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政治与政府 最终版
暨 南 大 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论美国司法独立的基础和缺陷
2014年 月 日 论美国司法独立的基础和缺陷
[摘 要] :本文从美国司法独立的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三个层面上分析美国司法独立,并提出了美国司法独立的缺陷。[关键词] :美国司法独立;法官;三权分立
一、理论基础
司法独立的价值观最初源于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开创的法治理论,而司法独立的具体理念开始于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在反对封建王朝的专权斗争中,资产阶级逐步提出了分权的思想,这为司法独立的提出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哈林顿在其名著《大洋国》中,曾提出独立司法的概念,但没有对此作详细论述。第一次系统阐述三权分立原则的,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孟德斯鸠,他在《论法的精神》这部著作中,系统阐述了“三权分立”思想。孟德斯鸠认为权力具有天生的侵略性、扩张性,所以国家权力对人民的自由和权利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要想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做到以权力来约束权力”。他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并且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来行使,三者相互制约。孟德斯鸠关于三权分立的学说,特别是关于司法权独立的观点,为西方国家确立司法独立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这一原则立即上升为法律形式。在美洲,1787 年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3条第1款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随时制定和设立的低级法院。”
而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不仅强调司法独立,甚至特别强调司法权在对立法、行政部门方面的制衡作用。他认为,在三权分立体制下,司法部门是三部门中最脆弱的一个部门,而且也是对人民政治权利威胁性最小的部门。为了在三权中实现权力平衡和制约,应当使司法机构掌有司法审查权,使得法院有权宣布一切违反宪法本意的法案无效。
二、制度基础
将司法独立规定为宪法原则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从而使司法独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赋予司法独立以完整内涵并真正予以实施的国家,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并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具体表现在:
1、法官个人意义上的司法独立性
首先,法官的任命。美国联邦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州法院法官主要由州长或地方政府任命。相对于选举方式而言,美国法官的任命方式更有利于司法独立的贯彻。因为虽然各地法官均实行终身制,但在议会选举制下的法官可能会为了取悦于议会及其代表的社会风潮而偏离法律。并且选举就必定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俗话说“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得到了捐款人的资助或者利益集团的支持,法官在判案的时候往往会身不由己,把法律的天平倾向于自己的恩人。
其次,法官的任期。美国的宪法规定,法官一旦被任命,就是终身制的,除非他们因严重失职而被国会免职,这些情况是极少的。因为法官如果仅有一定的任期,不论如
何任命或由谁任命,法官都将为谋求继续维持其地位,而对于享有法官任命权的机关有所阿附,影响其独立的精神。
再次,法官的薪俸。在美国,法官的薪金固定,于任期内不得减少。在美国,法官的薪俸十分优厚,联邦地区法院法官的年薪约13万美元,,联邦上诉法官的薪金平均为 14 万美元,而最高法院的法官的年薪超过16万美元。州法院的法官薪水略低,但也在8万至11万美元之间。高薪酬保证了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司法体系,并且防止法官被金钱诱惑。
最后,实行避嫌原则。国会已赋予法官一项法定责任,不得审查法官的公正性可能受到怀疑的案件。法官有一项明确的责任,调查并查明法官本人或其家庭成员在其受理的案件中是否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法官如果因为事先私下了解案情,曾充任私人律师,或曾在案中以任何身份为政府办事,或曾与案中的重要证人共事,从而与案性有所牵连时,他或她那即必须回避。为了便于实行这一自省和回避的程序,也是为了给监督法官所作的判决提供某些依据,国会实施了一些规章,对法官担任的外部兼职、收入、活动、礼品和可能收受的酬金进行管理并要求提供财务汇报。这些要求既能提高自觉性也能加强责任心。
最后,陪审团制度。美国法官的权威虽大,却不能直接判被告有罪。是否有罪完全由陪审团定夺。陪审团制度是司法独立的制度保障。如果司法部门及其官员与其他政府部门均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复杂关系,那么就很难谈得上依法独立审案。相比之下,陪审团随机成立、随机解散,与官僚体制毫无瓜葛。陪审员对判决的结果不负任何个人责任,没有宦海沉浮、人情世故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这种制度能比较有效地维护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冲破司法系统的“关系网络”,防止其他权力部门对司法权的影响和干扰,减少对法官个人素质的过分依赖,避免利害关系人施加压力和打击报复,减轻法官审案的压力。
2、制度层面的司法独立性
对联邦司法机构来说,维护自身权力不受行政和立法机构侵犯的最有力保障却并没有出现在宪法里,而是通过联邦最高法院在1803年判决的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而产生,这就是司法审查。简而言之,时任首席大法官的约翰•马歇尔在判决书中指出,该案所涉及的《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款因违宪而应被视为无效,由此确立了联邦法院有权解释宪法并裁定政府行为和国会立法是否违法宪法的司法审查制度。
联邦最高法院通过该机制有力地约束了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法治轨道内行使权力。在制约立法权方面,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事后审查方式,即对其受理案件所使用的联邦国会或州议会制定的法律进行审查,如违宪就裁定使其无效。在制约行政权力方面,自1803年以来, 司法审查制一直是监督行政权力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如果美国总统的行为违反宪法,他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三、文化基础
尽管有种种体制上的措施来保证司法独立,但是法官的判决必须有效执行的最主要理由却是文化上的,而不是制度上的。
有人这样写道:“在美国,有两本书最受推崇,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美国宪法》;有两种穿长袍的人最受尊重,一是牧师,二是法官。无论是与政府公务人员座谈,2 还是与民众接触,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普遍尊重,全社会像敬畏上帝一样敬畏法律。”
在美国,宪法至上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如1804年共和党人利用他们控制的国会发动对蔡斯法官的弹劾遭到失败,说明许多共和党议员认为维护宪法尊严高于服从党的决定;本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改造最高法院的计划失败也说明,尽管国会认为最高法院屡屡宣布新政法案违宪欠妥,但不能容忍以任何理由违宪,美国人不容忍所谓“良性违宪”;1957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不同种族不同公立学校”制度违宪,因为它违反了宪法第14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当时有许多人反对最高法院的判决,其中之一是广受阿肯色州人民支持的该州州长,另一个是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当阿肯色州试图抵制最高法院的判决时,艾森豪威尔总统却命令军队进入阿肯色州,强制执行了最高法院的判决,尽管他本人也不同意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
故尽管法院天然软弱,但由于有制度和文化的支持,司法独立在美国得到了非常有力的保障。
四、美国司法独立的缺陷
如上文所述,美国的司法独立不管在制度上还是文化层面上都已经相当完善,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处。具体表现在:
1、司法制度的许多细节,如最高法院法官的人数,在美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历史上,总统曾经与最高法院多次发生冲突,法官人数也曾多次发生变化。如立国之初,最高法院只有6名大法官;1863年,林肯总统为了防止最高法院干涉其战争措施,将大法官人数增加到10人;为了防止约翰逊任命大法官,国会又将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减为8人;罗斯福总统也试图通过改组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来促使最高法院支持他的政策。可见,总统和国会可以通过改变最高法院法官的人数来控制最高法院。
2、美国宪法对司法组织独立方面的保障相当薄弱。一方面,宪法虽然明确将司法权授予法院,但是另一方面,却将设立下级法院的权力授予国会,并且对国会的这项权力未作任何限制。国会有权设立和废止下级法庭,也有权创设和废止法官职位,甚至有权规定法院的整体运作。如果国会无节制地行使这项权力,那么,无论是组织独立,还是裁判独立都将得不到有效保证,这不能不说是宪法的漏洞。近年来,国会不断制定法律来规范法院的运作,利用拨款审批权来插手法院的内部管理,间接地干预司法事务,严重威胁了司法独立,成为当代美国司法独立争论的焦点。
3、司法能动主义抬头。随着社会事务的日益复杂,法律与政治的分野日益模糊,法官们对诸如堕胎、同性恋、吸毒等大量充满争议性的社会问题积极地行使管辖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独立地做出裁断,实质上充当了制定公共政策的角色,引起公众非议,对司法独立的批评日益激烈。
参考文献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154.[2][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3 [4][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M].北京: 三联书店,1990: 258.[5]许传玺.美国的司法独立及其给我们提供的借鉴[J].二十一世纪,1998,(6).[6]王束文.美国的司法独立及其相对性[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2).
第二篇:美国政治科普
可以说,从N年(N>5)前开始,关于STEM Act的消息就像大姨妈一样--不对,还没大姨妈那么频繁,不过至少每年一次,一次半年吧。虽然每次出现形式都有所不同,不过那次都能撩拨理工科WSN那脆弱的小心脏(好吧,我是文科生,我承认)。因为其核心内容是:
对于美国所需要的 S(科学)T(技术)E(工程)M(数学)方面的高学历人才(尤其是美国大学毕业的),可以给予速成的绿卡。
考虑到过去10年中考来美国的同学们绝大部分是理工科;而美国H1B对身份有诸多限制(例如没找好下家且下家同意续H1b前不能跳槽,工资相对最低,不敢顶撞老板,否则今天开除,明天滚回国等),485以后更是不敢回国(有一定的限制,见过极端的父母去世因为怕拿不到绿卡前功尽弃而不回去奔丧的),那么STEM对理工科同学的吸引力就可见一般。当然,对于仍然在中国国内又梦想来到那梦中的美国的同学,STEM更是无穷的学习动力。
可是问题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从01年到13年STEM法案提了就死,死了又提,就像某种器具一样,总在邻近某个点的时候就曳然而止,让人好不痛快。也让某些人等的望眼欲穿的同时,仍然在苦苦煎熬。
我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作为小文科生的我就来给理科同学们科普一下STEM到底是什么背景,希望能看懂的人早日超度。
一。美国的法律背景。
既然是说STEM的话就先扯一下美国的法律(Law/Act),政府条令(Regulation)以及执行细则(FOH)的区别。其实黄陀律师比我更有资格,因此有法律的问题可以去问他,不过既然我是搞执法的,就重点说说后者。
一般来说,法律是最薄的。例如我执行的美国1938年公平劳工法(Fair Labor Standard Act 1938),一共59页。A4纸,还是留了N多边的,字体目测14号字? 大家可以想想才有多厚。
然后解释此法的政府条令有多厚? 答案是两本字典厚度(29 CFR0-99:693页,29 CFR 500-899:932页)字体8号。。里面涉及历史上各种判决(从巡回法院到最高法院)以及法律里每句话的解释细则。
上面这俩种是公开内容,所有人都可以去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了看。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部门内部执行细则(FOH),这个是不对外公开的,只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猜猜看,关于上面的法律和条令的劳工部内部解释有多厚? 答案是,标准的档案馆书夹3个,每个在1000页纸左右。。里面更细节的说了本部门对法律和政府条令的各种执行方法。从各种内部标准到根本不予受理,琳琅满目。而且这玩意只是我们执行的十几部法律中的一部。。换到移民局,人家执行的法律更多。也就是说,你光看懂了法律和政府条例是没有用的,如果和部门内部执行细则不符,你仍然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当然,你足够有钱又足够牛X,当然可以去巡回法院乃至最高法院单挑各政府部门。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例如二战前某位大神商人单挑劳工部,愣是打到了最高法院还赢了,导致劳工部专门加了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修正案。
当然这案子大概也就需要6-10年? 话说这哥们在赢了不久好像就在为盟军运送物资的路上葬身海底了。。
说这么一堆,也就是想让某些动不动就说美国法律咋样的同学明白,你觉得你扛着法条就能拿绿卡的纯粹是在做梦哟。即使法律出来了,在政府印好条令,和移民局,劳工部等部门做好相关内部规定并培训好人员前,请耐心等待。。家里有米的话,赶快给黄律贡献点,兴许能加快点速度。。
二,美国的政治背景。
某些理工科同学张嘴民主,闭嘴自由,要不就举着宪法说人人生而平等。问题是有不少人体会,华人很多时候就是二等公民,被欺负么。这里面原因很多,其实核心还是美国的政治背景。美国是合众国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理解里面的含义的国人非常少。以至于人人上很多帖子动不动就是美国XXX,看着就想抽。
什么概念,很多人都把中国的省等于美国的州,殊不知美国的州的权力远大于中国的省。例如婚姻法,枪支法,交通法,州税等都是州管辖范围。而美国有50个州,就等于有 50部婚姻法,51部枪支法(因为有联邦枪支管理条例)50部交通法,50部州税(不算联邦税)而且最重要的是
这些法律是互相冲突的!!!!在一个州的合法行为跨州界就是不合法的!!
例如,如果你是学生,持有中国驾照,那么在纽约以国际驾照名义开车是合法的,但是如果你开进邻近的麻省,就是非法的!因为麻省不承认一切类型的国际驾照(B1B2旅游商务签证除外)。而无照驾驶是重罪(尤其在出车祸的情况下)最高面临遣返,即使不遣返也会有不良记录。影响未来。再如,美国大部分州的结婚年龄是18岁,少数是16岁,犹他州是14岁!所以你在中国不是合法结婚不等于你在美国不是,具体请参看本州法律
因此同学们下次你看见 如何在美国持枪,如何在美国获得驾照一类的文章,可以直接无视,因为写他们的人本身就把所在州当成了美国。很多中国学生吃亏也在这里。而且,即使是一个州内,规定也会有所有不同哟。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那是因为美国的政治体制是 联邦--州--地方 三层体制。
联邦有国会,州有州议会,地方有地方议会。而三方都有一定的立法权。来规定自己立法范围内的事物。而里面的议员,都是投票选举出来的。听起来很美,很民主,不是么?
学过一点政治的同学马上就会明白,这里面有最大的问题就是多数人暴力问题。
也就是说,当地的主流人口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强加给非主流人口的。同样,少数群体可以靠人口的集中来为自己谋得一两个选区的位置,以达到保障自己的利益的目的。
再拿麻省为例,本身是传统清教徒区,因此州法规定的2点-5点的饮食业宵禁是全州范围内的。即酒吧最晚开到2点,必须关门。而在中国国内,2点可能是夜生活高潮? 而麻省西部小镇的Amherst则更上一层楼,11点就有“噪音控制”即噪声不能超过一定分贝数(没记错的话是80?)这基本禁止了一切KTV等活动,因此说中国学生过来以后未婚的很快会找另一半,已婚的会努力创造人类。为啥,实在是没啥可做的哈。。
由此展开,我们就不难理解各个州之间的巨大差别了。所谓传统蓝州(民主党州)基本以工业,教育,医疗,高科技为主。背景是有色人种和白人的自由派人士,高等教育人士(如教授),信奉工业化时代的政府组织机构。主张全民医保,堕胎选择等对工业生产效率有利的法案。值得注意的是,犹太人大部分是民主党,主要是很多白人仍然不认为犹太人是他们的一份子,所以犹太人需要民主党政治实力保护。此外,民主党对同性恋,非法移民,禁枪等都是大力支持的。而女性的感性也使得她们大多支持民主党。
而传统红州(共和党州)则是基本以农业,能源为主,背景是白人农场主(所谓red neck),白人巨富(例如布什家族)以及有色人种中的宗教主义者及中上产者(例如很多华人中的中上产码农,家庭年收入超过12万5的--差不多是美国顶尖5%的收入群体)。这些年还加入了某些准新纳粹群体和原教旨自由经济主义者等(茶党主力)。因为本身就是农业和能源贸易,他们自然信奉类似亚当斯密的大市场自由贸易,政府不监管等,有趣的是,鼓吹小政府的他们往往是大军队的支持者,同时是持枪权的坚定捍卫者,因此军人和退役军人也往往是共和党支持者。(例如我就是中立偏共和)由于宗教立场等,共和党对堕胎,同性恋都是深恶痛绝。而由于红州多靠美墨边界,受到非法移民占福利,增加犯罪率等影响,因此对非法移民也以打压为主。
而美国两党的斗争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三。STEM是怎么回事
从统计数据看,美国白人由于生育率过低(其实是老墨太能生了)每4年人口会减少2%,而有色人口(主要是老墨)会增加2% 而2020年左右美国白人将降到50%一下成为相对少数。考虑到2%的人口里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移民及其子女。那么问题就来了 美国是想阻滞这一进程? 还是想顺应这一进程? 共和党想前者,民主党想后者。
看过我大选分析的帖子都清楚。如果说奥巴马08年是被黑人以96%的block vote送进白宫的,那么12年就是被有色人种(主力是老墨)+女人再次送进白宫的。(当然,共和党的表现也太差,不说联合社会中上产,反而去动员神棍们,不输都不行。。)因此投桃报李,在利用总统权力签署了梦想法案(Dream Act)后,现在又要搞对1100万非法移民的大赦活动。要知道,1100万选票及他们的子女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小看的力量。如果这么搞下去,共和党只有越来越没戏。但是明目张胆的反对又不可能,毕竟“平等自由”这张皮还不能不要。
那么要占领道德制高点,就必须提出选择题,即选择A组,还是选择B组的把戏。而STEM同学们,你们就是非法劳工的对立面,B组了。
其实STEM注意最早是我们比尔盖茨同学提出的,比尔盖茨认为美国生产工程师速度远不足以为未来人口的储备。而工程师薪资过低(相比医法商)也使得大量精英流失。因此美国要不政策扶植工科,要不就大量同化外国工科人才。当然,无论遇到了小布什就都是耳旁风了,久了盖茨同学也就不说什么了。
而这个概念可以当武器来用的时候就有价值了。对了,额外说一句,美国联邦立法的程序是:
国会Committee审核修改,提交两院进行投票,必须两院都通过了,最后由总统签字(当然后面还有很多猫腻,节省篇幅就不说了)
拿STEM而言,最早的意向是在00年前后?(具体时间我忘了)到11,12年的两次死亡(一次众议院就死了,一次众议院过了,参议院死了,即使参议院过了,奥巴马也会veto/否决它),这就是前后10年。
可以说,STEM是共和党明知道不会通过而提出来阻击民主党法案的利器。
一方面针对美国现在缺工程人才的现状,占据道德制高点,一方面利用STEM人才比低教育非法劳工牛X的方面吸引票数。最重要的是,STEM群体的收入,都在个人10万,家庭12万5区间左右,恰好是共和党成员的收入空间,也就是说,万一这玩意过了,那么也是为自己的群体增加实力。而民主党自然有对应的方式,答案就是,以华制华。
在美华人的主体分两拨:一拨是穷的,主体是偷渡和亲属移民,一拨是富的,主要是近些年出现的新移民。
现在美国国会里的所谓华人议员,基本都是农转非上来的前者。例如赵美心。
那么对于咱不少华人性格了解的同学就自然会明白,所谓老移民的态度了:凭什么老子拼死拼活偷渡来,受苦那么多拿到绿卡公民,你丫读几年书就可以。而这些老移民又恰好是民主党的票仓。。懂了这些再看赵美心前几天在大学录取不看种族的这个提案投了反对票(实际上最吃亏的是重视教育的华人,现在AA规定按种族录取,导致一个大学黑人60分能上的,华人得90分才可以),以及第一个跳出来攻击2011年版STEM法案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果假设现在共和党突然小宇宙爆发,搞定了民主党上台,那么STEM法案就会通过么? 答案是,希望渺茫。为啥? 因为STEM只是阻击民主党的工具,当目的达到了,还为武器利益着想不是傻帽么?
其实谁都清楚,老墨本身教育程度低,整体在做美国人不做的事情。因此放进来不会对美国白人主流产生威胁(本来就是美国人不做的,例如农场工人)你丫STEM过了,突然来110万教育水平高,辛勤工作,敬业精神比白人高10倍工资要求却低的中国人,丢工作最多的肯定是美国白人中产,到时候就是中韩印一统天下了。
在所谓的民主体制下,政客永远考虑的是下一次的选举,白人和有色人种,那个更可能投自己? 所以共和党国会山上的那批精英不会把这么大笔帐算错的。
所以明知道不会过的东西,还被一帮人当圣旨一样舔,祈祷赶快通过,看着就可怜哈。也许正如唐同学说的,很多人觉的有梦可做还是比在现实里打拼要实在。
四,出路何在?
章同学曾说过“其实有了绿卡,就能maximize发展。比如可以随意跳槽,自己创业。重要的不是卡,是卡带来的机遇”
不幸的是,绿卡本来就是美国在选择听话勤奋劳工所发的奖励卡,你自己是否max发展对美国来说根本不关心,随意跳槽的根本就是要用h1b栓住。自己创业。。同学你有50-100万美元可以随便扔的话,Eb5等着你,没有,美国鼓励自己人开小business 创业,不是外国学生。外国学生只是来消费创造GDP的,不是来和美国学生抢就业的。考虑到 现在奢望STEM绿卡的大部分是中流的学生,真正有实力的基本EB1了,那么所谓STEM学生对美国的价值实际上是可消耗品。虽然冷酷,但是就是事实。
所以说,要留在美国,还是做好脱皮准备,指望博士毕业就能得绿卡的,可以指望一下自己孩子辈实现了。
至于已经拿到绿卡的,还是可以看看我以前说过的部分,这里转帖一下。
“。。看美国大选的广告就知道:有打工人阶级牌的,有打中产阶级牌的,有打黑人牌的,有打劳模牌的。。就是没有人鸟华裔啊!为啥?每次选举华裔基本上投两边是一半一半(偷渡啥的过来的基本投民主党,已经发达的基本投共和党),所以总结果=0,所以谁也不用来鸟华裔,你丫自己就把政治力抵消了啊!这里不得不说一些人的问题是对政治太幼稚,被基督教和选举教双重洗脑,精神上服从虚幻的耶稣,现实里对被奴役没有羞耻和痛苦的感觉。其实有的老外说在美国华人人数/票数少,经济力量大;华人是有名的搞政治幼稚,自己小算盘打得精却往往被玩,还有什么有的中国女人cheap。。这些都是他们对北美的华人的普遍印象。我们能说什么?不反抗,只会挑自己错的奴隶可不就是cheap么?
华人最需要的是搞组织,无论是所谓“中产阶级工会”还是“华人工会” 甚至搞成“三合会”“黑龙会”都不要紧。关键是要抱团,要谋求政治影响力。搞好了,以中国人的智慧,工会就能变商会,商会就能变骷髅会。要知道,犹太人的东西好用啊,控制了全世界的知识和资本顶层。一个不尚武的民族,硬生生在中东建国,四面全是穆斯林。恨他们恨得牙齿痒的时候,一定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华人地位的提高不会天上掉馅饼。任何一个组织都没有能力deliver.只能靠大家积极参与去争取。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公民,请记住,你现在的斗争是为了让你现在和后人有一个更有利的环境。
要知道,在美国政治里,政客考虑的永远是下一次选举。如果亚裔能够证明自己是值得重视的政治力量,不管这次支持谁,过后都会得到重视。相反,如果自己没有力量,要人的时候没人,要钱的时候没钱,不管你投谁的票也没人理你。而票,就是我们显示种族族群力量的工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而现在的情况是亚裔人数少,亚裔的票一文不值,互相抵消。两党都不在乎亚裔的选票。情况还能比现在更糟吗?
华人在美国的被动局面,原因主要就在于有很多人不按自己的族群利益行动,而是被宣传洗脑去搞什么“意识形态”。我想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华人对于集团政治在美国这种体制下怎么运作缺乏了解。因为咱就没有这个文化。有些人更以为凭自己的小聪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这点看,我们华人在印尼屠杀一遍又一遍真不是没有原因的。好些草根出身的华人,勤劳善良智慧勇敢,就是脑子不清醒眼界不宽广。更糟糕的是完全不懂政治,活活被人欺负死还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真的是要冤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懂得什么是种族团结么?这点上全中国人都要向潮州人和犹太人学习,那怕我们华人人数不够,但是要知道我们经济还ok。如果抱团起来用钱堆几个众议员,一两个参议员出来,华人的实际社会福利肯定大大改善。哪怕选的是几个傻子进国会,天天flip flop,成为政治笑谈,都无所谓。就这样华人的地位肯定能改善,远了不说,UMass Amherst GEO里面过去几届主席团不是中国人主席就是重要位置,更出现了一届全中国人主席团,就是因为全校1200中国研究生只看着自己人投。得到的结果是中国人的几次抗议(如藏独)明显比其他学校更给力。
说白了,华人数量少,两党都不把我们当回事。除非我们能够block vote, 否则啥都得不到。就算你收入高支持共和党的政策(包括我本人),也不妨碍你按照族群利益投票。你那一两张选片根本不能改变选举的结果,但是如果combine到block vote中去的话,却可以为亚裔争取自己的权利出一份力。所以支持共和党和按亚裔主流投奥巴马是不矛盾的。毕竟按照现在的投票机制,随便亚裔头共和党或者民主党,华人的票其实起不了什么作用。既然现在共和党根本就瞧不上我手上的及张选票。那么我们可以集中起来搞,下次华裔,乃至亚裔的票就有价值,就可以在政治斗争中争取一些权利。毕竟经济利益上支持共和党和实际行动上亚裔block vote民主党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是不矛盾的。共和党经济利益上的好处又不会因为你不投他们的票就不给你的。
而且这次支持有对华裔/亚裔稍微有行动的民主党总统选举并不等于我们就是他们基本盘;如果共和党下次开出的单子比民主党优惠,完全可以转而支持共和党。在这种政治势力利用选举捞好处,有两条忌讳:
1.就是这种上面说的这种各行其是,最后影响=0,这样人家谁也不用搭理你
2.就是避免成为任何一个党的分舵。要表明一点--就是谁对我们好我们支持谁,而且谁出的价高我们支持谁。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华人应该要能做到
1.可以凝聚票,弄出媒体影响,甚至联系中国国内的资金(不要说违法,以色列每年多少钱流进来影响美国政治?)
2.现阶段随时可以ditch任何一个党,把“有奶就是娘”的牌子高高举起。所谓什么“理念”之类的长远投资,是势力壮大以后的事情。
3.尽量发展自己的众议员,在华人聚居区搞出一个常年的华人席位就很厉害了 美国是“法制社会”好处就是只要你能掌握比对方多的规则。你就可以有优势,长久以来,忍气吞声的中国学生不可胜数,从性骚扰到恶房东,到host family, 很多人都是怕麻烦,耽误学习等借口下被人明目张胆的欺负。打碎了牙和着眼泪往肚里咽。更有甚者,还认为自己的华裔血统是原罪,拼命要洗白。别的不说,我就见过某夫妻不让来看他家满月宝宝的朋友用中文哄孩子的。美其名曰“不想污染(原话)孩子学习纯正英语的环境”就这么搞,你丫华裔能有政治地位才奇怪。
所以说大家要信息共享,集体行动,国内那套勾心斗角给外人用,对自己人好点。毕竟这不是国内,我们的利益必须靠团结才能争取。对于学校内发生的歧视行为要勇于揭发,然后各学校CSSA要团结起来,不怕被取缔,反正各种名义建组织就行。以集体的名义抗议,极端情况下可以有组织的非暴力不合作反抗以显示力量。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也要多问,不要被逼到绝路上再想怎么办。多多利用法律的武器武装自己,有理有据有节的进行斗争,然后利用各个BBS分享经验。以帮助后来人。
请记住,抱团,只有抱团,我们作为整体才有出路,中国学生才不会自己和自己人拼头破血流抢那点可怜的H1b, 未来自己的孩子才不会和我们朋友的孩子在AA的阴影下为了可怜的名额而再次拼命。”
第三篇: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
目 录
一、美国大众传媒的发展...................................2
(一)美国建国前................................................2
(二)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2
(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2
二、大众传媒对美国政治的影响.............................3
(一)大众传媒对美国政策制定的影响..............................3
(二)大众传媒与美国总统........................................5
(三)大众传媒与社会舆论及监督..................................6
三、总结.................................................7
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
摘要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大众传播媒介依靠《权利法案》第一条的保护,享受着充分的自由,逐步发展成为美国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势力”,大众传媒对美国政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政治生活的主角,美国总统与大众传媒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依托,相互影响,推动着美国政治的前进。
一、美国大众传媒的发展
(一)美国建国前
北美殖民地报业的特点是报纸数量有限,质量不高。但就是这样,当时的《波士顿公报》、《纽约新闻报》等上刊登的关于反对印花税法、汤森法案内容及报纸对“莱克星顿枪声”的报道、潘恩《常识》的宣传,都起到了革命动员作用。建国后美国报纸数量增多,至1830年美国已有1200余家。由于发行量不大,报纸生存依赖政党或政府,报纸内容也多为政党各派观点。
(二)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
美国报业进入“大众化报纸和发展的时期。”报纸内容丰富,读者增加,公共性、政治性报道的传播范围也随之扩大。《纽约论坛报》曾被称为“这个国家传播120世纪以来,报纸在政治生建设性民主思想和实验的第一的且唯一的工具。”○活中更是不可或缺。
(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广播事业兴旺和电视业崛起,深刻影响到美国的总统选举。从此总统竞选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如何利用大众传媒为其争取选民已成为总统竞选班子首要考虑的问题。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广播进行“炉边谈话”便是无线广播在政治参与方面的成功范例。上世纪50年代电视业开始兴旺发达,至50年代结束时,电视进入86%的家庭。在电子媒介家庭中电影、录音带在政治生活中也十分重要。如在水门事件中就是一些小小的录音带让尼克松下了台。近来发展起来的因特网更是近乎根本性地影响着政治。
二、大众传媒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世纪的今天,大众媒介在美国所扮演的角色不可谓不重。在国家建构中,大众媒介起着政治动员作用;民主建设中则起着传播民主思想、维护民主制度的 作用;此外还有在行政方面起着促进合理化的功能等。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装 置”,大众媒介影响巨大。在美国,传媒与政治的互动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 响着美国的政治生活。对它的关注,无疑可以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提 供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西方主流媒体常常以“自由”和“人权”的卫士自居,标榜自己独立、客观、公正。近期发生的《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反映出一些西方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为了政治和经济利益,完全可能做出侵犯人权和公民利益的行为。那么,其他西方媒体又怎么样呢?它们能做到尊重人权尤其是其他国家公民的人权吗?它们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能做到客观、公正和独立吗?我们不妨从美国媒体与美国外交决策的关系来看这些问题。在美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复杂。仅就过去十年而言,从伊拉克战争到阿富汗战争,从反恐到防核扩散,从中美关系到美俄关系,媒体与政府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依赖并且在多数时候相互配合的关系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也颇耐人寻味。
(一)大众传媒对美国政策制定的影响
美国媒体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有着上百年的传统。“在华盛顿,真正为外交政策制定日程的,不是在白宫,而是在编辑室和记 者的屋子里面。”这是摘自美国某位学者的言论。从早几年前开始,大众媒介就 通过向公众传递全球信息,编制新闻程序,从而影响外交政策日程的确定。国际 政治和外交信息一天 24 小时不间断地通过通讯社、电视网络、广播电台、因特 网以及报刊等媒介进入有关政策制定人员的办公室,成为制定政策不可或缺的依 据。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里根在任期间每晚和他的高级助理一起观看电视新闻, 然后研究电视新闻对政府决策的评论,并对第二天将会爆发新的热点问题进行预 计以及讨论如何对付这些问题。曾任里根于布什两任政府外交事务顾问的丹尼 斯•罗斯曾表示:“在突发事件中,从 CNN 报道中所获取的信息比从政府自己的渠 道要多得多。”可见,当今大众媒介早已不仅是政府对外政策得传声筒,更是决 定外交政策的一把定音锤。
为外交决策提供信息、决定外交政策方向的同时,大众媒介在某种程度上也 充当着影响外交政策的轻重缓急的角色。通过对国际信息的选择和编排,美国大众媒介直接影响公众对国际问题的 关注程度,从而拟定了公众对国际事务的兴趣和倾向这一社会政治议程,进而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议程。与此同时大众媒介通过所提供的信 息及提供信息的方式,潜移默化在公众的意识中形成某种定势,造成某种舆论, 间 接地对决策议程产生影响。
大众媒介对国际事态发展的跟踪报道,其速度之快往往令外交决策者应接不 暇。这时大众媒介的角色就好比加速器,迫使政府决策的时间从以天计算加快到 以小时分秒计算。据了解,1998 年 11 月,由于伊拉克拒绝联合国的武器核查,美 国准备于 14 日对伊进行轰炸。轰炸时间定在美国东部时间 9 点。8 点刚过,国家 安全事物助理伯格就在家里接到手下的电话:CNN 记者萨德勒正在巴格达进行直 播,他从一位伊方官员处得知萨达姆已对安南秘书长要求伊接受核查的信作了“积极的”反应。8 点 15 分,伯格赶到白宫,克林顿一边收看 CNN 的报道,同时与他 的安全顾问们在电话里进行讨论。点 45 分,克林顿下令五角大楼推迟这项计划。8 结果,这项轰炸计划被取消。在该项中大众媒介的作用是双向的,对于合作方的 政府,可以促使其短期内做出决定,缩短决策时间,以免贻误战机;而对于敌对 方的政府,则可以扰乱其政治议程设置,迫使其处于被动地位。
归而总之,媒体对美国内、外政策制定的影响体现在推动政府采取行动、阻碍和延缓政府行动两方面。大众传媒的局限性和反作用也是在美国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基于媒体求新的本能,很少有事件可以长期得到媒体的“垂青”,而一旦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对某一事件或话题失去兴趣,这一事件就很可能会被边缘化。如果一件事情本身既缺乏持久的影响力,又缺乏商业意义,就很难受到媒体的持久追踪。美国媒体所特有的“本土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如果是一场发生在与美国没有多少关联且地域狭小的第三世界国家里的内战,美国媒体就很少或根本不予报道。例如,美国媒体经常会忽视一些非洲国家的内战和人道主义灾难。
(二)大众传媒与美国总统
在美国23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政治制度,民主程度日益完善和提高,美国一度成为民主和自由的象征,而大众传媒为美国人获得民主和自由作出了巨大贡献。1690年《国内外公共事件》被当地政府禁止,这也拉开了美国政界与大众传媒的恩怨情仇史。总统,作为政界中最重要的角色,也与大众传媒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保持着一种微妙和暧昧的关系。
此外,随着本世纪 50 年代“电视时代” 的到来,大众媒介制造政治人物的作 用日益凸现。1963 年,25 万人的队伍进军华盛顿,进行为黑人自由与平等权利 的游行演说。期间,电视媒体进行全程跟踪报道,从而直接使本次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进入美国公众的视线,成为政治明星。据统计,1960 年总统肯尼迪与尼克松的电视辩论赛至少有8500万美国观众,首场辩论,三大电视网现场直播,这是竞选关键时刻。肯尼迪 以年轻、干练的形象战胜老气横秋的尼克松,成为上世纪 60 年代的政治明星也 是如此。根据当时辩论以后民调发现,凡是通过看电视听辩论的,绝大多数人认 为肯尼迪赢了;但是凡是听收音机听辩论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为尼克松赢了。为 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呢?因为通过电视的方式把两个候选人的形象完全展示出来 了。全国选民看到的一个尼克松就是一个穿着灰色的西装、跟灰色的背景也模模 糊糊的,然后呢脸上胡子也没刮干净,看上去还老冒汗,不断的拿出手帕来擦头,给人的一个感觉是,这是一个非常无精打采的一个人,是一个已经被繁重的国事 给压得不知道该如何去办的人。相反,肯尼迪出现的时候就给人一个神采奕奕的 感觉,生气勃勃的,而且辩论的时候所用的语言也简短有力。11月,肯尼迪以领先118550张选票获胜,这归功于他良好的电视形象。
大众传媒对总统竞选起极为重要作用,原因有一下几点:
1、人们关于竞选的消息大部分来自媒体,这就需要候选人通过媒体进行竞争。
2、大众媒体在形成选民对候选人的印象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约翰•莱恩赞特指出:“因为电视每天把政治领导人的形象送往千千万万公民的家里,电视也就引发出对人的情感反应,这样有助于电视观众关注政治候选人的人格因素,而不是关注他们所代表的政党或他们对有关问题发表的意见。”
3、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有助于确定公众认为重要的政治问题,从而影响到公众对候选人的偏向。
4、媒体在投票日开展的民意测验对选民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三)大众传媒与社会舆论及监督
媒体影响政府的外交决策和执行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影响公众舆论来对政府施加影响。由于多数美国人对国外缺乏直观的认识,很难知道发生在其他国家的真实情况,因而在外交事务上缺乏自信,这使得他们更依赖于媒体的报道和专家的评论。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对民众在外交问题上看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显而易见的。
一个对媒体有利的事实是,美国人对媒体的依赖性非常大,而美国媒体显然也很清楚自己的力量所在。根据传播学家的描述,媒体对什么报道得多,公众就可能对什么感兴趣,而公众(也可以说是选民)感兴趣的事,政府就要给予更多的注意。无形之中,媒体就可以通过公众的力量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方向。换句话说,决定什么是新闻,即“新闻制造”是媒体的日常工作,这使得它较改变民意更容易制造出“新”的民意,而这种新的民意常常会对政府的外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但同时,在影响监督政府和外交决策方面,媒体与公众舆论是存在着共生和互动关系的。一般来说,公众关心和热切谈论的外交话题,也往往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使得公众舆论可以通过媒体的报道来影响政府的对外政策。在美军虐囚丑闻中,美国公众对媒体的高要求就对媒体产生了影响,也成为了媒体必须有所作为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在表达民意、影响外交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其中,博客特别是微博的兴起格外引人注目。博客作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的传播形式,一种内容不断更新的新闻出版方式,在互联网上兴起后,成为了一种越过传统新闻出版部门直接与广大受众见面的新的传播形式。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绯闻案;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之源;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博客所起到的作用甚至让传统媒体汗颜。
美国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影响巨大,是因为传媒有着丰厚的“自由支撑”的背景。然而这一“自由”,也受到诸多限制,表现为行业上的及美国政府方面的制约条款。日常生活中最为直接体现是由于诸多限制,传媒报道的客观性受到严重侵蚀,这也是传媒在美国政治现代化演进中的功能限度的反映。
三、总结
美国之所以大众传媒对政治有巨大影响,是因为大众传媒有着丰厚的“自由支撑”的背景。然而这一“自由”,也受到诸多限制,具体表现为行业上的及美国政府方面的制约条款。日常生活中最为直接体现是由于诸多限制,传媒报道的客观性受到严重侵蚀,这也是传媒在美国政治现代化演进中的功能限度的反映。
第四篇:美国政治决策过程
美国政策决定的过程
就美国政府而言,他一般不参与政策制定的全部过程,它本身既无庞大的政策研究,咨询机构,也支付政策形成的初期过程中所需的调查,分析和评估的巨额费用。美国政策制订的全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形成政策的最初的利益表达来自经济界的权势集团,包括了那些庞大的 金融,工商财团,大企业以及拥有庞大私人财富的富商巨贾、权势集团通过由其组建或支持、控制的基金会和著名大学将其政治意图或者政策目标与经费一起投向相关的政策规划,咨询机构。受基金会和大学的委托并利用其投入的经费,政策咨询机构将权势集团表达的粗线条的政治意图,政治目标,进行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研究,论证,使之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的政策方案,政策咨询机构研究制定出政策方案之后,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大众传播工具向权势集团反馈研究结果,另一方面将各种政策方案提交政府及立法机构,之后联邦政府和国会参众两院参考权势集团各个政策咨询机构不同的政策方案的舆论反应,对于各种政策方案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和选择,最终产生正式的官方的法律政策。美国政治制度简介
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总统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政府内阁由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组成。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院)和宪法修改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此外,国会可通过不需要总统签署的决议案,它们无法律作用。国会对总统、副总统及官员有弹劾权,提出弹劾之权属于众议院,审判弹劾之权属于参议院。美国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美国政府决策机制的主要特点
(一)决策目的明确。美国联邦、州、县、市各级政府的直接决策者,包括总统、州长等各级行政长官、议会议员等,大多由不同范围的选民选举产生。他们在竞选时,都发表了各自的政策主张,并取得比较多数选民的认可。因此,他们的决策目的比较明确,非常注重选民的利益和意向。
(二)决策程序规范。对决策内容自始至终进行民主讨论、辩论以及对决策结果进行绩效估计,并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策,是美国政府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各级议会是政府决策立法的主要机关,当行政机构或民间将提案交到议会时,首先由专门的委员会(或小组)进行初步考虑;当委员会决定进一步考虑时,则举行听证,召集有关人员作支持与反对两方面的充分辩论;听证完毕,如委员会通过,则由议会两院(众议院、参议院)讨论(辩论)和表决;如两院通过后,交行政首长(总统、州长等)签署成为法律;行政首长否决则要附上理由退回议会,若议会又以2/3的多数票通过,即成为法律。许多行政机关的决策,也经过听证和投票表决。
(三)决策公开透明。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制定了《信息自由法》、《政府公开法》等法律,规定除少数文档不能公开外,政府文件和公开举行的会议记录,必须允许公众查阅。公众可以通过现场听证、会议旁听和新闻媒体了解决策进程,也可以到政府机关或通过电子网站,查阅政府情报。
(四)公众参与决策。美国法律赋予公民提出政府决策建议的权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公民或民间组织可以向各级议会议员提出立法建议,议员接受后提交议会讨论;二是公民可以联合提出提案,交由本地区公民表决。
(五)决策受法律约束和民众监督。所有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都受法律约束、民众和媒体的监督。公民认为违法的政府决策(包括法律),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法院有权受理,并就决策是否违法(法律是否违反宪法)做出判决。政府和公民对于法院的终审判决,都必须执行。由于美国公民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知情度比较高,他们的权益和愿望受到政府的尊重,因此他们对政府的法令大多能够遵守。
小政府的大奥妙:美国政府的构成特点及决策机制 美国政府的构成特点
美国政府乍看很小,其实并不尽然。因为除内阁各部外,美政府的行政部门还另设有一套庞大的总统办事机构及许多独立机构。从总体上看,美政府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内阁部门少。美是联邦制国家,中央和地方依法分权。由于宪法的限制和国民普遍反对建立大政府,美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建立起庞大的联邦政府。美建国之初,联邦政府的行政部门仅设立陆军部(即国防部前身)、财政部和国务院三个部,其后经过200多年的演变,才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4个部。美采取联邦制,实际上等于把中央管理国家的相当大部分职权下放到州,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而且大大减轻了联邦机构膨胀的压力,从根本上防止大政府的形成。
(二)独立机构多。美政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所有经济职能部门统统划入“独立机构”之例,设立了许多独立于各部之外的管理机构。目前,这样的机构共有75个之多,如小企业管理局、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美进出口银行等。其高级官员均由总统任命,参院批准,其中一些较重要机构的主管享有内阁级官员地位,经常应邀参加内阁及有关决策班子会议。大量设立这类机构,一方面可避免设立相应的内阁经济部,另一方面可使这些机构独立地依法并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从而达到既精简了联邦政府又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总统决策机构庞大。由于经济、法律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美不可能建立起强有力的集中内阁,促使总统不得不设法建立起另一套决策机制。随着总统办事机构的建立及其决策职能的不断增强,内阁各部的顾问职能逐渐趋于淡化,成为名副其实的“行政部门”。实际上,美政府各方面的决策大权,目前已主要集中在由白宫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内政策委员会等十大机构组成的这一决策系统中。
(四)内阁组成及地位均较独特。美宪法没规定要设立政府内阁,但几乎自立国伊始,便一直有内阁存在。实际上,美目前实行的是一种总统制与内阁制相结合的独特的领导体制。
在传统上,美国政府内阁是由总统、内阁部长和内阁级成员组成,其人数随政府机构的变革以及总统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目前,克林顿内阁共有26名成员,即:(1)内阁会议主席:克林顿总统。(2)内阁14个部的部长。(3)内阁级成员11名:副总统戈尔、行政管理与预算局长、美贸易代表、白宫办公厅主任、美驻联合国大使、环境保护局长、联邦紧急措施署长、小企业管理局长、全国药物管制政策办公室主任、总统高级顾问2名。
自1795年美开始使用内阁名称起,美内阁始终只是一个总统咨询、顾问机构。在历届总统中,由于总统的个性不同,有些总统经常定期举行内阁会议,有些则很少开会,有些更喜欢和个别阁员就某个问题开小会。内阁会议一般不作决定,也不负集体责任;总统只要求
阁员提出意见,然后自己作出决定。与真正实行内阁制的国家相比,美内阁的作用很不稳定,并趋于下降。
美国政府的决策机制
决策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前提。美政府目前的决策机制,主要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目前,美政府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四“小内阁”分别代行“大内阁”部分职能的新领导体制。
(一)总统顾问办事班子。该班子主要由白宫办公厅和其他总统办事机构的100多名各类总统高级助手组成,是为总统出谋划策、协助总统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智囊。克林顿的这一班子共有各类总统顾问、助理115人,其中由27名高级谋士组成克的核心智囊。在这27人中,以白宫办公厅主任为首的4 名总统高级顾问和总统助理主持该厅日常工作和安排白宫活动,其余23人分管国家安全、国内政策和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工作,或负责处理总统嘱办的某一重大问题。此外,在总统办公室还设有若干总统高级顾问和总统助理直接协助总统办公。由于这班人马最接近总统、深得总统信任,往往在决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被称为“核心内阁”。
(二)外交安全政策班子。该班子即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四人组成,中央情报局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为其法定顾问,财长、美驻联合国大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和总统首席顾问(白宫办公厅主任)应邀参加其所有会议,其日常工作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代表总统主持。该委员会成立伊始即被称为“国防内阁”,是总统赖以制定和掌管国家军事、外交政策的重要机构。该委员会下设有19个地区性或专门办公室,分别由一名总统特别助理担任主任,负责处理世界各地区的国家安全事务、全球性问题或主持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工作,还设有一战略计划委员会,由一名总统特别助理负责领导撰写战略计划及总统有关发言稿。从总体上看,总统外交班子的核心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三驾马车”组成。
(三)经济政策班子。1993年前,美经济主要由联储系统独立调控,总统着重通过经济顾问委员会和财政、劳工、商务等部门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及政府各项经济政策、计划对经济的影响,并根据其建议相应调整经济政策。1993年克林顿任总统后,考虑到经济因素在内政外交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遂决定建立与国安会相对应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作为其经济政策班子。该委员会由总统任主席,包括副总统、有关部长等18名委员和25名国内经济、国际经济顾问,其日常工作目前由总统经济政策助理斯珀林主持,并由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塔鲁洛负责国际经济政策研究。1997年克连任总统后进一步完善上述班子,宣布由以下7 人组成其经济班子的核心:财长、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商务部长、美贸易代表、行政管理与预算局长、副财长、总统国际经济政策助理。
(四)国内政策班子。即国内政策委员会,原包括总统、副总统和有关部长等23名委员,以及22名国内政策顾问(大多为总统特别助理),日常工作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主持。1997年克林顿连任后,进一步把国内政策班子与经济政策班子明确分开,建立更相对单一的国内政策班子。目前,该班子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兼国内政策委员会负责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总统高级顾问、劳工部长、司法部长、内政部长等18人组成。该班子目前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里德任“队长”。
值得指出的是,除上述政策、办事班子外,由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媒体和驻外机构所组成的庞大的新闻、情报系统,以及由数千家思想库组成的强大的社会智囊系统,对
美政府的决策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上述三者的紧密结合,使美政府得以形成一个较完备的决策系统。
美政府小而高效的秘密
综上所述,美之所以能建立一个较小而高效的联邦政府,主要是由于:
(一)在设立政府机构时,实行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联邦与州分权原则。美宪法规定,美实行联邦制,凡是应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行使的权力,对方均不能插手干预。由于联邦与州实行分级管理,因此无必要建立庞大的联邦政府。二是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经济的原则。美立国以来一直奉行经济自由主义,联邦政府一般无权过问企业如何投资经营,而只能通过宏观财政、金融政策调节经济活动,因而也无必要建立许多主管经济的内阁部。三是行政与决策部门职能相对分开的原则。由于实行这一原则,美政府内部逐渐形成以总统办事机构主管决策、内阁各部侧重行政两者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这不仅使总统的总体决策能力大为提高,而且使各部的行政职能随其顾问职能的相对淡化而相对增强,并进而为联邦政府不断精简机构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现代决策系统。如前所述,美自1939年以来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类似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决策机制。从决策过程来看,这一决策机制大致可分为“顾问→总统”、“小内阁→总统”和“思想库→小内阁→总统”三种决策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十分重视各类专家的智囊作用,在这方面,第三种模式更为突出。在这种模式中,各思想库首先竞相向政府提出各种政策研究报告,然后由各小内阁的政策班子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中挑出较佳的政策建议供总统选择。这种决策模式使政府决策者能广泛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政策主张,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和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从总体上看,美政府决策系统包括以下三个主要环节:一是总统物色一批专家、教授担任总统顾问、助理或某些重要部门的高级职务,直接为总统出谋划策;二是由总统助理出面牵头组建各种政策班子,分别负责有关战略及重大政府问题研究;三是总统决策班子与思想库等学术机构紧密结合,注意充分利用社会智囊资源。
第五篇:美国政治文化综述
美国政治文化综述
美国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之所以强大与其良好的政治制度有密切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好的上层建筑对于生产力推动作用,因此,研究美国的政治制度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借鉴其中优秀和有用的东西。而要研究美国的政治制度,就必须要研究美国的政治文化,这是因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行为都是其政治文化的反应,可以说,没有美国的政治文化就没有美国的政治制度。如果说政治制度是表面的东西的话,那么政治文化则是根植于一个民族的血液之中的。只有了解了美国的政治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这就是我们研究美国政治文化的原因。美国文化源自欧洲,但又不同于欧洲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它吸收了世界诸多文明的精华,而成为崭新的开放性的文化体系。我个人认为,基督传统、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政治文化的三大核心。
首先,基督教清教传统一以贯之的影响了从殖民时代到如今的美国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清教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根。清教徒在自己的祖国遭受迫害,对英国严酷的社会现实不满而移民到美国。他们希冀按自己的意欲信仰上帝。以清教主义为特点的、美国化的基督教改革运动从一开始就与社会改革运动结合在一起,力主个人积极自愿地参与政府的活动,按照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阐述的关于自由、平等与民主的关系,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参与”的政治文化
体系。实际上清教对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道德支持和文化祭奠,对自由民主的追求的信仰转化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强大动力。对自由的追求,使美国人选择了严格的三权分立和联邦制度,保护公民的权利。
清教主义是构成美国例外论的基础。清教徒在欧洲受到宗教迫害,来到新大陆,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在北美洲建立了“山上的城市”。于是,根据清教主义原则建立的美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这促使形成了美国的共和政府,实行相对而言较为平等的原则和以个人自主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美国例外论使美国具有一种宗教使命感,自认为美国是一个理想的自由主义社会,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典范。这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其次,在美国思想和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它受到了欧洲自由主义思想的深刻的影响。美国政治文化继承并发展了欧洲的自由主义思想。自由主义代表一种个人主义的政治语言,是美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核心。
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一直是洛克式的经典自由主义传统。由于美国从没有贵族存在,自由主义得以在19世纪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中产阶级为基础、以个人责任感和机会为其价值标准的自由主义政党达到了其发展的巅峰。在20世纪20年代,自由主义表示自由主义的改造形式——进步主义。在30年代,由于罗斯福总统使用自由主义这一词来支持他的新政计划,自由主义便意指福利国家自由主义。因此,在20世纪,自由主义的改革派将
个人主义传统适应社会民主政治,将权利领域和政府责任扩展以使市民社会更加平等。在30年代后期,自由主义成为严肃的美国知识界辩论的一个中心议题。面对法西斯主义在欧洲上升的现实,自由主义思想家们将自由主义看成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政治哲学的源泉。从40年代到60年代,人们开始讨论自由主义的优势和缺陷,辩论现代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到底能否实现自由主义理论所主张的理想。总之,自由主义可以说构成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基础。它强调私利,因此主张发展自由市场经济。它重视人的自然权利,是对欧洲的封建主义传统的一个彻底的否定。它使个人追求幸福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而最重要的是自由主义的经典哲学构成了美国宪法中言论自由的基础,为社会提供一个思想自由争辩的环境。它使美国文化具有人性和理性的生命力。
第三,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的特性和主要内容。个人主义是和集体主义相对的概念,它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从古希腊开始的思想家们就有,而且在欧洲的政治思想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美国的发展更加突出。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美国人的成功。它和自由主义是相辅相成的。
美国人信仰个人的尊严,个人的神圣性。任何干预个人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思考、判断、决策和生活的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亵渎神圣的。可以说,美国人的最高理想是个人主义,最高贵的社会理想和世界观也是个人主义。对于美国人来说,放弃个人主义,就等于放弃他的最深刻的最生命攸关的身份认同。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一个主要信条。以追求个人利益和自主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有一种神圣的意义。个人主义这一独特的概念规范个人与社会、政治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个人主义既包含对体制的嫌恶,也包含对体制的互补。
虽然在希腊民主中已经包含对个人人生的尊重之意,虽然这一思想在文艺复兴期间得到生动的发展,但托克维尔发展了个人主义这一言语,并将它牢固地与美国生活联系在一起。
美国的个人主义源自清教主义的理性原则,源自清教主义对个人自主的追求。在美国政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它成为美国民主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成为美国关于人的价值的核心。个人就是目的本身,终极的价值就是个人的生命和幸福。不了解个人主义,就无法理解美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