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供热管理办法[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4:1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照市供热管理办法[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照市供热管理办法[最终版]》。

第一篇:日照市供热管理办法[最终版]

日照市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供热管理,规范供热用热行为,提高供热质量,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节约能源,促进供热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山东省供热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使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是本市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市供热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市供热管理机构(市热力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市供热行业管理工作,对区县供热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岚山区、莒县、五莲县人民政府供热主管部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管委,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本辖区内的供热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管委供热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相关机构承担。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规划、环境保护、价格、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供热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供热企业是城市供热的市场主体,负责供热体系的建设、运营,接受供热主管部门、供热管理机构的监管,履行城市供热的社会责任。第五条

鼓励利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下统称清洁能源)和工业余热发展供热事业。鼓励和扶持安全、高效、节能环保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市供热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供热专项规划(含清洁能源供热专项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供热专项规划应当包含新建住宅小区供热设施同步建设的内容,并对既有住宅小区补建供热设施作出安排。

经批准的供热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七条

编制供热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城乡统筹、节能减排、保障供应、优先发展清洁能源供热的原则将供热设施逐步向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延伸。

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配套建设供热设施。

第八条

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要求,配套建设供热设施,或者预留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用地。预留的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需要接入供热管网的,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应当就建设项目供热条件征求供热主管部门意见。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供热企业根据供热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情况提出答复意见,明确工程是否具备供热条件。对具备供热条件的,确定供热方式及供热企业,并提出供热分项设计技术要求。

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应当按照供热专项规划要求同步落实供热设施用地、用房、用水、用电等条件。

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供热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十条

建设城市供热工程应当依法招标确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从事供热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供热设施的施工图应当经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明。

第十一条 新建住宅小区内的供热经营设施,由供热企业负责建设,供热企业应当按照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工期要求完成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建设单位应当协调配合供热经营设施的施工,并承担相关设备用房等土建工程的配套建设,相关设备用房等土建工程应当与供热经营设施工程同时设计施工,确保满足供热经营设施安装条件。供热经营设施的建设资金,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由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缴纳,专项用于供热经营设施的建设。供热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当根据供热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向供热企业拨付供热设施配套费。

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的供热管线工程,应当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批准,方可建设。供热企业应当缴纳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城市道路的修复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委托的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单位负责。

第十二条

供热工程竣工后,供热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竣工验收,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对验收进行监督,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出具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房地产开发项目未取得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的,不得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

第十三条

供热企业应当于每年9月30日前,向供热主管部门报送下一年度供热发展计划。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供热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情况,下达下一年度供热发展计划。

供热企业应当按照供热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供热发展计划实施供热工程建设。

第三章

供热管理

第十四条

供热企业应当实行热源、管网、换热站经营管理一体化。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自行管理的住宅小区换热站等供热经营设施应当于2016年底向供热企业移交,由供热企业负责统一管理、并网运营。

第十五条

供热企业应当依法取得供热主管部门核发的供热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供热经营活动。

第十六条

市区采暖供热期为每年的11月25日至次年的3月25日。各区县政府、管委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地区采暖供热期。如遇到特殊情况,由供热主管部门(同指管委相关机构,下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采暖供热期,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指管委,下同)批准后执行,并向社会公布。

供热企业应当在采暖供热期开始前五日进行试供热,做好调试、排气等工作。

第十七条 供热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测温点,使用符合规定并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测温,做好测温记录。

供热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供热主管部门报送供热基本情况统计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八条

未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供热企业不得擅自停业。确需停业的,应当在当年采暖供热期开始6个月前向供热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供热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经批准停业的供热企业应当对供热范围内相关用户、设施管理以及热费等事宜作出妥善安排,在当年采暖供热期开始3个月前与承接的供热企业完成交接,并向供热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第十九条

对已具备集中供热条件,新建住宅申请用热户数达到楼宇总户数的50%以上的,供热企业应当供热。现有住宅申请安装供热设施户数达到楼宇总户数的50%以上的,供热企业应当安装供热经营设施并供热。

未达到前款规定标准的,原则上不予供热;情况特殊确需用热的,由供热企业与热用户协商达成协议后,可以供热。

第二十条 供热企业应当按照供用热合同约定,连续稳定供热,不得擅自中断或者停止供热。

在采暖供热期内,因特殊原因需要连续停止供热超过24小时的,供热企业应当提前2日通知用户;因突发事故不能正常供热的,供热企业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并报告供热主管部门,及时通知受影响区域的用户。连续停止供热24小时以上的,供热企业应当依据停供时间减收相应热费。

第二十一条

在室外温度不低于供热系统最低设计温度、建筑围护结构符合当时采暖设计规范标准和室内采暖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供热企业应当保证采暖供热期内用户卧室、起居室的温度不低于18℃。供用热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二条

供热企业对供热设施充水试压,应当明确充水试压时间,并提前7日通知用户。充水试压时,出现室内供热设施漏水等异常情况,用户可以要求供热企业进行处置,供热企业应当及时进行处置,配件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二十三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设立供热政策性补贴资金,专项用于补贴供热企业成本与价格倒挂亏损、延长采暖供热期限、供热系统节能和环保改造、旧住宅区供热经营设施改造等。

对供热企业的供热工作实施年度考核评估及供热服务质量社会满意度调查,依据考核评估及供热服务质量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发放供热政策性补贴资金。

第四章

用热管理

第二十四条

需要用热的单位和居民,应当向供热企业办理用热手续。

单位用户变更用热面积、用热量以及其他用热登记事项的,应当向供热企业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五条

供热设施具备分户关闭条件,用户要求本采暖季暂停供热的,应当在当年采暖供热期开始30日前向供热企业提出,办理暂停供热手续。

供热设施不具备分户控制条件,用户不需要或者要求暂停供热的,供热管道应当进行隔断处理,隔断及恢复费用由用户承担。

供热企业不得因部分用户欠交热费,停止向其他已交费用户供热或者降低供热标准。第二十六条

用户应当妥善使用和维护自有供热设施,不得有下列妨碍供热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一)擅自在室内供热设施上安装放水阀、排气阀或者换热装置;

(二)擅自改动供热管道、安装管道泵、增设散热器或者改变用热性质和方式;

(三)擅自排放供热系统的热水;

(四)其他妨碍供热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用户因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行为,导致其室内温度低于本办法规定温度或者合同约定温度的,供热企业不承担责任。给其他用户和供热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用户盗用供热系统热水或者由于室内装修影响正常检修和擅自改动室内供热设施,给供热企业和其他用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对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实行供暖定额补贴,主城区按下列标准补贴,岚山区、莒县、五莲县由区县政府自行确定补贴标准:

(一)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每户补贴600元;

(二)市区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每人补贴300元。

供暖定额补贴按照现行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渠道,由民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直接发放给补贴对象,补贴资金由同级财政负担。

第五章

供热设施管理

第二十九条

分户计量装置或者入户端口(含)以外的供热设施,由供热企业负责养护、维修、更新和改造。分户计量装置或者入户端口以内的供热设施,由用户负责养护、维修、更新和改造。

本办法施行前由建设单位建设的供热设施,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移交,由供热企业直管到户:

(一)供热设施需要改造的老旧居住小区,按照供热企业、业主、政府共同承担的原则筹措改造资金,改造完成后移交供热企业;

(二)其他居住小区,由建设单位直接向供热企业移交供热设施。

供热设施的保修期不得低于二个采暖供热期。在保修期内,供热设施发生质量问题的,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保修义务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供热设施的保修期不受二个采暖供热期的限制。

第三十条

供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高温高压等重要供热设施,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三十一条

供热企业应当对其负责管理的供热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在使用期内安全稳定运行。因供热设施损坏等原因影响正常供热时,供热企业应当及时处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为其提供便利;因供热设施维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供热企业应当给予赔偿。

第三十二条

供热企业应当制定供热事故抢险抢修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供热企业发现供热事故或者接到供热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抢险抢修,并同时报告供热主管部门。对影响抢修的其他设施,供热企业应当采取合理的应急处置和必要的现场防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供热企业可以先行组织施工,有关部门应当允许施工企业事后补办占道、道路开挖等审批手续。

用户自有供热设施发生泄漏等紧急情况,给其他用户正常供热造成影响,供热企业需要入户抢修作业的,相关用户、物业服务企业等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当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或者供热企业查明有关地下管线的情况。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或者供热企业应当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建设工程施工可能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当与供热企业协商制定安全保护施工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施工。在施工中造成供热设施损坏的,应当立即通知供热企业修复,并赔偿损失。

第三十四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建、迁移、拆除供热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与供热企业协商确定改建、迁移、拆除方案后方可实施。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

(一)破坏或者擅自改装、拆除供热管网、标志、井盖、阀门和仪表等供热设施;

(二)破坏或者擅自安装、拆卸、改装、干扰用热计量设施;

(三)利用供热管道或者支架悬挂物体;

(四)在规定的供热设施安全间距范围内,建设建筑物、构筑物、敷设管线或者种植深根植物;

(五)在规定的供热设施安全间距范围内,爆破、挖坑、掘土或者打桩;

(六)在规定的供热设施安全间距范围内,堆放垃圾、杂物、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排放污水、腐蚀性液体或者气体;

(七)其他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六章

供热计量与热费计收

第三十六条

新建民用建筑应当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既有民用建筑接入供热管网应当进行节能改造,并符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标准。

实行供热的新建民用建筑和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时,应当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数据采集远传装置,居住建筑应当安装分户用热计量装置。第三十七条

供热企业是供热计量收费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供热计量的目标积极推进供热计量工作。

第三十八条 供热企业根据热计量产品可靠性向供热主管部门推荐产品准入目录,并优先采购使用已纳入供热计量产品推荐目录的供热计量装置和温控装置,杜绝假冒伪劣,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供热企业应当与供热计量装置和温控装置、建筑能耗数据采集器的销售单位签订合同,约定免费保修包换年限。保修期外,由供热企业负责维修更换。

第三十九条

用热计量装置应当依法检定合格。

供用热双方对计量发生争议时,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检定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四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采用集中供热的房屋时,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供热计量措施等有关信息,在房屋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载明,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四十一条 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应当分别建立供热远程监控数字化监管平台和远程监控调节平台,对供热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和数字监管。

供热企业应当将远程监控调节平台无偿与供热主管部门远程监控数字化监管平台相连接,并及时传输数据,保证传输数据完整真实。

第四十二条

供热价格以及与供热企业提供的具有行业或者技术垄断且与供热主管业务相关的服务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确定。居民采暖热价的制定和调整应当遵循合理补偿成本、促进节约用热、坚持公平负担的原则,并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征求用户、供热企业和供热主管部门等方面的意见。

第四十三条

用户具备分户用热计量条件的,供热企业应当按照用热量收费。收费按照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核算,按照供热面积核算的基本热价不得超过全部按照供热面积核算热价的百分之三十。

用户不具备分户用热计量条件的,按照供热面积收费。

第四十四条

供热企业应当向最终用户收取热费。用户应当按照供用热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交纳热费。

供热企业可以自行向用户收取热费,也可以委托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单位代收;用户选择向供热企业直接交纳热费的,供热企业不得拒绝。

供热企业和受委托的收费单位应当向用户出具供热企业统一专用发票。受委托的收费单位不得向用户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热用户在采暖供热期开始前未交纳热费的,供热企业可以对其暂缓供热或者限制供热;采暖供热期开始后,供热企业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加收滞纳金,并可以停止供热。

第四十五条 供热企业应当逐步建立健全供热计量户籍热费管理系统,建立用户个人账户档案,实现个人账户热费网络化管理。

第七章

投诉及争议处理

第四十六条

用户有权就供热收费、供热质量和供热服务等事项,向价格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投诉。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对供热企业供热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公开投诉电话、信箱等,并及时处理用户投诉。

第四十七条

供热企业应当实行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服务,向社会公示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和服务电话,并在采暖供热期实行24小时值班。

用户有权就供热收费、供热服务等事项向供热企业查询、投诉,供热企业应当在3日内予以答复。

供热企业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应当佩带统一标志,文明服务,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十八条

供热企业接到投诉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供热设施漏水的投诉,应当在接到投诉后的1小时内到达现场抢修;

(二)对供热温度等有关供热质量的投诉,在采暖供热期开始后的10日内,应当在接到投诉后的5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在采暖供热期的其他时间,应当在接到投诉后的2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第四十九条

用户认为室内温度不达标的,可以向供热企业提出温度检测要求,供热企业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热用户应当配合供热企业调试测温工作,拒不配合的视为室内温度达标。

对居民室内供热温度进行测量,应当在门窗正常关闭1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将计量器具置于被测房间中央距离地面1米处,计量器具的稳定读数为实际供热温度。

供用热双方对于室内温度存有异议的,应当委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认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供热温度进行测定,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非居民用户的室内温度及其检测方法,由供用热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第五十条 因供热企业原因导致室内温度不达标的,供热企业应当承担检测费用,并承担供用热合同中约定的违约责任。在供热温度达标之前的期间,为室温不合格的天数。

对室温不合格的天数,供热企业应当按照下列标准向用户退还热费:

(一)供热温度高于或者等于16℃低于18℃的,退还热费的20%;

(二)供热温度高于或者等于14℃低于16℃的,退还热费的50%;

(三)供热温度低于14℃的,全额退还热费。

不属于供热企业责任的,供热企业在向用户讲明原因的同时,应当积极协助其采取措施达到规定的温度。第五十一条

供热企业向用户退还热费的,应当在每年采暖供热期结束后至6月30日前通知用户并办理退费。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建设单位未组织供热工程竣工验收的,由供热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企业对具备分户用热计量条件的用户不按照用热量收费的,由供热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供热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用户有妨碍供热设施正常运行行为的,由供热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用户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用户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由供热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供热条例》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单位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开启供热管道上的阀门,将供热设施接入供热管道盗用热的,应当赔偿供热企业的热费损失。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供热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供热管理工作中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

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九章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定义:

(一)供热,是指供热企业依靠稳定热源,通过管网为用户提供生活用热的集中供热行为。

(二)供热企业,是指从事供热生产经营的单位,包括拥有热源并直接向用户供热的单位和外购热源向用户转供热的单位。

(三)供热设施,是指用于供热的各种设施设备,包括热源、供热管网、换热站、泵站、阀门室(井)、计量器具、室内供热管道、散热设备及附件等。

(四)供热经营设施,是指民用建筑分户计量装置或者入户端口以外各种设施设备,包括热源、供热管网、换热站、泵站、阀门室(井)和用热计量装置等。

第六十条

供热企业提供生产用热的,其经营许可管理适用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供用热双方的权利义务通过供用热合同约定。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6月12日。

第二篇:日照市燃气管理办法

日照市人民政府令

第 111 号

《日照市燃气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3月11日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发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刘星泰

2016年3月19日

日照市燃气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燃气管理,防止和减少燃气安全事故,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维护燃气用户和燃气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燃气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山东省燃气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燃气的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燃气经营与服务、燃气使用、燃气设施保护、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进口,城市门站以外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燃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的使用,沼气、秸秆气的生产和使用,不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燃气,是指作为燃料使用并符合一定要求的气体燃料,包括天然气(含煤层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等。

第三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同指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下同)应当加强对燃气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燃气事业发展、燃气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并将燃气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

第四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全市的燃气管理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同指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燃气管理机构,下同)负责本辖区内的燃气管理工作,并接受市燃气管理部门的指导。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日照国际海洋城管委协助市燃气管理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具体工作可以由相关机构承担。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职责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规划、国土资源、安监、工商、质监、物价、气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燃气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宣传普及燃气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燃气安全意识,防范各种燃气事故的发生。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燃气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并对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情况进行监督。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开展安全用气、燃气设施保护、节约用气等方面的公益宣传。

第二章 规划建设与应急保障

第六条 市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组织编制市燃气发展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省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县燃气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市燃气发展规划,依法组织编制县燃气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市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需要变更燃气发展规划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七条 进行新区建设、旧区改造,应当按照城乡规划和燃气发展规划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者预留燃气设施建设用地。

在市政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配套建设的燃气工程项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项目,应当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对燃气发展规划范围内的燃气设施建设工程,规划部门在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就燃气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征求燃气管理部门的意见。

—2—

第九条 在市政燃气管网规划范围内,不得建设瓶组站;已经建成的,在市政燃气管网覆盖瓶组站供气区域时,其供气管网应当并入市政燃气管网。

第十条 从事燃气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燃气工程。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燃气管线敷设完成后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覆土前竣工测量,竣工测量应当及时、有效、准确,建设单位对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十二条 燃气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并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资料报燃气管理部门备案,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燃气设施建设工程档案。

燃气设施建设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第十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燃气应急储备制度,组织编制燃气供应应急预案,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

燃气供应企业应当根据供气规模设立相应的应急气源储备。

第十四条 燃气供应严重短缺、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动用储备、紧急调度等应急措施,燃气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承担相关应急任务。

第三章 燃气经营与服务

第十五条 从事燃气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第十六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与燃气用户签订供用气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燃气经营者应当向燃气用户持续、稳定、安全供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燃气,指导燃气用户安全用气、节约用气。

第十七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对燃气用户燃气设施和用气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燃气用户。燃气用户违反安全用气规定的,检查人员应当提出整改意见,燃气用户应当及时整改。发现安全隐患的,燃气经营者应当及时排除。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燃气经营者可以暂停供气,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后,燃气经营者应当在24小时内恢复供气。经劝阻、制止无效的,燃气经营者应当及时报告燃气管理部门。

—3—

燃气经营者应当每月至少对单位燃气用户燃气设施和用气情况进行一次入户安全检查,每年至少对居民燃气用户燃气设施和用气情况进行一次入户安全检查。

第十八条 燃气经营者从事安全管理、作业和抢险抢修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接受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安全管理或者作业活动。

第十九条 燃气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拒绝向市政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符合用气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供气;

(二)倒卖、抵押、出租、出借、转让、涂改燃气经营许可证;

(三)未履行必要告知义务擅自停止供气、调整供气量,或者未经审批擅自停业或者歇业;

(四)向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用于经营的燃气;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储存燃气;

(六)要求燃气用户购买其指定的产品或者接受其提供的服务;

(七)冒用其他企业名称或者标识从事燃气经营、服务活动。第二十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除遵守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燃气发展规划和用户需求,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每年向燃气管理部门报告发展计划和实施情况;

(二)公布管道燃气报装、改装条件,不得拒绝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符合用气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的报装、改装申请;

(三)设立并公布24小时用户服务电话,并为用户缴纳、查询燃气收费和其他服务提供便利;

(四)建立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新建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当严格按照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标准和规范组织实施,已建成的燃气管线信息系统应当与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融合。

第二十一条 公安、交通运输、安监、质监、燃气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汽车加气站及车用燃气设施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汽车加气站在燃气泄漏、燃气压力异常、附近发生火灾、雷击天气等不安全情况下,不得进行加气或者卸气作业。

第二十三条 汽车加气站应当按照规定,做好车用气瓶充装前、充装中

—4—

和充装后的安全检查,并向燃气车辆驾驶人员进行安全宣传。

燃气车辆所有人应当按照规定,取得有关证件和检验标志,定期检验车用气瓶和燃气专用装置,及时维修或者更换不合格车用气瓶和燃气专用装置;燃气车辆驾驶人员应当正确使用车用气瓶及燃气专用装置,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

第二十四条 从事瓶装燃气充装活动的,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未经质监部门许可,从事充装活动;

(二)给超期限未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充装燃气;

(三)给报废、改装的气瓶充装燃气;

(四)给超残液量标准的气瓶充装燃气;

(五)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给气瓶充装燃气;

(六)用槽车直接向气瓶充装燃气或者用气瓶相互倒灌燃气;

(七)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燃气;

(八)销售未经许可的充装单位充装的瓶装燃气或者销售充装单位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的瓶装燃气;

(九)给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气瓶充装燃气。

第二十五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因施工、检修等原因确需降压或者停气的,应当将作业时间和影响区域提前48小时予以公告或者书面通知燃气用户,并按有关规定及时恢复供气;因突发事件降压或者停气的,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燃气用户。

燃气经营者停业、歇业的,应当事先对其供气范围内的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作出妥善安排,并在90个工作日前向所在地燃气管理部门报告,经批准方可停业、歇业。

第二十六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燃气质量检测制度,确保所供应的燃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质监、工商、燃气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对燃气质量的监督检查。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燃气经营者诚信档案和不良行为公示制度,记录燃气经营者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 燃气价格、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价格,应当按照价格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缴纳燃气设施配套费的建设项目,安装燃气设施不再收取天然气管道

—5—

设施安装价格;未缴纳的,按照物价部门原批准文件收取天然气设施安装费。

第四章 燃气使用

第二十八条 燃气用户应当遵守安全用气规则,使用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和气瓶,及时更换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使用年限已届满的燃气燃烧器具,并按照供用气合同支付燃气费用。

单位燃气用户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操作维护人员燃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管道燃气用户需扩大用气范围、改变燃气用途或者安装、改装、拆除固定的燃气设施和燃气燃烧器具的,应当与燃气经营者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九条 燃气用户及相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操作公用燃气阀门;

(二)将燃气管道作为负重支架或者接地引线;

(三)安装、使用不符合气源要求的燃气燃烧器具;

(四)擅自安装、改装、拆除、包裹户内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装置;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使用、储存燃气;

(六)盗用燃气;

(七)改变燃气用途或者转供燃气;

(八)在同一室内同时使用含燃气在内的两种以上燃料。

第三十条 燃气用户有权向燃气经营者查询相关的经营收费和服务等事项。燃气用户当面或者电话查询的,燃气经营企业应当立即给予答复;通过短信、电子邮件或者书面查询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燃气管理、物价、质监、工商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和投诉制度,公开举报和投诉电话、信箱及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供气服务质量、燃气安全、收费标准、质量等事项的举报和投诉,并自接到举报和投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

第三十一条 居民管道燃气用户灶(含燃气热水器、燃气采暖炉等燃气燃烧器具)前阀以前(含灶前阀)燃气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由燃气经营企业负责,燃气计量器具阀门后燃气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由燃气用户负责。

单位(业主)燃气用户燃气设施的维护按照合同约定执行。未约定的,—6—

燃气用户灶(含燃气热水器、燃气锅炉等燃气燃烧器具)前阀以前(含灶前阀)燃气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由燃气经营企业负责,燃气计量器具阀门后燃气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由燃气用户负责,也可以委托燃气经营企业维护和更新。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销售的燃气燃烧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并在明显位置标注气源适配性检测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燃气用户指定燃气燃烧器具销售单位和品牌。第三十三条 燃气燃烧器具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或者委托设立售后服务站点,配备经考核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人员,负责售后的安装、维修服务。

燃气燃烧器具的安装、维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五章 燃气设施保护

第三十四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规定划定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

(一)建设占压地下燃气管线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二)进行爆破、取土等作业或者动用明火;

(三)倾倒、排放腐蚀性物质;

(四)放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者种植深根植物;

(五)其他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燃气设施保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巡查、检测、维修和维护,确保燃气设施的安全运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损、擅自拆除或者移动燃气设施,不得毁损、覆盖、涂改、擅自拆除或者移动燃气设施安全警示标志。

第三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查明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地下燃气管线的相关情况。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燃气经营者等单位应当自接到查询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提供相关资料。

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敷设管道、打桩、顶进、挖掘、钻探等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活动的,应当通知燃气经营者派专业人员现场监督

—7—

指导,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因建设工程确需改装、拆除、迁移燃气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与燃气设施产权单位协商并制定改动方案,报燃气管理部门批准。燃气设施改装、拆除、迁移等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七条 燃气经营者改动市政燃气设施,应当制定改动方案,报燃气管理部门批准。

改动方案应当符合燃气发展规划,明确安全施工要求,有安全防护和保障正常用气的措施。

第三十八条 燃气管道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遭遇重大自然灾害、腐蚀损坏严重或者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安全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燃气经营者应当对停止运行、封存、报废的燃气管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六章 燃气安全管理

第三十九条 市、区县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上一级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设置专门的燃气事故抢险抢修队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防护用品、消防器材、车辆、通讯设备等,制定本单位各类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报燃气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备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燃气经营者应当设置抢险抢修电话,向社会公布,并设专岗每天24小时值班。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安全事故或者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等情况,应当立即告知燃气经营者,或者向燃气管理部门、公安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

第四十二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燃气经营者应当在气源站、储配站、加气站等重要生产经营场所的出入口、生产区、储存区安装监控设备,并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以上。

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对燃气经

—8—

营、燃气使用的安全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通知燃气经营者、燃气用户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及时组织消除隐患,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十三条 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后,燃气经营者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抢修。

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后,燃气管理部门、安监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根据有关情况启动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四十四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在居民燃气用户中推广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确保燃气使用安全。

单位燃气用户应当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设置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燃气用户应当确保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保持探头清洁。

第四十五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在生产、储存、输配、充装、销售等场所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和自动切断装置。

燃气经营者应当在确认安装的燃气泄漏报警和自动切断装置工作正常后,方可供气。

第四十六条 鼓励和引导燃气经营企业、燃气用户投保燃气安全责任险。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八条 燃气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9—

(一)燃气设施,是指人工煤气生产厂、燃气储配站、门站、气化站、混气站、汽车加气站、灌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市政燃气管网等的总称,包括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以及户内燃气设施等。

(二)燃气燃烧器具,是指以燃气为燃料的燃烧器具,包括居民家庭和商业用户所使用的燃气灶具、热水器、沸水器、采暖器、空调器等器具。

(三)瓶组站,是指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和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等。

(四)单位燃气用户,是指除居民燃气用户以外的各类机关、院校、部队、企业、事业和社会服务单位等。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4月30日。

来源:日照政务网

http://www.xiexiebang.com/ContShowZwgk.php?category_id=1389&aiticle_id=7852

—10—

第三篇:日照市护林员管理办法

日照市护林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护林员行为,切实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山东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护林员是指按规定条件和程序,选聘从事巡护森林、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专职护林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市护林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区(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护林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乡(镇、街道)负责对护林员队伍的日常管理工作,各级要按有关规定成立相应的护林员队伍管理机构并安排专职管理人员。

第四条护林员的配备,要结合当地实际,原则上按每500-1000亩林地配备1名护林员的标准选聘。

第五条护林员的选聘应严格按以下条件、程序进行。

(一)护林员聘用条件:

1.坚持原则,敢于负责,热爱林业工作并掌握一定的林业专业技术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2.身体健康,年龄在45-65周岁之间的男性公民;

3.护林员原则上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4.没有盗伐、滥伐、毁林及其它违法违纪行为;-1-

5.护林员必须是专职人员,不得兼职(在职村干部、外出务工人员不得兼职或选聘为护林员);

6.护林员选聘实行就近就地原则,远离责任林地的人员不得聘为护林员。

(二)护林员聘用程序: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在村民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村(居)两委推荐,乡(镇、街道)审查后,报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复核拟定人选,将拟定的护林人员在乡(镇、街道)或村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为7日。经公示对无异议人员由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按规定签订管护合同,统一发给护林人员工作证,建立护林员管理挡案,并报市林业局备案。

第六条护林员非终身制,每次聘用期限为两年,工作称职的可以续聘。对工作不负责或不适应此项工作及年龄超过65周岁的,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可由原聘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解聘。

第七条护林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林业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造林绿化、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强化全社会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在管护责任区内开展日常巡护,防火期要坚持每天巡护,并据实记录巡护日志,记载有关林业生产、管护等方面的情况;

(三)发现违章野外用火、盗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乱占林地、滥采矿行为以及不执行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的单位和个人,护林员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当地有关部门查处;

(四)发现森林火情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参与组织扑救;

(五)做好森林病虫害疫情监测,及时向森防部门报告森林病虫害情况;

(六)积极配合森林公安机关做好各类林业案件的侦破工作;

(七)负责做好管护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标志、设施的保护工作;

(八)协助有关单位开展管护责任区内森林营造、抚育、封育和监测工作;

(九)完成林业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八条护林员实行GPS定位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要全天候开机,自觉接受和服从林业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九条建立护林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培训制度。区(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护林员的培训组织工作,对培训考核合格的护林员颁发岗位聘用证书。护林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佩戴统一标识。

第十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平均补助标准为每年每亩

10元。其中管护劳务支出7元,用于补偿区域内重点生态公益林专职管护人员(护林员)的劳务费;公共支出3元,用于森林资源档案建立、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苗木、林木抚育、奖励优秀护林员,和市开展的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检查验收、跨重点公益林区域开设防火隔离带等森林火灾预防以及维护林区道路的开支。

第十一条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护林员队伍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指导、监督;各乡(镇、街道)林业站负责对护林员的出勤、管护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区(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并按时对护林员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比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护林员奖惩及是否优先续聘的依据。

第十二条护林员在聘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县)人民政府或林业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市级表彰奖励二年进行一次:

(一)责任区内无森林火灾、林业病虫灾害、盗伐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侵占林地等案(事)件发生,森林资源管护成绩显著者;

(二)勇于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使森林资源免遭重大损失者;

(三)在森林营造、抚育、监测等工作中成绩突出者;

(四)拯救、保护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功者;

(五)在保护森林资源工作中有其他突出表现的。

第十三条护林员在聘期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减发劳务费、解聘、开除等处罚。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以权谋私、监守自盗、弄虚作假者;

(二)擅自同意违法用地的单位或个人进入林地施工,或者不制止、不报告,致使林地遭受破坏者;

(三)对盗伐、滥伐林木行为不制止、不报告者;

(四)责任区内存在森林火灾隐患,不知情不报告又不整改,导致森林火灾发生或发现森林火灾,报告不及时、处置不当,造成森林火灾扩大蔓延的;

(五)责任区内发生林业病虫害不及时报告者。

第十四条护林员聘任期间应办理人身意外保险。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各区(县)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护林员管理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日照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日照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维护城市供水企业和用水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本办法所称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供水工作,各县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的城市供水工作。

水利、环保、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卫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与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共同做好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 城市供水实行开发水源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优先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鼓励中水回用和开发利用海水。

第六条 政府鼓励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供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第二章 城市供水水源和工程建设

第七条 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由市政府组织规划、水利、城市供水、环保和卫生等部门共同编制,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八条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并与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中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时,不得批准建设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对原有自备水源取用地下水的,应当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逐步递减许可取水量,直至完全取消。

第九条 城市供水水源应当从卫生、环保、水资源、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水源水质监测和卫生学评价合格。

城市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规定执行。

第十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建设计划进行。根据法律、法规需要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第十一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禁止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承担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任务。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三章 城市供水经营 第十三条 城市供水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获得政府特许经营权,取得取水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方可从事城市供水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 城市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当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的取水情况和下一取水计划建议。

城市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当按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实际取水量,依法缴纳水资源费。

第十五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设置水质检测机构,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报送资料。对水质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可以自行解决,或者委托城市供水企业解决。第十六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城市供水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标准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管网水压检测工作,确保供水水压符合标准。

用户对水压有特殊要求的可以自行采取加压措施或者委托城市供水企业解决。

第十七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因工程施工、供水设施等原因需停止供水时,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和公安消防机构,因发生不可抗力因素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和公安消防机构,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市供水主管部门。

不能间断供水的用户,可以自建贮水设施或者委托城市供水企业建设。

第十八条 供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不得阻挠或者干扰抢修工作的进行。抢修施工需要办理有关手续的,可以先抢修,并同时办理或者事后补办有关手续。第十九条 申请城市公共供水、增加用水量、改变用水性质、变更名称、过户、销户等,用户应当到城市供水企业办理。

凡新增用户和增加用水量的用户,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及给水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并纳入供水计划。

第二十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依据有关法规,与用户签订供用水合同,并按合同约定执行。第二十一条 用水户应当按照合格计量水表显示量和水价标准按时缴纳水费。用户没有正当理由或者特殊原因,超过供用水合同约定1个月不缴纳水费的,城市供水企业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并根据实际情况暂停供水。采取停止供水措施时,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提前2日通知用户。

第二十二条 计量水表要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组织进行定期检定。因水表自然损坏而无法抄表计量的,按该用户前3个月的平均用水量计收水费。

第二十三条 用户应当保持水表和水表池的清洁、完好,不得采取任何手段使进户水表停滞、失灵或者逆行,因用户责任致使水表损坏或者影响抄表的,城市供水企业可以按前12个月最高月用水量计收水费,并要求用户限期整修;逾期不修的,由城市供水企业负责整修,其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二十四条 新建住宅必须在住宅的公共部位分户安装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检测机构检定合格的计费水表。非新建住宅要逐步进行改造。未经检定或者经检定不合格的计费水表不得安装、使用。

第二十五条 城市供水价格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供水成本核定,居民生活用水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定价;生产、经营性用水按照合理计价的原则定价。超出用水定额的,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应当举行价格听证会,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第二十六条 严禁盗用或者擅自转供(售)城市公共供水。第四章 城市供水设施 第二十七条 城市供水企业对其管理的城市供水设施应当定期检查维修,确保设施运行安全。第二十八条 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上下和两侧2米以内,为安全保护范围。在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挖坑取土或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等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装、拆除、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确需改装、拆除、迁移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事先同城市供水企业联系,经有关主管机关批准同意后,由城市供水企业负责组织设计、施工。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需要迁移公共消火栓的,应当报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由城市供水企业按前款规定实施。第三十条 涉及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到城市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施工可能影响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与城市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

第三十一条 因工程施工等损坏城市公共供水管道、闸阀、水表等供水设施,由责任单位或者个人承担相关维修费用,造成的水量损失按照管径流量计算。

第三十二条 城市供水设施的产权,均以建设项目规划红线为界,规划红线以外的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由城市供水企业进行投资建设,产权属城市供水企业所有;规划红线以内部分,产权归用户所有,由用户进行投资建设,并负责维修养护。

第三十三条 禁止擅自将自建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

因特殊情况需要连接的,必须经城市供水企业同意,报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管网连接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关公共供水阀门,不得在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

第三十五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配备专(兼)职检修人员,定期维护公共消火栓,保持完好和有效。

非因消防需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启公共和用户内部专用消火栓取水。对违反者,由城市供水企业按最大流量标准的2倍计收开启期间的水费。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由有关部门给予处罚。第六章 附

第三十七条 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会同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建立城市供水突发性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责任追究等制度,保障社会公众对城市供水的知情权和城市供水的安全。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日照市沿海旅游船艇管理办法

日照市沿海旅游船艇管理办法 目 录

1第一章 总 则 2第二章 经营管理 3第三章 航行安全 4第四章 应急救助 5第五章 安全管理 6第六章 法律责任 7第七章 附 则 山东省日照市人民政府 日照市人民政府令第77号

《日照市沿海旅游船艇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8月24日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李同道

二O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1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沿海旅游船艇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维护经营者和乘客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沿海水域内从事营业性运输的旅游客船、游艇和娱乐用帆船等各类机动旅游船艇。

经批准的休闲渔业船舶从事经营活动按有关规定执行,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客船,是指乘客定额12人以上的较大型旅游船舶。

本办法所称游艇,是指乘客定额12人以下,具备机械推进动力装置的小型旅游船舶。

本办法所称娱乐用帆船,是指具备风帆动力的小型旅游船舶。

第四条 安监、港航、海事、公安边防、旅游等管理部门按照法律规定和各自的职责权限,对旅游船艇实施管理。

2第二章 经营管理

第五条 旅游客船和游艇应当具备船检部门办理的《船舶检验证书》,海事管理部门办理的《船舶所有权证书》、《船舶国籍证书》,港航管理部门办理的《水路运输许可证》、《船舶营业运输证》。

现有娱乐用帆船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应当符合《日照市娱乐用帆船技术要求》,通过市安委会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的安全技术评估,取得港航、海事等管理部门根据专家组意见签发的《帆船营运安全意见书》。

《日照市娱乐用帆船技术要求》由市安委会办公室牵头组织专家组制定。

第六条 旅游船艇应当按照规定向公安边防部门申请办理旅游船艇《出海船舶户口簿》或者《出海船舶边防登记簿》,为船员办理《出海船民证》,向公安边防和海事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签证。

第七条旅游船艇营运的水域、停靠码头(站、点)、航线由船舶经营人向港航管理部门申请核准,港航管理部门核准前应当征求海事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意见。

第八条 旅游船艇停靠码头(站、点)应当配备供旅客上下船艇的安全防护设施。

码头管理单位不得将泊位出租给非法营运船艇,不得允许非法营运船艇停靠。

第九条 旅游船艇经营人应当在旅游船艇上及岸线以上主要服务场所明显位置设置服务标识。第十条 旅游船艇应当按照旅游部门制定的服务标准提供服务,不得损害乘客的合法权益。

严禁旅行社安排乘客乘坐非法营运船艇。

3第三章 航行安全

第十一条 旅游船艇应当持有相关证书和资料,保证航行安全和防污染等设备齐全有效,确保船舶处于适航状态。

第十二条 旅游船艇应当按照规定标示船名船号,并在明显位置标明核定载客人数及乘客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 旅游船艇应当按照规定标准配备足以保证船艇安全的合格船员。

娱乐用帆船在船员配备标准出台前,应当配备至少两名船员,船员应当经培训并取得海事管理部门核发的证书。

第十四条 船员应当配合码头安全人员保护乘客安全上下船舶,按照船舶稳性要求正确安排乘客乘船秩序,乘客登船后,船岸双方应当清点并如实记录登船人数(包括儿童)备查。

船员应当在航行前指导乘客正确穿着救生衣,详细讲解乘船安全注意事项。敞开式旅游船艇应当要求乘客在航行前穿着救生衣,有乘客未穿着救生衣的,不得开航。

第十五条 旅游船艇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航行规定:(一)严格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等有关航行和避让规定,驾驶员应当谨慎驾驶,保持正规嘹望,采用安全航速,遵守限速规定,使用良好船艺,确保航行和靠离安全;(二)在规定的水域从事经营活动,不得随意变更经营场点、经营航线,不得超航区航行,不得擅自进入禁航区、航道、锚地和海水浴场等限制进入的水域,不得非法从事采捕海洋水生物相关活动;(三)按照船舶载客定额搭载乘客,严禁超过定额人数载客航行;(四)严格遵守船舶抗风等级规定,旅游客船风力七级及以上禁止航行,游艇、娱乐用帆船风力五级及以上或者浪高1.5米及以上禁止航行;(五)在白天且能见度不低于1000米时出海航行;(六)严禁船员酒后或者疲劳驾驶。

第十六条 旅游船艇上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应当集中到岸上处理,禁止向海里排放,加油等油类作业应当遵守安全与防污染管理有关规定。

4第四章 应急救助 第十七条 旅游船艇发生水上险情或者交通事故,应当立即发出遇险求救信号,采取有效措施组织自救,尽一切可能救助遇险人员,并迅速向所属经营人、海上搜救机构和当地区政府(管委)、街道办事处报告。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或者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遇险人数及受损情况和原因等。

第十八条 旅游船艇经营人接到遇险报警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救助,并全力配合搜救机构和当地区政府(管委)、街道办事处的救助活动。

事故现场及附近的船艇和人员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当全力救助遇难人员,并服从搜救机构和当地区政府(管委)、街道办事处的指挥。

第十九条 海上搜救机构和当地区政府(管委)、街道办事处接到求救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协调和组织有关单位参加搜救。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海上搜救指令,积极参加搜救工作。

第二十条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水上遇险应急救助机制,明确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及景区管理单位的应急救助责任,配备相应救生、救助设备。

鼓励建立志愿者救助力量。5第五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 旅游船艇安全管理遵循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负责的原则。

第二十二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船艇安全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对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二十三条 区政府(管委)、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根据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船艇中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贯彻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二)组织、督促旅游船艇所有人、经营人办理船舶检验、船舶登记等;(三)组织或者参与水上交通事故救助,协助海事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 旅游船艇经营人应当履行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一)遵守有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对所属船舶、人员的管理,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二)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按照规定配备合格管理人员,其中至少有一名负责安全管理的专职或者兼职人员;(三)按照规定办理船舶保险和乘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四)建立相关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五)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文件要求的其他安全责任。第二十五条 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谁审批、谁管理,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依照法律规定和职责权限对旅游船艇进行安全管理: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旅游船艇安全工作的监督指导协调;(二)港航管理部门负责对旅游船艇及其经营人的行业安全监管;(三)海事管理部门负责对旅游船艇的海上交通安全监管;(四)旅游、公安边防、体育、海洋渔业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旅游船艇安全工作实施相关行业管理。

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6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旅游船艇违反本办法规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实施行政强制或者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渔业船舶、体育运动船舶等非法从事海上旅游经营活动的,分别由海洋渔业和体育部门联合港航、公安边防、海事管理部门依法查处。第二十八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公开办事程序,建立举报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现有娱乐用帆船,是指本办法施行前建造完工的帆船。

第三十条 在本市沿海水域内从事经营活动的跨骑式摩托艇应当遵守本办法中航行安全、应急救助和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8月30日[1]

下载日照市供热管理办法[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照市供热管理办法[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照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山东省 【发布文号】日照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79号 【发布日期】2013-02-04 【生效日期】2013-03-01 【失效日期】2016-01-01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日照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合集5篇)

    日照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 日政发〔2010〕3号 关于印发日照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高等院校,市属各......

    日照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日照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0-04-27 09:19:49 第 51 号 《日照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1月19日市政府第12次 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发布,自2......

    日照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精选多篇)

    日委„2009‟55号 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 关于转发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日照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委、人民政府,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日照市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日照市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规范促质量,增强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和适应性,不断提高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

    热费收缴管理办法

    热费收缴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热费收缴管理,规范收费员行为和热费收缴流程,提高热费收缴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收费员要坚决秉承“维护企业形象、文明礼貌收缴、保证公司......

    日照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

    日照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 政府令22号日照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加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污染防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

    日照市教育局

    日照市教育局 日教发[2007]16号 各区县、日照经济开发区教育局,各民办教育办学机构: 为促进我市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