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正确。
①至少采用两种方法核对患者:①腕带法;②反问式核对法(患者或家属参与自己说出姓名、手术部位等信息)。
②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标识识别患者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识别方法。
③确保手术通知单信息、手术病历信息与患者本人腕带信息完全一致。
④对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婴幼儿等特殊手术患者应有身份识别(如腕带、指纹识别等),同时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参与身份识别。
2.在输血、标本送检、植入物使用等操作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身份。
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1.术前评估与准备核查:患者皮肤、过敏史、免疫八项等生化检查:检查仪器设备、物品耗材、植入物等准备情况,须完成各项术前准备方可实施手术。
2.手术部位标记:术前在病房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患者家属知晓)的情况下进行。标记规范应根据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操作流程要求实施。
3.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生或手术医生主持,根据所在医院规定,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离开手术间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逐项核查。离室前核查结束后,由三方签名确认。
4.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核查:医嘱、过敏史、皮试结果、药物等。5.手术物品清点查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缝合皮肤后。
6.操作前后采用双人核查:手术物品灭菌效果检查、高值耗材和药品使用等。
三、确保用药安全
1.遵医嘱给药,双人核对,三人八对,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医生确认应应答后执行。
2.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
3.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制度。
4.规范手术台上药品管理:严格双人核对、标识清楚、消毒液(特别是无色消毒液)现用现倒,不得保留在手术台上,避免与药液混淆。
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1.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等,为执行相关规范与指南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和手术隔离技术,监督手术人员手卫生、穿手术衣、戴手套、消毒铺单等操作。3.落实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制度,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手术医生规范刷手、穿衣、戴手套遵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切皮前0.5--1h给与抗菌药物,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应遵医嘱执行,减少手术相关性感染风险。
4.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与监测应遵循WS310.1、WS310.2、WS310.3规范要求,且追溯系统健全。5.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应遵循本指南第八章--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要求。
6.规范手术间管理:严格控制人员,保持手术间门处于关闭状态,减少开门次数,手术间净化系统处于功能状态,回风口不得遮挡,手术安排科学合理,特殊感染手术标识清楚,落实标准预防。
7.严格执行各类废弃物的规范处理流程: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标识清楚,密闭转运。
8.落实手术室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并持续改进。
9.规范人员培训:各级各类人员均要进行医院感染项性培训,如人员着装、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标准预防等。
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1.明确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定期监测评估“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
2.明确“危急值”报告项目与范围,如手术室标本冰冻结果为危急值,报告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可传真或网络传输),严禁仅采用口头或电话报告的方式。
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关注护理人员的劳动强调。
2.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交接程序:如手术申请、患者交接、标本交接、血制品交接、器械交接等相关监管制度,确保患者交接程序正确执行。3.明确沟通过程中信息的正确、完整与及时性。
4.规范并严格执行麻醉、手术过程的口头医嘱、电话和书面交接流程。5.强调为手术团队提供多种沟通方式与渠道,确保沟通及时、有效。6.建立急危重症手术患者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批量伤员、突发应急(火灾、断电、泛水等)情况下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妥善救治。
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1.加强高危手术如危急重症、躁动、昏迷患者的管理,制定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应急预案的发生后的处理流程。
2.采取适当约束、护栏保护、受压部位综合预防等有效措施,预防手术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意外伤害。
3.落实手术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4.加强各级人员的安全文化培训、强化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培训到位、检查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1.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鼓励患者与家属主动与手术医生、护士沟通,包括手术方式、知情同意、过敏史、植入物、义齿等。2.鼓励患者及家属多方式、多途径参与医疗护理过程:参与身份确认、手术部位标识、术前与术后转运、护理操作、体位安置等。3.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培训,鼓励患者参与医疗护理过程。4.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1.建立手术室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提供有效、便捷的报告途径,鼓励全员参与,自愿、主动报告安全隐患、近似错误和不良事件等。2.汇总和分析护理安全事件:对报告的安全事件进行收集、归类、分析、反馈,对严重事件有根本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落实并反馈结果。3.建立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体系:针对手术室存在的薄弱环节,采用系统脆弱性分析工具,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目的。4.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倡导从错误中学习,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文化。
5.加强对医务人员暴力伤害的防范。
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
1.建立手术室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监管制度:遵从安全操作使用流程,定期维修保养,使用中避免关闭设备报警装置,发现设备故障,及时与医院相关人员沟通。
2.建立手术室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培训制度: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方式,并对培训人员、内容、考核等进行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加强手术室信息化建设:手术室信息化涉及医院多个部门与科室,同时也涉及器材、设备、人员、操作、患者、手术标本等,实现信息闭环管理,确保安全。
4.落实手术室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监管制度: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实时监控手术室信息安全,及时阻止外来信息干扰。
第二篇: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1、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1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手术病人身份标示识别的制度。
1.2手术病人接送程序严格遵守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对手术病人基本信息掌握的准确性。
1.3按照《术前准备单内容》,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1.4 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2.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
2.1建立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及工作指引。
2.2按照《手术护理记录单》中“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内容,在手术开始前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核对手术包中各种器械及敷料的名称、数量(包括器械的螺钉),并逐项准确记录。
2.3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
2.4关闭空腔脏器、关闭切口前后、器械护士交接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告知医师,方可关闭切口。
2.5清点手术物品时必须是两位护士按照相同次序,完全摊开纱布并同时发出声音,必须使用有显影的纱布,台上纱布不得剪切,不得拿出手术间外。
2.6如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医生,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向上级汇报。3.严防病人意外发生
3.1防坠床:建立手术病人安全运送工作指引,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病人必须由病房护士护送至手术室,急、危、重病人必须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共同护送;建立病人术前的坠床风险评估指引,不让任何手术病人徒步进入手术间,低风险病人以轮椅运送,中度风险以上的病人以车床运送,并确保上好床栏,不得让有风险的病人独自留在等候室内。3.2防管道脱落:建立转移病人过床、全身麻醉诱导期、复苏期的三阶段管道评估及护理工作指引;对护士做好妥善固定静脉通道及各种引流管道的相关培训。4.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
4.1病人进入手术室前1小时室温应调至26~28℃,如非手术特殊需要,整个手术过程室温应恒定在22~24℃之间。
4.2安全、有效使用各种保温用具,但应避免造成烫伤。
4.3设有液体加温(恒温)箱,温度设定为37℃。专人管理,定期清洁。
4.4输入液体应加温至37~38℃左右方可输入。新鲜全血和成分血应严格掌握温度,以37℃左右为宜。
4.5如非手术特殊需要,冲洗液应加温至37~38℃后方可供应手术台上使用。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5.1建立各种手术体位摆放的操作规程指引及评价标准。
5.2正确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等对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5.3摆置体位时使用合适的手术床配件及足够的抗压软垫。对糖尿病、婴幼儿、老人、消瘦、水肿、手术时间较长等压疮高危病人,应采取抗压软垫保护受压部位。5.4建直术前访视评估和术后随访机制。6.提高用药安全 6.1注射药、静脉输液、消毒液必须严格分开放置,标识清晰;手术室不得存放不能直接使用的高浓度外用药物,包括消毒剂。
6.2手术台上所有的药物、盛药物的容器(如注射器、杯子、碗)必须有明确的标签,标签上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
6.4所有麻醉药物、台下用药必须粘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如24小时内不使用,注明有效期,如在24小时内失效的药物,注明失效时间),并有准备/抽取药物者与核对者签名。
6.5每台阶手术病人输液时,记录输液时间、输液名称、量、及加入输液中的药物名称、剂量,双人核对并签名。7.手术植入物安全
7.1外来器械(包括厂商提供骨科植入物专用手术器械)必须在手术开始的24小时前送手术室,手术室接到器械后必须重新清洗、包装、灭菌。
7.2植入物使用记录可追溯到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商、供应商。以上资料一式两份,一份留病历(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或其它指定位置),另一份保存于设备科或药械科。
7.3可吸收植入物,每个包装只可一次使用,开包后未用或用后剩余部分,不可再包装使用。例如:可吸收吻合器、可吸收闭合夹。8.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
8.1设立手术标本存放专柜,建立标本留置、送检的制度及操作流程。
8.2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中切下的任何组织,严防丢失或弄错标本。对不用送检的标本,按病理性废弃物处理。
8.3标本袋外粘贴标签,标签上映注明病人姓名、科别、住院号、标本名称及留置日期。8.4冰冻切片或需要新鲜活体组织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将标本放入密实袋或干净容器中,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上注明病人姓名、科别、住院号、标本的名称、数量,连同病理单及时送病理科,并与病理科做好签收手续,立即送检。
8.5建立标本送检登记本,留置标本及送病理检查应有双人核对并签名,专人定时送检。9.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
9.1建立电外科设备管理制度,专人保管、维修,建立操作规程,使用登记和维修登记。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
9.2对护士进行电外科原理、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等相关的理论及操作培训。9.3对体内存放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钢板等)、人工电子耳蜗、脑部深层刺激器、脊椎刺激器等植入物的病人,应使用双极电凝器。10.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10.1手术室应根据功能区域和消毒隔离要求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各区域之间有清晰的标志,不同区域之间应设隔断门。
10.2手术器械应集中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应进行消毒。
10.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在全身麻醉诱导期或手术开始前0.5-1小时内输注完毕。
10.4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医务人员在以下5种情况下必需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接触病人前后;接触病人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10.5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得当安全。
第三篇: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我院住院患者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使用住院号可以获得准确的患者信息。
2.在执行下列操作时,住院病人需同时使用姓名、床号两种方式,门急诊病人使用姓名、就诊卡号核对患者身份。
(1)有创诊疗和操作前;
(2)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时;(3)在转接患者时。
3.在转接患者时,除了要核对患者身份还要进行登记。转出、转入科室完整填写《转科病人交接记录单》。
4.在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身份的辨识工具。对语种不同或语言交流障碍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辨识工具。
(二)严格执行医嘱
A医生:
1.新入院病人、转科、手术后病人的医嘱应在病人到达病房后尽快开出,急诊病人、危重病人一般要求在30分钟内开出。
2.下达医嘱的时间要精确到分,特殊情况需要对医嘱进行补充说明的,医生要在“医嘱说明栏”中注明,如静滴每分钟的滴数或毫升数。
3.医生开出医嘱后要自查一遍,确认无错误、遗漏、重复,且保证医嘱能被他人清晰理解。
B护士:
1.护士应及时处理执行医嘱,做到双人核对,不得擅自更改或取消医嘱。2.对明显违反诊疗常规的错误医嘱及遗漏的医嘱,护士有责任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更改。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确认后方可执行。
3.医嘱处理遵循先临时后长期的原则。按照:“核对-----确认-----生成-----打印各种执行单和医嘱变更单------执行”处理医嘱,临时医嘱需签名及记录执行时间。
4.因某些特殊原因使一些医嘱无法执行时(如患者拒绝执行、临时离开医院 等),要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在护理记录单中记录,必要时要向接班护士交班。
5.护士根据医生的医嘱对病人进行处理,没有医生的医嘱,护士不得给病人进行处理。但在抢救病人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护士有权根据心肺复苏抢救程序等护理规范对病人进行紧急处置,并及时报告医生。
C口头医嘱处理流程:
1.使用范围:只有在抢救、手术等紧急情况下医生可以下达口头医嘱,其中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下,当医生不能够立即到达现场而又需要立即处理时,可以使用电话医嘱,其他情况下不准使用口头医嘱。
2.流程: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接收口头医嘱护士予以记录,并即刻复诵医嘱内容,开立医嘱医生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下达口头医嘱的医生应在6小时内补开口头医嘱,在特别紧急且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护士记录口头医嘱会影响到病人抢救时,可先按要求下达口头医嘱,保留好所有药物安瓿,事后补记医嘱内容。
(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检查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巡回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2.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住院患者佩戴腕带)以便核查。
3.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4.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1)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及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无麻醉的仍由手术医师主持核对,麻醉医生栏内容由手术医生完成并签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4)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5.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6.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7.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8.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9.医院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
1.加强手卫生意识,有肉眼可见污物时要洗手,没有明显污物可用快速手消毒剂,要熟知手卫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指征。
2.普通洗手方法:手术室、ICU、导管室等无菌操作要求高的岗位工作人员洗手使用七步法,手腕及以上有污染风险时使用七步法,其他使用六步法,每步至少要做5次。
3.快速手消毒剂擦手:使用六步法。
(五)规范特殊药物管理
1.放射性药品有防护装置。
2.病区内麻醉药品实行“五专”:专柜、专锁、专册、专方、专人。3.普通病区高浓度电解质为专区域储存,并与其他药物分开,存放处以“高浓度电解质”专用标识提醒。4.对包装相似、药名相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5.护士按时发药,确保服药到口。
6.发生输液反应时,应该立即停止输液,保留输液通路换做其他的液体和输液器。
7.发现严重、群发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记录。
8.临床药师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知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
(六)临床“危急值”管理
1.检查科室处理流程
(1)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需重新采样;
(2)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在发现危急值后5分钟内与临床科室联系。住院病人联系病区护士,门诊病人联系病人。联系时须告诉对方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检查科室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报告接受人员姓名和检查科室报告人员姓名等;
(4)必要时检查科室应保留样本备查。2.临床科室对于危急值处理流程
(1)住院部临床科室护士接到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将病人的姓名、住院号、检查项目和结果、接电话的时间(精确到分钟)、检查科室报告人员姓名、电话等记录在危急值接受登记本上。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检查科室通知人员;
(2)接电话的护士做完记录后,复读给报告者,确认无误后即刻通知到主管医生(值班医生)和责任护士,夜间或节假日通知值班医生;
(3)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确认危急值是否与临床相符,迅速给予病人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护士根据医嘱积极处理并及时准确记录;
(4)如危急值与临床情况不符,重新留样本进行复查;
(5)病区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报告流程。3.常见危急值(详见附件2)
4.医院信息系统提示:如病人检验结果进入危急值提醒范围,计算机系统将 自动通知护士站。
(七)患者意外事件防范管理
1.新入科病人、住院病人、特殊用药和病情变化时根据《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记评估,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总分≥4分为高危病人。
2.责任护士对高危病人及家属做好预防跌倒/坠床的宣教,并签署《预防病员跌倒/坠床告知书》,床头挂“防跌”标识。
3.落实跌倒/坠床预防措施:床头“防跌”标识;床栏、地面防滑标识等。4.跌倒/坠床处理规范:
(1)立即妥善安置跌倒/坠床病人,评估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的相应症状与体征。
(2)医生及时评估病人,开立相关医嘱;护士确认有效医嘱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3)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向上级汇报事件,记录该事件。(4)填写护理缺陷事故报告表。
(八)患者压疮防范管理
1.压疮风险评估的要求:新入科病人、住院病人病情变化时影响压疮风险评分。
2.高危压疮患者管理要点:
(1)落实预防措施,措施每班评估;
(2)24小时内报护士长,护士长做好督促和指导,必要时报告压疮小组;(3)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取得病人配合;(4)转归要记录;
(5)监控记录单科内保存一年。3.压疮患者及难免压疮的管理:
(1)及时上报护士长,24小时内报告压疮小组;(2)落实压疮诊疗措施,监控压疮进展情况,每班评估;(3)护士长及压疮小组人员每3-7天进行监控;(4)转归要记录;(5)监控记录单及难免压疮申报单上交护理部。
(九)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
1.医务线:
(1)途径: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医务科和相关职能部门;(2)上报内容:医疗、医技情况,发生的影响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和近似差错事件;
(3)上报时间:当事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第一时间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当事科室第一负责人为报告责任人;
(4)报告不良事件是为了医院分析原因,加强风险防范能力,避免事件再次发生。医院鼓励不良事件报告,主动报告免或减责处理,对医疗管理有促进作用将给予奖励。
2.护理线:
(1)填写“护理缺陷、事故登记表”;
(2)I、II类护理缺陷,科室在3天内组织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于下月2号前上报护理部;III类护理缺陷,头口即刻上报护理部,科室在24小时内组织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尽快上交护理部。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医务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和选择。
3.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
4.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5.向患者或家属公开我院接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和途径。
第四篇: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知识考哦哦iiu核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知识考核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定制度,使用()作为手术病人()识别标示。
2、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前,实施()程序,由()、()、()执行最后()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
3、按照制度和规范,术前由()在()作标示,并主动邀请()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错误的(),实施错误的()。
4、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内容,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前后、()前共同清点()、()、()等并记录,同时应注意器械敷料的()性,缝合()前再次清点无误后,并在()单上()确认。
5、手术台上必须使用有()显影的敷料,台上敷料不得(),不能作为()的敷料使用。
6、如发现()、()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征求()意见采取适当措施,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栏中记录备案。
7、术前使用()剂或()前用药的手术病人应用()接送,各种接送病人的车、床应设有()或(),危重病人需要有经/主管医生陪送。
8、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病人,由()护士或相关()人员送达手术室,并与()护士当面交接。()、()、病情危急的病人,应有经管医生共同护送。
9、接送病人前应()患者情况,将各种()管道按要求固定好后,方可()病人。
10、接送病人应有专人负责,各级人员分工明确,如:()负责气管插管或鼻咽通气道路、()负责其余各类管道,运输人员负责()的安全。
11、手术室室温保持在()之间,相对湿度宜为()%。
12、如非手术特殊需要,冲洗液宜加温至()后,方可在手术台上使用。
13、正确使用压疮()表,根据病人的()、年龄、营养状况、()、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等对()的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4、摆置截石位、侧卧位、俯卧位、牵引体位等特殊手术体位时,应由()、()、()共同完成。
15、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做到专人、()、()、()、()。
16、常用药、()药品、()液、静脉液体必须严格()放置,标志()。
17、手术台上使用的药物必须有()的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药物的()、()、()、有效期,在第一种药物未做好标签前,不可()药物上台。
18、所有植入物必须经国家批准的人工假体,同时必须具备法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证或()证、产品注册证、税务()证。
19、植入型器械应每批进行(),()合格后,方可放行。
20、植入物使用记录应可追溯到产品()、()、()、生产厂商、供应商。以上资料一式两份,一份留(),另一份保存于()科或药械科。
21、外来器械(包括厂商提供骨科植入物专用手术器械)必须在手术开始的()小时前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或手术室,外来器械必须重新()、()、()后方可使用。
22、()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灭菌过程验证装置)中加入()类化学指示物。()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放行的标志。
23、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前使用植入物应视为(),而不是操作()。
24、标本储存间应具有独立功能,标本()液应由医院()科统一()和()。
25、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切下的(),严防()或()标本。对不用送检的标本,按()性废物处理。
26、()切片或需要新鲜活体组织检查时,()护士应立即将标本放入()内,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病人()、()、住院号、标本的()、(),连同病理单及时送病理科,并与病理科做好签收手续。
27、避免在有挥发性、易()、易()气体的环境使用电外科设备。
28、对体内存放有心脏()器,金属植入物、植入式耳蜗、脊椎刺激器等植入物的病人,建议使用()电凝器。
29、科室应有对感染发生处理的()预案、有相关知识的()、工作人员感染预防的知晓率达()%。
30、新建、()建和()建手术室,应遵循《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及相关法规,根据功能区域和消毒隔离要求划分()区、()区、()区。各区域之间有清晰的标志,不同区域之间应设()门。
31、手术器械应集中供中心()、()及()处理,无集中处理的手术室,清洗、消毒及监督检测工作应符合卫生部()年,《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32、凡进入人体无菌()、()、()或接触人体()的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33、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必须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接触()后;摘除()后;进行()性操作前等。
34、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性。
35、手术病人皮肤准备时,其毛发不宜在()去除,应在手术()去除,毛发的去除最好用电动发剪。
36、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在全身麻醉()期或手术开始前()小时输注完毕,使用后应做好相关的病历记录。
37、人工关节、钢板、螺钉、人工晶体等手术,手术间洁净度应达到()级以上标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间净面积不小于()M。
38、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的器械适用()式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灭菌,()小时内使用,不得()。
2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实施知识考核
1、手术病人核对时段包括:①病人离开()前;②进入手术室()
③送入()前;④手术开始前。
2、与病患之间的核对方法:以()与病人沟通的方式,让病人自己说出(),所患疾病或患病()、患病()。
3、病重、虚弱、智力不足、()的病人,由()或陪伴者叙述其()和至少另外(),如年龄,并确认其叙述资料与()记录相符。
4、术前()日或术晨,在病患()做标记,尤其有()器官的手术。
5、手术开始前一刻,停下所有手术中的活,由参与手术的()、()、()共同查对确认,对手术病人、()、(),并共同在()上签名。核对护士必须是()护士。
6、一个手术间只允许摆()手术床,同时只能做()手术。
7、手术前指导病人手腕带勿任意解除,以利()辨认,告知病人和家属,接受()和()前,医务人员将称呼(),称呼正确时务必(),不正确时予以()。
8、清点手术台上所有用物、螺帽、螺丝,检查器械的外观有无(),敷料是否(),并详细记录()。
9、洗手护士整理器械桌时,按次序清点器械、()、()、()及手术特殊用物。
10、清点时()与()共同唱对清点,在登记本上清点1项登记1项,同时对每项的()、()进行()核实。清点过程做到()。
11、手术开始前,确保手术间清洁无(),把手术间上可能出现的()、缝针、()、()一类的清点物品清理干净,全部()手术间。
12、清点器械时间充分,洗手护士提前()分钟洗手上台,整理器械台物品放置有序。
13、手术台上使用的()、()必须有()标记,与麻醉及()消毒的纱布明显分开。
14、术中因各种原因需增加加手术器械敷料时,必须由()负责增加,并由()共同清点、登记,对增加的每项数量进行()核实。
15、术中掉地的()、(),巡回护士要将其放在()并告知洗手护士。
16、手术过程中,一切与手术()不能撤离手术间,包括()、不同手术切口的()。
17、手术病人坠床风险期包括:麻醉准备期、()期、()期、安置()及拆除体位()时。
18、()患者可有家属陪同在手术室儿童等候区等候,有坠床史的病人加强()及()等。
19、过床或体位摆置前,护士告知病人坠床的风险()及如何()。20、术毕送病人的平车必须拉上(),躁动病人做好()。
21、护士或医生站在病人的(),便于观察病情,护工站在(),双手扶床,防止()。
22、()、婴幼儿、()的病人,()与麻醉师共同护送。
23、固定各种引流管时,要保留(),接送病人前认真检查各种引流管是否()、漏液和(),衔接处是否牢固,整理固定好,才移动病人。
24、各管道()清晰,放置有序,便于观察。两条引流管必须有()。
25、每次使用电刀时,要检查负极板夹头处是否有()或是否有()外露。夹头有问题时,要更换()。
26、患者皮肤消毒的液体(),并且要有足够的(),皮肤的消毒液干燥后方可()或贴皮肤薄膜。
27、止血带安全使用的时间长短无一定的标准,就一般50岁以下的健康成人而言,手臂所使用的止血带应少于()分钟,大腿少于()分钟。
28、术中低体温是指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体温低于()。
29、手术室环境的温度通常控制在(),室温<200C以下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30、成人静脉输入环境温度下1000ML液体或每输入1个单位40C血液,中心体温约降低(0.250C),在5-10分钟输入500ML库血,能使体核温度降低(0.5-10C)。
31、人体温度每升高(),人体的代谢率增加一倍;每降低10C,其代谢率则降低()。
32、体表覆盖一层可以减少热量散失的(),因此,应及时给患者()和穿衣,术中保持()、脚、()等非手术部位的覆盖。
33、手术体位对呼吸的影响主要来自()和()两方面因素。
34、手术前认真评估病人全身皮肤情况,高危病人使用()表,手术中仔细观察,及时处理、及时()、及时()。
35、手术中注意病人皮肤干燥,防止()液、渗液、()液、汗液等浸湿床单,导致()发生。
36、安置侧卧位时,病人两臂前伸放在托手架上,用束臂带固定,上肢外展不大于()。
37、肺叶切除手术安置侧卧位时,膝部放一枕头,用约束带固定,下腿(),上腿(),有利于固定和放松(),骨盆用约束带固定。
38、截石位的安置中,两腿高度以患者腘窝的()为准,过高压迫腘窝;两腿宽
0度为(),大于生理跨度时可引起大腿内收肌拉伤。
39、俯卧位适用于腰、()、()等部位手术。
40、抢救车实行()式管理,()总核对一次并注明()月将过期的药物。
41、麻醉药不离开麻醉()台和麻醉()台,()不执行麻醉药物。
42、输库血速率大于()毫升/公斤/小时,应对血液加温,预防手术病人体温降低,血袋的水浴加温:水温()。
43、植入物定义:放置于外科手术操作造成的或()的体腔,存留时间为()天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44、手术室的快速灭菌炉、()不能用于植入物的灭菌。用于植入物的手术器械与植入物()对待。
45、骨科植入物手术如需用骨水泥时,可预防性使用()等药物,并注意病人()的波动。
46、()是外科的第一诊断——金指标。
47、电话报冰冻结果时,必须由()接听。
48、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人体组织,产生()来实现外科手术中的()和()作用。
49、避免将负极板黏贴于纹身上,墨水含有(),可能会成为电流或()。50、切口的分类:清洁切口;()切口)切口;()切口。
51、在放入植入物的手术操作()发生的感染也被认为是手术部位感染。
52、无菌单应铺()层,下垂长度(),手术器械、敷料等无菌物品,不能超出()边缘。
53、()为最佳的除毛方法,偶尔会发生()。
第五篇:十大安全目标口诀
十大安全目标口诀:
1.查对制度要严格;2.特殊情况需沟通; 3.手术安全查仔细;4.操作洗手要认真; 5.用药安全需切记
6.急值报告请记牢; 7.住院病人防跌倒;9.不良事件主动报;8.压疮预防要及早; 患者参与安全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