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杰青人才计划”)作为学校重要的综合性的人才培育计划,是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工作,促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按照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我校杰出青年人才培养,为其营造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使其尽快成长并成为学校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杰青人才计划”坚持公开选拔、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目标考核、合同管理的实施原则。
第二章 选拔范围
第三条
申请人必须是本校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全职引进人才。已入选自治区级及以上人才计划并且总资助额度超过100万元的,不再列入本培养计划。
第三章 遴选条件
第四条
申请人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恪守学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
(三)在自然科学领域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学术成就,具有较好创新发展潜力,有一定社会影响;
(四)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周岁;
(五)具有一个固定的研究方向和核心成员,原则上不少于4人(含申请者)。核心成员必须三分之二来自本学院,并且以45岁以下的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本校在岗人员组成。申请者的研究成果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近5年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的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3篇,其中至少有1篇影响因子大于等于10。
(2)近5年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的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3篇,其中至少有1篇影响因子大于等于8,并且至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3)近5年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的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3篇,其中论著符合以下要求之一:①至少有1篇影响因子大于等于6;②以共同第一(共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影响因子大于等于6的期刊发表论著1篇,以及在影响因子大于等于5的期刊发表论著1篇。至少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附属医院临床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近5年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或Ⅱ区期刊(中国科学院分区法)发表 专业学术论著至少2篇,并且原则上至少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殊临床学科可适当照顾,但至少有1项面上项目或青年基金。
[注:在上述入选条件中,所有的SCI文章都必须是论著,并且除有特殊注明外其余均仅限于本人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位)、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最后一位)的论著。]
第四章 遴选程序及规模
第五条 “杰青人才计划”遴选程序
(一)申请人从学校网页下载“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申请表”,填写后交所在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提出审核意见,并将申请材料报组织部;
(二)学校组织部受理申请,科技处进行学术(包括科研项目、成果及论文等)审查及鉴定;
(三)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人才办)组织专家组对申请者进行评审后报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入选人员名单在校内公示,公示五个工作日;
(四)“杰青人才计划”入选者填写《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目标责任书》。
第六条 在“十三·五”期间“杰青人才计划”遴选规模
(一)总体规模:约15人,其中学校本部5-6人,第一附属医院4-5人,附属肿瘤医院2-3人,附属口腔医院1-2人。
(二)各二级学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扩大优秀高层次人才群体,为“杰青人才计划”遴选注入活源。
(三)坚持择优支持培养,根据首次遴选情况决定再次遴选计划。
第五章 支持方式
第七条 学校对“杰青人才计划”入选者资助200万元,其中:
(一)科研经费:可申报学校“杰青人才计划”科研专项1次,资助强度100万元;
(二)入选者生活补贴:每年10万(每半年发放5万元),连续提供5年;
(三)核心成员及科研助手津贴:每年10万(每半年发放5万元),连续提供5年,由入选者根据核心成员贡献制定分配方案。
对于各独立法人单位入选“杰青人才计划”的人选,由附属单位予以资助,资助强度在上述基础上可适当加大。
第八条 入选者可直接获得学术型硕士生导师资格,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者同时直接获得学术型博士生导师资格,并且每年优先保证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至少1名。第九条 二级学院有支持、保障入选人才及其团队的责任,并在核心成员及科研助手配备、用房、仪器设备及经费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第六章 聘期岗位考核指标
第十条 在5年培养周期内,入选者需同时满足下列四方面指标:
1.入选者及其核心成员的科教业绩对所在学科发展有较突出的贡献,使所在学科水平达到甚至赶超国内先进,保持或提升原有省部级以上的学科地位,如获得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自治区级及以上的团队或平台。
2.所牵头的团队核心成员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的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人均2篇以上,并且入选者个人的高水平论著达到以下指标之一:①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10的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1篇;②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8的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2篇;③对于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入选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的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4篇,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等于6的期刊或Ⅱ区期刊(中国科学院分区法)。
3.入选者的科研项目和所获得的人才称号达到下列条件之一:①获得200万以上的国家级重大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或其它级别相当的课题)1项;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中的青年千人、“万人计划”中的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的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或相应层次的人才计划;③具备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等国家级人才项目的水平;④所牵头的团队核心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达到人均1项以上,其中核心成员少于5人的,至少3项为面上项目;核心成员超过5人的,至少50%为面上项目。
4.核心成员的科教成果达到以下指标之一:①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及其以上的奖项;②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以上;③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以上。
[注:1.在本考核指标体系中,科研项目及成果仅限于本人作为排名第1的项目及成果;所有的SCI文章都必须是论著,并且仅限于本人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位)、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最后一位)的论文,并且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单位均为广西医科大学;特殊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成果的水平评估交由学校人才办组织专家组进行讨论审定。2.牵头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培养周期内原则上不得更换;个别团队如必须变更核心成员,新成员进入团队前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的科研项目或研究成果不得列入该团队的科教业绩之中。]
第七章 考核管理
第十一条 对“杰青人才计划”入选者实行合同管理,培养期限为5年。第十二条 对“杰青人才计划”入选者实行动态管理,实行首年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及期满考核,在培养周期内的第三年进行中期考核。考核由人事处负责牵头组织,考核等级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首年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满考核主要考核入选者及其团队的科研工作进展、取得科研成果、培养学术梯队等方面情况,具体流程:由各学院人才工作小组对“杰青人才计划”入选者的考核材料进行初审,形成初步意见,上报人事处;专家组听取入选者述职报告并审核相关材料,形成考核意见;人才办综合审核形成考核意见后报学校党委会审定。
第十三条 对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或调离学校的受资助者、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违反本培养计划约定的条例、触犯法律的受资助者,所在学院应及时向人事处提交书面报告, 经学校人才办核实后,报学校办公会同意,学校将中止或撤销其资助资格,停发并视情况追回已支付资助经费。
第十四条 对首年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中止或撤销其资助资格,停发并视情况按一定比例追回已支付资助经费;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责令其在1年内补足相应的科研成果,视情况停发资助经费;期满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责令其在1年内补足相应的科研成果,必要时按一定比例追回已支付资助经费。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杰青人才计划”项目评审和管理过程中,专家组原则上由组织部、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二级学院及学科等部门负责人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家组成,并且专业专家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1/2,必要时也可邀请校外同行专家参与。
第十六条 个别团队如必须变更核心成员,应及时向人事处提交书面报告,须经学校人才办核实和学术委员会审核后,报学校办公会审批。
第十七条 本试行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人才办负责解释,各独立法人单位参照执行。
第二篇: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支持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成长,推动各系统、地区人才工作,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规范有关申报、评审、经费使用及人员、项目管理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人才培养资助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市委、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党组,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系统、地区、单位的资助工作组织及人员、项目的遴选、推荐、管理等工作;接受集体项目资助单位的党委(党组)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和管理工作;接受个人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单位受资助人员的管理和联系工作,承担受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和考核工作。
第三条 资助工作每进行一次,按照A、B、C、D、E、F、G七个类别进行资助。其中,A、B、C、D、E、G类为个人培养项目的资助;F类资助,为市委、市政府委办局,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单位(一般指局级单位)人才工作集体项目资助,不接受个人申报。
第二章 个人资助的基本要求、目标和类别 第四条 个人资助申请的基本要求
(一)申请个人资助的人员应是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或专业骨干。非北京市属单位的申请人员应是我市急需紧缺专业的优秀人才。中央在京单位人员可与北京市属单位人员合作申请资助。
(二)申请人应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积极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以及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精神。
(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领域的申请人一般应具有硕士(含)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有较好的业务基础;技能领域申请人应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其中超过45岁的申请人,应具有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公共管理单位申请人应是在专业性较强岗位上工作,并具有副处级以上行政级别;申请A、B、C、E类资助,年龄要求为45岁以下(以申报当年的1月1日为准);申请D类资助,年龄要求为40岁以下。
(四)申请资助的项目应对促进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具有可预见的应用前景;项目方向、资助类别应与申请人目前最需要培养提高的素质和能力紧密结合,有利于申请人加速成长。
第五条 个人资助的目标、类别
(一)资助目标
个人资助主要用于支持我市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中已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以及公共管理、— 2 —
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在完成资助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速成为国内一流人才,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
对技能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掌握先进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增强技能素质,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操作水平。
对公共管理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知识与能力,提高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资助类别
A类:用于资助赴国外有关机构进行专业培训、研修或做高级访问学者(不含学历、学位教育),以及到有关国际组织或著名跨国公司挂职等,支持申请人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国际惯例、规则,锻炼提高外语应用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出国时间为4—12个月,资助额最高为所需费用60%,最多不超过10万元。申报人员应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申报材料中应附申请人的外语水平证书、双方签署的协议或邀请函复印件。
B类:用于资助赴国内有关机构进行研修、开展合作研究,以及到有关组织或著名企业挂职等,支持申请人系统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锻炼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资助额最高为所需费用的70%,最多不超过3万元。申报材料中应
附双方签署的研修或合作等协议复印件。
C类:用于资助参加国内外重要专业会议或交流研讨活动,资助额不超过3万元。支持申请人开阔眼界,提高学术技术或有关业务的交流能力。申报国际会议的(指参加世界或地区性的专业会议并在会上宣读论文),须在申报材料中附会议宣读论文邀请证明复印件。
D类:用于资助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年人才承担研究项目。支持申请人瞄准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主持或启动开创性工作,在实践中提高研发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资助额度最高为10万元。推荐系统或单位应能对所报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匹配。申请人员应为所报项目的主持人或排名前三位者,每个项目限报一人。
E类:用于资助出版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较好社会效果的著作。支持申请人就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将有关成果提交社会和业内检验,提高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资助额不超过2万。申报材料中须附出版协议复印件、著作的章节目录及内容简介。
G类:用于资助青年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学习(培训、研修)或技能竞赛,支持申请人钻研、提高实践技能,解决我市重点发展领域的业务实践中急需的关键技术、诀窍、工艺、标准等难题;支持高级技能人才组建工作室、项目组、攻关组等,系统地培养青年人才,继承和发展传统技法与技巧,探索和开发具有高、精、深特点的先进技能。资助额不超过3万。申报材料中须附职业资
格证书复印件。
以上各类个人资助项目的完成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同一申请人(项目主持人或参加人)每只能申报一项资助。
第三章 集体项目资助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第六条 申请集体资助项目的基本要求
(一)申请资助项目方向应符合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推进建立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的要求,体现人才工作的创新。
(二)项目目标能够突出申请单位人才工作的重点和主线,有助于解决制约人才工作水平提升而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推动申请单位人才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三)申请单位对本单位人才工作的推动有明确的规划和清晰的思路。领导班子重视,项目管理组织健全,工作计划严密,措施配套有力,分工责任明确,实施管理方案可行。
(四)项目投入符合建立人才培养多元投入机制的要求。申请单位对集体项目有必要的资金匹配,并能带动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加大人才培养投入。
第七条 集体项目资助的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快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国际化人才的重点培养工作,推进制度创新,加速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完善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和工作体系。通过对集体项目成果的深化,— 5 —
总结推广对全市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的经验,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带动和推进整体人才工作。
第八条 集体资助项目的方向
集体项目资助(F类)主要用于支持申请单位组织开展人才工作项目、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项目方向重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列入全市或本单位重点人才工作的项目。
(二)与保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或本单位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科人才群体的培养工程。
(三)创新人才工作中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
(四)有助于解决人才工作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项目成果对全市或其他单位有借鉴、示范意义的项目。
(五)其他有助于提高人才工作水平,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项目。
集体项目资助额度为10—50万元,资助项目完成周期一般为一至三年。
第四章 资助的申报、评审
第九条 资助经费的申报、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正、择优、适用”的原则,严格执行审核工作规定和评审工作纪律。
第十条 个人资助(A—E、G类)申报、评审程序
(一)由个人提出申请,经基层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
会同有关业务部门,酝酿提出候选推荐人员,报党委(党组)确定本单位推荐人员,并将有关材料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
(二)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对所属单位(包括区县行政区域内单位)推荐的人员和项目进行汇总,筛选把关,经党委(党组)研究确定推荐人员,并将确定人员的资助申请表、有关附件和数据库上报盘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三)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负责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确定符合申请条件的人员。
(四)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市委组织部建立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评审专家库,根据申请人专业方向和评审工作的需要,对评审委员会组成实行动态调整。
(五)评审委员会根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资助评审办法(试行)”和评审工作有关要求,按专业分组评审,经评委和全组集体评议确定拟资助人员及资助金额的建议方案。
(六)建议方案经报市委组织部审核批准后,最终确定个人项目资助方案。
第十一条 集体项目(F类)资助的申报、评审程序
(一)申报单位根据推进人才工作的需要,经党委(党组)讨论同意申请项目方案,并由主管领导审核签署意见后,将资助申请的有关材料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二)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会同申请单位对申请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修改完善,确定符合条件的申
请项目。
(三)组建集体项目评议小组,对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统一进行集体审议,并提出拟资助单位及资助金额的建议方案。
(四)建议方案经报市委组织部审核批准后,最终确定集体项目资助方案。
第五章 资助经费的管理
第十二条 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负责资助经费的统一管理和拨付。各区县、委办局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和接受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具体负责资助经费的使用管理。
第十三条 对于个人资助项目,市委组织部与受资助人员上级主管局级单位(系统)党委(党组)签订《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管理协议书》后拨款。
(一)A—E、G类资助款,由市委组织部一次性拨付给受资助者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局级单位。
(二)领取资助款时,各单位提交《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进度计划表》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经费使用计划明细表》。
第十四条 对于集体资助项目,市委组织部与获资助单位党委(党组)签订《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集体项目资助协议书》后,并根据资助项目的实施计划确定拨款方式。
第十五条 个人项目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提高接受资助人员的— 8 —
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能用于购买交通工具、计算机、音响、摄录及放送设备、复印打字设备、办公用品、可以在单位及行业内协调解决的仪器设备,以及其它与资助项目无关的物品。
第十六条 集体项目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的启动、组织、实施和推动工作,不得用于人才工作的奖励和发放奖金、购置固定资产、购买仪器设备及办公用品等方面,也不能用于补充其它科研项目的经费。
第六章 资助人员和资助项目的管理
第十七条 接受资助的人员和单位应自觉接受市委组织部的管理、考核,按时完成所批准的资助项目。
第十八条 接受个人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督促受资助人员完成项目管理的有关工作。每年按期报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进展情况调查表》。资助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负责将《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结题情况调查表》、培养效果评估报告及有关成果材料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和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资助项目成果的登记、鉴定、推广和转化等工作。
第十九条 接受集体项目资助单位的党委(党组)要明确项目责任部门和资金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每半年报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进展情况调查表》,提交项目阶段性总结;项目完成后一个
月内提交《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结题情况调查表》、项目总结评估报告及经费使用决算表,并制定和实施项目后续工作计划,巩固项目成果。
第二十条 接受资助人员或单位如不能执行资助项目,应将资助经费退回市委组织部。如遇受资助人员发生工作变动、受资助单位工作职能变化、项目实施需进行较大调整,受资助人员或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有关管理部门,并事先征得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同意。市委组织部将视变化情况,决定资助经费的处理方式。
第二十一条 接受资助的项目,在发表有关论文、专著时,均应标明“本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第七章 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
第二十二条 为深入做好接受资助人员完成资助项目后的培养工作,市委组织部建立受资助人员跟踪培养档案,跟踪培养期一般为三年。对培养效果显著、成绩优秀的人员将根据需要择优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强培养,如项目滚动资助、挂职锻炼、岗位交流、脱产培训、推荐申报课题、推荐参加人才表彰评选等。
第二十三条 在接受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期内,所在单位和归口推荐的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应对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跟踪培养计划,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跟踪培养、考核管理工作。各归口推荐的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每— 10 —
年按期将资助人员跟踪培养考核情况和数据库上报盘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第二十四条 接受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和归口推荐的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应建立接受资助人员数据库和培养档案,健全对接受资助人员的培养、考评、联系工作制度,加强对接受资助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指导、督促其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 2013年8月21日印发
第三篇: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附件2: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支持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成长,推动各系统、地区人才工作,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规范有关申报、评审、经费使用及人员、项目管理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人才培养资助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市委、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党组,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系统、地区、单位的资助工作组织及人员、项目的遴选、推荐、管理等工作;接受集体项目资助单位的党委(党组)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和管理工作;接受个人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单位受资助人员的管理和联系工作,承担受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和考核工作。
第三条 资助工作每进行一次,按照A、B、C、D、E、F、G七个类别进行资助。其中,A、B、C、D、E、G类为个人培养项目的资助;F类资助,为市委、市政府委办局,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单位(一般指局级单位)人才工作集体项目资助,不接受个人申报。
第四篇:汕头乡土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汕头市乡土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基层一线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农村一线,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乡土人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提供人才支撑,根据中共汕头市委《关于我市加快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汕市发〔2017〕16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乡土人才是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科技创新、推广、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农林水利科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第三条 市农业局负责乡土人才队伍的统筹管理工作。市和区县行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业务指导,积极培养推荐本行业优秀的乡土人才。
第四条 汕头市乡土人才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农林水利科技专家不超过5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不超过10名。已入选人员不再重复培养。
乡土人才以2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培养周期内,农林水利科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生活补助分别为6万元和4万元,分2年发放。第五条 乡土专家以个人自愿为基础,择优培养。申报乡土专家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农林水利科技专家
1.具有较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农林水利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等工作中业绩突出;
2.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服务于农村基层一线的涉农专家、水利专家和农技人员。
(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在同行业中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在示范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中做出成效。
第六条 乡土人才申报采取个人申报,由申报人向所在单位申报,所在单位负责对申报材料和有关证明材料的原件进行审核并在复印件上盖章确认,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市级主管部门,由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择优将申报人选推荐市农业局。
第七条 申报乡土人才需提交以下材料:
1.《汕头市乡土人才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 2.申报人事迹材料;
3.申报人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4.申报人的主要业绩成果(奖项、专利等)、获奖情况等证明材料复印件; 附件按顺序排列: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主要业绩成果、获奖证明和联名推荐专家的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复印件应由所在单位加盖印章确认。
申报书、事迹材料和附件材料均统一使用A4纸打印,分开装订成册,申报书和个人事迹材料一式10份,其他材料一式2份。
第八条 乡土人才评审程序
(一)评审。市农业局汇总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推荐情况后,在市农林水专家库内抽取评委进行专业组和评委会两轮评审,确定拟入选对象。
(二)公示。审议通过的乡土人才名单在市农业局网站公示7天。
(三)确定名单。拟入选对象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市农业局公布入选名单,再由市农业局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第九条
乡土人才应在市相关部门的组织和单位的安排下,承担以下职责及义务:
1.做好所在行业领域人才的传帮带工作,传授专业特长及实践经验;
2.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帮助农民生产过程的难题,参与技术攻关;
3.参与技术交流与农业科技成果推动活动; 4.配好做好乡土人才宣传工作。第十条 入选者须与所在单位签订培养协议,承诺自签订协议后继续全职在汕头市工作2年以上(含2年)。
第十一条 入选者由所属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情况报市农业局。
第十二条 入选者在培养期内调出我市的,应及时向市农业局提交报告,根据培养协议停发或追回培养经费。
第十三条 入选者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通过评审的,取消入选资格。情节严重的按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十四条 汕头市乡土人才评审工作经费和专项工作经费在市人才专项经费列支,由市农业局向市财政局申请。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市农业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和培养实施办法
泰平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和培养实施办法 为加强我院人才的培养,建设医院临床教育、科研和管理队伍的后备人才库,促进队伍的建设,现设立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以促进医院的发展。“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培养和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重点加强各重点专科、领先专科、新兴专科等的建设,由本人申报或科室推荐申报,医务科组织专家评议和审定。“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工作每年举行一次,每批选拔名额为5名,并就其中优秀者(1名)推荐参加医院“优秀青年医生”的评审。
一、选拔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及工作责任感,能积极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任务,具有奉献精神。
2、年龄45周岁以下,具有本科毕业学历毕业工作满3年,具有大专学历毕业工作满4年,具有中专毕业学历毕业工作满5年的在职临床工作人员。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业务能力。
4、善于团结协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选拔程序
1.本人申请、科室推荐。
2.“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采用申报者自荐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及主管科室对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工作目标的科学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等进行评议,然后由“人才培养计划”评议小组审定批准,报院务、党委会通过。
3.入选 “人才培养计划”者在院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结果无异议后,医务科公布 “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名单。
三、资助经费
1、入选“人才培养计划”者培养期为两年,最高资助额为1万元人民币,并以第一年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经费资助的依据。
2、资助经费主要用于培养人才而开展有关培训、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内进修等,采取“实报实销制”。
四、组织管理
1、医务科成立“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培养和实施评议小组,形成以医务科为操作机构,其它职能处室参与和协调的综合考评体系,全面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培养和考核等管理工作。
2、“人才培养计划”所在科室应为“入选者”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入选者”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医务科将为“入选者”配备导师,落实培养计划。特设“育才奖”,对期末考核优异的“入围者”的导师和所在科室的人员予以表彰。
4.医务科和科室对“入选者”既要全面关心,又要严格要求,对他们各个阶段的思想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定期跟踪检查。
(1)医务科对“入选者”的培养模式:第一年以专科轮转为主,第二年结合本人、导师和科室的三方需求采取“个体化“的培养。
(2)“入选者”定期(至少半年一次)在医务科或科室组织工作汇报
或学术讲座,并将书面材料上报医务科备案,作为考核成绩评定依据。
(3)“人才培养计划”评议小组对“入选者”的工作实施目标管理。科室及导师应辅助入选的培养对象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并对计划的落实予以一定的监督,在考核时对照既定目标,依据原订考核目标标准,测评“入围者”的工作实绩。
(3)顺利完成项目计划的“入选者”,将在培养期末获“医院青年骨干”证书。
(4)考核不合格者;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者;违反院纪院规和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者;触犯法律法规者;调离本单位者,医务科将撤消“入围者”资格,终止资助。
7、对“入围者”中有能力开展科研者,选择进展良好或者位列学科前沿的课题作为院级课题立项追加科研经费。
迪庆香格里拉人民医院2007-1-15