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申报书提纲
武汉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申报书
(编写提纲)
一、项目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1、需求分析
2、现有工作基础及相关资源状况
3、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撑和服务作用
4、国内外同类工作的做法及发展趋势
5、建设任务的可行性及预期成效
6、平台在相关区域或产业的服务范围和辐射能力
7、本单位技术能力和业务支撑能力
二、建设内容
1、平台的支撑能力建设
2、领域内相关资源集成配置
3、共享环境搭建与开放共享服务
4、制度机制建设
5、人才队伍发展
三、建设目标
四、实施及运行机制
五、经费初步预算
六、企业资质相关资料
第二篇:关于申报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通知(推荐)
关于申报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
为加快我市服务外包发展,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市商务局和财政局决定启动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征集与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按照《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厦门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厦商务技贸【2011】48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项目申报。
二、请于2012年3月1日前,将申报材料(一式二份,装订成册)报送市商务局技术贸易处(联系人:程波,联系电话:5302615,地址:思明区湖滨北路15号外贸大厦6楼)。
附件:
1、《厦门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资助申请表》
2、《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厦门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厦商务技贸[2011]487号)
厦门市商务局 厦门市财政局
2011年12月12日
第三篇:2015上海市使用国家支持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2015上海市使用国家支持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一、支持方向和对象
平台建设资金主要用于:
1、支持服务外包公共技术、信息、培训服务平台建设和服务外包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2、支持境内省部级以上政府(含省部级)主办的重点国际性展会;
3、支持本市有关政府部门委托相关研究机构开展的产业研究课题等。
平台建设资金申请单位包括:推动和促进本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企业(单位)、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等。
二、支持范围和标准
(一)服务外包公共平台的设备购置费用、运营和维护费用 设备购置费用主要包括平台建设所必需的软硬件设备购置费用,包括公共服务平台运行必须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交换机、服务器、机柜、UPS、电池、空调、网络性能测试仪、存储设备、软件开发和正版软件购买费用、宽带通信设备、配电设备等硬件设施。对符合规定的设备购置费用,在设备购入成本的50%额度内给予补助;对其中符合规定的软件开发费用和正版软件购买费用,按50%额度内给予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40万元。
运营和维护费用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平台运行中产生的电信、设备租用、房租和运维服务等必要费用,以及培训平台的讲课费、场地费、资料费等。对符合规定的运营维护费用,在实际发生运营维护费用的50%额度内给予补助,原则上每个平台项目运营及维护费用支持年限不超过三年。
(二)服务外包单位的展会费用
对境内省部级以上政府(含省部级)主办的重点国际性展会,申请单位举办或参加展会的展位费、搭建费等,给予最高不超过50%的支持。
(三)服务外包产业研究课题费用
对于相关研究机构开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研究,每个课题分别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课题费用支持。
(四)支持标准
原则上每个单位限申报一个平台项目,每个申请单位最高资助总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已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过财政资金资助的费用,不再重复给予补助。
三、申请条件和材料
(一)服务外包公共平台
1、申报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A、项目申请的主体应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具独立法人或社团资格,并为平台项目的实际投资单位;
B、平台建设的主要宗旨是服务于服务外包产业,并在客观上提升了上海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
C、平台应为2014已完成或正在建设的项目; D、应具备平台运行必要的场所和专业工作人员; E、设备为正规途径购买,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F、软件开发及系统维护工作由正规的专业公司提供。
2、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A、《上海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建设资金申请表》(附件一),含项目单位(法人)意见、主管单位审核意见;
B、申请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和国税、地税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C、申请单位上一财务审计报告;
D、申请报告(含项目建设及运营情况),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项目设立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总投资(含项目投资清单)、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建设的进度及资金到位情况;项目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或项目完成后提供的成果及形式等;服务对象及提供服务的方式(附提供服务的合同),服务对象数量的证明材料;绩效目标实现的自我评价;并附有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申请报告需经法人签字、加盖公章。
E、《上海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建设资金汇总表》(附件二)、费用支出相关合同与发票及支付凭证(复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F、《上海市服务外包公共平台项目评审表》(附件三)中相关内容;
G、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3、申报材料的时间节点:
A.本申请补贴的发生费用的时间为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
B.申请单位应在2015年7月31日前提交上述材料至区县商务主管部门。
(二)服务外包展会
1、申报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举办或参加的展会为境内省部级以上政府(含省部级)主办的重点国际性服务外包内容的展会。
2、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A、《上海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建设资金申请表》(附件一),含项目单位(法人)意见、主管单位审核意见;
B、法人营业执照和国税、地税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C、申请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展会情况,参展情况,参展费用(包括展位费、搭建费等),参展达到的效果,并附有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
D、《上海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建设资金汇总表》(附件二)、费用支出相关发票及支付凭证(复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E、《上海市服务外包公共平台项目评审表》(附件三)中相关内容;
F、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3、申报材料的时间节点:
A.本申请补贴的发生费用的时间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B.申请单位应当在2015年9月30日前提交上述材料至市商务委。
(三)服务外包产业研究课题
1、申请单位提交申请:
申请单位依据2015上海服务外包产业研究课题目录填写《上海服务外包产业研究课题承接申请表》(附件五),提出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于7月15日前提交至市商务委,经评审后确定课题承接单位。
2、课题结题应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A、《上海服务外包产业研究课题结题及资金申请表》(附件六); B、研究报告全文; C、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3、课题结题的时间节点:
申请单位应在2015年9月30日前提交上述结题材料至市商务委。
四、评审程序及标准
1、平台申请单位应于规定期限前向主管单位提出申请。示范区内的申请单位向示范区提出申请,非示范区内的申请单位向所在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联系人名单见附件七)。展会和课题申请单位直接向市商务委提出申请。
2、各主管单位应对平台申报材料认真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后于规定日期前报市商务委。
3、平台评审以服务外包专家评审为主,专家结合申报材料和平台申述,依据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平台的必要性、平台针对性、平台公共性、平台公益性、投资合理性、社会效益、盈利能力等进行打分,择优支持(服务外包公共平台评审标准见附件四)。
4、各平台补助资金的金额由会计师事务所依据第二条“支持范围和标准”进行符合性审计并提出专业意见。
5、市商务委会同市财政局依据专家评审意见和会计师事务所意见,对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定后,最终确定补助项目和补助金额,并在市商务委网站公示。
五、资金拨付
公示无异议者,由市商务委向市财政局提出拨款申请,市财政局按照国库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拨付资金。服务外包产业研究课题的费用于结题后一次性拨付。
六、监督管理
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的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管理和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商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将不定期地对项目组织实施和资金使用效益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本指南规定的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将全额收回财政专项资金,取消以后申请资格。对严重触犯国家法律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或单位的法律责任。
附件:
1、上海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建设资金申请表
(服务外包公共平台及展会使用)
2、上海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建设资金汇总表
3、上海服务外包公共平台项目评审表
4、上海服务外包公共平台评审标准
5、上海服务外包产业研究课题承接申请表
6、上海服务外包产业研究课题结题及资金申请表
7、主管部门联系人名单
第四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申报书要点
附件五: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申报书要点
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科技中介机构,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应用性、开放性、公益性特点的公共服务平台,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和投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项目申报要点 1.项目名称
2.项目所属领域(新兴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业、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业等四大领域)
3.平台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重点从本领域搭建公共专业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对企业创新、创业和孵化的促进作用、及重点解决的共性需求来阐述)
4.平台建设单位及合作方基本情况(包括牵头企业名称、合作单位的资质及其承担的主要工作、公司上的销售收入、企业利润情况、主要产品、项目达产后企业的预计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知识产权情况等)
5.平台建设内容(平台提供什么服务,重点从技术与服务、人才、测试设备、研发部件、开发工具、场地等要素进行分析)6.平台核心技术要点 7.平台建设目标
8.平台运行机制和维护方案(阐述平台运行机制、对外开放性、技术供给能力、设备供给能力、服务内容、已有客户情况、维护方案等)
9.平台建设时间和地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10.项目基础(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已完成的工作及形成的阶段性成果,正在进行的工作,下一步即将开展的工作)
11.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项目预计投资总规模、企业投资额、企业已落实资金、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需求)
12.平台建设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3.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技术、市场、政策、管理)14.有关附件(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第五篇: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前言
从2009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测绘局长会议上,国家测绘局表示将启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开始,至今已有一年半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平台建设也是开展的如火如荼,并且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平台建设案例,出台了一个又一个平台建设规范。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在2010年的国家测绘局局长会议上再次重申“搭建共享平台、保障社会需求”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的力量,切实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多级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开展10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各级部门群策群力,因地制宜,结合了当地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工作计划,逐步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最典型的省份就是浙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发布了《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该《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地理空间信息交换共享运行机制和应用服务体系,有效地破解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地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和及时更新,地理信息数据重复采集和系统重复建设的难题。这对其他尚未建设或者正在建设的地区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参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也离不开各个业内企业的大力支持,很多企业在建设各地平台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调整与优化,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这也使得各个地区在建设平台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启发,避免再走弯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有深远意义的工程,涉及众多行业和政府部门,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活的诸多方面,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统筹规划和大力协调,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一、平台总体构架
“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构架
(一)数据层
主体内容是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包括电子地图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等。其是在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在线浏览标注和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信息空间化挂接等需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进行整合处理,采用分布式的存储与管理模式,在逻辑上规范一致、物理上分布,彼此互联互通,并以“共建共享”方式实现协同服务。
(二)服务层
主要包括平台门户网站、服务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二次开发接口库。门户网站是公共服务平台的统一访问界面,提供包括目录服务、地理信息浏览、地理信息数据存取与分析处理等多种服务,并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普通用户主要通过门户网站获得所需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专业用户则可通过调用二次开发接口,在平台地理信息上进行自身业务信息的分布式集成,快速构建业务应用系统。
(三)运行支持层
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集群、服务器、存储备份、安全保密系统、计算机机房改造等硬环境和技术规范与管理办法等软环境。
“公共服务平台”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组成。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三级节点分别依托国家、省(区)、市(县)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具有相同的三级技术架构。节点间通过网络实现纵横向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地理信息服务资源,向用户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图4-2给出了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的连接关系。
二、主要建设内容
各级节点和信息基地的建设需依据《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专项规划》、《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设计指南》及相应的标准规范,组织开展数据层、服务层、运行支持层的建设,同时需结合各自的空间尺度和服务特色确定建设重点。
图4-2 “公共服务平台”节点的连接关系
(一)主节点建设
一是开发并部署“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网站、总体服务与用户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其中门户网站是普通用户访问地理信息平台功能的入口;总体服务与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标准的访问接口,支撑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实现分级服务注册管理及用户注册管理,并负责信息交换与服务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提供地理信息数据的组织管理、符号化处理、地理信息查询分析、数据提取等功能以及符合互操作规范的调用接口,支持在线服务的发布。
二是根据在线服务的需要,以1:5万及以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内容提取等整合加工,形成相应尺度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持续管理维护与更新。
三是建设与主节点规模相适应的数据存贮和服务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安全保密体系,并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办、防总、国家减灾委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各分节点的联通。
(二)分节点建设
一是部署分节点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 二是以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主要基础,整合加工并管理维护相应尺度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三是建设本级节点软硬件、网络、安全保密系统,实现与主节点、本区域相关政府部门及信息基地的联通。各分节点可以直接利用国家级门户网站,也可根据需要建立本级门户网站,展示本区域及相关信息基地的数据资源和服务功能。
分节点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统一访问接口在其自己的门户网站建立服务注册和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等用户界面,实现服务、用户信息的分级注册和用户单点登录、用户权限授权等管理功能。
(三)信息基地建设
一是部署信息基地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
二是以1:2000、1:1000、1:500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整合加工并维护管理相应尺度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三是建设本级节点软硬、网络、安全保密系统,实现对本区域公共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存贮管理,实现与分节点及本区域相关政府部门的联通;
四是作为主节点的信息基地,为平台提供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数据资源,并负责其更新与维护。
信息基地可以直接利用主节点或分节点门户网站,也可根据需要建立信息基地的门户网站,展示本区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资源和服务功能。信息基地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统一访问接口在其门户网站建立服务注册和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等用户界面,实现服务、用户信息的分级注册和用户单点登录、用户权限授权等管理功能。
平台服务与管理模式
一、服务模式
“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直接向各类用户提供权威、可靠、适时更新的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多种开发接口鼓励相关专业部门和企业利用平台提供的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开展增值开发,以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表5-1给出了平台的基本服务模式。其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政府、公众和企业三大类用户,每类用户又可依据使用方式分为一般用户和开发人员。
二、平台管理模式要实现平台主节点、分节点、信息基地协同服务,必须按照一致的技术方法和流程对服务和用户进行管理。各级地理信息服务机构需要制作符合平台要求的服务内容、部署各类符合标准接口规范的服务软件系统来实现服务发布。还要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完成服务注册,并对自己发布的服务进行访问权限控制和管理。平台运行管理机构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对平台中各类注册服务和注册用户实现综合管理,包括对服务注册信息审核、用户信息审核、用户权限管理、服务状态监测以及用户行为审计等。对服务的管理依托多级服务注册中心进行,主节点、分节点与信息基地采用星形拓扑连接方式。各服务注册中心负责所辖区域网络内服务的分级注册、服务状态监控、服务组合,并向上级服务注册中心汇集注册信息。对用户的管理采用分布注册、集中认证和分布授权的方式,用户可以按照行政归属在任何服务节点或信息基地进行注册,其注册信息统一集中存放于平台主节点。通过统一认证中心的身份和权限认证,用户即可在全国范围实现单点登录。
对特定服务访问权限的申请和获取,由该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