科技型企业和相关单位申请海淀区重大科 技研发项目,确保申报工作保质、保量,按计划进行。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制定《北京市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建议书填写大纲》(参见附件2),对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申报所需准备的材料及填写要点进行说明。此处列出较重要的附件材料供参考:
(一)、申报企业在区科委申报系统注册时应上传的扫描附件(已注册过的单位需要对相关附件检查更新),以下附件应按要求摆正上传:
1、申报单位通过2009年检的营业执照;
2、法人代表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3、税务登记证。
(二)、申报项目必需上传的附件(扫描件应摆正上传):
1、《海淀区专项资金申报项目预审通过通知单》;
2、《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3、2010年近两个月的缴税付款凭证(含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等,可选择重点两份扫描上传);近三年及2010年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4、项目申报单位自行聘请三位本行业内副高职称以上、非项目申报单位、非项目承担者及协作单位的专家意见,专家须分别出具对申报项目的推荐意见(专家亲笔签字);
5、专家资质证明(职称证书);
6、加盖公章的建议单位意见(下载申报系统第16项附件中的模版);
7、能证明申报项目技术水平的各种相关文件。
七、项目资金支出范围
区科技资金用于支持重大科技研发活动,支出范围包括:人员费用、试验外协费、合作费、设备购臵费、材料费、资料印刷费、调研费、租赁费、其他费用。
(一)、人员费用:指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专职人员及外聘人员的工资性费用。列入的人员要与项目《项目任务书》中参加的人员一致,其中:项目组人员所在单位属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项目组成员,并按规定在部门预算的相关科目中列示,不得在区科技项目资金中重复列支。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使用区科技资金列支的人员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支持科技资金总额的20%。
(二)、试验外协费:指研究、开发项目所发生的带料外加工或因本单位不具备条件而委托外单位进行试验、加工、测试、计算等发生的费用。发生试验外协费时,必须与外协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书。
(三)、合作与交流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需与外单位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所发生的费用。发生合作费时,必须与合作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书。
(四)、设备购臵费:指项目研究中所必须的专用仪器设备购臵费、运输及安装费、维修费、自制仪器设备试制费,样品、样机购臵费用。其中从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样品、样机的购臵费包括海关关税和运输保险费用。
单台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单独列示。鼓励采购市区自主创新政府采购目录中产品,涉及政府采购以及其他政府有关规定的,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五)、材料费:指项目研究中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零配件、临床观察费和试验动物的购臵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六)、资料印刷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出版费、资料费、印刷费、论文版面费等费用
(七)、调研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在国内、国外开展的实地考察、技术交流、召开会议等活动发生的费用。包括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应当严格执行北京市有关差旅费管理的规定,包括会议场地费、会议设备租赁费、会议资料复印费、会议杂费、专家咨询费等费用。
(八)、租赁费:指为项目租赁外单位的专用仪器、设备、专业场地、试验基地等发生的费用。
(九)、其他费用: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上述支出项目之外的其他支出。其他费用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使用区科技资金列支的其他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支持科技资金总额的5%。
八、项目申报注意事项:
1、区科委原则上不接受同一企业、同一项目、同一已申请区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申报;
2、同一企业同批次只能申报一个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
3、由于本次征集的项目立项时间在2010年下半年,所以企业申请的项目在2010年6月(含)以前所做工作和资金的投入情况,在申报系统“项目前期预研综述”中填写,项目总投资指申请立项阶段的总投入;
4、项目联系人及单位联系方式应保持固定,如有变动应及时通知科委并在系统中变更;
5、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对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以后不再受理该企业申报各类区科技计划项目,并根据《海淀区促进创业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办法》和《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处理。
6、对纳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企业的研发项目,原则上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对项目预算中有自主创新产品采购意向的项目,原则上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积极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将项目成果申报进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本指南由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件:
1、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9-2013)
2、北京市海淀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建议书填写大纲
附件一:
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 重点领域指南(2009-2013)
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零零九年五月
目 录
前 言....................................14
一、电子信息.................................16
(一)软件技术.........................................................................16
(二)网络通信技术..................................................................19
(三)电子相关技术..................................................................24
(四)信息安全技术..................................................................26
二、新材料...................................28
(一)电子信息相关材料..........................................................28
(二)先进能源材料..................................................................29
(三)生物医用材料..................................................................30
(四)纳米材料与粉体材料.......................................................31
(五)特种功能材料..................................................................31
(六)环境友好材料..................................................................31
(七)先进结构材料..................................................................32
三、生物技术与新医药..........................33
(一)生物技术药......................................................................33
(二)中药、天然药物..............................................................34
(三)化学药.............................................................................35
(四)新型给药系统..................................................................37
(五)医药新技术......................................................................38
(六)医疗仪器技术与设备.......................................................38
(七)生物技术及产品..............................................................39
四、医疗与卫生...............................42
(一)重大健康问题研究..........................................................42
(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44
(三)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44
五、先进制造业...............................47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47
(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48
(三)先进制造技术..................................................................49
(四)汽车制造业技术..............................................................50
(五)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可靠性装备与技术.............51
(六)机器人技术......................................................................52
六、现代农业.................................54
(一)园艺作物为主的品种引进、选育及产业化.....................54
(二)设施园艺研究与开发.......................................................55
(三)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56
(四)食品安全及其检测技术...................................................57
(五)农村信息化技术..............................................................58
(六)农业生物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58
七、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60
(一)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利用技术........................................60
(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62
(三)生态环境建设..................................................................64
八、新能源与节能技术..........................66
(一)再生清洁能源技术..........................................................66
(二)先进能源及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68
(三)以建筑节能为主的高效节能技术....................................69
(四)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标准研究...........................................70
九、高技术服务业.............................72
(一)互联网服务技术..............................................................72
(二)电信网增值技术..............................................................73
(三)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73
(四)生物和制药技术平台建设...............................................73
(五)现代物流平台技术..........................................................74
(六)集成电路设计技术..........................................................74
(七)业务流程外包(BPO)...................................................74
(八)医疗保健服务平台..........................................................75
前
言
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和“国家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淀核心区,加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研究,提高海淀区有限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引导社会资源的投向,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提升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竞争力,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制完成了《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9-2013)》(以下简称《指南》)。现向社会公开发布,并以此为依据向在海淀区域内有效注册的企事业单位广泛征集2009-2013年科技项目建议。
《指南》制定的指导思想是: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落实“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国策,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积极推动区域自主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指南》的制定、颁布和实施体现了北京市海淀区科委在科技项目管理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工作原则。
《指南》是在《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6—2008)》基础上,参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2008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蓝皮书》编制而成。在《指南》编制过程中,广泛组织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方面的六十余位各领域内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反复论证。
依据区域经济、科技、产业和资源的基础及特点,按照“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指南》提出了2009-2013年海淀区应优先发展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医疗与卫生、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新能源与节能、高技术服务业九大领域,并在各个领域内又分别划分出需要进行重点支持的四十八个细分领域。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将根据该《指南》制定科技项目征集指南。
一、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位居海淀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首,是海淀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及北京市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具体需求,结合海淀区的优势和特点,将重点支持软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相关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提升海淀区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能力,保持海淀区电子信息技术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一)软件技术
1、基础软件平台
基于开源系统(如LINUX)的操作系统,特别是基于开源系统的桌面应用环境和技术支持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各类中间件及支持软件、以及实用的中文信息处理软件等。
2、嵌入式软件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控机床系统、汽车电子系统、数字家电终端、移动终端阅读及视听系统、移动通信终端、医疗仪器、设备、商用终端系统等主要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3、存储系统软件
存储设备专用操作系统、集群存储及文件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数 据连续保护、灾难备份与恢复等主要存储系统软件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4、教育培训软件
大中小学的课堂教育软件(课件)、课外学习软件、远程教育软件、各行各业生产技能教育培训软件、不同年龄段群体继续教育软件、以及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普教育和演示软件。
5、重点行业应用软件
大型软件协同开发平台、重点行业的关键应用软件平台、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含企业内部信息化)等软件平台的建设。积极推动以下行业的重点应用软件发展:
(1)数字内容(文字、照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相关技术 数字内容的创建、存贮、管理、分类、检索、挖掘、呈现、传输、发布。数码印刷软件系统;基于内容的大容量存储管理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电子纸相关软件技术。
(2)电子政务和公用事业信息化软件
发展用于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淀区电子政务系统或平台的软件构件及工具套件技术;形成成熟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支持区域内跨系统各类信息资源共享的数字管理系统和管理软件;应急事件联动系统的应用软件;各类公用事业信息系统软件。
(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软件
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第三方共享技术平台与产品ASP的开发与应 用,企业管理软件面向网络的集成升级,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的示范工程。电子商务支撑环境建设和电子商务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4)企业管理软件
支持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的商业智能(BI)软件技术;基于RFID和GPS应用的现代物流管理软件技术;企业集群协同的供应链管理(SCM)软件技术;面向客户个性化服务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技术,企业管理(ERP)软件技术;项目管理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分销零售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HRM)。
(5)金融信息化软件
发展面向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等金融领域服务业务创新的软件。包括:网上财、税、库、行、海关等联网业务运作的软件技术;金融行业领域的财务评估、评级软件技术;金融领域票据处理、存储、管理软件及服务;金融领域新型服务模式软件技术;可扩展的业务报告语言(XBRL)数据交换技术等。
(6)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网络环境下多系统运行的GIS软件平台构建技术;基于3D/4D(即带有时间标识)技术的GIS开发平台构建技术;GIS与GPS组合应用的软件;组件式和可移动应用的GIS软件包技术等。
(7)节能降耗软件
各种行业对电能、燃油、燃煤、燃气、用水的节约和降耗智能软件技术,新能源开发、控制的软件。(8)制造业软件
制造业设计平台软件开发,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研发设计协同平台软件技术。支持精密机械及数控加工中心的软件技术开发和集成研究,以及计算机、通讯等信息终端设备(如手机、笔记本、mp3)设计平台软件开发。
(二)网络通信技术
1、下一代无线互联网关键技术
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研究支持3G及3.5G移动通信网络和WLAN的无线互联网接入关键技术,包括IPv6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基于多种网络制式(GSM、CDMA、TD-SCDMA等)的综合无线接入及分布式系统技术,频谱管理和资源管理技术,安全漫游,分布式终端互联等无线互联网接入关键技术。基于海淀区商业、高新技术和学术集中规模化效应,探索下一代无线互联网的移动新业务和扩展模式。
2、万兆互联网关键技术
研究发展万兆及超万兆互联与接入关键技术,包括支持IPv4/IPv6的新一代网络和服务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及相关支撑技术,网络和服务的建模理论,网络控制及管理技术,网络及应用的测量和性能评估技术,各种路由机制及路由性能监测、路由恢复技术;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发布与查询需求,研究万兆互联网络的音频、视频、网络信息聚合与分发技术、P2P及其它新应用。
3、支持发布订阅的Web服务搜索引擎
面向Web服务的自包容、自描述等特征,探寻下一代互联网web服务搜索的行为规律及其演进趋势,研究具有海量信息发布订阅功能的新一代Web服务搜索引擎的结构体系和关键算法,研究基于内容的高精度快速搜索算法,支持语义层性能匹配的Web服务发现功能。建立支持发布订阅的Web服务搜索引擎的示范平台。
4、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及定位系统
针对非法或恶意占用频率资源的管理需求,研究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及定位技术,如城市非法调频广播源的测向和定位,包括建立适用于城市环境下超短波无线测向和定位的无线传播模型,研究实现漏检率低于1%,测试时间小于100s,测向精度5的广播高精度测向及定位技术,研究测向仪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包括小型化、高灵敏度、低功耗、低成本技术。
5、位臵服务(LBS)精确数据采集与应用
以生活、消费、旅游为重点,基于位臵服务(LBS)数据高效搜索、精确采集与自动更新,LBS与无线接入技术的整合等技术,研究可提供通用服务(如定位、导航、POI查询、事件查询等)的数据采集与应用平台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探索基于LBS数据采集的下一代业务和应用新模式,构筑具有核心功能的应用演示平台。
6、面向未来的计算手机关键技术
研究支持多种网络模式(移动通信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终端ad hoc网等)连接功能,支持流媒体、可视电话、即时通讯、IPTV、移动在线支付等高端应用,集成多种传感器,具有准PC强大计算和处理功能的下一代计算手机终端共性技术,兼顾终端长待机时间和高性能处理的需求,研究终端节能省电技术,克服便携终端的尺寸限制研究扩展输入方式。
7、LTE数据卡研制
面向宽带移动通信网络LTE的发展,研究数据卡软硬件关键技术、小型化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所研制的数据卡应满足3GPP相关规范要求,具有统一标准的API接口和通用硬件接口,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统,符合国际和国内移动通信网通用标准和增强业务的要求。
8、城市应急通信与预报信息传递技术
针对城市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以及重大传染病的快速反应需求,研究高效可靠的应急通信和预报信息传递技术,包括面向应急信息采集与应用的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组网及路由技术、多体制接入控制技术等,基于城市传感器网络的灾害预警、环境监测、社区安全监控、公用设施(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安全等)监控信息的获取与管理技术,研究高可靠、小时延的宽带传输技术与信息大规模共享技术等。
9、汽车信息系统
研究新一代汽车信息系统的软硬件集成开发平台方案,支持地理信息、车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传感器网络技术、基于IP技术的汽车网络平台和车载IP通信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汽车安全防盗系统等,研究汽车信息系统间动态互联和高速信息交互技术,研究汽车电子信息系统高效接入基础网络的关键技术。
10、支撑网络新应用的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
面向未来网络新应用交互性强、复杂度高、调配资源庞大等发展趋势,研究网络新应用的资源管理和调度系统,支持海量信息资源的发布和检索,支持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共享模式,支持本地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高效调配,支持资源的分布式管理和调度,搭建应用试验平台,通过标准接口支撑新型网络应用的资源管理和统一调度。
11、多体制网络优化技术及路测设备的研制
适应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多体制发展趋势,基于用户需求和业务分布规律,针对不同体制的网络技术特点研究多体制网络优化关键技术,包括复杂环境下的覆盖优化技术,复合业务分离技术,组网配臵技术等,研制多体制网络路测设备,研究其共性关键技术和实现技术,路测仪小型化、高灵敏度、高稳定性技术,测试结果智能分析、判决和显示技术,可扩展和可升级技术。
12、道路信息通信系统技术
基于城市传感器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研究以交通信息为核心的系统平台,提供道路导航信息、交通诱导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安全辅助驾驶、城市道路商业信息等海量信息的智能分发、获取与共享功能。
13、低能耗数据中心
研究适应于下一代网络高速集群计算和海量信息处理需求的低能耗数据中心,包括低能耗数据中心建设技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大规模服务器部署与按需调度技术,智能电源管理技术等,基于减少空闲服务器的电力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新能源供电模式等思路,构建下一代的低能耗数据中心。
14、高效能低成本云计算云存储技术
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低成本硬件集群技术,可延伸的服务器集群扩容技术,多种终端接入的高可靠存储技术,高性能高冗余的分布文件系统技术等,为下一代网络的云计算和云存储奠定技术基础。
15、低成本高可靠视频监控技术
针对视频监控的泛在应用发展趋势研究视频监控系统共性技术,包括:适用于下一代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的通用体系结构,多接入模式和远距离高效传输方式,高可靠视频传输技术,认证加密技术,以及视频监控信息的压缩、分析、存储和检索技术,研究低成本视频监控终端,基于基础信 息网络探索通用的低成本高可靠视频监控应用模式。
16、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虚拟现实显示系统、交互系统和集成控制技术,开发面向应用对象的虚拟现实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为虚拟现实的应用开发提供高层API。
(三)电子相关技术
1、微电子技术
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EDA设计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集成电路新型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IP设计及复用技术、可重构SOC技术、新型FPGA体系结构及软件技术、SiP集成及设计技术等为核心的集成电路技术及其自主品牌产品。
2、新型电子元器件
新型电子元器件是各类电子整机产品的基础。支持平板显示技术、半导体发光照明技术、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光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
3、数字音视频技术与产品
随着编解码压缩技术以及数字图象和声音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标准化,数字音视频系统已成为发展主流。支持各种新型数字音视频技术系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包括与广播电视相关的产品、教学辅助工具、工作辅 24 助产品及生活娱乐产品。
4、电子专用测量技术与测量设备
电子专用设备和测量仪器是生产电子产品的基础手段。支持包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和仪器、电子整机装联设备和仪器、新型显示器件专用设备和仪器、新型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和仪器等的研究和开发。
近年来我国网络设备的研制和建设有了很大发展,鼓励对支持设备和网络运营所需要的仪器仪表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包括:数字电信网络产品、计算机网络产品等的专用测试仪器,网络管理与监测专用设备与仪表等。
5、汽车电子技术
支持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电子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包括: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提高汽车节能、安全、舒适等性能的机电系统以及传感器技术。
6、电子系统集成技术
医疗电子技术、电子系统低功耗设计技术、RFID技术、新型集成传感技术、新型电子系统电源及管理技术、电子、生物、MEMS集成及应用技术、便携式电子系统新能源技术、抗恶劣环境电子系统集成及设计技术,以及其他电子系统集成及设计新技术等。
7、知识产权保护类电子技术
电子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数字音视频知识产权保护技术。
(四)信息安全技术
1、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供支撑的信息安全产品
(1)基于国产可信计算芯片的安全应用产品,以及基于自主密码技术的高性能集成应用产品的研发;
(2)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恶意代码防治、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网络数字版权保护、电子数据取证、安全保密检查等产品,移动终端、桌面终端安全防护等计算机安全保护产品,以及面向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与安全应用产品的研发;
(3)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中间件、安全服务器、安全接入设备、安全存储、容灾备份软件、安全办公软件等产品的研发;
(4)高性能专用安全芯片和专用安全设备,以及适用于新一代网络环境的具有高性能、多安全功能的软硬件集成化产品的研发。
2、电子政务建设安全标准体系及信息安全产品的关键标准预研
面向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重要信息安全产品的有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应急与灾备、安全服务等方面的关键标准研究。
3、采用自主信息化装备的信息系统示范工程
在电子政务和银行、证券、电力、电网等重要领域中采用自主信息化装备,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组织建设的信息系统示范工程。
4、重要信息系统“自主可控”技术研究
(1)对网络与系统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与评估技术;对安全产品的功能、性能进行测试与评估,能满足行业或用户对安全产品自测评需求的技术等。
(2)易集成、易实施的身份认证、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电子文档安全管理、安全保密检查等产品,移动终端、桌面终端安全防护、安全中间件、安全服务器、安全办公软件等计算机安全保护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3)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监管、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治、防攻击、反垃圾邮件、内容审查过滤系统、内部工作日志及审计系统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密码协议,重点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密钥协商和秘密共享协议、群组数字签名算法的研究设计。
(5)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安全应用产品,特别是高性能、自身安全性好的核心加密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二、新材料
新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材料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国防和高技术发展的共性基础技术,是当前最重要、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结合我区产业特点和人才结构,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相关材料、高效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对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材料新技术优先支持。
(一)电子信息相关材料
1、集成电路和分立电子器件用半导体材料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直径大于8英寸硅单晶及抛光片和外延片加工技术;太阳能电池用大直径(8英寸)硅单晶片拉晶技术;大直径红外光学锗单晶材料;3英寸碳化硅单晶及抛光片和外延片加工技术;大尺寸宽带隙半导体(氮化镓、氮化铝、氧化锌等)单晶和外延材料制造技术。
2、电子元器件用功能材料
高磁能积、高内禀矫顽力高性能铁氧体永磁材料和高导磁,低功耗、抗电磁干扰的软磁体材料(高于OP8F、CL11F、PW40牌号性能)制造技术,片式电感器用高磁导率、低温烧结铁氧体(NiCuZn),高性能屏蔽材料,新型高密度信息存储材料,高性能散热材料与封装技术。
3、新一代移动通讯用配套材料
重点围绕新一代移动通讯用配套材料及应用开展研发,如:特种超细复合丝材准备技术,声表面波关键材料与器件等,达到第三代移动通讯的应用要求。
(二)先进能源材料
1、太阳能电池用材料
围绕太阳能的高效、低成本利用,支持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能量转换材料与储能材料体系。
2、燃料电池及二次电池用材料
支持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如;催化剂、电极、复合膜和双极板等)、高容量储氢材料、高效二次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的研发。
3、节能与环保用新型非金属材料
替代传统材料,可显著降低能源消耗的无污染节能材料制造技术;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技术;高透光新型透明陶瓷制造技术;环保用高性能多孔陶瓷材料制造技术。
(三)生物医用材料
1、介入治疗器具材料
可降解血管内支架;减少血栓形成或再狭窄的表面涂层或改性的血管内支架;具有特殊功能的非血管管腔支架;介入导管,包括PTCA导管(导丝)等;介入栓塞式封堵器械及基栓塞剂等。
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
材料编织的人工血管;生物复合型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或瓣膜成形环等。
3、骨科内臵物材料
可降解固定材料;可降解人工骨移植材料;金属人工关节、脊柱与创伤植入材料及其表面处理技术;可生物降解的骨、神经修复生物活性材料等。
4、口腔材料
牙种植体;高耐磨复合树脂充填材料;非创伤性牙体修复材料(ART);金属烤瓷制品;牙齿矫形用相关材料与器件等。
5、组织工程用材料及产品
生物来源的组织器官缺损修复用可降解材料,包括:组织工程骨、皮肤等,组织诱导性支架材料等。
6、载体材料、控释系统用材料
生物活性物质载体材料,药物控释系统用材料,靶向药物载体材料等。
(四)纳米材料与粉体材料
1、纳米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纳米膜材料、纳米催化材料和纳米晶金属材料,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和纳米材料规模化应用,纳米信息与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等。
2、粉体材料与应用技术
高纯超细粉、微细球形粉和多功能金属复合粉生产技术,铜、镍、钴、铝、镁、钛、钨、钼等金属和特殊铁基合金粉末冶金材料粉体成形和烧结致密化技术。
(五)特种功能材料
超导材料、功能陶瓷、功能薄膜、人工晶体和金刚石等光电功能材料,气敏、湿敏、磁性液体、巨应力及巨磁阻抗等传感材料。光电信息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相变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六)环境友好材料
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多功能材料,可循环回收再利用材料,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环保型可降解材料等。
(七)先进结构材料
特种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结构材料、先进异质复合材料、具有特殊功能高附加值的特种高分子结构材料、特种纤维材料以及节能建筑材料及应用技术。
三、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是海淀区在高科技发展方面一直予以重点扶植的领域。采用生物技术手段提升工农业生产、提供新能源和创新药物是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标志。同时,以传统中医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技术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和天然药物新药在新药研发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和明显民族优势,也是当前新药开发中十分活跃、有望出成就的一个领域。根据以上情况和海淀区的特点,将主要支持生物技术药、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药、医药新技术、工农业用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生物能源转化技术和环保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开发。
(一)生物技术药
1、新型疫苗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未曾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预防重大疾病的新型高效疫苗,如:艾滋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肝炎、出血热、大流感、疟疾、狂犬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人类疾病和肿瘤的新型疫苗、联合疫苗等,疫苗新技术体系,新型疫苗佐剂和递送系统技术。
2、基因工程药物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其他单基因遗传病治疗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以及重组人血白蛋白制品、长效重组蛋白质药物等。
3、工程抗体药物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的原始研发,高效表达细胞株的筛选和构建,先进的单克隆抗体规模化制备技术的集成,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和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等。
4、蛋白质/多肽/核酸类药物
面向重大疾病的蛋白质/多肽/核酸类新药物的自主研究开发,包括:抗肿瘤蛋白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蛋白药物(尤其是溶栓和降高血压药物),神经系统蛋白药物(尤其是抗抑郁药物),防治老年痴呆蛋白药物,肌肉关节疾病蛋白治疗药物,以及抗病毒和抗严重传染病蛋白药物;各类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等)等多肽药物的开发技术;动物、昆虫、植物来源的多肽类药物;抗病毒、抗肿瘤及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核酸类药物等。
(二)中药、天然药物
1、创新药物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高效低毒特点、符合现代新药开发技术要求的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包括: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的新药;降低肿瘤放化疗副作用的新药;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
主要针对重大疾病开发确有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新药, 包括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名优中成药及民族药的二次开发;作为中药质量控制所必需的中药对照品。
2、中药研发和生产的关键技术
名优中成药及民族药的二次开发技术;新型中药和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技术;现代化及绿色环保生产技术;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技术;中药材去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新技术;中药新剂型制备关键技术;中药中试放大关键技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在线检测技术等。
3、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濒危药用植物及中药材的GAP研究;珍贵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和良种选育;珍贵和濒危野生药材代用品及人工制成品研究;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研究;海洋生物持续利用和人工养殖等。
(三)化学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已在国外上市但在中国尚未上市品种的研究开发;天然物质中提取或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新的复方制剂;已有药物发现新的适应症等。
1、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抗高血压药物;抗冠心病药物;抗心衰药物;抗血栓药物;溶拴药物。
2、抗肿瘤药物
抗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药物;放化疗增敏药物;肿瘤化学预防及用于癌前病变治疗的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信号传递系统的新药;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其他新型抗肿瘤药物;
3、抗感染药物
抗病毒、抗耐药菌、抗非典型致病原、抗真菌、抗原虫等药物。
4、老年病治疗药物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眼病、前列腺增生等的药物。
5、治疗代谢综合症药物
用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药物;血脂调节药;脂肪肝治疗药物;肥胖症治疗药物等。
6、精神神经系统药物
抗郁抑药;抗焦虑药;精神病治疗药;偏头痛治疗药;儿童注意力缺乏综合症治疗药;癫痫治疗药等。
7、免疫相关疾病治疗药物
治疗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病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药 36 物;降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药;抗过敏药物等。
8、重大传染病治疗药物
艾滋病治疗药物;传染性肝炎治疗药物;结核病防治药物;血吸虫病防治药物;人流感、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药物等。
(四)新型给药系统
1、新剂型
口服缓、控、速释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注射用缓、控释给药系统(长效储库型注射剂);注射用载体给药系统(如脂质体,乳剂,纳米粒,胶束等);新型粘膜给药系统;生物大分子给药系统;高效吸收口服给药系统等。
2、新制剂技术
缓控释给药技术;速释给药技术;长效化技术;稳定化技术;促进溶解或吸收技术;靶向输送技术;新型纳米技术;吸入给药技术;透皮给药技术;其它制剂新技术。
3、新辅料
具有新结构、新功能或新规格的药用辅粒,包括纤维素衍生物、丙烯酸树脂类衍生物、注射用β-环糊精衍生物、注射用卵磷脂、注射用豆磷脂,以及用于缓、控释口服制剂、粘膜给药系统、靶向制剂、眼用制剂和透皮 37 给药系统等的特殊辅料。
(五)医药新技术
1、生物芯片
用于各种重大疾病、传染病、遗传病、地方病等的诊断用芯片,生物安全检测用芯片,新药筛选研究用芯片,进出口检验检疫芯片,生物芯片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设备及软件。
2、诊断试剂及检测试剂盒
用于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出生缺陷及吸毒等早期筛查、诊断的单克隆抗体试剂及试剂盒;其他临床用依赖进口的试剂和试剂盒的自主研发国产化。
3、相关生物技术
用于治疗的干细胞技术;基因治疗、新药开发和生物医学的RNAi技术;提高蛋白质/多肽药物的稳定性或延长其半衰期的新技术;降低免疫原性的多肽修饰技术;海洋药物生物技术;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技术;天然药物研究中的生物技术等。
(六)医疗仪器技术与设备
1、医学检验技术
全自动化高精度常规生化分析仪器;具有明确的临床诊断价值的新技
术;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或新材料的其他医学检验技术和设备等。
2、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
新型微创外科手术器具及其配套装臵;植入式电子刺激装臵;新型急救装臵;各类介入式治疗技术与设备;以治疗计划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精确放射治疗技术以及医用激光设备等。
3、电生理检测、监护技术
数字化新型电生理检测和监护设备技术;适用于基层医院、社区医疗、生殖健康服务机构、以及面向家庭的各类新型无创和微创检测诊断技术、监护设备和康复设备;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新型医用传感器及其模块组件等。
4、其他相关技术
新型生物反应器技术;新型生物和医药分离及纯化装备及技术、光机电一体的细胞工作站技术;微流路芯片技术;生物芯片制作设备的关键技术等。
(七)生物技术及产品
1、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对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污有显著效果的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包括:有机化学合成用酶;纺织工业用酶、造纸工业用酶、制药工业用 39 酶、食品工业用酶、洗涤剂用酶、饲料用酶、环保用酶、生物新材料用酶、生物新能源用酶等
2、微生物发酵产品及菌剂制品
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产品及微生物菌体制剂,包括:可降解生物材料(生物骨、手术缝线、生物塑料),生物磁珠,饲料用微生物制剂,环保用微生物制剂等。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以及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传统发酵产品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新工艺;重大发酵产品中可提高资源利用度、减少排污量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
3、功能性食品及食品安全生物技术
辅助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功能食品;抗氧化功能食品;减肥功能食品;辅助改善老年记忆功能食品;功能化传统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效成份检测技术和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稳态化技术;食品安全的生物检测技术;功能性食品的功效评价与生物活性检测技术;功效食品检测试剂盒;食品生物防腐剂。
4、动物用新生物制品及新抗生素
新型疫苗及佐剂技术、替代饲用抗生素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抗畜禽病毒新物质、高效低毒新抗生素。
5、动植物和水产用诊断检疫新技术与试剂盒
重大动植物疫病、水产品和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真菌毒素、细菌毒素、农药残留和有害化学物质快速检测技术及高灵敏度试剂盒;转基因生物的检测用试剂盒;新型基因扩增(PCR)试剂及检测试剂盒。
6、生物农药新品种
微生物来源的高效低毒杀虫剂、杀菌剂新品种及长效制剂技术。
7、生物能源转化技术
采用作物秸秆和经济作物为原料高效转化为能源物质的新技术。
8、环保生物技术
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工业废料、废水、废气处理新技术,河流、水域、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治理再循环利用技术。
四、医疗与卫生
医疗与卫生是与海淀区人民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领域。根据“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结合海淀区医疗优势和人群特点,重点支持重大健康问题、重大疾病预防与治疗领域的研究。
(一)重大健康问题研究
1、卫生服务保障体系研究
① 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合理规划布局与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研究;
② 现有农村地区,特别是北部新区卫生服务网络研究。随着我区北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新区居民提供健康保障,使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群能享受到公平的健康服务已成为我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海淀区是北京市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域,因此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地区。2003年SARS流行与流动人口的高度密集即有密切的关系。建立起流动人口传染病有效防控体系,是切断传染病蔓延的关键环节。
2、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研究
① 海淀区居民健康信息网络体系研究。研究如何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构建覆盖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站)、42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
② 海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研究。研究已知和未知重大传染病流行爆发、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辐射事件、环境污染、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预案,并进行科学评价。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
① 紧密结合我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密集的特点,研究探索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普活动的新方法;
② 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针对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干预研究。
4、交通伤害救治体系研究
① 重点支持交通伤害紧急救治体系建设的研究。
② 提高交通伤害救治水平,减少交通伤害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1、针对艾滋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的研究,特别针对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艾滋病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
2、针对其它重大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传染性肝炎、人流感、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的防控策略与措施的研究。
(三)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
① 对全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以全社会人群或全社区居民为对象,开展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策略的研究,制定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达到普遍降低和控制全人群危险因素水平的目标;
② 对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预防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多学科综合探索针对高危人群或个体的预防措施、早期诊断方法;
③ 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与康复方法研究。按照现代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有效的综合治疗和康复方法,抑制或延缓疾病进展,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
① 研究探索肿瘤早期诊断技术和人群肿瘤早期筛检的新技术,力争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② 研究和优化肿瘤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
率,降低致残率,延长生存期。
③ 研究发现可能暴露的致癌物,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物的暴露风险。
④ 调查研究长期食用易致癌的食品品种,加强科普宣传。
3、精神疾病患病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① 通过调查和科学诊断,掌握海淀区精神疾病患病和潜在病患者的现状;
② 结合海淀区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在区域内的执行;
③ 探索更加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降低轻度抑郁症向重症转变的比例。
4、老年相关及退行性疾病防治研究
① 研究老年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骨关节病、老年性哮喘、老年骨质疏松症等常见重大老年病发病的机理和诱因,寻找新方法,延缓衰老进程,提高常见重大老年病的防治水平。
② 研究常见重大老年病人群分布的特点,发现发病的危险诱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5、新治疗方案和技术的探索研究
① 重大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研究。
② 以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为目的的新治疗方案和技术的探索。
五、先进制造业
通过对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汽车制造技术、电力系统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核心技术,以推动我区制造业向世界先进标准迈进,带动区域内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符合国际、国内自动化行业普遍采用的主流技术标准的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2、可编程序控制器
包括符合IEC61131标准、可靠性高、具有新技术特点的PLC技术;集成了嵌入式系统、单片机、数模混合等新技术成果的PLC技术等。
3、基于PC的控制系统
以“工业PC机+软逻辑(SoftPLC)”、可编程序先进控制器(PAC)、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为网络、连接远程I/O及其它现场设备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4、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面向图形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要求,能够解决处理器和显示设备瓶颈问题,采用地址、数据多路复用的高性能32位和64位总线技术;具有在不关闭系统的情况下“即插即用”功能的高可用系统和容错系统。
(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1、新型自动化仪表技术
适用于实时在线分析、新型现场控制系统、e 网控制系统、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和特种测控装备,能满足重大工程项目在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蚀、全密封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的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技术。仪表用嵌入式控制系统。
2、传感器技术
面向行业和重大工程配套,采用新工艺、新结构,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智能化的专用传感器技术。
3、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技术
等离子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及红外傅立叶光谱仪、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像仪、微型专用色谱仪;质谱仪中的关键部件和技术等。特定领域的专用仪器,包括:农业技术品质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农药及残留量检测、土壤速测等农业和食品专用仪器;海洋仪器;环境监测和预警专用仪器(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监测仪器),各种灾害监测仪器;生命科学用分离分析
仪器等。
4、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技术
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型的测控系统;精密成形制造及超精密加工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亚微米到纳米级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仪器仪表;激光加工中的测控仪器及关键部件和技术等。
(三)先进制造技术
1、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
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单元设备、制造系统、生产线等。如:用于汽车、新型节能建筑材料成型模具制造技术、电脑芯片超小体积、强散热制造系统。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包括CAD/CAPP/CAM/PDM技术在内的数字化设计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软件、平台及工具,生产计划与实时优化调度系统/ERP管理软件,网络制造系统;智能型开放式数控系统、数控编程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2、超精密及微细制造技术
超精密及微细制造技术是研究高精密零件和微型件的极限加工技术,是加工高集成度芯片、超清晰光学元件和用于汽车与医疗诊断微装臵等微机电系统(MEMS)的关键技术。包括超精密稳定运动的生成及控制技术;硬脆材料的可延展性切削和塑性磨削技术及工具;微细件和系统的特种加工
及装配技术等。
3、激光加工技术
激光切割加工技术;激光焊接加工技术;激光刻划技术;材料激光表面改性处理技术;激光雕刻技术和激光三维制造技术。激光加工用新型功率激光器及控制系统技术等。
4、电力电子技术
包括具有节能、高效、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特种传动技术的应用系统;大容量化、高频化、智能化、小功率器件芯片方片化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多功能化、智能控制化、绿色环保化的模块;面向工业设备、物流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信息与自动化系统等的高性能特种电机及其控制和驱动技术等。
(四)汽车制造业技术
1.电动汽车关键部件技术研究
电动汽车整车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实验平台开发和完善、电动汽车安全相关技术等。
2.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车用传感器、车身稳定系统、悬架控制系统、驱动力分配系统、制动力分配 50
第三篇: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科技条件平台计划(申请指南)
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科技条件平台计划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申请指南
一、审批内容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建资助和运行补贴。
组建生物、新能源、互联网、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及数字医疗、创新资源共享等重点领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对完成组建或认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根据其服务质量、数量等对外服务情况给与一定的运行补贴。
二、设定依据
(一)《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8年7月22日
(二)《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195号
(三)《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205号
(四)《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发〔2006〕1号
(五)《印发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8〕200号
三、审批数量及方式
审批数量:有数量限制,受科技研发资金总额控制。
组建项目资助最高1000万元;运行补贴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组建项目建设期2年,经费分一次或多次拨付。
审批方式:采用无偿资助模式,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审批机关审定;
四、审批条件
(一)申报主体:在深圳市依法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
(二)组建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人能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建和运行的主要条件保障;
2、申请人熟悉所从事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并已通过相关机构的质量认证或者许可认证;
3、申请人执行政府相关规划,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最近五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
4、组建项目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和服务定位,服务内容对科技创新有促进和支撑作用,并把以下内容作为其主要任务: 对外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提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等环节中的共性、专业性技术服务,提供科技信息、科学数据、实验动物及仪器设备等各类科技资源共享,开展试验验证、检测测试、开发设计等开放性研发支持服务。
提供技能培训、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社会公共资源共享开放机制。
5、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后可通过开放性服务收入维持日常运行。
(三)运行补贴申请:
1、所有完成组建并通过验收或获政府认定满一年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均可提出申请,根据其服务质量、数量等对外提供服务情况给与一定的运行补贴。
五、申请材料
(一)登录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系统 http://stias.szsitic.gov.cn/ 在线填报《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条件平台计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申请书》,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原件;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仅组建项目需提供);
(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运行情况报告,运行报告应包括运行总体状况、开放共享制度建设情况、对外提供服务情况,如对外使用机时、测试数量、服务收入、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客户反馈情况等以及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入支出明细等情况;
(四)依托单位的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社会团体登记证、设立批文等)、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和国地税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验原件);
(五)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六)依托单位上一的审计报告(企业提交)或财务决算报告(事业单位提交)以及最近一个月的会计报表、由税务部门提供的单位上一的纳税证明复印件(验原件);
(七)多个单位联合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应提交联合组建协议书复印件(验原件);
(八)以提供委托研究服务为主的平台,须提供其依托单位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及专职研发人员情况的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验原件)和近两年的研发经费实际支出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复印件(验原件)。
以上材料一式三份,A4正反面打印,连续编页码,装订成册。
六、申请表格
本指南规定提交的表格,申请人登录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专项资金系统 http://stias.szsitic.gov.cn/ 在线填报。
七、审批受理机关
受理机关: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受理时间:
(1)网络填报受理时间:4月15日至6月11日。(2)书面材料受理时间:4月15日至6月17日。
(3)联系人:席卫忠、邹健 电话:82001351、82002234 受理地点:市民中心行政服务东大厅11-14号窗口。
八、审批决定机关
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会同市财政委员会。
九、审批程序
组建:申请人网上申报――向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组织专家综合评审、业务处室现场考察――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会同财政委员会审定――社会公示――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委员会共同下达项目资金计划――申请人与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签订项目合同书――市财政委员会拨付资助经费。
运行补贴:申请人网上申报――向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组织专家综合评审、业务处室现场考察――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会同财政委员会审定――社会公示――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委员会共同下达项目资金计划――市财政委员会拨付资助经费。
十、审批时限
每年一次,成批处理。
十一、审批证件及有效期限
证件:批准文件。有效期限:申请人应当在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1个月内,与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签订项目合同书。
十二、审批的法律效力
申请人凭批准文件获得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资助。
十三、收费
无。
十四、年审或年检
无年审。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按照项目合同书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和组织验收。
第四篇:集美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集美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集美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根据《厦门经济特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平台是指依托本区具备一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通过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各类公共科技服务的平台,主要包括技术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
第三条
平台的建设旨在根据我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政府的导向扶持,调动各方面力量,为本区高新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人才创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本区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条
平台建设将围绕本区《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工作重点,服务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发展,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行和开放共享”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平台管理机构和建设单位的职责
第五条 区科技局负责全区平台的策划、征集、申请受理、初审、验收和绩效考评等管理工作,根据本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提出平台建设资金的使用建议,并会同区财政局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与绩效评估。
第六条
区财政局负责平台建设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审批、资金核拨和监督检查等,并与区科技局共同审定平台建设项目,对专项资金使用开展追踪问效工作。
第七条平台建设单位负责平台建设和运行,主要包括制定平台建设方案,落实平台建设的自筹资金和运行维护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辖区企业提供优质优惠的公共技术服务,加强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保障平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章
平台任务
第八条
平台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技术研发平台: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服务,解决实用性技术难题。着重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带动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培训,为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二)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展协作共享,为产业技术研发提供相应的研发设备等基础条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分析测试服务,为协同创新提供服务。
(四)项目负责人的职称证书或学历证明材料有效复印件;
(五)平台运行章程和管理制度;
(六)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上审计报告;以及最近一个月的企业会计报表;上企业完税证明(国、地税);(事业法人单位不需要提供)
(七)当年注册的新办企业,须报送最近1个月的企业会计报表;
(八)审核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六章平台建设
第十三条
平台建设可分期实施,建设期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实行边建设、边运行、边服务机制。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要按照平台的建设方案,注重把资源整合、规范管理和开放共享服务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保障平台顺利建设和对社会开放服务,使之真正成为服务于科技进步、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五条
在建设期间,建设单位要每年向区科技局书面汇报建设进展和运行情况。区科技局对平台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第十六条
平台建设完成目标任务后,建设单位按照《集美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有关项目验收的程序和要求,向区科技局提交有关材料申请验收。
第十七条
区科技局对申请验收资料进行审核,符合
验收条件要求后,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验收。
第十八条
平台建设中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不予通过验收:
(一)平台建设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二)未经批准擅自修改平台建设方案,偏离合同规定的目标、内容等;
(三)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造假行为;
(四)建设过程中存在纠纷尚未解决;
(五)合同规定的期限到期后没有申请延期,超过半年时间未申请验收;
(六)未履行公共服务职责;
(七)经费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九条
没有通过验收的平台,建设单位应在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做出相应改进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第二次验收未通过,将按立项合同约定处理并取消平台资格。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平台建设经费以建设单位自筹为主、区财政科技资金资助为辅。鼓励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平台建设与运行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一条 区财政科技资金资助用于提升平台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不得用于房屋建设或装修等与科研活动无直接
政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第五篇:2017年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017年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建议书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申请报告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总 论
1.1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概况 1.1.1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1.1.4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建设地点 1.2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设计目标 1.3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建设总投资 1.4.2资金筹措
1.5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 1.6可行性研究依据 1.7研究范围
第二章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建设背景
2.1宏观形势 2.1.1地理、历史 2.1.2交通 2.2宏观经济运行
2.2.1宏观经济发展(GDP发展)2.2.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2.3人均生产总值 2.2.4人口变化
2.3地区及行业的发展规划 2.3.1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2.3.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三章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 3.1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市场分析 3.1.1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市场近况 3.1.2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市场划分 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
3.1.4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 市场总结 3.1.5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机会分析 3.2项目市场定位
3.3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的SWOT分析 3.3.1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优势(STRENGTH)3.3.2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劣势(WEAKNESS)
3.3.3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机会(OPPORTUNIES)3.3.4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威胁(THREATS)3.4营销策略 3.4.1营销主题 3.4.2广告创意 3.4.3营销策略 3.4.4宣传推广策略 3.4.5促销策略
第四章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区建设条件 4.1市区域概况 4.2区域文化特色 4.3区域人居环境 4.4区域交通网络 4.5基础条件
4.5.1.自然及气候条件 4.5.2.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条件
第五章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规划 5.1.1设计依据 5.1.2规划设计构思 5.1.3指导原则 5.1.4规划目标
5.2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景观设计 5.2.1总平面布置 5.2.2道路及景观设计 5.2.3竖向设计 5.2.4技术指标 5.3建筑单体设计 5.3.1平面设计 5.3.2立面设计 5.4结构设计 5.4.1工程概况 5.4.2设计依据 5.4.3基础设计 5.4.4结构选型
5.4.5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5.4.6主要结构材料 5.5公用辅助工程 5.5.1给排水工程 5.5.2暖通工程 5.5.3电气工程 5.5.4燃气工程 5.5.5人防设计 5.5.6无障碍设计
第六章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1施工期污染源 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6.3.1大气污染源分析 6.3.2水污染源分析 6.3.3环境保护措施 6.4公众参与
第七章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卫生防疫 7.2消防
7.2.1消防给水系统 7.2.2防排烟系统 7.2.3电气消防
第八章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8.1节能 8.1.1设计依据
8.1.2能源配置与能耗分析 8.1.3节能技术措施 8.2节水
8.2.1水环境
8.2.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 8.2.3节水器具应用 8.3太阳能利用
第九章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 9.1项目组织管理 9.1.1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 9.1.2人力资源配置 9.2物业管理 9.2.1物业服务内容 9.2.2物业服务标准 9.3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章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 10.1.1估算依据
10.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10.1.3投资估算 10.2资金筹措 10.3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一章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工程招标方案 11.1 总则.2 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3 招标内容
第十二章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效益分析 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12.2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2.2.1 成本费用估算 12.2.2收入及税金估算 12.3 财务效益分析 12.3.1项目损益分析 12.3.2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2.4盈亏平衡分析 12.5敏感性分析 12.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第十三章 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结论与建议 13.1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结论 13.2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建议 1、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 年的财务报表、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现金流量表 11、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现金流量表 12、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损益表、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资产负债表 15、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18、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公共服务和研发平台项目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