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信设施遭受人为破坏法律指引
通信设施遭受人为破坏的法律处理指引
一、关于侵害行为的法律分析
1、故意、过失破坏电信设施的刑事责任
(1)故意、过失破坏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类犯罪
《刑法》第124条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故意或过失破坏光缆,危害公共安全的,分别可能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过失损坏公用电信设施罪,达到“危害公共安全”是构成犯罪的关键。
《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采用截断通信线路、损毁通信设备等手段,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情节:(1)造成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救灾、抢险、防汛等通信中断或者严重障碍,并因此贻误救助、救治、救灾、抢险等,致使人员死亡1人、重伤3人以上或者造成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的。(2)造成2000以上不满1万用户通信中断1h
以上,或者1万以上用户通信中断不满1h的。(3)在1个本地网范围内,网间通信全阻、关口局至某一局向全部中断或网间某一业务全部中断不满2h或者直接影响范围不满5万(用户×小时)的。(4)造成网间通信严重障碍,1日内累计2h以上不满12h的。(5)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法律规定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通信中断时长、中断业务范围、网间通信障碍等多个“危害公共安全”的判定标准。
(2)故意、过失破坏电信设施,未达到“危害公共安全”标准的,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类犯罪
当前法律规定对“危害公共安全”的情节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如侵害行为因情节较轻无法构成特定的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类犯罪,则可根据《刑法》及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综合判断侵害人是否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一)》第33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或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或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或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的,涉嫌构成故意损毁财物罪,应予立案追诉。
2、破坏电信设施的行政责任(1)公安机关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故意破坏电信设施、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过失损坏、损毁的,不构成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3条规定:“盗窃、损毁电力电信设施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本条强调侵害人的动机一般是为了将盗窃的设备、设施变卖获得非法利益,或者为了发泄不满,故意损坏上述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本条强调侵害人在主观上也是出于故意,但不是为了非法获取财物,而是将财物毁坏。(2)电信监管机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75条第3项规定:“擅自改动或者迁移他人的电信线路及其他电信设施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电信建设管理办法》第41条规定:“违反第30条、第31条、第32条规定,危及电信线路等电信设施的安全或
者妨碍线路畅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责令其恢复原状或者予以修复,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断电信业务给电信业务经营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电信企业采取临时措施疏通电信业务的费用以及因中断电信业务而向用户支付的损失赔偿费。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电信监管机构对于擅自改动或者迁移他人线路、施工时不与通信线路保持安全距离等破坏、危及通信基础设施安全和妨碍线路畅通的行为,享有一定的行政处罚权。电信监管机构的处罚措施主要是责令改正、恢复原状或者予以修复、罚款、赔偿经济损失等,并不包括行政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相对于公安机关,电信监管机构的处罚权相对有限,其行政执法权存在处罚依据效力等级较低、适用违法情形较少、行政责任较轻等劣势。
3、破坏电信设施的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117条规定:“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
《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
担侵权责任。第19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电信条例》第49条规定:“损害电信线路或者其他电信设施或者妨碍线路畅通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予以修复,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破坏、擅自改动或者迁移他人的电信线路,损害电信线路或妨碍线路畅通等侵害行为,即使不构成刑事犯罪、行政违法,仍然构成民事侵权。根据法律规定,侵害人应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恢复原状、赔偿经济损失等侵权责任。在侵权损害赔偿中,间接损失是否必须予以赔偿,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定争议,但依据完全赔偿原则,可以推断《侵权责任法》19条中的“财产损失”既包括直接损失,也包括间接损失。此外,《公用电信设施损坏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第4条明确公用电信设施损坏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公用电信设施修复损失、阻断通信业务损失和阻断通信其他损失。因此,对于间接损失,无论侵害人故意还是过失,公司均应积极主张争取。
二、光缆遭受人为破坏后的处理措施
光缆遭受人为破坏后,应尽快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追究责任,挽回损失,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1、做好证据保全、搜集
发现破坏行为,应首先做好现场证据的保全,同时启动对其他证据的搜集工作,为日后的追责、索赔提供法律依据。
(1)损害事实。及时采取现场拍照、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固定现场证据,用以主张发生了损害事实。此外,构成破坏电信设施、故意毁坏财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均需要侵害人具备主观故意,应注意收集能够证明侵害人主观态度方面的证据。
(2)经济损失。
a.修复损失:搜集光缆采购合同证明光缆的直接价值;搜集施工合同、付款凭证等资料证明抢修费用;对通过设置应急通信设备、使用备份设备或迂回路由等方式临时抢修产生的费用,及时申请通信管理局确定。
b.干线、本地传送网阻断通信业务损失:搜集专线接入价格的证明文件,作为单位带宽价格的计算依据。
c.接入网阻断通信业务损失:修复完成后,搜集证明通信阻断的时长;搜集阻断时间段前三十天对应时段内的平均业务量及单价的证据文件用以计算单位时间通信业务的价值;搜集接入网上承载的语音、数据、专线出租、短信、增值业务等具体业务的证据,证明损失的业务范围。
d.其他间接损失:搜集用户投诉录音、用户赔偿协议等资料,证明发生的向用户赔偿的费用。
(3)其他证据。根据刑事犯罪和治安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追究侵害人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时,除经济损失外,还应做好侵害人数量、破坏次数、是否贻误救助救灾抢险导致人员伤亡,中断业务范围、影响的用户数量、通信严重障碍时长等方面的证据收集。
2、及时报案
在做好现场证据保全的同时,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其出警。发现其他运营商擅自占用、剪断、拆除光缆的,还应向电信监管机构报告。
注意时效。追诉期是指追究犯罪或者行政违法行为的有效期限。根据法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公安机关不再处罚;犯罪行为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责任。因此,对于暂时没有发现侵害人的案件,也应及早报案并搜集报案、受案、立案等相关的证据。
3、配合调查处理
公安机关受案立案后,公司应配合做好调查取证工作,要积极地反映损害事实,协助勘察现场,提供损失证明、识别作案工具及嫌疑人等。尤其,当侵害人不认可公司计算的经济损失数额时,需要鉴定的,应推选或向法院推荐比较专业的鉴定机构,积极地与其沟通,争取有利的鉴定结果。
4、根据不同处理结果,采取后续措施
调查取证结束后,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情况会作出不同处理结果。公司根据不同的处理结果,应采取相应的后续措施:
(1)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公司可依据该处罚决定书,尽快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注意可申请调取出警记录、询问笔录等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若该行政处罚决定较轻,并且可能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的,公司还可以酌情对该行政处罚行为申请行政复议。
(2)公安机关决定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公司应适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损失赔偿。
总之,不管任何情况,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以截断通信线路等方式自行解决占用、使用问题,擅自中断、拆除,都将构成违法行为,将遭受电信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第二篇:通信设施协议书
××基础设施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更好地服务大众,进一步提高××通信网络质量,与甲方共同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现就××内设置中国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含室分、驻地网、WLAN、楼顶美化天线若干个等)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力义务:
1、甲方提供乙方设备用电,电压标准为220V,同时提供保护接地。
2、甲方协助乙方建设光纤管道进入机房,为乙方光纤管道进入机房提供通道。
3、甲方保证乙方工作人员、车辆因工程、维护等需要进出场地、场所的自由,在乙方人员出示有效证件
后不得无故阻拦。
二、乙方权力义务:
1、乙方负责通信基础设施的全部设备投资,具有设备的完全产权。
2、乙方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升级、换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乙方的施工方案得到甲方的认可后方可实施,原则上不破坏原有结构,特殊情况需征得甲方同意后再
进行施工。
4、乙方设备用电由乙方安装电表套表,用电按实际用电度数(包括路损)单价1.00元计费或乙方按照抄
表数及供电电费发票单价加7%路损支付(即:电费=用电度数×供电电费单价×1.07),甲方收取电费须向乙方提供收据,同时提供供电局收取甲方电费发票的复印件,电费每年12月结算一次。如遇国家电费调整,电费按新资费标准核算,乙方提供数据。
三、为乙方更好地支付相关费用,甲方需提供单位银行账户信息:
户名:
开户行:账号:
四、双方需对本合同内容(如电费等)承担保密责任,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本合同相关信息。
五、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年。其它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六、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乙方各执两份。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第三篇:关于园林绿化施工设施破坏赔偿
成都XXXXXXXXXXX
园林景观工程
XX园林〔001〕 号
关于损坏园林绿化设施赔偿
收费规定的通知
园区内施工单位:
近期园区内有施工车辆进出,造成我方已安装完成的成品车档、混凝土道牙、G654镶边石等的损坏。为进一步加强我园林施工单位景观设施保护,确保工程质量,减少道牙、G654镶边石、停车车档等损坏造成的非正常成本支出。
根据《成都xxxxxx项目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以及《工程质量保修书》的要求,促使用车单位加强爱护园林景观设施工作,将赔偿计费规定如下,请严格按照执行:
损坏成品橡胶车档:150元一个
损坏混凝土道牙:120元一块
损坏200×500 G654镶边石:80元一张
污染车位线:50元一米
2013年1月20日
四川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第四篇:通信设施产权归属
一、小区内通信设施的投资主体和通信设施产权归属
依据《电信条例》第四十六条(城市建设和村镇、集镇建设应当配套设置电信设施。建筑物内的电信管线和配线设施以及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电信管道,应当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随建设项目同时施工与验收。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原信息产业部《关于加强对电信管道和驻地网建设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规[2005]330号)规定(民用建筑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应当将建筑物内的电信管线和配线设施以及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电信管道等电信设施,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随建设项目同时施工与验收。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并由建设项目出资人负责投资),愿信息产业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信部联规[2007]24号)规定(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满足广大电信用户使用通信设施的需要,住宅小区及商住楼应同步建设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的通信管道和楼内通信暗管,暗线,建设并预留用于安装通信线路配线设备的集中配线交接间,所需投资一并纳入相应住宅小区或商住楼的建设项目概算,并作为项目配套设施统一移交),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上述通信设施(指电话和有线上网通信设施,以下简称通信设施)应由开发商进行投资建设并计入小区建设项目概算,成本则分摊到业主缴纳的配套费中,等小区建设完毕应作为项目配套设施统一进行移交。依据以上规定,开发商是小区通信设施的投资主体,即谁开发谁投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十三条(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业主依法享有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处分)规定,小区内通信设施属公用设施,应归全体业主共有,产权属全体业主所有。业主缴纳的配套费中含有通信设施建设费用,即业主共同出资建设了小区内的通信设施,其产权就应归全体业主这个小区内的“集体”所有。同时,依据信部联规[2007]24号文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管理者不得就接入和使用住宅小区和商住楼内的通信管线等通信设施与电信运营企业签订垄断性协议,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的接入和使用,不得限制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的权利),小区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通信设施应由开发商投资,等小区建成交付使用后,多家通信运营商可以使用开发商预留的通信接入端囗平等进驻,公平竞争,消费者可以自愿选择通信运营商接受其服务。事实上,小区建筑用地规划红线内通信设施并非开发商投资,大多由一家通信运营商投资,并取得通信设施的所有权,形成独家经营的局面。
二、通信运营商投资小区内通信设施的原因
一个小区开发建设时,供水、电、暖、气及通信等公用配套设施建设都同步进行。供水、电、暖、气等公用企业基本上仍为独家经营,这些公用企业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在小区建设时不会在里面进行投资。开发商只有按设计规划要求,自己投资供水、电、暖、气配套设施。在通信市场中通信运营商是多家的,在提供通信服务方面就会存在多家通信运营商竞争的局面。一些通信运营商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进行“圈地”,用合同等形式和开发商约定在小区内独家进行通信设施投
资,并取得通信设施所有权。而开发商为了减少开发成本,更会乐意让通信运营商进行投资。等小区建成并移交使用后,因通信设施所有权属某通信运营商所有,该通信运营商不会让其他的通信运营商利用其建成的通信设施的端囗进驻小区开展经营,以其在小区内独家通信经营权来获取最大利润。其他的通信运营商面对人家的“势力范围”只能是望而却步,而消费者更是无法选择,只得接受一家通信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服务。
三、对通信运营商和开发商行为性质的认定和处罚依据
通信运营商为争取交易机会,以投资为手段,投资本不应该属于自己投资范围的小区内通信设施,以达到在小区内独家经营通信业务之目的,其行为是否构成商业贿赂?从商业贿赂行为构成要件来看,商业贿赂的主体是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单位或其个人,通信运营商和开发商都是取得营业执照,参与市场交易的单位。主观方面是为了通过收买达到销售或购买商品的目的。通信运营商在小区内投资,目的就是进行通信业务经营;客体方面表现为通信运营商通过投资通信设施,取得小区内独家通信经营权利,排挤了其他通信运营商,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其行为背离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则,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客观方面即具体行为表现为通信运营商采用投资手段买通开发商。根据以上分析,通信运营商和开发商行为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和第四条所指违法行为,通信运营商构成商业贿赂行为,开发商则构成收受商业贿赂行为。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进行处罚。
四、调查取证中应收集的基本证据
一是通信运营商和开发商双方签订的通信投资协议等合同。可证明通信运营商在小区建筑用地规划红线内进行投资,以及投资通信设施的范围,取得的独家通信经营权利。其中,有些协议中使用类似“独家”字眼,明确规定开发商只允许投资的通信运营商在小区内进行通信业务经营。有些为避开不公平竞争的嫌疑,不在条款中进行类似的约定,但是协议中约定通信运营商在小区内进行投资并取得通信设施的所有权也表明了其“独家”的性质。检查时如发现有些协议中约定的投资行为完毕,且投资完毕时间已超过两年,则看其双方的协议中约定的“独家”经营权的时间。如果“独家”经营权约定的时间在查处的时间内,则应该认定仍在追责的时效内。因为双方的行为仍为不公平竞争。
二是开发商开发小区成本明细账。可证明开发商在开发小区时,未在通信设施中进行投资。
三是通信运营商在小区内进行通信设施建设的技术文件,和施工单位(通信运营商一般做为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投资通信设施购入设备原材料财务证明,拔付施工单位工程款的财务证明,通信设施工程入固定
资产账证明。可证明通信运营商是是投资主体,以及投资的数额,已入固定资产账可证明产权归属通信运营商所有。
四是施工单位在小区内从事通信设施建设的证据。主要为施工合同,进行施工的技术性文件以及拔入工程款的凭证。可证明施工单位为通信运营商在小区内进行施工,且由通信运营商将工程款拔给施工单位,而非由开发商拔付。
五是在小区通信业务开通时,可由投资的通信运营商、开发商和小区物业管理企业进行证明其他通信运营商没有进驻小区经营。必要时,也可以到当地别的通信运营商取得没有进驻和无法进驻的证明。同时,还要对各个涉案当事人进行询问,对所有的证据进行“串联”互相印证以形成证据链。以上证据只为基本的,具体到个案,如果通信设施的投资主体是开发商,开发商再以租赁的形式,采取和通信运营商签订收取租赁费的“排他性”协议方式,或者通信运营商在小区内进行部分投资以控制小区内的通信经营权等要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以便取得有关证据。
五、综合治理,确保通信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现阶段,小区建筑市场中涉及通信商业贿赂行为应该比较普遍,该行为阻碍了通信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干扰了通信经营者之间的公平竞争,阻碍了通信技术的进步和通信服务质量的提高,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采取以下方法综合治理,确保通信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一是加大打击力度,对商业贿赂行贿和受贿双方都要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应将处理过程作为一个普法的好机会,教育双方应该依法经营,坚持公认的商业道德。二是可以由工商部门牵头,召开由纪委、监察、建设、通信管理部门和通信运营商共同参加的座谈会,达成共识,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三是促成通信运营商之间签订协议,承诺在小区建设中不进行投资,在已建成小内平等进驻、公平竞争,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四是对由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通信设施,可以由开发商进行购买、业主进行诉讼或其他方式确认业主对其所有权,对外平等租赁,各通信运营商合法进驻、公平竞争,确保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业主的合法收益权。
第五篇:法律风险排查指引
附件:
企业法律风险排查指引附表
重要提示:
(一)各公司应按照集团 号通知,在全面分析本公司法律风险状况的基础上,对公司从章程到各项制度到各项合同等进行全方位的疏理,分先后缓急,从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入手,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排查计划与工作方案,并认真落实和组织实施。排查应全面细致,工作到位,责任到人,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工作不留死角。
(二)所发现(含以往发现、法务、稽核监察部门曾予指出)的法律风险问题应跟进、持续监测、分析其演变情况,及时调整防控、化解风险的措施。
(三)有关投资、重大交易项目、公司股权、重要资产应当注意前后合同等文件、证照、登记的相互衔接、完整、正确,并检查证照、批复、登记有无逾期情形。
(四)应当密切注意检查是否已办妥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政策变化导致的法律证照、文件、管理上所需的更新(如换领、补领证照、批文,补签相关协议等)。
(五)有关资料必须向公司主管业务、财务、法务、档案管理部门核实,保证准确、完整、真实,对合同、证照、其它法律文件应保证持有原件,并应借此提示该等部门注意做好上述完善、更新工作。
(六)各公司在本附表中不能完整表述检查情况的,请另附附件或另作书面报告。
(七)排查中发现可能构成集团、兄弟公司法律风险的资料、问题的,应及时向集团法务部和相关兄弟公司通报,并提供相关资料,配合集团、相关兄弟公司予以解决。
(八)各公司均应注意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排查档案,完整保存排查工作具体进展的记录、文件和与法律风险事项相关的合同、法律文件及所有其他相关证据资料。
(九)请务必注意工作方式,注意内紧外松,增强保密和防范风险意识,对排查中涉及的法律风险问题、事项应严加保密,严密保管排查所取得或制作的文件。特别是对于税务问题、软件著作权、专利权方面可能涉及的侵权问题,应当认真依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但对有关问题及解决措施,请勿在总体排查报告中陈述,而应以保密形式另行汇报。在如实完整报告情况的同时,防止使法律风险排查工作及其报告本身变成现实法律风险。
一、公司章程和公司基本情况
本项排查目的与方法:理清公司的组织架构及其基本情况,检查公司的章程是否完备,基本法律文件是否齐全,相互是否妥善衔接,是否已经依法(包括变化了的法律法规)及时做必要的修订,是否全部办妥相关的登记(包括但不限于变更登记、应有的注销登记)、备案、年检等。对于条款、手续不完善的,予以完善。检讨公司的组织架构是否有利于运作,又有利于化解、排除法律风险。
1、公司组织架构图(上至最终控股股东、下至子公司及其各层次下属公司、分公司、办事处及公司部门划分)【注:请另附图表,列为本指引附表的附件】
2、公司股东名称,股东的持股比例,检查是否与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一致,登记的公司名称、股东名称是否准确【注:公司如尚未建立股东名册,应立即依公司法设立并正确记载】
3、公司注册和登记文件
【注:除有选项外,请在备注处写明该等证照记载内容是否完备、是否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符、是否经过年审、最新年审时间及其他特别注意事项】 公司的注册、登记文件及相关证件
(a)现时有效及历次《批准证书》(如需)或者《注册证书》等政府证照情况
备注:(b)现时有效及历次之《营业执照》正、副本,今年是否已通过年检
备注:(c)检查许可公司从事与现有业务有关的各种执照、许可证或批文(如适用),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安全许可证、特许经营许可证、授权证书等
备注(请列该等证件的名称、颁发机关、其记载内容是否完备、有效期何时届满、是否通过今年的年检(如需),是否与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符、有无潜在风险及其他特别注意事项):(d)历次公司章程、合资合同、合作合同或股东协议、及其修改文件、政府审批文件是否齐全、工商登记变更手续是否完善、相互衔接(最新的依下列e、f排查)
特别是,如为股权收购项目,历次转让合同、补充协议、审批文件、工商登记文件是否相衔接、完整,相互有无抵触
备注:(e)现行公司章程、合资合同、合作合同或股东协议、及其修改文件,检查是否已依公司法等法律进行修订(如需),是否完全合法和适当
备注:(f)现行有效之公司章程、合资合同、合作合同或股东协议及其补充、修改,及政府批复、工商登记备案情况(如适用)
备注:(g)国家税务局《税务登记证》,检查是否合法有效、与实际一致
备注:(h)地方税务局《税务登记证》,检查是否合法有效、与实际一致
备注:(i)《外汇登记证》(如适用),检查是否合法有效
备注:(j)公司注册资本及公司股东历次出资的验资报告情况
备注:(k)公司成立以来的所有董事会决议、会议记录及股东大会/股东会决议、会议记录是否完备、齐全。检查制作的质量和规范性。
备注:(l)最近年期的资产评估报告(如有,年评估)
备注:(m)公司股东之间签订之任何意向书、协议书、备忘录 □有 □无
备注:(n)文件
现任董事会成员名单及其按章程由股东发出的任免文件及工商登记(备案)状况备注:(o)公司成立以来的工商登记(含变更登记)档案情况,检查是否已按公司法、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如适用)、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备注:(p)其他需特别关注的事项(如规范本行业的法律法规的有关特别规定的履行、遵守情况)
各公司自成立以来历届董事会成员名单及其任免、工商登记(备案)
二、公司资产状况
本项排查目的与方法:清理公司的资产,检查公司各项资产的权属是否清晰,有关资产是否已经依照相关规定领取产权证书、办妥相关的权属登记,相关权利证书所载具体内容、记载有无错漏、不当,是否还有权属瑕疵,证照有无逾期。如存在该等情形,应及时妥善解决。
1、土地使用权及房产
【注:如公司有不同的多个地块或房产,请依本款所列内容另附文件逐个做出说明,并说明该等土地、房产的登记情况与公司实际现状是否相符、存在的问题】
公司拥有的所有土地使用权及房产(自用或空臵)的清单并反馈下列情况,包括:(a)《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有 □无
备注: 或《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证》 □有 □无
备注: 土地租赁合同 □有 □无
备注:(b)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转让或划拨合同)(含附件、红线图)□有 □无
备注:(c)土地出让金己付之收据或发票 □有 □无
备注:(d)《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含附件、红线图)□有 □无
备注:(e)《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附件、红线图)□有 □无
备注:(f)《建设用地批准书》 □有 □无
备注:(g)施工许可证 □有 □无
备注:(h)竣工验收证 □有 □无
备注:(i)《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地产权证》)□有 □无
备注:(j)《房屋买卖合同》(包括印花税、房屋登记)□有 □无
备注(请分我方为买方或卖方分别说明):
(k)《房屋租赁合同》、补充协议(包括租赁许可证)□有 □无 □已备案登记/时间 □尚未备案登记
备注(请分我方为出租方或承租方分别说明):
(l)有关房地产在政府房地产部门登记状况 □有 □无
备注:
(m)房地产是否抵押 □是 □否
备注:(n)房地产抵押合同 □有 □无
备注(请说明抵押给谁、抵押期限等状况):
房地产是否已办理抵押登记 □是 □否
备注:(o)其他须关注的事项(有无被司法、执法机关保全,有无其他纠纷等):
2、公司其他资产及状况
(a)其他资产清单(如机器设备、车辆及其他)(b)重大资产的来源 □采购 □ 受让 □抵债 □其他
备注:(c)相关的合同 □采购 □ 转让 □抵债 □其他
备注:(d)合同价款是否支付完毕 □是 □否
备注:(e)资产是否设有抵押、质押 □是 □否
备注:(f)抵押、质押合同 □有 □无
备注(请说明抵押、质押给谁、抵押、质押期限等状况):(g)是否已办理抵押、质押登记 □是 □否
备注:(g)特种设备(如锅炉、电梯、起重机等)是否均经过验收、有政府监督部门认可的、有效的生产或使用许可证
备注:(i)资产是否投保 □是 □否
备注:(j)检查所投保资产险种类、保险额、保险范围、除外事故(免赔范围)、保险机构、保险费的支付、保险合同其他义务履行情况、已发生损失的索赔或索赔准备 备注:(j)其他须特别关注的事项(如有无保全,有无其他债权债务纠纷)
三、合同、协议及其履行状况
本项排查目的与方法:全面清理公司的合同、协议及作用相当于协议的其他文件,仔细检查各类合同、法律文件的签署、履行及文本和相关证据资料保存情况,并具体结合公司各项投资、经营的实际情况,分析合同、法律文件是否存在漏洞,是否符合投资和经营实际情况,是否相互衔接、完整、正确、便于履行,在理解上是否会与合同对方发生分歧、争议,以找出经营管理中法律风险易发生的环节和关键点,及时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
1、检查公司历次(不论签订于何时)重大收购项目如股权转让受让项目、资产转让受让项目中的风险点,法律手续是否已经办理妥善,合同是否有风险点,相关合同、价款支付单证、交接证明及相关资料原件等;
2、自2009年以来标的额100万元以上而仍在履行中的合同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合资、合作合同、贷款类合同、抵押、质押合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重要资产采购合同、租赁合同、业务经营合同、资产处臵合同、对外投资合同、土建施工合同、监理合同、设计合同、其他由公司所签订的重大合同或可能引起重大责任之协议等等;
3、各合同条款、签署情况、合同日期是否填妥、有无已过有效期、合同履行情况,有无争议,争议点、争议现状及拟采取的解决措施及获取的经验和教训;
4、合同样式文本及其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及经验教训,修改设想、意见,新的合同样式文本的需求及制作计划;
5、检查合同是否有潜在的法律风险,含合同漏洞、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订、抗辩、中止、终止、解除、其他补救等化解法律风险的措施。
四、公司债权、债务状况
本项排查目的:全面整理公司的债权、债务状况,提出追收债权的措施,化解潜在的法律风险,切实保护公司合法权益。
1、公司应收款、应付款状况;
2、公司债权有担保的,是否已依物权法、担保法办妥了相关法律手续;
3、公司债权如已到期,对方还款情况,逾期的,有无过诉讼时效、索赔期限,采取的追收措施;
4、公司应付款情况分析,拟拒付、缓付的,理由和应对措施。
五、公司诉讼、仲裁情况
本项排查目的:全面掌握公司的诉讼、仲裁状况,研究采取妥善的诉讼、仲裁或调解、和解、执行方案、措施,化解法律风险,切实保护公司合法权益。
1、公司现有(含未结或2009年以来已结)的民事诉讼、仲裁、刑事、行政诉讼或行政处罚状况等。请说明诉讼案件名称、索赔的数额或其它要求、诉讼进展、诉讼难点、目前我方的应对策略等情况,胜诉机会分析,如已结案我方已付或被判令的赔偿款项(如有)情况;有关生效裁判、调解协议的履行、执行情况;
2、公司现有(含未结或2009年以来已结)的政府、行政及监管机构的调查、程序的概要或可能发生的上述调查、程序(如有),并说明对有关事项的解决、应对措施和状况;
3、公司现有(含未结或2009年以来已结)案件的诉讼、仲裁代理人情况及其代理工作情况,委托代理合同和代理费用情况; 4、2009年以来案件执行方面的情况。
六、知识产权状况
本项排查目的:整理公司的知识产权状况,完善知识产权所有和许可使用手续,加强保护公司商标、专利、著作权、无形资产、商业秘密等的合法权益。
1、公司所拥有或受许可使用、许可他人使用的所有注册或非注册的商标、商品名称及品牌、服务标志、专利及其它知识产权(包括所有有关注册及申请)的清单及注册证和有关申请表;检查商标、专利的注册状况、有效期限、范围等,研究哪些商标需再扩展注册范围或地域;申请著名商标或驰名商标的情况或设想、可行性,准备状况等;
2、公司所拥有或许可使用的所有专有技术、商业秘密、技术、技术信息和计算机软件的清单以及证明上述专有技术等所有权的资料;
3、公司就其经营业务而需支付的任何专利费、许可使用费或其它费用的详情;
4、所有有权或许可使用本条第1项所述之任何知识产权的人士的清单及其使用状况;
5、有关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的合同履行状况,法律手续办理状况;
6、有无发现他方侵害公司商标、专利、名称权、商业秘密的行为,公司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效果;
7、有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或嫌疑。(注:另以特别保密方式报告)
七、税务状况
本项排查目的:检查公司的税务状况,确保合法经营,做守法的纳税人。
1、与公司有关的税项、适用税率等与税务有关的事宜,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a)(b)(c)公司应付税种; 公司的适用税率;及
公司所享受的税项优惠批准文件。
2、公司税收申报文件、纳税凭证齐备与否;
3、自2009年以来所有未付清或在交涉中的税务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所得税责任、由公司代缴的员工所得税状况、记录、其他税务情况;
4、确认公司已于财务报表中就其做出储备的有关税务的简述,包括潜在风险的数额及储备的数额。
(注:税务问题请另以特别保密方式报告)
八、劳动合同及劳动争议、安全生产许可、工伤保险等状况
本项排查目的:检查公司执行《劳动合同法》的状况,劳动合同签署、履行、安全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护、工伤保险及其他社保情况,避免劳动争议、安全事故及其赔偿等风险。
1、是否与所有员工已依《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及其签订、发送合同文本的完备性、劳动合同备案情况、劳动合同履行情况、加班、休假、考勤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护、受劳动监察部门监察情况;
2、执行《劳动合同法》及集团有关制度的难点和解决办法;
3、未结或2009年以来了结的劳动争议及其解决状况;
4、员工的工伤保险及其他社保是否按法律法规规定办理投保、社保费用是否按规定缴纳;
5、需要办理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及其办理状况;
6、其他潜在的可能引起劳动纠纷、安全事故及因其赔偿的情形。
九、公司财务会计制度、财务报告、账册、记帐凭证、单据的状况及其存在的法律风险
十、公司广告宣传状况及其存在的法律风险
十一、其他情况
本项排查目的:检查公司遵守法律法规、遵守集团管理制度的状况,加强公司的法制管理和公司的内部制度管理。
1、各公司针对各公司自身投资、经营、资产、权益等情形,检查其是否有其他法律上的风险,是否完全遵守与其经营行业相关的所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经营、产品安全、质量保证、消费者保护、环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
2、各公司依自身情形检查是否均按集团有关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办理有关财务、法律、行政上的审批、备案手续;
3、相关新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侵权责任法等)颁布后对公司或对公司业务有无重大影响,有无法律疑难,如有,公司的解决方案;
4、各公司法律队伍建设及实际发挥作用的情况,是否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法务人员配备、使用、监督、考核、培训、激励情况与设想;
5、各公司依自身实际需要,进行法律培训和参加法律培训的情况(2009年以来);
6、各公司落实集团及其本公司法制建设规划的情况和问题。
十二、各公司对集团法律风险防控、法制建设、集团法务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本项排查目的:希望听取各公司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集团法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效果,提高法务工作管理水平和防控法律风险的实效。
十三、各公司选择的专项重点排查项目 本项排查目的:各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选择若干项作为两年不同时间排查的重点,从仔细审核原件、细节入手,寻找风险点或更新评估风险点,研判风险大小、发生机率,制订防控、化解和解决有关风险的措施,包括评判防控、化解以往所发现有关风险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仍须注意的问题,并应采取措施,以保护公司权益。
集团法务部
二○一○年十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