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政治经济环境报告
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报告-----------
美国政治经济环境
1关税措施
(1)关税管理制度
《1930年关税法》、《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等是规范美国关税制定和征收的主要法律。美国国会根据《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制定《协调关税表》,于1989年1月1日生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国会的要求修改或维持《协调关税表》,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负责解释和执行《协调关税表》和其他海关法律。美国对除古巴以外的所有WTO成员国实施最惠国关税待遇。此外,美国通过双边或地区自由贸易安排提供优惠关税待遇。美国对大多数进口产品基于FOB价格征收从价税,但对以农产品为主的某些进口产品适用从量税。另外,有些产品需按复合税率缴纳关税。包括糖在内的一些产品还受到关税配额的限制。2009年1月1日起美国开始实施《2009年美国协调关税表》,对《2008年美国协调关税表》进行了修改,但其修改主要是美国为履行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所规定的分阶段削减关税义务而进行的。(2)关税水平及其调整
根据WTO的统计,美国2007年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关税税率为3.5%,与2006年持平,已经达到美国简单平均最终约束关税水平。2008年,排除非从价税税率的因素,美国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税率为4.4%。2007年农产品的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关税税率为5.5%,非农产品为3.2%,相比2006年5.3%和3.3%的水平而言,前者有所上升,而后者则小幅下降。
2进口管理制度(1)基本管理制度
美国主要依靠关税对进口产品和其数量进行管理和调节,但美国也对农产品等相对敏感的进口产品采用关税配额。此外,出于环保、国家安全、国际收支平衡等原因,国会通过《1972年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动物保护)、《1962年贸易拓展法》第232条款(国家安全)、《1974年贸易法》第122条(国际收支平衡)等诸多国内立法,授权商务部、农业部等行政部门采取配额管理、禁止进口、收取进口附加费等方式对进口实行限制。(2)2008年变化
① 对承运商和进口商的“10+2”要求2008年11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出通知,为评估和确定高风险货物、避免恐怖武器和货物进入美国,自2009年1月26日起,进口商和承运商在货船进入美国前必须以电子方式提供关于货物的额外信息。根据美国2002年公布的24小时仓单规则,承运商和进口商须在货物装船前24小时向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提供一定文件。新规定在此基础上,向承运商和进口商提出了新的申报要求。对于承运商而言,须在原来“10”项信息的基础之上再提交“2”份文件,就是所谓的“10”+“2”。这两份文件中一份是船舶装货状况说明,包括船舶和每个集装箱的信息,用以说明船上所装货物的实际位置情况,该文件须在船舶出发后48小时内通过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认可的电子途径发送给该机构;另一份是集装箱状态信息,确定集装箱的运动和状态的改变(如满或空的状态),当发生规定所列9种情况,承运人必须在集装箱状态变化信息进入其设备跟踪系统后24小时内向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提交此类信息。对于进口商,则是“2”+“10”,即须在原提供2项信息基础之上,提交“进口商安全申报”,该申报包含以下10项信息:卖方,买方,进口商登记号/外贸区申请识别码,收货人号码,制造商(提供商),收货人,原产国,商品海关HS编码,集装箱装箱场所,货运公司(装载商)。除集装箱装箱场所和货运公司(装载商)这两项信息可尽快(最迟不超过抵达前24小时)通报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外,其他信息需在装船前24小时向该局通报。但该规定给予了一年的过渡期,即从2010年1月26日起才全面实施。② 进口食品预先通报制度确定最终规则
为实施《2002年生物反恐法》,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2003年颁布《进口食品的预先通报制度》过渡性法规,规定从2003年12月12日起,食品进口商需就进口或准备进口美国的食品向该局递交预先通知。2008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布该制度的最终规则,对原先规定和暂行最终规则进行了修改,最终规则将于2009年5月6日生效。根据最终规则,进口商须在食品预定到达时间前15天(通过食品药品管理局的预先通知系统界面)或30天(通过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自动商业系统的自动经纪界面)以电子形式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进行预先通报。预先通报须在食品运抵美国港口前,不少于8小时的时限内(食品如经水路运输进口),不少于4小时的时限内(食物如经空运或经陆路由铁路运输进口)和不少于2小时的时限内(食物如经陆路由公路运输进口)获得该局的确认资料,否则货物将被拒绝进口并扣押。最终规则还对原规定中的一些定义、预先通知的内容等作了修改。
(二)投资管理制度及其发展
美国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长期奉行自由政策,基本不设限制,近20年来投资管理制度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美国基于国家安全、统计等需要,在投资领域确立了投资报告制度,对某些投资有权进行审查,并在航空、通讯、原子能、金融、海运等相对敏感行业实行有限的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根据《国际投资和服务贸易普查法》,不同类型的外国投资应向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报告。中长期间接投资应向美国财政部报告。外国个人如在美国进行农业土地交易,则必须在交易完成后90天内向农业部报告个人和交易信息。对其他的外国直接投资,在直接投资交易发生后的45天内,必须在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登记初步直接投资调查报告。《埃克森佛罗里奥修正案》(即《1950年国防生产法》第721节)规定,总统有权基于国家安全的理由对外资并购行为采取行动,具体审查由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来负责。
(三)与贸易投资相关的管理制度及其发展 1.竞争政策
美国竞争政策散见于各类的法案之中,其中主要法律法规包括《谢尔曼法》、《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等。《谢尔曼法》奠定了美国竞争政策的法律基础,该法案禁止一切限制州际贸易或者国际贸易的合同、合并以及企业共谋行为,包括价格固定协议、操纵投标、以及其他竞争者之间为分割消费者市场所订立的协议。《谢尔曼法》也同时适用于买卖双方订立纵向限制市场竞争协议的情况。关于适用范围,该法案规定除非外国的行为对于美国国内的、进口或出口贸易造成直接的、实质性的,能够合理预见到的影响,否则《谢尔曼法》不适用于国际商贸(进口除外)的行为。2.关税升级
美国关税升级的现象仍较为严重,一些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的关税随着加工程度的加深而增加。例如美国对原木基本实行零关税,但对地板条征收3.2%的关税,对胶合板和单层板征收8%的关税,动物皮革的税率为0%—5%之间,以皮革、再生皮革或漆皮作面的衣箱税率为10%,上述产品的关税结构明显限制了附加值较高的半成品或制成品对美出口,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3.关税配额 美国为控制进口数量,保护国内生产商利益,对包括牛奶及奶制品、婴儿配方奶粉、含牛奶的动物饲料、糖及含糖产品、花生及花生油花生酱、可可粉、巧克力和低脂巧克力碎块、冰淇淋、羊肉、牛肉以及棉花等在内的195个税目的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美国对配额外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2007年简单平均配额外最惠国关税税率为42%,而配额内关税税率则为9.1%。
(二)进口限制
美国基于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公共道德和环境等原因,对鱼类、野生动物、麻醉药品、酒精饮料、天然气、烟草等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自2002年起,美国实施钢材进口监控和分析(SteelImportMonitor&Analysis,简称SIMA)机制,将所有基础钢铁产品列入监控名单。所有钢铁产品进口商在完成海关进口文件前需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许可,商务部对发放许可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审核,并于一周后向公众公布,其目的是使公众可以提前7周获得美国进口钢铁产品的统计数据。目前该机制的有效期至2009年3月21日。由于钢材进口监控和分析机制提供的及时信息,未来美国钢铁业和行业协会针对进口钢铁所提起的调查申请速度可能会加
快。另外,由于监控的钢铁产品涵盖范围广,因此外国钢铁出口商面临美国调查的可能性也会增多。
四、投资壁垒
2008年11月22日,美国财政部为实施《2007年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而公布的《关于外国人收购、兼并和接管的条例》是非常严格的限制外资规定,其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外国投资者的障碍:
首先,条例具有溯及力。条例规定1988年8月23日起的交易都受其调整。这使得该条例有了溯及力。而这违反了法律基本原则和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即法律不能溯及既往。由于此溯及力的存在,使得过去的一些交易可能被撤销,投资者甚至可能遭到巨额罚款,这极大增加了已完成交易及参与该交易的投资者的风险。
其次,条例规定的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的范围过大。第一,该条例中对于一些关键词语概念的宽泛解释,仍未对何为“国家安全”、“关键基础设施”等概念作出定义,导致审查范围扩大,太大的自由裁量权不但难以保证公平性,而且难免导致委员会需要审查的案件数量激增,势必浪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延迟了交易,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第二,对于属于“控制”的情形,其过低的门槛也会扩大审查范围。条例800.203(a)项列举了10项权利,根据定义,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项,那么该公司就被认为控制了另一家公司。但是公司可能通过章程或其内部体制的安排、而自由决定哪些股东甚至哪些非股东可以享有该条列举的权力。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认定为控制,难免范围太广,将导致众多交易都要受到审查,这明显加大了投资者的成本与投资风险。同样问题出现在对于“外国政府控制的交易”的定义中。“外国政府控制的交易”是指任何可能导致美国企业被外国政府或受外国政府控制或代表外国政府的个人所控制的交易。按照这一说法,任何中国的国有企业、甚至私营企业和个人的交易都有可能被认为是被政府控制的、或被政府代表的个人控制的、或被政府控制的个人控制的,从而受到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这种歧视性规定将对中国向美国投资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第三,在仅以投资为目的的情形下,以10%的持股比例作为审查的分界线,过低的持股比例导致审查范围的宽广,而且如果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外资的投资目的存有疑虑,则不论其入股比例多少都可以对交易进行审查。过多的审查必定阻碍投资的进行。第三,条例对于向委员会提交通知时所需要的材料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其需要提供的材料过于繁多,包括交易与交易方的详细信息以及证明文件,这将大大增加投资者的时间和人力包括翻译人员的负担,从而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
最后,条例的透明度不够。800.503(a)(1)项规定,如果委员会的一个委员相信交易将有损害国家安全的威胁,那么委员会应启动一个45天的调查。而条例并没有规定委员的理由需要让投资者知道,这不利于投资者积极准备有效抗辩。即使投资者做出有力抗辩,条例也没有规定委员会可否撤销该项调查的决定。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
综上所述,这项更为严格的审查制度,必然会增加我国企业在对美投资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在当前国际经济进入衰退,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的环境下,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强外资审查必然招致国际上的效仿,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投资保护主义,使投资自由化受阻,我国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投资环境。美方的这一新规定与其投资自由化的一贯立场不符,严重损害了外国投资者投资美国的信心,中国将密切关注该规定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二篇:美国政治科普
可以说,从N年(N>5)前开始,关于STEM Act的消息就像大姨妈一样--不对,还没大姨妈那么频繁,不过至少每年一次,一次半年吧。虽然每次出现形式都有所不同,不过那次都能撩拨理工科WSN那脆弱的小心脏(好吧,我是文科生,我承认)。因为其核心内容是:
对于美国所需要的 S(科学)T(技术)E(工程)M(数学)方面的高学历人才(尤其是美国大学毕业的),可以给予速成的绿卡。
考虑到过去10年中考来美国的同学们绝大部分是理工科;而美国H1B对身份有诸多限制(例如没找好下家且下家同意续H1b前不能跳槽,工资相对最低,不敢顶撞老板,否则今天开除,明天滚回国等),485以后更是不敢回国(有一定的限制,见过极端的父母去世因为怕拿不到绿卡前功尽弃而不回去奔丧的),那么STEM对理工科同学的吸引力就可见一般。当然,对于仍然在中国国内又梦想来到那梦中的美国的同学,STEM更是无穷的学习动力。
可是问题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从01年到13年STEM法案提了就死,死了又提,就像某种器具一样,总在邻近某个点的时候就曳然而止,让人好不痛快。也让某些人等的望眼欲穿的同时,仍然在苦苦煎熬。
我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作为小文科生的我就来给理科同学们科普一下STEM到底是什么背景,希望能看懂的人早日超度。
一。美国的法律背景。
既然是说STEM的话就先扯一下美国的法律(Law/Act),政府条令(Regulation)以及执行细则(FOH)的区别。其实黄陀律师比我更有资格,因此有法律的问题可以去问他,不过既然我是搞执法的,就重点说说后者。
一般来说,法律是最薄的。例如我执行的美国1938年公平劳工法(Fair Labor Standard Act 1938),一共59页。A4纸,还是留了N多边的,字体目测14号字? 大家可以想想才有多厚。
然后解释此法的政府条令有多厚? 答案是两本字典厚度(29 CFR0-99:693页,29 CFR 500-899:932页)字体8号。。里面涉及历史上各种判决(从巡回法院到最高法院)以及法律里每句话的解释细则。
上面这俩种是公开内容,所有人都可以去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了看。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部门内部执行细则(FOH),这个是不对外公开的,只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猜猜看,关于上面的法律和条令的劳工部内部解释有多厚? 答案是,标准的档案馆书夹3个,每个在1000页纸左右。。里面更细节的说了本部门对法律和政府条令的各种执行方法。从各种内部标准到根本不予受理,琳琅满目。而且这玩意只是我们执行的十几部法律中的一部。。换到移民局,人家执行的法律更多。也就是说,你光看懂了法律和政府条例是没有用的,如果和部门内部执行细则不符,你仍然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当然,你足够有钱又足够牛X,当然可以去巡回法院乃至最高法院单挑各政府部门。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例如二战前某位大神商人单挑劳工部,愣是打到了最高法院还赢了,导致劳工部专门加了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修正案。
当然这案子大概也就需要6-10年? 话说这哥们在赢了不久好像就在为盟军运送物资的路上葬身海底了。。
说这么一堆,也就是想让某些动不动就说美国法律咋样的同学明白,你觉得你扛着法条就能拿绿卡的纯粹是在做梦哟。即使法律出来了,在政府印好条令,和移民局,劳工部等部门做好相关内部规定并培训好人员前,请耐心等待。。家里有米的话,赶快给黄律贡献点,兴许能加快点速度。。
二,美国的政治背景。
某些理工科同学张嘴民主,闭嘴自由,要不就举着宪法说人人生而平等。问题是有不少人体会,华人很多时候就是二等公民,被欺负么。这里面原因很多,其实核心还是美国的政治背景。美国是合众国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理解里面的含义的国人非常少。以至于人人上很多帖子动不动就是美国XXX,看着就想抽。
什么概念,很多人都把中国的省等于美国的州,殊不知美国的州的权力远大于中国的省。例如婚姻法,枪支法,交通法,州税等都是州管辖范围。而美国有50个州,就等于有 50部婚姻法,51部枪支法(因为有联邦枪支管理条例)50部交通法,50部州税(不算联邦税)而且最重要的是
这些法律是互相冲突的!!!!在一个州的合法行为跨州界就是不合法的!!
例如,如果你是学生,持有中国驾照,那么在纽约以国际驾照名义开车是合法的,但是如果你开进邻近的麻省,就是非法的!因为麻省不承认一切类型的国际驾照(B1B2旅游商务签证除外)。而无照驾驶是重罪(尤其在出车祸的情况下)最高面临遣返,即使不遣返也会有不良记录。影响未来。再如,美国大部分州的结婚年龄是18岁,少数是16岁,犹他州是14岁!所以你在中国不是合法结婚不等于你在美国不是,具体请参看本州法律
因此同学们下次你看见 如何在美国持枪,如何在美国获得驾照一类的文章,可以直接无视,因为写他们的人本身就把所在州当成了美国。很多中国学生吃亏也在这里。而且,即使是一个州内,规定也会有所有不同哟。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那是因为美国的政治体制是 联邦--州--地方 三层体制。
联邦有国会,州有州议会,地方有地方议会。而三方都有一定的立法权。来规定自己立法范围内的事物。而里面的议员,都是投票选举出来的。听起来很美,很民主,不是么?
学过一点政治的同学马上就会明白,这里面有最大的问题就是多数人暴力问题。
也就是说,当地的主流人口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强加给非主流人口的。同样,少数群体可以靠人口的集中来为自己谋得一两个选区的位置,以达到保障自己的利益的目的。
再拿麻省为例,本身是传统清教徒区,因此州法规定的2点-5点的饮食业宵禁是全州范围内的。即酒吧最晚开到2点,必须关门。而在中国国内,2点可能是夜生活高潮? 而麻省西部小镇的Amherst则更上一层楼,11点就有“噪音控制”即噪声不能超过一定分贝数(没记错的话是80?)这基本禁止了一切KTV等活动,因此说中国学生过来以后未婚的很快会找另一半,已婚的会努力创造人类。为啥,实在是没啥可做的哈。。
由此展开,我们就不难理解各个州之间的巨大差别了。所谓传统蓝州(民主党州)基本以工业,教育,医疗,高科技为主。背景是有色人种和白人的自由派人士,高等教育人士(如教授),信奉工业化时代的政府组织机构。主张全民医保,堕胎选择等对工业生产效率有利的法案。值得注意的是,犹太人大部分是民主党,主要是很多白人仍然不认为犹太人是他们的一份子,所以犹太人需要民主党政治实力保护。此外,民主党对同性恋,非法移民,禁枪等都是大力支持的。而女性的感性也使得她们大多支持民主党。
而传统红州(共和党州)则是基本以农业,能源为主,背景是白人农场主(所谓red neck),白人巨富(例如布什家族)以及有色人种中的宗教主义者及中上产者(例如很多华人中的中上产码农,家庭年收入超过12万5的--差不多是美国顶尖5%的收入群体)。这些年还加入了某些准新纳粹群体和原教旨自由经济主义者等(茶党主力)。因为本身就是农业和能源贸易,他们自然信奉类似亚当斯密的大市场自由贸易,政府不监管等,有趣的是,鼓吹小政府的他们往往是大军队的支持者,同时是持枪权的坚定捍卫者,因此军人和退役军人也往往是共和党支持者。(例如我就是中立偏共和)由于宗教立场等,共和党对堕胎,同性恋都是深恶痛绝。而由于红州多靠美墨边界,受到非法移民占福利,增加犯罪率等影响,因此对非法移民也以打压为主。
而美国两党的斗争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三。STEM是怎么回事
从统计数据看,美国白人由于生育率过低(其实是老墨太能生了)每4年人口会减少2%,而有色人口(主要是老墨)会增加2% 而2020年左右美国白人将降到50%一下成为相对少数。考虑到2%的人口里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移民及其子女。那么问题就来了 美国是想阻滞这一进程? 还是想顺应这一进程? 共和党想前者,民主党想后者。
看过我大选分析的帖子都清楚。如果说奥巴马08年是被黑人以96%的block vote送进白宫的,那么12年就是被有色人种(主力是老墨)+女人再次送进白宫的。(当然,共和党的表现也太差,不说联合社会中上产,反而去动员神棍们,不输都不行。。)因此投桃报李,在利用总统权力签署了梦想法案(Dream Act)后,现在又要搞对1100万非法移民的大赦活动。要知道,1100万选票及他们的子女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小看的力量。如果这么搞下去,共和党只有越来越没戏。但是明目张胆的反对又不可能,毕竟“平等自由”这张皮还不能不要。
那么要占领道德制高点,就必须提出选择题,即选择A组,还是选择B组的把戏。而STEM同学们,你们就是非法劳工的对立面,B组了。
其实STEM注意最早是我们比尔盖茨同学提出的,比尔盖茨认为美国生产工程师速度远不足以为未来人口的储备。而工程师薪资过低(相比医法商)也使得大量精英流失。因此美国要不政策扶植工科,要不就大量同化外国工科人才。当然,无论遇到了小布什就都是耳旁风了,久了盖茨同学也就不说什么了。
而这个概念可以当武器来用的时候就有价值了。对了,额外说一句,美国联邦立法的程序是:
国会Committee审核修改,提交两院进行投票,必须两院都通过了,最后由总统签字(当然后面还有很多猫腻,节省篇幅就不说了)
拿STEM而言,最早的意向是在00年前后?(具体时间我忘了)到11,12年的两次死亡(一次众议院就死了,一次众议院过了,参议院死了,即使参议院过了,奥巴马也会veto/否决它),这就是前后10年。
可以说,STEM是共和党明知道不会通过而提出来阻击民主党法案的利器。
一方面针对美国现在缺工程人才的现状,占据道德制高点,一方面利用STEM人才比低教育非法劳工牛X的方面吸引票数。最重要的是,STEM群体的收入,都在个人10万,家庭12万5区间左右,恰好是共和党成员的收入空间,也就是说,万一这玩意过了,那么也是为自己的群体增加实力。而民主党自然有对应的方式,答案就是,以华制华。
在美华人的主体分两拨:一拨是穷的,主体是偷渡和亲属移民,一拨是富的,主要是近些年出现的新移民。
现在美国国会里的所谓华人议员,基本都是农转非上来的前者。例如赵美心。
那么对于咱不少华人性格了解的同学就自然会明白,所谓老移民的态度了:凭什么老子拼死拼活偷渡来,受苦那么多拿到绿卡公民,你丫读几年书就可以。而这些老移民又恰好是民主党的票仓。。懂了这些再看赵美心前几天在大学录取不看种族的这个提案投了反对票(实际上最吃亏的是重视教育的华人,现在AA规定按种族录取,导致一个大学黑人60分能上的,华人得90分才可以),以及第一个跳出来攻击2011年版STEM法案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果假设现在共和党突然小宇宙爆发,搞定了民主党上台,那么STEM法案就会通过么? 答案是,希望渺茫。为啥? 因为STEM只是阻击民主党的工具,当目的达到了,还为武器利益着想不是傻帽么?
其实谁都清楚,老墨本身教育程度低,整体在做美国人不做的事情。因此放进来不会对美国白人主流产生威胁(本来就是美国人不做的,例如农场工人)你丫STEM过了,突然来110万教育水平高,辛勤工作,敬业精神比白人高10倍工资要求却低的中国人,丢工作最多的肯定是美国白人中产,到时候就是中韩印一统天下了。
在所谓的民主体制下,政客永远考虑的是下一次的选举,白人和有色人种,那个更可能投自己? 所以共和党国会山上的那批精英不会把这么大笔帐算错的。
所以明知道不会过的东西,还被一帮人当圣旨一样舔,祈祷赶快通过,看着就可怜哈。也许正如唐同学说的,很多人觉的有梦可做还是比在现实里打拼要实在。
四,出路何在?
章同学曾说过“其实有了绿卡,就能maximize发展。比如可以随意跳槽,自己创业。重要的不是卡,是卡带来的机遇”
不幸的是,绿卡本来就是美国在选择听话勤奋劳工所发的奖励卡,你自己是否max发展对美国来说根本不关心,随意跳槽的根本就是要用h1b栓住。自己创业。。同学你有50-100万美元可以随便扔的话,Eb5等着你,没有,美国鼓励自己人开小business 创业,不是外国学生。外国学生只是来消费创造GDP的,不是来和美国学生抢就业的。考虑到 现在奢望STEM绿卡的大部分是中流的学生,真正有实力的基本EB1了,那么所谓STEM学生对美国的价值实际上是可消耗品。虽然冷酷,但是就是事实。
所以说,要留在美国,还是做好脱皮准备,指望博士毕业就能得绿卡的,可以指望一下自己孩子辈实现了。
至于已经拿到绿卡的,还是可以看看我以前说过的部分,这里转帖一下。
“。。看美国大选的广告就知道:有打工人阶级牌的,有打中产阶级牌的,有打黑人牌的,有打劳模牌的。。就是没有人鸟华裔啊!为啥?每次选举华裔基本上投两边是一半一半(偷渡啥的过来的基本投民主党,已经发达的基本投共和党),所以总结果=0,所以谁也不用来鸟华裔,你丫自己就把政治力抵消了啊!这里不得不说一些人的问题是对政治太幼稚,被基督教和选举教双重洗脑,精神上服从虚幻的耶稣,现实里对被奴役没有羞耻和痛苦的感觉。其实有的老外说在美国华人人数/票数少,经济力量大;华人是有名的搞政治幼稚,自己小算盘打得精却往往被玩,还有什么有的中国女人cheap。。这些都是他们对北美的华人的普遍印象。我们能说什么?不反抗,只会挑自己错的奴隶可不就是cheap么?
华人最需要的是搞组织,无论是所谓“中产阶级工会”还是“华人工会” 甚至搞成“三合会”“黑龙会”都不要紧。关键是要抱团,要谋求政治影响力。搞好了,以中国人的智慧,工会就能变商会,商会就能变骷髅会。要知道,犹太人的东西好用啊,控制了全世界的知识和资本顶层。一个不尚武的民族,硬生生在中东建国,四面全是穆斯林。恨他们恨得牙齿痒的时候,一定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华人地位的提高不会天上掉馅饼。任何一个组织都没有能力deliver.只能靠大家积极参与去争取。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公民,请记住,你现在的斗争是为了让你现在和后人有一个更有利的环境。
要知道,在美国政治里,政客考虑的永远是下一次选举。如果亚裔能够证明自己是值得重视的政治力量,不管这次支持谁,过后都会得到重视。相反,如果自己没有力量,要人的时候没人,要钱的时候没钱,不管你投谁的票也没人理你。而票,就是我们显示种族族群力量的工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而现在的情况是亚裔人数少,亚裔的票一文不值,互相抵消。两党都不在乎亚裔的选票。情况还能比现在更糟吗?
华人在美国的被动局面,原因主要就在于有很多人不按自己的族群利益行动,而是被宣传洗脑去搞什么“意识形态”。我想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华人对于集团政治在美国这种体制下怎么运作缺乏了解。因为咱就没有这个文化。有些人更以为凭自己的小聪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这点看,我们华人在印尼屠杀一遍又一遍真不是没有原因的。好些草根出身的华人,勤劳善良智慧勇敢,就是脑子不清醒眼界不宽广。更糟糕的是完全不懂政治,活活被人欺负死还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真的是要冤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懂得什么是种族团结么?这点上全中国人都要向潮州人和犹太人学习,那怕我们华人人数不够,但是要知道我们经济还ok。如果抱团起来用钱堆几个众议员,一两个参议员出来,华人的实际社会福利肯定大大改善。哪怕选的是几个傻子进国会,天天flip flop,成为政治笑谈,都无所谓。就这样华人的地位肯定能改善,远了不说,UMass Amherst GEO里面过去几届主席团不是中国人主席就是重要位置,更出现了一届全中国人主席团,就是因为全校1200中国研究生只看着自己人投。得到的结果是中国人的几次抗议(如藏独)明显比其他学校更给力。
说白了,华人数量少,两党都不把我们当回事。除非我们能够block vote, 否则啥都得不到。就算你收入高支持共和党的政策(包括我本人),也不妨碍你按照族群利益投票。你那一两张选片根本不能改变选举的结果,但是如果combine到block vote中去的话,却可以为亚裔争取自己的权利出一份力。所以支持共和党和按亚裔主流投奥巴马是不矛盾的。毕竟按照现在的投票机制,随便亚裔头共和党或者民主党,华人的票其实起不了什么作用。既然现在共和党根本就瞧不上我手上的及张选票。那么我们可以集中起来搞,下次华裔,乃至亚裔的票就有价值,就可以在政治斗争中争取一些权利。毕竟经济利益上支持共和党和实际行动上亚裔block vote民主党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是不矛盾的。共和党经济利益上的好处又不会因为你不投他们的票就不给你的。
而且这次支持有对华裔/亚裔稍微有行动的民主党总统选举并不等于我们就是他们基本盘;如果共和党下次开出的单子比民主党优惠,完全可以转而支持共和党。在这种政治势力利用选举捞好处,有两条忌讳:
1.就是这种上面说的这种各行其是,最后影响=0,这样人家谁也不用搭理你
2.就是避免成为任何一个党的分舵。要表明一点--就是谁对我们好我们支持谁,而且谁出的价高我们支持谁。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华人应该要能做到
1.可以凝聚票,弄出媒体影响,甚至联系中国国内的资金(不要说违法,以色列每年多少钱流进来影响美国政治?)
2.现阶段随时可以ditch任何一个党,把“有奶就是娘”的牌子高高举起。所谓什么“理念”之类的长远投资,是势力壮大以后的事情。
3.尽量发展自己的众议员,在华人聚居区搞出一个常年的华人席位就很厉害了 美国是“法制社会”好处就是只要你能掌握比对方多的规则。你就可以有优势,长久以来,忍气吞声的中国学生不可胜数,从性骚扰到恶房东,到host family, 很多人都是怕麻烦,耽误学习等借口下被人明目张胆的欺负。打碎了牙和着眼泪往肚里咽。更有甚者,还认为自己的华裔血统是原罪,拼命要洗白。别的不说,我就见过某夫妻不让来看他家满月宝宝的朋友用中文哄孩子的。美其名曰“不想污染(原话)孩子学习纯正英语的环境”就这么搞,你丫华裔能有政治地位才奇怪。
所以说大家要信息共享,集体行动,国内那套勾心斗角给外人用,对自己人好点。毕竟这不是国内,我们的利益必须靠团结才能争取。对于学校内发生的歧视行为要勇于揭发,然后各学校CSSA要团结起来,不怕被取缔,反正各种名义建组织就行。以集体的名义抗议,极端情况下可以有组织的非暴力不合作反抗以显示力量。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也要多问,不要被逼到绝路上再想怎么办。多多利用法律的武器武装自己,有理有据有节的进行斗争,然后利用各个BBS分享经验。以帮助后来人。
请记住,抱团,只有抱团,我们作为整体才有出路,中国学生才不会自己和自己人拼头破血流抢那点可怜的H1b, 未来自己的孩子才不会和我们朋友的孩子在AA的阴影下为了可怜的名额而再次拼命。”
第三篇:美国政治漫画史-读书报告
关于《美国政治漫画》的读书报告
一、简介
我的英语水平不怎么好,阅读又不得法,所以看起外文材料来总是比较费时费力。为了这篇外文原著的读书报告,在图书馆的外文书库里翻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出这本看起来比较有趣的“图书”。这本书的全名叫《美国政治漫画:民族认同的演变,1754-2010》,由Transaction出版社在2011年出版,作者是史蒂芬·赫斯和桑迪·诺斯洛普,它在1996年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从内容上看,本书的副标题有些不太合适。该书从时间顺序上陈述美国政治漫画的演变,内容涉及政治漫画的出版、制作和其所涉及的讽刺主题,却没有一条有关于民族认同的线索。
作者将政治漫画在这近三百年时间的发展进程分为七个阶段。1754—1865这一百多年是民族认同产生的阶段。将起点放在1754年,是因为富兰克林在这一年绘制了漫画《联合或死亡》。这幅漫画借用了殖民地的一个民间传说,据说一条蛇被斩成几段,只要各个部分在日落之前重新联合,这条蛇就还能生存。富兰克林的漫画正是用一段段的蛇身来比喻各个殖民地,号召各殖民地联合起来抵御法国和印第安人的军队。这种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号召孕育了殖民地人民的认同感,因此被视为美国民族认同的起源。此后,政治漫画中一些固定的形象标志开始陆续出现,如代表共和党的大象、代表民主党的驴子、代表美国国家的山姆大叔及代表美国价值观的哥伦比亚和自由女神像等。随着美国总统共和制度的建立,总统竞选和党派攻伐成为政治漫画的主题之一。美国的漫画家借鉴欧洲前辈的经验,对政党党魁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政策和事迹进行讥讽和恶搞,华盛顿、杰斐逊、杰克逊和林肯等更是漫画家钟爱的题材。
1865年—1896年之间的三十年是美国漫画的兴起阶段。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漫画成为一种左右美国政治舆论和民众意见的传媒工具。杂志、报纸是当时的主流媒介,但下层民众却受到识字水平的限制,简单易懂的政治漫画不仅使民众得以了解美国政治和社会的现状,而且受到漫画家政治立场的影响。因此两大政党都有属于自己的喉舌刊物和御用漫画家。当时的漫画家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更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见解。托马斯·纳斯特最初是具有共和党 倾向的漫画家,因以笔为刀大战纽约城的营私舞弊集团“头目”威廉姆·特威特的漫画系列而名声大振。从1884年起,纳斯特转而支持民主党的候选人克利富兰,使其成为1856年以来的第一位民主党总统。纳斯特为此得到了“总统制造者”的称号,也由此在共和党人中失去声望,被看成为“骑墙派”。作为曾有“美国政治漫画之父”之称的优秀漫画家,纳斯特在奴隶制、移民等问题上的观点对读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至于当其离开早期供职的哈珀尔周刊后,该刊的发行量也不可避免地江河日下。
1896年—1916年之间的二十年是美国政治漫画的成熟时期和黄金时代。首先,政治漫画的影响力受到重视和引导。在总统选举、士兵招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上,漫画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主流漫画家的政治主张与政府的政策保持一致,漫画家成了政府战争政策和大选游说的啦啦队长。另一方面,正如这个国家的其他力量一样,非主流漫画家对重大事务的关注和表达,激发了民众对民主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其次,这一时期的漫画家享有极大的自由。一些地方漫画家和非主流的漫画家也能通过画作表达自己的政治信仰和主张。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无政府主义及和平主义的主张在一战前都有表达的自由,后来由于《间谍法》的通过,一些反战的漫画家受到镇压。另外,政治漫画的繁荣还体现在其发行和印刷标准上。之前漫画大多是发表在幽默杂志上的,随着黄金时代的到来,漫画的“阵地”也有杂志转到报刊上,且有周刊转到日刊。其所占篇幅也不断扩大,主战场也由有限的专栏版面挪到了引人注目的报刊首页。
1918—1947年之间的三十年,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动荡不安也影响到了艺术的不确定性。这一时期,美国政治漫画关注的主题众多,但值得一提时其对非主流群体的关注。首先是黑人出版物的繁荣。黑人漫画家谴责针对黑人的私刑、强制隔离和用工歧视,一些白人漫画家也对这种种族不平等的状况提出批评。另外,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女性漫画家。在对批判罗斯福新政和颂扬罗斯福总统的个人魅力之余,一些漫画家还将罗斯福夫人的漫画形象付诸纸上,使其成为“受漫画和杂志关注的第一个第一夫人”。1917年设立的普利策漫画创作奖,成为肯定和嘉奖优秀漫画家和漫画作品的重要奖项。
二战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电视成为漫画家最大的竞争对手。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虽然影响了漫画家的重要性,却也不至于致使漫画作品的消亡。这是因为漫 画不宜言表的讽刺效果和幽默风格是电视难以取而代之的。这一时期,漫画家除关注国内的政治事务(如民权运动、麦肯锡**、校园反越战运动等)、刻画历届总统的形象之外,也对敌对国家的领导人如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等的形象进行恶搞和刻画。值得指出的是,菲勒用组图和独白创造了新的漫画形式;越南战争中,主流漫画家第一次与政府在战争事务的政策上唱反调;水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漫画在与电视竞争中的劣势地位。1975年—1996年间的二十年是政治漫画走向圆满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的人质危机、里根政府的环境政策、妇女权利问题和国际上的“沙漠风暴”都是政治漫画家关注和批判的焦点。同时在当时流行的“政治正确”对政治漫画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将在后面部分重点讨论。千禧年前后的十几年,政治漫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电子产品和网络技术向纸媒和印刷漫画提出了挑战,全职漫画家越来越难以自我维持。另一方面,部分漫画家也在网络发行和动画制作中找到了出路。除了一直供养漫画家的总统选举,1998的克林顿总统与莱温斯基的桃色丑闻、2001年的“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都为漫画家带来了大量的创作话题。数码时代的电子潮流并未击垮漫画创作,在传统媒体和新潮媒体各放异彩的新时代,漫画家同样站在了漫画创作的十字路口。
二、思考
所谓开卷有益,不仅是指读者在阅读中积累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指阅读给读者带来的启发和反思。由于疏于阅读外文资料,所能抓住和理解的知识与观点也多半是一爪半鳞、难成体系,所以由此而生的思考和感悟也便成了碎片化的了。
记得在有关亨廷顿的那篇读书报告中曾谈到政治正确性(political correctness),这本书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漫画是关于幽默的艺术,凯瑟琳·派克说,“幽默是在考验个人对所持原则的忠诚时最愉快的方式。一个社会自由到何种程度,这个社会中的人就能在何种程度上包容他人对其最深信仰的调侃。”20世纪70-90年代,美国人喜欢用“我被冒犯了(I’m offended)”代替“我不同意(I’m disagreed)”来回应自己不赞成的观点。政治自由成了围堵悠悠众口的至圣法宝,这种自由有点像是由社会潜在约束机制塑造的自由,而非是发自个人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与包容。一个不敢妄议种族歧视的人,并不一定认为不同肤色 的人享有生而平等的权利。当然人非圣贤,非智非博的凡夫俗子能够在强力制约下参与构建自由的环境也实属不易。但我觉得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对小善的敬和对小恶的畏。在本书的体现有以下两点。一是,漫画家对黑人领袖漫画形象的刻意回避。按说民权运动是美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从马丁·路德·金到马尔克斯·艾克斯,民权运动中也不乏杰出的领袖,但美国政治漫画家却不去刻画这些领袖人物。直到1984年杰西·杰克森成为第一个竞选总统的黑人,漫画家才将黑人领袖的形象付诸笔端,到现在奥巴马的漫画形象随处可见。仿佛也只是在黑人与总统搭上线后,漫画家才敢在总统的圈子里对其进行嬉笑怒骂。美国媒体对政要和首脑都毫不顾忌地调侃(想想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刺杀金正恩》),甚至本国总统都被称为漫画家的黄油和面包,却为何对黑人领袖三缄其口呢?到底是不屑于还是不敢?二是,漫画家在刻画罗斯福的形象时,并不揭其残疾之短。按照美国政治漫画的传统,总统是漫画的一个主要话题,其中包括对总统大选、总统的政策和执政能力、总统的轶闻的关注。罗斯福新政受到保守派和自由派两方面的攻击和批评,但漫画家们并未像之前攻击其他政客和总统一样,把这种政治批评转化为人身攻击。我想这一方面是罗斯福个人的人格魅力所致,另一方面则是漫画家在面对弱势人群时采取了惊人的一致态度。他们可以用大腹便便、脑满肠肥的形象来刻画托拉斯和政客,却没有用任何可以暗示小儿麻痹症和残疾的标志来刻画罗斯福,因为越是在弱势群体面前他们越懂得表达自己的敬畏和尊重。
其次,漫画家在表达自己主张时的一些细微之处也值得思考。如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漫画家自然有针对这一事件的画作,但是他们在对大萧条中个人悲惨境况进行描画时做了淡化的处理,这背后的用心值得注意。大萧条固然是由垄断资本家的贪婪和国家监管不力引发的,但在当时的艰难处境下,告诉人们事实远不如带给人们希望来的有价值。犹如漫漫冬夜固然寒冷,在取暖不可得的情况下,淡化这种寒冷、强化对温暖的希望和追求更有助于度过寒冬,所谓“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意图大抵也是这样吧。同样的态度在“911事件”后又得以重现。政治漫画的主要目的在于讽喻和批判,但一场空前的“国难”冲淡了漫画家的理性,这时的爱国热情远远优于社会批评,对政府官员的态度也由批评转为赞扬。由于整个国家的悲伤情感无法用幽默、喜感的形式来表达,所以这时的漫画更专注于描述存在而不是表达批评。而一旦悲 伤的情感慢慢淡去,就会有人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对现状作以思考,并借由漫画表达担忧,克莱·伯纳特的画作就是这样。他在一幅画中画了一对夫妻绝望地看着自己的房子被拆除以供建筑一道安防藩篱,这暗示着美国政府打破了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自由的平衡,提醒人们思考美国最大的威胁到底是恐怖主义还是政府对公民自由的侵犯。当民众都还沉浸在对恐怖主义的恐惧之中时,漫画家清晰地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外来威胁而忽视了来自内部的侵犯。说到底,长期存在的社会、个人和国家、政府的对立传统,即使是在面对不可知的外来危险时仍在发挥作用,这恐怕是威权主义传统影响下的国人所不能理解的。
第四篇:经济环境
一、上半年国际经济环境的主要特点
(一)全球经济和通胀“北冷南热”
主要表现在,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就业状况都显著差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水平则低于新兴市场经济体。从发达经济体看:由于美国两党围绕削减财政支出问题的政治纷争旷日持久,奥巴马政府刺激经济的新计划缺乏财力保障,经济增速放缓。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折年率仅增长1.9%,差于去年四季度的3.1%。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4月份成屋销售环比下降0.8%,5月下降3.8%。消费支出减少,零售销售额5月环比下降0.2%。失业率上升,4月上升0.2个百分点至9%,5月进一步升至9.1%。在地震、核电站危机打击下,一季度日本经济环比下降0.9%,差于去年四季度的下降0.8%;4月失业率上升0.1个百分点至4.7%。从新兴市场经济体看:一季度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1%、印度增长7.8%、巴西增长4.2%、南非增长3.6%,远高于美、欧、日的同比增长水平。5月俄罗斯失业率下降0.8个百分点至6.4%,巴西失业率为6.4%,和4月持平,低于3月的6.5%,远好于美国和欧洲。但与此同时,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物价水平不断攀升。5月份印度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06%,俄罗斯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6%,越南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9.8%,菲律宾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4.5%;而美国和欧盟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仅上涨3.6%和3.2%。
(四)世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处理进程的反复,引起了美元兑主要货币汇率的震荡和股市的回落。资本市场情况:衡量美元汇率变化情况的美元指数1月曾上升到81.32,5月最低下挫到72.7,6月底回升到74.5的水平。道·琼斯指数从1月的11574震荡上升到12876,6月底下跌至12414;日经指数从1月的10182.57上升到10891.6,6月底下跌至9816.09.贵金属情况:伦敦金属交易所黄金价格1-4月从1308.37美元/盎司上涨到1576.51美元/盎司,6月底跌至1499.95美元/盎司;白银价格1-4月从26.42美元/盎司上涨到49.81美元/盎司,6月底跌至34.7美元/盎司。国际资本流动情况:上半年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保持强劲复苏态势,加之同发达国家的利差持续扩大,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国际金融协会(IIF)近期发布报告称,去年和今年流入新兴市场的资本总额分别达9900亿美元和10410亿美元。
1、经济分析:
经济分析主要探讨各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对证券价格的影响。经济指标包括超前性指标(如利率水平、货币供给、主要生产物资价格等)、吻合性指标(如个人收入、企业工资支出、GDP等)、滞后性指标(如失业率、库存量等)。主要经济经济指标之外,主要的经济政策还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利率与汇率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2、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通常包括产业分析与区域分析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分析产业所属的不同市场类型、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以及产业的业绩对于证券价格的影响;后者主要分析区域经济因素对证券价格的影响。行业分析是介入经济分析与公司分析之间的中观层次的分析,一方面产业的发展状况对该产业的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某个上市公司,实际上就是以某个产业为投资对象;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区域经济的影响。
第五篇:美国政治决策过程
美国政策决定的过程
就美国政府而言,他一般不参与政策制定的全部过程,它本身既无庞大的政策研究,咨询机构,也支付政策形成的初期过程中所需的调查,分析和评估的巨额费用。美国政策制订的全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形成政策的最初的利益表达来自经济界的权势集团,包括了那些庞大的 金融,工商财团,大企业以及拥有庞大私人财富的富商巨贾、权势集团通过由其组建或支持、控制的基金会和著名大学将其政治意图或者政策目标与经费一起投向相关的政策规划,咨询机构。受基金会和大学的委托并利用其投入的经费,政策咨询机构将权势集团表达的粗线条的政治意图,政治目标,进行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研究,论证,使之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的政策方案,政策咨询机构研究制定出政策方案之后,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大众传播工具向权势集团反馈研究结果,另一方面将各种政策方案提交政府及立法机构,之后联邦政府和国会参众两院参考权势集团各个政策咨询机构不同的政策方案的舆论反应,对于各种政策方案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和选择,最终产生正式的官方的法律政策。美国政治制度简介
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总统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政府内阁由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组成。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院)和宪法修改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此外,国会可通过不需要总统签署的决议案,它们无法律作用。国会对总统、副总统及官员有弹劾权,提出弹劾之权属于众议院,审判弹劾之权属于参议院。美国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美国政府决策机制的主要特点
(一)决策目的明确。美国联邦、州、县、市各级政府的直接决策者,包括总统、州长等各级行政长官、议会议员等,大多由不同范围的选民选举产生。他们在竞选时,都发表了各自的政策主张,并取得比较多数选民的认可。因此,他们的决策目的比较明确,非常注重选民的利益和意向。
(二)决策程序规范。对决策内容自始至终进行民主讨论、辩论以及对决策结果进行绩效估计,并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策,是美国政府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各级议会是政府决策立法的主要机关,当行政机构或民间将提案交到议会时,首先由专门的委员会(或小组)进行初步考虑;当委员会决定进一步考虑时,则举行听证,召集有关人员作支持与反对两方面的充分辩论;听证完毕,如委员会通过,则由议会两院(众议院、参议院)讨论(辩论)和表决;如两院通过后,交行政首长(总统、州长等)签署成为法律;行政首长否决则要附上理由退回议会,若议会又以2/3的多数票通过,即成为法律。许多行政机关的决策,也经过听证和投票表决。
(三)决策公开透明。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制定了《信息自由法》、《政府公开法》等法律,规定除少数文档不能公开外,政府文件和公开举行的会议记录,必须允许公众查阅。公众可以通过现场听证、会议旁听和新闻媒体了解决策进程,也可以到政府机关或通过电子网站,查阅政府情报。
(四)公众参与决策。美国法律赋予公民提出政府决策建议的权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公民或民间组织可以向各级议会议员提出立法建议,议员接受后提交议会讨论;二是公民可以联合提出提案,交由本地区公民表决。
(五)决策受法律约束和民众监督。所有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都受法律约束、民众和媒体的监督。公民认为违法的政府决策(包括法律),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法院有权受理,并就决策是否违法(法律是否违反宪法)做出判决。政府和公民对于法院的终审判决,都必须执行。由于美国公民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知情度比较高,他们的权益和愿望受到政府的尊重,因此他们对政府的法令大多能够遵守。
小政府的大奥妙:美国政府的构成特点及决策机制 美国政府的构成特点
美国政府乍看很小,其实并不尽然。因为除内阁各部外,美政府的行政部门还另设有一套庞大的总统办事机构及许多独立机构。从总体上看,美政府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内阁部门少。美是联邦制国家,中央和地方依法分权。由于宪法的限制和国民普遍反对建立大政府,美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建立起庞大的联邦政府。美建国之初,联邦政府的行政部门仅设立陆军部(即国防部前身)、财政部和国务院三个部,其后经过200多年的演变,才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4个部。美采取联邦制,实际上等于把中央管理国家的相当大部分职权下放到州,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而且大大减轻了联邦机构膨胀的压力,从根本上防止大政府的形成。
(二)独立机构多。美政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所有经济职能部门统统划入“独立机构”之例,设立了许多独立于各部之外的管理机构。目前,这样的机构共有75个之多,如小企业管理局、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美进出口银行等。其高级官员均由总统任命,参院批准,其中一些较重要机构的主管享有内阁级官员地位,经常应邀参加内阁及有关决策班子会议。大量设立这类机构,一方面可避免设立相应的内阁经济部,另一方面可使这些机构独立地依法并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从而达到既精简了联邦政府又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总统决策机构庞大。由于经济、法律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美不可能建立起强有力的集中内阁,促使总统不得不设法建立起另一套决策机制。随着总统办事机构的建立及其决策职能的不断增强,内阁各部的顾问职能逐渐趋于淡化,成为名副其实的“行政部门”。实际上,美政府各方面的决策大权,目前已主要集中在由白宫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内政策委员会等十大机构组成的这一决策系统中。
(四)内阁组成及地位均较独特。美宪法没规定要设立政府内阁,但几乎自立国伊始,便一直有内阁存在。实际上,美目前实行的是一种总统制与内阁制相结合的独特的领导体制。
在传统上,美国政府内阁是由总统、内阁部长和内阁级成员组成,其人数随政府机构的变革以及总统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目前,克林顿内阁共有26名成员,即:(1)内阁会议主席:克林顿总统。(2)内阁14个部的部长。(3)内阁级成员11名:副总统戈尔、行政管理与预算局长、美贸易代表、白宫办公厅主任、美驻联合国大使、环境保护局长、联邦紧急措施署长、小企业管理局长、全国药物管制政策办公室主任、总统高级顾问2名。
自1795年美开始使用内阁名称起,美内阁始终只是一个总统咨询、顾问机构。在历届总统中,由于总统的个性不同,有些总统经常定期举行内阁会议,有些则很少开会,有些更喜欢和个别阁员就某个问题开小会。内阁会议一般不作决定,也不负集体责任;总统只要求
阁员提出意见,然后自己作出决定。与真正实行内阁制的国家相比,美内阁的作用很不稳定,并趋于下降。
美国政府的决策机制
决策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前提。美政府目前的决策机制,主要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目前,美政府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四“小内阁”分别代行“大内阁”部分职能的新领导体制。
(一)总统顾问办事班子。该班子主要由白宫办公厅和其他总统办事机构的100多名各类总统高级助手组成,是为总统出谋划策、协助总统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智囊。克林顿的这一班子共有各类总统顾问、助理115人,其中由27名高级谋士组成克的核心智囊。在这27人中,以白宫办公厅主任为首的4 名总统高级顾问和总统助理主持该厅日常工作和安排白宫活动,其余23人分管国家安全、国内政策和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工作,或负责处理总统嘱办的某一重大问题。此外,在总统办公室还设有若干总统高级顾问和总统助理直接协助总统办公。由于这班人马最接近总统、深得总统信任,往往在决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被称为“核心内阁”。
(二)外交安全政策班子。该班子即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四人组成,中央情报局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为其法定顾问,财长、美驻联合国大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和总统首席顾问(白宫办公厅主任)应邀参加其所有会议,其日常工作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代表总统主持。该委员会成立伊始即被称为“国防内阁”,是总统赖以制定和掌管国家军事、外交政策的重要机构。该委员会下设有19个地区性或专门办公室,分别由一名总统特别助理担任主任,负责处理世界各地区的国家安全事务、全球性问题或主持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工作,还设有一战略计划委员会,由一名总统特别助理负责领导撰写战略计划及总统有关发言稿。从总体上看,总统外交班子的核心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三驾马车”组成。
(三)经济政策班子。1993年前,美经济主要由联储系统独立调控,总统着重通过经济顾问委员会和财政、劳工、商务等部门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及政府各项经济政策、计划对经济的影响,并根据其建议相应调整经济政策。1993年克林顿任总统后,考虑到经济因素在内政外交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遂决定建立与国安会相对应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作为其经济政策班子。该委员会由总统任主席,包括副总统、有关部长等18名委员和25名国内经济、国际经济顾问,其日常工作目前由总统经济政策助理斯珀林主持,并由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塔鲁洛负责国际经济政策研究。1997年克连任总统后进一步完善上述班子,宣布由以下7 人组成其经济班子的核心:财长、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商务部长、美贸易代表、行政管理与预算局长、副财长、总统国际经济政策助理。
(四)国内政策班子。即国内政策委员会,原包括总统、副总统和有关部长等23名委员,以及22名国内政策顾问(大多为总统特别助理),日常工作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主持。1997年克林顿连任后,进一步把国内政策班子与经济政策班子明确分开,建立更相对单一的国内政策班子。目前,该班子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兼国内政策委员会负责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总统高级顾问、劳工部长、司法部长、内政部长等18人组成。该班子目前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里德任“队长”。
值得指出的是,除上述政策、办事班子外,由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媒体和驻外机构所组成的庞大的新闻、情报系统,以及由数千家思想库组成的强大的社会智囊系统,对
美政府的决策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上述三者的紧密结合,使美政府得以形成一个较完备的决策系统。
美政府小而高效的秘密
综上所述,美之所以能建立一个较小而高效的联邦政府,主要是由于:
(一)在设立政府机构时,实行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联邦与州分权原则。美宪法规定,美实行联邦制,凡是应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行使的权力,对方均不能插手干预。由于联邦与州实行分级管理,因此无必要建立庞大的联邦政府。二是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经济的原则。美立国以来一直奉行经济自由主义,联邦政府一般无权过问企业如何投资经营,而只能通过宏观财政、金融政策调节经济活动,因而也无必要建立许多主管经济的内阁部。三是行政与决策部门职能相对分开的原则。由于实行这一原则,美政府内部逐渐形成以总统办事机构主管决策、内阁各部侧重行政两者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这不仅使总统的总体决策能力大为提高,而且使各部的行政职能随其顾问职能的相对淡化而相对增强,并进而为联邦政府不断精简机构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现代决策系统。如前所述,美自1939年以来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类似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决策机制。从决策过程来看,这一决策机制大致可分为“顾问→总统”、“小内阁→总统”和“思想库→小内阁→总统”三种决策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十分重视各类专家的智囊作用,在这方面,第三种模式更为突出。在这种模式中,各思想库首先竞相向政府提出各种政策研究报告,然后由各小内阁的政策班子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中挑出较佳的政策建议供总统选择。这种决策模式使政府决策者能广泛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政策主张,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和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从总体上看,美政府决策系统包括以下三个主要环节:一是总统物色一批专家、教授担任总统顾问、助理或某些重要部门的高级职务,直接为总统出谋划策;二是由总统助理出面牵头组建各种政策班子,分别负责有关战略及重大政府问题研究;三是总统决策班子与思想库等学术机构紧密结合,注意充分利用社会智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